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模指考物理102 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第1頁 指考 物理考科

共7頁 102-5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80 分)
一、單選題(占 60 分)
說 明 : 第 1 題 至 第 20 題 , 每 題 有 5 個 選 項 , 其 中 只 有 一 個 是 正 確 或 最 適 當 的 選
項 , 請 畫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題 答 案 區 」。 各 題 答 對 者 , 得 3 分 , 答 錯 、 未
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有 A 、 B 兩 星 系 經 光 譜 量 測 後 推 算 此 二 星 系 分 別 以 4 ×10 km/s 及 5 ×10 km /s 的 速 率 遠 離 地 球 ,
2 2

則 根 據 哈 伯 定 律 可 知 , A、 B 兩 星 系 與 地 球 之 間 的 距 離 比 應 為 ?
( A) 4 : 5
(B) 5: 4
( C) 1 6 : 2 5
( D) 2 5 : 1 6
(E) 1: 1

2. 將兩個質子移至強作用力可作用的距離時,靜止釋放之,試判斷兩質子將如何運動?
( A) 互 相 接 近 , 因 為 萬 有 引 力 > 靜 電 排 斥 力
(B) 互 相 接 近 , 因 為 強 作 用 力 > 靜 電 排 斥 力
( C) 互 相 遠 離 , 因 為 強 作 用 力 > 靜 電 吸 引 力
( D) 互 相 遠 離 , 因 為 靜 電 排 斥 力 > 萬 有 引 力
(E) 保 持 靜 止 , 因 為 強 作 用 力 = 靜 電 排 斥 力

3. 有一極限玩家進行高空跳傘活動,當玩家由飛機上一躍而
下 時 , 其 鉛 直 方 向 的 速 度 量 值 與 時 間 的 關 係 如 圖 (1) 所
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時 間 0 ~t 秒 間 , 玩 家 作 自 由 落 體 運 動 , 加 速 度 量 值
=重力加速度
1

(B) 時 間 t ~t 秒 間 , 玩 家 向 上 運 動 , 高 度 變 大
( C) 時 間 t ~ t 秒 間 , 玩 家 所 受 重 力 之 大 小 > 空 氣 阻 力 之
1 2

大小
1 2

( D) 由 圖 可 知 , 玩 家 於 t 秒 時 打 開 降 落 傘 圖(1)
(E) 時 間 t 秒 之 後 , 玩 家 鉛 直 方 向 所 受 合 力 = 0
2

4. 一 長 度 等 於 4 π 公 尺 不 具 伸 縮 性 之 輕 繩,兩 端 分
別繫有質量 4 公斤及 5 公斤之鐵球,今將球及
繩置入半徑為 4 公尺的內壁光滑半圓形鉛直豎
立 之 圓 管 中 ( 如 圖 (2) 所 示 ) , 兩 球 靜 止 釋 放
後,兩球因重力及繩子張力作用開始運動,
當 4 公 斤 之 鐵 球 恰 欲 被 拖 離 管 口 時 (如 圖 (3)所
示 ) , 則 由 釋 放 至 恰 欲 脫 離 ( 即 由 圖 ( 2) 至 圖 ( 3 ) 過 圖(2)
程 中 ), 繩 子 張 力 對 4 公 斤 之 鐵 球 作 功 多 少 焦 圖(3)
耳 ? ( g = 10 m/s ) 2

( A) 1 6 0 π
(B) 200π
800π
( C)
9
1000π
( D)
9
(E) 0
指考 物理考科 第2頁
102-5
共7頁
5. 如 圖 ( 4 ) 所 示,將 陽 光 入 射 至 三 稜 鏡 產 生 色 散 現 象,並 將 色 散 之 光 線
依 顏 色 的 不 同 依 序 標 記 為 A、 B 、 C、 D、 E 、 F 等 光 線,下 列 有 關 這
些色散光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色 散 是 因 光 的 繞 射 造 成
(B) 色 散 光 線 在 三 稜 鏡 中 的 光 速 最 快 的 是 A 光
( C) 色 散 光 線 在 真 空 中 的 光 速 最 快 的 是 F 光
( D) 對 同 一 金 屬 而 言 , 若 C 光 可 以 產 生 光 電 效 應 , 則 A 、 B 兩 光 一 圖(4)
定也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 E ) 承 ( D) , 若 A~F 光 均 可 產 生 光 電 效 應 , 則 A 光 的 截 止 電 壓 最 大

6. 將 質量 700 g 之 木球 以初 速 V = 10 m /s 由地 面鉛直 上拋,當 木球到 達最高 點瞬間被 一質量 100 g,


速 度 1 6 0 m / s 之 子 彈 由 下 方 鉛 直 射 入 球 內,並 嵌 入 其 中。若 子 彈 射 入 木 球 之 時 間 極 短 可 忽 略 ,
0

