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105 基礎中國美學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香港樹仁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21-2022 上學期

課程名稱 :基礎中國美學 Fundamental Chinese Aesthetics

課程編號 :CHI 105

年  級 :一年級

學術學分數目 :2

資歷學分數目 :8

授課週數 :15 週

先修課程 :無

講師 :陳允鋒教授

課程宗旨
本課程通過介紹美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基本發展歷史及其重要美學範疇,從審美
對象、審美心理兩個維度,討論美感生成的相關要素,結合典型實例,旨在引
導修習者了解中西方美學基本知識,兼顧理性思考與感性體悟,力求落實於觀
察宇宙自然、賞鑒世間藝術等活動中,逐步提升審美鑒賞和思辨能力。其間所
涉及美學、哲學、文藝學、宗教學、心理學、地理學等學科之關係,則有助於
拓寬知識領域、延展人文視野。

預期學習成果(CILOs)、教與學活動(TLAs)、考核方法(ATs)及資歷學分
科目預期學習成果 (CILOs)
修畢此課程,學生能夠做到:
CILO1 描述中西方美學史發展概況,並扼要分析美學所面對的基本問題。
CILO2 界定美學基本範疇,觸類旁通,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與方法,評析
相關審美現象。
CILO3 解釋何謂審美對象,並分析美感產生的原因。
CILO4 評論審美心理形成諸因素及不同審美主體之特徵。

教與學活動 (TLAs)
TLA1 大課:依照課程內容,講解美學發展基本歷史及相關原理、範疇;結
合具體實例,示以分析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審美鑒賞與分析能力。
TLA2 導修:以小組口頭報告形式進行,配合大課內容,選定篇章由學生分
成小組嘗試分析。負責組別在課堂上彙報研究成果,其餘學生就彙報
者的想法發表評論或提出問題以作進一步討論。老師作總結、評論,
評論報告內容及投巧,並提供改善意見。
TLA3 討論及提問:以回顧性、前瞻性爲兩大導向,溫故知新,引發學習興
趣,分享閱讀心得,增加老師與同學及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互
動,共同營造研討氛圍。
TLA4 審美實踐、視頻欣賞及講評:留心身邊見聞,體察人情物理,參觀博
物館或藝術展,書本理論知識與日常審美活動相融合;鼓勵學生自覺
運用美學理論知識,以審美心態與視角,仰觀俯察,於身邊風物、人
間萬象、藝術展品以及視頻中,善於發現、欣賞並分析相關審美對
象,以供課堂交流、分享。教師予以講評。

考核方法 (ATs) 小組 個人
AT1 課堂討論及表現 10%
課堂討論與提問
學生需參與課堂討論,積極發表意見、提問及
回答問題。溫故知新,激發學習興趣,爲學生
提供發表意見、分享心得之機會。
AT2 小組口頭報告 25%
1)4-5 人一組,每組報告時間 20-25 分鐘。小組
整體作為評分 單位 ;根據 具體 參與、表現 情
況,個人得分以小組得分爲基準,略加調整。
口頭報告必須包括以下內容:1.研究文獻回顧;
2.論述須徵引 3 種研究者觀點並作評析;3.豐富
的原始材料。
2)各小組宜推舉 1 名組長,負責協調、組織各
相關 環節 , 如商 定選題、具體分 工、 整體合
作、匯總提交簡報等;並根據實際參與情況,
為各成員成績評定提供參考建議。
3)各小組成績評定主要依據:報告選題質量、
資料搜集與分析、現場組織、報告思路及語言
表述、團隊協作、報告所用簡報等。
AT3 個人學期論文 25%
一般設定參考選題、自由選題兩大類,提前發
佈相關考核方案,依照個人志趣,自行擬定具
體論題;美學文獻與審美實踐相結合,撰成一
篇不少於 3500 字學術小論文。
必須包括以下內容:1.研究文獻回顧;2.論述須
徵引 3 種研究者觀點並作評析;3.豐富的原始材
料。經維誠 VeriGuide 系統檢測後,於第十五週
閱讀週末提交。
AT4 期末考試 40%
主要考核修習者對美學史基本知識、範疇以及
相關原理之掌握、領會程度,以及實際綜合運
用能力,包括重要概念內涵之闡釋、美學文獻
之解讀,以及審美現象之評析等。
考試模式:閉卷;時間:2 小時
合計 25% 75%
預期學習成果、教與學活動及考核方法的對應
預期學習成果 (CILOs) 教與學活動 (TLAs) 考核方法 (ATs)
CILO1 TLA1, 2, 4 AT1-4
CILO2 TLA1-4 AT1-4
CILO3 TLA1-4 AT1-4
CILO4 TLA1-4 AT1-4

