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4

Power Electronics

北美飞跃手册
V 2018.1

H. Gui
前言

还记得准备申请那会,对于北美的电力电子几乎没有认识,只知道 CPES 的
Fred Lee,还有听过报告和看过论文的几个教授。后来一点点查找资料,向国外
的前辈打听,和一起申请的战友交流,慢慢建立起了一定的概念。回首这段时光,
当然有看着自己逐渐积累的喜悦,但同样也走了不少弯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来自一所 PE 有一定实力,但是没什么出国留学氛围的大学(NUAA),在国外
读 PhD 的师兄师姐数量屈指可数,这也决定了我无法像电气四虎的学生那样拥
有广泛的校友资源。相信每年都有不少人和当初的我一样,打算留学但是苦于 PE
方面信息的匮乏。因此,在申请结束之后,我决定将自己所掌握的北美各 PE 学
校及老师的情况进行整理和扩充,做成一份系统的文档,分享给志在出国留学的
PE 学子们。

刚开始着手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工作量会很大。但是对着 US News
的排名一所所学校查找,我发现北美地区拥有 PE 研究和老师的学校远比想象的
要多,甚至有很多学校是我在整理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诚然,其中不少学校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并不会去考虑申请,但是既然开始了这项工作,我也就希望自
己能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北美地区 PE 的情况,于是导致目录越来越长。即便如此,
在北美浩如烟海的大学当中,也一定会有漏网之鱼,如果您发现了这样的情况,
还请谅解并告知。

在整理补充的过程当中,困扰我最多的并不是工作量,而是该以怎样的角度
去写。如果只是罗列各个学校的老师和研究领域,那固然比较简单,但我想多数
人并不满足于看到这些信息。大家肯定想知道一个老师究竟 N 不 NB,Ni 不 Nice,
Pu 不 Push。可是一方面,我作为一个才毕业的硕士,何来资格去评判各个教授
的 NB 程度呢?另一方面,像 Nice 和 Push 这种评价,本身是非常主观的,想要
以第三方的角度去描述实在是很困难。经过权衡,我收集了像美国工程院院士、
IEEE Fellow、教育背景、获奖情况(比如 Newell,Middlebrook、Bass 这类 PE 领
域的著名奖项)以及担任职务等信息来间接反映一个教授的 NB 程度,而像大牛、
为人 Nice、比较 Push 这类带着个人色彩的评价,也基本是网上的公论或是至少
有两三个当事人(比如那个老师的学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倘若其中有些文字引
起您的不适,我绝非有意冒犯,还请海涵并告知。

此外,根据给一些朋友看过之后的反馈,大家普遍希望能增加一些各学校及
导师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工业界分布的信息。然而,由于人脉和时间有限,这些资

I
料又很难在网上查实,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但我同样也希望未来能够增加这部分
内容,毕竟 PE 与实际工业界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个人申请及本文档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战友、前辈的无私帮助
和宝贵意见。他们是:XJTU 的 Xingxuan Huang 和 Tong Chen,HUST 的 Hui Yu,
THU 的 Xin Zan,Liran Zheng 和 Xiaofan Cui,HKU 的 Zhe Yang,UTK 的 Ren
Ren,FSU 的 Lu Wang,NCSU 的 Fei Xue,MSU 的 Runruo Chen,UIUC 的 Zitao
Liao,TAMU 的 Weiran Dai,OSU 的 Gengyao Li,VT 的 Bingyao Sun 和 Xiaonan
Zhao,Google 的 Shuai Jiang 等,感谢他们为我个人以及本文档所付出的一切。
此外,感谢 X. Li 前辈撰写并公开的《彼岸阳光–Power 师生飞跃手册》网络版
中所提供的 PE 部分信息资料。

最后,尽管 PE 是个小众专业,但在电气等所谓传统夕阳行业中,却是朝阳
的。目前总体来说,北美不少学校都在招老师,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PE 会有更多
的机会。对于这个文档,我希望能够至少每年更新一次,也希望未来某一天能够
将内容从北美扩展到全球,从学术界扩展到工业界。无论您是对该文档有什么建
议或是想要提供的信息,或是希望和我共同对文档进行更新,或是有问题需要咨
询,或只是想与我认识一下交个朋友,都欢迎联系我~~

邮箱:ghdcat@hotmail.com,微信:1592365499

祝各位 PE 申请者都能如愿以偿,前程似锦!

H. Gui

2016 年 4 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文档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档仅供有意出国留学的同学参考,请勿用于商
业用途,如需作商业用途,请与文档作者联系。如需转载本文档全部或部分内容,
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由于信息渠道和个人精力有限,本文档难免有疏漏之处。作者不对文档中任
何信息作任何保证,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或有效性不承担任何义务与法律责任。
II
更新记录

注:加粗为新老师,斜体为跳槽

V2017.1: 新增 Minjie Chen@Princeton;删除 Philip T. Krein(退休)@UIUC;新


增 Arijit Banerjee@UIUC;Alex Q. Huang 由 NCSU 转至 UTAustin;新增 Dionysios
Aliprantis@Purdue;新增 Eric L. Severson@UW;新增 Mona Ghassemi@VT;新
增 Guo-Quan Lu@VT;删除 Willem Odendaal@VT;Julia Zhang 由 Oregon State
转至 OSU;Fang Luo 由 OSU 转至 UArk;Leila Parsa 由 RPI 转至 UCSC;Nilanjan
Ray Chaudhuri 由 NDSU 转至 PSU;新增 Kevin Bai@ UM-Dearborn;新增 Taehyung
Kim@UM-Dearborn;新增 Babak Parkhideh@UNCC;新增 Robert Cox@UNCC;
Johan H. Enslin 由 UNCC 转至 Clemson;新增 Robert Kereste@Pitt;删除 Tom
McDermott@Pitt;新增 Ayman El-Refaie@Marquette;Reza Ahmadi 由 SIUC 转至
KU;删除 Ruth Douglas Miller(退休)@KSU;删除 Ziyad Salameh(退休)@UML;
新 增 Reinaldo Tonkoski@SDSU ; 新 增 Poria Fajri@UNR ; 新 增 Wilson
Eberle@UBC;新增 Liwei Wang@UBC;新增 Sahar Pirooz Azad@Alberta;新增
Mehdi Narimani@Mac;新增 Jennifer Bauman@Mac;新增 Suzan Eren@Queens;
删除 Subhasis Nandi(去世)@Victoria;新增 Akshay Kumar Rathore@Concordia;
新增 Bimal K. Bose 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V2018.1: Robert Pilawa-Podgurski 由 UIUC 转至 UCB; Khurram Afridi 由 CU 转至


Cornell;删除 Ronald G. Harley(去世)@Gatech; 新增 Dong Dong@VT;新增
Yuhao Zhang@VT;Kevin Bai 由 UM-Dearborn 转至 UTK;Fang Z. Peng 由 MSU
转至 FSU;新增 Yuan Li@FSU;新增 Jinyeong Moon@FSU;新增 Ghanshyamsinh
Gohil@UTD;删除 George Karady(去世)@ASU;新增 Brian Johnson@UW;
新增 Jin Ye@UGA;新增 Yue Cao@Oregon State;Annette von Jouanne 由 Oregon
State 转 至 Baylor ; Keith Corzine 由 Clemson 转 至 UCSC ; 新 增 Patrick
Mercier@UCSD;新增 Mithat Kisacikoglu@UA;新增 Andrew Lemmon@UA;新
增 Aaron D. Brovont@UA;新增 Harish S. Krishnamoorthy@UH;新增 Eduard
Muljadi@Auburn;新增 Fei Lu@Drexel;新增 Luis Carlos Herrera@UB;新增
Mohammed Agamy@Albany ; 新 增 Xiaonan Lu@Temple ; 删 除 Harry
Powell@UVA;新增 Inna Partin-Vaisband@UIC;新增 Abd Arkadan@Mines;
新增 Tuyen Van Vu@Clarkson;新增 Sara Ahmed@UTSA;新增 Geza Joos@McGill;
新增 Boon-Teck Ooi@McGill;Sahar Pirooz Azad 由 Alberta 转至 Waterloo;新增

III
Andy Knight@UCalgary ; 新 增 Ed Nowicki@UCalgary ; 新 增 Chunyan
Lai@Concordia;删除 Azizur Rahman(去世)@MUN。

IV
目录
前言............................................................................................................. I
版权与免责声明 ....................................................................................................... II
更新记录...................................................................................................III
目录............................................................................................................ V
如何查找学校及老师的信息? ................................................................1
USA.............................................................................................................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5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 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 6
Cornell University (Cornell) ...................................................................................... 6
Colombia University (Colombia) ............................................................................... 6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 ................................................... 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Umich) ............................................................ 7
Dartmouth College (Dartmouth) ................................................................................ 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tech) ................................................................. 8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UTAustin) .................................................................... 8
Texas A&M University (TAMU) .............................................................................. 8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U).......................................................................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W) ................................................................ 10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T) ........................................ 10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UTK) ............................................................. 12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SU) .................................................. 13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SU) ................................................................. 14
University of Arkansas (UArk) ................................................................................ 14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SU) ................................................................................ 15
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 (UTD) .......................................................................... 16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 ....................................................................... 16

V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EU) ............................................................................... 17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SU) ................................................................. 17
University of Florida (UF) .......................................................................................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 18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 .............................................................................. 18
Purdue University (Purdue) ...................................................................................... 18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MD) ........................................................ 19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 ........................................................................... 19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 .....................................................................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 ..................................................................... 20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UMN) ......................................................... 20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UNL) .................................................................. 20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USC) ........................................................................ 21
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 .................................................................................. 21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NDSU)................................................................... 21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 ........................................................................ 21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rlotte (UNCC) .................................................... 22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OSU) ............................................................................... 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 2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 .......................................................... 23
University of Alabama (UA) .................................................................................... 23
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 23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ST) ......................................... 2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arborn (UM-Dearborn) ................................................. 24
University of Houston (UH) ..................................................................................... 25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 25
Marquette University (Marquette) ........................................................................... 25
Clemson University (Clemson) ................................................................................ 26
Drexel University (Drexel)....................................................................................... 26
University at Buffalo, SUNY (UB) .......................................................................... 26

VI
Temple University (Temple) .................................................................................... 26
Miami University, Oxford (MU) .............................................................................. 26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 27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SU) ....................................................................... 27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Conn) ......................................................................... 27
Tufts University (Tufts) ........................................................................................... 28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U)................................................................... 2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 .................................................................................. 28
Duke University (Duke) ........................................................................................... 28
University of Denver (DU) ...................................................................................... 29
Lehigh University (Lehigh) ...................................................................................... 29
University at Albany, SUNY (Albany) .................................................................... 29
Baylor University (Baylor) ...................................................................................... 2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UIC) ...................................................................... 29
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 (UTA) ..................................................................... 29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issouri) .......................................................... 30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Y) ................................................................................ 3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LSU) ............................................................................ 30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TU) ............................................................ 30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 ....................................................................... 30
Kansas University (KU) ........................................................................................... 31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KSU) ................................................................................ 31
Texas Tech University (TTU) .................................................................................. 31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Mines) .......................................................................... 31
Clarkson University (Clarkson) ............................................................................... 32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kState) ...................................................................... 32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UML) ........................................................... 32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 ........................................................................... 3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UCF) ........................................................................ 33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WVU) ............................................................................ 33

