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N结测量玻尔兹曼常数实验分析 崔廷军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31

物理与工程  Vol. 17  N o. 1  2007

利用 PN 结测量玻尔兹曼常数实验分析

崔廷军  邹  艳  刘录发
(德州学院物理系 , 山东 德州  253023)
(收稿日期 :2006-05-19)

摘  要  运用半导体的 PN 结扩散电流与电压关系特性 , 精确地测量了玻尔兹曼常数. 实验选


取了两种不同的温度环境 , 应用 Origin6. 0 绘图软件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 并
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该实验对弱电流间接测量的方法对其他相关的实验有很好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  玻尔兹曼常数 ;Origin 数据处理软件 ;线性放大器 ;指数拟合

ANALYSIS ON MEASURING BOLTZMANN’ S


CONSTANT WITH THE ELECTRIC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N JUNCTION
Cui Tingjun  Zou Yan  Liu Lufa
(D epart men t of Physi cs , Dezhou College, Dezh ou , S handong ,  253023)

Abstract  Based on t 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t he di ff usion current and vol tage of P N junctio n ,
the Bolt zm ann’ s co nstant is measured w it h high accuracy . Dat a under t w o dif ferent envi ro n-
m ent al temperatures are analyzed and pro cessed w ith Origin 6. 0 , and t he tw o resul ts are com-
pared. T he indi rect method of m easuring w eak current is helpf ul fo r ot her related expe ri-
m ent s.
Key Words  Bo lt zmann’ s constant ;O rig in data processing sof tw are ;linear amplifier ;expo-
nential f it

引言 1  实验原理分析

玻尔兹曼常数 k(1. 380 662 ×10


- 23
J
-1
K ) 由半导体物理学可知 :
P N 结正向电流 —电压
R 关系为
= , 式中 R =8. 314 41J mo l - 1 K - 1 是普适气
N I = I 0 [ ex p(eU / kT - 1)] (1)
23 -1
体常数 ;N =6. 022 045 ×10 m ol 称为阿伏伽德 式(1)中 I 是通过 PN 结正向电流 ; I 0 是不随电压
罗常数. 波尔兹曼常数是反映物质世界不连 续特 变化的常数 ;
T 是热力学温度 ;
e 是电子电荷电量 ,
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 精确测量 k 值具有十分重要 e =1. 602 189 2 ×10 - 19 C ;
U 是正向压降 , 约为十
的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量 PN 结扩散电流与 电压 分之几伏 , 由于在一般环境下 ex p(eU /k T)远大于
的关系 ,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比较从而计算出 k 的 1 , 于是式(1)可近似写成如下形式
数值.

作者简介 :崔廷军 , (1963 年出生), 男 , 副教授 , 现工作于德州学院物理系 , 研究方向为传感技术与应用.


32
物理与工程  Vol. 17  No . 1  2007

I = I 0 exp(eU /kT ) (2)   图 1 中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 L F356 , 它是一


即 PN 结正向扩散电流随正向电压按指数规律变 个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 它运放的开环增益 k 0 =2 ×
化. 若测得 P N 结 I —U 关系值 , 利用式(2)就可以 5 12
10 ;输 入 阻 抗 ri ≈10 Ψ. 取 反 馈 电 阻 R f =
求出 e / k T . 在测得温度 T 后 , 便可求得玻尔兹曼 1. 0M Ψ, 用 它组成电 流 —电压变 换器 , 实现把 弱
常数 k. 电流转换 成电 压来 测量. V 1 为三 位半 数字 电 压
表;
V 2 为四位半数字电压 表 ;
I s 为 三极管集电 极
2  实验方法设计 电流 ;
U 2 为运算放大器 输出电压 , 由 V 2 测量. 电
压变换器输入电流 I s 与输出电压 U 2 大小之间的
实际测量中 , 二极管的正向 I —U 关系虽然较 关系为
好满足指数关系 , 但求得的玻尔兹曼常数 k 往往 I s ≈K 0U 1 /R f ≈U 2 / R f (3)
偏小. 这是因为通过二极管电流不只是扩散 电流 选用四位半量程数字电压表 , 它最后一位变化为
(它严格遵循式(2)), 它还包括耗尽层复合电流 , 0. 001V , 那么用上述电流 —电压变换器能显示最
6 -9
此电流正比于 exp(eU /2k T), 以及表面电流 , 它是 小电流值为 :
(I s )min =0. 001 /(1 ×10 ) =1 ×10
由 SiO2 界 面 中 杂 质 引 起 的 , 其 值 正 比 于 (A).
e xp(eU /mk T), 一般 m >2. 因此 , 为了准确求出 k 实验时 , 在 T IP31 线性区范围内每隔 0. 01V
值 , 采用硅三极管接成共基极电路. 因复合电流出 改变一次 U 1 , 测量记录 U 2 . 在 5. 90 ℃、11. 10 ℃不
现在基极 , 集电极电流是扩散电流 , 因此测量分析 同温度下各自测量一次. 为保持三极管温度恒定 ,
集电极电 流即 可. 实验 中选 取硅 三 极管(T IP 31 将三极管浸没在盛有变压器油的试管中 , 油管置
型), 处于较低的正向偏置 , 这样表面电流影 响也 于保温杯的水中.
可以忽略 , 所以此时集电极电流与结电压将 满足
式(2), 实验电路如图 1 所示.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 环 境 温 度 分 别 为 t 1 = 6. 05 ℃( T2 =
279. 20K)、t2 =11. 10 ℃(T 1 =284. 25K)两个条件
下分别调整结电压 U 1 , 在三极管放大区测得 U 2 .
测量结果如表 1 、表 2 所示.

