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5

2.

1 石器时代
人类大约在 250 万年前,开始懂得使用石块来制作简单的工具,这也标示着石器时代
开始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石器制作的粗细,把石器时代分为三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
距今 250 万年至 5 万年前
·制造简单粗糙的器具
·居无定所,靠捕鱼、
打猎为生
·火的使用
·有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物:爪哇人、北京人、尼安德特人
地点:我国玲珑谷、尼亚洞

中石器时代
距今 5 万年至 1 万年前
·琢磨石器
·弓箭、渔具的使用
·用骨头制成针、贝売制成项圈
·用颜色粉末涂饰身体
人物: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元谋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 1 万年至 6 千年前
·光滑的石器
·出现农耕,开始定居
·物物交换的原始贸易
·有完整、复杂的语言、用符号记事及表达思想
地点:我国瓜茶、武吉登哥叻、中国西安半坡遗址

2.2 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特点
‡群居发展成城镇 ‡懂得使用文字 ‡生活安定,有余暇从事休闲活动
‡有领袖管治 ‡懂得利用金属制造器具
河谷文明
文明最早都发源于河谷。大约从公元前 4000 年开始,在四大河谷出现了相当规模的
农业社会,分别是位于(相关分布图可翻阅董总初中一《历史》课本第 31 页):
尼罗河文明 BC4000 - 建立文明 BC3000 - 统一的国家
发源河流:尼罗河
民族:古埃及人
文化:
→象形文字
→太阳历:
一年=3 季节
一季节=4 个月
每月= 30 天
5 天是年终祭祀日
→多神教:太阳神、尼罗河神。
→木乃伊
→金字塔和神殿

两河文明 BC 3500-BC 3100


发源河流: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
民族:苏美尔人
文化:
→楔形文字
→阴历:
一年=12 个月
1 星期=7 天
→数学: 60 进位法
1 分钟= 60 秒
圆周= 360°
→发明车轮
→《汉摩拉比法典》--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
法律的条规:_____________
建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
8 世纪
伊斯兰文明兴起

印度河文明 BC3000
发源河流:印度河
民族:雅利安人
文化:
→ “种姓制度*"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耶那》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0-9)
→婆罗门教:因果轮回思想
→影响佛教
黄河文明 BC5000
发源河流:黄河
民族:中华民族
文化:→甲骨文
→农历(阴历)
→天干地支纪
年法:1 周期=60 年(一甲子)
→青铜器
→商朝人注重宗教信仰、定期祭拜祖先:孝道的由来
→启建立夏朝:第一个王朝
→成汤建立商朝(信史时期)禅让政治、世袭制度

◆世界四大古文明也被称为“文明摇篮”,那是因为河谷具备了以下的有利条件:
1.粮食充足:水源的丰富,土地肥沃,有利农耕
2.气候适宜:生活环境较稳定。
3.交通便利:通过河流往来,促进联系与贸易。

孔雀王朝
- 公元前 4 世纪后期出现的古印度最为强盛的王朝。
- 阿育王在位时期达到全盛,阿育王逝世后,便陷入分裂局面,印度不再统一。

印度文明与东南亚的关系
∆印度文明对东南亚的影响
→通过商业活动带来了铁器、棉织品、玻璃器皿、宗教、文学、建筑、艺术等
→建立商业据点后印度僧倡、贵族到来,带来风俗习惯使到上述据点成传播印度文化的中心。
→著名的遗产:____________的吴哥窟(Angkor Wat)、____________的婆罗浮居(Borobudur)
第三单元 世界三大宗教

3.1 佛教
背景:1.不满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及特权阶级欺压
2.对生、老、病、死感到同情
创始人:释迦牟尼(迦吡罗卫国王子)
经过:29 岁时离开皇宫,寻找摆脱人生痛苦的方法。经过了六年的修行, 终于在一棵菩提树下悟
出了人生的真理道理。所悟出的道理便是佛教教义。
经典:《大藏经》
教义:1. a.说明人世间的苦 b.造成苦的原因 c.摆脱苦的结果 d.脱离苦的方法
2.生死轮回、缘起因果
3. 主张“众生平等”
发展:公元前 3 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随后传出印度,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传播路线:1.北传:大乘佛教主张普度众生
盛行国家:中国、朝鲜半岛、日本
2.南:小乘佛教注重自我解脱
盛行国家: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节日:卫塞节:佛陀诞生、成道、涅槃日

3.2 基督教
背景:巴勒斯坦当时受罗马帝国统治, 犹太人相信上帝会派“基督”来解救他们脱离苦难建立国

创始人:耶稣(耶路撒冷犹太人)
经过:30 岁时,自称“救世主”,到处传道,要求人人平等对待,让犹教太教领袖不满:由于门徒出卖,
耶稣被捕后钉在十字架。死后 3 天复活。
经典:《圣经》
教义:1.一神教,只崇拜上帝
2.提倡博爱、宽恕和平等
3.主张用爱心互相对待
发展:1)4 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的宗教。

节日:圣诞节: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3.3 伊斯兰教
背景:1.年轻时随骆驼商队在各地生活,目睹战争
2.高利贷对穷人的盘剥、奴隶的悲惨生活
创始人:穆罕默德(麦加的阿拉伯商人)
经过:40 岁时创立了伊斯兰教,在麦加传教,引起当地人不满。622 年(伊斯兰历元年)被迫离开
转到麦地那。8 年后反攻回麦加--圣城。
经典:《可兰经》
教义:1.一神教,阿拉是唯一的真主。不拜偶像
2.遵守五功 念拜课斋朝
3.“圣战”:保卫伊斯兰教的圣战
发展:1)朝圣的中心:麦加
2) “哈里发"是为穆罕默德去世后的继承人,管政治、宗教和军事。
3)8 世纪,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地的伊斯兰帝国。但局面维持不久。
4)分裂原因:a.由于领土辽阔,民族众多,难以管理
b.组织不严密,支派众多
c.常争夺哈里发继承权
节日:伊历新年(AWAL MUHARRAM):伊斯兰历法的新年

