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19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段考语文试卷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8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段考语文试卷

试题数:14,总分:120

1.(单选题,3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阻遏(è) 蛮横(hèng) 暴风骤雨(zhòu)

B.寒噤(jìn) 瞭望(liáo) 墮落(duò) 挑拨离间(jiàn)

C.襁褓(qiáng) 绚丽(xuàn) 狩猎(shòu) 风雪载途(zài)

D.龟裂(jūn) 沙砾(shuò) 奠定(diàn) 相辅相成(fǔ)


2.(单选题,3 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籁 萦绕 污蔑 格物至知
B.挚爱 枷锁 湎怀 分崩离析
C.决择 探察 狡辨 不修边幅
D.彷徨 指摘 扶植 行将就木
3.(单选题,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方政府在面对公众关切的“乱收费”问题时,不能固执已见、强词夺理。

B.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都会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文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处分。
4.(单选题,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子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B.随着时令性水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会得到改变,水果价格将会回落。
C.近年来,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
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单选题,3 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
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
延续, , , , , 。
① 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

③ 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 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 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 ⑤ ④ ② ③
B. ② ① ⑤ ④ ③
C. ⑤ ③ ② ④ ①
D. ④ ⑤ ③ ① ②
6.(问答题,5 分)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
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
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
一样密集的人群。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
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
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
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
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
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
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
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
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
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
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
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节选文段中,人们修筑路基的原因是什么?
(2)人们在修筑路基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7.(多选题,4 分)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B.溯洄从之,道阴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F.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8.(填空题,4 分)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回答)
① ___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拣尽寒枝不肯栖,___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③ 气蒸云梦泽,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求之不得,___ 。(《关雎》)
⑤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 ,俶尔远逝。(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 ___ ,在城阙兮。(《子衿》)
9.(填空题,2 分)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 《马说》中表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 ,___ 。”
②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
诗句是:“___ ,___ 。”
10.(问答题,15 分)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乐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韩休为相
休 ① 为人峭直 ② ,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 ③ 时望。始,嵩 ④ 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
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璟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 ⑤ 或宫中宴乐及后
苑游猎,小有过差,辄 ⑥ 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 ⑦ 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
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 ⑧ 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
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
也。”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
【注】 ① 休:指韩休,唐朝宰相。 ② 峭直:严峻刚直。 ③ 允:与……相当。 ④ 嵩:指萧
嵩,唐朝军事将领,官至宰相相。 ⑤ 上:指唐玄宗。 ⑥ 辄:就。 ⑦ 谏疏:直言劝谏的奏章。
⑧ 殊:特别。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B.女有归(妇:女子出嫁)

C.上尝临镜(临:面对)

