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DO I :牨

牥牨
年第牫牳
1牥
牰牤j cnki issn牨
期 牥牥牳牠
牱牥牴
牭牪牥
牥牰牥
牨牥牨
牫 N o. 1 , 2006
2006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14 卷
JO U RN A L O F SJT U (P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 s)
V ol. 14
(总 47 期) S U M , N o. 47

从《
长恨歌》到《
长生殿》
谢柏梁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 上海 200030)

  摘  要 :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 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 , 从洪昇的《长生
殿》到相关名剧 ,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 , 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
范式 。
关键词 :
《长恨歌》;
《长生殿》;
洪昇 ;
李杨爱情
中图分类号 :
I23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7095(2006)01-
0076-
05

  中国最富盛名的艺术精品 , 往往都有其依据某 “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九重城阙烟尘


些历史和传说的基础原型而踵事增华 , 积累而成的 生 , 千乘万骑西南行 。”可怜堂堂的风流天子 , 竟成逃
漫长发展过程 。 若碰到那灵根慧悟的才人 , 便会触 荒逃难之客 , 竟因此而退位“离休”  这一大的时代
发其身世之感 , 借古人之故事 , 发心头之悲欢 , 写天 背景及其致命冲突 , 显然有其必然性所在 。大唐盛
地之大爱 , 传时代之强音 。 世 , 盛极而衰 , 由此开始便步步下坡 。 此其一 。
具体到明皇个人 , 他的沉溺于 美色 , 消 极于政
一 、 白居易的《长恨歌》及新旧《唐书》
务 ,“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
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冬 , 白居易 、陈鸿和王质 无闲暇 , 春从春游夜专夜” , 使得作为职业政治家的
夫结伴到盩厓(今周至县)仙游寺游赏 , 三人论及唐 皇帝沦为甚为专业的情种 。 他的裙带路线和枕边施

玄宗(685 ~ 762)和杨贵妃杨玉环(719 ~ 756) 的故 恩 , 使得贵妃一家备极尊荣 ,“姊妹弟兄皆列土 , 可怜
事 , 不免为半个世纪前的这段悲欢怨曲 , 大为感叹唏 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 不重生男重生女” 。
嘘 。 王质夫先怂恿白居易作《长恨歌》, 继而请陈鸿 这种一荣俱荣的用人腐败 , 也必然导致一损俱损的
以文配诗作《长恨歌传》。 千年以来 , 尽管还是白诗 结局 。
脍炙人口 , 但是王 、陈二位 , 也因这段文坛佳话而留 中国史家们历来认为重色与重国之间 , 有不可
名百世 。 调和的矛盾冲突 。 所谓“汉皇重色思倾国 , 御宇多年
白居易(772 ~ 846), 字乐天 , 自号香山居士 , 高 求不得” , 开篇第一句就将这层矛盾冲突和盘托出 。
寿七十五 , 作诗近三千 , 数量之富 , 几为唐诗人之冠 。 汉语当中的“倾城倾国” , 原本就有欲求绝色之美女 ,
他本人将己作分为讽谕 、闲适 、感伤 、杂律四类 , 长篇 必须付出城池和江山的代价的含义在 。既然皇帝重
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便属于“感伤”类诗歌当 色 , 那么你就拱手交出江山国家来吧 。此其二 。
中的悲音恨曲 。 前者因字近一千 , 在当时便有“千字 大的历史冲突和时代背景 , 还要借助具体可感
律诗”之名 。连唐宣宗李忱也赞誉云 :
“童子解吟《长 的小冲突来加以呈现 。 于是就有了将士逼杀杨贵妃
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
篇” 。 的当场行动 。“翠华摇摇行复止 , 西出都门百余里 。
从悲剧的角度来看 , 《长恨歌》的戏剧冲突主要 六军不发无奈何 , 宛转蛾眉马前死 。 花钿委地无人
集中在事件冲突和情感冲突两方面 。 收 , 翠翘金雀玉搔头 。 君王掩面救不得 , 回看血泪相
在事件冲突方面 , 唐明皇的太平盛世和夜以继 和流 。”就将士们而言 , 不杀奸相杨国忠 , 不足以解国
日的欢爱 , 被长达 八年的安史之乱 给沉重地打破 : 难 , 抒国愤 ;
同样道理 , 不杀杨贵妃 , 就难以保头颅 ,

