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初中统考科学历届习题 Share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1

2019 年度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一考试

科学试卷一选择题 (50%)

1.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哪项操作正确?

解答:C
课本:初一上册(2),pg32
章节:第二章 走进科学实验室
原因:
 A.酒精可能会倒出来
 B.视线必须与测量刻度保持平行
 D.测量时必须选用大小合适的量筒量取液体

2. 图 1 显示一盏本生灯下列哪些有关本生灯的使用正确?
I 点燃本生灯时可用火柴点燃
II 用本生灯的无光火焰给试管加热
III 点燃本生灯时,先开煤气,再点火
IV 熄灭本生灯时,要先关气孔,才关煤气
A I,II,III
B I,II,IV
C I,III,IV
D II,III,IV
图1

解答:B
课本:初一上册(2),pg28
章节:第二章 走进科学实验室
原因:
1. 先点燃本生灯
2. 点燃本生灯时,要先点火,放在燃烧口处,才开煤气。
3. 再转动金属环,试着调节气孔的大小。
4. 关闭时要先关气孔,才关煤气。

3. 2015 年日本研发了一款名为“地平爱子”的人型机器人(图
2),现进驻于日本一座大型百货公司的咨询服务台,她除了
会说日文,也会比手语。下列哪项活动机器人不能完成?
A 情绪表现
B 沟通交流
C 进行运动
D 接受刺激

图2

解答:A
课本:初一上册(4),pg6870
章节:第四章 观察生物
原因:
机器人是非生物。它没有感受,因此不会有情绪表现。
4. 将图 3 中单细胞生物 P 和 Q 分别放入蒸馏水中,在充满空气
和阳光的环境中最可能出现何种情况?
A P 和 Q 死亡
B P 和 Q 存活
C P 存活,Q 死亡
D P 死亡,Q 存活

图3

解答:D
课本:初一上册(5),pg108;初三下册(1),pg11
章节:第 5 章 细胞和生物体;第 1 章 生物的多样性
原因:
 P 是草履虫,Q 是衣藻
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通过
纤毛运动寻找食物,并利用口沟摄取食物。但蒸馏水中没有任何杂质,它无法
获得食物。
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它的结构中含有叶绿体,所以可进行光合作用,自
己制造食物。

5. 小晶今早睡迟了所以没吃早餐就上学。当早上进行体育课时因血糖低而感觉头晕。下
列哪种食物能使她快速恢复正常?
A 苹果
B 面包
C 热狗汉堡
D 巧克力饮料

解答:D
课本:初三上册(8),pg144~pg146
章节:第 8 章 食物与营养
原因: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虽然面包也是糖类,但巧克力饮料糖分含量较高,
可以更快地摄取糖分。
6. 从下列选出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正确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 吸入氧气 吸入二氧化碳
B 在白天进行 在晚上进行
C 制造葡萄糖 分解葡萄糖
D 产生能量 贮存能量

解答:C
课本:初二下册(7),pg123~pg131
章节:第 7 章 生物界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原因: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吸收 放出
氧气 放出 吸收
有机物(葡萄糖) 合成 分解
能量 吸收 释放
进行时段 在有阳光的情况下 无时无刻

7. 小明今天不舒服,身体发烧,导致食欲变差,没有胃口,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A 胃不能及时消化清空
B 摄入的食物不易消化
C 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 消化酶的活性完全受到抑制

解答:C
课本:初三上册(9),pg165166
章节:第 9 章 消化与吸收
原因:
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酶发挥催化活性的最适温度在37 ℃ 左
右。而发烧时,身体温度升高,影响了酶的活性。
8. 我们吸气时,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 胸腔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B 胸腔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减小
C 胸腔的容积增大,肺内的空气压强增大
D 胸腔的容积减小,肺内的空气压强增大

解答:A
课本:初二下册(7),pg113~pg114
章节:第 7 章 生物界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原因:
吸气
肋间肌 收缩
肋骨 向上向外
膈肌 收缩
膈顶部 下降
胸腔容积 增大
压力 肺内气体压力低于外界,
气体进入肺泡。

9. 在一场交通意外中,小平伤及了动脉血管情況危殆,他的出血状况如何?
A 暗红色的血液快速流出
B 暗红色的血液缓慢流出
C 鲜红色的血液快速流出
D 鲜红色的血液缓慢流出

解答:C
课本:初三上册(10),pg180&pg185~pg186
章节:第 10 章 物质的运输和排泄
原因:
 除了肺动脉是运输缺氧血以外,其余的动脉都负责把充氧血运输到全身。
 充氧血呈鲜红色;缺氧血呈暗红色。
 动脉内血液流速较快,血压较高。

10. 下图所示的实验,P 是植物茎的横切面。哪个部位会被染成红色?