學時/資歷學分數目的分配
活動 學時 (NLHs)
(a) 授課時數
講課 19.5
導修 6.5
諮詢 1
總數: 27
(b) 自修時數
閱讀 13
預備小組報告 10
寫作學期論文 14
溫習考試 16
總數: 53
總學時:
80
(a) + (b)
資歷學分數目:
8
(總學時 / 10)

科目大綱

週數 教授內容
第一週 導論——美學基本問題:何物為美與美為何物
閱讀篇章:
宗白華,〈美學散步〉、〈美從何處尋?〉,《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1 年),頁 1-18。
第二週 第一講 道家哲學與中國古典美學述要
閱讀篇章:
彭修銀,〈居住地的邏輯:東方美學的泛生態意識特徵〉,《東方美學》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頁 91-102。
第三週 第二講 古希臘哲學與西方古典美學述要
閱讀篇章:
朱光潛,〈美學史的對象、意義和研究方法〉,《朱光潛美學文集》(上
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年),第三卷,頁 398-406。
第四週 第三講 現代美學思潮述評
閱讀篇章:
朱立元,〈現代西方美學的基本特點〉、〈關於現代西方美學的評價〉,收
錄於蔣孔陽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1987 年),頁 31-49。
第五週 第四講 美學基本範疇(一):悲劇美與喜劇美
閱讀篇章:
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
第四至第八章,頁 11-28。
第六週 第五講 美學基本範疇(二):壯美與優美
閱讀篇章:
1. 李斯托威爾著,蔣孔陽譯,〈崇高〉,《近代美學史述評》(上海:上海
譯文出版社,1980 年),頁 213-217。
2. 姚 鼐 , 〈 復 魯 絜 非 書 〉 , 《 惜 抱 軒 詩 文 集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2 年),頁 93-95。
第七週 第六講 美學基本範疇(三):典雅美與怪奇美
閱讀篇章:
1. 王國維,〈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收錄於傅杰編校,《王國維論學
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頁 298-302。
2. 聞一多,〈賈島〉,《唐詩雜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
頁 32-37。
3. 李斯托威爾著,蔣孔陽譯,〈醜〉,《近代美學史述評》(上海:上海譯
文出版社,1980 年),頁 232-234。
第八週 閱讀週
第九週 第七講 美學基本範疇(四):氣韻美與聲色美
閱讀篇章: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1987 年),第三章第
七節至第十一節,頁 140-164。
第十週 第八講 審美對象(一):日常生活與藝術作品
閱讀篇章:
1. 尤西林主編,〈社會美〉,《美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第五章,頁 157-174。
2. 王國維,〈人間嗜好之研究〉,收錄於傅杰編校,《王國維論學集》(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年),頁 303-306。
第十一週 第九講 審美對象(二):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
閱讀篇章:
1. 朱光潛,〈山水詩與自然美〉,《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
版社,1983 年),第三卷,頁 315-328。
2. 劉勰,〈物色〉,收錄於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1958 年),頁 693-696。
第十二週 第十講 審美心理(一):美感的地域性與時代性
閱讀篇章:
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年),頁
263-290。
第十三週 第十一講 審美心理(二):美感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閱讀篇章:
李建盛,〈藝術經驗〉, 《藝術學關鍵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7 年),頁 159-177。
第十四週 總結——美學與人生:生命境界與妙手著文章;宇宙情懷與
詩意地棲居
閱讀篇章:
1. 劉勰,〈情采〉,收錄於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1958 年),頁 537-541。
2. 朱光潛,〈「慢慢走,欣賞啊!」〉,《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
文藝出版社,1982 年),第三卷,頁 532-539。
第十五週 閱讀週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教材
(1)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年)。
(2)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
(3) 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
(4) 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年)。
(5)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6) [美國]Dabney Townsend 著,林逢祺譯,《美學概論》(台北:學富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年)。
主要參考書目
(7) [古希臘]柏拉圖著,郭斌和、張竹明譯,《理想國》(北京:商務印書
館,1986 年)。
(8)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
(9) [古羅馬]朗吉弩斯著,繆靈珠譯,〈論崇高〉,《繆靈珠美學譯文集》
第一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年)。
(10) [英國]鮑桑葵著,張今譯,《美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年)。
(11) [德國]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上下