VI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UWM) ......................................................... 33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UND) ......................................................................... 33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SDSU) ................................................................... 33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UNR) ......................................................................... 34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IU) ..................................................................... 34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 (SIUC) .................................................... 34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MSU) ............................................................................ 34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NIU) .......................................................................... 34
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 (UTSA) .............................................................. 34
Canada.......................................................................................................35
University of Toronto (UofT) .................................................................................. 35
McGill University (McGill) ..................................................................................... 35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 35
University of Alberta (Alberta) ................................................................................ 36
McMaster University (Mac) ..................................................................................... 37
Queen’s University (Queens) ................................................................................... 37
Western University (UWO) ..................................................................................... 37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 38
University of Calgary (UCalgary) ............................................................................ 38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 38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 38
University of Manitoba (Manitoba) ......................................................................... 39
Carleton University (Carleton) ................................................................................. 39
Concordia University (Concordia) ........................................................................... 39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MUN) ...................................................... 40
Ryerson University (Ryerson) .................................................................................. 40
附录...........................................................................................................41
PE 领域美国工程院院士 ........................................................................................ 41
历年 William E. Newell Power Electronics Award 得主列表................................ 42
历年 R. David Middlebrook Award 得主列表 ........................................................ 43
VIII
历年 Richard M. Bass Outstanding Young Power Electronics Engineer Award 得主
列表 .......................................................................................................................... 44

IX
如何查找学校及老师的信息?

查找感兴趣的老师的信息基本上是每一个 PhD 申请者的必修课,但是面对茫茫


浩如烟海的学校,如何找到我们电力电子这一小众学科的老师呢?下面简单介绍
一下两个最常用的方法:

1. 到学校官网按照【学校→学院→系→研究领域/老师】的顺序查找

Step 1:进入学校官网。比如 Colorado 的官网,选择 Academic ↓

Step 2:再选择带有关键词 Colleges/Schools/Departments 的链接 ↓

Step 3:在列表中找到 College of Engineering,进入工程学院官网,如果有各系链


接的话可以直接进入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的官网 ↓

1
Step 4:找带有 Departments 关键词的链接,如果没有就选择 Academics,找到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 或者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E)的链接,
进入系主页 ↓

Step 5:选择 Research,再选择带有 Research Areas 以及 Research Centers 之类的


关键词的链接 ↓

Step 6:发现有和 Power 有关的研究以及实验室,就可以进去看了 ↓

2
Step 7:当然,很多时候并没有专门的 Power 研究主题,那么就要到 Faculty
List 里面去找了。回到 Step 5 的系主页,选择 Faculty ↓

Step 8:有些学校会提供按照研究领域分类的 Faculty 列表,有些学校会在教授底


下注明他的研究兴趣,也有些什么都不给。总之一个个浏览吧 ↓

这个方法有可能会漏掉老师,因为并非所有教授都隶属于 ECE 或者 EE,但是


能够保证 95%以上的覆盖率。

2. 通过 Google 高级搜索查找

Step 1:在搜索框输入:“power electronics” site:xxx.edu,其中 xxx.edu 为学校的


域名,例如 CU 是 colorado.edu ↓

3
Step 2:翻几页,找到和 PE 有关的内容(研究、老师、实验室等)↓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不确定某个学校是否有 PE 相关研究的时候。

4
US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有一个与 PE 有关的实验室 LEES:
Laboratory for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Systems

系里和 Energy 有关的 Faculty 名单:


Faculty of Energy

John G. Kassakian: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MIT 毕业,具体背景不


详,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 的创始主席,1987 年 Newell 奖得主。
泰斗级人物,半退休状态。研究领域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变换器建模控制等,
最近偏向于研究储能系统。

James L. Kirtley: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1971 年 PhD@MIT,曾在


GE,GM 等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等职务,是电机方面的大牛。

Steven Leeb:IEEE Fellow,1993 年 PhD@MIT,Kirtley 的学生,1999 年 Bass 奖


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及驱动,微网等。

David J. Perreault:IEEE Fellow,1997 年 PhD@MIT,Kassakian 的学生,2015


年 Middlebrook 奖得主,2001 年 Bass 奖得主。主要研究超高频电力电子,是该
领域的先驱和旗舰级人物,做的东西属于行业标杆。当老师时间不长,但其学生
已有不少进入著名高校当老师,如 Stanford, UIUC, Princeton 等;前两年在
Kickstarter 上很火的全世界最小的笔记本适配器产品也是他学生弄的。其名下实
验室: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Group。

Luca Daniel:2001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曾经的 PELS Award for Best


Journal Paper 得主,但是现在已经转行,不研究 PE 了。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Juan Manuel Rivas Davila:小 AP,墨西哥人,2006 年 PhD@MIT,Perreault 的
学生,曾在 Umich 任教,于 2014 年加入 Stanford,研究领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
输,超高频电力电子等。其名下实验室:Stanford University 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Lab (SuperLab) ,实验室 People 名单里居然有一条名叫 Mr. Super Potato
的狗,还有邮箱…

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Minjie Chen:小 AP,2015 年 PhD@MIT,Perreault 的学生,清华大学校友。研
究领域主要为高频电力电子。其名下实验室:Princeton 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Lab (PowerLa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Seth R. Sanders:IEEE Fellow,1989 年 PhD@MIT,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
变换器,直流微网,电机控制等,大牛,学生很多在名校当老师。其名下实验室:
Power Electronics Group。

Robert Pilawa-Podgurski:大 AP,瑞典人,2012 年 PhD@MIT,Perreault 的学


生,2014 年 Bass 奖得主,曾在 UIUC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UCB。研究领域主
要为通信电源,高功率密度变换器,超高频电力电子,光伏等。其名下实验室:
Pilawa Research Group,近几年文章非常多,实验室发展很快,中国学生基本都
有海外经历。

Scott Moura:小 AP,2011 年 PhD@Umich,隶属于 CEE 而不是 EE,研究领域


主要为电池能量管理,电动汽车等,和 PE 沾点关系。其名下实验室:Energy Control
& Applications Lab (ECAL)。

Cornell University (Cornell)


Khurram Afridi:小 AP,巴基斯坦人,1998 年 PhD@MIT,Kassakian 的学生,
曾在 Techlogix 公司担任 CTO 和 COO 十多年,后在 CU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Cornell,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超高频电力电子,无线电能传输等。
名下有中国学生。

Colombia University (Colombia)


Matthias Preindl:小 AP,2014 年 PhD@University of Padua,于 2015 年加入
Colombia,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微网等,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or Drives Labotartory (PMLab)。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


名校+Power 传统强校,无论 PE 还是 PS 都在全美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
说 PE 这些年整体正在年轻化。

Website of Power and Energy


6
Kiruba S. Haran:大 AP,IEEE Fellow,尼日利亚人,2000 年 PhD@RPI,曾在
GE GRC 工作十多年,于 2014 年加入 UIUC,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其名下实验
室:Kiruba Haran,中国学生基本都有海外经历。

Alejandro Dominguez-Garcia:大 AP,2007 年 PhD@MIT,Kassakian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微网的稳定性等,偏 PS,近几年文章非常多。

Arijit Banerjee: 小 AP,印度人,2016 年 PhD@MIT,Leeb 和 Kirtley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驱动。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Umich)


Umich 的 Power 历史并不长,是近几年才开始大力发展的,正在扩张中。

Website of Power and Energy

Heath Hofmann:1998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曾在 PSU 任教十多年,


于 2010 年加入 Umich,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电动汽车等,和 Tesla 有合
作。

Al-Thaddeus Avestruz:小 AP,2011 年 PhD@MIT,Leeb 的学生,毕业后留校


继续做 RA,于 2016 年加入 Umich,研究领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输,功率 IC 等。
是美国人(至少高中开始就在美国),看名字和长相可能是亚裔。

Dartmouth College (Dartmouth)


Dartmouth 的 School of Engineering 是没有 Department 区分的,学院网站上如是
说:“The world needs technical talent to create new industries and address pressing
problems in energy, healthcare,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These problems don't fall neatly within departmental boundaries.
That's why Thayer School has no departments.”在 Research 里可以找到 Energy
Technologies,有两位老师,以磁设计为主。

Website of Energy Technologies

Charles R. Sullivan:IEEE Fellow,1996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研究领


域 主 要为磁性元件设 计 , 高功率密度变换 器等 。其名下实验室 : Magnetic
Component and 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不过已经很久都没更新了。

Jason T. Stauth:大 AP,2008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


磁性元件设计,高功率密度变换器等。其名下实验室:Power and Integrated
Electronics at Dartmouth。
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tech)
既是工科强校也是 Power 强校,曾经 Power 综合实力足以竞争全美第一,但之后
PE 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似乎 Funding 也不足。这两年有重整旗鼓向上的趋势。

系里 Power 相关的 Faculty 名单:


Faculty of Electrical Energy

Deepakraj M. Divan : 美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 IEEE Fellow , 印 度 人 , 1983 年


PhD@Calgary,曾在 UW 任教,之后进入工业界创业,于 2004 年加入 Gatech,
曾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的主席,2006 年 Newell 奖得主。研究
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近期重新开始活跃了。其名下实验室:The Center for
Distributed Energy (CDE).

