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6

凯史太空科技精髓

——凯史三本书内容精选
编辑:梦中真人

编者的话
本人根据朱汝俊、无伤、自由星光群网友等大侠翻译的 Keshe 先生的三本书《物质创造的普遍秩序》、
《宇宙起源》 、 《光的结构》以及有关短文、视频,按照汉语语法习惯,用最少文字,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
尽快地初步地了解凯史太空科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其运用
凯史的书是用“伊朗式英语”写成的,好多词语、语法与汉语习惯用法不同,比如他原文中的
Matters、Matter、 Antimatter and Dark Matter、matter,都含有汉语“物质”的意思,但他用了英语名词的大
小写和单复数来对它们进行区分,而汉语没有这种用法。大侠们翻译时就分别译成“无质”(或写成加粗
字体“物质”)、可见物质、主源物质、过渡物质、物质。而这些“物质”的词义又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类
肉眼可见的“物质”不同。所以本人按原文本义尝试将这些名词分别改写成“等离子体”、“主源组件”、
“过渡组件”、“可见组件”、“物质”。另外,当涉及到宇宙宏观尺寸时,把由化学上的“分子”组成的
“物质”分成三类:主源物质、过渡物质、可见物质。本来,上述分类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分类标准是不
同的,比如“主源”是“主要、源头”的意思,而“可见”是“人类肉眼可见”的意思。其实,凯史完全
是“速度”标准对这些“组件”、“物质”构成的实体(微观的等离子体、宏观的宇宙星体)来进行分类
的,按他的本义和科学分类方法应该把实体运行速度都可以分成:高速、中速、低速三类。但我考虑到诸大
侠以前翻译用过的“主源、过渡、可见”这些词已在读者心里扎下了根,我仍采用他们这种用法。
从哲学上看,与磁场的“引力”概念相对的应该是“斥力”,所以与凯史提出的“引力场”概念相
对的也应该叫做“斥力场”。因此,我把以前诸大侠翻译成的“磁力”、“磁力场”、“磁引力场”按其本
义分别改称为“斥力”、斥力场”、“斥引力场”。
通过我对上述名词的改动,也许有助于读者对一些概念不致发生混淆,思维更清晰一些吧。
本文基本上是对按凯史中译原文进行摘要,但以宇宙造物秩序来组织章节结构。为了能让读者更容易
理解凯史那博大精深、美妙绝伦的太空科技,我将斗胆补充、阐释一些内容,并用蓝色字标出,以引起读
者的甄别鉴赏。若有不正之处,万望海涵并批评指正!

目 录
第一章 磁场→中子…………………………………2
第一节 磁场……………………………………………2
第二节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3
一、等离子体产生过程(分五步)…………………3
二、主动磁场作用力、被动磁场作用力……………7
三、地球的磁场……………………………………8
1.地热…………………………………………8
2.地球斥引力场的产生…………………………8
3.地球的自转…………………………………9
四、等离子性磁场的共性、差异性…………………9
五、等离子体各组件的特性…………………………10
六、等离子体各组件相互作用………………………11
七、惯性与引力的区别………………………………13
八、等离子体的能量、质量、重量……………………16
第二章 中子→宇宙…………………………………………19
第一节 中子衰变……………………………………………19
一、中子衰变而成原子……………………………………19
二、电子围绕质子的运动…………………………………21
第二节 原子的核衰变………………………………………22
第三节 原子核聚变、宇宙的融合…………………………23
一、原子核聚变……………………………………………23
二、宇宙的融合……………………………………………24
(一)宇宙聚变………………………………………24
(二)物质聚变………………………………………24

1
绝对零度…………………………………………25
时间………………………………………………26
第四节 原子聚合成分子,再组成物质……………………26
第五节 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27
一、可见物质与主源物质的相互作用……………………27
二、可见物质与过渡物质的相互作用……………………28
三、主源物质与过渡物质的相互作用……………………28
第六节 宇宙的结构………………………………………30
第七节 光子(光射线)……………………………………32
一、光子的结构……………………………………………33
二、光子的极性……………………………………………34
三、光子的运动……………………………………………35
四、各种光…………………………………………………39
五、光和的引力关系………………………………………44
第八节 甘斯…………………………………………………46
第三章 宇宙→磁场……………………………………………51
第一节 宇宙裂变、分裂……………………………………51
第二节 平行(姐妹)宇宙(灵肉)互相影响……………52
一、平行宇宙………………………………………………52
二、人类平行世界——灵肉………………………………54
第三节 宇宙造物的普遍规律………………………………57
第四章 太空科技的运用与前景……………………………58
第一节 等离子弱化技术……………………………………58
第二节 展望未来……………………………………………69
附录:现代科学定义的等离子体、SP2/SP3………………70

第一章 磁场 → 中子
第一节 磁场
宇宙中真正的、最小的、初始“基本粒子”就是“磁场”!
宇宙中能观察到的所有其它效果、所有无形的或有形的实体,最初都是由任意两个任何强度的磁场相
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磁场是统一场,是基本力量,是母亲,是宇宙中所有被创造物和创造者的种子
磁场是圣杯!
磁场强度(简称“场强”)是用来表示磁场能量、作用力的大小。磁场或叫“磁力射线”、“磁力
线”、“磁射线”、“射线”。本文只用“磁场”不用“磁射线”这种称谓,以避免与“光射线”混淆。
每一个磁场都是独立的粒子实体,凯史在给出的图1中就用一个实心圆圈来表示。图4中表示基本粒子
的实心圆圈还连着波纹线,暗示了磁场的运动方式是一种波,即磁波。磁波是一种宇宙中最小粒子运动所
形成的波,不同于更大尺寸的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电波。因此,磁场具有波动性、动态性,也就是说作为基
本粒子的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

图 1 磁场的图解说明
图 1 列出了几种不同强度的磁场。凯史一般都用“磁场强度”(简称“场强”)这一术语,但偶尔也
用到有关“波”的几个量,如在阐述可见光频谱时用到“波谱”、阐述光的速度时用到“波速”。他给出
的图 1 中,用箭头表示磁场波动的方向性即极性(南极、北极)。
凯史常用的“场强”,其实是一个笼统的量,但他用图 1 就暗示“场强”可细分为如下几个量:用
实心圆圈的半径表示磁场的能量或动量,用波纹线长度表示磁波的波长、波速,用波纹线横向松紧度表示
磁波的频率(由于宇宙中不同位置的磁场的波速并不同于磁场在地球环境中运动的速度,所以频率与波
长并不一定存在着反比关系),用波纹线纵向高度表示磁波的波幅,波纹线不同位置表示磁波在宇宙空
间中的相位。

2
第二节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
一、等离子体产生过程(分五步)
宇宙中不同地方散布着一些游离的、很微弱的磁场(处于基本粒子状态),它们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
存在和运动的(图 2)。每个小组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场强的磁场组成。为了易于理解这些磁场如何变化,
我们列出了三组磁场(分别表示为 A 组、B 组、C 组),并定义每组有 5 个不同场强的磁场(分别用数字 1
~5 表示),这样 A 组中分别为 A1、A2、A3、A4、A5,B 组中分别为 B1、B2、B3、B4、B5;C 组中分别为
C1 、C2、C3、C4、C5。

图 2 三组不同强度的磁场

第一步 产生等离子体“可见组件”
以 A、B 组中两个微弱的、场强相等或相似的磁场(如 A1、B1)为例。因其场强相互匹配,就开始相互
吸引而靠近,它们的南北极相互交联(又叫“互锁”,如锁链一样连接得十分紧密)。绝大多数情况下,
场强有差异的磁场之间只会相互吸引,但不会相互交联,这使得它们向内弯曲而形成一个球体(如图
3)。

图 3 微弱的、场强相等或相似的磁场经互锁由线形变成了球体
接着,开始形成并运作第一个向内吸引的引力场(图 4-a 中的 G1)、第一个向外排斥的斥力场(图
4-b 中的 M1)。

图 4 等离子体斥引力场的产生

由于斥力场、引力场不能分离而单独存在,所以我们把它俩合称为“斥引力场(图 4-c 中 G1 场)。为


了简化,在图解的相同区域中,就只用同一条虚线来同时表示它俩。这条虚线也同时表示磁场运动的最外
边界即磁圈。两个磁场构成的一个共存体一直都会和其他磁场发生交互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导致了磁圈
的产生。磁圈的边界是两个磁场之间磁场作用力达到最大的平衡或相等的临界线。
在宇宙的广阔空间里,A、B、C 三组内凡是能够相互匹配的(即微弱的、场强相等或相似的)磁场都相
互关联,都能按上述方式形成 G1 场。这个 G1 场就成为即将到来的等离子体的构成组件之一“可见组件”。

第二步 产生等离子体“主源组件”

3
在宇宙中,凡是 A、B、C 三组中场强比 G1 更强的且又能相互匹配的磁场(如 A2、B2、C2)都发生相互交
联,在 G1 的附近产生了一个新的、独立的、更稠密的、场强更强的斥引力场 G2(图 5)。这个 G2 场就成为
即将到来的等离子体的另一个构成组件“主源组件”(因它占等离子体中内容物的 80%,又是其它组件能
源。现代科学称它为“反物质”)。 G2 具有自己的场强特点的磁圈。

图 5 由更强磁场构成的第二个斥引力场 G2

G2 与 G1 相邻并相互交联(图 6)。这个更强的 G2 给 G1 营造了一个更稠密的环境,对 G1 施加了压力,


但是 G2 不会影响 G1 的内部磁场的运行。

图 6 G2 与 G1 相邻并相互交联

这个具有更强的斥引力场 G2 相互作用产生了透明性,是人眼看不见的。
这两个不同强度的等离子斥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独立天体间的等离子斥引力场运行十分相似,
就好比太阳系中的地球和太阳,地球就相当于 G1,而太阳就相当于 G2。

第三步 产生等离子体“过渡组件”
来自 A、B、C 三组中全部剩余的磁场如 C3、B2 那样互相作用,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斥引力场 G3(图 7)。

图 7 过渡组件斥引力场及磁圈

G3 的产生过程与 G1、G2 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G3 斥引力场是与 G1、G2 以及其他所有剩余的磁场


保持均衡。
G3 是与其它两个等离子体组件独立分开的。G3 一侧与 G1 相邻时,二者强度相差不大;G3 另一侧与 G1
相邻时,二者强度相差也不大;而 G3 内部各磁场之间强度相差同样不大(也就是说 G3 内部形成一个强度
梯度,同时 G3 分别与外部的 G1、G2 也形成一个强度梯度,总体达到强度相对平衡),G3 没有强力的向外
的磁场,与周围的磁场 G1、G2 不发生相互作用,G3 相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磁场来说没有能够产生一个可见
的、明晰的磁圈,不如等离子体内的其他两个组件那样可见和可探测,使得 G3 无法产生更强烈的可见光,
看起来是空的,G3 相对于等离子体内部的其它两个组件来说会显得比较黑暗(图 15),或是只能产生一

4
点点可见光使得这个新的引力场中心(G3)能够被检测到,从而能够证明等离子体内部还有另一种具有
引力场 G3 组件的存在。
因为 G3 斥引力场区域外表看起来是黑暗的,所以现代有人把它称为“暗物质”,我们则把它看作是
等离子体构成组件之一——“过渡组件”。
过渡组件、黑洞、太阳黑子以及土星环的黑暗部分,它们产生的原理和外在显像的原因是相同的,它
们都遵循既定的时间段、既定的环境中的均衡等离子斥引力场相互作用基础原理,就像在 G3 里的一样。
G3 的斥引力场将会与等离子体中的其它组件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G3 所释放的磁场能够起到部分的
作用,能够为等离子体中的其它组件提供运动的能量以维持 G1、G2 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保持等
离子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等离子体的存在离不开全部三种等离子体组件的参与,缺一不可。

第四步 产生环形场力
三组中剩余的一些不同强度的自由磁场会进入到 G1、G2、G3 的中央,成为三者间相互交联的力量,
组成了一个动态旋转的磁场组合。组成它的磁场的场强是不相匹配的,这使得它看起来像一个带着不完整
磁场(如 A3、C1)的、旋转的球体,我们把它命名为“环形场力”(F1)(图 8)。它也是等离子体的一
个构成部分。

图8 空心球体磁场 F1
这个 F1 场由不相匹配的磁场组成,其斥力方向是向内的,无法产生任何内部的引力,从而无法产生
斥引力场,导致了它不可能成为物质形态,它看上去像一个圆环面形状的空心球体(图 9)。在等离子体
生命周期的某些时段,等离子体中会同时存在几个不同强度的 G3 和 F1。

图 9 三组内剩余的不同强度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空心球体磁场 F1

它的斥力的运作方式有类似“虫洞”的效果,所以有人称它为“虫洞”。在等离子体以及宇宙中,F1
的产生都是一个自然过程、自然现象,因为等离子体和宇宙的构成要素之中有大量的不同场强的磁场存在。
任何物体只要与 F1 发生接触,F1 场就能够提高其能量、速度。F1 场转换所释放出的能量,是维持等
离子体动态平衡的部分能量来源。G1、G2、G3 是长期不断运动的,会损失能量和动力。当它们靠近 F1 场,
通过与 F1 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碰撞(接触)来获取动力。
通过利用太空中的 F1 场,等离子体中的组件或者可见组件的运动可以获得加速度,就可以非常快地
进行太空旅行。要找到这些太空中的 F1 比我们之前想像的要简单很多。事实上,进行快速太空旅行时,没
必要通过等离子体结构中的 F1 来获得一次颠簸动荡的“骑行”。因为 F1 是由不相匹配的磁场组成的偏球
形,它提供的加速度是不均匀的。而要直接引领等离子体到任何地方(F1 以外的地方),并不需要利用
F1 来对速度进行过多的控制,只需要决定你的最终目的地。

第五步:形成磁场的“能量转化区”
原来三个磁组中除了那三个等离子体组件和 F1 场外,剩余的磁场自由地漂浮在等离子体内。随着时
间的推移,它们会被等离子体中的所有组件共享,也就是说当它们的场强变得与组件相匹配的时候,就
会被等离子体组件吸收或部分交联互锁。这些剩余的自由漂浮的磁场,就像两个或更多个等离子体组件之
间的中介或交界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做能量转化区(图 10 中用单箭头表示的场区)。与其说它们是等离
子体内磁场的集合,不如把它们看成是单个磁力射线的混合。

5
尽管等离子体中的三种组件是彼此分开且独立运行的,但包裹等离子体各组件的3个磁圈之间仍会不
时地相互接触(图10-A)。而在交互的这个时间段内,在这区域内建立起一个磁圈共享区。初始基础等离
子体具有并维持一个完整的外层斥引力场,这个外层斥引力场是由它内部所有磁场所共同创造的,并能
够维持一个等离子体独立于周围环境。它这个外层就是等离子体的磁圈(图10-A、B)。不同等离子体组件
和其环境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了每个等离子体组件特定场强的磁圈。而每个磁圈的强度则在它的环境里
产生了不同强度的光。由于等离子体这三个组件的互相作用以及光或者能量的释放,这些作用部分减少了
等离子体的强度和等离子体所含的磁场,由于等离子体的磁场数量和强度的减少使得每种等离子体组件
在其生命周期中可以通过相互作用而显现不同的颜色。

图 10 Keshe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模型

等离子体的可见组件、主源组件和过渡组件作为等离子体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同时产生的(为了叙述
的方便,我们才分为这五个步骤),而且它们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动态性的实体存在的。
一个由 G1、G2、G3、F1 和转化区自由磁场组成的独立的“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实体诞生了,它有一个
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整体磁场和斥引力场,并通过斥引力场将原先 A 组、B 组、C 组的全部磁场维持在一个
整体之中。我们把这个动态的概念称为“创造物质的普遍规律”的 Keshe 模型(图 10-B)。
等离子体的不同组件的动态转动速度并不相同,且它们的转动是互相独立的,因为它们的转动速度
由它们的初始磁场相互作用的强度决定。这就像太阳和地球尽管它们在同一个太阳系中,但是它们保持相
互独立的自转速度。
这些等离子体的组件没有固态的部分,而仅仅是不同强度、能量的磁场互锁的集合,根据它们的强度
不同,它们可以表现为组件或者接近于物质的可见状态。
基于“创造物质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结构与中子、太阳系的的结构都相似。

二、主动磁场作用力、被动磁场作用力
在宇宙中,有两种类型等离子磁场作用力,一种叫做主动磁场作用力,另一种叫做被动磁场作用力。
主动磁场作用力
主动磁场作用力,是向其它物质、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可见组件施加的作用力,使它们发生运动或
振动,或者受其它磁场的运动或振动的影响,并会传递能量、产生热量,所产生的是物理性的、有形的、可
见物质层面的运动(如原子的位移),通常会令一颗电池里的电子发生位移,或使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发
生振动。
被动磁场作用力
等离子体的组件大部分都产生被动磁场作用力。
等离子体的磁场作用力以能量形式传递给原子中的其它等离子体,不会让任何等离子体发生位移,
就可以使它们的磁场强度或能量增加。当某个等离子体有多余的磁场而造成场强超过它的基础水平,而另
一个等离子体正好需要这相应数量的磁场时,在被动磁场作用力的影响下,它会将这多余的磁场传递给
另一个等离子体。若另一个等离子体不需要这多余的磁场的话,那么就不会传递任何磁场给另一个等离子
体,就路过另一个等离子体传递到另外第二个等离子体那里。若另外第二个等离子体也不需要这多余的磁
场,就会将这多余的磁场传递给另外第三个等离子体。若第三个等离子体正好需要这多余的磁场,它就将

