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2022 年第 12 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No. 12,2022

总第 344 期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Serial No. 344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汪 寅 ,张 慧
(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摘要: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
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
险。从话语维度、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加强网络
阵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2614( 2022) 12 - 0108 - 06
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2.12.006

网络意识形态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 、以网络为 2021 年已达到 1737 篇( 其中,2019 年论文数量创新高,达到


载体的意识形态新领域和新样态,既反映了传统意识形态在 2577 篇) 。从概念、内涵、特征到机制、制度探索,研究领域
网络中的延伸与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网民在网络 与范围不断扩展。从制度层面看,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
[1]
社会中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念表达方式的综合 ” 。 发展的实践意义并从党管新闻、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与高度
网络意识形态与国际国内大局大势紧密相连 ,与经济社会发 出发进行顶层设计。2015 年,人民日报社推出媒体融合发展
展紧密相关,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涉及意识形态 的重要平台———“中央厨房”,“中央厨房 ”创造的集成融合
安全的关键领域。 模式成为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参考样式 。 在主流媒体
融合发展趋势带动下,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高校校内媒
一、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趋势日
体的融合趋势也日益明显。高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
益凸显
号、抖音号、手机易班与高校校报、广播台、电视台之间互相
目前,学界关于“媒体融合”的定义尚未统一。有学者提 融合,实现校级各媒体平台上的融合。
出“‘融媒体’是让不同媒体间互相激发,产生化学反应,最
[2]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
终打造出一个更有渗透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 。
临的风险
有学者认为: “媒体融合是指媒介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推动,而导致的在介质、平台、内容、渠道、终端、组织、文化 一般来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流意
等不同层面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的过程 ,是不同媒介之间的 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凭借其强大的解释力、影响力、凝聚力
[3]
边界模糊甚至消失的现象和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说,媒 导引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抢占意识形态的话语制高点,引
体融合意味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即传统媒体 领各种社会思潮,即‘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权 ’,掌控住
与网络新媒体相互融合并呈现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 网络主导权,网络意识形态就不会被消解并保持相对安全的
[5]
从理论研究层面看,从“媒体融合 ”到“融媒体”“全媒 状态,相反则判定不安全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是指
体”概念的提出,反映出学界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与 可能破坏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或危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4]
分析逐渐深入,研究论文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以 主导地位与话语权的各种潜在风险 。 媒体融合重构了网络
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为例,2005 年发表相关论文 27 篇, 意识形态的媒介生态,实现了信息在两个舆论场的快捷传播

收稿日期: 2021 - 11 - 12
基金项目: 广西财经学院 2019 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编号: 2019SZB04) ; 2022
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构建研究”( 编号: 22FKS022) 。
作者简介: 汪 寅,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 慧,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副教授,哲学
硕士,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109

与跨界传播,对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带 克思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思潮时有出现 ,因其往往披上理论