Thomas G. Habetler:IEEE Fellow,1989 年 PhD@UW,曾在 GM 工作,研究领


域主要为电机控制,尤以 sensorless monitoring 见长。曾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的主席,据说不怎么管学生,但近几年文章还算较多。

Maryam Saeedifard:女,大 AP,伊朗人,2008 年 PhD@UofT,Iravani 的学生,


曾在 ABB 工作,之后在 Purdue 任教四年,于 2014 年加入 Gatech,2010 年 Bass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微网等。近几年文章很多,手下有中国学生,
据说比较 push,而且会 fire 学生。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UTAustin)


Alex Q. Huang:IEEE Fellow,1992 年 PhD@Cambridge,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
学校友,曾在 VT,NCSU 任教, NCSU 的 FREEDM 的创立者,2017 年加入
UTAustin,研究领域主要为功率器件,固态变压器,微网,新能源系统等,行业
大牛,是固态变压器(能源路由器)的提出者。NCSU 的 FREEDM 自成立之后
发展非常迅速,如今是北美最大的电力电子研究中心之一。但是近两年 Funding
出 了 点 问题 , 最终 跳槽 至 UTAustin 。 其名下 实 验 室: Semiconductor Power
Electronics Center。

Texas A&M University (TAMU)


传统 Power 强校,历史悠久,很多 Faculty 都是出自 TAMU,其工科认可度很高,
且地处德州。但是缺钱,喜欢发 AD,而且不一定能转 offer,老师多为印度、伊
朗人,学生也是如此。

系里对 Power 的介绍:


Energy and Power
8
Mehrdad Ehsani:IEEE Life Fellow,1981 年 PhD@UW,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
车,电机控制,风电等,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大牛。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or Drives Laoratory. 学生以印度人为主,也有少量中国人。

Prasad Enjeti:IEEE Fellow,印度人,1988 年 PhD@Concordia,2012 年 Middlebrook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风电,光伏,电网等。学生很少有中国人。

Hamid A. Toliyat:IEEE Fellow,伊朗人,1991 年 PhD@UW,研究领域主要为


电 机 及 其 控 制 ,电 动汽 车 等 。 其 名 下实 验室 : Electrical Machines & Power
Electronics (EMPE) Laboratory,学生基本都是中东人,没有中国人。

Robert Balog:大 AP,2006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光


伏,微网,新能源系统等,有中国学生,但是据说性格比较古怪。其名下实验室:
Renewable Energy &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U)


CU 有一个 PE 的实验室,总体而言 CU 的 PE 比较低调,但实力绝对毋庸置疑,
老师都师出名门,研究重视理论基础,学院派:
Colorado Power Electronics Center (CoPEC)

Robert W. Erickson:IEEE Fellow,1982 年 PhD@CIT,主要研究领域为变换器


建模,数字控制等,CoPEC 的联合创始人,著名教材《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的作者,学院派代表,现在应该快退休了。

Dragan Maksimovic:IEEE Fellow,1989 年 PhD@CIT,Cuk 的学生,主要研究


领域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变换器建模,数字控制,新器件应用等,CoPEC 的联
合创始人,著名教材《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的作者,国内学生大多
是因为这本书认识他,但实际他的学术水平也是毋庸置疑,原先是电力电子数字
控制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最近在电力电子高频化方面也有颇多建树,名下有不
少中国学生,套磁用处不大。

Hanh-Phuc Le:小 AP,越南人,2013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2016 年


加入 CU,研究领域主要为功率 IC。其名下实验室:integrated Power Electronics
and Energy-Efficient Systems (iPower3Es),网站显示有 opening。

Taylor Barton:女,小 AP,2012 年 PhD@MIT,Perreault 的学生,曾在 UTD 任


教,2016 年加入 CU。主要研究功率放大器。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UW)
这里有全球顶尖的电机实验室 WEMPEC,且学校综排靠前,环境优美。但是
WEMPEC 招人基本第一年只给 AD,只有通过了 PhD 考核才有机会拿到 offer,
因此性价比打了一定折扣,不过自费一年之后拿到 offer 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大
部分老师名下都有中国学生。
Wisconsin Electric Machin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Consortium (WEMPEC)

Thomas A. Lipo: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1968 年 PhD@UW,


WEMPEC 联合创始人,1990 年 Newell 奖得主。主要研究电机,尤其以交流电机
调速见长,已经退休,成为 Professor Emeritus 了。

Robert D. Lorenz:IEEE Life Fellow,1984 年 PhD@UW,目前 WEMPEC 的 Co-


Director,2012 年 Newell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交流电机控制,电机驱动等。
注意他所属的 Department 不是 ECE,而是 ME,所以在 ECE 的 Faculty 里是找不
到他的。

Thomas M. Jahns: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1978 年 PhD@MIT,目前


WEMPEC 的 Co-Director,曾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的主席,
1999 年 Newell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驱动等。

Giri Venkataramanan:印度人,1992 年 PhD@UW,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逆变


器,分布式系统,电机控制等。

Bulent Sarlioglu:大 AP,土耳其人,1999 年 PhD@UW,Lipo 的学生,研究领


域主要为永磁电机及其驱动,电动汽车,新器件应用等。

Daniel C. Ludois:小 AP,2011 年 PhD@UW,Venkataramanan 的学生,研究领


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输,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等。

Eric L. Severson:小 AP,2015 年 PhD@UMN,Moha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


电机控制,风力发电等。2018 年直接给了招的学生 RA,打破了 UW 第一年不给
support 的传统。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T)


这里被称为电力电子的圣殿,因为这里有 Fred Lee 和 CPES。谈到电力电子,第
一个跳进大多数中国学生脑海的一定是 CPES。即便是目前,如果它说自己是 PE
第二,还不会有哪家敢说自己是第一。诚然,所谓高处不胜寒,CPES 不如曾经
那么一枝独秀,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原来实在是太强了,月满则亏。另一方面和老
师的流失也有关系,如原 NCSU 的 Alex Huang,UTK 的 Fred Wang 等,都是从
10
CPES 走出来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将一所原本 PE 并不突出的学校发展成了 PE 顶
尖强校,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曾经 CPES 该是有多么强大。无论如何,现在的
CPES 学术水平仍然是最顶尖的。目前 CPES 分在两个校区,以 Boroyevich 和
Burgos 为主的高压大功率项目在 Arlinton 的新校区实验室。
Center for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CPES)

Fred C. Lee: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台湾人,1974 年 PhD@Duke,


还用多介绍么?CPES 之父,如今以 70 多高龄依然活跃在学术最前线。也许有人
会觉得他的生涯并没有什么突破性、飞跃性的贡献,但这世上本来就没那么多所
谓的“重大突破”,更多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进步。在软开关、变换器建模、
变换器功率密度提升等方面,Dr. Lee 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我们今天的电源和
以前相比体积、发热有了大幅提高,他绝对功不可没。如果说现在 CPES 最大的
财富,那就是极为庞大的工业界资源和人脉了,而这更是 Dr. Lee 的功劳,他的
双眼永远紧盯工业界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 CPES 能够发展腾飞的重要原因。或
许也是因为如此,他的学生基本都进入了工业界,很少有留在学术圈的。当然,
他的火爆脾气和 push 程度也和他的学术水平一样有名。于 2017 年宣布退休,但
实际在科研一线,仍然带学生、开会。

Dushan Boroyevich: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1986 年 PhD@VT,Fred Lee


的学生,目前 CPES 的 Director,曾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的主
席,2007 年 Newell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是电网,新能源系统,新器件应用,
电动汽车等。人非常 nice,不过年纪也大了,目前还在招学生,但是主要由 Burgos
在带。

Jih-Sheng (Jason) Lai:IEEE Fellow,台湾人,1989 年 PhD@UTK,研究领域主


要为微网,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等,偏大功率系统,2016 年 Google Little Box
比赛唯一的高校获奖队伍就是他执导的。注意,他不属于 CPES,所以在 CPES
的实验室网站上是找不到他的,套磁的时候也别写错。其名下实验室:Future
Energy Electronics Center (FEEC)。

Khai Ngo:IEEE Fellow,越南人,1984 年 PhD@CIT,曾在 GE 工作,研究领域


主要为封装,材料热效应,磁性元件等,做的东西很底层,比较小众偏门。既不
属于 Fred Lee 的组也不属于 Dushan 的组,自己一个人单干。

Rolando Burgos:大 AP,智利人,2002 年 PhD@University of Concepcion,智利


土博,但是之后在 VT 读了博后,曾在 ABB 工作三年。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
新能源系统等,目前和 Dushan 一个组,自己招学生,同时也帮 Dushan 带学生,
人很 nice。

11
Qiang Li:小 AP,2011 年 PhD@VT,Fred Lee 的学生,浙江大学校友,研究领
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新器件应用,电力电子功率集成,磁性元件设计等,
人很 nice,面试用中文。和 Fred Lee 在一个组。

Dong Dong:小 AP,2012 年 PhD@VT,Boroyevich 的学生,清华大学校友,毕


业后在 GE 工作,于 2018 年加入 VT。研究领域主要为多电平变换器,HVDC,
新器件应用等。

Mona Ghassemi: 女,小 AP,2012 年 PhD@Uof Tehran,伊朗土博,毕业后在加


拿大工作,于 2017 年加入 VT。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压,绝缘技术。

Yuhao Zhang:小 AP,2017 年 PhD@MIT,北京大学校友,于 2018 年加入 VT。


研究领域为 GaN 器件本体。

Guo-Quan Lu:1990 年 PhD@Harvard,研究领域主要为期间封装,磁件集成。


和 CPES 更多是合作关系。学生主要是学材料的。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UTK)


综排不高,地理位置也一般。但是自从挖来 Fred Wang 和 Yilu Liu 成立 CURENT
之后,近几年 Power 发展极为迅速,且背靠 DOE 旗下最大的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CURENT 的学生中国人很多,他家 PE 的一大特点是几位老师关系
非常紧密,不太分彼此,一个老师的学生可以参与另一个老师的项目,有了问题
也可以和无论哪位老师讨论。
Center for Ultra-Wide-Area Resilient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Networks
(CURENT)

系里关于 Power 的简介:


Faculty of Power Systems, Power Electronics, and Renewable Energy

Fred Wang:IEEE Fellow,1990 年 PhD@USC,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曾在 GE 工


作十年,之后在 VT 任教,于 2009 年加入 UTK,是 CURENT 的联合创始人。主
要研究领域为大功率 AC 变换器,微网,新器件应用,电动汽车等,行业大牛。

Leon Tolbert:IEEE Fellow,1999 年 PhD@Gatech,Habetler 的学生,CURENT


的联合创始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网,新能源系统,HVDC,新器件应用等。喜
欢招女生,对学生管得比较松,学生有部分由 Fred Wang 带。

Daniel Costinett:小 AP,2013 年 PhD@CU,Maksimovic 的学生,主要研究领


域为无线电能传输,高频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及数字控制等。学术理论水平很
扎实。
12
Kevin (Hua) Bai:大 AP,2007 年 PhD@清华,曾在 Kettering University,UM-
Dearborn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UTK。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等。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SU)


Power 传统强校,从 Device 到 PE 和 PS 都很强,IGBT 就是在这里发明,且离
ABB 公司北美总部很近。拥有著名的微网实验室 FREEDM。2017 年 FREEDM
创始人 Alex Huang 跳槽至 UTAustin,实力受到影响。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EEDM)

FREEDM 还有几个子实验室,研究电动汽车的: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Energy Center (ATEC)

研究器件封装的:
Packaging Research in Electronic Energy Systems (PREES)

系里关于 Power 的介绍:


Website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Systems

Jayant Baliga: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印度人,1974 年 PhD@RPI,


1991 年 Newell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功率器件,是 IGBT 的发明人,绝对大
牛,Power Semiconductor Research Center 的 Director。做的东西偏半导体,实际
和 PE 关系不大。

