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ina Liangong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

  推  拿  学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枟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枠 之一,紧
扣枟推拿学枠最新教学大纲,以章节为序,分重点难点提示、知识点精析、综
合测试题、题解四部分,精简提炼教材内容,采用图、表等便于理解、记忆的
形式巧解枟推拿学枠知识点,再予以综合能力测试。 书后附两套综合模拟试
题。 本书特点:形式新颖、重点突出、学练结合、讲究实效。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及中医药工作者应对各类考
试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推拿学 / 6
张建华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畅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
 ISBN 7唱
03唱
013589唱

 Ⅰ畅推… Ⅱ畅张… Ⅲ畅推拿学 -中医学院 -教学参考资料


Ⅳ畅R24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4) 第 053462 号


责任编辑:郭海燕 曹丽英 /责任校对:赵桂芬
责任印制:刘士平 /封面设计:卢秋红

          出版
北 京 东 黄 城 根 北 街 16 号
邮 政 编 码 :100717
http : //
www .sciencep .co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倡
2004 年 6 月 第   一   版     开 本 :720 ×1000   B5
2004 年 6 月 第 一 次 印 刷 印 张 :13
印 数 : 1 —4 000 字 数 :341 000

定价:19畅
8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科印枛)
我们来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世界没有中医,将是什么样子
   让 没有了中医的存在,疾病将是多么的猖獗
没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将是多么的苍白
没有了中医的支撑,中华民族的历史会是怎样的寂寥和黯淡
没有了中医的辨证,世界将是多么的不可理解
……
因此,作为一个学习中医的学生,你该是多么的骄傲! 应该为中医事业的发扬
光大不懈地努力。 你的任务深沉而伟大,艰辛而光荣! ⅰ
为了帮助大家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枟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
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枠 问世了。 该系列的总体特点是:
1.3 000 多幅图表: 简明扼要,清楚易记
2.20 000 多道题目: 覆盖全面,堪称题库
3.300 多位资深教授编写: 群英荟萃,优中之优
4.10 多位专业编辑加工: 呕心沥血,出版精制
5.28 门主干课程全部覆盖: 规模浩大,气势磅礴
6.10 所全国一流中医院校主编: 集体智慧,质量上乘
7.10 余种题型涵盖所有考试常见题型: 题型全面,解释精良
8.3 类考试:本科、考研、执业医( 药) 师可用: 举一反三,每考必中

枟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枠 是以最新教学大纲为依
据,由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
校本科系列配套教学辅导图书。
为确保质量,专门成立的 枟 新 世 纪全国 高等 中医药 院校 教材同 步辅 导系列 丛
书枠 编写委员会,对本系列教辅图书进行了整体规划,在主编遴选、编写大纲、编写
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审定。 在组织编写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每分
册教辅书主编和参编人员实行公开招标,按照条件严格遴选,择优确定,形成了一
支以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为主体的编写队伍,并实行主
编负责制,以确保书稿质量。
本系列教辅书紧扣最新教学大纲,以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药学专
业的主干课程为主线,以章节为序,按重点难点提示、知识点精析、综合测试题、题
解、模拟试题体例编写,精简提炼教材内容,紧扣知识点,进行精辟分析,巧解其中
的重点和难点,予以综合能力测试。 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利于
学生对该科目知识融会贯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本系列教辅书按照中医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国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考试以及研究生考
试的要求,以最新教学大纲为依据,门类齐全,适合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
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是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
试、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国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考试和研究生考
试的参考书,可满足各类考试需要。
值得提出的是,本系列教辅图书在审定时,编写委员会刘振民教授对教材书稿
进行了严格把关,提出精辟的意见,对保证本系列教辅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本套
教辅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为编写出版创造了有
利条件。 各高等中医药 院校,既 是本教 辅书 的使用 单 位,又 是编写 任 务的承 担 单
位,在本教辅书建设中起到了主体作用。 在此一并致谢!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是教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列教辅书在继承的基础
上进行了一定力度的改 革与 创新,在探 索的 过程中 难免 有不足 之处,甚 或错漏 之
处,敬请各教学单位、各位教学人员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指正,以便我
们重印或再版时予以修改,使教辅图书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 21 世纪中医药
人才培养需要。
总之,我们以高质量、低价 格、多专 家、新版 面、易 记 忆,来 精 心 塑 造 一 个 善 学
习、会考试、拿高分的你!

丛书总编委会
2004 年 5 月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本科针灸推拿专业 枟 推拿手法学枠 与 枟 推拿治疗学枠 课程与
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辅导用书,在编写中是以枟 推拿学枠 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为
依据,同时也参考了近几版现行相应的本科教材的主要内容,以阐明重点、难点、知
识点为目的。
本书由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推拿临床教研室专家组共同编写,分上、下
两篇,共十四章。 在编写体例上分为重点难点提示、知识点精析和综合测试题及题
解四部分。 编写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临床体会,提出各章节的
重点和难点内容,以便学习者有的放矢地通过学习而掌握与熟悉。 知识点精析部
分是本书的重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相关教材内容,展开分析、讨论,或进行适当 ⅲ
补充。 在文字上力求简明、扼要,适当运用图表进行表述。
本书上篇及第八章至第十二章由张建华等编写,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由孙安达
等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李业甫主任医师、教授的关心和支持。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概念准确,强调知识点,处理好与原有教材的关
系,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由于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不足及错误之
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提高。

编 者
2004 年 3 月
总 序
前 言

上篇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2 第五章 常规操作法  26
第二章 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9 第六章 小儿推拿手法  36
第三章 推拿练功  14 第七章 成人常用穴位  52
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  19

下篇 推拿治疗学
第八章 推拿的治疗作用  66  第十四节 踝部伤筋  116
第九章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  67  第十五节 跟骨痛  119
第十章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68 第十三章 常见内、妇、神经科病症的推拿
第十一章 推拿基本常识  71 治疗  121
第十二章 软组织疼痛的推拿治疗  第一节 胃脘痛  121
  75  第二节 胃下垂  125
 第一节 颈椎病  75  第三节 便秘  127
 第二节 落枕  81  第四节 月经不调  130
 第三节 胸胁迸伤  82  第五节 痛经  134
 第四节 急性腰扭伤  85  第六节 慢性盆腔炎  137
 第五节 腰部伤筋  88  第七节 乳痈  140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91  第八节 中风  143
 第七节 肩部伤筋  96  第九节 面瘫  146
 第八节 肘部伤筋  100 第十四章 常见小儿病症的推拿治疗
 第九节 腕部伤筋  102   149
 第十节 梨状肌综合征  106  第一节 腹泻   149
 第十一节 骶髂关节扭伤  108  第二节 呕吐  153
 第十二节 髋部伤筋  110  第三节 腹痛  156
 第十三节 膝部伤筋  112  第四节 小儿疳积  160
 第五节 便秘  164  第九节 小儿夜啼  177
 第六节 发热  167  第十节 遗尿  180
 第七节 咳嗽  170  第十一节 小儿肌性斜颈  184
 第八节 哮喘  174

枟推拿学枠综合模拟试题  187
  试题(一)  187
  试题(一)参考答案  190
  试题(二)  192
  试题(二)参考答案  195
上 篇
推拿手法学
1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1畅 了解手法的产生 、演变及发展过程 。
2畅 了解推拿的发展简史 。
3畅 掌握重要的有关推拿论著及论述 。
4畅 掌握当代主要的推拿流派 。

一 、推拿的命名及手法在推拿中的重要地位
推拿古称按摩 、按跷 、案抚 ,即按摩与肢体主 、被动运动的医疗方法 。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
我国明代 ,当时的枟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枠 、枟小儿推拿秘诀枠等著作改称为推拿 。
“推拿 … … 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上 ,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
种方法”(枟辞海枠) ;“推拿 … … 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枟推拿学枠) ;“推拿 ,是在人体体表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中医
外治法”(枟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枠) ;“推拿 … … 是在人体部位上 ,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
肢体活动 ,… … 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枟中医大辞典枠) 。 可见推拿手法是推拿医学防治疾病的主
2 要手段 ,是推拿治疗学的核心技术 ,故认为推拿是一门中医手法医学 ,从一开始有文字记载起 ,
就以其主要治疗手法的名称来命名 。
推拿手法的重要性 ,还体现在它又是推拿临床的一种诊断技术与确定治疗部位和应取穴位
的手段 。 如枟黄帝内经枠中提出“病痛者阴也 ,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 ,阴也”(枟灵枢·终始枠) ;“以痛
为输”(枟灵枢·背俞枠)等 。 这些古人的经验至今在推拿医学中已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经穴触诊
法” ,又称“经穴切诊法” ,即在临诊时 ,推拿医生以其具有灵敏感知能力的手 ,在患者经穴分布区
域或病变部位的软组织 ,应用触 、摸 、按压等手法 ,感知诊察其弹性变化情况 ,以及是否有痛性筋
节 、筋索 ,有无捻发感 ,弹响感等异常触觉 ,以诊断病痛的性状及确定应取的治疗经穴与部位 ,并
以指导手法的操作运用 。

