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曼荼罗建筑形态的美学思想 李沙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SANXUE TANSUO “三学”探索

论曼荼罗建筑形态的美学思想
◎ 李 沙 任 军

【摘 要】 曼荼罗图式不仅出现于西藏建筑,而且在中国腹地也得以广泛传播,体现了汉藏文化艺术的融
合与相互影响。带有浓郁藏传佛教密宗文化色彩的曼荼罗图式传达出特有的美学观念,分别以
二维和三维形式展现并营造了朴素端庄而充满对比变化的灵动宗教艺术氛围,对研究古代曼荼
罗图式的演变及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藏传佛教;曼荼罗;平面;立体
【中图分类号】 K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139(2016)03-0097-5

的平面图解,通过平面形式令佛经传播是佛教的流
一、曼荼罗概述
行做法,因此,图解经疏可视为平面曼荼罗的原始
1、基本概念 功能。在藏传佛教义中,平面曼荼罗多作为观想对
曼荼罗系梵语Mandala的音译,在古印度教被 象和修持仪轨进行精心绘制。
视为神圣的空间,意为平等周遍十法界,轮圆具足, (2)立体曼陀罗
〔1〕
有聚集之意,指密宗依照仪规营建的修法坛城 , 立体曼荼罗包括曼荼罗模型、实体曼荼罗建筑
以致成为冥想和仪式的象征,代表宇宙的缩影。其 和“曼荼罗式”寺院三种形式。曼荼罗模型供奉在
平面构成形式多为一个广场,东西南北四座门均为 藏传佛教寺院及宫殿,现有曼荼罗模型多为鎏金铜
T型平面并形成对称格局。环绕着一个中心,即大 质、珐琅和木质三种材质。藏区第一座佛、法、僧俱
梵天降服以太之物后居于众神中央,随宇宙整体呈 全的桑耶寺是“曼荼罗式”寺院的典型代表,而近
现秩序与平衡。其形式圆中有方,圆象征世俗世界 年新出现的实体曼荼罗建筑则是曼荼罗模型的建
和时间流逝,方则象征神灵世界岿然不动。因而构 筑化,区别于“曼荼罗式”寺院的机构组织功能,实
成完美的绝对形式。 体曼荼罗建筑是信众的修持工具和观想对象。
2、曼荼罗的分类 (3)曼荼罗式城市规划
(1)平面曼荼罗 以曼陀罗的理念设计规划的作品,即1859年落
平面曼荼罗通常是以唐卡、壁画、彩砂、古建 成的缅甸Mandalay皇宫,贡榜王朝最后两任皇帝在
彩画等艺术形式呈现。现藏于日本的胎藏界曼荼罗 此居住。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
和金刚界曼荼罗分别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 对于本尊神界情景的象征性规划设计语言,周围由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WYB035)成果。

〔作者简介〕 李 沙,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任 军,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44。

2016年第 3 期  97
ZHONGHUA WENHUA LUNTAN

图1 缅甸古都Mandalay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条护城河环绕正方形曼荼罗围墙。宫殿本体建
筑位于城堡的中心。二战期间,大部分的宫殿被摧
图3 五佛曼荼罗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毁,仅观察塔和曼荼罗围墙幸免保存了下来。(见
图1)
平面并形成对称格局。环绕着一个中心圆,其外围
二、平面曼荼罗
分别由莲瓣、宝杵与硕火三层构成,整体呈现径向
出现在壁画、唐卡及建筑彩画中的平面曼荼罗 平衡图式。
(见图2)
具有相似的内容与形式,现以建筑彩画为例剖析平 此外,笔者还发现多种变化形式的构图方式。
面曼荼罗的形制构成。 以呼和浩特无量大昭寺为例,该建筑为典型汉藏
1、平面曼荼罗的形式 结合形制。始建成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原名为
藏传佛教大殿藻井中,密宗的曼荼罗彩画屡见 “弘慈寺”,后于崇祯十三年重修,其大佛殿天花
不鲜。具体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圆形图式 中,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绘制的一种著名的类型——
中布置正方形城池,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内均以T型 五佛曼荼罗,其中表现了五个智慧佛(也称为五个
我)。曼荼罗图式中央本尊端坐,周围则有四枚菩
提叶与四尊智慧佛相间环绕,外围二十枚莲瓣形成
曼荼罗外围。表现平衡祥和的宗教气氛。
(见图3)
2、由平面n到立体
以二维形式呈现的曼荼罗,业已包含哲学、艺
术学、宗教学以及几何学等多学科内容。它可以明
确传达有关密宗坛城的规划、形制、动线和相应的
色彩信息。同时,通过诸如法器、装饰莲瓣和硕火
等内容,以高度抽象凝练的形式语言表达佛法无
边。因而笔者认为,平面曼荼罗已初具“场”效应,
可投射出相对深刻的思想内涵。
众 所周知,平面即立体的基础,植根于平面
基础之上的所谓立体曼荼罗不仅仅增加了一个维
图2 种子曼荼罗复原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度,而且在平面基础之上赋予了曼荼罗更丰富的

