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3

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

LPC Bituminous Mixtures Design Guide

法国 RST“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工作组 【著】

“中法美沥青路面技术比较研究” 项目组【译】

2010. 12 巴黎 南京

Laboratoire Central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58, bd Lefebvre, F 75732 Paris Cedex 15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lcpc.fr http://www.jstri.com
法国联系人:yves.brosseaud@lcpc.fr 中国联系人:jy@jstri.com

本报告根据在 Jean DELORME 组织下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工作组产生的文件编辑而成。

参与编辑的工作组人员名单如下:

- Jean-Luc DELORME, 法国道桥 de l’Est Parisien 地区实验室

- Chantal de la ROCHE,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

- Louisette WENDLING, 法国道桥 d’Autun 地区实验室

- Yves BROSSEAUD,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

- Yves GANA, 法国道桥实验室 de Clermont-Ferrand 地区实验室

- René HIERNAUX, 法国道桥 de Saint-Quentin 地区实验室

- Jean-Francois LAFON, 法国道桥 de Toulouse 地区实验室

- Francis MOUTIER,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

- Claude ROGER, 法国道桥 de Strasbourg 地区实验室

- Patrick VAN GREVENYNGHE, 法国道桥 d’Aix-en-Provence 地区实验室

下列人员对本出版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 Chantal de la ROCHE,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


- Yves Brosseaud, Laboratoire Central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贾渝,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编写者为:

- Jean-Michel PIAU, 法国道桥中心实验室,路面和道路安全部技术主任

中文版 CD 前言编写者为:
华东一,澳大利亚中信泰富矿业管理有限公司 执行主席

翻译者前言编写者为:

贾渝,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本书原著:法国 RST“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工作组 【著】

本书翻译:
“中法美沥青路面技术比较研究” 项目组【译】
中文版 CD 前 言
华东一,澳大利亚中信泰富矿业管理有限公司 执行主席

值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通车完工之际,
《法国沥青混合料
设计指南》中文译本正式出版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是一个集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项目完全按照欧洲规范,主要是法国
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东西高速公路的实践,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掌握
国外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核心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
作为阿东西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是国内对法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较为熟悉的单位。这次组织相关
人员,翻译出版《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不是简单翻译规范和技术标
准,而是基于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的理解,
帮助国内研究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法国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加深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等新技术的认识。
相信通过我国公路管理、研究、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不
仅能够了解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还能将其优点融入到我国沥青混合
料设计方法当中,也能将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的优点,融入到他们的技术
体系当中,从而促进我国公路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帮助阿尔及
利亚等国家制定其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规范。

华东一
2010 年 11 月 珀斯

-2-
译者序
贾渝,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说起法国,人们一定会想到法国的文学和艺术,巴尔扎克、罗曼罗兰、
毕加索、高更等。法国人独立的个性和时尚、浪漫和潇洒也给我们留下深
刻的印象。
法国人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创造了世界宝贵的文化艺术,不仅如
此,在建筑工程界,也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艺术天分,埃菲尔铁塔、凡尔赛
宫、自由女神等都是法国人的杰作。
在沥青路面技术方面他们也表现出非凡和与众不同的理念。《LPC
Bituminous Mixtures Design Guide》一书是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 30 年经验
的结晶。
当我在翻译这本指南的时候,我常想他们的设计理念与我们传统的理
念是如此不同,他们能成功吗?然而他们成功了。他们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的概念也被英国、美国纳入了长久路面概念之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
一下,我们能从法国人的理念中学到什么东西,我们在学习法国的技术同
时,我们又如何结合中国的实践,在适宜的交通气候条件应用,或者在更
严酷的交通气候条件下应用,这也是我们翻译本书的初衷。
本书的翻译和传播得到了法国道桥中心试验室的授权和法国学者的支
持,这是中法友谊的结晶,双方约定本书只出版中文电子版,免费赠送光
盘,也可在各自的网站中下载、使用,任何人不得正式出版发行,从中获
利。
参加本指南翻译的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及中信-中铁建联合体组成
的中法美课题组,主要翻译人员有:贾渝、刘海涛、冯中良、李豪、关永
胜、李小燕、程一鸣、荆滨,以及李惠婷等同志,参加校对工作的是法国
拉法基研究中心唐振中博士以及 PR Plast 中国技术总监沈炯先生。全书由
郭柳晴女士进行文字输入和处理。本书翻译和传播得到了科技部和中信中
信-铁建联合体的大力支持,本书也是国家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再此一并向他们感谢。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请指正。
贾渝
2010 年 10 月 南京

-3-
前言
法国道桥实验室(LPC)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
Jean-Michel PIAU
本指南旨在比较和阐述由法国公共工程部科学和技术工作组(RST)
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所积累的资料和知识。
它包括了下列内容的介绍:
— RST 使用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以及
— 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实践原则及研究中的专家意见,以有效地获得
满足预先制定的规范要求的材料。
本指南本着传递知识的教育目的,统一并标准化各道桥实验室的设计
方法。
但我希望能够在短期内通过企业的帮助编写完成涵盖所有法国技术的
“法国公路材料配合比设计规范”,这将有利于我们与欧洲和国际同行分享法
国的能力和技术。
我们感到恰当地使用指南的引言部分,回顾沥青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的目的,然后解释构成流程的基础,这样可直接掌握很长和复杂的过程,
以及包括开发这种方法的过程。这样就比较容易了解世界上使用方法的不
同。解释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和广度,也作为证明改进和优化混合料设计方
法的永恒的主题。
同样,提供了“沥青混合料设计”领域内的大量的初步的思考,对这
些思考进行了专门的混合料设计研究。
实验室道路材料设计方法的目的基本有三个,组成和配合这些材料使
得其:
— 能成功地在工地现场实施;
— 能抵抗项目周期内其他作用的荷载;
— 能满足项目业主规定的路面使用年限或使用质量有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质量和对用户安全以及对这个特定的基础设施
的耐久性和养护费用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这些方法对于创新仍是有价值的工具,在早期和用相对较低的
-4-
费用,对实验材料进行开发和改进作为性能评价的工具。
开发一个混合料设计方法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要求现场和实验
室大量的反复过程。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一般来说,这个方法更依赖于路
面设计方法的内容和产品标准化分类。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建立在联系紧密的相互联系相关联的三块基石
上。
第一块基石是建立一套构成材料和混合成道路材料的必要和足够的性
质,也就是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的 P。
第二块基石是制定一套为了测定这些性质试验和实验方法的 E。
第三块基石是确定一套门槛的 V,要达到或不得超过的门槛值,取决
于在项目结构的寿命周期内的要求性质,这也是包括在项目业主颁布的规
范里的要求。
在第一套 P 中,重要的是要区分构成的大小 Pc 和区分混合料的 Pm 大
小。在混合料部分要区别体积性质 Pv 和与性能相关物理、力学性质的大小
Pf,经验的或内在固有的性质,如抗车辙、抗疲劳和劲度模量等。
历史上说,这些方法是建立在典型的 Pc 和 Pv 性质基础上的,也就是
可直接产生和马上可以用的设计规则,这就是“组成菜谱”指南。
接下来的方法是整合到初始阶段没有完全考虑的东西,增加了与性能
相关的试验,接近于材料在结构中的性质,以更复杂地评价和整合到实际
设计中去。
今天在道路施工和养护中,材料再生和重复利用技术不断提高,对于
重点为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相关设计方法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日俱增。
在确定设计方法的时候,也就是在选择试验和和试验方法 E 以及它们
相应的测量参数 P 有许多自由度。这种趋势甚至在这套 E 中试件准备方法
也有不同的选择。1)一个国家不同于另一个国家,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性质 P
与欧洲标准,最近的采取的一个巨大的步骤是强制使用单一的性能试验和
试验方法。 2)
1.
示例:根据不同的国家,有四个主要的试件制备方法,使用平板压实、旋转压实、冲击压实或震动压实。

2.
除了某些性质,这些相应试验的结果认为是相当的。

-5-
第三个基石包括在给定的选择的试验 E 和特定使用材料中确定不同 P
的接受门槛值 V 的范围。这种选择一方面是过去很长时间内已有大量的参
考资料,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现场观察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之上。对于标准材
料,V 的性质由材料类型区分,不同 P 的目标规范的和一致的。相应产生
标准的应用是业主制定规范的流程。
我们在此也要指出的是根据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中精度的要求 3),定义
了全部的或部分的水平要求,这也相应于由{P、E、V}组成的子组应用{P’、
E’、V’}
在实际使用方法框架范围内在项目总承包商的监督下,通过变化设计
变量,混合料研究主要集中在组成材料能满足项目业主制定的规范。当然
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来保证混合料试验试件的制备。
当设计一个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时,设计人员关于 F 组的自由度通常
包括:
— 混合料矿物材料(填料,粉料,砂,集料)的广泛选择
— 胶结料的选择(类型,稠度)
— 最终加入添加剂(如增强剂)
— 颗粒尺寸分布的选择和
— 胶结料用量。
用标号来表示,混合料设计要解决下列问题:

3.
新材料的设计、配合比的定期验证……

-6-
找出 F=fp(F,E) ∈ V
式中:
F=设计参数值
E=应用的试验和试验方法(包括试件制备)
V=要求性能值的间距(可能为半无限体)
P(F,E)=材料反应,根据试验 E 得出的 F 导出

设计人员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减少实验室试验的数量(也就是说试验设
计的次数)
,来解决配合比设计问题。
设计专家常常是绝对重要的,这是建立在他们个人的经验以及对道路
材料的深入知识,以及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的基础上,有时是定量的,有
时是定性的。
大多数规则,某些规则已成为多边试验项目的基础 4),已经了解和有助
于学习混合料设计交易。本书的核心就是详细叙述这些规则。
相反,解决沥青混合料设计问题实际使用的技术,如现在讨论的材料
设计人员的介绍大多数部分仍保留。
如前概述,可以简单地说本设计方法大部分是一种反复进行定性的方
∂P( F , E )
法 5)。在某些情况下是定量的,敏感性矩阵的知识 ,因此,从尽量
∂F
减少现行 P(F,E)值和目标差异 V 的角度来说,要进行设计参数适当的修正。
如果需要这个方法也可以利用开发一个计算机设计软件来进行。

4.
示例:题目为“沥青混合料多年疲劳计划”的 RST 课题
5. ∂P
敏感性矩阵 的定性只是,要了解矩阵代数符号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比它们小的一次方要大得多。
∂F

-7-
目录
前言............................................................................................................1
图表目录..................................................................................................13
摘要..........................................................................................................17
1 概论—方法基础............................................................................18
1.1 概述.................................................................................................18
1.1.1 不同的混合料设计方法................................................................18
1.1.2 法国性能试验方法........................................................................20
1.2 本文结构.........................................................................................20
1.3 应用的试验方法.............................................................................21
1.3.1 旋转压实试验机............................................................................21
1.3.2 水敏感性........................................................................................23
1.3.3 轮辙试验(大型)........................................................................23
1.3.4 劲度模量试验................................................................................24
1.3.5 疲劳试验........................................................................................25
1.4 沥青混合料组成概论.....................................................................26
1.4.1 集料................................................................................................26
1.4.2 胶结料............................................................................................27
1.4.3 添加剂............................................................................................31
1.5 配合比设计的定义及关系……………………………………….34
1.5.1 胶结料含量....................................................................................34
1.5.2 丰度系数 K……………………………………………………….35
1.5.3 空隙率或压实度............................................................................35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41
2.1 混合料组成的有关规定.................................................................42
2.1.1 关于添加填料的规范....................................................................42
2.1.2 关于混合料中含有填料的规范....................................................43
2.1.3 关于细集料或统货集料的(0/4,0/6)的规范..........................44
2.1.4 关于粗集料的规范........................................................................45
-8-
2.1.5 关于添加剂的规范........................................................................48
2.1.6 关于胶结料的规范........................................................................48
2.1.7 关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规范........................................................49
2.2 关于混合料组成的规范.................................................................51
2.2.1 级配................................................................................................51
2.2.2 胶结料含量和丰度系数................................................................52
2.3 试件准备.........................................................................................53
2.3.1 密度测量........................................................................................54
2.3.2 重新加热和重新拌和回收沥青混合料........................................55
2.3.3 拌和................................................................................................55
2.3.4 试件压实........................................................................................55
2.3.5 试件切割和粘结............................................................................55
2.3.6 试件条件........................................................................................55
2.3.7 试件空隙率....................................................................................56
2.4 进行配合比试验.............................................................................56
2.4.1 配合比试验级别的选择................................................................57
2.4.2 水平 1…………………………………………………………….58
2.4.3 水平 2……………………………………………………………..60
2.4.4 水平 3……………………………………………………………..61
2.4.5 水平 4……………………………………………………………..61
2.4.6 辅助试验........................................................................................62
2.5 配合比验证.....................................................................................62
2.6 性能试验方法时间和要求的材料数量........................................ 63
2.7 试验方法和特性小结.....................................................................65
2.7.1 沥青混合料....................................................................................65
2.7.2 超薄沥青混凝土............................................................................67
2.7.3 软沥青混凝土................................................................................69
2.7.4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70
2.7.5 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70
-9-
2.7.6 排水沥青混合料............................................................................72
3 混合料设计方法............................................................................74
3.1 组成选择.........................................................................................74
3.1.1 集料................................................................................................74
3.1.2 胶结料............................................................................................80
3.1.3 添加剂............................................................................................83
3.2 胶结料性质和混合料性质之间的关系.........................................84
3.2.1 针入度和软化点(环与球法)温度.............................................84
3.2.2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标准.......................................84
3.2.3 沥青来源........................................................................................85
3.3 根据材料类型的初始组成.............................................................86
3.3.1 基层沥青混凝土 AC-GB 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AC-EME…….86
3.3.2 面层和联结层用的沥青混合料 AC-BBSG,AC-BBS,AC-BBME
……………………………………………………………………..……91
3.3.3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94
3.3.4 薄 层 沥 青 混 合 料 —AC-BBE , BBTM 和 超 薄 层 沥 青 混 合 料
(UTLAC)
,BBUM…………………………………………………...96
3.3.5 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SMA)...............................................98
3.4 组成调整.......................................................................................100
3.4.1 混合料变量的影响(注意事项)..............................................100
3.4.2 尺寸 D 的影响.............................................................................100
3.4.3 砾料性质的影响..........................................................................101
3.4.4 不连续性......................................................................................101
3.4.5 圆状粒料集料的掺加..................................................................101
3.4.6 填料百分率..................................................................................101
3.4.7 沥青百分率..................................................................................102
3.5 旋转压实机压实性研究...............................................................102
3.5.1 概述..............................................................................................102
3.5.2 旋转压实次数与空隙率..............................................................103
- 10 -
3.5.3 给定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104
3.5.4 10 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V 10 …………………………..…105
3.5.5 1 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V 1 …………………………….…105
3.5.6 斜率 K……………………………………………….......….…106
3.5.7 准剪切应力 τ ………………………………………….….…106
3.5.8 试验精密度.................................................................................107
3.5.9 混合料组成的调整.....................................................................108
3.6 混合料性能...................................................................................111
3.6.1 在法国道桥实验室(LPC)轮辙试验机上的永久变形阻力...111
3.6.2 多列士试验(EN12697-12 方法 B).........................................114
3.6.3 劲度模量......................................................................................117
3.6.4 疲劳..............................................................................................123
3.6.5 纹理..............................................................................................124
3.6.6 辅助试验......................................................................................125
3.7 实践者的忠告...............................................................................125
3.7.1 混合料设计因素的影响—小结..................................................125
3.7.2 混合料设计人员的诀窍..............................................................126
4 实验室和现场结果的关系..........................................................128
4.1 用旋转压实仪(GC)测量的空隙率.........................................128
4.1.1 实验目的......................................................................................128
4.1.2 试验结果......................................................................................130
4.1.3 评论..............................................................................................131
4.2 大型轮辙试验机...........................................................................133
4.2.1 法国的研究..................................................................................133
4.2.2 科罗拉多的研究..........................................................................135
4.2.3 混合料车辙性能排序..................................................................136
4.3 劲度模量试验...............................................................................136
4.3.1 实验目的和方法..........................................................................136
4.3.2 试验结果......................................................................................137
- 11 -
4.4 疲劳试验.......................................................................................140
4.4.1 实验目的和方法..........................................................................140
4.4.2 获得的结果..................................................................................140
4.5 实验室和现场结果综述...............................................................142
5 结论..............................................................................................144
文献
附录 A:性能试验阶段要求参考资料一览表.....................................145
附录 B:EN 试验标准—EN12697 系列“沥青混合料”使用建议.......155
附录 C:TL ext 和 B int 等效计算表..........................................................159
附录 D:主要试验精密度.....................................................................160
附录 E:总表—各种类型混合料的建议和规范..................................162
附录 F:产品系列描述..........................................................................167
附录 G:名词术语索引.........................................................................178

- 12 -
图表目录
图 1-1 旋转压实机-MLPC 2 型………………………………………22
图 1-2 旋转压实机-MLPC 3 型………………………………………22
图 1-3 大型轮辙试验机………………………………………………..24
图 1-4 车辙深度测量细部……………………………………………..24
图 1-5 复数模量试验机-MLPC 3MC………………………………….25
图 1-6 位移传感器调整………………………………………………..25
图 1-7 流变控制试验机………………………………………………..25
图 1-8 试件安装………………………………………………………..25
图 1-9 锥棱柱试件两点弯曲疲劳试验………………………………..26
图 1-10 采石场剖面图…………………………………………………26
图 1-11 筛分破碎……………………………………………………….26
图 1-12 针入度试验……………………………………………………31
图 1-13 环球性软化点温度试验………………………………………31
图 1-14 特立尼达湖沥青(委内瑞拉)开挖示例……………………..33
图 1-15 彩色沥青混合料示例…………………………………………34
图 1-16 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法……………………………………37
图 1-17 联通、非连通和封闭孔隙……………………………………..37
图 2-1 不同性能试验水平示意图……………………………………..57
图 2-2 小轮辙在空气中试验样本……………………………………..72
图 3-1 混合料设计流程图........................................................................74
图 3-2 基层混合料 AC-GB 剖面…………………………….…………86
图 3-3 AC-BBSG 剖面图..………………………………………………91
图 3-4 AC-BBSG 表观形状图…………………………………………..91
图 3-5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剖面图………………………….94
图 3-6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外观图…………………………..94
图 3-7 薄层沥青混合料(AC-BBM)横截面图………………………96
图 3-8 薄层沥青混合料(AC-BBM)外观图………………………….96

- 13 -
图 3-9 SMA 剖石面(Stone Maetic Asphalt)…………………………..99
图 3-10 SMA 外观图
(Stone Maetic Asphalt)
………………………….99
图 3-11 1 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105
图3-12 τ max 与V%( τ max )曲线图…………………………….107
图3-13 AC-EME τ 和 V%曲线图…………………………..……...107
图3-14 BBTM τ 和 V%曲线图……………………………..……...107
图3-15 胶结料含量,因素B对旋转压实1次(C1)的影响…..……108
图3-16 集料最大尺寸,因素D对旋转压实1次(C1)的影响…..…109
图3-17 填料通过率,因素F对旋转压实80次(C80)的影响…..….109
图3-18 胶结料含量,因素B对旋转压实80次(C80)的影响…..…110
图3-19 板空隙率与车辙深度的关系……………………………..….112
图3-20 细集料对模量(10℃,0.02s)的影响……………….……..119
图 3-21 计算混合料劲度模量的诺模图…………………….……….121
Vg
图3-22 值图…………………………………………..…………...123
Vb
图 4-1 旋转压实孔隙率与现场空隙率的差别………………………130
图 4-2 LCPC 疲劳装置………………………………………………133
图 4-3 大型环道试验结果—室内车辙研究...……………………….134
图 4-4 大型环道试验结果—厂拌混合料车辙研究…………………134
图 4-5 混合料性能 LCPC 环道试验,单轮加载车辙深度研究
(F=42.5kN,V=40km/h)…………………..…………………………134
图 4-6 现场取芯………………………………………………...…….137
图 4-7 现场切割………………………………………………………137
图 4-8 现场取样模量分布(试验段 1)……………………………..138
图 4-9 现场取样模量分布(试验段 2)……………………………..138
图 4-10 室内与现场模量的相关性(0.02s 或 10Hz)………………139
图 4-11 根据试件制备规范进行的疲劳试验结果汇总初始(设计、室
内验证、现场取样)………………………………………………….141

- 14 -
表 2-1 沥青混合料填料典型特性……………………………………..43
表 2-2 细料规范,来自细集料或统货集料或来自混合填料…….…..44
表 2-3 粗集料的最低性质,力学强度和生产特性……………………46
表 2-4 D 和混合料类型接受值…………………………………………47
表 2-5 回收沥青混合料特性和用量…………………………………..51
表 2-6 目标组成的总范围……………………………………………..52
表 2-7 最低胶结料用量和丰度系数………………………………..…53
表 2-8 试件特性………………………………………………………..56
表 2-9 空隙率规范……………………………………………………..59
表 2-10 水敏感性规范…………………………………………………..60
表 2-11 轮辙试验规范…………………………………………………60
表 2-12 劲度模量规范…………………………………………………61
表 2-13 疲劳规范………………………………………………………62
表 2-14 性能试验要求材料数量—大致试验周期……………………64
表 2-15 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65
表 2-16 BBTM(很薄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试验类型……………..68
表 2-17 软沥青混凝土试验类型………………………………………69
表 2-18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70
表 2-19 SMA 材料试验类型……………………………………………71
表 2-20 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73
表 3-21 根据混合料类型推荐的沥青等级……………………………81
表 3-22 AC20;AC14(AC-GB)和 AC-EME 初始级配曲线…………..88
表 3-23 AC10-EME 初始级配曲线…………………………………….88
表 3-24 AC-GB 和 AC-EME 典型胶结料用量和丰度系数……………89
表 3-25 AC-BBSG、BBME 和 BBS 初始级配曲线……………………93
表 3-26 AC-BBSG、BBME 和 BBS 初始沥青含量和丰度系数………93
表 3-27 排水沥青混合料 PA-BBDr 初始级配曲线……………………95
表 3-28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初始沥青用量(丰度系数)..95
表 3-29 AC-BBTM 初始级配曲线……………………………………...97
- 15 -
表 3-30 BBM,BBTM 和 BBMU 混合料初始沥青胶结料…………….98
表 3-31 SMA 初始级配曲线……………………………………………99
表 3-32 SMA 初始胶结料含量………………………………………..100
表 3-33 组成对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影响…………………………..110
表 3-34 为了修正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组成调整…………………...111
表 3-35 混合料设计因素对车辙百分率的影响……………………..114
表 3-36 实践者忠告—增强抗车辙能力……………………………..114
表 3-37 典型的 R 值(MPa)…………………………………………116
表 3-38 实践者忠告—多列士试验结果调整………………………..117
表 3-39 疲劳—线性关系的表示……………………………………..123
表 3-40 调整平均纹理深度…………………………………………..125
表 3-41 实践者忠告—混合料微调(已知混合料类型)—混合料设计
因素影响小结…………………………………………………………126
表 4-42 现场条件……………………………………………………..129
表 4-43 空隙率测量—用 γ 密度计实验室压实结果(设计、验证)和
工地结果(旋转压实、毛体积密度,最大相对密度)的比较…….131
表 4-44 根 据 法 国 规 范 现 场 混 合 料 性 质 和 接 收 或 拒 收 标 准 的 比
较………………………………………………………………………135
表 45 试验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值 ..…………………………………160

- 16 -
摘要
LPC 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
Jean-Luc DELORME

Chantal de la ROCHE

Louisette WENDLING

这本 LPC 混合料设计指南献给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道
路研究实验室。
混合料设计方法建立在组成特性,水敏感性试验、用旋转压实评
价空隙率,抵抗永久变形、劲度模量和疲劳阻力的基础上。
在第二部分考虑了法国的经验和欧洲标准化,总结了性能试验的
强制性要求。
这部分的报告是根据 LPC 网络的工作组关于实际混合料设计的
经验基础上编写的,也包括了优化材料特性的内容。这些建议根据工
程实例、专门试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编写。
在 LPC 关于结构材料的研究中,已经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实验
室特性和工地特性的关系。他们建立在无数次比对实验室与工地采样
的混合料的旋转压实的空隙率、车辙、劲度模量和疲劳数据的相关关
系基础上。

- 17 -
第一章 概论—方法基础
1. 概论
1.1 概述
1.1.1 不同混合料设计方法
为了满足道路建设者和工程公司最新的要求,沥青混合料方法在
最近 40 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通荷载的提高,安全、舒适耐久,
养护和用户障碍的考虑,在给定的气候条件下,和规定的技术条件下
(设计和路面层尺寸),使用不断增加的复杂的材料设计方法。沥青
混合料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改变一种性质的同时,会对另一种性
质带来负面的影响。众所周知的例子是胶结料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
抗疲劳性能,但同时降低了抗车辙能力。
给定沥青材料的性质也取决于应用的层位,对基层,它的功能是
分散荷载给土基不使土产生过量的变形。因此用于基层的混合料本质
上必须坚硬、抗疲劳和抗永久变形并且相对密实。对于磨耗层,直接
作用交通荷载和大气环境,强调耐久和高的抗水损害能力、抗永久变
形、特别关心要有满意的表面特性(平整度、车轮噪音、反光等). 而
且,根据特定的情况,有时磨耗层必须足够密实、保护下面层不让水
渗入; 有时磨耗层必须起到排水作用.我们所需要的混合料的特性是
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本章强调不同的方法和依赖于地方的内容。根据国际建筑材料、
系统和结构专家和实验室联盟(RILEM)技术委员会[RILEM 报告
17,1998],提出了不同国家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水平综述,包
括 6 种设计方法:
1. “菜谱”(配方)
2. 经验试验
3. 分析计算
4. 体积法
5. 性能相关试验
6. 基本力学试验
- 18 -
(菜谱)配方方法是在已知材料组成的地方性经验,且在过去和
很长时间以来都有满意的结果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在一定的
条件下,这种方法偶尔也用一些来自经验方法的实验结果来补充。
最 广 泛 的 应 用 的 经 验 试 验 方 法 是 马 歇 尔 方 法 ,( ASTM
)根据制定
D1559-60T,最新的为 D1559-89,现废除,无替代方法,
的操作方法压实试件,力学试验与观察的工地性质相比较。
分析计算方法是建立在根据组成性质和混合料模型用于计算空
隙率和估计的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此法主要由比利时开发。
体积法为在特定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和空隙率满足用
粒料骨架术语来表示的一套演绎的期望性质,(译者注:如 VMA,
VFA 等)这种方法混合料不需要进行辅助的力学实验。
性能相关实验方法要求利用材料模拟技术进行材料性质的试验,
直接与目标值相比,如车辙试验,模拟实际交通。
所谓的“基本(力学)”方法包含的试验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为材料
设计模型的输入参数,通常是动态模量和抗疲劳值。
热拌沥青混合料欧洲标准已经正式地总结了这种分类,明确为
“经验”和“基本(力学)”两种方法。
经验方法包括了“菜谱”式阶段、“根据长期使用而获得的配方”阶
段(在相当大的一个范围内),体积法阶段和“经验试验”阶段。也就
是使用与性能相关的试验。
基本力学方法包括了一个缩小的根据长期使用而获得的初步技
术标准(“处方”)阶段,“体积法”阶段、“性能相关”试验和“基本力学”
试验。
两种方法都不能忽视关于构成特性的叙述性选择,特别是集料。
在性能试验得出的目标性质不总是满足所要求的性能。
混合料设计工作既可以在实验室内用材料重新压实,也可以从工
厂生产出的材料直接取出来进行。
事实上两个阶段可以在材料混合料设计标题下明显区分开:性能
试验和混合料设计配合比的微调和优化。由于性能试验是合同关系的
- 19 -
基础,它通常根据正式的试验方法来进行,而配合比优化阶段(混合
料设计)依赖于混合料设计人员的经验。
欧洲标准明确区分了性能试验,构成“EC”标志,与非标志配合
比优化(混合料设计)相区分。
某些混合料设计方法包含了试验部分和优化部分,如马歇尔方
法,实际上预测了可能的优化(根据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而 Super
pave 方法(空隙率和胶结料用量的优化作为预期交通量的函数)
1.1.2 应用于法国的配合比试验方法
应用于法国道路的配合比试验方法由相应的标准规定。这种方法
最大程度地寻找具有最佳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对于结构类型材料,归
于“基本(力学)”方法。对于其它材料类型,即使它包含了“性能相
关”试验,如打算进欧标,这种方法仍旧归于经验的。这里菜谱方法
不涉及,相反通过旋转压实机,考虑了体积性质。由于旋转压实试验
用于所有混合料类型(除了玛蹄脂混合料,它也超出了本书应用范
围)。因此,旋转压实试验作为一个方法的基本点。性能试验在项目
工地代表性材料实验室制备的试件上进行,并要过超过性能门槛值。
配合比试验对混合料组成成分有特定要求,,特别是集料。配合
比实验由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水敏感试验,抗车辙,劲度模量和抗疲
劳能力组成。
整个从性能试验中分离出来的混合料设计方法,目前尚未形成法
规。
然而根据这种原理的方法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了,首先成为
“SETRA-LCPC”系列技术文件,进入法国标准。现行的欧洲标准,将
替代法国标准,但对于这个原理没有冲突。
1.2 本文结构
这个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根据前文所提到的工作小组的多年成
果所编写. 本文第四部分很好的补充了本指南,这部分是根据 LCPC
研究项目(研究项目 CH15: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规定的框架进行
的。
- 20 -
在概述部分,简单回顾了选择试验的原理以及进行性能试验和混
合料设计有关的一套定义和关系,其它定义已经包括在术语之中,见
附录 G。
第二部分关于性能试验,详细按标准参考文献规定的试验方法和
应用参照体系列于附录 A,沥青混合料组成(集料、沥青)现行标准
一览表、准备试验、实际试验以及用特定标准或一般标准导出的方法
参考一览表。
根据要求的水平,和对材料类型和应用的程度,包含了不同的试
验数量和门槛值。这些试验结果总是和组成的要求;特别是集料的要
求在一起。第二部分总结了现有文件的要求,同时在不同文件中共享。
在这一部分也谈到了欧洲标准,欧洲标准和他们相应的法国标准一览
表构成了附录 B 以及相应的应用建议和备注。当欧洲标准有修订,
所有有关章节将有重点指出。
第三部分的目的是根据 LCPC 研究大纲得出的实用的配合比优
化和调整方法。为了使得出的混合料满足所有的目标性质,给出了有
关组成选择,试验结果解释。特别是旋转压实试验的解释的有关指示。
对未满足要得混合料提供了调整组成的建议。这部分是根据特定的试
验以及工作的专家与实验室一起或参考文献写成的。
第四部分重点是实验室和现场的相关关系。由于合同中规定的性
能试验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要保证“工业化”生产的混合料在工地上
它获得相等的性质。这一章也讨论了由研究项目 CH15:“热拌沥青混
合料设计”用旋转压实机得出的空隙率,劲度模量和疲劳值得出的结
论。
1.3 应用中的试验方法
下面将概述主要的性能试验方法。法国和欧洲参考标准分别列于
附录 A 和 B。
为了测定重复性 r 和再现性 R,这些试验已经进行了精密度试验。
附录 D 给出了所有试验方法的重复性 r 和再现性 R。
1.3.1 旋转压实机
- 21 -
操作原理 沥青混合料在实验室制备时的试验温度(约 130℃~
160℃)在直径 150 或 160mm 圆柱试模中压实。在试样顶面,施加
0.6MPa 的垂直压力,同时试件有一点点倾角 1°(外角)或 0.82°(内
角)进行圆周运动。这种作用于压实的变化的作用称为搓揉。可以看
到随着旋转压实次数的增加,试件压实度增加(也就是试件空隙率减
少)
解释 对于给定的旋转压实次数,根据混合料类型集料性质和层
厚度,材料设计人员可以预测工地的空隙率,在很薄层的磨耗层,试
验的重点是估计面层宏纹理而不是压实度。

图 1-1 旋转压实机 MLPL 2 型 图 1-2 旋转压实机 MLPC 3 型

试验对混合料设计因素十分敏感,如砾料骨架(棱角性)的“摩
擦力”和沥青用量。
这个试验也作为检验和评价车辙的危险性。
感谢这个试验手段提供的速度,旋转压实仪为材料设计人员提供
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更有意义的是这个试验可以检测的在许多通常进行的集料试验

- 22 -
中不被人们注意的性能变化。旋转压实仪可验证配合比在整个试验中
的一致性。
规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混合料,对于一定的旋转压实次数,它给
出了一个空隙率的区间。
1.3.2 水敏感性试验
水敏感性是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基础,在法国标准实践中它用多
列士试验来测量。然而,欧洲标准包括了两个不同的试验方法:间接
拉伸试验和从多列士试验衍生的直接压缩试验。
这两个试验应当得出等效的结果。然而,直接压缩试验(多列士
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优于间接拉伸试验的两倍。
1.3.2.1 直接压缩试验(多列士试验)
操作原理 沥青混合料在试模中用双面静压压实,一组试验不进
行任何条件,控制温度(18℃)和相对湿度,而另一组试验进行浸水
条件,然后每一组进行简单压缩试验。
结果解释 浸水和非浸水抗压强度的比作为混合料水敏感性的一
种指示。干试件的抗压结果代表一种力学性质,它的压实度也是旋转
压实试验的补充指标。
1.3.2.2 间接拉伸试验
操作原理 圆柱试件可以用旋转压实仪制作,也可用试件板的钻
芯获得。一组试件在室温下保存,而另一组试件在抽真空后于 40℃
的水中浸放 70 小时。两组试件在 15℃条件下作横向压缩试验。
试验解释 浸水和非浸水横向抗压强度比作为混合料水敏感性的
指标。
1.3.3 轮辙试验(大型设备)
操作原理 根据混合料所在层的厚度是小于还是大于 5cm,平行
六面体试件有两种厚度,5cm 和 10cm。这个数在一个方向轮荷下(频
率 1H Z ,荷载 5kN,压力 0.6 MPa),在严酷的温度下(60℃)进行试
验。
试验解释 用轮碾压后产生的变形深度和轮碾次数来测量混合料
的抗车辙能力。规范规定了给定轮碾次数时的车辙百分率, 该百分率
取决于材料类型和它的等级。

- 23 -
图 1-3 大型设备轮辙试验机 图 1-4 车辙测量细部

1.3.4 劲度模量试验
操作原理 沥青混合料劲度可以用复数模量试验(正弦压力作用
在梯形梁试件或平行六面体试件)或单轴拉伸试验(圆柱或平行六面
体试件)。在控制时间或频率、温度、和加载法则下作用荷载产生主
要是小的变形。
试验解释 对每种基本试验计算它的模量(应力-应力比),使用
时间-温度等效法则可以得出给定温度的模量主曲线,提供了沥青混
合料在一个很宽的荷载范围内或频率时间谱的信息。
试验规范规定了 15℃和 10Hz 频率或加载时间 0.02 秒时的模量。