D.何不逐之(逐:追赶)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有___

A.天下为公
B.不意韩休乃能如是
C.一食或尽票一石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甲]文中认为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们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
B.[甲]文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
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C.[乙]文中,因为有韩体这样刚正不阿,常常直言进谏的臣子存在,唐玄宗常常寝食难安。
D.[乙]文中,通过唐玄宗与左右的对话,可看出他是个懂得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君主。
11.(问答题,5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写出诗中以动作描写刻面宫使粗暴蛮横行径的两句诗。
(2)后人在谈论这首诗时,特别赞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请你对这
两句诗作简要的赏析。
12.(问答题,13 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联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
顾维钧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颠倒黑白”。我想松冈洋右先生刚才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亲爱的代表们,我这里有两份中国政府根据日本战俘的供述得到的证据。这些证据的原件
存在中国国内。根据他们的供述,1931 年 9 月 18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二
营第三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 22 时 20 分左右以日本关东军铁路
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事天北面约 7.5
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800 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
铁路,并将三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的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
退一万步讲,让我们假设,松冈先生说的是事实。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确实在柳条湖附近
有摩擦,日方采取的是自卫。那么我请各位亲爱的代表想一想,自卫用得着攻占长春吗?自卫
用得着攻占齐齐哈尔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吉林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奉天吗?自卫用得着攻占营
口、四平和安东吗?如果我说,中日双方有摩擦,中方开着军舰登陆本州岛,占领了东京,各
位亲爱的代表,那还能叫自卫吗?
十三年前,在巴黎,那时候我亲眼看着日本强取了中国的山东。那时候,他们声称山东的
主权还是中国的,他们只不过是想和中国做生意,想和中国经济合作。那时候,在巴黎,我打
了个比方。我说,一个人,丢失了他的钱包,被另一个人捡到了。然后捡到钱包的人拿走了里
面所有的钱将空空的钱包还给人,并说“我们还是朋友”,代表们,这能成立吗?
但是,中国人忍让了,把我们山东的权益让给了日本。
今天,十三年过去了,那个捡钱包的人,现在竟然连空空的钱包也要抢走。代表们,我请
问大家,这样的事情中国还要忍下去吗?还能忍下去吗?
善良的中国人还可以忍让。但是我们让了山东,换来的却是丢了东三省。如果今天,国联
连“李顿报告书”都不能通过,我们再让了东北,那么,我恐怕十三年后,将不会再有各国代表
出现在这个会场上了,因为那时候,国际联盟将不会存在!
三十年后,我恐怕,将不会再有和平可言,世界将永无宁日!
--节选自《顾维钧在“九一八”》
注:松冈洋右,出席国联日内瓦会议的日方代表。李顿报告书,“九一八”发生后,国联派以英
国的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前往调查,调查结果即为“李顿报告书”,报告中有一些还算公正的
内容。
[材料二]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
周恩来
印度支那人民为了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已经奋斗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为了增进我们这
次会议对于越南人民及整个印度支那人民的愿望的了解,我想请大家读一读一九四五年九月二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宣言。也许出乎某些先生意料之外,越南独立宣言是引用一七七六年
美国独立宣言中“一切人们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应有这些天赋的不可制夺的权利,那就是生
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词句集开始的。接着,越南独立宣言又引用了一七九一年法
国民权宣言说:“天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人们就时时都可以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然
后,越南独立宣言就这样说:“一个八十多年来敢于反抗法国人的奴隶统治的民族,一个数年
来敢于站在盟国一边共同去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这个民族一定要取得自由,这个民族一定要获
得独立!”
各位先生,难道越南人民这个要求是过分的吗?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希望会议以最严肃
的态度来考虑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范文同先生代表越南人民所提出的关于恢复印度
支那和平,实现越南、高棉、察国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民主自由的声明和建议。我们认为,
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的声明和建议真正表现出了印度支那人民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而
斗争的意志和他们的合理要求。这些建议,在中国代表团看来,已经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开辟了道路。
但是,法国代表团团长皮杜尔先生在五月八日的发言中,却仍然采取了殖民统治者的态度,
继续无视法国政府曾经承认过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以及它的政府获得越南广大人民拥护的
实际情况。他拒绝高棉抗战政府和察国抗战政府的代表参加会议,他撇开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政治基础,而以战胜者自居,提出了停止敌对行为的片面条件,来要求印度支那人民接受,
这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于根据平等权利进行协商的原则的。
主席先生,我们大家既然坐在一起来审查和研究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办法,那么,就应按
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
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
和恢复和平。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
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节选自《周恩来外交文选》
注:根据一九五四年二月十八日在柏林召开的苏、法、英、美四国外长会议的协议,由苏联、
法国、美国、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从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起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分别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本文是会议转入对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后周恩来的发言。
[材料三]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习近平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
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
孜以求的目标。从 360 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
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
到 60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
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
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
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
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
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
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
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节选自《共同构建人类命适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者在列举日本侵略罪证时,有准确的时间、地点,还有人名,使罪人无法抵赖。
B.作者并不局限于“九一八”事变,而是将十三年前的事也列举出来,以进行对比。
C.作者用大量反问句彻底揭穿了日本的“自卫”谎言,也将其累累罪行大白于天下。
D.作者用钱包作比,形象地揭露了日本先窃我国利益,进而夺我国主权的贪婪嘴脸。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___
A.越南独立宣言中的一些语句,来源于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民权宣言。
B.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表现出了印度支那人民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而斗争的意志,
和平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C.法国代表团团长皮杜尔在五月八日的发言中,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及其政府获得越
南广大人民拥护的实际情况。
D.周恩来总理相信,与会各国代表必将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
(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很软弱,对日本的侵略处处忍让。
B.[材料一]的结尾,作者意在提醒与会代表,如不主持公道,世界必将陷入危机。
C.三则材料,演讲者均运用正反对比,强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D.三则材料,从本质上,演讲者都论述了主权平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
(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各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上,应遵循哪些原则。
13.(问答题,17 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手上的老茧
郭壮丽
① 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离开我九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原本以为对母亲的印象会日
渐模糊。然而,母亲那双手仿佛是刻印在了脑海中一般,我越来越清晰地记得那双手上爬满了
老茧。
② 记得我上小学时,母亲整天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戴一个沾满了猪食的围裙,拖着沉重
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猪圈中,看着猪欢快地吃食,脸上布满了幸福。我拿着奖状、
哼着小曲儿,蹦跳着跑向母亲。“我女儿是最棒的!过年给妮儿杀头猪解馋!”母亲高兴地接过
奖状。我突然发现母亲的手上开始长了茧,有些是红红的新茧。母亲捧起我的脸使劲亲吻,手
上的茧扎得我生疼。可是,我的心里更心疼母亲。
③ 记得那年盛夏的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后山上捉知了。贪玩的我们忘记了时间,
下山归来,整个村庄漆黑一片,吓得我们抱成一团,蹲在原地不敢动弹。突然,黑暗中出现一
个跳动的光点,越来越近……“是妮妮吗?我是妈妈,别怕!”“我妈妈,是我妈妈!”我一边哭着,
一边扑倒在母亲的怀中。“别哭,这么大了,多丢人!”母亲边说边用手拭去我眼角的泪水。黑
暗中,抓着母亲布满茧子的手,我心里顿时觉得踏实了。
④ 记得母亲患病初期,正逢我高考前一个月。母亲做手术的医院离学校很近。中午放学
后,我去医院看望母亲。此时的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说:“都是这气人的阑尾炎害的,还
耽误了妮妮的学习!”“那高考后,妈妈要来接我!”不懂事的我急切地希望母亲能和我一起庆
贺高中生活的结束。“一定!”母亲边说边用尽全身力气抓紧我的手。母亲手上的老茧很硬很扎,
却给我莫大的力量。
⑤ 高考结束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在茫茫人群中,我一眼便望见了母亲。此时的母亲头
发已变得稀少,身体也像被抽干了水分一般,干枯萎缩。母亲高兴地用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拉
着我,说:“走,带你去吃大餐!”
⑥ 由于高考发挥失常,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当时只能走个二本。我在走与复读的选择中纠
结。“不能复读,一定要走!”一向民主的母亲却当机立断,为我抉择。开学那天,母亲送我到
学校,为我挤在人群中缴费,为我排队领取衣被,为我铺床,陪我走遍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
最后,母亲挥手离开。望着母亲停留在空中的手,我发现母亲手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
⑦ 上大二的一天下午,我徜徉在图书馆里。手机铃声响起,是父亲的电话:“妮妮,你哥
正去接你的路上,你和你哥马上回来,你妈妈不好了……”电话那边的父亲一度哽咽。“妈妈…
…”挂下电话,我像个傻子似的立在那里,脑海中浮现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⑧ 那天雾很大,我和哥哥坐的车穿行在一望无际的雾中。车上的哥哥一直沉默,只是紧
紧地攥着我的手,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席卷而来。凌晨 1 点,我和哥哥终于到家,门口聚集
着好多人。“妈妈--”我边喊边冲进人群,直奔正屋。母亲一人静静地躺在正屋中央的床上,此
时的母亲是如此安详、安静。我顿悟,母亲走了……
⑨ 我掀开被褥,一把抓住了母亲冰冷的手。母亲的手上爬满了一层又一层老茧,我的心
锥心地痛,一任泪水横流……
⑩ 后来,父亲说母亲的阑尾早在 20 岁时就已经切除了。原来,母亲住院不是因为阑尾炎,
而是得了不治之症。因怕影响我的学业,她才瞒着我。父亲还说,母亲临走时还说希望我不要
因为她没有让我复读而抱怨她……
(节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手上的老茧牵动着“我”的情感变化,请结合选文完成表格。
时间 上小学时 盛夏的一个晚上 母亲患病初期 上大二的某天深夜
事件 “我”得奖状后母亲 黑暗中“我”抓住母 C___ 母亲去世,“我”握
捧着“我”的脸亲吻 亲的手 着母亲冰冷的手
“我”的情感 A___ B___ 振作 D___
(2)选文第 ④ 段中为什么说当时的“我”是“不懂事”的?
(3)选文第 ⑤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车上的哥哥一直沉默,我攥着哥哥的手,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席卷而来。
(5)选文第 ⑩ 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6)选文多次写“母亲手上的老茧”有什么作用?
14.(问答题,40 分)按要求作文。
一条你每天都匆匆走过的路,当你慢下脚步,驻足观察,你会重新认识它;一位你每天见
面的人,当你用心了解,你会重新认识他(她);一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你用心思考,你
会重新认识它……
请以“重新认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或真实地名。
2018-2019 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段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14,总分:120

