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2019 年 7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l.2019
第 42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HEBE
I NORMAL 
UNI
VERS
ITY/Ph
ilosophy 
and 
Soc
ial
 Sc
iences 
Edi
ti
on/ Vo
l.42No.4

光绪中期京师规复制钱述论
刘 文 华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光绪十二年六月,慈禧太后下懿旨令醇亲 王、军 机 大 臣、户 部 商 议 恢 复 行 使 制 钱。户 部 议 复 以 三


年为期筹备 ,到时再奏请规复制钱,得到慈禧太后认 可。但 光 绪 十 三 年 正 月,慈 禧 太 后 突 然 发 难,痛 斥 户 部 推
诿敷衍 ,严令明年年初就必须复行制钱。户部不得不 赶 紧 准 备,最 终 光 绪 十 四 年 二 月 京 城 恢 复 行 使 制 钱。 然
而 ,由于筹办不够充分、不能提供足够的制钱供给,加上 政 府 信 用 不 彰 等 种 种 原 因,制 钱 并 没 有 能 够 在 京 城 恢
复行使 ,反而造成了京城市面的巨大动荡,导致商民交困。
关键词:制钱;户部;慈禧太后
中图分类号:
K 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87(
2019)
04-0044-08
DOI: 13763/
10. j.cnk
i.hebnu.
j pss
e.2019.
04.
006

   钱法研究是清 代 经 济 史 研 究 的 重 要 课 题 ,学 界 在接下来 的 几 年 间 切 实 采 取 了 一 些 措 施 。 关 于 此
相关研究成果颇多,不过主要集中于清前期,降及咸 事,以《近代中国货币史资料》[1]收录奏折档案较 全,
丰年间铸 造 大 钱,然 后 就 跳 到 清 末 机 器 铸 造 铜 圆。 而既有研究主要关 注 各 省 铜 钱 鼓 铸 情 形 ,对 于 清 廷
然而同光年间,清 廷 屡 有 整 顿 钱 法、规 复 制 钱 之 议, 采取的具体措施关注不够,并无专门的梳理讨论 ② 。
也采取过一些措 施,虽 然 成 效 不 彰,法 穷 则 变,这 却 本文以《近代中国货币史资料》收录档案为基本
又是促使 清 末 铜 圆 制 造 兴 起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因 史料,进一步挖掘清宫档案,结合典章记载及时人日
而,同光年间的整顿钱法自有其研究价值。 记,尤其是参与政策 制 定 的 时 任 户 部 尚 书 翁 同 龢 的
咸丰军兴,各省军需浩繁,往往奏请将解往户部 日记,对光绪中期整 顿 钱 法 规 复 制 钱 政 策 的 决 策 出
的京饷截留使用,清 廷 亦 不 得 不 无 奈 允 准。 户 部 银 台、筹 备 施 行、执 行 效 果 作 一 疏 理。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库空虚,连在京官 吏 兵 丁 俸 饷 都 难 以 筹 措,于 是,不 虽然清廷整顿钱法 的 谕 旨 是 面 向 各 省 的 ,但 清 廷 出
得不减成发放俸饷,又铸大钱、铸铁钱,折抵俸饷,敷 发点与落脚地都是 京 城 市 面,采 取 的 具 体 措 施 也 主
衍度日。于是,京钱大钱盛行,逐步取代了制钱的流 要是为了京城,其谕令各省恢复铸造制钱,也有期望
通。自铸行大钱以 来,朝 臣 关 于 整 顿 钱 法 的 提 请 在 得到各省解送制钱 协 助 京 师 的 目 的,且 各 省 铸 造 制
档案中就屡见记载,但是,户部真正采取的措施却很 钱之事基本属于“自 为”,清 廷 的 掌 控 能 力 确 实 力 有
少。这是由于内乱未平,财力不充,清廷还没有能力 不及,所以,本文的范围主要是北京。
加以切实整顿。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各省
一 、“制钱当复 ,吾之心事 ”
的动乱也逐渐平 息,清 廷 财 政 收 入 基 本 恢 复。 同 治
六年,户部奏议恢复制钱流通,已咨行滨海各省解送 关于 光 绪 中 期 规 复 制 钱 一 事,据 清 末 人 震 钧 记
制钱存储天津以备户部调用,到同治七年底,已存储 载:“光绪九年,御史 刘 恩 溥 请 出 示 令 (制 钱、当 十 大
72 万多串 ,但最后又不了了之。此后,朝臣仍然屡

钱)相辅而行,后 以 惑 观 听 而 止。 十 四 年,户 部 尚 书
有请复制钱的建 议,但 户 部 已 经 变 得 持 重 了。 直 到 阎敬铭请废当十,仍用制钱,遂奉旨以三年为限。钱
光绪十二年,清廷 再 次 决 议 整 顿 钱 法,规 复 制 钱,并 局遂停铸当十,所有交官之项,以制钱出,以大钱入,

收稿日期:
2019-04-18
作者简介:刘文华(
1985-),男,广东仁化人,博士研究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清代档案学、明清政治史、经济史研究。
· 45 ·