- 24 -
图 1-5 复数模量试验机— 图 1-6 位移传感器调节
MLPC 3MC

图 1-7 流变控制试验机 图 1-8 试件安装


1.3.5 抗疲劳阻力
操作原理 在规定温度和频率下给梯形梁试件作用一个变形,当
变形保持不变,作用力减少到一半时,认为试件在相应的加载循环次
数下已破坏。
试验解释 在双对数图上,不同点(荷载水平、破坏循环次数)
可以表示为疲劳直线。
100 万次循环结束时,直线上荷载门槛值读数就是规范要求。

- 25 -
图 1-9 锥棱柱试件两点弯曲疲劳试验
1.4 沥青混合料组成的概述
沥青混合料由颗粒尺寸在 0~D (mm)之间的集料和沥青胶结料
组成,为了改善性能可能包含一些添加剂。最终混合料一旦压实
并冷却,它就是一种有空隙的能增强产品性能的产品。
1.4.1 集料

图 1-10 采石场剖面图 图 1-11 筛分破碎


1.4.1.1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粉料含量(也就是通过 0.063mm 筛的部分)由少
量的外加填料和主要的细料部分来自细集料(或统货集料 0/4)
- 26 -
外加填料来自固体岩石:石灰岩填料时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其它
材料也可以用,如水泥,生石灰活性填料(石灰岩细料和消石灰、粉
煤灰,水泥填料和板岩)
1.4.1.2 细料 0/2 和统货集料 0/4
0/2 破碎集料,粉料含量 18%和 0/4 破碎统货集料,粉料含量
10%~14%是道路施工中最常用的两种细集料。因此,混合料细集料
(和/或 0/4 统货集料)和不同料源的粗集料颗粒尺寸分布(级配)显
示出不规则性(不连续或结团)

为了改善混合料施工和易性,也使用完全圆滑粒料的细集料。
1.4.1.3 粗集料
粗集料(d/D)构成沥青混合料的脊柱,因此它们的组成、棱角
性和形状都对。至少部分对混合料稳定性和表面层的表面特性有影
响。进而,它们的矿物特性对混合料设计有直接影响:某些材料(玄
武岩、花岗岩、片麻岩)很难压实,而另一些表现出吸水性质(玄武
岩、钢渣、白云质石灰岩)必须考虑它们对沥青的吸收。矿物性质和
结晶程度也影响沥青—集料的粘附。
1.4.1.4 颗粒尺寸分布曲线
通过混合不同砾料组成(d/D)形成最终砾料组成。每个组成用
颗粒尺寸通过标准筛孔的通过率来表示,颗粒尺寸分布曲线或级配是
最终材料的特性。
1.4.2 胶结料
沥青胶结料可以是纯沥青、改性沥青或专用沥青(硬质沥青、彩
色沥青或再生沥青)或合成沥青。当资料缺乏时,沥青质量密度可以
等于 1.03Mg/m 3 。
1.4.2.1 纯沥青
根据欧标 EN12591,包括铺路等级沥青的分级,而有明显区别的
标有“硬质”沥青的详见 EN13924,温度敏感性较差。
1.4.2.2 改性沥青
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添加化学品来改变它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和力
- 27 -
学性质,构成了改性沥青胶结料。
这类材料归于 EN14023,这个标准仍保留了许多经验指标,而不
是与实际性能相关的分类标准。
这些沥青在使用前由专门设备准备,化学品包括天然橡胶,合成
聚合物,硫和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于改性沥青的主要化学品是:
z 热塑型弹性体聚合物
SBS(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SIS(Styrene Isoprene Styrene) 苯乙烯嵌段物
SB(Styrene Butadiene) 苯乙烯一丁二烯
SBR(Statistical copolymer)丁苯橡胶
z 热塑性塑性聚合物
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乙烯—乙酸乙烯聚合物
EMA(Ethylene methyl acrylate)乙烯甲基丙烯酸酯
EBA (Ethylene butyl acrylate)乙烯丁基丙烯酸酯
PIB(Polyisobutylene)聚异丁烯
z 胶乳
Polychloroprene 氯丁橡胶
SBR rubber SBR 胶乳
Natural rubber 天然橡胶
Crumb rubber 胶粉改性沥青
a) 弹性体改性胶结料
物理混合是它的主要特性,与交联弹性体改性沥青不同的。
物理混合通常是几个微米尺度上是不均质的。弹性体改性沥青结
构的细度对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有影响。以及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它的
物理性质有影响。
交联弹性体改性沥青的结构来自于完全的双向联结。只有 1 个微
米的尺度,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
弹性体改性沥青导致不同的流变性能。与纯沥青相比,弹性体改
- 28 -
性沥青(BmP SBS)在低温时呈现较低的模量值,因此较大的柔性;
这种情况在高温时是可逆的,对于已知沥青样品,流变性质的改变取
决于聚合物性质和聚合物含量。
b) 热塑性体改性胶结料
乙烯类聚合物改性沥青(EVA、EMA 和 EBA)
在低的聚合物含量(<5%),材料性质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沥青相
中的沥青质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基质沥青的选择是占主导地位的。
在高的聚合物含量时,在这种情况下聚合物的选择影响胶结料性
质,可以观察到针入度的降低与软化点的升高有关。
乙烯一聚丁烯(PIB)共聚物改性沥青
PIB 在道路沥青材料的添加减少冷拌脆性
PIB 和 EVA 的掺合使用能同时改善高温和低温性能。
除了 PIB-EVA 胶结料之外,这种异分子聚合物在贮存时很少稳
定(除非 EVA 掺量<3%和低沥青质含量),因此胶结料需要搅拌和重
新混合。
c) 橡胶沥青
非贮存性橡胶沥青:
通过磨碎天然和合成橡胶,制成胶粉添加到沥青中,橡胶沥青呈
现弹性性质,高温时粘度很高,而低温时柔性很好。
贮存性橡胶沥青:
用磨碎磨损卡车或小车轮胎、重油和合成弹性体生产、这种橡胶
沥青低温时呈现在破坏时可以的拉伸很大的能力。
1.4.2.3 彩色沥青
这类沥青由非处治材料样品和非常低的沥青质含量来获得。等级
与普通铺路等级沥青相同。
用金属氧化物着色的材料占混合料重量的 2.5%~6.0%。
1.4.2.4 合成胶结料
这种胶结料混合是有和无沥青质的石油化工馏分获得。他们的外
观似乎透明薄膜,有可能保持集料的天然色彩,而且它们也可以添加
- 29 -
2%的彩色剂。
1.4.2.5 带有矿物质的沥青胶结料
这种直接可以使用的胶结料可以在工厂中用纯沥青和矿物物质
获得,如石灰、胶结料含量不同于原来的胶结料含量。
1.4.2.6 农化胶结料
这种胶结料由蔬菜物质不含有任何石油化工副产品制成。产品是
透明的,可以着色,它们的应用目前正在评估。
1.4.2.7 耐煤油沥青
这种沥青专用于停车场和机场滑行车和跑道来抵抗由于煤油渗
漏造成道面溶解的危险。他们也可以应用在机场沥青混凝土的组成
中。
1.4.2.8 沥青混合料的规则
用已知的针入度和环球法软化点温度,对于重新调和沥青进行某
些试验证明是有用的。(例如对于车辙试验,用预先确定的软化点温
度来进行试验。)
针入度
100×logP=alogP1+blogP2
式中,a 和 b 是两种沥青针入度分别为 P1 和 P2 两个比例常数。
软化点温度
100T= a T1+b T2
a 和 b 分别是 2 种沥青软化点温度分别为 T1 和 T2 的比例常数

- 30 -
图 1-12 针入度试验 图 1-13 环球性软化点试验
1.4.3 添加剂
添加剂企图改善混合料性质,它们可以在拌和时加入或直接加
在沥青罐中。
1.4.3.1 增强粘附
为了改善胶结料和集料的相互亲和力,以保证耐久性,可使用粘
附增强剂。这类添加剂来自脂肪酸(如胺和聚胺类),约 0.3%~0.6%
的沥青用量,石灰和石灰岩粉料用量可达 1%的沥青用量,可以用于
粘附增强剂。
1.4.3.2 聚乙烯(PE)
来源:废电缆材料,碎牛奶瓶,聚乙烯薄膜、新聚乙烯。
废聚乙烯常常包括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在 130℃左右的融化
温度,聚乙烯的部分与沥青结合,掺量为 0.4%和 1%的集料重量。聚
乙烯和沥青的比例从 20%到 66%不等。
1.4.3.3 聚合物
在拌和阶段聚合物以颗粒状加入沥青。
1.4.3.4 胶粉改性沥青和 2/6 橡胶集料
通过拌和加入混合料,橡胶部分与沥青结合。生产温度高于纯沥

- 31 -
青,橡胶密度为 1.15g/cm 3
1.4.3.5 新纤维和再生
纤维和沥青拌和可以在初步步骤干拌时加入或在沥青加入后再
加入。
根据纤维的类型,实验室准备方法必须根据相应的工业添加方
法。
不同类型的纤维用于不同的组合:
a) 玻璃纤维
无机纤维,长度在 100 微米到 10 毫米之间。直径 5~6 微米。
表面处治选择影响产生的性质,典型的剂量约为集料重量的 0.8%,
它们的密度等于 2.5g/cm 3 和它们的理论比表面积是 0.3 ㎡/g。
b) 木质素纤维
天然纤维长度约 900 μ m 和 1.1mm 之间,直径 15~50 μ m,它也
可预拌成颗粒状,最大的用量为集料重量的 0.3%,材料密度等于
0.9g/cm 3 ,理论比表面积达 0.16 ㎡/g。
c) 矿物纤维
这类矿物纤维长度在 200 μ m 和 2mm 之间,直径在 3~5 μ m,材
料密度达 2.7g/cm 3 ,理论比表面积为 0.6 ㎡/g。
d) 聚丙烯纤维
这些纤维是合成的,长度在 600 μ m 和 1.2mm 之间,在某些情况
下,长度可达 6mm,它们的温度可承受 220℃,用量在 0.6%集料重
量。
e) 复合纤维
这些纤维来自再生方法,如汽车部件。
1.4.3.6 天然沥青和沥青混合物
a) 提纯特立尼达湖沥青
提纯沥青用于炼制,它含有矿物质部分,密度约为 1.40g/cm 3 ,
25℃针入度在 1~4 1/10mm,软化点温度大于 90℃(“可溶性”沥青的
标准针入度 3~12,软化点温度在 68℃和 78℃之间)
- 32 -
图 1-14 特立尼达湖沥青(委内瑞拉)开挖示例
b) 50/50 特立尼达矿砂
这种沥青混合物由 50%的提纯特立尼达湖沥青和 50%的石灰岩
填料组成。
c) 北美岩沥青(Gilsonite )
北美岩沥青
(Gilsonite)
是一种天然沥青,
0/2 组成密度 1.05g/cm 3 ,
标准针入度在 0 左右,
软化点温度高于 150℃,用量在百分之几到 10%
集料重量
1.4.3.7 彩色剂
用于道路混合料技术的矿物彩色剂,在拌和温度和光线下能保证
稳定,最广泛使用下列金属氧化物:
—红、黄或灰氧化铁
—浅黄色铬酸铅
—绿色铬氧化物
—蓝色氧化钴
—白钛氧化物

- 33 -
图 1-15 彩色沥青混合料示例
1.5 有用的定义和与性能试验的关系
大多数定义列于附录 F 名词术语中,只有下面这些与性能有关的
必要性注释以及这些参数有用的相互关系,讨论如下,必要时,欧洲
的名词以及相关的意义也会出现在附录 F 每个定义的下面。
1.5.1 胶结料含量
以前法国标准在 NF P98-130~98-141 系列,胶结料含量 TL ext 为
胶结料质量与干集料之比,称为外掺百分比,俗称油石比,因为这个
原因,本指南和下面的示例通常用油石比来表示
沥青质量
TL ext =100×
干集料质量

包括在 EN13108 系列中的“EN”产品标准,强制使用 tl int 值,即


胶结料质量与混合料质量之比,内掺百分比。
沥青质量
tl int =
干集料质量 + 沥青质量

tl int 和 TL ext 之间可用下列方程相联系


100 × tl int 100 × TLext
TL ext = tl int =
100 − tl int 100 + TLext

附录 C 给出了两种胶结料含量之间的一个等值表。

- 34 -
1.5.2 丰度系数 K
丰度系数 K[Duriez,1950]是一个沥青胶结料裹复在集料的沥青
膜的常规厚度的一个比值,K 与砾料密度无关,通过下列公式与油石
比有下列关系
TL ext =K× α 5 ∑
式中 K 是比表面积,用㎡/kg 表示。
由下式计算:
100 ∑ =0.25G+2.3S+12s+150f
式中 G— 大于 6.3mm 集料的比率
S— 6.3mm 和 0.25mm 之间的集料比率
S— 0.250mm 和 0.063mm 之间集料比率
f— 小于 0.063mm 集料比例
α —与集料密度有关的相关系数
α =2.65/ ρ G, ρ G 是集料密度,g/cm 3

用 tl int 和丰度系数有下列关系
100 × tl int

( )
100 × K × α 5
100 − tl int
tl int = , K=
100 +(K × α 5 ∑ ) α5 ∑
注: 这个公式不能应用于含有专门的粉料或外掺剂,如纤维。
1.5.3 空隙率或压实度
1.5.3.1 定义
a) 空隙率,或压实度,是沥青混合料设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
数。事实上,材料性质取决于相应的砾料骨架体积、胶结料(也包括
添加剂的体积)和“自由”的空气的体积,称为空隙或空隙率。
压实作用下的空隙率,一般使用旋转压实机,是混合料制备时最
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与工地的特性相吻合:纹理,耐久性(水损害、
抗疲劳、抗车辙)等,因为这个原因,试件准备要接近于空隙率的要
求。
为了验证现场的特性与实验室得到的相应性质,空隙率的测量就

- 35 -
是这种验证的关键因素。
b) 体积构成
混合料体积组成如图 1-16 示意图所示,并参考下列注释:
—视体积 VT
这是试件总的体积。
这取决于选择的测试方法,特别是含有试件表面不规则的情况。
—空隙体积 Vm
这个值代表沥青混合料的所有孔隙和裂缝、缺口的体积。
—固体体积 Vr
这个体积代表除了空隙、孔隙和缺口体积以外的集料、沥青和添
加剂的体积。通常用占视体积的百分率来表示。
—矿料间隙率—VMA
这是砾料混合料可利用的空间的数量,代表自由沥青体积和空隙
的体积之和,用占视体积的百分率表示。
沥青体积 Vb:
这是混合料中的总的沥青体积
集料吸收沥青体积(vba)

这个沥青体积是指渗入到集料空隙中的沥青体积,这个吸收过程
取决于集料的孔隙性;它可以用混合料实际计算密度和实际测量密度
的差(见 1.5.3.2)来评价。
自由沥青体积 vbl:
这是沥青没有为集料空隙吸收的沥青体积。
(译者注:在美国称
为有效沥青体积)
Vb = vba + vbl
沥青填缝率 VFB
这个参数用百分率表示,是胶结料体积占集料骨架空隙体积之
比,在某些混合料设计方法中,为了保证在矿物骨架中有足够的胶浆
(胶结料+填料)体积。

- 36 -
图 1-16 设计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方法
混合料内空隙率的分布如图 1-17 所示,以区分为相应联通的空
隙,即它的两个面与路面或试样相联结,这类空隙可以在排水沥青混
合料中看到。这种空隙的集合形状很复杂,使有可能内部液体流动,
称为“曲折”。
非联通空隙的一面是开放,而另一面是封闭的,在测量毛体积密
度时,取决于测量方法,它们可能也可能没有考虑,或者只有部分体
积在计算中考虑。
封闭空隙是不能进入的空隙。

图 1-17 联通、非联通和封闭空隙
c)最大密度
最大密度可按 EN12697-5 方法 A 水中重法直接测量,标以
MVR。

- 37 -
也可以用组成材料密度(通过不同方法获得,水中、溶剂、石蜡
油)用 MVR C 表示,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集料质量 + 沥青质量
MVR C =
Vg + Vb

用油石比的情况:
100 + TLext
MVR C =
%G1 %G2 %Gn TLext
+ + …… + +
υ g1 υg2 ρ gn ρb

用沥青用量(内掺)的情况
100
MVR C =
%G1 %G2 %Gn tl int
+ + …… + +
ρ g1 ρg2 ρ gn ρb

式中 %G i 砾料组分通过百分率;
ρ gi 是相应的质量密度。
应指出的是,对于油石的情况 TL ext %G 1 +%G 2 +……+%G n =100,
而对于沥青用量(内掺)的情况 tl int ,%G 1 +%G 2 +……+%G n =100-tl int 。
ρ b 是沥青的密度。
MVR C 值取决于组成材料密度;特别是集料密度所选择的测量方
法。如果集料密度用流体方法测量,它可渗入主要的空隙(水、溶剂),
MVR C 值可能超过,这种方法也用于确定吸收沥青的数量,如果集料
密度用腊油测定,它的粘度与沥青几乎相当,计算值和直接测量产生
类似的结果。
d) 毛体积密度(译者注:原文为视体积密度,拟为毛体积密度)
毛体积密度是试样质量和它的视体积之比,这个毛体积密度,可
以用体积法测量(MVA)或静水称重根据材料空隙率用蜡或不用蜡
来测定(EN12697-6)。毛体积密度也可以用 γ 射线法测量 MVa γ
(EN12697-7)
e) 空隙率和压实度
压实度和空隙率用实际密度测量最大密度(MVR)和毛体积密

- 38 -
度测量 MVA、MVa 或 MVa γ 获得,计算公式如 T:
C%=100 × (MVa 或 MVA 或 MVa γ )/MVR
V%=100[1-(MVa 或 MVA 或 MVa γ )/MVR]
1.5.3.2 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a) 空隙率和压实度
压实度 C%和空隙率 V%用下列公式相关
100=C%+v%
b) 矿料间隙率 VMA 体积
100 ×(MVR ×(100 − v))
VMA%(或空隙+自由沥青)=(100- )
ρ(
g 100 + TLext)

(100 − v) × MVR TLext


ρg −( )× (1 − )
100 100 − TLext
VMA%=
ρg

沥青含量内掺情况
tl int
VMA%=v+ ×MVA
ρb
c) 集料吸收沥青体积
1 1
V ba =100×MVa( ( )−( ))
MVR MVRC

式中 MVRc 是混合料计算的 MVR。


如果集料密度测量是按法国标准 P18-599(用腊油)吸收沥青体
积为零,即 vba=0
d) 沥青填隙率(VFB)
Vb%
VFB=100
VMA%
式中:Vb—沥青体积 用百分比表示油石比情况
TLext × MVR × (100 − v)
Vb%= ×100
(100 + TLext)× ρb

沥青用量(内掺)情况
MVA
tl int ×
ρb
VFB= ×100
VMA
- 39 -
tl int × MVA / ρ b
VFB=
v +(tl int × MVA / ρ b)

式中:tl int —“内掺”胶结料用量


TL ext —“外掺”胶结料用量
MVA— 试件毛体积密度
ρ b —— 沥青密度
v—— 空隙百分率
ρ g ——矿料骨架密度

- 40 -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2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在一整套混合料组成(集料、细料、沥青胶结料,矿物或有机添
加剂)的基础上,若采用的材料被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样品,沥青混合
料的性能就可以通过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来描述。选择具体的试验内
容根据合同对性能试验水平(水平 1 到 4,水平不包括试验)的要求,
有时还可能有一些附加的试验。性能试验通常取决于:混合料类型、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的层位、它的厚度、项目交通水平,任何特殊的
加载条件(如匝道、交叉口、当地温度)、应用于该结构层的特定目
的及其下面结构层次的类型、以及道路建设项目的性质。
为了验证混合料中组成的变异是否影响将来实际获得的目标特
性,可能需要一个试验方法进行混合料组成因素的敏感性研究。
性能试验方法已经在前法国产品标准系列 NF P98-130 至 NF
P98-141 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在施工技术规范 NF P98-150-1(沥
青混合料构成、性能试验、制造、应用和控制)中也进行了规定。大
多数这些规定与现行欧标(EN13108-1 至 7 和 EN13108-20 性能试验)
兼容,而且也包括在法文版的国家规范前言中。为了从一些法国沥青
混合料类型获得的经验中受益,同时考虑到欧标的统一,本指南中叙
述的沥青混合料,名称包括了欧标的名称之后还有一个法国的名称。
大多数使用的产品在附录 F 中列出并进行了描述。附录 E 提供了一
个汇总表,表中根据法国的经验列出了各种混合料的名称和技术要
求。例如,按照欧标 EN13108-1(EN 的法文版为 EB),列出了下列
材料:
AC-BBSG (Béton Bitumineux Semi-Grenu) 半粗沥青混合料
AC-BBME (Béton Bitumineux à Module Élevé) 表面层和联结层用高
模量沥青混凝土
AC-BBS (Béton Bitumineux pour chaussées Souples à faible trafic) 轻型
交通荷载的柔性路面用沥青混凝土
AC-BBM (Béton Bitumineux Mince) 薄层沥青混凝土
7
筛子的基本系列为(mm):0.063;0.125;0.250;0.500;1;2;4;8;16;31.5

- 41 -
AC-BBA (Béton Bitumineux Aéronautique) 机场道面用沥青混凝土
AC-GB (Grave-Bitume) 沥青砂砾
AC-EME (Enrobé à Module Élevé)中下面层或基层用的高模量沥青混
合料
同样的方法,其它材料有:
BBTM (Béton Bitumineux Très Mince) 很薄层沥青混合料
PA-BBDr (Porous Asphalt – Béton Bitumineux Drainant) 排水沥青混
合料
注意某些规定在前法国规范体系中是标准性规定,它们在目前的
欧标(EN)中成为参考性规定,作为对法国方法的一种选择。
指南这一部分的目的是汇总一套规定,其涉及到组成材料、混
合料组成,试件准备和重要的性能参数,其中的试验方法包括在EN
中作为备选方案的法国方法。
使用的参考文献(规范)如下:
—集料,根据欧标EN13043和法标XP P18-545,后者是EN13043
法国版本的应用指南
—回收沥青混合料,根据欧标EN13108-8,
—胶结料,根据欧标12591,EN13924和EN14023,
—沥青混合料,根据欧标EN13108-2,-5,-7,
—性能试验,根据欧标EN13108-20,
—试件制备与条件,根据欧标EN12697相应标准试验方法准备
试件与条件。
这章结束,以汇总表的形式列出了欧标对基本性能试验的要求。
2.1 关于混合料组成的规定
对于正在评定产品的某些性质,由于缺乏足够可靠的方法来判断
混合料内在特性,因此在组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强制性规定。
对于交通荷载下的耐久性,在生产和应用阶段的耐久性等就属于这类
情况,对于表面特性也存在类似情况。
2.1.1 关于掺加填料的规范
- 42 -
关于填料的规范见欧标EN13043,其中,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颗粒筛分 :0.125mm和0.063mm的底限和最大波动范围
—有害细集料的亚甲蓝值(亚甲蓝试验[欧标EN933-9])
—干压填料空隙率(Rigden空隙指数)[欧标EN1094-4]
—增强指数,环球法软化点温度差[欧标13179-1]
—关于Blaine比表面积[EN196-6]的附加规定意味着表征填料生
产的一致性。
表2-1总结了这种应用的两类填料
表 2-1 沥青混合料用填料的典型特征
有害
颗粒尺寸指标,筛子尺寸(mm) 增强性质
细料

2 0.125 0.063
MBF, (Rigden)
通过 Δ R&B , ℃
通过率 范围 通过率 范围 g/kg 空隙率 V,%

8-16
≤10 28-38
≥100 85-100 ≤10 ≥70 ≤10 标记为
MB F 10 V 28/ 38
Δ R & B 8 / 16

2.1.2 关于混合料中含有填料的规范
产品标准也包括了关于来自细集料的石粉(fine)或外掺填料(也
就是石粉来自细集料和单独掺加的填料)。来自细集料的石粉或外掺
填料用 0.125mm 干筛筛出。这些规范参考见表 2-2。当在拌和厂混合
料生产时,大部分的填料不仅来自细集料中的石粉,也来自粗集料表
面的细颗粒,同时还有在干燥和拌和阶段机械搅拌得到的细颗粒。因
此,来自破碎集料的细料必须符合 EN13043,这些规范列于表 2。
含有氢氧化钙的填料使用还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氢氧化钙的含量
不能超过混合料的 1%。

- 43 -
表 2-2 从细集料,统货集料或混合填料中关于细集料的规范
亚甲蓝值 MBF (Rigden) Δ R&B
特性
(g/1000g) 空隙率(%) (℃)

标准 ≤10 28-38 8-16

EN 13043 MB F 10 V 28/ 38 Δ R& B 8 / 16

2.1.3 关于细集料或统货集料(0/4,0/6)
对于大多数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是 0/2(欧标 13043 定义的)或
0/4 统货集料。若用于低交通荷载的柔性路面中(AC-BBS),AC-GB
( 基 层 半 粗 密 级 配 沥 青 混 凝 土 )、 基 层 用 高 模 量 沥 青 混 凝 土
(AC-EME),0/6 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 EN13043 的规定,
细集料 0/2 的分类为 G F 85,这就是说 100%
超过 4mm 筛,
85%-99%通过 2mm 筛。这套特性相当于法标 XP P18-545
即 EN13043 的法国版本应用指南中定义的“a”类。
0/4 和 0/6 统货集料归于 G A 85(100%通过 2D,98%-100%通过
1.4D 和 85%-99%通过 D)。
细集料和粗集料的颗粒尺寸分布的允许波动范围必须符合规范
的 G TC 10(D 尺寸±5%,D/2 尺寸±10%,0.063mm,±3%)
细集料和粗集料的有害物质必须满足 MB F 10(细集料中的粉料
测定)或 MB 2 (0/2 颗粒尺寸测量),比 MB F 10 更严格。
细集料中的粉尘含量一般在 12%~22%,砂中细集料含量在 16%
或 22%的细集料也可以用,但在所有情况下,细集料中的粉尘含量必
须满足所规定的值。
当细集料用于表面层时,要测定细集料的最小棱角性
、一般来说这个值为 35-38 秒,除非用于低交通量柔性路
(EN933-6)
面的“软”沥青混合料,30 秒也可以接受。
对于其它沥青混合料(用于联结层和基层)
,如果要求测定轮辙
试验的情况下,棱角性不作规定。

- 44 -
对于表面层和联结层沥青混合料(AC-BBSG)圆状颗粒含量(虽
然规范要求 E CS <30)要限制在 10%以内,同样标准适用于机场道面
沥青混凝土(AC-BBA)、“软”沥青混凝土(AC-BBS)、表面层和联
结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AC-BBME)。
沥青混凝土细集料易碎颗粒最大值 0/4 为 40,0/2 的为 45。这些
规范可能已不再包括在产品规范中,然而这些指标经证明仍具有重要
作用。
2.1.4 关于粗集料的规范
2.1.4.1 物理特性(力学强度)和生产特性
粗集料的最小力学强度值和最小产品特性,取决于它们在路面结
构中的层位以及作为表面层时的厚度。
生产特性主要是级配、形状和粉尘含量。
关于级配特性、一般要求 G C 85/20(D 筛通过率 85%~99%,d 筛
通过率为 0%~20%,2D 通过率 100%,d/2 筛通过率为 0%-5%)
。对
于间断级配混合料,必要的级配类型可采用 G C 85/15[即 d 筛通过率
0%~15%,而不是 20%,对于单一尺寸粗集料,当间断级配用于表面
层时,D/d 要求 D/d<2,D 筛通过率为 90%~99%,2D 筛通过率 100%,
d/2 通过率为 0~5%]。
对于基层材料,中等尺寸筛子(D/1.4)的通过率应在 25%~80%
之间;而对于表面层和联结层材料,通过率应在 20%~70%之间,两
种情况的级配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允许波动误差±15%,分别标记为
G 25 / 15 和 G 20 / 15 。
粗集料的形状用术语扁平指数 FI 来表达。FI 25 是一般要求,对
于很薄层混合料需要 FI 20 .
粗集料中的粉尘含量用 0.063mm 筛通过率来测量,通常使用 f 1
(0.063mm 筛通过率小于 1%)
,对于很薄层混合料使用 f 0.5(0.063mm
筛通过率 0.5%)

表 2-3 给出了这些特性的概述。

- 45 -
表 2-3 粗集料的最低特性要求:力学强度和生产特性
最低值黑体字是从 EN13043 中摘出来的,相当于小于和等于以前法国集料标准,
斜体字相应于法国集料标准 XP P 18-545

力学强度
使用类型 EN13043 生产特性
XP P18-545
G C 85/20
LA 40 M DE 35
底基层 (1)
G 25 / 15
LA 40 M DE 35
FI 25 f1
G C 85/20
LA 30 M DE 25
上基层 (1)
G 25 / 15
LA 30 M DE 25
FI 25 f1
G C 85/20
LA 30 M DE 25
厚层联结层(≥5cm) (1)
G 25 / 15
LA 30 M DE 25
FI 25 f1
G C 85/20
LA 25 M DE 20
薄层联结层(AC-BBM) (1)
G 25 / 15
LA 25 M DE 20
FI 25 f1
LA 25 M DE 20 G C 85/20
厚表面层和
PSV M DE 50 G 25 / 15
轻型机场道面 (1)
LA 25 M DE 20 FI 25 f1
G C 85/15 ( gap− gradedgrading )
很薄表面层(BBTM 和排水 LA 20 MDE15
( 2)
G C 85/20
沥青混合料 PA-BBDr)和重 PSV 50
(1)
G 20 / 15
型机场道面 LA 20 M DE 15
FI 20 f 0.5
(1)在任何可能的应用时,当能判断和给出明确的判断,材料合同文件的最大值在 LA
和 MDE 之间可以互换 5 个百分点(见 XP P18-545),例如:
如果 MDE=10,LA=25 的集料,LA 可为 LA20,MDE15 的集料
如果 LA=15,MDE=20 的集料,可以为 LA20,MDE15 的集料
如果 LA=17,MDE=18 的集料,可以为 LA20,MDE15 的集料
(2)对于唯一的点,有必要预测 PSV53(规范值),甚至 PSV56

2.1.4.2 颗粒尺子分布
粗集料通用的规格为 2/4,2/6,4/6,4/10,6/10 和 10/14。
对于用于道路基层,那么也可以实际使用 2/10,6/14,6/20,10/20

- 46 -
和 14/20 等规格。
每一种混合料类型的可能的 D 值列于表 2-4。
欧标 EN13043 强制使用基本筛系列+2 类筛系列或基本系列筛+1
类筛系列。通常实践是使用基本筛系列+2 类筛系列。
表 2-4 混合料类型和 D 接受值
沥青混合料 D,mm

表面层和联结层 半粗式沥青混凝土

(AC-BBSG)

表面层和联结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AC-BBME)
10-14
表面层和联结层机场道面沥青混凝土

(AC-BBA)

薄层沥青混凝土 A或B型

(AC-BBM,A 或 B 型)

基层沥青混凝土(沥青砂砾) —半粗
( 2)
14-20
(AC-GB)

基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AC-EME) 10-14-20 ( 2 )

薄层沥青混凝土,C 型 10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BBTM)
(1)
6-10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

(1) 有可能用 8mm(欧标)


(2) 有可能用 16mm(欧标)

AC-BBM ,A 类,薄层沥青混凝土在 2 和 6mm 处间断,而


AC-BBM ,B 类在 4 到 6mm 处间断,而 AC-BBM,C 型混合料设计
是连续的。
2.1.4.3 棱角性
粗集料的棱角性对表面层的纹理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在混合料

- 47 -
设计中必须经常考虑的因素。
粗集料棱角性测量根据欧标 EN933-5 破碎集料的棱角性大致为
C 100 / 0 。
对于从沉积岩中获取的粗集料用于表面层,棱角性值必须在
C 95 / 1 ,对于用于低交通量的“软”沥青混合料类型(AC-BBS),粗集料
也可以用棱角性 C 50 / 10 。
2.1.5 关于添加剂的规范
添加剂没有很明确的规范
术语添加剂包括了抗剥落剂,实践表明其在高温下存在降解的可
能,如[NFP98-150-1]所示;也包括了改变混合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的有机和无机添加剂。必须指出按照欧标 EN13108 体系,只有通过
评估认为合适的才能作为组成材料使用。适用性评估根据下列或下列
之一:欧洲标准、欧洲技术认证(ETA)和建立在显示出有满意应用
历史基础上的材料。这些证据可以是研究成果和实践表明。
欧洲沥青工业界使用像矿物和有机纤维,彩色沥青,蜡等是常规
实践,并没有包括在欧洲标准中或欧洲技术认证(ETA)。欧洲产品
规范允许使用这些添加剂。
应当指出,对于抗剥落剂的用量,采用其与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比,
可以采用内掺或外掺计算。而添加剂的使用量(不同于粘附剂)用其
与集料质量的外掺比来表达,或者可以用其占混合料质量的内掺百分
比表达。
添加剂在拌和作业中添加。
2.1.6 关于胶结料的规范
对于所有沥青混合料的胶结料有若干选择:铺路等级沥青,
EN12591,聚合物改性沥青和专用沥青,根据混合料性能要求的水平
而异。
事实上,对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规定,还没有一个可靠的规
范,欧标 EN14023 只限于一个类别。
尽管如此,还是根据最小塑性间隔。定义为软化点温度差和弗拉
- 48 -
斯脆点温度差以及最大弗拉斯温度等指标。
第一个指标显示改性的程度。对于 4 级改性沥青要求软化点
>75℃,对于 6 级,软化点温度>65℃。第二个指标取决于当地的气候
条件,如等级 5,
(弗拉斯脆点温度<-10℃)或等级 7(弗拉斯脆点温
度<-15℃)