解答:C
课本:初二下册(8),pg149~pg151
章节:第 8 章 植物与土壤
原因:
 A 部位是韧皮部,韧皮部中含有运输有机养料的筛管(上至下)
 B 部位是形成层
 C 部位是木质部,木质部中含有运输水分及无机盐的导管(下至上),故此部
分会被染成红色。

11. 小智发现自己近来情绪易激动,食量大增身体却逐渐消瘦,且经常失眠、健忘。医生
为小智验血检查身体的状况,在小智的验血报告中,A 激素的含量异常增高。以下何
者是 A 激素?
A 胰岛素
B 生长激素
C 雄性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解答:D
课本:初二上册(7),pg132134
章节:第 7 章 人体的激素调节
原因:
激素 过多 过少
生长激素 幼儿时期:巨人症 幼儿时期:侏儒症
成人时期:患上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 幼儿时期:呆小症
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 成人时期:体态臃肿,表情呆滞,心
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 率和呼吸频率偏低,智力
水平减低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素 — 糖尿病

12. 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脑的哪个部位被酒精麻醉而引起的?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解答:B
课本:初二上册(8),pg146147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原因:
部位 功能
大脑 控制人体活动、语言、记忆、联想、思

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使动作协调
脑干 保持生命活动(呼吸、心跳等)正常运

脊髓 对刺激发生反应、把信息传递给大脑

13. 小新在运动时伤了腕关节,这会影响他做下列哪项动作?
A 伸肘
B 屈肘
C 举手
D 写字

解答:D
课本:初一下册(4),pg9091
章节:第四章 自然界中的运动
原因:
伸肘、屈肘、举手使用的是肘关节。
14. 怀孕就是指一粒“种子”附着在子宫壁上,再继续发育。下列哪项符合“这粒种子”
的描述?
A 受精卵
B 胚胎
C 胎盘
D 胎儿

解答:A
课本:初一下册(8),pg166
章节:第八章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原因:
 着床:受精卵逐渐发育,进入子宫后,附着在子宫壁上。
 受精卵着床后继续发育,才会形成胚胎。
 形成胚胎大约两个月后,才被称作胎儿。

15. 图 4 所示是红毛丹树的果实,以下哪项说法正确?
A 红毛丹树是裸子植物
B 红毛丹果实发育自胚珠
C 红毛丹花的子房有多个胚珠
D 红毛丹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图4

解答:D
课本:初一上册(4),pg82;初二上册(6),pg121122
章节:第四章 观察生物;第六章 植物的一生
原因:
 红毛丹树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
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 一个红毛丹只有一粒种子。而种子发育自胚珠,由此可见红毛丹花的子房只有
一个胚珠。
16. 在一处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中,其顺序如图 5 所示。图
中表明岩层表层含有化石 X,而较深层的岩层含有化石 Y。
图示说明什么?
A 物种 X 生活在水中
B 物种 Y 生活在水中
C 物种 X 出现在物种 Y 之前
D 物种 Y 出现在物种 X 之前

解答:D
课本:初三下册(3),pg41
章节:第三章 生物的演化
原因:
越深层的地层,年代越早,成为化石的生物身体结构越简单、越原始。

17.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 X 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无机物使之回归大自然。


下列哪些有可能是生物 X?
I 细菌
II 真菌
III 苍蝇
IV 蚯蚓
A I,II,III
B I,II,IV
C I,III,IV
D II,III,IV

解答:B
课本:初三下册(11),pg201
章节:第十一章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原因:
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获取有机物,并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及其他简
单的无机物,使之回归土壤及空气,供植物重新利用。
例:细菌、真菌、一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
18. 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正确?
I 看到灯泡变黑是凝华的现象
II 烧开水时,看到“白气”是蒸发的现象
III 擦地后,打开窗口是加快空气流动,使蒸发加快
IV 戴眼镜的人从冷气室走出室外,镜片上出现一层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

A I,II,III
B I,II,IV
C I,III,IV
D II,III,IV

解答:C
课本:初一上册(8),pg167&169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原因:
水蒸气是无色的,我们看不见。但我们看得见“白气”,因为“白气”不是气体,
它是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19. 如图 6 所示,小菁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哪项最能说明其
原理?

图6

A 瓶外液体的质量比瓶内液体的质量来得高,故瓶内液体会上升
B 瓶外液体的密度比瓶内液体的密度来得高,故瓶内液体会上升
C 瓶外液体的温度比瓶内液体的温度来得高,故两者不会互溶
D 瓶外液体比瓶内液体流动来得慢,故两者不会互溶

解答:B
课本:初二上册(2),pg3031
章节:第二章 水的密度和压强
原因:
密度小的会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上。

20. 下列哪一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A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浓硫酸作为干燥剂
D 石墨棒作为电池的电极

解答:A
课本:初一上册(8),pg186;初二下册(5),pg87;初三上册(1),pg12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第五章 氧气和二氧化碳;第一章 酸和氢气
原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
的性质。 性质。
(例:颜色、气味、熔点、沸点、溶解
性、导热性、导电性)