Iqbal Husain:IEEE Fellow,孟加拉人,1993 年 PhD@TAMU,目前 FREEDM 的


Director,曾在 University of Akron 任教,2011 年加入 NCSU,研究领域主要为电
机控制,继电保护,微网等。人比较 nice,有不少中国学生。

Douglas C. Hopkins:1989 年 PhD@VT,主要研究功率器件封装,是 PREES 的


Director,学生不多,有中国人。

Srdjan Lukic:大 AP,2007 年 PhD@IIT,Emadi 在 IIT 时候的学生,研究领域


主要为电动汽车,微网等,是 ATEC 的 Director,招中国学生。

Subhashish Bhattacharya:印度人,2003 年 PhD@UW,Gatech 的 Divan 在 UW


时候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微网等,手下以印度学生为主。

Wensong Yu:Research AP,2000 年 PhD@华南理工,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之后


在 VT 做博后和 Research Faculty,2013 年加入 NCSU,研究领域主要为新器件
应用,逆变器,固态变压器等。

13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SU)
OSU 的 Power,无论是 PS 还是 PE,近几年发展都很不错,且学校综排较高,属
于大众情人。最新成立了针对 SiC 器件的研究中心
Center for High Performance Power Electronics (CHPPE)

系里 Power 的介绍
Faculty of Sustainable Energy and Power Systems

Longya Xu:IEEE Fellow,1990 年 PhD@UW,湖南大学校友,主要研究电机,


其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Power Electronics & Electrical Machines,电机领域
权威,快退休了。

Jin Wang: 2005 年 PhD@MSU,Fang Z. Peng 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


学校友,曾在 Ford 工作,2007 年加入 OSU,2011 年 Bass 奖得主。主要研究领
域为 HVDC,微网等,其名下实验室:High Voltage and Power Electronics Laboratory,
近几年很活跃,实验室发展迅猛,Funding 多,处于快速上升期,文章非常多。

Julia Zhang:女,小 AP,2010 年 PhD@OSU,Longya Xu 的学生,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校友,曾在 Ford 工作三年,后加入 Oregon State,于 2017 年加入 OSU。
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网站显示正在招人。

Mahesh Illindala:大 AP,印度人,2005 年 PhD@UW,Venkataramanan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分布式系统等,略偏 P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UArk)


近些年电力电子发展非常迅猛的学校,最新由 NSF 出资建立的 Power 中心 POETS
即是由 UArk 主导:
Center for Power Optimization of Electro-Thermal Systems (POETs)

和 South Carolina 有一个合作的研究中心 GRAPES


GRid-connected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GRAPES)

系里 Power 相关的 Faculty 名单:


Faculty of Power Systems, Power Electronics, Renewable Energy, and Control

Alan Mantooth:IEEE Fellow,1990 年 PhD@Gatech,曾在 Anology 公司工作八


年,是 POETS 的 Leader 和 GRAPES 的 Director,现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主席,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力电子器件,微网,逆变器控制,光伏等。
人很 nice。

14
Simon Ang:IEEE Fellow,1981 年 PhD@SMU,曾在 TI 工作七年,研究领域主
要为电力电子器件封装,功率 IC 等。

Juan Balda:阿根廷人,1986 年 PhD@ University of Natal,南非土博,研究领域


主要为微网,HVDC,矩阵变换器,逆变器等。其名下实验室:The Smart Sustainable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SSEES)。没有中国学生。

Fang Luo:小 AP, 2010 年 PhD@华科,之后在 VT 做博后并在 OSU 做 Research


Professor,于 2017 年加入 Uark。研究领域主要为 EMI,新器件应用等。

Yue Zhao:小 AP,2015 年 PhD@UNL,Wei Qiao 的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


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新能源系统,微网等。

Roy McCann:2001 年 PhD@Dayton,研究领域主要为逆变器,新能源系统等,


相关资料较少,文章不多且基本都是会议,档次不高,有一部分还是一作。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SU)


有个 Power 实验室,规模不小,Funding 主要和海军有关,据说不差钱。随着 Fang
Z. Peng 的加入实力大涨。

Center for Advanced Power Systems (CAPS)

Fang Z. Peng:IEEE Fellow,1990 年 PhD@Nagaok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武


汉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逆变器,HVDC 等,行业大牛,Z 源逆变器
提出者。曾在 MSU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FSU。

Hui Li:女,IEEE Fellow,2000 年 PhD@UTK,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


要为逆变器,储能系统,微网等。

Chris S. Edrington:大 AP,2004 年 PhD@MST,UTD 的 Fahimi 在 MST 时候的


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电网等,偏 PS。

Michael "Mischa" Steurer:Scholar Scientist,带 PhD。2001 年 PhD@ETH,研


究领域主要为电网,STATCOM 等。

Yuan Li:女,小 AP,2007 年 PhD@武汉大学,曾在四川大学任教,于 2018 年


和 Fang Z. Peng 一同加入 FSU。研究领域主要为逆变器,光伏等。

Jinyeong Moon:小 AP,韩国人,2016 年 PhD@MIT,Leeb 的学生,于 2018 年


加入 FSU。研究领域主要为能量收集,储能系统。

15
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 (UTD)
综排不高(成立不到 50 年),但是不折不扣的 PE 强校(没有 PS)
,有不少做 PE
相关工作的 Faculty,虽然老师以印度、伊朗人为主,但中国学生不少,且地处德
州,就业有优势,再者 UTD 学校本身近几年发展不错,是申请 PE 性价比比较
高的去处。借用 Dr. Hoi Lee 个人网站上的话:“Within 15-minute driving distance
from the campus of UTD, there are many worldwide semiconductor IC companies
focusing on Power IC business like Texas Instruments Inc., On Semiconductor Inc.,
Linear Technology Corp., Maxim Integrated Inc., Intersil Corp., Huawei Inc., Diodes
Inc., etc. Many job opportunities and summer internships are offered to graduate
students in Power IC area. In addition, Dallas/Fort Worth is the fourth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 in US and is often dubbed as ‘the Silicon Valley of the South’. ”

Faculty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Energy Systems

Babak Fahimi:IEEE Fellow,伊朗人,1999 年 PhD@TAMU,曾在 MST 和 UTA


任教,于 2010 年加入 UTD,2003 年 Bass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光伏,微网等。其名下实验室:Renewable Energy and
Vehicular Technology Lab,目前学生以中国人为主。

Poras T. Balsara:IEEE Fellow,印度人,1989 年 PhD@PSU,做集成电路和数字


信号处理出身,目前正在研究功率 IC,也属于 Fahimi 的实验室。似乎没有中国
学生。

Dongsheng (Brian) Ma: 2003 年 PhD@港科大,南开大学校友,曾在 Arizona 担


任教职,于 2010 年加入 UTD,主要研究功率 IC,是该领域大牛。其名下实验
室:Integrated System Design Laboratory (ISDL)。

Hoi Lee:中国香港人,2004 年 PhD@港科大,主要研究功率 IC,其名下实验室:


Integrated Power Laboratory。

Bilal Akin:大 AP,土耳其人,2007 年 PhD@TAMU,Toliyat 的学生,曾在 TI 工


作四年,于 2012 年加入 UTD,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故障诊断等,近几年
文章很多。

Ghanshyamsinh Gohil:小 AP,印度人,2016 年 PhD@Aalborg,Blaabjerg 的学


生,于 2018 年加入 UTD。研究领域主要为新器件应用,变换器控制等。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


IIT 虽然综排不高,但却是著名的 Power 强校,在全美享有盛誉,其 PS 和 PE 的
实力都不错,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从这里毕业的。这几年感觉 PE 方面人员流动
16
性略大,走了搞电动汽车的 Emadi,来了做器件的 John Shen 和研究微网的 Qing-
Chang Zhong,有点重组的意思。

Faculty of Power Control

John Shen:IEEE Fellow,1994 年 PhD@RPI,清华大学校友,是电力电子器件


界的大牛,也研究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方向。曾在 Motorola 工作,进入学术圈
之后已经跳槽了两次,先在 UM-Dearborn 任教五年,又到 UCF 任教八年,于 2013
年加入 IIT。

Qing-Chang Zhong:IEEE Fellow,2003 年 PhD@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上海


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校友,曾在 Sheffield 任教,2014 年加入 IIT。做控制出身,
目前研究领域主要偏向电力电子,包括电网,逆变器控制等,是虚拟同步发电机
逆变器控制技术的提出者。

Mahesh Krishnamurthy:大 AP,印度人,2008 年 PhD@UTA,UTD 的 Fahimi


在 UTA 时候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电机控制,新能源系统等。其
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Electric Drives and Energy Conversion (EDEC),学生
有不少是中国人。

Ian P. Brown:小 AP,2009 年 PhD@UW,Lorenz 的学生,曾在 A. O. Smith 工


作,于 2012 年加入 IIT,主要研究电机及电机驱动,个人主页显示招有电机设计
背景的学生。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EU)


Faculty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 Controls

Bradley Lehman:IEEE Fellow,1992 年 PhD@Gatech,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


密度变换器,光伏等,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Group,学生主
要是中国人,个人网站上写自己会说 Chinglish,^_^ 目前是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的主编。据说要先拿到 AD 再套磁。

Mahshid Amirabadi:女,小 AP,伊朗人,2013 年 PhD@TAMU,Toliyat 的学


生,2015 年加入 NEU,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逆变器,电动汽车等。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SU)


Power 名校,以前以 PS 为主,最近几年也在发展 PE,2014、2015 两年都有招新
的 Faculty,且都是华人。

Website of 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17
有个表格,里面各个老师的研究细分方向一目了然。

Raja Ayyanar:印度人,2000 年 PhD@UMN,研究领域主要为储能系统,微网,


逆变器,光伏等。

Qin Lei:女,小 AP,2012 年 PhD@MSU,Fang Z. Peng 的学生,华中科技大学


校友,曾在 GE GRC 工作,于 2015 年加入 ASU,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微网
等。

Jiangchao Qin:小 AP,2014 年 PhD@Purdue,Gatech 的 Saeedifard 在 Perdue 时


候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微网等。

University of Florida (UF)


UF 有个组叫 Electromagnetics and Energy Systems,但是里面主要研究闪电,没有
PE 的老师。唯一的 PE 老师在 Electronics 组里。

Shuo Wang:大 AP,2005 年 PhD@VT,Fred Lee 的学生,浙江大学和西南交通


大学校友,曾在 UTSA 任教四年,研究领域主要是 EMI,在这方面的研究颇为深
入。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没有 Power 传统的名校,2014 年成立了一个研究智能电网的实验室 SMERC,只
有一个半路出家的 Faculty,且偏 PS。

Smart Grid Energy Research Center (SMERC)

Rajit Gadh:IEEE Fellow,印度人,1991 年 PhD@CMU,做无线射频出身,曾


在 UW 任教,在 Power 方面主要研究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偏 PS,是目前
SMERC 的 Director 和唯一的 Faculty,实验室有中国学生,但基本都是海硕。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