关于硬质沥青等级规范包括在 EN13924。法国建议的胶结料为针
入度 10/20 软化点温度 60℃~76℃以及针入度 15/25,软化点温度
55℃~71℃。供应商应保证软化点应在中值±5℃范围内。用 RTFOT
老化等级为 2(质量变化<0.5%,软化点温度增加<8℃,残留针入度
>55%)
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层 RAP 掺量可在 10%以上和联结层和基
层 RAP 掺量可在 20%以上,EN13108 系列规范规定,添加的胶结料
为纯沥青,这样可以使新旧沥青形成的胶结料结合针入度和轻化点要
满足最终使用的需要。混合后的胶结料针入度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lg(P)=a lg(P1)+b lg(P2)
式中 a 和 b 胶结料相关的比例,P1 是从回收沥青混合料中回收
沥青的针入度,P2 是新加胶结料的针入度。
T R& Bmix =a T R&B1 +b T R&B 2
式中,a 和 b 是相应的胶结料比例,T R&B1 是回收沥青混合料中回
收沥青的软化点温度,和 T R&B 2 是新加胶结料的软化点温度。
当添加天然沥青,要符合 EN13108-4 附录 B 天然沥青的要求。
天然沥青定义了两个类别,分成高粉尘含量和低粉尘含量。对于第一
类,25℃针入度应在 0~4。软化点温度为 93~99℃,溶解度 52%~
55%,灰份含量在 35%~39%,密度在 1.39~1.42g/m3。对于第二类,
25℃针入度 0~1,软化点温度在 160~182℃,溶解度大于 95%,灰份
含量在 0~2%之间,密度为 1.01~1.09g/m3。
2.1.7 关于回收沥青混合料的规范
回收沥青混合料的规范见 EN13108-8。
回收沥青混合料用缩写 RA 表示,颗粒尺寸用 U,集料尺寸用
- 49 -
d/Dmm,U 是通过率为 100%的最小尺寸,对于 RA,d 几乎是不变的
为 0,D 是下列两种情况中较大尺寸:
—M/1.4,M 是通过率为 100%的最小尺寸,
—通过率为 85%的最小尺寸。
再生沥青混合料用外掺物质含量来表示,第一组 F1 为外掺物质
(水泥混凝土,砖,水泥砂浆,金属)小于 1%,第二组 F2 外掺物质
含量(人造材料、木、塑料)小于 0.1%。
回收沥青混合料能用于 U(回收沥青的颗粒尺寸)值小于等于
35mm。
回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上限筛子尺寸 D 不应该超过所生产混合
料的上限筛子尺寸。回收沥青混合料集料性质应达到混合料集料的要
求(历史资料也可接受)
当表面层使用超过 10%的 RA 或其它层超过 20%RA 时,若 RA
中含有的沥青为铺路等级沥青,同时新掺配的沥青也是铺路等级沥
青,若需要确定合成后的胶结料等级,沥青的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从回收沥青混合料中回收胶结料以及新添加胶结料针入度或软
化点计算出来的针入度或软化点应满足最终胶结料针入度或软化点
要求。针入度或软化点都必须考虑。
计算方法在 13108 各个标准的附录 A 以及本书的 2.1.6 中叙述。
当进料主要是含有铺路等级沥青的回收沥青混合料。如果回收胶
结料针入度均不低于 10,所有样品平均针入度至少 15,这种回收沥
青混合料可以归类为 P 15 ,如果这个回收沥青软化点不大于 77℃,所
有样品平均软化点不超过 70℃,这种回收沥青混合料标志为 S 70 。对
于其它回收沥青混合料分类,Pdec 或 Sdec 就是所有样品的平均针入
度或平均软化点温度。
对于回收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其基本的技术信息(通过试验或历
史数据)对不同来源的回收料进行区分,也可以根据对回收的胶结料
和集料的特性进行区分。
第 1 类回收沥青混合料 10%的 RA 用量,可以用于除表面层以外
的其他层次。其它类的回收沥青混合料,可以再生用作磨耗层,在较
高用量时则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环境条件。
然而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 PA 和很薄层沥青混凝土 BBTM,不推

- 50 -
荐加入回收沥青混合料,对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 A 类和 B 类,作为
默认的预防性建议,是不允许采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
在法国标准应用指南中提供了对应于一定的技术特性回收沥青
混合料使用比例表,这张表来自法国标准 XP-P98-135 回收沥青混合
料。
针对回收沥青混合料的使用目的需要确定的特性总结见表 2-5 所
示。
表 2-5 回收沥青混合料特性和 RAP 参量
层位 RAP 掺配比率(%)
在路面中应用

10
表面层 0 0 (1)
30 40
根据
联结层 10 20 30 40
基层 10 20 30 40

胶结料含量 范围 无规定 ≤2% ≤1%


沥 针入度
残留物性 ≥5 ≥5
青 0.1mm
质(针入
胶 针入度范围 无规定 - ≤15
度或软化
结 软化点温度℃ ≤77 ≤77
点)
回收沥青组成资料

料 软化点范围 - ≤8
80-99 85-99
D,通过率,范围
≤15 ≤10
颗粒尺寸
2mm,通过率,范围 无规定 ≤20 ≤15
分布
集 0.063 mm,通过率,
≤6 ≤4
料 范围
例如
内在 分类 无规定
LA 20 ,M DE 20
特性
棱角性 - C 90 / 1
(1)如果 RAP 平均油石比超过 5.5%,可以认为这种回收料是一种沥青混合料,只不过其集
料选择的技术标准与回收混合料的集料最低标准非常接近,不管如何,石灰岩集料不能用于表
面层。

2.2 关于混合料组成的规范
2.2.1 级配

- 51 -
法国标准中没有规定集料颗粒分布曲线。然而对于 0.063mm,
2mm,D 和 1.4D 筛规定了目标组成的总的范围(级配范围),相应的
要求列于表 2-6。
表 2-6 2mm 筛的规定
沥青 0.063mm 筛 2mm 筛 D 尺寸 1.4D 尺寸通过

混合料 通过率(%) 通过率(%) 通过率(%) 率(%)

AC10 2.0-12.0 10-60 90-100 100

10-50
AC14 0.0-12.0 90-100 100
10-60for airfield

10-50
AC20 0.0-11.0 90-100 100
10-60for airfield

BBTM6A 7.0-9.0(11) 25-35 90-100 100

BBTM6B 4.0-6.0 15-25 90-100 100

BBTM10A 7.0-9.0 25-35 90-100 100

BBTM10B 4.0-6.0 15-25 90-100 100

PA-BBDr 2.0-10.0 5-25 90-100 100

2.2.2 胶结料含量和丰度系数
在前期法国的体系中,沥青用量建立在“丰度系数”概念的基础之
上,丰度系数方法接近于沥青膜的厚度,独立于混合料级配以外的要
求。
EN13108 系列没有使用这个概念,为了与 EN13108 保持一致,
丰度系数的要求已经转换为“沥青胶结料用量”。在经验方法中,提出
各种材料类型的 B min 最低沥青用量值。在基本力学方法中,B min 即最
小沥青用量固定在 3%。
不管怎样,将这种概念做为一种参考,表 2-7 同时给出了最低沥
青用量和丰度系数。

- 52 -
表 2-7 最低沥青用量和丰度系数值
最低沥青胶结料用量(%) 最小丰度系数
沥青混合料
经验方法 基本力学方法 K

AC10-BBSG B min 5.2 3.0% 3.4

AC14-BBSG B min 5.0 3.0% 3.2

AC10-BBAC(Continuous) B min 5.4 3.0% 3.6

AC14-BBAC(Continuous) B min 5.2 3.0% 3.5

AC10-BBA D (Discontinuous) B min 5.2 3.0% 3.4

AC14-BBA D (Discountinuous) B min 5.0 3.0% 3.2

AC10-BBM B min 5.0 - 3.3

AC14-BBM B min 5.0 - 3.2

PA6-BBDr class1 B min 4.0 - 3.4

PA6-BBDr class2 B min 4.0 - 3.2

PA10-BBDr class1 B min 4.0 - 3.3

PA10-BBDr classs2 B min 4.0 - 3.1

BBTM6 B min 5.0 - 3.5

BBTM10 B min 5.0 - 3.4


1
AC-GB class1 (B min 3.4 ) - --

AC-GB class2 B min 3.8 3.0% 2.5

AC-GB class3 B min 4.2 3.0% 2.8


2
AC-GB class4 - 3.0% 2.9
2
AC-EME class1 - 3.0% 2.5
2
AC-EME class2 - 3.0% 3.4
2
AC10-BBME - 3.0% 3.5
2
AC14-BBME - 3.0% 3.3

注 1:GB1 在法国标准的最新版本中已不考虑

注 2:由于基本力学的方法,最低沥青用量不再规定。3%是 EN13108-1 对所有类型沥青混

凝土基本方法规定的最低值。

2.3 试件制备

- 53 -
2.3.1 密度测量
最大密度 ρ mv(法国文献中 MVR)
,按照 EN12697-5(3 个样品平
均)方法“A”水中重法直接用混合料测量(1.5kg 热拌样品,符合配合
比范围)。这个方法是 EN13108-20 性能试验试件空隙率测定和旋转
压实试验试件的基本方法。
这个方法与根据各个砾料部分的最大密度基础上的计算法相比,
其优点是可以减少进行试验的数量,优化混合料设计,变化不同组成
比例,或已知沥青用量下拌和时,测定各个组成的最大密度是可行的。
不同规格集料的最大密度,ρ g 已知沥青用量 TL ext 或 tl int 下拌和,采用
下式计算最大密度:
MVR
ρg = (分子括号中为 ρb)
TL MVR
1 + ext (1 − )
100 ρg

MVR(100 − tl int )
ρg =
tl
100 − MVR int
ρb

式中 ρb 是胶结料的最大密度。
按照这个方法得出的 MVR,不仅是性能试验中试件空隙率计算
的基础,也是进行现场测量的基础。
在以早期法国体系中,集料最大密度按 P18-559 用石蜡油。它的
特点是其粘度接近于沥青在拌和操作时的粘度。混合料的最大密度可
以用下列公式计算(胶结料用量是油石比)
100 + TLext
MVR=
%G1 %G2 %Gn TLext
+ + …… + +
ρ g1 ρg2 ρ gn ρb

式中,%G i 是不同规格集料的百分率
ρ i 是相应的最大密度
这个方法是在“产品”标准中是强制性的,这就克服某些集料表现
出的某些孔隙集料可以吸收沥青的概念。另外,使用唯一的 MVR 测
定方法作为参考标准,后面提到的孔隙率测试就更容易比较。

- 54 -
USIRF(法国道路工业界组织)/RST(法国各省实验室)联合工
作组通过试验表明,用混合料水中重法直接测量 MVR 和基于不同规
格集料密度的石蜡油法计算得到的 MVR 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
2.3.2 回收沥青混合料重新加热和加入拌和方法
欧洲标准对回收料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回收料进行分散之后,
在规定的回收使用率水平下,回收料的称量精确度要达到 0.1%
—在拌合厂回收沥青混合料加入前重新加热的情况,将回收沥青
混合料重新加热到建议温度±5℃,通过带有通风的料斗容器,放入设
定温度烘箱 2.5±0.5 小时,容器必须定期振动,以避免产生过分的压
力。
—在拌合厂回收沥青混合料加入前不加热的情况,通过通风烘箱
将回收沥青混合料重新加热到 110±5℃,2.5±0.5 小时,与集料加热的
标准温度相比,新加入的集料加热温度要根据回收料加入的比例进行
适当提高。当使用铺路等级沥青,拌和时间增加 1 分钟。
2.3.3 拌和
按 EN12697-35“实验室拌和”生产混合料。在欧标中添加填料的
加入可以和集料一起加入,也可以在沥青加入后再加入。经常选用的
是前者。
与从前的法国标准相反,如果拌和锅没有加热控制设备的话,欧
标不强调提高集料的加热温度。
2.3.4 试件压实
水敏感性试验试件可以用旋转压实仪或从平板压实仪成型板钻
取芯样来获取。但是为了与以前法国标准 NF P98-251-1(多列士试验)
获得的结果相比较,最好用 EN12697-12 方法 B 的双面静压法成型试
件。
对于力学试验,其所需要的板也采用 EN16097-33 进行轮碾成型,
使试件压实到目标压实度,为了改善板的表面状态,在压实完成时使
用垫板整平,由于这种操作已经表明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目前已不允
许这种操作。
2.3.5 试件切割和粘结
圆柱形和梯形试件按 NF P98-250-3 指南规定进行切割和粘结。
这一点在欧洲规范中没有提到。
2.3.6 试件存放条件
对于 ITSR 水敏感性试验,试件在成型和开始执行试验前最少贮

- 55 -
存 16 小时。
对于车辙试验,必须在压实结束后到准备开始轮辙试验
(EN12697-22 轮辙试验)至少 2 天。对于疲劳和劲度模量试验,在
钻芯或切割和开始试验时间差在 2 周和 2 个月之间。
2.3.7 试件空隙率
用于轮辙试验或力学试验(劲度模量或疲劳)试件必须满足规范
关于空隙率的一系列要求。
空隙率测定可用如 EN12697-7 规定的通过三个层次的 γ 射线来
测定。如果不能进行这种测量,可用体积法测量(轮辙试验)或劲度
模量或疲劳试件的孔隙率测定。最常见的空隙率值列于下面表 2-8。
表 2-8 试件特性
轮辙试验(大型轮辙仪) 疲劳/劲度模量
板厚度 空隙率 板厚度 空隙率
(mm) (%) (mm) (%)
AC-BBSG 和 AC-BBME 100 5-8 120 5-8
AC-BBM class A 50 7-10
AC-BBA
100 4-7 120 4-7
(除了 AC10-BBA D)
AC10-BBA D 50 4-7 120 4-7
AC-BBM class B 或 C 50 8-11
AC-GB class2 100 8-11 120 7-10
AC-GB class3 100 7-10 120 7-10
AC-GB class4 100 5-8 120 5-8
AC-EME class1 100 7-10 120 7-10
AC-EME class2 100 3-6 120 3-6
BBTM 10 50 9-16
BBTM6 50 16-22
用于测量车辙深度的两个
试件的毛体积密度的变异
不得超过平均毛体积密度
的±1%

2.4 性能试验的执行

- 56 -
根据使用条件,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荷载条件要求可能不一样。
所以性能试验分成若干水平,从 0-4,对于某些材料和用途可补充其
它的试验。
2.4.1 试验类型水平的选择
水平 0,在法国标准前言介绍中,如 NF98-150-1,根据级配和胶
结料含量描述的混合料,不需要进行任何试验,这些混合料用于非交
通量道路地区。
其它试验水平,从最简单的水平 1,到最全面复杂的水平 4,通
常高的设计水平要在设计水平低的要求满足之后进行。
以及选择的理由在 2.4.2 节到 2.4.5 节叙述。
每个设计水平的内容,
水平 0 没有试验,不叙述。
根据欧标 EN13108-1,水平 0,水平 1 和水平 2 相当于通用的经
验的方法,水平 3 和水平 4 相当于通用的+基本力学的方法。
水平 1: 旋转压实,水敏感性水平 2:轮辙试验,水平 3:劲度模量,
水平 4:疲劳

图 2-1 不同性能试验水平示意图
- 57 -
2.4.2 水平 1
混合料必须满足旋转压实试验要求的所有空隙率的要求(见

1.3.1)
,同时满足水敏感性的门槛值(见 1.3.2)

除了非交通荷载地区,对于所有试验方法来说,这个水平是最基

本的。对于交通荷载低的道路应用,水平 1 不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

验已经足够了。水敏感性试验按欧标 EN12697-12 方法 B 压缩方法测

定。

注意事项:对于某些材料要求满足旋转压实在 10 次旋转压实时的空
隙率要求。这个要求在欧标中是强调的,这也仅仅是从“经验的”规范
的角度考虑抗车辙性能。因此不允许在任何时候同时规定 10 次旋转

压实的空隙率和轮辙试验结果,认为这是一种超规范的两种标准。

- 58 -
表 2-9 空隙率规范
几次旋转压实后规范
10 次旋转压实后规范
混合料类型 旋转压实 空隙率
(%)
次数(n) (%)
AC10-BBMG 60 5-10 Vmin 5 − Vmax10
≥11 V10G min 11
AC14-BBSG 80 4-9 Vmin 4 − Vmax 9
AC10-BBME 60 5-10 Vmin 5 − Vmax10
≥11 V10G min 11
AC14-BBME 80 4-9 Vmin 4 − Vmax 9
BBTM6 classA 12-20 Vmin12 − Vmax 20
BBTM6B 21-25 Vmin12 − Vmax 25
25 —
BBTM10A 10-18 Vmin 10 − Vmax18
BBTM10B 19-25 Vmin19 − Vmax 25
AC-BBM classA 6-11 Vmin 6 − Vmax11
AC-BBM classB 40 7-12 Vmin 7 − Vmax12 ≥11 V10G min 11
AC-BBM classC 8-13 Vmin 8 − Vmax13
40 20-25 Vmin 20 − Vmax 25
PA-BBDr class1
200 ≥15 Vmin 15
Vmin 25 − Vmax 30 —
40 25-30
PA-BBDr class2
200 >20 Vmin 20
AC10-EME class1 <10 Vmax10
80
AC10-EME class2 <6 Vmax 6
AC14-EME class1 <10 Vmax10 —
100
AC14-EME class2 <6 Vmax 6
AC20-EME class2 120 <6 Vmax 6
AC14-GB class2 <11 Vmax11
AC14-GB class3 100 <10 Vmax10 >14 V10G min 14
AC14-GB class4 <9 Vmax 9
AC20-GB class2 <11 Vmax11
AC20-GB class3 120 <10 Vmax10
AC20-GB class4 <9 Vmax 9
表面层:3-7 Vmin 3 − Vmax 7 >10 V10G min10
AC10-BBA C 60
联结层:4-8 Vmin 4 − Vmax 8 >11 V10G min 11
表面层:3-7 Vmin 3 − Vmax 7 >10 V10G min10
AC14-BBA C 80
联结层:4-8 Vmin 4 − Vmax 8 >11 V10G min 11
AC10-BBA D 40 5-9 Vmin 5 − Vmax 9 >9 V10G min 9
AC14-BBA D 60 5-9 Vmin 5 − Vmax 9 >10 V10G min10

- 59 -
表 2-10 水敏感性规范
ITSR(I/C)(%)
混合料类型
方法 B 抗压试验

AC-BBSG ITSR 70

AC-BBME ITSR 80

AC-BBA 表面层 ITSR 80

AC-BBA 联结层 ITSR 70

PA-BBDr ITSR 80

BBTM ITSR 80

AC-BBM ITSR 70

AC-EME ITSR 70

AC-GB ITSR 70

2.4.3 水平 2
整个水平包含了水平 1 试验(旋转压实和水敏感性)和增加了轮
辙试验,或抗车辙试验。
表 2-11 轮辙试验规范
规范,车辙百分比,(%)
混合料类型 等级 轮碾次数
(大型轮辙仪)

1 ≤10% P 10
AC-BBSG
2 30000 ≤7.5% P 7.5
AC-BBME
3 ≤5% P5

1 ≤10% P 10

AC-BBA 2 10000 ≤7.5% P 7.5

3 ≤5% P5

1 3000 ≤15% P 15

AC-BBM 2 10000 ≤15% P 15

3 30000 ≤10% P 10

BBTM10 1和2 ≤15% P 15


3000
BBTM6 1和2 ≤20% P 20

2和3 10000 ≤10% P 10


AC-GB
4 30000 ≤10% P 10

AC-EME 1和2 30000 ≤7.5% P 7.5

- 60 -
2.4.4 水平 3
这个水平包含了水平 1 的旋转压实和水敏感性试验,以及水平 2
的轮辙试验,同时包括了测量混合料劲度模量的步骤。
劲度模量试验要求应用于大型道路工程中,所在路面结构中具备力学
强度功能的层位。这个水平意味着欧标中的基本力学试验方法,15℃,
10HZ 或 0.02 秒的劲度模量值与结构设计模型直接有关。
由于它们的主要特性,AC-GB,4 型,AC-BBME 和 AC-EME 混
合料都必须包含劲度模量试验。对于其它沥青混合料,根据要求进行
经验的或基本力学试验。
表 2-12 劲度模量规范
劲度模量,15℃,10Hz
混合料类型 混合料等级
或 0.02 秒(MPa)

AC-BBSG 1 5500 S 5500

基本力学方法 2和3 7000 S 7000

1 9000 S 9000
AC-BBME
2和3 11000 S 11000

AC-GB 2和3 9000 S 9000

基本力学方法 4 11000 S 11000

AC-EME 1和2 14000 S 14000

AC-BBA 1和2 5500 S 5500

基本力学方法 3 7000 S 7000

2.4.5 水平 4
这个水平通过水平 1 的旋转压实和水敏感性试验,水平 2 的轮辙
试验和水平 3 的劲度模量试验后,还要通过疲劳的测定。
水平 3 相当于基本力学方法。
疲劳试验用于大型的工程,目标层承受疲劳,在结构设计模型中
直接使用 ε 6 值。
AC-BBME 和 AC-EME 当然应采用基本力学方法,对于其它沥青

- 61 -
混合料,根据需要来决定是进行经验的或基本力学试验。
表 2-13 疲劳规范
疲劳规范,
混合料类型 混合料等级 ε 6 10℃,25HZ
附录 A-2 类梯形
AC-BBSG
1-3 ε 6 -100
基本力学方法
1 ε 6 -100
AC-BBME
2和3 ε 6 -100
2 ε 6 -80
AC-GB 3 ε 6 -90
4 ε 6 -100
1 ε 6 -100
AC-EME
2 ε 6 -130
1 ε 6 -130
AC-BBA
2 ε 6 -115
基本力学方法
3 ε 6 -100

2.4.6 附加试验
—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欧标 EN13108-7,包括了按照欧标
EN12697-19 的垂直或水平渗透性规范,这个值对于水平渗透性 Kh
和垂直渗透性 Kv 都是在 0.1mm/s~4mm/s 范围。在这个标准中,同
时也强调了析漏试验(EN12697-18)。欧标规范强调排水沥青混合
料的磨耗试验(EN12697-17)
,有些不太符合实际。
—对于机场道面/滑行跑道的混合料,在欧标 EN12697-43 中对
燃油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同时,对除冰剂试验也作了规定,
EN12697-41。
2.5 配合比验证
如果沥青混合料设计,即使只进行了水平 1 的常规性能试验,也

要进行配合比的验证。材料来源、颗粒筛分曲线和沥青用量都要保持

不变。

- 62 -
然而对于集料,例如形状的变异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但通用的测

量方法(毛体积密度、颗粒筛分曲线,等)是觉察不到的,而且会对
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验证方法包括选择尽可能多的试验水平以检测这些变化,换言

之,以确定所研究混合料内在特性的一致性。

最适用的试验是旋转压实仪。选择的标准是整个曲线得到的孔隙

率偏差要在±1.5%范围内,作为一般规则,这个标准对于确定混合料

设计不会有重大变化来说是足够的。其它特性(轮辙试验、劲度模量

等)在提供使用的沥青符合标准情况方面是有价值的(这句话的整体

意思应该是:若更换沥青的话,可采用车辙、模量等试验确定能否代

替配合比使用的沥青)
。沥青的任何改变必须进行这些特性新的验证。
在特定情况下,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进行验证的目标特性,例

如对于专门用于抗车辙目的的混合料进行轮辙试验验证,专门用于高

模量目的的混合料进行劲度模量值的验证。

2.6 性能试验方法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和试验时间

对于进行水平 1 性能试验要求 60kg 材料和 10 个工作日,而对于

要达到水平 4,大约需要 1 个月的时间,400kg 材料。


每个试验水平的试验时间如表 2-14 所示:
以上时间包括了按照欧标 EN12697-5 方法 A 最大相对密度测量
和按欧标 EN12697-12 水敏感性研究方法 A 压缩试验。

- 63 -
表 2-14 性能试验:要求的材料数量——大致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 总时间
材料
水平 试验名称 准备与 (包括准
数量 试验
辅助操作 备)

混合料最大 5kg
1天 干燥+试验 2天
准备组成 相对密度 混合料

分析 每个组分
颗粒分析 1天 干燥+试验 2天
3kg

ITSR 试验方 20kg


8天 干燥+拌和+试验 10 天
1 法 B 40kg

旋转压实 30kg 1天 干燥+拌和+试验 2天

水平 1 全部 40-60kg 12 天

轮辙试验 2板
样品准备+贮存
2 大轮辙仪(两 50kg 30000 循 7天
+V% +试验
块板) 环,3 天

水平 2 全部 110kg 15 天

3 个温度

直接拉伸模 3~4 个加载 样品准备+钻芯 /贮


80kg 21 天
量(附录 E) 时间 存+V%+黏结+试验

3 4天

1 个温度
样品准备+切割/贮
复数模量 80kg 1 个频率 18 天
存+V%+黏结+试验
1天

水平 3 全部 200kg 21 天

样品准备+切割+贮
4 疲劳 200kg 15 天 25 天
存+V%+黏结+试验

水平 4 全部 400kg 30 天

- 64 -
2.7 试验特性和方法小结
在欧标 EN13108-20“材料规范-性能试验”中规定了,它们沥青混
合料性能试验所选择的试验和试验方法将根据混合料分类等在下列
表格中,表中黑体显示的方法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2.7.1 沥青混合料
关于 AC-BBSG、AC-BBME,AC-BBS,AC-BBA,AC-GB,AC-EME
的标准规范列于欧标 EN13108-1。
表 2-15 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

性能试验时,沥青含量认为

是混合料沥青含量的设计
EN12697-1 溶剂法
胶结料含量(惯例) 值;另一方面,当使用从拌
EN12697-39 燃烧法
和厂取来的材料进行试验

时,胶结料含量可以用左述

试验方法之—来确定

EN12697-2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
级配-颗粒分析(惯例)
颗粒分析 能试验(见上述)

EN12697-8 试 件 空 隙 率 特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性测定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和矿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
料间歇率 规定。
方法 B 饱和面干
空隙率≤7%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
(惯例)空隙率最大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度-MVR)
定的方法进行。
方法 A—水中重法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和矿 EN12697-8 沥 青 混 合 料 试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料间隙率、 件空隙特性测定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空隙率 7%<V max <10% (毛体积密度) 规定。


用 EN12697-6

(惯例) 方法 C,蜡封法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 65 -
用 EN12697-5(最大相对密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度-MVR)方法 A,水中重法 定的方法进行。

EN12697-8 沥 青 混 合 料 试

件空隙率测定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用 EN12697-6)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和矿 (毛体积密度)方法 D,体积 规定。

料间隙率空隙率 V max ≥10% 法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用 EN12697-5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最大相对密度 MVR)方 定的方法进行。

法 A,水中重法

这个标准试验方法包含的
旋转压实空隙率 EN12697-31
空隙率测定,根据试件高度
(惯例) 旋转压实试验
的测量

方法 B(压缩试验),法国将
EN12697-12
水敏感性(性能相关) 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结果不
水敏感性
是 ITSR

带钉轮胎磨耗
EN12697-16 方法 A
(性能相关)

永久变形
EN12697-22, 小 型 轮 辙 仪
(a )
性能相关:道路 用于沥青
空气中,规定温度
混合料设计,用于轴荷载<13T

这个基准相应于道桥中心

永久变形 试验室(LPC)仪器,选择
EN12697-22, 大 轮 辙 仪 空
(a )
性能相关:道路 用于沥青 温度 60℃,循环次数为 3,
气中,规定温度
混合料设计,用于轴荷载≥13T 000 、 10 , 000 和 30 , 000

次,这个规范为前法国标准

对于机场道面设计的沥青

永久变形(性能相关,用于机 EN12697-34 混合料,轮辙试验的永久变


(b )
场道面/滑行道 ) 马歇尔试验 形是经验的(蠕变)

用马歇尔试验而不用轮辙

- 66 -
试验

永久变形 EN12697-25

(性能基础上) 三轴压缩试验

所有测量劲度模量的方法

认为是相当的,除了规范强

劲度模量 EN12697-26 调规定的 15℃, 10HZ 或

(性能基础上) 劲度模量 0.02 秒以外,某些设备不能

产生这些加载时间和频率

的劲度模量

附录 A 叙述的 2 点弯曲疲劳
2-点疲劳
EN1269-24 试验与法国路面设计方法
(性能基础上)用于用 2 点疲
疲劳—附录 A 兼容,10℃/25HZ 的规定由
劳结果的路面设计
以前法国方法产生

4-点疲劳
EN12697-24
(性能基础上)用于用 4-点疲
疲劳—附录 D
劳结果的路面设计

燃油影响(性能相关:用于机 EN12697-43 这个方法用于机场道面沥

场道面) 燃油影响 青混合料

除冰剂(性能相关: EN12697-41 这个方法用于机场道面沥

用于机场道面) 除冰剂 青混合料

a 除了机场道面/滑行道以外的所有用于路面和其它交通的道路。

b 仅适用于机场道面/滑行道的沥青混合料。

2.7.2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
这些材料规范已经列入欧标 EN13108-2 这是单独针对 BBTM(法
国很薄层沥青混凝土的缩写)

- 67 -
表 2-16 BBTM(很薄层沥青混凝土)试验类型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
性能试验时,沥青含量认为
是混合料沥青含量的设计
EN12697-1 溶剂法
胶结料含量(惯例) 值;另一方面,当使用从拌
EN12697-39 燃烧法
和厂取来的材料进行试验
时,胶结料可以用左述试验
方法三—来确定
级配-颗粒分析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
EN12697-2 颗粒分析
(惯例) 能试验(见上述)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EN12697-8 试件空隙率特性测定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方法 B
和矿料间歇率 规定。
饱和面干
空隙率≤7%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度-MVR)
(惯例)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方法 A—水中法
定的方法进行。
EN12697-8 沥 青 混 合 料 试 件 空 隙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 特性测定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和矿料间隙率、空隙率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方法 规定。
7<V max <10 C,醋封法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惯例) 用 EN12697-5(最大相对密度-MVR)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方法 A,水中法 定的方法进行。
EN12697-8 沥 青 混 合 料 试 件 空 隙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率测定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
用 EN12697-6)
(毛体积密度)方法 规定。
和空隙率
D,体积法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V max ≥10%
用 EN12697-5 ( 最 大 相 对 密 度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MVR)方法 A,水中法 定的方法进行。
这个标准试验方法包含的
旋转压实空隙率
EN12697-31 旋转压实试验 空隙率测定根据时间高度
(惯例)
的测量
方法 B(压缩试验),法国将
水敏感性
EN12697-12 水敏感性 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结果不
(性能相关)
是 ITSR
带钉轮胎磨耗
EN12697-16 方法 A
(性能相关)
这个基准相当于 LPC 轮辙
EN12697-12
力学稳定性(选择) 试验机,这个特性没有到在
大型轮辙仪,空气中,规定的温度
欧共体市场性能的要求上,

- 68 -
但这个产品室一个标准产
品,可被用作为规范
燃油影响(性能相关:用 EN12697-43
于机场道面) 燃油影响
除冰剂(性能相关:用于 EN12697-41
机场道面) 除冰剂

2.7.3 软沥青混合料
这些规范列于欧标 13108-3。
表 2-17 软沥青混凝土的试验类型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

性能试验时,沥青用量认为

是混合料的数量;另一方
EN12697-1 溶剂法
胶结料(惯例) 面,当使用从拌和厂取来的
EN12697-39 燃烧法
材料进行试验时,胶结料可

以用左述试验方法三 — 来

确定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
颗粒分析(惯例) EN12697-2 颗粒分析
能试验(见上述)

EN12697-8 试件空隙率特性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测定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
规定。
空隙率(惯例) 方法 B 饱和面干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度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MVR)
定的方法进行。
方法 A—水中法

- 69 -
2.7.4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
这些材料规范欧标 EN13108-4。
表 2-18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
性能试验时,沥青用量认为
是混合料的数量;另一方
EN12697-1 溶剂法
胶结料含量(惯例) 面,当使用从拌和厂取来的
EN12697-39 燃烧法
材料进行试验时,胶结料可
以用左述试验方法三 — 来
确定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
级配-颗粒分析(惯例) EN12697-2 颗粒分析
能试验(见上述)
EN12697-8 试件空隙率特性
附属于某个试件的空隙率
测定
测量应根据性能试验方法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
规定。
和矿料间歇率 方法 B 饱和面干
例如,冲击压实“马歇尔”试
(惯例)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度
件的密度必须按该方法规
-MVR)
定的方法进行。
方法 A—水中法
方法 B(压缩试验),法国将
水敏感性
EN12697-12 水敏感性 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结果不
(性能相关)
是 ITSR
带钉轮胎磨耗
EN12697-16 方法 A
(性能相关)
EN12697-22
永久变形
小型,方法 A,空气中,Y 次
(性能相关)
循环
所有测量劲度模量的方法
认为是相当的,除了规范强
劲度模量 EN12697-26 调规定的 15℃, 10HZ 或
(性能基础上) 劲度模量 0.02 秒以外,某些设备不能
产生这些加载时间和频率
的劲度模量
燃油影响(性能相关:用 EN12697-43 这个方法用于机场道面沥
于机场道面) 燃油影响 青混合料
除冰剂(性能相关:用于 EN12697-41 这个方法用于机场道面沥
机场道面) 除冰剂 青混合料

2.7.5 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SMA)
- 70 -
这些规范要求列于 EN13108-5 中。
表 2-19 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SMA)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
性能试验时,沥青含量认为
是混合料的数量;另一方
EN12697-1 溶剂法
胶结料含量(惯例) 面,当使用从拌和厂取来的
EN12697-39 燃烧法
材料进行试验时,胶结料可
以用左述试验方法三 — 来
确定
级配-颗粒分析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
EN12697-2 颗粒分析
(惯例) 能试验(见上述)
EN12697-8 试件空隙率特性
测定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
和矿料间歇率 方法 B 饱和面干
(惯例)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度
-MVR)
方法 A—水中法
这个标准试验方法包含的
旋转压实空隙率
EN12697-31 旋转压实试验 空隙率测定根据试件高度
(惯例)
的测量
EN12697-18
胶结料析漏
析漏试验方法
水敏感性 间接拉伸法或方法 B(压缩
EN12697-12 水敏感性
(性能相关) 试验)
带钉轮胎磨耗
EN12697-16 方法 A
(性能相关)
永久变形
(a )
性能相关:道路 用于沥 EN12697-22,小轮辙仪 空气
青混合料设计,用于轴荷 中,规定温度
载<13T
永久变形
性能相关:用于沥青混合 EN12697-22,大型轮辙仪 空 这个基准相应于道桥中心
(a )
料道路 设计, 气中,规定温度 试验室(LPC)仪器。
SMA 用于轴荷载≥13T
燃油的影响(性能相关: EN12697-43
用于机场道面) 燃油影响
除冰剂(性能相关:用于 EN12697-41
机场道面) 除冰剂

- 71 -
图 2-2 小型轮辙车辙仪在空气中进行试验

2.7.6 排水沥青混合料
这些规范列于欧标EN13108-7,BBDr是法国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缩
写(French acronym Bétons Bitumineux Drainants for porous asphalts)。

- 72 -
表2-20 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类型
特性 试验方法 观察
当用实验室制作试件进行性
能试验时,沥青含量认为是混
EN12697-1 溶剂法 合料的数量;另一方面,当使
胶结料含量(惯例)
EN12697-39 燃烧法 用从拌和厂取来的材料进行
试验时,胶结料可以用左述试
验方法三—来确定
此法不用于实验室进行性能
级配-颗粒分析(惯例) EN12697-2 颗粒分析
试验(见上述)
EN12697-8 试件空隙率特性
测定
空隙率,包括沥青填隙率和 用 EN12697-6(毛体积密度、
矿料间歇率 方法 B 饱和面干
(惯例) 用 EN12697-5 最大相对密度
-MVR)
方法 A—水中法
这个标准试验方法包含的空
旋转压实空隙率
EN12697-31 旋转压实试验 隙率测定根据试件高度的测
(惯例)

这个标准试验方法包含的空
旋转压实空隙率
EN12697-31 旋转压实试验 隙率测定根据试件高度的测
(惯例)