伊斯兰文化
· 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领土横跨欧、亚、非,穆斯林吸收并糅合各地的文化,在 8 世纪-12 世纪
形成了灿烂的伊斯兰文化。
1. 数学:印度人发明的 10 个数字符号和十进位法 ,经过阿拉伯人的推广和传播获得广泛运用,
因此称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
2. 文学: 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书写的 《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 。
3. 建筑:伊斯兰建筑特色→圆顶、拱门、尖塔
4.反对偶像崇拜,禁止以人物和动物为艺术作品题材,因此多以书法、植物、几何图形图案
5.文化交流: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罗盘传入欧洲。
单元四 15 至 17 世纪马来半岛上的王国
4.1 马六甲王国
兴起与强盛
1. 人物:苏门答腊巨港的王子拜里米苏拉

2. 经过:14 世纪末,由于受到满者伯夷的攻占,
拜里米苏拉逃亡到淡马锡 (今新加坡) 。
后来,他杀掉当地的酋长 ,自立为王。
结果引起彭亨和北大年的讨伐。
3. 结果:拜里米苏拉只好逃到麻坡。约 1402 年,
迁移到马六甲去建立了马六甲王朝。
拜里米苏拉逃亡路线 ·马六甲王国历任统治者及其在位年代
以下因素,促使马六甲成为东南亚的重要转口贸易中心:

·位于河流出海口可以停泊大船

·西南季候风及东北季候风的起点和终点

·首相敦吡叻与各国建立良好关系

·委任“港务官”(Syah Bandar)处理各地商人的商务与移民事项

·除此之外,也建立了一套货币制度

与中国明朝及暹罗的关系
马六甲王国 & 中国明朝

1403 年 中国明朝派尹庆到马六甲宣扬国威。拜里米苏拉 乘机要求予以保护,以牵制暹罗,使臣到中国朝贡

1405 年 中国明成祖册封拜里米苏拉为马六甲国王, 赐赠诏书、诰印、彩衣、黄伞


承认马六甲王国为明朝藩属

1411 年 拜里米苏拉亲自访问中国
伊斯干陀沙和斯里马哈拉加也曾访问中国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1433) b 在马六甲修筑官厂以存放钱粮


a 每一次都在马六甲停留 c 中国商人也随郑和到来
d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宣扬国威
15 世纪中叶以后,明朝因海盗猖獗,颁布海禁,马中关系中断,暹罗南下干扰

马六甲王国建立初年常受暹罗勒索,每年进贡黄金 40 两

1446 年,苏丹目扎法沙拒绝向暹罗进贡,暹罗攻打马六甲
1456 年,暹罗再派海军由水路进攻马六甲

但是,在敦吡叻和敦奥玛的率领下,将暹罗的军队打败

马六甲王国为避免战争再次发生,敦吡叻派自己的儿子敦达拉尼和暹罗建立友好关系
,加强了商业往来

敦吡叻:马六甲王朝四朝宰相辅佐了苏丹目扎法沙、苏丹芒速沙、苏丹阿拉乌丁•利雅
沙、苏丹马末沙

成为伊斯兰教中心

大约 11 世纪末,阿拉伯和胡茶辣的商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最早的立足点是:苏门答腊北部的巴塞、巴禄头 马六甲国王伊斯干陀沙因为迎娶巴塞公
主,改信奉伊斯兰教

1446 年,目札法沙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国王改称为“苏丹”。

由于马六甲地理位置优越,统治者重视和大力推动。
“小麦加”之称促进了马
15 世纪,马六甲成为东南亚的伊斯兰传播和研究中心,有
六甲商业的蓬勃发展

马来半岛上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古迹是: 登嘉楼石碑(1303 年)

登嘉楼石碑的内容 :
·伊斯兰教的教义
·违反伊斯兰教条规所应受的惩罚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路线:1 东南线(爪哇)、2 东北线(菲律宾)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方式

:婚姻关系、贸易活动、传教士鼓吹、领土扩张由盛转衰
葡萄牙占领马六甲 ( 1511 年 - 1641 年 )
1. 马六甲沦陷

15 世纪,由于不满阿拉伯商人垄断东方香料市场, 欧洲兴起由海路前往东方的热潮。

葡萄牙是第一个从事远洋航海活动的欧洲国家 ,

1508 年 葡萄牙派遣海军将领薛魁拉到马六甲来,要求通商遭拒。1510 年 葡萄牙驻印度果亚

总督亚伯奎亲自率领军队进攻马六甲 1511 年 马六甲灭亡。苏丹马末沙退守巴莪 。

葡萄牙成为第一个在我国进行殖民统治的欧洲国家 。

2. 葡人统治下的马六甲
3. 葡萄牙势力的衰微

1 葡萄牙国小民寡,难以统治辽阔的殖民地

2 仇视伊斯兰教

3 商业垄断政策

4 殖民地官员营私舞弊,贪污枉法

5 面对苏门答腊亚齐王国的商业竞争

6 柔佛王国的复国战争

1. 荷兰攻下马六甲
荷兰人跟伊斯兰势力结盟,一致对付葡萄牙

1602 年 荷兰人组织荷兰东印度公司,目的是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1641 年 荷兰人与柔佛王国组成联军,打败葡萄牙,占领马六甲

荷兰成为第二个在我国进行殖民统治的欧洲国家

2. 荷兰统治下的马六甲:
事项 荷兰

统治年份 1641 年-1824 年(183 年)

