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DOI :

10.
195
82/j.cnki.
11-
378
5/g8.
200
9.0
2.0
41

2卷 第2期
第3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Vol.
32 No.
2
2
009年2月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Feb.
200
9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
高 亮1‚朱瑞琪2‚陈 超2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
100
97;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
000
84)

8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
摘 要:通过对我国在训6 1) 我国男子武
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
2) 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 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
达‚体质含量少的特征;
3) 制订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或综合评价标准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以及
态的典型指标;
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武术散打;身体形态;评价标准
G8
中图分类号: 5
2.4
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7-3
612(2
009)0
2-0
139-0
3
A Study on Morphologic Mode of Chinese Elite Men’s Sanda Athletes
GAO Liang1‚ZHU Ru- i qi2‚CHEN Chao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2
100
97‚
Jiangsu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l0
008
4‚China)
Abstract:A test on body morphologic mode of 6
8Chinese elite men Sanda athletes is made.It demonstrates that 1) Chi-
nese elite men Sanda athletes includes factors of body encircle‚limb length and body fat.
They have long and strong limbs‚
strong muscles and less body fat;2) the upper arm encircle in tension‚the upper limb length and the skin pleat thickness
can be typical indexes of Sanda athletes’body morphologic mode;3) both overall and single evaluating criteria of Sanda
athletes’body morphologic mode can be reference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monitoring.
Key words: Wushu Sanda;morphologic mode;evaluating criteria

  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其机能(功能)的 1.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
物质基础。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即结构决定功能‚特 现状‚确定初选指标;专家调查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相关专家
定的形态结构实现特定的机能活动。运动员身体形态是决定 筛选‚确定实际测试指标;实验研究法‚依据体育测量学基本
运动员是否适合从事某项竞技运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 理论‚制定各项指标测试细则‚测试工作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
9
一‚散打运动自179年开展以来‚其竞赛方式、竞赛规则等不 统计和体育测量专业研究生按测试细则要求完成‚测试时间
断修改完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在不断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2
为:00
7年3月1
1日-4月1
5日‚测试地点为:北京体育大学
在当前竞赛形式已基本趋于成熟的条件下‚对现役优秀散打 和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数理统计法‚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优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散打项目运动训练 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形态特征模型‚利用“ 离差法” 制定评价
的科学化进程。本文以现役我国男子散打优秀运动员形态为 标准。
研究对象‚建立我国男子散打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模型与评
价标准。试图为我国散打运动员的高级选材以及散打运动训 2 结果与分析
练与监控等提供参考。
形态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显然‚对形态的了解必须从多个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层面着手‚因此对形态的量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繁多的形态
指标。而专项训练对形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故对专项形态
1.
1 研究对象 国家武术散打队、北京武术散打队和北京体 的研究是以揭示专项训练下专项形态的个性特征为目的‚因
育大学武术散打代表队部分一级以上(包括一级)运动员‚共 此研究涉及的形态指标太少‚将不足以揭示出专项形态特征‚
6
8人‚基本情况见(表1)。 而太多的形态又势必会使分析变得繁琐、杂乱‚故所选指标应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以选择专项训练下形态的敏感指标为主。
运动等级 人数/人 年龄/岁 训练年限/a 为简洁反映专项形态繁多的指标组成‚更利于对专项形态的
国际健将 6 2
5.5±0.
58 8.
56±0.
56 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了刑文华 [1] 教授关于有效指标体系的筛
健将 2
1 2
2.9±0.
74 6.
17±0.
71 1) 初选指标的确定须得到理论上逻辑
选提出的方法与步骤:
4
1 1
9.7±0.
89 4.
70±1.
05
2) 初选指标要经过有关专家的经验筛选;
3) 对
一级
分析的支持;
合计 6
8 2
0.7±2.
62 5.
29±2.
11
初选敲定指标的测量结果进行第二轮统计筛选(一般用逐步
2
投稿日期:00
7-0
4-1
9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研究项目‚编号:WSH2
007
/B5。
作者简介:高亮‚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14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卷
第3

