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泄洪洞穿越断层段新奥法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李宁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 20卷 第 4期          地  下  空  间              V o l. 20  N o.

4
2000年 12月            U N DERG RO UN D SP ACE               Dec. 2000

  文章编号: 1001-831X ( 2000) 04-0247- 07

紫坪铺泄洪洞穿越断层段新奥法
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1 1 2
李 宁  张志强  刘建明
( 1.西安理工大学岩土所 ,西安 , 710048;   2.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 , 610000)

#
  摘 要: 本文基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对紫坪铺水利工程 1 泄洪洞穿越 F3 断层
段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 ,按照常规
的支护不能保证围岩、支护的稳定。 本文经过 4个支护方案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提出
了较为理想的支护方案 ; 该支护方案已为工程实际所采用 ,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泄洪洞 ; 新奥法 ; 有限元 ; 数值仿真分析 ; F3 断层

中图分类号: TU 455. 48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
紫坪铺水利工程 1 泄洪排砂洞为“龙抬头”式的无压泄洪洞 ,在其长度方向上可分进口明
渠段、进水塔、斜井段、结合段、出口明渠段及反弧段 ,相应地隧洞断面先由矩形变成城门洞形 ,
后在结合段变成马蹄形。整条隧洞横穿条形山脊 ,与岩层走向大角度相交。条形山脊在构造上
为一完整的向北东向倾伏的沙金坝向斜 ,主要由较坚硬、完整的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构成。
泄洪洞洞身桩号为 0+ 464. 45~ 0+ 558. 45段穿越该洞最危险的地质构造 F3 断层。 其产
状为 N 50~ 70°
E /NW∠ 60~ 70°,宽度为 55. 0~ 87. 0m由糜棱岩、断层岩和砂岩构造透镜体组
成。 糜棱岩由煤质页岩形成 ,鳞片状 ,光面镜面发育 ,揉皱强烈 ,性软弱 ,为断层主体 ,其结构疏
松 ,轻击或手搓即成粉末状。 断层泥见于断层面及次级挤压面上 ,厚度一般为 2. 0~ 10. 0m,个
别可达 50. 0m,软塑性 ,有滑感。此外还有角砾岩 ,砂岩透镜体 ,均分散在煤质页岩中 ,方解石脉
也较发育 ,多呈厚 0. 5~ 1. 0m的断续条带。 由此可见 F3 断层带成分复杂 ,性软 ,特别是遇水后
极易崩解 ,可见其自稳能力差 ,工程性状差 ,必需采用一定的工程特殊处理措施对其进行加固。

2 数值仿真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案设计
2. 1 分析几何模型
隧洞开挖过程的分析问题属三维问题 ,根据隧洞开挖过程围岩的受力情况将其简化为平

收稿日期: 2000-08-29
 作者 简介: 李宁 ( 1959-) ,男 ,陕西人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导 ,从事岩土力 学与岩土 工程数值分 析优化设
计研究。
248 地  下  空  间                第 20卷

面应变问题。 将该段桩号 0+ 500. 00m处 ,隧洞左右 3. 5倍洞径、上下 3. 0倍洞径沿洞轴线方


向的岩体连同支护作为研究对象。岩体采用三角形 6节点等参元进行模拟 ,钢纤维混凝土喷层
及钢筋混凝土衬砌采用弯曲梁单元 BEAM6进行曲模拟 ,钢筋锚杆采用杆单元 BEAM 3进行
模拟。 有限元几何模型见图 1

a.围岩单元模型       b. 一次支护单元模型        c. 衬砌单元模型


图 1 分析模型有限元网格图
2. 2 分析物理模型
隧洞开挖过程的分析问题属三维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 ,掌子面附近岩体的应力和变形 ,一
部分是因为掌子面的开挖卸荷引起的 ,一部分是由于掌子面向前推移地应力的逐步释放引起
的。 在分析计算过程中 ,考虑到实际的三维桥跨效应 ,本文通过逐步释放掌子面单元的弹性模
量从而释放开挖岩体单元应力来模拟隧洞的开挖过程。