修筑已被破坏的“法摩沙”城堡,安装新大炮
军事建设

爪哇的巴达维亚
贸易中心

采取垄断政策,强迫进入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缴纳入港税 马六甲
贸易政策
无法恢复王国是的繁荣景象

传播 基督教,宽容对待其他宗教
宗教政策

行政制度 设立甲必丹制度,委任各族领袖管理各自族群的事物

人物: 甲必丹郑芳杨和李为经
代表
建筑:马六甲青云亭、邦咯岛堡垒
荷兰势力渗入马来半岛 :

1 马六甲 :占领马六甲的目的是 垄断马来半岛上的锡米贸易 2 霹雳、吉打 : 由于荷兰采取强硬手段,当地人暗

中把锡米和香料卖给其他商人 3 南宁和林茂 : 荷兰在此地引发了三十多年的战争,随后签订条约,荷兰占有

此地 4 武吉斯人 : 武吉斯人的势力崛起后,荷兰在马来半岛的扩张受到阻挠。 到了 1824 年,荷兰势力退出马


六甲,由英国人取而代之。

4.2 柔佛王国
建国
1511 年 马六甲沦陷后,苏丹马末沙退守到巴莪。(最早根据地) 展开复国计划却都被葡军打败
,逃亡到苏门答腊

1528 年 苏丹马末沙的儿子阿拉乌丁・利雅沙二世回到柔佛继续复国运动 1536 年 阿拉乌丁・


利雅沙二世战败,被迫放弃马六甲苏丹的称号, 葡人则承认他为柔佛的苏丹。

1540 年 柔佛王国定都旧柔佛。

三角战争
参与国 : 亚齐王国、柔佛王国、葡属马六甲

原 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在商业上采取垄断政策,又排斥伊斯兰教
因 , 商人纷纷到亚齐做买卖。亚齐堀起成为强国,
与葡属马六甲、柔佛王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经 1537 年这三股势力为了争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和商业利益
过 而爆发了长达百年的“三角战争”
亚齐王国 VS 葡属马六甲,柔佛王国 VS 亚齐王国
亚齐王国随后多次打败柔佛王国,使柔佛王国元气大伤
1629 年, 亚齐王国倾全力进攻葡属马六甲,但遭打败。
结 经过连年的战争,三个地区都受到很大的破坏
果 1641 年,荷兰人攻打马六甲,葡萄牙人已无力抵抗
王国中兴与占卑之战

柔佛王国的中兴:

1641 年 柔佛苏丹阿都·查利沙三世 与荷兰人结盟 ,水陆攻下葡属马六甲 由于荷兰人目的在于商业


发展,所以除了马六甲城以外,
荷兰承认柔佛王国在马来半岛其他地区的宗主权 。
苏门答腊的属国,如:甘巴、锡国、占卑恢复对柔佛王国朝贡 峇株沙
瓦成柔佛王国商业中心

柔佛王国、占卑之战:
1673 年 由于柔佛王储对占卑公主悔婚 ,占卑军队攻打柔佛首都 , 苏丹逃亡到彭亨,各属国也纷纷宣
布独立。

1677 年 继位的柔佛王国苏丹伊布拉欣 将首都迁到廖内,并雇佣武吉斯人为军队。 结果军权


旁落,柔佛王国逐渐受武吉斯人控制 。

首相王朝

1685 年 苏丹马末沙二世继位 ,迁都哥打丁宜。

1699 年 残暴的苏丹马末沙二世被人暗杀 ,由于算无子嗣, 柔佛王国的马六甲血统便中断了。


于是,首相即位成为苏丹,成为苏丹阿都·查利·利雅沙, 因此又称“首相王朝”。

4.3 马来社会与文化
1.行政制度 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统治管理模式

a)父系制度体系:

》父系制度为各邦国所沿用,除了森美兰。

》采用“四倍数行政官员体系”, 最重要的是四大臣: 首相、财务大臣、天猛公、水师提督


b)母系制度体系

》森美兰的米南加保人推行。

》领袖从各氏族族长中选出,以母方家系为主,
最高统治者称“严端”(现改称“最高统领”)。

森美兰的行政架构:
严端
(最高统领)

酋长

立宪者

族长

2.法律制度
《马六甲法典》 法典名称 《马六甲海事法典》

王国内土地、河流的处理 法典内容 王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事项

上述两部法典都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

马来各邦都以《马六甲法典》为
蓝本,规划各自的法律
除了森美兰
3.社会阶层

马六甲王国各阶级可互相沟通、交往

王族
(苏丹及其家属)

贵族
(四大臣及其家属)

自由民
(商人、劳工、工匠、农名、牧人)

奴隶
(服务上层阶级)
4.经济活动

a) 农业活动: 早期马来半岛的农业以稻米为主
: 18 世纪开始,威省平原、玻璃市一带崛起成为新辟的稻米种植区1885 年吉州
务大臣万・莫哈末・沙曼开凿运河 “沙曼运河”(峨仓 → 亚罗士打)

b) 渔业活动: 西海岸渔民主要采用奎笼
: 东海岸渔民主要采用拉网
: 内陆居民采用原始方式如鱼叉

c) 采矿业 : 锡矿
》地区: 曼绒和木歪
》用途: 马来同胞以锡米或锡块换取日用品或缴税, 酋长则当作贡品进贡或作
为商品售卖给外国人
: 金矿
》地区:希腊人口中的“黄金半岛” 彭亨、吉兰丹、柔佛、东马砂拉越石隆门
》用途: 制成马六甲王国进贡给暹罗的金花

d) 商业活动: 10 世纪,吉打发展为商业中心,吸引阿拉伯和印度商人 15 世纪,马六甲王国为


商业中心、 17,18 世纪,廖内—吸引许多外来商人,新兴的转口贸易中心
但是在荷兰势力入侵马来半岛后,廖内贸易活动衰退。
19 世纪,英国人占领槟榔屿和新加坡,--发展为东南亚重要的商业港口 马来半岛马来同胞的
商业活动中落

