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5

工程材料(機械二)

Week 14

講師: 林哲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助理教授

1
相 圖
(Phase Diagrams)

2
雪明碳鐵 肥粒鐵

相 圖
(Phase Diagrams)

掃描式SEM顯示含0.44 wt% C平碳鋼


黑色區域為初析肥粒鐵(Proeutectoid
ferrite),白黑層狀交錯的是波來鐵(Pearlite)
波來鐵內黑色區域為肥粒鐵,白色區域為
雪明碳鐵.

3
為何要研習相圖?

為什麼相圖的知識與瞭解對工程師是重要的理由牽涉到熱
處理過程的設計和控制;材料的某些性質是源自其顯微
結 構,結果也是其熱歷程的函數。雖然大部分相圖代表
安定 (或平衡)狀態和顯微結構,不過它們在非平衡結構以
及伴隨 之性質上的發展及獲得的瞭解上是很有用的;通
常的情況 是這些非平衡結構有著比伴隨平衡狀態者更想要
的性質。

4
isomorphous and eutectic phase diagram

Liquidus, solidus and solvous lines

Hypoeutectoid and Hypereutectiod

Eutectic, eutectoid, pertectic, and congruent phase transformation


5
11.1 Introduction
• 相圖的了解對合金系統而言,極為重要,因為它
和顯微結構及機械性質有很大關係。

• 本章介紹:
(1) 相圖的術語及相變態
(2)純材料的壓力-溫度相圖書
(3)相圖的解說
(4) 二元相圖—Fe-C
(5) 冷卻時的平衡結構

6
定義和基本概念
• Component 成份:
成份是組成一合金的純金屬或化合物,例如黃銅合金中
的銅(Cu)和鋅(Zn)。

• System 系統:
系統可能牽涉在考慮之下的材料部份,或一系列可能包
括相同成份的合金.
系統是一隔離的物體,系統以外為外界(Surrounding),成
份則是組成系統的諸多元素.

7
11.2 溶解度 (Solubility Limit)

Solubility 溶解度:
對許多合金系統而言,在某一特殊溫度,溶質原子有一

大 濃度,可溶在溶劑內而形成固溶體,此濃度稱為溶解
度(Solubility Limit). 例如糖-水,加入更多糖時,濃度變
得越高,直到溶解度達到飽和時,溶液無法再溶解任何
多餘的糖.糖在水中的溶解度視水的溫度而定,糖的濃
度在20°C時,糖在水中最大的溶解度約為65 wt%。

8
11.2 溶解度 (Solubility Limit)
圖11.1 糖 (C12H22O11) 在糖 - 水之糖漿中的溶解,情形隨溫度
之提高,其溶解度也隨之增加。

100°C
(Solubility Limit)

80 wt% 9
11.3 相 (Phases)
• 組成(Composition):
混合物中的元素或化合物 (e.g., Al and Cu)
• 相(Phase):
系統中一均質的部份,具有均一物理和化學特性的均質部分 (e.g.,
a 與 b).每一種純材料,可視為一個相,它可能是一個固體,液體或氣體.
通常一單相系統稱為均質的(Homogeneous),包含兩個或多個相的系統稱

為混合相Mixtures或異質系統(Heterogeneous systems).

Al-Cu合金 b (淺色區域)

a (暗色區域)

Adapted from
chapter-opening
photograph,
Chapter 9,
Callister 3e.
10
11.4 顯微結構 (Microstructure)

很多時候,材料的物理性質,特別是機械行為,端視顯
微結構(Microstructure; 或稱微結構)而定,顯微結構的
觀察可利用顯微鏡進行。

在金屬合金中,顯微結構是以出現相的個數,它們的比
例、分佈或排列方式來決定其特性。

11
Microstructure of a stainless steel
• 304L stainless steel

16 12
11.5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a)
平衡 Equilibrium:通常由熱力學之名詞自由能(G)來描述之.
自由能(Free Energy):系統內能的函數,也是原子或分子的亂
度或無序(Entropy);若在某一特殊溫度,壓力和成份組成下
其自由能處於最小值,則一系統處在平衡狀態.
簡單固溶系統(e.g., 鎳-銅固溶系統)
原子半徑
結晶構造 陰電性
r (nm)
Ni FCC 1.9 0.1246
Cu FCC 1.8 0.1278

•鎳、銅皆具相同結晶構造 (FCC),且具相近的陰電性、原子半徑,故
可獲得互溶性.
• 鎳、銅在任何成分比例下皆可互溶.
13
11.5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a)

•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是反射一系統的相特性不隨時間而變,
例如20°C糖水系統在平衡下,糖漿成份是65 wt%,如果系統升高到
100°C,則平衡被破壞,其溶解度升高到 80 wt%.

