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投稿類別:健康護理類

篇名: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作者:
張子萱。中山女高。二年和班
廖思函。中山女高。二年博班

指導老師:
蕭瑞芝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壹●前言

台北,被 BBC 評為六大咖啡之都。近年來,手持一杯咖啡,似乎成了上班


族的寫照,學生口中的熬夜助手,也無非是咖啡。台灣的咖啡店「驀然回首又一
間」,星巴克、Cama、Wilbeck、Louisa、85°C……,如雨後春筍般充斥大街小巷。
然而,當人們喝咖啡、講求咖啡極致的口感與其提神的效果的同時,殊不知自己
對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日漸依賴。而本文則是以現代人對咖啡因攝取量漸增
為發想,進而討論咖啡因對人體的影響以及成癮性之爭議。運用對咖啡因本身的
化學結構分析,主要是去了解其與人體間神經系統與激素分泌的關係。再者,以
人類的角度去探討咖啡因與人體的互動。並從人類對咖啡因的依賴度或習慣攝取
量來帶出──咖啡因成癮性的議題。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研究法」,以參考文獻的陳述來撰寫。此外,本
文也結合生物化學與健康護理類兩科,一方面以咖啡因分子對人體的實際化學影
響來敘述,另一方面以人體對咖啡因產生的生理現象來描述。綜合以咖啡因的角
度與以人體的角度之論述,呈現咖啡因與人體之間的各層關係。

貳●正文

一、咖啡因介紹

(一)組成

「咖啡因」為 1,3,7-三甲基嘌呤-2,6-二酮,又稱為 1,3,7-三甲基黃嘌呤,是生


物鹼的一種,也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之一。於可可樹、可樂果、茶樹、巴拉圭東
青等植物中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咖啡因的外觀為白色固體成粉狀或結晶,味道
極為苦澀,本身無臭且溶於水,其溶於水的溶解性為 46 毫升水/克。

(二)代謝與作用

咖啡因進入人體後,會從胃膜或喉嚨滲入至血液中,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也
會透過胃以及小腸的吸收與消化,加上肝臟的分解,進而作用於體內,並影響反
應。大致而言,咖啡因會於進入人體的四十五分鐘左右被完全吸收。而咖啡因的
半衰期約 4 到 6 小時,它於人體中的作用也大約此期間,但每人代謝咖啡因的能
力並不相同,有些人服用咖啡因後,其作用可達 8 到 12 小時。
1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而每人代謝咖啡因的時間,受個人狀況所影響。一般而言,包括年齡、體重、
基因、肝臟代謝功能好壞、食用咖啡因的頻率以及是否與其他藥物共作用等因
素,都會造成人體代謝咖啡因速度的差異。而成年人代謝咖啡因的能力,遠比老
年人與幼年人代謝的速度更快,咖啡因停留於身體的時間則相對來的較短。

咖啡因進入身體後,會由肝臟內一組氧化酶系統進行分解,分解為三種物質,
分別為副黃嘌呤(Paraxanthine)、茶鹼(Theophylline) 、可可鹼(Theobromine),此
三種物質皆為二甲基黃嘌呤,而咖啡因約莫被分解成 84%的副黃嘌呤、12%的可
可鹼與 4%的茶鹼。

圖1 咖啡因(Caffeine)的結構與分解後之物質。(取自維基百科)

「副黃嘌呤」會加速血液中脂肪分解的速度,使血液中脂肪酸的濃度增加。
也使血液中腎上腺素的水平提升,更進一步增加血液的收縮壓。而「可可鹼」會
使血管擴張,讓血液的流量增加,促使更多攜帶氧氣的紅血球與更多帶養分的血
液進入器官中,如:大腦。此外,可可鹼也是一種利尿劑,促進尿液的產生。

而「茶鹼」則會抑制磷酸二酯酶(PDE)的分泌,磷酸二酯酶(PDE)會促使環線
苷酸(cAMP)的分解,阻止其發揮效用,而環線苷酸(cAMP)為人體的第二信使,負
責傳遞第一信使(如:腎上腺素等人體之激素)的訊息至細胞內部,並與其受體反應
以產生效用。然而,因為「茶鹼」的抑制作用,使環線苷酸(cAMP)免於被磷酸二
酯酶(PDE)逼迫分解,而可以繼續完成腎上腺素所傳遞的訊息,造成神經與神經
突觸之間的活躍、血壓上升等效果,進而幫助人類集中精神,增快新陳代謝的速
率。再者,「茶鹼」能增加血壓、加快心跳的速率以及使肺部的支氣管平滑肌放
鬆等功效。它也能減少發炎的惡化。

2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二、咖啡因對人體部分系統之作用

(一)大腦與神經系統

咖啡因能刺激大腦皮質,活絡皮層上的神經,使人保有警覺。其次,咖啡因
會刺激腦內的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此類神經傳導物質的增加會使人類產生心情
愉悅、情緒興奮等感受。

