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Lateral Load Test For Drilled Shafts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

地 工技術 ,第 80期(民 國 89年 8月 )第 39-50頁

SINO-GEOTECHNICS,NO.80 Aug.,2000)PP.39-50

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陳逸駿 李志成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
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之結果,為一非線性之應力應變行為,其容許或極限側向載重
並不容易定義。本文將由蒐集之國內外十餘組載重試驗資料,以不同方法加以詮釋,比
較各不同詮釋法之差異性,並探討目前國內外常用規範所定義樁頭容許水平變位與各種
詮 釋 法 之關 係 。

關鍵字: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水平變位。

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LATERAL LOAD TEST FOR DRILLED SHAFTS

CHEN YIT-JIN LEE CHIH-CHENG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

ABSTRACT
The lateral load test results of the drilled shafts are of nonlin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Up to
now, many interpretation methods are used, however, the results from various methods differ from one to
anoth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methods, several cases of lateral load
test are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local specification of lateral load tes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Drilled Shaft, Lateral Load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之 風 力 或 地 震 力 等 。基 樁 側 向 支 承 力 之 評
一、前言 估 ,除 檢 核 其 斷 面 強 度 外 ,通 常 依 基 樁 相
對 土 壤 之 勁 度 分 為 剛 性 及柔 性 基 樁 分 析 法
場鑄樁於基礎工程之應用相當廣 ( 陳 逸 駿和 張 吉佐 ,1998a、 1998b)。
泛 ,其 側 向 支 承 力 可 用 以 抵 抗 結 構 物 承 受 場鑄樁之極限側向支承力亦可以側

39
40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向 載 重 試 驗 之 結 果 加 以 詮釋 及 評 估 , 但 目 圖 一 縱 軸 之 視 旋 轉 深 度 , Zr
前 可 用 之 詮 釋 法 頗 多 ,且 其 差 異 性 大 ,因 (Apparent depth of rotation), 其 定 義
此 如 何 選 擇 適 當 之 詮 釋 法為 設 計 之 一 大 難 示 於 圖 二 。 由 於 初 始 載 重所 導 致 之 旋 轉 角
題 。為 探 討 此 一 課 題 ,本 文 將 由 蒐 集 之 國 相 當 小 , 視 旋 轉 深 度 之 變異 性 較 大 , 因 此
內 外 十 餘 組 載 重 試 驗 資 料, 以 不 同 方 法 加 圖 一 所 示之 各 曲線 前 段係以 虛 線 表示 。
以 詮 釋 , 比 較 不 同 詮 釋 法之 適 用 性 , 並 探 表一 變位或旋轉界限詮釋法一覽表
討 不 同 詮 釋 法 與 常 用 規 範之 關 係 , 做 為 設 作者、單位 極限載重定義
計 時 之 參考 。 McNulty(1956) 樁頭變位0.25in
Gleser(1984) 樁頭變位0.3in
二、詮釋法回顧 Walker and Cox(1966)、
樁頭變位0.5in
Saliman(1972)
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之結果,為一 New York City(1981) 樁頭變位1in
無名氏(1984) 樁頭變位=2%B
非 線 性 之 應 力 應 變 行 為 ,其 容 許 或 極 限 側
Pyke(1984) 樁頭變位=5%B
向 載 重 並 不 容 易 定 義 。 綜合 各 詮 釋 法 之 特
Briaud(1984), Pyke(1984) 樁頭變位=10%B
性 , 大 抵 可 分 為 四 類 , 包括 變 位 或 旋 轉 界
Broms(1964) 樁頭變位=20%B
限 法 (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Davidson, et al.(1982) 樁頭旋轉角=2。
Limit)、 側 向 載 重 或 彎矩界 限 法( Lateral Ivey and Dunlap(1970) 樁頭旋轉角=5。
or Moment Limit ) 、 雙 曲 線 法 註:B = 樁徑
( Hyperbolic Capacity) 及 轉 折 圖 解 法
( Graphical Construction Method),
茲 將 各 方法 簡 述於 以 下各小 節 。 土壤破壞