图 2 开挖施 工过程模拟原理图
2. 3 分析方案设计
支护方案 1: 初步设计方案
随着掌子面的推进及时喷普通 C25混凝土 5cm,打锚杆 Υ22@ 150cm× 150cm、 L= 4. 0m、
再喷钢纤维混凝土 15cm、钢纤维含量 40kg /m3。
支护方案 2: 设置超前管棚方案
2000年第 4期     李宁等: 紫坪铺泄洪洞穿越断层段新奥法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249

在掌子面的推进之前设置超前管棚 (Υ42@ 40cm, L= 6. 0m,外插角 12° ~ 15°) ,喷普通 C25


混凝土 5cm,打系统锚杆 Υ22@ 150cm× 150cm、 L= 4. 0m、外加打锁脚锚杆 22、 L= 6. 0m、再
喷钢纤维混凝土 15cm。
支护方案 3: 仅加长、加密锚杆方案
随着掌子面的推进及时喷普通 C 25混凝土 5cm,打锚杆 Υ22@ 100cm× 100cm、 L= 6. 0m、
再喷钢纤维混凝土 15cm。
支护方案 4: 仅提高喷层的钢纤维混凝土的含钢量与标号方案
随着掌子面的推进及时喷普通 C 40混凝土 5cm,打锚杆 Υ22@ 150cm× 150cm、 L= 4. 0m、
再喷钢纤维混凝土 15cm、钢纤维含量 80kg /m3。
隧洞贯通后均再浇筑钢筋混凝土衬砌: 厚度 1. 4m、标号 C 25。
2. 4 分析模型参数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表 1

弹模 内摩察角 内聚力 抗拉强度


岩层 泊松比
( GPa) (°) ( kPa) ( kPa)

F3 断层 0. 03 0. 4 19. 0 100. 0 100. 0


中层砂岩 5. 0 0. 3 25. 4 450. 0 300. 0

支护、衬砌材料力学参数表 表 2

容重 弹模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材 料 泊松比
( kN /m3 ) ( GPa) (MPa) ( MPa)
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含量 40kg / m3 ) 24. 0 25. 5 0. 2 3. 35 29. 10

钢纤维混凝土 26. 0 26. 0 0. 2 6. 00 38. 10


(钢纤维含量 80kg /m3 )
锚 杆 —— 200. 0 0. 167 300. 0 300. 0
钢筋混凝土 C 25 25. 0 28. 0 0. 2 1. 80 18. 0

3 工况荷载的选择
3. 1 施工期工况
在施工期间 ,岩体的开挖是该时期的主要行为。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开挖岩体
的应力释放的围岩压力以及支护结构的强度 ,所以本文在施工期的分析计算荷载组合如下
初始地应力+ 开挖地应力释放荷载
初始地应力的施加按照 σy= γH, σx= λσy 公式计算 ,开挖地应力释放荷载的施加按照 2. 2
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施加。
3. 2 检修期工况
检修期隧洞放空 ,外水荷载全部由 1. 4m的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承担。外水位按从隧洞的
进口到隧洞的出口线性减小计算 ,得到本断面外水位高程为 801. 81m,外水不折减。 计算荷载
如下
初始应力+ 开挖地应力释放荷载+ 外水
其中: 外水荷载通过在隧洞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上施加节点荷载来模拟。
250 地  下  空  间                第 20卷

3. 3 运行期工况
运行期隧洞内水位取满洞水位 ,外水位按设计方的要求将外水位不折减、将外水位降低
20米、将外水位降低 30米、将外水位降低到洞底 4种不同的运行工况 ,具体外水位高程如下:
运 1: 外水位 801. 81m   运 2: 外水位 781. 81m
运 3: 外水位 771. 81m 运 4: 外水位 751. 00m
计算荷载组合如下:
初始应力+ 开挖地应力释放荷载+ 外水+ 内水