1.(单选题,3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阻遏(è) 蛮横(hèng) 暴风骤雨(zhòu)

B.寒噤(jìn) 瞭望(liáo) 墮落(duò) 挑拨离间(jiàn)

C.襁褓(qiáng) 绚丽(xuàn) 狩猎(shòu) 风雪载途(zài)

D.龟裂(jūn) 沙砾(shuò) 奠定(diàn) 相辅相成(fǔ)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地积累,对一
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瞭望”的“瞭”读作 liào;
C。有误,“襁褓”的“襁”读作 qiǎng;
D。有误,“沙砾”的“砾”读作 lì。
故选:A。

【点评】: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意思正确
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
2.(单选题,3 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籁 萦绕 污蔑 格物至知
B.挚爱 枷锁 湎怀 分崩离析
C.决择 探察 狡辨 不修边幅
D.彷徨 指摘 扶植 行将就木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
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格物至知”应为“格物致知”;
B。有误,“湎怀”应为“缅怀”;
C。有误,“决择”应为“抉择”,“狡辨”应为“狡辩”;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
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
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单选题,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方政府在面对公众关切的“乱收费”问题时,不能固执已见、强词夺理。

B.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都会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文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处分。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
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
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风头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句中的意思是冲浪高手在风浪中展示技艺,
所以该成语不合句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
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单选题,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子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B.随着时令性水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会得到改变,水果价格将会回落。
C.近年来,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
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
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
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偷换主语,应在“是”前加上“它”;
B.正确;
C.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换位置;
D.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令”。
故选:B。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
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
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
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单选题,3 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通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
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
延续, , , , , 。
① 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

③ 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 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 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① ⑤ ④ ② ③
B. ② ① ⑤ ④ ③
C. ⑤ ③ ② ④ ①
D. ④ ⑤ ③ ① ②
【正确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
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
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解答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找到总结性或是概括性的句子,领起这个语段,整体读
完这几个句子之后,我们发现第 ⑤ 句就是这样一个句子,决定了…关系着…根据语段的意思,
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故选:C。

【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
可得出答案。
6.(问答题,5 分)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
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
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
一样密集的人群。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
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
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
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
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
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
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
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
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
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
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
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节选文段中,人们修筑路基的原因是什么?
(2)人们在修筑路基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正确答案】:无
【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于 1933 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
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
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握其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人们修筑路基是因为西伯利亚的森林能提供
大量燃料,这是城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如可分析“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
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
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
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
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
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等句,即可概括出当时处于低温严寒、
伤病困扰、物质短缺、匪徒袭击等环境之中。
答案:
(1) ① 西伯利亚的森林能提供大量燃料; ② 只有火车适合长途、大量运输。
(2)低温严寒、伤病困扰、物质短缺、匪徒袭击、劳动力不足等。

【点评】:阅读名著功夫在课外,平时课余时间要认真阅读名著,记住相关知识,根据题目问
题,提取正确信息进行回答。
7.(多选题,4 分)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B.溯洄从之,道阴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F.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正确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解答】:A。有误,应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B。有误,“道阴且跻”应为“道阻且右”;
C。正确;
D。有误,应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E。正确;
F。有误,“鸣之不能通其意”应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故选:CE。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填空题,4 分)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回答)
① ___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拣尽寒枝不肯栖,___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③ 气蒸云梦泽,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求之不得,___ 。(《关雎》)
⑤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 ,俶尔远逝。(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 ___ ,在城阙兮。(《子衿》)
【正确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寂寞沙洲冷; [3]波撼岳阳城; [4]寤寐思服; [5]佁然
不动; [6]挑兮达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
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注意“兀”的书写)
② 寂寞沙洲冷
③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④ 寤寐思服
⑤ 佁然不动(注意“佁”的书写)
⑥ 挑兮达兮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填空题,2 分)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 《马说》中表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 ,___ 。”
②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
诗句是:“___ ,___ 。”
【正确答案】:[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曲径通幽处; [4]禅房花木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
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注意“幽”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0.(问答题,15 分)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乐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韩休为相
休 ① 为人峭直 ② ,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 ③ 时望。始,嵩 ④ 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
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宋璟叹曰:“不意韩休乃能如是!”上 ⑤ 或宫中宴乐及后
苑游猎,小有过差,辄 ⑥ 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 ⑦ 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
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 ⑧ 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
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
也。”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
【注】 ① 休:指韩休,唐朝宰相。 ② 峭直:严峻刚直。 ③ 允:与……相当。 ④ 嵩:指萧
嵩,唐朝军事将领,官至宰相相。 ⑤ 上:指唐玄宗。 ⑥ 辄:就。 ⑦ 谏疏:直言劝谏的奏章。
⑧ 殊:特别。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B.女有归(妇:女子出嫁)

C.上尝临镜(临:面对)

