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

概念本

中國哲學思想的產生,可上溯到商、周二代,孔子是較早提出完整理論的哲人,開啟了
春秋戰國各家思想紛呈、群星閃耀的時代。諸子百家大都想要救世濟民、安頓百姓身心,但
對問題根源的看法不同,因而彼此辯駁、相互爭鳴。漢代班固將重要的流派歸結為「九流十
家」
,其中,思想較深刻、對日後影響較大的,當推儒、道、墨、法四家。儒家以孔子、孟子
為代表,道家首推老子與莊子。至於墨家與法家,則以《墨子》與《韓非子》二書最能呈現學
說要旨。
在第一單元,將向同學們介紹上述先秦重要思想家,並簡述其思想特色。限於課程時數
無法全面詳加探討,概念本只針對具有高度理論性與系統性的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來提
供導引,先複習儒家思想,再延伸到道家、墨家和法家。

壹、先秦諸子產生的背景:
大凡一種思想不會是憑空而來,而會有其時代背景。以先秦諸子而言,正處於天下局勢
混亂、社會發生巨變的時代,從經濟、政治、教育、思想各方面都產生巨大的變革。胡適曾
總結當時的現象:
(一)戰禍連年,百姓痛苦。
(二)社會階級漸漸消滅。
(三)社會貧富不均。
(四)政治黑暗,百姓愁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然易產生種種反思。再加上教育的普及,出身平民的才俊之士
數量大增,面對時代的課題,著書立說,彼此辯論,激盪出一個諸子輩出、百家爭鳴的局面。