二 、推拿手法的发展史以及历代对推拿手法的论述
现代推拿手法学的形成 ,经历了漫长的发育 ,成熟与完善的过程 。 最早的推拿起源于摩擦
取暖 ,原始人在受到外伤时也会本能地抚摩和按压受伤部位 ,这样可以使疼痛得以缓解或消除 。
恩格斯在枟自然辩证法枠一书中曾提到 :“摩擦生热在实践上是史前的人就已经知道的了 ,因为他
们也许在 10 万前就发现了摩擦取火 ,而且他们在更早就用摩擦来使冷冻了的肢体温暖 。”
人类在逐渐认识了按摩作用的基础之上 ,有目的地把按摩用于医疗实践 ,并不断加以总结 ,
就逐渐形成了推拿体系 。 我国这一体系的形成是在两千多年前先秦两汉时期 ,当时有两部医学
巨著 ,即枟黄帝内经枠和枟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枠 ,这两部书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
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因此可以说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医
疗方法 ,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一) 先秦时期
殷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在甲骨卜辞中 ,反复出现“ ”这个象形文字 ,
表示一个用手在另一个人身上抚按 ;字隶化后殷写作“付”字 ,即“拊”字的初文 。 枟说文解字枠云 :
“拊 ,循也” 。 “循 ,摩也 。”这是一种按摩手法的称谓 ,主要用于保健或治疗腹部疾病 。 至春秋战
国时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枟导引图枠中 ,有描写各种医疗和保健导引动作 ,是最早的自
我推拿图谱 ,记载了以双手搓腰 ,揉膝等自我按摩法 。 枟五十二病方枠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
重要医学著作 ,书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法 。 枟五十二病方枠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重要医
学著作 ,书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安(按) 、靡(摩) 、摹 、蚤挈 、中指蚤(搔) 、括(刮) 、捏 、操 、抚 、循等 。
推拿治疗的疾病包括小儿惊风 、腹股沟疝 、癃闭 、疣 、外伤出血等内 、外 、伤儿科的 17 种病证 。 其
他如枟老子枠 、枟孟子枠等书中都可见到有关推拿手法方面的记载 ,这说明当时推拿手法作为一种
比较成熟的医疗与保健的手段在民间已被广泛应用 。
(二) 秦 、汉 、三国时期
枟黄帝岐伯按摩经枠10 卷(已佚) 。 与其同时成书的枟黄帝内经枠中 ,对推拿的起源 、手法 、临床
应用 、适应病证 、治疗原理以及推拿教学等各方面内容无所不涉 。 枟黄帝内经枠第一次提出了“按
摩”一词 ,将用手抑压和揉抚的疗法称为“按摩” ,记载了按 、摩 、推 、扪 、循 、切 、抓 、揩 、弹 、夹 、卷等
11 种手法 ,而将使患者屈伸手足 、呼吸俯仰的疗法称为“导引” 、“跷引” ,两法合用称为“按跷”或
“跷摩” 。 书中还精辟地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如“按之则血气散 ,故按之痛止” ,“按之则
热至气 ,热气至则痛止矣” 。 另外 ,对按摩的适应证及产生也作了一定的描述 ,如枟素问·异法方
宜论枠 :“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
以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 ,亦从中央出也” 。 这里的中央即我国的中部地区 ,相当于现在河南
洛阳地区 。 包含有深刻的医学民俗学 ,医学气侯学和医学地理学思想 。
东汉张仲景所著枟金匮要略枠首先总结了“膏摩”疗法 ,认为它具有手法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
用 ,不仅提高了疗效 ,而且扩大了推拿治疗范围 。 书中还记载了用按摩方法救治自缢的胸外心
脏按摩术 ,按腹人工呼吸法 、颈椎牵引 、四肢关节屈伸法等 ,其中按摩手法有摩 、捋 、屈伸 、按 、揉 、   3
踩 、牵引等 7 种 。
三国名医华佗擅用膏摩治疗伤寒及驱除肌肤的浮淫 ,并创造了“五禽戏”导引法 。
(三) 晋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有魏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隋唐 、五代(公元 220 ~ 960 年)前后有七百多年 。 中国
封建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 ,我国的临床医学得到蓬勃发展 ,枟诸病源候论枠和史称三大方书的枟肘
后备急方枠 、枟千金要方枠 、枟外台秘要枠集中记载了按摩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 ,按摩成为宫廷医
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 ,按摩在骨伤科 、外科中的广泛应用 ,说明当时按摩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正
日益提高 ,显示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 此时 ,由于我国经济 、文化 、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 ,对外文化
交流出现繁荣局面 ,我国医学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 、朝鲜 、印度等国家 。 如日本藤原左世所著的
枟日本国现在书目录枠中就载有枟调气导行方枠 、枟导引图枠各一卷 ,又如康富所著枟按摩手册枠一书
曾流传于法国 ,并被译成法文 ,成为今日欧美按摩疗法的基础 。
这一时期主要的按摩专著及按摩有关的著作 :
1畅 枟按摩经导引经十卷枠 ,晋代葛洪所著枟抱朴子·内篇枠中提到 ,可惜已失传 。
2畅 枟肘后备急方枠 ,晋代葛洪著 ,书中介绍掐人中穴用于急救及捏脊疗法至今仍在应用 ,并系
统总结了膏摩的方 、药 、证 、法和膏摩的制作方法 。
3畅 枟养性延命录枠 ,南北朝陶弘景著 ,书中设有“导引按摩”专卷 ,详细介绍了琢齿 、熨眼 、按目
四眦 、引耳 、引发 、摩面 、干浴 、掣脚 、梳头 、搓头顶 、伸臂股等成套导引及自我按摩动作 ,涉及的手
法有摇 、指按 、摩 、窫 、揩摩 、振动 、推 、筑 、掣 、挽 、梳等 ,将保健按摩与导引 ,服气紧密结合 ,为后世
自我推拿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4畅 枟刘涓子鬼遗方枠 ,东晋刘涓子著 ,书中记载了用擦法与拓法(以药布为工具在患处反复熨
擦)治疗皮肤病及痈疽的具体应用 ,辨证选用“摩四边” 、“摩左右” 、“病上摩” 、“向火摩”等不同的
膏摩手法 。
5畅 枟诸病源候论枠 ,隋代巢元方著 ,书中记载按摩导引法 260 多条 ,在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 ,
按摩等相关的“补养宣导”之法 ,涉及的手法有指摩 、掌摩 、捋 、拭 、捻 、按 、撩 、摇 、爪 、捺 、振 、顿 、
搂 、搦等 。 尤对摩腹法的记载和论述较为详细 ,这对后世的揉腹法 、摩腹运气法 、腹诊推拿法等
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
6畅 枟千金要方枠 ,唐代孙思邈著 ,书中载有“老子按摩法”47 式和“天竺国按摩法”18 式 ,涉及
手法有按 、摩 、摸 、捻 、掘 、振 、摇 、拍打 、扭 、抱 、顿 、挽等 13 种 ,并系统论述了用膏摩法治疗小儿疾
病 ,列举了“夜啼” 、“腹胀满”等十几种小儿病证的膏摩治疗 ;载有“小儿虽无病 ,早起常以膏摩囟
上及手足心 ,甚辟寒风”以及摩小儿心口 、脐等 ,首次将膏摩用于小儿保健推拿 。 书中还记录了
摩眼 、叩齿 、挽发 、押头等自我保健按摩方法及许多特色手法的操作 ,如治疗急性腰痛的多人拔
伸法 ,下颌关节复位法 、子宫下垂推纳法 、脱肛仰按法 、难产摩腹法等 ,以及关于将推拿手法用于
诊断与定穴的按背俞 、按腰目 、定膏肓俞 、定阿是穴法等记载 。
7畅 枟外台秘要枠 ,唐代王焘著 ,书中记载了用于治疗噎症及痨瘵的三指按脊法和屈指推脊法
等脊柱推拿手法 ,介绍了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扳脚趾)法 、窫腹通便法等许多按摩治病经
验 。 该书还辑录了大量膏摩方 ,并注明出处 ,有助于后世了解膏摩发展的源流 。
8畅 枟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枠 ,唐代蔺道人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 书中介绍了用于
检查诊断的揣 、摸 、捻 、捺 4 种按摩手法 ,详细记录了拔伸 、撙捺 、捺正等正骨手法 。 同时书中还
介绍了利用力学的杠杆原理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和髋关节后脱位的手牵足蹬法 ,标志
着按摩手法开始进一步的分化和提高 。
(四) 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 ,包括北宋 、南宋 、金代 、元代(公元 960 ~ 1368 年)共计四百余年 。 是我国封建社
 4 会进入稳步发展的中期阶段 ,这一时期 ,推拿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反而受到一定的
阻碍 ,按摩被视为“旁门小道” ,许多来自民间的宝贵的治疗技术和经验得不到系统发掘和整理 ,
尽管如此 ,以收集民间单方 、验方为主的枟太平圣惠方枠和枟圣济总录枠仍记载了宋代医家在推拿
学上所取得的成就 。
这一时期的主要按摩专著及与按摩有关的著作 :
1畅 枟太平圣惠方枠 ,北宋王怀隐编撰的医学巨著 ,对当时的按摩疗法中的膏摩作了总结 ,收集
了大量的膏摩 ,药摩方 。 膏摩的制备较唐代有了改进 ,对膏摩的部位也有了新和认知 ,摩顶 、摩
腰膏得到重视 。 膏摩应用向专病发展 ,如眼疾的膏摩法等 。
2畅 枟圣济总录枠 ,一部官修方书 ,对推拿也作了理论和应用上的发挥 ,是一部包括现存最早 ,
最完整的推拿专论的医学著作 。 书中就按摩的含意及按与摩的区别进行了阐述 :“可按可摩 ,时
兼而用 ,通谓之按摩 。 按之弗摩 ,摩之弗按 。 按止以手 ,摩或兼以药 。 日按日摩 ,适所用也 。”另
外 ,该书还对推拿手法的适应范围及禁忌证进行了分析 ,指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按之