5.交通系统和货币制度

a) 交通 : 由于早期马来聚落建在岸边, 因此水陆交通和陆上的羊肠小径是对外主要联系方式

b) 货币 : 物物交换→贝壳或锡和金制成的货币开始流通
6.习俗与文化

a)伊斯兰教对马六甲的影响

政治上 :“苏丹”制度随着伊斯兰教传入,造成政治和宗教相结合 文化上 :


推动马来文化的发展。清真寺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

教育 :《古兰经》传授阿拉伯文书写成教育重要部分 ,宗教司传授知识,社会地位崇高。

118 页* c) 马来语文 发展: 吸纳梵


b) 重要习俗: 剃发礼、婚礼、葬礼*相关解释可翻阅初中适用《历史》第一册第

文、葡文、英文、阿拉伯文及华族方言等外来语。 书写 :爪夷文、罗马拼音文字

d)文学与历史:

1《马来纪年》: 1612 年由敦斯里拉让(柔佛王国首相)编写, 是研究马六甲王国的重要史料 。

2 文西阿都拉 :“马来新文学之父 ”,以口语化书写,作品反映社会情况。

e)音乐与舞蹈:

1.传统乐器 :鼓、锣、长喇叭、木箫、三弦琴。

2.乐队形式 :诺拔(皇宫庆典)、甘美朗

3.歌舞 : i) 玛容、皮影戏、马来武术一一具有印度文化色彩 ii) 依浪舞、佐吉舞、竹马


舞、查槟舞一一具有伊斯兰文化色彩。

f)建筑与雕刻:

1. 建筑: 建在离开地方的支柱上,由木板建成,没有铁钉,方便移

动 2. 雅刻: 植物花纹和《古兰经》经文。
单元五(上):中国近代以前的政治发展

5.1 封建与大一统
周朝

▪ 在众多文献中,帝辛是一个实行炮烙之刑,滥杀无辜,开设酒池肉林,穷奢极侈的昏暴
之君。他与夏桀并论,在中国一直是暴君的代名词。这一段历史,後人加上想像,寫成
了《封神演义》。成語有“助紂為虐”
▪ 周族向来被商统治,武王即位后,消灭商朝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 周天子:“天子”意即天神的儿子,周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
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 诸侯。
封建制度:周武王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功臣,使其成为周天子的

▪ 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又称“分封制”。目的在于“封 诸
侯,建藩卫”,意即分封土地予诸侯,以捍卫周王室的势力。
▪ 诸侯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必要
时带兵随从作战)
▪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组织法,加上“嫡长子王位继承法”来建立父系
家长制的统治方式。华人社会注重血缘和家族传统的由来。
▪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周幽王在骊山下
的鹿台纵火自杀,而褒姒也被犬戎夺走,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
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 公元前770年,由于外族侵略,周平王从镐京东迁至洛邑,天子威望下降,诸侯纷纷扩
张势力,于是东周时期出现了五个世纪的春秋和战国的分裂。
▪ 中原:古代中国人以黄河中下游为政治活动中心,称这一带为中原。

▪ 平王东迁之前的周朝称→西周
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形成了
秦、齐、楚、韩、赵、魏、燕七国鼎立
的局面。
▪ 封建制度解体→私人讲学兴起→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
→出现了百家学说,其中以儒、道、墨、法家学说影响最为深远。
▪ 许多平民凭自己的智慧才华,受到各国国君重用,而有“
布衣卿相”的产生。
秦朝
▪ 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秦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定都咸阳。

▪ 皇帝:秦王嬴政,自认成就非凡,于是将三皇五帝合而为一,自称“皇帝”,他想把皇位一
代代传下去,所以又自称“始皇帝”。
▪ 行政模式:中央设置三公(太尉负责军事、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地方设置郡守和县令。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没有封土,职位不能世袭,此乃
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集权:由皇帝或朝廷中少数人总揽国家权力。官员只能听命执行。

▪ 秦始皇制度的统一: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

▪ 秦始皇的建设:修筑“驰道”;开凿运河;

▪ 他也把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 秦始皇还派兵征服百越,把领土扩大到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

▪ 秦始皇采取严苛的统治政策→民心大失→秦始皇死后→胡亥→子婴→ 公元前206年为
刘邦所灭。
▪ 秦朝的严刑峻法:批评政府措施的人→诛其父族、母族、妻族三族;
→闹市执行死刑,尸体暴露街头,即“
私下讨论《诗经》《尚书》 弃市”。
死刑的方法→腰斩、斩首、车裂(五马分尸)。。。
▪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实行焚书政策,规定除医药、占卜、种植书籍外,一律
焚毁,是为“焚书”。
活埋批评朝政的儒生,是为“坑儒”。

汉朝
▪ 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 汉朝分东汉和西汉,东汉定都洛阳,西汉定都长安

▪ 外戚和宦官把持政权→灭
两汉初期致力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丰裕,政治稳定;后期,

▪ 汉武帝:1。西汉第五任皇帝,首创年号“建元”;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设立太学;
4。首推察举选官制度;
5。实施盐、铁、酒专卖。
▪ 独尊儒术:汉武帝接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在长安办太学(最高
学府),由博士讲授五经。
▪ 察举制度:地方官每年推荐孝子、廉吏到京师,择优录用。改变以往贵族和官僚子弟
垄断官位。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古代对河西走廊以西地区的泛称),开通了“
丝绸之路”(连
接欧亚陆路交通)。
▪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以联络西域各国对付匈奴;东汉的班超继续经营,使西域
50多国归顺。
汉朝西运的货物→丝绸织品、铜器、漆器
西域输入汉朝的货品→葡萄、胡桃、骆驼、汗血马、胡琴、琵琶、佛教
这条路经长安——敦煌——西域——大秦(罗马帝国)
5.2 分裂再统一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 东汉末年→军阀→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鼎立。

