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No. 6,

2020( Sum No. 179) 2020 年第 1 期( 总第 179 期)

中国文化“走出去 ”
背景下的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李冬昫

(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 在中
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通过从饮文化与食文化两大角度,对比中西饮食文化中的热饮与冷饮文化 、酒
桌与酒吧文化、茶文化与下午茶文化、夜市小吃与节庆集市小吃、混沌文化与有序文化影响下中外用餐、选
材、厨具选用等诸多的异同点,得出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要靠容纳并包、积极推广这一结论。
[关键词] 中西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3473( 2020) 01 - 0055 - 04
DOI: 10. 16162 / j. issn. 1672 - 3473. 2020. 01. 0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政治、 的范畴。由于饮文化的范围广博,将从三个方面论
文化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越来 述中西饮文化的不同。
越突出,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长期 ( 一) 热饮文化与冷饮文化
以来,对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的研究并不少见 ,比 在中国,无论是到亲戚友人家里做客,还是去餐
如刘彩霞在《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中就以 馆食堂,首先端上来的,都是热水、热茶一类的热饮。
[1]P26
“提升读者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 ” 为目的对比 事实上,中国人的热饮文化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 ,在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还有一些学者从哲学层面分 《孟子》中就有记载“冬日则饮汤”。“汤 ”在古汉语
析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归根到底是中西方哲学 中就是热水,在中医的传统中认为热水有保健养生 、
[2]P172
思想的差异 ” 。 但是,目前为止很少有学者结 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古人看来喝热水百利而无一
合近些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出现的新背景 、新问题 害,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只有富贵人家、
进行论述,更少有学者将中西方的饮与食两方面结 达官贵人才能喝得起热水,并把热水作为日常生活
合在一起系统地论述。鉴于中西方饮食文化诸多方 中的饮品。近代以来,喝热水又成为举国上下提倡
面的不同,本篇论文将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论述中西 的“好习惯 ”。 因为热水和开水可以阻止一些传染
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不同,并根据这些差异探讨中国 病的传播,所以从建国以来中国人又将喝热水的良
文化“走出去”的一些策略。 好习惯贯彻到底。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中也可以见到
“热水”的影子,并直接与“养生”“健康 ”等词汇挂
一、饮文化的不同
钩。
“饮”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喝 ”,也就是说 在西方国家,到了某个餐饮店内,店员是绝对不
包括喝茶、喝酒、喝中药等一系列动作都属于“饮 ” 会倒热水给你。甚至在欧美国家旅行的时候,中国