• 在固體系統,平衡的狀態是無法完全達到的情況,因為達到平衡的速
率非 常 緩 慢 , 如 此 一 個 系 統 可 以 說 是 處 於 非 平 衡 或 介 穩 狀 態
(Metastable).

• 一介穩狀態或顯微結構可能保持不確定性,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其狀
態僅有極輕微且幾乎甚為微小的改變.
• 通常非平衡的介穩結構在實際上比平衡結構更重要,例如銅和鋁合

, 其強度視其熱處理產生介穩結構 (如析出相) 而改變.

14
11.6 單一組成相圖
One-Component (or unary) Phase Diagrams

大部份合金系統其顯微結構或相結構之控制的大部份資料,能以稱為相圖
(Phase diagram)的圖形方便且簡要的表現出來.相圖也稱平衡圖.

• 顯示相與T, Co, and P的關係 • 鎳-銅相圖


1600
• 本課程中:
1500 L (液)
- 二元系統僅有2個組成… C u -Ni
- 獨立變數: T and Co (P = 1 atm ). 1400

T(°C
壓力固定1atm
1300

)
• 2相: • 3個相區: 1200 a
L (液) L
(FCC 固溶體)
a (FCC固溶體) L+ a 1100
a
1000
0 20 40 60 80 100
wt% Ni 19 15
11.6 單一組成相圖
One-Component (or unary) Phase Diagrams
水的壓力-溫度相圖,交叉點在一大氣壓

三相點,T=273.6 K,
P=6.04x10-3 atm

Figure 9.2
16
11.7 二元同形系統(Binary Isomorphous Systems)
最簡單的相圖之一:Cu-Ni系統,橫座標以重量百分比(下)和原子百分比
(上)的鎳代表合金成份,三個區域出現在圖中, α ,液體 L及兩相 L+α.
圖11.3(a) 銅 - 鎳相圖 ,左右兩端分別為純銅純鎳熔點(Cu: 1085°C; Ni;
1453°C);及(b) 銅 - 鎳相圖一部分,決定在點B之成分和相之量,結線兩端代表
液體成分C L 和固體成分 Ca ,合金總成分 C0 ,R和S長度分別為固體之相對量。
同形-兩成份系統,液體能完全溶合,固體也能完全溶合.

(tie line)

放大

17
11.8 相圖解說: 相的種類與數量
• 規則 1: 若T and Co已知,則可知相的種類與數量

T(°C)
• 例: 1600
A(1100°C, 60 wt% Ni):
L (液)

(1250°C,35%Ni)
1相: a 1500
Cu-Ni
B(1250°C, 35 wt% Ni): 1400 相圖
2相: L + a 溫
度 1300 a

B
a
1200
(FCC 固溶體)
1100 A(1100°C,60%Ni)

1000
0 20 40 60 80 100
wt% Ni 18
11.8 相圖解說:相的成分
• 規則 2: 若T and Co 已知,則可知各相的成分
Cu-Ni
T(°C) system
• 例
TA A Tie-line
Co = 35 wt% Ni
At T A = 1320°C: 1300 L (液)
僅有液態(L) B
CL = Co ( = 35 wt% 鎳) TB
a
At T D = 1190°C: 1200
D (固相)
僅有固態( a) TD
Ca = Co ( = 35 wt% 鎳) 303235
20 4043 50
At TB = 1250°C: CLCo Ca wt%鎳
同時有a與 L
CL = C 液相線 ( = 32 wt% 鎳 here)
Ca = C 固相線 ( = 43 wt%鎳 here)
23 19
相組成的決定:結線 Tie line
• 結線(Tie line) – 在所有兩相區,假設有一系列水平線,
每個溫度都有一條,稱為結線(tie line),通常連接處於平
衡狀態的各相(為一等溫線).