 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温度下降。这样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所以被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是物理性质。
 浓硫酸有吸水性,才用作干燥剂。吸水性是物理性质,因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
产生。
 石墨棒有导电性,才能作为电池的电极。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21. 图 7 显示原子的结构。下列哪些关于原子结构的叙
述正确?
I L 和 M 是质子和中子
II K 是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
III L 和 M 是带正电荷的离子
A I,II
B I,III
C II,III
D I,II,III

图7

解答:A
课本:初二下册(1),pg6&78
章节: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
原因:
 离子:带电的原子
 图中所示的 K、L、M 是原子结构,不是离子,故 III 不正确。

22. 以下什么原因在化学反应中遵循了质量守恒定律?
I 分子的种类
II 分子的数目
III 元素的种类
IV 元素的数目
A I,II
B I,III
C II,IV
D III,IV

解答:D
课本:初二下册(6),pg100
章节: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
化学反应中,为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改变的
只有分子的数量和分子的种类。
23. 下列哪一组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A 蔗糖溶解,炊煮米饭
B 水果腐烂,鲜肉解冻
C 燃放烟花,燃烧蜡烛
D 汽车爆胎,汽车生锈

解答:B
课本:初一上册(8),pg184185;初三上册(1),pg3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第一章 酸和氢气
原因:
物理变化: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物质产生。

24. 将未充气的气球套在某空锥形瓶的瓶口上,
如图 8(a)所示,然后将锥形瓶浸入热水中。
一段时间后,气球的形状变成如图 8(b)。此
实验可证明什么?
A 气体会扩散
B 气体受热后会膨胀
C 气体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D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图8

解答:B
课本:初一上册(7),pg152
章节:第七章 认识物质
原因:
 气体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温度降低时会收缩。
 锥形瓶及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导致气球变大。
25. 下列哪项是热的对流现象?
A 太阳发出热量
B 海陆风的形成
C 陶碗保溫食物
D 吹风筒烘干头发

解答:B
课本:初三上册(6),pg112&114
章节:第六章 热
原因:
 对流:靠液体和气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
 海陆风是空气因温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的对流形成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
降)。

26. 某声源发出的声音发生如图 9 所示的改变。该声 音


听起来会有何变化?
A 响度增加,但音调变低
B 响度增加,音调也变高
C 响度保持,但音调变高
D 响度保持,音调也保持

图9

解答:B
课本:初一下册(1),pg1012
章节:第一章 声音和耳
原因:
 频率:物体在1 s 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7. 如图 10 所示,小兰观察到一支筷子在水中的部分
是向上弯折。此现象会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全反射
D 光的可逆性

图 10

解答:A
课本:初一下册(2),pg3739
章节:第二章 光和眼
原因:
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8. 如图 11 所示,某玩偶站在焦距为1 m的凸透镜前1.8 m的位置。他在光屏上的像是如何
的?

图 11

解答:B
课本:初一下册(2),pg44
章节:第二章 光和眼
原因:
物体的位置 像的性质
凸透镜 焦距外,两倍焦距内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两倍焦距外 倒立、缩小的实像
焦距内 正立、放大的虚像
凹透镜 任何位置 正立、缩小的虚像

根据题目,凸透镜焦距为1 m,则两倍焦距是2 m。
物体在凸透镜前1.8 m的位置,表示它在焦距外,两倍焦距内。故像是倒立、放大的
实像。
29. 下列哪种电器是利用静电的原理?
A 热水机
B 复印机
C 微波炉
D 保温箱

解答:B
课本:初二上册(9),pg159161
章节:第九章 静电
原因:
 静电:聚集在物体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30. 图 12 所示的电路中,哪个元件能使电荷发生 定
向移动形成电流?
A W
B X
C Y
D Z

图 12

解答:C
课本:初二上册(11),pg192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原因:
 电压:电源对自由电荷的推动作用
 电源会对导线中的自由电子产生推动作用,使自由电子沿着导线做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
31. 下列哪个磁场图正确?

解答:D
课本:初二下册(9),pg171172
章节:第九章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原因:
 磁体周围的磁场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 地球也是磁体,也会产生磁场。

32. 小强发现家里电灯不亮了,经检查发现保险丝完好,用测电笔分别接触灯泡两个接头
线,氖管均发光。下列所述何者为灯泡不亮的原因?
A 中线断了
B 灯丝断了
C 火线断了
D 电源被短路

解答:A
课本:初二下册(11),pg205207
章节:第十一章 家庭用电
原因:
 当电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测电笔的氖管会发亮。通常情况下,笔尖触碰火线时
氖管发亮;触碰中线时氖管不发亮。但题目中氖管均发亮,说明火线及中线都
有电流通过。
 若火线/灯丝断了,就不会有电流通过中线,故 B、C 不正确。
 若电源被短路,保险丝会熔断,电流也不会通过中线,故 D 不正确。
33. 如图 13 所示的电饭煲的额定电流为 11A。下列哪种保险丝最适合
该电饭煲?
A 8 A 的保险丝
B 11 A 的保险丝
C 12 A 的保险丝
D 15 A 的保险丝

图 13

解答:C
课本:初二下册(11),pg208
章节:第十一章 家庭用电
原因:
选择保险丝时,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稍大于电器的额定电流。

34. 小华用 1 分钟绕着场跑完一圈300 m。下列哪项正确?