98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SANXUE TANSUO “三学”探索

  图4 密集金刚曼荼罗      图5 胜乐金刚曼荼罗        图6 大威德金刚曼荼罗


图4-6来源:《中国古代建筑西藏布达拉宫》

三维信息,通过立体模型,或曼荼罗式建筑,或曼 曼荼罗原供奉于日喀则地区拉孜县觉囊平措林寺,
荼罗式城市规划,将人与时间因素带入其中,从而 1680年迁至布达拉宫。该曼荼罗圆形底盘的立面浮
提升了现场感和参与感。所以,立体曼陀罗具有一 雕金刚杵和火焰,分别代表“空大”和“识大”,底
个能量更加强大的“场”,可将其看做平面曼荼罗 盘平面雕刻水、火、风三圈纹样。上部宫殿部分共
的升级版。 计五层,逐层缩小,下三层方殿正四方各置门殿一
座,顶二层为通透殿阁。
(图7)
三、立体曼荼罗
2、实体曼荼罗建筑
1、曼荼罗模型 实体曼荼罗建筑是伴随营建技术发展而于近
金属模型是最为常见的立体曼荼罗形式,具有 年新出现的建筑类型,是曼荼罗模型的建筑空间
特殊的宗教地位和崇高的艺术价值。布达拉宫坛 化。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在建的时轮金刚实体曼荼
城殿(伦拉康)供奉的三座铜质镏金曼荼罗是国内 罗建筑以布达拉宫时轮殿金属模型为蓝本,除装饰
众多曼荼罗模型和实体曼荼罗建筑的参照对象。 细节和色彩设置上出现适度转译外,形体特征与
殿中央为密集金刚曼荼罗(图4),东面为胜乐曼荼 模型基 本相
罗(图5),西面为大威德曼荼罗(图6)。其结构由下 同 ,五 层 等
(外)至上(内)依次为:圆形底盘,圆盘上刻有八 比缩小的楼
大尸林、硕火、金刚杵、莲瓣等三或四圈内容不同 阁分别为:首
的纹样;方形供台,密集金刚曼荼罗供台与主殿同 层身曼荼罗,
高,台阶置立体五股叉金刚杵头,象征曼荼罗地基 周围安住536
的不可撼动,其余两座曼荼罗供台较低,基面上置 位 本 尊 ,在
扁平金刚杵头;主殿与牌楼,主殿檐部与牌楼镶嵌 金属模型首
宝珠、镂雕灵兽、贴挂璎珞,是装饰的重点部位; 层中央 无 尊
汉式台顶,密集金刚与大威德金刚曼荼罗为歇山顶 像内容,转化
通透亭阁,胜乐金刚曼荼罗在攒尖顶圆亭下置四层 为建 筑 空间
圆盘,此做法源自其对应的平面大曼荼罗,平面曼 后,寺院将该
荼罗在方形城墙内绘五个同心圆,表示三昧耶轮、 中央 空间加
身成就、语成就、意成就以及中央的妙乐成就。 以创 造 性 利
图7 时轮金刚坛城模型
布达拉宫时轮殿(堆廓拉康)内的时轮金刚 图片来源:《中国古代建筑西藏布达拉宫》 用,供奉的笃