Brian Johnson:小 AP,2013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曾在 NREL 工作,
于 2018 年加入 UW。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逆变器控制等。

Purdue University (Purdue)


老牌工科强校,Power 历史悠久,但现在缺钱,有江河日下的味道,老师有一定
程度流失。现在 Purdue 以电机为主,PE 较少。

Website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18
Scott D. Sudhoff:IEEE Fellow,1991 年 PhD@Purdue,曾在 MST 任教,研究领
域主要为电机控制,磁性元件设计等。

Steven D. Pekarek:IEEE Fellow,1996 年 PhD@Purdue,主要研究电机控制。

Dionysios Aliprantis:大 AP,2003 年 PhD@Purdue,曾在 ISU 任教,于 2013 年


加入 Purdue。主要研究电机,风力发电。

Raymond A. Decarlo:IEEE Fellow,1976 年 PhD@TTU,主要研究领域不是 PE,


但也做一些电动汽车,系统建模相关工作。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MD)


Alireza Khaligh:大 AP,伊朗人,2006 年 PhD@IIT,Emadi 在 IIT 时候的学生,
曾在 IIT 任教,2011 年加入 UMD。研究领域主要是电动汽车,其名下实验室:
Maryland Power Electronics Laboratory,近几年非常活跃,文章不少,传闻比较
push,学生大部分是中国人。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SU)


Website of Energy & Power Systems

Elias G. Strangas:1980 年 PhD@Pitt,主要研究电机,其名下实验室:Electrical


Machines & Drives Laboratory,没有中国学生。

Bingsen Wang:小 AP,2006 年 PhD@UW,Venkataramanan 的学生,上海交通


大学校友,曾在 GE GRC 工作,2010 年加入 MSU,研究领域主要为矩阵变换器,
电动汽车,微网,电机控制等,其名下实验室: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Laboratory。
学生不多。

Shanelle Foster:女,小 AP,2013 年 PhD@MSU,Strangas 的学生,目前和他在


一个实验室。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


Jian Sun:IEEE Fellow,1995 年 PhD@Paderbor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校友,2017 年 Middlebrook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HVDC,
FACTS 等,其担任 Director 的实验室:Center for Future Energy Systems (CFES),
较为 push。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
Keyue M. Smedley:女,IEEE Fellow,1991 年 PhD@CIT,大牛 Middlebrook 和
Cuk 的学生,浙江大学校友。她是单周控制的提出者,学院派,基本功极为扎实,
研究领域主要为变换器拓扑、建模、控制等。近几年比较低调,自己有开公司,
学生不多,个人网站好久没更新了,但是文章数量依然非常可观。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UMN)


Faculty of Energy Systems and Power Electronics

UMN 是 Power 传统强校,以 PS 为主,也有少数 PE 老师,近些年在走下坡路。


该校喜欢招印度、伊朗学生,中国人去的不多,并且该校是出了名的高冷,在招
生方面口碑不佳。

Ned Mohan: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印度人,1973 年 PhD@UW,研究


领域主要为电网,风电,矩阵变换器,固态变压器等,著有经典教材《Power
Electronics》。目前还在带学生,不过没有中国人。

Sairaj Dhople:大 AP,2012 年 PhD@UIUC,Chapman 的学生。UIUC 的本硕博,


不过看名字像是印度人,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分布式系统等。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UNL)


Faculty of Power & Energy Systems

UNL 做的最多的是风电,但是 Wei Qiao 的实验室几乎涉及新能源的所有领域,


近年来在学术界非常活跃。

Jerry L. Hudgins:IEEE Fellow,1985 年 PhD@TTU,曾任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PELS)的主席,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力电子器件。

Wei Qiao:2008 年 PhD@Gatech,Harley 的学生,浙江大学校友。研究领域很广


泛,包括风电,智能电网,电池能量管理等,做的东西很 fancy,其名下实验室: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Laboratory,有近 20 个 PhD 学生,近几年文章产出量
很高,属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网站显示正在招人。

Liyan Qu:女,大 AP,2007 年 PhD@UIUC,Chapman 的学生,浙江大学校友。


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风电,新型变压器等,目前和 Wei Qiao 在一起。

20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USC)
具有 PE 传统的学校,有一个研究中心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Roger A. Dougal:1983 年 PhD@TTU,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光伏,电池储能系


统,无线电能传输等,有不少和舰船相关的文章和项目。

Charles Brice:大 AP,1977 年 PhD@Gatech,曾在 TAMU 任教,研究领域主要


为硬件系统仿真,交流电机等。

Enrico Santi:大 AP,1994 年 PhD@CIT,Cuk 的学生,曾在 TESLAco 工作四


年,于 1998 年加入 USC,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器件建模,硬件系统仿
真等。

Herbert L. Ginn:大 AP,2002 年 PhD@LSU,Czarnecki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


为电网,分布式系统,FACTS 等。

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


Jin Ye:女,小 AP,2014 年 PhD@Mac,Emadi 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于
2018 年加入 UGA。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电动汽车,逆变器等。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NDSU)


Faculty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Dong Cao:小 AP,2012 年 PhD@MSU,Fang Z. Peng 的学生,浙江大学校友,


曾在 Ford 工作两年,2014 年加入 NDSU,研究领域主要为新能源系统,电网,
电动汽车,高频电力电子,新器件应用等。个人主页显示正在招人。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


本来是无论综排还是 Power 都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但 2015 年把电动汽车大牛
Chris Mi 挖来,再加上地处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Faculty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hris Mi:IEEE Fellow,2000 年 PhD@UofT,西北工业大学校友,曾在 Umich-


Dearborn 担任教职,2015 年加入 SDSU 并担任 Department Chair,是电动汽车领
域的大牛。

21
Reza Sabzehgar:小 AP,伊朗人,2012 年 PhD@Simon Fraser,研究领域主要为
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微网等,发文章不多且都是第一作者,个人网站显示可以
套磁。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rlotte (UNCC)


建校时间不长处于上升期的学校,新建了一个能源相关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和 PE
相关的老师。

Energy Production & Infrastructure Center (EPIC)

Tiefu Zhao:小 AP,2010 年 PhD@NCSU,Alex Huang 的学生,清华大学校友,


曾在 Eaton 工作 6 年,于 2016 年加入 UNCC,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逆变器,
固态变压器等。其名下实验室:The Grid Edge Power Electronics Lab (GPEL)。个
人主页显示正在招人。

Babak Parkhideh:大 AP,伊朗人,2012 年 PhD@NCSU,Bhattacharya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光伏、微网、电磁元件等。

Robert Cox:大 AP,2006 年 PhD@MIT,Leeb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


制,电网等。

Maciej Noras:大 AP,2000 年 PhD@SIU,曾在 Trek 工作 7 年,于 2007 年加入


UNCC,做的东西似乎偏系统监控、检测等,但研究兴趣也写了 Power electronics。
文章不多,且其中大多是一作。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OSU)


Oregon State 的 power 组的特色似乎是海洋能发电。

Website of Energy Systems

Ted Brekken:大 AP,2005 年 PhD@UMN,研究海洋能发电。

Yue Cao:小 AP,2017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美国本硕博,研究领域


主要为储能系统,智能建筑,电动汽车等。个人网站显示正在招人。另外在个人
网站上有一个 Q&A 的页面,里面是 Yue Cao 的一些关于申请以及研究的总结,
很实在,建议申请的朋友,尤其是本科生阅读。

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Patrick Mercier:大 AP, 2012 年 PhD@MIT。研究领域偏集成电路和微电子,
也做无线电能传输的相关工作。其名下实验室:Energy-Efficient Microsystems Lab
(EEM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


Keith Corzine:1997 年 PhD@MST,曾在 UWM,MST 和 Clemson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UCSC,研究领域主要为多电平变换器,电网,新能源系统,继电保护等。

Leila Parsa:女,伊朗人,2005 年 PhD@TAMU,曾在 RPI 任教,于 2017 年加


入 UCSC。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风电等。

University of Alabama (UA)


Tim A. Haskew:1991 年 PhD@ Auburn,研究领域主要为风电,光伏,电机控制
等,近几年不太活跃。

Shuhui Li:大 AP,1988 年 PhD@TTU,西南交通大学校友,曾在西南交大、


TAMU 任教,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逆变器,电动汽车等,其名下实验室: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Laboratory (RESyL)。

Jaber Abu-Qahouq:大 AP,约旦人,2003 年 PhD@UCF,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


汽车,储能系统,风电等。学生不少是中国人。

Mithat Kisacikoglu:小 AP,土耳其人,2013 年 PhD@UTK,Tolbert 的学生。研


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 , 智能电网等。其名下实验室 :Flexible IntEgration
Laboratory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s – FIELD。显示正在招人。

Andrew Lemmon:小 AP,2013 年 PhD@Mississippi State,研究领域主要为宽禁


带半导体应用。

Aaron D. Brovont:小 AP,2016 年 PhD@Purdue,Pekarek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


要为电网,电机控制。

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


有一个电力电子研究中心,于 2012 年成立,发展不错,据说不差钱。

Utah State University Power Electronics Lab (UPEL)

23
Regan Zane:1999 年 PhD@CU,Maksimovic 的学生,2008 年 Bass 奖得主,曾
在 CU 任教,于 2012 年加入 USU,UPEL 的创始人。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
度变换器,电池管理,数字控制等。

Zeljko Pantic:2013 年 PhD@NCSU,Lukic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


输,电动汽车等。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ST)


曾经的 University of Missouri, Rolla,虽然综排较低但却是一所具有 Power 传统
的学校,尤其是 PE 方面实力不错,有不少 Faculty 出自该校。

Faculty of Missouri S&T Power Group

Mariesa L. Crow:女,IEEE Fellow,1989 年 PhD@UIUC,主要研究领域为电


网,新能源系统,FACTS 等,偏电力系统。

Mehdi Ferdowsi:伊朗人,2004 年 PhD@IIT,Emadi 在 IIT 时候的学生,主要研


究领域为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等。

Jonathan W. Kimball:大 AP,2007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曾在 Motorola


等公司工作并有创业经历,看起来很能折腾的样子。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网,开关
电容变换器,电动汽车等。目前他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网站就是
个人主页。

Pourya Shamsi:小 AP,伊朗人,2012 年 PhD@UTD,Fahimi 的学生,研究领


域主要为电机,微网等。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arborn (UM-Dearborn)


离 Ford 总部很近,有地缘优势,但是 Chris Mi 跳槽去了加州,实力大损。

Taehyung Kim:大 AP,韩国人,2003 年 PhD@TAMU,Ehsani 的学生,研究领


域 主 要 为 电 动 汽 车 , 光 伏 等 。 其 名 下 实 验 室 : Electric Vehicles and Energy
Conversion Lab。最近发文章大多和其他学校合作,且是一作。