T(°C) Cu-Ni system


為計算這兩相(L, a)的平衡濃度,
可使用下列的過程: TA A Tie-line
1. 一結線在合金的一定溫度下,畫 1300 L (液)
橫越二相區.
2.紀錄結線和相界在任一側的相 B
TB
交點. a
3.由這些線交點畫垂直線至水平 1200
D (固相)
的成份軸,由成份軸可讀出各個 TD
相對應相的成份(組成). 20 303235 4043 50
CLCo Ca wt%Ni

20
槓桿定律 (Level Rule)

• 結線(Tie line)必須與槓桿法則運用:

1. 結線在合金的某一固定溫度下, 橫越二相區.
2. 整個合金成份 (composition) 位在結線上.
3. 相的分率 (mass fraction) 是由整個合金成份到另一
個相界的結線長,除以總結線長而計算得之.
4. 另一相的分率相同方式.
5. 如想得到百分比,將相分率乘以100.

21
相圖:各相重量百分比
• 若T and Co 已知,則可知各相的重量百分比(wt%)
Cu-Ni
• 例: T(°C) system
Co = 35 wt% Ni A
TA Tie-line
At T A :僅有液態(L) 1300 L (液)
W L = 100 wt%, W a = 0 B
At T D: 僅有液態( a ) TB R S
W L = 0, Wa = 100 wt% a
1200
D (固相)
At TB: 同時有a與 L TD
S 43 - 35
WL = = = 73 wt % 20 303235 4043
CLCo
50
R +S 43 - 32 Ca wt%鎳
Adapted from Fig. 9.3(b), Callister 7e.
R (Fig. 9.3(b) is adapted from Phase Diagrams of
Wa = = 27 wt% Binary Nickel Alloys, P. Nash (Ed.), ASM
R +S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Park, OH, 1991.)

27 22
槓桿定律 (Level Rule)

T(°C) 各相的數量? ML S
結線 以槓桿定律考慮 =
1300
L (液) Mɑ R
B
TB ML Mɑ
a
1200 (固相)
R S R S
20 30C L Co 40 Ca 50
M a ×S = M L ×R
wt% Ni Adapted from Fig. 9.3(b),
Callister 7e.

ML S = C a - C0 R = C0 - CL
WL = = Wa =
M L + M a R + S C a - CL R + S Ca - CL

23
槓桿定律 (Level Rule)
T(°C)
結線
1300
L (液)

B
TB
a
1200 (固相)
R S

20 30C L Co 40 Ca 50
31.5 %Ni 35 %Ni 42.5 %Ni
wt% Ni Adapted from Fig. 9.3(b),
Callister 7e.

考慮圖11.3(b) , CO=35 wt% Ni; Cα=42.5 wt% Ni; CL=31.5 wt% Ni


ML S = Ca - C0 = C0 - C L
R
WL = = Wa =
M L + M a R + S Ca - C L R + S Ca - C L
42.5 - 35 = 0.68 35 - 31.5
WL = Wa = = 0.32
42.5 - 31.5 42.5 - 31.5
24
Concept Check 11.3
A copper-nickel alloy of composition 70 wt% Ni-30 wt% Cu is slowly heated from a temperature
of 1300°C (1573K).
(a) At what temperature does the first liquid phase form?
(b) What is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liquid phase?
(c) At what temperature does complete melting of the alloy occur?
(d) What i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ast solid remaining prior to complete melting?

Solution: Upon heating a copper-nickel alloy of composition 70 wt% Ni-30 wt% Cu from 1300°C
and utilizing Figure 9.3a:
(a)The first liquid forms at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a vertical line at this composition
intersects the α-(α + L) phase boundary—i.e., about 1350°C;
(b)The composition of this liquid phase corresponds to the intersection with the (α + L)-L phase
boundary, of a tie line constructed across the α + L phase region at 1350°C—i.e., 59 wt%Ni;
(c) Complete melting of the alloy occur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is same vertical line at
70 wt% Ni with the (α + L)-L phase boundary—i.e., about 1380°C;
(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ast solid remaining prior to complete melting corresponds to the
intersection with α-(α + L) phase boundary, of the tie line constructed across the α + L phase
region at 1380°C—i.e., about 78 wt% Ni.