痛止” 、“按之无益” 、“按之痛甚” 、“按之快然”等效应 ,这是对推拿手法辨证应用理论的一大贡
献 。 该书还将宋代以前十余家养生学派的保健按摩方法各取其长 ,编成一套完整的养生功法 ,
即“神仙导引” ,这套功法共 14 节 ,其中 11 节是自我保健按摩功 ,后世的“八段绵” 、“十二段锦”等
保健功法均由此引申而出 。
3畅 枟儒门事亲枠 ,金代张从正著 ,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下派”代表 。 其“攻下”理论把所有治
法划分汗 、吐 、下三类 ,而将按摩归入“汗法” 。 在推拿临床应用方面 ,有木梳梳乳治妇科乳痈 ,以
推揉法配合泻下药治疗妇人腹中有块 ,自我揉腹催吐治疗伤食 、伤酒等 。
4畅 枟医说枠 ,宋代张杲著 。
5畅 元代危亦林的枟世医得效方枠中首创的利用患者自身重量来牵引整复的各种方法 ,如肩关
节脱位的坐凳架梯复位法 ;髋关节脱位的倒吊复位法和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
另外 ,枟宋史·艺文志枠还有枟按摩法枠 、枟按摩要法枠的书目 ,可惜均失而不传 。
(五)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公元 1368 ~ 1911 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在长达五百多年的历史阶段 ,我
国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源于先秦的推拿按摩 ,经过两千多年的
积累后至明清已基本完善 。 推拿疗法广泛运用于成人和小儿各科临床 。 “推拿”一词正式出现 ,
小儿推拿体系形成 。
这一时期的小儿推拿专著 :
1畅 枟小儿按摩经枠 ,明代四明陈氏著 。 是一部小儿推拿专著 ,书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捏 、揉 、
按 、摩 、运 、搓 、摇 、分 、合等 17 种方法 ,并介绍了黄蜂出洞 、水底捞月 、凤凰单展翅 、打马过天河 、
飞经走气 、二龙戏珠 、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 、苍龙摆尾等 20 种小儿复式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体系
雏形已基本形成 。
2畅 枟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枠 ,明代龚廷贤著 。
3畅 枟小儿推拿仙术枠 ,明代周于蕃编撰 。
4畅 枟推拿秘旨枠 ,明代黄贞甫著 。
5畅 枟万育仙书枠 ,明代罗洪先撰 。
6畅 枟幼科百效全书枠 ,明代龚居中撰 。 共三卷 ,卷二专论小儿推拿疗法 ,卷名题“幼科急救推
拿奇法” 。
7畅 枟推拿广意枠 ,清代熊应雄编著 。 本书是清代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 ,介绍手足 45 个小儿推
拿特定穴的主治 ,以图谱示之 ,并提出了手部和头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 ,还绘有“推坎宫” 、
“打马过天河”等 21 帧手法操作图 ,并有文字详解 。 另外 ,还介绍了惊风 、诸垫等 17 种病证的推
拿治疗 。
8畅 枟幼科推拿秘书枠 ,清代骆如龙撰 。  5
9畅 枟保赤推拿法枠 ,清代夏云集 。 书中介绍了 12 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拿 、推 、掐 、搓 、摇 、捻 、
扯 、揉 、运 、刮 、分 、和等 ,言简意赅 ;次述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并附有“推拿代药赋” 。 正文首先描
述开天门 、分推太阳 、掐天庭至承浆以及揉耳摇头四法 ,主张推拿小儿皆先用此四法以开关窍 ,
然后辨证择用诸法 。
10畅 枟推拿小儿全书枠 ,清代徐宗礼著 。 开始部分为三字句歌诀体 ,后人所称枟推拿三字经枠即
指定这一部分 。 书中还以方剂的功效类比 、概括穴位推拿的作用 。 如推三关功同参附汤 ,运八
卦为调中益气汤等 。
11畅 枟厘正按摩要术枠 ,清代张振 ? 编 。 对明代以来流行的按 、摩 、掐 、揉 、推 、运 、搓 、摇小儿推
拿 8 种基本手法作了全面总结 。 还介绍 24 种小儿常见病证辨证 、推拿和方药治疗 。 并将胸腹
按诊法引入小儿推拿 。 本书是清代后期小儿推拿手法学较重要的著作 。
12畅 枟推拿指南枠 ,清代唐元瑞编著 。 书中载有各种眼疾的推拿手法及操作方法 61 条 ,是一
部眼科推拿专著 。
这一时期的推拿专著及与推拿有关的著作 :
1畅 枟推按精义枠 ,清代五文口授整理 。 书中记载的补 、泻 、调 、压 、推 、按 、拨 、分 、扣 9 种基本手
法属于脏腑点穴推拿流派 。
2畅 枟景岳全书枠 ,明代张介宾著 。 书中介绍以揉法消乳散痈 ;以中指按捺窍治耳聋耳鸣 ;还有
用手法剥离胎至治疗产后胞衣不下等 。
3畅 枟证治准绳枠 ,明代王肯堂编著 。 书中记载了 15 种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 。
4畅 枟普济方枠 ,明代朱秗等人编著 。
5畅 枟保生秘要枠 ,明代曹珩著 。 是一部养生著作 ,主要介绍各种疾病的自我导引和自我按摩
的方法 。 书中涉及的手法有 :扳 、搓 、拿 、摩 、擦 、运 、击等几十种手法 ,还有双手悬梁自重牵引法 。
涉及的内妇推拿适应证有瘫痪 、臌胀 、咳嗽 、小肠气 、梦遗 、精漏 、胸腹胀闷 、胃脘疼痛 、白浊白带 、
痔疮 、哮喘 、头痛 、眩晕 、耳病 、鼻渊 、伤食呕吐等三十余种 。
6畅 枟医宗金鉴枠 ,清代吴谦等人集体编辑刊行 。 书中将摸 、接 、端 、提 、推 、拿 、按 、摩列为伤科
8 法 ,并对手法的定义 、操作 、功能均有明确的解释 ,如“按者 ,谓以手往下抑之也 ;摩者 ,谓徐徐揉
摩之也” 。 强调推拿手法的好坏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如“伤有轻重 ,而手法各有所宜 ,其痊可
之迟速 ,及遗留残疾与否 ,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或失其宜 ,或未尽其法” ;将手法的技术要求
概括为“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方
称为手法也” ,这标志着伤科推拿这一学科分支在此已基本形成 。
7畅 枟理瀹骈文枠 ,清代吴尚先著 。 是一部外治法专著 ,书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擦 、揉 、抹 、推 、
拍 、刮 、拿 、搓 、捏 、梳 、足踏等 ,对膏摩疗法的理 、法 、方 、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提出推拿时“手法
不可过重 ,令患者难受”的注意事项 。
(六) 西方手法传入以及近代主要推拿流派
从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到 1949 年 ,由于政府对中医及推拿的限制
政策 ,推拿只能继续在民间寻求发展 。 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些地区性的民间推拿流派 ,推拿临床
的特点是以私人开业行医为主 。 这一时期出版了许多有关推拿著作 ,如戈绍龙编著的枟卫生按
摩法枠 ,涂蔚生编著的枟推拿抉微枠 ,迟称九编著的枟推拿秘诀枠 ,觉氏老人编著的枟推拿新书枠 ,赵熙
著的枟按摩十法枠 。 这是近代较为优秀的推拿专著 。 本书全面记述了摸 、推 、剁 、敲 、伸 、活 、抖 、
拿 、广 、意十种推拿手法 。 另外 ,还有钟吉倩著的枟按摩学举隅枠 ,陈景歧编的枟小儿百病推拿法枠
等 。 此时一些医方手法医学开始传入我国 ,如丁福保编译的枟西洋按摩术枠 ,首次展示了西方手
法医学 ;杨华亭编著的枟华氏按摩术枠是一部将近代东西洋医学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推拿古法互
相会通的推拿专著 ;谢剑新著枟按脊术专刊枠全面介绍西方按脊疗法 。 其他还有紫霞居士编译的
 6 枟西洋按摩术枠 ,陈奎生等翻译的枟实用按摩术与改正体操枠 ,薛受益等翻译的枟推拿法引言枠等 。
这些西方手法医学著作 ,对中西医推拿医学的交流有积极意义 。 其中的脊柱手法对我国传统导
引手法的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 。
推拿流派的形成也是近代推拿发展的一大特点 。 推拿有技能要求高 ,难以用文字表达的特
点 ,只能师徒相传或父子单传 ,难以构成学术水平 ,而且往往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推拿学术的萎
缩或发展 。 近代形成的主要的推拿学术流派并至今还在被广泛应用的有 :
1畅 一指禅推拿 :由江苏扬州丁凤山(1842 ~ 1915 年)得自清代河南的李鉴臣真传 ,并结合中
医理论 ,以一指禅推拿行医于扬州 ,上海等地 ,并广收门徒 。 一指禅推法适应证广泛 ,尤擅长治
疗内科杂病 ,胃肠疾病 ,妇科疾病等 。
2畅 盽法推拿 :盽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 ,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 。 丁季峰于 20 世纪
40 年代针对当时推拿门诊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多 ,而原有的手法刺激量不够或效率不高的
矛盾 ,变法图新 ,把手背尺侧作为接触面 ,既增加了刺激量 ,又富有柔和感 。 后来又将盽法和关
节被动运动相结合 ,并辅以揉法和按 、拿 、捻 、搓等法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盽法推拿流派 。 盽法以
其对软组织损伤 ,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特疗效 ,得到推拿界的认可而成为中国推拿最
有影响的手法之一 。
3畅 内功推拿 :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 。 李氏擅长武艺 ,且精于手法疗伤 。 李传给
同乡马万起(1884 ~ 1941 年) ,马于 20 世纪 20 年代来到上海 ,以拳术和内功推拿饮誉沪上 。 其
子马德隆 、弟马万龙(1903 ~ 1969 年)得其衣钵 。 内功推拿主张治病以病人自我锻炼少林内功为
主 ,手法治疗为辅 。 特色手法有擦法 、击法 、五指拿法等 ,并有一套全身推拿常规操作法 。 擅长
治疗内妇科疾病 。
4畅 脏腑推按 :该流派以推按 ,点穴为主要手法 ,以腹部揉作为主 ,重视脾胃 ,注重调理阑门
穴 ,贯通上下气机 。 其代表作是枟脏腑图点穴法枠 。
5畅 腹诊推拿 :在重庆和西南地区颇有影响 。 诊法上重视腹诊 ,常用手法有推 、拿 、按 、摩 、捏 、
揉 、摇 、引 、垂等 ,治法上突出补 、温 、和 、通 、消 、汗 、吐 、下八法 。

