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350 楚辭 - no exam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香港樹仁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2X-202X 下學期

課程名稱 :楚辭 Chu Ci

課程編號 :CHI 350

年  級 :三年級

學術學分數目 :3

資歷學分數目 :12

授課週數 :15 週

先修課程 :中國文學史、古籍導讀、詩選

講師 :何祥榮教授

課程宗旨
《楚辭》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珍貴藝術,對詩、賦、駢文之發展,均影響深遠。本課程
旨在通過課堂講授、分析與討論,引導學子闡述《楚辭》之基本要義、題材內容與藝
術特徵,並發揚忠於鄉土之愛國精神,表彰正道直行、耿介不阿之傳統美德。此外,
透過論文寫作,以增進學子之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寫作學術論文之能力,為進一步
深入研究《楚辭》,奠定穩固之基礎。

預期學習成果(CILOs)、教與學活動(TLAs)、考核方法(ATs)及資歷學分
科目預期學習成果 (CILOs)
修畢此課程,學生能夠做到:
CILO1 探究辭學之基本要義,包括《楚辭》釋名、作者、篇目、編集
經過及對中國文學發展之影響。
CILO2 評價國之政治、歷史、社會及文化背景。
CILO3 解釋《楚辭》各重要篇章之含義。
CILO4 分析《楚辭》的藝術特徵與寫作技巧。
CILO5 運用楚辭學的研究資料,獨立分析、綜合及批判與《楚辭》
相關之學術問題,以寫作《楚辭》論文。

教與學活動 (TLAs)
TLA1 講課:詳細分析《楚辭》學之基本要義;從字義訓詁入手,以正確理解並分
析各篇章之含義;從宏觀角度,闡析作品與時代背景之關係;從美學角度析
論作品之藝術特色,以增進學子之藝術評鑒能力。
TLA2 小組報告及評論:閱讀《楚辭》作品、分析楚騷美學及批判相關學術問題。
TLA3 個人論文:安排學生完成個人論文一篇,以閱讀文本報告或研習成果為主,

1
並通過維誠檢測系統驗證,側重其文章結構、語言、論據等,以評定其分析
及表達之能力。
TLA4 論文指導:因應學子提出之學期論文選題、方向、選材、研究方法等,提供
修訂意見,引導學子作批判思考,培養其思辨學術之能力。

考核方法 (ATs) 小組 個人
AT1 課堂討論及表現 10%
學生須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要求發表意見、提問及
回答問題。
AT2 小組口頭報告 30%
小組由 4-5 位同學組成,每組報告時間 20-25 分鐘。
考核學生合作精神及對指定課題搜集材料、分析、
綜合、組織、評論、表述能力。
口頭報告必須包括以下內容:1.研究文獻回顧;2.論
述須徵引不少於 5 種研究者觀點,並作評析;
3.豐富的原始材料。
報告後兩星期內,每位同學提交 300 字概述負責部
分的觀點及論據,以作評分單位,唯教師將根據組
員表現以及個人文字概述,彈性調整每位組員的評
分。
在第十至十二周進行
AT3 期中測驗 25%
模式:開卷
時間:兩小時
形式:在 moodle 進行
題目類型:選擇題、問答、配對
內容:楚辭學專業知識;楚辭經典篇章理解與欣
賞;楚辭學問題批判思考
進行周數:在第九周進行
需通過維誠系統 (VeriGuide)檢測。
AT4 個人學期論文 35%
學子須完成不少於 3500 字的學術論文一篇,著重考
察學生立論的創造性、論證邏輯、文章結構、文句
表述等,以評定學生的研究及創造能力。
必須包括以下內容:1.研究文獻回顧;2.論述須徵引
不少於 5 種研究者觀點並作評析;3.豐富的原始材
料。需通過維誠系統(VeriGuide)檢測。
在第十五周提交。
合計 30% 70%

預期學習成果、教與學活動及考核方法的對應
預期學習成果 (CILOs) 教與學活動 (TLAs) 考核方法 (ATs)
CILO1 TLA1、2、3 AT1、3、4
CILO2 TLA1、2、3 AT2、3、4
CILO3 TLA1、2、3 AT1、3、4