D.何不逐之(逐:追赶)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有___
A.天下为公
B.不意韩休乃能如是
C.一食或尽票一石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甲]文中认为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们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
B.[甲]文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
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C.[乙]文中,因为有韩体这样刚正不阿,常常直言进谏的臣子存在,唐玄宗常常寝食难安。
D.[乙]文中,通过唐玄宗与左右的对话,可看出他是个懂得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君主。
【正确答案】:D; A; C
【解析】: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奉养;不仅仅把
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
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
子有职务,女子要及时地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
人们憎恨在集体劳动中不肯尽全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乙】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做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起初,
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荐给唐玄宗。共事的时候,韩休持守正道不
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宋璟感叹说:“没想到韩休还如此有能耐!”唐玄宗有时在
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少有差错,常常对身边的大臣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
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拿着镜子对着它默不作声,身边的大臣说:“韩休做宰
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即使
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
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
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为什么不罢免他?逐:赶走。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为:是/做;
B.乃:竟然;
C.或:有时;
D.恶:憎恶。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 句重点词语有: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句意为:所以人
们不只赡养自己的老人,不只关爱自己的子女。
② 句重点词语有:恶,憎恶。藏,私藏。句意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③ 句重点词语有:虽,即使;肥,富裕。句意为:我外貌上虽然瘦了,但天下必定富裕了。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文中“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
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可以看出韩休持守正道不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
可以看出二者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萧嵩一味的迎合皇上,提出的建议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而
韩休持守正道不阿谀奉承,并能据理力争,从百姓角度考虑问题。
故选:C。
答案:
(1)D。
(2)A。
(3)
① 所以人们不只赡养自己的老人,不只关爱自己的子女。
② 人们憎恨将货物丢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为了自己私藏。
③ 我外貌上虽然瘦了,但天下必定富裕了。
(4)C

【点评】: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临溪而渔(来到,在)
临池学书(来到,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11.(问答题,5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写出诗中以动作描写刻面宫使粗暴蛮横行径的两句诗。
(2)后人在谈论这首诗时,特别赞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请你对这
两句诗作简要的赏析。
【正确答案】:无
【解析】:《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这首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到当时的
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读者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卖炭翁,伐
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
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
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
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
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
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
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
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
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要求从诗歌中提取重要语句的能力。要想捕捉诗歌信息,就得
首先理解诗句,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关键诗句的前提和基础。如诗
中以动作描写刻面宫使粗暴蛮横行径的两句诗可提取“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作为
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
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
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
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
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
“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
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
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
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由此表达
了作者对下层穷苦人民深深的同情。
答案:
(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可怜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了好价钱,希望天气能更寒冷。通过卖
炭翁复杂扭曲的心理,表现了卖炭翁艰难悲惨的处境,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下层穷苦人民的同情。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
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
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
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
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
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
的价钱了。