A 位移( s)=300 m
B 速率( v)=5 m/s
C 功率( P )=5 W
D 功(W )=300 J

解答:B
课本:初一下册(4),pg8182;初三上册(5),pg85&88
章节:第四章 自然界中的运动;第五章 机械功
原因:
W =F s
W
P=
t
 题目中没有显示力(F),无法计算,故 C、D 不正确。

 位移:物体前后位置的改变。
位移≠距离。位移有方向,距离没有方向。
 此题因为是绕圈跑,起始点=终点,前后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位移¿ 0 m。距离才
¿ 300 m。故 A 不正确。
35. 推同样质量的物体上相同的高度,以下哪个斜面的机械利益最大?

解答:D
课本:初三下册(6),pg89&91
章节:第六章 简单机械的应用
原因:
无利用机械所用的力
机械利益=
利用机械所用的力
F'
MA=
F
 机械利益越大越省力。
 斜面的坡度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越省力,机械利益越大。因此,最斜的斜面
最不省力。

36. 下列各滑轮组中,不计摩擦力和动滑轮的重量,哪个滑轮组最省力?

解答:D
课本:初三下册(6),pg85&87
章节:第六章 简单机械的应用
原因:
 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A 不正确。

W
 F= (n 是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n
n 越大,F 越小,越省力。
B.n=2
C.n=2
D.n=3
故 D 最省力。
37. 小明喜欢玩蹦床运动,当他从最高点跳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
况如何?
A 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B 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 动能先增加后减少,势能增加
D 动能先减少后增加,势能减少

解答:B
课本:初三上册(5),pg94
章节:第五章 机械能
原因:
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在最高点,势能最大;动能为 0。
 下降过程中,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
 在最低点时,势能为 0;动能最大。

38. 发生日食时,月球、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应该是如何?
A 三个天体排成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
B 三个天体排成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
C 三个天体排成一直角三角形,月球在直角处
D 三个天体排成一直角三角形,地球在直角处

解答:A
课本:初一下册(10),pg207
章节:第十章 地球和月球
原因:
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天体正好排成
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日食现象。

39. 图 14 所示为大气层的结构图。下列哪些有关 X 的
叙述正确?
I 此处有雨、雪等天气现象
II 此处利于大型飞机飞行
III 此处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IV 此处有臭氧层
A I,II
B I,III
C II,IV
D III,IV
图 14
解答:C
课本:初二上册(5),pg8990
章节:第五章 大气层的污染及保护
原因:
 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 X 是第二层,也就是平流层。
 平流层特点:空气稀薄,水汽、杂质极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平流层
内有臭氧层。
 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是对流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的是热层。

40. 自然界岩石的种类很多。下列哪些岩石可能有化石?
I 砂岩
II 石灰岩
III 花岗岩
IV 大理岩
A I,II
B I,III
C II,IV
D III,IV

解答:A
课本:初一上册(10),pg213
章节:第十章 岩石与土壤
原因:
 沉积岩: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因此,沉积岩含有
化石。
 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砂岩、页岩

41. 图 15 显示一座可以提取不同石油产品的分馏塔。石
油中产品的提炼是依据下列哪种性质?
A 沸点
B 压力
C 密度
D 化学成分

图 15

解答:A
课本:初三下册(10),pg174175
章节:第十章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原因: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用分层蒸馏法将他们分离。沸点高的,在塔的较
低层收集;沸点低的,在塔的较高层收集。

42. 物质 X 拥有下列特征:
浑浊而不透明
久置后,会有沉积物

物质 X 是什么液体?
A 乳浊液
B 悬浮液
C 饱和溶液
D 浓缩的溶液

解答:B
课本:初二上册(3),pg4647&55
章节:第三章 水的溶解性
原因:
溶液种类 特征
悬浮液  上层是澄清液,下层不溶于水。
 摇动时,液体变得浑浊而不透明。
乳浊液  乳白色,不透明。
 放得时间长些,上层会出现一层白色的油脂。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更多某种溶
质的溶液。

43. 根据图 16,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浓硫酸使


蔗糖变成黑色的物体。推论出最适合的解释。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浓硫酸具有侵蚀性
D 浓硫酸是酸性的

图 16

解答:A
课本:初三上册(1),pg12
章节:第一章 酸和氢气
原因: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浓硫酸能按照水的氢氧原子
组成比(2:1)脱去其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使蔗糖脱水炭化。蔗糖由白变黑,体
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
44. 小荣将下列物质分别溶入水中:
I 食醋
II 汽水
III 小苏打
IV 洗碗液
哪些物质的溶液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A I
B I,II
C III,IV
D II,III,IV