2016年第 3 期  99
ZHONGHUA WENHUA LUNTAN

的图样,设计出须弥、十二洲、日月双星,周围绕以
铁围山以表庄严”,是典型的须弥山布局;承德普
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面布局分为前
后两部分,后部分仿桑耶寺须弥山形制。外围四座
建筑分别采用凸字形、正方形、月牙形和抹角方形
代表南瞻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和西牛货洲,
中心位置的大乘阁内部空间三层贯穿,屋顶部分
做成一大四小五个攒尖方顶,以象征须弥山分列五
峰之义。普宁寺为清代建筑之杰作,用建筑群阐述
佛教宇宙观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古建的造型语言。
(图9)
图8 时轮金刚实体坛城建筑
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686ccd0102vifq.html 四、曼荼罗的表现要素

布巴(觉囊法王)、十一面观音、多罗那他(觉囊高 对平面与立体曼荼罗的分析可知,曼荼罗一般
僧)、释迦牟尼四尊坐像以突显寺院的觉囊派属; 由围护外圈、供养花园、方圆楼阁及诸尊表相四个
二层语曼荼罗代表佛陀言语的清净,供奉116尊佛 要素组成。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诸尊表相要素,即诸
像;三层意曼荼罗供奉70尊佛像,修行者在此处使 佛、菩萨的聚集,其余三要素在特定类型的曼荼罗
自己的心意识与佛陀心意识相应;四层智慧觉悟曼 中则可有所取舍。形成于中国唐代的金刚界曼荼罗
荼罗是禅定境界;顶层大乐曼荼罗代表觉悟的超凡 和胎藏界曼荼罗,均重点描绘了诸尊形象及其聚集
经验,供奉时轮本尊。
(图8) 形式,并未出现楼阁及围护外圈。藏密别尊曼荼罗
藏地六座大幻化网坛城之一的噶陀寺中阴文 中的八瓣莲花立体曼荼罗,将诸尊置于可开阖的莲
武百尊见解脱曼荼罗,建筑总高70米共六层,曼荼 花内,外围别无他物。
罗基座两层,为长寿佛殿和供奉万尊阿弥陀像的万 1、围护外圈
佛殿;曼荼罗主体三层,一层供奉奉寂静四十二尊, 曼荼罗由数重外圈围护,常见的四圈为火焰
二层平面圆形供奉忿怒五十八尊,三层供奉普贤王
如来塑像;金顶塔一层藏有5000部经书。其余五座
大幻化网坛城分布在甘孜州的喇荣寺、协庆寺、佐
钦寺、尼古寺以及昌都地区的色登寺,此五座曼荼
罗均由两层方殿与一层圆殿组成,并以攒尖金顶或
金色塔刹结顶。
3“曼荼罗式”寺院
在藏传佛教寺院营建中,常引用佛教世界宇宙
模式为建筑布局依据,此类佛寺是佛教宇宙观与
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曼荼罗式”寺院,
桑耶寺、普宁寺是较为典型的曼荼罗式寺院。
桑耶寺用建筑群体现须弥山及各部洲的空间
对应关系,布敦《佛教史大宝藏论》记录了桑耶寺
图9 普宁寺后部平面图
寺最初的总体布局,
“阿阇黎按照阿旃廷那布尼寺 图片来源:《承德普宁寺-清代佛教建筑之杰作》

