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2020 年 第 3 期)

《欧 亚 人 文 研 究 ( 中 俄 文 ) 》

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探究 *

肇庆学院  陈爱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杨  可

提  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媒体文化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为俄罗斯人个体身份的建构提供了
多种可能性。俄罗斯人在媒体构建的多样化拟态环境中不断寻找和构建个体身份认同与民族身份
认同。媒体文化中的“理想他者”形象与时尚消费形象为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提供了样本,民族
本土电视剧和电影的流行中蕴含着民族身份认同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俄罗斯媒体文化;个体身份认同;民族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756(2020)03-0040-08

1. 引言
20 世纪电子、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发明,以及大众印刷产品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代,形成了一
个复杂的大众传播体系。大众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的密集发展已成为许多社会文化进程的催化剂。从
90 年代开始,俄罗斯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惊人的变化,旧的信念崩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媒体文化成
为影响俄罗斯人思想理念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美国媒介理论家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
认为,媒体文化是诸种系统的组合,包括电台和声音的复制、电影及放送模式、报纸和杂志在内的印刷媒
体以及电视。(凯尔纳,2013: 9)电视、电台、电影、报刊杂志等通过图像、音响、话语、宏大场面等主宰人
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为个体或群体身份认同建构提供各式各样的脚本。
在社会学家看来,认同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含义。在个体层面上,它是指自我认同。在社会层
面上,它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即爱弥尔·涂尔干(E. Durkheim)所说的
“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涂尔干,2000: 42)。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媒体文化为认同提供了强有
力的形象与场景,它们有可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同时提供行动、时尚和风格的榜样。”(凯尔纳,
2013: 184)媒体文化在个体自我身份和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既探究俄罗斯
媒体如何构建俄罗斯个体身份和民族身份,又考究受众对于媒体精心制作的文化空间的认可度。

2. 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建构与认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陷入身份危机中,而身份危机的本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对自我的拒绝与否定。
多元的俄罗斯媒体文化对当代俄罗斯人的人格发展产生着潜在的影响,为其身份认同提供了多元模态。

* 本文系 2013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研究”(项目号为 13&ZD126)之子课题“当代俄罗斯大众传媒的运


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0
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探究

俄罗斯媒体文化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为俄罗斯人个体身份的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媒体文化为当代个人
所提供的图像包含了合宜的角色榜样、合宜的性别行为以及得体的风格、外表和形象等。因而,媒体文化
为认同性及其新的模式提供资源,其中外表、风格和形象等取代了作为认同性(即身份)的构成因子的行
动力与承诺。”(凯尔纳,2013: 394)在当代俄罗斯社会中,真人秀节目中“理想他者”的型塑对俄罗斯人个
体身份的建构起着指引性作用;光面杂志(глянцевый журнал)中呈现的“时尚消费形象”成为俄罗斯人
个体自我认同的又一构成性经验。