EN12697-19
渗透性(性能相关)
实验室渗透性试验
方法 B(压缩试验),法国将
水敏感性(性能相关) EN12697-12 水敏感性 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结果不是
ITSR
沥青-集料
EN12697-11
亲和性
沥青-集料亲和性
(性能相关,用于机场道面/
方法C:静力方法
滑行道)
EN12697-18
胶结料析漏
析漏试验方法
EN12697-17 “肯塔堡”试验似乎不能作为
质量损失(性能相关)
磨耗试验 规范目标
燃油的影响(性能相关:用 EN12697-43
于机场道面) 燃油影响
除冰剂(性能相关:用于机 EN12697-41
场道面) 除冰剂

- 73 -
第三章 混合料试验方法
3 混合料设计方法
本设计方法没有成为规范,但这是建立在满足第二章中的性能试
验要求基础上的一个体系。混合料设计过程从选择一系列材料组成:
集料、填料、胶结料和添加剂开始,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组成也可由
合同规定。在混合料设计的最初阶段,了解混合料组成的特性是十分
重要的,同时在今后的调整和微调过程中,使试验结果不超出规范,
证明也是有用的。用旋转压实仪来调整混合料组成,一套特定的试验
水平来补充保证所选择的设计。本章将叙述推荐给设计人员在不同阶
段的详细方法。

图 3-1 混合料设计流程图

3.1 组成选择
3.1.1 集料

- 74 -
3.1.1.1 粉料和外加填料
根据 EN 13043 粉料和外加填料的特性用干筛小于 0.125mm 筛子
的颗粒的干压实试验空隙率(Rigden 空隙率指数),和软化差 ΔTR& B 试验
以及亚甲蓝试验(MBF)值来确定。
a)选择:
在混合料设计时,没有必要在所有情况下添加外加填料,有地区
外加填料只有一个来源,方法就很简单了。当几个不同拌和厂都能满
足供应需求,设计人员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供应商,在任何情况下,
可采用相同均一的填料来生产混合料。
b)类别:
外加填料首先倾向选择石灰岩,而其它类别填料,根据它们特定
的优点也可作为替代和补充,例如,水泥可以作为石灰岩填料的替代
品,然而最好要限制它的用量在 3%到 4%。超过这个门槛,混合料
中水泥水化作用会对 I/C 比例(多列土试验,即 EN 12697-12 中方法
B)有影响,同时也可能产生开裂问题。
氢氧化钙(生石灰)加入混合料,为了防止外观上的所谓的“冒
烟现象”,当水进入孔隙性集料中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使用氢氧化
钙(生石灰)可改善防止水侵入的能力,另外,它的用量应限制在
1%(由于膨胀的危险)
,同时也要采取措施防止人员吸入生石灰。
石灰岩填料的混合物活性填料和氧化碱(熟石灰)与生石灰有相
同的使用性质。
在孔隙性沥青混合料(PA-BBDr)中,加入熟石灰可作为排水延
缓剂,掺量在 10%和 25%,与石灰岩填料相比,沥青玛蹄脂的软化
点与原来填料相比, ΔTR& B 增加 4-7℃,吸水能力近 26 倍。
掺加熟石灰(译者注:原文为板岩,疑熟石灰之误)有极高的变
硬能力(例如, ΔTR& B 可以超过 38℃,亚甲兰在 0.3g/100g,Ridgen 空
隙率指数在 45%附近,吸收能力接近 26。
烧煤发电厂的粉煤灰也可以使用,需要提醒的是其质量密度值波
动很大,这种添加剂由中空球状组成,吸水能力变化很大。
- 75 -
类似于水泥填料,这种付产品的亚甲蓝值需要检验。
超细颗粒料的存在对沥青胶泥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现在还不很
清楚,一个专门设计的增加超细颗粒比例的试验研究并没有得出这种
超细颗粒的存在对 ΔTR& B 有很大的影响。
c)玛蹄脂
沥青和填料组成的玛蹄脂对混合料特性有影响这种影响通常通
用软化点温度差 ΔTR& B 值来评价,高的 ΔTR& B 值表明抗车辙能力有提
高,而过量的 ΔTR& B 可能构成开裂的危险。
d)干压填料空隙率(Rigden 空隙率指数)v:高的 Rigden 空隙率指数
值通常意味着沥青用量的升高,
(同样是丰度模数)
,相对于已有的材
料,它能够产生一定数量的自由沥青。
e)洁净度:
示例-粘土含量对混合料特性的影响
在破碎粉料中加入粘土的实验增加亚甲蓝值(蒙脱土,高岭土和
伊利土),对混合料(AC-BBSG,AC-GB)特性观察到下列影响:
——旋转压实空隙率增加(VB=2g/100g 时,增加 2%)
——车辙深度降低(VB=4g/100g 时,降低 2~3mm)
——对 I/C 值(多列土试验中的 r/R)无肉眼观察到的影响(在 7
天,14 或 28 天时)
——甚至在 7 天后砂浆观察到严重剥落,IC 值降低 0.10~0.25。
记住这个研究混合料是人为制造的,通常使用的混合料的结果不
总是那么直接的。将其应用于常规使用的混合料不一定适用。
[LPC Report No.14]
3.1.1.2 细集料
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砂和细集料的指标如下:
a) 颗粒大小分布(级配)曲线
要特别注意具有非常少的粉料含量的中空曲线可能会很难压实。
b) 棱角性

- 76 -
细集料棱角性对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很大影响。
集料如何破碎,甚至基岩对混合料特性都有重要影响。由于破碎
过程中包括多次破碎和碾磨石屑可能会有的碎片状,它们的内摩阻力
会下降很多,以至改变混合料的稳定性,这个问题最终可能通过细集
料沙流动性,用 EN 933-6 试验来表征,对于受过很好训练的人来说,
用这传统的方法进行肉眼观察仍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示例——棱角性的影响(实体岩)
两种 AC14-BBSG 样品,大约 30%的集料,(相同原始岩体,不
同的生产过程),细集料用流动试验、流动时间差 6 秒[译者注:法文
版为 4 秒],发现:
碾磨实体岩 轮辙试验结果,1000 次循环时车辙变形为 8%
破碎实体岩 轮辙试验结果,30,000 次循环时车辙变形为 5%
[Corté et al, 1994]
当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时,加入少量(完全光滑圆状的)细集料可以
降低空隙率,虽然如此,但一定要注意下列限制,不鼓励在道路混合
料中使用完全光滑圆状的细集料,当您使用时必须要确认这种混合料
的车辙风险很小。建议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不超过 10%和基层混合料
不得超过 20%的全圆状的细集料。
当使用棱角性差的混合料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时,在某些情况
下,可用“硬”的沥青等级胶结料来补偿抗车辙能力。但仍要提醒在
所有情况下要保证集料骨架的稳定。
c) 抗压碎或抗磨耗阻力(硬度)
无论混合料不同的级配组成,集料物理性质不同,最软的集料总
是受到磨损,最普通的例子是软的砂和硬的粗集料。有个别情况只有
单一类型集料。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较硬的砂和较软的粗集料,不能允
许作为磨耗层使用。
细集料和粗集料的来源不一样,应对细集料进行易碎性试验,对
所有集料 0/4 Vss=40,对细集料 0/2,Vss=45。
3.1.1.3 粗集料

- 77 -
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有影响的一套指标如下:
a) 岩石类型
磨擦性材料:称为磨擦性材料是指多列士试件(EN12697-12 方
法 B)的空隙率接近现场空隙率,也就是旋转压实机表示和易性差(即
在规定旋转压实次数下空隙率超过 4-5%) 。
这种现象可以在某些玄武岩、花岗岩和片麻岩上观察到。
和易性材料:不管棱角性有多高,它们标准颗粒的分布会导致很
小的空隙率。
空隙性材料:这些材料通过它们内在的空隙,吸收混合料中一部
分沥青,造成拌和困难。这种现象可在玄武岩、钢碴和白云灰岩观察
到,吸收能力可以用集料浸润在沥青中,记录浸润前后的最大密度
(MVR)来测量。
演化性材料:这类材料显示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例如,钢碴
和 LD。
示例—— Fos _sur_Mer 钢厂 “LD”碎屑原因 :
这些集料为人工生产。
它们已用于—
—0/4 统集料,多年来在混合料(如 AC-BBSG,AC-BBM,BBTM)
设计时用于改善和易性了。
— 最近更多用于粗集料形式、用作为具有高 CPA[ 以前的试验
PSV:PSV=100CPA+1.5](0.5~0.6)的替代品,但在 Fos-sur-Mer(法
国南部)地区很少使用,而且很贵。
3
它们的最大密度非常高(3.1~3.7g/m )
这些材料是钢厂生产时在转换设备“LD”内留存的副产品。该转换设
备用于将生铁炼制成钢。应用前,要对它们进行下列处理:
1. 移去金属
2. 破碎成 0/2 mm 尺寸
3. 为了消解所有的生石灰含量,大体积贮存周期≥1 年
4. 筛分
当水化石灰中含有有机材料时,这种处理方法认为可以消除集料膨胀
产生的影响。
有关这个题目和方法的文献很多。
[CTPL 出版物,CRR 研究系列]
b) 形状

- 78 -
集料形状接近立方体,会导致和易性太好,扁平指数 FI 需要限
制在 10-15 之间。
示例:粗集料“形状”对混合料的影响
油石比 4%时对 AC14-GB 混合料的影响
(岩石 N-破碎)

扁平指数 100 次旋转压实次数后


2/14 AC14-GB 空隙率 %
3.7 5.8
9.5 8.9

对车辙的影响: AC14-BBSG 油石比 5.7%时,岩石 C 碾磨岩


石 N-破碎

油石比 5.7%
岩石-圆-岩石-破碎
车辙深度(mm) 车辙深度(mm)
扁平指数
1000 次循环,AC-BBSG 3000 次循环,AC-BBSG
3.7 15 车辙太深无法计量
9.5 9 18

c) 棱角性
这个特性影响混合料的稳定性和影响材料的表面特性。

“集料类型”参数可产生 3-4 倍于“沥青等级”参数。


[AAPT 1988,V 57]
对车辙来说,为了补偿“差的棱角性”,沥青软化点温度需增加 7℃
以上。
d) 集料加工方法
在特定的破碎率情况下,破碎机的类型和加工方法,包括对集料
形状和集料边缘都会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对混合料性能(如轮
辙试验和压实性能)会有影响。
示例——加工方法对沉积岩 AC10-BBSG 的影响:
(1) 三重环动式破碎机

- 79 -
(2) 垂直钻轴
(3) 垂直卵石箱轴
车辙
旋转压实 车辙深度
棱角性 棱角性 深度
破碎 破碎率 60 次 (%)
-细集料 -粗集料 (%)
方式 RC 空隙率 3,000
(流动时间) (流动时间) 30,000
(%) 次循环
次循环
环动
39 124 4 9.8 3.2 5.7

垂直
37 122 4 9.7 3.2 5.4
钻轴
垂直 变形太
卵石 33 106 4 6.7 10.8 大无法
箱轴 测量

[Mines and Quarries,October 1996,Vol.78]


e) 其它特性
高的膨胀系数使混合料在低温时变弱...[RGRA 753,P52]
为了改变材料颜色或使用浅色和彩色胶结料,可选择特定颜色的
集料使产生明显的色彩(这些选择要包括细集料部分)。
浅色集料有时用于减少混合料的“黑体”效应,降低路面热量,因此,
车辙的危险减少,这种集料也可用于隧道表面层以减少增加人工照明
的需要。
补充说明:用石英岩(白色)代替常用的闪长岩(灰色)可降低
路面表面 1cm 内的温度 2-5℃(在正常和特别的夏天天气),加上使
用浅色的胶结料,又会进一步降低 3℃温度。
[巴黎环路浅色沥青混凝土,RGRA 735,p.57 12 月,1995]
3.1.2 胶结料
3.1.2.1 原样沥青来源
在设计混合料时对沥青的来源一般是不知道的。对于旋转压实试
验,由于沥青来源不影响结果,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我们通常可以用相
同等级的沥青来进行旋转压实试验。
为了表征混合料特性,水敏感性用压缩试验,同时用轮辙试验、
劲度模量和抗疲劳阻力来表示,这时沥青的来源会影响最终试验结

- 80 -
果,如果规定的沥青没有,那么可使用设计人员熟悉的“可能的”或“标
准”沥青,一旦实际“项目”沥青已知,那么要对替代产品进行评估。
3.1.2.2 沥青类型
沥青选择必须要增强获得要求的产品的性能,有些性能测量已经
包括在混合料的性能试验方法中了(如,水敏感性、抗车辙、劲度模
量和抗疲劳)
,但是有些不直接由试验结果表示,
(材料老化、硬化、
“由上而下”开裂,等),就需要制立一系列建立在常规试验方法基础
上的经验规范。
a) 铺路等级沥青
在严酷的交通加载和气候条件下,为了防止开裂需要选择较软等
级的沥青,同时要满足抗车辙的要求。作为参考,要考虑下列因素。
(根据“法国标准混合料应用指南”)
表 3-21-根据混合料类型建议的沥青等级

混合料类型 加载条件 建议等级


磨耗层混合料 AC-BBSG 35/50
AC-BBM,BBTM, 重交通 50/70(机场道面 NS3)
PA-BBDr,和 AC-BBA 20/30 用于 AC-BBSG 3 类
和 AC-BBME
磨耗层混合料 AC-BBSG 50/70
AC-BBM,BBTM 和 AC-BBA 轻交通 70/100 高纬度和内陆区和机场地区,较轻
荷载(NS1,NS2)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 35/50

b) 较低温度敏感性沥青
这一类纯沥青 25℃针入度在相应于标准等级之内,(如 35/50 或
50/70)而环与球软化点温度超过相应的等级,弗拉斯脆点温度也低
于类似等级的纯沥青(≦-15℃)
,它们特别用于改进材料抗车辙性能。
c) “硬质”沥青
这一类纯沥青由直接蒸馏方法产生,针入度小于 25(1/10mm),
根据 EN13924,有两个标号 10/20 和 15/25。法国建议环与球软化点

- 81 -
温度在 60-76℃(10/20)和 55-71℃(15/25)
,弗拉斯脆点(不在法
国建议之中)接近 0℃(+3℃~-8℃),拌和温度超过常规混合料拌和
温度约 20℃。这类胶结料的主要应用是 EME 高模量混合料。这类沥
青的硬度导致低温的脆性,因此要当在应用到比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时,要谨慎使用而且要有温度保护措施。
d) 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材料是添加一些化学品到基质沥青中从而改变沥青胶
结料的性质,这种改变或以是化学结构或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变化。在
所有情况下都要防止和避免这种材料不稳定性,浆状以及对温度加载
历史的敏感性。
1.4.2.2 节叙述了改性沥青的主要类型。由于这种材料性能规范的
不足,使用这种材料以达到混合料要求的性能,改性沥青的质量不单
单取决于聚合物含量,需要有一个系统的保证,更需要指出的是当在
较高温度评价改性沥青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温度并不构成一个相关
的指标。
改性沥青基本上用于表面层,如在 BBTM 和 BBDr 中。改性沥
青最终应用取决于不同改性沥青和不同供应商和特定用途取决于最
终应用,有些产品已经列入 SETRA 公路工程局出版的“技术指南”中,
这是根据不同地点获得的性能和条件的一个参考资料。
e) 彩色沥青
这类沥青及其相应的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比含有普通沥青的混
合料要大。这种沥青常用于市政道路,对于提高交通标志对比度和能
见度有用。
e) 合成胶结料
合成胶结料与常规沥青有许多不同的性能,主要有:
— 它们的温度敏感性与类似等级的标准胶结料有很大的不同,
— 它们的拌和温度由供应商提供,与相同稠度的纯沥青相比差
别在 15℃左右。
— 它们的应用范围与彩色沥青交叉。
g) 含有矿物质的沥青胶结料

- 82 -
这种即可使用的胶结料是纯沥青和矿物质如石灰,在拌合厂混
合。胶结料含量不同于沥青含量,目的是使混合料“变硬”。
h) 农化胶结料
这类胶结料完全由植物制成而不含有任何石油化学的副产品,产
品是透明的,也可以染色,它们的应用正在评估。
3.1.3 添加剂
3.1.3.1 添加剂类型的影响
a) 聚乙烯(PE)
这种添加剂主要改善抗车辙和提高劲度模量,它(与集料比)也
部分与沥青反应铰链一起。
根据集料的质量,PE 的典型用量为 0.4%和 1%,应记住的是 PE
在溶点时与沥青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以标准 PE 用量可以降低沥青用
量约 0.15%。
同样,当单独加入 PE,相当于增加沥青用量,也增加了抗疲劳
的能力。
示例——PE(废电缆)用量对车辙的影响
AC14-BBSG,32%破碎细集料,不含 PE 时混合料 3000 次循环,
15%车辙。
注:混合料的沥青用量与对比混合料相比,减少 0.15%。

PE 用量 车辙深度,30,000 次循环
(%,与干集料比) (mm)
0.5 9

0.8 5

1.1 4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aggressive loads , No.3 , Fatigue


Carrousel]
b) 聚合物
这类添加剂可以降低胶结料的敏感性影响。
c) 细胶粉和 2/6 橡胶集料
这类添加剂改善开裂,也减轻轮胎的冲击。
d) 新的和再生纤维

- 83 -
在拌和的时候,这些纤维相当于沥青的贮存池,它们可以增加沥
(加入 BBTM 和 SMA 混合料)或避
青用量而不会增加车辙的危险,
免析漏问题(如 PA-BBDr)。
根据添加的纤维类型,实验室制备方式应与工业应用的模式相
同。
纤维与胶结料混合,可以是最初加入干混合料中,也可以在加入
沥青之后。
3.1.3.2 天然沥青和混合料
这类添加剂用于替代直馏沥青一部分,通过结合胶结料的硬度
和添加矿粉的影响,使获得更硬的沥青混合料。
3.1.3.3 染色剂
染色剂用量取决于要求的效果、集料颜色和沥青类型,对于浅色
合成胶结料,用量在 0.5%左右,也可以高达 2%。对于彩色沥青,用
量高达 2.5%到 4.0%,通常是用作红色。
需要考虑在混合料中将染色剂用量看作矿粉,这种产品要先于沥
青加入之前加入干混合料。要验证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特别要验证水
敏感性,如果可能可以验证抗车辙性能。事实上氧化能影响胶结料-
集料的粘附能力,而沥青(彩色或合成)的选择也会影响抗车辙能力。
3.2 胶结料性质和混合料性质的关系
3.2.1 针入度与软化点温度
25℃针入度与混合料在使用温度时的劲度相关,根据Van der
Poel 诺模图(见图29)
,沥青劲度模量随针入度和软化点温度下降而
下降。
软化点温度是沥青抗车辙能力的有效指示,然而对改性胶结料来
说相关性就不那么好了。
示例一 环与球软化点温度的影响
3 类沥青混合料,当软化点温度升高 7℃,达到已知车辙深度的
循环加载次数可升高 10 倍
3.2.2 SHRP 标准
- 84 -
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已经发现了胶结料特性和混合
料特性之间的关系,胶结料的试验目标是确定流变性质方面。胶结料
性能-混合料性能关系目前正是研究课题的重点,已经发表了一些有
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然而它们对法国混合料的适用性仍需要验证。

SHRP 沥青胶结料标准和试验
(译者注:原文为沥青混合料,疑为沥青胶结料之误)
根据 SHRP 标准,如果 G * / sin δ >1.0 KPa(原样沥青)和>2.2 KPa
(RTFOT 试验后残留物),抗车辙能力合格。
用 LPC 车 辙 试 验 机 检 验 这 个 关 系 不 总 是 正 确 的 。 相 反 ,
G * / sin δ >3.8KPa,导致低的车辙速率[RGRA 730]。SHRP 的疲劳标准

表达为 G * / sin δ <5 KPa(RTFOT+PAV 残留物)


。虽然相关性不是那
么强,但对于 ACLO-BBSG 混合料的检验证明了这个趋势。Sinδ 的
贡献不会比 G * 更大, ε 6 也不直接与它相关,可以考虑疲劳曲线的斜
率。
低温性能:SHRP 标准 S(60)<300MPa 和 m>0.3(当两个指标
不能同时满足时,要进行拉伸变形试验,破坏时拉伸变形>1.0%合格)
G*
在法国选择的标准是:对应温度 =300 MPa(1000 秒加载时间)
时的温度和斜率 m,它们与理论脆点温度的相关性证明是很强的。
3.2.3 沥青来源
沥青材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对混合料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某些试验结果与这些参数有明显关系,几个例子如下:疲劳参数
ε 6 和沥青来源
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变形试验测量抗疲劳能力 ε 6 与沥青疲劳性
质是一样的,所有其它参数都保持相同,不同的沥青来源从 88 微应
变到 150 微应变不等。
[Statist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sphalt mix composition on material
fatigue behavior,F. Moutier, BL, No. 172, p. 40]
沥青胶结料和混合料劲度模量之间的关系

- 85 -
对于任何已知混合料,胶结料和混合料(包括改性胶结料)劲度
模量的关系为 lg( E *) = 0 .71 * lg( G *) + 3 .04
[RGRA 739, p. 22]
3.3 不同类型混合料的初始组成
混合料设计人员根据一套要求和可用的材料确定其组成,包括初
始目标颗粒分布曲线、沥青用量和最后确定添加剂用量。
根据以前混合料研究得出的知识,建立初始混合料设计曲线、混
合料范围和最小胶结料,含量(或丰度系数)。同时确定添加剂和填
料吸收对沥青用量的影响。
不同材料类型的初始组成(颗粒分布曲线,胶结料用量)将在下
节讨论,其汇总表格见附录 E 和附录 F。
3.3.1 基层用沥青混合料——AC-GB 和高模量 AC-EME

图 3-2 基层混合料 AC-GB 剖面


3.3.1.1 关于混合料组成的一些注意事项
a) 集料
对于来自玄武岩、破碎矿碴和强酸性花岗岩的某些细料,以及活
性填料或消石灰都可以使用。
- 86 -
AC-GB 筛分曲线中小于 2mm
大多数石灰岩、硬砂岩和易性很好,
的通过率应降低到约 30%或必须考虑进行轮辙试验。
对于从有害的沉积物来的天然填料要满足洁净度规范的要求。例
如白云岩会导致水损害问题,同样某些凝灰岩,即便亚甲兰值是足够
的,也会产生水损害。
角闪石岩-片麻岩和许多玢岩导致 I/C(r/R)值很低(然而角闪石
岩-闪长岩比却非常高)

对于 AC-EME 和 AC-GB 混合料,尽管可以采用较硬沥青及沥青
用量来补偿棱角性差带来的影响,但其对耐久性的关系却没有建立。
即便在中等胶结料用量时,硬的石灰岩材料显示出高的压实性。
高的压实性与相对低的沥青用量也可以导致高的劲度模量值。
对于某些花岗岩材料,水敏感性仍需要检验。
b) 沥青和添加剂
对于 AC-GB 混合料:
一般采用 30/50 针入度等级的纯沥青,为了方便也可使用针入度
50/70 等级的沥青,例如在固定式沥青拌和厂。
在山区或低交通量情况(见混合料标准应用指南)使用 50/70 等
级沥青确实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绝对可能使用 70/100 以上等级的沥
青。
在某些特别设计的地区(交通量>TO,750 辆商用卡车/天)、渠
化交通、慢速<40Km/hr、匝道坡度超过 5%,建议选择针入度 20/30
等级沥青或具有低温度敏感性的专用沥青,这种性质通常是 35/50 等
级沥青不能达到的。
加入聚乙烯到沥青-集料混合料中不见得有效(在已知混合料设
计中很少有理由证明是有效的)
对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AC-EME。
通常使用硬质沥青,如 EN13924 规定的 10/20 或 15/25 等级的沥
青来生产,这类沥青的建议特性如下:
— 标准针入度 10-25,1/10mm 和
- 87 -
— 软化点温度在 62-72℃之间,甚至高达 80℃ 。
20/30 等级和其它等级 35/50 等级,加入了添加剂(如天然沥青)
或聚乙烯后都可以使用。
聚合物改性沥青会提高 ε 6 值。
在 35/50 等级沥青中添加 0.7%聚乙烯,劲度模量可能增加 20%。
纤维的存在对模量几乎没有影响。
3.3.1.2 混合料组成
颗粒分布曲线倾向于连续级配,也有可能采用[4/6]或[6/10]的间
断级配,间断级配对材料性质几乎没有影响,曲线如果表明粗集料棱
角性(2mm 通过百分率在 28%左右),那么填料用量要提高到 7.7%
左右。
表 3-22 显示了 AC20 或 AC14 基层混合料 AC-GB 和高模量沥青
混凝土 AC-EME 的初始级配范围,EN13108-1 的法文版前言中要求
生产 AC10-EME 的可能性,它的初始级配范围列于表 3-23
表 3-22 AC20 或 AC14 AC-GB 和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AC-EME
初始级配范围
筛子通过率 D=20mm 或 D=14mm 典型的变化范围
mm 最小 目标值 最大
6.3 45(0/14 为 50) 53 65(0/14 为 70)
4 40 47 60
2 25 33 38
0.063 5.4 6.7 7.7

表 3-23 AC10-EME 混合料初始级配范围


筛子尺寸 D=10mm,典型的变化范围
mm 最小 目标值 最大
6.3 45 55 65
4 52
2 28 33 38
0.063 6.3 6.7 7.2

- 88 -
3.3.1.3 沥青用量
在沥青混合料开始设计时,沥青用量按表 24 取用,或根据混合
料计算的比表面积和最大合成密度值(MVR)和与标准规定的最小
丰度系数,作为资料,表 3-24 也列入了以前“外掺的沥青用量”(油
石比)。
表 3-24 AC-GB 和 AC-EME(丰度系数)的初始胶结料用量
AC-GB2 AC-GB3 AC-GB4 AC-EME1 AC-EME2
D,mm 14 20 14 20 14 20 10 或 14 20 10 或 14 20
胶结料用量 Bmin 4.0 4.0 4.5 4.4 4.7 4.6 4.0 4.0 5.4 5.3
ρ=2.65g/cm3
胶结料用量 Bmin 3.9 3.9 4.3 4.2 4.5 4.4 3.9 3.9 5.2 5.1
ρ=2.75g/cm3
典型目标 2.5 2.8 2.9 2.5 3.4
丰度系数 K
外掺沥青用量 4.0 4.0 4.5 4.4 4.7 4.6 4.0 4.0 5.5 5.4
TLext
ρ=2.75g/cm3

3.3.1.4 试验结果
影响混合料设计人员的试验结果示例如下:
集料类型和硬质沥青流变特性对用于路面基层和底基的热拌沥青混
合料性质的影响
P. Bauer - S. Glita - P. Chaverot - J.M. Michou - P. Perdereau - Y.
Vincent Eurasphalt & Eurobitume 1996. 4.050
沥青性质
单位 Mixelf 10/20 15/25
RTFOT RTFOT RTFOT RTFOT RTFOT RTFOT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针入度 1/10 15 10 13 10 21 13
25℃ mm
软化点 ℃ 68 73.5 69 75 62 72
温度

- 89 -
丰度系数不变:3.65 AC14-EME2-2 类,颗粒分布曲线保持不变
集料特性不变:4 种来源:D;Q;C;SC(SC 是一种冲积材料)

集料 D 集料 Q 集料 C 集料 SC
斜率 K 3.65 3.44 4.12 3.27
1 次旋转压实计算 22 21 23.9 19.4
的空隙率%, V1
100 次旋转压实的 5 5.1 4.8 4.2
空隙率%, V100
旋转压实试验结果
车辙试验结果
60℃,30,000 次循环,除了集料 SC(6-8mm) ,所有集料车辙深度
小于 5mm。
直接拉伸劲度模量
10℃,0.02 秒,劲度模量超过 20,000MPa
集 料 来 源 导 致 20% 的 变 异 性 (Mixelf 沥 青 ) ( 劲 度 模 量 增 加 趋 势
C>SC>Q>D)
集料 C 的沥青来源导致 10%的劲度模量变异性(15/25→{10/2 和 Mixelf
沥青 })
集料 D 的来源产生 18%的劲度模量变异性(15/25→{10/20 和 Mixelf
沥青 })
复数模量试验
15℃,10Hz
集料来源产生 18%的变异性(Mixelf 沥青)(C=SC=Q>D)
疲劳试验
集料无影响

- 90 -
3.3.2 厚面层和厚联结层混合料 — AC-BBSG,AC-BBS,
AC-BBME

图 3-3:AC-BBSG 剖面图 图 3-4:AC-BBSG 表观形状图


3.3.2.1 关于沥青混合料组成的注意事项
a) 集料
对于自玄武岩细集料、破碎矿碴、某些强酸性的花岗岩材料、必
须使用填料和石灰。
大多坚硬的石灰岩细集料提供良好的施工和易性:AC-BBSG 或
AC-BBME 的级配曲线,2mm 通过率必须降到约 30%(甚至更低)

即便洁净度规范能满足,某些天然填料仍是有害的,例如,石云
岩(砂当量≥70,亚甲兰值(染迹)≥2g(也就是说, MBF≥2,000 g/kg)
仍会导致水敏感性问题,某些凝灰岩,即便其亚甲蓝值在 0.8g 左右,
也会产生水敏感性问题。
角闪岩—片麻岩的水敏感性 I/C(r/R)值很低,而角闪岩—闪长
岩的 I/C(r/R)却很高。
细集料的脆性可以为抗车辙能力提供一种指示。
细集料的棱角性影响混合料的稳定性。
对于带有有旋转面板的破碎机生产的磨细集料和细集料(统货)
使用时要注意,这种矿物颗粒料的形状对车辙很敏感。
— 花岗岩:要检验水敏感性;
— 玄武岩:采用胶结料用量时要考虑沥青最终的吸收;
— 石灰岩集料不允许用于磨耗层(国家公路网)

- 91 -
— 棱角性和形状:粗砾石的棱角性影响纹理,粗集料的形状也
同样影响纹理。要避免使用过分规则形状的集料,因为可能会破坏;
扁片指数 FI 必须要在 10 和 15 之间。
对于 AC14-BBSG 混合料:
2mm 通过率在 34%,产生的现场纹理深度 ATD=0.4mm
2mm 通过率在 28%,产生的现场纹理深度 ATD=0.7mm
b) 胶结料和添加剂
对于 AC-BBSG 混合料可用下列胶结料:
— 对于重交通和海拨低于 500 米,使用 35/50 等级纯沥青,或
大多的典型地区使用 50/70 等级沥青, 70/100 等级沥青为山区和寒
冷气候使用(标准混合料应用指南建议)

— 较低温度敏感性的专用沥青或对于特殊荷载条件(匝道、交
义口和公共汽车专用道),添加 0.5~0.8%聚乙烯改善抗车辙能力(特
别是 3 类交通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 AC-BBS(用于低交通量的路面软的柔性沥青混凝土)混合
料,沥青胶结料包括:
— 50/70 或 70/100 铺路等级沥青。
对于 AC-BBME 混合料,可使用下列等级沥青:
— 35/50 等级沥青,可能要加添加剂;
— “硬的”沥青,不管是聚合物改性或不改性,但不采用 10/20
等级硬质沥青。
3.3.2.2 混合料组成
AC-BBSG,AC-和 AC-BBME 的初始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见表 25,
要指出的是层厚度范围(40-120mm)的 AC-BBS 混合料组成范围比
AC-BBSG 和 AC-BBME 混合料要宽得多。这种差别可能导致 2 mm
的通过率较高,(可能高达 40%)

- 92 -
表 3-25 AC-BBSG、AC-BBS 和 AC-BBME 的初始级配曲线

通过百分率 典型值 典型值


筛子尺寸,mm D=14mm D=10mm

最小 目标值 最大 最小 目标值 最大

10 78 97

6.3 47 52 58 45 57 68

4 47 52

2 25 31 35 27 34 39

0.063 6.3 6.8 7.2 6.3 6.7 7.2

3.3.2.3 沥青用量
在进行混合料设计的开始时,外加沥青用量如表 26 所示,此表
基于集料最大密度等于 2.65g/cm3~2.75g/cm3 或根据特定混合料如比
表面积计算而选择,混合料最大密度和最小丰度系数如以前的法国标
准规定。表中还给出了法国平均集料最大密度为 2.75g/cm3 时的外掺
沥青用量。
作为补充,附录 C 提供了外加和内掺沥青用量的相关关系表,
计算时集料密度为 2.65g/cm3。
表 3-26 BBSG、BBME 和 BBS 初始丰度系数和沥青用量
AC10- AC14-
BBSG, BBSG, AC10- AC10- AC14 – AC14 –
AC10-BB AC14-BB BBS1 BBS2 BBS3 BBS4
ME ME
胶结料用量
Bmin 5.5 5.2 5.3 5.7 5.2 5.0
3
ρ=2.65g/cm
胶结料用量
Bmin 5.3 5.0 5.1 5.5 5.0 4.8
3
ρ=2.75g/cm
丰度系数
典型 3.5 3.3 3.4 3.7 3.4 3.1
目标值 K
外掺沥青
用量 TLext 5.6 5.3 5.4 5.8 5.3 5.0
3
ρ=2.75g/cm

- 93 -
3.3.3 排水沥青混合料 — PA-BBDr

图 3-5 排水沥青混合料 图 3-6 排水沥青混合料


(PA-BBDr)剖面图 (PA-BBDr)外观图
3.3.3.1 关于沥青混合料组成的注意事项
a) 集料
集料大多数为实体岩。
当使用花岗岩时,需对其水敏感性的程度进行检验。
为了避免冲击造成的破碎,洛杉矶磨耗值变得十分重要。
磨光值,PSV,在改善抗滑阻力参数方面担任重要角色。
扁的粗集料也表明对破碎有影响。
对于每档集料 d/D,控制 d 下限筛子表明有助于获得达到要求的
空隙率。
有些指南为了增强粘附性要求加入 1%的生石灰。而使用消石灰
使沥青胶结浆变得更硬以避免析漏。
b) 胶结料和添加剂
可使用 50/70 或 35/50 等级纯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
对于聚合物改性沥青,聚合物用量应增加到 0.4%。
关于过多的胶结料用量的建议意见并不一致,某些研究喜欢增加
0.3%水平。
水敏感性试验,1/C(r/R)比并不一定是很精确的评价指标(因
为在多列土试验中试件压缩时集料破碎的原因) 。

- 94 -
添加剂主要作用是减少析漏的危险,纤维(木质素纤维,玻璃或
矿物纤维)的加入量为 0.3%的水平。
3.3.3.2 混合料组成
PA-BBDr 颗粒尺寸分布曲线如表 3-27 规定,混合料的析漏量主
要受 2mm 集料的通过百分率影响。
表 3-27 PA-BBDr 初始级配曲线
筛子尺寸
排水沥青混合料 D 间断级 6.3 mm 10 mm 2 mm 0.063 mm
(PA-BBDr) mm 配尺寸 (%) (%) (%) (%)