[收稿日期]2019 - 06 - 30
[作者简介]李冬昫( 1995 - ) ,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 55 —
李冬昫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文 化
游客都会惊讶地发现根本找不到热水,所以就有了 多“行酒令 ”,这些有趣的酒令给酒桌助了兴,也增
后来中国旅客带着热水壶出国的情况 。在一些欧洲 进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国家,只是以饮用冷水为习惯,在玻璃水杯中铺一层 西方国家流行酒吧文化。 单是酒吧这个词,在
薄薄的冰块; 而在美国,甚至会出现一杯水中大半杯 英语中出现的 单 词 就 可 以 找 到“Bar”“Pub”“Tap-
都是冰块的情况。不少中国女孩子出国在外时受不 room”和“Club”四种。 西方也有酒桌文化,以果酒、
了国外的软饮、咖啡和茶全部都加冰。 而对于外国 葡萄酒为主,只是在用餐时浅尝辄止,没有形成能与
女孩子来 说,冰 水、冰 咖 啡 甚 至 是 冰 激 凌 这 样“极 中国相对应的酒桌文化,更多体现在品酒方面。 酒
寒”的食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 吧文化是最能对应中国酒桌文化的酒文化了 。
这种热饮文化和冷饮文化的冲突,体现在日常 酒吧文化虽然不讲究劝酒,但是讲究尽兴。 与
生活的每个方面。很多在国外长大的华人回国之后 国内不同,西方国家生活的人们如果要约一起去酒
面对店员端上来的热水不知所措; 很多在中国生活 吧,可能要提前几周就和对方打招呼 ,再约三五好友
多年的外国人在回国时也会对餐馆端上来的大杯冰 一起去。整个过程是在晚上用餐过后的夜晚进行
水感到诧异。 的,狂热的时候可以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因为国外
( 二) 酒桌文化与酒吧文化 不像中国文化一样在意圈子,因此在酒吧文化中,西
中国文化 重 视 自 己 的“圈 子 ”,因 此 也 被 叫 作 方民众可以随意和任何一个示好的人喝起来 ,也不
[3]P32
“酱缸文化 ”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最 介意别人请自己一杯或者请别人一杯 。酒类以调酒
喜欢酒桌、饭局,因此发展出了独特的酒桌文化。中 居多,花样也很丰富,甚至可以在酒中加果汁,调酒
国的酒桌文化十分讲究,具体可以分为: 酒的品种、 过程就是一场艺术展示。 酒名也具有艺术色彩,比
酒器、酒桌礼仪等几个方面。 如“Bloody Marry”( 血腥玛丽 ) 就集合了历史典故与
由于中国占地面积广,每个区域之间又有不同 艺术美感。西方国家对于酒器也十分讲究,但多数
的文化,因此主要选择几个代表不同的偏好的地区 都是玻璃器皿,没有中国酒器那么多花样,只是在形
进行分析。中国的酒桌文化,首先是发生在固定的 状上各有不同,与不同酒的颜色、名称搭配,也别具
时间和地点,主要是在饭桌上,更多集中在晚上。三 一番风味。西方国家的酒吧文化讲究随性,在国外
五好友下班之后小聚一下、小酌一杯就是中国的酒 生活时,经常可以看到早上七点的闹市区有壮汉醉
桌文化的组织形式。 中国的酒桌上多选用粮食酒, 醺醺拎着一桶啤酒过马路,也经常听到凌晨三点隔
无论是白酒还是黄酒,都以热饮为佳。 白酒度数不 壁饮酒作乐之后的疯闹声,自得其乐,也不失为一种
一,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偏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好的放松方式。
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待客用的白酒甚至有六七十 ( 三) 茶文化与下午茶文化
度; 而在东北,五十二度的东北小烧要用小茶壶喝, 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才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 在华北一些地区,多以 40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不仅仅是形式
度左右的白酒待客,不伤身还可以表达情谊。 中国 上,更是内涵性文化,从“茶元素 ”出发赋予茶文化
[5]P417
酒桌文化上的酒器就更加讲究了。 在古代《兰亭集 丰富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 。 中国的茶文化,
序》中记载“引流觞曲水 ”,可见当时对酒器有多么 包括茶道、茶艺、茶德和茶画等各个层面,遍及中国
[6]P106
高雅别致的品位。 唐代,在李白笔下出现的“金樽 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清酒斗十千”与“葡萄美酒夜光杯 ”可以看出古人对 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是
酒器的讲究,不同的意境、不同的酒要配不同的酒 达官贵人喜欢饮茶,寻常百姓也将茶作为日常的饮
器。如今,有不少爱酒的人家还有收藏酒樽 、酒杯等 品。在白居易的《琵琶行 》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
酒器的习惯,等到招待客人时使用。 中国人的酒桌 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 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的日
[4]P104