▪ 魏灭蜀→大臣司马炎夺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 西晋平定吴国后,中国出现短暂的统一。

▪ 西晋开国之初,统治阶层腐化,内斗不断,胡人(中国古代中原汉人对东北或北方少数
民族的总称)入侵。
▪ 匈奴、鲜卑、氐、羯、羌,合称五胡,

▪ 南北朝。
向中原迁移,西晋灭亡后,五胡纷纷建国,与南方的汉族政权对峙,史称

▪ →汉化。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民族混合,文化相互影响。五胡长期与汉人杂居

▪ 五胡君主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其汉化措施有迁都至洛阳;改用汉人姓氏;
禁穿胡服;禁说胡语;鼓励胡汉通婚;设立学校。
隋朝
▪ 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再次一统中国。

▪ 行政模式:中央设置三省六部,长官为宰相;
颁布《开皇律》;
首开“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 三省六部:中书省(负责制定政策),
门下省(负责审议),
吏(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
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
户(执掌财税收支)
礼(主管宗教礼仪)
兵(执掌军事车马)
刑(掌理律令刑法)
工(掌管工程水利交通
▪ 宰相:秦朝→丞相,后称宰相,古代中国朝廷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务。
▪ 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开始,清朝末年废止。

▪ 开皇之治”。
隋文帝也减轻人民劳役和赋税负担,人口增长,国家富足,史称“

▪ 隋炀帝:挥霍财富;建新都;开凿大运河(游乐方便);连续三年三次远征高丽。

▪ 这时候,发生严重灾荒,民不聊生,于是李渊乘机起兵,隋亡。
唐朝
▪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 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重用贤能;虚心纳谏;合理的赋税制度;休养生息;推动
文教事业,奖励学术;平定 东突厥;西北各族归顺,尊称太宗为
“天可汗”;在位期间称“贞观之治”。
▪ 日本和新罗对唐朝的种种为学习对象,史称“唐化运动”

▪ →对天底下最高君主的尊称
天可汗:“可汗”→北方民族统治者的称谓;“天可汗”

▪ 武后:先后废中宗和睿宗,自称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安史之乱:边疆领有重兵的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叛变。

▪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朱温平乱→篡位→唐灭亡→建后梁

▪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合称“
十国”
▪ 唐化运动:日本和新罗学习唐文化;日本还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长安学习;
日本孝德天皇推动大化革新(以唐朝的律令、制度为蓝本,片假名采取中
文字楷书偏旁而来,平假名模仿中文字草书、佛教、书法、饮茶风气)
宋辽夏金
▪ 后周将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是为宋太祖。

▪ 为了杜绝武人拥兵自重→收回禁军兵权、削夺藩镇权力、集权中央(
强干弱枝)
→实施文人政治、礼遇文士、严禁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 军事衰弱→难以应付外患→馈赠银、绢、茶等岁币换取和平。

▪ 金国攻打北宋→不敌→灭亡→宋宗室赵构与军队逃到临安,重建宋朝,是为
南宋。

▪ 淮河为界,与金国对峙。
岳飞抗金,统治者安于江南,不愿收复失土,以

▪ 1279年,蒙古进攻,宋朝灭亡。

▪ 禁军:保卫都城或宫廷的军队,最精锐的部队,北宋时称正规军为禁军。

▪ 岁币:北宋政府每年向辽和西夏献纳的钱物。
▪ 辽:契丹族所建;1004年南侵到澶州,宋真宗为求撤军,同意每年给辽银、绢,首开
宋朝以岁币屈辱求和的先例,史称“澶渊之盟”。1125年为宋金联军灭。
▪ 夏:党项人所建,位于宋的西方,亦称“西夏”。最后向宋称臣求和,仁宗仍每年赐
予财物。1227年为蒙古所灭。
▪ 金:女真人所建,与北宋联合灭辽。1127年攻陷北宋,俘虏徽宗、钦宗,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耻”。1234年金为蒙古所灭。
▪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罗盘)有三项完成于宋朝(印刷术、火药、罗
盘)。
▪ 宋朝的造船技术成熟,以瓷器和丝织品为主的海外贸易发达,广州和泉州是当时重要
的港口。
▪ 南宋的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纪律;金军中流传着一句
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著有《满江红》一词。
▪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描绘了汴京在徽宗宣和年间清明节的繁荣景
象。
元朝

▪ 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海洋、伟大、强盛;汗
→皇帝)

其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 元朝的种族歧视:全国人分成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 第
四等南人;汉人、南人不得担任各部门长官及统率军队。

▪ 蒙古西征:成吉思汗向西及南扩张,建立四大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
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欧洲人曾以
“黄祸”称之。
5.3 专制王权的高峰
明朝
▪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是为明太祖。

▪ 开国之初,通过减税、清查户口、恢复农业生产来重建国家。

▪ 他生性多疑,诛杀开国功臣,更以廷杖、文字狱凌辱官员,废除丞相,集权中央。

▪ 廷杖:皇帝在朝廷上当众杖打大臣的一种刑罚。

▪ 文字狱:因作诗、文触犯禁忌,令到作者或有关人士被捕下狱或被杀。
▪ 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使中国声威远播,促进亚非经济文化交流,因海上航路开发,
吸引中国沿海居民迁移到东南亚。第六次航海时,去了今非洲的索马里和肯亚。他每次
出航在各国换回珠宝、香料等,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 明末,连年饥荒+边防军欠饷,反明势力崛起,以李自成和张献宗的势力最强,于1644
年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平定反明势力,清军占据中原建立清
朝。(冲冠一怒为红颜)
▪ 满族建国:满族由女真族发展而来。女真族分为
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落。明末,
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部落,1616年自立为可汗,建金
国,史称“后金”。他死后,儿子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 满族。
清朝
▪ 采取怀柔政策和高压政策。

