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5年 3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Ma

r.‚
2005
第 34卷 第 2期        J
our
nalo
fInne
rMo
ngo
li
aNo
rma
lUni
ver
si
ty(Phi
lo
sophy&So
cia
lSc
ie e)       Vo
nc l.34 No
.2

铁 托 的 建 国 之 路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得失谈

乔志忠
(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系‚内蒙古 集宁 012000)

   [摘 要 ] 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曾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经营管理的联合劳动制、政治体制的代表团制、国家结构的联邦制以及南共
联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关键词 ] 铁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验与教训
[中图分类号 ] K54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7623(2005)02-
0065-
05

  铁托从 194
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产生于艰难困苦之
到1980年去世‚以他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领导 中。二战结束后初期‚ 南斯拉夫也如东欧其他国家照
南斯拉夫人民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抄照搬苏联模式‚1
945年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
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集体化运动‚在城市实行国有化运动。南斯拉夫在国
民经济建设方面也搞计划经济‚从 194
7年起开始执
一、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产生的背景
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在这一计划刚刚开始实施的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 (1 892—1 9
80年 )出身于 时候‚南斯拉夫就同苏联关系恶化了。苏联从南斯拉
克罗地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0年加入克罗地亚社 夫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并且操纵欧洲共产党情报局
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他在奥匈帝国军队服 在19
48年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苏联不仅自己‚同
1
役‚915年‚在同沙俄军队作战中被俘‚ 十月革命胜利 时迫使东欧其他国家与南斯拉夫中断经济贸易往来‚
后加入苏俄红军中的国际纵队‚ 1920年回国后加入南 甚至大兵压境‚武力威胁‚力图迫使南斯拉夫就范。
斯拉夫共产党。1 9
38年初‚他被任命为南共中央临时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粗暴地欺凌一个追随自己的兄弟
总书记‚ 从此‚成为南共主要领导人。1 941年‚为抗击 党和兄弟国家的做法‚ 践踏了国际主义原则和公认的
纳粹德国入侵‚南共成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 国际法准则‚曾经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铁托任总司令‚领导全国武装斗争并开辟解放区‚建 面对苏联的压力‚南斯拉夫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在
立人民政权。全国解放后‚任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 铁托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
人民阵线主席。1 9
52年‚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 出一条自己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而才有另一种社
义者联盟 (Leag
ueofCo
mmu
nis
fs)‚铁托任共盟总书 会主义模式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记。1953年‚他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任内‚他把马 但是‚开拓一条新路绝非易事。苏联毕竟是建设
克思主义原理同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对苏联建设社 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且苏联模式已被当时的
会主义的模式率先实行改革‚ 创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 人们普遍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模式。为了证明自己也
度。 在搞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在与苏联争论之初‚反而非

[收稿日期 ] 2005-
01-
01
[作者简介 ] 乔志忠 (1942-)‚男‚内蒙古武川县人‚集宁师专政史系副教授。

·65·
9
常重视学习苏联经验。148年 4月‚
南斯拉夫颁布第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建立初期‚经济得到较快发
二个国有化法令‚
把所有的中小工业、
零售商业、
保险 9
展。152—1
961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
3.4%‚
公司和文化保健机构收归国有‚实行全国统一管理‚ 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6.
1%。这种增长幅度在欧
1
949年 1月‚
通过了加速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议。 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农业生产合作社便猛增 4倍‚达到 6
当年‚ 626个‚拥 第二 时 期 为 社 会 自 治 时 期 (1
963—1
970年 )。
有2
00万社员和占全国 2
0%的耕地。这种激进措施 1
963年‚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第三部宪法‚规定除
引起农民屠杀耕畜‚逃避交售粮食‚农业生产急剧下 党和军队外‚
所有国家机构和社会事业单位均应实行
9
降。150年的旱灾使形势更加恶化‚
全国谷物产量降 自治原则。这样‚
将工人自治扩展到了社会自治。在
到二战前平均水平的 4
1%‚粮食供应十分紧张。加 政治方面‚
这部宪法将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
上中断了与东欧各国的经贸往来‚大批工厂停工待 邦共和国‚
铁托为终身总统‚联邦议会既是国家最高
料‚
工业经济也日趋恶化了。 权力机关‚
又是社会自治机关。此后‚南又多次修改
现实是无情的‚
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被南斯拉夫 宪法‚
缩小联邦权限‚
扩大共和国和自治省权限‚
以便
人所认识。铁托等南共领导人从照搬苏联模式造成 改进联邦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在经济方面‚
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决定从本国实际出发‚重新研究 1
965年‚
南斯拉夫开始进行全面经济改革。其主要手
在马克思关于 “工人自治 ”思想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 段是‚
国家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从联邦向共和国
下‚
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政策的实验。 和自治省下放经济管理权‚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最终使南斯拉夫的经济由国家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
二、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变成市场经济。
早在二战期间‚
南共就在解放区建立过工人监督 这一时期的改革成效显著。广大劳动群众通过
委员会来管理经济生活。在与苏联发生冲突后‚
南斯 自治形式‚
参与生产管理、
政权与社会事务管理‚
有利
拉夫首先对苏联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
在国营工业企 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调动群众的社
业中实行工人自治‚
以便依靠广大劳动者的政治热情 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
和生产积极性来克服困难。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 展。商品价格基本按市场供求关系确定‚
对外贸易自
自治制度为中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南 由化‚
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改革中也产生
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 3个 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经济干预
时期。 能力的下降‚
导致宏观调控不力‚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第一 时 期 为 工 人 自 治 时 期 (1
950—1
962年 )。 通货膨胀加剧‚
失业人数增加‚
生产增长速度减慢‚