2.1“理想他者”形象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以电视真人秀为例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认为,“自我认同并不仅仅是被给定的,即作为个
体动作系统的连续性的结果,而是在个体的反思活动中被惯例性地创造和维系的某种东西。”(吉登斯,
1997: 58)“自我认同”的建构关涉自我与他人的互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比较注重媒介与受众
的互动,在个体自我认同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是俄罗斯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当下日益勃
兴真人秀节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制造“理想他者”形象,有意识地引导俄罗斯民众建构“自我认同”。
自 2001 年俄罗斯电视第一个真人秀节目“玻璃背后”开始,真人秀节目在俄罗斯发展十分迅速,出现
了多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有观察类,如 TNT 的“2 号公寓”;婚恋类,如 TNT 的“单身汉”;生存表演类,
如第一频道的“最后一个英雄”等。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2018 年 9 月 17 到
27 日,共有 5358 人接受了关于电视真人秀的在线调查 a,受试者 68% 为女性,32% 为男性,18 岁以下者
为 3%,18-30 岁者为 30%,31-45 岁者为 47%,46-55 岁者为 14%,55 岁以上者为 6.4%。调查结果显示,
95% 的人看过真人秀节目。54% 的女性偏爱以“建立浪漫关系”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男性则更倾向于生
存挑战类节目。受众观看真人秀节目的原因多种多样,50% 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放松、休息的方式”,39%
的人认为这“很有趣”,还有人认为“从中可以获得现实生活中缺乏的情感”,“学到新东西”,少部分人则
是因为“习惯”或“无聊”。这些原因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受众个体深层次的心理认同结构。
在制作真人秀节目之初,电视台一般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心理需求,创设一套比较完整的“框架”,
让观众能够从中寻找到自己认同的情境并观照自身的现实处境。节目人物的设定类型化且具有识别性,
观众对其言行容易产生共鸣,并以其为参照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比如,2013 年 3 月开播的电视真人
秀节目“单身汉”创建了这样的叙事框架:参与者为年轻的“高富帅”单身男与 26 位女孩。他要从中找到
他的爱,当然,最终只有一位女孩能获得单身男的求婚。所有女孩都年轻漂亮,经过精心包装,且性格迥
异,或谦逊,或有趣,或自信,或浪漫她们都是普通百姓,出于各自的原因希望利用电视节目的机会来
寻找爱情。单身男要做的是选择,而女孩们要做的是参与角逐,赢得爱情。一对多的反常关系让节目充满
悬念。这也是该真人秀节目吸引广大受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受众容易将自己代入情境中,与自己的
现实情感生活做比照,从而产生共鸣。第一个出现在节目中的“高富帅”单身男是足球运动员叶夫根尼·列
夫琴科(Евгений Левченко)。作为一名运动员,列夫琴科本身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魅力十足,多才多
艺,自律性高,行动力强。这类单身男是节目制造的“理想他者”形象,是女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年轻、
英俊、多金,社会地位不俗。女性受众群体往往会以其为参照,反思自己的爱人或想象未来的伴侣;男性
受众则会以其行为模式作为模仿对象。正如道格拉斯·凯尔纳所言,媒体文化“构建认同性以及主体性的
立场,它吸引个体认同极为特定的人物、图像或立场”(凯尔纳,2013: 441)。参与者通过他们的行为获得
奖赏,如赢得车子、房子、票子或国外旅行等,甚至一夜爆红,这对受众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总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在电视栏目创设的情境中对人物的个人能力、性格魅力产生认同感,通

a Мнение россиян о реалити-шоу. (2018-09-28)[2019-09-12]. https://iom.anketolog.ru/2018/09/28/mnenie-rossiyan-o-realiti-shou.

41
(2020 年 第 3 期)
《欧 亚 人 文 研 究 ( 中 俄 文 ) 》

过反思以及与他人的互动,逐渐形成对自我身份与价值的认同感。这也正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有着极大的
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毕竟属于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媒体文化,在利益的驱使下,
低俗化、泛娱乐化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年轻人无疑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而,每一位有良心的媒体人必须遵从媒体职业道德伦理规范。

