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上师瑜伽实修引导文

(一)、前言

作为初修者,我们应该按照上师所传的方法如理如法地禅修,这一点尤为重要。应该首先让心安静下来,做好打
座前的一切准备,如理奉行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身语意三门调整好了之后再进入正行的修法。

如若打座时不具备前行和三殊胜,无头无尾,就算正行祈祷上师受四灌等也不如法:若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创造一
个禅修方法,这样子修很容易误入歧途; 或者打座时杂念纷纷、心无法静下来,只是在那里盘腿而已,这也不能
称为真正的打座。

在正行的修持当中,念修上师瑜伽仪轨的同时要随文思义、依文入观:观想皈依境时应当清晰明了:然后在受四灌
顶之后自然安住。

然而有些人禅修时经常处在无思无念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状态中能维持很长时间就觉得自己禅定修得很好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知见。

在正行的禅修中 ,应该是思维修、安住修与祈祷上师三者结合而修。当自己无法安住时,又重新祈祷上师、受四
灌顶: 或者思维上师所传的龙萨耳传窍决或龙钦心滴窍诀,然后又自然入定。如此反复地祈祷上师受四灌,深入
细致地思维窍诀,此两者与安住修轮番交替而修。如此,才能自然达到出世间胜观之禅定境界。

可是,有些人思维窍诀不够深入,只是走马观花地把窍诀思维一下,然后在意识上安立一个答案,就认为“哦,
现在我自然安住了”。不是这样修的。

修习窍诀,一定要深入细致地思考与观察,并且结合实际来思维,不要把法本上的文字全盘搬过来作为窍诀的答
案。应该通过深入思维和祈祷上师之后自然安住,内心会自然而然进入一种言语无法表达、有无皆非的离戏状态。
这个自然安住的状态并不是刚才讲的意识安立,而是超越了第六意识的造作,认识了法界实相,安住于了了分明
的本性之中。

通过修习上师所传的窍决可证悟心之本性。以前,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是按照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所
传的窍决和要求来修,座与座间依教奉行观心之来处、住处和去处,从而认识心之本性的。更何况我们了?如同
《多哈道歌》中云:“远离根本之心性,依师窍诀可证悟。”所以,依教奉行相当重要。

另外,在正行禅修中,应在不紧不松中,以自然的状态来打坐。玛吉拉准云:“不紧不松乃窍诀。”一方面,打坐
时处于不紧不松自然的状态,容易入定;另一方面,为什么说不紧不松也是窍决呢?我们禅修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和
恢复我们心的本性。

禅座时运用以上所传的方法,即祈祷上师受四灌、思维窍决和安住修三者结合而修,配合不紧不松、自然的状态,
方能快速认识我们心的本性。当然,刹那间认识了本性,不等于已经完全恢复了我们本有的佛性,还需要座上座
下不间断地,以不紧不松、自然的状态保持觉知来护持本性的境界。

在实际的修行过程当中,每个人根据自身禅修的体验不同,依靠上师的指引,长期地进行调整,方能做到不紧不
松。有朝一日,当你能安住于本性时,才是圆满的不紧不松。

最后回向也应该不离安住的状态而作回向,三轮体空中作回向。

下座后护持也是应该护持此境界、不离本性当中从事日常活动。

(二)前行之前行

做好打座前的准备,处理完一切琐事,例如喝水、如厕、擤鼻涕、关闭手机、关上房门等等,选择合适的处所比
如佛堂或书房,铺好坐垫。

接着发誓:这一座的时间当中,无论多长时间,即使父母过来呼喊自己以及遇到生命危险亦不中断此次禅修。这样
的发誓能遣除修行过程中一切人与非人的障碍。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静下来专修的时候,内心要放下一切世间八法的牵挂,应该将身边交往的凡夫、是非
恩怨、世俗琐事等等彻底遗忘,抛置脑后!不然对禅修会有影响的。最好能够做到禁语,莲花生大师云:“纵修何种
自律,禁语最为第一。”如果能做到禁语的话对修法的帮助很大,有利于心的安定,从而在禅坐时心更易入于法、
法入于正道。

(三)入座前行

1.身要七支坐

(1)双足交叉结金刚跏趺座,双盘、单盘、散盘均可。跏趺而坐非常重要,《瑜伽师地论》中宣说了结跏趺坐的五
种好处:速发轻安,能经久时,不共外道,形相端严,佛等共许。

(2)双手结平等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右两拇指轻抵,置于脐下四指宽处,两臂微张。若感疲劳,可将两
手掌覆置双膝上。

(3) 身体端直,不紧不松自然端坐。若身体坐式过紧,会产生心脏疼痛或背部不适等状况。若身体坐式过松,易
产生昏沉而不清明。

(4) 双肩微向后张而放松。

(5) 颈椎略微向前弯曲,下巴微收,轻轻压住喉结。

(6)口微张,用口呼吸,舌尖自然轻抵上颚。

(7)眼睛不闭,睁眼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亦如平常视物般自然平视前下方虚空。

因此,打坐时应该按照如上所述之坐法来做,如果遵照这七个要点如法做到的话,有利于禅定境界的提高。其原
理为,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正,风正则有利于入定。往昔在寂静山林中,有一位阿罗汉天天以七支坐法打坐修
法,不远处有一只猴子,模仿罗汉修法坐式,虽不知如何修法,仅仅依此坐式,后来亦证罗汉果位。可见,身要
十分重要,切勿轻视七支坐法,应如法调整身要而修持。

2.语要排九节佛风

调身后,语要排九节佛风。九节佛风又译“九出浊气”,是无上瑜伽调息排浊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左手结
金刚拳置干左大腿腹股动脉处,右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以初缓、中快、后
缓的方式排气。观想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和病魔以灰白色风之相而排出,得以清净。

复又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腹股动脉处,左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想无
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和病魔以暗红色风之相而排出,得以清净。

最后,双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右大腿腹股动脉处,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想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和病魔
以烟渍色风之相而排出,得以清净。

上座之初先排除垢气,可去除烦恼,即成修持正行之法器,于正行中容易将自心安住,有如是利益。故修行者要
如法行持,勿流于形式。

3.意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可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已经证悟到真
实功德后任运而成的无缘大悲心。但初学者由于很难证悟胜义菩提心,所以最好先以世俗菩提心而修持。其本体
是慈悲与发愿。六道有情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极大的恩德,为使他们都获得安乐的佛果,而修
持无上上师瑜伽法。此为意要发菩提心。

4.明观五种圆满

接着明观五种圆满。五种圆满简单观想的方法如下:第一,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第二,上师圆满,传法上师是
普贤王如来。第三,法圆满,法为自性大圆满,无边精华离言思。第四,眷属圆满,修法的眷属观想为勇士勇母、
男女本尊。第五,时间圆满,干不可思议离戏法性中,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无有迁变。如《真实名经》云:“证
悟三时无时住。”

我们务必要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现有一切本来就是五种圆满之自性,本来清净之故,是在此基础上而
作明观,而并非是将本来不清净的观想成清净。

(四)共同外前行

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以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共同外前行具体思维观修详见本书有关
共同外前行的章节。

此处观修时,比如在思维轮回痛苦时,第一要深刻认识到轮回的痛苦,第二要认识到唯有上师三宝能予以大悲救护。
在此基础上猛烈祈祷三世诸佛菩萨总集之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慈悲垂念救护,以泪流满面、感恩戴德之心全
心全意祈祷上师加持自相续。