▪ 怀柔政策→厚葬明思宗
→任用明朝的文武官吏
→废除明朝的特务机关,减轻百姓痛苦
→继续办科举,罗致饱学之士编撰巨典,笼络知识分子。

▪ 高压政策→下令汉人按满人习俗剃发留辫,违令者格杀勿论
→严禁结盟立社,防止反清复明的思想传播
→大兴文字狱,对一切文字的著述,只要认为其中有反清思想,便强加罪
名,大加杀戮,彻底钳制汉人的思想和行动
▪ 康熙、雍正、乾隆在位之时为清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

▪ 西方传教士东来:以数理、天文等西方学术作为传教媒介。
意大利人利玛窦允许教徒拜孔祭祖;他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郎世宁不仅是传教士,还是画家,乾隆帝委任他为宫廷画家,著 有
《嵩献英芝图》
5.4 中国近代以前的重要文化遗产
学术思想
▪ 源自东周的诸子百家学说。

▪ 春秋战国→周礼遭破坏→知识分子著书立说→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影响最大的儒、
道、墨、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介绍
学 代表人
学说核心 经典
派 物
-以“仁”为中心,“仁”就是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论语》,由孔
对人要真诚、守信用,对长辈要尊敬和孝顺。“仁”的实行,要 子的弟子整理
孔子 以礼为规范,主张贵贱有序。 其言行而成。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精神,被后世推崇为 《中庸》
儒 “至圣先师” 《大学》
家 -主张性善,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天赋品质,全力发挥它 《孟子》
孟子 便是“尽性”,就可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主张性恶,强调要用礼乐来节制人的行为,通过教育才能弃 《荀子》
荀子
恶向善。
-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凡事莫贪求,方能维持知足常乐 《道德经》,
老子
道 的人生。(生于公元前562—公元前402) 亦称《老子》
家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应知足,才能享受内心的真正安 《庄子》,
庄子
乐。 亦称《南华经》
-认为人缺乏爱心,因而主张“兼爱”“非攻”。劝人要互相爱护 《墨子》
墨 ,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分,反对战争,提倡刻苦节俭,反对不劳
墨子
家 而食。政治上主张选用贤能,废除世袭,建立和平安定的社
会。
-认为人性都是自私怕死的。国君应以刑罚、权术、威势来操 《韩非子》
法 控臣民。主张“法治”,一断于法,认为法律高过一切,人人都
韩非
家 要遵守,提倡采用严刑峻法来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 儒家的演变:

✔ 魏晋南北朝时,读书人为免政治是非,以道家老庄学说解释儒家思想,形成“

学”。
✔ 宋明两代,出现挟杂佛教和道教思想来诠释儒学,并讨论宇宙和人生问题的“理
学”。
▪ 清谈:魏晋南北朝的知识分子只热衷于谈玄说理,至国家大事于不顾的一股风气。

▪ 考据学:清朝大兴文字狱,学者为避祸,纷纷从事古书文字的校订和义理的研究,形
成考据学。考据学者对古籍的整理贡献良多,对古代文字、音韵的深入研 究,奠
定了中国近代语言学的基础。

宗教信仰
1)自然与灵魂崇拜
▪ 把日、月、风、火、山、水、大地视为神灵,进行膜拜。

▪ 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住在另一个世界,具超能力,监视并赏罚后人。活着的人需祭拜
死人,供上祭品,以保佑后辈。
▪ 天后、关公及各个神祇,是从祖先崇拜演变成的圣贤崇拜。

▪ 天后:亦称“妈祖”,原名林默娘,据说能渡海救人,为中国沿海民众所崇拜。

▪ 人们对祖先的追思,是儒学“慎终追远”的体现。
2)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 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自称长生不死和懂得升仙之术的方士(道士),东汉时期,自然鬼
神崇拜和黄老学说结合,形成道教。
▪ 张陵(又称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中国四川省成都灌县的青城山为道教发祥地。他
以符水咒语替人治病,讲求炼丹长生之术。魏晋南北朝时道教系统化。
▪ 核心观念:相信人经过修炼,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三清”为最高的神,其下有玉皇大
帝和诸神、仙。
▪ 道士为了长生,会习武、练气、炼制丹药,平时以经过神明赐福的符咒替人去除病魔

▪ 黄老学说:假托黄帝之名,结合道家老子的思想,并采用一些儒家、墨家观点发展而
来。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 道教的发展:魏晋时期出现系统的戒律和斋仪,并吸纳佛教的积善德福概念。曾出现
许多道派,最后归到正一道(天师道发展而来)和全真道(创始人为元 朝王重阳)。
经典是《道藏》《道德经》《太平经》《抱扑子》