回归分析或主成分分析)。 厚度和骼部皮褶厚度合并为皮褶厚度指标(皮褶厚度=上臂
2.
1 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与测试结果 经初选指标和有关专 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骼部皮褶厚度)分析效果较
家的经验筛选‚确定实际测试指标为身高、下肢长 B、小腿长 好。对指标进行“KMOandBartlett’sTest” 检验‚得到各变量间有
A、上肢长、跟腱长、胸围、上臂放松围、上臂紧张围、大腿围、 较强的相关性‚偏相关系数0.
689‚基本可尝试做因子分析‚因
小腿围、腰围、前臂围、踝围、颈围、肩宽、髋宽、体重、上臂部皮 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0项指标。因
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骼部皮褶厚度‚共计2 表3 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总的方差解释
散打是按体重级别划分进行比赛的项目 ‚考虑到样本含量的 累计贡 累计贡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
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特征值 贡献率
大小‚本文参照第8届全运会设定的3个小团体设项的分组 献率 献率 (旋转) (旋转) 率(旋转)

的方案‚把散打运动员分为小级别组(4
8kg、
52kg、
56kg 和6
0 1 9.
84
9 5
4.7
14 5
4.7
14 9.
84
9 5
4.7
14 5
4.7
14 6.
62
9 3
6.8
26 3
6.8
26

kg)、中级别(6
5kg、
70kg 和7
5kg)和大级别(8
0kg、
85kg 和9
0 2 3.
25
1 1
8.0
59 7
2.7
73 3.
25
1 1
8.0
59 7
2.7
73 6.
32
3 3
5.1
28 7
1.9
54

3 1.
45
0 8.
05
8 8
0.8
31 1.
45
0 8.
05
8 8
0.8
31 1.
59
8 8.
87
7 8
0.8
31
kg 及以上)分别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
4 0.
97
5 5.
41
8 8
6.2
50
所示。
表2 武术散打运动员形态指标测试结果统计( X± S)   由表3可知‚根据特征值与贡献率确定三个主要因子‚且
0.
这三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 8
31%‚概括了整体信息量的
小级别(N=2
6) 中级别(N=2
9) 大级别(N=1
3) 合计(N=6
8)
8
0.8
31%‚故认为除这三个变量以外的其它变量对方差影响
形态指标

