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基 金 项 目 : 浙 江 省 分 析 测 试 项 目 ( LGC22H310001 ) , 浙 江 大 学 实 验 技 术 研 究 项 目

(SJS202015)作者简历:方三华,1974,男,博士,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仪
器设备共享管理和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综合创新探析

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大型仪器不仅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研究生实验技能培
养的重要载体。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创新是服务于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
要举措。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例,阐述平台在组织构架、大型仪器
调研和论证、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通过综合创新,建立高效、安全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体系,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促进平台内涵式发展,为高校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运行机制 综合创新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of Operation


Mechanism in Core Facilities
FANG Sanhua,

(Core Facil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 310058,China)

Abstract: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re not only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Promoting oper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ore facil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erv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novation initiatives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large-scale equipment
purchase, postgraduate operation skill training, lab technician team building and safely operat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 efficient and safe operation system of core facilities is
established. It improves the service capacity and level of core facilities, promotes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ore facilities, and provides good techn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social ser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re facilities; Operating mechanism;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和硬件基础 [1]。为
了整合资源,提高仪器管理和使用效率,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建立了校级或院级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2-4]。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如
何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构架?如何合理配置大型仪器,避免闲置和减少资源浪费?如何实
现大型仪器高效使用和研究生的培养相结合,提高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能力水平?如何建
立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如何消除隐患,保障平台安全运转
创新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安全高效运转和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
江大学医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成立于 2010 年,经过 11 年的发展,从最初的 2 个分平台
发展为 7 个分平台. 从平台建立起,我们一直坚持“改革和创新是平台发展的源泉”这一理
念,边建设边改革边创新。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例,阐述平台如何
通过内部运行机制综合创新,实现平台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

1.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举措
1.1 创新组织管理构架
良好的组织管理构架对于提高平台管理效率,保证平台科学运转有重要意义[5]。为了
满足院内外科研需求,平台先后建立 7 个分平台,这些分平台分布在医学院各个楼宇,如
何统一管理这些分平台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以往成立平台管理委员
会基础上,平台建立统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构架(见图 1)。在各个分平台设立负责人,
管理和运行各个分平台内部事务;总平台设立管理小组,从财务、人事、宣传、信息化建
设、研究生培养、技术创新等 6 个方面统一管理各个分平台的共性事物。平台管理小组每
两周开一次会议,集体讨论和决定平台的重大事项。另外,平台邀请教授成立教授委员会,
对于平台的大型仪器采购、收费以及技术服务和创新进行指导;同时,平台接受医学院科
研办的管理和监督,并通过科研办,对接学校的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处。通过这一管理模式
创新,明确了平台各个机构的职责,理顺了关系,保证平台的科学和高效运转。