而咖啡因也是線苷受體的拮抗劑(Adenosine receptor antagonist),「線苷」與


人類的睡眠周期息息相關,當線苷與線苷受體結合時,會降低神經元間的傳導速
率,也會抑制多巴胺等興奮性神經物質的分泌,使人體產生疲憊感,並催促大腦
進入睡眠狀態。然而,由於咖啡因分子的外觀結構與線苷類似,當咖啡因進入大
腦時,自身會與線苷受體結合,造成線苷無法與線苷受體發生反應,如此人體便
不會感受到疲憊,且保持於精神清醒的狀態。

此外,咖啡因會破壞γ-氨基丁酸(GABA)的代謝,GABA 存在於人體的神經
系統中,為一種抑制神經傳導之物質,可調節人體的情緒,有鎮定之功效。而咖
啡因會阻饒 GABA 的代謝作用,使人體維持在一個亢奮的狀態。

另一方面,高劑量的咖啡因尤其容易造成人有焦慮與恐慌的症狀發生,除了
本身基因較容易受咖啡因的影響而引發焦慮的人外,人類在高壓力與高劑量咖啡
因的作用下,也較容易併發焦慮恐慌的症狀。但現今仍然不能確認是高劑量的咖
啡因引發焦慮,還是此現象其實是咖啡因中毒後所呈現的藥理影響。

(二)心臟與血液循環系統

咖啡因會增加交感神經的活躍度,而交感神經為控制人體心跳、呼吸、血壓
等自律神經,刺激「交感神經」會促使人類心跳增加、呼吸變急促、以及血壓升
高的等現象。

上述提及「茶鹼」(Theophylline)會阻止環線苷酸(cAMP)的分解,使體內反應
速度增快,此效果也間接刺激「去甲基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與「腎上腺素」
的分泌。而「去甲基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為一種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
是一種由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此類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會使人體進入近似
要「戰鬥」的狀態,提高人體的精神專注度,也會增強心臟的強度與心跳的速度。
3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而在血液循環系統方面, “As we know that angiotensin II is a powerful


vasoconstrictor, it causes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Caffeine with its multiple
effects is … 〈2〉increasing levels of angiotensin II.” (『我們知道血管緊張素 II 是
一種強大的血管收縮劑,它會引起血壓升高。……而具有多種作用的咖啡因會
……〈2〉增加血管緊張素 II 的水平。』)( G. Geethavani & M. Rameswarudu &R.
Rameshwari Reddy、2014)

(三)肝臟

咖啡因主要的代謝由肝臟負責完成,前敘述提及咖啡因會抑制環線苷酸
(cAMP)的分解,主要防止其分解為 5’AMP 而失去功效。而環線苷酸(cAMP)會幫助
肝臟內的肝醣分解為葡萄糖,進而產生 ATP,使人體有更多能量的產出,進而達
到提神的效果。在此,咖啡因就是使肝臟內的環線苷酸(cAMP)保持在較高的濃度,
使此一產生能量的反應得以持續。當然,由於肝醣的分解,相對而言由血糖轉變
為肝醣的量就會減少。

三、人類與咖啡因之互動

(一)自我給藥行為(Self-Administration)

人類會確實按照自己偏好的咖啡因劑量,自行調整飲用咖啡的間隔和時間。
此行為屬非意識型,若在不自覺中攝取含較多的咖啡因之咖啡,則會自動減少飲
用咖啡的次數。後續有更詳細的介紹。

(二)區辨(Discrimination)

能夠主觀感知及察覺到某物質的存在,大部分的人都得以察覺是否攝取了咖
啡因,有些對咖啡因較敏感的人,甚至得以分辨攝取量的多寡及劑量。受試者多
藉由是否增加警覺性、滿足感、工作動機、體力和自信,以及能降低頭痛或嗜睡
的程度,來區辨是否攝取了咖啡因。

(三)耐受性(Tolerance)

在長期攝取某物質後,對特定劑量之物質反應減少。即是若有長期食用含咖
啡因之物質,從中獲得的提神效果,會較第一次飲用時還弱。其是由於人體的「正
4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調節」機制,為避免咖啡因阻斷腺苷,體內會因而產生較多的腺苷受體。但若在
長期慣性攝取咖啡因後,停用一週左右,就會降低原先建立的耐受性,使自己重
新只要獲得低劑量咖啡因即可有效果。

(四)依賴(Dependence)

對於咖啡因有渴望,自然形成長期且有規律的攝取咖啡因行為。而人體的生
理與心理反應皆會受到其影響,體內會習慣咖啡因的攝取且對咖啡因帶來的效用
有需求。

在依賴攝取咖啡因後,若減少或停止攝取咖啡因,即稱為「戒斷」。會對人
體造成因人而異的生理及心理不適,會開始出現「有規律的戒斷症狀」。常見的
戒斷症狀為頭痛、疲憊感、憂鬱焦躁……。以下將對成癮及戒斷部分做詳細介紹。