4 成果分析
4. 1 施工期
4. 1. 1 应力

a 方案 1                  b方案 2

c 方案 3                 d 方案 4
图 3 各方案第二主应力等值线图
  断面岩体的开挖使围岩内的应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二次应力场。 二次应力场的性态影
响着隧洞开挖成洞后其围岩的位移、残余强度、塑性区以及岩体的力学参数。 本文的数值仿真
分析结果表明: 在此断面开挖成洞后洞壁周围的第二主应力在 - 4. 8~ - 7. 2M Pa范围内 ,这
一应力值远小于岩石的抗压强度 ,但是距洞壁 5. 0~ 6. 0m的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应力集中
区。应力集中现象导致该区域产生了塑性区。这一分析结果表明 ,在埋深较大的洞室开挖过程
中 ,其塑性区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岩体所受的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 ,而是由于岩体所受的取决
于第二主应力与第一主应力之差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引起的。
通过方案 1~ 方案 4的数值仿真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按方案 2对此断面进行处理时 ,成
洞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在断层部位的的应力集中程度较方案 1、方案 3、方案 4的小 ,而非断层
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较大。这说明经方案 2处理后断层部位的应力向质量较好的围岩转移 ,减
小了围岩的总体屈服区范围。
4. 1. 2 洞壁关键点位移
2000年第 4期     李宁等: 紫坪铺泄洪洞穿越断层段新奥法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251

表 3给出了方案 1~ 方案 4施工期的洞壁关键点总
位移。
   各方案洞壁关键点总位移值表  (单位: mm) 表 3

拱顶中点 A 底板中点 B 左侧墙中点 C


uy uy ux
方案 1 - 14. 08 13. 00 1. 02
方案 2 - 11. 60 11. 43 0. 42
方案 3 - 14. 06 12. 99 1. 00
方案 4 - 13. 84 12. 84 0. 97
 注: 水平方向 ,向右为正 ;竖直方向 ,向上为正 ;位移值为总位移
图 4 洞壁关键 点、喷层与衬砌
特征截面 位置示意图
从表 3的数据可知: 采用方案 2进行处理后 ,洞壁变
形得到较好地控制。洞壁关键点的位移不同程度的减小 ,在拱顶中点的位移减小可达 20% ,且
在侧墙中点的位移减小的幅度更为明显 ,高达 60% ,如果采用方案 3或方案 4对围岩进行处
理时 ,洞壁关键点位移减小不明显。
4. 1. 3 围岩塑性区图

a 方案 1                  b方案 2

c 方案 3                 d 方案 4
图 5 各方 案围岩塑性区图

  由于该断面处围岩属 V类围岩 ,围岩质量很差 ,再加上 F3 断层的出现使得该断面的稳定


性明显减弱 ,从而导致该断面的塑性区的范围较大。通过本文 4种一次支护方案的数值仿真分
析 ,结果表明: 这 4种方案的围岩塑性区都较大 ,无论采用什么方案都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区。相
比较而言 ,超前管棚注浆支护 (方案 2)处理后的围岩塑性区明显减小 ,约比其他 3种方案的围
岩塑性区减小 0. 5~ 1. 0m的范围 ,特别是两侧和顶部的部位。
4. 1. 4 喷层内力与应力
252 地  下  空  间                第 20卷

a 方案 1                  b方案 2

c 方案 3                 d 方案 4
图 6 各方案喷层轴力图
各方案喷层特征截 面内力值  (单位: 轴力 /kN、弯矩 /kN· m) 表 4
A E C( D) F B
方案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方案 1 - 1101 + 0. 84 - 2887 - 6. 84 - 4018 - 3. 76 - 4475 - 5. 43 - 1342 + 3. 10
方案 2 - 765 + 0. 59 - 2614 - 5. 70 - 3272 - 2. 62 - 3902 - 2. 73 - 493 + 2. 24
方案 3 - 1092 + 0. 91 - 2881 - 6. 96 - 4009 - 3. 87 - 4474 - 5. 37 - 1339 + 3. 11
方案 4 - 1276 + 0. 86 - 3242 - 7. 69 - 4445 - 4. 25 - 4931 - 7. 15 - 1514 + 3. 70
注: 轴力以拉为正 ,以压为负 ;弯矩以内侧受拉为正 ,外侧受 拉为负 ,点 C( D) E、 F取各点最大值
各方案喷层特征 截面应力值  (单位: MPa) 表 5
A E C( D) F B
方案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σmax σmi n σmax σmi n
方案 1 - 5. 38 - 5. 63 - 13. 4 - 15. 4 - 19. 5 - 20. 6 - 21. 5 - 23. 1 - 6. 25 - 7. 18
方案 2 - 3. 74 - 3. 91 - 12. 2 - 13. 9 - 15. 9 - 16. 7 - 19. 1 - 19. 9 - 2. 14 - 2. 80
方案 3 - 5. 33 - 5. 60 - 13. 3 - 15. 4 - 19. 4 - 20. 6 - 21. 5 - 23. 1 - 6. 24 - 7. 16
方案 4 - 6. 25 - 6. 51 - 15. 0 - 17. 3 - 21. 5 - 22. 8 - 23. 5 - 25. 7 - 7. 02 - 8. 13