  收稿日期 :
2005-12-12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BW Y 004)
  作者简介 :
谢柏梁(1958 -), 男 ,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2006 年第 1 期 谢柏梁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77

更无法放心地杀敌护驾 。 在君王这一方 , 只有救之


二 、 白朴的《梧桐雨》及相关曲本
不得才不得不放弃救助 , 这才使得事件冲突平息下
来 。 此其三 。 除了陈鸿的《长恨歌传》、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在情感冲突方面 , 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 皇帝 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等诸多小说野史之外 , 如上所
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茫茫的无奈之中 。 从此 , 恩 述 , 单从新旧《唐书》的贵妃本传史料本身来看 , 也具
情常在而美人不再 、风景尚在而物是人非 , “未亡人” 备较为充沛的戏剧性 。
尚在而人鬼永隔 , 都成为老皇帝情感冲突的诸多波 对应着历史原型的场面 , 戏剧当中的李杨题材
澜 。 马嵬坡下的泥土不语 , 皇宫中的池苑依旧 , 太液 一向绵延不断 。宋金时期便至少有《马践杨妃》(参
宫如面的芙蓉 , 未央宫如眉的柳叶 , 一土一池 , 一花 见永乐大典《宦门子弟错立身》)、《梅妃》(见《南村缀
一草 , 哪一样不见证着妃子的娇态 , 哪一样不伴随着 耕录》)和《洗儿会》、《
击梧桐》等多本杂剧问世 。
昔日的合欢  哪一处没有留下帝妃俩携手双行的足 元代的李杨戏更是蔚为大观 。从徐麟在《长生
迹  昔日的回眸一笑在哪里  华清池凝脂娇飞在哪 殿》序中所云“元人多咏马嵬事 。自丹丘先生《开元
里  春宵苦短日高起的酣睡不醒又在哪里  承欢侍 遗事》外 , 其余编入院本者毋虑十数家” 看来 , 元代
宴无闲暇的热闹繁华 , 何处可以寻觅  李杨戏多达两位数 。 但今日只知关汉卿《唐明皇启
眼下 , 只有寂寞相伴 , 只有失眠长随 ;
“夕殿萤飞 瘗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与《唐明皇游
思悄然 ,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 耿耿星 月宫》、无名氏的《明皇村院会佳期》、岳伯川的《罗公
河欲曙天 。 鸳鸯瓦冷霜华重 , 翡翠衾寒谁与共 。
”长 远梦断杨贵妃》、虞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
夜既然如此落寞 , 人间既然如此孤寂 , 那就拜托道士 浴罢华清宫》七种杂剧 , 还有残缺的王伯成《天宝遗
神仙们到天上去寻找爱妃的魂魄去吧 。 事》诸宫调 。
最为美妙的结局 , 不仅在于找到了爱妃的下落 , 在元代仅存的两部曲艺和戏剧中 , 《天宝遗事》