1
949年‚
南斯拉夫在 2
15个企业中进行工人自治的试 且助长了地方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
验‚
选举产生了工人委员会‚让其参与企业的管理。 第三 时 期 为 联 合 劳 动 自 治 时 期 (1
971—1
991
1
950年 6月‚
南联邦国民议会通过 《
关于劳动集体管 年 )。在经济方面主要实行联合劳动原则‚加强契约
理国营经济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的基本法 》
‚通 9
协调。170年‚
联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要求各经
称为 《
工人自治法 》
。它规定所有国有企业都是全民 9
济部门按联合劳动原则进行改组。174年‚
联邦议会
财产‚
并由工人代表组成的工人委员会和该委员会的 9
通过第四部宪法‚决定建立联合劳动组织。176年
执行机构———管理委员会去直接管理。这一法令的 1
1月‚
联邦议会专门通过 《
联合劳动法 》
。联合劳动
颁布标志着自治制度的建立。南斯拉夫由此变生产 组织分为三级:(1)联合劳动基层组织 (相当于小厂
9
资料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153年 1月‚
南联邦 或大厂的车间 )‚是基本核算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
议会通过新宪法‚
把自治原则确定为社会经济和政治 亏;(2)联合劳动组织 (相当于大厂 )‚由若干基层组
制度的基础‚
并将工人自治扩大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 织联合而成‚
负责协调所属基层组织的发展计划和相
门及教育、
科学、
文化、
卫生等部门。在关系国计民生 互关系;(3)联合劳动复合组织 (相当于联合公司 )‚
的农业问题上改弦更张‚
强调集体化一定要坚持自愿 由若干联合劳动组织联合而成‚
其任务是协调所属联
9
原则。153年 3月‚
颁布法令‚允许解散农业生产合 合劳动组织的产、
供、销以及投资分配等活动‚
并负责
作社‚
允许农民自由退社。当年年底‚全国大多数农 协调同政府机构的关系。联合劳动组织原则也适用
业生产合作社解体。南斯拉夫农村形成个体农民为 于非生产部门。在农村则发展个体农民的自治联合
主的私有经济。粮食产量上去了‚
食品供应改善了。 9
组织。176年‚
联邦议会颁布了 《
社会计划法 》
‚规定
·66·
各自治单位自下而上制定发展计划‚
最后在国家指导 对意见‚理由是南斯拉夫已经滑到资本主义泥坑里
下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
从而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 了‚
他们的经济已让美国的垄断资本吞并了‚私有财
在政治方面‚
主要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 产恢复了‚
私人银行开业了。为了断定南斯拉夫是何
9
表团制。170年 9月‚
铁托提出改革联邦体制‚在各 社会性质‚
苏联派出谢皮洛夫等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到
共和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 9
实行集体领导。171年 6 南斯拉夫做实地考察。苏联专家的结论是‚
在那里财
月‚
南斯拉夫修改宪法‚正式设立联邦主席团为国家 产实行了转让‚农民在私有制条件下生活‚可以自由
集体元首。主席团有 2
3人‚除总统铁托外‚
6个共和 地使用他们的土地‚但集体和国营的农场依然存在。
国各选派 3人‚
2个自治省各选派 2人。铁托兼任主 国家掌握着银行、商业和生产手段‚国家的权力在人
席团主席‚
副主席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代表轮流担 民手中‚
国家由工人阶级专政。因此‚南斯拉夫是一
974年‚新 。从苏联人的角度看‚
[2]
任‚
一切重大问题实行协商一致的原则。1 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 南斯
宪法肯定了这一体制‚把联邦主席团成员减为 9人‚ 拉夫实践中的经济制度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社会所有
6个共和国和 2个自治省各选派 1人参加。
除铁托外‚ 制的确与国家所有制没有大的差别。前者兼有后者
1
980年‚
铁托去世后‚联邦主席团决定不再设总统一 的优点和弊病。
主席团成员为 8人‚任期 4年‚主席、副主席各 1
职‚ 从经济管理体制上看‚南斯拉夫经历了 1
945年
任期 1年‚
人‚ 9
由主席团成员轮流担任。181年后‚
国 到1
950年高度集中管理阶段‚
195
0—1
971年下放分
家及社会政治团体的一切领导机构都实行主要负责 权阶段和 1
971年以后在联合劳动基础上新的集中阶
人轮换制。在议会体制上‚从 1
974年起实行代表团 段。分散管理对南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制。每个基层自治单位的公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团‚
再 5
0—6
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经济管理权
从代表团成员中选出代表参加各级议会和其他社会 限的下放‚
逐步滋生了地方分散主义的错误倾向‚削
管理机构的工作。代表团成员不脱产‚每届任期 4 弱了联邦政府对全国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能力‚
出现
年‚
可连选连任一次。 了国民经济新的比例失调。各共和国争贷款、争投
资‚
彼此之间协作减少‚摩擦加大‚相互封锁‚贫富差
三、
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三大支柱的考察
距拉大‚
从而促使各共和国的经济走向独立‚政治离
社会所有制、
联合劳动制、代表团制是南斯拉夫 心作用日渐明显。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三大支柱。南斯拉夫在经济制 联合劳动制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新
度上的改革被认为最重要的是所有制的变更。从 创造。按铁托等南共领导人的设想‚
联合劳动制是实
1
950年 《
工人自治法 》
颁布起‚南斯拉夫按马克思的 施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主要途径‚
它使工人能直接
提法‚
将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即生 参与生产管理‚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进一
产资料属于整个社会所有‚为所有参加劳动的人所 步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有。目的在于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充分调 由于社会所有制这个 “本"并没有脱出
步伐。事实上‚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南的整个国民经济中‚
社会所 国家所有制的窠臼‚所以‚联合劳动制这个 “标"也无
有制占了主导地位。 法真正脱离集中管理的厂长制做法。各级联合劳动
社会所有制是否真正解决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 组织的厂长或经理名义上对工人委员会负责‚
实际上
直接结合的问题呢?无论从理论‚
还是从实践意义上 仍然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言人‚
生产的实际管理者和
讲‚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仍雷同于苏联的国家所有 执行者。工人委员会成员由于经验、
水平、
能力所限‚
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加之都不脱产‚
其参与生产经营的决策和监督过程及
的卡德尔曾经说过:“任何人对这些生产资料都不能 结果必然有限‚
甚至流于形式。
拥有任何私有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社会所有制既 代表团制被认为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又不是任何人的。” 这里指的拥有和支
[1]
是所有人的‚ 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
也是自治制度主要创始人
配生产资料的 “社会"‚仍然是代表整个社会利益的 9
铁托的杰作。174年起‚
南斯拉夫在议会中实行代表
“国家"。 团制‚
凡各级议会的代表必须是基层代表团的成员‚
关于这一点‚苏联人曾经作出过比较恰当的结 而基层代表团则由劳动者和公民在基层组织中选出。
论。斯大林去世后‚
赫鲁晓夫准备与南斯拉夫消除敌 7
0年代‚
南斯拉夫各级代表团成员多达 2
50万人‚约
意‚
重建外交关系。但是‚苏共内部存在着强烈的反 占全国人口的 1/
9。如此广泛的群众性在世界政治
·67·
制度史上是罕见的。代表团制的实行使社会主义民 铁托时期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贯彻分权和制衡原
主进一步制度化。 则‚
对缓减民族矛盾‚加强政治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南斯拉夫议会分为三级:区议会、共和国和自治 但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联邦权力分散‚
民族经
省议会及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 济政治实体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各共和国尾大不
级议会代表任期 4年‚不能同时兼任政府的职务‚也 掉‚
民族分离势力逐步抬头。
不能同时兼任两级议会的代表‚
从而废除了代表终身 任何一种制度包括自治制度在内‚
必然有一种政
制和干部终身制。 治力量在起主导作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主要领
应该承认‚
南斯拉夫实行代表团制在人民当家做 导人铁托就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主导力
主、
行使民主权利方面有了一种适当的方式‚也有利 量。南斯拉夫共产党成立于 1
919年。二战中‚南共
于消除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
官 领导人民反对法西斯‚夺取了政权。战后‚建立了新
僚主义等弊端‚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国家。南共领导了一切事务。随着自治制度的实行‚
南共在新形势下的责任问题提出来了。为了适应自
四、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演变
治制度的发展‚ 1
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95
2年 1
1月
南斯拉夫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铁托执政时‚
南 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
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
斯拉夫根据多民族的特点‚
在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 简称南共联盟。并决定 “把南共联盟的
主义者联盟‚
行联邦制‚
由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黑山、 工作重心从通过国家 机关直接领导‚改为在工人阶
马其顿和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六个共和国以及塞 级中实行思想政治领导"。
尔维亚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组成。 在具体工作中‚南共联盟力图废除党政不分‚以
建国初期‚
曾经把权力集中到联邦政府手中。随着自 党代政的做法‚
努力把代表劳动人民的政权变成劳动
治制度的推行‚政治制度向非集中化‚决策向民主协 人民的政权。它不对权力机关和社会自治机关发号
商化方向发展。 施令‚
指挥一切‚
而是制定自己正确的纲领和政策‚