6
会把这多余的磁场传递给第三个等离子体,使二者磁场场强都能够恢复到它们处于初始等离子体状态时
的场强水平。
被动磁场作用力用来将矿物质、维生素中的能量传递给蛋白质肽链中的原子和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
每一个等离子体只具有一个特定的磁场的场强。因此,为了使人体细胞接收到全部波谱的磁场场强,人体
就需要消耗各种不同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中的磁场,来获取它们传递的具体而特定的磁场场强,以
满足所有人体细胞的需求。
等离子体内的磁场不是由固态磁铁产生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等离子体磁场”,简称“等离子磁
场”,以别于固态磁铁中的磁场。由于等离子磁场具有动态性,所以它又可以叫做“等离子性磁场”。不
论等离子体内或之外的磁场,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都具有动态性,所以原文或译文常用的“等离子性
磁场”比起“磁场”二字就显得累赘,强调它的“动态性”也是多余的(因人们对它的动态性很容易理
解)。凯史三本书内,也只有一处涉及到固态磁铁,另一处涉及到等离子体之外的独立自由的磁场(即基
本粒子),所以本文以下一律把存在于等离子体内的“等离子体磁场”或“等离子性磁场”简称为“磁
场”,但在涉及游离于等离子体之外的独立自由的磁场时就改称“基本粒子”,在涉及固态磁铁时就用
“固态磁铁磁场”一词。

三、地球的磁场
1.地热
地球中央部分是一个名为“凯若琳核心”的空腔(如图 10),这个空腔直径至少有 500 公里长,含
有等离子体、氢原子、碳原子(纳米材料)、分子、放射性物质以及其它物质。其中的钾、铀和钚等放射性物
质通过核衰变、核裂变以及可能的核聚变,加之等离子体运动,就使凯若琳核心产生了热能(即地热)。

图 10 地球内核两个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地球引力场
2.地球斥引力场的产生
凯若琳核心往外是一个由金属物质构成的固态内核。凯若琳核心产生的热能通过固态内核传递到外核
(即地幔),使外核中的物质保持高温液体状态。外核中的带电等离子和电子能自由流动,这样就形成了
“第一磁场(图 10-M1)。
凯若琳核心往外是一个由金属物质构成的固态内核。地球的固态内核就好比一堵墙,将地球核心中的
凯若琳核心、外核的液态物质隔开了。
凯若琳核心的等离子体中的磁场,我们称之为“第二磁场” (图 10-M2)。外核中的磁场对地球产生
第二磁场也起到部分的作用。
一个单一的磁场足够让地球产生等离子体的引力。地球地层的间磁场产生斥力的同时,相互吸引的引
力(图 10-G1、G2)也产生了,这样地球的斥引力场 G 也就随之产生了。这个斥引力场能够贯穿超越地球的

7
物理边界即(磁圈 1)。地球的磁圈,是在地球斥引力场与地球周围的其它磁场、太阳以及太阳系的磁场的
接触面发生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一个圈层,也就是地球的大气层。
其它天体引力场的产生
实际上,宇宙中行星、恒星的斥引力场的产生就和地球磁场的产生一样简单。根据“波克兰”对流理
论,恒星、行星等星体的中心会产生电流、等离子,从而产生恒星、行星的斥引力场。
恒星,比如太阳,它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固态内核,但它也拥有磁场,而且太阳的磁场强度明显超越
地球、土星很多。恒星与行星一样,都由许多不同的“地层”构成,每个地层分别由不同的物质构成,有
的恒星近似于由同样的物质(氢)构成。但是由于各层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处于不同地层中的相同物质会
表现出稍微不同的属性和效果,因而恒星也可分出不同的地层;与相邻的地层相比,每个地层自己所产
生的磁场在强度上会有轻微的不同。因此,它像行星一样,在内部的不同深度中,各个动态物质所构成的
地层都会形成它们自己独立的磁场。每一个动态地层的磁场都会与它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地层的磁场间相互
作用就产生相互排斥的斥力,同时相互吸引的引力也产生了。
恒星不同地层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与地球固态磁铁磁场间的相互作用相同或相类似。
3.地球的自转
在行星固态内核的两侧存在着两个持续保持相互作用的动态等离子磁场(图 11-M1、M2),能向行星
固态内核施加斥力,导致了固态内核的运动。由于行星固态内核的转动,再通过粘连和摩擦的原理,带动
整个行星自转——就是说固态内核的转动带动地球外层地壳转动。由于每个核心所产生的斥力是恒定的,
而且这些斥力会持续作用在行星固态内核的内外两侧很长时间(以亿年计)。因此,固态内核的内外两侧
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使得施加在固态内核的斥力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均衡决定了行星固态内核的转动速
度,行星从而达到一个长期的自转速度。

图 11 地球内核中相互作用的斥力产生了行星自转
行星的自转运动产生的原理,与日本的磁悬浮列车系统所采用的线性运动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
由于行星的固态内核是球形,所以地球产生的运动是旋转而不是线性。我们认为这个原理是适应全宇宙的。
行星的自转速度与其内部磁场对固态内核的作用、行星自身的大小两者有关,与其内核温度、其外表
的温度以及周围环境其它因素无关,也与行星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来自其它行星以及太阳系里的恒星
等天体所施加的外部斥引力场的总效果无关。

8
四、等离子性磁场的共性、差异性
等离子体拥有它们自己的斥引力场,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是由它们本身结构中的不同强度的磁场经
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如果一个等离子体不能从内部产生并维持斥引力场的话,它就不能维持它本身拥有的基本粒子,等
离子体也就不会存在了。等离子体结构中存在至少两个相互作用的磁场。其次,如果等离子体没有斥力,
那么周围的等离子体都会相互堆积在一起。因为等离子体是一个自由运动的实体,而且与它们环境中的等
离子体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这证明了等离子体的斥力和引力的存在。这些斥力和引力是由等离子体内部
发射出来并维持的。
银河系、恒星、行星、分子、原子和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的产生方式都是同样的,无论它们的物理尺寸
如何。这创造的规则适用于全宇宙。等离子体中的所有组件彼此间的连接、斥引力场的产生,是通过它们相
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磁场强度。宇宙中的任何等离子体和物质也是这样。
大质量、大尺寸的物体(比如地球、太阳、银河系)是由宇宙中那些更大密度、更强场强的磁场所组成,
小质量、小尺寸质子和电子则是由较弱场强的磁场所组成,质子、电子也只是它们的磁场的量不同而已。因
此,不同物质的原子拥有的等离子体的磁场的量各不相同,还有不同的磁场物理属性、能量。同种物质的
原子有相同的能量、磁场物理属性,比如所有的氢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内部具有相同的磁场、结构。初
始基本等离子体或者说中子,在任何时候都是由相同的成分、相同的具体的磁场来构成,都产生相同或者
相似的等离子斥引力场。大多数等离子体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属性、相同的尺寸、相同的斥引力场密度
等级和场强等级,宇宙中的大多数等离子体都是由相同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集合构成的。
并非所有的磁场都与一个特定的源头相连。它们主要是在宇宙空间中流动,具有不同的磁场强度。在
既定的环境中,一部分磁场与空间中其它具有相同强度的流动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等离子斥引力
场。

五、等离子体各组件的特性
(一)主源组件
主源组件是等离子体中最强的动态磁场集合体;也是等离子体结构中的主要组件(它占整个等离子
体总量的 80%,而过渡组件只占 15%,可见组件只占 5%);它释放出的等离子体全部波谱能量中的绝大部
分能量,可以说主源组件所释放出的磁场是宇宙中所有物体发生变化的平台。因此,称它为“主源组件”。
磁场形成了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的三类组件(中子)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再组成初始基础等离子体,
然后逐步形成了原子、分子、物质,物质构成了星系。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按磁场强度可分为三类物质:最
强的是恒星,把恒星中全部物质统称为“主源物质”,把最弱的行星(如地球)的全部物质统称为“可
见物质”(人肉眼可见),把位置和强度都居于恒星、行星之间的全部物质统称为“过渡物质”。这些物
质不仅等离子体内三类组件的强度有差异,而且不同物质之间同名等离子体组件的强度也存在差异,还
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太阳这种主源物质中的等离子体可见组件的强度,就比地球这种可见物质中的等离
子体可见组件的高出几千倍。因此,从磁场强度上看,等离子体中场强最高的主源组件就类似于太阳系中
场强最高的主源物质——太阳,而等离子体中场强最低的可见组件就类似于太阳系中场强最低的可见物
质——地球,等离子体中过渡组件就类似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过渡物质。以后,当我们一提到“组件”这
个词时,我们头脑中就要自然联想到宇宙中小尺寸的等离子体;当提到“物质”一词时,就联想到宇宙
中大尺寸的天体。用“组件”、“物质”是为了便于我们能清楚地区分它们存在于什么尺寸的宇宙层面。
主源组件或主源物质都位于所在实体的中心。在等离子体的组件以及大尺寸天体物质中的磁场变化是
从实体中心最强的主源组件或主源物质开始的,它能够把磁场转移到环境中。这种转移导致了能量从一个
等离子体组件到另一个组件,从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或者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从一个天
体到另一个天体。

(二)过渡组件
内部或周围环境的磁场强度的改变可以令过渡组件变成为可见的物质。过渡组件内部的变化也改变了
它的外部磁圈的强度。

9
因此,各种等离子体的形态,包括可见组件、主源组件、过渡组件,它们的外表以及它们的能量的检
测完全取决于它们各自所处环境的磁场强度。比如,在一个特定的磁场强度环境中的可见组件和能量,当
它们处于另一个磁场强度环境中时,从人类的角度观察,它们会变成过渡组件或者过渡能量。
过渡组件和过渡能量所产生的暗光覆盖了它们所在的特定空间的全部,可以是不同的原子结构物质
之间的空间,也可以是不同太阳系之间的空间,甚至包括不同星系之间的空间,凯史把这些暗光产生的
原理以及可见光的产生需要磁场在强度上有差异(的原理)称为“磁场量级原理”。
一个原子的过渡组件以及它的过渡能量能够足够将它的平衡磁场延伸至并覆盖整个太阳系,或者覆
盖一个更大量级的星系,或者覆盖只有一个有形原子的磁场那么小的空间。

虚粒子(虚物质)
事实上,虚粒子就是独立的原子或任何一种等离子体,它具有过渡组件的特征。当它们进入一个新的
磁场强度不同的环境中,这些粒子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磁圈,并且由于两者的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了光,所以它们像一个新物质一样突然地、非常短暂地出现,直到它们减弱部分磁场强度,或它们所在的
环境磁场强度改变,或者直到它们离开这个环境,或者直到它们看起来消失时。
当虚粒子、等离子体或物质朝向观察者移动时,它的环境磁场在压紧,从而产生了蓝移——磁场/光
的波长向光谱的蓝端移动。如果虚粒子背向观察者的方向远离,它的环境磁场在张开,从而产生了红移—
—磁场/光的波长向光谱的红端移动。

卡西米尔效应
虚粒子现象与卡西米尔效应相关联。
在实验室条件下,当两块板之间的空间里的原子和等离子体被抽离到几乎没有,但是仍然可能有一
些磁场、等离子体组件、等离子体(电子和质子)以及原子留在了这两块板之间,实际上一个原子的磁圈
的范围甚至能够扩展到两块板之间的整个间隙空间。此时两块板之间剩余的等离子体或物质在这样一个新
的环境条件下将能更加自由地移动。很自然地,这些残余的原子、电子、质子等能够在真空里运动,它们与
两块板的物质墙碰撞,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释放出一些磁场强度碎片,而这些碎片就是处在可见光的磁场
强度范围之内的。在两块板之间还可以测量到电荷。

六、等离子体各组件相互作用
在等离子体的整体结构中,任何一种等离子体组件都不能独立于另外两种等离子体组件而存在。然后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更加容易理解磁场、等离子体与中子、原子、分子、物质、太阳系和银河系如何运行。
我们可以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行的知识来解释行星围绕它的恒星的运行。
一个等离子体内部从一种组件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组件状态(图 13),而整个磁场强度不会减弱也不
会增强。这就像在物质世界里,物质状态的相互转化,从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以及反向转化。

图 13 等离子体的不同组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 Keshe 模型图示

在物质世界里物质的状态取决于物质斥力的大小,而等离子体的状态则取决于等离子体磁场强度的
高低。
在磁场运动的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空间点上,当每一个等离子体组件得到或失去它的一些磁场,引
起它能量级别发生变化时,它将变成另一个等离子体组件或等离子体。同样,一个等离子体或者等离子体

10
组件只因经过了另一个不同等离子场强的区域时自身就会发生场强改变,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改变它们
周围环境的等离子场强。其次,只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简单地从其它等离子体或等离子体组件获取一部
分磁场,或者失去一部分它们自己的磁场。例如,当过渡组件从一个既定的强度磁场环境中进入到一个新
的更强或更弱强度的磁场环境中,过渡组件就会立即成为等离子体主源组件或实际存在的可见的物质了。
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等离子体相位的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条件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改
变等离子体内部的磁场强度来实现的。
如果等离子体的主源组件斥引力场场强达到与周围环境中的过渡组件的场强水平,那么主源组件就
会成为或表现为过渡组件实体(图 13)。
在另一方面,举例来说,因为主源组件所含的磁场的场强减弱,或者因为主源组件与其它斥引力场
强度不同的主源组件相互作用,使得这些主源组件降低了足够多的斥引力场场强,然后这一个或两个主
源组件就会达到一个新的磁场场强的平衡。这里,这些平衡可以是它们内部斥引力场的平衡,也可以是它
们与外部斥引力场的平衡,然后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这些原先的主源组件的斥引力场场强能够达到一
定的水平,可能达到可见组件的水平或者达到过渡组件的水平。
等离子体组件只需增强或者减弱它的场强,或者进入一个不同的磁场强度或强或弱的环境中,它就
能够从一种等离子体组件场强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等离子体组件场强状态。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磁场场
强的环境中,可见组件能够成为过渡组件并具有过渡组件的特征;用同样的方法,主源组件失去足够多
的磁场(场强)后也能够成为可见组件,等等。图 14 就是等离子体转换的 Keshe 模型的物质状态的转换的
示意图。

图 14 等离子体组件转换的 Keshe 通用模型

Keshe 基金会通过其下属的 Keshe 技术开发部研制开发了简单磁场“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通过这


些反应器的使用,等离子体可以从一种等离子体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然后又能够转换回它原来的等离子
体状态。这些等离子体转换的新方式带来了一个新的生产人类所需的全部资源的方法,包括物体的运动、
能源开发、新物质的创造等等。例如,把有形的可见组件的磁圈边界去除,就像过渡组件那样没有明显磁
圈,它与环境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从而使可见组件能够表现出过渡组件那样的特性
——变得透明、黑暗(隐身),并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中无摩擦地自由地更快地移动。等离子体的这些变化
不需要改变这一可见组件的属性,或者改变它的引力场强度,或者改变等离子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等离子体组件可从一种场强状态转换成另一种场强状态,物质从一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转变
为另一种状态。这些转变将取决于等离子斥引力场在各种状态下的属性、作用力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对
磁场强度。
我们把磁场的运动称为磁场的能量。这些运动中的磁场是从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具
有与原先相同的性能。举例来说就是,过渡组件的能量能够转化为可见组件的能量或成为物质的一部分。
在宇宙中,所有磁场数量及相关的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因此,不同场强的等离子体因相互结合而变
得更强,或者因分裂、碰撞而变得更弱,不同场强的磁场永远不会被毁灭或消失。
因此,通过磁场简单地相互作用、分离和交联,就能够产生不同的等离子体和磁场环境条件(比如作
用力、运动、热量和压力),使它们成为能够被生物眼睛看见的物质,或使它们发生位置变化,等等。
理解了“物质创造的普遍规律”,人们能够实现等离子体和物质状态的转换,并充分利用宇宙的等
离子体和物质的磁场和它们能量。

11
七、惯性与引力的区别
惯性就是一个物体或物质内部的一个等离子体中某一种组件(如可见组件)的斥引力场与另一个等
离子体中同一种组件的磁场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引力总和(图 15 中的 I、J、K)。在宇宙中,动态等离子
体的主源组件、过渡组件、可见组件同样拥有独立的惯性力,而且数量一样多。若对象固态物质核心不像地
球那样有内外两个相互独立的动态的核心,这种物质的等离子体单一组件彼此之间是相互锁定的,是不
流动(动态)的,所以它们无法形成一个动态的磁力和引力(斥引力场),或者说这种对象的等离子体
中任何一种组件的磁场之间无法相互作用而产生引力场乃至斥引力场。然而,这种对象所含的任何一种等
离子体组件的磁场彼此之间可以产生惯性这种引力。
引力(即斥引力),就是一个斥引力系统(物体或物质)内部能流动的原子中的一个“动态”等离
子体的全部组件(包括可见组件、主源组件和过渡组件)与另一个等离子体全部组件的磁场之间相互作用
产生的斥引力场总和(图 15 连接 d、G,以及图 13 的 G)。使用“引力”这个术语时必须注意到“斥力”这
个术语,因为当一个系统(如反应器)被一个系统(比如地球)的引力所吸引的时候,这一物体也同时
被这个斥引力系统的斥力所排斥。因此,当谈及“引力”的时候,应该谈及整个斥力和引力(斥引力场)
才是正确的。
引力是由于一个斥引力系统的全部等离子体组件的动态磁场的总和,这个斥引力系统里面要具有至
少两套各不同的动态磁场,然后这两套动态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引力,同时也产生斥力。这样
的斥引力系统就成为了一颗行星或恒星或其它。