2.1 變位或旋轉界限法
樁底破壞
視旋轉深度,Zr

本詮釋法係根據基樁載重試驗結果
曲 線 , 以 樁 頭 不 同 變 位 (或 旋 轉 角 ) 所 對
應 之 側 向 載 重 ( 或 彎 矩 ), 定 義 為 極 限 載
重 。 各 種不 同 之定 義 法示於 表 一 。
樁體破壞
2.2 側向載重或彎矩界限法
側向載重或彎矩界限法係考量載重
變 位 之 反 應 及 土 壤 - 樁 體破 壞 模 式 之 關 係 側向載重,H
(Hirany and Kulhawy, 1988, 1989), 圖一 側向載重或彎矩界限詮釋法示意圖(摘
加 以 定 義 極 限 側 向 載 重 ,其 典 型 曲 線 如 圖 自HIRANY AND KULHAWY, 1988)
一 所 示 。 依 圖 一 之 典 型 曲線 可 區 分 為 三 種
破壞模式,包括:土壤破壞、樁底破壞
2.3 雙曲線法
( Kickout of shaft tip)及 樁 體 破壞 , 而 側 向 載 重 -變 位 曲 線 可 以 雙 曲 線 法 加
其所對應之極限側向載重分別為圖中之 以 詮 釋( Manoliu, et al., 1985), 如 圖
HA、 H B及 HC。 三 所 示 , 其 極 限 載 重 ,H h ( Hyperbolic
地工技術,第80期(民國89年8月) 41

Capacity ) 即 為 圖 三 中 直 線 斜 率 之 倒 數 移法
( H h = 1/b)。 一 般 而 言, 雙 曲 線詮 釋 法 δ
發 生 於 位 移 量 相 當 大 之 情 況 , 為 一 ”極 限 側向載重
δ
趨 近 值 ”, 試 驗 時 無 法 達 到 , 因 此 雙 曲 線 Zr =
tan θ
法 之 詮 釋值 必 高於 其 他方法 。 θ

2.4 轉折圖解法 視旋轉點


θ=旋轉角
轉 折 圖 解 法 係 根 據 log-log 繪 製 之 載 δ=樁頭水平變位
重 -變 位 曲 線 , 定 義 其 斜 率 之 明 顯 轉 折 變
化 處 為 極 限 載 重 ( Slack and Walker,
1970) , 示 意 如 圖 四 。

三、案例分析
圖二 視 旋轉 深 度示 意 圖

本 文 共 蒐 集 國 外 10組 及 國 內 2組 試 樁
變位/載重, δ/H

資 料 , 以 不 同 之 詮 釋 法 加以 評 估 , 各 組 試
樁之基本資料如表二所示。為避免詮釋時
之 偏 差 , 於 變 位 或 旋 轉 界限 法 、 轉 折 圖 解
法 及 雙 曲 線 法 詮 釋 時 , 先 以 Richard &
Abbott (1975)所 提 出 之 數 學 模 式 加 以 擬
合 , 12 組 試 樁 資 料 以 上 述 方 式 擬 合 後 ,
水平變位,δ
其 試 樁 曲 線 之 側 向 載 重 相對 於 水 平 變 位 及
旋 轉 角 分別 示 於圖 五 及、圖 六 。 圖三 雙 曲線 詮 釋法 示 意圖
表三為各組試樁資料以第二節所述
之 不 同 詮 釋 法 加 以 評 估 之結 果 。 表 四 則 為
側向載重,H

各詮釋值與平均值之比較,綜合各詮釋法
之 詮 釋 結 果 , 分 析 各 種 方法 之 特 性 , 詮 釋
結 果 說 明如 下 :
由表三及表四之比較得知雙曲線詮
釋 法 (最 大 值 )所 得 之 詮 釋 結 果 為
McNulty( 最 小 值 ) 之 6 倍 餘 , 顯 示 各 詮 釋 水平變位,δ