0/10 2/6 13 13±2 3.5


1类
0/6 2/4 10 10~13 3.5

0/10 2/6 8 8±1 3.5


2类
6/10 2/4 5 5±1 3.5
3.3.3.3 沥青用量
在最初配合比设计时沥青用量是根据表-28 取用,其采用的集料
密度为 2.65g/ cm3 或 2.75g/cm3,或根据混合料比表面积计算,最大
密度(MVR)和丰度系数等采用的早期法国相关规范。表中还给出
了采用密度 2.75g/cm3 计算得到的油石比 。
作为补充,附录 C 提供了一个外掺和内掺胶结料用量的对照表,
采用的计算值集料密度为 2.65g/cm3。
表 3-28 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初始胶结料用量(丰度系数)
1类
PA10-BBDr1 (%) PA6-BBDr1 (%)
胶结料用量 B 内 铺路等级沥青:4.4~4.8 铺路等级沥青:4.6~4.9
集料密度 纤维:5.1~5.5 纤维:5.2~5.8
ρ =2.65g/cm3 橡胶:5.6~6.0 橡胶:5.9~6.15
胶结料用量 B 内 铺路等级沥青:4.2~4.6 铺路等级沥青:4.4~4.7
集料密度 纤维:4.9~5.2 纤维:5.9~5.5
ρ =2.75g/cm3 橡胶:5.3~5.7 橡胶:5.6~5.8
丰度系数 K 3.3 3.4
油石比 TLext 集料密度 铺路等级沥青:4.4~4.8 铺路等级沥青:4.6~5
ρ =2.75g/ cm3 纤维:5.1~5.6 纤维:5.3~5.9
橡胶:5.7~6.1 橡胶:6~6.3
2类
PA10-BBDr2 (%) PA6-BBDr2 (%)
胶结料用量 B 内 铺路等级沥青:4.2~4.6 铺路等级沥青:4.4~4.7
集料密度 纤维:4.9~5.5 纤维:5.2~5.8
Ρ=2.65g/cm3 橡胶:5.3~5.7 橡胶:5.9~6.15
丰度系数 K 3.2 3.1

- 95 -
3.3.4 薄层沥青混合料-AC-BBM,BBTM 和超薄层沥青混合料
(BBUM)

图 3-7 薄层沥青混合料 图 3-8 薄层沥青混合料


(AC-BBM)横截面图 (AC-BBM)外观图
3.3.4.1 关于沥青混合料组成的注意事项
a) 集料
根据前述,排水沥青混合料(PA-BBDr)属于薄层沥青混凝土
(AC-BBM)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BBTM)和超薄层混凝土(UTLAC
或 BBUM)类属。通过减少 2mm 颗粒的通过率,空隙率增加,平均
纹理理深度也增加。
b) 胶结料和添加剂
胶结料可以使用 50/70 等级或 35/50 等级普通沥青或聚合物改性
沥青。
薄层沥青混凝土(AC-BBM)常用纯沥青。
当车辙是主要问题时,建议选择温度敏感性小的和加入聚乙烯或
使用改性沥青。
BBTM 混合料可以使用纯沥青或改性沥青,没有一个客观的选择
标准,(在以前的标准中列出了纹理损失试验,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使用木质素纤维或玻璃纤维企图改进 BBTM(经验的)胶浆的质
量。
3.3.4.2 混合料组成
薄层沥青混凝土(AC-BBM)和很薄层沥青混凝土(AC-BBTM)
- 96 -
的初始级配曲线列于表 3-29,这些混合料的纹理和表观受 2mm 的通
过百分率影响。
AC-BBM 中的 B 型和 C 型很少使用,但它们在轻交通荷载的柔
性路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表 3-29 AC-BBM 和 BBTM 初始级配曲线
间断级配 筛子尺寸,通过百分率

D 尺寸 14 10 6.3 4 2 0.063

AC-BBMA 10 2/6 97 35 30-32 6.5-7.2

不推荐 14 2/10 97 35 35 7.2

AC-BBMA 14 4/10 97 35 35 7.2

AC-BBMA 14 2/6 97 67 35 34 7.2

AC-BBMB 10 连续级配 97 53 53 38 10

AC-BBMB 14 连续级配 97 75 50 50 35 10

AC-BBMC 10 连续级配 97 53 53 38 7.2

BBTM,D 型 10 2/6 30 25-35 5.5-6.5

BBTM,A 型 6 2/4 30 28-35 7.0-8.0

10 2/6 25 18-25 5.0-6.0


BBTM,B 型
6 2/4 25 20-25 5.0-6.0

间断级配 筛子尺寸,通过百分率

尺寸 14 10 6.3 4 2 0.063

10 连续级配 30 25-35 7.0-7.5


BBTM,A
6 连续级配 30 30-35 7.0-8.0

10 连续级配 25 18-25 5.0-6.0


BBTM,B
6 连续级配 25 20-25 5.0-6.0

- 97 -
3.3.4.3 沥青用量
混合料设计开始时,沥青用量根据比表面积计算、最大密度
(MVR)和最小丰度系数得到。
表 3-30 列出了 AC-BBM、BBTM 和 BBUM 初始胶结料用量(按
EN 标准),集料密度为 2.65g/cm3。也给出了集料最大密度 2.75g/cm3
时的油石比(按照以前法国标准)。
表 3-30 AC-BBM、BBTM 和 BBUM 混合料初始胶结料用量
AC10- AC14- BBTM10 BBTM6 BBTM10 BBTM6
BBMA BBMA A或D A B B
胶结料用
量 Bint
集料密度 5.4 5.2 5.6-6.05 6.05-6.5 4.5-5.4 5.4
ρ=2.65g/c
m3
油石比
TLext,
集料密度 5.5 5.3 5.7-6.2 6.2-6.7 4.5-5.5 5.5
ρ=2.75g/c
m3

0/10 超薄沥青混合料 0/6 超薄沥青混合料


(BBUM) (BBUM)
胶结料用量 Bint
4.95-5.7 5.7-6.2
集料密度 ρ=2.65g/cm3
油石比 TLext
5-5.8 5.8-6.4
集料密度 ρ=2.75g/cm3

3.3.5 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SMA

- 98 -
图 3-9 SMA 剖石图 图 3-10 SMA 外观图
(Stone Maetic Asphalt) (Stone Maetic Asphalt)
3.3.5.1 关于混合料组成的注意事项
胶结料和添加剂
SMA 通常含有纤维,因为包括了纤维,混合料设计根据丰度系
数产生的胶结料用量是不正确的。
3.3.5.2 混合料组成
SMA 初始级配曲线如表 3-31 所示。
表 3-31 SMA 初始级配曲线
D 10 8 6.3 4 2 0.063

25 11
10 92 57-62 39-44 30-34
(20 到 35) (5 到 13)
SMA
27 12
8 100 96 73 40
(20 到 40) (5-14)

3.3.5.3 胶结料用量和纤维用量
在混合料设计开始可用表 32 的初始沥青用量,可用两种方法计
算:
3
— 初始沥青用量(根据 EN 标准)按集料最大密度 2.65g/cm

- 99 -
3
— 作为资料,给出了作为法国平均水平的集料密度2.75g/m 时
外掺胶结料用量即油石比(按以前的法国标准)

附录C列出了内掺和外掺胶结料用量的对照表,按集料密度
3
2.65g/cm 计算。
表3-32 SMA初始胶结料用量
SMA 10 SMA8
胶结料用量TL(int) 6.8% 7.2%
ρ=2.65g/cm3 木质素纤维0.3% 木质素纤维0.3%
胶结料用量TL(ext) 7% 7.55%
ρ=2.75g/cm3 木质素纤维0.3% 木质素纤维0.3%

3.4 混合料组成调整
根据每种材料规定的标准级配曲线,混合料设计人员要获得每个
产品的空隙率(见表9)。在这一阶段,混合料通常用旋转压实试验
(或别的设计试验)。如果期望的结果不能达到,混合料设计人员必
须调整组成,当然要了解不同组成材料变化对混合料的影响。
3.4.1 混合料变异的影响(一般注意事项)
混合料的力学性质来源于集料骨架的内摩擦力、胶结料用量和胶
结料性质(包括最后加入的添加剂)。
3.4.2 尺寸D的影响
如果增加D,丰度系数必须下降,从而胶结料用量也下降。
其它参数保持不变,增加D,混合料空隙率有所下降。
混合料D值升高,混合料变得很容易稳定,但是另一方面,必须
注意摊铺时离析会增加。
示例
AC10-BBSG混合料,5.6%沥青用量,相当于AC14-BBSG 5.4%沥青用

AC10-BBSG 混合料, 5.6% 沥青用量, 60 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V60=9%,
而 AC14-BBSG , 5.4% 沥 青 用 量 , 80 次 旋 转 压 实 次 数 的 空 隙 率
V80=4%

- 100 -
3.4.3 粒料比例的影响
对于较大粒径的组分,混合料设计容易稳定。
对于0/D混合料 10mm<D<20mm, 2mm颗粒的通过百分率,有
下列4种情况:
— 2mm通过率>35%,很高的曲线:胶浆含量超过粒料骨架能提
供的空隙,稳定性只取决于胶浆。
— 2mm通过率在30-35%之间,高的曲线:胶浆正好填充集料之
间的空隙,胶浆在所有混合料特性中起关键作用。
— 2mm通过率在25-30%之间,平均曲线:粗级配混合料设计,
由于砾料骨架的影响,胶浆作用减弱。
— 2mm通过率<25%,低的曲线,混合料的特定性主要靠集料间
的骨架,胶浆只起次要影响。
3.4.4 不连续级配
不连续(间断级配)的颗粒尺寸分布曲线会使和易性增加,空隙
率减少,结果车辙风险增加。
示例
AC14—BBSG 或 AC14—BBM 连续级配曲线,在30,000次循环
时,车辙深度3mm,2/6的间隙级配时,车辙深度达到4mm,而2/10
不连续级配,车辙深度达10mm。
所以这种材料应用于厚的层位,而且最好是间2mm通过率在25%
这样较低的门槛值的间断级配。
3.4.5 加入圆滑颗粒集料
在磨耗层最多加入10%的圆滑颗粒集料可增加施工和易性,同时
降低空隙率。另一方面,车辙危险也很自然地增加。这类混合料不能
用于重载道路。然而对于AC—EME或AC—BBME,边缘比较纯的材
料,特别是细集料,完全是圆滑颗粒,可能会有助于加强压实,增强
胶结料劲度;从而减少车辙风险,当这种方法用在表面层,随时间变
化的耐久性是有危险难以保证。
3.4.6 填料百分率
- 101 -
填料和胶结料的结合,充填集料间的空隙,总的填料百分率增加,
混合料空隙率会下降,而胶浆会变硬,对于平均曲线和典型沥青用量
时,填料的最佳比例在6.5~7.5%之间。
3.4.7 沥青含量
沥青以及填料,在集料骨架中起润滑作用,并使材料容易压密,
超过最佳用量,它的作用仅仅是填满集料骨架间的空隙。在沥青用量
较低时,沥青百分率增加,同时劲度模量也增加,当达到较高沥青用
量时,劲度模量开始下降。
当沥青用量增加,内部胶浆变稠变厚,改善抗疲劳能力和抗水损
害能力、但抗车辙能力也降低。
这种趋势在一般情况时是对的。在实践中,某些混合料组成特性
可以改变其期望的性能。例如,有必要综合考虑加入了某些吸收性材
料(空隙性集料;纤维)的影响。
3.5 旋转压实机压实性研究
3.5.1 一般注意事项
用单独一种混合料或组成另一种备选混合料(2种或3种不同集料
组成),例如其细集料用量变化达5%,进行压实试验。
这个试验可以用两个途径解释:首先,这个试验将验证混合料配
合比的基本特性(在不同层厚度下的60,80,100……次旋转压实次
数的空隙率)并与规范比较.。
第二,这个试验企图充分利用一整套数据来预测混合料或另一种
混合料的性能。
旋转压实试验对下列因素十分敏感:粒料组成比例,包括细集料
部分,矿物骨架的棱角性和胶结料用量。
旋转压实试验完成以后,混合料设计人员必须能建立颗粒尺寸分
布曲线和胶结料用量的详细信息。
需要解释的主要参数如下:
— 空隙率和旋转压实次数关系;
— 给定(设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 102 -
— 1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 1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 斜率 k1 ;和
— 伪最大剪切应力。
3.5.2 空隙率和旋转压实次数
通过一个足尺试槽的压实来研究旋转压实次数和空隙率的关系
V%=f(旋转压实次数)[Moutier,1977; Bulletin de liaisonLPC,Special
Issue V, p. 173-180],这个压实研究包括每个轮的轴荷载,最大达
50KN,轮胎气压变化从0.3~0.9MPa,通过一个小型沥青拌合厂常规
生产,用一个小型摊铺机摊铺。
实验设计为3个厚度:4cm,8cm和12cm。对于每个厚度,用3种
混合料来设计:
— 4cm厚度:AC10-BBM含圆形状细集料,AC14-BBM(2/10和
4/6间断级配)(矿物集料为N)
— 8cm厚度:“粗级配”AC14-BBSG;“半粗级配”AC14-BBSG,
不连续 AC14-BBSG (矿采用非圆形状集料N)
— 12cm厚度:AC20-GB2,三种不同来源的粗集料、微闪长岩、
石英岩和沉积岩
试验表明旋转压实次数和压路机碾压次数的空隙率趋势很类似。
在半对数圆坐标图上V%=f(ng)和V%=f(np)关系上几乎是一直线。
在非常高的旋转压实次数(曲线渐进)时,为了推断曲线锁定性能,
在v%= f(ng)曲线上应用了S形状。
这个模型对于试验材料(AC-BBSG、HRA、AC-BBM)是适用的。
在很高的压实功下,粒料骨架的压实有一个极限,称为C∞;这个压
实值大于典型旋转次数(<200次)的门槛值,建议即便是很粒状混合
料,附加一个“锁定可能性”有可能达到这种情况指标,仍保持和超过现
行规范,应认识到在期望的极端气候和交通条件下可能达到这种潜在的
可能性。
Modeling of Gyratory Compactor results - Assessment of ultimate compaction threshold,
F. Moutier, Eurasphalt & Eurobitume Conference '96

- 103 -
3.5.3 给定旋转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
用“标准”压实模式即用板碾压方式(通常16次碾压)和直接从旋
转压实得出的空隙率比较显示:
4厘米板厚混合料的空隙率相当于4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水
平;
8厘米板厚混合料的空隙率相当于8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水
平;
12厘米板厚混合料的研究结论不那么信服,法国标准最初采用了
4cm原材料(AC-BBM和PA-BBDr)与40次旋转压实次数和采用8cm原
材料(AC14-BBSG或AC14-BBME)80次旋转压实次数。以后的少量
研究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下列关系:25次旋转压实次数对应于2.5cm
厚的BBTM;6cm厚的可以扩展到AC10-BBSG或AC10-BBME采用60
次旋转压实次数,100次的AC14-GB或AC-EME(高模量混合料),大约
相应于10cm厚度,采用100次旋转压实次数,12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
AC20-GB或AC20-EME空隙率大约相应于12cm厚度,路面空隙率范
围以及旋转压实次数和层厚度已经变成实验室的规范,目的是预测在
现场能达到的空隙率水平。
这些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混合料设计,(圆滑材料的
使用与否、混合料生产方式(连续式拌和厂)、以及摊铺与压实(振
动压路机)设备类型。这些因素需要根据工地目标值和在实验室基础
上的空隙率一起来推断。
对于一定旋转压实次数 n 作用下得到的孔隙率对现场的可预估
性,LPC 在其研究子项目中进行了相关工作,并作为”旋转压实试验
评估” 一文中调研工作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试验结果
对于 AC-GB 和 AC14-BBSG 的预估不太理想,对于 AC10-BBSG 的
预估可靠性适中,并且对于越细的混合料其预估可靠性越好。这些关
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设计(避免使用圆形颗粒集料)、混合料
生产方式(连续式拌合站)、摊铺及碾压方式(震动压实)。在推断现
场目标孔隙率能否取得室内设计孔隙率的时候,这些因素都要进行考
- 104 -
虑。
为了验证测量的空隙率与旋转压实次数的关系,对破碎集料、高
模量混合料和半粗沥青混凝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见4.1节):
包括实验室材料(代表工地状况)、工地拌和厂生产的材料用便
携式旋转压实机以及现场混合料用 γ 射线密度测试:只有一个工地,
产生的不确定度低估压实度外除外,每个阶段获得的结果大部分是类
似的(最大标准差为1.4%)
3.5.4 1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V10
1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代表材料只受到很轻的压实功,这类
混合料如果在这么低的压实功时产生低的空隙率,将表示实际显示施
工和易性太好;这就好像粒料内摩擦角太小,对通常混合料
(AC-BBSG、AC-GB)等,潜在的车辙风险更大,对于某些产品规
范已经考虑了它们比较低的门槛值(9%-14%)。这种指标已选择作
为欧洲标准,但这是抗车辙阻力的经验关系,不能同时加在规范中。
(过度规定)
3.5.5 1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V1
V 1 表示根据EN12697—10中的公式,计算在1次旋转压实次数时
的空隙率:见图1
V%=V 1 -K 1 ln(ng)
或C%=C 1 +K 1 ln(ng)

图3-11 1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
- 105 -
公式根据20次和200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点(V,ln(ng)或(C 1 ,
ln(ng)回归进行调整,用旋转压实机压实的空隙率V%是旋转压实
次数对数的线性函数。
1次旋转压实次数的空隙率也可作为抗车辙能力的指示(与V 10
相同理由),对AC-GB;AC-BBSG混合料,将20%作为门槛值比较
合适。
3.5.6 斜率K 1
斜率K 1 在模型V%=V1-K1ln(ng) ,在某种程度是混合料和易性
的一种评价指示。
它的值与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D有很好的相关性。当沥青用量在
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变化时,对于已知的集料骨架,K 1 是一个常数。
另一方面,K 1 随着细集料含量变化而变化。

在沥青用量超过4%,粒料压实度不会变化很大,沥青用量的增
加等于填充骨料内部空隙。
对于胶结料的变化, σ TL ,压实度C 1 变成C 2 ,也就是:
MVR1 × δTL × 100
C 2 ≈C 1 ×(100+ )
(100 + TL1 ) ×1,03

(最大密度变化(MVR)在这里忽略不计)
3.5.7 伪剪切应力 τ
o
伪剪切应力定义为在一个小的内部角(0.82 )试件在旋转压实
时受到的力:
τ 定义为 下列关系式
F 1 —保持旋转压实机内部角所必须要的力,N;
d 1 —F 1 作用到试件轴的距离,mm;
h —试件高度,mm;
s — 试件基底的面积。
对于LPC旋转压实机1型和2型,

- 106 -
τ ≌0.01 F1
(in MPa)
h
τ 可以与空隙率V%变化相关,最大 τ 值时,相应的V%( τ max )

的值最大,如图所示

图3-12 τ max 与V%( τ max )曲线图


τ 的变化是混合料类型的函数,作为一个例子,AC—EME 或
BBTM 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3-13 AC-EME τ 和 V%曲线图 图3-14 BBTM τ 和V%曲线图


—V%( τ max ),相应于 τ max 的V%( τ max )值构成了混合料设计
应用的低的边界使用范围(也就是临界空隙率)。超过这个范围,混
合料丧失它的稳定性(车辙风险增加)。
— τ 大约相当于 V fb < 65%或75%
3.5.8 试验精密度
固定旋转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
重复性:r=0.95
再现性:R=1.38

- 107 -
r和R代替两个实验结果的差别大小,即重复性(同一实验室、同
一样品、同一操作者、很短时间内)和再现性(不同实验室和操作者)。
试验结果在这两个临界范围以内,则认为结果是没有大的差别,是可
以接受的。
3.5.9 混合料组成的调整
对混合料组成与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
括混合料集料的最大尺寸,因素D;沥青用量,因素B;填料百分率,
因素F和压实度(或空隙率),因素C;这组关于 D、B、F、C 的实
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几个图所示:

示例:混合料设计因素对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影响(实体岩集料N)
试验计划DBFC:D(mm)、胶结料含量(%)、
填料因素F(%)对压实度的影响
D、B、F 对旋转压实80次(C80) 有显著影响
D、B 对旋转压实1次(C1) 有显著影响
D、F 对旋转压实1次(C1) 有显著影响

图3-15 胶结料含量,因素B对旋转压实1次(C1)的影响

- 108 -
图3-16 集料最大尺寸,因素D对旋转压实1次(C1)的影响

图3-17 填料通过率,因素F对旋转压实80次(C80)的影响

- 109 -
图3-18 胶结料含量,因素B对旋转压实80次(C80)的影响
这些组成参数对“试验”混合料的影响只是用于实验设计,这些混合料
与实际工地修筑的混合料不完全相同,这些实验设计已经证实了众所
周知的实践影响趋势,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会对试验结果作出判
断,这些变量如表3-33所示:
表3-33 组成参数对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影响
组成参数趋势对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影响

参数 影响(%Vng) 观察

沥青用量 -0.25 +0.5~+0.6 观察水损害

沥青用量 +0.25 -0.5~-0.6 观察抗车辙能力

细料 +1 -1.7~-0.5

细集料体积 +10% -1

2mm通过率 + 5% -1~-1.5%

2/4 间断 (细集料不变%) -1

2/6 间断 (细集料不变%) -3

4/10 不连续

胶浆体积 16% 23% +4%

+10%圆形细集料 -1.5~-2 潜在车辙

- 110 -
表3-34 改正旋转压实试验结果的组成调整
调整组成以保证旋转压实空隙率在目标范围以内
远低于目标值 低于目标值 % 超过目标值 大大高于目标值
(>5%) (至3%) (至3%) (>5%)

增加2mm筛通过百分
率5%和减少2/6.3部分
降低2mm通过率5个 降低2/6.3部分用量 用量
降低沥青用量
百分点 约10% 加入磨圆细料至10%
和降低总细料用量
增加2/6.3 和增加6.3/10部分 或15%(重点关注抗车
1.5%~2.5%
部分用量 用量 辙)
或磨圆细料10%左右
(重点关注抗车辙)

3.6 混合料性能
3.6.1 法国道桥中央试验室轮辙试验机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3.6.1.1 目的
目的是验证混合料在压实试验阶段显示的实际能力,同时考虑胶
结料类型和添加剂的影响。
用2块板在要求的压实度进行试验,并要求或者在两个重复试验
压实度位于期望范围以内,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解释。如果试验结果在
以前所述的范围内,可直接使用车辙深度百分率来解释,如果空隙率
范围超出这范围,那么在目标值的车辙深度百分率实验结果可用线性
内插的方法获得。
a) 例子:AC-BBSG 混合料规范规定、空隙率范围为5%~8%。
如果第一次得到3%的空隙率,第二次目标值约为7%,如果实际获得
的数值小于8%,那么试验结果直接确定。如果第二次成型的车辙板
版,空隙率为10%,进行下列方法内插:空隙率为10%的车辙深度为
7%,而3%空隙率板的车辙深度为12%,内插空隙率板为6.5%车辙深
度为9.5%。

- 111 -
图3-19 板空隙率与车辙深度的关系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上述例子试验值车辙深度百分率约5%,而
用这种内插方法获得的车辙深度百分率9.5%,因此是很安全的。
试验结果必须满足车辙深度的门槛值(与相应的板厚),也就是
在3,000,10,000和30,000次循环时,车辙深度为5%、7.5%或10%
b)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位于安全的边界,试验还必须在胶结料用量增加0.25%
或用比以前叙述的更“软”等级胶结料来做试验。
一般来说,试验板估计的空隙率针对:
— 对于压实性好的混合料,旋转压实次数为40次的空隙率
— 对于压实性差的混合料,旋转压实次数120次的空隙率,在
估计值一个标准差内,可作为稳定性好或者比较强的混合料的一种指
示。
对于普通的混合料来说,10%空隙率为可以接受的压实性混合
料,5%空隙率为压实性很好的混合料。
3.6.1.2 试验结果解释
a) 车辙深度百分率
在严酷的使用条件下没有车辙风险,对于采用连续级配设计的混
合料而言,对于采用连续级配设计的混合料,30000次车辙深度小于
- 112 -
10%,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值,即使最严酷的使用条件,也没有车辙
风险。
在非常严酷的条件而不会有车辙风险,30,000次循环小于5%的
混合料,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标准。
对于AC-BBSG、AC-EME,AC-BBME) 混合料, 中等范围7.5%
车辙深度可以认为是一种认可的标准。
在极端的加载条件下,可以用65℃, 6KN 垂直力进行试验,甚
至可加金属包裹,然而对于这种实验,现在没有任何参考数据。
b) 曲线形状
对于某些改性沥青,ln(P%)=ln(循环次数)曲线在3000次的
地方突然转向,这种现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局部次生加热造成的。
根据实验数据,用下列公式来确定变形公式中的A和b
b
Y=A(N/1000)
然而这种方法在EN标准中已不再出现。
3.6.1.3 “力学稳定性”试验的特殊状况
对于很薄层的沥青混凝土 BBTM,可用目前的车辙试验操作方
法来进行试验,这种试验本质上已经不是车辙性能的试验。而是表征
混合料“整体性”和铺平的能力,车辙深度的指标为3000次碾压=15%
(0/10 BBTM)和=20%(0/10BBTM)(注:20%(0/10BBTM)疑
20%(BBTM0/6)之误?)
3.6.1.4 影响参数
表3-35列出了组成参数影响车辙试验结果的能力和它们的影响,
表36总结了如何提高抗车辙能力的一些实践指导。

- 113 -
表3-35 混合料设计因素对车辙深度百分率的影响
组成参数对车辙试验结果影响的例子
参数 车辙深度百分率,% 观察
3000次循环车辙深度百分率
沥青用量:0.2%增加
5.5%到9.6%
3000次循环车辙深度百分率
沥青用量:0.2%减少
5.5%到3.9%
细料用量:0.8%增加 看不到明显增加
从70/100 等级变为35/50 在10,000循环时车辙深度下降
沥青等级 等级 从5.5%到3.2%
软化点升高7℃ 车辙阻力增加几十个循环
10,000次循环,AC-BBSG车辙深度百
分率
棱角性大幅增加 案例1 从14%到10%
Ic30到Rc2 案例2 从12.3%到7.5%
压实度
案例3 从10.5%到9.8%
影响改
案例4 从12%到6.2%
变结果
10,000次循环,破碎沥青集料的车辙
棱角性小幅增加:Ic80到
棱角性 深度百分率下降:
Ic100(以前棱角性方法)
案例1 从5.2%到2.3%
(C90/1到C95/1)
案例2 从6.3%到3%
仅仅1000次循环,车辙深度百分率从3%
+10%圆细集料
升到10%
2mm集料通过率在33%
用圆细集料代替破碎粗
30,000次的车辙深度百分率7.5%
集料
变为3000次循环时的10%

表3-36 增强抗车辙能力的实用指南
轮辙试验—车辙深度
大于目标值 目标值以上>2% 观察
—“锯齿型”曲线 —使用高软化点沥青和使用添加 如果应用硬质沥青+低沥青
—降低胶结料用量 剂,聚乙烯等 用量要了解从上而下的开
—用软化点较高的沥青 —使用温度敏感性高的专用沥青 裂的风险
—使用添加剂 —改变细集料

3.6.2 多列士试验(EN12697-12方法B)

多列士试验方法如EN12697-12方法B ITSR所述,在这个方法中,

- 114 -
试件可以用几种方法压实(旋转压实、冲击法、钻芯……)。在本文

中试件用静压方法,试件直径小于100mm,作用力60KN±0.5% , 压

实时间为(300±5)秒或试件直径为其它尺寸时,作用力180KN±

0.5%,压实时间为300秒。

3.6.2.1 目的

这个试验企图检验水敏感性,然而这个试验只能作为一个近似的

力学性质,空隙率是在静压下形成的。

3.6.2.2 解释

a) I/C(r/R)值

典型的I/C(r/R)在0.65和1.0之间
法国南部Boulouris的玢岩的示例
这个采石场是一种喷出沉积岩,非常强的CPA读数(>0.55),
相对应的磨光值PSV为57;细集料的洁净度为A级,V bta 在1g/100g,
也就是MBF在1000g/kg左右。
尽管这些数据很好,事实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细集料和粗集料
将导致混合料不满足规范要求,如下表所示。
混合料设计 胶结料(外掺含量) 添加剂 I/C (r/R)
AC20-GB,
35/50,5.5% / 0.53
所有玢岩
AC20-GB,
35/50,6.0% / 0.73
所有玢岩
AC10-BBSG 35/50,5.9% / 0.71
细的沉积集料
35/50,6.2% / 0.79
粗的玢岩集料
13/40,6.6%
a)
/ 0.68
BBTM Styelf 改性沥青
细沉积集料 13/40,7.0%
/ 0.72
4/6玢岩 Styelf 改性沥青

- 115 -
b)
13/40,7% 0.3%Cecabase
0.78
Styelf 改性沥青 S 240 PF
13/40,7% 0.6%cCecabase
0.80
Styelf 改性沥青 S 240 PF

注a) styelf 是ELF公司的SBS改性沥青商标名。

注b) ecabase为法国ceca公司的一种沥青抗剥落添加剂。对于吸收沥青性的集料I/C(r/R)值

应修正到大于1。S240 PF是一种材料的牌号。

粗集料多的混合料,例如排水混合料,在试件压实时集料破碎会
增加,I/C(r/R)会小于0.8,对于某些花岗岩材料,水敏感性必须检验。
b) 抗压强度 R*

表3-37 典型的抗压强度R 值(MPa)

沥青 PA- AC- AC- AC-


AC-GB AC-EME BBTM
等级 BBME BBME BBSG BBM

50/70 6~9 7~9** 5.1~7.1

6~14
35/50 9~14 6~10 2~4 6.6~12.1
(典型9~10)

<25 12~21

(*) 原著为I/C,疑误写,改为R值。

(**)泥质岩粗集料和石灰岩细集料为混合料,抗压强度为12.1MPa。

c) 空隙率

这个参数用旋转压实机n次旋转压实的空隙率来比较,对于

AC-BBSG 材料,空隙率在相同的数量级,如果变异性在3%或4%空

隙率的水平,这种材料可以说是“磨阻的”。

d) 吸收百分率

这个参数用来评价材料的膨胀性质,由下列定义为:

- 116 -
M:试件干质量

M j + 1 :试件真空后质量,(1小时不浸润,2小时浸润)
M j + k :在K天浸润后试件质量
M j+k − M
吸收百分率:w j+ k = *100
M

门槛值为>2%

通过对材料如污染石灰岩或水敏感性较强的岩石的试验发现,膨

胀(试件体积增加)与低的I/C(r/R)对性能影响是一致。

e) 试验结果调整

表3-38 多列士试验结果调整实用指南
I/C 值 多列士试验
低于目标值 远低于目标值
—与原始沥青相比,增加沥青用量(多加0.3%~0.6%) —加入1%的生石灰或消石灰
—用20%的生石灰或消石灰代替矿粉 —用其它来源更换部分或全部细集
—增加丰度系数(降低2mm粒料的通过率) 料
—使用更硬等级沥青
—通过减少2/6部分数量增加压实度

f)注意事项
添加剂(抗剥落剂)在热胶结料中的稳定性:
Cecabase S240 PF 在0/6 BBTM材料:
I/C (r/R)=0.72;在生产温度保持48小时 添加剂剂量为0.3%
I/C (r/R)=0.75,基本没有变化,在相同条件下添加剂计量0.6%,
I/C (r/R) 值等于0.8。
3.6.3 劲度模量
3.6.3.1 概述
劲度模量的确定要求较长的试验时间,这个时间已不是混合料设
计内容的范畴。对于某些材料(如AC-EME),非常有必要知道混合
料劲度模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 117 -
根据实验室的可能性,可以用直接拉伸试验或复数模量试验来测
定不同试验设计阶段的劲度模量
— 复数模量
在初始设计阶段可以直接用15℃,10HZ试验获得。
— 直接拉伸模量是(MAER)15℃、0.02秒的这个模量大于或等
于15℃/10HZ的复数模量。
特别对于AC-EME,直接拉伸模量常常大于复数模量。
当实验数据不足时,在已知温度,可用下列关系式可使用时间—
温度等效原理,来建立模量主曲线:

a T (T,T S )=exp[ Δ ( −
H 1 1
)]
R T TS

ΔH :接近于50kcal/mole
R 理想气体常数=8.35
3.6.3.2 混合料设计因素的影响
可大约用下列关系来表达劲度模量的变化和压实度变化 Δ C,
TL ext 是胶结料含量,“外掺”胶结料含量,即油石比:
Δ E=(2,000-31TL ext ) ΔCTLext
(公式是由集料N和40/50号沥青推导出来的)
沥青胶结料含量的影响可大致用下面公式来表达
ΔE = (18,000 − 3700TLext )ΔTLext
(公式是由集料N 和40/50号沥青推到出来的)

- 118 -
示例:混合料设计因素对直接拉伸模量的影响

图3-20 填料T对模量(10℃,0.02s)的影响

3.6.3.3 线性度损失
线性度损失 ,在试验标准中定义为0℃温度30秒加载来测定。
是初始加载损伤的一个指标,与混合料的微裂缝形式有关,
因此可与混合料疲劳阻力相关。(见3.6.4)
对于比较硬的材料,如AC-EME,在达到500微应变这个门槛值
以前,材料可以观察到材料断裂。
3.6.3.4 直接拉伸模量——复数模量等效关系
已经开发出E( θ , t )和E( θ , f )之间的理论公式。
在10℃或15℃时,10HZ和0.02s加载时间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这个等效关系由许多研究所证实。然而,某些材料的变异性达到
4000MPa。
E15 ℃,10HZ 和E 15 ℃,0.02s的试验关系式的例子
E 15 ℃,10HZ=0.989×E15 ℃,0.02s -15 168
R2=0.974
[RILEM '97, Lyon - p. 225]
3.6.3.5 混合料模量值的估计
混合料劲度模量可以通过大量近似的经验公式来估计:

- 119 -
Vgé′s方法:
IgSm=8+10 −3 (5,68Vg+0,2135vg 2 )
[Bitumen and asphalt mixes, BL.NSV]
沥青试样的劲度模量 Sb(MPa)可以用测量值或用图3-21的Van
Der Poel 诺模图来估计,Vb沥青体积,VG集料体积。

- 120 -
图3-21 计算混合料劲度模量值的诺模图
用这个方法得出的劲度模量值为实验值的2倍。
壳牌方法:沥青模量的估计(Péné + TBA);

混合料模量根据集料体积和加载时间或频率来估计,标准模量的
计算公式如下:

- 121 -
2.5 Cv
S m =S b [1+ × ] n ,(MPa)
n 1 − CV

4 × 10 −4 Vg
n=0.831g 和 Cv=
Sb Vg + Vb

这个关系式应用于高压实度混合料( ≅ 3%空隙率)
对于其它混合料,C V 用C V ’来代替。
100 × CV
CV =
100 + V − 3
v=空隙率
Francken方法: 这个弹性模量E∞ 由下式计算(低温和高频条件)
Vg 0,55 ( −5,81×10−2 )
E∞=1,436×10 4 ×( ) ×e ,(MPa)
Vb
Vg:混合料中集料体积,
Vb:混合料中胶结料体积,
v:混合料中残留空隙率。
复数模量 正比于弹性模量,也是缩减模量 的函数