图  1

表  1
T =279. 20K 指数拟合 U 2* =A *exp(U 1 / t)
U1 / V 0. 31 0. 32 0. 33 0. 34 0. 35 0. 36 0. 37
U2 / V 0. 004 0. 006 0. 009 0. 013 0. 019 0. 029 0. 044
U 2* 0. 019 54 0. 0057 0. 0086 0. 013 12 0. 0199 0. 030 15 0. 045 69

(U 2* -U 2)2 2. 40 E - 05 7. 9E - 08 1. 11E - 07 1. 77E - 08 8. 11E - 08 1. 34E - 06 2. 88E - 06

U1 / V 0. 38 0. 39 0. 4 0. 41 0. 42 0. 43 0. 44

U2 / V 0. 068 0. 101 0. 151 0. 235 0. 354 0. 528 0. 812

U 2* 0. 069 24 0. 104 92 0. 158 99 0. 240 93 0. 365 08 0. 5532 0. 8381

(U 2* -U 2)2 1. 55 E - 06 1. 5E - 05 6. 39E - 05 3. 52E - 05 0. 000 123 0. 000 636 0. 000 693

U1 / V 0. 45 0. 46 0. 47 0. 48 0. 49 0. 5 0. 51

U2 / V 1. 238 1. 874 2. 868 4. 496 6. 732 10. 07 12. 116


33
物理与工程  Vol. 17  N o. 1  2007

续表

T =279. 20K 指数拟合 U 2* =A *exp(U 1 / t)

U 2* 1. 270 32 1. 9249 2. 9169 4. 42 6. 6978 10. 1493 15. 3794

(U 2* -U 2)2 0. 001 044 0. 0026 0. 002 392 0. 005 767 0. 001 169 0. 006 992 10. 65

t 0. 024 06 ±1. 197 38E - 04

A 9. 576 32E - 09 ±9. 750 93 E - 10

δ 1. 65E - 02
k 1. 381 ×10 - 23

  表  2
T =284. 25K 指数拟合 U 2* =A *exp(U 1 / t)

U1 / V 0. 31 0. 32 0. 33 0. 34 0. 35 0. 36 0. 37

U2 / V 0. 023 0. 033 0. 049 0. 072 0. 108 0. 159 0. 239

U 2* 0. 019 54 0. 029 39 0. 044 22 0. 066 52 0. 100 07 0. 150 538 0. 226 455

(U 2* -U 2)2 1. 20 E - 05 1. 3E - 05 2. 28E - 05 3E - 05 6. 29E - 05 7. 16E - 05 0. 000 157

U1 / V 0. 38 0. 39 0. 4 0. 41 0. 42 0. 43 0. 44

U2 / V 0. 349 0. 531 0. 777 1. 184 1. 791 2. 64 3. 865

U 2* 0. 340 657 0. 512 45 0. 770 88 1. 5964 1. 744 45 2. 624 19 3. 947 58

(U 2* -U 2)2
6. 96 E - 05 0. 000 34 3. 74E - 05 0. 000 593 0. 002 166 0. 000 25 0. 006 819
U1 / V 0. 45 0. 46 0. 47 0. 48 0. 49 0. 5 0. 51
U2 / V 5. 887 8. 956

