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荃灣官立中學

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一年度上學期練習六
中國語文科

評卷參考

甲、閲讀理解 (60 分)
第一篇
1 本文共有 9 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5 分),
然後概述各部分的內容大意,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8 分)【整合】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 (1) 第 1-2 段 (2) 概括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地貌特色 (1 分)


部分 (1 分) 和 地位(1 分)。

(4) 介紹適宜進行水上活動的 威基基海灘

第二 (3) 第 3-4 段 (0.5 分)和適宜欣賞自然風光(0.5 分)


部分 (1 分) 的 蘭尼凱(0.5 分)海灘,說明夏威夷

引人入勝(0.5 分)之處。

(4) 指出夏威夷的海底世界物種豐富,從而說
第三 (3) 第 5 段
明夏威夷不論在海面上(0.5 分)還是海底
部分 (1 分)
都一樣精彩。(0.5 分)。

(6) 介紹夏威夷的「世界最高峯」(0.5 分)的

第四 (5) 第 6-8 段 毛納基火山和 頻繁爆發 (0.5 分)的


部分 (1 分) 基拉韋厄火山,說明夏威夷的山景也別具

特色。

(8) 指出夏威夷雖然 擁有豐富多樣的地貌


第五 (7) 第 9 段
(1 分),但同樣面對天災、人類活動帶
部分 (1 分)
來的(1 分)破壞和挑戰。

1
2 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4 分)【整合】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作者以姚明作比喻說明量度基拉韋厄火山高度的   
方法有失偏頗。 
(2) 作者藉分析毛納基火山的地理環境帶出它之所以   
成為觀星勝地的原因。 

答案分析:(1) 作者運用比喻說明,只是想帶出山體高度的量度準則不同會導致「世界最
高峯」銜頭有不同的得主,對各種準則都沒有帶批判的意味。

3 作者在介紹毛納基火山時,除了運用數字說明,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2 分)
比喻說明(1 分)、比較說明 (1 分)
4 第 8 段中,作者怎樣運用數字說明帶出基拉韋厄火山的特性?試舉一例加以解說。
(3 分)
【整合】
作者摘錄了基拉韋厄火山在整個二十世紀的爆發次數(1 分),說明它的爆發頻率很高,

(1 分)符合了「是世界上活躍的火山之一」的說法(1 分)/ 作者又記錄了基拉韋厄

火山噴發熔巖的估算流量(1 分),和它在一次爆發中所破壞的建築物數量及受災人數,

(1 分)印證了「基拉韋厄」在名字帶有的「大量湧出」的意思(1 分)。
5 作者在第 2 段和第 9 段中,分別運用文學大師馬克‧吐温的話和坊間慣用語,這是哪一
種說明的方法?(1 分)兩次的說話分別帶有甚麼作用?試加以解說。(4 分)
說明方法:作者運用了引用說明的方法。 (1 分)
(1) 第 2 段:作者引用文學大師馬克‧吐温的話,強調夏威夷的美麗得天獨厚(1 分),
非一般海洋羣島所能比擬。(1 分)
(2) 第 9 段:作者引用坊間慣用語,說明夏威夷羣島面積不大卻已包羅了地球上絕大部

分的氣候(1 分),突出它有很高的自然觀光價值。(1 分)
6 文章末段,作者認為「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越過了界線,世界就會逆轉」,「界線」
指甚麼?為甚麼作者會這樣說?(4 分)【引申】
作者指出夏威夷擁有像「天堂」般令人驚異的自然風光(0.5 分),同時夏威夷天災頻仍,

(0.5 分)人類帶來的破壞亦與日俱增,就像「地獄」令人難以承受(0.5 分),作者認

為夏威夷兼備了「天堂」和「地獄」的特質(0.5 分)。作者由此推出「界線」的說法,

認為人類應用夏威夷天然資源有着限度(0.5 分)
,如果任由夏威夷的天然資源消耗淨盡,

(0.5 分)大自然與人類對夏威夷帶來的破壞便會完全蓋過本身的好處(0.5 分),過程

將不能還原(0.5 分)。

2
第二篇
1 試解釋下列帶點字詞的意思。(5 分)閱讀能力層次:解釋;設題目標:理解篇章的文言
字詞

(1) 卻負帝城(第 2 段) 負: 靠着

(2) 流香吐馥(第 2 段) 馥: 香氣

(3) 其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第 2 段) 方: 方圓

(4)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第 1 段) 立: 興建

(5) 青林垂影,綠水為文。(第 2 段) 文: 波紋

2 試語譯下列句子。(5 分)閱讀能力層次:解釋;設題目標:理解篇章的文言句子
(1) 形勝之地,爽塏獨美。(第 2 段)
這個風景優美(0.5 分)的地方(0.5 分),地勢高而乾爽,是獨一無二(0.5 分)