法 之 差 異性 相 當大 。 圖四 轉 折圖 解 法示 意 圖
由 表 四 之 結 果 顯 示 , McNulty 、
之 詮 釋 值 僅 高 於 平 均 值 6% , 最 為 接 近 平
Gleser、 Walker and Cox, Saliman、
均 值 , 其 標 準 偏 差 亦 相 當小 , 顯 示 其 詮 釋
New York City、 Hirany and Kulhawy
結 果 較 折 衷 ; Broms 、 Ivey and
法 之 詮 釋 值 , 小 於 平 均 值 30 % 以 上 , 其
Dunlap、 Manoliu, et al.法 之 詮 釋 值 ,
結 果 較 為 保 守 ; Pyke 所 提 之 5% 樁 徑 位
42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則 高 於 平 均 值 50 % 以 上 , 且 其 標 準 偏 差
亦 相 當 大, 其 分析 之 變異性 較 大 。
地工技術, 第59期(民國86年2月)第 頁
SINO-GEOTECHNICS , NO.59(FEB..,1997)PP.

圖五 試樁曲線—側向載重相對於樁頭水平變位(待續)

17
44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圖五 試樁曲線—側向載重相對於樁頭水平變位

圖六 試樁曲線—側向載重相對於樁頭旋轉角(待續)
地工技術,第80期(民國89年8月) 45

圖六 試樁曲線—側向載重相對於樁頭旋轉角
46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表二 試樁資料簡介
試樁概況
基樁型式 樁徑 (m) 樁長(m) 地層概況 試驗地點
試樁編號
P1 場鑄樁 1.37 4.3 堅實黏土及沉泥質砂 美國
P2 場鑄樁 1.37 3.6 堅硬黏土,樁底已達基盤 美國
P3 場鑄樁 1.52 6.4 鬆散沉泥質砂層 美國
P4 場鑄樁 1.37 4.5 緊密沉泥質砂及黏土質沉泥層 美國
P5 場鑄樁 1.52 3.8 堅實沉泥質黏土層 美國
P6 場鑄樁 1.68 4.9 緊密沉泥質砂層 美國
P7 場鑄樁 1.52 6.2 沉泥質砂及沉泥質黏土層 美國
P8 場鑄樁 1.52 6.1 鬆散沉泥質砂及軟弱黏土層 美國
P9 場鑄樁 1.37 4.6 堅實黏土質沉泥 美國
P10 場鑄樁 1.37 6.0 堅實沉泥質黏土層 美國
P11 場鑄樁 1.50 35.0 沉泥質砂及沉泥質黏土互層 嘉義
P12 場鑄樁 1.58 35.0 沉泥質砂及沉泥質黏土互層 嘉義
(資料取自「高鐵橋梁基礎最佳化研究報告」1997(a)、1997(b)及Turner et. al., 1987)

表三 側向載重試驗詮釋結果(極限載重)
Lateral or
詮釋 Log-log Hyperbolic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Limit Moment
法 Method Capacity 平
Limit

Walker New 無
試樁 Briaud, Davidson, Ivey and Slack and Hirany and Manoliu, et 值
McNulty Gleser and Cox, York 名 Pyke Broms
編號 Pyke et al. Dunlap Walker Kulhawy al.
Saliman City 氏
P1 43 55 82 133 140 230 290 335 280 333 273 188 395 214
P2 60 76 108 157 163 226 256 273 247 279 222 162 294 194
P3 74 94 138 211 234 339 394 427 357 418 334 148 465 279
P4 107 130 174 246 255 374 461 541 424 541 370 158 661 342
P5 96 115 151 209 226 317 381 437 351 422 250 220 512 284
P6 121 146 196 278 322 464 576 682 526 719 310 440 826 431
P7 92 107 137 190 207 316 425 562 372 560 112 160 849 315
P8 107 128 168 231 250 347 415 474 421 490 280 175 552 311
P9 117 130 155 194 198 266 324 390 304 388 150 150 501 251
P10 124 138 164 204 210 279 339 406 333 416 140 290 533 275
P11 58 68 90 130 143 231 325 448 406 592 95 90 772 265
P12 46 54 72 104 119 190 266 367 316 413 85 80 601 209
註:P1~P10單位為 t-m,P11~P12單位為 t
地工技術,第80期(民國89年8月) 47