四、咖啡因之戒斷

(一)症狀

在 2013 年,「咖啡因戒斷」被 DSM-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列入正式診斷。診斷要成立,必須在使用咖啡因後停用或減
少攝取量,並在之後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倦怠感、情感冷淡、對事物漠不關心
及憂鬱的症狀。

1990 年代,葛瑞菲絲(Roland Griffiths)做關於「咖啡因對人帶來之疲憊感」


之研究,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間隔、不同咖啡劑量及安慰劑的使用,了解人類
對咖啡因之依賴、成癮、戒斷的反應。

第一階段:在雙盲的情境下,受試者被給予含咖啡因或安慰劑的飲料,被給
予含安慰劑的受試者,逐漸出現「有規律的戒斷症狀」,包括頭痛、昏睡及無法
專注。

第二階段:受試者均以隔日的方式將咖啡因換成安慰劑(並非一次將所有咖
啡因替換,而是每天逐漸減少)。結果顯示,所有的受試者皆出現顯著的戒斷症
狀。

5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而戒斷症狀在停止攝取咖啡因之後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最為明顯,接著會逐漸
緩和,大約在一週後會回到戒斷前的的狀況。一週後的時間可以讓大腦重新調整
激素濃度和腺苷作用,使腺苷受體回歸原本的功能,減少人體對咖啡因的耐受性,
使得低劑量咖啡因就可達到很好的效果,與自己一開始攝取咖啡因時相同。

在論文裡,葛瑞菲絲寫道:「咖啡因戒斷的發生率其實更高,而導致戒斷現
象的每日咖啡攝取量意外的低。而戒斷的症狀範圍,比我們原先預估的還要更廣。」
(William Halse Rivers、1908)

(二)避免戒斷症狀

人們往往會使自己攝取某一劑量的咖啡因,是由於只要降低小劑量之咖啡因,
就會產生戒斷症狀,而戒斷症狀的不適感,則會驅使人們攝取咖啡因。英國藥物
學家狄克生(W.E.Dixon)曾表示,多數人認為咖啡因有助於表現及情緒上的亢奮,
但幾乎可以歸功於停用咖啡因後,戒斷症狀獲得紓解所產生的效果。長期攝取咖
啡因,為避免其阻斷腺苷,人體的「正調節」機制會自動啟動,體內進而產生較
多的腺苷受體。此現象造成,若忽然缺乏咖啡因,感受到的疲憊及戒斷症狀會更
加強烈。在不斷循環下,人們對咖啡因之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以確保自己一直處
於精神最佳的狀態。除非特意減少攝取,否則不太可能降低對咖啡因的依賴。

五、咖啡因之成癮

(一)自我給藥行為

自我給藥行為屬於人體與咖啡因互動中極重要的環節,它穩定且有秩序,顯
而易見於所有咖啡因攝取者,也是對應我們「習慣」每天喝咖啡的行為。與多巴
胺(Dopamine)濃度在大腦中伏隔核(掌控愉快感覺的中樞)有關,而咖啡因又會適
度地加強多巴胺的作用。

大衛.埃門霍斯特(David Elmenhorst)曾說:「我覺得人們會直覺地攝取剛剛
好的咖啡因劑量,以避免副作用並獲得預期效果。」(D.Elmenhorst ,P.T.Meyer,
A.Matusch,O.H.Winz&A.Bauer、2012)且從葛瑞菲斯提出的「從咖啡因劑量與飲品
濃度觀察咖啡因飲用行為」(Human Coffee Drinking:Manip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and Coffeine Dose)之研究,可應證自我給藥行為。在雙盲實驗情境中,受試者可
以憑自己的意願喝咖啡,而葛瑞菲斯則依計畫調整咖啡濃度及咖啡因的劑量。當
6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研究者提供更強烈的咖啡(煮得更濃)時,受試者就會減少咖啡攝取量,就算他們
皆不自覺。當研究者增加咖啡因劑量卻不改變咖啡濃度時,受試者也會減少攝取
量。由此可知,人們飲用咖啡不單只是受到風味或習慣飲用杯數的影響,還會受
到咖啡因攝取量的影響。人們會無意識在一天攝取特定咖啡因劑量,此咖啡因劑
量並沒有特定的標準,而是因人而異,身體會自動調節出最為「舒適」的攝取量
及飲用模式,使其維持在精神狀態良好、愉悅、專注力高……的狀態,並依照此
方式不斷攝取咖啡因。

(二)咖啡因使用疾患

2000 年的 DSM(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


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列入幾種咖啡因使用疾患的分別:

「咖啡因中毒(Caffeine Intoxication)」。症狀像藥物中毒,會造成緊張、失眠、
1、
腸道紊亂、思考及語言雜亂或心搏過速。

「咖啡因所致焦躁症(Caffeine-induced anxiety disorder)」。是咖啡因造成焦慮、


2、
恐慌或強迫行為。

「咖啡因所致睡眠障礙(Caffeine-induced sleep disorder)」


3、

4、其他被分類的咖啡因相關疾患

而被判定有咖啡因使用疾患,還須符合以下標準:

1、 持續想使用咖啡因、無法成功戒除或控制攝取量。

2、 持許使用該物質,卻未察覺持續或反覆出現之生理或心理問題,而那些問題
可能是咖啡因造成的。

3、有出現戒斷症狀,或需要繼續攝取咖啡因以避免症狀產生。

(四)成癮性之爭議

對於咖啡因,學術界認同人們對其具有依賴性,但是否要將咖啡因貼上「成
7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癮」的標籤,仍充滿爭議。飲品含咖啡因劑量到底是否該被控管?又到底能不能
在非本身不含咖啡因的飲品中,如提神飲料,加上咖啡因?其是否會促使更多人
產生對咖啡因的依賴?今日咖啡因到底屬不屬於濫用藥物或成癮,除學術界不斷
爭論,官方更對此無所適從。

德州大學藥物學及藥理學教授卡頓•克利森表示:「將咖啡因『成癮』同樣
歸入古柯鹼、海洛因、酒精成癮的類別裡,無異是給予成癮一個不好的印象。」
(墨瑞‧卡本特、2016)。此外,在 2006 年,莎莉•薩陀(Sally Satel)在文獻探討中,
認為「一般使用「成癮」這個詞,是指一種無法抗拒的規律攝取行為,還會產生
各種問題。但攝取咖啡因並不符合這樣的定義。」(墨瑞‧卡本特、2016)

再者,葛瑞菲斯認為咖啡因依賴跟其他物質的成癮有極大的差異。因為當人
類逐漸增加咖啡因攝取量,雖然一開始會產生正面效果,但接著會進入撞牆期,
副作用伴隨而來。隨著劑量不斷提升,會開始感到焦躁、緊張不安和腸胃不舒服。
這些使得咖啡因攝取者自動減量,這點正是咖啡因與其他典型濫用藥物(例如安
非他命)最大的不同之處。

參●結論

咖啡因,似乎成為現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科學研究不斷揭露咖啡因是
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及心理,許多的「大家說」,成為科學家們去深入了解咖啡
因的研究題材,新的研究報告一層一層的推翻過去的假說,而目前也並沒有絕對
的科學共識。隨著對咖啡因的鑽研,逐漸發現咖啡因所帶來的生理、心理影響及
間接誘發,其擴及的範圍超乎原先預期。而目前的我們,尚無法將咖啡因二分為
好或壞,太多的疑點仍等著被解釋。

而關於咖啡因為「成癮物質」的爭議,我們認為在一般人眼中,也不會將習
慣攝取咖啡因視為成癮的一種,除了因咖啡因實在過於普遍,沒人願意承認自己
喝飲料的行為是「成癮」之外,對濫用藥物的成癮,人們常認定是伴隨瘋狂且無
法抗拒的因子。或許人們會想辦法獲得一杯咖啡,但不像藥物濫用者在大眾心中
的形象,那種神智不清或不擇手段去做傷害他人行為的可能性。再者,成癮與依
賴的界線也分不清楚,各方皆提出不同的見解。但大致而言,研究者的普遍觀念
上,都不將對咖啡因的依賴與成癮畫上等號,可是都表示咖啡因對生理帶來之症
狀,類似於成癮藥物。

8
咖啡因對人體之影響

咖啡因是一種複雜的物質,其對人體的影響層面也十分廣泛。它是一種精神
藥物,但人們往往把咖啡因當作是一般的食品來使用,它可能在人類不知情的情
況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簡而言之,如何正確且適當的使用咖啡因,將是人類須
面對的一大課題。

肆●引註資料

1、G. Geethavani& M. Rameswarudu &R. Rameshwari Reddy.(2014). Effect of


Caffeine o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Publications, Volume 4, Issue 2.
2 、 William Halse Rivers.(1908).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and Other Drugs on
Fatigue.127-129.
3、D.Elmenhorst,P.T.Meyer,A.Matusch,O.H.Winz&A.Bauer.(2012).Caffine Occupancy
of Human Cerebral A1 Adenosine Receptors.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53,3,1723-1729.
4、墨瑞․卡本特(2016)。無所不在的咖啡因:史上最合法、最有氣質、最普及
的藥物。新北市:左岸文化。
5、墨瑞․卡本特(2016)。無所不在的咖啡因:史上最合法、最有氣質、最普及
的藥物。新北市:左岸文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