还获知其“玉容寂寞泪阑干 ,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 诸宫调现存残曲 54 套(多见于《雍熙乐府》②)。 作
凝睇谢君王 , 一别音容两渺茫” , 两地相思 , 一样的孤 者在《八声甘州 /天宝遗事》套曲中说 :
“将繁华梦一
寂 , 从此便有了踏实些的牵挂 。 这一牵挂又以钿合 场 , 都挽 在笔 尖上 :
编成遗 事润 文房 , 使知音 深赞
金钗作为依托的信物 , 寄寓着“天上人间会相见” 的 赏” 。他在《天宝遗事引》中论其主旨为 : “开元至尊 ,
美好明天 。 为舞霓裳失政” ;“亡家若无安 禄山 , 倾 国谁知杨太
当然最为美妙的是爱情的永恒 , 美好瞬间的定 真。
”这就把“安史之乱”全部归罪于唐明皇 、杨贵妃
格 , 幻化无穷的相伴相依 , 比天地还要长久的情感遗 和安禄山的淫乱之上 , 故此安禄山是“一点春心酝酿
恨 。“七月七日长生殿 ,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 的反” 。 至于唐明皇不仅“把儿妇强夺” , 又好似一位
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 并不钟情的花画大佬 , 他对月宫里的嫦娥兴趣甚浓 ,
绵无绝期” 。这一浪漫主义的情感升华 , 使得全诗的 更何谈与贵妃的坚贞爱情 。
情感冲突 , 有了绵延不断的高潮 , 也具备了悲剧的崇 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极写了命运对天
高 、圣洁和穿越时空的大美 。 子的挟持和凌逼 。 唐明 皇在与杨贵妃 的朝歌暮舞
《长恨歌》问世 139 年之后 , 第一部完整的唐朝 中 , 竟又把会跳胡旋舞的安禄山收为干儿 , 且演出了
问世 。 该书为五代后晋宰相刘昫奉石
断代史《唐书》 一段洗儿会“私事” 。此事终于引起了国舅杨国忠的
敬塘之命编撰 , 张昭远和贾纬用力甚勤 。 宋仁宗嘉 警觉 , 奏请皇帝遣派安禄山为渔阳节度使 。
祐五年(1060), 由文坛大家宋祁和欧阳修编撰的《唐 当唐明皇与贵妃在长生殿乞巧盟誓 , 两下里情
书》“ 布书于天下” 。 后人 按照时代先 后分别称 为 浓意浓 ,“愿世世生生 , 共为夫妇 , 永不相离”之后 , 于
《旧唐书》, 而将宋祁等后修的唐书命名为《新唐书》。 御花园中赏玩秋色之时 , 渔阳鼙鼓却敲动起来 , 惊破
对比《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杨贵妃本传 , 尽管 了皇帝与贵妃的美梦 。 他们亲手培植下的祸害根芽
行文史实大都一致 , 但还是有其不同之处 , 其中也涉 终于结下了恶果 , 安禄山兵临 城下 , 唐 明皇仓皇逃
及关于贵妃功过得失的基本认定和评价尺度问题 。 窜 。马嵬坡前 , 唐明皇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 着妃
从《长恨歌》 (《传》
)到新旧《唐书》, 叙事史诗和 子自缢以谢天下 。事虽如此 , 皇上却如何经受得了
历史专书 , 都为艺术作品对于李杨爱情加花变奏 、踵 这生离死别的惨痛 :
事增华提供了无限广泛的可能 。   他是朵娇滴滴海棠花 , 怎做得闹荒荒
 