則 木 球 由 拋 出 至 落 回 拋 出 點 歷 時 多 久 ? ( g = 10 m/s )
2

( A) 2 秒 (B) 4 秒
( C) 2 5 秒 ( D) 3 + 5 秒
(E) 6 秒

7. 一 質 點 於 t = 0 秒 時 由 地 面 斜 向 拋 出,經 6 秒 後 質 點 落 地 並 距 離 拋 出 點 3 0 m,試 問 當 時 間 t = 2 秒
時 , 質 點 的 水 平 位 移 及 高 度 分 別 是 多 少 公 尺 ? ( g = 10 m/s )
2

( A) 水 平 位 移 1 0 m , 高 度 4 0 m
(B ) 水 平 位 移 1 0 m, 高 度 2 0 m
( C) 水 平 位 移 1 5 m , 高 度 2 0 m
( D) 水 平 位 移 1 5 m , 高 度 4 0 m
(E) 水 平 位 移 2 0 m, 高 度 1 5 m

8. 一 輕 質 彈 簧 一 端 固 定 於 牆 壁 , 另 一 端 繫 有 質 量 2 kg 之 方 塊 , 起 初 彈 簧 處 於 自 然 長 度 , 方 塊 則
是 靜 止 , 如 圖 ( 5 ) 所 示 , 今 另 有 一 質 量 1 k g 之 物 體 以 速 度 V = 6 m /s 向 左 與 方 塊 發 生 一 維 彈 性 碰
撞 , 已 知 碰 撞 後 方 塊 作 振 幅 0 .1 m 之 簡 諧 運 動 , 則 該 簡 諧 運 動 之 週 期 為 若 干 秒 ?
π
( A)
20
π
(B)
10
π
( C)
圖(5)
5
π
( D)
2
(E) π

9. 一 帶 正 電 粒 子 於 真 空 環 境 中,同 時 受 兩 定 力 作 用,靜 止 自 高 度 h 的 空 中
釋 放 , 如 圖 (6)所 示 , 已 知 此 兩 定 力 分 別 為 鉛 直 向 下 之 重 力 及 水 平 向 左
重力 ) , 試 問 帶 電 粒 子 於 空 中 釋 放
之 靜 電 力 , 且 兩 力 大 小 比 值 為 115 ( 靜電力
後 , 其 運 動 軌 跡 及 著 地 速 度 大 小 應 為 : (重 力 加 速 度 以 g 表 之 )
( A) 拋 物 線 ; 2gh

(B) 拋 物 線 ; 2gh
( C) 斜 直 線 ; 2gh 圖(6)
( D) 斜 直 線 ; 4 2gh

(E) 圓 弧 ; 4gh
第3頁 指考 物理考科
共7頁 102-5

10. 有 一 長 4 m、 5 0 k g w 之 均 質 厚 木 板 水 平 置 於 一 鉛 直 之 厚 實 牆 壁 頂
部 , 如 圖 ( 7 ) 所 示 。 已 知 木 板 左 端 距 離 牆 壁 左 面 為 1 .2 m ; 木 板 右
端 距 離 牆 壁 右 面 則 為 1 .8 m,若 有 一 重 8 0 k g w 的 人 站 在 木 板 上 ,
試 問 在 木 板 能 保 持 靜 力 平 衡 的 情 況 下,人 左 右 走 動 的 最 大 安 全 距
離 x 為多少公尺?
5
( A)
8
(B) 1
13
圖(7)
( C)
8
( D) 2
5
(E)
2

11. 一 木 塊 質 量 為 m 繫 於 長 度  不 具 伸 縮 性 之 繩 子,繩 另 一 端 固 定 於 一 水 平 桌
面 上 , 如 圖 (8)所 示 。 木 塊 原 靜 止 於 桌 面 上 , 今 受 一 水 平 衝 量 J 作 用 而 作
初 速 度 為 V 之 圓 周 運 動,已 知 木 塊 與 桌 面 之 間 之 靜 摩 擦 係 數 為 µ ;動 摩 擦
係 數 為 µ , 下 列 敘 述 何 者 正 確 ? (重 力 加 速 度 以 g 表 之 )
0 s

( A) 繩 子 張 力 恆 等 於 m ⋅
2
V0

(B) 木 塊 轉 動 期 間 , 因 所 受 力 矩 為 零 , 故 木 塊 角 動 量 守 恆
( C) 木 塊 轉 動 期 間 , 所 受 摩 擦 力 之 量 值 = µ mg
圖(8)
( D) 因 木 塊 受 衝 量 作 用 期 間 又 受 摩 擦 力 作 用 , 因 此 衝 量 J 的 量 值 小 於 mV
s