(五)喇嘛仁波切上师瑜伽仪轨讲解

1.皈依、发心

啊!本来自生之上师

“啊”字代表究竟圆满的境界,可称为佛性、上师、法性、本性或一切万法的实相等等, 在这里特指我们在自己的
本性上安住。

那我们怎么能认识本性呢?就是通过修法认识和安住本性。“本性上安住”这句话有些人也许会理解错,对大圆
满没有实修过的人或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会误解为“在本性上”和“安住”两个,就像在“垫子”上“坐着”一
样。尽管在词句上表达为“本性上安住”,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安住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上和下,安住本性的当
下远离了一切上下高低等言语戏论。那么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为“本性上安住”呢?其意旨就是大家通过修法认
识了本性之后不能离开本性的状态,至始至终要在没有任何修改、造作的情况下任运自如地护持本性的境界。

那么,如果自己还没有认识本性的话,那就要依照上师所教导的修上师瑜伽的方法,多多打坐,结合祈祷上师和
思维窍决等造作来修,创造相似安住的境界,从了知、感受、体会和觉受等各方面来理解,这样的话暂时来说也
是可以的,这可以说是大圆满修法从了知、觉受到最后证悟的一个次第过程。只要这样不离不弃地努力去修,一
年会比一年有进步的。

在这里,“本来自生”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是没有丝毫造作与修改、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意思。

那所谓的“上师”指的是什么呢?“上师”一般分为外上师、内上师和密上师。外上师是为我们传授窍诀和灌顶
等的上师;内上师是境心相融的境界;密上师是我们心之本性,恒时都在我们的法性中。当我们认识了内上师的
境界之后,已经包含了外上师;在证得了密上师的境界之后,包含了外上师和内上师。

此处是根据众生的根基和文化层次等各方面的不同,将上师从外内密三方面进行了分类。从究竟了义的角度来讲,
是不能用外内来分的,如果分的话,离空性的本来面目就非常远了。因此,”外内密上师“的说法并不是表达空
性最圆满的方法。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听过空性教言或者没有证悟的人,直接讲空性或本性根本没有办法理解和
领悟。所以,用与空性比较接近的表达方式,即将上师分为外内密三种,并以此展开来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理
解。

接下来我们详细地讲解外上师、内上师和密上师。

外在上师是什么?简单讲,外上师就是在凡夫面前呈现的、眼睛能看到的、实际存在的样子,给你传讲佛陀的教
言、窍决直至引导你解脱成佛的具德具格上师。

从究竟上来讲,外在上师代表外面所有的显现,包括山河大地,人类动物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看到的、听到的,
即五根识能感觉到的,比如好的、坏的、硬的、细的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外在上师的显现。反之,如果只认为自
己眼里所看到的如同“人的呈现”一般的上师才是“上师”,除此之外的万事万物,都不当作是上师的话,那就
说明你对空性的理解有所偏差。实际上,万法都是外在上师之显现。

而万法又是自心的显现。《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因此,不
仅由心显现万法,外在上师亦是自心之显现。
那么,什么是内上师呢?如上所述,内上师是禅定中自心处于境心相融的境界,即内外诸法现空双运或现空无别
的境界。

事实上,内在上师与外在上师是不可分的,如同太阳和太阳光芒的关系。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光芒随之而
照耀大地。因此,有太阳,必然有阳光;有阳光,也必然会有太阳,太阳和太阳的光芒是无法分开的。当太阳出
来的时候,不管是高原上的阳光还是平原上的阳光,只要是地面上的阳光,都是太阳的显现。同样的,内在上师
自性的光芒通过外在上师的种种游舞而显现。

如同太阳和太阳的光芒融为一体般,当于内、外上师不相分离、融入一体中安住,处于现空无别的境界中,此时
就已经认识了内上师。

密上师为何呢?当外在显现的上师其本质与自己心的本性无二无别、完全相融、无作无言时,这就是究竟法性身
之密上师,也即如来藏光明。

我们修法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内上师和密上师,即回归心的本性。

那么,如何回归呢?在禅修时,先从生起次第的角度,清晰明了地观想上师的皈依境,然后通过四灌顶和祈祷上
师等方法,轻松自然地安住。这时你会发现和认识到,原来所观的上师和自己的心是无法分开的,境心相融,这
时就已经达到了内上师的境界。

进一步,在对外相上师生起无比信心的基础上,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和弟子虔诚的祈祷力,逐步与上师法性相应,
证悟自心本性,此时达到了密上师的境界。密上师已远离了一切戏论,无有丝毫改造之思维。因此,在座上认识
了密上师之后,不要再作任何的思维改造,自然安住就可以了;如果此时加上意识造作,又会偏离心之本性。

在宁玛派祖师大德的传记中,有很多祖师大德通过修上师瑜伽之后真正意识到,在究竟意义上,上师指的是一种
心境、一种体验的心境,尤其是指无分别之心,即对于内外诸相具有纯净的觉知而不作任何分别与改造的心境。

以上是“啊—本来自生之上师”的解释。随着修法的进步,我们会对“上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来空性证悟的智慧是超越了眼耳鼻舌身五根识所能表达的范围,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不是听闻、思维之
所能及的。如《宝性论》云:“自他二利之依处,具有不可思议德,遍知智慧之对境,佛陀非是三慧境,是故当
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微妙之故非闻境,胜义之故非思境”。如果一定是要用语言来表达的话,在这里已
经描述得非常细致也非常圆满了。接下来就是大家要通过自己的实修打坐,慢慢来理解和体会,从对大圆满本性
的初步了知开始,再通过持之以恒的禅修,逐渐产生各种觉受,直至最后证悟。

离破立处作皈依

修持上师瑜珈时,我们要将心轻松地安住在本性上,心里不要胡思乱想,心里想的种种名言都是分别心造作出来
的,打坐时看得清楚、听得也明白,但心里不起分别妄想。如果没有远离内外相、破和立等二元对立的话,那么
还是会存在二取分别而无法突破能所,无法达到安住本性的境界。安住于本性上,是究竟的皈依。所以要离一切
破与立,要在本性上安住作皈依。

有情众生本来佛

有情众生和佛在究竟实相上,没有任何差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的那一刹那感叹道:“一切众生皆俱如
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切有情众生,其佛性都是本有的。为什么到现在还在轮回当中而没
有证悟成佛呢?那是因为众生被贪、嗔、痴等五毒烦恼所蒙蔽,见不到自己的本性。因此,虽然从佛性的本体来
说是人人平等的,但我们在没有成就之前是处于凡夫位的,凡夫与圣人还是有差别的。倘若修炼本性实义,即能
脱离轮回痛苦、解脱成佛,圆满自利利他之事业。

为复成佛而发心

众生本具佛性是因,有开发的愿望是缘,因和缘同时具备就会产生果。佛法三乘教法的区别在于发心大小。大乘
佛法,就是要将一切有情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而成就无上的佛果,而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即是“上求佛果,下
化众生。”当我们有了菩提心的种子,最终自然能成就无误的妙果。故我们修持上师瑜珈的发心,亦是为了自利
利他快速成佛而修法。

4.明观福田
明观:平时要用智慧去观察佛法,心要安住在本性上,要用清净心来打坐、清楚明了地观想上师的皈依境。此处,
祈祷和观想的对境指的是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皈依境。具缘弟子执受大圆满见解中,自然能见到喇嘛仁波
切虹光、明点、坛城以及佛像等,安住本然觉性中所见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

福田:因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是一切诸佛之总集,是无上殊胜之对境,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具德大恩根本上师,
积累世出世间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没有比根本上师更殊胜的了。《阿底庄严续》亦云:“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
间,或于肢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因此,我们应以无比的信心明观福田,以此为对境作七支供而积资净障,如此便能得到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如佛
陀般的大悲加持,能迅速积累直至佛果之间的所有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只要具足无比的信心,以三世诸佛总集之大恩根本上师作为对境,精勤地修持上师瑜伽,即生即可成就佛果,无
需等到下一世!如此殊胜之大圆满法难闻而闻,如此殊胜佛陀再世般之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难逢今逢,难
遇今遇,望大家慎之惜之。