7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14 卷

亡国祸根芽  再不将曲弯弯远山眉儿画 , “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 , 泛言唐明皇时


乱松松云鬓堆鸦 。怎下的碜磕磕马蹄儿脸 人” , 认为可能并无梅妃其人 。
上踏 , 则将细袅袅咽喉掐 , 早把条长搀搀素 无论如何 , 从浙江吴兴人吴世美到杭州人洪昇 ,
白练安排下 。 他那里一身受死 , 我痛煞煞 他们都写出了唐明皇的不同爱情指向 。乡贤前辈吴
[ 1] (P88)
独力难加  世美的先期创造 , 可能为洪昇的后来居上 , 提供了可
大敌当前 , 杨贵妃确实 怨不得唐明 皇的绝情 。 资借鉴的范本 , 坚定了其熔铸大作的信心 。
噩运临头 , 唐天子的王位比皇妃的红颜贵重 , 唐王朝
三 、 洪昇的《长生殿》及比较定位
的命运比长生殿的盟誓金贵 。 就国势言 , 明皇无法
挽救 ;
就军情论 , 玄宗亦难于控制 。 杨李之间的爱情 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
悲剧 , 体现出现实的严酷性 。 国将不国 , 君将不君 , 雨》之后 , 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李杨爱情题
何暇去顾及帝妃间的儿女之情  材的代表作 , 当然得数清代洪昇 的《长 生殿》传奇 。
白朴冷静而客观地显露出一些促成命运悲剧的 就写生死不渝的纯粹爱情而言 , 洪昇作品的影响当
根芽 :
杨玉环惑主 , 唐玄宗纵祸 , 杨国舅专权 , 陈玄礼 然还要大得多 。
欺君 ……但在异族入主的蒙元天下里 , 人们还是会 清代剧作大师洪昇(1645 ~ 1704), 字昉思 , 号稗
敏锐地感觉到民族压迫的现实 , 心底的阴云太浓太 畦 , 实际上是个终生落魄的人物 。 出身于家道早已
重 。 明宁献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白仁甫之 中落的穷人家 , 又与父母不大和睦 ;
做了 20 来年的
词 , 如鹏搏九霄” ;
风骨磊块之中 , “若大鹏之起北溟 , 太学生 , 却从未得到过晋用 ;
好不容易写出了惊世之
奋翼凌乎九霄 , 有一举万里之志” , 这是对白朴敢于 作《长生殿》, 一时间洛阳纸贵 , 声誉鹊起 , 却又因康
正视现实 , 在历史的客观比照中寄寓着的对蒙元政 熙二十八年(1689)在佟皇后丧期之内 , 违背了“百日
权强烈不满的形象说明 。 《梧桐雨》的悲剧力度 , 正 不作乐”的律条 , 与朋友们集体观演该 剧而被劾下
是元代人民的胸中血泪所酿成 。 狱 ;“可怜一曲长生殿 , 断送功名到白头” , 题咏的就
《梧桐雨》
和《汉宫秋》, 都在第四折中极写了帝 是这段公案 。包括洪昇自己在内 , 当时被革去国子
王在命运面前的惆怅凄凉 , 束手无助 , 创造了戏曲史 监学生籍者 , 总数几近五十人 。 受此重大打击之后 ,
上抒情诗戏剧化 、戏剧性抒情化的悲剧体式 , 把戏剧 洪昇不得不离开了京城伤心之地 , 返回南方老家 , 郁
性与文学性的精金美玉 , 融合为有机构成的艺术神 闷地游荡在吴越山水之间 。
[ 2]
品 。 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 中称之为“一对 好不容易盼来了开心的时候 。康熙四十三年 ,
典雅剧的杰作 … …而这两种戏曲的收场法 , 是元曲 江宁织造曹寅在烟柳繁华之地的南京城 , 汇集昆班
中不见他例的有力的作品 。神韵缥渺 , 洵为妙绝 。” 名优 , 广邀社会各界 , 开长筵三昼夜 , 演《长生殿》五
明朝的李杨戏有屠隆《彩 毫记》、吴世美《惊鸿 十出 。 作者洪昇也应邀赴此盛会 , 饮酒观戏 , 其意也
记》和无名氏的《磨尘鉴》传奇 , 另外尚有徐复祚 、王 甚得 , 其乐亦无穷 。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 喜极而
湘的两本《梧桐雨》, 以及无名氏的《秋夜梧 桐雨》、 沉醉 、醉后不愿复醒的洪昇 , 至于乐极生悲 , 在返回
《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和《明皇望长安》等五本杂剧 。 浙江老家的水路上 , 于乌镇失足落水而亡 。
也不能说这些各有千秋的剧作写得不好 。例如 曲家不幸曲坛幸 。 好在有他终身为之呵护的大
《惊鸿记》中的《吟诗脱靴》(也称《太白醉写》
), 迄今 戏在 。 洪昇一直对李杨题材情有独钟 , 早在康熙十
还是昆曲舞台上的著名折子戏 。只是该剧另辟蹊径 二年(1673)便作《沉香 亭》传奇 , 之后改写为《霓裳
地把主体喜庆过多地定位在梅妃身上 , 关于李太白 舞》, 至二十七(1688)年 , 又将不断揣摩的旧作 , 丰富
的描摹也特别出色 , 所以还是很难与专写李杨爱情 发展为《长生殿》。 徐材《天籁集 跋》云 , 洪昇“自谓
的名剧媲美 。而且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均不载 ” 。该剧正是他生命的永恒延
一生精力在《长生殿》
梅妃事迹 , 这就更令人对其史实生疑 。 就相关记载 续。
如《开元天宝遗事》、宋莆田人李俊甫《莆阳此事》、宋 在《长生殿》自序中 , 洪昇对前人和时人的同类
代诗人刘克庄《梅妃》诗和宋传奇《梅妃传》(陶宗仪 题材作 , 颇为反感 :
“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
《说郛》卷三十八)而言 , 似乎还很难构成信史 。所以 夜梧桐雨》剧 , 辄作数日恶 。 南曲《惊鸿》一记 , 未免
尽管明清的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往往记梅 妃故 涉秽 。”
事 , 洪昇《长生殿》也予以采信入戏 , 但是鲁迅就疑心 洪昇把李杨爱情加以美化和圣洁化 , 凡历来史
  2006 年第 1 期 谢柏梁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79