( E ) 若 木 塊 轉 一 圈 後 恰 靜 止 , 則 木 塊 之 初 速 V 等 於 2 πgµ
0 k

12. 外 太 空 中 有 兩 球 形 物 體 , 半 徑 分 別 為 r 與 R; 質 量 分 別 為 m 與 M( m ≠ M )。 兩 球 起 初 靜 止 且 相
距 d 如 圖 ( 9 ) 所 示,後 因 兩 球 間 之 萬 有 引 力 作 用 而 互 相 靠 近,若 忽 略 其 它 物 體 之 引 力 作 用,試 問
當球接近而碰撞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 兩 球 接 近 時 , 兩 球 加 速 度 不 同
(B) 兩 球 接 近 時 , 兩 球 動 量 大 小 恆 相 同
( C) 兩 球 接 近 時 , 兩 球 所 受 衝 量 大 小 恆 相 同
( D) 兩 球 接 近 時 , 兩 球 共 同 質 心 作 變 加 速 度 運 動
(E) 兩 球 碰 撞 之 瞬 間 , 兩 球 動 能 和 等 於 −
GMm GMm
+
圖(9)
d r+R

13. 由 5 片 邊 長 10 公 分 質 料 均 勻 之 正 方 形 薄 鐵 片 製 成 一 無 蓋 之 正 立 方 體
容 器 , 如 圖 (10)所 示 , 試 求 該 容 器 重 心 高 度 為 多 少 公 分 ? (容 器 開 口
處位於上方)
( A) 1
(B) 2
( C) 3
( D)
(E)
4
5
圖(10)
指考 物理考科 第4頁
102-5
共7頁
14. 如 圖 (11)所 示 有 一 半 徑 R 表 面 光 滑 之 半 圓 柱 體 固 定 於 水 平 地 面
上 , 另 一 半 徑 R2 、 重 量 W 的 圓 柱 體 置 於 半 圓 柱 體 面 上 , 並 以 長
度 R 之 細 繩,繫 於 半 圓 柱 體 圓 心 正 上 方 之 天 花 板 處,使 之 維 持 靜
力 平 衡 。 已 知 天 花 板 高 度 為 2R, 則 細 繩 張 力 大 小 為 多 少 ?
W
( A)
2

圖(11)
2
(B) W
3
3
( C) W
4
3
( D) W
2
(E) W

題為題組
1 5 -1 6
電 動 車 是 各 國 近 年 來 積 極 研 發 之 交 通 工 具,其 以 電 動 機 ( 馬 達 ) 作 為 動 力 來 源,行 駛 時 完 全 無 廢
氣排放,且能量使用效率亦較傳統內燃機車輛高,因此是屬於較為環保之交通工具。
1 5 . 市 售 電 動 自 行 車 最 大 功 率 約 為 8 0 0 W , 極 速 約 為 40 km / h , 若 假 設 人 騎 乘 電 動 自 行 車 時 所 受 阻
力 正 比 於 車 速 , 則 試 推 算 一 輛 以 8 0 0 W 輸 出 , 車 速 保 持 40 km /h 於 筆 直 水 平 道 路 行 駛 之 電 動 自
行 車 , 其 (人 +車 )所 受 阻 力 為 多 少 牛 頓 ?
( A) 2
(B) 7.2
( C) 20
( D) 72
(E) 98

16. 電動車目前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於行駛里程,一般電動機車充飽電後可行駛之距離約為 40~50 km ,


最 大 行 駛 里 程 受 路 況 及 車 速 影 響。已 知 有 一 輛 電 動 機 車 充 飽 電 後 定 速 於 水 平 道 路 行 駛,所 受 阻
力 正 比 於 車 速 , 試 問 在 其 它 行 駛 狀 況 相 同 情 形 下 , 以 定 速 30 km /h 及 定 速 40 km /h 之 速 率 行 駛 ,
最 大 行 駛 里 程 之 比 為 ? (忽 略 馬 達 、 電 路 系 統 之 熱 消 耗 及 一 開 始 之 加 速 與 最 後 之 減 速 過 程 所 走
的里程)
( A) 3:4
(B) 4:3
( C) 9 : 16
( D) 16 : 9
(E) 2 : 3

17. 一 彈 力 常 數 為 k; 長 度 50 cm 之 彈 簧 置 於 光 滑 地 面 上 , 兩 端 固 定 於
相 距 亦 為 5 0 c m 之 木 板 上,今 將 彈 簧 剪 成 2 0 及 3 0 c m 長 之 彈 簧,如
圖 (12), 並 於 剪 斷 處 塞 入 邊 長 10 cm 之 立 方 體 木 塊 並 使 之 靜 力 平 衡
如 圖 (13), 則 此 時 右 端 彈 簧 長 度 為 多 少 cm?
( A) 20 圖(12)
(B) 24
( C) 25
( D) 26
(E) 30
圖(13)
第5頁 指考 物理考科
共7頁 102-5