限三年收尽大钱。 然 大 钱 用 已 三 十 年,人 无 间 言 盖 惟余 与 伯 寅、箴 庭 开 口,余 皆 嘿 嘿。”[3](P2072)醇 亲 王


名为当十,而民间则以大钱一当制钱二,交易皆准此 向来唯慈禧太后马首是瞻,慈禧既一意规复制钱,醇
算之。 及 此 令 下,市 肆 大 扰,贫 人 买 物 钱 稍 小,商 贾 亲王当然也坚持 必 须 实 施。 军 机 处、户 工 两 部 堂 官
辄不收,以钱局不收私铸也,因遂有自戕于市者。数 十多人,只有翁同龢、潘祖荫(字伯寅,工部尚书)、福
日之间,民怨大沸。私铸即停,官钱少,银价骤落,富 锟(字箴 庭,户 部 尚 书 )发 表 意 见,其 余 基 本 都 未 发
人亦苦之。未几阎去位,前令亦不复行。” [
2](
这段
P63)
言。众人定议颇有保留。
记载问题颇多,规复制钱之事始于光绪十二年,而非 七月初九日,慈禧太后召见户部侍郎孙家鼐,又
十四年,此时的户部尚书是福锟与翁同龢,阎敬铭是 谈及钱法,并训谕“对票存一项需留意”,孙家鼐则将
管部大学士,从相关记载来看,阎敬铭在此事中并未 会议折大致 内 容 奏 陈 [3](P2073)。 同 时,翰 林 院 侍 讲 学
起到主导作用,令不 复 行 与 阎 敬 铭 去 位 也 没 有 什 么 士龙湛霖亦上奏对 规 复 制 钱 发 表 意 见,龙 折 奉 旨 与
关系。户部原议是 三 年 时 间 筹 备,而 且 三 年 筹 备 期 整顿钱法事宜一并会议。
后来也在慈禧太后的严令下更改了。 七月十四日,由醇王领衔、户部主稿的整顿钱法
事实 上,规 复 制 钱 一 事 是 始 于 慈 禧 太 后 的 亲 自 折上奏。奏折首先阐述了为何户部对于规复制钱一
下令。光绪 十 二 年 六 月 十 四 日,慈 禧 太 后 下 懿 旨: 事,“时时欲行而 又 未 能 行 者 ”的 缘 由。 主 要 是 由 于
“现在钱法亟应整顿,宜如何筹办铜斤,加炉鼓铸,以 云南矿务没有成效,“每岁运京之铜不过一批五十万
期渐复旧制之处,着军机大臣会同户部、工部堂官妥 斤”,“以 现 在 滇 铜 之 数 而 欲 规 复 制 钱,其 势 不 能 ”。
议具奏,醇亲王奕譞着一并与议。钦此。” ③
而且京师行使大钱 已 经 三 十 余 年,一 旦 骤 然 恢 复 行
奉旨后,醇亲 王、军 机 大 臣 及 户、工 二 部 堂 官 就 使制钱,“则大钱将 废 格 不 行,非 有 良 法 美 意 维 持 于
着手筹议整顿钱法事宜,主要由户部承办,复奏稿也 未议规复之先,阛 阓 必 哗 然 生 事”。 如 果 规 复 制 钱,
是户部主稿。据《申报》记载,“户部各堂于上月(按, 必须得筹措数百万两巨款,“今年部库新增之款如加
指六月)二十、二十二两日在署会议事件,其略谓,京 俸饷,还洋款,东三 省 练 兵 及 云 南、广 西 防 边 饷 银 等
师现在行使当十 大 钱,银 价 长 落 无 常,诸 多 不 便,欲 项复不下七八百万两,艰窘情形,万难腾展”。
改用制钱,以便京外画一而复旧制云。”④ 但在慈禧太后严谕之下,户部必须得尽力筹办。
报纸 记 载 的 时 间 似 不 够 准 确,据 时 任 户 部 尚 书 户部筹议购买日本洋铜三四百万斤,饬下直隶、江苏
翁同龢的记载,光绪 十 二 年 六 月 二 十 一 日,“孙 莱 山 机器局制造,制成 后,“妥 为 存 储,暂 勿 运 京,俟 更 换
(按,即军 机 大 臣 孙 毓 汶 )来 议 钱 法 ”。 六 月 二 十 二 制钱时再行咨令 运 解”。 相 应 需 要 的 黑 白 铅 则 令 贵
日,慈禧太后召见翁同龢,谈及整顿钱法事,“大略谓 州等省采办,云 南 铜 矿 也 务 必 同 时 整 顿。 户 部 奏 请
制钱当复,吾之心事,尔等尽心商议,能筹三百万帑, “以三年为期,三年 内 京 局 仍 旧 鼓 铸 当 十 大 钱,支 付
事蔑不济矣。臣因 力 陈 复 制 钱 必 先 筹 铜,筹 铜 必 先 各项放款,三年 后 由 户 部 查 看 情 形 奏 请 规 复。 一 面
筹本,恐 此 事 不 易。 太 后 谕,尔 部 若 真 为 难,吾 当 发 咨行直隶、江苏督抚将制存制钱分运京局,先期宽筹
数年宫廷节省之 银,购 洋 铜 以 为 率 先 云 云。 窃 观 圣 搭放,一面将当十大 钱 或 出 示 搭 收 或 令 与 制 钱 相 辅
意甚坚,应退后与 诸 臣 商 酌 再 奏。”翁 同 龢 对 于 规 复 而行,务使市间知规复时当十大钱不至废弃无用 ,则
制钱相当持重,于召对时表示此事不易,实际是意图 临时可免扰攘矣。”
讽谏慈禧,不要期 望 过 高,但 慈 禧 坚 持,他 只 好 称 待 户部还要求各省配合朝廷,通力合作,请求饬下
商议再具奏。六月 二 十 三 日,翁 同 龢 与 管 理 户 部 大 应 该 鼓 铸 制 钱 的 各 省,赶 紧 筹 款 购 铜,开 炉 鼓 铸。
学士阎敬铭面谈钱 法,“彼 谓 易 制 钱 必 收 大 钱,收 则 “如果一二年间制 钱 稍 裕,亦 可 酌 筹 储 积 解 运 京 师,
价重私铸尽来,价 轻 小 民 亏 折,又 虑 动 摇 四 恒 钱 铺, 以佐规复制钱之 用”。“总 而 计 之,京 师 之 当 十 大 钱
京城必哗”,阎 敬 铭 设 想 到 的 是 兑 收 大 钱 定 价 的 困 不改,则物价终不 能 平,法 令 终 不 能 一,欲 改 当 十 大
难,翁同龢表示赞同阎敬铭的看法。六月二十四日, 钱而不豫储制钱,详 定 办 法,则 未 收 整 顿 之 益,先 有
醇亲王、军机大臣与户、工二部堂官召开了会议。会 滋扰之虞。是以臣 等 以 为 欲 办 此 事,必 以 三 年 为 期
上,“邸意在 必 行,反 复 数 四,始 定 筹 款 购 洋 铜 三 百 也。此 三 年 间 如 何 妥 筹 布 置,行 之 以 渐,持 之 以 静,
万,于津沪试以机 器 造 制 钱,统 俟 三 年 后 察 看 情 形, 应由户部随时察夺情形,详慎办理。”⑤
再定行使,并请明发宣示,以定群疑。另单陈各种行 户部筹议相当持重,以三年为期准备,三年内京
使之法,而力言不可遽复,恐动摇市肆,定大意而散, 城仍照旧铸当十大钱,同时购铜制器铸造大量制钱,
· 46 ·

存储备用,准备期内由户部随时筹措布置,三年期满 津备用为请 ,该部并未向醇亲王奕譞等筹议,辄信外


之后,再查看情形奏请规复。 省督抚卸责之词,互相推诿,为此敷衍搪塞之计。”并
户 部 还 酌 拟 了 将 来 规 复 制 钱 时 办 理 章 程 六 条: 指斥户部折称制钱铸造“一经开炉,阛阓嚣然”,措词
令当十大钱与制钱折抵并行、筹收当十大钱、准于收 失当,接着又斥责近 来 中 外 泄 沓 积 习,“近 来 筹 划 度
捐及各项欠款搭成 交 收 当 十 大 钱、准 于 各 项 交 官 款 支如开采铜铁等矿,本为天地自然之利,各该督抚往
内搭交当十大钱、豫传当行钱行各商妥定章程、将收 往以事多窒碍一奏塞责,中外泄沓成风,于因时制宜
回之当十 大 钱 改 铸 制 钱 以 免 废 弃 。 奏 折 呈 递 之