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2) [法國]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
年)。
(13) [意大利]克羅齊著,朱光潛譯,《美學原理 美學綱要》(北京:外國文
學出版社,1983 年)。
(14) [美國]喬治·桑塔耶納著,繆靈珠譯,《美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1986 年 1982 年)。
(15) [德國]尼采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北京:生
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 年)。
(16) [德國]瑪克斯·德索著,蘭金仁譯,《美學與藝術理論》(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
(17) [法國]波德萊爾著,郭宏安譯,《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北京:人民
文學出版社,1987 年)。
(18) 蔣孔陽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上冊)(上海:復旦大學出
版社,1987 年)。
(19) 蔣孔陽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下冊)(上海:復旦大學出
版社,1988 年)。
(20)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北京:商務
印書館,1980 年)。
(21)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冊)(北京:
中華書局,1980 年)。
(22)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冊)(北京:
中華書局,1981 年)。
(23)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一、二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
年)。
(24) 朱光潛著,張隆溪譯,《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年)。
(25) 朱光潛,《談美》(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年)。
(26)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
(27)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年)。
(28) 宗白華譯,《宗白華美學文學譯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年)。
(29) 李澤厚,《華夏美學》(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年)。
(30)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84 年)。
(31)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二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1987 年)。
(32) 高爾泰,《美是自由的象徵》(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年)。
(33) 陳從周,《說園》(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 年)。
(34) 蔡仲德註譯,《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註譯》(上下冊)(北京:人民音樂
出版社,1990 年)。
(35)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年)。
(36) 彭修銀,《東方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學術誠信
學生務須自行完成習作。如學生以不誠實的方式完成任何習作,所修學位的應
有學習過程和誠信定必受損。故此,作出違反學術誠信的不誠實或失德行為,
一律禁止並作懲處,相關習作不予合格,不容許補交。重犯者全科不合格並上
報學校專責部門。禁止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
 作弊 – 蓄意欺詐,誤導讀者相信學術練習使用的資料屬於自己,具體情況
包括,但不限於 :
 抄襲或容許別人抄襲測驗答案、小測答案、論文、或研習計劃;
 在未經講師批准的情況之下,呈交已曾呈交別科的論文,或論文的部
分,作為該科所須呈交的論文;
 呈交不是自己的作業 (包括家課) ;
 剽竊 – 引用別人資料,但並無給予別人應有的表明;
 沒有註明採自別人的見解及資料的出處;
 將別人的藝術或學術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
 作假 – 帶著存心隱瞞的意圖,蓄意使用捏造資料,或虛假研究、或其他虛
假發現。

所有文本作業必須遵從學校政策,上載「維誠系統」以供檢核。

考核方法的評分準則

AT1: 課堂表現評分指引

評分(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非常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82-85 (A-) 2. 非常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3. 非常積極領導課堂活動;
4. 十分正確地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
5. 分析及思辨能力很強。

78-81(B+) 1. 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74-77(B) 2. 較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70-73(B-) 3. 較積極領導課堂活動;
4. 較正確地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
5. 分析及思辨能力較強。
66-69(C+) 1. 偶爾參與課堂討論,表現不太積極;
62-65(C) 2. 偶爾提問和回答問題,表現不太積極;
58-61(C-) 3. 偶爾領導課堂活動,表現不太積極;
4. 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偶爾出現錯誤;
5. 具基本的分析及思辨能力。