18. 一 方 形 木 塊 重 10 牛 頓 , 靜 置 於 水 平 桌 面 上 , 受 到 一 量 值 為 8 牛 頓 之 外
力 F 斜 向 作 用 於 木 塊 右 端 , 外 力 F 的 方 向 與 水 平 之 夾 角 為 θ, 如 圖 (14)
所 示 。 今 改 變 F 施 力 方 向 使 θ 漸 小 , 發 現 當 θ = 30° 時 木 塊 恰 欲 移 動 , 則
木塊與桌面間之靜摩擦係數為若干? 圖(14)
2 3
( A)
7
2
(B)
5+ 2 3
2 3
( C)
5
2
( D)
5
5
(E)
2 3

19. 有 一 汽 車 等 速 行 駛 於 一 水 平 筆 直 道 路 上,今 有 一 靜 止 觀 察 者 站
在 路 旁 注 視 著 汽 車 , 如 圖 (15)所 示 , 試 問 當 車 子 通 過 圖 中 哪 一
位置時,觀察者所量測到的汽車角動量會最大?
( A) 甲
(B) 乙
( C) 丙
圖(15)
( D) 丁
(E) 四 個 位 置 均 相 同

20. 重 量 分 別 為 1 及 2 k g w 方 塊 物 體 A、 B 堆 疊 靜 置 於 水 平 地 面 上, A 方 塊 右 端 有 一 水 平 細 繩 繫 於
牆 面 上,如 圖 ( 1 6 ) 所 示 。已 知 B 方 塊 與 地 面 間 之 動 摩 擦 係 數 µ 為 0 . 2 , 今 施 一 水 平 外 力 F 作 用
於 B 方 塊 使 其 等 速 緩 慢 向 左 移 動,此 時 繫 於 A 方 塊 細 繩 張 力 T 為 0 . 4 k g w;試 問 在 此 同 一 時 刻
k

水 平 外 力 F 量 值 為 多 少 kg w?
( A) 0.6
(B) 0.8
( C) 1.0
( D) 1.2
(E) 1.4 圖(16)
二、多選題(占 20 分)
說 明 : 第 21 題 至 第 24 題 , 每 題 有 5 個 選 項 , 其 中 至 少 有 一 個 是 正 確 的 選 項 , 請 將
正 確 選 項 畫 記 在 答 案 卡 之「 選 擇 題 答 案 區 」。 各 題 之 選 項 獨 立 判 定 , 所 有 選
項均答對者,得 5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3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1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1. 有 一 行 星 有 三 顆 衛 星 A、 B、 C 環 繞 作 等 速 率 圓 周 運 動 , 已 知 三 衛 星 的 軌 道 半 徑 比
r : r : r = 1 : 2 : 3 ;質 量 比 m : m : m = 3 : 2 : 1 ,在 不 考 慮 衛 星 間 及 其 它 星 球 之 引 力 情 況 下 ,
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B C A B C

( A) A 、 B 、 C 三 衛 星 受 行 星 之 引 力 比 = 1 : 1 : 1
(B) A、 B、 C 三 衛 星 之 向 心 加 速 度 比 = 9 : 4 : 1
( C) A 、 B 、 C 三 衛 星 公 轉 週 期 比 = 1 : 2 2 : 3 3
( D) A 、 B 、 C 三 衛 星 之 力 學 能 絕 對 值 比 = 1 : 3 : 9
(E) A、 B、 C 三 衛 星 之 角 動 量 均 守 恆
指考 物理考科 第6頁
102-5
共7頁
22. 狙 擊 手 於 樹 下 將 槍 口 對 準 樹 上 3 公 尺 高 之 一 果 實 如 圖 ( 1 7 ) 所 示,已
知 槍 口 與 果 實 之 直 線 距 離 為 50 公 尺 , 子 彈 從 槍 口 射 出 之 初 速 為
100 m / s , 假 設 子 彈 射 出 之 同 時 , 果 實 恰 自 由 落 下 , 在 忽 略 空 氣 阻
力 影 響 的 情 況 下 , 下 列 敘 述 哪 些 正 確 ? ( g = 10 m/s )
2

