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2

循環與消化

2-1 循環系統
2-2 消化系統
圖源: Shutterstock
動物體所需的能量來源

消化 氧化
食物 小分子養分 ATP
作用 作用
醣類 葡萄糖
蛋白質 胺基酸
脂質 甘油、脂肪酸
動物的消化類型

消化構造 消化方式 例子
單細胞原生動物、海綿
胞內消化 食泡消化 動物
消化腔對外只有一個開口 刺絲胞動物(如水螅)及
囊狀消化腔 扁形動物(如渦蟲)
行胞內和胞外消化

消化道有口腔、肛門之分 環節動物、軟體動物、
管狀消化道 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
主要行胞外消化
動物的消化類型
• 囊狀消化腔
動物的消化類型
• 管狀消化道
消化道的功能
• 物理性(機械性)消化
大顆粒→小顆粒,食物的組成成分未改變。
例如:磨碎、攪拌、乳化、推送食物。

• 化學性消化
以消化液(含消化酶),大分子→小分子,改
變食物的組成成分。
例如:唾液、胃液、胰液、小腸皮膜消化酶。
人體的消化系統
• 消化管
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 消化腺
唾腺、胃腺、小腸腺、肝臟、胰臟

位於消化管 不在消化管內
的黏膜層 藉管道與消化管相連

配合課本頁次:46
哺乳動物消化道的構造
草食性動物的消化道

• 草食性哺乳動物的消化道長於肉食性
哺乳動物
– 具有很長的盲腸和大腸
– 與纖維素的消化有關

• 反芻動物具有多個胃
兔的盲腸和闌尾 配合課本 P.155

與 大腸 小腸


素 闌尾

消 盲腸



反芻動物的消化道
• 具有多個胃

小腸
重瓣胃
蜂巢胃
瘤胃
皺胃
食道


腸內共生菌

• 草食性動物消化道中的共生菌
– 能分解纖維素

– 將草食性動物體內的尿素轉成胺基酸

– 合成維生素B12,供自身及動物使用
腸內共生菌

• 人體的大腸內也有很多共生腸內菌,如:
大腸桿菌
– 可抑制雜菌繁殖

– 合成維生素 B 群(輔酶)和維生素 K(凝血) 等,


供人體吸收利用
人體的消化系統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食道 如何控制食物的流動?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管的括約肌
括約肌是人體管腔內的環狀肌肉,收縮時
管腔封閉,舒張管腔開放,可控制食物的
流動。
例如:
胃與食道間的賁門括約肌
胃與十二指腸間的幽門括約肌
上食道括約肌

下食道括約肌

幽門括約肌

Oddi括約肌

迴盲括約肌
肛門
括約肌
消化系統作用方式的解密
◼ 透過開口觀察與研究胃內的消化情形,發現:
⚫ 胃會受食物的刺激而分泌胃液
⚫ 胃液是酸性的
⚫ 不同食物在胃中的分解速度不同等現象

配合課本頁次:47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內有牙齒、舌、
唾液
食道


小腸
大腸
肛門
口腔
1. 牙齒
可磨碎與咀嚼食物

2. 舌
能將嚼細的食物與唾液拌和,使成為滑潤的食
團,利於吞嚥

3. 唾液
黏液可潤溼食物,使之易於吞嚥
唾液澱粉酶可分解部分澱粉成為麥芽糖
不同食性動物的牙齒構造

臼齒較發達 犬齒、小臼 均發達


齒較發達
智 齒
• 成人齒列正常應有32顆牙
• 最後方的第三大臼齒稱為智齒(共4顆)
• 約16歲後才長出來

生長異常的智齒
唾腺
• 人體有三對唾腺
• 唾液pH值接近中性( 6.7~7.0),內含:
– 唾液澱粉酶、黏液、水、離子、抗體、溶菌酶
等成分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咽 ◆ 食物經食道的蠕動

食道 通過胸腔、橫膈到
達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食道的蠕動

• 食道具有單方向推送
食物的功能

• 口腔食團進入食道後
藉著食道的推進將食
物送至胃(蠕動)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 位於腹腔左上方
食道
◆ 出入口具括約肌

胃 ⚫ 入口以賁門與食道接

小腸 ⚫ 出口以幽門與小腸接
大腸
肛門

• 膨大可收縮的囊狀構造,可儲存食物
• 肌肉層發達 食道

– 種類:縱肌、環肌、斜行肌
賁門
– 肌肉收縮,可反覆擠壓、 縱肌
環肌
攪拌食團,形成食糜 斜行肌

十二指腸

幽門 胃壁褶皺
胃 腺
• 胃腺分散於胃壁的黏膜層
• 分泌胃液,內含:
胃酸(HCl)─殺菌、活化胃蛋白酶
黏液—保護胃壁
胃蛋白酶原 (無活性)
鹽酸
胃蛋白酶 (有活性)

• 分泌受神經、激素、壓力、情緒的影響
消化性潰瘍

胃潰瘍 幽門螺旋桿菌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食道

◆ 消化和吸收主要部位

小腸 ◆ 分為十二指腸(分解)、
大腸 空腸和迴腸(吸收)
肛門
十二指腸

空腸

迴腸
小腸的蠕動─ 小腸的分節運動─
推進食糜 混合食糜
小腸內的消化液與酵素

◼ 小腸黏膜分泌的小腸液
◼ 肝臟分泌的膽汁
◼ 胰臟分泌的胰液
◼ 小腸上皮細胞膜上的酵素

配合課本頁次:48
小腸液

• 由黏膜層的小腸腺分泌
• 弱鹼性(pH7.5~8.9)