  从表 4、表 5的数据可知: 由于围岩的变形较大 ,喷层的内力较大 ,折算成应力后 ,各方案


喷层内的最大压力在 20MPa左右 ,最大压应力均出现在拱脚处 ,看来喷层的标号不应小于
C 30。 4种方案中 ,按方案 2处理后喷层的内力和应力减小幅度最大 ,说明超前管棚支护 (方案
2)处理是很有效的处理方案。
2000年第 4期     李宁等: 紫坪铺泄洪洞穿越断层段新奥法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 253

4. 1. 5 锚杆
方案 1~ 方案 4围岩关键部位的锚杆内力值见表 6。
各方案关键部位锚杆内力值  (单位: kN) 表 6

顶部 左侧 右侧
方案 1 78 68 65
方案 2 64 48 47
方案 2 65 57 55
方案 2 65 65 67

  表 6给出的各方案关键部位锚杆内力值表明: 经方案 2、 3、 4处理后 ,洞身锚杆所受的拉力


减小明显 ,特别是加密锚杆方案使锚杆所受的荷载降低约 35% ~ 40% 。
4. 2 检修期与运行期
4. 2. 1 衬砌内力与应力
表 7、表 8是断面 V 检修期、运行期等 5种不同工况下衬砌特征截面内力与应力值表。
各工况衬砌特征截面内力值表  (单位: 轴力 /kN、弯矩 /kN· m) 表 7
A E C( D) F B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轴力 弯矩
检修 - 3578 + 68. 9 - 3877 - 70. 9 - 4059 - 65. 1 - 4230 - 507 - 3426 + 658
运 1 - 3412 + 70. 9 - 3695 - 64. 2 - 4041 - 102 - 4169 - 582 - 3230 + 642
运 2 - 2564 + 64. 5 - 2909 - 7. 19 - 3176 - 142 - 3221 - 423 - 2526 + 685
运 3 - 2144 - 64. 7 - 2488 - 4. 04 - 2766 - 159 - 2730 - 347 - 2142 - 655
运 4 - 1154 - 69. 4 - 1927 - 5. 34 - 2194 - 169 - 1991 - 239 - 1535 - 605
注: 轴力以拉为正 ,以压为负 ;弯矩以内侧受拉为正 ,外侧受 拉为负
各工况衬砌特征截面应力值表  (单位: MPa) 表 8
A E C( D) F B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σmax σmin σmax σmi n σmax σmi n
检修 - 2. 35 - 2. 77 - 2. 55 - 2. 99 - 2. 70 - 2. 10 - 1. 47 - 4. 57 - 0. 43 - 4. 46
运 1 - 2. 22 - 2. 65 - 2. 44 - 2. 84 - 2. 57 - 3. 20 - 1. 20 - 4. 76 - 0. 34 - 4. 27
运 2 - 1. 65 - 2. 03 - 2. 07 - 2. 11 - 1. 83 - 2. 71 - 1. 01 - 2. 60 + 0. 29 - 3. 90
运 3 - 1. 33 - 1. 73 - 1. 76 - 1. 79 - 1. 49 - 2. 46 - 0. 89 - 3. 01 + 0. 47 - 3. 54
运 4 - 0. 9 - 1. 32 - 1. 36 - 1. 39 - 1. 05 - 2. 09 - 0. 52 - 2. 32 + 0. 76 - 2. 95
 注: 轴力以拉为正 ,以压为负 ;弯矩以内侧拉为正 ,外侧受 拉为负
分析: 由表 7~ 表 8中的数据可得: 这 5种工况下 1. 4m的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均能很好
地满足要求。