( A) 果 實 因 重 力 自 由 落 下,子 彈 會 從 果 實 上 方 通 過,無 法 射 中 果 實
(B) 子 彈 因 重 力 作 用 使 行 進 路 徑 向 下 偏 折 , 子 彈 會 從 果 實 下 方 通
過,無法射中果實 圖(17)
( C) 子 彈 、 果 實 均 受 重 力 作 用 往 下 掉 落 , 故 子 彈 必 能 命 中 果 實
( D) 若 子 彈 能 命 中 果 實 , 則 子 彈 從 射 出 到 命 中 歷 時 0 . 5 秒
(E) 若 子 彈 能 命 中 果 實 , 則 命 中 時 果 實 約 掉 落 了 1.25 公 尺

23. 一物體受力常數為 k的彈簧作用而於光滑水平面上作振幅為 R的


簡 諧 運 動 , 如 圖 (18)所 示 , 今 以 物 體 運 動 路 徑 為 x 軸 , 平 衡 點 處
令 為 x = 0 ,向 右 為 正,並 以 E 表 物 體 動 能; U 表 物 體 彈 力 位 能 ;
a 表物體加速度;V 表物體速度,則下列哪些圖可以正確的表示
k

物體運動期間各物理量之關係作圖? 圖(18)
( A) (B)

( C) ( D)

(E)

24. 下列有關於宇宙的敘述,哪些正確?
( A) 仍 持 續 膨 脹 變 大 中
(B) 由 背 景 輻 射 的 測 量 推 知 宇 宙 的 背 景 溫 度 約 為 3°C
( C) 由 哈 伯 定 律 之 內 容 , 可 知 地 球 位 於 宇 宙 中 心
( D) 目 前 關 於 宇 宙 的 起 源 , 以 大 霹 靂 說 最 受 支 持
(E) 太 陽 系 、 銀 河 系 均 屬 於 星 系
第7頁 指考 物理考科
共7頁 102-5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二大題,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於題號欄標明大題號
( 一 、 二 ) 與 子 題 號 ( (1)、 (2)、 … … ) 。 作 答 時 不 必 抄 題 , 但 必 須 寫 出 計
算過程或理由,否則將酌予扣分。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
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
一 、 如 圖 (19), 一 質 量 m 之 質 點 , 以 A、 B 兩 細 線 繫 之 保 持 靜 力 平 衡 , 其
中 A 線 長 度  且 與 鉛 垂 線 夾 角 θ, B 線 則 是 水 平,試 回 答 下 列 3 小 題 。
(重 力 加 速 度 以 g 表 之 )
(1 ) B 細 線 之 張 力 ? (以 m、 g、 θ 表 之 )(2 分 )
(2) 剪 斷 B 細 線 , 質 點 向 下 擺 動 , 並 於 最 低 點 處 A 線 恰 斷 裂 , 已 知 A
細 線 能 承 受 之 最 大 張 力 為 2 mg , 試 算 出 θ 為 幾 度 ? ( 4 分 )
(3) 承 (2), 若 質 點 擺 動 至 最 低 點 處 距 水 平 地 面 高 度 為 h, 則 由 最 低 點
處 算 起 , 質 點 水 平 拋 射 距 為 若 干 ? (4 分 )
圖(19)

二、以 滑 車 進 行「 牛 頓 第 二 運 動 定 律 」,實 驗 裝 置 如
圖 (20)所 示 , 試 回 答 下 列 3 小 題 :
(1) 實 驗 進 行 之 初 , 是 否 要 將 軌 道 調 整 至 水
平 ? 請 說 明 之 。 (3 分 )
(2) 欲 測 量 滑 車 加 速 度 與 外 力 的 關 係 , 該 如 何
調 整 砝 碼 才 能 達 成 此 實 驗 目 的 ? (4 分 )
(3) 若 滑 車 和 滑 車 上 砝 碼 總 質 量 為 m , 掛 鉤 和
掛鉤上砝碼為 m ,則在無其它因素影響
1

下 , 滑 車 理 論 的 加 速 度 應 為 ? (請 以 m 、 圖(20)
2

m 、 g 表 之 )(3 分 )
1

2
全國公私立高級中學 102 學年度指定科目第五次聯合模擬考試
物理考科解析 考試日期:103 年 3 月 4~5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E C B D A A D C E D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A E C CE CDE CE AD

第壹部分 木球落下時間: H = 12 gt ⇒ 25 = 12 × 10 × t ⇒ t = 5 (s)


一、單選題
2 2

1. 由哈伯定律知星系至地球的距離與星系遠離地球的速率成正 因此木球由拋出至落回共歷時 = 3 + 5 (s) ,故選(D)


7. 水平射程 = 水平速度 × 飛行時間
比,即  = VV = 54 ××1010 = 54 ,故選(A)
2
A A
2 ⇒ 30 = Vx × 6 ⇒ Vx = 5 (m / s)
2. 對質子而言,相同條件下,強作用力強度約為靜電作用力的 秒時水平位移 x = V ⋅ t = 5 × 2 = 10 (m)
B B
⇒t=2
100 倍,而靜電力大小又遠大於萬有引力。因此當兩質子相
又質點上升時間 = 飛行時間
x