2.2 时尚消费形象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以光面杂志为例
随着媒体文化的发展,俄罗斯消费主义进一步盛行。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商品
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这一实际使用功能逐渐弱化,而商品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我国学者
葛彬超认为,“在媒介文化的影响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不仅仅以追求其实用性为目的,其购买的意义还
蕴涵着消费者想要成为某种人,或者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其购买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自尊
的一种证明,这是一种对符号意义的消费,它成了人们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的一种表现形式”。(葛彬超,
2009: 27)这意味着所谓“好”衣服的概念不仅仅指保暖和舒适,它已作为文化文本被人们阅读与解释。“消
费是一种实践,表达出意义与价值,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选择性地购买和消费商品意义,不同程度地折射出
个人或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理想延伸。我们的自我建构部分源于消费,消费实践为我们的身份认同提供了
各式各样的脚本。”(刘燕,2010: 58)时尚、消费等介质在个体身份认同性的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
有效地推动新的自我概念与认同的形成。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光面杂志文化的盛行,成为俄罗斯社会当代
文化状况整体特征的一个指标,为个体身份认同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光面杂志一词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进入俄语语言词典。俄罗斯学者罗马赫(О.В. Ромах)、斯列普
佐娃(А.А. Слепцова)这样定义这一概念:“光面杂志是一种专为特定读者设计的杂志,这种杂志重点关
注美容和两性沟通等方面的生活内容,这些生活内容是作为成功的标志而得以彰显的,由此看来,这种杂
志为读者建构了一种生活方式。”(Ромах, Слепцова, 2009a)古多娃(М.Ю. Гудова)指出:“这种杂志的标
准是:光面封面,多样化的内容,篇幅在 100 页以上,全彩色印刷,有摄影图片这一‘活’时尚的存在,发行
量不低于 1 万份。当然,制作这种杂志需要大量材料,高品质且昂贵的印刷,以及引用大量专家的数据,所
以价格昂贵”(Гудова, 2010: 69)。从上述学者的界定可以看出,光面杂志,首先,顾名思义,其封面使用的
是高品质的光面纸质材料,色彩缤纷的图片至少占杂志容量的一半,且这些图片并非文字内容的附属品,
它们本身就是杂志重要表现的内容。光面杂志是一部充满魅力的生活百科全书,指导人们如何生活、阅
读什么、观看什么、如何着装以及如何为所爱的人付出。光面杂志在 18 世纪末期就已出现,最初主要是
作为一本女性杂志存在,20 世纪在欧美有很大的发展,影响力最大的要数美国的《大都会》(Cosmopolitan
show),其发行量约为一百万册。苏联时期,由于消费者行为受到严格监管,光面杂志的出版发行有限。苏
联解体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俄罗斯人获得了经济行为自由的权利,这意味着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获得了
独立、自由和主权。这促进了光面杂志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俄罗斯人主要的阅读杂志。2006 年 12 月,
列瓦达中心就年度最有趣的杂志、电影、电视等对 1600 位 18 岁及以上的俄罗斯人进行了抽样调查 b,光
面杂志《丽莎》(Лиза)占据榜首,与之一起进入前四名的有《故事大篷车》(Караван историй)、《七天》
(7-дней)、《健康》(Здоровье)等俄罗斯最为流行的光面杂志。这说明光面杂志在俄罗斯读者中具有较高
的认可度。
光面杂志已成为许多俄罗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罗马赫、斯列普佐娃研究发现,64% 的人读
这类杂志(Ромах, Слепцова, 2009b)。俄罗斯媒体正积极拓展光面杂志的领域,不仅局限于女性目标群体,

b Самые-самые в 2006 году: фильм, журнал, книга, телепередача. (2007-01-09) [2019-09-12]. https://www.levada.ru/2007/01/09/samye-
samye-v-2006-godu-film-zhurnal-kniga-telepe.
42
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探究