【点评】:要想捕捉诗歌信息,就得首先理解诗句,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
是提取关键诗句的前提和基础。
12.(问答题,13 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联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
顾维钧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颠倒黑白”。我想松冈洋右先生刚才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亲爱的代表们,我这里有两份中国政府根据日本战俘的供述得到的证据。这些证据的原件
存在中国国内。根据他们的供述,1931 年 9 月 18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二
营第三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 22 时 20 分左右以日本关东军铁路
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事天北面约 7.5
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800 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
铁路,并将三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的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
退一万步讲,让我们假设,松冈先生说的是事实。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确实在柳条湖附近
有摩擦,日方采取的是自卫。那么我请各位亲爱的代表想一想,自卫用得着攻占长春吗?自卫
用得着攻占齐齐哈尔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吉林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奉天吗?自卫用得着攻占营
口、四平和安东吗?如果我说,中日双方有摩擦,中方开着军舰登陆本州岛,占领了东京,各
位亲爱的代表,那还能叫自卫吗?
十三年前,在巴黎,那时候我亲眼看着日本强取了中国的山东。那时候,他们声称山东的
主权还是中国的,他们只不过是想和中国做生意,想和中国经济合作。那时候,在巴黎,我打
了个比方。我说,一个人,丢失了他的钱包,被另一个人捡到了。然后捡到钱包的人拿走了里
面所有的钱将空空的钱包还给人,并说“我们还是朋友”,代表们,这能成立吗?
但是,中国人忍让了,把我们山东的权益让给了日本。
今天,十三年过去了,那个捡钱包的人,现在竟然连空空的钱包也要抢走。代表们,我请
问大家,这样的事情中国还要忍下去吗?还能忍下去吗?
善良的中国人还可以忍让。但是我们让了山东,换来的却是丢了东三省。如果今天,国联
连“李顿报告书”都不能通过,我们再让了东北,那么,我恐怕十三年后,将不会再有各国代表
出现在这个会场上了,因为那时候,国际联盟将不会存在!
三十年后,我恐怕,将不会再有和平可言,世界将永无宁日!
--节选自《顾维钧在“九一八”》
注:松冈洋右,出席国联日内瓦会议的日方代表。李顿报告书,“九一八”发生后,国联派以英
国的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前往调查,调查结果即为“李顿报告书”,报告中有一些还算公正的
内容。
[材料二]
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
周恩来
印度支那人民为了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已经奋斗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为了增进我们这
次会议对于越南人民及整个印度支那人民的愿望的了解,我想请大家读一读一九四五年九月二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宣言。也许出乎某些先生意料之外,越南独立宣言是引用一七七六年
美国独立宣言中“一切人们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应有这些天赋的不可制夺的权利,那就是生
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词句集开始的。接着,越南独立宣言又引用了一七九一年法
国民权宣言说:“天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人们就时时都可以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然
后,越南独立宣言就这样说:“一个八十多年来敢于反抗法国人的奴隶统治的民族,一个数年
来敢于站在盟国一边共同去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这个民族一定要取得自由,这个民族一定要获
得独立!”
各位先生,难道越南人民这个要求是过分的吗?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希望会议以最严肃
的态度来考虑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范文同先生代表越南人民所提出的关于恢复印度
支那和平,实现越南、高棉、察国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民主自由的声明和建议。我们认为,
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的声明和建议真正表现出了印度支那人民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而
斗争的意志和他们的合理要求。这些建议,在中国代表团看来,已经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开辟了道路。
但是,法国代表团团长皮杜尔先生在五月八日的发言中,却仍然采取了殖民统治者的态度,
继续无视法国政府曾经承认过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以及它的政府获得越南广大人民拥护的
实际情况。他拒绝高棉抗战政府和察国抗战政府的代表参加会议,他撇开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政治基础,而以战胜者自居,提出了停止敌对行为的片面条件,来要求印度支那人民接受,
这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于根据平等权利进行协商的原则的。
主席先生,我们大家既然坐在一起来审查和研究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办法,那么,就应按
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
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
和恢复和平。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
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节选自《周恩来外交文选》
注:根据一九五四年二月十八日在柏林召开的苏、法、英、美四国外长会议的协议,由苏联、
法国、美国、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从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起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分别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本文是会议转入对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
后周恩来的发言。
[材料三]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习近平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
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
孜以求的目标。从 360 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
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
到 60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
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
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
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们
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
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
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
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节选自《共同构建人类命适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者在列举日本侵略罪证时,有准确的时间、地点,还有人名,使罪人无法抵赖。
B.作者并不局限于“九一八”事变,而是将十三年前的事也列举出来,以进行对比。
C.作者用大量反问句彻底揭穿了日本的“自卫”谎言,也将其累累罪行大白于天下。
D.作者用钱包作比,形象地揭露了日本先窃我国利益,进而夺我国主权的贪婪嘴脸。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___
A.越南独立宣言中的一些语句,来源于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民权宣言。
B.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表现出了印度支那人民为和平、独立、统一、民主而斗争的意志,