解答:B
课本:初一上册(8),pg182;初三上册(1),pg7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第一章 酸和氢气
原因:
 具有酸性的物质/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具有碱性的物质/碱: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5. 下列气体中,哪些属于温室气体?
I O3
II CH 4
III CO 2
IV H2O

A I,II
B III,IV
C I,II,III
D I,II,III,IV

解答:D
课本:初二下册(7),pg134
章节:第七章 生物界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原因:
 温室气体: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 2)、水蒸气( H 2 O )、臭氧(O3)、甲烷(CH 4)。

46. 某个充满空气的容器中含氮气 10 L,则该容器中空气的体积约为多少?


A 10 L
B 12.8 L
C 15 L
D 47.6 L

解答:B
课本:初二下册(4),pg61
章节:第四章 空气
原因: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
已知容器中含氮气10 L,该容器中空气的体积约为10 L÷ 78 %
100
¿ 10 L×
78
≈ 12.8 L
47. 下列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叙述,哪项正确?
A 铁生锈释放氧气
B 光合作用吸收氧气
C 发酵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 木炭燃烧需要二氧化碳

解答:C
课本:初二下册(5),pg76&80&87&89;(7),pg129
章节:第五章 氧气和二氧化碳;第七章 生物界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原因:
 铁生锈是氧化反应,需要氧气,而不是释放氧气,故 A 不正确。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B不正确。
 氧气能助燃,燃烧需要氧气(助燃物),而不是二氧化碳。故 D 不正确。
 发酵时用的酵母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膨胀,使蛋糕松
软,面包变大。

48. 把重为400 N 、底部面积为0.2 m2的铝块放在面积为400 cm2的水平桌面上,铝块对桌面


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A 1 Pa
B 2000 Pa
C 4000 Pa
D 10000 Pa

解答:D
课本:初一下册(5),pg122
章节:第五章 力和压强
原因:

2 400 2
400 cm = m
10000
2
¿ 0.04 m
2 2 2
0.04 m <0.2 m ,表示桌面面积小于铝块底部面积,故取桌面面积(0.04 m )。

压力
压强=
受力面积
F
P=
A
400 N
¿ 2
0.04 m
¿ 10000 P a

49. 下列哪项关于太阳活动与分布的组合正确?
A 耀斑—光球
B 日珥—日冕
C 太阳风—日冕
D 太阳黑子—色球

解答:C
课本:初一下册(9),pg185187
章节:第九章 太阳和太阳系
原因:
太阳活动 分布
太阳黑子 光球
耀斑 色球
日珥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50.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A 宇航员的安全受到威胁
B 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C 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影响
D 紫外线增强,皮肤的损伤程度更严重

解答:B
课本:初一下册(9),pg187;(11),pg215216
章节:第九章 太阳和太阳系;第十一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原因: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耀斑增强时,地球的短波通讯受到明显影响。
2.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所形成的强烈辐射干扰航天飞行器,威胁宇航员的安全。
3.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皮肤。

 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2019 年度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统一考试(初中组)

科学试卷二作答题(50%)
甲组必答题(30%)

1. 小美刚从砂拉越州的姆鲁山国家公园游玩回来。这座国家公园因其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公园里包含了 17 个植物园,维管植物有 3500 多种。公园的
棕榈树种类也异常丰富,已知的就有 109 种。
(a) 文中各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角色称作什么?(1%)

解答:生产者
课本:初三下册(11),pg201
章节:第十一章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 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必定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
仅供植物自身所用,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b) 这里的维管植物为得到阳光而长得很高,维管植物之间称作什么关系?
(1%)

解答:竞争关系
课本:初三下册(11),pg195
章节:第十一章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 种间竞争:两种生物为有限的生存条件(如阳光、水分、空间)或生
活资源(如营养物质、食物)而互相排斥的现象。
 维管植物为了竞争阳光而竞相向上生长,所以才会长得高。

(c) 解释生物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性。(1%)

解答:有助于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
课本:初三下册(11),pg215
章节:第十一章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 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是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的重要保证。
 生物多样性也和许多行业(如农业、林业等)密切相关,为人类经
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生物资源。

(d) 小美想在姆鲁山国家公园放生一群非洲鲶鱼,你认为此举动对生态系统是有利
还是不利?解释之。(2%)
解答:不利。非洲鲶鱼是外来物种,会因无别的鱼类竞争,将过度繁殖而危害
本土鱼类。
课本:初三下册(11),pg216
章节:第十一章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 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处于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 生物入侵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图 1 非洲鲶鱼生性凶猛,肉食性鱼类,很贪食,食量大。

2. 小虹在超市选购食物。她在食物 X 的包装上看到此食物的营养标示。图 2 显示的是食


物 X 的营养素组成成分。
(a) 食物 X 是面条还是牛排?使用图中提供的数据
解释。(2%)