图15 一个物体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磁场的惯性(I和J)与引力系统中斥力场(C)和引力场(D)的相
互作用(F和H)之间的联系

图 15 中,存在如下一些惯性力和引力:引力系统(如地球)中,内核(A)、外核(B)之间磁场相
互作用(d)产生斥引力场;物体 1 内部全部的等离子体可见组件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惯性(I);
物体 1、2 之间的惯性联系(J);物体 1、2 全部的等离子体中单一的可见组件磁场各自分别与整个引力系
统的磁场(C)相互作用(F)、引力场(D)相互作用(H);物体 1、2 全部的等离子体三个组件共同产生
的斥引力场各自分别与整个引力系统(如地球)引力场(D)相互作用(G);或与引力系统中各个等离
子体的斥引力场的相互作用(K)。

12
图 16 两个斥引力场系统之间的等离子斥引力场(C)的相互作用(G)以及引力场(D)的相互作用
(I)

行星与恒星之间的总的拉力,是动态的等离子体三种组件产生的斥引力和物质的惯性拉力的总和
(如图 15 中的 F、H、G、K,图 16 中的 G、I),这是由于这些物体的内部核心中含有动态等离子性材料,再
加上物质整体的磁场相互作用。在同一特定的环境中,行星或恒星中由等离子体的三种组件所共同产生的
的斥引力(图 16),比由物质中等离子体中某一个组件所产生的惯性更强,能够向外扩展并达到更远的
环境中的(另)一个等离子体中去,到达外界更广大的范围。在一个大型的具有动态多重核心配置的对象
(比如地球)的情况中,这样对象的多重等离子斥力彼此之间是隔开、松散的(如地球由固态金属内核把
内外二核隔开),所以,内外二核区域中的全部的等离子体的动态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更加
活跃的斥引力场并开始发挥作用。这就是,这种斥引力系统(比如地球)等离子体全部磁场成分(包括可
见组件、主源组件、过渡组件、F1 场以及所有其它过渡区)产生的斥引力场比不具多重动态核心的斥引力
系统产生的惯性更强大的。也就是说,动态条件下的自由等离子体产生的拉力或引力(斥引力)比在同样
独立的、被压紧且不自由的物质(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中的等离子体某一组件产生的(惯性)拉力或引
力更强。
一个动态对象的引力、非动态对象的的惯性力大小,与它们核心的温度和压力无关。当一个动态对象
的磁场构成改变时,它的斥引力场也会改变;但相对于同一初始位置的固态物质的惯性一般都是恒定的。
物体的惯性与引力(斥引力)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①等离子体组件数量多少、力的大小(前者只由
一个等离子体内某一种组件斥引力场与另一个等离子体内同一种组件斥引力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较小的
惯性力总和;后者是全部三种组件斥引力的总和),②若物体(物质)是固态,就看是否具有多重核心、
动态磁场(前者是只一个核心,一个原子是不流动的,其中的等离子体内某种组件不能流动到另一个原
子位置上去,它是锁定的,所以只能产生惯性力,不会产生斥引力场;后者不仅会产生惯性力,由于原
子及其内的等离子体都是流动的,多重核心内的等离子体的磁场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斥引力;③用途
(前者用于吸引或释放出单一物质(过渡物质)、保护、隐形等方面,后者用于提升、移动、定位等方面。
我们可以制造出只取决于惯性而与引力无关的反应器。
(1)天体吸收特定的物质。显然,任何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和星系,都是由等离子体和物质的相互吸
引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包括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它们所包含的磁场。就大型对象所拥有的量级的磁场强度
而言,这些等离子体和物质的集合体以及之间相互作用决定了环境中什么(物质)将会成为它们的一部
分。也就是说,原则上,由恒星内核等离子体的磁场所产生的斥引力场,将决定它(恒星)的磁场在环境

13
中所控制的规模和范围。然后,这些斥引力场的强度以及它们的均衡决定了什么物质或等离子体会被吸引
到原子、分子、行星或太阳系中。在宇宙中,为什么某一行星的结构中仅仅保留一种元素,单一引力磁场强
度作用力的原理就是主要的原因,这也是土星的外层主要由氦构成其主要成分的原因之一。土星外层主要
有氦构成的原因是,在该行星早期的生命时期,该行星内核的等离子体和物质的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初始斥引力场的强度,与它所处的太阳系的那一部分物质中的氦的磁场强度相同。为什么土星具有强
大的引力,但却不会从小行星带拉近或吸收大量的小行星呢?该行星的单一斥引力场定位场强度是原因
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该行星的单一斥引力场系统也同时具有很强大的斥力(排斥),这就是为什么该行
星能够对小行星物质的进入保持阻止的原因之一。某一星系与其它星系相比具有更多的某一物质(比如
氢),而其它的星系则具有比较多的氮。因此,等离子斥引力场中的磁场以及它们与一颗行星的惯性力的
总和,支配着它们将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获取什么样的物质,就像太阳系或星系一样。
(2)反应器吸收、生产或放出特定的物质。行星和恒星的斥引力场都是由等离子体的各种组件共同产
生的。这意味着斥引力场影响等离子体的所有组件(图 16),而某一等离子体组件的惯性只影响等离子体
的特定等离子体组件。这样,引力场反应器可以按这样一种方式来制造,以使反应器的惯性力只能吸引某
些等离子体组件。这些系统就像激光系统一样可以发射一个特定磁场强度的射线,不过它们还有逆向激光
操作的优点,也就是说这个系统而且也可以吸引同样的射线和磁场的集合进入系统中。这些系统可以或将
具备单一分子或多分子磁场引力设置,使得系统能够将目标从环境中吸引过来,或者能够将目标向环境
中排斥出去。这些单一设置或多种设置的引力系统或惯性系统(图 15 和图 16)能够用来从宇宙物质或等
离子体“汤”中提取特定的某些等离子体、物质或原料。这样的系统将改变目前工业系统所认为的磁性吸
引只局限于金属物体(如铁)的观点,现在人们可以开发制造出能够吸引任何物质的系统来。例如,只要
设置适当的等离子引力场强度水平,这些系统可以专门从空气中吸引二氧化碳,或者从水中吸引特定的
毒素,或者从地球和太空中吸引稀有金属等等。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不仅仅将成为清洁环境、收集选定的
等离子体和物质等等工作的主要工具,它们还可以用于产生动力和保护功能。通过使用单一斥引力场系统,
能够从其它环境中获取新的物质,比如各种类型的纳米材料。这些系统也能够用来生产特定的物质,比如
当需要使用铀、氢等物质时,就从(宇宙中)的等离子体来生产它们。这些反应器系统能够用来生产可供
人类食用的蛋白质,未来可应用于太空旅行中。通过弱化等离子来生产物质形式的蛋白质已经得到验证,
而且在 2008 年的几次测试中收集到了不同的物质。在这些测试中,从反应器核心生产和提取出来的蛋白
质还导致了反应器装置的辅助系统的损坏。这些蛋白质是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3)对物质产生斥力和引力。通过对单一或多重引力系统和惯性系统的理解,反应器可以演变为只
对某一对象或某一物质产生引力。我们已经制造了在某一时刻对塑料产生斥力或引力的反应器,并且通过
调整反应器的配置,反应器可以对碳等其它物质产生斥力和引力。因此,通过改变单一引力系统或惯性系
统的磁场强度的操作配置,可以使某一等离子体、物质或任何可预期的等离子体的组件具有特定磁性吸引
或排斥。
(4)太空通信。另一方面,同样的引力场定位系统的排斥力技术能够用来将特定强度的磁场同一个
等离子体中的过渡组件与/或它的磁场能量——过渡能量传送到深度太空中,以实现特定的应用目的。例
如,这种类型的引力激光反应器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使用过渡组件和过渡能量的单一磁场强度,这些系
统可以传送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包,此时信息是被过渡组件整个包裹着,信息在传送的时候就没有阻力或
者不会损失能量,信息能够以超出光速的速度传向宇宙中的任何目的地。使用单一磁引力系统时的通讯速
度能够达到几倍数量级于现在使用的最先进的卫星和微波技术的通讯系统的传输速度。这样传输信息的速
度将在量级上比光速更快。
(5)保护飞行器。这些引力激光系统(可把它称为“Grasers”)能够这样来使用,例如可用于避免
飞行器在太空中或者在大气层中与其运动路径上的小行星碰撞,保护飞行器不受损坏。由于这些反应器的
开发,所以目前的导弹技术就显得落后过时而被淘汰。比如在太空中为了保护飞行器而向小行星发射目前
的缓慢导弹,在导弹到达飞行器和小行星之间的预定撞击地点时,飞行器可能已经经过那个地点好几年
了。
(6)实现地球和平。这些单一引力系统或单一惯性系统将会带给人类的现实是,制造战争武器时代
的终极。人类将会理解,而且很快就足够清楚,如果将单一引力系统或单一惯性系统作为战争的武器来对
付他人,这将意味着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它能够将人类从地球上完全消灭。因为这个技术,战争中的
人们只能被迫接受和平,这将是人们出于对自己灭亡的恐惧,而并非出于快乐。使用这些知识所带来的用

14
途和效用,以及单一斥引力场系统的杀伤力的使用和所带来的效用,已经成为宇宙中和平的原因和守护
者。宇宙社区不会给人类任何的机会来使用这项技术,从而改变宇宙的平静安宁。如果人类仍然将这些技
术和知识用在侵略行为上,就像地球人类很多世纪以来的习惯那样,若使用这些单一斥引力场系统的致
命力量的话,那么宇宙中的地球人类将会走向终结,将会给人类带来一次不可原谅的和惨痛的教训。

八、等离子体的能量、质量、重量
1.质量
一个物体的质量的产生和计量可以定义如下:“引力与斥力彼此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特定的磁场强度
平衡状态,这时引力与斥力之间的差数,就是物体的质量的计量。”(图 17)。Keshe 质量计量法则适用
于任何物体,包括等离子体组件、等离子体、原子、物质、行星、恒星等等。

图 17 等离子体的斥力场力、引力场力、磁圈场力、质量场力

用公式表示为: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引力的总计量 -(减) 物体的斥力的总计量。


因此,物体的引力总是比斥力更占优势、更强,否则物体的质量就是负数了。
质量是两个或更多个磁场相互作用达到平衡之后的差数的计量,而不是它们相互作用之前场强的计
量。
在磁场相互作用之前,磁场的计量是指它们的“作用力”;而在磁场相互作用之后,引力与斥力之
间的平衡将形成,其结果是产生了相对于一个特定的中央固定点的斥引力场的质量。
斥引力场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磁圈的产生,也伴随着宇宙间任何物体的质量的产生,而且这四种作
用力都是同时、瞬间产生的。一个物体存在的这四种初始基础作用力是:斥力场力、引力场力、磁圈场力、
质量场力。它们都是两个或更多个强度基本匹配的宇宙物质磁场或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联所
产生的结果。
物体的质量与任何的外部作用力和因素无关。物体产生质量就像物体产生引力那样,是由于任意两个
磁场的相互作用。两个磁场相互交联,形成了第一个引力场,从而成为了一个实体,此时,这第一个斥引
力场将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磁场了,而是成为了一个相对于外部环境场作用力而言的独立实体。这就是为什
么任何实体的质量是独立、恒定的,并且与这个实体所运行、存在的环境中的其它斥引力无关(。也就是说,
两个原始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斥引力场的实体,决定了这两个场的相互作用能够带来
多大的质量,而与其它的因素都无关。质量就是等离子体的封闭场内所有的与外界隔绝的磁场相互作用的
计量的一种表现(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都具有同样的等离子斥引力场的拉力总和、同样的推力总和,
无论这个原子处在怎样的等离子斥引力场环境中。
运用了斥引力场定位核反应器的斥引力场场强后,人类能够制造出能够搭载任何负载的飞行器,因
为这些系统的负载和这些系统所产生的斥引力场场强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独立的斥引力场环境,而只
要斥引力场定位系统所产生的斥引力场的磁圈边界能够完全覆盖整个飞行器的物理边界,它就能搭载任
何负载,它的质量可以大到像地球一样的行星质量。在这个飞行器的设计时应充分解释这一概念。这也是
为什么那两个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四种初始场作用力之前,它们的场强必须相等的原因。

15
如果两个场强不相等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强度不相等的四个力(斥引力场力、引力场力、磁圈场
力、质量场力),其中那个强度最小的场决定了物质能拥有的四个场的最高场强水平。这类不等场强磁场
中的较强磁场(所溢出)的残余磁场相遇并产生物质,这些由残余磁场及产生的物质成为了该实体的尾
巴磁场,而这尾巴磁场会导致这种类型的实体产生螺旋效应。由不等强度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联所产
生的,它可以发生在等离子体内部或者在宇宙中。如果两个不等场强的磁场无法形成质量场力,那么同样
的相互作用导致两个磁场的螺旋效应,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磁场的螺旋效应。这个效应就是等离子体中的 F1
圆环面实体旋转、比 F1 相较大的物体(如虫洞)的旋转的部分原因。
当两个基本粒子或磁场相互作用且产生初始斥引力场并成为一个实体时,如果通过各种途径能够知
道这两者的场强,那么人们就可以说出它们所创造的实体的质量的计量结果是多少了。
2.重量
重量是指在等离子体、物质、行星、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中的任何一点,两个或更多个基本粒子或
者两个实体的磁场系统,相对于彼此的力量和位置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的程度。一个天体与另一
个天体之间的引力,是指同一个系统中的一个磁场与另一个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和吸引的程度。

3.运动的一般方式和斥引力场定位
运动是相对于等离子体的原始位置而言的,包括所有 360 度球形方向的运动。一个单独的动态磁场
(基本粒子)或一个多内核物体的等离子体的多个组件,相对于另一个单独的动态磁场或一个多内核物
体的等离子体的多个组件的持续的动态斥引力场定位且持续不断地变换位置,可能导致它们彼此的相对
运动。这一过程称为“运动的一般方式”。
所有对象的万有引力都遵循同样的运动原理,就像一个电子围绕质子运动、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各组
件的运动那样。宇宙中的运动完全是由于磁场、等离子体、电子、可见物质、行星、恒星及星系彼此的相互作
用和斥引力场定位,与这个对象的物理尺寸大小无关。
在人造系统的反应器中制造出各种等离子体组件的斥引力场恰当的场强,通过这些斥引力场彼此的
相互作用,生产出定位所需的斥引力场,这些反应器系统就会试图去寻找它另一个对象(可以是一个行
星、恒星、太阳系或是一个星系)的新的斥引力场平衡定位,从而使该系统产生运动(比如在行星的大气
层范围内运动)。这被称为“斥引力场定位法和引力运动的一般原理”。斥引力场定位的运动原理就是汽
车、船舶、航空与航天工业的动力技术的未来。未来的斥引力场定位系统的道路将被设定,具体如何运行将
取决于未来的飞行器将在怎样的引力场场强和维度中旅行。这种未来的方法,与运行了数亿年的动态的宇
宙运行方式相符,甚至可以与之相媲美。

4.等离子体能量
⑴ 等离子体能量的定义
磁场处于等离子体磁圈内时,就拥有作用力和能量,并没有产生作用力、释放出能量。这里所指的
“释放”是指磁场离开了等离子体的磁圈。当磁场已经离开了等离子体的磁圈时,从等离子体中释放出来
的全部磁场才可以被确认为能量。等离子体的能量就是“等离子体包含的所有运动中的磁场和磁场作用力
的总和。
一个等离子体所拥有的或所能释放的能量,就是等离子体各种组件所拥有的全部初始基本粒子的总
和,也就是等离子体解体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全部组件时所能够释放的基本粒子的总和,或者说就是一
开始组成等离子体的全部“初始基本粒子”数量。
等离子体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的总和包括:“等离子体所能释放和转移的等离子磁场作用力(能量)
的总和、能够被环境中的其它等离子体吸收的同样比例的基本粒子的数量。被一些等离子体吸收的磁场只
不过是全部运动中的基本粒子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由初始基础等离子体释放出的能量的一部分,没有必
要去考虑一个等离子体所拥有的或释放的能量总和。
这些磁场可以从它们所在的等离子体中分离出来,并朝着其它磁场的方向运动。当磁场离开了它所在
的等离子体磁圈后,等离子体能够将它们控制下的磁场释放到其它等离子体区域,或释放到磁场与磁场
之间交互的结合区域。这些释放出来的磁场,用它们的能量来克服环境中的其它斥引力。当它们接触到其
它等离子体时,这部分磁场和能量将会传递、转移给其它等离子体,从而使新的等离子体以维持它的存在,
保持恒定的正常磁场场强,增加相同等离子场强条件下的、相对于它们基础水平的磁场密度。