U 2* 5. 938 358 8. 933 09

(U 2* -U 2)2 0. 002 637 0. 000 52

t 0. 024 49 ±1. 303 72 E - 04

A 6. 216 87E - 08 ±6. 1103E - 09

δ 2. 94E - 02

k 1. 380 ×10 - 23 J K -1

  测量结果用 O rigi n 软件处理 , 操作过程可分


为两部分 :
(1) 将 U 1 、U 2 的数值从 Excel 导入 O rig in6. 0
工作表. 剔除掉截止区和饱和区的数据 , 选中放大
区的 数据 , 然后 点 击 plo tet 下 的 子菜 单 line +
sym bo e 绘出 U 1 —U 2 图线(图 2).
(2) 选 择 A naly sis 子 菜单中的 t-test(T WO
populatins)命 令 对 图 线 进 行 指 数 U 2 = A *
e xp(U 1 / t)指数拟合曲线如图 3 所示. 拟合值 A 、t
见表 1 、 表 2.
利用 Oringin6. 0 进行指数函数(U 2 =A *ex p
(U 1 /t)拟合 , 由所得 t 值计算出玻尔兹曼常数 k 的 图  2
数值为
- 19

k 1 = et = 1. 602 892 ×10 ×0. 024 49 k2 = 1. 602 892 ×10 ×0. 024 06 =1. 381 ×10- 23
- 19

T 284. 25 279. 20
=1. 380 ×10- 23 (下转第 40 页)
40
物理与工程  Vol. 17  No . 1  2007

学平台 , 为因材施教 、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给优秀学 安排在网上从物理实验中心提供的较多数目的实


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验项目当中选择自己拟做的物理实验项目 , 完成物
基于校园网的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面向学 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该系统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
生的主要功能有 :
学生注册 , 为安全起见 , 学生在预 的选课环境 , 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管
约实验之前自行进行注册 , 自行设置密码 , 并填写 理 , 使物理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 由
个人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以便教务员 、教师和学生 此导致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
的及时沟通 ;
查询可选实验项目的内容 、开放时间
等;
预约 、取消预约和查询物理实验课 ;
查询所选修 4  结束语
实验的成绩 , 期末查询各项成绩 及课程总评成绩
等;下载相关的实验讲义 , 进行实验预习. 基于校园 到目前为止 , 从已取得的结果来看 , 我们开展
网的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面向教师的管理功能 的上述工作和所做的尝试是成功的 , 初步实现了
主要有 :
查询学生的实验选课情况 、查询实验选课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整合 , 已显示
分布情况 、生成已选课的学生名单 、登记实验成绩 出在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在教
等. 基于校园网的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还具备完 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善的管理功能 , 主要是为教学管理人员 、教务管理
参  考  文  献
员 、系统管理员设计的 , 用于完成对整个选课进程
的控制和管理. 包括物理实验日常教务管理 、教学 [ 1]  胡其图. 大学物理学 V 2. 0.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 2]  胡其图. 大学物理学 V 3. 0.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管理 、成绩统计分析管理及学生选课情况统计等.
[ 3]  胡其图 , 张偶利等. 大 学物理学 V 4. 0.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
基于校园网的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已成功 社 , 2006
地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运行了多年 , 成为开放式物理 [ 4]  胡其图 , 李 道 全 等. 混 沌 和 分 形.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使物理实验在时间上和 社 , 2006

实验项目上实现大幅度的开放 , 受到学生 、教师和 [ 5]  张小灵 , 胡其图等. 物理实验 网络选课 系统.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005
教学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 每学期有 3500 多个学
生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 , 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

(上接第 33 页) 条件 下 所 测 量 的 k 值 不 受 影 响. 在 284. 25K 、


279. 20K不同温度下实际测量 U 2 值与指数拟合所
*
得理论值 U 2 之间 的标准 差分别 是 δ
1 =2. 94 ×
-2 -2
10 , δ 2 =1. 65 ×10 . 两次的拟合指数均是 R =
0. 999 86. 从而可以看出 U 2 与 U 1 之间能够很好地
满足指数规律. 由 k 值的测量结果和测量图线可
以看到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三极管在线性区域的变
化范围较之温度高时要大 , 且测量值相对精确. 该
实验中对弱电流的转换及测量方法在其他实验中
可以充分运用. 另外 Origin 是一款十分优秀的数
据处理及绘图软件 , 实验数据 处理中运用 Ori gin
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度 , 亦提高了做图的准确性.

图  3 参  考  文  献

[ 1]  孙敬姝. 普通物理实习实验.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5
4  实验结论
[ 2]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利用 P N 结 U — I 特性测量玻尔兹曼常 数可
以获得比较准 确 的测 量结果 , 在环境温度不同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