【作業一】
請閱讀下文,試將文章進行文獻摘述(150~250 字)。

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轉變的時代。無論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都起了劇
烈的變化。在這新的時代中,文化思想非常活躍,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要瞭解這時代變化發展的根源,首先要注意這一時期生產力的進展與社會經濟的變
革,只有通過這方面,才能說明當日政治、社會、文化、思想諸方面變動發展的真實情形。
春秋、戰國時代生產工具的進步,最主要的便是鐵器的使用。中國發現鐵器大約在西周末年。
但在春秋,尤其是戰國時代,鐵製器具在社會上普遍地使用起來。國語齊語云:
「美金以鑄劍
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斸(鋤草、平土、斧頭等農具)
,試諸壤土。」美金是青銅,
用來製劍,惡金是鐵,用來作農具。春秋後期,晉國用鐵來鑄刑鼎,這是非常可信的。到了
戰國,鐵器使用的範圍更為廣泛。
戰國時期,鐵器不僅製成了各種農業工藝的器具,而且擴充到兵器。江淹在銅劍讚序中
1
說:
「古者以銅為兵,……明知春秋迄於戰國,戰國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既不
充給,故以鐵足之。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在鐵器普遍使用的同
時,牛耕也進一步推廣了。再加以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水利工程的興修等等,直接是促進農業
生產和手工業的發達,間接是促進商業的進展與都市的繁榮。出產品大量增加,商業自然是
跟著興盛,從前的城市,不過是貴族諸侯防禦侵略的堡壘,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都變為工
商業的集中地和文化交通的中心點了。如河南的大梁、陝西的咸陽、河北的邯鄲、山東的臨
淄,都是當日有名的都市。
像這種百業匯集文化集中的都市,絕不是西周時代所能產生的。我們再讀一讀史記的貨
殖傳,更可知道當日都會發達的真實狀況。商業一發達,新興的富商巨賈,與貨幣制度便應
運而生。如陶朱、猗頓、子貢之流,都是以經商致富的大財主。再如鄭弦高的退秦兵,呂不
韋的奪政權,都證明商人勢力在政治地位上的抬頭。就是當時的君主,也知道商業有利可圖,
尤其是注意人人必用的鹽鐵。漢書食貨志說:「(秦)用商鞅之法,……田租、口賦、鹽鐵之
利,二十倍於古。」由這些史料,知道當日商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商人的勢力一天天地擴
張起來了。
經濟基礎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給予政治社會的影響自然是很大的。因為農業生產力的進
展,增加了土地的利潤,於是有勢位的人都注意到這方面去。因此便形成武力掠奪土地以及
收買土地的現象。春秋時代尚有一百餘國,到戰國時只剩七國,這都是當日各國掠奪、兼併
土地的戰爭的結果。孟子說: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
古之所謂民賊也。」不管是良臣或是民賊,總之掠奪土地確是當日戰爭的根源。在激烈的兼
併戰爭和社會問題的複雜形勢中,一面是促成中國逐步走上統一的道路,同時由於社會經濟
的發展,也替社會的轉變逐漸造成了物質條件。土地私有的確立與公田制度的破壞,產生了
和貴族對抗的新興階級。商業經濟的興起,使得商人政治上抬頭。漢書食貨志說:
「及秦孝公,
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
當日經濟情況的變動,促進舊政治的崩潰,舊貴族的衰落,以及新的政治形態的逐步形成。
同時也說明了在商業經濟的發展下,農民所受的痛苦。
我們只要看左傳、國語、國策這些史書,便可知當日政界人物的興替,比起西周時代的
狀況是完全改觀了。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士階層的出現。春秋時期貴族已開始養士,到了戰
國,養士的風氣更為普遍。士的成份很雜,有學士,如孔、孟、墨、莊;有策士,如蘇秦、張
儀;還有術士和俠士,所以流品也很雜。學士、策士進可以取卿相,退可以著書立說,是當
日學術界政治界最活躍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這樣的政治局面:卿相降為皁隸者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有之,布衣(平民)執政者有之。富商大賈、雞鳴狗盜
之徒都擠上政治舞台,於是舊日的貴族王孫,不得不作式微之歎了。從前的學術文化,為貴
族所專有,因當日兼併紛爭之結果,平民群中加入了不少的沒落貴族。像孔子之流,也只好
教書糊口,於是學術得到自由普及的機會。加之商業繁榮、大都市的產生,於是交通日趨便
利,而那些都市便成為會集文人的淵藪,各方人士可以互相交換智識,而促進文化思想的興
盛。
2
在當日經濟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組織起了空前變化的過程中,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面對著
這種動搖不定的現實,自然會產生出來各種不同的思想。有守舊的,有趨新的,有調和折衷
的,於是產生了歷史上有名的諸子哲學時代。這一些思想家,每個人都要盡力地發表他自己
的意見。這些意見,已經不是過去時代那種神權政治的簡單理論,而是具有複雜的哲學思想。
(節錄自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散文發達的原因》)

文獻摘述的步驟說明如下:
一、略讀:
先略讀以概覽文獻,並確認文獻的關聯性:
(一)文章的首段與結論。
(二)掃視全文,搜尋關鍵詞彙或詞組,並閱讀最靠近這些部分的段落與頁數。

二、筆記一
詳讀並筆記:詳讀文獻,判斷段落結構屬性以分割資訊、標註重點並加以註記。註記記號為:
Ⅴ:我同意 ╳:我不同意 ??:我被弄糊塗了
!!:哇(表示強烈的情感) CL :這個陳述是普遍的主張
EV: 這是支持主張的證明(可往下編號,如 EV1、EV2、EV3 等)。

三、筆記二:6W
根據文獻內容,以自己的話語,寫下 6W 筆記。
who 人:提及的核心人士或主要相關人(群)
what 事與物:核心事件或物品
when 時:事件發生的時間或是人物從事此研究的時間
where 地:人物或事件的發生地區、影響地區、被影響地區等
why 因與果:人物或事件發生的原因與結果
how 如何做:人物或事件如何發展、有哪些歷程與變化

四、撰寫摘述:依據筆記寫出摘述,摘述的篇幅以原文的 10%到 25%較恰當。

3
文獻摘述作業格式(請自行下載電子檔表格撰寫上傳 Managebac)

