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前言

選擇性雷射熔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是將散佈在工作台上的

細金屬粉末以雷射光束進行加熱,使金屬粉末之晶粒融合,透過逐層疊加能夠

產生複雜的形狀部件,是為一種極具前景之技術。SLM 之加工過程為多種物理現

象之耦合,例如熱傳,流體動力學和結構力學,因此工作過程之瞬態現象進一

步複雜化。其中,熱源掃描通常會引起陡峭的溫度梯度,進而會導致零件產生

較高的熱應力。如此高的熱應力會導致許多缺陷,例如裂紋,分層,收縮,翹

曲等,並且已被視為瓶頸問題。且為了降低印製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收縮及從平

台釋放後殘留應力所導致的零件變形,因此許多學者也提出許多技術來降低,

例如使用固有應變法來預測殘餘變形和金屬焊接過程中的應力以及使用拓樸優

化的方式建立特徵選擇法找尋出關鍵溫度點用以建立支撐結構達到降低熱變形

效果。因此,若能有效地改善熱生成所致問題 (如熱變形) 將能大幅度的提升

成品的品質。

1
摘要
在積層製造(AM)中都需要支撐結構來支撐懸垂部件(overhanging),特

別使在印製金屬部件時。在業界中,通常以空心或蜂窩狀結構等形式的多孔結

構來做應用(如骨植移入),因此為了不使印製過程所累積的殘餘應力及變形量

導致印製失敗,多數研究人員使用拓樸最佳化(optical tomography)來優化支

撐結構,少數人將固有應變法(inherent strains)同時使用來優化支撐結構,

因此本研究同時採用兩種方式來優化蜂窩狀結構,觀察在多少角度下所產生的

應力及變形量最低,並預期能生產出最佳的模型,將有機會套用至實際。

2
文獻回顧
支撐結構的使用是為了在製造過程中提高印刷適(printability)。一

般而言,當三維模型具有懸垂部件(overhanging)、孔或邊緣特徵時,則需要支

撐結構才能順利的將成品製造完成。另外可用於平衡模型,以便在製造過程中

將其牢固地拴在構建平台上。其也可以用來減輕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梯度和

固有的凝固收縮引起的影響,這將有助於模型減少熱形變問題。根據文獻回

顧,[1]Martin Leary 等人觀察到塊狀支撐結構為目前市場上實施所使用最廣泛

的支撐結構,因此對此提出對 ALSi10Mg 塊支撐結構的 SLM 製造過程中熱行為

的數值分析,經研究發現,由於破壞的方式不同,支撐結構的剝離明顯低於正

常強度;支撐強度受高度影響;減少的支撐距離增加了熱傳遞及乘載能力,因此

設計一設計方程來預測所給定的結構強度。由於在印製支撐結構來支撐懸垂部

件,支撐物通常是空心或蜂窩狀,在切除支撐結構後,部份材料將被切除,這

對材料、能量及時間方面都是種極大的浪費,因此[2]Lin Cheng 等人提出了一

種通過優化建築方向和蜂窩結構來設計支撐結構的方法,結果表明,在此情況

下可節省 45%的材料。在增材製造中,會因為印製過程時的熱收縮從基板上釋放

殘留應力的鬆弛所導致零件變形因此[3] Grzegorz Misiun 等人專注於一種合適

的技術來模擬全尺寸 3D 列印中的變形,考慮 AM 約束是在與底板分離後測量的

零件的扭曲,以及塗層器的碰撞,並將這些模擬的結果將作為結構件拓撲優化

的約束。為了製造更易拆卸的支撐結構,[4] Mingdong Zhou 提出了一種基於


3
密度的拓撲優化方法來為給定的不可設計的功能結構設計易於拆卸的 AM 支撐

結構。支撐結構不僅具有足夠的剛度來承受功能樣機及其自身的重力,還可以

充分支撐樣機的懸垂部分,保證整體的可製造性。另在目前研究下,通過實驗

追踪粉末熔化過程中的熱歷程(Thermal history)瞬態變化相當不易。因此,透