5 结论
( 1) 在施工开挖期按初步设计方案 (方案 1: 无管棚超前支护 ,仅 20cm钢纤维混凝土喷层
加锚杆 )开挖与支护时 ,本洞围岩出现了较大的塑性区 ,底脚处锚杆内也产生了较大的拉力 ,钢
纤维混凝土喷层内的最大压力也超过了 C 25混凝土的强度极限 ,由此推断在此种较常规的支
护下 ,围岩的稳定难以保证。
(下转 258页 )
258 地  下  空  间                第 20卷

环境岩土工程学尚处于发展的幼年时期 ,方兴未艾 ,任重道远 ; 本文对该学科基础理论体


系建立的探讨及其特色的分析 ,只是初步的探索 ; 它的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及其前景问
题 ,还有待所有相关科技工作者不断付出艰辛努力来回答。

[参 考 文 献 ]

[ 1]  赫英臣 . 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变化 [ J]. 环境地质研究 (第 三辑 )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 1996: 7~ 19.


[ 2]  方晓阳 ,刘洁泽 , . 环境岩土工程学 (一 ) (二 ) (三 ) [ J ]. 地下空间 . Vol. 16( No. 2 No. 3 No. 4) 1996.
[ 3]  胡中雄等 .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 [ J]. 岩土工程学报 . Vol. 12. 1990: 98~ 107.
[ 4]  方晓阳 . 21世纪环 境岩土工程展望 [J ]. 岩土工程学报 . Vol. 22 No. 1. 2000: 1~ 11.
[ 5] 文海家 等 . 环 境 岩土 工 程学 的 学 科意 义 及基 础 理论 体 系 [ M ] . 98重 庆市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议论文集
. 1999. 1: 169~ 173.
[ 6]  文海家等 . 环境岩土工程的学科特色浅析 [ J].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 Vol. 13. 1998. 61~ 65.
[ 7]  罗国煜 . 环境岩土工程的学科特色浅析 [ J]. 湘谭矿业学院学报 . Vol. 1 No. 1 1993: 26~ 35.
[ 8]  罗国煜等 . 关于两类环境问题的研究 [ J ]. 工程地质学报 . Vol . 3 No. 4 1995: 19~ 24.
[ 9]  李青云等编译 . 土工文集—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和评价中的新方法 [ M ]. 1996.

(上接 253页 )
( 2) 本报告经过 3种加固处理措施的仿真模拟分析表明: 该隧洞断层穿越围岩段开挖时 ,
作超前管棚注浆支护 ,辅以开挖后的及时喷 5cm+ 15cm的钢纤维混凝土层 ,顶部的锚杆宜加
长至 6. 0m、加密至 100cm× 100cm,则围岩的稳定可以保证 ,支护结构的内力、锚杆的拉拔力
也均为其极限值的 60% ~ 70% 。
3) 建议开挖后对拱脚和顶拱视围岩爆破开挖导致的破碎情况 ,做灵活的随机锚杆与灌浆
处理。
4) 通过对施工期、运行期不同内、外水位工况的模拟计算得出: 即使在施工期喷护结构完
全失效的情况下 1. 4m的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足以抵抗各种可能的内、外水等荷载 ,衬砌结构
完全满足强度要求。
5) 以上结论均未考虑施工爆破荷载的影响。 施工时 ,按规范应对此关键洞段作变形监测
与及时反分析 ,以适应围岩地质情况与其力学性质的变化 ,及时修正支护与加固方案确保围岩
不发生塌方 ,保证工期。

[参 考 文 献 ]