变通尽利之至计并不尽心筹划,实力奉行,更思藉端
后,慈禧太后召见了醇亲王,应该是在与醇王商议过 尝试预为异日诿卸地步,此等积习深堪痛恨。”最后,
后,“奉 懿 旨 依 议,单 片 并 发。”⑦ 于 是,京 城 整 顿 钱 懿旨强调“旧制必宜规复,钱法亟应整顿”,户部堂官
法、规复制钱一事就这样由慈禧直接授意,醇亲王附 经屡次训谕,不能仰体圣意,饰辞延宕,大负委任,著
议之下,由户部酌定章程,开始兴办了。 交部严加议处,奏折清单掷还,并严令将如何开炉鼓
早在 光 绪 十 年 时,御 史 刘 恩 溥 奏 请 下 旨 在 京 城 铸制钱事宜迅速具奏,限定一年内办理就绪 



内“大钱制钱相辅 而 行”,但 户 部 认 为 每 年 滇 铜 解 京 第二天,户部诸位堂官赶紧集中商讨复奏事宜。
只有 50 万 斤,“以 现 在 存 局 之 铜 铸 造 大 钱,不 敷 尚 “诸公咸 至,商 量 复 奏 稿,阎 公 (按,阎 敬 铭 )尚 欲 顶
巨,断难改铸制钱。今制钱既不能鼓铸,而欲民间行 奏,予(按,翁同龢)劝就开炉鼓铸立说,仍加一片,请
使制钱,势 有 不 能 ”,驳 回 了 刘 恩 溥 的 提 议 。 可 见

饬南北 洋 再 查 机 器 制 钱 法。”[3](P2075)因 慈 禧 太 后 的
户部对恢复制钱行 使 本 来 持 谨 慎 态 度,此 次 翁 同 龢 诘责理由并不充分,户部堂官们算是遭受莫名责罚,
被召见时,也说“此 事 不 易”,但 是,既 然 慈 禧 都 说 规 向来耿直的管部大 学 士 阎 敬 铭 甚 至 意 图 上 折 反 驳 ,
复制钱是“吾之心 事”“圣 意 甚 坚”,甚 至 还 表 示 如 果 不过,翁同龢劝阻了他,只复奏开炉鼓铸制钱之事。
户部筹款为难,自己 可 以 发 宫 廷 节 省 银 赞 助 购 买 洋 因懿旨中还指责 户 部 堂 官 们 “并 未 向 醇 亲 王 奕
铜。在慈禧强推、醇王力赞之下,户部也只有奉旨整 譞等筹议”,因此,正月十六日,户部堂官们前赴醇亲
顿钱法了,但态度仍然相当持重。 王府,想 向 醇 亲 王 请 教,但 被 挡 驾,说 已 经 出 门 了。
第二天,翁同龢等本拟再赴醇亲王府,刚好收到醇亲
二 、“明年正月不可迟矣 ”
王信函,“言奉口勅,俟部复奏交核,缘事前不得与闻
户部 既 已 奏 准 三 年 预 备,准 备 工 作 就 按 部 就 班 云云”[3](P2123),意思 是 说 奉 慈 禧 太 后 口 谕,户 部 复 奏
的逐步展开。光绪 十 二 年 十 二 月,报 纸 记 载 称,“十 折递上后 须 交 醇 亲 王 等 核 议,所 以 事 前 不 宜 与 闻。
一月初间,户部奏请停止宝源、宝泉两局鼓铸当十钱 这样,翁同龢等才打消了向醇亲王讨教的念头。
奉旨允准,该部连日盘查钱库存贮当十大钱甚巨 ,足 正月 十 八 日,户 部 奏 上 遵 旨 筹 议 开 炉 鼓 铸 制 钱
敷今冬及明年放款。传闻机器局鼓铸制钱当于明年 事折。折中户部陈明自去年七月以后筹办铜铅各事
运至京师,然则改使制钱亦必在明年矣。闻宝源、宝 大略,如向日本购买洋铜三百万斤,催咨贵州巡抚采
泉两局亦有改铸制钱之举云。” ⑨
办铅斤等,辩明本部并未“敷衍搪塞”,又解释称因去
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三日,户部继续筹备事宜,上 年十二月间才据直 隶、江 苏 各 督 抚 将 机 器 制 钱 工 本
奏折称因直隶江苏 等 督 抚 咨 复 机 器 制 钱 难 以 试 办, 过巨,并不合算,建厂购器,历时甚久,不敢保证三年
但京城规复 钱 法,必 须 预 储 制 钱,所 以 仍 由 京 局 鼓 必有成效等情形咨明,户部恐有贻误,才在本年正月
铸。但一旦开炉鼓铸,又未能铸出大量制钱,消息传 上折奏请“仍由京局鼓铸制钱,酌提各省钱文解津备
出,民情疑虑,所以先请于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安 用”,“未及将鼓铸 各 事 另 行 切 实 陈 明 ”,并 非 饰 辞 延
徽等省分应行解京饷银内酌情换制钱 120 万串解存 宕,深 自 引 咎,以 释 慈 禧 猜 疑。 之 后,户 部 陈 述 京 师
天津备用,名 为 “京 饷 钱 ”。 到 鼓 铸 时,如 果 民 情 惶 开炉鼓铸制钱各 事 四 条:催 运 铜 斤、续 办 铅 斤、添 修
惑,就将储备制钱放 出 ⑩ 。 应 该 说,户 部 建 议 并 没 有 炉座、添募炉匠 


。与此 同 时,御 史 文 海 也 上 折 奏 陈
什么不当之处。不料,慈禧太后阅奏之后,却勃然大 规复制钱,整顿钱法事宜,文海折与户部折被一并交
怒,下懿旨痛斥,称“此系特旨交办之事,宜如何切实 予醇亲王奕譞及军机大臣会议 



举行,俾臻成效,户 部 为 钱 法 总 汇,自 应 督 催 各 省 认 正月二十七 日,醇 亲 王 等 奏 上 议 复 折。 醇 亲 王
真筹办,乃时阅半 年,忽 称 机 器 制 造 工 本 过 巨,京 局 等称:“目前办法 仍 不 外 筹 工 本,购 铜 铅,储 制 钱,收
开炉恐滋市井疑虑,而 以 饬 令 湖 北 等 省 搭 解 制 钱 运 大钱数大端。”然后条陈目前应次第兴办各条:第一,
· 47 ·