身高/cm 1
68.
64±8.
20 1
79.
29±5.
41 1
86.
42±6.
56 1
76.
58±7.
63
很小‚可以接受前三个因子作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形
下肢长 B/cm 8
2.2
2±4.
24 8
9.3
4±3.
11 9
3.4
5±5.
13 8
7.4
0±5.
12
小腿长 A/cm 4
4.4
4±3.
41 5
0.3
6±2.
01 5
5.3
4±2.
96 4
9.0
5±3.
46
态的主要构成因子。由于三个因子的实际意义对本研究不明
上肢长/cm 7
2.5
1±2.
46 7
7.6
8±2.
22 8
1.8
3±2.
92 7
6.4
0±3.
99 显‚有必要进行因子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各指标在各因子上的
跟腱长/cm 2
1.5
4±2.
06 2
3.6
2±1.
89 2
5.1
4±1.
96 2
3.1
2±2.
18 因子载荷情况如(表4)所示。根据各指标在因子中因子载荷
胸围/cm 8
4.6
9±6.
18 9
3.4
9±3.
87 9
9.6
2±7.
39 9
1.3
0±6.
48 绝对值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因子归属及命名(表5)。
上臂放松围/cm 2
7.3
5±2.
36 2
9.9
8±1.
76 3
2.1
2±2.
58 2
9.3
8±2.
45 表4 武术散打运动员形态指标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上臂紧张围/cm 3
0.1
8±2.
32 3
2.0
8±1.
88 3
4.6
9±2.
34 3
1.8
5±2.
83
因子
大腿围/cm 5
3.1
0±2.
98 5
8.0
1±2.
73 6
3.1
2±3.
41 5
7.1
1±4.
96 指标
1        2        3
小腿围/cm 3
9.0
2±3.
01 4
0.0
1±2.
32 4
1.5
6±2.
58 3
9.9
3±2.
49
身高 0.
095 0.
960 0.
024
腰围/cm 6
9.1
5±4.
89 7
8.5
6±6.
25 8
3.1
7±5.
69 7
5.8
4±7.
28
下肢长 0.
259 0.
792 0.
313
前臂围/cm 2
6.2
0±1.
13 2
8.0
8±0.
89 3
0.1
8±0.
96 2
7.7
6±1.
23
小腿长 0.
325 0.
926 0.
046
踝围/cm 2
1.4
2±1.
03 2
2.5
6±1.
78 2
4.0
2±1.
66 2
2.4
0±1.
38
上肢长 0.
104 0.
937 0.
049
颈围/cm 3
4.3
1±2.
01 3
6.1
1±1.
69 3
7.7
6±1.
89 3
5.7
4±1.
27
跟腱长 0.
387 0.
631 -0.
046
肩宽/cm 3
9.4
5±3.
09 4
0.8
2±1.
07 4
1.4
0±1.
13 4
0.4
1±2.
33
胸围 0.
913 0.
127 0.
022
髋宽/cm 2
9.9
2±1.
18 3
1.0
4±0.
92 3
3.0
1±1.
63 3
1.0
1±2.
29
上臂放松围 0.
940 0.
009 0.
132
体重/kg 6
1.9
2±1
2.1
6 7
1.4
1±7.
06 8
5.4
3±7.
26 7
0.4
6±9.
02
上臂紧张围 0.
943 0.
188 0.
070
上臂部皮褶厚度/mm 5.
25±0.
68 7.
96±1.
06 8.
25±1.
68 6.
98±2.
56
大腿围 0.
708 0.
599 -0.
014
肩胛部皮褶厚度/mm 7.
99±0.
99 9.
04±0.
93 1
1.0
6±1.
87 8.
98±2.
46
小腿围 0.
783 0.
373 -0.
154
骼部皮褶厚度/mm 5.
10±0.
96 7.
14±1.
01 9.
02±1.
96 6.
72±1.
77
腰围 0.
720 0.
537 0.
107
皮褶厚度/mm 1
8.3
4±1.
04 2
4.1
4±1.
36 2
6.4
5±2.
11 2
2.3
6±1.
96
前臂围 0.
926 0.
168 0.
010
克托莱指数 3
67.
17±6.
62 3
98.
29±1
6.5
4 4
58.
2±1
2.0
2 4
07.
91±3
6.9
6
踝围 0.
311 0.
562 -0.
351
  注:∗皮褶厚度=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骼部皮褶 颈围 0.
726 0.
117 0.
452
厚度;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
00。 肩宽 0.
031 0.
691 -0.
544
从表中可见‚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均 髋宽 0.
055 0.
800 -0.
186
值也逐渐增高‚表现出不同级别运动员形态指标之间具有一 克托莱指数 0.
930 0.
593 0.
061