礼仪也十分有趣。 中国人喜爱劝人饮酒 ,“感 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进入寻常百姓家。
情深一口 闷 ”,感 情 深 不 深 全 都 体 现 在 一 杯 酒 上。 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要向朝廷进贡上好的茶叶; 少数
中华文化擅长玩文字游戏,因此,酒桌上也流行着很 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可以种植茶树的环境 ,但是在日
— 56 —
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No. 6,
2020( Sum No. 179) 2020 年第 1 期( 总第 179 期)
常饮食中也少不了奶茶。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又形成了著名的夜市文化。
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某些省市索性以茶发家,做起 中国的夜市以台湾夜市尤为著名 ,在十几年前,
茶叶生意,发展出一条健全的茶文化产业链。 在中 大陆尚未兴起成型的夜市,零食摊子还在四处流窜
国,拥有好手艺的制茶师备受人们尊敬与爱戴 ,更有 之时,台湾的夜市文化就已经得到发展和宣传 ,成为
一种说法: 好茶其实与一般的茶没什么区别 ,只是由 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 台湾的九份,虽然只是一个
于工匠的手艺更好、手法更娴熟就成了好茶。 中国 小镇,却因其夜市的繁华热闹一度被评为最像《千
的茶艺也不一般,既有行云流水般表演式的茶艺,也 与千寻》中小镇的地方。 香港的夜市也十分著名,
有雄浑壮阔单刀直入的倒水技巧 ,可谓精深莫测,令 在香港拥挤的街道上,小小一隅便可架个摊子,就算
人称绝。 是牛排龙虾也可以是夜市大排档的菜品。 近年来,
西方也有茶文化,却没有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 中国大陆的夜市也在逐步发展。一些原本会出现在
公元十六世纪时,茶叶才传入西方国家,从茶叶落地 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变成了夜市的主力 。这些夜市符
欧洲的一开始,就贴上了贵族的标签。在西方,最著 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又符合当今快节奏的发展环
名的莫过于英国的下午茶文化。 每当下午四点时, 境,再加上当今网络上的宣传,中国的夜市文化发展
贵族就会停下手中所有工作,手持一杯红茶,一边享 越来越好。
用讲究的三层点心,一边聊天。 下午茶也是西方贵 国外也有夜市,只是这些夜市并没有形成规模,
族之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如今,西方的茶文 而且只有在节日时才会出现大规模以食物为主的市
化也与中国的茶文化完全不同。 中国还是讲究选 集。最著名的集市就是慕尼黑的啤酒节和圣诞集
材、工艺这些传统的茶要素。 而在西方国家则是流 市。在德国比较大的城镇,每当圣诞节时都会有比
行一些调味茶,比如深受北欧人民喜爱的巧克力茶 、 较大的市集,附近城镇的居民都会聚在一起,吃一些
辣椒茶等怪异的风味茶,只有英国目前还保留着饮 面包、薯条之类的零食,庆祝一下节日。聚会上的饮
用红茶的习惯,并且在下午三四点休息时来一杯红 食也没有中国那样品种丰富,几乎还是以传统的肉
茶配点心。 食和面包为主。
中国的茶文化与西方的下午茶文化,虽有形式 尽管中西双方都有夜市,但由于文化不同,二者
上的不同,但是有相似的精神内涵。但是殊途同归, 的发展方式分别朝夜市文化和节日集会文化发展 。
都是让人们在自然中放松,感受自然。 ( 二) 混沌食文化与有序食文化
中国人的思维是混沌思维,衍生出的文化就是
二、食文化的差异
混沌文化。这种混沌文化影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
“食”,东汉《说字 》解读为: 六谷之饭曰食。 在 展。西方与中国不同,发展出的是有序文化。 因此
历史的发展中,食不断扩大、丰富内涵,演绎出了独 他们在饮食文化中渗透了有序文化的一部分 。
特的食文化。古今中外,有多少学者潜心研究其中 中西方混沌文化和有序文化的差别最明显表现
的奥妙,却只能参透冰山一角,可以说,食来源于人, 在酒席和分餐制,还有厨具和食材的选用方面。 中
却在发展中衍生出了人们不懂的内涵 。下面将从两 国人讲究酒席团团圆圆,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先上小
个方面论述中西食文化的不同。 菜再上热菜,虽有顺序却不固定,也没有必须一道吃
( 一) 夜市小吃与节庆市集小吃 完才能进入下一道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大团圆式
中西方食文化的差别在很多论文中已经从食 吃法。而在西方国家,学校食堂主要都是分餐制,在
[7]P57
材 工具、礼仪
、 等方面讲述得很详细了。 然而, 外用餐时也是一道一道接序上菜 。在讲究的法国餐
至今为止尚未有学者涉及中国夜市方面的内容 。事 馆,店员要熟知每一桌客人吃饭的进度 ,再汇报厨房
实上,中国自古认为商人是低贱的职业 ,士农工商才 加以调整,让宾客可以在一道菜肴享用完毕之后无
是中国人心中理想的排序。 直到明代,中国的小商 缝衔接,绝不会出现同时上菜的情况,这就是西方餐
小贩才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市井小吃 饮中的有序文化。
丰富的文化,后来受到西方国家夜生活文化的影响 , ( 下转第 61 页)