文獻篇名:《中國文學發展史.散文發達的原因》
來源出處:劉大杰 華正書局 85 年 7 月版

人 事與物 地 時 因與果 如何做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

摘述內容:(150~250 字)

4
貳、先秦諸子的範疇與流派:
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著作,凡是含有專門學問或卓立思想的作品,
《漢書•藝文志》都收
入「諸子略」
,並分「九流十家」
。所謂十家,即「儒、道、墨、名、法、陰陽、縱橫、雜、農、
小說」,共十家。所謂九流,即十家中去掉「 」,只剩九家,故稱九流。

流派 淵源(出於) 代表人物 學說要旨及其他

1.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仰仲尼。
2. 游於六藝之中,留意仁義之際。

1. 強調「 」。
孔子 2. 主忠恕,行仁政,儒家思想主要人物及集大成
者。
司徒之官
儒家 1. 先「義」後利。
(掌教育)
孟子 2. 主 ,尊王賤霸,貴民輕君,法先王
(堯舜),倡仁義。

1. 強調「禮」。
荀子 2. 主性惡,法後王(近世之王,指文王、武王、
周公所立的制度),隆禮樂,強調禮的功用。

崇尚自然,清靜無為,虛無為本,卑弱自持,因循為用。

崇尚自然,主張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清靜
史官 老子
道家 無為。
(掌典籍)
莊子 主自由達觀,齊萬物、一死生。

楊朱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

1. 主張 、 、尚賢、尚同、
貴儉(節用、節葬)、尊天(天志)、明鬼、
清廟之守 非樂、非命、非儒。
墨家 墨翟
(掌祀典) 2. 其學本於儒家,反儒家「 」,倡「兼
愛」之說。(孟子斥「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3. 戰國時「儒家與墨家」並稱「 」。

1. 名家亦稱「辯者」,名學即理則學或論理學,
禮官 惠施 亦即西洋之邏輯學。
名家
(掌禮秩) 公孫龍 2. 主張正名定分(辨別名實,重在正名),但卻
流於詭辯。

5
重干涉,嚴賞罰,貴法治。

管仲 為法家之始。

重法派──主張信賞必罰,憲令著於官府,賞
商鞅
罰必於民心。
法 理官
重術派──主張循名核實,國君須有操縱臣下
家 (掌列法) 申不害
的技巧。

重勢派──主張國君須有威勢,重權立威,尊
慎到
君卑臣。

集大成,主張法、術、勢並重,不可偏廢。


羲和之官
陽 鄒衍 以「五德終始」為主,順時敬天、敬授民時。
(掌星曆)

縱 以遊說諸侯,運用權衡為主。蘇秦「合縱」
,張
行人之官 蘇秦
橫 儀「連橫」。
(掌朝聘) 張儀

無一定宗旨,也無所謂道術,採各家精彩學說而成。
雜 議官 1. 兼取儒、道、墨、法、名、兵、農各家之長,無
家 (掌諫議) 呂不韋 固定宗旨。
2. 集門下客,各著所聞,成《呂氏春秋》一書。

農 農稷之官 許行 播百穀,勤耕桑,主張君民並耕。
(孟子曾斥許
家 (掌農事) 陳相 行、陳相君民並耕之說;斥許行「南蠻鴃舌」)

小 宋牼
稗官
說 (ㄎㄥ) 多街談巷語、道聽塗說。
(掌野史)

6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以陳述秦漢時期主要思想流派的特色為主。

名稱 優點 缺點

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太
陰陽家 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重視吉凶的預兆,忌諱繁多,讓人拘束害怕)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學說
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
儒家 深博欠缺重點,辛勞卻很少收到功效,難以照
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著全做)。

儉而難遵(自奉太儉樸,令人難以遵從)
,是以
墨家 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
其事不可徧循(不能全部順從)。