100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SANXUE TANSUO “三学”探索

圈、八大寒林圈、金刚杵圈和莲瓣圈,其中火焰圈 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大曼荼罗是用五色描
由绿、黄、蓝、红四种颜色组成,多处于最外重。八 绘佛、菩萨的形象,是佛、菩萨的相好具足身;三昧
大寒林圈描绘古印度的八大墓地,是修行者闭关 耶曼荼罗描绘诸尊所持法器,以此象征诸佛尊像;
静修之处,强化曼荼罗的修持意义。除以上提及的 法曼荼罗亦称种子曼荼罗,用诸尊梵文名称首字母
四圈,多数曼荼罗会另设两重颜色不同的围护圈, 或真言表示佛、菩萨;羯磨曼荼罗描绘诸尊的威仪
以构成六圈象征地、水、风、火、空、识六大,密宗 事业,表现为塑铸的立体尊像。此“四曼”可总括一
用六大表示一切事物和众生的缘起。 切曼荼罗,在金刚界曼荼罗中“四曼”分属不同的部
2、供养花园 会,诠释《金刚界品》中不同的因果秩序,而常见的
围护圈与方形楼阁之间出现的四个月牙形空 藏密别尊曼荼罗艺术中,
“四曼”并无本质区别,多
间暂可称之为供养花园,该部分是创作最为自由之 依体裁特点选用适宜的诸尊表相。
处,供养内容可自行选择。花园中央为殿阁四门或
五、结论
牌楼,两侧多放置宝瓶、藤蔓以及八瑞相供物。在
汉地古建彩画曼荼罗中,供养花园部分体现了浓郁 曼荼罗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是严肃且殊胜的
汉式装饰风格。 修持项目。然而以艺术角度观察,则体现出文化的
3、方圆楼阁 融通性和创作的灵活性。古建彩画曼荼罗中的汉式
楼阁是诸尊居住空间亦是曼荼罗艺术表现的主 纹样,方圆楼阁的歇山金顶,都体现出汉地元素在
要内容。楼阁主体依据经疏论著有一至五层(重)不 藏密宗教文化中的生命力;不同类型的曼荼罗之间
等,多层楼阁体量逐层缩小,并象征不同的修行层 存在形体的互译,对造型结构与装饰语言的取舍中
次,通常由外向内(由下至上)依次为身、语、意等觉 可见曼荼罗深层涵义在于诸尊的关系秩序,而非艺
悟层次。除楼阁主体外,另有楼阁的其他三个组成 术表现形式。换言之,在准确阐释经疏义理的基础
部分在曼荼罗艺术表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楼 上,曼荼罗的形体营造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新空间。
阁四方的牌楼,在平面曼荼罗中,楼阁主体绘制成建 透过不同维度所展现藏传佛教密宗的精神世
筑平面图,而牌楼则是立面效果凸出在供养花园内; 界,朝圣者可从视觉和身临其境的感受佛教世界深
二是楼阁底座,与平面曼荼罗无法表现楼阁底座高 刻内涵。从狭义上来讲,曼荼罗是密宗的一种平面
度不同,立体曼荼罗的楼阁底座可与楼阁层高相同, 与立体共存的图式符号;从广义上来讲,曼荼罗图
亦可低至一踏步;三是在入口位置起保护作用的金 式可以达到众生与佛的精神沟通。因此作为精神图
刚杵头,平面曼荼罗中金刚杵头呈半圆状围护牌楼。 式,它不但具有上下次第关系,而且具有秩序感。
立体模型中的金刚杵头需与楼阁底座配合表现,底 无论是出现于平面彩画中,还是反映于立体曼荼罗
座低矮时用水平放置的三股叉金刚杵头,设置台阶 上,都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文化特色,引导着人们对
的较高底座则选用五股叉金刚杵头。 审美的更高追求。以平面和立体曼荼罗图式为代表
4、诸尊表相 的藏传佛教文化,属于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对于
诸佛菩萨形象是曼荼罗最为核心的表现内容,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古代建筑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密宗有“四曼为相”之说,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 具有特殊的艺术研究及历史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第6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686.

(责任编辑 张 斌)

2016年第 3 期 101
YINGWEN ZHAIYAO
英文摘要

Study on Aesthetics of Mandala Architectural Style


Li Sha, Ren Jun

Abstract:Mandala drawing style is not onl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appeared in the Tibet buildings, but also spread in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ancient mandala drawings.
the mainland of China, embodies the fusion and Key words:Tibetan Buddhism, Mandala, flat, three-
interaction in culture and art of Han-Tibetan,and the dimensional
mandala painting expresses the aesthetic conception Personal profile:Li Sha, associated professor,
with the strong Tibetan Buddhism cultural meaning. B e iji ng Un ive r sit y of Ci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g a n 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Ren Jun, graduate
dimensional to show and create a simple dignified and stud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full of variation religious art atmosphere, it has the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2016年第 3 期 19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