解答:牛排。因为该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并且也含有大量的油脂。
课本:初三上册(8),pg145
章节:第八章 食物与营养
解析:
 蛋白质在肉类、禽蛋、鱼、虾、乳
制品、大豆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而面条是富含糖类(淀粉)的食物,
但图中所示淀粉只占10 %。面条油
脂也不多,所以食物 X 不会是面条。

(b) 食物 X 的主要营养素被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1%)

解答:氨基酸
课本:初三上册(9),pg167168
章节:第九章 消化与吸收
解析:
 食物 X 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蛋白质酶 多肽酶 氨基酸
→ →
 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c) 根据 2(b)小题,这种营养素在体内的主要用途是什么?(1%)

解答: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提供能量
课本:初三上册(8),pg145
章节:第八章 食物与营养
解析:
蛋白质的功能:
1. 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物质,可以修复受损组织
2. 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
3. 提供能量

(d) 建议一种构成另外 5%物质的营养素。(1%)

解答:维他命/矿物质
课本:初三上册(8),pg145146
章节:第八章 食物与营养
解析:
 食物中的六大营养成分(也称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脂肪、
蛋白质、维生素
 除了蛋白质、淀粉、油脂,肉类也含有铁等无机盐及维生素。

图2

3. 小新想要探讨物质状态的相互转换。他在实验室
里将几块冰加热使它变成水,再继续加热直到水
沸腾。之后他将水蒸气冷却直到水结成冰。小新
将这些转换过程以图 2 来表示。
(a) 根据图 3,试用符号举出一个释放能量的
过程。(1%)

解答: X /V / Z
课本:初一上册(8),pg186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物质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转化过程伴随吸热(吸收能量)及放热(释放
能量)。

(b) 在V 过程中温度会改变吗?解释之。(2%)

解答:不会。因为水/冰是晶体,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课本:初一上册(8),pg160161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特点 晶体熔化/凝固是在一定温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度下进行的 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c) 在W 过程中,说明粒子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1%)

解答:粒子进行剧烈运动而从液体排出成为气泡。
课本:初一上册(8),pg162&165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 W 过程是汽化。
 构成液体的大量粒子总是不停运动着,汽化时粒子吸收能量,运动速
度加快,克服其他粒子对它的引力,脱离液体进入空气中。过程中,
粒子之间碰撞更激烈,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大。

(d) Z 是什么过程?(1%)

解答:凝华
课本:初一上册(8),pg170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 Z 过程是水蒸气(气态)变冰(固态)。
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

4. 小柔如图 4 所示将铜线绕在软铁芯,制成一个通电螺线管。当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
管能把 4 枚铁钉吸上来。

(a) 图 4 中的功能是什么?(1%)

解答: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课本:初二上册(11),pg189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解析:
 表示的是安培计
 安培计的功能:测量电流的大小

(b) 若小柔想把更多的铁钉吸上来,她可以对图 3 的设置作何改变?举出两个方法。


(2%)

解答:增加电池的数量、增加螺线管的匝数、减少螺线管下端与铁钉的距离等
其他符合逻辑的方法。
课本:初二下册(10),pg182183;初二上册(11),pg209210
章节:第十章 电生磁和磁生电;第十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解析:
 电磁铁:内部插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 线圈的匝数越多,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吸引
的铁钉数量越多。

V =IR
 增加电池的数量,就能增大电压,从而增大电流。
(c) 小柔之后将设置改成如图 5,发现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管无法将铁钉吸上来。
解释之。(1%)

解答:电磁铁中间的磁性较弱
课本:初二下册(9),pg165
章节:第九章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解析:
 磁铁磁性较强的部位:磁极
 磁极在磁体的两端,所以磁体两端的磁性较强,中间磁性较弱。

(d) 通电螺线管可用来做电磁铁。电磁铁在生活中有何用途?举例一项。(1%)

解答:扬声器、电铃等其他符合逻辑的答案。
课本:初二下册(10),pg184188
章节:第十章 电生磁和磁生电
解析:
电磁铁的应用:
1. 电磁起重机
2. 信息的磁记录
3. 扬声器
4. 电磁继电器
5. 电铃

5. 小英和弟弟在假期时一起去登京那峇鲁山。到了山上,小英感觉非常不舒服,产生头
痛、呕吐等高原反应。弟弟将背包的氧气瓶拿出来帮助小英缓解了症状。弟弟也很贴
心地煮了热水给小英喝。
(a) 为什么小英会得高原反应?(1%)

解答: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太大或高山的氧气浓度较低(缺氧),人体来不及做
出相应的调节。
课本:初二上册(4),pg75
章节:第四章 大气的压强
解析:
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体来不及做出相应的调节,就会出现
一些不适症状。如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突然进入高原地区,会因大气压
减小和缺氧等原因,产生高原反应。

(b) 在登山过程中可以如何预防高原反应?举出一项。(1%)