16
当磁场离它的母等离子体越远,它们的能量就越少。这种能量的转移取决于从出发点到目标点的相对
位置和距离。
由多个等离子体构成的原子的全部等离子体(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所释放的磁场的总量比一个等
离子体的中子多些。

⑵ 等离子体总能量平衡方程式
相对论的一般方程式(E=mc2)给出了等离子体的质量与等离子体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
“等离子体所释放出来的运动中的磁场能量的总和一旦它们离开它的磁圈,等于各等离子体组件的磁场
相互作用之后平衡的场强的总和(即质量),乘以磁场在物质环境中的最大运动速度(在可见物质世界
中是平常所说的光速——约 30 万公里每秒)的平方”
从释放点开始,不同强度的等离子体组件的磁场在不同等离子体组件或物质环境介质中,能够以不
同的速度移动不同的距离。在同一环境中,等离子体主源组件释放出来的磁场的运动速度要高于可见组件
释放出来的磁场,主源组件组件所释放的更快速度的的磁场拥有更多、更强大的能量,远超同一等离子体
中可见组件所释放的磁场的速度和能量。
应该说相对论的一般方程式能真实地表达等离子体的构成组件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以,
就等离子体的组件而言,这个方程式能够被定义为以下公式: “等离子体的组件所能释放的全部运动中
(它们离开它磁圈时)的磁场能量,等于等离子体组件相互作用之后达到总平衡时磁场的场强(质量),
乘以磁场在物质环境中运行的最高速度的平方”。等离子体的总重量或总质量必然是所有等离子体组件的
的重量或质量之和。因此:
K(等离子体的总能量) =可见组件的能量 + 主源组件的能量 + 过渡组件的能量 + 球形圆环面场
力的能量 + 等离子体的能量转化区内受其它部分共同约束的能量
或 K = (可见组件全部磁场的总和)×(可见组件磁场在可见组件介质中的速度的平方或光速的平
方)+(主源组件全部磁场的总和)×(主源组件磁场在主源组件介质中的速度的平方)+(过渡组件
全部磁场的总和)×(过渡组件磁场在过渡组件介质中的速度的平方)+球形圆环面场力的全部构成磁
场的能量+等离子体的能量转化区内的其它四个组件共同约束的磁场的能量
比如说,当我们用现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个苹果,所获得的数据仅仅是整个苹果中所
有原子的等离子体部分的质量或重量。
事实上等离子体具有动态特征的组件,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持续地从环境中获得磁场
或损失磁场到环境中。因此在空间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运动的时间里,等离子体质
量和能量都是不相同的。

5.未来对质量、能量的测量
在未来的测量方法中,人们必须清楚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的过渡组件、可见组件、主源组件的测量结
果,还有其它磁场组件(比如在任何特定磁场中的 F1 或可能是几个 F1)的测量结果,因为在未来关于太
空旅行的各种应用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上非常需要这些数据,比如利用等离子体组件能量——物质磁能的
斥引力场来进行定位飞行。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等离子体的重量或质量是在什么环境中测量出来的。也就是说,测量是在等离
子体可见组件磁场强度的环境中进行,还是在磁场主源组件强度的环境中进行,或者是在过渡组件磁场
强度的环境中进行。
未来的太空旅行者将会真正的理解,如果全部物质和等离子体组件以及环境等离子强度等等的测量
发生一个小的错误,那么将会导致他们在奇怪和特殊的环境中着陆。这也许对于实验性的目的来说是好的,
但是对于使用等离子体斥引力场定位系统的未来飞船的乘客的健康或生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些小错误
足以令他们在新的条件和星系中的新位置中毁灭。因为错误的计算有可能会发生如下情况,未来飞船系统
的一部分与其它部分分别处在不同的环境和等离子体条件中。比如,因为对过渡组件斥引力场场强的错误
计算,飞船系统可能会着陆于两个不同磁场强度的环境中,或者在与原计划不同的等离子条件中。这就像
一块方糖,它的一半淹没在热的液体中(溶解在热的液体里),而另一半方糖则保持固态处在勺子的柄
上。像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重新排列组合等离子体,将这块方糖原来的组件再次组合,并回到它
最初的固体方块的状态。

17
就像现在那些敢于挑战太空探索极限的人类在探索太空短暂历史里所经历的那样,未来的太空旅行
者和冒险者们只要在计算物质磁能的加载以及能量平衡上出现错误,也不可避免会遇到问题和不幸。在未
来的太空旅行者中,有胆量的人将可能会成功体验未知宇宙的快乐!我们希望,他们更有智慧地进行太
空旅行,而并不需要比以前更有胆量。
第二章 中子 → 星系
第一节 中子衰变
一、中子衰变而成原子
1.中子衰变的起因
在特征上,中子就是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在中子的生命周期中,当它的“能量转化区”中的共享磁场
或其中一个等离子体组件被耗尽的时候,它的斥引力场平衡会被打破,中子就会旋展和膨胀,然后解体
为质子、电子,并释放出不需要的残余磁场。我们把这一中子衰变过程称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衰变”
(图 18)。

图 18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子)的衰变

这个过程是一个宇宙的基本普遍原理:在更强更大规模的情况下,就是“原子的核裂变”;在最大
的规模的情况下,就是银河系中恒星的崩溃,然后又重新形成一些小的恒星或恒星系统的组件(如行
星),释放出能量去帮助它寻找新平衡的同时,释放出大量新的平衡不需要的物质、等离子体及其组件和
能量。
2.中子衰变的流程
当中子开始旋展和膨胀时,首先是中子这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最主要、最强的主源组件,以主源光
(光子)形式从中子等离子体圆盘中心沿中心线抛射进环境中。这时,光子变成圆柱体结构,与环境中的
过渡组件磁场发生作用,这时光子已成为过渡组件,然后,随着光子场强进一步减弱,运动到中子等离
子体的磁圈外,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变成了可见组件(图 19-1)。

图 19 中子衰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而组成一个原子的流程

18
因中子等离子体的主源组件释放,中子斥引力的总体平衡被打破了,因此随后中子中的过渡组件所
含的部分磁场也同时分离出来(图 19-2)。这一过程继续发展,分离出来的来自主源组件和过渡组件的部
分磁场在新环境中越来越多,为了能够保持中子整体稳定和均衡,中子等离子体的可见组件也部分分离
出来了(图 19-2)。
此时在新环境中,从中子等离子体主源组件、过渡组件、可见组件分离出来的磁场以及中子内的其它
磁场,它们相互靠近,然后融合,在这个新等离子体的中心旋卷,场强逐渐提高,从中心开始又重新旋
卷形成主源组件、过渡组件、可见组件以及其它等离子体成分,从而在新环境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型的
等离子体(它形成于中子内部,还包在中子的磁圈中),然后它产生了自己的平衡的斥引力场,并因此
形成它自己的磁圈(图 19-3、4),这时的它就是将要形成原子中的电子。同时中子较大的剩余磁场也同样
旋卷,将成为原子中的质子。在这一阶段,电子的试图找到它相对于质子而言的斥引力场定位,电子被推
出了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环境边界之外(图 19-6、7)。此时,两个新等离子体找到了它们均衡的斥引力场
定位,这就形成了质子与电子之间的间隔,或者说电子达到了相对于质子而言的最低(基础)能量水平。
最后在这两个新等离子体外形成一个磁圈,这样中子衰变就形成了一个包含 1 个质子和 1 个电子的原子
(图 19-8)。
这两个新的等离子体所含之物不得不保持新的均衡,但整体仍然像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这样就让那两
个新等离子体仍然能在同一环境(原子磁圈)中平行地共存,就像一个实体(原子)。质子停留在中央,
因为它的质量和斥引力场强度较大。从此后,电子的自转和围绕质子的旋转便开始了。
来自同一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母亲”的质子等离子体和电子等离子体,它们的等离子体组件构造
是相同的,它们都同时开始了他们自己独立的“生命”历程。
在新的等离子体(质子和电子)重新定位和重新寻找平衡的衰变过程中,也会释放一些质子和电子
不需要的残余磁场——基本粒子、某种射线(伽马射线、X 射线等)、声音能量体等等各种形态的混合体,
质子和电子不需要那些多余的磁场就能够完成彼此间的斥引力场定位。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衰变为 1 个质子和 1 个电子的方式,就是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数量与质子的数量总
是相等的原因,因为一般而言宇宙自然中没有形成质子和电子的其它替代途径,但是,独立的电子还能
从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中的磁场中产生。
中子的分裂为质子和电子是瞬时发生的。
二、电子围绕质子的运动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各组件都具有各自独立的内在的动态等离子斥引力,它们都在向等离子体的内
部各种不同的组件施加它们的动态性和各种强度水平的斥引力。
质子等离子体的单个组件所具有的动态斥引力场与电子的动态斥引力场会互相作用,彼此之间还会
发生原子整体对环境中其它原子整体的斥引力场定位。这将会一直持续地重复地进行,引起质量较小的电
子围绕较大的原子核——质子旋转(图 20)。电子等离子体某个组件与质子等离子体某个组件面对时,它
们的斥引力场会相互作用,电子必须立即寻找相对于质子而言斥力场、引力场总体上平衡的位置,引起电
子被拉近或推离原子核,电子相对于质子达到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电子位置发生变化。由于质子和电子
的等离子斥力场、引力场的动态性,出现电子等离子体其它另一组件与质子等离子体其它另一组件面对时,
会同样发生重新定位。所以,这样不断追逐着的持续的重新定位运动就变成了电子围绕质子的“不确定”
位置或从不重复的运动轨迹。我们把这称为斥引力场定位原理(或斥引力场定位)

19
图 20 质子与电子中动态磁场、组件、整体、斥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导致斥引力场定位以及电子的绕核运动

斥引力场定位的一般原理
任何磁场或等离子体组件及整体的磁场强度决定位置和距离(这里的位置是指从一个源头释放出来
的两个部分的磁场之间的相对位置)。比如,质子、电子的复合组件的斥引力场场强的效应,使得电子靠
近质子中的每一种等离子体组件时运行路径都会发生改变。在复合的原子核中,所有质子的整体场强决定
着电子与质子之间的距离。宇宙中所有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基三粒子,也可以是一个星系)的运动都是一
个对象相对于另一个对象的总体斥引力场定位。这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由斥引力场定位所产生的距离来
决定相互位置的过程称为“斥引力场定位一般原理”。这是一个适用于宇宙中的运动原理。
第二节 原子的核衰变
原子所含的全部磁场就是中子、质子、电子的磁场。这里的每一个磁场,包括构成它们的可见组件、
主源组件和过渡组件的磁场及其斥引力场力。
诱发某些等离子体的核衰变,可以是来自等离子体内部结构磁场平衡的改变,或者是由于外部其它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场强平衡的改变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周围的磁场向该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临近或靠近
引起的。所以,一个特定的物质中的不同原子的衰变速率各不相同,它们衰变的速率取决于它们在这个可
见组件的整体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原子的衰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磁场强度。这里的“外部环
境”可以指同一种物质内部该原子周围的其它原子,也可以指在该原子处在该物质边缘时物质与其它物
质(比如气体)之间的交界面。在每个环境的作用下,该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不同等离子体的磁场消耗的速
率各不相同。物质中的原子的衰变速率各不相同,就出现了物质衰变的半衰期现象。半衰期同样取决于原
子所在环境中的磁场强度。
在消耗磁场的循环过程中,磁场被消耗得足够多时,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就无法维持住该
等离子体与其它等离子体之间的初始引力场定位。构成原子中心的中子或质子的等离子体,在原子核内重
新进行引力场定位,从而使原子核找到一个新的斥引力场平衡以及与其它等离子体均衡的位置。
一部分等离子体的初始基本粒子被用于维持原子核原来的位置和运动,而另一部用于维持原子基本
等离子体的整体性。原子的等离子体与其磁场密不可分,所以一部分磁场运动、传递到其他等离子体中的
同时,这些磁场被被释放消耗了。一个原子的多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核衰变,完全就是因为原子的等离
子体的整体斥引力场强度重新平衡。只有这样,在原子的结构中,才能保持原子所含的全部等离子体的整
体斥引力场强度的均衡——一个由全部等离子体构成的原子整体斥引力的均衡。原子总是分裂为完全相同
数量的中子、质子和电子的低数量级的新原子核,是为了两个或多个新的原子中的等离子体的磁场能够保
持平衡。
在重原子核的等离子体的磁性重新定位情况中,重原子分裂为两个或多个新的完全相同结构的部分,
每个部分(包含中子、质子和电子)都是经过斥引力场定位的重新平衡、磁场强度的重新配置,最终(重
原子)分裂为两个新的原子。通常,重原子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被称为原子的可控裂变。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都是由相同的特定磁场强度、相同互动方式的初始基础粒子形成的。能够分裂的
原子基本上都比氢元素重。比氢原子重的所有原子进行整体分裂后,新原子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其所包含

20
的磁场集合是恒定的。高密度的原子的分裂、组合过程中,初始基本粒子彼此分离,然后又重新聚集组合
为两个或多个密度较低的新原子,同时会满足新原子中各磁场强度的平衡要求。
一个特定物质所包含的等离子体的总数量是恒定不变的,仅仅由于这个事实——磁场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解体的速率是基本恒定的。所以,在它们经过重新组织并消耗一个特定数量的动态磁场(能量)而达
到一个新的均衡状况所花费的时间大致相同。原子核的各等离子体组件的全部磁场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均衡
的过程,就是一个原子的核衰变的基本原理。
新物质中的磁场重新组织、平衡,在很多方面依赖于该物质所包含的全部原子斥引力场强度。但这与
物质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无关。
所以,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分裂和衰变为质子和电子(图 21),这被称为“初始基础衰变”,这是一
个自然衰变过程,与重原子到轻原子的核衰变一样。当重原子利用自身磁场保持其位置、运动和磁圈边界
时,它不得不分裂为更小的原子的子结构,这就能维持其整体上的磁场和引力场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原
子的核衰变”。一般情况下,一个原子的核衰变原理与“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衰变”的简单过程一样,遵循
着相同的原理和方式。
第三节 原子核聚变、宇宙的融合
一、原子核聚变
原子核聚变就是更多的质子、中子聚集在一个原子核内,形成更重的原子(元素)。
在较重元素序列的原子的构造中(图 21),为了保持原子核的斥引力场与相应的电子的斥引力场的
总体均衡,这些较重的原子需要更多的均衡的等离子体——中子。图 21 展示了像氦原子这样的由初始基
础等离子体构成的复合结构的配置,以及它的中子、质子和电子的相互定位,还显示了原子内部每个独立
部分同时产生的动态等离子体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斥引力场以及在这些等离子斥引力场
的相互作用。