黏液 ─潤滑食物、保護腸壁

碳酸氫鈉(NaHCO3) ─中和酸性食糜

配合課本頁次:48
肝臟→分泌膽汁
◼ 膽汁內含:
⚫ 膽鹽
乳化脂肪,增加胰脂酶作用的表面積
(物理消化)
⚫ 膽色素
為血紅素的代謝物,可形成糞便顏色
⚫ NaHCO3
中和酸性食糜,使膽汁呈鹼性(pH 7.2~8.0)

配合課本頁次:48
肝臟
◼ 為人體最大的內臟
◼ 分泌的膽汁進入膽囊後儲存、濃縮,最後由
總膽管輸入小腸
◼ 其他功能:
⚫ 清理衰老紅血球,將血紅素→膽色素
⚫ 將毒性較高的氨→尿素(最後由腎臟排出)
⚫ 維持血糖恆定
⚫ 合成大部分的血漿蛋白
胰臟→分泌胰液
◼ 胰液(經胰管輸送,與總膽管共同開口於十二
指腸)內含:

⚫ 胰澱粉酶 ─ 澱粉及肝醣→麥芽糖
⚫ 胰蛋白酶 ─ 蛋白質及肽類→更小的肽類
⚫ 胰脂酶 ─ 脂質→單酸甘油脂、脂肪酸
⚫ 胰核酸酶 ─ DNA、RNA→核苷酸
⚫ NaHCO3 ─ 中和酸性食糜,使胰液呈鹼性
(pH 8.0~8.8)
配合課本頁次:49
胰臟、肝臟
總膽管與胰管之
共同開口
肝臟

胰臟
膽囊
總膽管
十二指腸
小腸上皮細胞膜上的酵素
⚫ 腸雙醣酶(含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
─ 麥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果糖、
半乳糖等單醣

⚫ 腸肽酶 ─ 肽類→胺基酸

⚫ 腸核苷酸酶 ─ 核苷酸→含氮鹼基、五碳醣、
磷酸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食道 ◆ 起始於腹腔右下方

◆ 可分為盲腸、結腸
胃 和直腸三部分
小腸
⚫ 盲腸的盲端有指狀
大腸 突起的闌尾
肛門
大 腸
結腸

直腸
結腸
迴腸
盲腸
闌尾
大腸 (pH 7.5~8.9)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鹽類、
維生素和儲存糞便。
•盲腸與闌尾為痕跡器官
大腸 (pH 7.5~8.9)

•結腸在腹腔中呈「ㄇ」字的形狀分布
•結腸內含有許多和人體共生的細菌,
它們產生的維生素B、K,可被吸收後
供人體利用
•直腸位於結腸末端,和肛門相接。
人體消化道的構造
口腔

食道


小腸
◆ 由括約肌組成
大腸
肛門 ◆ 食物殘渣由此排出
糞便的形狀與顏色
1.黃褐色:膽汁讓糞便呈現黃褐色。

2.墨綠色:可能是腸道發炎或遭細菌、
病毒感染。吃較多深綠色蔬菜、服用抗
生素、鐵劑或綜合維他命等,也會呈現
較深的綠色。

3.黑色:黑色來消化道前段出血,血液
氧化變黑的顏色。

4.灰白色:可能是膽管受阻,膽汁出不
來,需要進一步檢查肝、膽功能。

5.暗紅色:下端的大腸潰瘍、出血,血
液還來不及氧化就直接排出,便便才會
呈現鮮紅色,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也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news網站 有可能是惡性腫瘤。
糞便的組成
• 食物殘渣
• 脫落的腸道細胞
• 大腸中的細菌
• 腸內細菌產生的氣體
(二氧化碳、硫化氫、氫以及甲烷)

排遺:糞便由肛門排出,稱為排遺
類別 成分 功能
將澱粉及肝醣分解成麥
唾液 澱粉酶
芽糖
(pH 6.7~
7.0) 濕潤食物、溶解食物、
黏液、水
形成食團

胃酸(HCl) 殺菌、活化胃蛋白酶
胃液
(pH 2.0~ 胃蛋白酶 將蛋白質分解成肽類
3.0)
保護胃壁免於胃酸與胃
黏液
蛋白酶的侵蝕
類別 成分 功能
胰澱粉酶 將澱粉及肝醣分解成麥芽糖
將蛋白質與肽類分解成更小的
胰蛋白酶
胰液 肽類
(pH 8.0~ 將脂質分解成單酸甘油酯與脂
胰脂酶
8.8) 肪酸
核酸酶 將DNA或RNA分解成核苷酸
NaHCO3 維持小腸內環境為鹼性
膽鹽使脂質乳化成小油滴,增
膽鹽
膽汁 加脂酶作用的表面積
(pH 7.2~ 膽色素 血紅素代謝物,決定糞便顏色
8.0)
NaHCO3 維持小腸內環境為鹼性
類別 成分 功能
腸肽酶 將肽類分解成胺基酸
腸雙醣酶
小腸上皮 (註:含麥芽 分解麥芽糖、蔗糖、乳糖成單
細胞的膜 糖酶、蔗糖酶、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蛋白 乳糖酶)
將核苷酸分解成含氮鹽基、五
腸核苷酸酶
碳醣、磷酸
腸液 黏液 潤滑食物、保護腸壁
(pH7.5~
8.9) NaHCO3 維持小腸內環境為鹼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