1380°C
1350°C

59 wt%
25
78 wt% Ni
Concept Check 11.4
Is it possible to have a copper-nickel alloy that, at equilibrium, consists of an α phase
of composition 37 wt% Ni-63 wt% Cu, and also a liquid phase of composition 20 wt%
Ni-80 wt% Cu? If so, what will be the approximate temperature of the alloy? If this is
not possible, explain why.
Answer: It is not possible to have a Cu-Ni alloy consisting of a liquid phase of
composition 20%Ni-80%Cu and an α phase (37%Ni-63%Cu) at an equilibrium temp.
From Figure 11.3a, a single tie line does not exist within the α + L region that
intersects the phase boundaries at the given compositions. At 20% Ni, the L-(α + L)
phase boundary is at about 1200°C
At 37% Ni, the (L + α)-α phase boundary is at about 1225°C.

liquid phase of composition α phase of composition


20 wt% Ni-80 wt% Cu 37 wt% Ni-63 wt% Cu

26
WL Wɑ
11.1 CL C0 Cɑ

R S

Wα=1-WL

→ Cα(1-WL)+WLCL=C0 = S/ (R+S)
→ Cα-CαWL+WLCL=C0
→ Cα-C0=CαWL-WLCL = R / (R+S)
→ Cα-C0=WL(Cα-CL)
→ WL=(Cα-C)/ (Cα-CL) = S/ (R+S) 27
11.9 多形合金中顯微結構的發展 (Development of
Microstructure in Isomorphous Alloys)
平衡冷卻 (Equilibrium Cooling)

圖11.4 35 wt% 鎳 -
65 wt% 銅合金在平衡
凝固期間其顯微結構發
展的示意圖,a點全為液
體L, b點開始有固體 a
出現,隨溫度下降固體a
增多, 液體L減少在e點
全變為固體a

28
1300°C時,a點是液體
(成份為35 wt% Ni- 65 wt% Cu).

冷卻至b點(1260°C)時:
固體α形成(成份: 46Ni-54Cu),
液體L仍為35Ni-65Cu. 1260°C
1250°C
1250°C時,c點位於兩相區(α+L)中
液相成分:32Ni-68Cu 1220°C
α相成分:43Ni- 57Cu.

1220°C時,d點凝固過程完成,
固體α相的成份: 35Ni-65Cu;
液體成份: 24Ni-76Cu.

通過固相線最後的產物是e點,
成份為35Ni-65Cu. 24 wt% Ni 35

32 wt% Ni
29
11.10 多元合金機械性質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somorphous alloys)

圖11.5 銅 - 鎳系統在室溫 (a) 抗拉強度對成分及,隨之Ni含量或Cu含量增加,


抗拉強度隨之增加,在某一Ni含量或Cu含量時達到最大值,此合金之抗拉強度
大於純元素(左右兩端)。
圖11.5 (b) 延展性 ( 伸長率% ) 對成分,隨之Ni含量或Cu含量增加,伸長率隨之
降低,在某一Ni含量或Cu含量時達到最小值,此表示,合金之伸長率小於純元金。
對此系統而言,固溶體存在於整個所有成分範圍。 30
圖11.6 銅 - 銀相圖,此為共晶形相圖,E點為共晶點。

Liquidus

Solidus

Solvus

31
11.11 二元共晶系統(Binary Eutectic Systems)
• 固溶線(Solvus line):將α與α+β相分開之溶解度曲線
是 為固溶線→CB.

• 固相線(Solidus line): α與α+L區域之邊界是為固相線


→AB.

• 液相線(Liquidus line): L與α+L區域之邊界是為液相線


→AE.

• 共晶反應(Eutectic reaction):冷卻時,在TE溫度液相轉換成
兩個固相α+β;加熱時產生相反的反應稱為共晶反應.對
Cu-Ag系統,共晶反應為: 組成:8.8%Cu-91.2%Ag
冷卻
L(71.9 wt% Ag) 加熱
α(8.0 wt% Ag) + β(91.2 wt% Ag)
32
組成:92%Cu-8%Ag
• 冷卻時共晶的反應類似純成份的凝固,此反應進
行到完成其溫度保持固定,即恆溫在TE.
但共晶凝固的固體產物總是兩個固相,對純成
份而言,僅單相形成.
• 另一種常見的共晶系統是鉛錫系統,對鉛錫系統
而言,其固溶體也是以α和β表示,
• α代表錫在鉛的固溶體 (鉛是溶劑;錫是溶質),
• 對β而言則反過來,錫是溶劑而鉛是溶質.
• 共晶點為61.9 wt%錫和183℃.

33
圖11.7 鉛 - 錫相圖, 此為共晶型相圖, 61.9wt%-Sn 為共晶點。

Liquids
Solidus

Eutectic共晶點

Solvus

34
Concept Check 11.5
Question: At 700°C (1290°F), what is the maximum solubility (a) of Cu in Ag?
(b) of Ag in Cu?
Answer:
(a) From the copper-silver phase diagram, Figure 9.7, the maximum solubility
of Cu in Ag at 700°C correspond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β-(α +
β) phase boundary at this temperature, or to about 6 wt% Cu.
(b) From this same figure, the maximum solubility of Ag in Cu correspond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α-(α + β) phase boundary at this temperature, or
about 5 wt% Ag.