“户工两局现存炉 座 应 先 行 鼓 铸 制 钱。”第 二,“机 器 抵制钱几个未经 宣 示 ,以 致 猜 疑,上 意 极 以 为 是,因


铸钱仍应令直隶、江苏等省核实举办。”直隶、江苏等 趣令速具折奏来,当据以降旨,并谕以每银一两易制
省咨复称机器制钱 工 本 过 亏,但 闽 浙 总 督 奏 称 尚 无 钱若干,亦宜定价,臣对此事实难,上坚欲行,唯唯而
亏折,应令直隶仿照福建章程切实筹办,不得畏难推 已。”[3](P2126)慈禧注意 到 民 间 银 价 跌 落,钱 票 价 涨 情
卸。并由户部筹银 20 万两拨给闽省作为工本,加卯 形,翁同龢解释说是因为将来大钱存废、及大钱与制
鼓铸,以铸成制钱抵饷解京。四川等省亦推广筹办。 钱的兑换比例,没 有 公 开 宣 示,所 以 导 致 民 众 猜 疑。
第三,“铜 本 务 须 筹 拨 的 款。”催 促 各 省 解 运 云 南 铜 于是慈禧让户部赶紧上折,然后再下旨公开宣示。
本。第 四,“各 省 制 钱 应 令 酌 量 搭 解,无 须 多 提。”户 奉到口勅后,户部赶紧拟折具奏,并先将折底呈
部原拟令湖北等 省 提 解 制 钱 120 万 串,醇 亲 王 等 认 醇亲王、给军机 处 先 阅 看。 四 月 初 五 日,“折 底 由 熙
为各省提解过多,导 致 当 地 钱 价 骤 长,建 议 “拟 令 江 公(按,熙敬)呈邸 看,无 所 改,但 云 大 钱 必 不 能 废 句
苏、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各该督抚酌量该省情 太实。阎公遽为设局收买,余意不然,仍改大钱一项
形能提若干即解若 干。”并 强 调 “户 部 尤 不 得 因 有 外 云云,不言实,将大 钱 必 不 能 废 句 删 去,曾 侯 (按,时
省解钱之举致鼓铸事宜稍涉观望。”第五,“当十大钱 任 户 部 侍 郎 曾 纪 泽 )意 同,改 讫 阅 折 毕 乃
拟筹款设局收买,并 于 税 捐 两 项 搭 收。”不 仅 官 铸 大 散。”[3](P2144)醇亲王只 要 求 不 要 说 “大 钱 必 不 能 废”,
钱,因私铸大钱通 用 已 久,小 贩 营 生 行 使 尤 多,所 以 阎敬铭于是要改为设局收买大钱,但翁同龢不同意,
将现行当十大钱 一 律 设 局 收 买。 崇 文 门、两 翼 等 处 就只将“大钱必不能废”删去,得到曾纪泽的赞同。
税项,户部银库收捐等,都允许按成搭收大钱 。 


光绪 十 三 年 四 月 初 六 日,户 部 奏 上 大 钱 制 钱 折
奏上后,慈禧允准,下令寄谕户部及直隶、两江、 抵章程折。户部先陈述现在京城市面情形,“查现在
闽浙、云贵各总 督 遵 行。 懿 旨 称:“醇 亲 王 奕 譞 等 奏 市间每银一两易当 十 现 钱 十 四 吊 零,而 票 钱 止 易 九
会议整顿钱法分条 胪 陈 一 折,规 复 制 钱 必 应 广 筹 鼓 吊有零,低 昂 过 甚,且 物 价 不 减,兵 民 实 受 其 病。”追
铸,福建机器局办 理 既 有 成 效,应 即 仿 照 试 铸,以 期 查原因,“钱票之贵 由 于 钱 票 之 少,而 钱 票 之 少 由 于
逐渐推行,着李鸿章先行购置机器一分,就天津机器 民间窃议以为制钱一出,大钱将废,各铺所开钱票恐
局赶紧鼓铸运京应用。福建所铸新钱较寻常局铸为 人持票索取制钱,必 致 亏 折,于 是 预 先 将 票 收 回,遂
精,惟八分五厘分量稍轻,嗣后每钱一文均以重一钱 致钱票日稀日贵。”户部拟定,“官板当十大钱每文准
为率,京局及各省一律照办,不得稍有参差。至京局 官铸制钱二文,官民 购 买 物 件 以 及 各 行 商 贾 均 照 此
铸钱尤须铜质光 洁,砂 滓 淘 净,应 如 何 加 配 铜 觔,俾 出入,不得稍有参 差。”对 于 慈 禧 坚 持 要 制 定 的 银 两
钱质坚好,可资经久,着户部详细考察,妥筹办理,即 制钱兑换标准,户部则回避,“现在制钱尚未发出,所
就现有炉座迅速 鼓 铸,勿 许 稍 涉 延 宕。 云 南 筹 办 铜 有银两兑换制钱之 价 尚 难 悬 定,俟 体 察 情 形 再 行 妥
矿本日已准户部奏 拨 的 款 五 十 万 两,该 省 办 运 铜 觔 办。”


清廷为此 宣 谕,“将 来 通 行 制 钱 之 时,每 当 十
需款甚巨,着再由 部 库 陆 续 筹 拨 的 款,以 资 应 用,余 大钱,准折 抵 制 钱 二 文 ”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谕 旨 中
均照所议行。”


将户部折内“官板当十大钱”改为“每当十大钱”。
对于醇亲王等的议复,翁同龢认为收私铸一条, 此后,慈禧、光 绪 在 日 常 召 见 户 部 堂 官 时,不 时
“立言甚当” [
3](
。 光 绪 十 三 年 二 月 初 九 日,户 部
P2124)
追问准备情形。光 绪 十 三 年 七 月 初 七 日,光 绪 皇 帝
针对醇王等折并谕 旨 又 上 遵 旨 筹 办 钱 法 事 宜 折,表 召见户部侍郎曾纪 泽,也 问 及 钱 法 事,曾 纪 泽 “敷 陈
示要加紧采购铜铅,“前据直隶总督咨复英铅价值相 良久”[4](P1698)。此后,光 绪 帝 更 是 多 次 召 见 曾 纪 泽。
宜,已由臣部飞咨该 督 订 买 三 百 万 斤 ”,并 允 许 福 建 光绪十三年十一月 十 六 日,慈 禧 太 召 见 户 部 侍 郎 嵩
省截留应解本年地 丁 京 饷 银 20 万 两 作 为 该 省 鼓 铸 申,又催问规复制钱事宜。“太后问制钱今年能搭放
工本等 。三月 十 八 日,户 部 奏 呈 宝 泉 局 铸 出 的 制



否,对 以 尚 不 足 百 万,臣 福、臣 翁 正 在 商 议 章 程。 曰
钱样钱,并请旨确定铜铅比例,奉旨选用铜六铅四搭 明年正月不可迟 矣。 又 曰 与 大 钱 相 辅 而 行,前 旨 甚
用黄铜一成样钱配铸 [
1](
P529)
。 明也。”[3](P2145)制 钱 搭 放 俸 饷 章 程 主 要 由 户 部 尚 书
制钱还未规复,但消息已有所流传,京城市面就 福锟拟定,十 一 月 十 九 日,福 锟 将 折 底 给 翁 同 龢 阅
受到了影响。光绪 十 三 年 四 月 初 三 日,翁 同 龢 被 慈 看,翁 认 为 “尚 妥 ”,只 “略 改 数 语 ”[3](P2200)。 二 十 三
禧太后召见,“(慈禧)次论民间银价日落,钱票日贵, 日,阎敬铭担忧搭放 制 钱,“明 年 接 不 上”,希 望 迟 一
因反复推言其故,总由大钱之用不用,及大钱一个折 些呈递奏折,但福锟坚持马上呈奏 [3](P2201)。
· 48 ·