打坐时要以智慧心来安住在本性上,也是明空不二的道理。安住时心中无有分别妄想生起。但有时虽然似乎做到
了心性无二无别的安住,可是像石头那样的无记状态,那也不是大圆满法。无记的状态是属于无明的范畴,大家
结合自己的打坐,内心体会一下,有一种呆呆的感觉、或者懒洋洋有点舒服平静的感觉,但内心没有敏锐的智慧,
有时旁边走过去一个人都无法知道他是谁,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觉知的原因。而真正的大圆满是看得明白,听得
又清楚,非常清明,是用智慧觉知之心,明空不二的安住。心中没有任何执著妄想,且又明了清净。上师瑜珈是
在本性上成就的。

现有清净光明刹

这就是佛经所讲的“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佛菩萨的境界。《宝性论》中云:”如琉璃净地,现天王身影,众生
净心地,现能王身影。”假如大地是由清净的琉璃构成的,在清净的琉璃地上能映现出帝释天王的身相。同样,如
果众生的心清净,在他面前也能显现佛陀的身像。而凡夫众生无明烦恼生起时,心中污浊不净,故显现的外相也
是不清净的。

在本性上安住时,外境所呈现的一切法一切境,都是清净光明的刹土,这也是定力不断增长,本性智慧呈现的必
然结果。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经常能梦到上师和诸佛菩萨,没有恶梦和梦魇,这也是正法已经融入了自相续、自
心清净的原因。

无有誓智二执尊

于如是光明见解中,对于誓言者(修行者)和智慧尊(皈依境)没有二种分别的执着,这是成就者内心的境界。
我们发愿今后能往生极乐世界、邬金刹土或者其他的佛刹土,其实我们内心的佛刹土才是真正的佛刹土,并非外
在的佛刹土。外在的显现与内在的智慧是无有分别的,安住时自然呈现清净光明的清净刹土。

大恩根本上师性

修持大圆满法时要观想根本上师的德相。此处根本上师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为自己传授完整(包括全部窍诀在内)
大圆满的上师(即赐予灌顶、传授窍决和大圆满续部的三恩上师)就叫根本上师。从狭义上来说,能让自己证悟
空性的上师就是根本上师。

“大恩”是指慈悲引导我们修法,以各种善巧方便带领我们出离生死轮回,走向解脱之道的上师。所以我们成就了
功德,要归功于大恩上师的慈悲摄受。

蒋阳龙多加参尊

“蒋阳”是智慧,“龙多”是大圆满诀窍总集义的意思,“加参”是如意宝,是说喇嘛阿秋法王是如意宝,也是我
们修持上师瑜珈皈依境中的根本上师。

便智莲花日月上

“便智”是指方便和智慧,“莲花”是指出污泥而不染,具有清净的意思。“日”“月”是指智慧和慈悲的代表。
有寂无二跏趺坐

“有”是指六道轮回的一切有为法。“寂”是指寂静涅槃的无为法。“有寂无二跏趺坐”是指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
波切安住于轮涅无别之法性中,悲智双运跏趺而坐。

什么是轮涅无别?轮回和涅槃是在同一个如来藏本基上形成的两个道,即一基二道。如来藏本基是自性光明,常
住不灭的,凡夫因无明愚痴迷失了本性而落入了轮回,也因觉悟的智慧而获得涅槃,而这二者因同出一源之故,
在本体上没有任何区别。

双手示以休息印

弟子在修持上师瑜伽时,观想根本上师,安住在无有轮回与涅槃的大乐中,双手覆于膝盖上结法性休息印。

身著三乘三法衣

上师的上身法衣袈裟是代表佛陀的教法,佛陀说法是因众生根机差别而宣的三乘教法。此处,三袈裟代表小乘、
大乘和密乘,也是三乘教法的意思,代表上师圆满三乘教法。

三部圆满通人冠

“三部”是指事部、行部、瑜伽部三部,“通人冠”是指班智达帽。根本上师头戴班智达帽,帽子上的三根线,代
表三部妙法,也是说根本上师圆满具足传授三部妙法的功德。

尊之梵顶五光中

以上观想好上师的衣帽服饰之后,再观想根本上师的头顶上放出五种智慧之光。表示五种圆满智慧——法界性智、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大圣根曲列邓尊

“大圣根曲列邓尊”是指大成就者昌根阿瑞仁波切,是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根本上师。“根曲列邓”是昌根阿瑞
仁波切的另一法名。

报身双手铃杵相

观想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头顶上五种智慧光明的上空,昌根阿瑞仁波切显现报身相左手持铃,右手持杵,双腿呈
跏趺坐。

复上法身普贤王

观想好昌根阿瑞仁波切以后,接着观想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头顶上方,有一尊法身普贤王如来。

持明海会众围绕

观想法身普贤王如来四周围绕着持明金刚、空行、护法等诸佛菩萨海会众。

明空离执中明住

观想根本上师的心安住在明空无二的法性中。

5.净障集资七支供

“净障”是指发心忏悔消除一切障碍使内心得以清净。“集资”是指累积修行成就菩提道果的资粮。“七支供”是
指礼敬、供养、忏悔等七支的修法。这里是指在本性上作七支修法。


同样是安住在本性上修持七支供中礼敬上师三宝。

识聚自解作顶礼

万法都是心的显现,《达摩破相论》中云:“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
故此,我们一切的善恶妄念也是心的显现,心聚集了三界六道的一切现象。就如同大海和波浪,无论是小浪花、
还是大巨浪,都是大海的显现。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当许多妄想分别念生起来时,不用理会它,自心清楚明了
这只是意识暂时聚集的显现而不去分别执着,依然将心自然安住于本性上,这样的话就能一刹那间自然获得解脱。

在这样安住本性的基础上来作顶礼是究竟的顶礼上师。

万有等净作供养

修持大圆满法,心安住在法性上时,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平等、圆满、清净的。在这样的基础
上对上师作究竟的法供养。

罪障无为法中忏

六道众生从无始以来因贪、嗔、痴等无明烦恼遮盖了自己的本性,迷惑颠倒而造种种业。我们身口意造了不管是
轻业或是重业,只要努力精进修持上师瑜伽法,安住在无为自然的本性上,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除。佛教里忏
悔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所有的忏悔法门中,唯有安住在本性上,无有分别妄想,这样忏悔才是最殊胜。安住法性,
业障即得以消除,这是大圆满的特点。

随喜普现自了脱

我们修行人要多随喜别人成就的所有功德,那么就会自然成熟自己的随喜功德。除了随喜别人之外,自己还应该
要继续安住在法性上,普遍显现而不执著一切,这样自己才会得到解脱。所以如法地随喜功德非常重要。

祈求无言转妙法

作为佛法的修行人,发心为荷担如来家业,本应该有弘法利生的使命感,为了让无边无际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得到
佛法的利益和究竟的解脱,安住时要与上师及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并且时时刻刻祈请上师及诸佛菩萨安住于法性
中转妙法轮。

虽然大恩上师安住法性时无有言语,但因智慧圆满之故,无论是行住坐卧,言语动静,无一不是法性之流露,真
如智慧之显现,如同《经观庄严论》中云:“成所作智者,于诸界化现,无量种种相,成办众生利。”

祈求永住超三时

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是刹那都留不住也不可得的,也就是超越了世人认为的时间概念,我们真正的本性是没有
来去,没有生灭的,自然安住本性时就绝对能够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我们要不断祈请上师永住世
间,是为了救护轮回众生,转妙法轮,使正法久住,众生都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得到完全的解脱。

离意所积诸善根

“离意”指远离所有的分别妄想、执著的有为法,自然安住在本性上,成就圆满无漏的善法功德。

回向三界尽解脱

我们所修所作的无量无边的功德要回向给一切还处于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痛苦的有情众生,愿他们都能从轮回痛
苦中得到究竟解脱。