来诸多变化。媒体融合发展在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时空 外衣而极具迷惑性。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正本清源、引导大
的同时,也加大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难度 ,使得 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性 、坚持马克思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 。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1. 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 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网络空 2.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的风险
间发动意识形态渗透,企图与我们抢夺中国青年一代,这是 当前,高校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重要威胁 。 西方敌 重要阵地,高校师生也成为西方国家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主
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以西方价值观念为武器,以歪曲马 要目标。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渗透的典型方式是利用思想
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达到和平 舆论阵地鼓吹西方思潮,比如,通过 NGO 组织、境外网站或
演变为目标,通过散布负面舆论,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危及 在线“讲座”等方式传输西方理论,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这种
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 文化输出形式以学术外衣包裹政治图谋 ,将意识形态上升到
与国际舆论引导的优势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 理论的高度,进而嵌入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
“渗透”、网络舆论“引导 ”和思想“干扰 ”可能在未来相当长 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体系中。 当下这种意识形态渗透更
时间内成为大概率事件,因而我们所面临的西方意识形态 多通过网络媒体在网络空间传播扩散,“历史终结论”“文明
“渗透”风险也会不断加剧。 冲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 ”等各种西方政治论调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 在网络空间时有出现。这种以“理论 ”外衣掩饰的西方意识
的权威性。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信息编写与审核的相对宽松 形态因网络信息传播的隐秘性与自由性更易于传播 ,模糊了
性削弱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 学术与政治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单向传播和内容单一的特点,其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因主流媒 的价值属性,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效
体具有的宣传和把关双重角色相对容易掌控 ,一些西方价值 应。网络文化既有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也存在
观念或非主流的言论能够在“把关人 ”制度下得到有效甄别 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消极网络文化 。比如消费至上、娱
和清除,但在媒体融合时代,以网络新兴媒体为代表的“三微 乐至死、享乐主义、躺平思想等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受到不少
一端”( 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 ) 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 青年人的青睐甚至模仿学习。以网络中盛行的“消费至上 ”
态的平台与方式。网络空间隐匿、自由、互动等特点赋予各 为例,其以获得消费体验为目的,鼓励、诱导网民进行超前消
类碎片化信息在网络环境中滋生、隐藏与传播的条件,网络 费。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如勤劳、
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话语同时并存 ,话语内 节俭、奋斗等被消解,而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体验则成为文
容呈现复杂多变、良莠不齐的现象。虽然融媒体或全媒体也 化潮流。在这些消极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潜移默化地
有类似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内容审核机制,但基于媒体融合 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不自觉地向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
而形成的海量信息碎片既难以全面综合 、及时有效地甄别各 生活方式靠拢,可能产生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偏移与扭
类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也难以客观、真实、完整地评判海 曲。
量信息的真伪度、准确性与意识形态性质归属。可能出现将 3.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的风险
某些不实言论或不当信息错漏而致传播 、发酵,并酿成网络 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媒体融合带来规模、速
谣言,从而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降低了人们对主流意 度的嬗变加剧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的难度 。第一,
[6]
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 。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两 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强大渗透力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
个舆论场受到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挤压 ”。媒体融合发展 理增添新的难度与挑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不仅改
以及目标群体或受众接受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网络意识 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单向性和时滞性特点 ,而且以论坛、
形态阵地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 博客、“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形式,通过即时、多向、集群、互动
战。融媒体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于一身 ,其内容建设既 的形式赋予受众更加主动、积极的禀赋,受众与传播者界限
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也要凸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自身 被打破,呈现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这种转变“拓宽了网络主
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 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阵地的同时 ,也促使西方资本主义意
[7]
主要阵地,不同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意识形态话语相互碰 识形态从现实场域和网络场域双线并进 ” 。第二,网络媒