Wencong Su:小 AP,2013 年 PhD@NCSU,Alex Huang 的学生,美国本硕博,


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偏 PS,不过他本人说也招有 PE 背景的
学生。

Mengqi Wang:女,小 AP,2014 年 PhD@NCSU,Alex Huang 的学生,西安交


通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等。

24
University of Houston (UH)
Kaushik Rajashekara : 美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 IEEE Fellow , 印 度 人 , 1984 年
PhD@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曾在 Delphi, Rolls-Royce 等公司有超过二十年工
作经历,曾在 UTD 任教 4 年,于 2016 年加入 UH,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
电机控制等。中国学生不少。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Microgrids & Subsea
Electrical Systems Center (PEMSES)。

Wajiha Shireen:女,孟加拉人,1993 年 PhD@TAMU,研究领域主要为风电,


光伏,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等。

Harish S. Krishnamoorthy:小 AP,印度人,2015 年 PhD@TAMU,Enjeti 的学


生,于 2017 年加入 UH。研究领域主要为逆变器,电网等。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Robert M. Nelms:IEEE Fellow,1987 年 PhD@VT,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
变换器控制等。

John Y. Hung:IEEE Fellow,1989 年 PhD@UIUC,做控制出身,研究领域主要


为变换器建模与控制。

Eduard Muljadi:IEEE Fellow, 印尼人,1992 年 PhD@UW,曾在 NREL 工作二


十余年,于 2018 年加入 Auburn。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风电,电机控制,分布
式系统等。

Marquette University (Marquette)


私立名校,有 Power 传统,目前有一个实验室:
Electric Machin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at Marquette

Nabeel Demerdash:IEEE Life Fellow,埃及人,1971 年 PhD@Pitt,电机领域大


牛,其名下实验室:Electric Machines and Drives Laboratory (EMDL),带过的 PhD
不多,而且年纪大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招学生。

Ayman El-Refaie:IEEE Fellow,埃及人,2005 年 PhD@UW,Jahns 的学生,曾


在 GE GRC 工作 12 年,于 2017 年加入 Marquette。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

Nathan Weise:小 AP,2011 年 PhD@UMN,Moha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


网,HVDC,电动汽车等,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Research Lab,有中
国学生。

25
Clemson University (Clemson)
Johan H. Enslin:IEEE Fellow,南非人,1988 年 PhD@ Rand Afrikaans University,
曾在工业界工作 20 多年,之后在 UNCC 任教,是 UNCC EPIC 的创始人。于 2016
年加入 Clemson。研究领域为电网,光伏,智能建筑等。

Todd H. Hubing:IEEE Fellow,1988 年 PhD@NCSU,曾在 MST 任教,于 2006


年加入 Clemson。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磁兼容,器件故障诊断,电动汽车等。

Kumar Venayagamoorthy:尼日利亚人,2002 年 PhD@Natal,南非土博,曾在


MST 任教,于 2011 年加入 Clemson,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FACTS,STATCOM
等,略偏 PS,其担任 Director 的实验室:Real-Time Power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RTPIS) Laboratory。

Drexel University (Drexel)


Chika Nwankpa:IEEE Fellow,南非人,1990 年 PhD@IIT,研究领域主要为电
网,STATCOM 等,偏 PS,近年文章以会议为主。

Fei Lu:小 AP,2017 年 PhD@Umich,Hofmann 的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


研究领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输,电动汽车等。网站显示正在招人。

University at Buffalo, SUNY (UB)


Website of Energy Systems

Xiu Yao:女,小 AP,2015 年 PhD@OSU,Jin Wang 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校友,


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HVDC 等。网站显示正在招人。

Luis Carlos Herrera:小 AP,2015 年 PhD@OSU,Jin Wang 的学生,曾在 RIT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Buffalo。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故障诊断等。

Temple University (Temple)


Xiaonan Lu:小 AP,2013 年 PhD@清华,曾在 Argonne 实验室工作,于 2018 年
加入 Temple。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逆变器控制等。

Miami University, Oxford (MU)


Mark Scott:小 AP,2015 年 PhD@OSU,Jin Wang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 EMI,
电机控制,新器件应用等。个人网站显示招本科和硕士,可以套磁,但邮件里不
要带附件。
26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有一个 Power 实验室,主要做 PS,但也有和 PE 相关的方向:

Power Lab

Zivan Zabar:以色列人,1972 年 PhD@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领域


主要为磁悬浮技术,电网等,这两年文章很少了,有也是挂其他两位老师后面,
可能退休了。

Francisco de Leon:大 AP,墨西哥人,1992 年 PhD@UofT,从 1992 年到 1999


年一直在做 Post Doc,之后加入 NYU,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变压器,分布式系
统等,偏 PS。

Dariusz Czarkowski:大 AP,1996 年 PhD@UF,研究领域主要为无线电能传输,


变换器建模及控制,射频变换器等。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SU)


Nilanjan Ray Chaudhuri:小 AP,印度人,2011 年 Ph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曾在 GE GRC 工作三年,之后加入 NDSU 任教,于 2016 年加入 PSU,研究领域
主要为电网,HVDC,FACTS 等。其名下实验室:Sustainable Power & Energy
Research Group (SUPERgroup)。没有中国学生。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Conn)


Faculty of Sustainable Energy

Ali Bazzi:小 AP,黎巴嫩人,2011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


要为电机控制,微网,逆变器等。其名下实验室: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Drives Laboratory (APEDL),有中国学生。

Sung-Yeul Park:大 AP,韩国人,2009 年 PhD@VT,Jason Lai 的学生,研究领


域主要为微网,逆变器控制,分布式系统等。

Peng Zhang:小 AP,2006 年 PhD@UBC,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校友,曾在 BC


Hydro 公司工作四年,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新能源系统等,偏 PS,做过一些和
电网相关的变换器建模工作。其名下实验室:Power & Energy Systems Lab。

27
Tufts University (Tufts)
Aleksandar Stanković:IEEE Fellow,1993 年 PhD@MIT,曾在 NEU 任教十多
年,于 2010 年加入 Tufts,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电机控制,高频电力电子等。
近期的研究偏 P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U)


Website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Robert Harrington:IEEE Fellow,1967 年 PhD@Liverpool,研究领域主要为电


网,逆变器等,偏 PS,这几年文章非常少,估计是退休了。

Amir H. Etemadi:小 AP,伊朗人,2012 年 PhD@UofT,Iravani 的学生,研究


领域主要为微网,新能源系统等,偏 P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


Pitt 也是 Power 传统强校,但是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几年重新起步,正在发
展中,2014 年建了一个实验室,主要研究微网、HVDC 等: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Center for Energy

Gregory F. Reed:1997 年 PhD@Pitt,实验室的 Director,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


光伏等。

Alexis Kwasinski:大 AP,2007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曾在 UT-Austin


任教,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光伏,故障诊断等,略偏 PS,以前在 UT-Austin
的个人主页上写自己很少给 support,不知道现在跳槽以后是否还这样。

Robert Kerestes:小 AP,2014 年 PhD@Pitt,Reed 的学生,曾在 Emerson 工作


两年,于 2016 年加入 Pitt。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电池储能等。

Duke University (Duke)


Fred Lee 的母校,但目前没有人做 PE。

Angel V. Peterchev:大 AP,2005 年 PhD@UCB,Sanders 的学生,现在转行做生


物医学了,虽然网站上还写着:“In parallel, I pursue projects related to power
electronics, with applications in electr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Recent
projects includ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for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grid storage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electric vehicles. ” 但是实际上毕业之后就再也
没有 PE 方面的文章了。
28
University of Denver (DU)
David Wenzhong Gao:大 AP, 2001 年 PhD@Gatech,西北工业大学校友,曾
在 Tennessee Tech 任教,于 2010 年加入 DU,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风电,电动
汽车等。

Lehigh University (Lehigh)


Wenxin Liu:小 AP,2005 年 PhD@MST,东北大学校友,曾在 NMSU 任教,于
2014 年加入 Lehigh。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HVDC,分布式系统等,偏 PS,
其 名 下 实 验 室 : Smart Microgrid and Renewable Technology (SMRT) Research
Laboratory。

University at Albany, SUNY (Albany)


Mohammed Agamy:大 AP,埃及人,2008 年 PhD@Queens,Jain 的学生,曾在
GE GRC 工作十余年,于 2018 年加入 Albany。研究领域主要为宽禁带半导体应
用,光伏等。

Baylor University (Baylor)


Annette von Jouanne:女,IEEE Fellow,1995 年 PhD@TAMU,曾在 Oregon State
任教,于 2017 年加入 Baylor。研究领域主要为海洋能发电,风电等,是海洋能
发电领域的权威人物。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UIC)


Power and Energy (PE)

Sudip K. Mazumder:IEEE Fellow,印度人,2001 年 PhD@VT,研究领域主要


为微网,逆变器控制,新器件应用等。

Inna Partin-Vaisband:女,小 AP,以色列人,2015 年 PhD@Rochester,研究领


域主要为功率 IC。其名下实验室: High Performance Circuits and Systems Research
Group (HiPerCAS)。

University of Texas, Arlington (UTA)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Microgrids, Power Conversion and Control, Energy Storage

29
Ali Davoudi:大 AP,伊朗人,2010 年 PhD@UIUC,Chapman 的学生,2017 年
Bass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新能源系统等,近几年文章非常多。没有中
国学生。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issouri)


Randy D. Curry:1992 年 PhD@St. Andrews,曾在工业界工作十一年,主要研究
脉冲电源,其名下实验室:Center for Physical and Power Electronics,研究的东西
可能和军工有关,文章不是很多,没有中国学生。

Robert M. O’Connell:1975 年 PhD@UIUC,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电机控制等,


近年来文章很少,且年纪大了,不活跃。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Y)


Dan M. Ionel:IEEE Fellow,1987 年 PhD@University Politehnica of Bucharest,
罗马尼亚土博,曾在 A. O. Smith 等公司工作近二十年,于 2015 年加入 UKY,
研究领域主要为永磁电机,其名下实验室:SPARK Laboratory。有中国学生。

Aaron M. Cramer:大 AP,2007 年 PhD@Purdue,Sudhoff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


要为电机控制,光伏,分布式系统等,近几年文章不是很多。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LSU)


Leszek S. Czarnecki:IEEE Life Fellow,1969 年 PhD@Siles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波兰土博,主要研究电网,是谐波分析及补偿、非线性系统建模方
面的大牛。

Mehdi Farasat:小 AP,伊朗人,2014 年 PhD@UNR,Trzynadlowski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矩阵变换器,电动汽车等。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TU)


Wayne W. Weaver:大 AP,2007 年 PhD@UIUC,Krein 的学生,曾在 Caterpillar
等公司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电机控制,分布式系统等。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


Power Engineering

30
Ali Mehrizi-Sani:大 AP,伊朗人,2011 年 PhD@UofT,Iravani 的学生,研究领
域主要为电网,FACTS,新能源系统等,其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Integr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 (LIPE),仅有的几个学生都是伊朗人。