根据宪法规定‚南斯拉夫政体贯彻自治、分权和 引导它们行动。南共联盟还注意发挥其他社会政治
制衡原则。各共和国享有主权‚
各自治省具有充分自 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权。联邦机关与共和国及自治省的机关之间不是 应该看到‚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建立前期‚铁托对
上下级的从属关系‚
前者不能对后者发号施令。联邦 9
党和军队的改革还是持慎重态度的。163年‚
当工人
政府主管国防、安全、外交事务。共和国和自治省负 自治向社会自治发展的时候‚党和军队被排除在外。
责经济、
文教、
卫生、
科技等事务。在联邦机关内为落 直到 1
970年他提出集体领导原则的建议后‚先在政
由 8个民族实体推选代表组成。联
实民族平等政策‚ 9
权机关‚后才在党的机关推行这一原则。171年 6
邦议会设两院‚
联邦院及共和国和自治省院。联邦院 月‚
宪法修正案正式设立联邦主席团‚与总统一起共
由每个共和国 3
0人、每个自治省 2
0人‚共 2
20人组 9
同履行国家集体元首职责。178年‚
铁托在南工会八
成‚
决定国防、
外交、
政治经济制度等重大问题。共和 大上提出了 “集体工作‚
集体负责"的方针。此后通过
国和自治省院由每个共和国 1
2人、
每个自治省 8人‚ 的宪法和党章进一步确认了南共联盟是工人阶级和
共8
8人组成‚决定物质利益问题。在两院联席会议 全体劳动者有组织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引导力量。
上选举产生联邦主席团和联邦执行委员会‚任期 4 作为主要决策机构的共盟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主席团
年。联邦主席团 8人‚
分别来自 8个实体。主席团设 成员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选派均等的人数组成。工
副主席各 1人‚
主席、 任期 1年‚
轮流任职。联邦执行 变成 8个民族
人阶级的先锋队南共联盟也联邦化了‚
设主席 1人、
委员会相当于政府‚ 副主席 5人‚
都来自 共产党的联合体。
不同的共和国。 1
980年 5月 4日‚南共联盟主席、联邦共和国终
南斯拉夫比较早地实行集体领导制‚
党政一切重 身总统铁托去世。根据宪法规定‚总统职能终止‚联
要决定‚
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而后由各级党政主席 9
邦主席团行使国家集体元首的职能。181年以后‚