1畅 推拿古称   (1)   、  (2)   、  (3)   。


2畅 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枟医宗金鉴枠把 列为伤科法 。
3畅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是 (已佚) ,于秦汉时期成书 。
4畅 “寒气客 于 背 俞 之 脉   (1)   ,   (2)   ,   (3)   ,   (4)   ,故   (5)   ,   (6)   ,
  (7)   ” 。这段文字提出了   (8)   ,  (9)   的基本病理变化 。

1畅 最早用推拿名称在明朝 。 (   )
2畅 小儿推拿体系形成是在清朝 。 (   )

1畅 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是
A畅 枟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枠               B畅 枟推拿秘旨枠
C畅 枟厘正按摩要术枠 D畅 枟推拿小儿全书枠
E畅 枟小儿按摩经枠
2畅 我国推拿治疗体系形成于
 7
A畅 战国时期               B畅 秦汉时期               C畅 隋唐时期
D畅 宋金元时期 E畅 明清时期
3畅 推拿传至海外始于
A畅 隋         B畅 唐         C畅 宋         D畅 元         E畅 清
4畅 把推拿列为汗法之一的医家是
A畅 刘完素 B畅 张元素 C畅 李东垣
D畅 张从正 E畅 朱丹溪
5畅 “小儿虽无疾 ,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 ,甚避风寒”见于
A畅 枟圣济总录枠 B畅 枟肘后备急方枠 C畅 枟唐六典枠
D畅 枟小儿按摩经枠 E畅 枟千金要方枠

A畅 陕西延安地区 B畅 山西太原地区 C畅 河南洛阳地区


D畅 北京地区 E畅 湖南长沙地区
1畅 我国按摩最早的发源地是
2畅 枟五十二病方枠是从何处出土的

A畅 枟诸病源候论枠 B畅 枟养性延命录枠 C畅 枟千金要方枠


D畅 枟外台秘要枠 E畅 枟圣济总录枠
3畅 隋代巢元方的著作是
4畅 唐代王焘的著作是

明代已经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其中有不少著作 ,分别为


A畅 枟小儿按摩经枠                   B畅 枟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枠
C畅 枟小儿推拿仙术枠                   D畅 枟厘正按摩要术枠
E畅 枟推拿广意枠

在临床上一指禅推法主要运用于
A畅 内科杂病 B畅 偏瘫 C畅 胃肠疾病
D畅 妇科疾病 E畅 运动系疾病

1畅(1)按摩   (2)按跷   (3)案抚     2畅 摸 、接 、端 、提 、按 、摩 、推 、拿     3畅 枟黄帝歧伯按摩


十卷枠     4畅 (1)则脉泣   (2)脉泣则血虚   (3)血虚则痛   (4)其俞注于心   (5)相引而痛
(6)按之则热气至   (7)热气至则痛止矣   (8)不通则痛   (9)通则不痛

1畅 √   2畅 ×

1畅 E   2畅 B   3畅 B   4畅 D   5畅 E
 8

1畅 C   2畅 D   3畅 A   4畅 D

ABC

ACD
第二章   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1畅 掌握推拿的基本知识 。
2畅 掌握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
3畅 掌握热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一 、推拿学与推拿手法
推拿学 ,通常是在中西医医学理论指导下 ,主要运用手法 ,同时配合一定的功能锻炼方法 ,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
推拿学基础理论 :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治疗原则及治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经络与
腧穴等 。
推拿文献 :包括历代的推拿专著以及与推拿有关的一些论著 。
推拿功法 :是适合于增强推拿医师的体力和体质的一种功法 ,也是临床推拿医师必备的基
本功法 。
推拿手法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 ,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 ,在体表操作的方法 ,称推拿手法 。
9
推拿手法具有严格的技术规范和功力 。
推拿治疗 :在中西医医学理论的指导下 ,运用推拿手法对常见病进行治疗 。
康复推拿 :康复推拿是一支新的推拿学分支 ,是指运用推拿手法 ,使患者得到康复的一种推
拿方法 。
美容推拿 :又称美容按摩 ,是以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系用各种推拿手法 ,作
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或部位 ,调整脏腑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使人体各系统 、器官处于良好的功
能状态 ,从而达到身体健康 ,皮肤细腻 ,形体优美的一种推拿方法 。
保健推拿 :是运用推拿疗法以及自我推拿为主 ,结合练功以调整 、充实人身体内元气 ,达到
保精养生 ,延年益寿之功效的推拿方法 。
小儿推拿 :是一门完整的学科 ,有自己专门的手法 ,特定的腧穴 ,完整的理论和很好的临床
疗效 。

二 、手法的命名与分类
(一) 手法的命名
由于历史原因 ,推拿手法的发展 ,从最初的原始而简单的手部动作到如今门类繁多的手法
体系 ,从人类本能的自发医疗行为至成为现代的一种自觉的科学的医学方式 ,推拿手法在不断
地总结 、归纳 、提炼 、升华中逐步发展 、完善 。 手法的命名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畅 依据手法动作的基本形式命名 :推 、拿 、捻 、搓 、按 、摩 、拍 、揉 、振 、抖 、拿等 。
2畅 依据手法动作形式及其着力部位命名 :鱼际擦法 、指揉法 、掌击法 、掌摩法等 。
3畅 依据所用手法及其施术部位与操作方向命名 :颈椎旋转(斜)扳法 、颈椎侧扳法 、腰椎斜扳
法 、腰椎旋转复位法等 。
4畅 依据手法动作类型及施术部位命名 :弹筋法 、拿五经法 、颈椎摇法 、上胸推扳法 、捏脊法
等。
5畅 依据手法的功效主治来命名 :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 、清天河水 、退六腑等 。
6畅 依据动作形态的取来比象命名 :二龙戏珠法 、水底捞月法 、打马过天河法 、苍龙摆尾法等 。
7畅 依据手法的主要技术要领来命名 :一指禅推法 ,表明该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应始终将注意
力集中于大拇指指端 。
8畅 依据两种单一手法的复合动作来命名 :弹拨法 、按揉法 、推摩法 、捏拿法等 。
(二) 手法的分类
在推拿医学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历代医学家在临床实践中创造 、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
推拿手法流传至今 。 在古今文献中可见有文字记载的各式手法三百余种 。 这些手法在动作结
构 、操作技巧 、医疗效果 、用力方式等方面都各具特点与规律 。 手法的分类主要按其动作形态特
点 、主要作用部位 、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进行划分(图 2唱1) :
摆 动 类 :一 指 禅 推 法 、盽 法 、揉 法 等 。
摩 擦 类 :摩 法 、擦 法 、推 法 、抹 法 、搓 法 等 。
振 颤 类 :振 法 、颤 法 、抖 法 等 。
根据动作形态分类
挤 压 类 :按 法 、点 法 、压 法 、拿 法 、踩 跷 法 等 。
叩 击 类 :拍 法 、击 法 等 。
运 动 关 节 类 :摇 法 、扳 法 、背 法 、拔 伸 法 等 。
松 解 类 :是 指 以 一 定 压 力 作 用 于 软 组 织 的 一 类 手 法 。
根据主要作用部位分类 整 复 类 :是 指 以 一 定 技 巧 力 作 用 于 骨 关 节 ,并 起 到 矫 正
关节错缝作用的一类手法 。
推拿手法
垂 直 用 力 类 :按 法 、压 法 、盽 法 、踩 跷 法 、击 法 等 。
 10 平 面 用 力 类 :摩 法 、擦 法 、推 法 等 。
根据作用力的方向分类 对 称 合 力 类 :拿 法 、捏 法 、捻 法 等 。
对 抗 用 力 类 :扳 法 、拔 伸 法 等 。
复 合 用 力 类 :摇 法 、背 法 、脊 柱 旋 转 扳 法 等 。
小儿推拿
根据应用对象分类
成人推拿

图 2唱1   推 拿 手 法 的 分 类

三 、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 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1畅 持久 :是指手法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持续操作足够时间并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
2畅 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 ,功力和技巧力 。
3畅 均匀 :是指手法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 ,不可时快时慢 ;其次 ,手法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
持稳定 ,不可忽轻忽重 。
4畅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 ,刚柔相济 。
5畅 渗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 ,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 、骨肉 、功力
达于脏腑 ,使手法的效应传之于内 。
(二)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要求
1畅 稳 :在施行手法整复时 ,首先应考虑安全问题 。 应做到平稳自然 、固势利导 ,避免生硬
粗暴 。  
2畅 准 :在进行关节整复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即明确诊断 ;其次 ,在手法操作过程中 ,定位要
准确 。
3畅 巧 :在手法施力时 ,要用巧力 ,以柔克刚 ,以巧制胜 。 因此 ,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
十分重要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的灵活变化 ,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操作 。
4畅 快 :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 。 首先 ,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 ,主要依照手下的感觉 ;其次 ,需
要对发力的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 ,不能过长过大 。