和平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C.法国代表团团长皮杜尔在五月八日的发言中,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及其政府获得越
南广大人民拥护的实际情况。
D.周恩来总理相信,与会各国代表必将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
(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很软弱,对日本的侵略处处忍让。
B.[材料一]的结尾,作者意在提醒与会代表,如不主持公道,世界必将陷入危机。
C.三则材料,演讲者均运用正反对比,强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D.三则材料,从本质上,演讲者都论述了主权平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
(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各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上,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B; A; C
【解析】:本题为以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第一至三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能力,第四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作者列出十三年前的事不是用来对比,而是用来证明日本人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呼吁国联代表对日本人不能忍让;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有误,原文是“这些建议,在中国代表团看来,已经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开辟了道路”,
而不是“和平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C.有误,原句是“但是,法国代表团团长皮杜尔先生在五月八日的发言中,却仍然采取了殖民
统治者的态度,继续无视法国政府曾经承认过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以及它的政府获得越南
广大人民拥护的实际情况”。选项意思与之相反;
D.有误,原句是“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
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注意“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是有前提条件的;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材料三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4)通读全部材料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材料三第 2 段“纵
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 360 多年前《威斯
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从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 60 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
本道循”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答案:
(1)B
(2)A
(3)C
(4) ① 360 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 ② 150 多年前日内瓦公
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③ 70 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 ④ 60 多
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
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
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
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
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13.(问答题,17 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手上的老茧
郭壮丽
① 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离开我九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原本以为对母亲的印象会日
渐模糊。然而,母亲那双手仿佛是刻印在了脑海中一般,我越来越清晰地记得那双手上爬满了
老茧。
② 记得我上小学时,母亲整天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戴一个沾满了猪食的围裙,拖着沉重
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猪圈中,看着猪欢快地吃食,脸上布满了幸福。我拿着奖状、
哼着小曲儿,蹦跳着跑向母亲。“我女儿是最棒的!过年给妮儿杀头猪解馋!”母亲高兴地接过
奖状。我突然发现母亲的手上开始长了茧,有些是红红的新茧。母亲捧起我的脸使劲亲吻,手
上的茧扎得我生疼。可是,我的心里更心疼母亲。
③ 记得那年盛夏的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后山上捉知了。贪玩的我们忘记了时间,
下山归来,整个村庄漆黑一片,吓得我们抱成一团,蹲在原地不敢动弹。突然,黑暗中出现一
个跳动的光点,越来越近……“是妮妮吗?我是妈妈,别怕!”“我妈妈,是我妈妈!”我一边哭着,
一边扑倒在母亲的怀中。“别哭,这么大了,多丢人!”母亲边说边用手拭去我眼角的泪水。黑
暗中,抓着母亲布满茧子的手,我心里顿时觉得踏实了。
④ 记得母亲患病初期,正逢我高考前一个月。母亲做手术的医院离学校很近。中午放学
后,我去医院看望母亲。此时的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说:“都是这气人的阑尾炎害的,还
耽误了妮妮的学习!”“那高考后,妈妈要来接我!”不懂事的我急切地希望母亲能和我一起庆
贺高中生活的结束。“一定!”母亲边说边用尽全身力气抓紧我的手。母亲手上的老茧很硬很扎,
却给我莫大的力量。
⑤ 高考结束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在茫茫人群中,我一眼便望见了母亲。此时的母亲头
发已变得稀少,身体也像被抽干了水分一般,干枯萎缩。母亲高兴地用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拉
着我,说:“走,带你去吃大餐!”
⑥ 由于高考发挥失常,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当时只能走个二本。我在走与复读的选择中纠
结。“不能复读,一定要走!”一向民主的母亲却当机立断,为我抉择。开学那天,母亲送我到
学校,为我挤在人群中缴费,为我排队领取衣被,为我铺床,陪我走遍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
最后,母亲挥手离开。望着母亲停留在空中的手,我发现母亲手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
⑦ 上大二的一天下午,我徜徉在图书馆里。手机铃声响起,是父亲的电话:“妮妮,你哥
正去接你的路上,你和你哥马上回来,你妈妈不好了……”电话那边的父亲一度哽咽。“妈妈…
…”挂下电话,我像个傻子似的立在那里,脑海中浮现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⑧ 那天雾很大,我和哥哥坐的车穿行在一望无际的雾中。车上的哥哥一直沉默,只是紧
紧地攥着我的手,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席卷而来。凌晨 1 点,我和哥哥终于到家,门口聚集
着好多人。“妈妈--”我边喊边冲进人群,直奔正屋。母亲一人静静地躺在正屋中央的床上,此
时的母亲是如此安详、安静。我顿悟,母亲走了……
⑨ 我掀开被褥,一把抓住了母亲冰冷的手。母亲的手上爬满了一层又一层老茧,我的心
锥心地痛,一任泪水横流……
⑩ 后来,父亲说母亲的阑尾早在 20 岁时就已经切除了。原来,母亲住院不是因为阑尾炎,
而是得了不治之症。因怕影响我的学业,她才瞒着我。父亲还说,母亲临走时还说希望我不要
因为她没有让我复读而抱怨她……
(节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手上的老茧牵动着“我”的情感变化,请结合选文完成表格。
时间 上小学时 盛夏的一个晚上 母亲患病初期 上大二的某天深夜
事件 “我”得奖状后母亲 黑暗中“我”抓住母 C___ 母亲去世,“我”握
捧着“我”的脸亲吻 亲的手 着母亲冰冷的手
“我”的情感 A___ B___ 振作 D___
(2)选文第 ④ 段中为什么说当时的“我”是“不懂事”的?
(3)选文第 ⑤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车上的哥哥一直沉默,我攥着哥哥的手,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席卷而来。
(5)选文第 ⑩ 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6)选文多次写“母亲手上的老茧”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生病的母亲答应高考后来接“我”; 心疼; 踏实; 痛苦
【解析】:本文以“母亲手上的老茧”为线索,写了“我”得奖状后母亲捧着“我”的脸亲吻,黑暗
中“我”抓住母亲的手,生病的母亲高考后来接“我”,母亲去世,“我”握着母亲冰冷的手几件事,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也有对母亲病情关心不够的愧疚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A 题可由第 ② 段“可是,我的心里更心


