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 黃色書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4

《師說》

1.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10 分)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孰:誰 (2 分)
(2)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 出:超越(2 分)
(3)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益:更加(2 分)
(4)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遺:遺棄(2 分)
(5)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攻:鑽研/ 從事(2 分)

2.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6 分)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不懂句讀,以及有疑難不能解決,(1 分)有的向老師學習,(1 分)有的則不請教老師。(1 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只是彼此在領會道理的時間上有先後,(1 分)在學術、技藝方面各有專長,(1 分)就是這樣罷了。(1 分)

3.《師說》屬「說」一類,這類文體的寫作目的是甚麼?(2 分)

「說」的寫作目的:用以說明道理。(2 分)

4.《師說》中韓愈提出「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的不同表現,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他以此論證
甚麼觀點?試加以說明。(1 分,3 分)

(1)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1 分)

(2) 論證的觀點:他以具有過人智慧的古聖人尚且願意從師學習,對比當時社會上智慧低於古聖人的一
般人卻恥於從師學習,(1 分)結果聖人更加有智慧,一般人更加愚昧,(1 分)藉此論證從師學習的
重要。(1 分)

5. 韓愈在《師說》中對士大夫的哪些行為表示大惑不解?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並加以說明。
(2 分,3 分)

1) 句子: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2 分)

2) 說明:士大夫挑選老師來教導兒子句讀,自己卻把求師視為可恥的事。(1 分)他們認為不懂句讀這
些小問題要請教老師,卻認為有疑難不能解決這些大問題不用請教老師。(1 分)士大夫採取這種不聰
明的做法,使韓愈感到大惑不解。(1 分)

P1

6.《師說》中韓愈描述當時「士大夫之族」的表現,以下為有關片段。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
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第 5 段)

(1) 試根據以上引文,說明士大夫的身份及他們的表現怎樣造成「師道之不復」的後果。(4 分)

士大夫是社會上地位較高的人,他們的行為對社會風氣有很大影響,(1 分)連讀書做官的人也不
從師學習,從師的風氣當然不再存在。(1 分)此外,他們聽到別人談論老師、弟子的事,就聚在
一起譏笑,(1 分)令有意從師的人因為害怕被人譏笑而不敢從師學習,使從師的風氣不能恢復。
(1 分)

(2) 韓愈運用了甚麼修辭手 法來描寫士大夫的行為?試指出這種手法的效果。(1 分,2 分)

修辭手法:示現法。(1 分)
效果:運用示現法可使描寫的對象具體生動 ,有如見 其人的效果,增加文章的感染力。(2 分)

7.韓愈在《師說》中評論當時社會的歪風時流露強烈的感情。試說明以下三個句子中韓愈認為「難」、
「惑」、「怪」的原因,並總結他流露的感情。(8 分)

當時社會的歪風 說明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難」的原因:人人都會有疑惑,但當時的人不從
(第 3 段) 師學習,便難以解決疑惑。(2 分)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 「惑」的原因:當時的人會為兒子擇師,自己卻恥
矣!(第 4 段) 於向老師學習,這種矛盾 的做法既可笑又 有乖情
理,令人費解。(2 分)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 怪」的 原因:君子看不起醫師、 樂師和各類工匠,


能及,其可怪也歟!(第 5 段) 但當時的君子卻比不上他們,不懂從師學習,令人
感到奇怪。(2 分)

總結全文,韓愈流露出憤慨/ 不滿(2 分)的感情。

P2

8.在《師說》中,韓愈舉出孔子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學習為例子,以下哪一項不是這個例子的
作用?(2 分)

A 論證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B 論證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
C 論證先聞道和有技藝專長的人便可為人師。
D 論證從師學習的必要。 答案:A

B「聖人無常師。」(第 6 段)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第 6 段)
D 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9.韓愈在《師說》中稱讚李蟠「能行古道」,試回答以下問題。(1) 李蟠能行甚麼「古道」?(2 分)

「古道」:從師而學。(2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