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打运动员肘关节等速测试与攻防技术分析 黄志刚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 :

10.
141
04/j.cnki.
100
6-2
076.
200
9.0
1.0
08
第25卷第1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Vol.25No. 1
20
09年1月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January 2
009

优秀散打运动员肘关节等速测试与攻防技术分析
黄志刚‚周 里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
100
68)

摘 要:采用德国 ISOMED2
000等速系统获得优秀散打运动员肘关节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肘关节速度达到3
00°
/s ‚能充分发挥运
5
动员前臂伸肌群的爆发能力。肘关节角度在19°~1
68°范围内‚拳的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可有效打击对方;以2
40°
/s 的速度屈肘‚能
充分发挥运动员前臂屈肌群的爆发能力‚可缩短动作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快速回防‚为再次出拳打击对方创造条件。防守训练中‚
1
肘关节角度在7°~7
8°的范围内‚可有效地保护自己‚防御对方快速、重拳打击;肘关节角度在1
28°~1
37°的范围内‚可远距离隔挡对
方‚抑制对方的快速进攻。
关键词:散打;肘关节;攻防技术;等速测试;力矩梯度
G8
中图分类号: 0
4.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6-2
076(2
009)0
1-0
064-0
4

Constant speed testing and analysis of attack and defence technology of elite Sanda
athlete’s elbow joint
HUANG Zhi- gang‚ZHOU Li
(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7
100
68‚China)

With Germany ISOMED2


Abstract: 000 constant speed system‚it gained the elite Sanda athlete elbow joint muscle group
bio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
the elbow joint speed achieving3
00°
/s in the attack training can display the athlete calf extensor
group fully eruption ability.
The elbow joint angle in1
59°-1
68°‚
fist’s velocity of movement is the largest‚
can attack opposite
party effectively;
The elbow joint speed achieving2
40°
/s in the elbow flexion training can display the athlete calf flexion group
fully eruption ability‚
can shorten the action time‚
beneficial to the athlete defend against time rapidly‚
and created condition to
produce a fist once again attacking the other opponent.In the defensive training‚adopt the elbow joint angle of resisting the
other opponent is in7
1°and7
8°range inner.
It’s efficient to protect self‚
defend the other opponent’s fleetness‚
highly value
fist strike.
When the elbow joint angle is between 1
28°and 1
37°‚the opponent will be separated by gear distantly‚and the
other’s fleetness attack will be blocked.
Sanda;
Key words: elbow joint attack and defence technology;
constant speed testing;
force moment grad

  肘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大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它的直接 武英级散打运动员(含部分国家队队员)1
5名为测试对象‚
或间接参与来完成。拳法是散打中主要进攻得分手段之一‚而 所有受试者均测试其优势臂‚且均未受伤。受试者基本情况见
肘关节肌群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拳法技术的应用和 表1。
运动成绩的好坏。国内外对运动员肘关节肌群的等速测试已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
有不少‚但对散打队员的测试‚尤其是利用等速测试结果对技 年龄(a) 身高(cm) 体重(kg) 前臂长(cm) 训练年限(a)
术与战术的分析却是寥寥无几。本文利用等速测试法对散打 2
1.5±2.
67 1
75.
5±7.
6 6
8.3±8.
7 2
4.6±2.
5 5.
6±2.
4
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进行测试研究与分析‚获得其肘关节肌
群的生物力学特征‚结合进攻与防守的技术与战术‚分析动作 2 研究方法
技术的合理性。对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技击能力的发挥 2.
1 测试方法 肘关节肌力测试时‚测试对象身体端坐在测试
和防守提出建议。 台上‚两腿呈自然状态‚测试臂置于专用器械上‚并固定上臂。
肘关节的关节运动轴线与连杆转动轴线重合‚另一手紧握测力
1 研究对象 仪器的专用扶手‚躯干用两条绷带跨过肩关节‚连同胸部的一

2
收稿日期:00
8-1
1-0
1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资助项目(编号 WSH2
008B0
09)。
作者简介:黄志刚(1
963-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64
黄志刚‚等 优秀散打运动员肘关节等速测试与攻防技术分析 No.
120
09