700°C

Ag in Cu Cu in Ag 35
Concept Check 11.6
The following is a portion of the H2O-NaCl phase diagram:

(a)純水凝固成冰為0℃,
(鹽水)
加鹽使得水的凝固點降
低,造成冰可以溶解,共 加鹽使得冰的熔點降低,

晶溫度在-21℃.

(b)-21℃時,鹽不再有效
使冰溶解,因在最低溫
度的液相形成,即共晶
溫度-21℃.
L Ice + Salt

36
11.2

圖11.9 錫 - 鉛相圖。
40 wt% 錫 - 60 wt% 鉛之
合金在時 (點),相之成分
分別a 為 Ca ; b 為 (Cb ) 相
對量,可由槓桿法則得之,
分別計算於例題9.2和9.3
中。 98 wt% Sn
11 wt% Sn

11 89

37
11.3
W
11.2

11
11
11
Cα Cβ
6.13a
ρα ρβ

6.13a

11 89

11 89
38
固溶體β

39
無鉛焊錫Lead-Free Solders
焊錫(solder)是金屬合金,通常作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接合之用,並廣泛
應用在電子工業的組裝作業。
過去使用的焊錫材料為鉛-錫合金(lead-tin, 37Pb–63Sn in wt.%),具有低熔
點,穩定性佳的優點;但因鉛含有毒性,基於環保改用無鉛焊錫-可用錫铋合
金,或其它三相合金如Sn-Ag-Cu等材料代替。

40
11.12 共晶合金顯微結構的變化

二元共晶系統的合金在慢慢
冷卻時,可能出現數種不同型
式的顯微結構,以鉛-錫相圖探
討:

圖11.10 成分 C1 之
鉛 - 錫合金當它由液相
區冷卻時其平衡顯微
結構的示意圖 ,在a點
全為液體L,到b點時開
始出現固相a ,到達c點
全變為固體 a 相。
41
圖11.11 成分C2
之鉛 - 錫合金當它
由液相區冷卻時其
平衡顯微結構的示
意圖,在d點全為液
體,在e點時有部分
固相ɑ 存在,到達f點
時全部變為固相ɑ
g點則有β相析出
現在ɑ 相基地上

42
圖11.12 共晶成分之鉛 - 錫合金在高於或低於共晶溫度時其平
衡, 點之插圖顯i 示產生共晶反應得到α和β相的交錯層顯微結構
的示意圖

L(61.9 wt% Sn) α+β


因為α 和 β相具有不同的成
份,它們不會像液體時的成
份一樣,這種成份的重新分
佈是靠原子的擴散,由共
晶變態所得的固態顯微結
構,包 括相互交錯層的α 和
β相, 稱 為 共 晶 結 構
(Eutectic structure).

43
圖11.13 顯示鉛 - 錫合金共晶成分時顯微結構的金相照片。
此一顯微結構包括富鉛相固溶體 ( 黑色層 ) 與富錫相固溶
體 ( 白色層 ) 的交錯層狀物。

44
圖11.14 鉛 - 錫系統共晶結構形成之示意圖。錫
和鉛原子擴散方向分別由藍色和紅色箭頭指示。

α-β層狀共晶產物往液相 內
成 長並替換了液相,Pb和Sn
重新分布的過程是藉由液相
中的擴散,此過程剛好在共
晶物-液體介面端前端進行,
箭頭所指的是Pb和Sn原子
的擴散方向,Pb往α,因為α相
富鉛;Sn往富Sn的方向β,形
成 交錯層的方式.

45
圖11.15 成分C4(40%Sn)的鉛-錫合金當它由液相區冷卻時其平
衡顯微結構的示意圖,在j點全為液體L, k點時由L和初晶固體 α 組
成, l點時固體 β 增加而液體L減少, m點是由初晶α + β 構成

存在共晶中的α稱
為共晶α, 在通過
共晶等溫線已形
成的 稱 為 初 晶
α (Primary α).

46
圖11.16 成分為50 wt% 錫 - 50 wt% 鉛的鉛 - 錫合金所顯
示顯微結構的金相照片。此顯微結構包括富鉛之初晶ɑ 相
( 大團黑色區域 ) 在層狀共晶結構內,此共晶結構由富錫之β
相 ( 白色層 ) 和富鉛ɑ 相 ( 黑色層 ) 組成。

共晶結構是一顯微組
成,為兩相的混合物,且
可分辨的層狀結構,兩
相具有固定比例.