定的差异‚各项指标总体均值与赵光圣等 [2]
的研究结果比较 皮褶厚度 0.
164 0.
196 0.
846

来看‚运动员在身高、上肢长、胸围、大腿围、小腿围和肩宽等   尽管因子所包括的指标数量是不均衡的‚因子1包括9
都有所增加‚这可能是武术散打规则的不断修改‚引导运动员 项形态指标‚因子2包括7项形态指标‚因子3只有1项形态
0
技战术的相应变化以运动员选材所致;与普通人(参见200 指标‚指标数量的差异‚可能也是造成各因子特征值各异的原
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相比‚除皮褶厚度数值较小以外‚各项 因之一‚因子包含的指标数量越多‚所包含的形态信息也就越
指标数值都较大。可见‚同体重级别的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 多‚该因子的特征值也会较大。但从专家对专项形态指标的
动员的体型有向高大或粗壮方向发展的趋势。 筛选和各因子在形态结构上占有的特征值以及其所包含的指
2.
2 身体形态特征模型的构成 尽管武术散打比赛是按体 标‚我们认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的主要特
重分级别进行比赛的‚但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不同级别的运 征:
首先是以身体围度为主‚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围度都较大‚
动员身体形态上应具有适应项目竞技特征要求的共同特征‚ 尤其以上肢围度和胸围表现突出。从专项技术打(拳法)、摔
只是在具体评价标准上表现出不同。由此可见‚建立优秀男 和接触性防守等竞技技术特征来看‚发达的上肢力量是运动
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形态结构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 员出击重拳、实施抱摔和各种格挡防守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
值。在形态结构模型构建中‚体重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 身体条件;其次是身体的长度和宽度‚从武术散打专项运动技
标‚但对于武术散打竞技只是一个分类变量‚故应除去这一分 术来看‚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宽度指标没有特殊的要求‚
类变量指标‚通过指标统计预分析‚发现引入派生指标克托莱 “手
但对运动员的身高、上肢长和小腿长有较高要求‚俗语说:
指数(体重/身高×10
00)‚并将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 长脚长‚拳脚为王”。身材高大、上肢较长‚在实战中可增加攻
 第2期  高 亮‚等: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形态特征研究 ·141·

击距离和防守范围‚小腿较长‚大腿相对就较短‚从力学角度 表6 评分对照表
来看‚大腿相对较短‚则摆动半径较小‚摆动速度快‚在武术散 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得分 等级
打比赛中连续出腿的频率就快。小腿相对较长‚腿踢出去之
X+1.
28s 以上 P9
0以上 1
00 优
后容易击中对手‚腿收回来的速度也比较快‚不容易被对手反
X+0.
52s 至 X+1.
28s P7
0-P9
0 8
0 良
击;再次就是体脂含量‚武术散打竞技是按体重分级别进行比
X-0.
52s 至 X+0.
52s P3
0-P7
0 6
0 中
赛‚对运动员力量和爆发力要求较高‚体脂含量高会影响运动 X-0.
52s 至 X-1.
28s P1
0-P3
0 4
0 下
员的力量和速度‚有研究表明‚在优秀运动员当中‚去体脂重 X-1.
28s 以下 P1
0以下 2
0 差
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体脂含量相对较 表7 武术散打运动员形态指标单项评分标准(分)
少。
指标 分值 小级别 中级别 大级别 等级
表5 武术散打运动员形态结构因子与命名
上臂紧张围 1
00分 3
3.1
5以上 3
4.4
9以上 4
0.1
7以上 优
因子 高载荷指标 因子名称 8
0分 3
1.3
9-3
3.1
4 3
3.0
6-3
4.4
8 3
5.9
1-4
40.
16 良
上臂紧张/放松围、
前臂围、胸围、小腿围、克托莱指数、颈围、腰围、 6
0分 2
8.9
7-3
1.3
8 3
1.1
0-3
3.0
5 3
3.4
7-3
5.9
0 中
1 身体围度因子
大腿围 4
0分 2
7.2
1-2
8.9
6 2
9.6
7-3
1.0
9 2
9.2
1-3
3.4
6 下
2 身高、
上肢长、
小腿长、
髋宽、
下肢长、
肩宽、
跟腱长 四肢长度因子 2
0分 2
7.2
0以下 2
9.6
6以下 2
9.2
0以下 差
3 皮褶厚度 体脂因子 上肢长度 1
00分 7
8.8
5以上 8
3.4
1以上 8
9.3
6以上 优

2.
3 身体形态典型评价指标的选择 “指标是反映系统要素 8
0分 7
3.7
9-7
8.8
4 7
8.8
3-8
3.4
0 8
3.3
5-8
9.3
5 良
6
0分 7
1.2
3-7
3.7
8 7
6.5
3-7
8.8
2 8
0.3
1-8
3.3
4 中
或现象的数量概念的具体数值‚它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的
4
0分 6
6.1
6-7
1.2
3 7
1.9
5-7
6.5
2 7
4.3
0-8
0.3
0 下
” [3] 评价领域借用这一术语‚以目标为中心‚层层
数值两部分。
2
0分 6
6.1
5以下 7
1.9
4以下 7
4.2
9以下 差
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因素‚通过评定这 皮褶厚度 1
00分 1
5.4
6以下 2
0.6
3以下 2
1.1
1以下 优
些因素来反映目标的整体特征。所以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 8
0分 1
5.4
7-1
7.8
5 2
0.6
4-2
3.4
3 2
1.1
2-2
5.3
5 良
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 6
0分 1
7.8
7-1
8.8
8 2
3.4
4-2
4.8
5 2
5.3
6-2
7.5
5 中
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 4
0分 1
8.8
9-2
1.0
2 2
4.8
6-2
7.6
5 2
7.5
6-3
1.8
9 下