距至強作用力可作用範圍內時,兩質子將因強力作用而相吸
6
= = 3 (s)
互相接近,故選(B) 2
利用最高點鉛直速度 = 0
2

3. (A) 錯誤,由其 V-t 圖可知 0 ~ t 秒期間,玩家非作等加速度


⇒ Vy = V0y − gt ⇒ 0 = V0y − 10 × 3 ⇒ V0y = 30 (m / s)
自由落體運動(∵ V-t 圖非斜直線) (B) 錯誤, t ~ t 秒間玩
1

家雖向下速度漸減,但仍向下運動,高度 鉛直位移 y = V t − 12 gt
1 2
2

漸減 (C) 錯誤, t ~ t 秒間玩家向下速


0y

度漸減,可知其受方向向上之合力作用,
1 2
當 t = 2秒 ⇒ y = 30 × 2 − 12 ×10 × 2 = 60 − 20 = 40 (m),故選(A)2

因此此時玩家所受重力應小於空氣阻力 8. 2 kg 方塊受 1 kg 物體撞擊後速度:


(D) 錯誤,應是 t 秒時打開降落傘
× (−6) = −4 (m / s) (負號表向左)
(E) 正確, t 秒後,玩家鉛直速度維持等
1 2m 2 ×1
V' =
B V =A
A
m +m 1+ 2
速,可知鉛直方向所受合力 = 0
2 A B

4. 設 4 公斤鐵球恰欲脫離管口時之速度為 V,由系統力學能守 再利用動能轉彈力位能 = 12 mv 2


=
1 2
kx
恆知: 5 公斤鐵球所損失之重力位能轉換成兩球之動能
2
32
1 400π ⇒ 2 × (−4)2 = k ⋅ (0.1)2 ⇒ k = = 3200 (N / m)
⇒ 5 × 10 × 4π = (4 + 5) ⋅ V 2 (g = 10 m / s 2 ) ⇒ V 2 = 0.01
2 9
⇒此時 公斤鐵球動能
4
1 1
= × 4 × V2 = × 4 ×
400 π
=
800 π
(J)
又 SHM 之週期 T = 2π mk = 2π
2
3200
= 2π ×
1
=
π
40 20
(s)

又由功能定理知:
2 2 9 9
故選(A)
9. 設粒子質量為 m
W合力 = ∆E K ⇒ W重力 + W張力 = ∆E K

因 4 公斤鐵球高度不變,∴ W重力 = 0 ⇒ 0 + W張力 = 8009 π − 0 ⇒ 帶正電粒子所受合力


= m 2g 2 + ( 15mg)2
∴ 張力作功W張力 = 8009 π (J) ,故選(C) = 4mg

5. (A) 錯誤,色散是因光於介質中之光速不同造成 (B) 正


因粒子靜止啟動,故粒子將沿合力
確,A 光偏折角度最小,可知 A 光在三稜鏡中的光速最快 方向作直線等加速度運動
(C) 錯誤,在真空中所有的光光速均相同 (D) 錯誤, A、 B 加速度量值 a = mF = 4mg
兩光頻率較 C 光小,故 A、B 兩光不一定能產生光電效應 m
= 4g

(E) 錯誤, A~F 光中, A 光頻率最小,光子能量最小,故截 加速距離則為 h + ( 15h) = 4h


止電壓應該最低。故選(B)
2 2

6. 設木球於最高點被子彈貫入後之速度為 V ' ⇒ 著地時速度:V = V + 2as 2 2


0

由鉛直方向之動量守恆: m球 ⋅ V球 + m彈 ⋅ V彈 = (m球 + m彈 ) ⋅ V ' = 02 + 2 ⋅ 4g ⋅ 4h = 32gh


⇒ 700 × 0 + 100 × 160 = (700 + 100) ⋅ V ' ⇒ V ' = 20 (m / s) ⇒ v = 32gh = 4 2gh
由木球 V-t 圖可知木球上升高度 = h + h 故選(D)
木板均質,故重心位於木板正
1 2 = 5 + 20 = 25 (m)
10.
中央,設人左移距離左牆面最
大安全長度為 x左
由力矩平衡可知:
80 ⋅ x 左 = 50 × 0.8
1
⇒ x左 = (m)
2
同理,人右移距離右牆面最大
安全長度為 x右
1
⇒ 80 ⋅ x 右 = 50 × 0.2 ⇒ x 右 = (m)
8