愿众获证大乐地

祈愿六道轮回的痛苦众生们得到回向的功德后,能获得安乐自在,并愿众生最终都获得究竟解脱的大乐。

6.祈祷尊意

祈祷尊意,是指弟子以诚挚圆满的信心祈祷诸佛菩萨总集之大恩根本上师,祈请上师慈悲加持弟子的身语意三门
与师无别。

嗟,三传上师总集尊

嗟:意指感叹。是恳切呼唤上师之悲叹,类似汉语之“呜呼”。无始以来漂泊轮回感受众苦,今生有幸值遇具德
上师,故内心深怀悲叹呼唤上师和祈祷上师。

三传:指上师密法中传授弟子佛法的三种方法。

一是心印传承,上师与弟子在自然中安住,一弹指证悟法界本性。心印传承中没有本尊与眷属,一刹那间已无二
无别的自然安住。

二是表示传承,是指上师为了印证弟子的见解,使弟子能够证悟佛法的意趣,用水晶等有相物品表示法界实相。

三是口耳传承,传法时只能有上师和弟子二人,上师亲口传授修持的方法以及窍诀,弟子用耳听法,不能超出四
只耳朵。

圆满具足以上三种传承的根本上师是最为尊贵殊胜的。

三根本海超胜主

“三根本”是指上师、本尊、空行之三根本,赐予加持者为上师,赐予共、不共悉地者为本尊,遣除一切修法障碍
者为护法。通过挚诚祈祷上师,烦恼减少,功德增上,此即上师之圆满真实加持;修持上师瑜伽,即能获得共同
悉地之暂时所得之功德及究竟出世间成就,证悟实相之不共悉地;次第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祈祷上师亦如供奉
护法般,能遣除一切修行障碍。因此,根本上师本身圆满具足了三者之总集功德,所以说三根本海中超胜主。

我们不管修任何法,应懂得万法摄一,打个比方说,一百个河谷的水,我们要一一饮用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喝了百
川汇于一处的水,那么就相当于饮用了所有的水, 如同《华严经》所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
慧,力无畏亦然。”因此,我们修上师瑜伽,上师是唯一法身、是三传三根本之总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之总集,
应具备此见解。

三信无边法性中

密法里,弟子对大恩根本上师的信心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有所得的信心,就是弟子看到所依上师具足的功德而自己想要成就上师的功德。

第二种:弟子无论何时何地对上师的任何行为,对上师所具功德深信不移,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及不退心的誓
言。

第三种:由于弟子对上师的信心有所不同,随着弟子在修行过程中禅修境界的不断提高,弟子对上师的信心自然
也就会越来越大的。

要相信自己的本性与上师的智慧心性是无二无别的。当我们具足了三种信心之后,就自然能够安住在广大无边的
法性中了。

三门无别祈加持

“三门”就是指身语意三门。我们要以清净的身、语、意不间断地祈请上师恒时加持,使自己在修法上的障碍得以
清除,迅速成就与上师三门无二无别之金刚持果位。尤其在每次打座时,都要以虔诚的信心祈请上师加持,令自
心与上师三门无二无别,在与上师三金刚境心相融的境界中恒时祈祷,如此祈祷修法就会比较稳定,也能迅速获
得上师的加持,

7.祈求悉地

嗡啊吽,班匝儿古热班玛色德吽

此处,尽力不间断的持诵莲师心咒。不要以散乱心来念诵。要尽量安住在本性上来持诵,并在心里祈祷莲花生大
士慈悲摄受,赐予我们悉地成就。

8.祈请所欲

嗟,大恩离言上师知

嗟:意指感叹。

今天我们有幸遇到了大慈大悲的上师,传授我们如此善妙的直指心性法门,依靠上师所传的殊胜窍决,能逐渐证
悟空性光明,不再继续流浪生死轮回。所以上师的恩德无法用言语表达。

“上师知”是祈祷上师的意思。上师是成就者,具足圆满遍知的功德,恒时处于无作无言的法性境界中,能够引领
我们离苦得乐。对如此殊胜的对境,我们应以无比感恩之心随时随地作祈祷。如此,上师的大悲加持将会无余地
融入自相续。

无始以来直至今,六道轮回中辗转

我们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因无明烦恼习气而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之业,继而因业力感召善恶果报,在六道轮回苦
海中辗转,生生死死,就像车轮一样不停的轮转,无有出期,而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无明所感召的果报。

祈求尊以大悲力,即时救度祈加持

因为我们一直不断地在轮回中受尽了苦报,很想出离轮回而了脱生死,唯有大慈大悲的上师能救度我们迅速出离
轮回苦海。为此,我们要以强烈的出离之心,满怀虔诚敬信、泪流满面、猛烈地呼唤和祈祷上师:“上师知! 上
师知! 上师知!诸佛总集大恩根本上师本性知!恳切祈求大悲总集尊您慈悲垂念!我与六道如母众生无始以来被
无明烦恼习气所束缚,五毒逼迫、随业流转而不得自主,今生值遇大慈大悲诸佛菩萨总集尊大恩根本上师您,在
此恳切地祈请您慈悲摄受,不要舍弃我们这些轮回中迷路的浪子,快快救拔我们出离苦海、超脱生死轮回。”

又由于我们无明深重、烦恼习气顽固不化,光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自拔。继而我们要进一步地祈祷上师,当泪水横
流、汗毛竖立、感恩戴德之心至诚呼唤上师加持吾之自相续:“大恩根本上师本性知!我今生虽然值遇了上师三
宝,也得到了大圆满法,然而我业障沉重得像大海里的石头,哪怕已经在座上禅修还是思绪纷飞,被贪嗔痴等五
毒烦恼恒时逼迫,备受煎熬,深感轮回无奈之苦痛,祈请大恩上师慈悲加持我,令我业障得以清净,心得以安定,
并能在此坐垫上、即能通过您无比殊胜的加持而认识心之本性。”

以如此诚敬的信心来祈祷,大慈大悲大恩上师的加持,即如满瓶灌水般,倾注于我们的自相续。当我们的虔诚心
达到极致时,就能在瞬间认识本性。

当我们通过上师的加持认识了本性之后,对本性的境界勿要怀疑。莲花生大师曾经说过:“所有修持大圆满法的
众生,对自己的本性不要怀疑,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重福浅,修持其它法门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不容易成就,唯独
修持大圆满法最容易成就。”的确,现在密法传讲得很广,这种现象并不是说明我们福报很大、根基很好,而是因
为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的烦恼分别和业障很沉重,一般的修法无法对付我们的烦恼,所以用八万四千法之精髓
来对治和断除我们的烦恼,就象病重时一般的药无法医治,要用最好的药才能治愈般。现在是我们最后值遇佛法可
以获救的机会,所以大家都要珍惜这个殊胜的不共法门。

总而言之,修上师瑜伽时,要发无上菩提心,祈祷上师加持。然后,与上师无有分别地安住在本性上。

9.祈求四灌顶

祈求四灌顶是指四种灌顶的修法,也就是要通过观想得到上师的四种灌顶。受四灌顶的观想方法,从上师眉间、
喉间和心间分别发出白红蓝三种颜色的“嗡、啊、吽”种子字的光芒或明点,次第性融入自己相应的部位,获得
宝瓶灌顶、秘密灌顶和智慧灌顶,清净了身、语、意所造的罪障,同时种下了化身、报身和法身的种子。接下来
观想上师三处同时放出“嗡、啊、吽”白红蓝三种光或明点,同时融入自己三门,清净了一切罪障和习气,得到
了具义灌顶,自相续种下了自性身的种子。

在这里对四灌顶的涵义作详细的讲解,以便大家在作四灌顶观想的时,领会其涵义。

(1)、宝瓶灌顶:其眉间发出白色“嗡”字或明点,融入我们的眉间,清净业障,得身金刚加持,获宝瓶灌顶,
成为圆满生起次第之法器,种下异熟持明之种子,可获化身佛之果位。