1. 嚴而少恩(嚴酷而刻薄寡恩)。
2.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
法家 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
也。
1. 使人儉(約束)而善失真。
名家 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 2. 苛察繳繞(煩瑣纏繞)
,使人不得反其意,專
決於名而失人情。
1. 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行
動合乎無形的「道」)
,贍足萬
物。
2.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
道家 (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
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要
旨簡易,容易掌握)
,事少而功
多。

7
【課堂活動】
分組上台口頭報告。
1.方式:全班分為 9 組,每組約 2~3 人,各組從儒、道、墨、名、法、陰陽、縱橫、雜、農等
家中擇一家派,製作 PPT 報告 5 分鐘。
2.內容:須以上方兩個簡表為基礎,自行查找資料補強說明。
(1)思想家派概述:代表人物簡介、學說要旨及說明司馬談的評論。
(2)此家派學說對當代的影響、個人理解與評價。

【課堂活動】-- 說唱孔子

讓我們先看一段影片,了解儒家是如何理解「禮樂」的作用:
《輕談國學歌風雅》第十九集《儒家樂教及其時代意義》(0’52”~3’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5ccvDkPa4

接著,就請同學們聆聽藝人阿亮所演唱的<子曰>,一起透過旋律和歌詞來理解孔子思想。

阿亮<子曰> (節選)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仁的表現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 他勿施於人
如以仁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
Come on everybody 一起來
對父母為孝 對兄弟為悌
對朋友為信 對國家為忠
對人則有愛心

8
參、道儒墨法四家學說比較:

派別 代表人物 學說原理 政治態度 治理之術

1. 無為。
老聃(老子) 崇尚自然,以無為
2. 政治態度消極,崇古。 清靜無為,絕聖棄智,
道家 莊周(莊子) 而致無不為,嚮往
3. 重視人民利益,不求建設社會, 以柔克剛,以弱制強。
楊朱 原始樸素的社會。
反求個人之解放。

尚仁,博施群眾; 1. 仁愛。
孔子
重義,堅守理性與 2. 政治態度積極,崇古。 重教化、正名,以禮義
儒家 孟子
道義;隆禮,立己 3. 主張恢復周禮,正名分。建設 治天下。
荀子
立人,達己達人。 社會,著重人民利益。

兼相愛,交相利。 1. 兼愛、非攻。
追求平等的經濟 2. 政治態度積極,崇古。 尚賢、尚同、非攻、節
墨家 墨翟 生活,達致無等 3. 尚質樸,不重禮樂,重視人民 用,推崇功利、統一思
差、無紛爭的社 利益。主張和平,反對君主為 想。
會。 一己私利妄起戰爭。

1. 國強君尊。
管仲
2. 政治態度積極,著重今人主張,
商鞅 講求法、術、勢, 明法飭令,嚴刑重罰,
法家 薄古。
申不害 以達到富國強兵。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3. 謀求個人利益,以取悅君主為
韓非
大前提,為統治者謀求利益。

筆記欄:

9
肆、先秦諸子的現代闡釋:

一、先秦諸子吃早餐系列:
(一)孔子:
解析:儒家相當注重長幼尊卑的倫理觀念,
「按
照順序來」的概念源自孔子「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等名言。

(二)莊子:
解析:這句話源自於莊子「道在屎溺」
。莊子認
為「道」無所不在,以「道」來看萬物,不論是
螻蟻、磚瓦、屎溺……,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齊物」的價值觀念,強調超越外在環境
限制,達到「天地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

(三)墨子:

解析:墨子的理論核心之一就是「兼愛」
,強調
捨棄你我之分以達到互愛互利,因此將他人之
物也「視若己出」。

10
(四)韓非子:

解析: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法治國」,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別親疏也不殊貴賤,
因此才說「大家都要吃一樣的早餐」。

【作業二】
請參照上述模式,自行構思一種現代生活的情境(不可使用老師提過的範例)
,製作系列梗圖,
內容須包含儒道墨法四家或各家代表人物,凸顯不同家派在某種情境下的反應與做法,且應
提出合理依據並說明之。

◎作業要求:
一、封面:標題(先秦諸子 XXX)、班級、姓名
二、內容:
(1)圖片:標題、某家派或代表人名稱、圖片
(2)符合該學派或代表人物思想的短語
(3)解析:提出合理依據並說明(附上原文、翻譯以及設計理念與緣由)

11
課文賞析-〈庖丁解牛〉

第一段段旨: 描寫庖丁為文惠君 的情景。

1.文惠君為何稱讚庖丁解牛之技巧高超?