最终,光绪十 三 年 十 一 月 二 十 五 日,户 部 递 折, 光绪 十 三 年 正 月 十 六 日,李 慈 铭 记 载,因“市 中


称现在 已 经 购 买 到 洋 铜 860 余 万 斤,黑 白 铅 280 万 以昨降谕旨将行制 钱”(按,应 即 正 月 十 三 日 慈 禧 申
斤,滇铜 解 到 150 万 斤,湖 南 黑 铅 解 到 40 万 斤,“总 饬户部堂官懿旨,旨中说限定一年办理就绪),“今日
计铜铅数目足敷 鼓 铸 之 用”。 预 计 年 内 户 部 局 能 赶 小钱屏遏不行,细民觅食不得,号泣满路,饼市、菜佣
铸制钱十卯、 000余 串,工 部 局 能 铸 十 卯、
120  60 
000 相率闭门,至 有 求 死 者,以 昨 日 市 易 所 得 皆 常 用 钱
余串,加上各省解 到 的 68 万 串,年 底 户 部 储 备 的 制 也。钱法之弊已极,骤欲革之,徒苦小民。”

钱有约 80 余万串。“惟现在所筹之钱尚不及百万之 光绪 十 三 年 正 月 十 九 日,翁 同 龢 又 记 载,“三 日


数,若明年一律更 换,恐 难 遽 敷 周 转,惟 有 每 月 于 兵 来银价落至十一吊零,大钱私版固不用,即稍小之官
饷内先行酌搭数 成,按 月 开 放,于 市 面 行 使”。 并 拟 铸(呼为二路钱)亦不用,市井嚣然,负贩者握小钱不
于光绪十四年二月起开始搭发 


。 得食,争斗者 多,奈 何 奈 何。”[3](P2125)所 谓 “二 路 钱”,
户部 拟 制 了 搭 放 制 钱 办 法 五 条:第 一,“制 钱 拟 据顺天府文称,“当 十 大 钱,俗 称 有 头 路、二 路、三 路
由兵饷搭放”,如果 设 局 或 成 立 官 号 发 放 制 钱,经 费 之分,头路有每文重至三钱五六分者,二路均重至二
难筹且流弊亦多,不 如 由 兵 饷 搭 放,“散 之 于 兵 丁 即 钱 以 上,三 路 有 轻 至 一 钱 二 三 分 者,轻 重 大 相 悬
无异散之于市面”。 第 二,“酌 拟 搭 放 成 数”,拟 每 名 殊。”


市面上已 经 开 始 挑 剔 当 十 大 钱,私 铸 的 已 难
食饷兵丁每月放给制钱一吊,并按市价扣银。第三, 以流通,即使官铸但份量较轻的当十大钱———“二路
“扣出饷银拟作购 铜 之 用”,每 月 所 扣 之 银 约 五 六 万 钱”也不再使用。此后,“所有当十大钱及沙壳薄片,
两,一年则可得六 七 十 万 两,均 存 储 用 于 购 买 铜 铅。 市中挑剔异 常。”


二 月,报 纸 记 载:“京 师 各 钱 铺 因
第四,“制钱与大钱相间搭用宜再切实申明”。第五, 更换制钱已有限期,大 半 将 向 日 所 出 当 十 钱 钞 日 渐
“各税课仍准交纳大钱”。第六,“官员公费仍用大钱 收回,其新钞不复 出,盖 恐 于 换 制 钱 时 及 被 其 累 也。
开放” 。户部此折最终奉旨依议。



钱市挑剔既严,百 货 为 之 壅 滞,市 面 亦 遂 为 一 变,未
制钱 一 吊 划 扣 的 银 两 数 量,是 关 系 京 城 广 大 兵 知何日始能流转也。”

丁切身利益的大事。户部各堂官原拟每兵搭给京制 至四月初,连慈禧太后都听闻市面上银价日落,
钱一千文,即由所领正饷内划扣银三钱三分三厘零 , 钱票日贵的事情,要求户部制定大钱制钱兑换比例,
合计每银一两折京 制 钱 三 千 文,但 是 承 办 的 司 员 建 下旨宣示,已如前述。但这一段时间,京城市面人心
议按照市价划扣银数,各堂官未能形成共识,最终仍 惶惶,钱铺接连 闭 歇。 三 月 二 十 九 日 万 恒 公 钱 铺 倒
是按照原议京钱一千扣留银三钱三分三厘执行 


。 闭,之后剪子巷万 隆、万 裕,南 横 街 恒 裕 等 钱 铺 也 跟
光绪 十 三 年 户 部 筹 办 规 复 制 钱 事 宜,是 在 慈 禧 着倒闭,四月初三 日 晚,后 门 内 泰 山 钱 铺、马 神 庙 晋
太后的密切注视,强 力 监 督 下 进 行 的。 慈 禧 先 是 痛 义钱铺、西单牌楼西天兴钱铺同时倒闭,而奶子府三
斥户部堂官,并钦定一年内就必须准备就绪,让户部 元钱铺、东交民巷 万 善 长 钱 铺,也 已 停 止 兑 换 银 两,
加快了筹办进程,改变了原来议定的三年准备,到期 离倒闭不远。此时,“各 炉 房 不 使 别 号 银 票,即 四 大
再看的计划。此后,又多次召见户部堂官,过问大钱 恒银票虽照常行使,然必须觅保”,市面上“非现钱不
制钱 折 抵、制 钱 搭 放 等 事 宜,催 促 上 马。 至 此,户 部 可交易”,于是,“别 号 银 票 全 赴 本 家 支 取,该 号 措 手
筹备规复制钱事宜 结 束,从 光 绪 十 四 年 二 月 初 一 日 不及,无能 周 转 ”,所 以 纷 纷 倒 闭 


。 七 月 间,“自 奉
开始,制 钱 搭 放 兵 饷。 此 后,按 照 预 想 情 况,京 局 继 规复制钱之旨,市价因之不振”,曾经频繁的票、银之
续鼓铸,大量散放 制 钱,市 面 广 泛 流 通,逐 步 取 代 大 间的交易兑换已经几乎绝迹 



钱,最终制钱行,大钱废。但实施的实际情形与此大 光绪十四年年初,随着制钱行使日期的临近,京
不相同。 城市面极其扰攘。 光 绪 十 四 年 正 月 三 十 日,制 钱 正
式搭放兵饷的前一 天,顺 天 府 上 奏 市 面 情 形,“访 闻
三 、市面 “并不见制钱一文 ”
市面,数日以来,以银易钱者寥寥,几同罢市,物值加
在清廷决定规复制钱,但远未到实施时日之前, 昂,商民交累,且有闭粜之势。愚民惶惑,日事纷扰,
听闻消息的京城市 面 货 币 兑 换 比 价 就 已 大 受 影 响 。 虽经遵照前奉懿旨 当 十 大 钱 准 抵 制 二 文 行 使 ,并 不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钱票,光绪十三年正月初六日,翁 废弃等因,出示剀 切 晓 谕,而 民 间 终 怀 疑 莫 解,大 商
同龢记载,“连日钱铺关闭凡八家,钱票不加钱矣,银 交易均用银,不 愿 用 钱,小 商 则 专 挑 极 重 之 当 十 大
一两换钱票十吊二百,现钱十二吊零。” [
3](
P2145)
钱,稍轻者即不行 使,以 致 小 民 持 钱 不 能 购 食,口 角
· 49 ·