表四 各詮釋值與平均值之比

Lateral or
詮釋 Log-log Hyperbolic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Limit Moment
法 Method Capacity
Limit
Walker and New 無
試樁 Briaud, Davidson, Ivey and Slack and Hirany and Manoliu, et
McNulty Gleser Cox, York 名 Pyke Broms
編號 Pyke et al. Dunlap Walker Kulhawy al.
Saliman City 氏
P1 0.20 0.26 0.39 0.62 0.65 1.08 1.36 1.57 1.31 1.56 1.28 0.88 1.85
P2 0.31 0.39 0.55 0.81 0.84 1.17 1.32 1.41 1.27 1.44 1.14 0.84 1.51
P3 0.26 0.34 0.49 0.76 0.84 1.21 1.41 1.53 1.28 1.49 1.20 0.53 1.67
P4 0.31 0.38 0.51 0.72 0.75 1.10 1.35 1.58 1.24 1.58 1.08 0.46 1.94
P5 0.34 0.40 0.53 0.74 0.80 1.12 1.34 1.54 1.24 1.49 0.88 0.78 1.80
P6 0.28 0.34 0.45 0.64 0.75 1.08 1.34 1.58 1.22 1.67 0.72 1.02 1.91
P7 0.29 0.34 0.44 0.60 0.66 1.01 1.35 1.79 1.18 1.78 0.36 0.51 2.70
P8 0.34 0.41 0.54 0.74 0.80 1.12 1.34 1.53 1.36 1.58 0.90 0.56 1.78
P9 0.46 0.52 0.62 0.77 0.79 1.06 1.29 1.55 1.21 1.54 0.60 0.60 2.00
P10 0.45 0.50 0.60 0.74 0.76 1.02 1.23 1.48 1.21 1.51 0.51 1.05 1.94
P11 0.22 0.26 0.34 0.49 0.54 0.87 1.22 1.69 1.53 2.23 0.36 0.34 2.91
P12 0.22 0.26 0.35 0.50 0.57 0.91 1.28 1.76 1.51 1.98 0.41 0.38 2.88
平均值 0.31 0.37 0.48 0.68 0.73 1.06 1.32 1.58 1.30 1.65 0.79 0.66 2.07
標準差 0.08 0.09 0.09 0.11 0.10 0.10 0.05 0.11 0.12 0.23 0.34 0.24 0.48
註 : 表 中 數 值 為 表 三 之 詮 釋 值 /平 均 值