(2)、秘密灌顶:其喉间发出红色“啊”字或明点,融入我们的喉间,清净烦恼障,得语金刚加持,获秘密灌顶,
成为念诵密咒之法器,植下寿自在持明之种子,可获圆满报身佛之果位。

(3)、智慧灌顶:其心间发出蓝色“吽”字或明点,融入我们的心间,清净所知障,得意金刚加持,获得智慧灌
顶,成为乐空双运之法器,种下手印持明之种子,可获最上法身佛之果位。

(4)、具义灌顶:皈依境同时发出白红蓝三种颜色的“嗡啊吽”或明点,同时清净习气障,得智慧金刚加持,获
文字表示胜义灌顶,成为本净大圆满之法器,种下任运持明之种子,可获究竟果法界体性身。

获得四灌顶之后,依已所得之见解,与上师无别中安住,尽力安住。

受四灌顶之后,自然安住,若能达到本性的境界,哪怕是短短几秒种,所产生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一旦
这个因种下,即便即生不成佛,中阴也能成佛;中阴如果没有成佛,未来有一世见了上师当下就能证悟或者很快
就能证悟。因此,上师瑜伽是如此之殊胜,此生得到了上师瑜伽法,一定要万分珍惜,要多打坐,坚持修,直至
证悟。

啊!自性三身种子字

“啊”:为本性安住义。“种子字”指“嗡、啊、吽”或三个明点,代表一切本尊、三根本、三金刚,亦是自性三
身外显之代表。

“三身”指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即万法如虚空般离边法界的本性中,其本有智慧圆融无碍。报身是在离边本
性未有舍弃的情况下,从内明法界中自现的,明明清清的这一部分。化身是在法身本基上,现和空不离不合、无
二无别的境界,示现种种化身,遍于所有众生,如同日月所发出的光芒般无有偏袒地普照大地。《现观庄严论》
中讲过法、报、化三身的功德,以比喻而言,法身是万法的本性,就像是虚空;报身则如同虚空中出现日月;化
身是日月所发出的光芒。

每当与所化众生的希求力聚合时,法身外现为利生事业之报化二身。在示现报化二身的同时,如同晦日的月亮虽
在空中显现,但他众看不见,法身之智慧于法界虚空中极其细微,深奥,除佛之外他众前不现。如《宝性论》中
云:“种种妙法光芒身,勤行令众解脱事,事业犹如摩尼宝,虽现种种非彼性。令世趋入寂灭道,成熟授记因色
身,恒常安住此法界,如虚空界住色界”。 报身和化身于法界中显现,最后融于法界中。因此,法报化三身并非
各自独立的三种法,而是一味一体,一个本体。以上对法报化三身的解释分别从本体离边空性、自性清净光明、
大悲周遍三个角度来安立。

与三金刚无分别

是指上师三门所发出的种子字或明点,与“三金刚”无分别。三金刚是指诸佛菩萨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上
师的身是真实不坏的金刚之身,上师的语是谛实语,上师的意是本性清净的流露而无有丝毫变化的。这里是说我
们的三门与上师的三金刚本来是无分离的。

吾于三门法性中

是指弟子修持上师瑜伽时,将自己身、语、意三门安住在本具法性中,自己的三门与上师三金刚无二无别。

无有偏袒本性啊

当我们身语意三门安住于本性时,自然远离了偏袒的分别念。如《金刚经》云:“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法不论是显现、空性,佛陀、众生,全部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从实
相的角度,佛陀与众生无有差别,地狱和涅槃其性平等。

心如虚空般包容显现的一切,未遮止万法显现的同时本有自性自然现前。此时,已照见万法实相,彻见诸法无来
去之自性。

外境和心的本性原本是相应的,象湖水和湖水里月亮的影子一样分不开。我们感受到的一切与自心不能分开。当
眼睛睁开你不想看见外境也自然会看见的。无论外境还是妄念,一个刹那一个刹那的一直在滚动,但我们始终有
一颗明清的心,其本有的智慧能感知一切、能起现功德,当忆念上师时上师的形象自然呈现眼前。这颗明清的心对
于内外诸相具有纯净的觉知,见到万法犹如具有动力的虚空,其中幻相无尽的生灭,刹那不住,无有实体。在自
相的境界中,内心现起外境的影像亦是清净坛城刹土的呈现。而此自现刹土虹光明相,只在自心清净者前显现,
所谓心净则国土净矣。

智界双运原始性

我们要用智慧观察本有自性与外境显现诸法,两者之间清晰明了中融合为一,超越了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明澈
境界中没有内与外的分别。

现空无别、轮涅无二、觉空无别、境心相融、智悲双运、自心与师无别,这些只是名词不同,但其意义相同,表
达的是同一个境界。

起妄念时反观妄念之本面,反观此念明了之本面,不要有任何的思维造作,不要想“不要跟随妄念”,也不要想
“与师无别了”,如果有思维的话无法做到自心与师无别,在明了当中看得到也听得到,意清晰领会,没有能观
的自心、没有所观的对镜(上师)、自心与师无别中安住。安住于赤裸明空无二智,没有被所观之对境染污,亦未
被能观之分别念染污,此即是诸佛之境相。

离言无作法性中

在本体自性中安住,心不向外求法,远离所有的言语与意识造作。

当我们在座上修觅心法时,寻觅心念之来处、住处以及去处,最后找不到心,无法寻觅。那么,就是空。怎么个
空法?是什么都没有吗?还是真空妙有?再继续观照下去可以达到缘起性空之境界,这是一种超越言语思维之境
界,所以说“离言无作法性中”。

莲师亦云:“于境无实以心取,能取所取世出世。取舍之心若无有,无事智慧之法王。无思无修无所缘,无言无
说无造作。凡有所作皆不得,安住无事自显中。”

安住于此境界,座上短短几秒种的时间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祖师和高僧大德们说,一粒青稞从眉间滚到鼻尖
如此短暂的时间当中安住本性,其功德也远远超过建造一百个佛塔的功德。

通过修持上师瑜伽和上师所传的窍诀,可以认识本性。米拉日巴尊者说:“我没有依靠法本上白纸黑字证悟的,而
是依靠我的上师玛尔巴大师所传的窍诀而证悟大空性的”。所以一定要精进实修窍诀。修窍诀之后产生的觉性智
慧,可以对治一切烦恼。

无有耽著及伺察

我们安住时,应该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对好的觉受或不好的觉受等也没有任何的耽著。

当我们通过禅修心越来越能安住下来的时候,修行的觉受越来越有进步。尽管全无欢喜的对境但内心一直充满法
喜,安住在禅定中非常舒服快乐,这是乐觉受。垢染澄清以后,于禅定中处于非常清明的境界,这种明了远远超
过世间依靠五官感知、思维造作的一切认知,极其清明时能目睹房屋的里里外外,这是明觉受。禅修中观心念无
所生起,真实体认到万法缘起性空之见解,这是无念觉受。对于这些觉受不应耽著。如有耽著,则与解脱之因–
证悟实相相违。

因此,在安住的当下要避免对自己安住的状态进行伺察分别,如时时顾虑自己的安住状态是否正确等等,如果那
样的话,会遮止寂止和胜观的境界。如同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圆满直指心性》中指出的:“既不应观察我所修
之法是心识抑或智慧等取舍诸法,亦不应依论典之说,增加分别妄念,因彼稍遮止观二者故。”

总之,在修行过程中,无论出现何种境相、觉受或者梦境,切勿执著。

安住无执本性界

本性界中本无执着,远离所有分别,轻松自然地安住在无有任何杂染的清净法性中,如《甘露滴书》云:“犹如
水入水,酥油融酥油,所知离戏性,无别智慧融,彼称一切佛,自性之法身。”