争斗,辄起衅端,各粥厂贫民人数逐日加增。”京城市 代价 ,但制钱并未通行。直到光绪十九年,御史张仲
面上大商交易都只用银,小商不得不用当十大钱,但 炘奏称,现在私铸充 斥,制 钱 仍 未 通 行 


。更严重的
也只挑出份量极重的使用,以银兑换大钱的极少,几 是,户工两部原本就 不 充 足 的 制 钱 铸 造 量 也 大 为 减
乎罢市,物价增长,商民交困。顺天府请求再次明降 少。光绪十九年底,户部奏称,新铸制钱每月用于搭
谕旨,“凡 现 行 之 当 十 大 钱 质 重 至 二 钱 以 上 之 二 路 放兵饷尚 属 不 敷 


。 光 绪 二 十 一 年,御 史 胡 景 桂 奏
钱,概准每文抵折制钱二文,与头路大钱一并照常行 称都中商民交易仍用当十大钱,所铸制钱“不知消归
使,不准挑弃,违者以扰乱圜法重治其罪” 。 


何有”,请严定期 限,将 当 十 大 钱 缴 纳,改 用 制 钱,违
又据《申报》记载,“自各旗营接准户部由二月起 者治罪。户部议复称现在制钱已经减铸,不敷周转,
搭放制钱明文后,军民递相传述,街市为之一变。正 不敢“轻于尝试”[1](P541、542)。当年十一 月,据称“刻下
月二十六日,银价 陡 昂,每 两 合 票 十 三 千 八 百 零,现 京师铜斤短少,宝源、宝泉两局每月只鼓铸制钱一二
钱十五千一百零,大钱十五千四百零。小本生意、零 卯”,市面上制钱行 情 大 涨,每 京 钱 一 千 兑 换 当 十 京
星贩子,以是歇业者,十居其九。次日,银盘又昂,物 钱五千五六百文,每月八旗兵丁搭放的制钱,都被市
价复 长。 白 面 每 斤 加 钱 一 百 文,老 米 如 之 …… 尤 奇 侩贩卖出京,“以致城 市 阙 乏,颇 形 不 便”


。至光绪
者,各铺多将日售各货,收藏后屋,凡向购者,钱果重 二十一年底,户部 称,鼓 铸 已 减 卯 数,八 旗 兵 饷 搭 放
大,即照钱售给,否 则 以 ‘没 有’告 之。 街 市 嚣 哗,人 制钱也已 经 暂 停 


。 第 二 年,御 史 文 瑮 奏 请 开 放 八
以惶惑。”


旗饷银时 重 新 搭 放 当 十 大 钱 


。 也 就 是 说,光 绪 二
制钱正式散放之后,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六日,御 十一年前后,通过搭 放 八 旗 兵 饷 来 向 市 面 散 放 制 钱
史崇龄上折 称,虽 然 顺 天 府 请 旨 开 示,大 钱 仍 然 行 的方式已经暂停了,户、工两部已经基本停止向市面
用,但大钱贬值得厉 害,“查 前 数 日 一 两 易 钱 十 四 吊 供应制钱。 此 时,京 城 大 钱 亦 至 短 缺 


,商 民 交 困,
上下,今加至十七八吊尚不能易银一两,至有以现钱 清廷为体恤兵丁,以 特 旨 谕 令 户 部 发 放 八 旗 兵 丁 月
买银无人肯售者”。“无 如 物 价 照 常 增 长,大 钱 仍 多 饷时搭放京制钱1 
000文 


,甚 至 不 得 不 又 重 拾 起 让
挑剔,竟致银市无 人 收 买,大 钱 销 路 不 通,买 卖 之 壅 沿江 沿 海 及 近 畿 省 分 解 送 京 饷 时 搭 解 制 钱 的 老
滞,在大本营生已 觉 不 易 周 转,尚 不 致 即 时 歇 业,而 路


。可见,清廷规复制钱的尝试已经彻底失败了。
小本买卖全赖现钱交易,刻下所卖之钱既无法易银,
结语
而以钱易货又无肯卖,遂致人心荒荒,束手无策。”

仅过 了 十 多 天,都 察 院 左 副 都 御 史 徐 树 铭 也 上 光绪十一年,清廷筹议给京城旗兵加放俸饷,李
折称,“钱市交易不过专取重钱,稍轻之钱概不交易。 鸿章就对张佩纶说,“旗 兵 加 饷,乃 兴 献 (按,指 醇 亲
米商有钱而银 不 可 得,小 民 费 钱 而 食 不 能 饱,物 价 王)怂恿帘前 市 德 之 事 ”[6](P599)。 也 就 是 说,李 鸿 章
增贵,偷窃之辈甚于从前,但未抢夺耳。今制钱之用 认为旗兵 加 饷 是 慈 禧 太 后 向 京 城 旗 人 的 “市 德 ”之
未广,而大钱之用不通。” 瑡


举。关于规复制钱 一 事,慈 禧 太 后 的 心 理 也 颇 值 得
二月 底,因 为 “当 十 大 钱 购 银 不 易,而 制 钱 已 经 玩味。慈禧下旨要求规复制钱是在光绪十二年六月
户部搭放,油面粮 货 亦 都 昂 贵,且 非 以 银 购 办 不 可, 十四日,正是在六月 初 十 她 提 出 要 在 光 绪 十 三 年 年
而每日销售率收现 钱,以 钱 买 银 又 形 折 耗”,京 师 九 初归政光绪之后四天。归政之前,规复制钱行使,不
城内外的饽饽铺也公议涨价,禁止私自减价售卖 。 


得不说可能存在求誉于京城百姓的心理。归政之事
由此,自 传 出 规 复 制 钱 到 开 始 散 放 制 钱 前 后 的 经醇亲王等“乞请”,慈禧决定再训政数年再行归政。
一年多时间里,市 面 扰 攘,当 十 大 钱 流 通 不 畅,稍 微 规复制钱一事也经 户 部 奏 准 筹 备 三 年 再 予 施 行 ,这
份量较轻的就不被接受,银钱兑换受到严重影响,民 一开始也得到慈 禧 的 首 肯。 但 是,三 年 筹 备 期 对 于
生因此大受困扰。如果此后制钱能够逐渐顺利推广 慈禧来说还是太长了。训政“数年”最多也就两三年
使用,那也还罢 了。 但 到 了 规 复 制 钱 行 使 将 近 两 年 而已。如果真是筹备三年以后再行使制钱,彼时,慈
之后的光绪十五年 十 月,詹 事 府 左 庶 子 恩 景 称,“乃 禧太后已经归政,又怎么市恩求誉呢?因此,光绪十
自开放以来,迄今将及两载,街市交易仍行使当十大 三年初,慈禧不惜 出 尔 反 尔,痛 斥 户 部,勒 令 户 部 在
钱,并不见制钱一文。” 约 略 同 时,户 部 尚 书 翁 同 龢



