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前言

9102 年距离 VR 元年已经过去了 3000 年了,但是 VR 还是不温不火,虽然我们这一小撮爱


好者对每个 VR 新闻依然会兴奋不已,但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 VR 仍然是个很尴尬的玩具:
PCVR 虽然有优秀的游戏,但成本高昂:不仅配置一套 PC+VR 头显的价格高昂,设置安装
又非常复杂,不仅要解决头显的软件安装,还要在家里请出空间布置定位器;一体机 VR
虽然方便,但上面的游戏的画面与体验在玩家看来都是笑话,也就拿来看看小电影。

这种梦想般的生活离我们还很遥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Oculus 在去年 Oculus Connect 5 上公布了新的 VR 一体机,在公布之时就


是以无需电脑与接线的便利性+完整的 VR 体验与游戏阵容为卖点,给出了“VR 游戏主机
“的定位,并选择$399 这个游戏主机的主流定价。
我通过美亚第一时间预定,并通过香港转运,在上周三收到了机器。用了一周,有些想法
与大家分享。
参数与开箱

先是一些参数:
Quest 使用了骁龙 835 处理器,4G 内存,571g 重量。配备两块 72Hz 刷新率的 1440 x 1600
OLED 显示屏,六自由度(6DoF)定位。64G 和 128G 的官方售价分别是$399 和$499。

开箱照片:
初始设置与中文支持

Quest(以及同步发售的 PCVR 头显 Rift S)采用了名叫“Oculus Insight”的 Inside-out 定位


系统,在头显上直接放置了四个摄像头用于对周围环境的图像识别,以实现对头显和手柄
的六自由度定位。
如果有稳定的科学上网环境(路由器挂$$R 等),Quest 的初始设置极其流畅,按照 App 的
指引,5 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初始设置。在下载了固件更新后(根据科学上网的速度,可能
需要 5-30 分钟),就可以进入 VR 世界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Oculus 完善了其移动设备的中文支持。手机 app、头显内系统已经完成


了全汉化(简繁体),商店页面也提供了内置的翻译功能,可以将其他用户的评测翻译成
中文。而这一次,教程甚至都有了中文配音!
Oculus 教程.mp4

屏幕效果

优点:Quest 使用了两块 1440 x 1600 的 OLED 屏幕,分辨率与 Vive Pro 相同,显示清晰度


已经有明显提升。虽然仔细看还是能看到纱窗效应,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已经很难注意到
了。Quest 依然使用了菲涅尔镜片,但似乎使用了更新的镜片设计,困扰第一代 PCVR 头显
的“God Ray“效果已经基本消失。

问题:遗憾的是镜片的反光性较强,而头显又维持了 Oculus 一贯的特色——在鼻子处留有


间隙。这导致在白天阳光充足的室内游玩的时候,能在头显中看到比较明显的镜片反光。
尽管对于明亮的游戏环境中不甚明显,但是在较暗的游戏环境中还是比较明显的影响沉浸
感的。

游戏体验与定位
Quest 的收发游戏阵容相当强大,许多优秀的 PCVR 游戏都移植到了 Quest 上。
中文游戏都有专门的标识

Quest 使用了手机处理器,理所当然的画质和 PCVR 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以主机为类比的话,


大部分游戏的画质介乎 PS3 到 PS4 之间,目测都能跑满 1440 x 1600 的分辨率。但完整的
6DoF 和主要来自于 PC 移植作品的游戏阵容,给了 Quest 与 PCVR 接近的游戏体验。特别
是 Beat Saber 已经支持加载自制歌曲和谱面,Quest 已经是毫无疑义的 Beat Saber 神机了。

Beat Saber 演示 1

Beat Saber 演示 2

机器的续航约 2.5 个小时,略长于 Oculus Go(小米 VR 一体机)。使用原装充电器从 0%充


电到 100%大概需要 2 小时。如果使用充电宝边玩边充的话,只要输出大于 15W 的快充
(我用的是智米 10 号),就可以保证电量不会下降。

Space Pirate Trainer 演示

移植游戏的画质水平有好有坏,很依赖于画面风格——对于采用卡通或 lowpoly 画风(如


Sport Scramble、Journey of God),或者依靠特效与氛围的游戏(Beat Saber、SuperHot
VR、Space Pirate Trainer)效果就很棒。但对于本来就选择了偏现实画风的游戏(例如
Creed、RoboRecall),画质就有些寒酸了,有种用笔记本集显强行玩 3A 的感觉。
在我玩的几款游戏里,Vader Immortal 比较特殊,虽然使用了写实画风,但画面效果出乎意
料的优秀,或许是因为这款游戏本身就是针对 Quest 开发的,做了特别的优化。当然,也
有可能是因为游戏里的环境都比较黑。
Robo Recall 演示