取决于在给定温度和频率下的沥青稠度,表达为G *
Vg
见下图3-22。
Vb
这些方法没有考虑集料类型的影响。

- 122 -
Vg
图3-22 值图
Vb
3.6.4 疲劳
3.6.4.1 概述
通过经验关系的方法也有可能估计抗疲劳阻力,但是要记住这些
评估公式,如果改变沥青类型是没有验证的,所以只适用于一种相对
的估计。
3.6.4.2 建立在直接拉伸试验的预估
ε 6 = 10 −4
( A 0 + A 1 (1 − Γ ) + A 2 × E 0 , 300 S )
——线性损失
E0.300s——温度为0℃,加载300秒时的模量
疲劳阻力的关系式中的 和线性损失量 是分别根据R.Linder和
F.Montier的数据库建立的。
表3-39 疲劳—线性损失关系
Linder 系数 Moutier 系数

普通沥青

A0 2.69 2.39

A1 5.24 3.30
6
A2 8.71×10¯ —

- 123 -
ε 6 (MOUTIER 系数)的置信度区间±0.26×10¯ 6 (根据大约40个混合料设计)

3.6.4.3 壳牌预估方法(壳牌路面设计方法,1978)
ε 6 可用下列公式估计
Sm −0,36
ε6 =10−6 ×(17.4×Vb + 22)×( )
5000
式中:Vb—沥青体积,%
Sm—混合料劲度模量,MPa
3.6.4.4 Francken’s 预估方法(附加应力疲劳试验)
ε = KN −0, 21δ 0
b
K =Λ
b + vm

—取决于沥青温度敏感性B’和加载时间的沥青针入度

b—胶结料体积,

vm=y(ma/100)

b/(b+vm)是沥青填隙率
3.6.4.5 法国道桥中心试验室方法
沥青含量TL和相应的压实度变化 Δ C的 值可用下列公式大约
预估:
Δ ( ε 6 ) = 3 ,3 Δ C
ε 6 = (−125 + 72TL − 4,85TL2 + 3,3ΔC )10 −6
3
这个公式建立在集料N,集料密度2.85g/cm 和40/50等级的沥青

基础上。
3.6.4.6 改善疲劳阻力的配合比调整
对于胶结料含量低于7%,沥青含量每增加1%, ε 6 值可以提高

25 με .
3.6.5 纹理
3.6.5.1 概述

- 124 -
纹理测量是用板压实机成型相当于现场厚度的板来进行,理想的
尺寸为500mm×600mm,厚度与工地厚度相当。
在板上平均纹理深度(ATD)试验根据EN 13036-1来进行
可用下列公式来作为初始大概的估计:
ATD(PmT)=ATD(PmT)+0.3mm
3.6.5.2 平均纹理深度值的调整
表3-40 平均纹理深度值的调整
平均纹理深度(ATD)

小于目标值 远小于目标值

细集料通过率降低5个百分点 采用间断级配

增加>6mm部分含量 调整细集料含量

3.6.6 辅助性试验
3.6.6.1 连通空隙百分率(NF98-254-2)
对已知空隙率的混合料试件,封住侧壁和基底面,试件吸收的水
的数量产生了不同于试件空隙的一个连通空隙的统计。对于PA-BBDr
材料,这个值大致在16%~20%。
3.6.6.2 肯塔堡试验(EN 12697-1)
排水沥青混合料要进行这个冲击试验,另外,着重胶结料的稠度
性质整体性,它与道路情况下的关系仍要研究。
3.6.6.3 析漏(EN12697-18)
这个试验用于排水混合料和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SMA)。
试验在拌和温度下进行,企图评价运输过程中胶浆的滴漏,可用两种
方法:“挂篮”方法,用于排水混合料,Shellenberg方法用于SMA。
3.6.6.4 试件渗透性(EN12697-19)
这个方法也用于排水混合料,在给定时间内,在圆柱试件上作用
一个恒高度水柱滤过试件,可以以垂直和水平方向滤过试件。
3.7 实践者的忠告
3.7.1 混合料设计因素—小结
- 125 -
表3-41 混合料微调(对给定混合料类型)—实验者的忠告
—混合料设计因素影响小结
因素/影响 产生影响
车辙风险
↗增加细集料
--
+++
车辙风险
↗ 增加不连续
空隙率 --
++
下降 ↘ 车辙风险
↗ 增加圆细集料 10% ++
--
↗ 增加沥青用量
车辙风险
+
--
↗增加添加剂
+ -
↗增加沥青用量 车辙风险
水敏感性
+ -

↗增加活性细料 降低空隙率
+ -
↘减少2/6集料含量
↘减少细集料
+++
↗增加棱角性
++ 疲劳、密封空隙率
↘降低沥青用量 -
抗车辙能力 + 疲劳/谁敏感性
增加 ↗ ↘降低沥青等级 -
+ 自上而下开裂
↗增加聚乙烯(PE)和加入 -
++
↗增加专用沥青
++
↗增加沥青硬度
↗++
自上而下开裂
↗↘胶结料用量
劲度模量 -
++
增加 ↗ 车辙/疲劳
(劲度模量是沥青用量的函数,首先提高,然后下降)
-
增加 ↗加入PE
+
+++ 对性质有非常强的正面影响,需要改正 ---对其它性质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
++ 对性质有正面影响需要改正 -- 对其它性质有负面影响
+对性质有中等或微弱影响需要改正 - 对其它性质有负面影响的风险

3.7.2 混合料设计人员的实用指示
在混合料设计期间,下列方法都是可行的:选择要验证不同性质

- 126 -
的次序;或采用临时流水作业验证方法来节约时间和减少试样数量;
或者也可在混合料参数之间自主研究较宽的变化范围。
在所有情况下,当优化过程开始,仍可能减少试样数量(如一个
旋转压实试件、一个轮辙试验试件,ITSR方法B(多列士试验)按比例
缩小,只作一个疲劳水平)。在一个轮辙试验时对两个不同混合料设
计试件进行试验也是完全可行的。
选择要验证不同性质的次序;或采用临时流水作业验证方法来节
约时间和减少试样数量;或者也可在混合料参数之间自主研究较宽的
变化范围。
一旦压实特性验证以后,必须优先来达到主要目标特性。例如,
当进行AC-EME混合料时,15℃/10Hz的劲度模量首先要验证,而疲
6
劳阻力验证时只要对一个实验10 次进行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超过了
这个寿命周期,则要进行全部试验。在全部试验之前的这个阶段,要
进行力学性质(模量、疲劳)和混合料设计因素的预测关系的验证,
以尽快优化混合料设计。
在所有情况下,当优化过程开始,仍可能减少试样数量(如一个
旋转压实试件、一个轮辙试验试件,ITSR方法B(多列士试验)按比例
缩小,只作一个疲劳水平)。在一个轮辙试验机中对两个不同混合料
设计试件进行试验也是完全可行的。
另一方面,至于最终混合料设计,要进行每个规定性质的一系列
试验。

- 127 -
第四章 室内试验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关系
4 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的关系
法国混合料设计方法基于室内试验对给定的混合料性能是否合
格做出了判定,但是仍然有必要理解室内成型试件与现场提取试件得
到的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种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室内评估/路面
性能预测)已经通过一些数据进行了验证。混合料的经济性取决于必
要的施工及生产应用时所获得的路面混合料性能,但是对于短期性能
而言,还是集中在路面现场所取得的性能是否达到了混合料的设计效
果。
验证过程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也针对不同的性能指
标,如旋转压实性能,车辙,模量和疲劳。在任何情况下采用的方法
均包括对室内分析试验结果(确保设计材料应用于现场)和现场提取
试件的试验结果比较,同时谨慎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异性。
关于车辙性能,数据结果来自两个特定的试验段,相应室内对比
试验分别在美国和法国进行。对于旋转压实性能、模量及疲劳研究,
数据来自 LPC 的研究项目:“CH15: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这个专
项研究中,混合料采用室内拌制,沥青用量分布在设计值附近,这样
能够得到初步的一系列试验结果。在现场,对特定混合料进行的试验
均通过较多(超过 20 个)的试件数量得到结果。二者的对比结果得
到的一些结论在后面的内容中列出。
4.1 旋转压实机的孔隙率研究
4.1.1 试验目的
对几个试验段收集如下信息:
——为开展本研究开始前,进行主要的初始混合料设计;
——现场材料的室内验证;
——现场拌合楼生产的混合料试验,用移动式旋转压实仪;进行
现场试验
——现场孔隙率,采用核子密度仪进行测试结算,(有时采用标
定后的逆反射核子密度仪)。
- 128 -
在测点位置的碾压情况也进行了验证。
试验段的信息总结如下表:
表 4-42 试验段信息
层位次
混合料类型 编号 施工信息 生产现场 情况
及厚度
摊铺宽度
全幅8m
AC20-GB2;火山岩(ga+ros, 基层 碾压 高速公路 主线
1
rhyolite,rhyolitic tuff)油石比 10cm 2台轮胎压路机-轮
RN 7
4.2 沥青35/50 (2层) 重5T 4000T/天
2台钢轮压路机
(Dynapac511)
摊铺宽度变幅约
4m
AC20-GB3;火山岩(gabros, 碾压
2 底基层 成功完成小规模
rhyolite,rhyolitic tuff)油石比 1台轮胎压路机-轮
RN 7 13cm 施工
4.8 沥青35/50 重5T
1台钢轮压路机
(Dynapac511)
摊铺宽度全幅8m
碾压
底基层
AC14-GB3;微闪长岩 油石比 3 2台轮胎压路机-轮 中等规模施工
10cm (3
4.2 沥青35/50 RN149 重3T 1500T/天
层)
2台钢轮压路机
(CC 501)
摊铺宽度
全幅8m
底基层 碾压
AC14-GB3;玄武岩 油石比 4 高速公路
9cm (2 2台轮胎压路机-轴
4.2 沥青35/50 A 89 2000T/天
层) 重5T
2台钢轮震动压路
机(CB 624)
摊铺宽度3.5m
碾压
AC20-EME2;火山岩(gabros, 底基层
5 1台轮胎压路机-轮 小规模施工,环境
rhyolite,rhyolitic tuff)油石比 10cm (2
RN 7 重5T 较差,发生意外
5.8 沥青10/20 层)
1台钢轮压路机
不同碾压组合
摊铺宽度
全幅10m
碾压
AC14-BBSG;微闪长岩 油石 6 联结层 高速公路主线
3台轮胎压路机-轮
比4.8 沥青35/50 RN 7 5cm 3000~3500T/天
重4T
3台钢轮压路机
(CC 501)

说明:胶轮应用根据混合料类型,对于玄武岩采用 3T 和 5T 的轮重,对于 A89 公路的 GB

试验段,碾压比较困难,采用了中型振动压路机,进行 6~8 次碾压。其他混合料采用先胶轮

后钢轮的碾压方式。

- 129 -
4.1.2 结果
对于 0/20 混合料,旋转压实采用 120 次,对于 0/14、0/10 混合
料分别采用 100 次和 60 次旋转压实。
研究过程中采用混合料的验证试验作为基准值,因为该值来源
于现场材料,结果更加可靠。
现场的孔隙率试验结果是采用 LPC 的移动式旋转压实仪获得的,
并与生产控制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的例子如图 4-1。

图 4-1 旋转压实孔隙率与现场孔隙率的差别

关于初始设计,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和现场结果分布
范围由表 4-43 给出。

- 130 -
表 4-43 孔隙率测试—室内旋转压实(设计、验证)与现场结果 (旋
转压实、密度测试采用 γ 密度仪)对比
段落编 试验数 平均 最小 最大 偏 与验证试验差
孔隙率 %
号 目 值 值 值 差 值
基层沥青混凝土 AC20-GB2 混合料等级2 RN7
初始设计* *** 10.8 +3.6
验证试验* *** 7.2 -
1 重要试件取样
10 7.4 6.5 9.2 2.7 +.2
(Autun)*
移动旋转压实仪* 32 7.4 6.2 9.4 3.2 +0.2
现场** 148 9 7.3 11.7 4.2 +1.8
基层沥青混合料 AC20-GB3 混合料等级3 RN7
初始设计* *** 7.1 +2
2 验证试验* *** 5.1 -
移动旋转压实仪* 8 6.3 4.3 7.7 3.4 +1.2
现场** 10 6.5 4.7 8.4 3.7 +1.4
基层沥青混合料 AC20-GB3 6/10间断 混合料等级3 RN149
初始设计(*) *** 9.9 +2
3 验证试验(*) *** 7.9 -
移动旋转压实仪(*) 41 9.1 7.6 10.4 2.8 -1.2
现场(**) 41 8.2 5.6 11.2 4.4 +0.3
基层模量沥青混合料 AC20-EME(0/20) 混合料等级2 RN7
初始设计(*) *** 3.9 +1
5 验证试验(*) *** 2.9 -
移动旋转压实仪(*) 23 3.3 1.8 5.2 3.4 +0.4
现场** 81 5.5 2.2 10 7.8 +0.6
沥青混凝土 AC10-BBSG RN7
初始设计[*] *** 9.4 +2.6
验证试验LCPC[*] *** 6.8 -
6 验证试验LR
*** 7.4
Autun[*]
移动旋转压实仪[*] 32 7.8 6.2 9.4 3.2 +1.0
现场(**) 40 6.5 4 8.6 4.6 -0.3

*采用旋转压实 120 次,(*)100 次,[*]60 次

**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 (**)采用逆反射核子密度仪

***至少采用 3 次试验结果平均。

4.1.3 评论

- 131 -
在验证试验阶段,采用现场材料进行的试验均满足相应产品的旋
转压实标准。
现场核子密度仪测试孔隙率满足相关产品规范(如:现场测试平
均值必须满足给定的门槛值)。大部分试验段得到的试验结果均满足
规范的规定,对于 5 号试验段,由于存在不确定因素,试验结果的离
散性较大。
混合料设计阶段及验证阶段的孔隙率差异表现有时较大(对于
AC20-GB2 基层[沥青含量>4%,模量>9000MPa,疲劳>80udef](1
号试验段),AC20-GB3 基层[沥青含量>4.4%(内掺),模量>
9000MPa,疲劳>90udef](2 号试验段):二者在不同阶段得到的空
隙率试验偏差分别为 3.6%和 2.0%)
。这是由于混合料设计采用材料
的代表性问题,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之内,有时施工时间与混合料设
计的时间相对滞后(3 号试验段 AC14-GB 基层,施工相对混合料滞
后 4 年,混合料设计与验证孔隙率相差 2%)。
对于常规材料在合适的应用条件下,试验验证阶段得到旋转压实
孔隙率与现场测试的孔隙率在同一水平,最大的偏差在-1.2%~+1.4%
之间。
对于碾压存在失误的情况(试验段 5),采用核子密度仪得到的
平均孔隙率偏高(与验证结果差+2.0%),孔隙率离散范围也比较大
(9%)
,这种情况有些反常。
考虑到试验的重复性要求,室内采用现场材料验证试验得到的孔
隙率与施工现场的孔隙率可以认为大致相同。
图 4-1 中显示,现场采用核子密度仪得到孔隙率总是高于验证阶
段移动式旋转压实仪的孔隙率,可从两方面考虑,除了规范对相应材
料所允许的波动外(主要由旋转压实试验反映),另外还有施工过程
环境的波动(层厚,可压实特性,压实功)。在通常情况下,二者的
平均值比较接近。
规范所规定的孔隙率一般是可以达到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应严格
遵守。

- 132 -
在混合料的验证过程中,只要集料取样具有代表性,旋转压实孔
隙率证明是对现场孔隙率进行预估的较好的指标。
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没有对平均孔隙率造成影响。因为相应混合料
的平均孔隙率与室内调研得到的结果相同。实际上生产工艺带来的偏
差在±1.5%。
4.2 大型车辙试验仪
4.2.1 法国试验研究
对比试验过程遵守试件制备规范(实验室拌和、压实,拌合楼混
合料搅拌后进行室内成型,对路面现场提取板块试样),结果表明现
场混合料表现出来的抗车辙性能更好。车辙研究中存在的这个偏差没
有一致性规律,这取决于材料对车辙的敏感性。
作为初步的评价,采用了以下标准,
——结果很相近,若混合料设计得到合适的抗车辙性能(如 30000
次车辙变形在 5%以下):相比现场混合料而言低 1~2%。
——车辙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如 3000 次车辙变形为 10%),在
采用达到一定变形的碾压次数进行评价时,这种差异可能达到 10 倍
左右,如室内试验 3000 次车辙变形为 10%,而现场 30000 次车辙变
形为 10%。
图 4-2、4-3、4-4 给出了 1992 年南特加速加载装置得到的车辙试
验结果。

图 4-2 LCPC 疲劳环道

- 133 -
图 4-3 大型环道试验结果——室内车辙研究

图 4-4 大型环道试验结果——厂拌混合料车辙研究

图 4-5 混合料性能 LCPC 环道试验,单轮加载车辙深度研究


(F=42.5kN,V=40km/h)
可以推断在拌合楼生产的混合料由于沥青发生老化而改变了混
合料的性能,可能与老化作用下得到的沥青结构的改善(使胶结料的

- 134 -
温度敏感性最终降低)有关系,这样从而改善了抗车辙性能。尽管室
内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低于现场混合料,但是不可以根据这个情况得
出结论,认为可以提高室内试验所允许的的车辙变形标准。混合料设
计的参考标准是基于对两种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结果,按照室内拌合方
法进行操作,同时对路面上的使用进行了观察,并考虑了试验对温度
和轴载的影响下制定的。
在尝试确定路面现场取样的抗车辙性能时,为了考虑以上室内与
现场试验的差异,有必要对相关操作进行修改或完善,鉴于二者的差
异还受到材料敏感性影响,确定这些差异的门槛值时就比较复杂。对
于车辙结果,如果采用其他试件制备方法,将没有可比性。
4.2.2 科罗拉多试验研究
在 19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联邦公路局在科罗拉多州(T,
Aschenbrener)进行了一项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评估 LPC 的大型车辙
试验作为确定混合料是否合格手段的适用性。这项研究内容包括 LPC
的车辙试验结果(现场取样)与已知混合料性能的早期路面结构层(现
场车辙深度)进行对比。这些试验段上得到的车辙流动是由于设计缺
陷(设计性能较差)或施工操作不当造成,因此造成的材料老化,对
于车辙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导致变形减小(如由于老化胶结料变硬),
但这种影响被认为是次要因素。试验段选取的数量为 31 个,表 4-44
给出了室内结果和现场结果的汇总。
表 4-44 混合料现场性能与法标是否合格标准的对比

现场性能效果
没有车辙 车辙
LCPC 大型车 好* 4 0
辙试验结果 差* 11 16
说明:根据法国规范,在 60°、30000 次碾压下车辙变形低于 10 为好,超过 10 为差

从对比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从研究报告中摘录):

- 135 -
——研究针对车辙仪对路面现场性能的预估的能力
——当考虑温度影响时,法国车辙仪器的车辙变形与现场给定交通状
况下(两个水平,EDLA 分别在 400 以上及以下)的路用性能具有很
好的相关性(基于实验室两个温度水平,50℃和 60℃,现场气温分
别对应 27~32℃和 32~38℃)
(the LCPC wheel tracking test on Colorado pavements-T.Aschenbrener-
科罗拉多运输部,美国-RGRA NO。729-5.1995
需要注意的是,法国与美国的温度条件及标准轴载存在较大差别
(美国设计轴载 80kN,法国为 130kN)
,由于这些参数对车辙的影响
很大,在试验操作规范及规范要求的门槛值的确定上均要考虑这些因
素影响。
4.2.3 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排序
根据混合料对车辙变形的敏感性进行的排序,室内试验结果与现
场材料试验结果一致(只要现场混合料设计是所期望的)。因此,室
内试验由于对组成材料的控制更加准确,所以室内车辙试验相对于现
场混合料取样而言,是一种更好的评价指标。参考车辙的技术要求,
在室内进行的设计方案选择证明与现场性能的相关性很高,这样对材
料的差异区分更加容易,因此可以借此研究车辙敏感性和对混合料组
成进行优化。
4.3 劲度模量试验
4.3.1 试验目的和操作
法国混合料设计方法依赖于室内各种性能研究并以此对现场性
能进行预估。
LPC 的一个研究项目(CH15: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就是针对
该问题进行研究。该项目重点集中在路面结构材料(主要是基层沥青
混凝土 AC-GB 和 AC-EME),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所使用的材料包
括了道路及高速公路常用材料类型,同时也包括比较广泛集料的来
源。
本研究还专门研究了现场试件得到的模量试验结果的分布范围。
- 136 -
为了进行该项试验,在现场选取了 20 个点进行取样,取样点分布在
整个 10km 的段落上。在每个取样点,钻取两个试件,直径分别为
150mm 和 300mm。150mm 试件用来进行直接拉伸模量试验,对于直
径为 300mm 的试件,切割得到 3 个梯形试件进行复合模量试验,这
些试件得到的结果用来确定模量分布范围。
现场试件的结果与室内采用相同材料和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模
量结果进行了对比。

图 4-6 现场取芯 图 4-7 现场切割取样

4.3.2 试验结果
4.3.2.1 现场试件模量变异性
以下给出了两个底基层 AC-GB 混合料的模量分布:

- 137 -
图 4-8 现场取样模量分布(试验段 1)

图 4-9 现场取样模量分布(试验段 2)

这里需要指出,从一个芯样上得到的 3 个梯形试件,其数据结果
之间的偏差均比较小,在 15°、10Hz 条件下得到的平均偏差值为
460MPa,除了一个点的偏差达到 1100MPa 外,其余均在 700MPa 以
下。
对于这里检测的两个段落,通过 20 个点左右的取样,其分散性
在 25~40%之间,偏差系数在 5.5~9.1%之间。

- 138 -
对于以上两个段落,需要指出,模量测试结果超过了规范要求,
对于 2 号段落需要注意,出现的最小值(孔隙率 9.6%,模量 9450MPa)
是随机取样得到,该值处在 GB3 的门槛值附近,更重要的是得到该
平均值的芯样上得到的 3 个模量值的偏差只有 400MPa。
对于两个研究路段,大部分取样点得到直接拉伸模量和复合模量
均在同一数量级。
4.3.2.2 现场与室内的比较
对于以上进行研究的路面现场,得到的复数模量平均值与室内混
合料试验得到的结果非常相近。
图 4-10 提供了汇总结果,这些结果来自所有进行实验研究的段
落。这些结果突出了以下内容:
——主要的室内试验结果(段落分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
均值组成变异性和不同的测量方法)
——现场试验的主要结果(全部数据结果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
均值)
——对于没有进行变异性分析的段落,采用最坏推断的 30%的变
异性估计得到试验结果的极值。

图 4-10 室内与现场模量的相关性(0.02s 或 10Hz)


对于给定的试验段,模量的范围简单采用分担试验的最大值与最

- 139 -
小值之差得到。
可以看到室内试验结果的变化差异比较小。
对于试验段 1、4、5,室内测试的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相当,对于试验段 2、3,室内测试的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最小值
相当。
规范规定的室内试验最小模量值(15°下 10Hz 或 0.02s)
,这些数
值是用来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对于沥青混凝土基层(AC-GB 2 类或 3
类)最小值为 9000MPa,对于 AC-EME 要求为 14000MPa.。
对于 5 个试验段,现场试件的模量均等于或大于规范规定的室内
设计标准。
对于现场基层沥青混泥土的性能,结果证明 AC-EME 的性能更
高。
从这些试验结果还不能判断任何“材料特性”的影响。
4.4 疲劳试验研究
4.4.1 试验目的和操作
与模量的研究类似,CH15“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对路面结构材
料(通常指 AC-GB 和 AC-EME)的疲劳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研究过
程中采用的材料,尽可能的包括了公路及高速公路常用的材料类型,
及广泛的集料类型。
对于基层混合料 AC-GB 和面层混合料 AC-BBSG 进行了大直径
试样的提取。这些试样可以得到 10 个试件进行梯形梁疲劳试验(按
照较少试样进行平行试件试验),这样能够进行现场疲劳性能的变化
差异性的估计。这里只是提供了 A77 高速公路基层 AC-GB3 的试验
结果。
4.4.2 试验结果的获取
图 4-11 是疲劳结果的汇总图,结果按照不同的试件制备规范制
作的试样获得的。

- 140 -
图 4-11 根据试件制备规范进行的疲劳试验结果汇总

(初始设计、室内验证、现场取样)

以上试验段的结果评述如下:
——力学特性参数的分散性较小,平均模量变化差异(每个点采
用 4 个平行试件的平均值):10940~13584MPa(平均值±10%);
疲劳性能变化从 91~106 微应变(平均值±7%)

——根据这些发现,可以看到施工效果较好(厚度 9~10cm,试
件测试得到孔隙率为 3~5%,孔隙率测试通过 1 点、2 点或更多得到),
——混合料设计与室内验证及现场测试时三者结果非常一致。模
量偏差(1300MPa)和疲劳试验偏差(5 微应变)均小于试验误差要
求。
——通过现场试件试验可以发现模量和疲劳之间的平衡关系(一
般而言,模量增加,疲劳性能降低,反之亦然)

——现场试件的疲劳试验结果平行性比较好,残留标准差 σ x / y 反
应的离散性来看,其离散程度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平均值为 0.48,最
小值和最大值为 0.33~0.67)
,而室内试验的值为 0.67.。这些结果说明
现场计划很好,因此试验分散性低于室内混合料试验。

- 141 -
—— 对 于 基 层 GB3 混 合 料 的 模 量 及 疲 劳 技 术 要 求 分 别 为
9000MPa 及 90 微应变,现场试件的试验结果也满足这些技术要求,
特别是对于模量试验(从模量试验得到的验证)。相比而言,疲劳的
富余度有限(最小值为 91 微应变)
——同样需要指出,试件的孔隙率低于规范规定的力学特性孔隙
率要求(对于 GB2、GB3 孔隙率要求为 7~10%,对于 GB4 要求为 5~
10%)
,对于基层沥青混凝土 GB4,其应用于高速公路,模量设计要
求为 11000MPa,疲劳要求大于 100 微应变;一般来讲,这些数值并
不是。
4.5 室内及现场结果的综合关系
在通过认证的第二稿法国规范中描述了相关的试验方法,并且在
EN13108 系列规范中,也是本书的第二章“混合料性能试验”中的内
容,均对结构性材料的性能试验进行了描述规范。对采用现场材料进
行的室内试验的结果,均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基于室内确定的混合料性能标准所采用的试验方法的可靠性已
经得到了验证:
1. 对于孔隙率,采用旋转压实仪进行测量,事实也表明室内设计
孔隙率和现场孔隙率代表值的范围相近,混合料的生产工艺不会导致
任何偏差的影响。
2. 对于劲度模量测试,其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现场试件试验
结果均等于或大于室内试验结果。关于模量值应指出,单个点的异常
值并不能说明路面设计存在问题。
3. 关于疲劳试验,所研究的材料(GB3,而非 GB4)表现出的性
能低于预期,室内结果与现场结果的关系较好,分散性较小。
4、对于严格遵守施工工艺的观测试验段,得到的数据分散数量
级如下:
旋转压实:基层混合料为±2~±2.5,面层混合料±1~±1.5
模量:±20%~±30%
疲劳:±10%~±15%
- 142 -
车辙深度(大型仪器):对于车辙敏感性较低的混合料为 2%
(30000 次循环<5%)
5、在一个芯样上得到的力学特性,不能用来作为一个假设条件
去推断该工程剩余的寿命周期。
现场试件得到的数据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离散性。因此必须取得
一定数量的数据来评估现场路面的性能。室内-现场试验对比只有在
考虑这种影响的前提下才能说明问题,由于采用一个芯样得到的试验
结果是高是低,研究结论可能因此发生完全的改变。正是由于这个原
因,基于现场单个点得到的性能数据不能形成任何结论的基础。

- 143 -
第五章 结论
5 结论
本方法的每一个步骤均被应用于 EN 规范,包括水敏感性试验也
被修订版的 EN 规范吸收,这种方法采用直接抗压试验。对于结构性
材料,很可能采用一种基本力学的方法,现在已经有承包合同考虑采
用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反,对于磨耗层材料,仍然采用经验性的方法(不仅是 EN 规
范,这已经被广泛接受)
,为了得到现场这方面完全的基本力学方法,
还要对混合料在室内完善的表面特性试验及耐久性试验进行研究。

- 144 -
附录A:
性能试验阶段标准参考文献一览表

1-Normative references relative to mix components


与混合料组成有关的标准参考文献
EN 13043 Aggregates for bituminous mixtures and surface
treatments for roads, airfields and other trafficked
areas
路面、机场道面及其它交通地区所用的沥青混合料
集料及表面处治用集料

XP P18-545 Aggregates: Bases for definition, compliance and


classification
集料:定义、一致性和分类的基础

EN 932-2 Test for gener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2:


Methods forreducing laboratory samples
集料的一般性能试验 第二部分:实验室取样缩分
的方法

P 18-559 Measurement of sand and gravel mass density in


paraffin oil
集料-砂与砾料在石蜡油中的密度测量

EN 933-1 Tests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1: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Sieving
method
集料几何特性试验 第一部分:颗粒尺寸分布的确
定-筛分法

(NF P 98-256-1)(07/91) Aggregates: Determination of the absorbent


power of fines(For information: This reference is
no longer applied in practice.)
集料:确定细集料吸水率(该参考书目不再应
用于实际中)

EN 932-5 Test for gener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5:


Common equipment and calibration

- 145 -
集料的一般性能试验 第五部分:通用设备和标定

EN 933-3 Tests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3: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hape - Flakiness index
集料几何特性试验 第三部分:颗粒形状的测定-片
状指数

EN 933-5 Tests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age of crushed and broken
surfaces in coarse aggregate particles
集料几何特性试验 第五部分:粗集料颗粒表面破
碎百分率测定

EN 933-6 Test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Part 6: Flow
coefficient of aggregates
集料几何特性试验 第六部分:集料的表面特征评
估-集料的流动系数
EN 933-9 Tests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9: Assessment of fines - methylene blue test
集料几何特性的测定 第九部分:细集料评价-亚甲
兰法

EN 933-10 Test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10: Assessment of fines - Grading of fillers (air jet
sieving)
集料几何特性试验 第十部分:细集料的评价-填料
分级(喷气筛)

EN 1097-1 Tests f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wear (micro-Deval)
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部分:耐磨性的测
定(微狄法尔磨耗法)

EN 1097-2 Tests f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2: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fragmentation (Los Angeles)

- 146 -
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二部分:抗磨耗测定
(洛杉矶法)

EN 1097-4 Tests f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the voids of dry
compacted filler
集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测定 第四部分:干燥压实填
料的孔隙率测定

EN 1097-7 Tests f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le
density of filler - psychomotor method
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七部分:填料粒子密
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EN 1097-8 Tests f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 Part 8: Determination of the polished
stone value
集料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 第八部分:磨光值的测

EN 13179-1 Tests for filler aggregate used in bituminous mixtures


- Part 1: Delta ring and ball test
沥青混合料用填料试验-第一部分:环与球软化点差

ISO 565 Test sieves – Metal wire cloth, perforated metal


plates and electroformed sheets – Nominal
dimensions of sieve openings
试验筛—金属网、预压金属板和电腐蚀板—筛子开
口的公称尺寸

EN 12697-11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mix


asphalt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the affinity
between aggregate and bitumen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1 部分:
集料及沥青亲和性确定

EN 58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Sampling of

- 147 -
bituminous binders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沥青胶结料取样
EN 1426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Determination of
needle penetration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针入度的测定

EN 1427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softening point - Ring and ball method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软化点确定-环和球方法

EN 12591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Specifications for


paving grade bitumen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铺路沥青等级规范

EN 12593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Determination of


Fraass breaking point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弗拉斯脆点的测定

EN 12594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Preparation of test


samples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试样准备

EN 12607-1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hardening under influence of heat
and air - Part 1: RTFOT method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热和空气影响下抗硬化性的测
定 第一部分:RTFOT 法

EN 12697-1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 Soluble binder content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 部分:
可溶胶结料含量

EN 12697-3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 Bitumen recovery: Rotary evaporator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 部分:
沥青回收:旋转蒸发器

- 148 -
EN 12697-4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4: Bitumen recovery: Fractionating
column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4 部分:
沥青回收:分馏柱

EN 13924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Specifications for


hard pavig grade bitumens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硬质铺路沥青等级规范

EN 14023 Bitumen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Framework


specification for polymer modified bitumens
沥青和沥青胶结料-聚合物改性沥青规范框架

2 - Normative references relative to mix sample preparation


与混合料样品制备有关的参考文献
EN 12697-5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m
density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5 部分:
最大密度确定

EN 12697-38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8: Common equipment and
calibration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8 部分:
通用设备和标定

EN 12697-35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5: Laboratory mixing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5 部分:
试验室拌和

EN 12697-33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3: Specimen prepared by roller
compactor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3 部分:
滚筒压实机制作试件

- 149 -
NF P 98-250-3 Pavement-related tests – Preparation of asphalt mixes
– Roller compaction – Specimen preparation within
an asphalt block
路面相关试验-沥青混合料的准备:压路机压实—取
自沥青块的试件准备

EN 12697-6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6: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of
bituminous specimens by hydrostatic methods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6 部分:
沥青试件毛体积密度的水中重法测定

EN 12697-7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7: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of
bituminous specimens by gamma rays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7 部分:
通过伽马射线法确定沥青试件毛体积密度

EN 12697-29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29: Determination of the dimensions of
bituminous specimens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29 部分:
沥青试件尺寸的确定

EN ISO 13036-1 Road and airfiel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Test


methods - Part 1: Measurement of pavement surface
macrotexture depth using a volumetric patch
technique
道路与机场道面特性—试验方法—第十部分用铺
砂法测定路面表面宏纹理深度

3 - Normative references relative to laboratory tests


与实验室有关标准参考文献

NF P 98-251-1 (to be revised or superseded no later than end of


2007)
(2007年底前必须修订或补充)

- 150 -
Static tests on bituminous mixtures - The Duriez test
conducted on hot mix asphalt
沥青混合料静力试验-第 1 部分:热拌沥青混合料
的 DURIEZ 试验

EN 12697-12 (see comments in Appendix D)(见附录D的备注)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2: Determination of the water
sensitivity of bituminous specimens Method B by
compression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2 部分:
沥青试件水敏感性确定

EN 12697-30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0: Specimen preparation by impact
compactor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0 部分:
通过击实来成型试件

EN 12697-34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4: Marshall test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4 部分:
马歇尔试验

EN 12697-31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31: Specimen preparation by gyratory
compactor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31 部分:
旋转压实机制作试件

EN 12697-10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0: Compactability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0 部分:
压实性

EN 12697-22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22: Wheel tracking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22 部分:

- 151 -
车辙试验

EN 12697-26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26: Stiffness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26 部分:
劲度

EN 12697-24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24: Resistance to fatigue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24 部分:
抗疲劳性能

EN 12697-17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7: Particle loss of porous asphalt
specimens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7 部分:
排水沥青试件颗粒损失

EN 12697-18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8: Binder drainage test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8 部分:
胶结料滴漏试验

EN 12697-19 Bituminous mixtures - Test methods for hot mix


asphalt - Part 19: specimen permeability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第 19 部分:
试件渗透性