Kansas University (KU)


Reza Ahmadi:小 AP,伊朗人,2013 年 PhD@MST,Ferdowsi 的学生,曾在 SIUC
任教,于 2016 年加入 KU。研究领域主要为新能源系统,光伏,变换器建模控制
等。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KSU)


Faculty of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Behrooz Mirafzal:大 AP,伊朗人,2005 年 PhD@Marquette,Demerdash 的学


生,曾在美国 Rockwell 工作三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网,逆变器等。其名下实
验室:Power and Energy Research Group,人不多,没有中国学生。

Texas Tech University (TTU)


综排低但是 PE 传统名校,历史悠久,出过很多 Faculty,虽然现在风采不比当年,
但还有一个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脉冲电源,似乎没什么中国学生。

Center for Pulsed Power and Power Electronics (P3E)

James Dickens:1995 年 PhD@TTU,目前 P3E 的 Director,主要研究脉冲电源。

Michael Giesselmann:1986 年 PhD@Technical University in Darmstadt,德国土


博,研究领域主要为脉冲电源,电机控制等。

Stephen Bayne:1997 年 PhD@TTU,研究领域主要为风电,电网,新器件应用


等。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Mines)


Marcelo Simões:IEEE Fellow,巴西人,1995 年 PhD@UTK,研究领域主要为电
网,逆变器,风电等,其名下实验室:Center for the Advanced Control of Energy
and Power Systems (ACEPS),学生基本都是中东人。

Abd Arkadan:IEEE Fellow,1988 年 PhD@Clarkson,曾在 Marquette 任教,于


2016 年加入 Mines。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微网等。

31
Salman Mohagheghi:大 AP,伊朗人,2006 年 PhD@Gatech,Harley 的学生,
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新能源系统等,略偏 PS,近年来很多文章都是第一作者。

Clarkson University (Clarkson)


Tuyen Van Vu:小 AP,越南人,2016 年 PhD@FSU,Edrington 的学生,于 2018
年加入 Clarkson。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HVDC,舰船电气系统等,略偏 P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kState)


Website of Energy and Power

Rama G. Ramakumar:IEEE Fellow,印度人,1962 年 PhD@Cornell,研究领域


主要为风电,分布式系统等,其担任 Director 的实验室:Engineering Energy
Laboratory,年纪很大了,这两年没有论文,可能退休了。

Nishantha C. Ekneligoda:小 AP,斯里兰卡人,2012 年 PhD@MTU,Weaver 的


学生,主要研究微网,似乎从毕业以后文章就很少,不确定是否还打算继续在学
术圈发展。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UML)


Tingshu Hu:女,2001 年 PhD@UVA,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控制出身,现在主要
研究变换器以及新能源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文章不多,有一个中文博客,似乎现
在的生活重心在种花种菜养鸡…

Siavash Pakdelian:小 AP,伊朗人,2014 年 PhD@TAMU,Toliyat 的学生,研


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磁力齿轮(Magnetic Gear)。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


Lingling Fan:女,大 AP,2001 年 PhD@WVU,东南大学校友,曾在 Midwest
ISO 工作六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分布式系统,风电等,偏 PS,其名下实验
室:Smart Grid Power System Laboratory。

Zhixin Miao:大 AP,2002 年 PhD@WVU,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曾在 Midwest


ISO 工作七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分布式系统,风电等,偏 PS,目前和 Lingling
Fan 在一个实验室,一起发文章。

3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UCF)
Issa Batarseh:IEEE Fellow,1990 年 PhD@IIT,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网,光伏等。
其名下实验室:The Florida Power Electronics Center (FPEC)。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WVU)


在 Power 方面拥有悠久传统,PS 和 PE 都有一定规模,有一个 Power 的研究中
心 APERC:

Advanced Power & Electricity Research Center (APERC)

Ali Feliachi:阿尔及利亚人,1983 年 PhD@Gatech,现任 APERC 的 Director,


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微网等,偏 PS,近几年文章以会议为主。

Muhammad A. Choudhry:巴基斯坦人,1981 年 PhD@Purdue,研究领域主要为


分布式系统,微网,HVDC 等,偏 PS,和 Feliachi 有不少合作文章,基本都是会
议。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UWM)


Adel Nasiri:伊朗人,2004 年 PhD@IIT,Emadi 在 IIT 时候的学生,研究领域主
要为微网,电动汽车,新能源系统,电池储能系统等,其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Power Electronics & Electric Drives。有中国学生。

Robert Cuzner:小 AP,2013 年 PhD@UW,Venkataramanan 的学生,研究领域


主要为微网,分布式系统等。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UND)


Hossein Salehfar:1990 年 PhD@TAMU,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风电,电
机控制等,其名下实验室:Renewable Hydrogen H2Power Laboratory。

Arash Nejadpak:小 AP,伊朗人,2013 年 PhD@FIU,曾在 Emphase 工作,2014


年加入 UND,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微网等。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SDSU)


Steven M. Hietpas:1994 年 PhD@Montana State,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电机控
制等。很少发文章。

33
Reinaldo Tonkoski:小 AP,巴西人,2011 年 PhD@Concordia,研究领域主要为
电网,电池储能,光伏等,偏 PS。其名下实验室:Microgrid Lab。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UN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Smart Grid

Andrzej Trzynadlowski:IEEE Life Fellow,1974 年 PhD@Technical University of


Wroclaw,波兰土博,研究领域主要为新能源系统,微网等。

Poria Fajri:小 AP,伊朗人,2014 年 PhD@MST,Ferdowsi 的学生,之后再 NCSU


读博后,于 2017 年加入 UNR。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电动汽车等。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IU)


Osama A. Mohammed:IEEE Fellow,埃及人,1983 年 PhD@VT,研究领域主
要为微网,电磁兼容,电机控制等,其名下实验室:Energy Systems Research
Laboratory,看起来规模很大,涵盖从电力系统到电力电子和电机的各个方面,
学生也不少,主要是中东人。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 (SIUC)


Constantine J. Hatziadoniu:1987 年 PhD@WVU,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HVDC,
逆变器等,略偏 PS,文章不多,多为会议且档次不高。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MSU)


Hashem Nehrir:IEEE Life Fellow,1978 年 PhD@Oregon State,研究领域主要为
分布式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偏 PS。

Hongwei Gao:小 AP,2001 年 PhD@TAMU,清华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


电机控制,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等。近年文章很少,很不活跃。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NIU)


Liping Guo:女,大 AP,2006 年 PhD@Auburn,Nelms 和 Hung 的学生,北京
理工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变换器建模与控制,电池储能系统等。

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 (UTSA)


Hariharan Krishnaswami:大 AP,印度人,2009 年 PhD@UMN,Mohan 的学
生,研究领域主要为智能电网,新能源系统等。
34
Sara Ahmed:女,小 AP,埃及人,2011 年 PhD@VT,Boroyevich 的学生。曾在
ABB 工作,于 2016 年加入 UTSA。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建模,微网等。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UofT)


Faculty of Energy Systems

UofT 是世界名校,同时也是 power 强校,加拿大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从这里毕


业的。

Reza Iravani:IEEE Fellow,伊朗人,1985 年 PhD@Manitoba,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微网等。很少有中国学生。

Peter Lehn:1999 年 PhD@UofT,曾在德国西门子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为大功率


新能源系统,HVDC,分布式系统模型等。其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Advanced
Power Conversion and Systems Analysis.

Aleksandar Prodic:2003 年 PhD@CU,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功


率 IC 等。很少有中国学生。其名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Power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Switch-Mode Power Supplies.

Olivier Trescases:小 AP,2007 年 PhD@UofT,Prodic 的学生,曾在奥地利英飞


凌从事汽车电子相关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功率 IC,电动汽
车等。其名下实验室:University of Toronto EV (UTEV) Centre。

McGill University (McGill)


有一个以研究电网,分布式能源的实验室:

Electric Energy Systems Laboratory

Geza Joos:IEEE Fellow,1987 年 PhD@McGill,曾在 Concordia 任教,研究领域


主要为电网,电机控制,新能源发电等。

Boon-Teck Ooi:IEEE Life Fellow,马来西亚人,1970 年 PhD@McGill,研究领


域主要为 HVDC,微网等。已经是 Emeritus Professor 了,但似乎依然有学生以及
文章产出。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UBC 分为两个校区,主校区(Vancouver)和 Okanagan 校区,都有电力电子老师。
35
Website of 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Group

William Dunford:IEEE Fellow,1982 年 PhD@UofT,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


光伏,电机控制等。快退休了。

Juri Jatskevich:1999 年 PhD@Purdue,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分布式系统等。


个人网站写有 Scholarships Opportunity,但似乎是很久没更新过的几年前的信息。
看学生名单感觉好几年才招一次人。

Martin Ordonez:大 AP,阿根廷人,2009 年 PhD@Memorial University,Iqbal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新能源系统等,偏电力系统,近几年很活跃。个
人网站显示有 Position 并且可以套磁,貌似从来没有招过中国学生,但据说这两
年有中国学生被他反套过。

Wilson Eberle: 大 AP,2008 年 PhD@Queens,Yan-Fei Liu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


要为高频电力电子。在 Okanagan 校区。

Liwei Wang: 小 AP,2010 年 PhD@UBC,Jatskevich 的学生,河北科技、天津大


学校友,曾在 ABB 工作 4 年,于 2014 年加入 UBC。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电
网、HVDC 等。在 Okanagan 校区。

University of Alberta (Alberta)


Website of Energy Systems

John Salmon:1987 年 PhD@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控制,


电动汽车等。感觉在学术界不是很活跃。

Yunwei (Ryan) Li:2005 年 PhD@NUS,天津大学校友,2013 年 Bass 奖得主。


研究领域主要为新能源系统,微网等。

S. Ali Khajehoddin:大 AP,伊朗人,2010 年 PhD@Queens, Jain 的学生,研究


领域主要为高功率密度变换器,微逆,新器件应用等。个人网站显示可以套磁,
但组里没有中国人。

Greg Kish:小 AP,2015 年 PhD@UofT,Leh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


新能源系统等。其名下实验室:Power Electronics And Power Systems Technologies
Laboratory (PEPST)。网站显示有 opening。

36
McMaster University (Mac)
Ali Emadi:IEEE Fellow,伊朗人,2000 年 PhD@TAMU,曾在 IIT 任教十余年,
2011 年加入 Mac,2005 年 Bass 奖得主。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是该领域的
大牛,学生很多在当老师。其名下实验室:Electric, Hybrid an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只有他一个老师,但是实验室人非常多,有十多个 PhD,
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学生。

Mehdi Narimani:小 AP,伊朗人,2012 年 PhD@UWO,Moschopoulos 的学生,


毕业之后在 Ryerson 做 Lecturer 并在 Rockwell 工作,于 2016 年加入 Mac。研究
领域主要为大功率逆变器,微网等。

Jennifer Bauman:女,小 AP,2008 年 PhD@Waterloo,Kazerani 的学生,毕业


之后进入工业界创业,于 2016 年加入 Mac。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个人主
页显示招人。