Quest 使用的 Inside-Out 定位系统的效果很不错,在日常使用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四个摄


像头保证了在手柄在正面时的追踪质量,手柄定位没有延迟,在我一周的使用中追踪都十
分稳定。
但是摄像头追踪肯定有局限之处,首要的问题就是手柄在背后会丢失追踪。不过 Oculus 有
运动预判技术,所以可以正常进行从背后取东西的操作。(如 Robo Recall、Space Pirate
Trainer 里从背后取枪的动作。
此外,手柄过于靠近头显,也会丢失追踪。两个手柄相互遮挡导致丢失追踪的问题,在实
际游戏中我没有遇到过,但如果故意让一个手柄遮挡另一个手柄的定位圈,的确会让手柄
的定位跳动。

视频体验——和 Oculus Go(小米 VR 一体机相比)

如果有稳定的科学上网环境的话,Oculus Go 可以说是最好的视频播放 VR 了。Oculus 市场


有 Hulu、Netflix 等主流第三方软件支持。强大的浏览器可以完美支持在视频网站看在线视
频。自带的播放器支持 SMB 和 NAS 的局域网播放,视频解码能力基本 ok。还可以用
Skybox、飞猪播放器等提高视频解码和字幕支持。如果家里的 NAS 本来就部署了 Plex 的
话,那可无缝把家庭影院搬到 VR 世界中。得益于 Go 底层就是安卓系统,任何 apk 都可以
通过 adb 安装到机器里,然后在 Oculus TV 的虚拟大屏上使用。VR 不可描述影片对 Oculus
系的支持也非常好(浏览器看在线,PH、DMM、FestaAdult、SLR 都有应用)
Quest 继承了 Go 的应用支持和可安装安卓应用的优势。而且因为性能更高,视频解码能力
更强,可以更流畅的播放高分辨率视频。从这点上已经是不属于 Go 的优秀视频 VR 机。
得益于 OLED 屏幕,Quest 的色彩表现比 Go 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因为 OLED,画面的清晰
度的提升有限——高出的分辨率被 Pentile 排列白白消耗,纱窗效应并没有显著降低。

通过 iPhone XS Max 2 倍镜拍摄的 Quest 与 Go 的视频对比照片:


最大的三个缺点:
1、不完美的长时间佩戴舒适度
CV1 拥有非常优秀的长时间佩戴舒适度,它一方面比 VIVE 要透气,另一方面又不像
PSVR 的头环那样压迫头骨,对我这种大头用户非常友好。
Quest 虽然使用了相同的设计,但 Quest 本身超过 500g 的重量,让头带很难平衡的分配重
量,头显会下坠压迫颧骨。如果戴眼镜佩戴的话,还会压迫鼻梁。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
要调整头带的位置,并最大限度的拉紧头带。但这样的话,过紧的头带又会带来别的不舒
适。总而言之,佩戴 2 个小时头显,我的脸被压得很痛。
2、Touch 手柄设计与体验的倒退
或许是因为采用了在头显中设置摄像头的定位系统, Quest(包括同步发售的 Rift S)更改
了手柄的设计,将定位环反转到手柄之上,而不是包裹住手柄。
这一设计或许从定位稳定性而言确有必要,但从使用体验来说无疑是个倒退。初代 Touch
手柄的定位环在下方,可以很自然的将手伸入环中,不会拿错方向。而新的 Touch 手柄每
次握住的时候都要转几圈确定方向。除此之外,旧手柄就算完全松手,因为定位环绕柱手
柄,手柄并不会脱手掉落。新的 Touch 手柄就没法做此操作了。

3、糟糕的自带音响
Quest 和 Go 一样,在头显头带中自带了发声单元。
无需额外接耳机当然是个很便利的设计,但这个音响的音质实在是太差了。不仅声场不广
低音虚,高音甚至还会破音的情况。优点大概就只有音量够大,让你周围的人都能听到你
正在玩的 VR 内容吧(这算优点吗)。

总结

Quest 这种拿起来戴上就能玩,完全自由无线,依然能提供完整的游戏与稳定的定位,的确
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在使用的便利性与 VR 体验的完整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个人认为 Quest 是一款革命性不亚于 NS 的产品,对于拥有稳定的科学上网环境,又对 VR
有兴趣的玩家来说,绝对值得购买。

P.S. 目前 64G 版可以在中亚海外购直接购买,售价是¥2986(不含运费税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