四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一) 体位选择
对患者而言 ,选择较为舒适体位 ,肌肉放松 ,即能维持较长时间 ,又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体
位 。 常用体位有 :
1畅 仰卧位 :患者头下垫薄枕 ,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 ,双下肢伸直 ,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 。 另
可根据治疗需要 ,上肢或下肢采取外展 、内收 、屈曲位等 。
2畅 俯卧位 :患者头转向一侧或向下 ,下垫薄枕 ,或面部向下放在推拿床上呼吸孔上 ,上肢自
然置于身体两旁或屈肘向上置于头部两侧 ,双下肢伸直 ,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 。
3畅 侧卧位 :患者侧向而卧 ,两下肢均屈曲位 ,或上侧下肢屈曲 ,下侧下肢伸直 。
4畅 端坐位 :患者端正而坐 ,全身放松 ,呼吸自然 ,所坐凳子的高度最好与膝后腘窝至足跟的
距离相等 。
5畅 俯坐卧 :患者端坐后 ,上身前倾 ,略低头 ,两肘屈曲支撑于膝上或两臂置于桌(或椅背)上 ,
肩部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 。
对医者而言 ,推拿医生根据患者被操作的部位与体位及所选用的手法 ,选择一个合适的位
置 、步态与姿势 ,从而有利于手法操作技术的运用 。 操作过程中 ,要全神贯注 ,思想集中 ,从容沉
着 ,不要左右观顾 ,心不在焉 ,要做到意到手到 。  11
(二) 手法刺激强度的把握
手法刺激强度与手法的压力 、作用部位 、着力面积 、受力方式及操作时间有关 。
推拿临床所谓的刺激强度 ,一是指每种手法对人体可造成的刺激强度以及从手法的阈刺激
至伤害刺激之间的强度范围 ,二是指每次治疗中一组“手法唱穴位推拿治疗处方”对人体刺激的总
剂量 ,广义的刺激强度还应包括疗程 。
由于手法作用力是指手法动态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力 ,故手法刺激强度的概念不单是指手法
力值的大小 ,也并非仅指用力大小 ,而是包括操作手的压力及操作时的加速度 、频率与持续刺激
的时间 、作用部位 、着力面积等物理量在内的力学综合参数(表 2唱1) 。
表 2唱1   手 法 压 力 相 同 时 影 响 手 法 刺 激 强 度 的 因 素

刺激强度大 刺激强度小
经络穴位敏感处 非经络穴位敏感处
胸腹部 腰臀背部
老 年 人 、妇 儿 肌 肉 松 软 者 青壮年肌肉发达
软组织损伤初期者 宿 痛 、感 觉 迟 钝 、麻 木 者
着 力 面 积 小 ,刺 激 强 度 大 着 力 面 积 大 ,刺 激 强 度 小
操 作 时 间 长 ,刺 激 量 大 操 作 时 间 短 ,刺 激 量 少
(三) 手法操作过程中施力原则
1畅 由轻渐重 ,然后由重渐轻 。
2畅 注意手法操作的轻重交替及点线面的结合运用 。
(四) 手法的变化与衔接
1畅 手法变换要自然 、连续而不间断 。
2畅 要充分集中注意力 ,做到意到手到 ,意在于先 。
3畅 注重练习 ,熟练掌握手法运用 。

五 、介质与热敷
(一) 介质
在推拿过程中有时需要在受术部位先涂搽某种液体状或膏状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 ,以配合
手法治疗 。 这种涂搽在治疗局部并配合手法操作的药物制剂称为推拿介质 。 根据辨证或辨病
以选择适当的介质 。
1畅 辨证选择 :
寒证 :温热散寒 ,使用葱姜汁 、冬青膏 、白酒等 。
热证 :清凉退热 ,使用薄荷水 、凉水 、医用乙醇等 。
虚证 :滋补 ,使用药酒 、冬青膏等 。
实证 :清热消结 ,使用蛋清 、红花油 、木香水等 。
中性 :使用滑石粉 、爽身粉等 。
2畅 辨病选择 :
软组织病变 :红花油 、传导油 、冬青膏 、药酒等 。
小儿发热 :凉水 、医用乙醇 、薄荷水等 。
小儿斜颈 :滑石粉 、爽身粉 。
 12 (二) 热敷
热敷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 热使皮肤的血管扩张 ,所以当热传导致皮下血液时 ,就
会很快将热传递到身体的其他各部位 ,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因而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热
敷后局部积聚的代谢产物也会被加快排出 ,而减轻疼痛 ,解除肌痉挛 。 再根据不同的病情 ,配合
各种性能的药物 ,以加强温经通络 ,活血祛瘀 ,散寒止痛等作用 。 热敷可分为湿热敷和干热敷两
种:
湿热敷 :推拿临床中较为常用 ,一般在手法操作以后应用 ,如应用揉法后常配合湿热敷 ,即
能加强手法的治疗效果 ,也可减轻因手法刺激过度对机体局部的不良反应 。
干热敷 :将食盐或某些带壳类药物炒热 ,放入布袋中 ,置于治疗部位上 。
(三) 注意事项
1畅 热敷时须暴露患处 ,因而室内要保持温暖无风 ,以免患者感受风寒 。
2畅 毛巾须折叠平整 ,使热量均匀透入 ,且不易烫伤皮肤 。
3畅 热敷时可隔着毛巾使用拍法 ,但切勿按揉 。 被热敷的部位 ,一般热敷后不可再使用其他
手法 ,否则容易破皮 。
4畅 热敷时毛巾的干湿 ,如水温高时以毛巾绞得越干越好 ,否则易烫伤皮肤起泡 。 如果温度
不很高 ,可带点湿 。
5畅 热敷温度应以患者的忍受为度 ,要防止烫伤 。 对于皮肤知觉迟钝的患者尤需注意 。
1畅 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是   (1)   、  (2)   、  (3)   、  (4)   、  (5)   。
2畅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是   (1)   、  (2)   、  (3)   、  (4)   。
3畅 摆动类手法有   (1)   、  (2)   、  (3)   。
4畅 小儿发热的推拿选择的介质有   (1)   、  (2)   、  (3)   等 。

1畅 垂直用力类手法有一指禅推法 、盽法 、按法 、压法 、踩跷法等 。 (   )


2畅 推拿学是研究推拿方法作用原理与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属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
(   )
3畅 推拿功法是指以提高手法技能和临床应用水平为目的的功能锻炼方法 ,又称作推拿练
功。 (   )

1畅 如何把握手法的刺激强度 ?
2畅 如何理解推拿手法的技巧性 ?

1畅 (1)持久   (2)有力   (3)均匀   (4)柔和   (5)深透     2畅 (1)稳   (2)准   (3)巧  13


(4)快     3畅 (1)盽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畅 (1)凉水   (2)医用乙醇   (3)薄荷水

1畅 √   2畅 √   3畅 √

1畅 手法的刺激强度与手法的压力 、作用部位 、着力面积 、受力方式及操作时间有关 。 推拿临


床所谓的刺激强度 ,一是指每种手法对人体可造成的刺激强度以及以从手法的阈刺激重伤害刺
激之间的强度范围 ;二是指每次治疗一组“手法唱穴位推拿治疗处方”对人体刺激的总剂量 ;广义
的刺激强度还应包括疗程 。
2畅 推拿手法的技巧性是指如何将手法作用力 、角度 、方向 、频率 、幅度 、时间等要素最优组
合 ,以取得最佳推拿疗效的技能 ,同时也提出了手法的安全性 。 技巧性要求医师讲求功效 ,既要
求手法有效 ,又不能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 正如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枠所谓“法之所施 ,使患
者不知其苦 ,方称之为手法也” 。 而这只能通过长期刻苦的手法训练(包括练功)及临床实践 、科
学研究才能获得 。
第三章   推 拿 练 功

1畅 了解推拿的目的 。
2畅 掌握练功的要领 。
3畅 掌握练功时姿势 、呼吸及意念的方法 。

一 、推拿练功的目的及其应用
推拿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推拿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包括基本的指力 ,臂力和腰腿部
力量 ,以及对力的体验 、把握和应用 。 在方法上 ,尤其重视定向提高动作肢体的特殊机能 ,因为
这种肌肉运动形成所产生的力 ,更适宜于手法运用的需要 。 同时 ,由于这些锻炼方法还具有一
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所以常常有选择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动作明确 ,锻炼全面
推拿练功 ,是根据特定的练功对象和目的来命名的 。 所谓推拿功法 ,是指应推拿临床需要 ,
以提高推拿医生自身素质和专项技能为主要目的的练功方法 。 为达到此目的 ,推拿医生必须具
14 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指力 、臂力及腰腿的力量 ,这也就需要一个自我锻炼过程 。 充沛的精力 ,强
健的身体 ,深厚的功夫 ,持久的体力和耐力 ,灵活的关节 ,敏锐的指感 ,这些正是推拿练功的目的
所在 。 本教材选取的徒手练功方法如易筋经和少林内功对人体素质和力量的提高很明显 ,练功
中针对性强 。 首先强调步势 、裆势 ,要求通过下肢各种屈曲 、起伏动作 ,使下肢肌肉 、韧带以及腹
肌 、腰肌 、背肌等都得到一个全面锻炼 ,长期练习可使下肢肌肉充实 ,力量大增 。 有了扎实而坚
强的下肢力量 ,即是练功顺利进行的良好基础 。 其次还有许多以运掌为主要的动作基础 ,掌从
胁肋下推出 ,徐徐发力 ,两手起落 ,回旋翻转 ,使前臂肌肉产生一个拧转裹抱的过程 ,形成拧劲 、
螺旋劲等 ,通过各部肌肉的伸展伸缩 ,相互协调 ,从而使指掌 、二肢肌肉力量得到更大锻炼 。
(二) 内外兼修 ,由外及内
内 ,指内在的脏腑 ,气血 、经络等 ;外 ,指外在的筋骨皮肉等 。 内外兼修 ,是指对内在的脏腑 、
气血 、经络和外在的筋骨皮肉兼顾修炼的一种方法 。 根据中医气血学说 ,“气是生命之本” ,人体
四肢百骸 、五脏六腑无不赖于经脉运行之气血以充养 ,如此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而气血畅旺
者 ,身体强盛 。 所以推拿练功中强调蓄养气机 ,充实精血 ,而要达到这种良好的生理机能状态 ,
则需要一个自我锻炼过程 。 在进行锻炼过程中 ,由于高度的意念活动 ,可有效地促使转化人体
“精 、气 、血”等物质 ,提高其功能和质量 ,进而“以意领气 ,以气贯力” ,使人体产生的所谓的“内
劲” 。 这种“内劲”的产生 ,可以说是人体功能态的最好发挥 。 不仅有益自身的生命机能 ,更可以
在对他人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时产生积极的康复作用 。
(三) 练力重气 ,增强疗效
推拿手法操作一般是以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力是有形的 ,外在的 ,气是无形的 ,内在的 ,力是
气的外在表现 ,气是力的内在基础 ,两者实为一物 ,密不可分 。 推拿功法锻炼 ,重视通过强壮内
气来提高机体力量 ,通过内在气机活动来调节力量的分配和释放 ,使形体活动和主观意念协调
统一 ,以适应推拿临床的治疗需要 。