2
CILO4 TLA1、2、3 AT2、3、4
CILO5 TLA3、4 AT4

學時/資歷學分數目的分配
活動 學時 (NLHs)
(a) 授課時數
講課 26
導修 13
諮詢 1
總數: 40
(b) 自修時數
閱讀 10
預備小組報告 20
寫作學期論文 30
預備測驗 20
總數: 80
總學時:
120
(a) + (b)
資歷學分數目:
12
(總學時 / 10)

科目大綱

週數 教授內容
第一週 1.楚辭導論(一)
1.1 楚辭釋名
1.2 楚國之歷史、文化及地理背景
1.3 楚辭之編目及作者
閱讀材料:

3
褚斌傑,《楚辭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第二章,頁 76-111。
第二週 2.楚辭導論(二)
2.1 楚辭之編集
2.2 屈原之生平
2.3 楚辭之藝術價值
2.4 楚辭對中國文學發展之影響
閱讀材料:
吳天任,《楚辭文學的特質》(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 年),頁 47-62。
第三週 3.九歌研究
3.1 東皇太一
3.2 雲中君
3.3 湘君
閱讀材料:
蘇雪林,〈九歌之部〉,《屈賦論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75-145。
第四週 4.九歌研究
4.1 湘夫人
4.2 大司命
閱讀材料:
方銘,〈楚辭九歌主旨發微〉,《深圳大學學報》,2008 年第三期,頁 101-109。
第五週 5.九歌研究
5.1 少司命
5.2 東君
5.3 河伯
閱讀材料:
成倩,〈東皇太一神與祠在楚東說〉,《貴州社會科學》,2014 年第十一期,頁
69-72。
第六週 6.九歌研究
6.1 山鬼
6.2 國殤
6.3 禮魂
閱讀材料:
湯漳平,〈再論楚墓竹簡與楚辭九歌〉,《文學遺產》, 2001 年第四期,頁 19-
27。
第七週 7.離騷研究
7.1 第一大段——述懷
閱讀材料:
許建霞,〈從逍遙遊和離騷看莊屈之異同〉,《名作欣賞》,2008 年第二十三期,
頁 161-162。
第八週 9.離騷研究
9.1 第二大段——追求
閱讀材料:
宋小克,〈離騷神游與因罪流放之關係〉,《暨南大學學報》,2017 年第八期,頁
97-103。
第九週 10.離騷研究

4
10.1 第三大段——幻滅
閱讀材料:
廖瑜,〈離騷與上林賦浪漫主義手之異同〉,《太原師範學院學報》,2018 年第二
期,頁 39-41。
第十週 11.九章研究
11.1 涉江
閱讀材料:
周雪,〈楚辭九章所見佞臣形象分析〉,《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 年第三期,
頁 82-85。
第十一週 12.九章研究
12.1 哀郢
閱讀材料:
舒大清,〈楚辭九章涉江鄂渚索考〉,《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8 年第一期,頁
49-50。
第十二週 13.九章研究
13.1 懷沙、橘頌
閱讀材料:
王欣,〈九章橘頌篇的真正含義〉,《湖北學刊》,1996 年第五期,頁 71-76。
第十三週 14.天問研究
專題:論〈天問〉的比興寓意
閱讀材料:
蘇雪林,〈引言〉,《天問正簡》(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頁 1-21。
第十四週 閱讀週

參考文獻

主要教材
(1) 〔宋〕朱熹注,《楚辭集注八卷,附辨證二卷後語六卷》,點校本,(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2) 〔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一.通論
(3) 崔富章主編,《楚辭評論集覽》(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 崔富章主編,《楚辭學通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5
(5) 吳天任著,《楚辭文學的特質》(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年)。