疼母亲”得出:心疼。B 题可由第 ③ 段“我心里顿时觉得踏实了”得出:踏实。C 题可由第 ④
⑤ 段的内容概括为:生病的母亲答应高考后来接“我”。D 题可由第 ⑨ 段“我的心锥心地痛,
一任泪水横流……”得出:痛苦。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下文来理解,由下文“原来,母亲住院不是因为
阑尾炎,而是得了不治之症”可知,“不懂事的我”指“我”没有体谅母亲,没能真正关心母亲的病
情。
(3)本题考查外貌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有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头发
已变得稀少,身体也像被抽干了水分一般,干枯萎缩”写的是母亲的外貌,是外貌描写。这一
句写出母亲生病后身体衰弱的样子,也表现出“我”对母亲病情关心不够的愧疚之情,结构上为
下文母亲的离世作铺垫。
(4)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体会它在具体语境中对人
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攥”是紧紧抓住的意思,在这里表现出“我”听到母亲情况危重时的紧张、
不安和对母亲的担忧。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要从段落内容对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考虑,母
亲隐瞒病情,是怕“我”担心,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更能突出文章主旨,更具有感染力。
(6)本题考查线索及其作用。本文以“母亲手上的老茧”贯穿全文,是文章线索,这一细节表
现的是母亲的辛劳,由此可见母亲对家庭的付出之多,也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答案:
(1)A.心疼;B.踏实;C.生病的母亲答应高考后来接“我”;D.痛苦。
(2)“我”没有体谅母亲,没能真正关心母亲的病情。
(3)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苍老(病情严重),体现出“我”对母亲的关心(心
疼),为下文写母亲离世作铺垫。
(4)在这里是“紧紧地抓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的恐惧(紧张)和对母亲的担忧。
(5)第 ⑩ 段写了母亲对“我”隐瞒病情的事,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牵挂,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6)线索,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思念。
【点评】:描写的定义和分类:
1、描是描绘,写是 摹写。描写就是用 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 景物的 状态具体地 描绘出
来。这是一般 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 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 景色、事物情状,
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2、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
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4.(问答题,40 分)按要求作文。
一条你每天都匆匆走过的路,当你慢下脚步,驻足观察,你会重新认识它;一位你每天见
面的人,当你用心了解,你会重新认识他(她);一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你用心思考,你
会重新认识它……
请以“重新认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或真实地名。
【正确答案】:无
【解析】:作文标题“重新认识你”。“重新”的意思是指再一次,或从头另行开始,所以必须写
出由起初的“认识”到今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写出“认识”的逐渐清晰明确的过程,直至写
出今天的正确认识,深刻认识。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确定“你”所指代的内容。“你”,为
第二人称,亲切的称呼能缩短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你”是谁?“你”可以是人,可以是景,可以
是物。以人为例,“你”可以是一本书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塑像,可以是报
刊亭挂着的图片的主人公,可以是街头弹吉他的青年。以景为例,可以是北京什刹海,可以是
首都博物馆,也可以是地方小吃。“你”可以是现实中遇到的;假如是想象中的一次驻足,似也
无妨。还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重新”则要求抓住人物前
后变化以及自己对人物的感觉来写。“认识”表明深层次地正确理解或了解。这几点都要写出来。
写记叙文要真实可感,细节真实,使用第二人称;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效,论证
严密有力。