過電腦計算進行模擬分析 SLM 之加工中瞬態行為,為一種不可或缺之技術。。

Michaleris 團隊[5]及 Loh 團隊 [6],皆通過有限元素法(FEM)對積層製造之

金屬沉積的熱傳遞分析,建立熱誤差模型。[7]Pengfei Tan 等人考慮了粉末 -

液體 - 固體轉變和冶金效應,即固態相變,並使用固有應變法,有效改善殘留

應力及應變分布。 [8] Wen Dong 等人觀察到原先的固有應變法無法準確預測

殘餘應力分佈金屬,在檢查了誤差來源後,發現詳細的過程模擬和固有應變的

提取是有效的,而不准確之處在於部分規模的模擬過程。因此,為了提高預測

精度,提出了一種基於 MIS 的局部尺度模擬的新程序 ,且透過實驗驗證通過

使用新程序,基於 MIS 的模擬可以 準確地預測完工 L -PBF 金屬零件的殘餘應

力和變形。[9] Lin Cheng 等人為了減少積層製造中支撐結構的體積,以降低印

刷材料之成本,因此採用拓樸最佳設計(Topology optimization)使晶格結構在

應力約束下最小化犧牲支撐結構的質量,可以防止由殘餘應力引起的開裂。

4
研究方法
一、 控制方程

本研究採用有限元素法(FEM),以建立 SLM 溫升與熱變形分析技術。

熱固耦合之 FEM 分析過程為建立與校正 SLM 模型、建立各材料性質、分析計

算出加工狀況下的各元素之瞬態節點溫度結果後,導入結構場計算出暫態熱應

變結果及最後與實驗數據進行比對 FEM 模擬分析溫度場之暫態熱傳導方程式

𝝏𝑻 𝝏 𝝏𝑻 𝝏 𝝏𝑻 𝝏 𝝏𝑻
𝛒𝑪𝑷 𝝏𝒕 = 𝝏𝒕 (𝒌 𝝏𝒙) + 𝝏𝒕 (𝒌 𝝏𝒚) + 𝝏𝒕 (𝒌 𝝏𝒛 ) + 𝑸̇ (1.1)

𝛒為密度, 𝑪𝑷 為比熱,𝑻為溫度,𝒕為時間,(𝐱, 𝐲, 𝐳)為空間座標,k 為熱傳導

係數,𝑸̇為體積熱生成率。機台結構因溫度變化產生幾何形狀的改變,FEM 則

利用溫度場之運算結果導入結構場進行解,其結構場方程式

{𝛜} = [𝑫]−𝟏 {𝝈} + {𝜶}𝚫𝑻 (1.2)

{ϵ}為應變向量,[𝐷]為剛性矩陣, {𝜎}為應力向量, {𝛼}為熱膨脹係數向

量,Δ𝑇 = 𝑇 − 𝑇𝑟𝑒𝑓 為溫度變化量。

5
二、 修正固有應變法(Modified of Inherent Strains)

固有應變法 (Inherent Strains)是在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開發

的,用於預測殘餘變形和金屬焊接過程中的應力。在這種方法中,固有應變應

用於具有純彈性材料行為的未變形模型模擬變形焊接結構中的應變和應力場。

固有應變值可以從焊縫樣品的實驗應變測量或焊接過程的數值模擬中獲得。在

這兩種情況下,固有應變都被確定為焊接結構冷卻到環境溫度時的殘餘塑性應

變。近年來,由於金屬增材製造有許多涉及高熱源的連續焊接組成,研究人員

已開始採用這種方法來預測增材製造金屬零件的殘餘應力和變形。

採用的修正固有應變法[8]為 Wen Dong 等人修改的,分為兩步驟來

實現固有應變:提取及加載,宏觀模型僅採用環境溫度下的材料特性。固有應變

值被指定為沈積物的熱膨脹係數(CTE)。殘餘變形和應力是通過將層的溫度提高

一個單位度來引起的。整個模擬以逐層的方式進行,以自然地結合層間效應。

6
三、特徵選擇法

在拓撲優化前,首先先利用機械學習法中之特徵選擇方法,找尋出關

鍵溫度點用以建立支撐結構達到降低熱變形效果。透過 FEM 模型結合 DOE 方法

(Design of Experiment)大量計算並產生足夠數據再透過特徵選擇法計算出各

溫度監測點之於熱變形之敏感度(或貢獻度)進行排名,由此建立 SLM 溫度關鍵

點最佳化技術。預計使用信息增益比(Information Gain Ratio)來計算各參數

之敏感度(或貢獻度)。信息增益(Gain Ratio)是一種使用熵(entropy)評估參

數不確定性的方法,而信息增益比是將信息增益乘上一個懲罰參數(為所選特徵

之固有信息之倒數)由此避免結果偏向於取值較多之參數。信息增益比(G(D|a))

