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節目單樂曲解說

羅西尼:〈好事者之歌〉選自歌劇《塞爾維亞的理髮師》
Gioachino Rossini: “Largo al factotum” from The Barber of Seville

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是古典時期最富盛名的歌劇作曲家之一,他與董尼


才第 (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貝里尼 (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並稱為十九世紀上
半葉義大利歌劇三傑。羅西尼從小所受的音樂教育並不多,僅少年時期曾在唱詩班中擔任獨唱。
十四歲起,受到做為歌劇演員的母親影響,羅西尼開始嘗試寫作歌劇。羅西尼對歌劇的偉大貢獻
在於,正值十八世紀末的義大利歌劇面臨衰落的危機之時,他以自己濃厚的民族情懷與愛國為願
景,以拯救創作為使命,嘗試著為歌劇帶來煥然一新的生命力,最終成功讓人們憶起意大利歌劇
獨具一格的魅力。羅西尼在他所創作的歌劇中,使用許多華麗的旋律線條以凸顯精湛的技藝。不
僅如此,在戲劇性方面,他更是在創作中盡所能地展現細膩的劇情衝突及幽默的韻律感,為觀眾
帶來了非常強而有力的感染力。背負著承前啟後,拯救創作的艱巨使命,以其鮮明的民族感情和
愛國思想,挽救了義大利歌劇的頹勢,為歌劇帶來新生命力,讓人們重新憶起義大利歌劇獨樹一
幟的魅力。旋律線條華麗的裝飾句,顯現其精湛的技藝,但在華麗的表象之下,羅西尼在戲劇性
拓展方面也多所努力,他在創作中展示細膩的戲劇衝突及幽默十足的韻律感,帶給觀眾強而有力
的感染力。

1816 年在羅馬首演的《塞爾維亞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是羅西尼嘔心瀝血之作。


有研究指出,羅西尼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總譜,這不僅是使羅西尼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大
作曲家的一部歌劇代表作品,更是西洋音樂史上最傑出的喜歌劇之一,而至今仍永垂不朽。這部
歌劇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集結了「意大利諧歌劇」(opera buffa)的精華,劇本生動活潑、形
式自由,充滿幻想的喜歌劇代表作。此外,此劇也富含著機智的劇情,歌劇中美妙旋律傳遞出的
愛情主義,觸動觀眾靈魂中一切美好的情感。這部歌劇劇本取材自法國作家包麻謝(Pierre
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 1732-1799)完成於 1775 年的同名話劇作品《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Le barbier de Séville),並由斯得賓尼(Cesare Sterbini, 1784-1831)完成劇本創作,是一出諷刺
當時貴族生活的作品,在當時推出後即相當轟動,很快地以不同的譯文傳遍歐洲各國。

《塞爾維亞理髮師》一開始的劇情大意,是在描述男爵阿瑪維瓦(Almaviva)邂逅一名由
醫師監護的平民女子羅西娜(Rosina)後,對她一見鍾情,卻苦於遲遲沒辦法接近她,在塞維亞
中的一個早晨,跟當地理髮師費加洛(Figaro)碰面,獲得了費加洛的建議以使他接近羅西娜。
〈好事者之歌〉(Largo al factotum)就是劇中,費加洛邊走路邊唱出的一首男中音詠嘆調。這首
歌的歌詞就是費加洛作為一名理髮師的內心獨白,大意是他帶著愉悅的心情迎接美好的早晨,因
為他即將待命,為城內的男女老少理髮,尤其以「大總管」來說明自己在城裡是個非常幸運同時
也很有用處的人。

從〈好事者之歌〉的詞意中,可以感受到費加洛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他八面玲瓏的能耐,向
眾人預告著他將縱橫全場的朝氣。尤其是曲子中的一段「多美好的人生,何等的歡愉,作為一個
很夯的理髮師!」(Ah, che bel vivere, che bel piacere per un barbiere di qualità!),非常吻合羅西尼
這個生活享樂主義者的寫照,也提醒著觀眾要學著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做的時候才會感到快樂。

舒伯特:《野玫瑰》,D. 257
Franz Schubert: Heidenröslein, D. 257

「我的音樂作品是從我對音樂的理解和對痛苦的思索中產生的,而那些從痛苦中產生的作品將給
人帶來歡樂。」——舒伯特

生於音樂歷史上古典時期的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卻是發揚浪漫樂派標題音樂


的作曲家,他一生都在與貧窮、疾病和寂寞孤單爲伍。誰能想到,他小時候的一個願望竟然只是
能吃一個蘋果。舒伯特 16 歲起開始離家謀生,嘗盡了不爲人知的心酸,生活對他的艱苦磨練並未
能使他放棄作曲夢想。相反,舒伯特從生活賜予他的領悟中得到許多靈感,創作出許多偉大的作
品。這首被傳唱至今的《野玫瑰》(Heidenröslein),誕生的背後就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少年看見紅玫瑰,原野上的紅玫瑰,多麼嬌嫩多麼美……」(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ön, Lief er schnell es nah zu sehn……) 舒伯
特激動地吟誦著,突然腦中靈感一顯,如同這漫無邊際的寒夜划過一道流星,他似乎看到一片玫
瑰花海,青澀少年快樂地奔跑其中。一段優美而委婉的旋律突然閃現在他腦海之中,舒伯特急忙
奔向家,馬上動筆把這段旋律記錄下來,成就了一段亘古不衰的世界名曲。