第 1 頁共 3 頁
所以人左右走動最大安全距離 = x左 + x右 + 牆厚度 3R

= + + 1 = (m) ,故選(C)
1 1 13 ∴ 3
T = W× 2 = W
2R 4
,故選(C)
15. 功率 ,車輛等速行駛時合力 = 0 表所受阻力大小等
2 8 8
11. (A) 錯誤,木塊受摩擦力作用而速率漸減,而繩子張力提供向
P = F⋅ V

心力,故繩子張力應漸小不恆等於 m ⋅ V (B) 錯誤,木塊 0


2 於推力大小, V = 40 km / h = 403600 × 1000 100
=
9
(m / s)

轉動時受摩擦力所產生之力矩作用,故角動量不守恆 (C) 錯 ⇒ F = 72 (N) ,故選(D)


100
⇒ 800 = F ×
誤,木塊轉動時所摩擦力屬於動摩擦力,故量值應為 µ mg 9
16. 電動車定速行駛時,以能量觀點來說為電池化學能轉車之動
非 µ mg (D) 錯誤,摩擦力為阻力,由 衝量 − 動量定理 知
k

能再由阻力作負功消耗之而變成熱能。已知阻力大小正比於
J − J 摩擦力 = mV ∴ J > mV (E) 正確,摩擦力作負功消耗 車速 ⇒ f = kV (f:阻力、V:車速、k:比例常數)
s

又 E = f ⋅ S (E:電池化學能、S:距離)
0 0

物體之動能 ⇒ −µ mg ⋅ 2π = 2 mV ⇒ V = 2 πgµ


k
−1
0
2
0 k E E 1
故選(E)
⇒S= = ∝
f kV V
12. (A) 正確,兩球間受相同大小之引力作用,但因兩球質量不 ∴行駛里程與車速成反比 ⇒ 故為 40:30 = 4:3,故選(B)
同,故加速度不同 (B)(C) 正確,兩球受力大小相同,受力 17. 彈簧力常數與原長成反比,50 cm 力常數 = k ,則 20 cm 及 30 cm
時間亦相同,故兩球所受衝量大小相同 (J = F ⋅ ∆t) ,又由 之兩彈簧其力常數分別為 k × 52 及 k × 53 。當邊長 10 cm 木塊
衝量 − 動量 原理知兩球之動量變化量量值相同,又因兩球初
動量均為 0,故兩球的末動量大小恆相同 (D) 錯誤,系統僅 塞入平衡時,兩彈簧彈力必相等,設右端彈簧壓縮 X cm,則
受內力作用,系統質心將不受影響恆靜止 (E) 正確,由力學 左端彈簧壓縮 (10 − X) cm
能守恆知兩球碰撞前之動能和等於重力位能之釋放,原系統重 ⇒ 由虎克定律知: k ⋅ (10 − X) = k ⋅ X ⇒ X = 6 cm
5 5

力位能 U = − GMm d
,碰撞前瞬間重力位能 U ' = − GMm r+R
2 3
∴右端彈簧長度 = 30 − 6 = 24 (cm) ,故選(B)
⇒ 重力位能減少了: −
GMm GMm GMm GMm 18. 木塊恰欲移動時表外力 F 水平分
d
− (−
r+R
) =−
d
+
r+R 量,恰等於最大靜摩擦力,
故選(D) ⇒ Fcos θ = f s max = µ(W + Fsin θ)
13. 設一片鐵片之重量為 w,因質料均勻故鐵片重心位於正方形
幾何中心處
Fcos θ 8 × cos30°
⇒µ= =
W + Fsin θ 10 + 8 × sin 30°
4 3 2 3
=
14
=
7
(A) ,故選
19. 角動量 L = rmvsin θ
= rmvsin(π − θ)
= r⊥ mv
今車等速行駛,四個位置之 r
量亦相同

5
∑ w i yi
又重心公式 y i =1 故觀察者看車之角動量量值均
相同,∴ 選(E)
c = 5

20. 欲使 B 方塊向左移動,外力 F 需克
∑ wi
服兩個動摩擦力,一為地面對於 B
i =1

之摩擦力 f 及 A 對於 B 之摩擦力
w × 5 + w × 5 + w × 5 + w × 5 + w × 0 20w
= = = 4 (cm)
w+w+w+w+w 5w
f ,又由牛頓第三定律知 f 的大
1

故選 (D)
圓柱體受三力作用而靜力平衡如下圖,分別是重力 、繩張 小等於 B 對 A 之摩擦力量質 f ,而
2 2
14. Wi
力 及半圓柱體之正向力
T N
f 的大小又會等於繩子張力 T
3
3

⇒ F = f1 + f 2 = µ k (w A + w B ) + T = 0.2(1 + 2) + 0.4 = 1.0 (kgw)