团集体讨论研究作出决定。铁托在任时‚由于威望 斯拉夫党政最高领导职务都由共和国和自治省代表
高‚
他个人拍板往往就代表了集体决策。铁托去世 轮流担任‚
一年一轮换。党的领导人轮流坐庄‚无法
各项法律和议案‚都由 8个实体的代表协商一致
后‚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遇到风浪就难免分崩离
才能通过。 0世纪 8
析。2 0年代中后期‚
南斯拉夫经济状况恶化‚
·68·
民族矛盾加深‚
各共和国的利害冲突尖锐。在东欧剧 当地肯定并合理地利用。有的不成功‚
如生产资料社
变的冲击下‚ 9
南斯拉夫政治制度发生剧变。190年 1 会所有制‚
实质上仍然是国家所有制的翻版‚未能从
月‚
南共联盟分裂。当年‚
全国举行多党议会选举‚
南 根本上解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问题‚
这应该
共联盟在 4个共和国败北‚
只有塞尔维亚共盟和黑山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继续探索。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共盟改建的社会党保住了执政地位。在野的各共和 南斯拉夫宪法和南共联盟章程中存在重大缺陷:
党的
国的共盟有的宣布独立‚
有的改建‚
南共联盟瓦解‚
南 组织联邦化、
追求以民族共和国代表均衡执政为原则
斯拉夫失去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核心力量。 的党政主要干部轮换制、联邦中央权力放弃过多、地
1
991年 6月 2
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 方势力过大等‚
这就不能从制度上保障党和国家的长
宣布独立。同年 1
0月和 1
1月‚
波黑和马其顿也宣布 治久安‚
这些弊端应该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避免再次出
9
独立。192年 4月 2
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 现。
0
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3年 2月 4日‚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建立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
南斯拉夫联盟两院通过‚
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南 的联邦国家体制是不成功的。南斯拉夫、苏联、捷克
斯拉夫联盟不复存在。至此‚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 斯洛伐克都把民族共和国视为主权国家‚
人为强化了
共和国彻底解体‚一分为五。由于边界、财产分割和 民族自我意识‚激发民族独立倾向‚一旦发生社会剧
民族矛盾等原因‚
各共和国之间接连爆发大规模的战 变或动荡‚
出现独立的机会‚民族共和国就会乘机独
成为 2
争‚ 0世纪 9
0年代地区热点之一。 立。因此‚
社会主义国家在构建国家结构时‚应该避
免类似失误的重现。
五、
结 论
[ 参 考 文 献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在否定苏联模式
过程中创建的‚许多方面反苏联之道而行之。总的 [1]  (南斯拉夫 )卡德尔.卡德尔论文选 [M ].李嘉恩‚译.