▪ 道教的影响:道士为研究炼丹术,累积了不少化学知识;
养生术衍生而来的气功是华人的保健方法,太极拳的始祖张三丰,便是
一位道士。
3)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国本土僧人为取佛经原典,亲赴印度取经,著名的有
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
▪ 甘肃敦煌千佛洞石窟的泥塑像、佛经故事壁画和山西大同云冈的石雕佛像,证明了当
时佛教的盛况。
▪ 唐朝时发展出各个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密宗,成为中国具特色的佛教,随唐朝的外
大乘佛教。
交,影响了日本和韩国。我国华人信仰的佛教,多为
▪ 玄奘取经:后人称三藏法师,因是唐朝人,亦称唐三藏。他带了657部佛经回到长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
安,开始翻译工作。根据旅途见闻,写了 和在天竺的
见闻,为研究古印度的重要历史、地理文献。
文学及史学
▪ 中国早期的文史作品,用字简炼,称“文言文”,文学形式不外乎散文、小说和诗歌三种。
▪ 各朝代的文学形式
时代 特色 代表人物及作品
周朝诗歌 民间歌谣的收集,如《诗经》,屈原的《楚辞》
介乎诗文之间的 司马相如—《子虚赋》
汉朝
“赋”
魏晋南北朝 骈文 刘勰—《文心雕龙》
五言诗、七言诗 “诗仙”李白—《夜思》《将进酒》
唐朝 “诗圣”杜甫—《春望》《春夜喜雨》
白居易—《长恨歌》《慈乌夜啼》
为配音乐歌唱而谱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
宋朝 的“词” 苏轼—《水调歌头》《念奴娇》
李清照—《声声慢》《如梦令》
有故事情节和配以 关汉卿—《窦娥冤》
元朝
说唱演的“戏曲”
用白话文写的“章 吴承恩—《西游记》
明朝 回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清朝 曹雪芹—《红楼梦》
蒲松龄—《聊斋志异》(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

▪ 中国是注重历史记载的国家,各朝代君主都有一个专门记录国家大事的史官。

▪ 以下为中国较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
1。《春秋》:春秋孔子所作,按年代顺序编列鲁国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
2。《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以人物为主轴,叙述从黄帝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是
中国第一部通史。
3。《汉书》:东汉班固所著,只记录西汉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4。《史通》:唐朝刘知几所著,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史学理论的著作。
5。《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所著,按年月顺序,叙述从战国至五代年间的历史,是
一部编年体通史。
▪ 正史:皇帝核准记载的史书;
野史:民间私人著述的史书。

艺术
1)绘画
▪ 最早的绘画→壁画。

▪ 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
出现纸后,一般用笔、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常画的有
2)书法
▪ 书法艺术足以表现各种文字的体形美。

▪ 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东晋的“书圣”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宋朝的苏轼、米芾、黄庭坚;
明朝的董其昌;
清朝的郑板桥。
▪ 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简体字。
20世纪50年代,中文字出现大规模改革,楷书简化

3)雕塑
▪ 青铜器

▪ 玉器雕刻:因质地坚实,色泽温润,被视为
君子的象征。

▪ 陶泥塑:陶泥塑如秦兵马俑、唐三彩(研究唐朝社会的重要文物)

▪ 石像雕刻则以佛像最著名。

4)音乐
▪ 中国自古重视音乐,认为可起感化、熏陶作用,使灵性、气质得以变化。

▪ 夏商的乐舞→祀神之舞,后来封建制度瓦解,音乐才从宗庙祭祀中解脱。

科学技术
1)天文历算
▪ 中国人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是为了编制方便农民耕作的历法,如观察月亮的运行制定
了阴历,战国末期创立的二十四节气。
▪ 中国古代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色。商代时已创造世上第一个十进位计数法。

▪ 筹和算盘:筹是一种用小木棒或小竹片作为计算的方法,可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
方和代数运算。由于需经常改变它的形状,造成计算上的困难,筹后来便 被配
合朱算法的算盘所取代。

2)农业
▪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天文历算也是为了计算农时和田地面积而开展的。

3)医学
▪ 通过“看气色(望)、听声音(闻),询问病情(问)、按脉搏(切)”的诊断法,加上针灸、推
拿、拔罐等物理疗法或服用各种植物、动物、矿物配制成的药,再行调理,是中医的特
色。

4)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 东汉蔡伦以树皮、麻、纱布、旧鱼网等,加工制成纸张,从此替代简帛,对文化的传播起
了巨大的作用。
▪ 纸未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简牍或缣帛上,直到
汉武帝时,才出现了以植物纤维制
成的麻纸(因为在西安的灞桥发现,故名“灞桥纸”)

(二)指南针
▪ 战国时代,人们懂得利用磁石来辨认方向

▪ 11世纪初,宋人将磁石制成的针与辨别方位的装置合而为一,为世上最早的罗盘。

▪ 用处:用于海上导航。宋元的航海事业因而发达,指南针后来传入波斯、阿拉伯、欧 洲
,对欧洲环绕地球航行的帮助很大
▪ 司南:中国古代用来辨认方向的仪器之一,于战国时期发明。

(三)火药
▪ 最早的火药→道士为了炼制丹药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

▪ 北宋时应用在军事上,当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火球”“火炮”“震天雷”

▪ 元朝的铜火铳,类似现在的大炮。

▪ 世上最早的地雷是元朝的陶蒺藜。

▪ 火药随着蒙古人西征,通过阿拉伯人传至欧洲。

(四)印刷术
▪ 雕版印刷术:隋唐之际发明,制作简易、费用低廉,但每印一部书就要雕一次版,费
工耗时。先在雕刻了反文的木板上涂墨水,铺上纸张,在均匀涂抹,将 反
字印在纸上,成为正字。
▪ 活字印刷法:为毕昇所发明。先用胶泥刻字,一字一印,以火烧硬,成为活字,使用
时将活字拣选出来排版,加墨后即可进行印刷。印刷术传入西方,为欧 洲
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条件。
5。建筑
▪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如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的东大殿是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木
建筑)
▪ 南方建筑,屋脊或平直或上翘,还有泥塑装饰,常建在台基上,入屋会有门坎阻隔,门
窗饰以绘画或雕刻,如北京紫禁城、陈氏书院。
▪ 隋唐李春设计的赵州安济桥,是世上最早的石拱桥。
单元6 6.1 欧洲近代以前的政治社会发展:爱琴文明,古典文明