二.訓詁
(6) 〔明〕汪瑗撰,董洪利點校,《楚辭集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 年)。
(7) 〔清〕王夫之撰,《楚辭通釋》(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8) 〔清〕蔣驥撰,《山帶閣注楚辭》,雍正五年原刊本,(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
(9) 〔清〕戴震撰,《屈原賦注七卷、通釋二卷、音義三卷》,乾隆二十五年《不疏
園》刊本,(台北:世界書局,1989 年)。
(10) 姜亮夫撰,《重訂屈原賦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年)。
(11) 朱季海撰,《楚辭解故》(北京:中華書局,1963 年)。
(12) 游國恩主編,《離騷纂義》(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3 年)。
(13) 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編著,《屈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
(14) 林庚著,《天問論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年)。

三.專題研究
(15) 林庚著,《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16) 聶石樵撰,《屈原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年)。
(17) 金開誠著,《屈原辭研究》(蘇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
(18) 蘇雪林著,《屈原與九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19) 蕭兵著,《楚文化與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年)。
(20) 潘富俊主編,《楚辭植物圖鑒》(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年)。
(21) 褚斌傑著,《楚辭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
(22) 蘇雪林著,《屈賦論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
(23) 戴錫琦、鍾興永主編,《屈原學集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年)。
(24) 游國恩著,《游國恩楚辭論著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25) 周秉高著,《楚辭原物》(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年)。
(26) 李誠著,《楚辭論稿》(北京:華齡出版社,2013 年)。
(27) 常森著,《屈原及其楚辭學論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
(28) 黃靈庚著,《楚辭與簡帛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年)

四.楚辭學史
(29) 易重廉著,《中國楚辭學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年)。

學術誠信
學生務須自行完成習作。如學生以不誠實的方式完成任何習作,所修學位的應有學習
過程和誠信定必受損。故此,作出違反學術誠信的不誠實或失德行為,一律禁止並作
懲處,相關習作不予合格,不容許補交。重犯者全科不合格並上報學校專責部門。禁
止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
 作弊 – 蓄意欺詐,誤導讀者相信學術練習使用的資料屬於自己,具體情況包括,
但不限於 :
 抄襲或容許別人抄襲測驗答案、小測答案、論文、或研習計劃;
 在未經講師批准的情況之下,呈交已曾呈交別科的論文,或論文的部分,作
為該科所須呈交的論文;

6
 呈交不是自己的作業 (包括家課) ;
 剽竊 – 引用別人資料,但並無給予別人應有的表明;
 沒有註明採自別人的見解及資料的出處;
 將別人的藝術或學術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
 作假 – 帶著存心隱瞞的意圖,蓄意使用捏造資料,或虛假研究、或其他虛假發現。

所有文本作業必須遵從學校政策,上載「維誠系統」以供檢核。

考核方法的評分準則

AT1: 課堂討論及表現評分指引

評分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非常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82-850 (A-) 2. 非常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3. 非常積極領導課堂活動;
4. 十分正確地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
5. 分析及思辨能力很強。

78-81(B+) 1. 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7
74-77(B) 2. 較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70-73(B-) 3. 較積極領導課堂活動;
4. 較正確地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
5. 分析及思辨能力較強。
66-69(C+) 1. 偶爾參與課堂討論,表現不太積極;
62-65(C) 2. 偶爾提問和回答問題,表現不太積極;
58-61(C-) 3. 偶爾領導課堂活動,表現不太積極;
4. 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偶爾出現錯誤;
5. 具基本的分析及思辨能力。
54-57 (D+) 1. 甚少參與課堂討論;
50-53 (D) 2. 甚少提問和回答問題;
3. 甚少領導課堂活動;
4. 運用講課中學到的知識,常常出現錯誤;
5. 分析及思辨能力弱。
46-49 (E) 1. 不參與課堂討論、不提問、不回答問題;
0-45 (F) 2. 完全不運用講課中學到的基本知識;
3. 學習態度消極;
4. 分析及思辨能力非當薄弱;
5. 未達到最基本的出席要求,包括常遲到、多缺課等。

