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4年第11期 广西社会科学 NO.

11‚
2004
(总第113期) GU ANGXI SOCIAL SCIENCES (Cumulatively‚NO.
113)

汉晋人物单名现象试探
黄清敏
(闽江学院历史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 ]  在两汉三国两晋约600年的时间里‚单名现象十分突出。汉晋以来单名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周、秦以来避讳制度
发展的结果‚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为了便于避讳。隋唐之后‚双名和单名一样流行于世。
[ 关键词 ]  汉晋 单名 避讳
[ 中图分类号 ]  K207.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6917(2004)11-0147-03

  在两汉三国两晋约600年的时间里‚单名现象十分突出。 说:
“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又遣使讽单于为一名。东汉士
而在此之前‚古人并无复名之禁‚也无讥复名之举‚如尧名放 大夫以节操相高‚遇莽之事必唾也。乃终其世谨一名之律‚何
勋、
舜名重华;夏王中有太康、仲康、少康、不降、孔甲等;商王 ” [1] 明代沈德符也说:“ 后汉人无复名。向以王莽禁之‚然
也?
以天干为名‚均为复名:如天乙、祖辛、盘庚、武丁等;周王室的 而无据‚况有马日 ” [2] 由此可见‚王莽的禁
诸人‚仍为复名。
祖先有不窟、公刘等;周王有辟方(周孝王)、宜臼(周平王)、去 二名并非是促使东汉、三国、两晋单名盛行的根本原因‚而只
疾(周哀王)等。但两汉的23位帝王全都是单名(其中有3人 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系复名改为单名)‚其他为人们所熟悉的人物也是如此。如: 汉晋以来单名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周、秦以来避讳制度发
西汉:萧何、张良、曹参、贾谊、樊哙、韩信、英布、陈平、周 展的结果‚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为了便于避讳。在古代
勃、李广、李陵、卫青、刘向、刘歆、杨雄、枚乘、张汤、张骞 社会‚人们认为‚人的名字与人的安全、健康和命运有着极为
东汉:邓晨、邓禹、李通、樊宏、刘植、耿纯、贾复、班固、班 密切的关系‚他们不愿意别人知道或者使用自己的名字‚以此
超、窦固、窦宪、蔡伦、华佗、马援、郑玄、李膺、陈蕃、范滂 来保护自己。同时‚人们也不愿意说出帝王或尊长的名字‚以
三国两晋时期这一现象仿佛愈演愈烈‚如: 此来表示对对方人身安全的维护‚显示自己对他的敬畏。这
三国:曹操、曹丕、曹植、刘备、刘禅、孙坚、孙策、孙权、张 种习俗就是避讳。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避讳习俗‚在其产生之
飞、关羽、赵云、袁绍、刘表、周瑜、马超、黄忠、黄盖、陆逊 初反映的主要是人与鬼魂、神灵之间的神秘的巫术关系‚核心
诸葛亮、鲁肃 是避祸免灾。但发展至周代‚避讳习俗就已经脱去其原始思
西晋: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张华、陆 维的色彩而被赋予了新的作用和特点。周代以后‚避讳制度
机、陆云、左思、潘岳、何劭、任恺、石崇、王恺、傅咸、何曾 反映的主要是臣民与君主或尊上之间的等级尊卑关系‚核心
东晋:王导、王敦、王含、王珉、祖逖、刘琨、庾亮、苏峻、祖 是权威崇拜。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均不得直书或直说‚必须
约、桓温、殷浩、谢安、谢玄、谢石、谢逸、朱序、孙恩、卢循 加以回避。《
左传》里记载了一段申 针对桓公为其子命名的
从我国人名史来考察‚汉晋之际的 600年可谓是我国盛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
见解‚他认为‚
行单名的一个高峰时期‚间或也有采用复名的‚但极其罕见。 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
人们普遍使用单名‚当时社会上可能普遍存在着一种制度或 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
是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使他们作出同样的选择。考诸史 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
王莽时期曾有禁二名之制。但王莽在位仅 15年‚掌权时
书‚ 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
间太过短暂‚他的号令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统一实施。退一步 ” [3]
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说‚即使上上下下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禁二名之制‚在这15 在这里‚申 的这段话虽然只是针对桓公为其子取名而说的‚
年中‚至多也只有一代人受其影响。况且‚王莽是西汉末人‚ 但是在必须避讳的世风之下也被当作取名的一般原则。《礼
在他之前单名化已基本完成‚自然不会是他禁二名之后才开 “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为以山
记·曲礼上》说:
始产生的。对于这一点‚历来都有学者加以关注。宋人邵博 ”《
川。 “凡名字‚不以日月 ‚不以国 ‚不以隐疾。
内则》则谓: ”可