故選(C)
二、多選題
21. (A) 錯誤,引力 F = GMm r

m
r 2 2

因合力 = 0 ,故此三力可形成封閉三角形 ∴ F : F : F = 1 : 2 : 31
A
3
B
2
C 2 2 2
=3 : 12 : 19 = 54 :9:2
GMm
(B)錯誤,向心加速度 F
ac = = r
m
2

m
GM 1
= 2 ∝ 2
r r
相似→
← ∴ a :a :a
CA : : CB CC
1
= 2
1
1
22
1
32
=1
1
4
1
9
= 36 : : :9:1
正確,由克卜勒第三定律 Tr = 定值 ⇒ T1
3 3
23 33
(C) 2 2
= 2
= 2
A TB TC
⇒ T : T : T =1 : 2 : 3
A
2
B
2
C
2 3 3 3

第 2 頁共 3 頁
⇒ TA : T : T =1 : 2 2 : 3 3
B C
⇒ Ek − U 圖為斜直線 ,即
(D) 錯誤,衛星之力學能 E = − ∝ − ;故絕對值比
GMm m
2r r

⇒ E : E : E = − : − 2 : − 13
3 2
A B C
1
= − 9 : − 3 : −1 = 9 : 3 : 1
(E) 正確,衛星所受引力為連心力 ⇒ 力矩 = 0 故角動量守恆 故選(C)(E)
22. (A)(B)(C) 因子彈與果實均受重力作用,子彈運動軌跡為向 正確,宇宙仍持續擴張變大中 (B) 錯誤,宇宙背景溫
24. (A)
下偏折之拋物線,而果實則為自由落體,兩者向下位移相 度約為 3k,不是 3°C (C) 錯誤,哈伯定律起源於大霹靂爆
同,均為 12 gt ,故只要果實高度夠(此題高度須大於 1.25 m
2 炸,愈靠近宇宙中心飛離速度愈小,如下圖所示
如選項(E)之詳解所示)子彈必能命中果實。故(C)正確
地球不管是位於圖中 A、B、C 位置,均會量測到其它星系在
遠離 (D) 正確,目前多數學者認同大霹靂說,認為宇宙是
極高能量之球體爆炸而形成 (E) 錯誤,太陽系不屬於星系
故選(A)(D)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一、(1) 質點受 3 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圖如圖所示
正確,子彈水平方向為等速度運動,故子彈命中果實的
(D)
時間 t = Vx = V cos θ
=

=
cos θ V 100
50
= 0.5 (s)
0x 0 0

(E) 正確,掉落距離 1 1 1 5
y = gt 2 = × 10 × ( )2 = = 1.25 (m)
2 2 2 4

故選(C)(D)(E)
23. (A) 錯誤,由力學能守恆知 E
1 2
+U= kR
⇒ 因合力 = 0 ⇒ 三力形成封閉三角型 :
k
2
⇒ Ek =
1 2 1 1 1
kR − U = kR 2 − kx 2 = k(R 2 − x 2 ) 由圖知: T = mg tan θ
(2) 已知 A 線長度為  ,當質點
B
2 2 2 2

擺動至最低點時,其切線速度
值: V = V + 2as
2 2
0

= 02 + 2g ⋅ (1 − cos θ)
此時 細線恰斷裂表面質點重量
A
向心力值 細線最大可承受
+ =A
之張力值
錯誤, U = 12 kx
(B) 2
V2
∴圖形應為 ⇒ mg + m ⋅

= 2mg

2g(1 − cos θ)
⇒ m⋅ = mg ⇒ 2(1 − cos θ) = 1

1 1
⇒ 1 − cos θ = ⇒ cos θ = ⇒ θ = 60°
2 2
(3) V 2 = 2g(1 − cos θ)
⇒ V = 2g(1 − cos θ) ,由(2)知 θ = 60°
(C) 正確, a = mF = −mkx ⇒ a − x 圖為過原點之斜直線 ⇒ 2g(1 − cos 60°) = g
即 即質點於 A 細線斷裂後以速度值
V = g 平拋出去
又 R = V⋅t
2h
= g ⋅ = 2h
g
二、(1) 否,軌道應調整為稍傾斜以抵消摩擦力
(2) 欲測量加速度與外力的關係,需保持系統質量固定不
(D) 錯誤,同一位置時,SHM 之速度可能正亦可能負 變,因此改變掛鉤的砝碼(外力),須來自於滑車上的砝碼以
(∵來回振盪)故(D)選項之圖錯誤 求系統總砝碼數(質量)不變
(E) 正確,力學能守恆知: E + U = 定值( kR )
1 2 F m 2g
k (3) a = =
2 m m1 + m 2

第 3 頁共 3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