修持大圆满要避免在空洞洞的状态中安住,因为空性并不是指单空。如果一切轮涅万法的显现都不存在,于地道
究竟圆满时唯独剩下一种单空,则于此单空当中,根本不会具足佛陀的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十八不共法、四无
畏等如海般无量无边的功德。
在大圆满修道次第中包括了知、觉受和证悟,觉受的出现是修法自然增上的征象。乐、明、无念觉受三者是禅坐
中常见的现象,涵盖了五道的整个过程。莲花生大士说:“如果你被乐、明、无念强烈吸引住,而且对此三者有
所恋执,你便会步入三有或三界的偏途。”执着乐觉受乃堕入欲界之因;执着明觉受乃堕入色界之因;执着无念
觉受乃堕入无色界之因。因此,对于觉受,切勿执着。

在实地的禅修中,虽然粗重烦恼不起现行,但是还会有知明、知空,微细的妄想念头没有断尽。此时如何才能做
到觉受无执着而达到安住本性的境界呢?不用理会念头妄想生起或灭掉,这样妄念会自然消失。于此同时,不要
思维一切法、执著一切法,要以智悲双运、自然而然的状态而入定,这样,会自然达到本性的境界。如莲师云:
“或乐或明或无念,尽有所有觉受显,所取所舍法无有,无执自解上修持。”

10.后得智转道用

后得智转道用,是指出定以后,将打坐时所得智慧运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护持禅修本性的境界。尤其是在烦恼
起现时,要转为道用,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如同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云:“一切调伏心方便,唯一根
本即正念……一切时中观自心,随时随处观自心,刹那不散观自心,当下当下观自心。聚众时与独处时,时时守
护善誓言。”

啊!本来无作法性体,自力无著诸声相

“啊”表示感叹,安住于法界实相中、即万法的本性,于此本来无作的本性中,自心如如不动而不受任何外显内显
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若能通过智慧无有造作地安住于本性上,于下座后无论外面何种境相,我们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
到的即使很清楚,也不会执著外在任何事物和声音,从而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内心即使有微细的念头起伏,也
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心无染着而坦然安住。

正如米拉日巴道歌云:

汝观虚空若安乐,应知云雾起于空,虚空游戏之幻化,即于虚空而安住!

汝观日月若安乐,应知星曜不离彼,乃是日月之返照,即于光明而安住!

汝观山岭若安乐,应知草木不离山,皆为山力所显现,即于不动而安住!

汝观大海若安乐,应知波涛不离海,大海兴用所变化,即于广大而安住!

汝观自心若安乐,应知妄念不离心,无非心变之游戏,即于心性坦然住!

以上讲的是下座后能够护持本性境界的状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修习中融会贯通呢?

首先时刻勿忘正知正念。在烦恼生起来时,应当下觉察到这是“我现在的烦恼”, 知道自心已经生起烦恼之后就
很简单了,可以运用各种善巧方便方法转为修法的道用。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时刻勿忘正知正念,看护自心的
状态很重要,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烦恼,并运用上师所传的各种窍决转到善的修法上来。比如,当自心无法
安住、生起贪等强烈烦恼时,观烦恼的本性是什么?或观自心与所贪之境能否分开?

只要随时随地不忘失正念,都有机会认识本性。因为烦恼起现时也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本基,生起慈悲和智慧时也
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本基。本基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只要通过修法就能被我们认识。自心相对清净时可以认识本
性,烦恼强烈时也能认识本性,随时随地只要不忘失正念都可以认识本性。

如果在座下不忘失正知正念,时刻观照自心,认识到千变万化的心绪和自己的本性在本体上无有分别的话,那么刹
那间就能够恢复禅修时本性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对境都会出现,容易引发烦恼,每当烦恼生起来时,在生起的当下调心,如果能转为
道用,修法的进步就会更大。因此,有些修行人在静处修了一段时间之后,特意到复杂的环境中去考验和提升自
心禅定的境界。

下座后护持自心很重要,因为在认识了本性之后,如果不努力护持,不继续精进修持,使得境界不断增上的话,
境界还是会退的。而只有达到了登地以上佛菩萨的境界,才不会退转。而这种恒时不变的境界,普通凡夫是无法
揣度的。所以,对于修行人而言,如何辨别是证悟还是觉受,可依据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修持觉受执受证悟迷,
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因此,下座后护持自心境界非常重要。在没有证悟之前,一直要
不断努力地修,修到一定层次自然会圆满佛菩萨的智慧。

其次要善于运用上师所传的窍诀来调伏自心。解脱成佛的道路上,需要用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来调心。而大圆满
法主要是调心,心调好了之后自然开悟。为此,大圆满的传承法脉中有各种各样的窍决。窍决不会修是不可能的
事,只是有些人得到了法之后不修而已。窍决不光是座上修,座下也是要修的。所以,日日夜夜思考修习上师所
传之窍决,汗毛树立、眼泪直流的状态下至诚恳切地祈祷大恩上师,有可能会认识本性的。

总之,龙萨和龙钦传承的各种窍决很多,真正希求解脱的修行人,一定要到具缘具德上师面前求窍诀,依照上师
的窍诀日日夜夜修持,随时随地观照自心,如此才能认识本性。

本来尊咒法身性,无有增减转道用

我们心的本性,本来就是没有任何造作,安住在法性中,也没有遮止一切显相,六尘之境,包括心里产生的一切
识聚,本来就是显现、就是本尊,所听得见的就是咒语,心识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法身。因此,平时的身、口、
意都要安住于本性上,在行住坐卧中远离增益损减,这样的修持就能转为道用了。

要断除业障无明习气,就要多用功精进修法,多打座,不管是上座或下座都要安住在本性中。如果妄想分别起来,
不要想它,也不要随它,轻松自然安住,对生起的妄念不要有排斥的念头。只要做到妄念没有来去,刹那不住,
哪有妄念可得呢?

如果我们修法时见到了本性,下座时又烦恼现形,这就是心没有调好,安住还不稳固的原因,说明座上禅修还不
够到位,故应该增加打座的数量和加强打座的力度。久而久之,就能做到无论座上还是座下都能安住于本性了。
修行如果能够这样稳固的话,就已经做到了“无有增减转道用”。

11.回向

以此所集诸善根,佛子无漏胜发心,

随顺一切善根力,回向三界尽解脱。

我们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都无漏或有漏地回向给六道轮回中一切有情众生,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

回向时最好令自心继续安住,于三轮体空中无缘作回向。《甚深大回向经》云:“无有回向者,亦无回向法,亦
无回向处,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回向,作是回向时三处皆清净。”三处,也即三轮:作回向的人、回向的善根、所
回向的对境众生。在名言中,此三者如梦如幻;胜义中,其本体都是空性的。

如若无法做到如上无漏回向,则可以观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自己也如何回向,如《普贤
行愿品》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尽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12.发愿

唯愿生生世世代,具德上师常摄受,

成熟甚深解脱道,吾愿成熟胜圆满。

所谓有愿就有力,有了明确的目的以后,精进修法,最后一定能圆成所愿。发愿文的意思是,祈愿大恩上师慈悲
摄受,愿自己生生世世与大恩上师永不分开,愿自己的修法和发愿终将成熟圆满。

13.中阴愿

世间之人最终都要离开而死亡,且死缘不定,如果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就能在安住本性时往生。

这里所讲的是,为将来死后中阴而发的愿。而在平时,我们要多思维出离心、生死心是什么样状态。在我们修法
没获得成就之前,身心的变化无常是很不舒服的,今天开心,明天不开心,今天身体健康,明天又要去看病,随
个人业力牵引,无有安乐自在可言。所以要精进努力修法,直至了脱生死。

究竟三传诸佛意,离戏深寂无为法
大恩上师所传讲的法是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所说的究竟了义法。三传是指心印传、口耳传、表示传三种。密法
里清净的传承是很重要的,而此上师瑜珈法的传承是很清净的,所以加持力也是非常殊胜的。