4 - Normative references relative to the methodology


与试验方法有关标准的参考文献
XP P 98-135 (to be revised or superseded no later than end of
2007)
Reclaimed asphalt - Classification
道路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分类

NF P 98-149 Asphalt mixes – Terminology – Components and


composition of mixtures – Implementation –
Products –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 152 -
沥青混合料-术语-混合料的成分和组成—推广应
用-产品-技术和过程

NF P 98-150-1 Hot bituminous mixtures- Constituent materials, type


testing, mixing, laying, control
热拌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拌和、
摊铺控制

EN 13108-1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1 – Asphalt concretes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一部分:沥青混凝土

EN 13108-2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


—Part2 – Very thin layer asphalt concretes BBTM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二部分:很薄层沥青混
凝土 BBTM

EN 13108-3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3 – Soft asphalt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三部分:软质沥青

EN 13108-4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


—Part4 – Hot-rolled asphalt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四部分:热碾压沥青混凝

EN 13108-5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5 – Stone mastic asphalt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五部分:沥青玛蹄脂碎石
混合料

EN 13108-7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7 – Porous asphalts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七部分:排水沥青混合料

EN 13108-8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8 – Reclaimed asphalt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八部分:再生沥青混合料

- 153 -
EN 13108-20 Bituminous mixtures – Materials
specification—Part20 – Type testing
沥青混合料-材料规范-第二十部分:性能试验

- 154 -
附录 B
EN 试验标准—EN 12697 系列:“沥青混合料”使用建议
欧洲标准 注释 建议
EN12697-1 取代了XP T 66041。 建议应用;胶结料含量必须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强调了“冷抽提”方法, 用内掺百分比来表示,而不
方法-第1部分:可溶胶结料含量 Kumagawa 方 法 以 及 连 续 离 是用外掺百分比表示。
心过滤法。
描述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沥
青混合料。
EN12697-2 数量符合提取时获得的集料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的量
方法-第2部分:颗粒尺寸分布的测

EN12697-3 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国标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准。引自 XP P98-135。
方法-第3部分:沥青回收:旋转蒸
发器
EN12697-4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 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国标
混合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沥青回 准。引自 XP P98-135。
收:分馏柱
EN12697-5 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国标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准。混合料浸水中重法来自
方法-第5部分:最大密度确定 于旋转压实标准。同最大密
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计算法
是基于P18-559,使用石蜡油。
EN12697-6 取代了NF P 98-250-6,用静 建议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态水中重法测定,性能试验 岩芯:方法 C:AC-BB 或 GB
方法-第6部分:沥青试件毛体积密 的空隙率是基于旋转压实试 沥青混合料,EME;
度的确定 验的,而不受这些试验方法 方法 D:BBDr 沥青混合料
的影响(直接高度测量法)。
EN12697-7 取代 NF P 98-250-5,几乎一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样的写法。
方法-第7部分:通过伽马射线法确
定沥青试件毛体积密度
EN12697-8 一个定义的标准,而不是试 仅作为信息目的提供。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验方法。
方法-第8部分:沥青试件空隙率的
确定
EN12697-9 从欧洲参考书目中除掉了,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不再使用
方法-第9部分:基准密度确定

- 155 -
EN12697-10 压实试验的方法解释,不对 仅作为信息提供。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应任何规范。
方法-第10部分:压实性
EN12697-11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引自于 EN 13043,在当前的 不再使用
方法-第11部分:集料及沥青亲和 “沥青混合料”相关书目中
性确定 不使用。
EN12697-12 方法B和通过压实制备试件 由于该标准给出试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对 应 于 NF P 98-251-1 的 以及试验结果的精密度低,
方法-第12部分:沥青试件水敏感 DURIEZ试验 不推荐使用方法 A。
性确定
EN12697-13 无相应的法国标准。 建议使用包括现场情况。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13部分:温度测量
EN12697-14 无相应的法国标准。 建议使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14部分:含水量
EN12697-15 不系统的方法 仅作为信息提供。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15部分:离析敏感性的确

EN12697-16 在法国无相应的方法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16部分:带钉轮胎磨耗
EN12697-17 报告的,试验条件需要规定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尤其是温度)
方法-第17部分:排水沥青试件颗
粒损失
EN12697-18 仅作为信息提供。PA-BBDr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混合料用挂篮法。
方法-第18部分:胶结料隙漏
EN12697-19 仅作为信息提供。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19部分:试件渗透性
EN12697-20 如果 D≤11mm,仅作为信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息提供
方法-第20部分:使用立方体试件
或马歇尔试件进行凹痕硬度试验
EN12697-21 取代T 66-002 如果 D>11mm,建议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1部分:使用平板试件进
行凹痕硬度试验

- 156 -
EN12697-22 取代 NF P 98-253-1(NF P 建议应用,大型设备。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98-253-1 已从 AFNOR 参考
方法-第22部分:车辙试验 书目从删除了)。
几乎一样的书写格式。
见温度探测器的位置。
EN12697-23 试验方法引用自EN12697-12 见EN12697-12的评论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3部分:沥青试件的间接
拉伸强度
EN12697-24 取代NF P 98-261-1。 附录 A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等同的写法
方法-第24部分:抗疲劳能力
EN12697-25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5部分:圆环压缩试验
EN12697-26 取代NF P 98-260-1 和 NF P 只在产品标准规范下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98-260-2,操作条件的范围比 ((15°C、10 Hz或 0,02sec
方法-第26部分:劲度 较宽 等)。从其他加载次数的外
推法认为是无效的。
EN12697-27 无相应的法国标准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7部分:取样
EN12697-28 无相应的法国标准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8部分:测定胶结料含量
和含水量和级配的试件准备
EN12697-29 无相应的法国标准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29部分:沥青试件尺寸的
确定
EN12697-30 取代NF P 98-251-3。新的设 报告的,对于设备投资来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备操作草案 说,该应用是可行的。
方法-第30部分:通过击实来成型
试件
EN12697-31 取代NF P 98-252,等同的书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写,除了按照EN12697-5,方
方法-第31部分:旋转压实机制作 法A水中直接测量最大密度
试件 以外。可能用测量内部角作
为型式允许差。
EN12697-32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32部分:振动压实机压实
试验室沥青混合料

- 157 -
EN12697-33 取代NF P 98-250-2,取代的 建议应用,设备no. 5.1.1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标准已包括在新的文件中,
方法-第33部分:滚筒压实机制作 其它设备结构也是可能的。
试件
EN12697-34 取代 NF P 98-251-3,新的设 报告的,对于设备投入来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备操作方法。 说,建议应用
方法-第34部分:马歇尔试验
EN12697-35 取代了NF P 98-250-1,有一些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小小的不同:即便搅拌器没
方法-第35部分:试验室拌和 有温度,也不含过热校验。
搅拌器保持无特别规定。
EN12697-36 无相应的法标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36部分:沥青路面厚度测

EN12697-37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37部分:热碾压沥青混合
料预拌碎石热砂粘结性试验
EN12697-38 无相应的法标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38部分:通用设备和校准
EN12697-39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39部分:燃烧测定-粘结料
含量
EN12697-40 同NF P 98-254-3的仪器不一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样,关系有待于说明。
方法-第40部分:就地排水能力
EN12697-41 机场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41部分:抗冻性
EN12697-42 应用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42部分:回收沥青中粗杂
质含量

EN12697-43 机场
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试验
方法-第43部分:耐燃油腐蚀性

- 158 -
附录 C:
TLext 和Bint 之间的等效表格
Bint for 2.5 TLext for 2.65 TLext for2.65 Bint for 2.65
3.50 3.63 3.50 3.38
3.60 3.73 3.60 3.47
3.70 3.84 3.70 3.57
3.80 3.95 3.80 3.66
3.90 4.06 3.90 3.75
4.00 4.17 4.00 3.85
4.10 4.28 4.10 3.94
4.20 4.38 4.20 4.03
4.30 4.49 4.30 4.12
4.40 4.60 4.40 4.21
4.50 4.71 4.50 4.31
4.60 4.82 4.60 4.40
4.70 4.93 4.70 4.49
4.80 5.04 4.80 4.58
4.90 5.15 4.90 4.67
5.00 5.26 5.00 4.76
5.10 5.37 5.10 4.85
5.20 5.49 5.20 4.94
5.30 5.60 5.30 5.03
5.40 5.71 5.40 5.12
5.50 5.82 5.50 5.21
5.60 5.93 5.60 5.30
5.70 6.04 5.70 5.39
5.80 6.16 5.80 5.48
5.90 6.27 5.90 5.57
6.00 6.38 6.00 5.66
6.10 6.50 6.10 5.75
6.20 6.61 6.20 5.84
6.30 6.72 6.30 5.93
6.40 6.84 6.40 6.02
6.50 6.95 6.50 6.10
6.60 7.07 6.60 6.19
6.70 7.18 6.70 6.28
6.80 7.30 6.80 6.37
6.90 7.41 6.90 6.45
7.00 7.53 7.00 6.54
7.10 7.64 7.10 6.63
7.20 7.76 7.20 6.72
7.30 7.87 7.30 6.80

- 159 -
附录 D
主要试验精度

表45—试验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值

重复性 再现性
试验 测量值 σr σR 观察资料
95%(r) 95%(R)
P 18-559 ρ 0/2 g/cm3 0.021 0.05 0.0072 0.0194
ISO 5725
集料在石蜡油中的 ρ 2/6 g/cm3 0.013 0.04 0.006 0.014
1996 实验
最大密度 ρ 6/10 g/cm3 0.025 0.035 0.007 0.011
EN12697-5
MVR 2005试验
沥青混合料最大密 20 45 7.2 16
kg/m3 (暂行结果)
度确定
0.56 +
EN12697-2 0.017 x 0.056 x

EN 933-1 (x = 平均 (x= 平均通
通过筛分法确定颗 粗集料 d.D
通过率 过率 %)
粒尺寸分布 中间级配 %) 7.7, 16
3.5, 8
EN12697-33 γ 射线
1.09 1992年实验
旋转压实制备试件 压实度(%)
NF P 98-251-1 抗水敏感性 ISO 5725
0.078 0.134 0.028 0.047
Duriez试验 r/R 1998 实验
NF P 98-251-1 未浸泡的抗压 ISO 5725
0.59 2.05 0.21 0.72
Duriez试验 强度,R(MPa) 1998 实验
静水中重法测
NF P 98-250-6 ISO 5725
毛体积密度,% 0.67 1.27 0.24 0.45
毛体积密度 1998 实验
空隙率
60次旋转的空
隙率;
EN12697-31 0.95 1.38
100 次 旋 转 的 ISO 5725
旋转压实(NF P 0.89 1.53 0.34 0.49
空隙率; 1996 实验
98-252) 1.04 1.57
200 次 旋 转 的
空隙率;
EN12697-22
30000 次 碾 压 ISO 5725
轮辙试验 1.11 1.16 0.39 0.41
的车辙(mm) 1992 实验
(大型设备)
0.02s , 15℃
EN12697-26
(MPa)的模量; 未出版的试
拉伸模量 1.360 2.360
平 均 值 :15.233 验
附录E
MPa
XP T66-041
EN 12697-1
胶结料含量 0.27 0.31 0.085 0.121 标 准 上 的
胶结料含量
1995实验

- 160 -
EN 12697-1 EAPIC活动
所有相关方法 0.214 0.348 0.076 0.123
胶结料含量 1/2003
EN 12697-1 EAPIC活动
冷溶解 0.167 0.225 0.059 0.079
胶结料含量 1/2003
EN 12697-24
ISO 5725
疲劳试验 附录A ε6 (μdef) 4.2 8.3 1.43 2.93
2000实验
(NF P 98-261-1)
EN 12697-26 15℃. 10Hz ISO 5725
复数模量 附录A (MPa) 335 2740 118 969
1999实验
(NF P 98-260-2)
EN 12697-7 ISO 5725
γ 射线 沥青取芯试样 2003年3月出
0.0069 0.0197 0.0024 0.007
2.2942g/m3
(NF P 98-250-5) 版

- 161 -
附录 E
总结表——每种材料类型的规范和建议

1. 名称 之前的法标

AC-GB: 沥青混凝土-沥青砂砾(NF EN 13108-1) (NF P98-138)


AC-EME: 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1) (NF P98-140)
AC-BBSG: 沥青混凝土-半粗沥青混合料(NF EN 13108-1) (NF P98-130)
AC-BBME: 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1) (NF P98-141)
PA-BBDr: 排水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7) (NF P98-134)
AC-BBM: 沥青混凝土-薄层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1) (NF P98-132)
BBTM: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NF EN 13108-2) (XP P98-137)
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NF EN 13108-5)
HRA: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NF EN 13108-4)
AC-BBA: 机场道面用沥青混凝土 (NF EN 13108-1) (NF P98-131)

- 162 -
2. 厚度
名称 AC-GB AC-EME AC-BBSG AC-BBME PA-BBDr AC-BBM BBTM
0/D 0/14 0/20 0/10 0/14 0/20 0/10 0/14 0/10 0/14 0/6.3 0/10 0/10 0/14 -
最小
6 8 5 6 8 4 5 4 5 2 3 2.5 3 1.5
厚度(cm)
平均
8-14 10-16 6-8 7-13 9-15 4-7 6-9 5-7 6-9 3-4 4-5 3-4 3.5-5 2-3
厚度(cm)

3. 每种产品可能的 0/D 值
名称 AC-GB AC-EME AC-BBSG AC-BBME PA-BBDr AC-BBM BBTM
等级类型 2-3-4 1-2 1-2-3 1-2-3 1-2 A-B-C A-B-D
0/D 类型数 2 3 2 2 2 5 2
0/14 或 0/20 0/10 或 0/14 或 0/20 0/10 或 0/14 0/10 或 0/14 0/6 或 0/10 A D2/6 0/10 或 0/14 0/6 或 0/10

B D4/6 0/10 或 0/14


C cont 0/10

4. 丰度系数 K 的最小值
名称 AC-GB AC-EME AC-BBSG AC-BBME PA-BBDr AC-BBM BBTM
等级 等级 1 等级 2
0/D C1_2 C1_3 C1_4 C1_1 C1_2 0/10 0/14 0/10 0/14 0/6 0/10 0/6 0/10 0/10 0/14 0/6 0/10
最小 K 2.5 2.8 2.9 2.5 3.4 3.4 3.2 3.5 3.3 3.4 3.3 3.2 3.1 3.3 3.2 3.5 3.4

- 163 -
5. 设计的最初的级配曲线
名称 AC-GB,AC-EME AC-EME AC-BBSG,AC-BBME, PA-BBDr BBTM AC-BBM
AC-BBS
类型或 分类 1 分类 2 类型 A 或 D 类型 B 类型 A 或 D 类型 B 类型 A(2)
等级
0/D 0/14 或 0/20 0/10 0/10 0/14 0/10 0/6 0/10 0/6 0/10D 0/6D 0/10D 0/6D 0/10D 0/6D 0/10D 0/6D 0/10D 0/14D 0/14D 0/14D

间断等 2/6 2/4 2/6 2/4 2/6 2/10 4/10 2/6



表面层/
胶结料
最 目 最 最 目 最 最 目 最 最 目 最
小 标 大 小 标 大 小 标 大 小 标 大
14mm 97 97 97

10mm 97 78 97 35 35 67

6.3mm 45 53 70 45 55 65 45 57 68 47 52 58 13 8 30 25 30 30 35 35
4mm 40 47 60 52 52 47 30 34 34 35
2mm 25 33 38 28 33 38 27 34 39 25 31 35 13 10 8 5 30 31 23 25 25 30 23 25 31 35 34

13
0.063mm 5.4 6.7 7.7 6.3 6.7 7.2 6.3 6.7 7.2 6.3 6.7 7.2 3.5 3.5 3.5 3.5 7 7 5.5 7 7 7 7 7 7 7.2 7.2 7.2

164
6. 性能
名称 AC-GB AC-EME AC-BBSG AC-BBME
等级 2 3 4 1 2 1 2 3
O/D 0/14 or 0/20 0/10 0/14 0/10 or 0/14
0/10 or 0/20
表面层(S)/胶结料(B) S B S B
水敏感性 I/C(r/R) [%] >=0.7 >=0.7 >=0.7 >=0.7 >=0.7 >=0.7 >=0.8
厚度 [cm] 10 10 10 10
%空隙 [%] 8à11 7à10 5à8 7à10 3à6 5à8 5à8
车辙
率V 10000 1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大型设
循环次 Class1 <=10
备)
0 数 Class2 <=7.5
T =60℃ <=10 <=7.5 <=7.5 <=10 <=7.5 <=5
车辙深
度[%] Class3 <=5
%空隙 >= >= >=
Min >14 at 10gyr 0/10:80 次,0/14:100 >=11 11
率V 11 11 11

旋转压 10 10 10
0/14: 100 次 0/20: 120 次 10 次 0/10 or 0/14:10 次
实次数 次 次 次
旋转压实
空隙率 Min 0/20:20 次 5 4 5 4
<10 <10 <6
V[%] Max <11 <10 <9 10 9 10 9
旋转压 0/10,0/
实次数 Function of 0/D 0/10 0/14 60 次 80 次 0/10:60 次 0/14:80 次
14,0/20
直接拉伸模量 15℃ Claas1 >=5500
&0.02s[MPa]或复 Class2 >=110 >=7000
>=9000 >=14000 >=9000 >=11000 >=11000
数模量 15℃ 00
Class3 >=7000
&10Hz[MPa]
容许应变 ε 6 10℃%25Hz[10E-6] >=80 >=90 >=100 >=100 >=130 >=100 >=100 >=100 >=100
现场最小构造深度[mm] 0.6 0.7 0.4 0.5 0/10:0.4 0/14:0.5
2
最小粘油层 喷洒率[g/m 残留
250 250 250 250
物 ]
现场空隙率[%] <=11 <=9 <=8 <=10 <=6 4-8 4-8

165
名称 PA-BBDr AC-BBM AC-BBA
等级 1 2 A B C
0/10 或 0/10 或
0/D 0/6~0/10 0/10 0/10C 0/14C 0/10D 0/14D
0/14 0/14
表面层/胶结料 S B S B S B
水敏感
I/C(r/R) [%] >=0.8 >=0.7 >0.8 >0.7 >0.8 >0.7 >0.8 >0.8

厚度 [cm] 5 10 5 10
车辙
%空隙率 [%] 4-7 8-11 4-7
(大型
设备)
V <=10 at10000 次循环
Class1<=15% at3000 循环
0 循环次数 [%] <=7.5 at10000 次循环
T =60 Class2<=15% at10000 循环
车辙深度
℃ Class3<=10% at30000 循环 <=5 at10000 次循环
[%]
%空隙率 mini >15 >20 >=11 >10 >11 >10 >11 >9 >10
v
旋转压实 200 次 10 次 10 次
旋转压 次数
实 空隙率 v mini 20 25 6 7 8 3 4 3 4 5 5
[%] maxi 25 30 11 12 13 7 8 7 8 9 9
旋转压实
40 次 40 次 60 次 60 次 80 次 80 次 40 次 60 次
次数
直接拉伸模量 15℃
Class1 和 2 Class3
&0.02s[MPa]
5500 7000 或 8000
或复数模量 15℃&10Hz[MPa]
容许应变 ε 6 10℃&25Hz[10E-6] >=130(class1) >=150(class2) >=100(class3)
现场最小平均构造深度【mm】 渗透性 平均构造深度
法或 Class1 Class2 ATD
0/14:0.7
现场渗透性[cm/s](NFP 0/6 0.6 0.9 0.7 0.5 0.4(taxiway),0.6(runway)
0/10:0.5
98254-3) 0/10 0.8 1.2
粘油层最小喷洒率
2 350 250 250
[g/m 残留物]
现场空隙率[%] 3-6

166
附录 F 产品系列介绍
AC-BBSG 沥青混凝土-半粗式沥青混凝土
按照 EN 13108-1,以高粗集料含量为特征,为表面层或联结层设计的厚
定义
度为 5cm-9cm 的沥青混合料,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分级。
AC10-BBSG 或 AC14-BBSG(按 EN 13108-1)
判别
表面层或联结层,经验方法
AC10-BBSG0 或 AC14-BBSG0
AC10-BBSG1 或 AC14-BBSG1
名称
AC10-BBSG2 或 AC14-BBSG2
AC10-BBSG3 或 AC14-BBSG3
主要性能
A20 或 LA25, MDE15
破碎值, 磨耗,磨光阻力
或 MDE20, PSV 50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1,
粗集料
ECS 35
细集料
集料一般特性
联结层 破碎值, 磨耗 LA30, MDE25
(最小值)
粗集料 级配要求, 片状指数,细料含量 GC85/20 G25/15 ;FI25 ;f2
级配要求 GF85 ; GTC10 ; GA85
细集料或统料
亚甲蓝值 MBF10
添加的填料 环、球法劲度,干压填料空隙率 ΔR&B 8/16 ; V28/38

胶结料类型 铺路沥青等级 50/70 或 35/50

最小胶结料含量 AC10 : B 最小 5..2


AC14 : B 最小5.0
0,063 5-8
0,250 10 -25
级配 : % 筛孔,mm 2,0 28 - 38
6,3 50 - 65
D 90 - 100
水敏感性方法 B (I/C) ITSR 70

AC10 60 次 V 最小5 V 最大10


旋转压实
AC14 80 次 V 最小4 V 最大9
AC-BBSG AC-BBSG AC-BBSG AC-BBSG
分类
0 1 2 3
旋转压实 10 次 V10G 最小11 不应用
循环
30000
轮辙试验, 次数
无专业定义 P 10 P 7.5 P5
大型设备 60°C 板空隙率
{Vi= 5% Vs = 8%}

- 167 -
AC-BBME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用于表面层或联结层)
按照 EN 13108-1,劲度高于 BBSG 混合料并为表面层或联结层设计的厚度
定义
为 5cm-9cm 的沥青混合料。

AC10 或 AC14 按照 EN 13108-1


鉴定
表面层或联结层,基本性能方法
BBME class 1 0/10 或 0/14
名称 BBME class 2 0/10 或 0/14
BBME class 3 0/10 或 0/14
基本特性
LA25, MDE15,
破碎值, 磨耗,磨光阻力
PSV 50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1,ECS 35
粗、细集料
联结层 破碎值, 磨耗 LA30, MDE25
集料一般特性
级配要求, 片状指数,
(最小值) 粗集料 GC85/20 G25/15 ;FI25 ;f2
细料含量
级配要求 GF85 ; GTC10 ;GA85
细集料或统料
亚甲蓝值 MBF10
劲度,环与球法软化点
添加的填料 Δ R & B 8/16; V 28 / 38
差,干压填料空隙率
水敏感性,
ITSR 80
方法 B (I/C)
AC10 60 次 V min 5 V max10
旋转压实
AC14 80 次 V min 4 V max 9
BBME BBME BBME
等级
class1 class 2 class 3
循环次数 30000
轮辙试验,
板空隙率 P 10 P 7..5 P5
大型设备 60℃
{Vi= 5% Vs = 8%}
15°C, 10 Hz 或 0,02 s
劲度 板空隙率 S min 9000 S min11000 S min11000
{Vi= 5% Vs = 8%}
2 点, 10°C, 25 Hz
疲劳 板空隙率 ε 6 −100 ε 6 −100 ε 6 −100
{Vi= 5% Vs = 8%}

- 168 -
AC-BBS 沥青混凝土—轻型交通荷载的柔性路面的沥青混凝土
(表面层或联结层)

按照 EN 13108-1, 为柔性路面表面层或联结层提供支持低交通荷载的沥
定义
青混合料,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分级。
AC10 或 AC14 按照 EN 13108-1
鉴定
表面层或联结层,经验方法
AC10-BBS1;AC10-BBS2
名称
AC14-BBS3;AC14-BBS4
基本性能
破碎值, 磨耗,磨 LA 25 , M DE 20,
光阻力 PSV 50
表面层
棱角性, C 50 / 10
粗、细集料 E CS 30

联结层 破碎值, 磨耗 LA 30 , M DE 25,C 50 / 10 ,E CS 30


集料一般特性
(最小值) 级配要求, 片状指
粗集料 G C 85/20 or G 25 / 15 ;FI 25 ;f 2
数,细料含量
级配要求
细集料或统料 G F 85 ; G TC 10 ; G A 85,MB F 10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
添加的填料 化点差,干压填料 Δ R & B 8/16 ; V 28 / 38
空隙率
胶结料类型 铺路等级沥青 50/70
AC10- AC10- AC14- AC14-
最小胶结料含量 BBS1 BBS2 BBS3 BBS4
B min 5.2 B min 4.8
0,063 5-8
0,250 10 - 25
级配 : % 筛孔,mm 2,0 28 - 38
6,3 50 - 65
D 90 - 100
AC10- AC10- AC14- AC14-
水敏感性试验, 方法 B (I/C) BBS1 BBS2 BBS3 BBS4
ITSR80 ITSR80 ITSR80 ITSR70
AC10-BBS1 40 次
AC10-BBS2 60 次
旋转压实 V min 4 V max 9
AC14-BBS3 80 次
AC14-BBS4 100 次

- 169 -
AC-BBM 沥青混凝土-薄层沥青混凝土
按照 EN 13108-1,以平均厚度在 3cm-5cm 为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为表面
定义 层和联结层设计,粒径分布通常是间断级配,分类 A、B、C 是按照开
级配曲线来划分的,等级是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来分的。

AC10 或 AC14 按照 EN 13108-1


鉴定
表面层或联结层,经验方法
AC-BBMA, AC-BBMB 或 AC-BBMC class 0
AC-BBMA, AC-BBMB 或 AC-BBMC class 1
名称
AC-BBMA, AC-BBMB 或 AC-BBMC class 2
AC-BBMA, AC-BBMB 或 AC-BBMC class 3
基本性能
破碎值, 磨耗, LA 20 或 LA 25 , M DE 15 或
磨光阻力 M DE 20, PSV 50
表面层
棱角性,粗 C 95 / 1
细集料 E CS 35
集料一般特性 级配要求,片状指数,
粗集料 G C 85/20 G 25 / 15 ;FI 25 ;f 2
(最小值) 细料含量
细集料 级配要求
G F 85 ; G TC 10 ; G A 85,MB F 10
或统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化
添加的填料 Δ R & B 8/16 ; V 28 / 38
点差,干压填料空隙
铺路沥青 50/70 或 35/50
胶结料类型
聚合物改性沥青 45/80-60 或 40/100-65
最小胶结料含量 B min 5.0
0,063 5 -8
0,250 10 - 23
2,0 27 - 37
级配 : % 筛孔,mm
4,0
6,3 30 - 40
D 90 - 100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70
AC-BBM 种类 AC-BBMA AC-BBMB AC-BBMC
旋转压实 V min 6 V min 7 V min 8
40 次
V max11 V max12 V max13
AC- AC- AC- AC-
分类
BBM0 BBM1 BBM2 BBM3
旋转压实 10 次 V10G min11 不应用
30000 次 P 15
轮辙试 循环次数 100000 次 P 15
验,
300000 次 无专门定义 P 10
大型设
备 60℃ 板空隙率 AC-BBMA {Vi= 7% Vs = 10%}
含量 AC-BBMB or C {Vi= 8% Vs = 11%}

- 170 -
AC-BBAC– 连续级配的机场道路沥青混凝土

按照EN 13108-1,为机场道面的表面层或联结层服务的沥青混合料。
定义
粒径分布是连续的 (种类C)。等级是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来分的。

AC10 或 AC14 按照 EN 13108-1


鉴定
表面层或联结层,经验方法
BBAC class 0 BBAC class 1
名称
BBAC class 2 BBAC class 3
主要性能
破碎值, 磨耗,磨光 LA 20 或 LA 25 , M DE 15 或 M DE 20, PSV
阻力 50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 / 1

E CS 35
细集料
连接层 破碎值, 磨耗 LA30, M DE 25
集料一般特性
(最小值) 级配要求, 片状指
粗集料 G C 85/20 G 25 / 15 ;FI 25 ;f 2
数,细料含量
细集料或 级配要求
G F 85 ; G TC 10 ; G A 85,MB F 10
天然集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
添加的填
化点差, 干压填 Δ R & B 8/16 ; V 28 / 38

料空隙
铺路沥青 50/70 或 35/50
胶结料类型
聚合物改性沥青 45/80-60 或 40/100-65
最小胶结料含量 AC10 : Bmin5,4 AC14 : Bmin5,2
BBA 表面层 BBA 联结层
0,063 6-9 5-8
0,250 10 - 25
级配 : % 筛孔,mm 2,0 35 - 45 32 - 42
6,3 65 - 80 62 - 67
D 90 - 100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80 ITSR70
AC10 60 次
旋转压实 V min 3 V max 7 V min 4 V max 8
AC14 80 次

分类
BBA BBA BBA BBA
class 0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旋转压实 10 次 V10G min11 不应用
10000 次循环
轮辙试验, 无专业定
板空隙率 P 15 P 10 P 7. 5
大型设备 60℃ 义
{Vi= 4% Vs = 7%}

- 171 -
AC-BBAD– 开级配的机场道路沥青混凝土

按照EN 13108-1,为机场路面的表面层或联结层服务的沥青混合料。
定义 粒径分布是间断级配的 (种类D), 2/6 或 4/6部分是缺失的,等级是按照
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来分的。
AC10 或 AC14 按照 EN 13108-1
鉴定
表面层或联结层,经验方法
BBAC class 0 BBAC class 1
名称
BBAC class 2 BBAC class 3
主要性能
LA 20 或 LA 25 , M DE 15 或 M DE 20, PSV
破碎值, 磨耗,磨光阻力
50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 / 1
粗、
E 35
细集料 CS

集料一般特性 连接层 破碎值, 磨耗 LA30, M DE 25


(最小值) 级配要求, 片状指数,
粗集料 G C 85/20 G 25 / 15 ;FI 25 ;f 2
细料含量
细集料 级配要求
G F 85 ; G TC 10 ; G A 85,MB F 10
或统料 亚甲蓝值
添加的 劲度,环与球法软化点,
Δ R & B 8/16 ; V 28 / 38
填料 干压填料空隙率
铺路等级沥青 50/70 或 35/50
胶结料类型
聚合物改性沥青 45/80-60 或 40/100-65
最小胶结料含量 AC10 : Bmin5,2 AC14 : Bmin5,0
0,063 6-9
0,250 10 - 25
筛孔, 2,0 35 - 45
级配: %
mm 4,0 47 - 57
6,3 63 - 73
D 90 - 100
表面层 连接层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80 ITSR70
旋转压实 40 次 Vmin5 Vmax9
BBA D BBA D BBA D BBA D
分类
class 0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旋转压实 10 次 V10G min11 不应用
10000 次循环
轮辙试验,
无专业定义 P 15 P 10 P 7..5
大型设备 60℃ 板空隙率
{Vi= 4% Vs = 7%}

- 172 -
BBTM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

按照EN 13108-2,该沥青混合料的特征是平均应用厚度是2-3cm,材料服
定义 务于表面层。粒径分布大部分是间断级配的。分类A, B 或 D是按照旋转
压实得到的空隙率来分的。

BBTM6A 或 BBTM10D 按 EN 13108-2


验证 BBTM6B 或 BBTM10B 按 EN 13108-2
名称 表面层,
经验方法
主要性能
破碎值, 磨耗,磨光
LA 20 , M DE 15, PSV 50
阻力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1
粗、
ECS 35
细集料
集料一般特性 级配要求, 片状指
粗集料 GC85/20 或G20/15 ;FI30;f2
(最小值) 数,细料含量
细集料 级配要求
G F 85 ;G TC 10; G A 85或 G A 90;MB F 10
或统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
添加的
化点差, 干压填 Δ R & B 8/16 ; V 28 / 38
填料
料空隙率
铺路沥青 50/70 或 35/50
胶结料类型
聚合物改性沥青 45/80-60 或 40/100-65
最小胶结料含量 B min 5.0
BBTM6A BBTM6B BBTM10D BBTM10B
0,063 7-9 4-6 4.5 - 6.6 4-6
0,250 15 - 25 10 - 20 15 - 25 10 - 20
筛孔, 2,0 25 - 35 15 - 25 27 - 33 15 - 25
级配: %
mm 4,0 25 - 35 20 - 30
6,3 28 - 43 26 - 41
D 90 - 100 90 - 100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 90
BBTM类别 BBTM6A BBTM6B BBTM10D BBTM10B
旋转压实
40 次 V g10−17 V g18− 25 V g10−17 V g18− 25

3000 循环
轮辙试验, 厚度: 50 mm P15
大型设备 60℃ 板空隙率
{Vi= 11% Vs = 14%}

- 173 -
PA-BBDr 排水沥青混合料 – Béton Bitumineux Drainant

按照 EN 13108-7, 该沥青混合料及沥青制备是有非常高含量的连通
孔隙,使得水和空气能够通过,从而使压实混合料的排水性、降噪等
定义 性能得到改善。该种材料是用于表面层,PA6的厚度是 3 -4 cm ,PA10
的厚度是4-5 cm。
使用旋转压实得到的空隙率确定BBDr 类型1或是BBDr 类型2。
PA6-BBDr1 或 PA6-BBDr2 按照 EN 13108-7
验证
PA10-BBDr1 或 PA10-BBDr2 按照 EN 13108-7
名称
表面层,经验方法
主要性能
破碎值, 磨耗,磨
LA20, MDE15, PSV 50
光阻力
表面层 棱角性,
C 95/1
粗、
ECS 35
细集料
集料一般特性 级配要求, 片状
粗集料 GC85/15 或 G20/15 ;FI30 ;f2
(最小值) 指数,细料含量
细集料或 级配要求
GF85 ;GTC10; GA85 or GA90;MBF10
统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
添加的填
化点差, 干压填 ΔR&B 8/16 ; V28/38

料空隙率
铺路等级沥青 50/70 或 35/50
胶结料类型
聚合物改性沥青 45/80-60 或 40/100-65
最小胶结料含量 Bmin4,0
PA6- PA6- PA10- PA6-
BBDr1 BBDr21 BBDr1 BBDr2
0,063 [2-10] 4-6 2-6 4-6 2-6
0,250 6 - 12 10 - 20 6 - 12 10 - 20
2,0 [5-25] 10 - 15 5 - 12 10 - 15 5 - 12
级配: % 筛孔,mm
4,0 15 - 35 12 - 22
6,3 15 - 35 12 - 22
D 90 - 100 90 - 100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80
PA6- PA6- PA10- PA6-
PA-BBDr 类型
BBDr1 BBDr21 BBDr1 BBDr2
旋转压实 Vmin20 Vmin26 Vmin20 Vmin26
40 次
Vmax26 Vmax30 Vmax26 Vmax30
200次 Vmin16 Vmin20 Vmin16 Vmin20

- 174 -
AC-GB 沥青混凝土-沥青沙砾(经验法)