家和文艺作品中所叙的污秽之事 , 在他这里都尽情 罪云 :
“只想我在生所为 , 那一桩不是罪案  况且弟
删去 。剧本开场便道 :
“今古情场 , 问谁个真心到底  兄姊妹 , 挟势弄权 , 罪恶滔天 , 总皆由我 , 如何忏悔得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 , 情而已 。 从而‘义取崇雅’ , 尽 ” [ 3] (P154)
情称高尚 , 爱在永恒 。
” 尽管剧中杨国忠弄权激变 , 使安禄山以死罪之
传奇作品中最早将男女离合与国家兴亡有意地 身 , 获犯京之便的描摹 , 三姊妹甲第连云 、竞造华宅 ,
糅合在一起的 , 是第一个昆曲剧本《浣纱记》。 但该 “可知他朱薨碧瓦” , “总是血膏涂”的气焰 , 以及为娘
剧中的国家利益实际上远远凌驾于爱情婚姻之上 , 娘 进奉 荔 枝 的 骁 骑 踏 坏 青 苗 、踏 死瞎 老 汉 的 罪
范蠡与西施的爱 , 看来十分抽象 、道统和人式化 , 爱 案 ……都令人生出忿恨之意 ;
但洪昇又同时安排了
情的呼声只不过是政治斗争的传声筒 。 真正把爱情 贵妃后的愧悔和伤心 , 还强调她的“ 一点那痴情 , 爱
与政治水乳融合而以爱情为旨 归的戏 , 还 是《长生 河沉未醒” 的主观 情愫 , 从而 得出“一 悔能教 万孽
殿》的“以兴亡之感 , 写离合之情” 。 清” , 感动天庭圆旧盟的结 局 。 对照起 来看 , 《长生
一部《长生殿》, 大抵在“ 情”字上做文章 。 唐明 殿》中的情缘线是“乐极哀来 , 垂戒来世” 和情悔深
皇与杨贵妃的情爱 , 固然因纵欲侈心而酿就了安史 时 , 同登仙班 , 历经了欢 、悲 、乐的三层情感转移 。
之乱的苦果 , 引出了“呈侈心而穷人欲 , 祸败随之”的 即令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对照来看 , 贵妃的情感
山河易代和国破人亡的兴亡之感 , 但剧本并没有停 也要比皇帝炽烈 , 人格精神也要比皇帝崇高 , 忏悔的
留在这里 。下半部《长生殿》, 仍然浓墨重彩地渲染 态度也要比皇上老实 。 我们且不去责备唐明皇与虢
了李杨情的变化和发展 。 从人鬼之恋到人仙相会 , 国夫人的望春宫之遇合 , 与梅妃的翠华西宫重寻旧
虽然处处不脱血泊离乱的阴影 , 但也时时显出两情 盟 。洪昇自己 就说过情之所钟 , 在帝王家 所罕有 。
弥坚 、哀感天宇的光彩 。 最后连神仙也为他们执着 这里且摘《密誓》一场中李杨的盟祝 :
“双星在上 , 我
的情感所动 , 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同赴忉利天宫 。 一 李隆基 / 杨玉环 , 情深恩深 , 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 , 永
点真情两心同 , 死生幽明的界限都能于顷刻打破 ;为 不相离 。有谕此盟 , 双星鉴之 ”
爱情而生死相系 , 最终获得了永不分离的权利 , 这正 但局势惊变 、仓皇西行后 , 马嵬坡前六军不发 ,
是《长生殿》与《牡丹亭》异曲同工的地方 , 所以洪昇 只要将贵妃正法 。杨玉环在危急关头 , 几次主动请
在《例言》中说 :
“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 求赴死 ,“望吾皇急切抛奴罢 ”明皇虽也回答“宁可
部闹热《牡丹亭》, 世以为知言 。”但是《牡丹亭》的结 国破家亡 , 决不肯抛舍你也 ”但又还是听从贵妃执
局太实而偏俗 , 《长生殿》的收束空灵而久远 , 当然后 意捐生的愿望 , 传旨赐娘娘自尽 。
者远胜于前者 。 皇上赐杨妃自尽 , 虽有他的不得不为的苦衷 ;