綜觀各詮釋結果,雙曲線法詮釋結 Saliman 之 詮 釋 值 仍 舊 低 於 平 均 值 30 %
果 均 高 於 其 他 方 法 , 若 以雙 曲 線 法 之 詮 釋 以 上 , Broms 、 Ivey and Dunlap 、
結 果 為 基 準 加 以 比 較 ( 示於 表 五 ) , 顯 示 Manoliu, et. al.法 之 詮 釋 值 , 亦 仍 高 於
雙曲線法之詮釋結果高於其他方法約 平 均 值 50 % 以 上 , 惟 其 與 平 均 值 之 差 異
1.23~ 6.25倍 。 已 縮 小 ,各 詮 釋法 中 仍舊以 Pyke( 1984)
根據載重試驗曲線圖五、圖六及詮 所 提 之 5% 樁 徑 詮 釋 法 最 接 近 平 均 值 ; 表
釋 結 果 表 四 ~ 六 , 由 於 部分 試 驗 並 未 達 破 七為重新比較各詮釋法與雙曲線法詮釋結
壞,因此定義變位或旋轉角較大之詮釋 果 之 關 係 , 其 結 果 顯 示 雙曲 線 法 之 詮 釋 結
法 , 其 詮 釋 值 係 為 曲 線 延伸 推 測 而 得 , 易 果 高 於 其 他 方 法 約 1.17 ~ 5.26 倍 , 即 各
產 生 較 大 之 偏 差 , 如 試 驗 曲 線 P4、 P6、 詮 釋 法 與 雙 曲 線 法 之 詮 釋結 果 比 值 分 佈 之
P7、 P11及 P12。 若 剔 除 上 述 試 驗 資 料 , 範 圍 已 較 為 縮 小 , 歸 納 各詮 釋 法 與 雙 曲 線
重新比較各詮釋值與平均值之關係如表 法之詮釋結果比值之區間範圍如圖七所
六 , 顯 示 除 了 變 位 或 旋 轉界 限 法 外 , 其 他 示。
詮釋法之標準差仍然偏高,各詮釋法中
McNulty 、 Gleser 、 Walker and Cox,
48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表五 各詮釋值與雙曲線法詮釋結果之比
Lateral or
詮釋 Log-log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Limit Moment
法 Method
Limit
Walker and New 無
試樁 Briaud, Davidson, Ivey and Slack and Hirany and
McNulty Gleser Cox, York 名 Pyke Broms
編號 Pyke et al. Dunlap Walker Kulhawy
Saliman City 氏

P1 0.11 0.14 0.21 0.34 0.35 0.58 0.74 0.85 0.71 0.84 0.69 0.48
P2 0.21 0.26 0.37 0.53 0.55 0.77 0.87 0.93 0.84 0.95 0.76 0.55
P3 0.16 0.20 0.30 0.45 0.50 0.73 0.85 0.92 0.77 0.90 0.72 0.32
P4 0.16 0.20 0.26 0.37 0.39 0.57 0.70 0.82 0.64 0.82 0.56 0.24
P5 0.19 0.22 0.30 0.41 0.44 0.62 0.74 0.85 0.69 0.83 0.49 0.43
P6 0.15 0.18 0.24 0.34 0.39 0.56 0.70 0.83 0.64 0.87 0.38 0.53
P7 0.11 0.13 0.16 0.22 0.24 0.37 0.50 0.66 0.44 0.66 0.13 0.19
P8 0.19 0.23 0.30 0.42 0.45 0.63 0.75 0.86 0.76 0.89 0.51 0.32
P9 0.23 0.26 0.31 0.39 0.40 0.53 0.65 0.78 0.61 0.77 0.30 0.30
P10 0.23 0.26 0.31 0.38 0.39 0.52 0.64 0.76 0.62 0.78 0.26 0.54
P11 0.07 0.09 0.12 0.17 0.19 0.30 0.42 0.58 0.53 0.77 0.12 0.12
P12 0.08 0.09 0.12 0.17 0.20 0.32 0.44 0.61 0.53 0.69 0.14 0.13
平均值 0.16 0.19 0.25 0.35 0.37 0.54 0.67 0.79 0.65 0.81 0.42 0.35