看‚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有的较为成功‚如广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368-
369.
[2] 赫鲁晓夫回忆录 [M ].赵绍棣‚译.北京:中国广播电
泛发动群众参政议政的代表团制、
为工人提供生产管
2002.
视出版社‚
理机会的联合劳动制、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首先推
行市场经济制度等方面‚合理因素较多‚应该加以适

DI
SCUSSMERI
TSANDDEMERI
TSOFYUGOSLAVI
ANSOCI
ALI
STAUTONOMOUSSYSTEM
———TI
TO’SROADFORNATI
ONALRECONSTRUCTI
ON

QI
AOZh
izh
ong
(De
par
tme
nto
fPo
li
ti
cs&Hi
st
or‚J
y i
nin


eni
orNo
rma
lCo
ll
eg‚J
e i
nig‚I
n nne
rMo
ngo
la‚Ch
i ina0
120
00)
Abs
tra
ct Yu
gos
lav
ianc
ommu
nis
tse
xpl
ore
dap
ecu
lia
rro
adf
ort
hei
rso
cia
li
stc
ons
tr
uct
io
n—s
oci
al
is
tau
ton
omo
us

yst
em‚t
hep
rin
cip
alc
ont
ent
sofwh
icha
rea
sfo
ll
o :t
ws h
eso
cia
li
sto
wne
rsh
ipo
fme
anso
fpr
odu
cti
on;u
nif
ie
dl-


ours
yst
emo
fma
nag
eme
nta
nda
dmi
nis
tr
ati
on;d
ele
gat
io
nsy
ste
mofp
oli
ti
cals
yst
em;f
ede
rals
yst
emo
fst
at
est
ru-


urea
ndt
hel
ead
ingf
unc
ti
ono
fYu
gos
lav
ianCo
mmu
nis
tUn
ioni
nso
cia
li
stp
oli
ti
call
if
e.Th
erea
res
ucc
ess
fule
xpe
ri-

ncewo
rth
yofb
ein
gle
arn
eda
ndl
ess
onso
ffa
il
urewo
rth
yofb
ein
gke
pta
stoYu
gos
lav
ians
oci
al
sta
uto
nomo
uss
ys-

em.
Ke
ywo
rds
 Ti
to;Yu
gos
lav
ia;s
oci
al
is
tau
ton
omo
uss
yst
em;e
xpe
rie
ncea
ndl
ess
ons
[责任编辑 刘成法 ]

·6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