“离戏深寂”是指深入禅定似海底深处,是无有丝毫波动的,无法用言词表达的本性状态,没有时间、空间的觉受,
远离了戏论边执。

无为法是没有任何分别造作的,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意思。

受持原始本地已,此身愿获童瓶身

“受持”是指不间断的修持,“原始本地已”是指人人本自具有的佛性。自己认识本性后,要持续不断的修法安住,
使心安住在本性上越来越稳定持久。

虽然我们具足佛性,但还没有显现出来,如同太阳被云雾挡住一般未能照见。今生有幸得遇大恩上师慈悲摄受和
引导修法,因此,自己一定要以信心精进闻思修法,当因缘合和时便能证悟法性童瓶身。

如若此身未解脱,法性中阴自显时

如果今生已经认真努力修法了,但是还没有即生成佛死亡就来临了,那么,死后有三次获得解脱成佛的机会。第
一次是人在往生后的第一天至第五天,称为临终中阴,如果生前修得好的话,此时会忆念上师,一刹那间就能得
到解脱。第二次是往生后第五到第十八天,称为法性中阴,如果能够忆起生前的境界,会进入法性尽地,从而获
得中阴成佛。第三次是往生后第十九天至四十九天,称为转生中阴,在此期间,如果能祈祷上师三宝的话,会往
生极乐世界。

所以,今生没有精进修法、对死亡没有作好准备的话,很难把握住这些殊胜的时机,而获得解脱,只能再次投入
六道轮回而沉溺于娑婆世界。所以,大家应该珍惜自己具有的八闲暇、十圆满的珍宝人身。

如子自现入母怀,祈愿认持得坚固

就像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孩子是始觉,母亲是本觉光明智悲。死后在法性中阴阶段对上师有足够的信心可
一刹那间得到解脱。我们要祈愿自己在法性中阴阶段对上师三宝生起无比坚固的信心,安住本性,能够得到上师
三宝的慈悲加持,引领我们走向解脱。

流转三有中阴时,大安息地得解脱

我们在中阴阶段对上师要有信心,而信心来自平时修法时对上师的信心如何。如果平时没有精进修法祈祷上师,
又怎么可能在中阴阶段对上师生出信心呢?没有信心的话,无法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而获得解脱。

平时修法如果能够安住本性,虽然没有究竟上证悟空性,但是到死后的三个中阴期间,任何一个中阴阶段,只要
刹那祈祷上师三宝,就能够成就佛的果位。

获胜灌顶得授记,愿能引导三界众

是指三个中阴期间,祈祷上师三宝慈悲救度,对上师具足信心就能得到上师的灌顶加持而得解脱。成就了以后,
就与六道轮回永别了。解脱了无明烦恼,成熟了圆满功德之后,愿于我见闻忆触者都能种下解脱的种子,并愿我
能引导三界如母众生离苦得乐解脱成佛。

14.谛实力

无上三宝加持力

此处三宝是指上师的本性为佛宝,上师所说的佛法为法宝,上师的身为僧宝。三宝是指大恩上师圆满具足了此三
种功德,如果弟子修持如理如法,就肯定能够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慈悲加持力。

因果不虚谛实力

众生造什么业,自然感召什么果,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是不虚的。“谛实”就是讲因果不虚的真理。不管我们在
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好的、坏的人或环境,种种人物及事件,这些都是生生世世种下的因(种子),现在
因缘条件和合,得到了当下的结果。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在行持时只要对众生不利的事情是一点
也不会去做的;而凡夫众生如果不修法,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嗔、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损害别人满足自己,这
样就会感召恶果苦报,当感受苦果时,已来不及补救。所以要相信因果不虚、丝毫不爽。明白此理之后,我们要
发无上菩提心成就佛果,发愿不再造作轮回之因。

吾等清净意愿力

我们只有修法修得好,时刻安住在本性上,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智慧就会逐渐增上。身心也清净了,生起了清净
的力量,就有能力帮助一切六道众生。

回向发愿得成就

我们要将自己成就解脱之后的清净意乐力量的功德,回向给无边无际的一切有情众生,真心祈愿他们也能成就解
脱功德,早日离苦得乐。

我们修持上师瑜伽法要在本性上发愿,为无边无际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而发心修法的,而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现世
的安乐和个人解脱而发心。上师瑜伽就是大圆满法、也就是无上密法,属于大乘中的大乘法,所以要发无上殊胜
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在实际生活中行持菩萨道,要加强自己行持菩萨道的力量。如果我们没有精进努力地
修法和守持清净的戒律,和众生一样烦恼炽盛而无有智慧,就无法度化众生。

所以,平时要尽量坚持禅修,持之以恒地反观自相续,调伏自心烦恼,使身心得以清净。智慧开发以后,所有修
法都是依戒定慧三无漏学而成就的菩提大道。

15.吉祥偈

赐胜加持三传诸上师

三传是指心印传、口耳传、表示传三种。“诸上师”指的是传授上师瑜伽的窍诀、传续部密法以及赐予大圆满灌
顶的上师。祈祷传授大圆满法的上师赐予我们慈悲加持,修持上师瑜伽法都是来自于上师的加持。

赐诸悉地寂忿诸本尊

“寂忿”是指佛菩萨为了调伏一些刚强众生而显现的慈悲忿怒相。佛菩萨见众生根基不同从慈悲心里生出慈悲忿怒
相。其实,慈悲忿怒本是一体的,也是佛菩萨的本尊,此处讲祈祷慈悲忿怒本尊赐予我们所有的悉地成就。

净除违缘空行护法众

如果修行人信心广大安住在本性上,所有空行、护法神都会一直护佑的,也能帮助我们断除修法上的违缘。如果
密宗誓言不清净,得不到空行护法的护持。我们努力坚持禅修,就会产生不同的觉受。对于修法的觉受不要执着,
一旦有了执著心,所有的境界都会消失。因此,不管出现任何贤劣觉受,都要继续精进修持,不紧不松印持上师
的窍决安住于本性。

愿诸皈处海会赐吉祥

祈愿一切众生的皈依之胜处、上师三宝诸佛菩萨海会圣众赐予我们圆满吉祥。

(六)检验自己的修行

对于上师瑜伽的修持,根据每个人的根基、信心以及精进程度的不同,每个人的境界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此,从
正见、正修、正行三个角度,分析一下上根者、中根者和下根者的境界,以便大家对照自己的修行,从而明确自
己的境界。

首先阐述下根者的境界。

下根者是什么正见呢?诚信因果不虚是下根者的正见。通过学习佛法以后,认识到善恶因果报应的缘由。比如有
些人从理论上闻思了解,有些人从因果案例来认识,从而达到对善恶因果的循环规律深信不疑。比如对放生的功
德没有怀疑,对杀害众生的罪业没有怀疑等等,这些都是深信因果的表现。

下根者的正修是安住于一缘等持的状态中。等持是专注于一个对境,比如专注于皈依境或佛像等,意念中没有任
何分别。

下根者的正行,不管自己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对于取舍因果特别小心,取舍因果的真实行为如护眼珠。凡夫尤
其爱护自己的眼睛,走路有风沙或有异物袭击时,总是用手把眼蒙上,予以特别的保护。同样,修行人对因果取
舍也一定要是小心翼翼的。

接下来是中根者的见修行境界。

中根者的正见是什么呢?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无别。在平时生活中,内心对此有深刻的体验,时时刻刻不离
开这种境心无别的境界。大家反观自心,在平时生活中看自己有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中根者的正修是安住于四种双运等持中。在修上师瑜伽时,自心真实地证得显现与空性无别,眼、耳、鼻、舌、
身等五根没有变化,四种等持在这种境界中。