47
圖11.17 用於計算成分C4`合金的初晶α 和共晶組成物相
Q
對量的鉛 - 錫相圖由槓桿法則可知 ,初晶α = P+Q
,共晶組成
物= P
P+
Q
初晶α’的分率:
W α’ = Q / P + Q
= 61.9-C’4 / 61.9-18.3
= 61.9-C’4 / 43.6
α
e β
全部α
Wα =Q+R/P+Q+R
= 97.8-C’4 / 97.8-18.3
= 97.8-C’4 / 79.5

Wβ =P/P+Q+R
= C’4-18.3 / 97.8-18.3
= C’4-18.3 / 79.5
48
Chapter 11: 中間小結
• 相圖可用於決定,某一溫度與成份之下:
--相的種類與數量,
--各相的比例,
--各相的成份.

• 一元/二元系統的相圖
• 一元(固液氣)相圖
• 二元同型(A, B兩元素於任何比例均可互溶)
• 使用槓桿定理求得液相L/固相a的比例
• 二元共晶相圖 (AB兩元素分為組成差異大的兩相)
• 共晶與微結構的關係
• 應用:Pb-Sn銲料

54 49
11.13 具有中間相或化合物的平衡圖
圖11.18 銅-鋅相圖,圖中有二個終端固溶液(a 和 h )和四個中
間固體溶液(b , g , d 和 εe ) b ¢ 稱為有序固溶液。
共晶Cu-Ag, Pb-Sn相圖只有兩個
相,即α與β,這些相稱為終端固溶

(Terminal solid solution),因為它
們是存在於整個成份靠近相圖濃
度的兩個端點.

對其它合金系統,中間固溶體(或
中 間相 Intermediate solid
solutions) 可發現在除了兩成份
端其它地方,如銅鋅系統.

相圖中兩個終端固溶體α和η,四
個中間固溶體 β, γ, δ, ε .

固溶體: 由一或多種元素組成的單相單種結晶結構 50
圖11.19 鎂 - 鉛相圖 ,圖中有一金屬間化合物Mg2Pb,以一垂直
線表示它有固定成分。
Mg2Pb系統中,Mg2Pb在550°C熔融,如M點所示,Mg在Pb的熔解度相當有限,可由相圖
中很窄的β終端固溶體得到證實.

Intermetallic Compound
(金屬間化合物; 介金屬相)
對有些系統而言,相圖中
可以發現,不連續的中間化
合物 ,而不是固溶體,這些
化合物 具不同的化學式.

相對於傳統金屬而言,該等

物稱為金屬間化合物,即金
屬與金屬間以一定的原子比
所組成的化合物, 例如
Mg2Pb或Ni3Al等, 並通常具
有與組成金屬完全不同的結
晶結構.
51
+
Pb: 面心立方堆積
Mg: 六方最密堆積 (FCC)
(HCP)

=
金屬間化合物Mg2Pb:
Rock-salt structure 59 52
11.14 共析(Eutectoid)和包晶(Peritectic)反應
圖11.20 銅 - 鋅相圖已被放大的區域顯示共析和包晶無變度點,
分別以E (560°C/74 wt%-Zn) 和P (598°C/78.6%-Zn ) 標示。

冷卻時,一固體δ相反應轉換成其
它兩個固相,稱為共析反應.
冷卻
δ γ + ε …… E點
加熱

加熱時,一固相轉換成一固相和
一液體,稱為包晶反應.

δ+L 冷卻 ε ….. P點
加熱

53
11.15共軛相變化(Congruent Phase Transformations)
相變態可依據所牽涉的相其成份是否
有無變化來分類,相變態若沒有成份改
變 , 可稱之為 共軛相變態 (Congruent
Phase Transformations);相反地對非

軛相變態而言,所有相中至少有一個相
歷經成份的改變,
Fig.11.19 中 M 點 的 Mg2Pb 以 及
Fig.11.21中1310℃-44.9wt% Ti均為
共軛點.

