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

实验一:弹簧刚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利用静力平衡法测量弹簧的刚度
2、学习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弹簧、砝码、电子秤
三、实验原理:
竖直悬挂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物体,当弹簧到达静止状态时,物
体在弹簧拉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处于二力平衡,即:
k ∙ ∆ l=W

式中的 k 为弹簧刚度,∆l 为弹簧的变形量,W 为物体的重量。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弹簧的初始状态,确保其轴向处于竖直方向,记录弹簧在刻度尺上
的初始读数;
2、依次增加砝码的个数,记录弹簧所挂砝码的总质量为 m1、... 、m5,以
及平衡时弹簧所对应的刻度 l1、... 、l5;
3、计算弹簧的变形量∆ l 1、... 、∆ l 5,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弹簧的刚度系数。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取各种平衡状态下的等效刚度平均值为弹簧
的刚度系数。

砝 码 重 W1= W2= W3= W4= W5=

(N)
变 形 量
l / mm
等 效 刚 度
k  W / l
1
固有振动频率 f  k /m
2
2、将实验数据点(W,∆ l)绘制在下面的坐标图中,并用直线对实验数
据进行拟合;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弹簧的刚度系数。

∆l
3、比较两种实验方法得到的弹簧刚度系数之间的差异。

六、注意事项:
1、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已产生了永久的变形,因此弹簧的初始位置不一
定在零刻度位置;
2、实验过程中,应使弹簧达到静止平衡状态时,才读取弹簧的位置。
实验二:物体重心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
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3、用称重法测物体的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
3、台秤。
三、实验原理:
1、悬挂法
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
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
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2、承载法
物体的重心 O 在物体的 A、B 两点连线之间,以 A、B 两点为支撑点,支撑
力分别为 F1 和 F2,则物体的重力 W 为:

W=F1+F2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可得:

式中 xc 为物体重心 O 到 A 点的距离、l 为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
A、悬挂法
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
态;
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
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
用线;
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 2-3 ,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
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B、称重法
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2、使用台秤测量组合型钢试件的重量 W;
3、在组合型钢试件上找出 A、B 两点,使试件的重心 O 在 A、B 两点的连
线上,并测量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l;
4、以 A、B 两点为支撑点,将 A(B)点放在台秤上,调整另一端的高度,
使试件保持水平,读取 A(B)点的支撑力 F1;
5、通过计算得到试件重心 O 的位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

2、称重法

试件重量 W /N A、B 距离 l / mm 支撑力 F1 / N 重心位置 xc / mm

3、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试件重心位置之间的差异。

六、注意事项:
1、使用悬挂法时应使试件保持铅直状态,使用称重法时应使试件保持水平
状态;
2、台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实验三:摩擦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测量不锈钢与不锈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2、测量不锈钢与铝合金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坡度仪
三、实验原理:

在坡度为 φ 的斜面上放置质量为 m 的物体,以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 x 轴方


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为 y 轴方向,物体的受力如上图所示。即:
x 方向:mg ∙sin φ=F f +ma

y 方向: N=mg∙ cos φ


且 F f =N ∙ f d

由上面 3 式可解出动摩擦因数 fd 的计算公式为:


a
 f d =tan φ−¿ ¿
g cos φ

四、实验步骤:
1、在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的操作面板上点击摩擦因数实验按钮进入到摩擦
因数测试界面。
2、调整斜面的角度,使不锈钢标准测试滑块能自由下滑,使用坡度仪测量
此时斜面的坡度,将角度值输入到表格中。
3、先按复位按钮,将表格中的数据全部清零;按开始按钮,运行开始闪烁,
将标准测试滑块放在斜面上,松手,让不锈钢标准测试滑块自由滑落,系统自
动记录 t1、t2、t3 的时间并计算出 t4 的时间,根据输入的角度值计算出摩擦因
数的值并在屏上显示出来。
4、再按开始按钮进行第二次测试,测试完十次求出平均值即为不锈钢与不
锈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值。
5、换铝合金标准测试滑块,重复以上步骤,测出铝合金与不锈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值。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 1 中,并求出不锈钢块与不锈钢平面板之间的动
摩擦因素值。

