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uki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序章 何謂妄想?

.早在智慧手機登場前,就已經研發出 SmartSkin

截至目前為止,我擁有幾項專利呢?我沒仔細數過,所以不太清楚:不過,至少超過一百件吧。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稱為「SmartSkin」的多點觸控。

也許有人光聽這名稱,只覺得一頭霧水;但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應該每天都在使用這項技術吧。也就是以
pinch(用兩根手指)放大縮小照片、文章之類的技術,全世界以億為單位的人都在使用這項技術。

這項技術於二○○七年初次商品化問世,蘋果推出的第一代 iPhone 便有這項功能,如今不只 iPhone,所有手機


都用到這項技術。

我當初發明「SmartSkin」,書寫論文時,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只有附有液晶畫面,稱為 PDA 的行動裝置以及


使用觸控筆的平板,完全沒有使用所謂的多點觸控操作。「SmartSkin」的論文截稿日是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我清楚記得埋首論文堆時,紐約發生舉世震驚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當時才剛推出具有相機功能的手機。京瓷於一九九九年推出有相機功能的 PHS,夏普則是於二○○○年十一月推
出內建相機的手機。當初還有人譏諷:「電話哪需要什麼相機功能啊!」但隔年二○○一年夏天迸出「照 ma」
(附上照片的 mail)這個流行語,「用手機拍照、傳送」儼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那時,應該沒人想像得到手機居然發展到現今這地步吧。我也不例外。

從多點觸控已經被用於 iPhone 等智慧型手機的現在回頭看,或許會認為我在二○○一年那時就已經預測到「幾


年後肯定會出現用指尖操作像個小型電腦的手機設備」其實不然。因為當初研發「SmartSkin」並非為了現在大
家使用的手機與平板,也不是為了解決什麼課題,更不是受誰之託;那麼,究竟是為了什麼而研發呢?

應該不少人疑惑不解吧。畢竟一般人對於技術研發的認知是先有個課題,然後為了解決課題而執行。

例如,針對「促使農務更輕鬆、更有效率」這課題,因而研發出自動插秧機與割稻機,像這樣從解決「課題」著
手的創新相當多。

但我並沒有具體想像研發出來的技術要用在哪裡?如何使用?只是想說用指尖就能擴大電腦畫面的話,應該比使
用滑鼠來得自然吧。應該說,明明在現實世界中,用一根手指就能操作的事情很稀奇,為何我們卻理所當然接.
認真與非認真

關於研發「SmartSkin」的詳細經緯,容後詳述。我在此想強調的是,「創新的起點,並非一定是為了解決課
題」。

比方說,不少企業致力於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就是典型的「課題


解決型創新」。聯合國於二○一五年,宣布二○三○年為止的永續發展目標。

十七項目標包括「終結貧窮」、「消除飢餓」、「促進各年齡層的健康與生活福利」、「因應氣候變遷,訂出具
體方針」等,並制訂一六九項細項目標。

無論是誰都必須思考,尋求解決之道的 SDGs,就是所謂的「認真」技術研發。倘若進行順利,肯定為社會帶來莫
大助益,完全不同於我這在不知有何助益的狀況下著手研發的「SmartSkin」。

不僅是 SDGs,許多企業研發部門進行的研究都是屬於「認真」一類。以汽車製造商為例,公司下達「設計更能節
省能源的車款」、「提升安全性能」等課題,研發部門的目標就是解決這些課題。

然而,技術研發這條路不全然是「認真路線」,也有那種任誰都沒想到的課題,卻能引導出消費者的需求,剎時
爆紅暢銷的商品。舉個年代稍微久遠的經典例子,那就是索尼的隨身聽。

隨身聽問世是我進入索尼之前的事,這項商品就是不同於「認真路線」催生出來的東西。事實上,當時公司內部
的反對聲浪不小,認為「不具錄音功能的卡式錄音機怎麼可能會賣」(沒有錄音功能,根本就不是錄音機)。即
便如此,研發人員還是不拘泥於常識,試著落實想法,造就出暢銷全球的創新商品。

隨身聽誕生那時,恰巧十分流行「非認真」這詞,就是源自以研究機器人工學先驅(也是機器人競賽的創辦人)
聞名的森政弘先生(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的著作《「非認真」的推薦》(講談社文庫)。隨身聽無疑是「非
認真」路線的創新。

「非認真」和「不認真」不一樣,我的觀點如下。

例如,在學校認真學習,認真做好老師交代的作業,這就是「認真」;相較於此,課本上滿是塗鴉,愛和老師頂
嘴、蹺課,這就是所謂的「不認真」。

也就是說,不認真是建立於計算「認真度」的價值軸上,加分越多,認真度越高,扣分越多,不認真度越高。因
為不認真是以「反抗」學校、課本、老師等認真路線而成立的東西,所以要說不認真依附認真也沒錯,怎麼樣都
不出原本的價值軸範疇。受用滑鼠,也就是用一根手指就能操作一切,如此「不自然」的事呢?如此這般單純的
疑問促使我研發出「SmartSkin」。
然而,「非認真」並非建立於計算「認真度」的價值軸上。非認真的人本來就不在意什麼認真路線,所以有別於
不認真的人。他們十分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這和是否是學校功課、老師命令無關,這就是非認真的態度。

那些研發隨身聽的人也是,並非為了反抗社會大眾認知與公司經營方針而恣意所為。我想,他們是就不同於主流
風潮的另一種價值軸來看,覺得「這麼做也行得通,不是嗎?」。

.想像與妄想

我就讀小學時,第一次在大阪萬博的 IBM 館接觸到電腦這玩東西,當下覺得「好有趣喔!」,後來我自學寫程式,


不對,一點也沒有「學習」的念頭,純粹當作興趣,好玩而已。當時完全沒有適合小孩閱讀的電腦相關書籍,所
以我郵購了 NHK 節目《電腦講座》的教科書。

因為我沒有電腦,所以說是寫程式,也只是拿鉛筆在紙上寫寫罷了。NHK 印製的教科書裡附有實物大小的鍵盤圖,
當然用手指壓也不會有任何顯示。當年因為沒有實際接觸電腦的機會,只能將鍵盤圖攤在桌上練習打字(?)。

每次我早點寫完考卷,還有時間的話,就會用考卷背面寫 FORTRAN 程式碼。老師大概搞不懂我在寫什麼,但並沒


責備我,也不認為我是「不認真」學習的孩子吧。

雖然我現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自身感受與當時並無差異,無法清楚區分究竟是興趣還是工作,不是抱著義務
心態處理被賦予的課題,而是自發性地樂在其中。當然就算再怎麼喜歡做一件事,也不見得一路輕鬆到底,研發
隨身聽的人肯定也是如此。

如果說認真的創新就是「做該做的事」,非認真的創新就是「做想做的事」。相較於隨身聽誕生的時代,現今時
代著重的是「認真」路線的技術研發,其實這沒有什麼好壞之分,畢竟我們無法完全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好比 SDGs 訂立的十七項目標十分契合當今時勢(我也很贊同),但今後人類要面對的問題恐怕不只這些,畢竟很
難預料未來。

書寫本書期間,新冠肺炎成了全世界的課題,外出、移動受限,十分不自由,於是靠著視訊、VR 之類的遠距工作
一事突然備受矚目;但當初研究 VR 的人純粹是因為覺得進入虛擬世界很有趣而研究 VR 技術,並非視對抗新冠肺
炎為研究課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