中根者的正行,以诸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有情)如梦如幻的境界而行持,这种状态是中根者的正行。从内心
当中实实在在产生这种觉受是中根者的修行行为。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在学了佛以后,有没有达到这种的境界?
倘若已经达到的话,那是大乘菩萨的行为。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的话,那么从下根开始慢慢往上努力追求,精进
地闻思修行,力争每年都有所进步。假如已经达到了中根的境界,继续往上很容易达到上根的境界。所有看到的、
听到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一切都如梦如幻的。我们通过闻思明白了道理之后,随时要调心,将正法融入自相续,
不然的话修法很难会有进步。

最后是上根者的境界。

上根者的正见是什么?通过上师瑜伽窍决等大圆满的修法,证悟能见、所见和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是上根者的
正见。下座和上座、白天和晚上没有分别。达到这样的见解是上根者的境界。

上根者的正见还可以分为造作的和无造作的境界,在这里暂不赘述。

上根者的正修是指自己的入定境界无有能修、所修和感受三者并于无缘中安住。本性是无作无言,境界中无有任
何杂染。也就是说在无作无言的无执、清明的状态中安住,那是上根者的安住。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不错的,
自己没有达到的话,要加强打座入定的修法力度。

上根者的正行是无有一切所行者,已经远离了能行、所行的境界。没有任何分别执着,无论贤劣好坏,自心毫无
影响。上根的正行和上根的正见是同时产生的,不可能见解是上根而行为是下根,一个人他的见解很高却对因果
不重视那是不可能的事。正如莲师所说:“见解比虚空还要高,对因果的取舍比粉末还细。”

我们通过修行要达到我执分别等五毒烦恼逐渐减弱,以及出离心、慈悲心和菩提心等日益增长的目的。对照以上
所讲的正见、正修和正行,如果能达到相应的境界,自然就能证得相应的三种果实。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的修
行处于何境界应该清楚明白,如果在内心实地的修持上还没有达到上根者的境界,还要继续努力地闻思修行。在
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大家务必要做到闻思和实修不相脱离,闻思修行不可错乱。

即生应当中追求不变的境界,什么境界呢?就是佛菩萨的境界、证悟的境界、长住不灭的境界、大涅槃,这个相
当重要。诚如全知龙钦巴尊者所说:“所知犹如空中星,所学知识无止境,今求法身精华义,必至无变之坚
地。”现在所修学的上师瑜伽就是万法之精华要义,因此,一定要坚持修上师瑜伽法。

在这里,讲了三种根基的境界,大家可一直用于指导自己的修行。对照着看自己的修行,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有进
步?是不是从下根的境界增长到了中根的境界?如果是的话,那就是从下根者变成了中根者。此时要继续努力,
这样就很容易达到上根者的境界。对此,希望大家铭记于心!

四、结语

无始以来我们的心如此狂野散乱,不知道如何把心唤醒、回归自性。如今我们遇到了如佛陀般的具德具缘上师,值
遇了比佛陀出世还稀有的大圆满法,通过精进修持,今生就能了悟心的本性,成办究竟的解脱。如此百千万劫难
遭遇之机缘,千万不要再错过了。

对于想即身成办解脱的佛子来说,今生极其短暂而又无比珍贵的人身应该用在刀刃上。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说,
在没有解决无明我执这一根本问题之前,做再多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应该放弃毫无内心觉知的
表面善法,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为断除我执而闻思修行。如同在梦中遇见洪水来了,无论怎么样在梦中修堤筑
坝、抗洪抢险,累得精疲力尽,都不如设法从梦中醒来一样。证悟空性如同从梦中醒来一般,无明我执立刻无余
断除。

五祖弘仁大师亦云:“不识心性,学法无益”。如果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的
意义,以此强调认识心性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了。

故我们要早日认清自己的幻觉,要早日离开自己的梦觉,要做到菩提道上早日觉醒,认识法界实相。大恩根本上师
喇嘛仁波切开示时经常说:“迷惑、迷惑、再加迷惑,现在,修了大圆满法,不能再迷惑下去了!护持本性勿动
摇!”

以上对上师瑜伽修法之功德以及包含三殊胜之上师瑜伽仪轨作了详尽的讲解,在仪轨讲解中也涉及了不少实修的
窍诀。

由于实修是如此之重要,故在本章节结尾部分,对上师瑜伽的具体实修再作进一步的开示,已经得到了上师瑜伽
法传承的弟子,可以此来对照自己的实修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一)上师瑜伽要坚持不断地修。每天要修 4-6 座,至少 3 座。每天要有 500-600 个四灌顶,这点做不到的话至


少一天 50-100 个四灌顶。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对僧众讲经中经常这样强调的。

(二)禅修时,在四灌顶之后安住一下,然后通过长期修产生觉受。各种觉受,或者会有疑问的,也许有空的感
觉,也许有不空的感觉,也许有迷糊的感觉,也许有明了的感觉,反正修法的觉受很多的。跟上师汇报自己修法
觉受的时候可予以调整。

(三)上师瑜伽每个人通过窍决来修比较好。修窍决你修出来的话一个就够了,修出来了就证悟了,证悟之后别
的窍决只要上师给你念一下传承就可以了,很快的,几分钟就念完了。相反有些人窍决全部都求到手了,但还是
没有证悟。有些人问:“上师,我三年后会不会证悟?”这不一定,有些是六个月、有些是五六年,主要是看自
己是否坚持努力以及方法正不正确。因此,对每一个窍决都要认认真真地修,反反复复地思维和观察修,直至证
悟为止。

(四)在修有相定窍决时要尽量做到自然、不紧不松,这一点非常重要。心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太紧的话分别
妄想就多,太松的话会昏沉,宜不紧不松的状态来安住修。如果无法做到自然,禅修时养成过于偏紧的习惯,这
样子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第六意识而达到无相定之境界,所以要尽量做到自然。无相定是超越言语之境界,是修出
来的,而不是想能想得到的。所以我们要多打座,座上尽量做到自然中安住,久而久之修法会增上的。

(五)很多人打座都是处于寂止的状态而没有超越此状态达到胜观,也没有四种解脱。因此,一定要深入观察心
之本性,要坚持努力修。

(六)证悟是刹那间的事,一个刹那就证悟了。以前有一个格西有一次问他的弟子:“这个糌粑哪一边是头哪一
边是尾?”弟子听后当下证悟!还有一个格西,当年上师传了窍决,当下未证悟。回到修行地,日夜精勤修习上
师所传之窍决,深入思维并回忆当时上师传窍决时的语言、上师的各种表示以及上师的音容笑貌,在一瞬间,认
识了本性。

(七)座上与座下是相辅相成的,如若座上禅定境界很好,有利于座下护持见解;如若座下时时不忘失正知正念、
祈祷上师受四灌、尽力护持见解,有利于座上禅定的稳定和提高。反之,座上境界不够,座下易忘失正念而散乱;
座下散乱会影响到座上的稳定。

(八)下座后如果禅定力不够,无法于行座住卧中安住本性,那就时时勿忘祈祷上师,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走路、
吃饭、干活、聊天……心中总是有个祈祷的对境,始终不会忘记上师。

现在此生中阴时能够时时不忘祈祷上师,以后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转生中阴出现时也会祈祷上师的。那个时候如
果能够一个忆念、祈祷上师的话,刹那忆念刹那解脱!由于那个时候我们远离了实有五蕴身,中阴执实之习气已清
净,祈祷上师三宝的当下法性谛实力之加持融入于心,转生后世之业力已经断绝,故能往生于清净刹土而获得解脱
成佛。因此,现前应培养信心、勿忘失正知正念、养成昼夜六时恒时祈祷上师三宝的习惯。

总而言之,所有众生之心本自眀空,它们留住于空性的本性中,与金刚上师从未分离。弟子必须将珍贵金刚上师的
大恩铭记于心,紧守明光教法的要理,明了内心投射的虚幻本性,不断禅修空性与悲心,假如我们的心从不误解
究竟的见解,便可轻易无碍地达至证悟境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