— 57 —
陈 晨 电影《狮子王》与《哈姆雷特》的互文性研究: 易位 文 化
这便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那就是对意识形态变形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也完成了其对经典的致敬与创
现象的思考,因此《哈姆雷特》和《狮子王 》都能称得 作,使得文学作品被重新解读。 在时间的宽度和空
上是用心独到之作,既不能抬高影视作品的地位,也 间的广度上,互文性理论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
不能贬低其作用,读者和观众也无需在其中分出伯 究,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已经成了被大众期待
仲,只要能让我们感受到爱与美的主题精神 ,那就堪 和有待更多发现的新领域。
称经典。 正如萨莫瓦约在《互 文 性 研 究 》中 所 说, [参考文献]
“只要创造是出于对前者的超越,文学就会不停地 [1]赵一凡. 西方文论关键词[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追忆和憧憬,就是对文学本身的憧憬。” 2006.

另一方面,互文性理论中对“读者 ”这一维度的 [2]秦海鹰. 互 文 性理 论 的 缘 起 与 流 变[J]. 外 国 文 学 评 论,2004,


( 3) .
凸显,表明了影视改编要充分发挥受众对原经典作
[3][英]莎士比亚. HAMLET 哈姆雷特英文版[M]. 朱生豪译. 海
品、改编影片与自身的各种记忆之间的互文性解读 ,
口: 南方出版社.
只有在超越时空的前提下,将读者和观众的接受能 [4]曹文慧,浅析互文性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J]. 东岳论丛,
力充分考虑进整个创作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激发受 2013,( 1) .
众的创造性解读。 通过电影《狮子王 》与文学经典 [5]李玉平. 互文性: 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M]. 北京: 商务印书

《哈姆雷特》的互文性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影视 馆,
2014.
[6][法]萨莫瓦约. 互文性研究[M]. 邵 炜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
作品对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改编中具有双重作用 。
社,
2002.
互文性理论丰富而驳杂,具有更多的阐释空间,
[责任编辑: 刘 洁]

( 上接第 57 页) 中西方的厨具使用和食材选用上也 文化之精华,不断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其内涵。


体现了这一点。在中国,厨房里总是不同的厨师负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分别在饮文化和食
责不同的步骤,但是不同的菜肴可以由同一个厨师 文化方面各有不同。饮文化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热饮
完成,中间也不需要什么换厨具的步骤。 在西方国 文化和冷饮文化的不同,酒桌文化与酒吧文化的差
家,尤其是在法餐中,厨具必须使用铜锅,并且每完 异,还有茶文化和下午茶文化的差别方面 ; 食文化的
成一道菜肴就要更换厨具,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位客 差异主要体现在夜市文化和节庆集市文化上吃食和
人的菜肴都原汁原味。中西方的食材也体现了这方 方式的不同,混沌文化、有序文化影响下用餐、选材
面的不同。中国人偏爱肉丸子等将荤菜素材一起烹 和厨具使用方面的不同。 针对这两方面的差异,中
饪,一起出锅的菜肴; 而西方很严格地将主菜和配菜 国饮食文化“走出去”关键在于加大宣传力度,主要
分开,几乎没有进行一比一比例的烹饪 。 从翻译和包容推广两大方面实行 。
受到中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中西方饮食 [参考文献]
文化也在用餐、选材和厨具选用上分别体现出各自 [1]刘彩霞.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J].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不同的文化特征。 2018,( 9) .
[2]杨 晶,肖 子 薇. 论 中 西 饮 食 文 化 差 异[J]. 海 外 英 语,2018,
三、中国饮食“走出去”的策略 ( 12) .
[3]柏 杨. 丑陋的中国人[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鉴于上面提出的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同 ,
[4]王春华,聂 聪. 中西酒文化差异考究[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 ”主要还是要加强中国饮食
2011,( 6) .
方面的翻译工作。 首先要进行中国饮食名称的翻 [5]刘天宁.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 福建茶叶,
译,目前世界范围内对中餐都很少有统一的翻译名 2018,( 12) .
称,不便于西方国家人民理解。其次,要用身临其境 [6]葛宇帆.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 现代交际,
2019,( 5) .
的方式加强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推广中国美
[7]陈 2015,( 30) .
琳.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食文化节。最后,要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取西方饮食
[责任编辑: 刘 洁]
— 6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