撞、相互交织、相互斗争。长期沉浸于多元化社会思潮会在 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弱化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
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吸 控制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涉及高校各类部门和不同单位 ,
引力与认同度。特别是网络空间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反马 关涉党委行政、师生、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相互交叉与相互
110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协调。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领域也随之 险。大学生成长和环境带来的思想变动通过媒介工具被其
拓展,传播渠道大幅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的互动更加立体交 不断呈现在网络空间中,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表现出独有的
融,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远超传统媒体时代 ,同一信息可以在 特征。这本是建构大学生新的社会关系、正确价值观念以及
不同媒介上同时同步呈现。 媒体融合发展使得高校网络意 整合大学生思想的有利时机,但算法推荐却造成“信息茧房 ”
识形态呈现高度联动和强交互性的特点 ,其带来的管理复杂 和“过滤气泡”效应叠加,高校大学生在算法的引导下接触信
性远远超过对单一媒体的管控,媒体融合下的高校网络意识 息,被算法推荐组织进一个个圈层,受到他们感兴趣的特定
形态的价值审核与意识形态性质判定更加困难 。 畅游于融 信息流的反复影响,群体极化现象显著增加,犹如置身于不
媒体快捷信息传播的大学生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复杂信息 同圈层的信息孤岛。比如抖音、快手、各类视频、新闻 APP 的
隐涉的价值观的影响而不自知,这些进一步冲击着高校网络 大数据算法使得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大都是自己喜欢看到 、愿
意识形态管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第三,受众角色与身份转 意看到的内容,其他不同意见或相冲突的信息则被过滤 、屏
变削弱了高校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辨识力与抵御力 。 蔽; 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的大数据技术使得个人商品选择
高校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使用的主体 ,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建 的偏好被记录、扩散、加深。这种基于用户兴趣偏好量身定
设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是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互联 制的信息内容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处于一种碎片化的、窄化
网“土著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对媒体信息的敏 的阅读和信息接收状态,不自觉地陷入价值内嵌的‘意识形
[9]
感度较高,容易关注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具有趣味性强、体 态茧房’中” 。“圈层化 ”的信息孤岛一旦形成,大学生往
验性好、时代性足的相关信息。大学生群体普遍在意识形态 往沉浸于技术过渡后的偏好信息中 ,与圈层外信息接触越来
安全认知上存在盲点,容易为形式多样、经过精心包装与打 越少。“圈层化 ”的信息迎合了大学生猎奇、叛逆和游戏心
造的、迎合大学生旨趣与偏好的西方意识形态所吸引而不自 态,由此形成的价值分化和群体极化也更加难以控制 ,高校
知,甚至存在以西方自由主义文化为时尚的现象 。加之媒体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剧 。
融合发展带来的角色转化与融合会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群体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
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诱导方面的短板 ,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
险的原因分析
态安全管理遭遇更大挑战。
4.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 产生风险的相关原因很多,以下主要从话语维度、价值
“信息茧房”主要指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 维度、能力维度和技术维度加以分析。
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 1. 话语维度: 网络话语体系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消解
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 话语表达的不同特点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
[8]
房’中” 。“信息茧房”效应则是指公众因自身的兴趣爱好 力,话语表达方式往往直接影响话语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
而产生的信息偏好减少了接触其他信息的可能性 ,就像被自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重要途径的传统媒体在话语表达上
己选择的信息之茧重重包围一样无法摆脱甚至不断强化 ,因 突出政治性和权威性,其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单调,形式也较
缺乏接触异质信息而对真实世界缺乏相应的认知 。 为单一,官方话语、政治话语、理论话语相对较多,缺乏直达
信息传播的“信息茧房 ”效应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人内心深处的亲和力,往往难以为高校大学生所接受与理
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优势下的 解,有曲高和寡之嫌;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对西方社会
“马太效应”风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 思潮的揭露、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跟踪也稍显滞后 ,理论
技术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不断扩大西方意识形态在网络空 与实践的解释力和信服力尚有待提高 。 而作为媒体新锐的
间的话语权,以期达到其利用意识形态占领我国青年思想的 网络媒体在话语表达上由于网络天然的平等 、隐匿、自发性
企图。二是算法推荐技术引导下大学生意识形态趋向“单向 而表现出网络语言生动有趣,倾向生活化和个性化特色,而
度”的风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APP 算法推荐机制与融媒 缺乏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在权威性、思想性上则大
体相结合产生的媒体传播方式强化了“以用户为中心 ”的互 打折扣,更多呈现为快餐化、碎片化意识形态,这种易为高校
联网思维,在信息传播中形成了迎合大学生兴趣偏好的个性 大学生接受的生活化表达方式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
化定制服务: 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大都是经过筛选 、过滤而 引力的可能,也不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要 。因
集中再现个人喜爱与偏好的信息。信息呈现出单向、重复、 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同质化趋向,由此形成了意识形态“单向度 ”倾向,表现为大 在话语表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充分融合二者之
学生获取的大多数是符合自身意识形态偏好的信息 ,这些反 间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是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映同质偏好的信息会形成“信息茧房”,影响个人的意识形态 安全工作的重要课题。
倾向。三是信息茧房效应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圈层化 ”风 2. 价值维度: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111