二 、推拿功法的特点
(一) 推拿功法与推拿手法的关系
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是推拿基本专业技能的两个方面 ,两者关系密切 ,互为所用 ,对于推拿
初学者而言 ,功法的学习和锻炼能够为手法学习打下坚实的体能 、力量和身体平衡协调性等基
础 ,例如少林内功中所使用的特殊的静力性训练 ,可明显增强练功者肌肉的张力 ,这将有助于振
法 、抖法 、扳法等手法的学习 ;易筋经较长时间的肌肉紧张性锻炼 ,可增强肌肉的耐力 ,这是保持
手法持久性和连贯性的基础 ;而站桩功锻炼上的推手训练 ,则可以提高练功者综合把握和驾驭
力的能力 ,做到用力不僵 、不脱 、不拙 ,关节灵活适度 ,身体平衡协调 ,这是保持手法均匀和缓 ,连
绵不断 ,刚柔相济的基础 。 所以说功法是手法基础 。
进一步的手法学习和训练 ,则能使功法锻炼水平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如擦法 、腰部扳法等许
多手法的练习 ,均要求在一定的裆势下进行 ,随着手法练习的进行 ,一方面使功法基础不断加
强 ,另一方面使练习者对功法要领的理解不断加深 ,功法与手法相结合 ,可使推拿手法技术日渐
纯熟 ,达到临床治疗的基本要求 。 诚如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枠所言 :“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
(二) 推拿练功的要领
推拿练功是防病健体的一种锻炼方法 ,如何适当地进行练功 ,防止损伤和保证充沛的体力
及良好的效果 ,其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畅 练功的运动量 :推拿练功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 ,除了科学地 、系统地安排练功内容外 ,还
必须因人而异 ,安排各自适合的运动量 。 练功运动量是指人体在练功过程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
荷量 ,这是和其他体育运动相同的概念 。 运动量组成的因素应包括强度 、密度 、时间 、数量和功
法特性等 ,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 ,都会使练功效果受到影响 。  15
(1) 强度 :是指练功过程中运动的程度 ,这个要求以练功者各自体质及生理适应程度而定 ,
不可一概而论 。
(2) 密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功次数 ,是运动量中一个重要环节 。
(3) 时间 :是指一次练功课中 ,应考虑练功的总时间 ,单一功法完成的时间 、二次练习与下一
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及练习中完全休息的时间等 。
(4) 数量 :是指一次练功中重复练习的量或练习的总量 ,练功中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
的质量 ,也没有良好的练功效果 。
(5) 功法特性 :指推拿功法中的各种练习方法 ,如徒手或器械 。 因为不同的练功方法对人体
的影响作用也不同 ,所以在安排练功时也应考虑这个因素 。
2畅 练功的准备和结束动作 :
(1) 准备活动 :一般地说 ,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 ,是在练功前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它达到适宜水平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克服各种机能活动的惰性 ,为
正式练功进一步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 这样做可以使人体在正式练功一开始 ,就能更快地进入练
功紧张状态而防止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发生 。
进行练功前的准备活动往往采用一些包括走 、跑 、跳 、徒手操和全身活动的游戏 ,这样能普
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以及肌肉韧带的
柔韧性和弹性 ,并使体温略微升高 ,这都将有助于练功效果的提高 。 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
强度的大小适当 ,不必做得太久 ,防止引起疲劳 。
(2) 结束活动 :又称整理活动 ,是消除疲劳 ,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良好方法 。 练功后做整理
活动 ,可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 。 事实上练功对身体引起的生理变
化 ,并不是随练功的停止而同时消失的 。 练功中能量消耗较大 ,需要供应大量氧 ,尤其是运动量
较大的一些功法 ,肌肉活动常常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的 。 这样 ,在练功以后 ,内脏器官还得继
续工作 ,以补偿练功时缺少的氧气 。 那么 ,如果练功结束不做整理活动而突然完全静止下来 ,身
体的静止姿势首先就妨碍了强烈的呼吸动作 ,影响氧气的补充 ,同时也影响静脉血回流 ,心脏血
液的排血量因而减少 ,血压下降 ,造成暂时脑缺血现象而产生一些不良感觉 。 因此 ,整理活动在
练功后一定要做 。 整理活动包括一些呼吸运动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量不可太大 ,并且逐步由
大到小 ,并尽量使肌肉主动放松 ,使内脏器官及肌肉等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
3畅 练功的营养卫生 :营养是保证人体长生发育的重要因素 ,并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合理的营
养能促进健康并是防病强身的手段 。 应该说营养和各种运动(包括推拿练功)都是维持和促进
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 营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 ;练功则可以增强机体的机能 ,两者科
学的配合 ,可更有效的促进身体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 。 只注重营养而缺乏锻炼等运动 ,会使人
体肌肉松弛 、肥胖无力 、机能减弱 ;而进行练功等运动缺乏必要的营养保证 ,体内的物质能量消
耗没有得到补偿则会对身体健康或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会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 ,并
易出现乏力 ,疲劳不适等症状 。
合理营养要求膳食中包含有机体需要的一切营养素 ,各种营养素含量适当 ,全面满足身体
需求 ,要适当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摄入 。 并注意练功后进食的时间 ,练功后有适当的休息时
间才能进食 。 因为练功时体内血液比较集中于运动器官 ,胃肠等消化系统相对处于缺血和抑制
状态 ,消化机能较弱 。 练功结束后一般应休息半小时以上进食 ,才会有益于身体 ,确实保证练功
的效果 。

三 、第三节   推拿练功的姿势 、呼吸及意念


练功的姿势 、呼吸与意念 ,是中国传统功法锻炼中所强调的调身 、调息与调心 ,即练功三要
 16 素的内容 。 由于推拿专业练功所选练的功法及其要求达到的目的 ,与一般的养生功法不完全相
同 ,故推拿练功时 ,其具体操作方法 ,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与规律 。 学生在正式进行推拿练功
前 ,对此必须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 。
(一) 推拿练功的基本姿势
推拿练功选练的一般都是以全面强体为目的的“强壮功”一类的功法 ,如易筋经 、少林内功
等 。 此类功法都采取在站立位姿势下 ,全身摆放成一定的架势 ,做全身定势练习 ;或下肢站定 ,
躯体与上肢做特定动作的下定上动势练习 。 常用的步势有站势 、马步势 、弓箭步势 。 推拿练功
在实际锻炼时 ,在调身的环节要重点注意对步势 、掌(拳)势与全身或静或动的姿态 、身形的正确
调控 。 然而 ,调身的方法与要求 ,每一种姿法与每一种姿势都不完全相同 ,故具体的方法应按照
具体介绍的易筋经 、少林内功及推拿辅助功法的要求进行 。
(二) 推拿练功的呼吸
练功中调整好呼吸 ,方能保证取得功效果 ,有利于增进身体的健康 。 若练功过程中不能很
好地调息 ,就必然会影响练功的正常进行 ,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有损身体健康 。 推拿练功的呼
吸 ,一般选用自然呼吸法 ,即练功时保持平常的呼吸形式 ,但要求柔和一些 ,这是呼吸锻炼的基
础 。 自然呼吸法具体有三种方式 :
1畅 胸式呼吸 :即呼吸时胸部随呼吸起伏 。
2畅 腹式呼吸 :即呼吸时腹部随呼吸起伏 。
3畅 混合呼吸 :即呼吸时胸腹部随呼吸起伏 ,且起伏较为明显 ,也有称此为全呼吸 。
一般自然呼吸多适用于初练者 ,胸腹式呼吸能加强腹肌运动 ,通过膈肌上下运动及腹壁肌
肉的收缩与放松 ,可产生对腹腔内脏器的“按摩”作用 ,同时能扩大肺活量 ,促进新陈代谢 ,从而
有利于内气的聚集 ,贮存与调动 ,是练功中一种重要的呼吸方法 。
(三) 推拿练功的意念
意念 ,即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或者把意念集中到某一事物上 ,再通过特定的
呼吸 ,逐步使烦乱的心神集中起来 ,不断地排除杂念 ,逐渐地进入静状态 。 这样 ,就容易使全身
肢体与各脏器官都得到自然放松 ,促进气血运行通畅 。