一年内就施行。这样,才能赶上在光绪十四年年初,
在 家 信 中 说:“官 事 则 铜 日 少,制 钱 仍 不 见 一 还没有归政时就 实 施 规 复 制 钱 之 事。 因 此,规 复 制
文”[
5](
P132)
。京城百姓 白 白 承 受 了 制 钱 发 行 前 后 的 钱一事带有深厚的个人色彩。
· 50 ·

规复制钱政策直接起源于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 机器制钱 “亏 折 过 巨”“成 本 亏 耗 ”,请 停 造 




。虽有
的强力推行,在筹备过程中,慈禧太后也多次召见户 省分解送了一些制钱到北京,但数量并不太多,也不
部尚书、侍郎问询规复制钱的实施情况,给予户部强 持续,主要还得靠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泉源源不断
大的压力,督促户部尽快出台措施,这也得到醇亲王 铸造制钱,供给 市 面。 铸 造 制 钱 最 重 要 的 原 料 就 是
的力赞,但是实施的效果可以说是失败的。显然,规 铜,要么采购洋铜,要么办运滇铜。采购洋铜只是一
复制钱一事不是说由最高统治者强力督促就可以顺 时之计,主要还得靠滇铜源源不断解运。但户部称,
利推行的,它的失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京局鼔铸需铜甚 亟,洋 铜 既 无 可 购,全 赖 滇 铜 为 来
从清 廷 整 顿 钱 法、筹 备 规 复 制 钱 至 制 钱 散 放 前 源”,但是年来滇铜 运 京 每 年 只 有 两 批,远 远 达 不 到
后的光绪十三、十 四 年 间,京 城 市 面 的 动 荡,是 由 于 要求 


。铜斤 不 足,自 然 不 能 多 铸。 到 了 光 绪 十 九
清廷信用不彰,正如 御 史 崇 龄 所 说,“国 家 变 通 圜 法 年,户工二局所铸制钱连搭放八旗饷银都已不足 ,过
以来,铺商因折本 歇 业 者 不 知 凡 几,是 以 鉴 于 前 车, 了两年,甚至停止搭放。除此之外,制钱铸造成本过
狐疑观望”


。尽管清廷多次宣谕当十大钱折合制 高,并无铸利可图,甚 至 还 得 亏 垫,这 也 使 得 户 工 二
钱二文使用,大钱制钱并行,民众却担忧大钱不再使 局 并 无 动 力 铸 钱。 光 绪 十 九、二 十 年 间,御 史 安 维
用,因 此 大 钱 流 通 不 畅,市 面 扰 攘,物 价 滋 长,商 民 峻、端良接连上奏 弹 劾 户、工 二 局 收 买 制 钱 发 放,并
交困。 不多铸新钱 


,恐怕也不 是 空 穴 来 风,至 少 说 明 户 工
推行制钱后,市面并没有呈现制钱畅通,逐渐替 二局铸造制钱的困境,缺乏铸钱动力。
换大钱的情形,甚至市面上不见制钱一文,这与制钱 总之,原材料不足且昂贵,传统制钱铸造工艺落
贩运盛行,毁钱私铸成风有关,反映京城打击私铸犯 后,效率低下,成本 过 高,此 时 传 统 制 钱 制 度 已 经 不
罪不力。更重要的是,清廷未能掌握、动员足够的资 合时 宜,引 入 西 方 机 器,仿 行 铜 元 铸 造,才 是 正 途。
源,提供足量的 制 钱 供 给。 原 本 清 廷 期 望 各 省 大 举 以张之洞为首的地方督抚在逐步推进机器铸造铜币
推行机器 铸 造 制 钱,解 送 京 城 支 持 朝 廷 整 顿 钱 法。 之事,清末新政时,各 省 铜 元 铸 造 兴 盛,铜 元 余 利 也
但直隶总督李鸿章、两 江 总 督 曾 国 荃 等 都 先 后 奏 称 成为地方财政的一大进项。

注   释:
①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报天津 存 储 本 年 各 省 解 到 练 饷 制 钱 数 目 ⑩  户部,奏为于临滨江海各省应 解 京 饷 银 内 请 酌 易 制 钱 解 存 天 津
事,同治七年十二 月 二 十 三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备用事,光绪十四 年 正 月 十 三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录副奏折,档号 03-9414-021。 处录副奏折,档号 03-9530-003。
②  杨端六:《清代货 币 金 融 史 稿》,武 汉 大 学 出 版 社,
2007 年 版,第 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 处 上 谕 档,光 绪 十 三 年 正 月 十 三 日


95-97 页,分别提及“恢复制钱流通的计划”“北 京 制 钱 的 消 失” 第 3 条。
“收回大钱的办法”,只是篇 幅 太 少,只 是 片 段,不 成 系 列。 王 宏 瑢   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阎敬铭,奏 为 遵 旨 筹 议 开 炉 鼓 铸 制 钱 等 情


斌的《清代价 值 尺 度》一 书,专 门 论 述 “光 绪 时 期 的 币 制 改 革 ”, 形事,光绪十三年 正 月 十 八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探讨了规复制钱制度的实施,不 过 其 主 要 内 容 是 各 省 铸 钱 情 形 录副奏折,
03-9529-004。
及困境,基本未关 注 京 城 规 复 制 钱 活 动。 (生 活 · 读 书 · 新 知 瑣   山东道监 察 御 史 文 海,奏 为 请 明 发 特 谕 规 复 制 钱 予 定 期 限 等


2015 年版,第 348-356 页。)而 像 霍 晓 荣 《晚 清 货 币
三联书店 , 事,光绪十三年正 月 十 七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录
1840-1911)》(经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政策思想变 迁 研 究 ( 2016 年 副奏折,档号 03-9529-002。
版)等专著则基本未提及此事。 瑤   醇亲王奕譞等,奏为遵旨会议 整 顿 钱 法 规 复 制 钱 开 炉 鼓 铸 等 情


③  著军机大臣会 同 户 工 二 部 堂 官 并 醇 亲 王 妥 议 整 顿 钱 法 筹 办 铜 形事,光绪十三年 正 月 二 十 七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斤鼓铸等具奏事 懿 旨,光 绪 十 二 年,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处录副奏折,
03-9529-008。
机处录副奏折,档号 03-6683-088。 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 处 上 谕 档,光 绪 十 三 年 正 月 二 十 七