第一段 翻譯 :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肩所頂著的,腳所踩踏的,膝蓋抵住的,都發出皮肉
與骨相離的聲音, 運刀解牛時,發出響亮的聲音, 無不合於音樂的節奏,(解牛動作)合
於〈桑林〉舞曲的節奏, 而且聲響合於〈經首〉樂曲的韻律。文惠君說:「啊,好啊!技術
怎麼能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第二段段旨:庖丁自敘解牛的經歷及感受,說明解牛之道貴在「 」、
「 」。

2.庖丁自述其解牛技巧的提升歷經哪些階段?(解牛三境界)
解牛三境界:
最初

最後

3.庖丁解牛時若遇到困難,他會如何處理?

12
第二段翻譯: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 「我所愛好的是道,已超越技術的層次了。我剛開始解牛時,眼中所見
的都是一頭完整的牛;經過三年之後,眼中所見已不是完整的牛(意謂技術純熟後,對牛的
組織結構了解透澈,彷彿可看到牛體內各部分的結構)。到了現在,我能以心神去感受,而
不是用眼睛去觀看,感官及知覺停止運作,只以心神直覺來行事。依照牛體天然的經絡及肌
理等組織,從筋骨空隙處剖開,順著骨骼間的空隙進刀,依照牛體原本的骨肉結構,刀刃連
枝脈、經絡、黏在骨頭上的肉和筋肉聚結處都未曾碰觸,何況大骨頭呢? 好的廚師一年換一
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割筋肉;一般普通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砍骨頭。
現在我這把刀已經使用十九年了,所宰殺的牛隻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刃好像剛從磨刀石上磨
好一般。那牛的骨節之間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幾乎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間,
運轉刀刃時必然寬闊而有餘地啊!因此用了十九年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好一般。即使
如此,每次遇到筋骨交錯聚結之處,我見它不容易下手,因驚懼小心而慎重,目光因而集中,
動作因而緩慢,用刀很輕,骨肉謋然一聲而分離,如同泥土崩解散落到地上。我提刀站立,
環顧四周,為此感到自得而心滿意足,將刀子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第三段段旨:寫文惠君聽聞後的領悟,點出 之旨。

4.就文惠君領悟而言,庖丁解牛之技巧及境界與養生之道有何關係?

第三段翻譯
文惠君說:「好啊!我聽了庖丁這番話,得到了養生的道理。」

13
課文賞析-〈公輸〉

第一段段旨:墨子聽聞 為楚造 以攻宋,立即前往拜見。

1.本段描述墨子聽到楚國攻宋,即「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如此敘寫有何用意?

第一段 翻譯 :
公輸盤替楚國造好了雲梯這種器械,將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聽到了,就從齊國出發,走了
十天十夜才到達楚都郢城,去見公輸盤。

第二段段旨:墨子 ,使公輸盤屈服。

2.墨子指出公輸盤所為,有哪些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之處?

第二段 翻譯 :
公輸盤說:
「先生有什麼指教呢?」墨子說: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殺了他。」
公輸盤不高興。墨子說:
「請讓我送給您十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公輸盤說:
「我堅守道
義,絕不殺人。」墨子站起來,對公輸盤拜了又拜,說:
「請讓我說明我的想法。我在北方聽
說您造了雲梯,將用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的土地有餘,而人口不足。現在犧
牲楚國原已不足的人民,而去爭奪本已有餘的土地,不能說是有智慧;宋國沒有罪卻去攻打
它,不能說是仁德;知道這些卻不去勸阻諫止,不能稱作忠誠;勸諫不成(卻不能堅持)
,不
能算是剛強;您堅守道義不殺一、二個人,卻要去殺害眾多百姓,不能說是懂得類推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14
第三段段旨:墨子請公輸盤引見楚王。

3.從何處可以看出公輸盤並未真正被墨子說服,也不想終止戰爭?