图 1 共享平台组织构架
1.2 仪器调研和论证创新
仪器的调研、科学论证和采购是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仪器使用率的重
要步骤[6]。 为此,平台进行积极探索并建立特色仪器论证采购流程。(1)采购清单确定:
从三个方面确立大型仪器采购清单。第一,平台已运行十余年,许多仪器已老化或者技术
上需要更新升级,这类仪器将被优先纳入购置清单;第二,课题组单独或联名提出大型仪
器购置申请;第三,通过举办新仪器新技术讲座,由各分平台根据科研需求提出新仪器购
置申请;(2)购置复议:采购清单确定后,对清单中所有仪器进行生产厂家调研,并组织
专家论证,然后将清单提交课题组投票复议,根据投票结果确定已论证仪器的购买先后顺
序;(3)采购审议审批:平台管理小组综合考虑各分台对基础仪器和高端仪器的需求、课
题组投票排序、各分平台内部更新需求、仪器经费预算情况审议并确定大型仪器购置计划
并上报上级部门审批。通过仪器设备论证采购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
杜绝一些潜在使用效率低的仪器的购买,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1.3 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创新
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共享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加强研究生培养,提升研究
生大型仪器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促进高水平科研产出以及提升高
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7]。为此,在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基础上,将研究生培
养纳入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第一
制度是保障,为此,平台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系列的培养制度,将大型仪器操作能力培
养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保障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二,深入分析大型仪器操作能
力培养的要素,从大型仪器理论知识教学、操作演示与实践、操作考核和技术提升等多个
环节入手,建立综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大型仪器操作能力;第三,根据大型仪
器复杂程度和课题组的需求,平台创新培训考核模式,建立分类培训、线上视频培训和传
统现场培训相结合、统一开放和定制专项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考核模式,大大拓展了大
型仪器培养的广度,提高了效率。
1.4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创新
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和运行机制是推动共享平台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实
验技术队伍对共享平台的水平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8]。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充
满创造力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是共享平台人才建设的目标。为此,平台从团队建设、薪
酬待遇和技术提升等方面入手,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
力和水平。
在团队建设方面,通过确立差异化的岗位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聘任制度以及设
立合理配置岗位数量,在各个分平台内部建立人才梯队,保障平台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实
现平台高质量发展。将平台工作分为大型仪器操作指导和维护、大型仪器的教学培训和考
核以及大型仪器新功能开发和新方法研究等三个模块,根据学校的岗位设置和工作模块的
难易程度,确定普通岗、骨干岗和关键岗差异化的工作职责。普通岗主要负责大型仪器的
操作指导和维护,部分承担大型仪器培训和考核;骨干岗主要负责大型仪器的培训、考核
和教学,部分承担大型仪器新功能的开发以及新方法研究;关键岗主要是负责大型仪器新
功能的开发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部分承担大型仪器的培训、考核和教学。岗位职责
确定后,综合考虑员工实验技能、培训和教学水平、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工作年限等,通过
聘岗确定各个岗位的人选。然后,通过人员轮岗培养和合理流动,在各个分平台合理配置
的关键岗、骨干岗和普通岗数量,建立人才梯队。分平台内部人才梯度建立,既保障各个
分平台顺利完成大型仪器的操作和指导以及大型仪器的培训、考核和教学等基础性工作,
又能实现大型仪器的新功能开发等创新工作,提升共享平台的科研支撑能力和水平,实现
共享平台高水平发展。
在薪酬待遇方面,平台建立了特色的同工同酬制度。目前,平台有员工 24 名,在编人
员和非在编人员各 12 名。为了提高非在编人员的单位归属感和职业成就感,平台参照学校
实验技术人员的聘岗制度,建立在编和非在编人员一体化的岗位设置和聘任,根据大型仪
器操作和指导、大型仪器的教学与培训、大型仪器的新功能开发等三个方面业绩以及工作
年限,所有员工均被评为关键岗或骨干岗或普通岗。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实行同岗同贴,
不同的是津贴来源,在编人员的岗位津贴来自学校,非在编人员岗位津贴来自平台测试费
收入分成。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岗位聘任和同工同酬制度,增强非在编人员的单位归属感和
职业成就感,增强平台的凝聚力。
在技术提升方面,平台从学术会议、新仪器和新技术讲座、技术研讨班以及实验技术
课题等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多模式员工技术提升方案。第一,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工作内容
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会议。为此,平台制定员工外出参会和培训管理制度,每年预算 4%的业
务费用于员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等活动。为了使更多员工受益于学术会议和培训,
外出参会和培训人员返回后需整理书面汇报材料,在平台内部技术交流会上汇报学习心得
和体会。第二,平台每年组织调研新仪器和新技术,邀请公司工程师来学校举办相关讲座
员工通过参加讲座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最新的仪器和技术。第三,显微成像和流式
细胞分析分选是平台的优势技术,在显微成像方面,平台配置了虚拟切片扫描成像系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等显微成像
设备 20 余台;在流式细胞分析分选方面,平台配备流式细胞分析仪 6 台和流式细胞分选仪
3 台。因此,平台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显微成像和流式细胞分析和分选培训基地,通过 举
办实验技术培训班,普及大型仪器理论知识,培训和指导仪器的操作,提高校内外技术人
员的技术水平。第四,平台鼓励员工结合自己的技术特长,积极申报学校和省科技厅的分
析测试项目,推动平台大型仪器新功能开发和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
和水平。
1.5 安全管理的创新
为了满足校内外的科研需求,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率,平台致力于提供全
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对外服务。全天候对外服务对于平台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
平台在梳理安全隐患点的基础上,创新平台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预约系统和门禁及监
控的关联、“独立操作资格人员考核和管理制度”以及较完善的研究生晚检查制度等,有
效保障平台在非工作时间的安全运转[9]。
第一,为了确保预约人按照预约时间自由出入仪器平台,阻止无关人员入内,平台联
合公司开发了一套网上预约管理系统,此系统与门禁和监控关联一体。用户网上预约成功
后,绑定账户的 IC 卡将关联门禁系统,用户可在预约时间段刷开门禁,进入相应房间使用
预约的仪器。仪器管理员通过与系统关联的监控实时查看仪器的运行状况,监督非工作时
间用户的仪器使用。通过预约系统和门禁及监控的关联,既保证了用户非工作时间自由进
入仪器室使用仪器,又最大程度保障仪器的安全使用。
第二,为了让用户能够在非工作时间使用平台仪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满足用户的