[ 1]  韩端庚 . 地下工程新奥法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


[ 2] 李 宁 ,陈飞 熊 ,崔 政权 等 . 江 垭水 电站 地下 洞群 三 维变 形块 体稳 定分 析 [ J ]. 岩石 力学 与工 程学 报 ,
1997, 16( 1): 22~ 28
[ 3 ]  李宁 ,李勇刚 ,张平 . 碎 裂块体 围岩安 全监测 与仿真 反演分析 [ J ]. 岩土工 程学报 , 2000, 22( 2): 170~
173.
[ 4 ] 水利水电 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水电地 下建筑物 情报网编 . 水利水电工 程地下建 筑物设计手 册 [ M ]. 成
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 5]  许百立 ,刘世煌 .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 J ]. 地下工程 技术 , 1999, 3, 1~ 12.
[ 6]  李宁 ,张平 . 地下洞室设计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J]. 地下工 程技术 , 1999, 4, 20~ 22.
[ 7]  Swoboda G. FINAL Ver. 6. 6使用手册 [ R ]. Innsbruck: University of Innsbruck, 1994.
  U N DERG RO UN D SP ACE  
V o l. 20. N o. 4             ( Serial No . 83) Q ua rter ly              Dec. 2000

CONTEN TS AND ABSTRACTS

· PAPERS·
A Fuzzy Sy st em o f Co mplex Eval uati on on Suppor ting V ersi on fo r Deep Founda tio n … …
… …… …… …… …… …… …… ……… …… …… …… …… …… …… … SUN Lin-zhu( 241)
[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acco rdi ng t o characteri stics of suppo rting w o rk f or deep
f oundatio n, an index system f or suppo rting versio n w as establi shed. T he w eig hi ng of index
w as set up w it h hi era rchy analy si s. A t wo l evel fuzzy evaluatio n model was f orm ed w it h
f uzzy mathemati cal met hod. The uncert ai nt y o f the i ndex facto rs was quanti fied. The
f ea si bilit y and practi calit y of the v ersion w as i llust rat ed by practical cases i n engineering.
[ Keywords ]  Suppo rting fo r deep f oundatio n; v ersion; f uzzy eval uatio n; i ndex system;
w ei ghi ng; quantifi cati on

N A TM Desig n and Num erical Emulatio n Analy sis fo r the Secti on passi ng t hroug h a Fault in
Zipi ng pu Slui cew ay Project …… …… ……… …… …… …… …… …… … LI Ni ng et al. ( 247)
[ Abstract ]  Based o n basic principles of N AT M , a fini te element num erical em ulati on
analysis and optimi zed desig n o n supporti ng in sectio n th ro ugh F3 Faul t of Zipi ng pu
sluiceway No . l project w ere car ried out. Resul ts o f anlysis show tha t the o rdi nary
suppo rti ng can’ t ensure the st abilit y of surroundi ng rock a nd suppo rt. Based on desig n and
emulati on a nalysi s of 4 v ersi ons f or suppo rti ng , an ideal v ersio n of suppo rt has been
sug gested. It has been appli ed in practi ce and good results hav e been g ai ned.
[Keywords ]  Slui cew ay; N ATM ; FE; numerical emulatio n a nalysi s; F3 fault

Inv esti gati on on the System of Basic Theory of Env iro nmental Geo technolog y …… …… …
… …… …… …… …… …… …… …… …… …… …… …… ……… … W EN Hai-jia et al. ( 254)
[ Abstract ]  The Envi ronmental Geot echno logy is a new branch of the geot echno logy , w hich
st udi es the envi ronmt nt of engineering rock and soi l. It is a gig antic o pening system f orm ed
by the dual cont rol o f th e na tural env iro nment and social eco nomic sy st em. The problem of
combini ng the subject o rg anically w it h many new theo ries of now adays sci ence must be
st udi ed as so on as the subject em erg es f o r i ts dev elo pm ent and g ro w th. On this basis a new
system of basic t heo ry sui ta ble fo r the subject may be f ounded . T he subject characteri sti cs of
Env iro nmental Geo technolog y a re i nqui red prima rily in t hi s paper .
[ Keywords ]  Envi ronment; Enviro nm ental Geo technolog y; theory sy stem; charact eri stics
o f theor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