图 21 原子核聚变成的一个重原子(比如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由于质子是动态的实体,若在原子核的紧密区域中超过了某一数量的质子,这些质子就不会自由。为
了让这些增加的质子能自由运动、整个原子核的结构能够达到斥力与引力的均衡,这些质子需要建立一个
更大中性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更多电中性的中子。由于中子是平衡的等离子体或者说具有电中性、
它自己的斥引力场磁圈,中子就成为了质子之间进行斥引力场定位时所需要的间隔和空间,它更像是具
有一个质子以上的原子核结构中的磁场均衡器或平衡器。如果没有那么多个中子来填补形成一些质子斥引
力场定位所需的平衡间隔(或叫“空间间隔”),那么由于质子的引力作用就会造成质子相互交联锁定,
部分原子核很可能出现“封闭”,这很可能导致原子核的爆炸;另一方面,没有中子作为填补一个空间
间隔,原子核将无法获得稳定的引力定位。所以当质子的数量增加时,为了全部质子保持自由运动,原子
核的体积也要增加,而且还需要更多数量的中子。
21
因此在重元素中随着质子、相应量的电子的增加,质子彼此过于靠近,质子之间会出现排斥力,就会
形成一个更大的容纳质子的空间,所以质子和中子越多,原子核的磁圈边界越大,因此,更多的电子就
安排在距离原子核更远的位置。随着质子数量的增加,原子核中心的全部质子的斥引力场的边界扩大了,
所以就需要增加一层电子轨道来容纳更多的电子。
正向电荷是由等离子体(如行星)斥引力场的斥力引起的磁场流动,而负向电荷则是由等离子体的
斥引力场的引力引起的磁场流动。阻抗是物质的原子对磁场流的引力作用的计量,而电阻则是物质的原子
对磁场流的磁场斥力作用的计量。
二、宇宙的融合
(一)宇宙聚变
原子核的聚变,也能够简单地在宇宙环境中进行,也并没有物质上的限制,当恰当的磁场强度环境
出现后,甚至不需要可见物质的存在,或者在那些没有高温区域的地方(如地球、恒星的中心)。在宇宙
更大尺寸上,在未来某些时候,有可能这个宇宙会与另外一个宇宙融合和合并,成为一个质量更大的宇
宙单元,这种可能性与它会分裂为两个或更多宇宙的可能性一样多。
在宇宙中物质的磁场的互相作用和同类磁极的排斥,导致宇宙中斥力的制造,导致被称为的物质分
离和所谓的宇宙膨胀。当相同的磁场的不同磁极的互相作用,导致宇宙中引力的制造。这个宇宙膨胀的极
限,由其母宇宙所分配的容纳这个宇宙的空间、给这个宇宙扩展的空间以及目前观测到的这个宇宙的膨胀
情况,就决定于这个宇宙自身的斥引力场的总强度,并不依赖于其他的因素。
当这个子宇宙传输到它的邻居宇宙子系统的物质磁场的量,多于本系统需要用于维持其存在的量,
则本系统无法保持其目前的斥引力场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干扰,本系统如同之前的母宇宙一样,将会通
过分裂而找到它的新的平衡。这就导致了新的子宇宙的创造。
两个目标(星体)的斥力场和引力场相等的情况,只由单一物质构成的星体(比如一些恒星,完全
由氢或铀或者其他重元素构成的星体)。这些由重元素构成的单一物质星体能够产生的斥引力场的强度比
“氢元素单一物质星体”高出好几个数量级。我们推断,每一个宇宙不可能同时拥有超过一颗重型元素单
一磁场星体。
(二)物质聚变
宇宙温度地图中央的热点,是由于宇宙融合或裂变时新来的动态的主源物质运动到宇宙中央后减速
变为过渡能量,释放出场碎片。在恒星的中心以及诸子宇宙和星系的中心,被认为是磁场和物质的聚变进
程发生的地方,也是热产生的地方,这归因于磁场的快速运动。这导致磁场碎片的释放,在特定的环境磁
场强度中表现为热或者射线(包括能产生热的红外射线)。这些磁场的运动,导致所有原子等离子体磁圈
的减弱,这种减弱允许不同的等离子体场进入和融合或聚合到另外一种等离子体磁圈内,不管后者是等
离子体,还是一个原子,或者是来自主源恒星环境中降低了强度的不同磁场。这是暂时的情况。
从可见物质变成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可以通过磁场聚变的方式来达到。当强度较低的磁场和物质进入
到主源物质(主源恒星)的区域时,它们的磁场的密度在主源物质的斥引力场里将变得挤压和紧密;在
主源物质斥引力场的集水池里,将混合并熔化不同场强的基本粒子,使得它们变成和达到与主源物质强
度相同的水平和密度。当可见物质实体进入而与主源物质实体接触而发生了碰撞的时候,只是增加了主源
物质的内含物。
主源恒星是磁场和物质进行聚变的地方,它使得来自于较弱场强的松散的磁场、光子与主源物质合并,
从而提升了新来的磁场的强度。这些新的更强的磁场被释放到星系中恒星和行星的中心点,在小尺寸上就
变成质子和电子等离子体的核心。在宇宙中,主源物质是能量之源,是宇宙的磁场的供应站。因此,当主
源物质的等离子体与较低场强的任何物质的磁场互相作用或者碰撞,那么新来的磁场将变成主源物质频
谱中的一部分,并加入到主源物质的系列中。
主源恒星在宇宙中能够增强可见物质场强到过渡物质水平或者主源物质水平,或者提升过渡物质场
强到主源物质的场强水平。
反应器制造和使用更高强度的磁场,即这种磁场比任何实体(例如原子或基本粒子)的斥引力场强
度还要强,从而引起原子、等离子体和基本粒子的聚变。
绝对零度

22
在宇宙中,热量度的是张度,即物质的磁场能够变疏松,以容许原子或分子磁圈的桥连程度。在原子
物理学中,通常被称为库仑势垒,它只是原子斥引力场的阻碍或紧密程度。磁圈和库仑势垒是相同的属性
和原理,都是显示行星系统、原子结构的斥引力场的紧密程度。
不是热量或速度制造和达到聚变,而是磁场和物质的斥引力场的松解或稀释,这会导致聚变和制造
较重的元素。
在一般恒星或主源恒星内部聚变过程制造的热,是一种副产品,但热不是聚变的起因或结果。事实上,
热协助松解斥引力场的运作,即松解库伦势垒,以适应于聚变或混合不同磁场和物质的等离子体。
在宇宙中,聚变发生于在主源恒星和可见物质恒星的浓缩的中心;在此,没有等离子体加速的空间,
但由于松解等离子体的磁圈或库伦势垒的磁场力,物质发生了混合和融合(即所谓的聚变)。在此,不需
要来自于两个等离子体的聚变,物质的融合就开始了,热作为磁场的解旋的剩余部分而被释放。在这个过
程中,磁场强度从较高到较低的转化是非常迅速的,这个过程本身作为热而显示在这些宇宙环境中,作
为宇宙进程的一部分。
热即解旋着的离子体磁场从一种物质状态解旋(即它们的磁场张开),从而允许其他物质打开它们
的磁圈,并从其他等离子体的传输中能够接收到磁场。如此,冷可以被解释为,当物质的磁场减缩其磁圈
的范围,并不再传输任何磁场到其他的物质中去。在这点上,磁场传输的总量为零,这在当前被称为绝对
零度。物质的等离子体或原子在这个点上仍是活动的,并且保持着它们内部动态的条件和环境。人们仍看
见绝对温度下的物质,此时是内部等离子体的磁圈在连接,而不是内部磁力连接。事实上,磁场,如基本
粒子或曰基础物质,永远都不可能不存在,或永远与其他的磁场不互相作用。非动态的宇宙永远都无法存
在。实际上,宇宙的创造和磁场的创造和起源,都归因于和通过诸宇宙系统的差动波形的差的基础形态。
磁场本身创造了宇宙系统中强度的水平之差。磁场的起源是宇宙存在的原因,而宇宙的存在是状态之差存
在的原因。状态之差,是各个磁场为弥补个差而创造的。因此,实体的创造,是为了覆盖位置之差,从而
创造了磁场。因此,现在人们以简单的语言明白,磁场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宇宙的创造和造物世界的产生的,
以及万物的真实本质是如何成为存在的。
在绝对温度下,物质和物质世界的时间停止,但磁场和磁场维度不同。冷的量度,不依赖于等离子体
外部磁场的强度,而是依赖于其内部的磁场的运动。这就是为什么在行星系统中,行星能够且确实产生它
们自己的独立温度,而不管它们在宇宙哪里、它们周围的行星和恒星的环境能有多冷或多暖。因此,绝对
零度,只是适用于地球的位置和环境,对应于地球的磁场和物质环境,而不适用于全宇宙的条件。这就是
为什么,人们可以看到和观察在宇宙中所有类型压力和磁场强度中的生命。
如果没有互相作用存在于原子之间,即原子的相对运动不复存在,从而相对的运动变成凝固状态。这
被称为“斥引力场平衡标准”。绝对平衡的结果,将给人类带来被称为悬停的能力;无需螺旋桨,不是当
今所说的停在空气中的直升飞机,当从一个斥引力场系统的环境运动到另外一个时,丝毫无需处理从每
一个方向再进入的问题。
在宇宙中,互相作用的磁场之间的位置,直接影响到一个实体定位自身在何时何地有多快,甚至还
决定着两个互相作用的、与其他环境作用的实体的冷或热的量度。行星、恒星和星系的旋转方向决定于它们
周围的其他实体。金星旋转方向不同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是由于它内部磁场的旋转速度和位置以及其他
行星内部结构中相同的东西。
时间
时间量度的是,特定强度的磁场经过一个特定的预设强度的磁场的过程,或特定的磁场互相作用的
持续过程。在宇宙,时间依赖磁场强度和环境。在主源物质环境里,时间的减少要比在可见物质环境中的
减少快很多。
宇宙时间的定位,将会对应于宇宙的中心位置而被测量。以宇宙中心点为零,然后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做一个预约,那么宇宙中所有磁场和物质相对于中心点的运动过程,就是时间;其中,这个位置是三维
的,还是 360 度。在其中,事实上,宇宙中的时间,需要一个参照点,比如地球时间、太阳系时间、银河系
时间及宇宙时间。
时间是不变的,在相同的引力场和斥引力场强度环境里,它是相同的。在当前有一个谬论,即当一个
人离开地球的时候,宇宙中的时间会走得更快。如果科学家能够在这些卫星环境中创造出与地球重力加速
度相同的 g 强度的力而不管它们如何定位,环境被称为一个 g,那么这些卫星就不需要它们使用的校正系

23
数。时间校正系数,是由于在地球周围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斥引力场强度且运作在其中。这些系统的时间
校正,只是系统处在地球的表面时须创造出与地球内部相同的斥引力场强度。
如果人们希望回到过去,请思考:在旋转的动态环境中,可以通过光看到一个人的过去,或者通过
制造机器回到过去看到先人的面容。这只不过显示对创造科学和光的运动缺乏理解,以为这些科学人能够
让光通过动态宇宙的迷雾而达到。
当人们进入主源物质环境中,处于主源物质的磁场的速度,旅行状态看起来比可见物质世界中的光
速要快上千倍。当在旅行系统中使用自己创造的主源物质的时候,那么人们就能够在宇宙中快于可见物质
世界中磁场的光的速度,那么人们就能够在人类的术语里数秒钟内周游宇宙;那么人们就能够旅行到更
大的宇宙的长度和宽度,就像当今人们使用喷气客机这个小玩具穿过地球里的一个小水滴那样快。
为什么宇宙中的一些物质和实体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人体是磁场和
物质的复合体,给该复合体增加斥引力场越多,它向周围释放的斥引力场也就越多,被周围斥引力场的
影响也如此。人的生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后随着人类 DNA 会维持更久,那么这将会增加人的生命,
如此人就活得更长;但是在宇宙中,任何实体(肉体)不会永恒存在,不过实体是总体的一个方面,全
体属于一个整体。如此,人类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不仅在物理形式中,更是全宇宙之神在它物理存在
(肉体)属性中。
宇宙拥有磁场和物质,它们的不同只是它们的强度,此外毫无二致。如此,对于具有较弱场强的物质
实体来说,若让他处在较强的场中,时间更快;当较强的磁场处于较慢较弱的物质场强中,时间更慢。如
此,时间在宇宙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关于人所处位置和状态的一个量度。如此,如果人们在宇宙中,
某处的磁场的强度比他处要强一千倍的话,那么该处的时间将比他处要快一千倍;这适用于创造世界的
所有磁场和物质。不是所有的中子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子在不同的宇宙中都有相同的斥引
力场强度。
基本粒子在人的环境中被释放和流布,对于人的细胞的代谢和分裂来说,是一个时间的调节器。在宇
宙中,基本粒子对于人的生命长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对于那些领悟和寻找永恒生命的人来说,是智慧之
语。增强体内基本粒子的强度,就可以延长寿命及至长生。

第四节 原子聚合成分子,再组成物质
初始基础粒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等离子磁组件(可见组件、过渡组件和主源组件)再进行相互作用,
就产生了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或中子。中子的内部结构被认为是一个平衡的动态磁场环境。而中子因衰减而
衰变成质子和电子,从而形成了原子(最轻原子——氢原子),再经原子的核衰变形成重原子,原子经
相互作用和聚合产生了分子(图 22),进一步混合而成物质(呈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从根本上说,
初始基础粒子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首先产生了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是处
于整体等离子磁性均衡状态的。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任意质子、中子、电子只要有一个总的等离子体斥力和引力的定位平衡,就能
产生分子或一个细胞。

24
图 22 原子的磁场通过斥引力场定位形成一个分子

具有某种构成配置的原子、分子不会只存在于某一环境中,它们是广泛存在于其它的环境(如行星、
或星系)中;也可以解释同样的等离子体放在不同的等离子斥引力场条件中,该等离子体自身能够表现
为可见物质的固态、液态或气态;也可以解释具有特性的蛋白质能够在人体的某一部位的某些细胞中产生
或维持,而在其它的部位却不行。
如果在宇宙的任何一个部分能够维持同样的磁场条件,人们就可以复制人类所知的宇宙中任何地方
的几乎所有的物质。也就是说,当人们可以创建一个能够营造一个全部原子整体斥引力场平衡和均衡的环
境,人们就能复制并维持任何的分子。因此,范德华力的拉力和推力,只能是不同分子之间各自运行的引
力和斥力,而与该分子同其它分子或原子相互绑定的结构无关。

第五节 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组件在它们的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产生不同的状况,而且等离子体组件的各种状
态类似于宇宙的物质的各种状态,好比在物质状态下能够让液体与固体或气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同样地,
不同的宇宙物质状态也可以这样做,比如让可见物质和主源物质或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的磁场相互作用。

一、可见物质与主源物质的相互作用
与主源物质相比,可见物质由较弱的斥引力场强度组成。可见物质总是被吸引向主源物质。
在可见物质的磁场与主源物质的磁场相碰撞的情况中,可见物质的成分将会被主源物质更大、更强
的磁场强度所吸收,然后与主源物质结构内的磁场相混合;两者的斥引力场相互靠近并相互作用而产生
一些残余磁场(比如能量、伽马射线或者光子或残留磁场),这是磁场直接从主源物质表面飞溅而出的。
可见物质所包含的动态磁场或者能量被主源物质的环境吸收,从而改变了主源物质的磁场强度和它们的
紧密度。

二、可见物质与过渡物质相互作用
可见物质的成分将成为过渡物质引力中心的构成等离子体成分,其中的区别就是,在这个情况下,
可见物质将不需要克服过渡物质的任何磁圈。这一相互作用与我们在宇宙物质维度(层面)所看到的一样,
例如在宇宙中恒星和天体消失在黑洞里面。

25
在某些情况中,这一过程(撞击)可以扰乱过渡物质与它周围环境磁场强度之间的整体斥引力场强
度平衡。这些变化能够引起过渡物质产生一个相对于周围磁场环境而言的轻微的或强或弱磁场强度磁圈,
于是过渡物质变得像可见物质那样更加可见。在宇宙黑暗的空间中可见物质在那里凭空出现。甚至宇宙中
的磁场的紧密度的变化,都能够打破过渡物质与环境磁场强度的平衡,从而使过渡物质变得可见。

三、主源物质与过渡物质的相互作用
主源物质与过渡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常规的相邻碰撞)形成卫星-中子衰变
这个情况是可能性最大的,也被认为是常规标准的。这是物质两“巨人”之间的碰撞。假设这种情况
的相互作用发生在一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环境内。
当磁场数量巨大的主源物质、过渡物质相互碰撞后,产生了一个新的、超大型的、不稳定的物质混合
物——A-D 混合物。由于不同强度的磁场彼此从来不会融合,只能混合并彼此相互影响,每种物质都仍保
持着它们原先的不同的磁场强度,所以主源物质、过渡物质没有融合,只是混合。这个新物质需要达到整
体的稳定以保持其自身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所以这个新的磁场必须去寻找一个新的自身磁引力的平衡
和均衡,这个新物质就必须且总是要向环境中释放出多余的磁场(包含一些主源物质成分、过渡物质成分
以及从可见物质吸引过来的较弱的磁场——这些较弱的磁场主要来源于那两个巨型物质碰撞后所剩余的
弱磁场碎片)。由于这些新释放的一小捆较弱强度的磁场之间非常接近以及它们的来源于三种物质的缘故,
它们通常相互吸引、形成一束而成为一个在 A-D 混合物附近的小型的物质实体,就像原始初始基础等离子
体(指该情况一开始假设的那种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小型版本。这个小型实体也产生了它自己的斥引力
场,为了保持它原始磁场的整体平衡,它就必须进行斥引力场定位,被迫去寻找一个新的位置,就来到
这个新位置(已经离开了 A-D 混合物实体环境),停留在 A-D 混合物的外围轨道上运行,但它仍然处在
A-D 混合物的斥引力场的控制范围之内,这样它就成为了 A-D 混合物的初始基础卫星等离子体。
在这一过程中,A-D 混合物中包含了两个强度互不均衡、互不匹配的磁场——过渡物质和主源物质的
磁场。在某个时候,这两个实体的磁场分离,然后各自再度回到平衡状态而成为一个新的中心实体体。这
一中心这实体与初始基础卫星实体相互作用后,它就有了一个新的围绕自己旋转的小型的卫星实体。
等离子体过渡组件与主源组件的碰撞,由此所产生了围绕中心等离子体旋转的、新的小型卫星等离子
斥引力场,这就是电子的产生——从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的这两个等离子体组件相互作用后分离出来。这
个中心等离子体就是质子)进而产生了初始基础原子(氢原子。这就是凯史所说的“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
初始基础衰变”,或者说“中子的衰变”。

情况二(F1 完全崩溃)形成黑洞、行星环、新星
这一情况通常发生在 F1 完全崩溃后,这使得等离子体中的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两个巨型组件迎面相
撞。

A.过渡物质的覆盖了主源物质
第一种情况 形成黑洞
过渡物质磁场覆盖了主源物质的磁场后,这两组不同强度的磁场相互作用,各自独立的斥引力场合
并为一个大规模的引力系统,具有大量的拉力作用,但是它的斥引力场强度相对于外部环境的磁场强度
是均衡的,它的磁圈与外部环境磁场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所以这个新的巨型的实体没有一个清晰的
磁圈,它的核心无法看见。这一情况通常被当做“黑洞效应”。

第二种情况 形成气态行星外环
过渡物质磁场覆盖了主源物质的磁场后,主源物质与过渡物质级联(即每一实体只与其邻近实体相
互作用而串联在一起,就像树支分叉一样)在一起。
在级联的情况下,因为主源物质、过渡物质二者的磁场强度不同,它们级联成的上下两个层面的磁场
无法混合在一起,此时经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在上下两个层面之间的交界面内产生了一个不同强
度的(与过渡物质面积相当的圆形)“磁场交界面区域”。然后,主源物质磁场全部渗入这个(圆形区域
并不断向外扩散),就在过渡物质的磁圈之外的环境中产生了一个不同强度的斥引力场的环形区域,这