④  《申报》,第 4796 号,光绪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第一版。 日第 1 条。
⑤⑥  以上见户部,奏议整顿钱法及规复制钱有利 无 弊 事,光 绪 朝, 瑦   管 理 户 部 事 务 阎 敬 铭,奏 陈 遵 旨 筹 办 钱 法 事 宜 事,光 绪 十 三 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 折,档 号 04-01-35-1378 二月初九日 ,中国第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宫 中 朱 批 奏 折,档 号 04-
-048。 01-35-1372-044。
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 处 上 谕 档,光 绪 十 二 年 七 月 十 四 日 瑧   大 学 士 管 理 户 部 事 务 阎 敬 铭,奏 为 复 陈 大 钱 制 钱 折 抵 章 程 事,


第 3 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 03-9529-023。
⑧  (光绪)《顺天府志》,第 59 卷,第 5、
6 页。转引自杨端六《清代货 瑨   《清德宗实录》,卷二四一,光绪十三年四月癸亥。


币金融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96 页。 瑩   户 部,奏 为 筹 备 铜 铅 鼓 铸 制 钱 并 酌 拟 搭 放 章 程 事,光 绪 十 三 年


⑨  《申报》,第 4937 号,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第二版。 十一月二十五日 ,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录 副 奏 折,档
· 51 ·

号 03-9529-081。 请权交易之法事,光 绪 十 四 年 二 月 二 十 一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瑠   户部,呈酌拟搭放制钱办法清 单,光 绪 十 三 年 十 一 月 二 十 五 日,

瑐 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 03-9530-0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 03-9529-082。 瑢   《申报》,

 5376 号,光绪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第二版。
瑡   《申报》,第 5359 号,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一日,第一版。

瑐 瑣   詹 事 府 左 庶 子 恩 景,奏 为 奸 商 收 买 制 钱 私 运 出 京 请 饬 严 禁 事,


瑢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卷 47,转引自:中 国 人 民 银 行 总 行 参 事 室

瑐 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二日,中国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录 副 奏
金融史料组编:《中国 近 代 货 币 史 资 料 》,中 华 书 局,
1964 年,第 折,档号 03-9530-051。
539 页。 瑤   《清德宗实录》,卷三二八,光绪十九年九月戊申。


瑣   工 部 尚 书 潘 祖 荫、顺 天 府 尹 高 万 鹏,奏 为 民 间 当 十 大 钱 未 能 照

瑐 瑥   《清德宗实录》,卷三三 ○ ,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己丑。


常行使请饬下设 法 周 转 事,光 绪 十 四 年 正 月 三 十 日,中 国 第 一 瑦   《申报》,第 8168 号,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第二版。


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档号 03-9530-005。 瑧   《清德宗实录》,卷三八二,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己丑。


瑤   《申报》,第 5178 号,光绪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二版。

瑐 瑨   《清德宗实录》,卷三九五,光绪二十二年九月戊午。


瑥   《申报》,第 4993 号,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日,第三版。

瑐 瑩   《清德宗实录》,卷四一一,光绪二十三年十月癸酉。


瑦   《申报》,第 5046 号,光绪十三年四月十四日,第二版。

瑐 瑠   《清德宗实录》,卷四三六,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乙未。


瑧   《申报》,第 5167 号,光绪十三年七月十八日,第二版。

瑐 瑡   《清德宗实录》,卷四三八,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乙丑。


瑨   工 部 尚 书 潘 祖 荫、顺 天 府 尹 高 万 鹏,奏 为 民 间 当 十 大 钱 未 能 照

瑐 瑢   陕西道监 察 御 史 崇 龄,奏 为 规 复 制 钱 大 钱 仍 宜 并 重 以 资 周 转


常行使请饬下设 法 周 转 事,光 绪 十 四 年 正 月 三 十 日,中 国 第 一 事,光绪十四年二 月 初 六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录
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档号 03-9530-005。 副奏折,档号 03-9530-006。
瑩   《申报》,光 绪 十 四 年 二 月 十 三 日,转 引 自 《中 国 近 代 货 币 史 资

瑐 瑣   《清 德 宗 实 录》,卷 二 五 八,光 绪 十 四 年 八 月 壬 寅;卷 二 八 二,光


料》,第 538、
539 页。 绪十六年闰二月壬寅 。
瑠   陕西道监 察 御 史 崇 龄,奏 为 规 复 制 钱 大 钱 仍 宜 并 重 以 资 周 转

瑑 瑤   《清德宗实录》,卷三八二,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己丑。


事,光绪十四年二 月 初 六 日,中 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藏 军 机 处 录 瑥   《清 德 宗 实 录》,卷 三 三 ○ ,光 绪 十 九 年 十 一 月 丙 申;卷 三 四 ○ ,


副奏折,档号 03-9530-006。 光绪二十年五月己卯。
瑡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树铭,奏 为 制 钱 初 放 大 钱 虽 行 物 价 增 贵 拟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 行 总 行 参 事 室 金 融 史 料 组 .中 国 近 代 货 币 史 资 料
[ 4]  [清]曾纪泽 .曾纪泽日记(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
[ 2013.
[M].北京:中华书局,
1964. 5]  赵平整理 .翁同龢家书诠释[M].南京:凤凰出版社,
[ 2017.
2]  [清]震钧 .天咫偶闻[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2. 6]  顾廷龙,戴逸 .李鸿章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8.
3]  [清]翁同龢 .翁同龢日记[M].上海:中西书局,
[ 2011.

A 
Study 
of 
Reu
seo
 fS
 tanda
rd 
Coppe
r Co
ins
 in 
Bei
jing
 in 
1888
LIU 
Wenhua

Schoo
l o
f Hi
sto
ry,Be
ii
jng 
Norma
l Un
ive
rsi
ty,Be
ii
j 100875,Ch
ng  ina)

Ab
str
act:I
n June
 1886,Empr
ess 
Dowage
r C
ixi
 orde
rs 
Pri
nc Chun,Gr
e  and 
Counc
il,and 
Min
ist
r o
y f
Revenueo
 f Qing 
dynast
y t
o reuses
 tandard 
copperco
  i
ns.Minis
tr o
y f Revenue pr
oposes
 at
 hree-ye
ar prepa-

ationt
 hat
 isappr
  oved 
by Ci
x i.But i
n J
anua r
y  ,
1887 Ci
xisudden
  l
y l
aunche s 
denounc
emen t
 of Mini
s t
ry of
Revenue,requ
iri
ng us
e of
 st
andard copperco
  i
ns nextye
  ar.So,in Februa
r 1888,when 
y  standard 
coppe

co
ins come
 to 
be us
ed i
n Bei
ji ,
ng they ar
e shor
t of
 adequat
e supp
lie
s.Then a r
gea
t t
urmoil
 happenst
 ha


aus
esa 
  r
geatcon
  fus
ion among merchants.
Ke
y wor
dss: t
andard coppe
r co
i ;
ns mi n
ist
r o
y fr
 evenue;Empr
ess 
Dowage
r C
ixi

[责任编辑   程   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