註:表中數值為表三之詮釋值/雙曲線法詮釋值

表六 接近破壞之側向載重試驗詮釋結果與平均值之比
Lateral or
分析 Log-log Hyperbolic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Limit Moment
法 Method capacity
Limit
Walker and New 無
試樁 Briaud, Davidson, Ivey and Slack and Hirany and Manoliu, et
McNulty Gleser Cox, York 名 Pyke Broms
編號 Pyke et al. Dunlap Walker Kulhawy al.
Saliman City 氏
P1 0.20 0.26 0.39 0.62 0.65 1.08 1.36 1.57 1.31 1.56 1.28 0.88 1.85
P2 0.31 0.39 0.55 0.81 0.84 1.17 1.32 1.41 1.27 1.44 1.14 0.84 1.51
P3 0.26 0.34 0.49 0.76 0.84 1.21 1.41 1.53 1.28 1.49 1.20 0.53 1.67
P5 0.34 0.40 0.53 0.74 0.80 1.12 1.34 1.54 1.24 1.49 0.88 0.78 1.80
P8 0.34 0.41 0.54 0.74 0.80 1.12 1.34 1.53 1.36 1.58 0.90 0.56 1.78
P9 0.46 0.52 0.62 0.77 0.79 1.06 1.29 1.55 1.21 1.54 0.60 0.60 2.00
P10 0.45 0.50 0.60 0.74 0.76 1.02 1.23 1.48 1.21 1.51 0.51 1.05 1.94
平均值 0.34 0.40 0.53 0.74 0.78 1.11 1.33 1.51 1.27 1.52 0.93 0.75 1.79
標準差 0.10 0.09 0.08 0.06 0.06 0.07 0.06 0.05 0.05 0.05 0.30 0.19 0.16

註:表中數值為表三之詮釋值/平均值
地工技術,第80期(民國89年8月) 49

表七 接近破壞之側向載重試驗各詮釋值與雙曲線法詮釋結果之比
Lateral or
分析 Log-log
Displacement or Rotation Limit Moment
法 Method
Limit
Walker and New 無
試樁 Briaud, Davidson, Ivey and Slack and Hirany and
McNulty Gleser Cox, York 名 Pyke Broms
編號 Pyke et al. Dunlap Walker Kulhawy
Saliman City 氏
P1 0.11 0.14 0.21 0.34 0.35 0.58 0.74 0.85 0.71 0.84 0.69 0.48
P2 0.21 0.26 0.37 0.53 0.55 0.77 0.87 0.93 0.84 0.95 0.76 0.55
P3 0.16 0.20 0.30 0.45 0.50 0.73 0.85 0.92 0.77 0.90 0.72 0.32
P5 0.19 0.22 0.30 0.41 0.44 0.62 0.74 0.85 0.69 0.83 0.49 0.43
P8 0.19 0.23 0.30 0.42 0.45 0.63 0.75 0.86 0.76 0.89 0.51 0.32
P9 0.23 0.26 0.31 0.39 0.40 0.53 0.65 0.78 0.61 0.77 0.30 0.30
P10 0.23 0.26 0.31 0.38 0.39 0.52 0.64 0.76 0.62 0.78 0.26 0.54
平均值 0.19 0.22 0.30 0.42 0.44 0.63 0.75 0.85 0.71 0.85 0.53 0.42

註:表中數值為表三之詮釋值/雙曲線法詮釋值

圖七 各詮釋值分佈(以雙曲線法為基準)

Standard Building Code( 1985)及 The


四、規範探討 Boca National Building Code( 1987)
規 定 為 0.5in , 若 考 量 上 述 容 許 值 之 2 倍
關於基樁樁頭容許側向位移,國內 為 極 限 值 , 則 上 述 規 範 均 落 於 2%樁 徑 及
常 用 之 設 計 規 範 包 括 建 技規 則 基 礎 構 造 篇 1.0in位 移 評 估 法 附 近 , 約 低 於 平 均 值 之
( 1998)規 定 為 常 時 1cm、 地 震 1.5cm, 25%, 似 較 保守 。
日 本 道 路橋 示 方書 ( 1996) 則 為 1% 樁 徑 基樁側向載重試驗施做規範一般依
或 1.5cm, 美 國 常 用 之 設 計 規 範 包 括 The 據 ASTM 3966之 規 定 , 以 上 述 容 許 樁 頭
50 陳逸駿、李志成:場鑄樁側向載重試驗詮釋法之探討