● [ 收稿日期 ]2004-06-02
[ 作者简介 ] 黄清敏(1972-)‚女‚福建武夷山人‚闽江学院历史系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147
黄清敏/ 汉晋人物单名现象试探

148
广西社会科学2004.
11/ 历史学

宋书 77 93

南齐书 82 103
407 50 402 50
梁书 155 105

陈书 93 101
隋书 166 59 113 41
唐书 717 43 932 57
五代史 223 40 334 60
宋史 1304 52 1193 48
明史 1568 50 1599 50
清史稿 747 25 2214 75
“八王之乱”造成了社会的大混乱‚少数民族纷
  西晋后期‚
纷进入中原地区‚他们对汉族的文化制度和风俗习惯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仍保存着本民族的名字而不用单名‚
或者姓用汉族的姓‚而名仍用本民族的复名。如拓跋力微、拓
拔沙漠汗、尔朱羽健、沮渠男成、乞伏益州、周昌朱等‚其名都
是两个字以上‚与当时汉族人的名字完全不同。所以‚沈德符
“(单名)至魏晋后‚渐不复然‚至五胡盗中原‚胡名遂用三
说:
四者” [13] 。而汉族也适应社会的需要纷纷放弃单名而使用双
名了。像南朝 宋 文 帝 刘 义 隆、齐 高 帝 萧 道 成 等‚到 了 隋 唐 之
后‚双名终于突破避讳之礼的限制‚与单名同样大行于世。明
朝17位帝王中‚从太祖朱元璋至思宗朱由检全系复名‚清朝
10帝也是如此。尽管避讳之礼并未废止‚但毕竟不能阻挡社
会的发展潮 流‚在 双 名 大 量 出 现 的 事 实 面 前‚也 就 无 可 奈 何
了。

  汉晋时代帝王既采用单名‚又采用冷僻字与不常用字取 [ 参考文献 ]

名‚
使其名“ 难 言 而 易 讳”‚既 减 少 了 讳 字‚又 便 于 避 讳‚可 谓
“鱼与熊掌兼得”。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他高官贵爵乃至农 [1]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8卷 [ M ] .中华书局‚
1983.

工商‚为了维护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严和避家讳‚也纷纷采用 [2] [13]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10卷 [ M ] .中华书局‚
1959.

单名。于是‚上上下下单名大盛。在对《汉书》等14部史书中 [3] 左传·桓公六年 [Z ] .岳麓书社‚


1988.

的13724个人名的单名、复名情况进行统计之后‚其结果如下 [4] 后汉书·郡国志一:


109卷 [Z ] .

表: [5] 王 .野客丛书:
9卷 [ M ] .商务印书馆‚
1983.
[6] [8] 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 [ M ] .台湾明文书局‚
1986.
单名 复名(二名)
史书 [7]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 M ]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7.
名称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百分比(%) [9] [10] [11] [12] 汉书 [Z ] .
汉书 244 77 73 23 [ 责任编辑:邓双霜 ]

后汉书 498 98 10 2 [ 校对:邓双霜 陈丽琴 梁军涛 ]

三国志 491 99 3 1

晋书 82 95 4 5

14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