解答:以较慢的速度登山/避免急速行走或跑步/加强个人的体能训练/吃药等其
他符合逻辑的方法。
课本:初二上册(4),pg75
章节:第四章 大气的压强
解析:
 因为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太大,才会引起高原反应。故慢慢登山,气
压就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大,就可以预防高原反应了。

(c) 在高山和在山脚下煮水,水的沸点会有不同吗?解释之。(2%)

解答:水的沸点会降低,因为山上的气压比较小。
课本:初二上册(4),pg7475&77
章节:第四章 大气的压强
解析:
 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由于高山的海拔高,所以大气压小。
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
低。

(d) 小英发现氧气瓶上标示着“此产品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为什么氧气瓶不得在
阳光下暴晒?(1%)

解答:因为瓶内的压强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气瓶处于危险状态(气瓶
爆炸)
课本:初二上册(4),pg80
章节:第四章 大气的压强
解析:
 在阳光下暴晒会使温度升高。
 温度升高时,气体压强会增大,使得瓶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压
强,它就会向外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

6. 在 7 月一个晴朗的夜晚,小荣在乡下婆婆的家看到滿天的星星。他除了辨认得出天蝎
座和人马座,还看到了银河。小荣还发现到天上的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a) 为什么夏季的夜空看到的银河较明亮?(1%)

解答:夏季夜空正好面向银河系的核心
课本:初三下册(4),pg58
章节:第四章 星和星系
解析:
其实银河全年都可以看到,只不过夏季的夜空正好面向银河系的核心,
看到的“银河“就比较亮。

(b) 如果小荣回到城市,即使在晴朗的夜晚,为什么也很难看到滿天的星星?
(1%)

解答:光污染/光害
课本:初三下册(4),pg58
章节:第四章 星和星系
解析:
 在晴朗的夜空中,在远离光害的地方,我们才会看到“银河带”。
 光害:人类过度使用照明系统而产生的问题。通常发生在城市。

(c) 为什么星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1%)

解答:星星表面温度不同(或物质组成特性不同)
课本:初三下册(4),pg49&52
章节:第四章 星和星系
解析:
 夜空中的星星绝大部分是恒星。
 恒星表面的颜色与表面温度、物质组成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 蓝白色和白色恒星表面温度最高;其次是黄白色;黄橙色、橙红色、
红色恒星的表面温度最低。

(d) 天蝎座最亮的星(心宿二)是一颗质量很大的红超巨星。预测心宿二接下来的
演化过程。(2%)

解答: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
课本:初三下册(4),pg5657
章节:第四章 星和星系
解析:
质量很大(相当于太阳质量 8 倍以上)的大恒星的演化方式:
红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乙组作答题(20%)

7. 小明在缝纽扣的时候不小心被针刺到了手指,他大
喊了一声,发现到手指流血了。
(a) 以下是小明被针刺到后的过程,将这些过程
按其发生的顺序排列。(2%)
I 小明用手来按住伤口。
II 小明迅速地移动手指离开针。
III 小明感到手指痛且流血。
IV 小明会记得不该碰到尖锐的针。

解答: II → III → I → I V
课本:初二上册(8),pg143144&146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解析:
 小明迅速移开手指是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 作出反应时,信息传导路径不经大脑。但只有刺激经脊髓传到大脑、
被大脑分析后,才会产生痛觉。因此作出反应后,才会感觉到痛。
 感觉到痛后,才会用手按住伤口,接着才会记得。

(b) 小明的手迅速缩回可用图 6 所示的缩手反射模式图表示。若表示手指(感受


器),则图中和表示的是什么结构?(2%)

解答:脊髓/神经中枢;
手的肌肉/效应器(反应器)。
课本:初二上册(8),pg143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解析:
反射弧路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腺
体)

(c) 完成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1%)

解答:反射弧
课本:初二上册(8),pg143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解析:
 反射弧:完成像缩手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
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 除了小明被针刺到的缩手反射现象,生活中还有许多反射,如膝跳反射。当我
们敲击左脚膝盖下面的韧带时,搭在右腿上的左小腿会突然向上跳起。写出此
现象的过程。(3%)

解答:能了解实验现象:
敲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韧带中的感受器收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进
而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产生神经冲动,然后把冲动传到效应器,
引起相关肌肉收缩,小腿突然向上跳起。
课本:初二上册(8),pg143144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解析:
 反射弧路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腺体)
 受到刺激后,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e) 反射活动与非反射活动的信息传导路径有什么不同?解释之。(2%)

解答:反射活动的信息传导路径不经大脑/非反射活动的信息传导路径会经大
脑。反射活动的信息传导路径不经大脑可以缩短作出反应的时间。
课本:初二上册(8),pg143144
章节:第八章 人体的神经调节
解析:
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 反射活动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
了作出反应的时间。