表 1 不锈钢块与不锈钢平面板之间测试表
测试 t1 t2 t3 Tan COS
次数 或 t1 或 t2 或 t3 t4=t3+ (t2-t1)

10

备注:动磨擦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取平均值)

2、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 2 中,并求出不锈钢块与铝合金平面板之间的动
摩擦因素值。
表 2 不锈钢块与铝合金平面板之间测试表
测试 t1 t2 t3 Tan COS
次数 或 t1 或 t2 或 t3 t4=t3+ (t2-t1)

10

备注:动磨擦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取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调节斜面坡度时,坡度值不宜过大,避免滑块对滑槽底部的冲击;
2、实验过程中,应避免触动和遮蔽传感器。

实验四:“三线摆”法测定圆盘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用“三线摆”方法测取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2、分析“三线摆”摆长对测量的误差。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不锈钢标准圆盘;
3、水平尺
三、实验原理:
“三线摆”是测取转动惯量的一种常用方法。给摆一个微小偏转,然后自然
释放,摆就会产生扭振。同样的摆线长,不同的转动惯量,摆动的周期就不同;
同样的转动惯量,不同的摆长,摆动的周期也不同。因此, “三线摆”的摆动
周期不仅与物体的转动惯量有关, 而且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根据摆的线长和摆
动的周期,可以推算出物体物体的转动惯量。
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1 D 2
Jo  m( )
2 2
通过测量三线摆周期 T,可按下式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本实验中圆盘直径 D=100mm,厚度 ,材料密度 ,

吊线半径 ,l 为摆线长。

对于三线摆周期的测量,实验台系统自动记录扭转 20 次所需的时间,除以
20,即得此三线摆扭转振动的周期 T。

四、实验步骤:
1、在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的操作面板上点击转动惯量实验按钮,进入转动
惯量分菜单,点击均质物体转动惯量测试按钮,进入均质物体转动惯量测试界
面。
2、松开三线摆上面的固定螺栓,转动手轮,将圆盘往下放;使标定用的圆
盘的三根线同步下降约 70cm
3、给三线摆扭转一个初始角(小于 6 度),释放此圆盘后,三线摆发生扭

转振动,测量三线摆的周期,并得出标准圆盘的转动惯量。
4、逐次将摆长缩短 10cm,重复步骤 3 得到各摆长下的标准圆盘转动惯量的
测试值。
5、处理实验数据,求出不同摆长转动惯量的测试值与理论值的误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计算标准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值。

2、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并计算不同摆长 l 对应的误差。

线长 20 30 40 50 60 70

周期 T(s)

转 动 惯 量
J o' / (kg  m 2 )

误差(%)

六、注意事项:
1、线摆扭转的初始角应小于 6 度,因为小于 6 度的扭转振动才是线振动;
2、标准圆盘应尽量放在三线摆圆盘的中心。
3、实际测试时,不应有较大幅度的平动。
实验五:用等效方法求非均质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转动惯量的理解;
2、通过“三线摆”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定轴转动惯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不规则物体(发动机摇臂)
3、圆柱体铁 2 个
4、水平尺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不规则物体,要通过计算来得到转动惯量是困难的。而相对规则物体,
转动惯量可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两个具有相同线长和相同直径的“三线
摆”,其上各放置不同的物体。假如“三线摆”摆动具有一样的周期,则说明
两个物体的转动惯量是相等的。根据这一原理, 在一个摆上放置一个不规则的
物体, 而另一个摆上对称放置相同形状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且两个对称物体
之间的间隔可以进行方便调整。当调整到两个“三线摆”的摆动周期相等时,
则认为此时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与两个对称物体的转动惯量是等效的。从而,
求得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
两个圆柱体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1 d s
J o  2[ m( ) 2  m( )2 ]
2 2 2