就爱情的呈现方式和展开过程言 , 《长生殿》可 联系他随即传谕 , 要将成都道使臣所送的春彩十万
以大致分成纵情和情悔两大阶段 。 匹分给将士 , 以为军士各自回京的盘费的策略来看 ,
洪昇自己在剧本和序言中设置了这样的两难命 则也未尝不是他深思熟虑的行动 。 大敌紧逼 , 他哪
题:
他既认为情至时横绝南北 , 超乎生死 , 感金石 、回 里敢遣散军队 , 传旨兵士各自还家的真实目的 , 无外
天地 , 具备超越时空的伟力 ;
又认为穷人欲者祸败随 乎是笼络军心 , 重振权威 。 有了这一体恤军情之举 ,
之 , 势必造成身死国败的深重灾难 。调和这对两难 便使得将士们更能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 ;
前面他宁
命题的具体办法便是“情悔” , 即“玉环倾国 , 卒至殒 可国破家亡 , 决不撇下贵妃的信誓旦旦 , 未尝不是逼
身” , “幸游魂悔罪 , 已登仙籍” 。 情悔可以纠正逞侈 迫杨妃心甘情愿地以国家利益为重 , 从速死节的绝
心 、穷人欲的偏差 , 认罪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从前的罪 好韬略 。逼人为他而死 、替他卖命却又不失仁义之
孽 。 这种借忏悔以消罪 , 藉以发展至情的思路 , 从倾 君的形象 , 这才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之手腕 , 同时也
向上看是为李杨误国的前科作辩护 , 为二人同登仙 对得起他自己所谓的天地良心 。
籍准备前提 。 后半部中 , 为国捐躯的杨贵妃时时忏悔 , 处处思
老实说 , 前半部中读者更多地看到的是杨贵妃 过 , 悔恨当年的误国之罪 。而唐明皇则将当年一度
的骄纵 、多情而多才多艺 , 真正感到她的有“罪”是在 倾国的罪责一古脑推给杨贵妃去受过 , 自己则再扮
“六军不发无奈何”时的马嵬坡之变和之后的多次忏 演钟情太上皇的角色 , 反过来在《哭像》中痛恨陈元
悔 。 然而洪昇确又以杨贵妃死后不落历代嫔妃册为 礼 , 欲将其首级悬枭 。 陈元礼挽救了其国破人亡的
据 , 以太真仙气为贵妃原罪有所开脱 。 贵妃自道己 命运 , 但他在平安后却时时要杀戮功臣 。 相比之下 ,
 
8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14 卷

杨玉环的情悔 , 是对国家和民族深怀负罪感的真诚 写 , 该剧是作为江西宜黄腔剧本而被昆曲所“收容”