26
个环形区域的主源物质发出不同颜色或不同强度的光。这个环的体积与那个被渗入的主源物质的体积相等
(这意味着这个行星环是由原先的主源物质变来的,过渡物质数量小则成为这个行星的)。

图 23 土星环

在那些具有固态中央核心的气态行星(如图 23 土星)上,这个环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位于巨型气态行
星向外扩展的多个磁圈。这些行星核心通常都有嵌入的初始的固体物质,而且在整个行星生命周期中逐层
叠加、覆盖相同或不同的气体。在气态行星中,由于温度低,覆盖在固态的核心外面的气体变成了流动的
液态,并产生了它自己的斥引力场。然后,固态物质核心的斥引力场与不同层面的气体的斥引力场发生相
互作用,或者各个不同层面的气体的斥引力场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在每个实体层面的交界面,不同强度的
斥引力场形成了,所以可以观察到等离子斥引力场强度平衡时的各层斥引力场的区域和位置。这就是土星
和木星的外环的产生原理和过程。
事实上,如果有人能够数清楚土星外围环形的数量,那么他应该说出土星这颗气态行星内部包含有
多少层气体了。这就好比通过数树干横截面的树轮来测算树的年龄一样。其实,在一些恒星的周围也能看
到这样的多层的气态环,但是都被恒星表面的强烈光子给遮盖了。
多重固体核心及圆环在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的应用
当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引力场定位系统反应器时,反应器系统与飞行器就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坚不可摧
的多层磁力保护环,保护飞行器免受宇宙尘埃的伤害,或形成一个避免高速行进的飞船与路径上的小行
星相撞的防护罩。这种类型的磁力多重环形还可以加载在飞行器的周围,使飞行器能够潜入液体环境的深
处。飞行器利用这些系统成为了能够隔离液体,能够进行斥引力场深度定位,而且不受温度的制约。

B.过渡物质进入到主源物质中心(形成新星)
第一种情况是新星爆炸
过渡物质进入到主源物质中心后,主源物质磁场覆盖(重叠)过渡物质磁场,它与过渡物质磁场相
级联。
假设这一情景发生在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内部环境过渡组件和主源组件之间。在这个情况中,再一次产
生了一个双层的主源组件与过渡组件巨型等离子体,这个新等离子体和以前一样,将其它可见组件和电
子或者周围的其它磁场吸入到它的范围内,像吹气球一样被吹入主源组件内部并级联。所以,这个相互作
用的新组合体将拥有一个包含三种等离子体组件成分的等离子斥引力场。像上一个情景一样,此次这些全
部等离子体组件都被主源组件级联。有时候在恒星中,由于恒星内部的星体动态磁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
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比如聚变、裂变、衰变),在恒星的中心形成了较弱的磁场,此时磁场强度最弱的
可见物质将处在中心,外面覆盖着过渡物质,最外面将覆盖主源物质,比原来的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在均
衡状态时有巨大的亮光。这一阶段的新的三种物质的巨型结合体是一个超级星体。这是一个暂时的状况,
称为星体主源物质三层级联的新星状态。这将会导致主源物质(或恒星)的体积在短的时间内膨胀和鼓起,
可见物质的新级联等离子体的内容能够使恒星的外边界不断膨胀,并超出了原先内部三种物质的中心引
力的控制范围之外,恒星在其环境中“爆炸”了,看起来主源物质就像是一个明亮的可见物质突然膨胀
的明亮的等离子体。主源物质的磁圈区域成为了中心等离子体的整个磁圈区域。这被称为新星状况。
爆炸导致了恒星级联体内部所有物质和磁场的完全释放。因此,这些释放出的各类物质和磁场又再次
开始进入了新的相互作用的环境。恒星爆炸解体后,其所包含的星体成为了星系“汤”中的一部分,恒星
的成分都被吸收,再次形成新的恒星等等。对于星系,也是一样,甚至对于宇宙也同样发生。爆炸以后,
从基本粒子到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组件、等离子体,再到原子和物质的整个循环周期又重新开始了。回到星

27
体后,星体就释放出一些粒子,而这些粒子则被星体周围的其它原子等离子体吸收。这其实是磁场强度在
它们的环境的范围内相互作用、相互吸引过程的正常循环。在不同强度和状况的磁场的自然循环往复中,
没有任何磁场的增加也没有任何减少。

对于同样的级联情况,还有另一种可能的情景(恒星形成),如下:
新星形成时,当它外部环境的使它膨胀边界的斥力无法超出它内部共同具有的斥引力场时,它的三
种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内部引力场开始使这三者彼此相互锁定并产生一个整体斥引力。
仅仅由于新星内部三层组件相互作用的引力强度大小,新星内部级联的星体开始将所有三种物质的
磁场紧紧地它中心吸引,导致了新星的物质回缩以及整个结构的回缩,新星的体积缩小了。直到全部的星
体在它们的新位置稳定下来,这个新的星体将会成为一个原先各种物质的浓缩。当新的物质从原先的巨型
新星状况转入它们的新位置时,这个星体体积将会比一般新星缩小很多。然而,它的体积与原先三种物质
的总体积不相等,也与原先星体的体积不相等,但是它的整体内部引力场强度比它整个还是原先星体的
时候大得多。到了这个阶段,最外层的成分仍然是活跃的来自主源物质的明亮的光。但是由于新的强大的
来自等离子体内部的引力,最外层的成分在与来自内部的级联星的引力场相互作用下,甚至连在外层的
主源物质经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也会转而向内。这给人的印象就是星体或恒星休眠或枯竭了,但实际
上这时整个系统(等离子体或恒星)与它的整个存在过程相比,甚至与它们还是星体或恒星的时候相比,
从来都没有如此强大,其内部从来也没有这么活跃。

第六节 宇宙的结构
凯史所说的“宇宙”有大小之分,最大的唯一的一个宇宙叫“最大宇宙”;较小的宇宙可以是星系,
更小的可以是一个原子甚至一个等离子体,这些小宇宙也可以叫“对象”或“实体”。宇宙(如银河系)
结构就像图24“宇宙温度地图”所示的那样,从“正面”看它像一个椭圆球体。

图 24 宇宙温度地图中央圆盘上聚集着热

若把宇宙(如星系、等离子体)剖成上下对称的两半,再俯视它,它的真实结构就是逆时针旋转的的
圆盘如图25,这个圆盘的模式化结构就如图26。

图25 星系(来源:哈勃)

28
图 26 主源物质集中在(假想的)中心线上并旋展

事实上,宇宙的热集中分布在圆盘中间的一条螺旋线上(图26)。在图12中,宇宙中心是星系、星体、
质子等离子体和其它类似这样的实体中高度旋卷的主源物质,星系中心就是主源星体,就是黑洞;这条
螺旋线从中心开始往外扩展到宇宙的边缘,依次分布着三类物质:主源物质(远超光速)、过渡物质(超
光速)、可见物质(包括等于光速的伽马射线、X射线、可见光以及略低于或远低于光速的可见物质)。这条
螺旋线是从宇宙中心的主源物质发出的,所以这条螺旋线就叫做“主源中心线”,简称“中心线”。中心
线像机械时钟的弹簧发条(如图27)。发条在中心旋得越紧,发条的弹力就越大。同理,中心线越靠近宇宙
中心,旋卷得越紧密,因此磁场密度越大,场强越大,磁场(光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图27 宇宙的中心线像机械时钟的弹簧发条

主源物质和可见物质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斥引力场强度和它们的磁场的紧致性(紧凑性或致密性)。
这意味着例如直径10厘米的主源物质实体一旦在结构中放松,它就变成一个直径数千米的可见物质斥引
力场环境实体(如图27)。
宇宙的中心引力物质集中,这种引力牵引着动态中心线,使中心线旋卷(旋紧)和旋展(放松)。这
个中心线注入了宇宙的主源物质。当宇宙诞生时,这条动态中心线出现在宇宙温度地图中,质量密度更大
的主源物质坐落在宇宙温度地图的圆盘上,主源物质主要分布在中心线上,强度最大的分布于宇宙中心
(如图16)。主源物质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存在于宇宙、星系、星体、行星、质子的等离子体的中心

29
和中心线上,甚至在电子等离子体的中心。
将全部主源物质、过渡物质和可见物质整合成一个连续的磁场强度“发条”——磁场磁谱(或称统一
的磁场磁谱),正如宇宙中能被观察到的一样,这可以被称为宇宙的磁谱(如图26、27)。这个磁谱就联系
到各类物质的创造过程:当使用一把钥匙把主弹簧绕紧缠绕,然后把它放松。当宇宙的中心线放松、发散
(旋展)时,会释放出过渡物质和可见物质磁场,并向外部传播进入一个更大宇宙的空间。当机械时钟发
条在中心绕紧时,这个中心绕紧的发条就相当于宇宙中心的主源物质——一个在中心充满能量的紧致实
体(图27)。当机械时钟发条放松时,发条伸展得更远,就相当于宇宙释放出了较低强度的磁场,强度下
降就还原为过渡物质的磁场强度。当发条放松伸展得更远,就相当于过渡物质场强进一步减小得更多甚至
到了最低的磁场强度,这主源物质达到了可见物质磁场强度,这时就会变成人类肉眼可见的光和最低磁
场强度的可见物质(图27)。
星系中的实体,南极与北极彼此对立结合在一起,如同人类观察地球一样。这个系统在大致的形状上
接近于球形,作动态运动,在运动方向上呈逆时针旋转。在宇宙中,会发现主源恒星,有的逆时针运动,
有的垂直旋转,还可能有些是顺时针方向和垂直方向两者之结合的旋转运动。这些运动依赖于主源物质的
磁场强度和位置,如同人类在太阳系看到的一样。从外面看这个宇宙子系统,一定会看到它拥有环,如同
土星那样,这是因为这个宇宙子系统与气态行星拥有相同的结构;但是,不同的是,它的环会是彩色的,
并且比土星环更加动感。
主源物质斥引力场也有一个连续的磁谱,也就是说主源物质的强度并不完全是一样的,主源物质也
可以细分为不同强度的主源物质种类。
事实上创造新宇宙是从中心逐步向外进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宇宙甚至被观察正在扩展。作为宇宙
的扩展的理由是,一直由于宇宙中心存在主源物质,作为主源物质的主源光(光子)向外辐射,当光子
旅行到它们的新环境中就减弱强度,从而创造了新的等离子体的可见组件,导致原子、分子和星体等等的
创造。
我们人类这个地球目前正在扩展,是由于母宇宙主源物质放松从而创造了我们这个地球宇宙的球体。

第七节 光子(光射线)
一、光子的结构
光子(或叫光量子或光射线),是一个物理的等离子体实体,和一个质子、一个电子的等离子体一样,
同时具有自身的斥力场、引力场和磁圈。光子有活力(动力),所以它拥有动量,它能承载并将这个动量
作为能量传输到其它的光子、有形和无形的实体。如果光子不拥有它自己的斥引力场,那么光子将在宇宙
中开始运动时就会将首个磁场对象吸引和吸收进去。由于光子拥有它自己的斥引力场,那么光子就可以根
据它相对于宇宙中其他对象的斥引力场强度,找到它自己的位置,并能向前运动。
光子与初始等离子体、太阳系、星系的内部结构相似。从光子横截面(图3-B)上看,它是球体,中心
是致密的磁场强度最高的主源组件(占等离子体总量的80%),最外层是可见组件(占等离子体总量的
50)%,中层是过渡物质(占等离子体总量的15%)。但从光子横截面(图28-A)上看,它(在运动中)是
长圆柱体,最外层却是过渡组件,中层是可见组件。

图28 光子结构的横截面

等离子体内部场的互相作用,总是将自身旋卷在封套的形式里。这是宇宙中永恒的运动,使所有实体

30
出现球体的形状。磁场的互相作用、吸引作用,产生了引力场的圆周运动。这产生了宇宙中磁场的封闭和完
整循环。这些磁场同时也维持了相关物质的引力定位。如此,这些磁场的球体形状是基础性的存在,归因
于斥引力场和定位的共同结合。磁场的定位和速度择向的原则,解释了宇宙中所有物质都逆时针旋转。质
子和电子的等离子体的逆时针定向运动,归因于它们的等离子体内部的磁场强度、等离子体内不同组件的
位置。电子和正电子的唯一不同,是内部的其中一个等离子体组件稍微异位于另外一个,磁场定位规定这
些实体的等离子体的旋转方向。
光子像一只变色龙,它能根据它的环境斥引力场强度改变它的外罩“皮肤”。并且当光子在宇宙中心
“源头”、宇宙边缘“目标”两处时都进行圆周自转运动时,它呈现球体,最外层是可见组件,第二层是
过渡组件;但光子作直线运动过程,它就变成了长圆柱体,最外层就是过渡组件,第二层却变成了可见
组件。
在地球条件下,如果流星体进入它的磁圈时,它与磁圈接触的表面物质会向后伸展。在进入一个新的
磁圈的光子的动态等离子体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变成长圆柱体(图 3-A)。由于新环境的阻塞和摩擦的速
度,因此光子转换为一个有形的球体等离子体(图3-B)。当一个等离子体实体(例如质子)从一个球体
磁场环境运动到另一个球体等离子体环境时,这个等离子体的形状就变成拉长成狭窄、螺旋圆柱体(图3-
A)。光为了向前运行而不采用像电子那样的呈球体、绕核旋转方式。这意味着所有球体对象(比如太阳系
和原子)的两个或更多的部分的离心斥力能保持它们处在一个绕核、封闭的旋转运动中,而不失去它们太
多的等离子体的磁场到它们的环境中去。在某些星系的结构中,也能看见光子螺旋圆柱体在旋转。在那里,
为了更快的速度,根据旅行环境的介质磁场强度,光子的第二层(过渡物质层)能由内移到最外层运动
这样能使接触面非常小,减少摩擦,能使光子能在宇宙的过渡物质环境磁场中长距离旅行,因为过渡物
质强度磁场与环境中的过渡物质不相互作用,因此导致光的磁场强度损失最小;但同时,还是毕竟产生
了非常小的摩擦,产生了很少残留的磁场,这残留的磁场强度达到人类眼睛蛋白质磁场强度水平而成为
可见光——宇宙微光或一个暗光或“暗淡但半透明的光”,而非一个明亮的可见光。人们能够在本宇宙看
见这种微光,但不能从另一个宇宙来看见这种光,因为这个宇宙的磁圈封锁了这种机会,这种光的方向
是向这个宇宙内部的。若光子在宇宙中以均匀的360度旋转球体传输时,它一些会被扭曲,一些会被吸收,
接触面、摩擦力都大,会造成场强很大的损失。当光的磁圈与它环境(如地球)的磁圈相互作用时,就会
产生较大摩擦力,结果产生出明亮的可见光,所以把它叫做“光射线”或“光线”。
光子的螺旋圆柱体一样有极性,光子的外部磁力线向内汇流并且内部的磁场线向外扩散,这创建了
一个向内(南极S)和向外(北极N)方向的场运动(图3)。

二、光子的极性
从本质上,磁场的极性的产生是由于等离子体从当前位置到源头之间的电位差,带有一定速度的磁
场从源头(如中心恒星)流出就是磁场流。因此,距离磁场源头越近,磁场流的速度越高,磁场的强度就
越强。等离子体有南北极,绕轴逆时针旋转。南极、北极也可以分别叫做“出口”、“入口”。等离子体的
北极吸引其他等离子体的南极,同时等离子体的南极排斥其他等离子体的南极,如同在固态磁场发生的
那样。实体的磁场虽然在这个环境里面运作,但不一定由实体本身的磁场强度导致,也要受环境磁场的影
响,甚至固体物质的磁场的出入口,都是由该环境的磁场强度所决定,而不是该磁体决定。这就是说,对
于一个等离子体和固体物质来说,磁场线的终止点(磁场线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主要由该环境的磁
场强度决定,而不一定是由该物体的场强决定。这就是为什么磁场能够与宇宙中任何地方进行再次接合,
而不管它们的物理距离。因为该实体的磁场进入和运输到其完全目的地的过程,是由环境的磁场支持和促
进的,而不是该实体的磁场强度。这个现象,很好地解释了两个原子的极性变化的互相作用:当一个原子
改变它的极性,另外一个即时做同样的事情。
随着地球极性的改变,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的细胞的极性也同步改变。因此即使地球的物理极性的改变,
也没有任何物理的改变能够被行星上的居民所检测到。地球极性改变时,月球的极性并没有改变。
一个固体磁体吸引相反极性的磁体的时候,又能同时同步地以相同的极吸引另外一个不同极性的磁
体。实际上,等离子体的磁场,不是将所有的北极和南极或出口和入口串在一起的,而是排列它们,一个
入口和一个出口,或一个北极和一个南极互相毗邻,而不是首尾相接。如此,例如,观察磁体的跨越簇群
的剖视图,会发现磁场排列如同马赛克一样,北极和南极处于恰当的顺序和规则之中。在此,如在质子的
动态等离子体的情况下,磁场的顶视图形状,就如一个漩涡,没有相同马赛克的直线场。