科研需求,平台建立了“独立操作资格人员考核和管理制度”。对于一部分能够熟练操作
仪器并使用超过一定机时数的用户,进行仪器独立操作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还需参加
平台组织集中的安全培训,并在征得课题组长同意并签下安全保证书后,才被授予相应仪
器的资深用户资格,这些措施既保证资深资格用户可以全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预约使用
仪器,又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为了保障非工作时间平台的安全运行,平台还建立较完善的研究生晚检查制度。
平台招聘一部分熟悉仪器又有责任心的研究生负责平台的晚检查。管理人员根据仪器情况
以表格形式列出安全隐患点,负责晚检查的同学对照表格中每个房间必须检查的内容进行
安全检查,检查完毕后签字。第2天由平台老师查阅前一天安全检查情况,并保留存档。
检查发现紧急问题时,负责检查的同学第一时间联系平台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2. 实践与成效
相比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
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我校平台建立相对较晚,在借鉴和参考兄弟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组织构架、大型仪器调研和论证、研究生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平台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了统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构架、平台特色的
大型仪器论证采购流程、多模式研究生综合培养体系、各个分平台协调发展的实验技术队
伍和平台安全运行保障体系。通过运行机制综合创新,大大提高了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效
率,促进平台的开放共享,提升了研究生的仪器操作技能,助推高水平科研产出。
2.1 平台服务成果
通过研究生综合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实践以及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平台提供全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的对外服务,大大提高了大型仪器使用效率和开放共享。平台的服务量
逐年上升,平台年服务课题组数从 2011 年 95 个,逐年增加,到 2020 年年服务课题组达到
445 个;平台年服务总次数从 2011 年的 6000 余次,到 2020 年 70000 余次;平台仪器服务
总机时从 2011 年的 6600 余小时,到 2020 年 12 万余小时。平台仪器开放共享率逐年提升,
服务范围涵盖医学院、药学院、农学院、海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校内 30 余个院系;服
务于南京大学、西湖大学、厦门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罗
素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单位 75 家。
公共平台对外技术服务成效显著,从 2011 年到 2020 年,平台仪器技术支撑的 SCI 论
文数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平台仪器技术支撑发表的 SCI 论文高达 445 篇,其中高水
平论文 139 篇,9 篇论文发表在 Cell、Nature 和 Science[10-12] 上,为校内外高水平科研提供
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11-2018 平台连续八年获得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颁发的“大型仪器共
享服务”优秀机组。2012 年和 2021 年两度获得“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5 年和 2017 年两次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
奖”一等奖。
2.2 仪器的购置与高效使用
平台在 985、211 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下购置仪器设备 224 台,设备资
产达 1 亿余元。10 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 107 台,其中 10-50 万 60 台,50-200 万 37 台,200
万以上 10 台。平台采用特色的采购流程购置和更新仪器,保证仪器的高需求和高效使用,
减少资源浪费,2021 年 50 万以上的大型仪器年平均机时达 1821.6,期中校外服务机时达
583.5 小时。
2.3 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技能培养
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平台将提高研究生实验技能和科
研水平作为平台重点工作之一。平台建立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技能综合培养体系,从教学
和培训考核两个方面去提升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在教学方面,平台制定了《公共技术平台
教学管理制度》,承担医学院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生科研技能训练 V-大型仪器原理与操
作》的授课工作,每年培养研究生 320 余人,课程评价均为“优秀”。该课程不仅丰富了
研究生的大型仪器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操作技能,而且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拓宽了研究思维,为他们获取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培训和考核方面,
平台制定了《公共技术平台培训考核制度》,大力推进研究生的大型仪器操作培训和考核
2011-2020 年,平台共组织上机培训 6641 场,每年平均 600 余场,共培训了 21345 人次,
6553 人次取得大型仪器独立操作资格证,极大提升了研究生的大型仪器操作技能。
2.4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成效
为了满足校内外的科研需求,平台先后建立 7 个分平台。通过轮岗培养和分平台之间
人员的合理流动,在各个分平台内部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使得各分平台三方面工作
(大型仪器操作指导和维护、大型仪器的教学培训和考核以及大型仪器新功能开发和新方
法研究)齐头并进,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为实现平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为了提升平台员工技术水平,平台支持并鼓励职工“走出去”学习,通过吸收外部精
华及领悟前沿知识提升自身内涵,平台工作人员累计外出培训达 110 余次,学习的内容涉
及平台管理、实验技术、仪器相关前沿技术等。平台也积极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及大型会议
自 2010 年起,平台累计举办技术讲座 200 余场,大型会议 10 余场,讲座内容涵盖了显微
成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技术原理及应用。
平台技术人员在做好支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发仪器的新技术新功能,十年来新成果
不断涌现。据统计,平台技术人员发表技术类和实验管理类文章 113 篇,其中作为第一作
者发表的文章有 40 篇(包括 SCI 论文 3 篇,国内一级期刊论文 10 篇,核心期刊论文 11
篇)。文章发表于《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中国应用生理学报》
《电子显微学报》和《激光生物学报》等一级或者核心期刊上。共授权专利 5 项,其中发
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 2 项。
2.5 平台安全运转
共享平台是一个大型仪器集中的场所,又是一个公共实验室,进出的人员多而复杂,
对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平台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将网上预约管理系统与门
禁和监控关联一体,建立和实施资深资格用户安全培训制度以及研究生晚检查制度,为平
台实施全年 365 天/全天 24 小时的对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平台运行 10 年来,无严重事
故发生,保障了平台财产安全和仪器的正常开放。