条绷带将其固定。 1
80°
/s、
240
°/s、
300
°/s‚每个速度重复完成3组‚每组完成3次‚组
2.
2 实验仪器 德国 ISOMED2
000等动功能评定系统。 0s。
间间歇2
2.
3 测试内容 0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速度选取为6°/s、
120
°/s、
2.
3.1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向心收缩(克制性工作)‚简 1
80°
/s、
240
°/s‚每个速度重复完成3组‚每组完成3次‚组间间歇
称等速向心收缩。 2
0s。
2.
3.2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离心收缩(退让性工作)‚简
称等速离心收缩。 3 实验结果
2.
4 测试参数设置
[1-4]
3.
1 等速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测试结果
0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速度选取为6°/s、
120
°/s、 3.
1.1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力矩及力矩梯度
表2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力矩梯度及峰力矩屈伸比
角速度(°
/s) 6
0 1
20 1
80 2
40 3
00
屈肌峰力矩(N·m) 4
2.3±7.
18 3
5.7±8.
83 3
3.8±6.
27 3
2.5±8.
75 3
0.7±7.
36
/s)
屈肌力矩梯度(N· 2
9.9±4.
68 4
4.1±8.
62 7
8.2±1
1.2
5 9
6.2±1
4.6
1 9
3.7±1
3.9
2
伸肌峰力矩(N·m) 7
4.8±8.
73 6
7.1±7.
94 6
3.3±7.
48 5
8.3±8.
29 5
6.8±6.
26
/s)
伸肌力矩梯度(N· 5
6.7±6.
48 8
9.5±1
0.6
3 1
34.
7±1
2.2
9 1
57.
6±1
3.8
3 1
77.
5±1
5.7
1
峰力矩/伸 0.
56±0.
14 0.
53±0.
12 0.
53±0.
16 0.
56±0.
13 0.
54±0.
14

   ※ 力矩梯度:从动作开始到力矩峰值出现与到达最大力矩所用时间的比值
3.
  表2显示‚肘关节屈肌群峰值肌力矩从4 3N·m 降至3
0.7 最大 值 9
6.2 N·
/s;伸 肌 力 矩 梯 度 在 3
00°
/s 时 达 到 最 大 值
N·m‚伸肌群峰值肌力矩从7
2.8N·m 降至5
6.8N·m。且肘关节 1
77.
5N·
/s。
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伸肌峰力矩明显高于屈肌峰力矩‚而 3.
1.2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力矩屈伸比变化不显著。 角度
变化范围在0.
53~0.
56之间。屈肌力矩梯度在2
40°
/s 时达到
表3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
角速度(°
/s) 6
0 1
20 1
80 2
40 3
00
屈肌力矩峰值时肘关节角度(°) 8
5.7±9.
26 8
4.1±8.
19 7
9.5±2
0.2
8 8
0.8±1
9.5
2 7
8.3±1
8.7
3
伸肌力矩峰值时肘关节角度(°) 1
28.
5±2
1.4
7 1
30.
7±1
9.4
8 1
20.
3±2
0.7
2 1
19.
6±2
1.3
9 1
23.
5±2
7.2
0

  表3显示‚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 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表现最大力矩时对应的肘关节角度。
8
度在7°~8
5°之间‚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
1
节角度在19°~1
30°之间。

图2 向心收缩不同速度屈伸肌群峰
图1 向心收缩不同速度肘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矩梯度 力矩对应的肘关节角度
图1显示不同速度下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 3.
2 等速离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测试结果
矩梯度随肘关节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图2显示不同速度下向心 3.
2.1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及力矩梯度

表4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力矩梯度及峰力矩屈伸比

角速度(°
/s) 6
0 1
20 1
80 2
40
屈肌峰力矩(N·m) 1
02.
3±1
0.3
1 1
00.
2±1
1.8
2 1
03.
6±1
0.5
7 1
01.
3±1
0.9
5
/s)
屈肌力矩梯度(N· 9
0.5±1
1.3
7 1
23.
7±1
6.3
8 2
80.
4±2
3.1
0 3
16.
8±2
8.4
5
伸肌峰力矩(N·m) 7
2.4±8.
79 6
8.7±1
0.2
5 7
1.4±8.
37 6
9.5±9.
91
/s)
伸肌力矩梯度(N· 5
4.8±1
0.9
3 9
4.1±1
4.7
2 1
93.
0±1
8.6
1 2
10.
6±2
0.1
8
峰力矩/伸 1.
41±0.
21 1.
46±0.
19 1.
45±0.
18 1.
46±0.
23

65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5卷第1期
第2 2
009年1月

0
  表4显示‚屈肌群力矩峰值在10.
2至1
03.
6 N·m 之间变 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肘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屈伸比亦无显
化‚ 8.
伸肌群力矩峰值在6 7至7
2.4N·m 在之间变化。离心收 著变化‚保持在1.
41~1.
46之间。
4
缩时屈肌和伸肌力矩梯度均在20°
/s 时达到最大‚分别是3
16∙
8 3.
2.2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力矩峰值出现时的关节