31
那么,人们应该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又是如何以相似的方式来安排的。由于一个出口挨着另外一个入口,
那么当一个原子核有两个质子的时候,入口和出口就匹配了,原子内部磁圈的磁场就是完整的了,因此
该原子是稳定的。但当原子具有两个相同的口和一个另外的口在核中,那么多出来的这一个口将分享它的
磁场,或者寻找额外的口,以能接收进它的等离子体,或它接走等离子体。因此,奇数的质子核,总是具
有更多的容纳性或分离性,以匹配它成双的等离子体的入口和出口,由此它们能够制造它们自己的匹配
的磁性等离子体。实际上,在等离子体世界中,单个磁场是不存在的;奇数质子的数量会衰减,或者它们
具有更多的容纳性,以制造成它们自己的聚合物,或者联合起来制造分子。
在那里,磁场的入口,可以从其他的口或环境的磁场之汤里获取到磁场;如此,磁场的入口的大小,
基本决定了在特定环境中物质和磁场的状态。入口处的磁场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这些磁场又来自于
等离子体的出口。事实是这样的,无论何时磁场之间互相作用,它们就创造微小的接触点;在这些接触点
上就像两个身体碰撞那样产生摩擦,从而磁场被分解成一些较小强度和尺寸的碎片,放出光或发出热。由
于磁场之间的这些摩擦,从南极进入内部的磁场,比开始从北极发出的磁场总量来说,总体上变得稍微
弱些和少些。事实上,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磁场容量和场强上的轻微差异,造成了北极和南极之间的磁场持
续的、相连和循环的闭合,从而造成物质和实体结构内部的运动状态。
在光子的南极,主源物质已旋展松绑。可见组件接近或穿越光子中心的主源物质时,主源物质吸收可
见组件,并使可见组件获得更高能量而提高了速度,并从光子的北极弹出。因此,北极场强较高,所以北
极的磁场能向南极运动,从而形成闭合的磁场循环环路。
南极或入口是一个吸食者,而北极或出口是一个供食者。同时,由于每个基本粒子的磁圈的微小尺寸,
在一个截面上存在太多的磁圈,它们互相连接和排列成马赛克状,如此,入口和出口或南极和北极彼此
连邻,因此宇宙中的磁场和物质的拉力和引力由此而生。
在入口处,都需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这是为了保证它们自己持续的磁场供应。这就是同极彼此分离的
原因,即这简单地容许磁场的同一层的入口或出口,有最大的机会来吸引场能,以保证它们自己的磁场
的供应。而异极互相吸引,如入口就试图吸收来自于其他实体出口供应给它需要的全部。
在磁场创造的等离子体的过程中,需要它的环境不断供应磁场;磁场能够反复利用它们自己互相作
用而释放一部分磁场。
磁场进入中心区域后可以被旋紧。在解开旋绕的过程中场能强度损失多少,那么相应地,在重卷旋绕
的过程中它们强度就能够增加多少。这就是说,如果磁场进入一个旋绕(或者场强更紧凑)的等离子体
(或宇宙)区域,可以被旋绕起来,它们的磁场强度将上升到主源组件的强度,磁场能够变成主源物质
的强度。
只要环境能够提供充裕的磁场给一个特定系统,以维持它的北极和南极,那么就永远地存在着这个
实体。
当入口和出口连结时,磁场就创造了一个模块独立系统,它独立于环境中任何其他的同样实体。在由
两个初始场的引力场和斥力场互相作用所创造的特定的环境中,磁圈就是磁场运行的界限。不管在何时何
处,只要它们互相作用,那么它们就凝聚、连接和创造不同强度的磁场和物质。
在宇宙中没有空的地方,即不存在没有斥力、引力和磁圈的地方,或不在磁场运动路上的地方。那些
有形的和可见的磁场聚集处,它通常可以叫做物质;那些在运动中的场、没有粘连任何物质而成为特定物
质或磁场环境的组成部分,被叫做宇宙的能量。
地球并不是一个唯一能够提供和维持生命和智能的环境。生命开始于磁场和它们复杂的的互相作用和
秩序,它们选择成为结合的斥引力场(化学方面的物质磁场、等离子体、原子、分子)、重复有序的斥引力
场的结合体以保证它们全部的斥引力场的幸存(生物学的)、创造交流的俱乐部(社会的)、导致了智能
的创造。因此,在宇宙中人并不是唯一具有智能的生命,因磁场能够在宇宙任何一处维持。

三、光子的运动
运动是指基本粒子、离子体离开它磁圈、它的原始位置(包括所有360度球形方向的运动),在运动过
程中会消耗掉它自身一部分能量,会释放出能量,也就是说,发生运动的磁场、等离子体就是能量。换句
话说,“能量就是运动的磁场和等离子体”。
凡是发生位移运动的等离子体只有一种,这种等离子体就改称为“光子”。也就是说,光子就是运动
着的等离子体,我们平常把光子当作能量(照在人身上会生热),很少感觉它物质存在的形式(其实它

32
具有“波粒二象性”)。
人眼看到的光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一种光,还有更高速度的光存在于过渡物质、主源物质强度的环境
中,它的速度远超每秒30公里。
这个光子向内围绕中心自转同时能高速地沿直线向前运动。若从运动中的光子前方来看它,大多数光
子是呈圆柱体逆时针纵向螺旋运动的。但呈球体等离子体(如质子)情形下,光子主要表现顺时针方向的
运动。
当光子球体等离子体首次改变成圆柱体等离子体时,它成为处于直线方向运动中的实体,球体实体
经过了首次蜕变。那么,因为当这个动态圆柱体实体抵达它的目标点时,成为任何场强磁场或物质,这个
圆柱体的实体经过第二次蜕变而还原回到球体自转磁场实体。
光子螺旋运动、等离子体从圆柱体到球体的逆转,完全依靠环境的等离子体的致密性或磁场强度。
当光子到达目标后,会出现如下一些情况:

1.提供等离子体磁场和能量
光子到达目标等离子体环境(或可见物质强度环境)后,它速度降低到足够低,它释放出磁场,它
的内容物和能量添加到目标等离子体。光子由于它的质量,所以运动中的光子就拥有动量。整个目标等离
子体(譬如原子)不仅显示出内容增加,还变得充满活力(能量),整个质子和电子变得兴奋和充满活
力,电子由于它的较小的质量而显示更加快速运动和更加兴奋;质子等离子体吸收了光子大部分内容物
而增加了它的整体质量,质子的磁圈尺寸也明显增加,整个原子斥引力场得到新的位置。
光子抵达目标环境后,物质能接受光子的作用力,主要是接受它运动的动量,而不是接受它的能量。
比如,在太阳帆的这种传输运动中,不是由于帆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是由于光的动量:光子一旦与帆
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光子的速度就降低,光子就将它的动量传输到帆的物质材料上,因而使帆的动量增
加了,因此帆就运动了。

2.变成可见物质,发出可见光
当动态圆柱体光子等离子体与磁场环境(如地球这样的环境)的球体等离子体接触时,这两个等离
子体斥引力场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人类蛋白质磁场强度范围内的磁场片段(碎片实则为减速的光子),
然后人们能看到了光。这种光其实不是一个个磁性射线(基本粒子),而是不同强度的光子等离子体的集
合(光子流、光束)。光子在可见物质强度强度的环境中是人类可见的光线,在主源物质磁场强度的环境
中就不是人类可见的和有形的了。光的这种可见性或它的透明度是取决于光自身和环境中的磁场强度(之
差)。
具有更高场强的主源光,比较低场强的主源光旅行得更远。人们观察到的来自宇宙遥远角落的光,通
常是拥有更强的主源光。在它们诞生的点,具有较低场强的的主源光已经被宇宙中的其它实体吸收了,而
这些更强的主源光还一直在宇宙中旅行,在这个宇宙生命中这个时间点才被人类观察到。
在“等离子体源汤”的中心是场强更强、旋卷得更紧的主源物质。当这种主源物质放松(旋展)时,
就产生出新的场强较低的能向前螺旋运动的光子(这种主源物质也就是“主源光”),从一个强度较高
的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强度较低的地方。那么这种强度的运动中的等离子体内的磁场被认为是过渡能量(暗
能量)。当这些磁场强度缓慢下降到环境中过渡物质的磁场强度时,那么它们就以过渡物质呈现出来;然
后当过渡物质抵达可见物质强度的目标环境时,其场强减弱或磁场放松得足够低,低到可见物质磁场强
度水平,然后它就变成了有形的或可检测的可见物质。

3.释放射线
光子在宇宙中从一点旅行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光子在过渡物质的磁场区域比它在可见物质磁场区域
有更快的速度。当光子抵达它的目标点时,释放出磁谱中柔和的X射线强度的光子。光子从主源物质磁场强
度区域运动到可见物质磁场强度区域而缓慢下降会产生伽马射线(仍是等离子体)强度的光子,类似地,
释放出贝塔射线磁场强度的光子是由于从主源物质强度的区域运动到过渡物质强度的区域;而光子从过
渡物质磁场强度区域运动到可见物质磁场强度区域,就释放出磁谱中的阿尔法射线。当在超新星状态中的
恒星发生伽玛爆炸时,能观察到伽马射线经过相似的过程产生,这个伽马射线爆发是由于恒星的主源物
质快速扩张转换为可见物质。

33
在诸电子和质子或一个原子在球体到圆柱体结构之间转换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光射线、电子。在光
子到达可见物质时产生了磁场水平的电流,正如在具有某种构成配置的原子、分子不会只存在于某一环境
中,它们是广泛存在于其它的环境(如行星、或星系)中;也可以解释同样的等离子体放在不同的等离子
斥引力场条件中,该等离子体自身能够表现为可见物质的固态、液态或气态;也可以解释具有特性的蛋白
质能够在人体的某一部位的某些细胞中产生或维持,而在其它的部位却不行。
如果在宇宙的任何一个部分能够维持同样的磁场条件,人们就可以复制人类所知的宇宙中任何地方
的几乎所有的物质。也就是说,当人们可以创建一个能够营造一个全部原子整体斥引力场平衡和均衡的环
境,人们就能复制并维持任何的分子。因此,范德华力的拉力和推力,只能是不同分子之间各自运行的引
力和斥力,而与该分子同其它分子或原子相互绑定的结构无关。称为光磁力(性)。电磁力或电磁性可以说
是电磁场强度等于一个电子等离子体的磁场强度,而质子具有一个更强有力的电流。
制造一个利用质子磁场产生电流的系统很简单,这个系统比利用电磁原理制造的系统的尺寸小得多。
在基于等离子体利用质子磁场原理的反应器中,巨型物质能被几克质子等离子体材料举升。

4.放电
光子中心的主源物质能放电,光似乎能够长距离旅行,行为像能量而不像一个实体。

5.转化成中子或原子
大多数情形下,当光子束是由不同强度的光子等离子体混合在一起进行传送时,它们抵达一个给定
环境后,就直接转换为基础等离子体或中子。在某种情况下,光子等离子体的磁场内容物比目标环境中等
离子体内容物更多时,它们就能在这目标环境中直接变成原子基本结构即氢原子,而不经过中子衰变转
换形成氢原子。电子的形成,是由于圆柱体光子的一个很小区域内在过渡物质与可见物质两层之间开始形
成了一个小漩涡,这些漩涡开始独立运作,然后逐渐深入到光子等离子体内部而拥有主源物质;当光子
转换成一个原子结构时,这个漩涡截留这三种组件,然后就变成原子中的电子,其余部分就变成了质子
(图29)。光等离子体的每个组件,在它抵达一个给定环境时,都能变成这初始等离子体的种子。所以,
在宇宙运动中的所有水平和所有时间,都可以创造这种初始等离子体的种子。通常地,宇宙创造的所有首
批原子,都像宇宙中结构最简单的氢原子,是经过初始等离子体即中子或光子等离子体的磁场强度减弱
(衰变)而创造的,绝没有其它途径。宇宙的初始氢原子一直是从宇宙中心的主源物质产生的,这种主源
物质以光子模型向外辐射。

图29 含有漩涡的光子直接变为一个原子结构

6.在太阳系形成奥尔特云
从太阳发出的场强时大时小的光子,当它到达太阳系的椭圆边界(太阳系的磁圈)时(图30),会
逐个地变成奥尔特云(Oort cloud )及库柏带(Kuiper belt)、土星环中的冰粒子(包含带电粒子、中
子、原子和物质),然后这些奥尔特云、冰粒子就像雨点一样向太阳系内的行星和恒星撒落,但其中某些
已变成的中子又被吸引、返回到太阳。
星系中这种光子和衍生物(例如粒子)的再循环,与人类观察到的行星系统(如地球)中雨水循环
的过程相同。这些行星系统有动态磁圈,在这里水受温度影响,水变成水蒸气分子再向上升起到更高更远
的地球磁圈时就积聚,当它们变成足够重的实体时就降雨到地球。当星系中恒星发出的光子到达星系外部
边界时,由于磁场强度的影响(代替了降雨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如同在一个行星系统那样,它们缓慢
下降并变成可见物质,然后它们像雨那样又降返回星系内的恒星。

34
图30 光子转变成奥尔特云中的中子、原子和甘斯

当太阳系的恒星以光子形式向更远的地方发射,光子持续地缓慢下降到可见物质磁场强度,喂送给
它们的行星们、卫星们;相同地,太阳系自己也通过由星系中主要恒星发出的光子而得到喂养。如此,恒
星的光子是恒星、行星、流星和小行星的喂养者。光子在宇宙各系统之间传送物质和能量。在太阳系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的强大引力场拉住每个可见物质返回它自身,它们像雨那样又降回进入恒星的磁
圈内。这个宇宙将会有物质和磁场从一点运动移开,同时,该宇宙的其他物质和磁场将会以相反方式的运
动移入。
太阳光子或地壳中心的主源物质以相同的过程产生中子。这些相同大小的中子由地球内部内核的主源
物质释放,从地球表面离开,是地核环境中存在主源物质的证据。
在太阳系外层地带中,这些较轻原子和分子受太阳风的吸引就产生运动。当它们在太阳系的库柏带中
运动时,这些物质成为外层巨行星的组成物质部分;在太阳系的这些带中,创造和收集不同密度的物质
这些光子变成彗星、小行星和分子的部分。流星和它们的运动模式存在的地方,证实了光子可转变成氢分
子甘斯。当这些彗星和流星返回到奥尔特云层中时,然后分子吸引新的已产生的氢和氧的分子,同时,它
们承载着奥尔特云物质混合汤,这导致太阳系中像水分子和较重物质这样的产物从气态变成甘斯态。
事实上,光子成为彗星和流星的部分,它们自己成为太阳系的“搅拌勺”,对太阳系全体物质环境
中那些可见物质进行混合和换位,使它们变成活跃的和动态的。
太阳系的气体行星占据了太阳系外部边界的绝大多数气体,它们持续地吸收全部新鲜的呈气态和甘
斯态的原子和分子,它们是由光子制造出来的,因此这些气体和甘斯态的原子和分子被气体行星斥引力
场所吸引、拉住在其周围而被定位,形成诸如由甘斯态冰粒子斥引力场强度和斥引力场定位构成的巨气体
行星环。

7.宇宙膨胀
等离子体的磁场强度从主源物质水平降低到可见物质水平,使得可见物质的创造成为可行的。这些新
的物质必须找到物理上斥引力场的位置,以适应彼此的距离。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新的位置,这就可能导致
物质的运动,从而增加物质之间互相适应的空间。这些新增加的空间,使宇宙看起来好像在膨胀。空间上
的增加或者膨胀有一个限度,这是因为从主源物质到可见物质的转化率和物质是有限度的。因此,宇宙不
会爆炸。宇宙唯一能够发生的是,当宇宙的斥引力场达到不能维持目前磁场强度稳定水平,以容纳它的斥
引力场水平和物质的创造,那么宇宙将以温和的方式分裂,以保证它的全体完好地分为两部分或者更多
部分,以免一起失去母宇宙中所有的部分给其他的宇宙。
过渡物质中的斥引力场,是一种斥力,将宇宙的各部分推离;而过渡物质中的引力场,是一种引力,
将宇宙的物质拉近到一起。
如果过渡物质区域内存有更多的能量,就生成过渡物质,无法促成可见物质的生成,这样最终会导
致宇宙系统内斥引力场和引力场不平衡,引发宇宙磁圈突然膨胀(如中子磁圈的突然膨胀引起它分裂成
电子和质子一样),宇宙不能保持稳定,因而进入分裂,分成两部分或者更多的碎片。

35
系统内部的物质和磁场的快速运动,并不意味着系统在膨胀。另外一方面,系统控制它内部的磁场重
新定位来保证其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

四、各种光
(一)暗光
暗光产生的步骤:

为了更详尽的描述过渡能量产生这一现象,让我们假设两个场强相等的等离子实体 A、B,各自有磁
圈,如图 31 甲。这两个实体可以是来自两个星系的运动中的星体,或者是一个等离子体中的两个组件。
我们假设:首先实体一直在自转,就像 D;然后 A、B 两个实体按照图中所示方向运动。(图 31 甲)。