圖11.21 顯示 g 相
固溶體在 1310°C 和
44.9 wt% 鈦之共軛熔
點之鎳 - 鈦相圖的一
部分, 44.9 wt% Ti之
鎳-鈦合金,在 1310°C
時由液相L轉換成固
相g 。 54
Concept 11.7: 找出Hf-V二元相圖內的各種反應

L+HfV2
L+V
L+βHf congruent
L+HfV2 eutectic
eutectic
αHf+βHf βHf + HfV2 HfV2 + V
eutectoid
αHf + HfV2

鉿 釩
55
11.17 Gibbs 相律 (The Gibbs phase rule)
相圖的構建以及控制相平衡條件的一些原理,可用熱力學定律來
說明,其中之一是Gibbs相律,此一定律是描述平衡系統中,數個
相共存的標準.

P+F=C+N
2
P:出現之相數
F:自由度
C:成份數
N:非成份變數( 如P, T)
56
利用二元溫度-成份相圖來證明相律

對Fig. 11.7 Cu-Ag系統而言,壓力=1 atm, 所以N=1


èP+F=C+1
兩個成份為Cu和Ag, 所以C=2
è P + F = 2 + 1 = 3, 所以F=3-P
因此,相圖中單相區只有一個相出現(α,β及液相區),
所以F=3-P=3-1=2
此意思為要完全描述這些相區域內的合金特性,必需指定

個參數,這些參數分別位在合金相圖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上
的成份和溫度.
而在兩相共存的場合, α+L, β+L, α+β相律規定自由度僅
有一個,因為F=3-P=3-2=1
所以必須指定這些相之一的溫度或成份以完全定義該系統.
57
對二元系統而言,當第三相出
現時,沒有自由度
F =3-P=3-3=0
即三個相的成份和溫度是固
定的,此情況可滿足共晶系統
的共晶等溫線.

Gibbs相律的用途之一是在

析非平衡的情況,例如二元合
金其顯微結構的發展,是在整
個溫度範圍,且包括一非平衡
狀態的三相,在這些情況之下
,三相只有在一單一溫度時才
存在.

58
Figure 11.22
11.18 鐵 - 碳化鐵 (Fe- Fe3C) 相圖
圖11.23 鐵 - 碳相圖 ,此為Fe - Fe 3C 之相圖
所有二元合金
系 統中,鐵碳合
金是 最重要的一
種,其 中 鋼 和 鑄
鐵是主 要 的 結
A4 構材料.

圖11.23成份軸
只延伸到 6 .
A3 7 wt% C處,在
此 濃度時,中
A2=768℃ A1 間化 合物雪
明碳鐵 (
Cementite)
形成.
59
沃斯田鐵的γ相,當溫度低於727℃時是不安定的,碳固溶在鐵中,最

溶解度是在1147℃的2.14 wt% C.

δ 肥粒鐵和α肥粒鐵幾乎一樣,除了存在的溫度範圍外,δ肥粒鐵
是在高溫相對穩定.

當溫度低於727℃時,C在α肥粒鐵中的固溶線超過時,雪明碳鐵
Fe3C形成,溫度727~1147℃時,則γ與Fe3C共存.

嚴格來講,雪明碳鐵(cementite)是介穩相(metastable),在室溫將保
持 不安定的化合物相,當加熱到650℃和700℃好幾年的時間,則慢
慢變成α鐵和石墨.

鐵合金以C含量分類時,可分為3種: 鐵,鋼和鑄鐵.
商用純鐵為0.008 wt% C; 鋼為0.008~2.14 wt% C; 鑄鐵
為 2.14~6.7 wt% C. 但商用鑄鐵含量少於4.5 wt% C.
60
圖11.24
(a)肥粒鐵金相照片,黑色細線為晶界;和 (b)
沃斯田鐵的金相照片。
純鐵在室溫穩定形成的相稱為肥粒鐵(Ferrite) 或α鐵,具有BCC結構.
肥粒鐵在912℃歷經多形變態成為FCC的沃斯田鐵(Austensite)或γ鐵,
FCC沃斯田鐵變回BCC稱為δ鐵,最後在1538℃熔融.

晶界

61
11.19 鐵 - 碳合金中顯微結構的發展

圖11.25 共析成分
(0.76 wt% C) 的鐵 -
碳合金在於及低於共
析溫度時其顯微結構
的示意圖,在a點為固
體溶液 g - Fe,b點
為 a + Fe3C 之層狀
組織(稱波來鐵)。

62
圖11.26 共析鋼顯示波來鐵顯微結構包含肥粒鐵層(明亮的相)
和(薄層大部分呈現暗黑色)交錯層的顯微照片。

共析鋼緩慢冷卻時,通過
共 析溫度,所產生的顯微結
構, 包含變態時同時產生的
交錯 的層狀物,或兩相(α和
Fe3C) 的層狀組織,在此情
況下,相 對厚度α:Fe3 C約
8:1,圖9.26 中 b 點 為 波
來 鐵 (Pearlite).