/s 和2
10.
6N·
/s。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时‚随着给 角度
表5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力矩峰值出现时的关节角度
角速度(°
/s) 6
0 1
20 1
80 2
40
屈肌力矩峰值时肘关节角度(°) 8
6.5±2
8.9
1 8
3.7±2
9.6
2 8
5.6±2
8.3
9 8
1.7±3
0.7
1
伸肌力矩峰值时肘关节角度(°) 1
28.
4±2
5.7
9 1
30.
7±2
7.6
8 1
32.
6±2
6.2
8 1
37.
6±2
8.7
5

  表5显示‚屈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 速状态下‚由于肌肉工作时间长‚肌肉中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
1.
度在8 7
°~8
6.5
°之间‚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 维均被神经激活‚这样参与活动的肌群能够达到较高的激活状
2
的关节角度在18.
4°~1
37.
6°之间。 态‚产生较大肌力‚表现出的肌力矩峰值较大;在等速向心高速
状态下‚由于肌肉工作时间短‚神经可能仅激活肌肉中的快肌
纤维‚参与活动肌群的肌肉可能未完全被激活‚因此产生肌力
。2) 随着等速向心角速度
[2‚
5]
较小‚肌力矩峰值也会随之下降
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加快‚关节肌群需要付出更大的肌力来
克服收缩元和结缔组织的粘滞性‚从而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且
粘滞阻力随收缩速度的加大而增加;同时肌肉收缩时随收缩速
度的加快‚横桥不断地快速结合与分离也要损失肌力‚从而使
肌肉张力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下降‚因此表现出向心收缩肌力
矩峰值随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一特点。
从表2还可明显看出‚肘关节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伸肌群
0
力矩梯度在30°
/s 时达到最大值1
77.
5N·
/s。向心收缩时不同
图3 离心收缩不同速度肘关节
速度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矩梯度随肘关节角速度的变
屈伸肌群最大力矩梯度
化规律见图1。表2与图1说明‚在散打出拳时‚肘关节伸的动
0
作速度在30°
/s 时前臂伸肌群可表现出较强的爆发能力‚在此
速度下伸肘、出拳可以快速完成‚同时远侧端环节拳可获得较
大的运动速度‚取得较为理想的打击效果。从表3和图2可看
出‚在不同速度下‚肘关节伸肌群到达峰力矩时肘关节角度变
1
化不显著‚变化范围在19°~1
30°之间‚此时肘关节的加速度最
大。由散打运动员直拳打击的三维录像解析结果来看‚在肘关
59°~1
68°时拳的运动速度达到最大 。由表2可看
[6]
节角度为1
0
出‚肘关节伸的动作速度在30°
/s 时前臂伸肌群可表现出最强
2
的爆发能力‚且肘关节角度在13.
5°。因此‚在进攻训练中应使
0
肘关节转动速度达到30°
/s‚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前臂伸肌群
图4 离心收缩不同速度伸肌群力 的爆发能力。在打沙袋或手靶时肘关节不能伸直‚应保持一定
矩峰值对应的肘关节角度 的角度(1
59°~1
68°)‚拳的运动速度最大‚这样才能起到有效打
图3显示不同速度下离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力 击对方的目的。
矩梯度随肘关节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图4 显示不同速度下离心 从表2和图1还可看出‚肘关节屈肌群向心收缩‚速度在
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表现最大力矩时对应的肘关节角度。 2
40°
/s 时肌力矩梯度最大‚表明此速度下优秀散打运动员前臂
屈肌群的爆发能力较好。因此‚在散打中应以此速度收拳‚不
4 分析与讨论 仅可缩短动作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快速回防‚同时为再次出拳
4.
1 等速向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 打击对方在时间上创造条件。建议在进攻训练中‚既要强调以
从表2可明显看出‚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 较快的速度伸肘(3
00°
/s)‚取得较为理想的打击效果‚同时还要
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大(6
0°/s~3
00/s) 而减小。随着肌肉 强调以较快的速度屈前臂(2
40°
/s)‚以训练运动员的快速回防能
1)肌肉收缩速
收缩速度的增大而力矩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力。
度不同‚中枢神经对肌肉类型的激活程度不同。在等速向心低 4.
2 等速离心离心收缩肘关节屈伸肌群
66
黄志刚‚等 优秀散打运动员肘关节等速测试与攻防技术分析 No.
120
09