式中的 s 为两圆柱体中心的距离,本实验中圆柱体直径 ,高

,材料密度 。

四、实验步骤:
1、从实验四的结果中选择最小误差对应的“三线摆”摆长作为本实验的摆
长。
2、将“三线摆”摆长调整选定的摆长,在 “三线摆”圆盘上放置不规则
物体(发动机摇臂),给摆以微小转角,然后测量并记录其摆动周期。
3、在 “三线摆”圆盘上对称放置两个规则的圆柱体,设置两个铁块之间
的初始中心距离(较小或较大),给摆以微小转角, 然后测量并记录其摆动周
期。
4、逐渐增加(或减少)两圆柱体间的距离,直至周期的变化,跨越不规则
物体的摆动周期,并记录。
5、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规则物体(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将不规则物体(发动机摇臂)的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入表 1 中。

表 1:不规则物体(发动机摇臂)的摆动周期
质量 m(g) 线长 L(mm) 周期 T(s)

凸轮跳杆

2、将等质量体的实验数据填入表 2 中,并计算不规则物体(发动机摇臂)的等
效转动惯量。

表 2:等质量体的实验数据
质量 m(g) 线 长 直 径 距 离 周 期
L(mm) d(mm) s(mm) T(s)
等质量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转 动 惯 量
六、注意事项:
1、不规则物体的轴心应与圆盘中心重合;2、摆的初始角应小于或等于 6°角;
3、两个摆的线长应一致;4、实际测试时,不应有较大幅度的平动。

实验六:三种载荷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种常见的不同载荷; 
2、比较三种不同类型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理论力学综合实验台
2、0.5kg 的石英沙 1 袋

三、实验原理:
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和冲击载荷是常见的三种载荷。不同类型的载荷对承
载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将不同类型的载荷作用在电子秤上,可以方便地观察
到各自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相互比较。

四、实验步骤:
1、点击渐加载荷实验,系统清零。将沙袋中的沙子倒入沙漏中,按复位按
钮,再按开始按钮,系统开始记录数据并开始按钮一直在闪烁运行。沙子漏完
后要等到开始按钮停止闪烁,再按曲线显示,渐加载荷的过程曲线会显示在屏
上并保存。按复位按钮,数据全部清零。
2、按突加载荷按钮,进入突加载荷曲线界面。先按复位按钮,再按开始按
钮。开始按钮一直在闪烁运行,将 500 g 的沙袋在距称面 5mm 的地方突然松开,
直到开始按钮运行灯停止闪烁。再按曲线显示按钮,系统将此次实验曲线显示
在屏上并保存起来。按复位按钮,全部清零。按返回按钮,系统返回到分菜单。
3、点击冲击载荷实验按钮,进入冲击载荷实验曲线界面,点击开始按钮,
运行灯开始闪烁,将沙袋在距离称面 50mm 高的位置突然松开。直到开始按钮
运行灯停止闪烁,再按曲线显示按钮,系统将此次实验曲线显示在屏上并保存
起来。按复位按钮,全部清零。按返回按钮,系统返回到分菜单。按返回按钮,
系统返回到分菜单。

五、实验数据处理
画出各种载荷的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附图)。

六、注意事项:
1、观察渐加载荷时,应掌握好倒沙的速度,适中即可; 
2、观察冲击载荷时,无须将沙袋拎得太高,以免对台秤造成过度冲击。

问题与思考
1、3 种不同载荷(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分别作用于同一座桥上时 ,
哪一种最不安全

2、分析发动机摇臂质心与轴心相距较大时对实验精度的影响。

3、在摩擦系数测量中,为什么同一种材料同样的表面状态进行实验时,还需要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实验者,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起始条件。。。。。。)
进行?动摩擦因素实验得出的数据是确定的,还是随机的?是什么类型的随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