而且出现了大量以男性群体为目标的光面杂志,使不同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的读者均可获得激发其心理
认同的杂志。光面杂志讨论各种话题: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健康,教育以及幸福家庭生活的秘密等。
可以说,光面杂志已经成为某种日常生活指南。光面杂志消费者财富高于俄罗斯居民的平均水平,光面杂
志价格偏高也是针对这一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特定社会经济层的标志。
光面杂志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时尚。2010 年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 45 个地区的 130 个居民点的 1600
位 18 岁及以上的俄罗斯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c,光面杂志是人们时尚理念建构的第一渠道。“在现代,
时尚是一个人的认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决定人们怎样看待和接受这个人。时尚提供了服装、潮
流和形象等选择,通过这样的选择,个人得以形成某种独特的认同性。”(凯尔纳,2013: 449)光面杂志中
“魅力杂志”(гламурный журнал)、
时常会出现一个概念——“魅力”(гламур), “魅力商店”(гламурный
магазин)、“魅力生活”(гламурная жизнь)等,这些“时尚”表达镶嵌在由光面杂志创造的具体画面中,对
受众产生很大影响,带动消费:按照光面杂志提供的范式来消费产品,就能拥有“魅力生活”。显然,这种
消费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购买行为,而是对商品表征的文化和意义的消费。“时尚为构建认同性提供了榜
样和材料。传统社会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角色和限制消费的规范,所以,着装和外表可以瞬间表明一个人
的社会阶层、职业和地位等。”(凯尔纳,2013: 448)人们通过光面杂志推荐的特定产品的消费来彰显自身
的价值与品位。可以说,很多俄罗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光面杂志建构的“时尚消费”形象中找到了自
我认同。
可见,通过媒体文化,如电视真人秀节目和光面杂志中的时尚消费形象建构起的个体自我认同在很大
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从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可以打造其独特的认同性。需要指出的是,供后
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人选择的生活样态是多重的,其个人选择又是自由的,这就造成了个体自我认同的不稳
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会引发一种新的焦虑。

3. 媒体文化视阈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建构
随着苏联解体,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信念与价值观的变化、同时存在的“旧”和“新”
的身份使俄罗斯人陷入身份认同危机中,加之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问题因而显得愈发严
重。俄罗斯民族身份的建构实际上也是其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俄罗斯学者费多托夫(Г.П. Федотов)认
为,
“俄罗斯人民的统一可以而且应该不是通过宗教观念来实现,而是通过俄罗斯文化”。(Федотов, 1992:
182)民族文化成为认同的对象,正如马尔科夫(А.П. Марков)所言,“这不仅取决于稳定的经济、政治制
度的稳固和强大,还取决于文化因素,即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团结精神”(Марков, 2017: 77)。对所有俄罗
斯人而言,俄罗斯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电视、电影等构建的媒体文化对俄罗斯人
的思维、信仰、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并在民族认同的形成中占据主导地位。

3.1 俄罗斯电视与民族文化认同建构
如前文所述,电视在俄罗斯人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俄罗斯人大部分闲暇时间都在看电视。民
族文化认同意味着对属于民族文化的承认。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电视带
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波
德里亚,2000: 132)受众对某些电影和连续剧的偏好是民族文化认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俄罗斯的电视频道不像苏联时期那样按照意识形态方案来运作,而是在商业基础上运作。受众的偏
好影响着电视连续剧的制作与播映。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随着苏联身份的丧失与价值体系的崩塌,俄罗

c «Мода: что это и кто на нее ориентируется?» — опрос «Левада-Центра». (2010-09-02)[2019-09-12]. http://riamoda.ru/news/news-794.html.
43
(2020 年 第 3 期)
《欧 亚 人 文 研 究 ( 中 俄 文 ) 》

斯人陷入身份认同危机之中,他们意欲重建价值体系与身份认同。这一时期西方文明与文化如潮水般涌
入,对俄罗斯人影响极大,这种影响体现在喜爱苏联 / 独联体电视连续剧受众数量的减少,偏爱外国,主要
是拉美、美国和加拿大电视剧的受众数量增加。但进入 21 世纪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偏爱苏联 / 独联
体电视连续剧的受众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偏爱外国电视剧的受众数量显著下降。俄罗斯 1999 年、2004 年
和 2009 年评出的百部最佳电视剧产地来源详情如下表(Шариков, 2011)所示:

国别 1999 年 2004 年 2009 年

苏联 / 独联体 32.1% 68.0% 100.0%

美国和加拿大 8.3% 0.0% 0.0%

拉美 51.3% 32.0% 0.0%

欧盟 0.0% 0.0% 0.0%

世界其他地区 8.3% 0.0% 0.0%

电视连续剧情况的变化很有说服力。1999 年,俄罗斯评出的 TOP-100 榜单上拉美电视连续剧的比例


为 51.3%,苏联 / 独联体国家的电视连续剧占比为 32.1%,美国和加拿大的电视剧占比为 8.3%。2004 年,
苏联 / 独联体的电视连续剧占比达到 68%,2009 年,进入前 100 名的电视剧全部为苏联 / 独联体出品的电
视连续剧。
苏联 / 独联体电视连续剧主要由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电视剧构成。1999 年、2004 年与 2009 年,
它们在 TOP-100 的占比发生的变化如下表(Шариков,2011)所示:

国别 1999 年 2004 年 2009 年

苏联 13.8% 0.0% 0.0%

俄罗斯 18.3% 68.0% 79.4%

乌克兰 0.0% 0.0% 20.6%

1999 年 TOP-100 的电视连续剧中,苏联电视剧为 13.8%,而在 2004 年、2009 年,均未进入 TOP-100


榜单。而俄罗斯、乌克兰制作的电视剧排名则呈上升趋势。俄罗斯电视剧在 1999 年 TOP-100 中只占
18.3%,2004 年占 68%,2009 年占 79.4% ;乌克兰电视剧从之前的无到占比 20.6%。另外,这一时期有不
少电视剧由俄乌联合制作。
2015 年当代媒体研究所(MOMRI)研究发现 d,65% 的俄罗斯人更喜欢观看国内电视节目。与此同时,
64% 的受试者在六个月内未看过一部外国电视剧。
21 世纪以后,俄罗斯电视连续剧一直是俄罗斯电视台的“旗舰”,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
为什么 20 世纪 90 年代曾经追外国连续剧的俄罗斯观众到了 21 世纪会爱上国产连续剧呢?这是因为外
国电视连续剧提供的是迥异于俄罗斯的场景,尽管这些外国连续剧通常制作精良,但最大的弱点在于,没
有为俄罗斯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提供答案,而俄罗斯人厌倦了“不是我们的”生活场景,他们迫切希望
获得对如何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应该相信什么、教孩子什么等问题的解答。

d Россияне предпочитают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сериалы. (2015-12-02)[2019-09-12]. https://www.filmpro.ru/materials/42640.


44
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探究

3.2 电影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
电影是民族文化认同建构的一种重要话语方式。安德鲁·西格森(Andrew Higson)认为,在国族与
电影之间建立一种想象性关联主要依赖两种途径:第一种为“外向的”,即通过与其他国家电影或好莱坞
电影进行对比建构国族身份;第二种为“内向的”,即把本土电影与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或传统联
系起来,赋予其独特的性质。(Higson, 1989: 42)电影在俄罗斯人生活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电影消
费结构的变化也反映了俄罗斯人寻求民族身份的动态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牢牢吸引着俄罗斯人眼球的
是欧美电影。1991 年 4 月在莫斯科上映的 313 部影片中,只有 22 部是苏联影片,其余 291 部均为外国影
片,其中美国影片占绝大多数。1993 年俄罗斯国产片只占电影市场份额的 19%,美国片占 56%。
(Акопян,
2004: 219)90 年代中期,西方影片几乎雄踞俄罗斯所有的电影院,观众对美国好莱坞电影趋之若鹜。90
年代俄罗斯试图通过“外向的”途径建构国族身份,但结果并不理想。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俄罗斯主要
借助“内向的”途径,增强本土电影的竞争力,这使观众对电影的偏好发生了显著变化。1999 年、2004 年、
2009 年俄罗斯评出的百部最佳影片产地来源信息很好地展现了这一变化特点(Шариков, 2011):

国别 1999 年 2004 年 2009 年

苏联 / 独联体 31.1% 38.0% 90.1%

欧盟 23.8% 14.0% 2.7%

美国和加拿大 41.0% 45.5% 7.2%

亚洲 2.5% 1.7% 0.0%

世界其他地区 1.6% 0.8% 0.0%

数据显示,1999 年、2004 年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影在 TOP-100 中均排名第一,比例高达 41% 和 45%,