【解答】:
重新认识你
共同生活十五载,却才逐渐认识了您--我的母亲。笑我鲁莽无知吧,面对您,我只有惭愧。
幼年时,您是我温馨的港湾、宽容的怀抱。
多少顽皮的孩子,在家人的管制下变得规规矩矩。可我偏就那么桀骜不驯,像一块顽石,
四处惹事。
到处惹是生非的我,自然不是您理想中的乖寶宝。我知道,您希望我品学兼优,乐观善良,
成为一名阳光的男孩,可我自知达不到您的要求。每次您来教导我,我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
心里一直在默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七岁时,我上了小学。我从心里是十分抗拒的,每当面对着花花绿绿的课本和不苟言笑的
老师,我的心底便产生了一丝厌恶。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思绪早已神游天外。面对垫
底的名次,反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有向您过多地解释什么。
那一次,您拿着我的成绩单,在房里一坐便是半天,您的脸上,表露的是无奈与恨铁不成
钢。当时,站在门外的我,心里第一次感到了懊悔与惭愧,感觉辜负了您,似有千万句话压在
心头,可又无从说起。您拭了拭眼角,出来了,并没有说什么,干自己的事去了。夜,在悄无
声息中流逝。
十五岁这年,我步入叛逆期。面对您无休止的唠叨,我充满了厌烦,甚至产生了离家出走
的念头。一次,同样因为考试,我们大吵了一架。您在房内悄悄地啜泣,我满肚子的委屈与无
奈。当我看到您落寞无神的表情时,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扎了一下。在外面那么坚强的您,居
然会因为我而默默饮泪。真想扑到您的怀里向您认错,可是所谓的自尊却让我迈不开脚步。我
只能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心不在焉地翻着课本,直到您做好晚饭,独自回到房里,关上房门。
看着热腾腾的饭菜,我流下了眼泪。
看着日渐衰老的您,我自知亏欠您太多。以后的日子里,我愿陪您风雨同行……

【点评】:这篇文章的写法比较独特,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最后达到重新认识的目
的。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叙写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前两件事为后文作者的改变做了铺垫。
作者成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母爱“重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作者对母爱的理解由浅入深,
作者叛逆的表现越明显,越能体现母爱的深沉。这种写法比较大胆,但很有说服力。文章语言
优美,条理井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