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结合的必要性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结合的必要性

———读《毛泽东选集》部分章节(注于文末)
1952033 侯雅玥

摘要

自 1919 年五四运动起,我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知识分子和工农群
众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讨论这两个群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与联系。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两个群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概况,第二部分阐述他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第三部分探讨其结合的必要性,最后一部分探讨从中获得的当今
社会发展的启示。

1. 两个群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点

1.1 时代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 1919 年开始,到 1949 年结束。


刚开始时,我国民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此时我国已
完成了辛亥革命但是完成并不彻底,我国国民的生存境况没有得到改变。
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这三座大山被推翻。
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 人民民主专政
的新中国。

1.2 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国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三类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具有共产丰义思想的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部分占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
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1]
本文只讨论其中的第一类知识分子,和第二类,即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其中包括李大钊,胡适,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他们在
当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新思想新理论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对当下国内外形势有较
为清醒的认知。并且他们大都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与信仰无比忠诚。

1.3 工农群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概况

对于农村阶级,毛泽东有较为全面的阐述,其大概可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五
个部分[2],其中贫农约占 80%,本文讨论其中属于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部分。半无产阶级
中包括半自耕农和贫农,他们有一定的生产工具,一部分有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并租种一部分土
地维持生计,一部分则完全没有土地,靠出买劳动力来维生。工人则有农村的雇农和现代工业
无产阶级,他们完全没有土地,也没有生产资料,完全靠出卖劳动力过活。

2. 两个群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1 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中的地位

“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举足轻重,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队”。
之所以说这一群体是新民主主义的先锋队是因为,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革命,有很大一部分都
是在学生中兴起的,五四运动便是由李大钊胡适以及众多北大师生引领的。而马克思主义最初
在中国的传播,也是由知识分子促成的。
这一群体先进性在于他们思想的先进性以及他们思维与判断的理性,对于理论的学习更为
深入,理解更为透彻,从而对于理论工具能进行更改的利用。他们的先进性决定他们将成为最
先为革命打响第一枪的人。
但是由于这一群体的人数少,所以力量薄弱,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国群众的真实想法,且对
于群众的理解不够,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成为革命的主力军,也无法成为革命的领导着。

2.2 工农群众在新民主主义中的地位

工农群众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几乎占中国人口的 90%,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军”,无产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最终成为了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基本动力。
这类群体长时间受到帝国主义的践踏,地主豪绅富农的压迫盘剥,长时间忍受买办资产阶级
和外资产业的奴役,经济地位极度低下。但是其中农民众多,占全口人口的极大部分,无产阶
级和贫农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且由于长时间遭受压迫,革命性极强,其中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
极高。这些特点使他们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3. 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必要性

3.1 辛亥革命的教训

辛亥革命于 1911 年开始,与 1912 年结束,这场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但


却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攫取了。
因为当时参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以资产阶级为主,很多参与革命者,只是想要通过革命来
谋求自身利益,革命非常不彻底,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考虑国内的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切
实利益,贫农,工人等群体的境地几乎没有改变。
说到底,这场革命的失败,很大原因是脱离了群众,没有切实考虑群众的利益。那么由知识分
子发起的革命运动,如果不能结合广大群众,终将和辛亥革命犯下同样的错误,留下同样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

3.2 结合的必要性
3.2.1 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
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
动摇的……其中一部分,到了革命的紧要关头,就会脱离革命队伍,采取消极态度。”
[4]
知识分子,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其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原因,自古以来,
对于工农群众大多有或多或少的偏见或者对于工农群众的认知严重不足,而我国当时的工农群
众却又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当知识分子们的革命运动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就
会出现严重的局限性,脱离事情,造成较为严重的错误。
例如,在革命后期的胡适,其早期的观点,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但他反对暴力革
命,提倡改革,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改良主义思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暴动”[5],毛
泽东对于革命如此描述。
除胡适以外,陈独秀也同样犯过类似的错误。陈独秀信奉的托洛茨基主义反对“一国建成社
会主义” ,提倡进行循序渐进的革命。
这类思想的非常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只是单纯诱惑工农群众看到眼前极小的既得利益,放
弃对于彻底的革命的期望,和对彻底改变社会地位以及长足发展的追求。
循序渐进的改革,在当时早已不可能完成革命任务,不可能给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等以强有
力的彻底的根本的打击,更不肯能完成反帝国主义的革命。这种温性的改革终会导致这些力量
的复辟。只有一场彻底的,强大的,猛烈的轰击,才能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彻底土崩
瓦解。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所谓过分的问题》,“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
量,绝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成
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6]这话在此依然适用。只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能意识到
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那么我们的革命道路才不会出现严重的偏差,才不会走入极大的误区。
同时知识分子还有很明显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7],这些都会对革命造成不良的影响。
至于知识分子这种局限性的来源,大概是与中国文人向来崇尚的中庸思想和某些自命清高
的坏毛病还有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成长环境大多并不十分艰苦有关。

3.2.2 工农群众的局限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群众大多文化水平底下。他们对于先进理论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很容
易受到一些歪曲的思想的蒙蔽,极易走极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容易人云亦云。
这不利于革命思想的深化与传播。
同时工农阶级在革命上缺乏一种敢当“先锋”的意识与前瞻考虑。往往,知识分子和青年学
生较早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较早地对于新思想进行传播,更有“冲动的热血”为
革命
打响第一枪。所以工人阶级需要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这样一个先锋队,为他们当“出头鸟” ,
才能发挥出这一群体巨大的力量。

3.3 小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群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将会
出现革命不彻底的可能性,走向一条革命不彻底的道路,而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引导,工人阶级
同样缺乏行动的信号枪,缺乏理论的补充。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当时时代特点,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也需要理论的深入对于
广大群众(在当时,即是工农群众,下文同意)进行引导,因此,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必不可少,极为重要。
任何不能与广大群众结合,不能体现人民利益的理论工具,如果不是泛泛的空谈,那必将成
为压迫与剥削的帮凶;换言之,任何没有先进系统理论指导的革命都将在冲动的热情消退之后
夭折甚至扭曲。

4. 启示

当今我国三农问题依然存在,还有 8 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农业现代化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
平,大量劳动力仍集中在农村,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优势资源,我国农村人口的力量
不可小觑。
如今如果能够通过教育,通过现代化建设,通过农业生产自动化,将农村的人力资源解
放出来,我国人才市场将会获得无比巨大的财富,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科技,进行经济建设。

材料出处:

[1]引自《学习与研究》1985 年 02 期 ISSN:0529-1445 包凌云《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知识分子》

[2]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127 页《怎样分析


农村阶级》

[3]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618 页《大量吸收


知识分子》
[4]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641 页《中国革命
的动力》
[5]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17 页《所谓“过
分”的问题》
[6]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17 页《所谓“过
分”的问题》
[7]引自《毛泽东选集》1991 年 6 月 第二版 ISBN:7-01-000922-8/A.169 641 页《中国革命
的动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