欧盟电影也曾占到 23.8%,苏联和独联体电影 1999 年在 TOP-100 中占比为 31.1%,2004 年占比上升至
38.0%,而在 2009 年,变化更加显著,占比高达 90.1%。
2013 年 6 月 23 日民意基金会(ФОМ)的调查结果显示 e,俄罗斯人对电影的兴趣不减:81% 的俄罗
斯人每周至少一次会在电视上看电影。14% 的人喜欢外国电影,喜欢苏联电影的人占 45%,偏爱俄罗斯电
影的观众占 18%。
此次民意基金会的调查还参考了受试者的年龄因素。结果表明,电影的喜好与观众的年龄关系密
切,年纪越大,喜欢苏联电影的人数越多。可以看出,60 岁以上受试者喜欢苏联电影的人数高达 74%,而
18-30 岁群体的百分比仅为 15%,少于喜欢外国电影的人数。但整体而言,喜欢苏联电影的受试者人数超
过了喜欢外国电影的人数。关于为什么喜欢苏联电影,理由形形色色,其中居首位的原因是:苏联电影“善
良、真诚、无暴力”(13%),其次是因为“喜欢老电影,它们更有趣、更有吸引力”,而有的是因为喜欢电影
的“真实、生活化”,有的则因年轻时看过而喜欢,还有一些是因为苏联电影中的启发性、道德教育意义和
爱国主义思想等等。对苏联电影的喜爱表明,观众力图从苏联电影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获得对现实生活
的启发,苏联电影承载的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2018 年 12 月 28 日,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ВЦИОМ)提供的关于俄罗斯观众电影喜好调查结果

e Кино: что и как смотрят россияне. (2013-11-14)[2019-09-12]. https://fom.ru/posts/11192.


45
(2020 年 第 3 期)
《欧 亚 人 文 研 究 ( 中 俄 文 ) 》

显示 f,喜欢观看战争影片的俄罗斯人数最多(27%)、其次是童话和卡通片(26%)、位居第三的是喜剧片
(25%)。大多数人更喜欢苏联时期拍摄的卫国战争影片,其中,最受俄罗斯人喜爱的五部影片是:《老将出
马》(В бой идут одни старики)(26%)、《这里的黎明静悄悄》(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20%)、《他们为祖
国而战》(Они сражались за Родину)(15%)、
《春天的 17 个瞬间》(17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13%)和《T-34
坦克》(“Т-34”)(13%)。这五部影片呈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民族“团结”精神。俄罗斯人对战争
题材电影的偏好,特别是对苏联时期卫国战争影片的偏好既迎合了俄罗斯人的怀旧情感,同时又弘扬了一
种对历史的反思精神与对社会的责任感。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人身份认同的连续性被打断。对俄罗斯(包
括苏联在内)电影的喜好实际上是对俄罗斯民族历史的肯定,是对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的表现。
可以看出,电视电影构建的媒介文化在俄罗斯民族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俄罗斯本土制作
的电视剧的偏爱,对俄罗斯电影,包括苏联时期制作、当代俄罗斯出品的影片的偏爱,无一不彰显出俄罗
斯人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电视电影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风向标,电视节目风格对观众产生重要
影响。反之,电视观众也是影响电视电影信息和风格的重要因素。当代俄罗斯电视电影等媒介在传播文
化中偏重“自己的”文化传播,形成“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人”等民族定型,影响着公共意识的形成。俄
罗斯人对民族电视剧和电影的偏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电视电影等媒介建构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