从表4可看出‚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时‚随着给 离隔挡对方的进攻‚同时为自己的防守赢得了时间‚抑制对方
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力矩峰值无显著变化‚但明显比表5中 的快速进攻。建议在防守训练中‚可采用肘关节小角度保护自
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在离 己‚防御对方快速、重拳的进攻;亦可采用肘关节大角度远距离
心收缩产生以前向心收缩已经产生‚肌肉拉长时肌肉弹性元成 隔挡对方‚抑制对方的快速进攻。
份会储存弹性势能并在离心收缩中得以利用;其次‚由于肌肉
的生理特性-牵张反射‚在肌肉做离心收缩时‚肌肉、肌梭和腱 5 结论与建议
梭同时也受到强烈牵张‚反射性地引起肌肉产生收缩‚强烈收 5.
1 向心收缩肘关节速度达到3
00°
/s‚伸肌群力矩梯度最大;
缩使肌肉张力增大。在生物力学中将肌肉分成三部分:收缩元 4
肘关节速度达到20°
/s‚屈肌群力矩梯度最大‚此动作速度能充
(代表可以相对滑动的粗细肌丝)‚串联弹性元(代表 Z 线、肌- 分发挥运动员前臂屈伸肌群的爆发能力。建议在进攻训练中‚
腱复合体)‚并联弹性元(代表肌肉被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包 既要强调以较快的速度伸肘(3
00°
/s)‚取得较为理想的打击效
括肌纤维膜、肌束衣等结缔组织)。在向心收缩中‚只有收缩元 5
果‚在肘关节角度为19°~1
68°时拳的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同时
产生能克服阻力的肌张力;而在离心收缩中‚串联、并联弹性元 要强调以较快的速度屈前臂(2
40°
/s)‚以训练运动员的快速回防
均被拉长而产生回缩弹性力‚也就是说肌肉的三种成份均最大 能力。
限度地参与工作‚因而离心收缩产生的肌力大于向心收缩产生 5.
2 离心收缩肘关节速度在2
40°
/s 时‚屈肌力矩梯度最大‚肘
的肌力。而在向心收缩时‚只有肌肉可收缩成份产生足够克服 1
关节角度在8°~8
6°之间;伸肌力矩梯度也在2
40°
/s 时最大‚肘
。也就是说‚向心收缩只有收缩机制参与‚
[1‚
7]
外界负荷的张力 2
关节角度在18°~1
37°之间。建议在防守训练中‚可采用肘关
而离心收缩 却 是 非 收 缩 和 收 缩 机 制 均 以 最 大 限 度 参 与 工 作。 1
节小角度7°~7
8°保护自己‚防御对方快速、重拳的进攻;亦可
因而离心收缩产生的肌力大于向心收缩产生的肌力。 2
采用肘关节大角度18°~1
37°远距离隔挡对方‚抑制对方的快
从表4可明显看出‚肘关节屈肌群离心收缩时‚力矩梯度 速进攻。
4
随着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而增大‚屈肌力矩梯度在20°
/s 时
1
达到最大值36.
8N·
/s。从表5和图4可观察到不同速度下‚屈 参考文献:
1
肌群表现最大力矩时肘关节角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8°~ [1] 卢德明‚王向东.青年人六大关节肌力研究 [ M ] .北京:北京
8
6°‚此结果较散打运动员三维录像解析的角度7
1°~7
8°大 。
[6]
2
体育大学出版社‚00
4.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等速测试的是人体局部发力‚三维录像解析 [2] 屈建华.优秀水球运动员膝关节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力量特
的是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人体的整体用力;其次是因为等速测 征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
7‚3
0(5):
643-6
44.
试是在运动员躯干固定、下肢悬空状态下完成的。然而屈肌力 [3] 杨静宜‚赖柳明.肌肉离心收缩研究现状综述 [J ] .体育科学‚
4
矩梯度在20°
/s 时达到最大值3
16.
8 N·
/s‚说明在此速度下人 1
991‚
11(6):
32-3
5.
体上肢屈肌的爆发能力最强‚便于发力。因此‚在训练或比赛 [4] 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
1
中防守时‚使肘关节角度保持在7°~7
8°的范围内来保护自己‚ 究与建立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
4:3
8-3
9.
对防御对方快速、重拳的进攻是有利的。 [5] 姚俊‚秦 鸿 飞.游 泳 运 动 员 不 同 速 度 下 膝 关 节 的 力 量 研 究
4
从表4和图3还可看出‚肘关节伸肌群在20°
/s 时力矩梯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
3‚2
3(4):
38-3
9.
1
度达到最大值20.
6 N·
/s‚说明肘关节伸肌群在2
40°
/s 的速度 [6] 黄志刚‚王琨‚张广成‚等.散打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特征的
下可表现出较强的爆发能力。从表4和图4可观察到不同速度 生物力学研究 [R] .陕西省体育局2
006年科研结题报告‚
200
7.
下‚屈肌群表现最大力矩时肘关节角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 [7] 郭占久.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J ] .广州体育学
1
28°~1
37°。因此‚从对抗角度来看‚在此角度下可有效地远距 2
院学报‚00
7‚2
7(5):
98-1
00.

6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