Queen’s University (Queens)


Queens 是电力电子强校,EE 只有电力电子,没有电力系统。

Faculty

Praveen Jain:IEEE Fellow,印度人,1987 年 PhD@UofT,2011 年 Newell 奖得


主。研究领域很广泛,以各类电力电子拓扑为主,偏中小功率,如谐振变换器等。
大牛,综合来看目前在加拿大电力电子领域坐头把交椅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组内
有中国学生。

Yan-Fei Liu:IEEE Fellow,1994 年 PhD@Queens,浙江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


要为中小功率 DC-DC 变换器,POL 等。

Alireza Bakhshai:伊朗人,1997 年 PhD@Concordia,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分


布式系统等。

Suzan Eren:女,小 AP,2013 年 PhD@Queens,Jain 的学生,研究领域主要为


变换器建模和控制。

Western University (UWO)


原来的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Website of Power Systems Engineering

37
Gerry Moschopoulos:1997 年 PhD@Concordia,研究领域主要为变换器拓扑,
逆变器控制等。

Rajiv K. Varma:大 AP,印度人,1988 年 PhD@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土博,研究领域主要为 FACTS,STATCOM,HVDC,新能源系统等,没有
中国学生。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Waterloo 的 Power 组以伊朗、印度人居多,中国学生较少。

Website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Claudio A. Cañizares:IEEE Fellow,厄瓜多尔人,1991 年 PhD@UW,研究领域


主要为智能电网,新能源系统等,偏电力系统,研究电力电子不多。很少有中国
学生。

Mehrdad Kazerani:伊朗人,1995 年 PhD@McGill,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分布


式系统等。很少有中国学生。

Sahar Pirooz Azad:女,小 AP,伊朗人,2013 年 PhD@UofT,Iravani 的学生。


曾在 Alberta 任教,于 2018 年加入 Waterloo。研究领域主要为 HVDC,微网等。
个人网站显示招人。

University of Calgary (UCalgary)


Energy Systems and Control Group

Andy Knight:1998 年 PhD@Cambridge,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变换器控制,储


能系统等。

Ed Nowicki:大 AP,1991 年 PhD@UofT,研究领域主要为 FACTS,电机,逆变


器等。文章很少,非常不活跃。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


Jiacheng (Jason) Wang:小 AP,2012 年 PhD@Ryerson,Bin Wu 的学生,上海交
通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动汽车,矩阵变换器,新能源系统等,网站显示
正在招人,可以套磁。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和 PE 有关的老师都是印度人。
38
Faculty of Electronics and Energy

Ashoka K. S. Bhat:IEEE Fellow,印度人,1985 年 PhD@UofT,研究领域主要


为电网,逆变器控制,谐振变换器等。

University of Manitoba (Manitoba)


Faculty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iruddha Gole:IEEE Fellow,印度人,1982 年 PhD@Manitoba,研究领域主要


为电力系统仿真,微网,HVDC,FACTS 等,略偏电力系统。其名下实验室:Power
Systems Simulation,组里有中国学生但不多。

Udaya Annakkage:斯里兰卡人,1987 年 PhD@UMIST,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


HVDC,FACTS 等,偏电力系统。

Shaahin Filizadeh:伊朗人,2004 年 PhD@Manitoba,和 Gole 在一个组,研究方


向也一样。

Carl (Ngai Man) Ho:小 AP,中国香港人,2007 年 PhD@城大,之后在瑞士 ABB


工作了 7 年,2014 年加入 Manitoba,研究领域主要为变换器动态控制,电网等。
个人主页显示招人,如果套磁一周没有回复就表示没戏。

Carleton University (Carleton)


Xiaoyu Wang:大 AP,2008 年 PhD@Alberta,清华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
智能电网,分布式系统等,偏 PS。网站显示正在招人,PE 方向也可以套磁,TOEFL
的口语要求略高。

Concordia University (Concordia)


Website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Energy Research Group

Pragasen Pillay:IEEE Fellow,南非人,1987 年 PhD@VT,主要研究电机。

Luiz A.C. Lopes:巴西人,1996 年 PhD@McGill,研究领域主要为微网,分布式


系统等,近几年很少发文章,不太活跃。

Akshay Kumar Rathore:大 AP,印度人,2008 年 PhD@Victoria,Bhat 的学生,


毕业之后在 UIC 做博后,于 2016 年加入 Concordia。研究领域主要为高频电力
电子,谐振变换器等。

39
Chunyan Lai:女,小 AP,2017 年 PhD@Windsor,中山大学校友,于 2018 年加
入 Concordia。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机,微网等。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MUN)


Faculty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M. Tariq Iqbal:IEEE Fellow,巴基斯坦人,1994 年 PhD@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研究领域主要为分布式系统,电网等,偏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有关的不多,几
乎没有招过中国学生。

John E. Quaicoe:加纳人,1982 年 PhD@UofT,研究领域主要为逆变器控制。

Ryerson University (Ryerson)


Website of Power and Control Systems Research Group

Bin Wu:IEEE Fellow,1993 年 PhD@UofT,东华大学校友,研究领域主要为新


能源系统,微网,HVDC 等。就资历等综合来看,Dr. Wu 绝对称得上目前加拿大
电力电子领域华人学者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Dewei (David) Xu: 2001 年 PhD@清华,研究领域主要为电网,逆变器,风电


等。近期文章都是和 Dr. Wu 合写的,应该是在同一个组。

Amirnaser Yazdani:大 AP,伊朗人,2005 年 PhD@UofT,Iravani 的学生,研究


领域主要为大功率新能源系统,电网等。

40
附录

PE 领域美国工程院院士

Bimal K. Bose:2017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advancing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power conversion and education. (UTK,已退休)

Philip T. Krein:2016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UIUC,已退休)

Thomas M. Jahns:2015 年,For advancement of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and


drive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Deepakraj M. Divan:2015 年,For desig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advanced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 qua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Dushan Boroyevich:2014 年,For advancements in control, modeling, and design of


electronic power conversion for electric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Ned Mohan:2014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s into power


systems and to innovations in pow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Kaushik Rajashekara:2012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in transportation.

Fred C. Lee:2011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frequency power conversion and


systems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education, industry allianc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homas A. Lipo:2008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ariable-speed drives and motor controls.

James L. Kirtley:2007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performanc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ry.

John G. Kassakian:1994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alli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

Jayant Baliga:1993 年,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leading


to the advent of smart power technology.

41
历年 William E. Newell Power Electronics Award 得主列表
The William E. Newell Power Electronics Award has been presented annually since
1977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wer electronics. Achievements by which an
individual is judged t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encompass a broad range
of activities and include teaching, innovative research, consulting endeavors,
professional seminars, major project or program management, and the general
communication and advocacy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o the technical
community as a whole. The technical disciplines that encompass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include the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magnetics, controls and power circuits for inverters, converters and
motor drives ranging in power level from fractions of a watt to megawatts.

2018 - Rainer Marquardt (UniBw München) 2017 - Seung-Ki Sul (国立首尔)


2016 - Johann W. Kolar (ETH) 2015 - Shu Yuen Ron Hui (HKU)
2014 - Frede Blaabjerg (Aalborg) 2013 - Rik De Doncker (RWTH)
2012 - Leo Lorenz (Infineon) 2011 - Praveen Jain (Queens)
2010 - Akio Nakagawa (Toshiba) 2009 - Tadashi Fukao (东京理科大)
2008 - Istvan Nagy (Budapest Univ. Tech.) 2007 - Dushan Boroyevich (VT)
2006 - Deepakraj M. Divan (Gatech) 2005 - Bimal K. Bose (UTK)
2004 - M. Azizur Rahman (MUN) 2003 - Philip T. Krein (UIUC)
2002 - Emanuel E. Landsman (MIT) 2001 - Hirofumi Akagi (东京工业大)
2000 - Luigi F. Malesani (Padova) 1999 - Thomas Jahns (UW)
1998 - Joachim Holtz (Wuppertal) 1997 - Pierre Thollot (Sundstrand Corp.)
1996 - Akira Nabae (Toshiba) 1995 - J. Daan van Wyk (Rand Afrikaans)
1994 - Laszlo Gyugyi (Westinghouse) 1993 - Robert L. Steigerwald (GE)
1992 - Werner Leonhard (Braunschweig) 1991 - B. Jayant Baliga (NCSU)
1990 - Thomas A. Lipo (UW) 1989 - Fred C. Lee (VT)
1988 - Koosuke Harada (Kumamoto Tech.) 1987 - John G. Kassakian (MIT)
1987 年之前略。

42
历年 R. David Middlebrook Award 得主列表
The R. David Middlebrook Award was established in 2011 to honor an individual who
is judged to have accomplishe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within one or more subfields such as modeling & control, design-oriented
analysis, development,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passive
components, analog sensing, and power circuits for inverters, converters and motor
drives in all power levels.

2018 - Grahame Holmes (RMIT) 2017 - Jian Sun (RPI)


2016 - Dehong Xu (浙大) 2015 - David J. Perreault (MIT)
2014 - Johann W. Kolar (ETH) 2013 - William G. Hurley (Natl. Univ. Ireland)
2012 - Prasad Enjeti (TAMU)

43
历年 Richard M. Bass Outstanding Young Power Electronics
Engineer Award 得主列表
The Richard M. Bass Outstanding Young Power Electronics Engineer Award
recognize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by an engineer
less than 35 years of age. Candidates are judge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encompassing a broad range of techn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research,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eaching, and project leadership. The technical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include the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magnetics, controls and
power circuits for inverters, converters and motor drives ranging in power level from
fractions of a watt to megawatts.

2018 - Xiongfei Wang (Aalborg) 2017 - Ali Davoudi (UIC)


2016 - Huai Wang (Aalborg) 2015 - Zixin Li (中科院)
2014 - Robert Pilawa-Podgurski (UIUC) 2013 - Yunwei (Ryan) Li (Alberta)
2012 - Samir Kouro (UTFSM) 2011 - Jin Wang (OSU)
2010 - Maryam Saeedifard (Gatech) 2009 - Rangarajan Tallam (Rockwell)
2008 - Regan Zane (Utah State) 2007 - Christian Klumpner (Nottingham)
2006 - Patrick Chapman (SunPower) 2005 - Ali Emadi (Mac)
2004 - Philip C. Kjaer (Vestas Wind) 2003 - Babak Fahimi (UTD)
2002 - Pallab Midya (Freescale) 2001 - David J. Perreault (MIT)
2000 - José A. Cobos (UPM) 1999 - Steven B. Leeb (MIT)
1998 - Frede Blaabjerg (Aalborg) 1997 - Vlako Vlatkovic (GE)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