《野玫瑰》與 《靜海》(Meeres Stille, D. 216)於 1821 年一起作為作品編號三出版,且同時


創作於 1815 年 6 月。兩種音樂設置之間的對比展示了舒伯特在音樂裡強烈的同理心。《野玫瑰》
是一首樸實無華的簡單歌曲,擁有簡單的伴奏,雖然帶有微妙的和聲,並在後奏和插曲中頻繁使
用三度音程。這是典型的「鄉村風格」(country air)。
《野玫瑰》是一首藝術歌曲。藝術歌曲不同於給旋律填詞,必須先有詩作為歌詞,始能作曲。
歌曲創作在音樂史上之所以能在 18 世紀末與 19 世紀成為風潮,正反映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年代——從狂飆運動,古典到浪漫主義,抒情文學回歸到歌謠體的趨勢。因
此,作曲家根據自己對詩的解讀,有感而發,將內心的感受譜成歌曲旋律,用唱歌取代讀詩。舒
伯特是個熱愛文學的人,他勤於讀詩,能夠真正感受詩人的情懷。正如浪漫詩人兼音樂家霍夫曼
(E.T.A. Hoffman, 1776-1822)所說:「歌曲作曲要表達詩人的原意,必須是作曲家在領略歌詞意
思的時候,就仿佛他自己就是作詩的詩人。」

貝多芬:F 大調第六號交響曲,Op. 68 《田園》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貝多芬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一位德語地區的作曲家與鋼琴家。貝多芬始


終是西洋音樂史裡最被崇拜的作曲家。此曲與他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同時期完成,但與第五
號有著強烈的對比,第五號交響曲是描寫人,此曲是描寫自然景象,是一首以充滿描寫性內容而
受人喜愛的樂曲。他在 1808 年夏天的书信中说:「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
是多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當時文學比較受歡迎的情節是藝術
家逃離繁忙的現實生活,到田園得到身心的一種復原。

第一樂章是「莊嚴而從容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小標題爲「到達鄉郊,復甦

輕鬆的心情」(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貝多芬采用的是


奏鳴曲式(Sonata form)。開頭是一個平靜但充滿活力的樂句,並由此引發除了主題。第二樂章

是「甚緩的行板」(Andante Molto Mosso),小標題為「小河旁邊之情景」(Szene am Bach)。


貝多芬比較特別的是在這首交響曲的第一和第二樂章都使用了奏鳴曲式。該樂章该暖和又寧靜,
描繪出作者陶醉于小溪邊美麗景致時的感受。樂章結尾處有一個由三種木管樂器演奏的華彩段
(Cadenza),模擬了三種不同的鳥叫聲,其中夜鶯由長笛演奏、鵪鶉由雙簧管演奏、布穀鳥由單
簧管演奏。

第三樂章是「快板」(Allegro),小標題爲「鄉民們快樂的集會」(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e)。結構類似諧謔曲(Scherzo),從這個樂章的節奏、編制和運音法
讓人聯想到鄉村的集會、鄉民喋喋不休,饗宴和舞蹈。第四樂章是「快板」,小標題為「暴風雨」

(Gewitter, Sturm)。顧名思義,這個樂章是在描繪一場劇烈的暴風雨。由低音弦樂,之後是小提
琴,再來是定音鼓、長號營造出雷雨的氣氛,發展出一個激烈的高潮。第五樂章是「小快板」
(Allegretto),小標題爲「天霽後牧羊人感恩之歌」(Hirtengesang. 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第一主題有著對稱性,旋律簡潔樸素,象徵牧羊人感恩的歌謠。

莫札特:D 小調第三號幻想曲,K. 397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antasia No. 3 in D minor, K. 397

1756 年 1 月 27 日,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出生於德國。在他們

的七個孩子中,大主教宮廷音樂家利奧波德·莫札特(Leopold Mozart, 1719-1787) 和妻子沃爾普


爾加(Anna Maria Walburga Mozart, 1720-1778)只有一個倖存下來:莫札特的姐姐瑪麗亞·安娜
(Maria Anna Mozart, 1751-829)。他們倆都非常有天賦,這也是父親將自己的職業置於次要地位
的原因之一。