側 向 位 移 下 之 設 計 側 向 載 重 之 2倍 做 為 載 載 力 之 2倍 做 為 樁 載 重 試 驗 之 設 計 值 , 如
重 試 驗 施 做 之 上 限 值 ( 極限 值 ) 。 如 此 雖 此 卻 往 往 使 求 得 之 載 重 變位 曲 線 並 未 接 近
經 檢 核 基 樁 斷 面 強 度 及 考量 上 部 構 造 使 用 破 壞 , 造 成 詮 釋 時 之 困 擾, 因 此 若 設 計 規
機 能 之 條 件 下 , 可 符 合 設計 要 求 , 然 考 量 範 不 限 制 樁 頭 容 許 側 向 位移 值 , 由 上 構 限
規 範 規 定 之 樁 頭 容 許 水 平位 移 之 前 提 下 施 制 及 樁 體 本 身 性 質 決 定 基樁 容 許 側 向 承 載
做 載 重 試 驗 , 卻 無 法 確 切瞭 解 基 樁 之 極 限 力 , 再 配 合 樁 載 重 試 驗 ,應 較 能 反 應 基 樁
側 向 抵 抗 力 。 如 P4 、 P6 、 P7 、 P11 及 受 側 向 力 時 之 特 性 , 亦 能兼 顧 設 計 時 之 合
P12之 試 驗 資 料 , 其 樁 頭 位 移 雖 最 大 已 達 理性。
20cm, 但 顯 然 離 極 限 值 尚 有 一 段 差 距 ,
因 此 以 現 行 之 設 計 規 範 下進 行 之 基 樁 載 重 誌 謝
試 驗 , 並無 法 詳細 瞭 解基樁 之 極 限行 為 。
本文撰寫期間蒙中興工程顧問公司
五、結論與建議 大 地 工 程 部 方 仲 欣 與 江 政恩 工 程 師 提 供 部
分 資 料 、 案 例 及 寶 貴 意 見, 蔡 宗 軒 工 程 師
1. 各 詮 釋 法 中 McNulty 、 Gleser 、 幫 忙 整 理資 料 ,在 此 一併致 謝 。
Walker and Cox, Saliman之 詮 釋 值 低
於 平 均 值 30% 以 上 , Broms、 Ivey and 參考文獻
Dunlap、 Manoliu, et al.法 之 詮 釋 值 ,
則 高 於 平均 值 50% 以 上 。
陳逸駿,張吉佐 (民國87年),「基樁側向行為之探討
2. 比 較 本 文 所 探 討 之 多 種 場 鑄 樁 側 (一)」,現代營建,第227期,第11-18頁。
向 載 重 試 驗 詮 釋 法 , 其 中以 變 位 或 旋 轉 界 陳逸駿,張吉佐 (民國87年),「基樁側向行為之探討
限法所得到之結果其統計之標準偏差最 (二)」,現代營建,第228期,第21-28頁。

低 , 其 中以 Pyke( 1984)之 5% 樁 徑 變 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民國87年),「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


詮 釋 法 最 為 接 近 平 均 值 ,其 餘 各 法 除 轉 折 造篇基礎構造設計規範(含解說)」

圖 解 法( Log-Log法 )外 均 偏 離 平 均值 20% 日本道路協會(1996)「道路橋示方書‧同解說」

以 上 ; 側 向 載 重 或 彎 矩 界限 法 、 雙 曲 線 法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民國86年),「高鐵橋梁基礎最佳
及 轉 折 圖 解 法 之 詮 釋 值 ,其 標 準 偏 差 均 相 化研究(總報告)」