爱琴文明:工商业发达、工艺精巧、爱好运动
克里特文明:精于手工艺,制造高水平陶器与青铜器;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
迈锡尼文明:善于航海和贸易

1)城邦
势力最强大:雅典&斯巴达
希腊城邦的没落
-经济利益冲突
-政治制度不同
-各城邦陷入长期内乱,被马其顿征服

成为城邦的原因
-山地多,平原少,各城镇之间沟通困难,只能各自为政

希腊城邦的特点
-没有组成一个王国,经常互相攻击
-有相同语言和宗教信仰
-生产活动由奴隶进行,市民自由活动

2)民主之邦--雅典
-世界上首个推行民主的地方
-“贝壳放逐法”:把对城邦不利的人的名字刻在陶片上,被刻最多块的人会被逐出雅典,十年后才可
回国

3)尚武的斯巴达
-寡头政治:由少数贵族控制城邦,国民绝对服从

2.罗马的兴衰
1)建国与共和时期
-人民组成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中选出执政官
-大权在执政官任命的元老院贵族手中

2)帝国时期
-大一统政权的形成
-共和体制无法适应领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新形势
-导致政权落入恺撒手中
-kaisa做事独断独行,企图废除共和政治,引起贵族不满,在公元前44年被刺身亡
-屋大维继任后,削平群雄的争权、重建社会秩序
-元老院给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意思:至尊)
-屋大维奠定罗马最繁荣的两百多年,史称“罗马和平”

3)帝国的分治与灭亡
-罗马帝国的危机:贵族生活腐化,沉迷享乐;军人随意干涉皇位继承,政局混乱;领土辽阔,难以
全面控制
-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拜占庭);
西罗马帝国(罗马)
-西罗马帝国的危机:庞大军费,缺乏兵员;北方外族骚扰【476年由日耳曼人消灭】
-东罗马帝国的危机:外族与伊斯兰教势力威胁【依然维持千年之久,1453由土耳其消灭】

4)罗马的法律制度
-罗马帝国第一部成文法典称为《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典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的精神,成为欧洲各国的
法学传统。
-东罗马帝国的成文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基础
宗教改革
-原因:教会坐拥庞大产业,又干预政治,权势庞大,引起各国君主不满;一些神职人员生活腐化,使教会
威信尽失。知识分子受人文主义影响,质疑教会的神圣权威;商人不满教会禁止贷款生息,不利工商发展。

地理大发现
单元6.2欧洲近代以前的重要文化遗产
古希腊时期
宗教:奥林帕斯众神之首:宙斯
认为神有七情六欲
奥运会渊源: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
行祭祀宙斯的盛大体育竞技活动
哲学思想:雅典:民主氛围适培养哲学家
希腊哲学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文学:吟唱诗人:说书
欧洲最古老的文学:“荷马史诗”
《伊索寓言》
戏剧:悲剧、喜剧
史学: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历史》(《波希战记》)
艺术:【建筑】
神殿建筑:巴特农神殿~均衡、对称、和谐之美
【雕刻】
神像、运动员像:线条优美、自然逼真
《掷铁饼者》

希腊化时期
宗教: 马其顿王国的强盛
人物:亚历山大大帝
时间:公元前4世纪
成就:建立了跨欧亚非的帝国
政策:1.把希腊文化传入亚非
2.建筑希腊式城市和道路
3.鼓励异族通婚
4.对各宗教一视同仁
希腊化文化:=希腊+西亚+埃及 文化
以希腊文化为主的混合文化,为欧洲文化的基础
艺术:【建筑】
西亚建筑遗迹
【雕刻】
《劳孔父子群像》

古罗马时期
宗教:认为世界万物每一种现象都有神 如:风神、河神
史学:恺撒《高卢战记》
李维《罗马史》
艺术:【建筑】
发明混凝土
结构:拱形、圆顶
凯旋门
雄伟、坚固的公共设施
条条大路通罗马:道路
罗马引水道
罗马竞技场
【雕刻】
特色:反映真实情况
《屋大维像》
图拉真之柱

中古时期
宗教:基督教
哲学思想:一切学问归教会所有,科学被认为是对上帝的侮辱
重视来世,进入天国享有永生
艺术:特色:布满表现圣经故事的壁画和雕刻
【建筑】*形式:哥德式
-薄墙、尖拱、高塔、彩色镶嵌玻璃窗,强调垂直上升的发展(巴黎圣母院、科隆
教堂)
罗马式
-厚墙、少窗、圆拱、粗柱,庄严稳重(比萨大教堂)
【绘画】特色:不注重人的表情和空间的协调
文学:以拉丁文编写的《圣经》
骑士文学:《罗兰之歌》
文艺复兴时期
哲学思想:人文主义、自由与理性
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及重要性
强调现世的生活
文学: 方言文学:确立现代欧洲各种语文的形态
反映出各国独特的文化风貌 *西班牙文: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英文:莎士比亚–戏剧

艺术:除宗教内容外,也会选取较现实的主题技巧手法细致写实
色彩运用较丰富
达芬奇:《蒙娜丽莎》、《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圣母悼子》、《大卫像》、西斯汀教堂《创世纪》壁画
拉斐尔:《圣母像》、《圣礼的辩论》
科学
欧洲科学强调逻辑性、合理性;研究方法以推论和实证为主
毕达哥拉斯:“毕氏定理”
欧几里德:几何学原理
阿基米德:圆周定律
哥白尼:“日心说“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维塞利亚斯:人体解剖
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培根:提倡观察、实验、归纳
笛卡尔:提倡演译法,“我思故我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