1772 年,德國獲得新的統治者,莫札特再次過上更加有序的生活。在大主教科洛雷多

(Hieronymus Graf Colloredo, 1732-1812)的領導下,他於 1779 年以風琴師的身份重新進入法庭

服務。然而,1781 年 6 月上旬《伊多梅尼奧》(Idomeneo)在慕尼黑首演後,莫札特與大主教鬧
翻。在維也納,他試圖以自由表演者、歌劇作曲家和教師的身份謀生。 1782 年 8 月 4 日,他違

背父親的意願,與康斯坦茨·韋伯(Constanze Mozart, 1762-1842)結婚。他最後的歌劇成功之一

是《狄托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K.621)。不久之後,莫札特在維也納劇院首演《魔笛》


(The Magic Flute, K. 620)時病倒。他於 1791 年 12 月 5 日在維也納去世,享年 35 歲。他的《安
魂曲》(The Requiem in D minor, K. 626)仍未完成。

D 小調幻想曲是莫札特於 1782 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雖然作品的主體部分是在當年完成的,


但莫札特去世後發現它仍然不完整。原稿從未被發現,據推測未完成的酒吧是由穆勒

(August Eberhard Müller, 1767-1817) 完成的。 幻想曲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也是莫札特最不尋常


的作品之一:它充滿了非常不尋常的節奏,幾個節奏變化,幾乎完全沒有音樂形式超出古典時期
正常範圍的東西。它的特殊性使它成為音樂理論家反复分析的對象。
幻想曲的寓意是「想像的創造」,沒有固定的形式。作曲家利用各種材料來表現其特有的
風格。在他的 D 小調幻想曲中,莫札特通過節奏和力度的對比、不穩定的聲部引導和音調以及大
量即興部分來探索戲劇效果。在眾多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中,肖邦的作品雖然風格浪漫,但繼
承了古典時期的作曲技巧,同時打開了現代音樂的大門。他獨特的作曲風格引起了後人的注意。

參考文獻:
Hung, Shuo-li. “Graduate piano recital with supporting documents recording and program notes of the
chamber recital'' Program notes for Mozart: Fantasia No. 3 in D minor, K. 397. Chamber Recital.
NCTU, June 17, 2021.
Eisen, Cliff & Sadie, Stanley “Mozart, (Johann Chrysostom) Wolfgang Amadeus” Oxford Music Online.
Accessed January 13, 2022. <https://www.oxfordmusiconline.com/grovemusic/view/10.1093/gmo/
9781561592630.001.0001/omo-9781561592630-e-6002278233?rskey=uAzMLy>
Classical 古典音樂台。〈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古典音樂網。
<https://www.family977.com.tw/index.php?route=choice/unit_detail_song&choice_program_song_i
d=9402>。(2022 年 1 月 5 日讀取)。

翁嘉佑。〈羅西尼喜歌劇《塞維里亞理髮師》歌劇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論文,2014 年。

阿凡達的琴棋書畫。〈(欣賞)羅西尼:〈好事者之歌〉〉。痞客邦。
<https://chopinliszt.pixnet.net/blog/post/25132163>。(2022 年 1 月 5 日讀取)。

羅基敏。〈詼諧諷刺的喜劇名作 -羅西尼《塞維里亞的理髮師》 〉。博客來古典館。


<https://www.books.com.tw/CD/activity/2009/02/Le%20barbier%20de%20Seville/>。(2022 年 1
月 5 日讀取)。
焦元溥。〈笑傲舞台兩百年:羅西尼《塞維亞理髮師》〉。出自「2021 NTT 遇見巨人—羅西尼歌
劇《塞維亞理髮師》」樂曲解說。國家交響樂團。呂紹嘉。台中: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12 月 22 日,2021 年。
看雲。〈快樂的理髮師〉。部落格。<http://blog.udn.com/33wang/3400664>。(2022 年 1 月 5 日讀
取)。
歌德 (Johann Wolfgang Goethe)著。 《歌德詩歌:德語抒情詩及藝術歌曲譯注》。鄭芳雄譯。
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5。
茶茶斑竹。〈舒伯特:野玫瑰〉。人人焦點。〈https://ppfocus.com/0/cu0bb27e4.html〉。(2021 年
12 月 30 日讀取)。
Hill, Cory. “Program Notes: Beethoven Pastoral Symphony” Program notes for Beethoven Pastoral
Symphony. Seattle Symphony. Francesco Lecce-Chong. Seattle: Benaroya Hall, June 17, 2021.
郭安娜。〈貝多芬 F 大調第六號交響曲,作品六十八號,《田園》/ 郭安娜指揮音樂會〉。東吳
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2 年。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著。《貝多芬傳》(Beethoven, 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傅雷


譯。臺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