經常用於決策樹等演算法中作為特徵選擇,公式為:
G(D|α)
GR(D|α]) = (3.1)
𝐼(𝐷 |α)

G(D|α) 為信息增益,表示 D 數據集(所有關鍵點)在得知特徵 α

(指定之關鍵點)的情況下其信息不確定性減少的程度。𝐼(𝐷|α)為所選特徵 a

(指定之關鍵點)之固有信息。當計算出的信息增益比大時,即代表所選之參數

的貢獻度較大。

圖 3.1 熱變形應用特徵選擇找出對應之

關鍵溫度點

7
四、 拓樸優化

在拓撲優化中,計算給定設計空間內的最佳材料分佈以優化所需的性

能。在結構拓撲優化中,最常見的最小化目標是合規性,而允許的材料體積被

限制在設計空間的特定百分比。考量到熱傳導之拓樸最佳化方程可由以下公式

得出

min : 𝐶 = 𝑃𝑇 ϕ (4.1)

𝑉 𝑉
s. t. : P = Kϕ , = ̅̅̅
𝑣𝑓 𝑜𝑟 𝑣𝑓 , 𝑉 = ∑𝑛𝑖=1 𝑉𝑖 ⋅ 𝑥𝑖 , 𝑉̅ = ∑𝑛𝑖=1 𝑉𝑖
< ̅̅̅ (4.2)
∇ ∇

C 為熱容量,P 為熱負載,Φ 為節點溫度向量,K 為熱傳導矩陣,xi

為二元設計變數(用來決定元素是否存在, xi=0 為不存在,xi=1 不存在),Vi

為第 i 個元素之體積,V 與表示當前結構體積及初始結構體積,vf 為規定體積

分率(prescribed volume fraction)。式 4.1 表示以最小化熱容量為(C)目標函

數,以式 4.2 作為限制條件進行最佳化計算。公式 4.3、4.4 為建立目標函數之

例子,本子計畫希望能夠最小化成品熱變形,使用組合熱變形(最大、平均等)

為目標函數(𝛿𝑐 ),建立適當限制條件約束,計算最小變形量下所需支撐結構的

剛度(S)、體積(V)及熱傳導(K)等參數。

8
Obi. Func. : min 𝛿𝑐 (𝑆, 𝑉, 𝐾) = 𝑤1 𝛿𝑚𝑎𝑥 (𝑆, 𝑉, 𝐾) + 𝑤2 𝛿𝑚𝑎𝑥 (𝑆, 𝑉, 𝐾) + ⋯ +
𝑤𝑖 𝛿𝑗 (𝑆, 𝑉, 𝐾) (4.3)

s. t. ∶ C = 𝑃𝑇 ϕ , P = Kϕ , Max S , Min. V and Max. K (4.4)

𝑤𝑖 為權重係數,𝛿𝑐 為組合熱變形,𝛿𝑚𝑎𝑥 為最大熱變形,𝛿𝑚𝑎𝑥 為平均熱變形。

圖 4.1 基於關鍵點一般支撐結構概念圖

圖 4.2 基於關鍵點結合拓樸最佳化支撐結構概念圖

9
Reference
[1] Martin Leary , Tobias Maconachie , AvikSarker, OmarFaruque ,MilanBrandt Mechan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sation of AlSi10Mg SLM block support structures
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19.108138
[2]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sign and optimisation of support structure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3]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distortion constraints
https://doi.org/10.1016/j.cma.2021.114095
[4]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easy-removal support structure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ttps://doi.org/10.1007/s00158-020-02607-2
[5] P. Michaleris, Modeling metal deposition in heat transfer analy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inite Elem. Anal.Des., 86, pp. 51-60, 2014
[6] L.-E. Loh, C.-K. Chua, W.-Y. Yeong, J. Song, M. Mapar, S.-L. Sing, Z.-H. Liu, D.-Q. Zhang,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 effective modelling on 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process with
aluminium alloy 6061, Int. J. Heat Mass Transf., 80, pp. 288-300, 2015
[7] A thermo-metallurgical-mechanical model for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of Ti6Al4V
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19.107642
[8] A new procedure for implementing the modified inherent strain method with improved accuracy
in predicting both residu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for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https://doi.org/10.1016/j.addma.2021.102345
[9] On utilizing topology optimization to design support structure to prevent residual stress induced
build failure in laser powder bed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ttps://doi.org/10.1016/j.addma.2019.03.001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