的美景(0.5 分)。
(2) 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層浮圖一所,去地百仞。(第 2 段)
到了(0.5 分)正光年間(0.5 分),太后才(0.5 分)修建(0.5 分)了一座(0.5 分)七
層的寶塔,高達(0.5 分)百仞。

3 作者從以下哪些方面介紹景明寺?(2 分)閱讀能力層次:重整;設題目標:理解篇章內

(1) 地理位置
(2) 興建時間
(3) 得名由來
(4) 寺院面積
A (1) (2)
B (1) (4)
C (2) (3) (4) A B C D
D (1) (2) (3) (4)    

4 以下哪些陳述不符合景明寺的景物特徵?(可選多於一項)(2 分)閱讀能力層次:重整;
設題目標:理解景物的特徵
 周遭環境非常清幽
 寺內長期維持舒適的温度
 遊客熙來攘往,十分熱鬧
 寺院種植了多種水生植物
 佛寺和僧房疏疏落落,散佈山中

5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多感官描寫手法來突顯景明寺的景物特徵。下列引文運用了哪種感官描
寫手法?(可選多於一項)(4 分) 閱讀能力層次:重整;設題目標:掌握描寫景物的方法
【參考 2018 年 DSE 閱讀能力卷乙部第 17 題】

3
(1) 青林垂影,綠水為文。形勝之地,爽塏獨美。(第 2 段)
(2) 竹松蘭芷垂列階墀,含風團露,流香吐馥。(第 2 段)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 嗅覺
(1)     
(2)     
答案分析:
(1) 「青林垂影,綠水為文」兩句描寫了樹木的影子和綠水的波紋,這是眼睛看得見的
景象,因此是視覺方面的描寫。
「爽塏獨美」指出景明寺附近的環境乾燥清爽,這是
皮膚的觸感,因此是觸覺方面的描寫。
(2) 「竹松蘭芷垂列階墀」描寫了台階兩旁的植物,是視覺方面的描寫。 「流香吐馥」則
描寫了植物所散發的香氣,因此是嗅覺方面的描寫。

6 試根據文意,判斷以下陳述。(2 分)閱讀能力層次:重整;設題目標:理解篇章內容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景明寺建在少室山上。   

答案分析:
錯誤。文章開首提到景明寺「前望嵩山、少室」,意思是在寺前可看到少室山,可見景明
寺並非建在少室山上,因此陳述不正確。

7 景明寺內的三座水池,除了有觀賞價值外,還有甚麼價值 ? 試引原文加以說明。(4 分)
景明寺內的三座水池,除了有觀賞價值外,也具有生產的功能(1 分)。文章結尾明確
到「碾磑舂簸,皆用水功」(1 分),意思是會利用三座水池的水力來碾磨和簸揚穀物,
(2 分)。/ 用石碾、石磨把稻米等穀物的外皮磨脫,然後用箕揚起穀物,以除去外皮。
(2 分)

8 綜合全文,以下哪一項最適合形容景明寺的建築特點和景色?(1 分)試塗滿與答案相應的
圓圈,並在橫線上加以說明。(4 分)閱讀能力層次:伸展;設題目標:理解景物的特徵
A 簡樸平實
B 富麗宏偉
C 富於創意 A B C D
D 充滿生活氣息    
(1 分)
說明:作者在第 2 段指出,景明寺光輝壯麗,共有一千多間廟堂和廟宇(1 分);佛殿、
房屋則重重疊疊,稠密相接(1 分),高台和樓閣亦色彩繽紛(1 分),可見景明寺不但
富麗堂皇,而且規模宏大。(1 分)

4
《景明寺》(節錄)語譯
1 景明寺,是宣武皇帝興建的。它是在景明年中興建的,故以此命名。它位於宣陽門外一
里的御道東邊。
2 寺院東西南北,方圓五百步。前面可以看見嵩山、少室山,後面靠着皇城。樹木垂落倒
影,碧綠的河水泛起波紋。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地勢高而乾爽,是獨一無二的美景。廟堂、
廟宇好像高懸在山上一樣,光彩富麗,有一千多間。佛殿、房屋重重疊疊,窗戶和屋簷交錯
相對,青色的高台和紫色的樓閣之間,有凌空架設的通道相連。雖然寺外有四季變化,但寺
內卻感覺不到寒暑的更替。房簷之外,都是山和水池,竹子松樹、蘭花香草,排列在台階兩
旁,在清風吹拂下,結着露水,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到了正光年間,太后才修建了一座七層
的寶塔,高達百仞。
3 寺院裏有三座水池,萑葦、菖蒲、菱角、蓮藕,各種水生植物四處生長。有時會有大蟹
紫魚在繁茂的水藻之間出沒,有時會有青鳧白雁在碧波上浮浮沉沉。在碾磨和簸揚稻米等穀
物時,都用水力。

-全卷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