四 、易筋经
易筋经是传统强身壮体功法之一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民间流传极广 ,是推拿法主要的练
功方法之一 。 易筋经之“易”原意是改变或变换 ,可引申为增强之意 。 “筋”是指经络 、筋骨 、肌肉
等软组织 。 人的筋有驰 、挛 、靡 、弱 、缩 、壮 、舒 、劲 、和等种种情形 ,筋壮则强 ,舒则长 ,劲则刚 ,和
则康 ,这些都是健康强壮的表现 ,筋弛则病 ,挛则瘦 、靡则痿 ,弱则懈 ,缩则亡 ,这些都是病变的表
现 。 “易筋”就是把筋挛者易之以舒 ,筋弱者易之以强 ,筋弛者易之以和 ,筋缩者易之以长 ,筋靡
者易之以壮 ,从而将痿弱的“筋”改变成强壮的“筋” 。 “经”则是指方法 。 因此 ,易筋经就是通过
特定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身 、调息 、调心的锻炼 ,改变和增强经络 、筋骨 、肌肉等软组织的功能 ,同
时调整脏腑功能 ,起到整体自我改善作用 ,是一种强壮身体的功法 。
具体练功方法 ,可根据教材 ,在练功老师的带领指导下 ,按功法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 。 要循
序渐进 ,天天练习 ,持之以恒 。

五 、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是推拿功法的主要功法之一 ,又是内功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自我锻炼配
合整体推拿治疗的独特的方法和流派 。 少林内功属外功 ,其运动量较大 ,增强效果明显 ,强身健
体作用较强 ,特别适合于增强推拿医师的体力和体质 ,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 。
少林内功的锻炼方法与易筋经等功法有所不同 ,它不太注重吐纳与意守 ,而讲究蓄劲于指
端 ,以力贯气 ,即所谓“练气不见气 ,以力带气 ,气贯四肢” 。 因此 ,在锻炼时很注重两下肢的力量   17
和上肢的灵活性 ,要求上身正直 ,含胸拔背 ,下肢挺直 ,脚尖内扣 ,足跟踏实 ,五趾抓地 ,同时两股
用力内收 ,站如松树 ,稳而牢固 。 上肢在进行各种姿势锻炼时 ,要求凝劲于肩 、肘 、腕 、指 。 在呼
吸配合下 ,要求使气下沉 ,呼吸自然 ,与上肢动作相协调 ,使我们在锻炼时力量达四肢腰背 ,气随
力行 ,注于经脉 ,使气血循行畅通 ,濡养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 ,以至阴阳平复 ,气血充盈 ,达到扶
正健体 ,祛除病邪的目的 。
少林内功各裆势和上肢姿势可单练 ,也可成套连续练 ,初练者可先单练 ,练体力增强或动作
熟练后再成套锻炼 。 单练时每各动作应重复 5 ~ 10 次 ,成套锻炼时 ,每个动作应重复 3 ~ 5 次 。
锻炼时呼吸要自然 ,不可屏气 。
具体锻炼方法和要求 ,可根据教材 ,在练功老师带领指导下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 。

1畅 丹田             2畅 易筋经             3畅 导引

1畅 易筋经即是一种   (1)   、  (2)   的锻炼方法 。


2畅 “导引按跷者 ,亦从中央出也” 。 唐·王冰注为 :“导引 ,        ” 。
3畅 练功时特别要保护   (1)   ,以防止关节发生   (2)   。
推拿医师练功主要目的是
A畅 促进血液循环               B畅 保护关节的灵活性
C畅 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D畅 防止关节功能障碍
E畅 以上都不是

1畅 属于无器械锻炼的是
A畅 易筋经 B畅 八段锦 C畅 少林内功
D畅 太极拳 E畅 太极剑
2畅 推拿练功的目的是
A畅 动作明确 ,锻炼全面 B畅 刚柔相济 ,用力适度 C畅 内外兼修 ,由外及内
D畅 练气重气 ,增强疗效 E畅 以上都不是

如何掌握练功的运动量 ?

1畅 ① 人体穴位名 。 位于脐下三寸关元穴部位 。 道家认为是男子精室 ,女子胞宫的所在处 ,


后世作关元穴别名 。 ② 气功意守部位名称 。 枟黄帝内经枠 :“丹田之中精气微” ,枟抱朴子·内篇枠认
为丹田有三 :上丹田在两眉中间 ,中丹田在心下 ,下丹田在脐下 ,道家称丹田在脐下三寸 。
 18 2畅 是我国民间早已流传的健身锻炼方法 。 “易”是改变之意 ;“筋”是指与骨关节相连的组织
结构 ;“经”指方法 。 易筋经即是一种强筋健骨 ,增强内力的锻炼方法 。
3畅 是古代用来保健与治病的一种方法 。 导引方法繁多 ,概括起来有 4 大类 :① 运动肢体 。
唐·王冰注为 :“导引 ,谓摇筋骨 ,动肢节” 。 ② 自我按摩 。 枟一切经音义枠 :“凡人自摩自捏 ,伸缩手
足 ,除劳去烦 ,名为导引” 。 ③ 类于深呼吸 ,古人称为吐纳 ,清·张志聪注为“导引者 ,擎手而引欠
也” 。 ④ 隋·巢元方枟诸病源候论枠载枟养生方枠的导引法 260 余条 ,其中包含气功与体育疗法 。

1畅 (1)强筋健骨   (2)增强内力     2畅 谓摇筋骨 、动肢节     3畅 (1)各关节的灵活性   (2)


功能障碍

1畅 ABCD   2畅 ACD

练功运动量是指人体在练功过程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 运动量组成的因素应包括强
度 、密度 、时间 、数量和运动特性等 。 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 ,都会使练功效果受到影
响。
第四章   成人推拿手法
成人推拿手法是推拿手法学的主体内容 ,治疗效果如何 ,关键在手法 。 根据手法动作形式 ,
即动作结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 ,可分为摆动类 、挤压类 、摩擦类 、振动类 、叩击类与运动关节
类手法 。 此类手法的操作技术 ,一方面要服从其所属手法系统类别的整体要求 ,又要遵循其自
身的运动与动力学原理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

1畅 重点掌握一指禅推法 、盽法的动作要领及操作方法 。
2畅 掌握各种手法的适应证及运用部位 。
3畅 掌握运动类关节炎手法的适应证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

一 、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表 4唱1)都属周期性动作系统手法 ,其形式的特点是往复摆动 ,是一种节律性的
推 、压动作 ,故其操作时间持久 、均匀 、深透 、富于节奏 ,并以柔和为贵 ,不产生明显的内 、外摩擦 。
表 4唱1   摆 动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19
适应证 适用部位

一指禅推法 头痛 、失 眠 、面 瘫 、胃 脘 痛 、泄 泻 、便 秘 、月 头 面 部 、胸 腹 部 以 及 周 身 诸 穴
经 不 调 、痛 经 、颈 椎 病 等

盽法 颈 椎 病 、肩 周 炎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中 风 偏 颈项 、肩 背 、腰 臀 、四 肢 等 肌 肉
瘫 、高 血 压 、糖 尿 病 等 丰厚处

揉法 脘 腹 胀 痛 、胸 闷 胁 痛 、便 秘 、泄 泻 、头 痛 、眩 头面 部 、胸 胁 部 、脘 腹 部 、四 肢
晕 、关 节 酸 痛 等 关节及周身诸穴

二 、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表 4唱2)其动作形式的特点是一种对人体体表或其深层组织进行的一种内 、外
平移摩擦运动 。 对人体受术部位除有摩擦或揉动应力的直接作用外 ,还有温热效应 ,故在操作
时 ,其技术动作要求准确掌握好操作运行路线 、轨迹 ,发力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往复用力 ,以
及作用层次与热效应的调控等要领 。
表 4唱2   摩 擦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摩法 脘 腹 胀 满 、消 化 不 良 、泄 泻 、便 秘 、咳 嗽 、哮 全 身 各 部 ,以 腹 部 应 用 为 多
喘 、月 经 不 调 、痛 经 、阳 痿 、外 伤 肿 痛 等
续表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擦法 咳 嗽 、哮 喘 、胸 闷 、慢 性 气 管 炎 、肺 气 肿 、慢 全 身 各 部 ,肩 背 、胸 腹 部 、四 肢 关
性 胃 炎 、消 化 不 良 、阳 痿 及 四 肢 伤 筋 、软 节部及脊柱两侧
组 织 肿 痛 、风 湿 痹 痛 等

推法 高血 压 、头 痛 、头 晕 、失 眠 ,腰 腿 痛 、腰 背 僵 颈 项 部 、手 足 部 、胸 腹 部 以 及 腰
硬 、风 湿 痹 痛 、胸 闷 胁 胀 、烦 燥 易 怒 、腹 胀 、 背及四肢部
食 积 、软 组 织 损 伤 ,局 部 肿 痛 等

抹法 感 冒 、头 痛 、面 瘫 等 面部

搓法 肩周炎等 上肢部

三 、振颤类手法
振颤类手法(表 4唱3)其动作形式特点是一种人体的振荡运动 。 其特点是 :一组对抗肌群之
间交替占优势 ,使参与动作的肌群之间在一次短促的振幅终了时 ,迅速地逆转 。 抖法 、颤法是术
者在意识控制下 ,主动用力作节律性的小幅颤动 ;而振法则是在意念的引领调控下所产生的一
种自动的振动运动 。
表 4唱3   振 颤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抖法 颈 椎 病 、肩 周 炎 、髋 部 伤 筋 、腰 椎 小 关 节     四肢及腰部
滑 膜 嵌 顿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等