一是科学的网络管理法规尚未健全 ,一些网民的失范行 接受者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直至二者合二为一 。


为得不到惩戒,网络失范行为所构筑的“黑色地带 ”难以消 接受者既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在网络时代,人
除。在网络空间中,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色情、网络诈 人都是传播者,有的人甚至成为拥有大量粉丝的自媒体 。在
骗、网络水军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一些政治方向不正确或 这一情景下,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主力军,也是信息传播
存在意识形态问题的文章被刊登转发 ,这些网络乱象影响了 的重要力量,必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判断力和辨识力 。
正常网络秩序,也在不断挑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 , 4. 技术维度: 信息过滤与算法推荐等大数据技术应用的
同时折射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任重道远 。 二是优秀网 双重影响
络文化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优秀网络文化所代表的“红色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过滤与算法推荐等大数据技术与人
地带”难以扩大。优秀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符合 工智能紧密结合,既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加剧了用户隐私泄露、数字鸿沟、意
[10]
文化内容 。优秀网络文化可以有效引领高校大学生树立 识形态固化或意识形态导向不明确等方面的风险 。 在大数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的渗透下,用户消费偏好、出行动向、
三是对消极网络文化的批判与斗争力度不够 。 网络中“躺 搜索和浏览记录等几乎无所隐匿,各类电脑端、移动端 APP
平”“佛系”“月光族”“啃老族”“锦鲤”等流行语折射出当下 通过以用户个性化倾向为设计导向的过滤算法的数据收集 、
网络空间中一些年轻人追求平庸、慵懒、得过且过的生活的 甄别与筛选,形成了专门满足于用户偏好的信息库 。这种信
倾向。在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中还掺杂着一些与主流价值 息过滤技术会在不同兴趣偏好、不同意识形态倾向的大学生
观念相悖的消极网络文化,如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网络 之间构筑起意识形态的“数字鸿沟”,可能会限制个人信息的
暴力、荒诞媚俗文化,夸大个人与社会的阴暗面,甚至鼓吹各 接触面与扩展性,“使相同价值取向、相同思想观点得以强
[11]
种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等。 这些消极网络文化有时因其特立 化,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极化 ’现象 ” 。 过滤机制和算法
独行、离经叛道而得到一些追求新鲜与刺激的大学生青睐 。 推荐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形塑了媒体受众的信息空间,
一些网络文化平台为了增加“点击率 ”、吸引年轻人眼球,对 形成了每个用户的意识形态“信息茧房”,导致主流意识形态
这类消极网络文化不加管理或疏于管理 ,对消极网络文化缺 的影响出现群体固化,甚至圈层化即仅存在于特殊群体中 ,
乏批判与斗争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削弱了高校 而与其他圈层相互隔离。 这种基于算法选择的意识形态圈
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作用。 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畅通传播 ,影
3. 能力维度: 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能力与大学生网络意识 响了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正确价值导向的选择 。
形态判断力有待提升
四、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
从能力维度看,一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
防范策略
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
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 1. 加强话语创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话语权
态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发展所 媒体融合发展客观上要求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延伸 ,其
开创的信息沟通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意识形态宣传与 延伸的效果与发展后劲有赖于话语体系的转变 。 传统意识
受众认知的传统模式。 这种改变要求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能 形态话语体系对于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00 后”大学生来说
力也要相应提升。 具体来说,只有在意识形态形势研判能 往往流于说教与刻板。 因此,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出
力、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意识形态宣传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 发,一是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向契合网络特点的话语体
教育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适应媒体融合下的高校网络 系转化。在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前提下 ,
意识形态管理遇到的新挑战。另一方面,媒体融合的发展使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网络语言,通过借助图片、语音、视频等
得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 , 传播方式、借鉴和使用如语录体、段子体、小说体等网络语言
将其自身的交互性、多元性、快捷性、超时空、多主体性等特 形式,从文本的生动性、意义的时代性、叙事的故事性、内容
点充分发挥出来,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 的趣味性等维度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适当的 、有针对性
的界限,模糊了二者之间的角色界定,使得传统媒体时代被 的调整与引导,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接近、愿意认同、愿
动、单向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成为集传播者与接受者于一身 意学习主流意识形态。 二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的角色。媒体融合既有信息传播者自身融合 ,如集编程、视 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文化制度出发 ,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
频编辑、文字编辑于一身的“跨界 ”型记者,也有信息接受者 成中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和价值取向 ,积极推进契合社
之间的融合如使用弹幕技术参与各类视频 ,但更为普遍则是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优秀文化作品的出版与再创作 ,弘
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信息传播者与 扬社会正能量,构建风正气清的网络环境。三是要建立网络
112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信息内容创新机制。 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是决定网络意识形 流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者;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大学生要做


态阵地得失的关键性因素。 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在网络空间和现实
得优势地位既要立足信息内容自身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也要 世界两个场域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传播者 。 这
依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加快话语创新 ,提升自身感染力与吸引 两个方面都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
力。 展。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
2.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网 用。以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为目标 ,加快思政课
络力量 程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学理探索中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
一是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安 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基。二是要
全门”。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从长远看,维持网络空间持 建设好高校网络平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利
续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围绕网络信息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用高校虚拟社区、论坛、“三微一端 ”、易班等网络平台,与大
建设。围绕国家发展的大局,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制定相 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以网络话语体系实现互动交
应的网络专项法律法规,惩治网络不端行为和网络失范行 流; 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交锋和碰撞 ,让他们在
[13]
为,从而保障网络空间的秩序井然,网络行为有法可依。 二 思想交流中拨开迷雾、把握真理、完善人格、提高素质 。
是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优势,打通两个舆论场,巩固网络意 三是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 理
识形态阵地。发挥传统媒体人才集中、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优 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 。 把教材作为
势,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亲和力和吸引力强的特点 ,在 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把课堂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
媒体融合中发挥“1 + 1 > 2”的集成优势,强化意识形态的阵 渠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地。三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平台建设,积极扩大优秀网络文 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目
化阵地。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身建设,坚守马克思主义 标追求。这是培根铸魂、筑牢理想精神之基、提升大学生抵
“核心”内容不退让,积极寻求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公约 御西方意识形态侵害的基础性工程 ,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
数”。要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从精英到大众的普及 ,关注当前 功。
中国社会心态特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共识、调动力量 4. 加强网络技术监管与技术创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
[12]
的作用 。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基 播的技术保障
地、开展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报告 、用马克思主义 一是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引导舆论方向 ,加强网络意识
占领网络阵地,从而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四是 形态价值引领水平。 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预测网络舆情
从信息内容创新上发力,完善内容创新机制。第一,加强意 发展趋向、干预、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大
识形态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新,以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契 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强化了算法推荐与内容推
合网络媒体的形式吸引人,以反映时代特征、贴近大学生生 送,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信息背后隐藏的是程序设计者的价值
活的事例打动人,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感染人, 理念与价值偏好以及相应的现实利益计算 。 网络媒介报道
以轻松活泼、灵活多样而且符合年轻人个性特点的网络语言 是否客观、公正,决定了思想言论的意识形态倾向。因此,要
贴近人; 第二,在网络阵地开发各类红色文化资源 ,以新闻报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
道、电影、微视频等为形式,以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 与运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强化
主义发展史为基本素材,强化交流与合作、情感与共鸣的传 价值引领水平,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数据库、操作系统、信息
播方式,打造适合青年人性格特点的新媒体平台。“学习强 密码学关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底层 ,大数据、物联网、
国 APP”的推广与运用就是这一方式的成功应用 ; 第三,优化 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则是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紧
内容推送服务,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打造官方新媒体 密联系的技术应用层,建立在这些技术上的电子商务、智慧
公众平台,根据受众特点在内容推送上精益求精 ,将“四个自 城市提供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层。“推行电子商务、建设新
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 型智慧城市为政府主导网络领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
题教育融入内容制造与内容推送中 ,推出一系列既符合网络 了平台支撑,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主战场中的
[14]
特质又具有主流意识功能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不断壮大主 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要加强网络技术监管,规避技术
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力量和网络阵地 。 风险。具体而言,一方面顺应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强化网
3.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判断力 络新技术的监控与管理。 融媒体语境下移动数字化网络技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 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中得到充分应用 ,在给
的传播者。作为信息的受众,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从纷繁芜杂 大学生提供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安全与风
的信息中将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屏蔽 ,成为社会主义主 险隐患。对大数据过滤与算法推荐的过度依赖所产生的意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113