第三段 翻譯 :
墨子說:
「既然是這樣,為何不停止戰爭呢?」公輸盤說:
「不能!因為我已經對楚王說了。」
墨子說:「何不引我去見楚王呢?」公輸盤說:「好。」

第四段段旨:墨子晉見楚王, ,論證楚攻宋的貪婪與不義

4.墨子面見楚王時,以三舍三竊比喻攻宋之事,其用意何在?

5.墨子勸諫楚王與質疑公輸盤的結論,有何相同之處?

第四段 翻譯 :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裡有一個人,捨棄自己有文彩裝飾的車子,鄰居只有破車,卻
打算去偷;捨棄自己花紋色彩鮮豔的絲織衣物,鄰居只有粗布短衣,卻打算去偷;捨棄自己
的美食佳餚,鄰居只有粗劣的食物,卻打算去偷。這是怎麼樣的人呢?」楚王回答說:「這
人一定是有好偷成性的毛病!」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里,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的對比;楚
國有雲夢大澤,犀牛、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鼈、鱷魚富甲天下,宋國是所
謂連野雞、野兔、狐狸都沒有的地方,這就像美食佳餚與粗劣食物的對比;楚國有巨松、梓
木、黃楩、楠木、樟木(等名貴木材),宋國沒有高大的樹木,這就像華麗絲織品與粗布短衣
的對比。我用文軒和敝轝、錦繡和短褐、粱肉和糟這三個對比的比喻來談論攻宋這件事,認
為楚國進攻宋國是和有偷竊毛病的人同一類,我預見大王這樣做一定會傷害了道義,也不能
占有宋國。」楚王說:「說得好啊!雖然如此,但公輸盤已經為我造好了雲梯,所以一定要
攻取宋國。」
15
第五段段旨:寫墨子與公輸盤的攻防對陣,墨子技高一籌,並已預作防範,終使楚王止戰。

6.公輸盤言:「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的解讀是什麼?

7.楚王先後說了兩次「善哉」,其意義有何不同?

第五段 翻譯 :
於是墨子與公輸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城牆,用小木片當作守城的器械,公輸盤多次變
換攻城的器具,墨子多次抵擋了他的進攻。公輸盤攻城的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禦戰術還
有餘。公輸盤用盡了攻戰技能,
(無可奈何,)卻說:
「我知道對付您的辦法,但我不說。」墨
子也說:「我知道您對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說。」楚王問其中原故。墨子說:「公輸先生的意
思,不過是想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便可以去攻打。但是我的弟子禽滑釐等
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禦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軍的侵犯。雖然殺了我,也不能
阻斷宋國的防禦力量。」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第六段段旨:以墨子過宋的遭遇,歌誦墨子不居功的偉大情操。

8.墨子主張「兼愛」與「非攻」,認為唯有如此才能使國際和平、人民安樂。現代社會中,
有些傳教士、無國界醫生、國際志工也致力實踐類似的理想,請說明要完成這樣的理念,應
具備什麼特長?

第六段 翻譯 :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讓他進去。所以
說:「致力於運用大智慧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在明處爭鬥的人,眾人都知道他。」
16
課文賞析-〈猛狗社鼠〉