當 大 , 詮釋 值 較無 法 掌握。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民國86年),「高鐵橋梁基礎最佳
化研究(附冊E-單樁側向承載試驗)」
3. 倘 側 向 載 重 試 驗 之 設 計 載 重 過
小 , 試 驗 曲 線 未 接 近 破 壞, 將 導 致 詮 釋 時 ANONYMOUS, (1984), Panel Discussion, Laterally
Loaded Deep Foundations (STP 835), ASTM,
之 困 擾 甚 至 誤 判 , 因 此 建議 載 重 試 驗 儘 量
Philadelphia, PA, pp. 239-243.
施 做 至 接近 破 壞。
BRIAUD, J. L., (1984), Panel Discussion, Laterally
4. 目 前 國 內 外 對 於 基 樁 容 許 側 向 承 Loaded Deep Foundations (STP 835), ASTM,
載 力 之 設 計 規 範 , 除 檢 核材 料 斷 面 強 度 、 Philadelphia, PA, pp. 239-243.
考 量 上 部 構 造 使 用 機 能 及防 止 過 大 之 殘 餘 BROMS, B. B., (1964), “Lateral Resistance of Piles
變 位 量 外 , 通 常 限 定 樁 頭側 向 位 移 以 理 論 in Cohesive Soils, ”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ASCE,
計 算 其 容 許 側 向 承 載 力 ,然 以 容 許 側 向 承
地工技術,第80期(民國89年8月) 51

Vol. 90, No. SM2, pp. 27-63.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 (3), San
Francisco, pp.1553-1558.
BUILDING OFFICIALS & CODE ADMINISTRATORS
INTERNATIONAL, INC., (1987), “The Boca MCNULTY, J. F., (1956), “Thrust Loading on
National Building Code”. Piles,”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ASCE, Vol. 82, No.
CARROLL, L., AND CROWTHER, P. E., (1988),
SM2, pp. 940/1-940/25.
“Load Testing of Deep Foundations”.
NEW YORK CITY, (1981), Building Code of the City
DAVIDSON, H. L., CASS, P. G., KHILJI, K. H.,
of New York, Gould Publication, Binghamton,
AND MCQUADE, P. V., (1982), “Laterally
481p.
Loaded Drilled Pier Research,” Report
EL-2197,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YKE, R., (1984), Panel Discussion, Laterally
Palo Alto, 324 p. Loaded Deep Foundations (STP 835), ASTM,
Philadelphia, PA, pp. 239-243.
DAVIDSON, H. L.,(1987), Personal Communi-
cation Amplifying above reference. RICHARD, R. M. AND ABBOTT, (1975), “Versatile
Elastic-Plastic Stress-Strain Formula,”
GLESER, S., (1984), Panel Discussion, Lateral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
Loaded Deep Foundations (STP 835), ASTM,
ASCE, Vol. 101, No. SM4, pp. 511-515.
Philadelphia, PA, pp. 239-243.
SALIMAN, R. S., (1972), “Testing Transmission
HIRANY, A., AND KULHAWY, F. H, (1988),
Line Belled Auger Footings,” Proceedings,
“Conduct and Interpretation of Load Tests
ASCE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of Earth
on Drilled Shaft Foundations,” Report
and Earth Supported Structures, Vol.1, Part 2,
EL-5915,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Lafayette, pp1501-1515.
Palo Alto, California, Vol. 1, pp. 9-1~9-34.
SLACK, D. C. AND WALKER, J. N., (1970),
HIRANY, A., AND KULHAWY, F. H, (1989),
“Deflections of Shallow Pier Foundations,”
“Interpretation of Load Test on Drilled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Shafts, Part 3: Lateral and Moment,”
Foundations Division, ASCE, Vol. 96, N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urrent Principles
SM4, pp. 1143-1157.
and Practices (GSP 22), Ed. Kulhawy, ASCE,
New York, pp.1160-1172. THE SOUTHERN BUILDING CODE CONGRESS,
INc., (1985), ”The Standard Building Code”.
IVEY, D. L., AND DUNLAP, W. A. (1970), “Design
Procedure Compared to Full-Scale Tests of WALKER, J. N. AND COX, E. H., (1966), “Design
Drilled Shaft Footings,” research Report of Pier Foundations for Lateral Loads,”
105-3,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59p. Transactions,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Vol.9, No.3, pp.
MANOLIU, I., DIMITRIU, D. V.,RADULESCU, N.,
417-420,427.
AND DOBRESCU, G., (1985),
“Load-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illed
Piers,” Proceedings, 11th Intl. Conf. On Soi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