54-57 (D+) 1. 甚少參與課堂討論;


50-53 (D) 2. 甚少提問和回答問題;
3. 甚少領導課堂活動;
4. 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常常出現錯誤;
5. 分析及思辨能力弱。
46-49 (E) 1. 不參與課堂討論、不提問、不回答問題;
0-45 (F) 2. 不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
3. 不達到最基本的要求。
AT2: 小組口頭報告評分指引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選題有學術研究價值;
82-85 (A-) 2. 有較強的創造性;
3. 材料豐富;
4. 具跨學科視野;
5. 分析力強、有一定深刻性;
6. 對現當代研究者重要學術觀點評述;
7. 觀點清晰、表述流暢。
78-81(B+) 1. 選題有一定研究意義;
74-77(B) 2. 較少創造性;
70-73(B-) 3. 材料充實;
4. 具跨學科意識;
5. 具分析力,有一定深度;
6. 能徵引現當代研究者意見論證己見;
7. 觀點清晰、表述流暢。
66-69(C+) 1. 選題平庸;
62-65(C) 2. 缺乏創造性;
58-61(C-) 3. 材料不充份;
4. 不具跨學科意識;
5. 分析能力較弱;
6. 未能徵引現當代研究者意見論證己見;
7. 表述欠清晰。
54-57 (D+) 1. 選題平庸/不通/難以完成;
50-53 (D) 2. 著重介紹內容;
3. 缺乏觀點;
4. 表述混亂。
46-49 (E) 不符合報告要求。
0-45 (F)
AT3: 個人學期論文評分指引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選題有學術研究價值;
82-85 (A-) 2. 充分掌握論題的文獻材料及能引用並評說現當代研究
者意見;
3. 能夠從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
4. 具較強思考、論證能力;
5. 立論嚴謹、邏輯性強;
6. 具創造性;
7. 表意清晰、結構嚴密。
78-81(B+) 1. 選題有一定研究意義;
74-77(B) 2. 掌握論題的基本文獻材料及能引用現當代研究者意
70-73(B-) 見;
3. 具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的意識;
4. 具思考、論證能力;
5. 立論恰當;
6. 稍具創造性;
7. 表意清楚、結構完整。
66-69(C+) 1. 選題平庸;
62-65(C) 2. 未能完全掌握論題的基本文獻材料;
58-61(C-) 3. 不能夠從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
4. 論證、分析能力薄弱;
5. 立論尚可;
6. 沒有創造性;
7. 觀點尚能表達清楚、結構存在缺陷。
54-57 (D+) 1. 選題平庸/不通/難以完成;
50-53 (D) 2. 運用材料多不恰當、理解有誤;
3. 未能展開論題議論;
4. 重覆別人觀點;
5. 立論欠妥當;
6. 敘述混亂、語言不順暢。
46-49 (E) 不符合報告要求。
0-45 (F)
AT4:期末考試評分指引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觀點新穎,有獨特見解;
82-85 (A-) 2. 論證嚴謹,邏輯性強;
3. 多引用文獻材料,內容豐富;
4. 答題顯示很強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5. 語言通順。
78-81(B+) 1. 有個人見解;
74-77(B) 2. 有論證,具邏輯性;
70-73(B-) 3. 能引用文獻材料,內容充實;
4. 答題顯示一定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5. 語言尚算通順。
66-69(C+) 1. 觀點平庸/有偏差;
62-65(C) 2. 論證、邏輯性稍弱;
58-61(C-) 3. 偶有引用文獻材料,內容不完整;
4. 答題稍欠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5. 語言不太通順。
54-57 (D+) 1. 介紹內容,沒有觀點/觀點有錯誤;
50-53 (D) 2. 缺乏論證、沒有邏輯性;
3. 沒有引用文獻材料,內容有誤;
4. 答題顯示分析、論述、比較、綜合能力較低;
5. 語言欠通順。
46-49 (E) 1. 沒有觀點/觀點謬誤;
0-45 (F) 2. 沒有論證、沒有邏輯性;
3. 沒有引用文獻材料,內容錯漏百出;
4. 答題沒有顯示該有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
力;
5. 文句不通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