〈經〉 翻譯 :
治國的策略不能施行是有原因的。賣酒的人不殺掉猛狗,酒就會變酸。國家也有猛狗,況且
君主的左右近臣都像是土地神社的老鼠。

<說>第一段段旨:寫宋人的 優異,卻因 而不售。

1.請根據宋人酤酒的敘述,填入相對應的文句
1. 交易方式:【 】
2. 服務態度:【 】
3. 商品品質:【 】
4. 行銷手法:【 】

第一段 翻譯 :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量酒很公平,對待顧客很恭敬,釀的酒味道很好,酒旗懸掛得很高,可
是酒卻賣不出去,酒都變酸了。他很奇怪是什麼緣故,向他所認識鄉里間的長者楊倩請教。
楊倩說:
「你的狗兇猛嗎?」那人說:
「狗兇猛,但酒為什麼會賣不出去?」楊倩說:
「人們怕
狗哇!有人讓小孩子揣著錢提酒壺、酒甕前去買酒,而狗卻迎面就咬人,這就是酒賣不出去
而變酸的原因!」

第二段段旨:說明國亦有「猛狗」,導致國君被 ,有道之士不受重用。

2.「齕」字原本是用以形容狗。韓非以「齕」形容大臣之舉,有何用意?

第二段 翻譯 :
國家也有猛狗。有治國之術的士人,帶著治國的方案,想使萬乘大國的君主明察通曉,大臣
卻像猛狗一樣迎面咬人,這就是君主被蒙蔽脅迫,而有治國之術的士人不被任用的原因。」
17
第三段段旨:藉 的特性,說明 之烈。

3.綜合這段對於「人君之左右」的評述,你認為在國家之中「左右」指的是何種人?並說明「左右」
的影響。

第三段 翻譯 :
以前齊桓公問管仲說:「治理國家最擔憂什麼?」管仲回答說:「最擔憂的是土地神社中的
老鼠。」桓公說:「為什麼擔憂土地神社中的老鼠呢?」管仲回答說:「您見過建造祭土地神
的社壇嗎?種植樹木,塗上顏色,老鼠鑽進去樹木,挖洞藏身在裡頭。要是用火燻,就怕焚
燒了樹木,要是用水灌,就怕塗上的顏色會脫落,這就是捉不到社鼠的原因!現在君主左右
的親信,在宮外,倚仗高位權重,向人民搜刮利益;在宮內,結黨營私,在國君面前掩蓋自
己的罪惡。對內窺探君主的情況,告訴宮外的同黨,內外互相勾結,收受群臣百官的賄賂而
富有。官吏要是不誅罰他們,就破壞了法制;要是誅罰他們,則會使得君主不能安寧。他們
占據重要地位,擁有權勢,這也是國家的社鼠哇!」

第四段段旨:說明 、 肆意作惡,必導致主壅國亡。

4.韓非認為要遠離社鼠,君主必須「無為」,不露好惡、不顯喜怒。而社鼠於今日觀之可指「善於逢
迎之人」,面對這類人,你覺得該如何與之相處?

第四段 翻譯 :
所以臣子掌握權柄而操縱法令,表明幫助自己的一定有好處,不幫助自己的人一定有害處,
這也是國家的猛狗哇!大臣像猛狗一樣,傷害有治國之術的士人,左右親信又像社鼠一樣,
去窺探君主的情況,當君主的卻不曾察覺。像這樣,君主怎能不受蒙蔽,國家怎能不滅亡呢?
18
參考資料:
1.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 第十二版三刷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3.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遠流出版公司 1990 年 8 月 初版四刷
4.林尹《中國學術思想大綱》商務印書館 1995 年 1 月 修訂版四刷
5.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 1996 年 7 月版
6.龍騰享備課 〈論語選讀〉〈孟子選讀〉〈老莊選讀〉〈墨韓選讀〉
https://po.ltedu.com.tw
7.梓老師說國文 臉書 先秦諸子吃早餐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TrHuberton/photos
8.吳宜蓉 臉書 諸子百家談課綱
https://www.facebook.com/ogiwu/posts/10212440484400980
9.蔡志忠漫畫系列資料庫(備用)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TSAICAT.htm
10.郭碧娟 <國文課堂裡的實作評量規準示例分享> 教育部國語文學科中心
https://ghresource.mt.ntnu.edu.tw/nss/p/Resources?cga022_kw=%E9%83%AD%E7%A2%A7%E5%
A8%9F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