按照EN 13108-1,为厚度在8cm-16cm的底基层和次基层设计的沥青混合
定义
料。通过胶结料含量来分类。
AC14-GB1 或 AC20-GB1 , EN 13108-1
AC14-GB2 或 AC20-GB2 , EN 13108-1
验证
AC14-GB3 或 AC20-GB3 , EN 13108-1
AC14-GB3 或 AC20-GB3 , EN 13108-1
底基层或次基层,经验方法
主要性能
破碎值, 磨耗 LA30, MDE25
棱角性(如果轮辙
上基层 试验不要求),
粗、 C 95/1
细集料 E CS 35

下基层 破碎值, 磨耗 LA40, MDE35


集料一般特性
级配要求,片状指
(最小值) 粗集料 GC85/20 或 G25/15 ;FI25 ;f2
数,细料含量
细集料或 级配要求
GF85 ;GTC10; GA85;MBF10
统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球法软
添加的填
化点差, 干压 ΔR&B 8/16 ; V28/38

填料空隙率
胶结料类型 铺路等级沥青 35/50 或 (50/70)
分类 (AC-GB1) (AC-GB2) (AC-GB3)
最小胶结料含量 Bmin3,4 Bmin3,8 Bmin4,2
0,063 5-8
0,250 10 - 25
级配: % 筛孔,mm 2,0 28 - 38
6,3 50 - 65
D 90 - 100
水敏感性试验方法 B (I/C) ITSR70
AC14-GB 100 次
Vmax11 Vmax10
旋转压实 AC20-GB 120 次
10 次 V10Gmin11
10000 次循环
AC-GB2 :
轮辙试验, {Vi= 8% Vs P10
=11%} 无专门定义
大型设备 60℃ 板孔隙率
AC-GB3 :
{Vi= 7% Vs
=10%}

- 175 -
AC-GB 沥青混凝土-沥青砂砾(基本力学法)

按照EN 13108-1,为厚度在8cm-16cm的底基层和次基层设计的沥青混合
定义
料。通过劲度模量和抗疲劳来分类。

AC14-GB2 或 AC20-GB2 according EN 13108-1


一致性 AC14-GB3 或 AC20-GB3 according EN 13108-1
AC14-GB4 或 AC20-GB4 according EN 13108-1
底基层或次基层,经验方法
主要性能

上基层 破碎值, 磨耗 LA30, MDE25

棱角性(如果
轮辙试验不
下基层 要求), LA40, MDE35
粗、
集料一般特性 细集料
(最小值)
粗集料 破碎值, 磨耗 GC85/20 or G25/15 ;FI25 ;f2
级配要求,片
细集料或
状指数,细料 GF85 ;GTC10; GA85;MBF10
统料
含量
添加的填 级配要求
ΔR&B 8/16 ; V28/38
料 亚甲蓝值
分类 (AC-GB2) (AC-GB3) (AC-GB4)
AC14-GB 100 次
旋转压实 Vmax11 Vmax10 Vmax9
AC20-GB 120 次
ITSR70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Vi= 8% {Vi= 7% {Vi= 5%
板孔隙率 Vs = 11%} Vs = 10%} Vs = 8%}
轮辙试验, 循环次数
大型设备 60℃ 10000 30000
车辙深度 P10
AC-GB2 AC-GB3 AC-GB4
板孔隙率 {Vi= 5% Vs =
{Vi= 7% Vs = 10%}
8%}
劲度 15°C, 10 Hz or 0,02 s Smin9000 Smin9000 Smin11000
疲劳 2 点弯曲, 10°C, 25 Hz ε6-80 ε6-90 ε6-100

- 176 -
AC-EME 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层)

按照EN 13108-1,为上基层和下基层设计的沥青混合料,AC10-EME,厚度
在6cm-8cm,AC14-EME,厚度在7cm-13cm ,AC20-EME,厚度在
定义
9cm-15cm,高劲度和疲劳抵抗力使路面厚度减少。
通过抗疲劳来确定EME1 或 EME2。
AC10-EME1 或 AC10-EME2 , EN 13108-1
AC14-EME1 或 AC14-EME2 , EN 13108-1
AC20-EME1 或 AC20-EME2 , EN 13108-1
上基层或下基层,基本性能方法
主要性能
破碎值,
上基层 LA30, MDE25
磨耗
破碎值,
下基层 LA40, MDE35
磨耗
级配要求,
粗集料 片状指数, GC85/20 或 G25/15 ;FI25 ;f2
集料一般特性
细料含量
(最小值)
细集料或统 级配要求
GF85 ;GTC10; GA85;MBF10
料 亚甲蓝值
劲度,环与
球法软化点
添加的填料 ΔR&B 8/16 ; V28/38
差, 干压
填料空隙率
分类 AC-EME1 AC-EME2
水敏感性 试验方法 B (I/C) ITSR70
AC10-EME 80 次
旋转压实 AC14-EME 100 次 Vmax10 Vmax6
AC20-EME 120 次
轮辙试验, 循环次数 30000 30000
大型设备 60℃ 车辙深度类别 P7.5
板孔隙率 AC-EME2
板孔隙率
{Vi= 3% Vs = 6%}
劲度 劲度 Smin14000
疲劳 疲劳 ε6-100 ε6-130

- 177 -
附录 G 术语表

符号&
名词术语 单位 定义 注解
缩写
Added filler 矿粉 单独生产的填料或矿料 EN 13043
少量的有机或矿物成分(如有机
Additive 添加剂 或无机的纤维或聚合物)
,为改善 EN 13108 系列
混合料的性能、工作性或颜色等
有机的或矿料合成物用来改善沥
Additive 添加剂 NF P 98-149
青混合料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Additive content
(besides
adhesion agents) % ext. 添加剂在干集料中的质量百分率 NF P 98-149
添加剂含量(除粘结
剂以外)
Additive content
(besides
adhesion agents) % int. 添加剂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率
添加剂含量(除粘结
剂以外)
Adhesion agent
Anti-stripping agent 表面活性添加剂来改善胶结料-
NF P 98-149
粘结剂 集料粘结性
抗剥落剂
Adhesion agent 提高重量,作为胶结料质量的一
%
content 粘结剂含量 部分
在施工中使用的粒状材料,可以
Aggregate 集料 EN 13043
是天然的、人工的、再生的
Agrochemical Binder 从农产品中取来的胶结料,没有
农用化学品胶结料 任何石油化工副产品的材料
Air void content
V % 见空隙百分率 EN 12697-8
空隙率含量
Air-slaked lime
通过非常纯的石灰石加工得来的 NF P 98-101
熟石灰
由粗、细集料组成的混合料,它
All-in aggregate 不把集料划分为粗、细集料,如
EN 13043
集料统料 沥青混合料集料通常使用 0/4,
0/6。
Angularity 棱角性 每个颗粒的边缘处集料特性
C100/0 每个颗粒的边缘处集料特性,按
Angularity of coarse
C95/1 照 EN 13043,集料棱角性是指粗 坚硬岩石中的
Aggregates
C90/1 集料冲击或海洋冲击的完全破碎 粗集料,C100/0
粗集料棱角性
C50/10 或半破碎的颗粒类型。

- 178 -
C50/30
CDeclared
ECS38
Angularity of fine ECS35
按照 EN 13043,细集料的棱角性
aggregates ECS30
是由流动时间来表征的。
细集料棱角性 ECSDecla
red

这些测量方法
Angularity 棱角性 棱角性曾以破碎指数(CI)或破
已不被标准化,
(former standard) 碎比率(CR)来评价(标准 XP
但是依旧出现
(以前的标准) P18-540)
在参考书目中。
Angularity 棱角性 这些测量方法
(以前的法国标准) 最初粉碎的粗集料中最小尺寸的 已不是标准化,
CR -
Crushing ratio 颗粒比率。 但是依旧出现
集料破碎率 在参考书目中。
Angularity 棱角性 这些测量方法
(以前的法国标准) 原材料中粉碎颗粒超过 D 的百分 已不是标准化,
CI %
Crushing index 含量。 但是依旧出现
集料破碎指数 在参考书目中。
Asphalt concrete 按照 EN 13108-1,机场路面沥青
for airfield pavements AC- 混凝土 在NF EN版本
机场道面用沥青混凝 BBA (连续级配曲线AC-BBA C或间断 中的EB-BBA
土 级配曲线AC-BBA D)。
Asphalt concrete for
flexible pavements
supporting light AC- 按照 EN 13108-1,轻型交通荷载 在NF EN版本
traffic loads BBS 的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 中的EB-BBS
轻型交通荷载的柔性
路面用沥青混凝土
按照 EN 13108-1,为厚度在
Asphalt Concrete- 在NF EN版本
8cm-16cm 的上基层和下基层设
Grave Bitume AC-GB 中的EB-GB
计的沥青混合料。力学的或经验
沥青碎石混凝土
方法。
按照EN 13108-1,为上基层和下
Asphalt Concrete- 基层设计的沥青混合料,
Enrobé à Module AC10-EME,厚度在6cm-8cm,
AC- 在NF EN版本
Élevé AC14-EME,厚度在7cm-13cm ,
EME 中的EB-EME
沥青混凝土-基层高模 AC20-EME,厚度在9cm-15cm,
量沥青混凝土 高劲度和疲劳抵抗力使路面厚度
减少。
Asphalt 按照 EN 13108-1,以高粗集料含
Concrete-Béton AC- 量为特征,为表面层或联结层设 在NF EN版本
Bitumineux BBSG 计的厚度为 5cm-9cm 的沥青混合 中的EB-BBSG
Semi-Grenu 料,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分

- 179 -
沥青混凝土—半粗沥 级。
青混凝土
按照 EN 13108-1,以平均厚度在
Asphalt 3cm-5cm 为特征的沥青混合料,
Concrete-Béton 为表面层和联结层设计,粒径分
AC- 在NF EN版本
Bitumineux Mince 布通常是间断级配,总类 A、B、
BBM 中的EB-BBM
沥青混凝土-薄层沥青 C 是按照开集配曲线来划分的,
混凝土 等级是按照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来分的。
Asphalt
Concrete-Béton 按照 EN 13108-1,劲度高于
Bitumineux à AC-BB BBSG 混合料并为表面层或粘结 在NF EN版本
Module Élevé ME 层设计的厚度为 5cm-9cm 的沥青 中的EB-BBME
沥青混凝土-联结层高 混合料。
模量沥青混凝土
Asphalt Limestone
被天然沥青灌注的沉积岩
沥青石灰石
Average Texture 使用 “铺砂法”的方法测量纹理
ATD mm
Depth 深度 EN 13036-1
Pmt mm
平均纹理深度 法国版的 ATD
Base series +series 1 含有尺寸0, 1, 2, 4, 5.6, 8, 11.2, 16,
mm EN 13043
基本筛孔系列+系列1 22.4, 31.5, 45 和 63的系列
Base series +series 2 含有尺寸0, 1, 2, 4, 6.3, 8, 10, 12.5,
mm EN 13043
基本筛孔系列+系列2 14, 16, 20, 31.5, 40 和 63的系列
Binder course联结层 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的部分 EN 13108 系列
高粘或几乎是半固体材料无挥
Bitumen 沥青 发,粘结和防水来自原油或天然 EN 12597
沥青,溶于或几乎溶于二甲烷
Bituminous Mastic
沥青胶结料和填充料的混合物
沥青玛蹄脂
Bituminous Mortar 0/2 或所有 0/4的细集料及沥青
沥青砂浆 胶结料组成的混合料。
EN标准
g/cm3
ρbsea
or 试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体积可
ρbdim (毛体积,密封
kg/m3 以通过几何尺寸方法ρbdim得到
MVa 阀)
g/cm3 MVa,或通过水中重法
Bulk density ρbsea ρbdim
or (EN12697-6)ρbsea得到MVA。实
毛体积密度 MVA (毛体积,体积
kg/m3 验室中,有时比重是用伽马射线
ρbγ 法)
g/cm3 法来测量(EN12697-7),由此得
MVaγ ρbγ
or 到ρbγ或MVaγ。
(毛体积, γ 射
kg/m3
线法)
3
Calculated Maximum g/cm MVR,由计算各个成分的质量密 ρmc(计算最大理
MVRc
Density or 度得来 论密度)

- 180 -
计算最大理论密度 kg/m3
由细小无机物组成的水硬性胶结
料,一旦同水混合就发生水化反
Cement 水泥 应而变硬而形成板状物,硬化后
即使在水底下都能保持其原有的
强度和稳定性。
Coarse Aggregate 较大集料尺寸D≤45mm,而较小
EN 13043
粗集料 集料尺寸d≥2mm,之间的集料
Coated Chippings 有紧密粒料分布的粗集料,用于
罩面碎石 放入沥青层中。
不包括孔隙的试件体积与试件总
Compacity 压实度 C %
体积的比值
为试验计划添加的特定水平的试
Complement test 验,该补充的评价来自与更高的
补充试验 试验水平或为了某一特定的或具
体的试验目的和要求。
Compressive 在多乐士试验
浸润后的抗压强度,按照EN
strength after 中,浸润后的抗
I MPa 12697-12方法 B(多乐士试验(NF
immersion 压强度是用“r”
P 98-251-1)).
浸润后的抗压强度 来表示的。
Compressive 在多乐士试验
未浸润的抗压强度,按照EN
strength without 中,未浸润的抗
C MPa 12697-12方法 B(多乐士试验(NF
immersion 压强度是用
P 98-251-1)).
未浸润的抗压强度 “R”来表示的。
Connecting Voids 试件中能使液体从一面贯穿到另
连通孔隙 一面的孔隙
Content of additives
(excluding adhesion
agents) % ext. 添加剂质量同干集料质量的比率 NF P 98-149
添加剂含量
(粘结剂除外)
Content of additives
(excluding adhesion
agents) % int. 添加剂质量同混合料质量的比率
添加剂含量
(粘结剂除外)
由如下关系所决定:
100 Σ = 0,25 G + 2,3 S + 12 s + 该计算不适合
150 f, 其中: 于当混合料中
Conventional
G 大于6,3 mm的百分含量; 含有特殊的填
specific surface area Σ m2/kg
S 在6,3 mm —0,250 mm 之间的 充料或添加剂
常规的比表面积
颗粒的百分含量; 的时候,如纤维
s 0,250 mm —0,063 mm之间的颗 等。
粒的百分含量;

- 181 -
f <0,063 mm颗粒的百分含量。

α = 2,650 / ρ d 其中
EN 13108系列
Correction coefficient EN 1097-6中有
ρ d —集料平均颗粒密度
for binder content α Mg/m3
许多方法,ρ d
胶结料含量修正系数 3
(Mg/m ),
应有说明。
EN 1097-6。
由单一材料组成的路面结构单 EN 13108系列
Course 层
元,它可以由一层或多层组成。
Crushing index 原材料破碎的颗粒中尺寸>D的 以前的定义
IC %
破碎指数 颗粒含量 见棱角性
按照相应的标
准定义的已废
Crushing ratio 原粗集料中已破碎的最小颗粒尺
RC - 除,但仍被用于
破碎率 寸同合成集料的D的比值
参考文献中,见
棱角性
填料的劲度,由填料和沥青组成
Delta ring and ball ΔR&B EN 13043
的沥青及玛蹄脂中得到的环与球
temperature 代表值:
°C 法软化点差温度,
环与球法软化点 ΔR&B 8/16
按照EN 13179-1
温度差 ΔTBA ΔR&B 8/25
ΔTBA是 ΔR&B的法文表达
Dry filler Porosity
见Rigden 空隙率叙述
干压填料孔隙率
代表复数模量,用MPa表示,是
Dynamic Modulus
E(θ, f) MPa 温度θ(℃)及频率f(Hz)的函数
动态模量
(EN 12697-26,见附录A)
目前在EN标准中采用的标准方
法,包括粒径分布曲线、胶结料
种类和含量、添加剂的种类与含
EN 13108系列
Empirical Approach 量、集料特性、一系列的试验,
在此系列里都
经验方法 如空隙率、水敏感性、轮辙试验,
包括经验方法
属于经验试验(或性能试验),
包括马歇尔稳定度、10次旋转压
实后的空隙率等。
Bitumen with
anti-stripping agent 含有抗剥落剂或粘结剂的沥青 NF P 98-149
含有抗剥落剂的沥青
使用PPC符号
External binder
来代表这个符
content TLext % ext. 胶结料质量同集料质量的比率
号的大小是不
外掺胶结料含量
对的
Fatigue Resistance 按照EN 12697-24,附录A,通常
ε6 μdef
抗疲劳性能 在10℃及25Hz时的疲劳试验下的

- 182 -
经过106 循环的可容许变形
能通过孔径是0.063mm的集料,
Filler aggregate
可用于添加在施工材料中以提供 EN 13043
小于0.063mm颗粒
一定的性能特性。
较小尺寸的砾料,其D≤2mm,而
Fine aggregate
且不能通过0.063mm的百分率仍 EN 13043
细集料
非常高
Fines 小于0.063mm
通过0.063mm筛孔的颗粒 EN 13043
颗粒
Fines content (or total
fines content) of the Tf % 通过0.063mm筛孔的粒料百分率
mixture 矿粉含量
粗集料形状由片状指数确定。FI25
Flakiness 片状 FI 是通常分类所要求的,对于超薄
层混合料,FI20 是必要的。
Formula of a
mixture (or the
已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的混合料
nominal formula,
描述,配合比组成包括所有组成
target formula or
混合料的质量、它们由来、粒子
theoretical formula)
尺寸分布曲线以及代表试件的试
混合料配合比(公称
验结果。
配合比,目标配合比
或理论配合比)
对有同一来源(如相同的抽提现
场、相同的破碎及筛分设备、)
的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进行试验
Formula Verification
或一系列试验评价的,用来作为
配合比验证
对设计的验证,特别是如颗粒尺
寸分布曲线及胶结料含量等特性
的验证
目前欧标里应用的标准方法,由 EN13108系列
组成说明(粒径分布等级,胶结 只适用于沥青
Fundamental 料及及添加剂类型,集料特性, 混合料
Approach 一系列如空隙率、水敏感性、轮 (EN13108-1)
力学性能方法 辙等试验及其它基本力学性质试 及热碾压沥青
验,如劲度、疲劳抵抗力以及重 混合料
复压缩试验) (EN13108-4)
Gap-graded grading 颗粒组分中缺少一个或几个中间
curve 间断级配曲线 组分的级配曲线
Grading analysis
见颗粒尺寸分布
级配分析
Gr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GC85/2 GC85/20,d/D组分的定义: EN 13043
coarse aggregate
0 • 通过 D筛孔 85% - 99 %
• 通过 d筛孔 0% - 20 %
- 183 -
• 100 % -通过2 D筛孔
• 0 %- 5 % -通过d/2筛孔
GC85/15定义:通过d筛孔0%-15%
而不是20%,单个粗集料尺寸
EN 13043
GC85/1 d/D,d/D<2,是使用于表面层的
通常要求是间
5 间断级配混合料情况,通过D筛孔
断接配混合料
尺寸是90%-99%, 通过2D100%,
通过d/20%-5%
G25/15定义为通过中等尺寸筛孔
粗集料级配特性 (D/1.4)是25%-80%,G20/15定义
G25/15
为通过中等尺寸筛孔率 EN 13043
G20/15
25%-70%,典型等级的级配误差
是±15%,由生产者决定。
粗集料中细料的含量是由通过
0.063mm筛孔的通过百分率来衡
f1 量的。f1
EN 13043
f0.5 表示0.063mm粒料通过率≤1%,
f0.5表示0.063mm粒料通过率
≤0.5%。

细集料0/2中的G F 85定义为:
GF85
• 100% 通过 4 mm 筛孔
• 2 mm 筛孔通过率为85% - 99%
Grading
G TC 10为细集料粒径分布的容许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aggregate 差:
GTC10
细集料级配特性 • D ±5%,
•D/2±10%,
•0,063 mm 时3 ±%。
f16 细集料中小于0.063mm料含量通
f22 过率分别为16%和22%
有如下特性的混合集料:
•2D,通过率100%;
GA85
•1,4D,通过率 98 to 100%;
Grading
•D 通过率85-99%。
Characteristics of
GTC10混合集料粒径分布的允许
all in aggregate
差:
混合料统货级配特性
GTC10 •D—±5%;
•D/2—±10%;
•0,063 mm—±3%。
Granular compacity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体积同整个试
Cg %
集料体积百分率 件体积的比值。
Grave-Bitume 按照EN 13108-1,用于下基层或
AC-GB
沥青碎石混凝土 上基层的沥青混合料。AC-GB分

- 184 -
为4种,无论是经验方法(主要是
AC-GB1, AC-GB2, AC-GB3)或
基本力学方法(主要是AC-GB2,
AC-GB3, AC-GB4)都是相同的
Hard paving grade 提炼出的沥青产品比铺路等级沥
bitumen 青的针入度低(20/30),并用于 EN 13924
路用硬质沥青 生产高模量的沥青混合料。
组成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和细料 EN 933-9
Harmfulness of fine
(<0.125mm)通过亚甲蓝试验 代表值::
aggregates MBF g/kg
来评价,用0/0,125 组成成分试 MBF10
细集料的有害性
验。
按照EN13108-1,该种沥青混合料
High-modulus (stiff)
AC- 的劲度模量高于AC-BBSG混合
asphalt Concrete
BBME 料,用于面层及联结层,厚度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5cm
High-modulus 按照EN13108-1,高模量的沥青混
AC-
bituminous mixture 合料,这种材料用于基层,和基
EME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 本力学方法是相关的。
密实的,由细集料的沥青玛蹄脂、
填料及高粘度的胶结料作为主要
性能基础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
料。细集料的比例比较高(50%),
Hot Rolled Asphalt 其中小于0.063mm颗粒料通过率
HRA EN13108-4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 含量大约是9%,粗集料仅占整个
混合料的30%。沥青含量是
7%-8%,空隙率非常低,当用于
磨耗层时,这种材料是同时铺撒
预拌沥青0/16或 10/20 粗集料。
Hydrocarbon Binder 包含沥青、焦油或同时含有的粘
EN 12597
沥青胶结料 结材料
根据组成材料、混合料中级配曲
Input target 线及沥青含量来说明混合料的组
composition 成。这通常是实验室混合料设计 EN13108系列
输入的目标配合比 及验证的结果。法国方法通常是
根据“输入的目标组成”。
胶结料质量同整个混合料质量的 EN 沥青混合
Internal binder B 比率,在EN中是以B来表示的, 料“生产”标准
%
content tlint -EN13108系列
(int.) NF中是以tl int 来表示的,在NF
内掺胶结料含量 TI 规定了B(tlint)
EN 中是以Tl来表示的。 值。
在单次施工作业中的路面单元要
Layer 层 EN13108系列

由任何物理的或化学形式的材料
Lime 石灰 EN 459-1
组成,一般钙或镁的氧化物或氢

- 185 -
阳化合物会出现。
由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组成的石
灰,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而缓慢硬化。由于没有水力特
Air lime 生石灰
性在水中一般不会硬化。它们可
能是生石灰或于水结合的消石
灰。
沥青混合料随着屈服强度的增
加,模量的相应减少。这是NF
P98-260-1中直接拉伸试验的特殊
之处,没有包括在欧标
EN12697-26中,试验在0℃下进 线性损失为材
Loss of linearity
Γ - 行,试件承受连续30S的拉力(然 料损坏提供了
线性损失
后设为0)。变形从50×10-6 增加 说明
到 500×10-6。线性损失是变形为
500×10-6的模量值与0变形时的模
量值减小的比率。0变形处的模量
可通过推断得到。
Lower thermal
一种特殊的沥青,它的环与球软
Susceptibility
化点温度比相应的铺路沥青等级
bitumen
要高。
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
Manufactured 来自工业化生产的矿质集料,包
EN 13043
aggregate 人工集料 括加热或其它生产方法。
3
g/cm

试件的质量同它的绝对体积(不 ρmv
Maximum density ρ mv kg/m
3
包括孔隙)的比值。最大密度由 (通过体积测定
最大密度
MVR EN 12697-5,方法A使用水。 的最大密度)
Mg/m
3

该过程由调整、使用最少次数的
Mix design
试验以及配合比组成,来最终满
混合料设计
足所有试验要求及其它要求。
单一混合料的组成通过目标组成
Mix formulation
来表示。它可以表达为“输入的目 EN 13108系列
混合料配合比
标组成”或“输出的目标组成”。
Mixed filler
同氢氧化钙混合的矿质填料 EN 13043
混合填料
Natural Aggregate 没经过任何加工的来自矿物资源
EN 13043
天然集料 的集料
Non-connecting Voids 试件空隙一面开口而与另一面不
非连通空隙 连通的空隙。
Noxious potential of
见细集料有害性
fines

- 186 -
矿粉的有害性
Occluded voids
不开向试件任一面的空隙
闭合空隙
Output target 通过组成材料、中间级配及可溶
composition 性胶结料含量来表示混合料配合 EN 13108系列
输出目标配合比 比。这通常是生产验证的结果。
Particle size 粒径分布用通过一定筛孔的颗粒
distribution or 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该分析通
grading analysis % 过遵循EN 933-1集料一般特性和 EN 13043
颗粒尺寸分布或级配 EN12697-2通过剥落的集料来实
分析 现。
由一层或多层组成的结构,来使
Pavement 路面 EN 13108系列
地面上的交通得以通过。
与矿质集料相裹复的沥青,用于
铺路面的的施工和养护。在欧洲,
Paving bitumen
最常使用的沥青是针入度等级 EN 12597
铺路沥青
25℃针入度可以达到900 1/10
mm。
Percentage of
laboratory voids
通过混合料设计推断出来的值,
characteristic of the
PVL % 是基于各种实验室压实得到的试
bituminous mixture
件孔隙率。
沥青混合料实验室孔
隙率
压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中裹复了
沥青的集料之间的小型空隙率。
Percentage of voids
v % 该空隙含量或空隙百分率是沥青 EN 12697-8
空隙百分率
试件的空隙体积,用试件整个体
积的百分比表示。
Percentage of voids 在整个颗粒骨架中胶结料体积同
filled by bitumen VFB % 整个空隙体积的比率,用百分比 EN 12697-8
沥青填隙率 表示。
颗粒骨架中空隙体积同整个试件
Percentage of voids in
体积的百分比。这个值包括混合
the mineral aggregate VMA % EN 12697-8
料中空隙百分数以及被胶结料填
矿料间隙率
充的体积百分数。
一种沥青质含量比较低的特殊沥
Pigmentable Bitumen
青,能通过添加颜料来使沥青混 EN 12597
易着色沥青
合料着色更加方便。
通过添加化学剂以使沥青胶结料
Polymer modified 的特性发生改变,其中沥青的基
bitumen BmP 本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都 EN 14023
聚合物改性沥青 已发生改变。这些沥青在使用前,
用专门设备加工,添加的化学剂

- 187 -
包括天然橡胶、硫和某些有机金
属化合物。它们不包括氧、氧化
催化剂纤维和矿物粉料和粘结
剂。
按照EN 13108-7,
该沥青特性是空隙率含量≥20%
Porous asphalt PA-
且雨水能够穿过连通空隙,该种
多孔沥青混合料 BBDr
材料主要用于表面层,平均厚度
是3-4 cm (PA6)和4-5 cm (PA10)。
使用原油通过不同炼制技术提炼
Pure bitumen 纯沥青 NF P 98-149
的传统的沥青。不含添加剂。
通过从沥青混合料中铣刨或是粉
Reclaimed asphalt RA或 NF P 98-149
碎得到的粒状材料并加入到再生
再生沥青混合料 AE EN 13108-8
的混合料中。
Recycled aggregate 从以前施工的无机材料中提取的
EN 13043
再生集料 集料
应用于已有路面层的各种厚度的
Regulating Course
层面,以提供必要的断面,并组 EN 13108系列
调平层
成一定厚度的新的层。
在重复情况下测量的可靠性,如
对不同的试件使用相同的试验方
Repeatability 重复性 法,同一实验室,相同的操作, ISO 5725
相同的设备,有一定时间间隔的
独立试验结果的情况。
Repeatability limit 重复条件下的两个试验的结果之
r
重复性容许范围 差的绝对值<95%。
在再现情况下的测量的可靠性,
通过对不同试件使用相同的方
Reproducibility
法,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操
再现性
作人员及不同的设备的情况下,
获得试验结果的情况
Reproducibility limit 在再现条件下的两个试验的结果
R
再现性容许范围 之差的绝对值<95%。
由下列公式决定:
100 Σ = 0,25 G + 2,3 S + 12 s +
Richness modulus 150 f, 其中: 该种计算不适
丰度模量 G: >6,3 mm筛子的集料百分率 用于当混合料
Conventional specific ∑ m2/kg S: 6,3 mm - 0,250 mm集料通过 含有特殊细料
surface area 百分率 或者添加剂,如
常规的比表面积 s :0,250 mm - 0,063 mm集料通 纤维。
过百分率
f :<0,063 mm集料通过百分率
Richness modulus 这个系数尤其
α α = 2,65 / ρ G
丰度系数 用于计算基于

- 188 -
Correction 丰度模量时的
其中ρ G 是集料相对密度(单位是
coefficient 沥青含量。
修正系数 g/cm3)。
与常规的裹复集料的沥青胶结料
膜的厚度大小成比例。K与粒状混
合料密度无关,与胶结料含量有
Richness modulus 很好的相关性,公式如下:
K
丰度模量
TL = K ×α 5 ∑
其中Σ是常规的比表面积。
α是系数。
Rigden: Void of dry 经100次压实的填料空隙百分含
EN 13043典型
compacted filler V 量的确定。
值:V28/45
干压矿粉的孔隙 试验标准:EN 1097-4
两个沥青板,浇铸成铜环,用控
制液体温度上升的速率进行加
Ring and ball
热,每个都支撑着一个钢球。得
temperature ℃ EN 1427
到的软化点温度必须同裹复沥青
环与球软化点温度
的球从25,0 mm ± 0,4 mm处下落
是的平均温度想对应的。
在温度θ(℃)和荷载时间t(s)
Secant modulus
E(θ, t) MPa 时的模量(欧标 EN 12697-26,
割线模量
见附录E)。
Asphalt Concrete – 沥青混合料,同EN 13108-1相应,
Béton Bitumineux 由高含量的粗性集料含量为特
AC-BB « 半粗性沥青
Semi-Grenu 征,用于表面层或联结料层,厚
SG 混凝土 »
沥青混凝土—半粗沥 度是5cm-9cm之间。
青混凝土
一种可选的实验设计方法,为了
使混合料同公称成分区分开来,
Sensitivity analysis
或显示不同的空隙百分比,由某
敏感性分析
一组成变化或者空隙率偏差来描
述。
Shape of coarse
aggregate FI 见片状指数
粗集料形状
尺寸是在基础系列 +系列1或系
Lower dimension of a 列2,按照筛分法分析的颗粒尺寸
granular fraction or 分布的连续尺寸,以致大部分颗
bituminous mixture d mm 粒不能通过。按照分类及标准EN
混合料或集料尺寸下 13043的范围,这个定义认为颗粒
限 能通过孔径是d的筛孔。条件是在
筛孔开d/2。
Soft bitumen 用软沥青生产的铺路沥青,在欧

- 189 -
软质沥青 洲,软沥青等级是由它们60℃时
的粘度来定义的。
EN 1426
Standard penetration 在一系列的温度、荷载和荷载加
这项实验为不
of a bituminous 载时间的条件下,材料试验样本
0,1 同沥青类型进
binder 竖向针入度的一致性。标准针入
mm 行分类,尤其是
沥青胶结料标准针入 度是按照温度25℃、荷载100g以
EN 12591,等
度 及时间5s。
35/50 vs. 50/70.
试件在力学试验时的应力和相对
变形的比率。根据该值为材料劲
Stiffness modulus
E MPa 度进行分类,劲度模量必须同试
劲度模量
验时的温度、荷载时间和频率相
对应。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由粗碎石集
料骨架与裹复沥青玛蹄脂组成。
混合料粒径在0/4到0/20之间,粗
Stone mastic asphalt EN 13108-5
SMA 集料用量高和玛蹄脂是它的显著
沥青玛蹄脂碎石
特征,沥青含量也很高;如果需
要,为减少隙漏的风险,可掺加
纤维。
Surface course
同交通荷载接触的路面的上面层 EN 13108系列
表面层
由石油及无任何沥青质成分的石
化产品混合得到的胶结料。该胶
Synthetic binder
结料呈现为一种薄的透明质薄
合成胶结料
膜,使集料能够呈现出自然色泽,
并且,可以通过添加色素来着色。
按照EN 13108-1,该沥青混合料
Thin layer asphalt 平均应用厚度是3cm-5cm,材料的 大多数该粒径
AC-BB
concrete 表面层或联结层有厚度限制,A 分布曲线是开
M
薄层沥青混凝土 类是2/6开级配,B类是2/4开级配, 级配的。
C类是连续级配。
为了使一定组成的混合料满足一
Type testing
系列既定要求的预定义的一系列
性能试验
实验室试验。
Type testing Level 0 没有进行进一步试验的混合料性
性能试验 0级 能描述评价。
通过旋转压实试验确定空隙率含
Type testing Level 1 量及按照EN 12697-12,方法B,试
性能试验 1级 件击实成型的水敏感性试验评价
特性。
Type testing Level 2 在1级基础上再加一个轮辙试验
性能试验 2级 (大型设备)
Type testing Level 3 在2级基础上再加一个劲度模量

- 190 -
性能试验 3级 试验。
Type testing Level 4 在3级基础上再加一个疲劳试验
性能试验 4级 (EN 12697-24,附录A)。
尺寸是在基础系列 +系列1或系
列2,按照筛分法分析的粒子尺寸
Upper dimension of
分布的连续尺寸,以致大部分颗
an aggregate or
粒能通过(在85%-99%,依照具体
bituminous mixture D mm
情况)。按照分类及标准EN 13043
集料或沥青混合料的
的极限范围,该定义认定粒料不
上限尺寸
通过D筛孔,条件是在筛孔开1,4D
时。
Béton Bitumineux 按照EN 13108-2,该沥青混合料的
Très Mince BBTM 特征是平均应用厚度是2-3cm,材
薄层沥青混凝土 料服务于表面层。
Very thin layer
asphalt concrete
很薄层沥青混凝土
Void of dry
由圆筒的振捣100次确定的填料
compacted filler V EN 13043
的空隙率。
干压填料的孔隙率
Rigden 典型值是:
试验方法标准:EN 1097-4.
V28/45
Volume of absorbed
bitumen vba 沥青吸入集料空隙间的体积
吸收沥青体积
具体方法旨在在没有危及到沥青
混合料特性的前提下,降低搅拌
和压实温度。低拌和温度是通过
降低胶结料的粘度来实现的,如
Warm asphalt
通过对胶结料添加蜡,双涂层(软
温拌沥青
质沥青和硬质沥青)、添加发泡
剂、及在有水存在情况下,添加
具体的添加剂或湿冷成分来使胶
结料发泡。
如果混合料是在低于100℃的条
Half warm asphalt
件下得到的,就被认为是半温拌
半温拌沥青
沥青。
水合铝硅酸盐晶体,其中含有一
部分水。当它同沥青一起被添加
Zeolite 沸石 进混合料时,水被释放了,同时
产生沥青泡沫,使得工作性增强
了。被作为温拌沥青的添加剂。

- 19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