颤法 脘 腹 胀 痛 、消 化 不 良 等     腹部
 20
振法 头 痛 、失 眠 、胃 下 垂 、胃 脘 痛 、咳 喘 、痛     全身各部诸穴
经 、月 经 不 调 等

四 、挤压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表 4唱4)其动作形式特点是节律性或不规则的推压 、提拉动作 ,故操作时要求把
握好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还是向上 ,以及轻重刺激的作用层次 ,在皮肤掐按要有痛感而不损
皮肤 ,重点按时要适度而不超过受术者的耐受程度 。
表 4唱4   挤 压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按法 头 痛 、腰 背 痛 、下 肢 痛 等 各 种 痛 症 以 及 风 全 身 各 部 ,尤 以 经 络 、穴 位 为 常 用
寒感冒等

压法 腰 肌 僵 腰 、顽 固 性 腰 腿 痛 等 腰 背 部 、下 肢 后 侧

点法 各种痛症 全 身 部 位 ,尤 其 适 应 阳 经 的 穴 位 及 阿
是穴

捏法 颈 椎 病 、四 肢 酸 痛 等 颈 项 肩 胛 部 、四 肢 部
续表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拿法 颈 椎 病 、四 肢 酸 痛 、头 痛 恶 寒 等 颈 项 部 、肩 部 、四 肢 部

捻法 指 间 关 节 扭 伤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屈 指 肌 四肢小关节
腱腱鞘炎等

踩跷法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腰 背 筋 膜 劳 损 等 腰 骶 部 、背 部 、肩 胛 部 、大 腿 后 侧 等

拨法 落 枕 、肩 周 炎 、腰 肌 劳 损 、网 球 肘 等 颈 项 部 、肩 背 部 、腰 臀 部 及 四 肢 部

五 、叩击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表 4唱5)其动作形式的特点是一种鞭打样动作的运动 ,对人体的作用是一种连
续或不固定的瞬间冲击力 。 其技术动作要求运用鞭打动作的原理来完成 。 操作时 ,术手上肢做
摆臂击打动作时 ,好像一条鞭子 ,发力在“鞭根” ,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 ,自肩 、肘 、腕一直到指关
节 ,自上而下依次发力 ,每一个环节的最大运动速度都是在前一环节达到最达速度之后获得 。
本类手法操作虽简单 ,但技巧性较强 ,须做到击打劲力的收放自如 、刚柔相济 。
表 4唱5   叩 击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拍法 腰 背 肌 劳 损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肩 背 痛 等 肩 背 部 、腰 背 部

击法 肢 体 酸 痛 、麻 木 、风 湿 痹 痛 、疲 劳 酸 痛 、肌 胸 腰 背 部 、下 肢 部 、肩 胛 部
肉萎缩等

叩法 颈 椎 病 及 局 部 酸 痛 、倦 怠 疲 劳 等 肩 背 、腰 及 四 肢 部

 21
六 、关节运动类手法
关节运动类手法(表 4唱6)其特点是通过手法作用 ,使肢体环节沿关节的轴面方向 ,在其生理
功能允许的范围内产生空间位置的变化 。 故其操作技术要求接关节运动轴面原理 、关节运动位
区原理及人体运动解剖结构学原理和省力原理 ,达到合理 、准确 、安全 、省力与有效的效果 。
表 4唱6   关 节 运 动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注意事项

摇法 摇颈项部 颈椎病 摇转幅度要在人体生理活动内进行 。 应由小到


摇肩关节 肩周炎 大 ,逐 渐 增 加 ,人 体 各 关 节 的 活 动 幅 度 不 同 ,
摇肘关节 肘部病变 因此各关节摇转幅度也不同
摇腕关节 腕部病变 摇 转 的 速 度 宜 慢 ,次 数 不 宜 过 多

摇掌指关节 指关节病变 摇动 时 施 力 要 协 调 、稳 定 、除 被 摇 的 关 节 、肢 体

摇腰部 腰痛及下肢痛 运动外其他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摇髋关节 髋关病变
摇膝关节 膝部病变
摇踝关节 踝关节损伤
续表

手法名称 适应证 注意事项

背法 腰 后 关 节 紊 乱 、腰 椎 间 盘 突 将受 术 者 背 起 时 ,应 嘱 其 放 松 ,自 然 呼 吸 ,头 宜
出 、急 性 腰 扭 伤 等 后 仰 ,紧 靠 在 术 者 背 部
做 伸 膝 、屈 髋 、挺 臀 动 作 时 ,动 作 要 协 调 连 贯 ,掌
握 臀 部 施 力 轻 重 ,以 控 制 受 术 者 脊 柱 突 然 加
大后伸的幅度
要 掌 握 好 受 术 者 与 术 者 的 身 高 比 例 关 系 ,以 术
者的臀部能着力于受术者的腰骶部为宜

扳法 扳颈部 颈 椎 病 、落 枕 等 要 顺 应 ,符 合 关 节 的 生 理 功 能 。 各 关 节 的 构 成

扳胸部 胸椎小关节错位 要 素 虽 然 大 致 相 同 ,但 在 结 构 上 有 各 自 特 点 ,
其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 。 要把握好各关节的
扳腰部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急 性 腰 扭
结 构 特 征 、治 疗 范 围 、方 向 及 其 特 点 ,宜 顺 应 、
伤等
符合各关节的运动规律实施扳法操作
扳肩关节 肩周炎 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 。 可使关节做小范围活动
扳肘关节 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 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扳 法 所 施 之 力 须 为 巧 力 ,不 可 粗 暴 用 力 和 使 用
扳腕关节 腕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
蛮 力 ,不 可 超 越 关 节 运 动 的 生 理 范 围
扳髋关节 髋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
发 力 时 机 要 准 ,用 力 要 适 当
扳膝关节 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

扳踝关节 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

直腿抬高板法 腰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以 及 神 经
根粘连

拔伸法 拔伸颈椎 颈椎病 拔 伸 动 作 要 稳 而 缓 ,用 力 要 均 匀 持 续


 22
拔伸肩关节 肩 周 炎 、肩 关 节 脱 位 等 在拔 伸 的 开 始 阶 段 ,用 力 要 由 小 到 大 ,逐 渐 增
加 ,拔 伸 到 一 定 程 度 后 ,则 需 要 一 个 稳 定 的 持
拔伸腕关节 腕 关 节 扭 伤 、腕 骨 错 位 等
续牵引力
拔伸指间关节 指间关节扭伤 要 掌 握 好 拔 伸 操 作 术 式 ,根 据 病 情 轻 重 缓 急 的

拔伸腰部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急 性 腰 扭 不 同 和 施 术 部 位 的 不 同 ,控 制 好 拔 伸 的 力 量

伤 、腰 椎 后 关 节 紊 乱 等 和方向

拔伸骶骼关节 骶髋关节半脱位等

拔伸踝关节 踝关节扭伤粘连等

七 、复合类手法
复合类手法(表 4唱7)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进而构成一种新的手
法。
表 4唱7   复 合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按揉法 颈 椎 病 、肩 周 炎 、头 痛 、腰 肌 劳 损 、腰 椎 间 颈 项 部 、头 面 部 、腰 背 部 以 及 全
盘突出症等 身诸穴
续表
适用部位 手法名称     适应证

推摩法 咳 嗽 、脘 腹 胀 痛 、消 化 不 良 、月 经 不 调 、痛 胸 腹 部 、胁 肋 部 、项 背 部
经等

颈 椎 病 、肩 周 炎 、腰 肌 劳 损 等 肌 间 隙 、肌 肉 韧 带 起 关 处 或 结 节 状 物 、
弹拨法 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物

勾点法 舌 强 语 謇 、口 噤 失 语 和 喘 、咳 喉 痹 等 天 突 穴 、廉 泉 穴 等

扫散法 高 血 压 、偏 头 痛 、神 经 衰 弱 、外 感 风 寒 等 颞 部 、枕 部

揉捏法 颈 椎 病 、落 枕 、运 动 性 疲 劳 及 胸 闷 、胸 痛 等 四 肢 部 、颈 项 部 、肩 背 部 及 胸 部

小 儿 积 滞 、疳 证 、腹 泻 、夜 啼 、佝 偻 病 、慢 性 脊柱
捏脊法
胃 肠 炎 、神 经 衰 弱 、月 经 不 调 、痛 经 等

八 、其他类手法
其他类手法(表 4唱8)是指散在的 、难以归纳的一些手法 ,一般多为辅助性治疗手法 。
表 4唱8   其 他 类 手 法

手法名称     适应证 适用部位

理法 辅助 手 法 ,常 作 为 四 肢 部 结 束 手 法 使 用 , 四肢部
具有理顺和调整作用

拂法 神经衰弱及保健 胸 腹 部 、腰 背 部 及 股 内 侧

梳法 失眠健忘及胸胁胀满等 头部及胁肋部
 23
掩法 虚 寒 性 胃 脘 痛 、腹 痛 、呃 逆 等 心 窝 部 、胃 脘 部 及 脐 部

插法 胃下垂 肩胛胸壁间

托法 胃下垂 腹 部 、胃 脘 部

搔法 神经衰弱和保健 头 部 ,作 为 保 健 则 适 于 全 身 各 部

捩法 四 肢 关 节 伤 筋 ,腰 部 僵 硬 四肢关节部及腰骶部

1畅 一指禅推法         2畅 复合手法         3畅 平补平泻         4畅 板法

1畅 摩擦类手法有   (1)   、  (2)   、  (3)   、  (4)   、  (5)   。


2畅 揉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根据肢体操作部分的不同而分为   (1)   、  (2)   等 。 其中
掌揉法又分为   (3)   、  (4)   等多种揉法 。
3畅 点法分为   (1)   和   (2)   两种 。 点法和按法的区别是   (3)   、  (4)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