4. 结语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媒体文化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俄罗斯人在媒体构建的多样化拟态环境中不断寻找
和构建个体身份认同与民族身份认同,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意基金会、列瓦达中心等权威机构的调
查结果表明这种认同的建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媒体话语对公共意识的形成并不总是产生积
极的影响,有时也会呈现消极影响。美国学者斯坦利·巴伦(Stanley Baran)指出,“因为我们大多是通过
大众传播手段来构成和维持我们的文化,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了非凡的机遇和重大的责任。媒介产业作
为文化故事的主要讲述者,作为供我们讨论文化含义的论坛,有义务进行专业性操作和使自身具有职业道
德”。(巴伦,2005: 37)媒体产业伦理规范化有助于引导俄罗斯人建立正面的个体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认
同,有助于多种宗教信仰的并存和多民族的俄罗斯的统一与迅速发展。媒体文化中的理想“他者”形象与
休闲消费形象为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提供了样本,民族本土电视剧和电影的流行中蕴含着民族身份认同
的深意。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话语、多元意识形态立场、多维叙述策略等构建的复杂文化
场域,对受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众也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识别大众媒介传播
的文化,有效运用媒体文化文本构建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观。

参考文献
[1] 埃米尔·涂尔干 . 社会分工论 [M]. 渠东译 . 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2] 安东尼·吉登斯 .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M]. 赵旭东,方文译 . 北京:三联书店,1997.
[3] 道格拉斯·凯尔纳 . 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 [M]. 丁宁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4] 葛彬超 . 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 [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5-28.
[5] 刘燕 . 媒介认同论:传播科技与社会影响互动研究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 让·波德里亚 . 消费社会 [M]. 刘成富等译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斯坦利·巴伦 . 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 [M]. 刘弘英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Higson A.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cinema[J]. Screen, 1989, 30(4): 36-46.

f Комедии, драмы, триллеры: о зрительских предпочтениях россиян. (2018-12-28) [2019-09-12]. https://wciom.ru/index.


php?id=236&uid=9498.
46
当代俄罗斯媒体文化中的个体身份与民族文化认同探究

[9] Акопян К.З. Массовая культура: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M]. Москва: Альфа-М: ИНФРА-М, 2004.
[10] Гудова М.Ю., Ракипова И.Д. Женские глянцевые журналы: хронотоп воображаемой повседневности[M].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Изд-во Ураль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10.
[11] МарковА.П. Рус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м мире: вызовы, угрозы, ресурсы преображения [M]. СПб.:
СПбГУП, 2017.
[12] Ромах О.В., Слепцова А.А.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структура глянцевых изданий[J/OL]. Аналитика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 2009a
[2019-09-12]. 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soderzhanie-i-struktura-glyantsevyh-zhurnalov.
[13] Ромах О.В., Слепцова А.А.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ий сектор глянцевого журнала[J/OL]. Аналитика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и, 2009b
[2019-09-12]. https://cyberleninka.ru/article/n/potrebitelskiy-sektor-glyantsevogo-zhurnala.
[14] Федотов Г.П. Судьба и грехи России: Избранные статьи по философии рус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и культуры[M]. СПб. :
София. Т.1. 1992.
[15] Шариков А.В.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е предпочтения как индикатор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и цивилизационн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в
России, Казахстане и Белоруссии. //Наука телевидения, 2011(8): 198-214.

Отражение проблем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медиакультуре
Чжаоц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Чэнь Айсян
Гуанду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торговли   Ян Кэ

Аннотация: Сложность, неоднородность российской мидиакультуры обусловливает широкий спектр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россиян после распад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Люди в России постоянно ищут и строят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ую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ую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 в разнообразной мимикрической среде, созданной СМИ. Образ «идеального другого»
и имидж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моды в медиа-культуре служат примером для построения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само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Популярность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фильмов, в том числе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х сериалов,
этнокультурной тематики отражает высокую значимость вопросов, связанных с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ю.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медиакультура;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ая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

Research on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Russian media culture
Zhaoqing University   Chen Aixia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Yang Ke

Abstract: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Russian media
culture provided many possibil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Russian identities. Russians are
constantly seeking and construct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diverse mimicry environment
constructed by the media. The “ideal other” and fashion consumption image in media culture provide a
sam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self-identity. The popularity of ethnic local TV serial and movies
contains a profound impl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Russian media culture; individu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简介:
陈爱香,肇庆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杨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化学。
 (责任编辑  李向东)
4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