1) 具有明确具
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2
0分 2
1.0
3以上 2
7.6
6以上 3
1.9
0以上 差

2) 尽可能地定量化;
体的含义; 3) 易于解释和说明;在时间上 表8 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综合评分标准(分)
4) 概括和综合
是动态的‚而且相对事物的变化应是敏感的; 级别 优 良 中 下 差
5) 是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等。本
反映事物的关键因素; 总分 小级别 6
3.5
2以上 5
7.4
8~6
3.5
1 4
4.9
2~5
7.4
7 4
0.6
8~4
4.9
1 4
0.6
7以下
文典型特征指标的选取是依据:指标与竞技特征密切程度、指 中级别 6
7.5
2以上 5
9.8
9~6
7.5
1 5
1.1
8~5
9.8
8 4
7.0
1~5
1.1
7 4
7.0
0以下
标因子载荷的大小、以及与一般武术散打运动员或与其它项 大级别 6
8.0
2以上 6
3.9
8~6
8.0
1 5
6.9
6~6
3.9
7 4
9.8
3~5
6.9
5 4
9.8
2以下

目优秀运动员的差异程度和在实际应用中简便易测等准则。
在第1因子中所包含的指标集中体现武术散打运动员体 3 小 结
型的粗壮和肌肉发达程度的‚体型粗壮、肌肉发达无论是对抗
还是体能或是抗击打能力都比较强。考虑到该因子中的上臂 1) 不同体重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之间形态指标具有一
紧张围指标载荷最大‚达到0.
943‚在实际中又易于测量运用‚ 定的差异‚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相比‚同体重级别的武术散打
故在第1因子中选取上臂紧张围指标为代表性指标。 运动员的体型有向高大或粗壮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第2四肢长度因子中‚从武术散打专项角度来看‚对运 2)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
动员的身体宽度指标没有特殊的要求。在长度指标中‚上肢 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
长在任何级别中都是越长越好‚实战中易于扩大控制范围‚而 达‚
体质含量少的特征;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
身高和下肢长则不然‚在武术散打的技术方法中有摔法‚这就 项指标‚可作为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评价指标。
涉及到身体重心高低的、以及不同技术的转换的问题‚考虑到 3) 本文按大、中、小三个体重级别分别制订的身体形态
其在第2因子中载荷也达到0.
937。故在第2因子中选取上 单项评分标准和综合评分标准。可为教练员选材以及对运动
肢长度为代表性指标。 员身体形态发展程度进行科学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第3因子中只有皮褶厚度指标‚选择其作为体脂典型评
价指标。
参考文献:
4 身体形态评价标准的制订 制定标评分表的方法 [4] (表
2. [1] 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 [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
5:
6)是:首先‚依据指标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离差法或 1
5-3
5.
百分位数法确定单项评分标准‚然后‚依据因子分析中各典型 [2] 赵光圣‚等.我国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 J ].上海
指标评价指标所在因子的特征值分别除以各因子特征值之和 2
体育学院学报‚00
0‚2
4(2):
42-4
7.
来确定各典型指标的权重系数‚将每个运动员的实测数据按 [3] 曹 利 军.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理 论 与 方 法 [ M ].北 京:科 学 出 版 社‚
单项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转换成分数‚再按每个指标的分数乘 1
999:
729.

以它的权重‚将各个分数相加得到综合评分标准‚计算结果如 [4] 邢文华.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R ].科技部国家重点课


200
6.
(表7、表8)所示。
题资料汇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