8
AT2:小組口頭報告評核指引

評分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選題有學術研究價值;
82-850 (A-) 2. 有較強的創造性;
3. 材料豐富;
4. 具跨學科視野;
5. 分析力強、有一定深刻性;
6. 對現當代研究者重要學術觀點評述;
7. 觀點清晰、表述流暢。
78-81(B+) 1. 選題有一定研究意義;
74-77(B) 2. 較少創造性;
70-73(B-) 3. 材料充實;
4. 具跨學科意識;
5. 具分析力,有一定深度;
6. 能徵引現當代研究者意見論證己見;
6. 觀點清晰、表述流暢。
66-69(C+) 1. 選題平庸;
62-65(C) 2. 缺乏創造性;
58-61(C-) 3. 材料不充份;
4. 不具跨學科意識;
5. 分析能力較弱;
6. 未能徵引現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論證己見;
7. 表述欠清晰。
54-57 (D+) 1. 選題粗疏;
50-53 (D) 2. 毫無創造性,只著重內容介紹;
3. 材料單薄;
4. 毫無跨學科意識;
5. 缺乏分析能力和觀點;
6. 未能徵引現當代學者的學術成果及意見;
7. 表述較為混亂。
46-49 (E) 1. 選題不通;
00-45 (F) 2. 毫無創造性,只著重內容描述;
3. 毫無跨學科意識;
4. 欠缺進行分析和表達觀點的意識;
5. 沒有嘗試徵引現當代研究者意見論證己見;
6. 表述非常混亂;
7. 團隊成員分工不均、態度散漫等。

9
AT3 測驗評核指引

評分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A) 1. 作答準確,展現嚴謹的邏輯性;
82-85(A-) 2. 多引用文獻材料,內容豐富;
3. 答題顯示很強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4. 語言通順。
78-81(B+) 1. 作答大致準確,具備邏輯性;
74-77(B) 2. 能引用文獻材料,內容充實;
70-73(B-) 3. 答題顯示一定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4. 語言尚算通順。
66-69(C+) 1. 作答稍有偏差,邏輯性稍弱;
62-65(C) 2. 偶有引用文獻材料,有關內容不完整;
58-61(C-) 3. 答題稍欠分析、論述、比較、綜合的能力;
4. 語言不太通順。
54-57 (D+) 1. 作答時見偏差,沒有邏輯性;
50-53 (D) 2. 沒有引用文獻材料,或引用內容明顯有誤;
3. 答題顯示分析、論述、比較、綜合能力較低;
4. 語言有欠通順。
46-49 (E) 1. 作答含重大偏差,毫無邏輯性;
00-45 (F) 2. 沒有引用文獻材料,或引用內容錯漏百出;
3. 答題沒有顯示該有的分析、論述、比較、綜合能力;
4. 文句表述混亂。

AT4: 學期論文評分指引

10
評分 (等級) 水平描述
86-100 (A) 1. 選題有學術研究價值;
82-850 (A-) 2. 充分掌握論題的文獻材料及能引用並評說現當代研究者意
見;
3. 能夠從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
4. 具較強思考、論證能力;
5. 立論嚴謹、邏輯性強;
6. 具創造性;
7. 表意清晰、結構嚴密。
78-81(B+) 1. 選題有一定研究意義;
74-77(B) 2. 掌握論題的基本文獻材料及能引用現當代研究者意見;
70-73(B-) 3. 具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的意識;
4. 具思考、論證能力;
5. 立論恰當;
6. 稍具創造性;
7. 表意清楚、結構完整。
66-69(C+) 1. 選題平庸;
62-65(C) 2. 未能完全掌握論題的基本文獻材料;
58-61(C-) 3. 從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較弱;
4. 論證、分析能力薄弱;
5. 立論尚可;
6. 沒有創造性;
7. 觀點尚能表達清楚、結構存在缺陷。
54-57 (D+) 1. 選題粗疏、難以完成;
50-53 (D) 2. 運用材料頗不恰當、理解有誤;
3. 從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的能力非常薄弱;
4. 立論重覆別人觀點;
5. 欠缺個人見解;
6. 未能展開論題議論;
7. 觀點表述不清晰、結構失當。
46-49 (E) 1. 選題不通;
00-45 (F) 2. 運用材料不足、完全不恰當;
3. 欠缺利用跨專業領域角度觀察問題的意識;
4. 立論偏頗、不當;
5. 重覆或抄襲他人見解;
6. 無法掌握論題;
7. 敘述混亂、語言不順暢。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