忏悔 ; 唐明皇的情悔 , 却只是对 贵妃一人的私 念所 的精品 ;
那么昆曲传奇中传情写照的翘首之作 , 从明
致 , “只悔仓皇负了卿” , 两者精神境界的高下还是有 到清以至如今 , 六百年来还是得数《长生殿》为第一
所区别的 。 名剧 。同样 , 因为《长生殿》集成式的宏伟框架和巨
尽人皆知 ,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宝黛情愫相 大影响 , 李杨爱情也成为古往今来中国人中有史可
通的契机之一 , 但从精神 、意境和悲剧品位上看 , 从 据 、最为著名的第一爱情范式 。
共同感受到的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气数来看 , 曹雪
芹之祖曹寅召洪昇所观演的《长生殿》以及京中盛演
一时的《桃花扇》, 可能对《红楼梦》的影响更大 。 为 ① 202. 121. 7. 7 / pers on /y angli u / xingkong /l szm /15. h tm 5K 2003-
3-7 斯 米《贵妃 有没 有亡命 到日 本 》中 认为 , 杨贵 妃的 死因 很
《长生殿》题记的序作家们 , 深感其悲凉之意 。 尤侗
多 , 一说杨贵妃是被缢死的 。《旧唐书》、《新唐书》、司马光的《资
曾谓 《长 生 殿》“ 伤 心 千 古” 、“ 备 极 人 生 哀 乐 之 治通鉴》如是说 , 日本当代汉学家井上靖先生 14 万多字的《杨贵
至” [ 4] (P 1584) , 这就道出了该剧具备永久魅力的情感秘 妃传》亦然 。 其二根据白 居易《长恨 歌》, 杨 贵妃当 是流 落到 了
密之所在 。 “ 玉妃太真院”(即女道士院)。 参见俞平伯 20 年代末期在《小说
台湾曲学大家曾永义 , 把《长生殿》推到了比《牡 月报》第 20 卷 2 号上发表的《〈 长恨歌〉 及〈 长恨歌〉 的传疑》。 其
三认为杨贵妃亡命到了日本 。 1936 年 , 一位 日本少女在电视 台
丹亭》和《桃花扇》都更胜一筹的戏曲大作的崇高位
向日本电视观众展示了她的家 谱等古代 文献 , 言之 凿凿地声 称
置上 。他说 :
“洪昉思以毕生之力来从事其《
长生殿》 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竹内好主 编的日文 杂志《中 国》有记载)。
的创作 , 他尽了个人最大的精诚 , 终能使其作品以最 被缢身亡的是名侍女 。 陈玄礼 放贵妃远 逃 , 出海到 日本山口 县
完美的姿态流传人间 , 其寄意之深远 、结构之严谨 、 大津郡油谷町久津。
音律之精审 、文词之美妙以及人物塑造之成功 , 就戏 ② 《雍熙乐府》, 20 卷散曲 、戏曲选集 。 明嘉靖 间郭勋辑 。 今存“ 嘉
靖丙寅(1566)序” 原 刻本 , 《四部丛 刊》影 印嘉 靖原刻 本 。 另 有
曲文学史上来说 , 实堪居于集大成的地位 。因此 , 凌
“ 海西广氏编” 本 , 13 卷 , 不全 。
廷堪(见《梦华琐谈》页 12)、王季烈(见《螾庐曲谈》
卷四)、许之衡(见《
曲律易知》卷上)诸剧论家皆推许
[ 5] (P42)
洪昉思为古今曲家第一 , 良非过誉 。
” 参考文献 :
一般认为 , 南洪(昇)北孔(尚任)的《长生殿》和
[ 1]  王起. 中国戏曲选[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5.
《桃花扇》, 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牡丹亭》之后的 [ 2]  [ 日] 青木正儿. 元人杂剧 概说[ M ] . 隋树 森译. 北 京:中国戏 剧
南北两大名剧 。 只是《桃花扇》命运多舛 , 脱稿以来 出版社 , 1957.
演出寥寥 。唯有《长生殿》问世三百年来 , 始终弦歌 [ 3]  洪昇. 长生殿[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58.

不绝 , 成为场上案头两全其美 、几无瑕疵的戏剧与文 [ 4]  尤侗. 长生殿 序[ A] .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 C] . 济南 :


齐鲁
书社 , 1989.
学之珍贵双璧 。
[ 5]  曾永义. 《长生殿》研究[ M ]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69.
如果说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本不是为昆 曲而

From Poem of Everlasting Regret to 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X IE Bo- li ang
(Depa rtment of Chinese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 y , Shanghai 200030 , China)

  Abst ract : In the w ake of BA I Juyi’ s Poem o f Everl ast ing Regret , the old and new T ang Chronicles ,
BAI P u’ s Raindropson Phoeni x T ree and similar w orks , and HONG sheng’ s the Palace o f E ternal Y outh
and o ther famo us play s , cam e the love sto ry of L I Long- huang , as an ideal model of ever-
ji and YANG Yu-
last ing ro mantic Chinese love sto ries based o n histo rical facts.
Key words :
Poem o f Everlasting Regret ;t he P alace of E ternal Y out h ;HONG Sheng ;t he lo ve sto ry
of L I and YAN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