肥粒鐵明亮,雪明碳鐵暗黑,
波來鐵性質則介於柔軟延性

肥粒鐵和硬脆的雪明碳鐵之
間.
63
圖11.27波來鐵由沃斯田鐵形成的示意圖;碳擴散
方向由箭頭所指。

64
(朝碳的方向Fe3C擴散)
亞共析合金(Hypoeutectoid Alloys)

圖11.28 亞共析成
分( 包含少於0.76 wt%
C) 的鐵 - 碳合金,當
它由沃斯田鐵相區冷卻
至低於共析溫度時其顯
微結構的示意圖,C點為
g -Fe,d點在 g -Fe 晶界
上析出 a -Fe(初析),溫
度下降至d點有更多 a -
Fe析初,在f點由初a 析
初析α
和共析波來鐵 a + Fe 3 C
組成 。亞共析含碳量
介於0.022~0.76 wt%.
65
圖11.29 含僅0.38 wt% 鋼具有包括波來鐵細層狀和初析
肥粒鐵白色等顯微結構的金相照片。
出現在波來鐵中的肥粒鐵,而其它在高於Te溫度形成的稱為初析肥
粒鐵(proeutectoid ferrite).

初析肥粒鐵

波來鐵

66
圖11.30用於計算亞共析(C 0¢ ) 和過共析(C1¢ ) 成分中,初析物和
波來鐵顯微組成物相對量的 Fe - Fe3C 相圖的一部分,由槓桿法則
知亞共析成分(C 0¢ ) 之初析 a = U ,共析波來鐵 = T
T +U T +U
V X
,過共析成分(C1¢) 之初析 Fe3C = X ,共析波來鐵 = V
V+X V+X

亞共析 過共析 67
過共析合金 (Hypereutectoid Alloys)

圖11.31 過共析成分C1
(包含介於0.76和2.14 wt%
C) 的鐵 - 碳合金,當它由沃
斯田鐵相區冷卻到低於共析
溫度時其顯微結構的示意
圖,g點為 g -Fe, h點在 g -Fe
晶界上析出 Fe3C (初析)。
在 i 點由初析 Fe3C 和共析
波來鐵 a + Fe3C 組成。
初析雪明碳鐵

68
圖11.32
含C量1.4 wt% 碳鋼具有包括白色初析網狀雪明
碳鐵,包圍著波來鐵集群之顯微結構的金相照片。

初析雪明碳鐵

波來鐵

69
11.4
P

0.35

= U+V+X / (T+U+V+X)

= T / (T+U+V+X)
P
= T / (T+U)

= U / (T+U)

初析肥粒鐵(Wα’)+共析肥粒鐵(Wαe)=全部肥粒鐵(Wα)

70
非平衡冷卻(Nonequilibrium Cooling)

前面的討論,假設冷卻時,準安定平衡前的每個溫度,有
足夠的時間平衡,但大部份的場合,緩慢冷卻是不需要的
,也不合實際。

事實上,一般想要的非平衡條件,兩種實用的非平衡:

1. 相改變或變態,不是以由相圖中相界線所預測的溫度。
2. 室溫所在的非平衡相,不會在相圖中出現。

71
11.20 The influence of other alloy elements
其它合金元素的影響
圖11.33 鋼中數個合金元素其合金濃度對共析溫度的影
響 ,Ti.Mo.Si.W和Cr會提高共析溫度,而Mn.Ni則會降低共析溫度。

72
圖11.34 鋼中數種合金元素其合金濃度對共析成分
(wt% C) 的影響 ,Ni.Cr.Si.Mn.Ti等會降低共析點成分,而
Mo.W之影響較特別。

73
結論
• 相圖可用於決定,某一溫度與成份之下:
--相的種類與數量,
--各相的wt%,
--各相的成份.

• 合金化常可以
--提高抗拉強度(TS)
--降低延性(EL)
(<0.76%C) (>0.76%C)
• 平衡冷卻與非平衡冷卻組織之差異,亞共析與過共析組織
之差異。

• 多種二元系統的共晶、共析與包晶的顯微結構。
82

74
點名替代方案

影片觀看心得(1-2頁A4)
以PDF檔格式上傳到北科i學園
繳交期限: 5/31

7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