8. 小兰在法国的雷岛买了当地的特产——雷岛盐。雷岛盐是从
大西洋海水中提取。人们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 %的海水
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海水逐渐蒸发,溶液变浓,最后
就可以取得盐晶体。
(a) 计算150 kg 的海水有多少克的盐。(2%)

解答:

m盐
质量百分比浓度=盐质量 ÷海水质量 ⇒ 3.5 %= ⇒ m盐=5250 g
150 kg
课本:初二上册(3),pg57
章节:第三章 水的溶解性
解析: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100 %
溶液的质量

(b) 盐晶体从海水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什么?(1%)

解答:结晶
课本:初二上册(3),pg60
章节:第三章 水的溶解性
解析:
 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
 盐晶体:溶液中的溶质
 海水溶液:溶液

(c) 举出另一个可从溶液取得晶体的方法。(1%)

解答:冷却饱和溶液
课本:初二上册(3),pg5960
章节:第三章 水的溶解性
解析:
 从溶液取得晶体的方式:
1. 蒸发溶剂
2. 冷却热饱和溶液
 题目中所示的方法就是蒸发溶剂。把海水蒸发,就可得到盐晶体。

(d) 小兰想设计一个实验以熔化的规律来区分晶体与非晶体。她准备了海波(晶
体)、石蜡(非晶体)和如图 7 的装置进行实验。为小兰设计这个实验。
(i) 写出此实验的步骤;(4%)

解答:能说明实验的步骤:
将海波放进试管里加热,然后每隔一小段时间(例 0.5 至 1 分钟)记录
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溶化后再记录多几次。接下来,该换石蜡,重复
实验。
课本:初一上册(8),pg159160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ii) 预测实验结果。(2%)

解答:海波/晶体在溶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石蜡/非晶体在溶化过程中温度
会持续上升。

海波/晶体在溶化过程中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石蜡/非晶体在溶化
过程中会逐渐变软再变稀。

课本:初一上册(8),pg159160
章节:第八章 物质常见的性质
解析:
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9. 圣诞节时,小宇欲用一些小灯泡来装饰圣诞树。他用铁制导线将灯泡连接,发觉灯泡
亮度一般。之后他换上铜制导线来连接灯泡,发觉灯泡亮度提高了。小灯泡装饰完毕
后,小宇将灯打开时发现有一排的灯泡没亮,但其他的都亮了。
(a) 为什么使用铜制导线会使灯泡的亮度提高?(1%)

解答:铜制导线的电阻较小
课本:初二上册(11),pg202&209210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解析:
V
I=
R
 电压固定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
因此,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灯泡亮度越亮。
 铜的电阻比铁小。

(b) 除了导线的材质,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灯泡的亮度有所
改变?举出一项。(1%)

解答:导线的长度/粗细/温度
课本:初二上册(11),pg201202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解析: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
横截面积。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 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金属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c) 没亮的那一排灯泡与其他亮了的灯泡是以什么方式连接?(1%)

解答:并联
课本:初二上册(10),pg180181
章节:第十章 电路
解析:
在串联电路中,无论哪个位置断开,所有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各条支路的通断可以单独进行控制。
(d) 举出一个原因为什么那一排灯泡会没亮。(1%)

解答:那一排里有其中一个灯泡烧了/灯泡接头松脱/其中的导线断了等其他符
合逻辑的方法。
课本:初二上册(10),pg175
章节:第十章 电路
解析:
 开路/断路:由于开关未闭合、接头松脱、电线断裂等原因致使某处
断开,用电器和电源不能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 电路处于开路状态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灯泡)不能工作。
 用电器本身的问题也是导致用电器不能工作的原因。

(e) 小宇想以实验来探讨灯泡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灯泡的电流之间的关系。他准备了
四个干电池、导线、开关、灯泡、滑动电阻器、伏特计和安培计来进行实验。
为小宇设计这个实验。
(i) 绘出实验的电路图;(2%)

解答:
课本:初二上册(11),pg191&195&208;初三下册
(7),pg99101&104105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第七章 电的应用
解析:
 安培计需串联在电路中;伏特计需与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安培计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
位置。
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只有改变电池
数量,才可以改变总电压而改变通过灯泡的电压,而不能通过改变
总电流来改变电压,故并联电路不适合用来做此实验。

(ii) 写出此实验的步骤;(3%)

解答:能说明实验的步骤:
将电路接好后,记录安培计和伏特计的读数。接着,调动滑动电阻器,
改变(增大或减小)电流并记录安培计的读数,记录相对应的电压(伏
特计读数),重复几次。
课本:初二上册(11),pg208210;初三下册(7),pg99101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第七章 电的应用
解析:
V
I=
R
 调动滑动电阻器,能改变电路的总电阻。从而改变电路总电流。
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因此,总电流改变后,流过灯泡的电压也会改变。
 重复做几次,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iii) 预测实验结果。(1%)

解答: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也越大/越小。
课本:初二上册(11),pg208210
章节:第十一章 电流、电阻和电压
解析:
V
I=
R
当灯泡电阻固定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