3. 结论
大型仪器不仅是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
的重要载体。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和开放共享、
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高水平的科研产出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
机制创新是服务于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平台在组织构架、大型仪器
调研和论证、研究生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平台安全管理等五个关键方面进行系列改
革创新,在对外服务、大型仪器采购和高效使用、研究生大型仪器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技
术队伍建设和平台安全运转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平台高效安全运转,促进了
平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平台不断创新理
念和实践,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高校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好的
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三强, 汪盛科, 沈斌表等. 宁波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建设探究[J]. 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2020, 39(5): 284-287, 301.
[2]何远, 柳卫凰, 王适群等, 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研究生科研中的作用[J]. 实验室研
究和探索, 2016, 35(8): 296-298.
[3] 冯倩倩, 赵敏, 靳娇等.生命科学学科仪器共享平台的特色与管理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34(2):250-253.
[4] 张 楠, 乔玉欢, 胡 宁.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成效[J]. 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2018, 37(8): 299-302.
[5] 林凤屏,黄飞,唐良华等.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5):180-182.
[6] 俞琛捷.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理论与实践[J]. 实验技术和管理. 2013,
30(8):228-230.
[7] 张竞成, 张勇, 张强.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下研究生仪器分析能力的培养 [J]. 实验室科学,
2020, 23(1): 222-224.
[8] 闻星火, 武晓峰,杨树国。创新机制建设公共科研条件平台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0(10):1-4
[9] 刘双双,方三华,尹伟等,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J]. 实验室研究和探索,
2020, 39(4): 281-284.
[10] Cui Y, Yang Y, Ni Z, Dong Y, et al. Astroglial Kir4.1 in the lateral habenula drives neuronal
bursts in depression. Nature. 2018, 554(7692):323-327.
[11] Pan L, Fu TM, Zhao W, et al. Higher-Order Clustering of the Transmembrane Anchor of DR5
Drives Signaling. Cell. 2019, 176(6):1477-1489.e14.
[12] Wang C, Yue H, Hu Z, et al. Microglia mediate forgetting via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elimination. Science. 2020, 367(6478):688-69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