识形态信息茧房效应和群体极化风险引起高度重视 ,组织专 参考文献:


家学者研究网络新技术应用的价值研究 ,科学研判信息背后 [1][7][10]黄冬霞.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M]. 北京:

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价值立场,及时发现、规避相应意识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46 - 47,
306,
308.
[2]何东平. 融媒体: 缔造新型主流媒体[N]. 光明日报,
2014
风险。要辩证分析信息传播领域的“信息茧房”效应,既要认
- 10 - 25( 10) .
识到其在互联网经济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精准推送、强
[3]陈 丹.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路径探索[J]. 南
化用户黏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破解“信息茧房 ”容易
2016( 3) : 96 - 99.
京财经大学学报,
“局限个人视野、加重群体极化、淡化社会黏性,存在一定危 [4]刘 宏. 媒介功能的融合: 一个新的视角[J]. 学术前沿,
[15]
害与不良影响” ,从而促进网络社会发展与推进人的全面 2019( 2) : 54 - 59.
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网络新媒 [5]张瑾怡. 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思考[J]. 学
体发展迅猛,其应用的核心技术比如核心算法不仅是企业自 2018( 2) : 62 - 64.
理论,
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优质资产 ,要予 [6]韦 路. 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J]. 新闻记
以保护,防止国外资本利用金融优势侵吞,从而损害国家核 2019( 3) : 32 - 38.
者,
[8][美]凯斯·R·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
心利益。三是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加强自主创
知识[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8: 18.
新,掌握网络核心技术,避免出现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受制于
[9][11]李江静. 新传播语境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及
人的“卡脖子”现象,确保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技术、数据
2020( 8) : 89 - 93.
其应对[J]. 思想政治教育,
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发挥优势,抢占网 [12]侯惠勤,等.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态 研 究 著 作 评 析
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技术高地,是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10.
安全的必然需要。 [13]黄美娟. 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思考[J]. 学
总之,高校既是知识生产、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2017( 6) : 14 - 17.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阵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 [14]王承哲. 意识形态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M]. 北京:
全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对策研究,充分发挥 人民出版社,
2018: 356.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坚固堡垒的作用 。 [15]王 妍. 警惕网络“信息茧房”效应[J]. 人民论坛,


2020
( 4) : 126 - 127.

Risks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in Media


Convergenceand Its Prevention Strategies
WANG Yin,ZHANG Hui
(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university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encounters new risks that undergraduates have
been permeating by the western ideology,the value guidance functions of ideology of network are weakened,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
curity is difficult to manage. And the last risk is“information cocoons”which impedes propagation of the dominant ideology. We discuss
the cause of risks from the discourse dimension,value dimension,ability dimension and technology dimension. And then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higher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discourse innova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field,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mainstream
ideology etc.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y securit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