图 31 暗光、可见光产生的过程

当 A 实体和 B 实体的部分磁场相互碰撞(图 31 乙),因为相互作用的磁场的强度是相等的,在 C 区


域这两个实体不发生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处在可见光磁谱范围内的的残余等离子碎片,而是出现一个
没有亮光的、比 A、B 实体原先磁圈更模糊、更黑暗的 C 区域(图 31 乙),或者这两个实体在 C 区域产生
了相互作用,就产生很少处在可见光波谱范围内的的残余等离子碎片,在 C 区域就产生了一个“暗光”。
接下来,A、B 两个实体的动态实体都被 D 区域的作用力推动着,A、B 两个实体相互远离,C 区域就
会消失。因此,C 区域的产生只是一个暂时的,就好像在整个 D 区域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过渡能量区域。
因此,宇宙中的过渡能量区域并不是一个没有等离子体或磁场的地方,这些区域中的磁场的强度是
相互平衡、均衡的。同时,站在特定的观察点上看,太空中这些突然出现的过渡能量区域只是在特定时间
和特定位置上的暂时状态。宇宙的大部分区域看起来是黑暗的,即便这些区域中都有磁场存在,而且这些
磁场也是构成这些区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本身意味着,宇宙自身内部的磁场的强度是平衡的、均衡
的。
在不同强度的磁场的环境中,过渡组件、过渡能量并不是都具有同样的磁场强度。
在任何的情况下,无论原始的磁场的强度如何,当两个磁场的强度近乎相等时,同样黑暗强度的暗
光现象就会占优,然后就产生同样类型的暗光现象。
用于观察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场强度平衡的暗光的装备也可以制造出来。然后,这个宇宙中将到处都
是新的物体——我们在可见光能量物质条件下从未见过的新物体。通过这些工具和机器,我们将会拥有一
个多么美妙的世界,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将会获得欢乐与财富。
在宇宙这样的动态环境中,移动、压缩、旋转、温度等等各种条件因素发生变化,能够单独地或共同地
引起磁场的集中和运动(能量),能够出现各种物质,比如出现过渡组件、可见组件、原子、恒星和星系等
等。这也就是产生过渡物质、过渡能量(即通常所说的“暗能量)以及任何类似过渡物质(包括太阳和恒
星表面的黑子、星系的黑洞、土星的暗环等等)的普遍根本基础。
过渡能量是运动中的、磁场强度平衡(或均衡)的等离子体作用力的集合或结果,它存在于任何特定
的环境中,无论在深邃的宇宙空间中,或是在一个原子的中心。

(二)可见光
在宇宙中,只有强度不相等的对象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人类能看到的可见光。

36
我们仍借用图 33 来说明可见光的产生过程。其实可见光的产生过程与暗光产生的过程基本相同,不
同的是;两个实体的场强不同;当它们相互碰撞时,只有 A、B 两个实体的等离子斥力能够碰撞和相互作
用,A、B 两个实体各自都释放了部分较低场强的磁场到 C 区域,从而在 C 区域出现可见光。

(三)太阳表面的光
主要来自于太阳中心的斥引力场与太阳表面的斥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可见光波谱内的磁
场的释放。因为太阳表面的氢磁场一般被认为是恒定的,所以太阳光的强度原则上是由太阳中心所产生的
斥引力场的强度决定的。地球磁场所接收到的来自太阳表面氢物质的磁场(能量)是很小的,而且它们只
是到达地球的由太阳中心斥引力场所释放的磁场能量的若干分之一。只有当太阳表面出现汹涌的火山喷发
的时候,太阳表面氢物质的磁场才会在与地球的斥引力场发生相互作用中产生影响。

(四)日光
当太阳发出的光子到达地球磁圈时,光子就与地球斥引力场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产生了处在可见光
波谱的磁场碎片——地球上的日光(图 32-D 区域)。日光只在地球磁圈处开始形成。大部分的地球磁场都
是向外运行并与太阳的磁场运行路线相交错,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任何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方向必
定是向地球之内的,这样地球的大气层才能产生日光。

图 32 三种不同场强的磁场(A、B、C)的相互作用产生两种残留磁场碎片(区域 D、E、F)

(五)夜光
在背向太阳的区域,地球与周围空间中的强度较弱的过渡物质磁场(图 32-E 区域)发生相互作用,
当它与这个区域的恒定的地球磁场场强(图 32-B 区域)相互作用的时候,就会产生并释放相对较弱的残
余磁场场强,产生了微弱的光或黑暗夜光以及夜晚半透明的黑暗之光(图 32-E、F 区域),所以,此时就
看到了黑暗的天空出现夜光。当地球的斥引力场磁场场强与它周围的环境中的磁场场强越均衡时,这部分
的地球大气层就会变得越黑暗。

(六)北极光
通过同样的原理,宇宙里的尘埃固体物质的磁场与地球的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
五彩缤纷的北极光(在北极出现极光,是因为北极场强比地球其它地方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可见光是
在物质和地球的斥引力场碰撞中产生的。

(七)飞碟的光
使用磁引力定位反应器能够产生斥引力场,而其所产生的斥引力场会与的斥引力场相互作用,往往
会导致在地球大气环境中的反应器系统的周围产生光。
若飞行器使用引力定位系统作为提升和动力,当飞行器在类似地球大气层环境的斥引力场磁场环境
中移动和飞行时,整个系统就会产生光子类的磁场碎片,使得飞行器就像在天空中移动的明亮的光(图
33 -3、4 号飞碟)。

37
图 33 磁引力定位系统(1、2、3、4)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视觉效果

如图 33 所示的飞碟 1、2、3、4,这四个引力定位系统的强度各不相同,它们周围发出的光亮度也不相
同,这取决于它们(系统)的斥引力场强度与地球的斥引力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光是取决于斥
引力场间的平衡的。这些飞行器周围的光的产生与恒星产生光的原理一致,方式也很相似。
未来飞行器系统运用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的另一个例子:磁引力定位反应器产生出一个与地球大气
环境下的磁场场强相互均衡的斥引力场,使得两者的场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从而它们两个磁场之
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相互作用。因而,这些飞行器系统的周围没有产生光或只是很少的光,就像图 36 中的
飞碟 1 和飞碟 2 所显示的那样。所以,这些系统或者飞行器相对于地球磁场强度来说,它们在地球大气层
条件下,在特定的地点和时点上会变得黑暗和半透明,这给人的印象就像飞行器系统从天空中消失了一
样,实际上,只要该系统仍然或能够保持在大气层中的相同位置,该系统就是产生了一个与环境斥引力
场强度相互均衡的自己的磁场强度,在它周围的环境中形成了暗光。通过调整引力场定位系统反应器的斥
引力场场强,这些飞行器能够改变它们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外观,从暗光到亮光到任何颜色的可见光等等。
未来人类将能够以几倍于光速的速度来旅行。而这将是人类自己的选择,这受到人类的技术先进程度
的限制,也受到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理解程度的限制。通过与目的地的行星和恒星的相互作用或引力的牵引,
装载引力场定位系统的飞行器朝向目的地飞行,其移动的速度超出了目前科学界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也
超出了理解的范围。但是现在,这就像现今每天的大气层内的飞机航班一样容易且可控制。
当地球与太阳彼此的斥引力场相互碰撞时,它们之间整体磁场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比可见光更快的
磁场。但在太阳和地球的高速磁场(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通过两个磁场相加来产生可见光的现象基本没
有可能性,或者说可能性很小。

(八)原子的光
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斥引力场与质子斥引力场之间相互作用,这在运动中的电子的磁场的周围产
生了模糊的光,这使得电子比原子核更易于被探测。(电子的)这些模糊的光的产生,与如前所述的太阳
与地球之间斥引力场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光的原理是相同的。

(九)宇宙黑洞(主源物质)
星系当中的黑洞的黑暗,以及它们向周围环境产生的过渡能量区域,都是由于同样的产生过程。这种
类型的黑暗能够被看透,我把这些区域称为“透明过渡能量区”。透过这些宇宙中的透明黑暗的光,人们
能够看到或探测到其它的等离子体和物质。
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光,是由构成宇宙磁场“汤”的非常微弱的运动中的磁场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事实上,在它们(弱磁场)周围环境的黑暗区域之内,磁场是相互均衡的。
人们把较强的场源叫做恒星。在宇宙的等离子体场中,一个区域内场强较强的磁场或等离子简单地叫
做主源物质。
在星系中心的主源恒星,只是主源物质磁场而已。该磁场内部的互相作用导致创造出强大的引力,它
看起来像是主源恒星吞噬一切东西和吸收一切东西诸如光子和物质。在过渡物质传输到可见物质的过程中,

38
宇宙圆盘内中央的主源物质被圆盘上方由主源物质在此时才转化成的过渡物质所覆盖,从而产生了黑洞
(图 22)。其实黑洞处存在主源恒星。
当星系中的主源恒星从它周围环境吸取更多的原料(诸如主源物质、一般恒星、行星、等离子体等等),
这时会达到临界状态(即主源物质的引力低于主源物质的斥力),当这些力不能保持它们的平衡的时候,
主源恒星不得不释放足够的物质和磁场,以能够达到两个力之间的平衡,而不实质引起星系分裂。当星系
的平衡打破时,主源恒星把过多的大量的磁场和物质像突然火山般地喷发到其他星系的中央主源恒星上,
后者吸收其中一部分主源物质和磁场。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新的星系甚至恒星和新天体的突然产生,好
像从宇宙某处突然冒出来一样。这些主源风暴非常类似于太阳表面的太阳风暴。
星系中的主源恒星,跟太阳系中的恒星(太阳)主源物质一模一样,只是太阳在规模上要小一些。
太阳系持续地接受来自于银河系的主源恒星和宇宙中心的主源恒星圆盘的磁场。
通常较弱的场强会被较大和较强得多的主源恒星的斥引力场所吸引。黑洞会均匀地吸收光。
主源恒星经常喷出处于主源物质强度的光,但人眼是看不到在这种环境中的光,人眼只能看到处于
可见物质磁场强度的光。
处于特定的磁场波频谱的光子,散布于宇宙任何地方;当光子处于磁场波频谱中可见光的范围时,
那它就等于人体的蛋白质磁场的场强。当主源物质磁场减弱了它们的强度,并且松开(旋展)并传输它们
的场到环境中去,随着这些场的减速,变成了过渡物质,最后它们的磁场的场强减弱到对于人类的磁场
来说是可观测的、可吸收的和可以触摸的,对于虚拟的磁场感应器也是可见的。

(十)太阳黑子
太阳表面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同样的氢等离子体,这大量的运动中的相似强度的磁场之间相互作用,
就经常出现一个磁场强度平衡的区域——黑斑。
太阳表面的黑暗区域和黑子的出现,是由于太阳核心所产生的斥引力场的两极发生转移。在恒星两极
发生转移的时候,恒星表面物质的磁场与太阳核心的磁场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发生相互作用,而这两者都
是由同样的物质(氢)来组成的,所以,恒星外表的物质的磁场强度与恒星核心产生的内部斥引力场强
度之间达到平衡状况的机会也会更多。在这些磁场强度平衡的区域,不会产生或只会产生很少的可见光波
谱内的磁场碎片,这个区域看上去就相对地黑暗,这个区域就是黑子。

(十一)光速、超光速旅行
1.光速
光子的质量、速度是由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磁场强度决定的。不是所有的光子有同一质量和速度,
场强更大的光子具有一个更大的质量、速度,能旅行到更远距离;当光子通过或到达不同场强的环境,光
子就有不同的重量和速度。
两个实体相互碰撞、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磁场碎片,与原来的两个实体的磁场相比,场强变弱了,速度
变慢了很多量级。这可见光就是由两个或更多等离子体斥引力场的碰撞所释放出来的剩余的慢速、弱磁场
强度的碎片。
这些碎片的速度减慢到可以使它们显现的程度(或强度水平正好处在所有磁场强度波谱中的可见光
的范围)。换句话说,两个或更多的、场强不等的磁场(或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可
见光。而这些可见光的磁谱只是宇宙所有量级的磁谱的的一小部分。
由两个磁场之间的碰撞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可见光的速度,因为它是速度慢下来的磁场的碎片,无论
在速度上还是在磁场强度上,都不可能超过碰撞之前的两个磁的水平。例如,太阳和地球这两个原来看不
见的、更快的磁场相互碰撞之后,它们减速了,于是就产生了处在可见光速度范围内的、具有强度更弱的
速度更慢的磁场,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日光。显然,一个较慢的磁场碎片不可能比产生它的原先磁场的速
度快。所以,由于更快更强的磁场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光,它的速度不是、也不可能是运动的终极速度
(每秒约 30 万公里)。可以这样说,一般所说的“光速”是:“等离子体可见物质所能达到的终极速
度”或“光子在可见物质环境中的前进速度”。从宇宙的运动速度的量级来看,光的速度应该处在整个宇
宙磁谱速度中那较低的一端。但可见物质的速度和场强比可见光的更低。

39
在宇宙中,光子存在于所有强度水平的物质和磁场之中。光子在可见物质环境中、主源物质环境中甚
至在过渡物质环境中的运行速度是不同的。在宇宙中的所有磁场的强度水平上都会有彩虹,一如地球的可
见物质磁场强度的水平上。在所有磁场中,光都会根据特定的环境磁场的斥引力场强度而发生衍射。
这些比可见光磁场所在波谱速度更快的磁场,即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探测到。不
过,过去几年,在我们制造和测试的用于进行提升和动力测试的反应器里,我们已经观察到了它们的影
响、力量和强度。
原则上,可见光的速度,不仅可以通过降低高强度等离子场强来实现,而且可以从相反的方向——
通过低场强量级磁场的融合(相互加成或粘附)来提高磁场场强,从而也可达到可见光的速度。可见光的
磁场也能与新的更快的磁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使它们场强变得更强,运行速度更快达到超光速。磁场
场强、速度是依赖于环境的,它们速度的量级是没有限制的。无论是高还是低,总的来说,只要磁场能够
相互作用,它们的速度就能提高或降低。
磁场变成人类眼睛可见的光,仅仅是因为一个事实——通过蛋白质分子磁场场强的肽链,人类的眼
睛能够适应它们(磁场)并与它们(磁场)相互作用,从而识别它们(磁场)。这个磁谱范围内的磁场被
转译给人类的大脑,从而成为人类能够看见和辨别的可见光。因此,如果人类的蛋白质磁场强度具有一个
不同的化学肽链,也就是说,如果蛋白质肽链的成分中没有氢、氧、碳、氮,那么人类的蛋白质可能会具有
不同的磁场强度,而且一个不同范围的磁场谱的宇宙将会被人类发现。

2.超光速旅行
在宇宙中,不同场强的等离子体互相作用,制造出可见光,并不断地产生恒定的噪音(如太阳的噪
音),如人们在可见物质世界中听到的“声爆”一样(即当在可见物质环境中达到声速时发生噪音,或
称“声障”),同样,当人造的系统达到或超过可见物质环境的光速极限时,也发生类似的情况。也就是
说,当人造系统从低强度水平穿过高强度水平的磁场时,其中的人会听到一种噪音,并感觉到穿越“光
障”时的振动。当人们从过渡物质环境穿越进入主源物质强度的时候(因为宇宙磁场是旋卷着的,中央和
周围之间的强度是一个梯度,是逐步缓慢升降的,不是陡然升降的),也发生同样现象。由于光谱的传输
力,这些噪音更像连续变化的、长时间的、呼啸般的声音,而不只是一声噪音。如此,光速的障碍永远与人
体氨基酸磁场相关(也就是说,人体氨基酸甘斯突然一下进入了一种更高的磁场强度环境时,这种强度
的氨基酸在很短时间还不能适应新环境的一系列连续的高低不同磁谱强度,发生长时间的光障)。当人进
入主源物质强度的环境后,原来在可见物质环境中看不到的远超光速的主源光,这时就能看到了。
在宇宙的层面上,当主源物质的磁场从一个点转移可见物质的另外一个点,并减速到可见物质的场
强,这就叫做宇宙的能量,或者通常叫做的宇宙的过渡能量(暗能量)。宇宙能量是等离子体在运动中所
携带的东西,与其通过的环境中的磁场强度相平衡,所以两个磁场彼此之间的阻力几乎为零。否则它们会
互相作用,将释放出可见的磁场碎片。如此,宇宙的磁场在它自己的场与场之间滑行,近乎毫无损失。由
于缺少互相作用,这种条件的传输不制造摩擦,因此没有任何重要的剩余的磁场被释放。因此,没有多少
磁场的传输可以被看见,也不产生噪音。不过,这种传输能量是半透明的,人们可以看透的程度,正如人
们可以看到数亿公里以外的星星,这是光子在过渡物质中的宇宙能量传输的结果。
宇宙中传输的速度,只与其环境的磁场和物质的强度相关。在主源恒星系统的中心处,主源物质场强
环境下的光子这种等离子体运行的速度比可见物质环境下的光速要快数百万倍。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磁
场强度中旅行:在可见物质强度水平的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的环境中以光速来旅行;只要人们在过渡物
质或者主源物质强度水平的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的环境中旅行,就可以超过光速。因此,只要人们有能力
在一个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中,制造或者达到主源物质或过渡物质的磁场强度水平,人们就可以以超过
光速的速度来在可见物质的环境中旅行。人们拥有在宇宙中任何磁场强度中以任何速度旅行的能力,但存
在着作为先行者进行这样一种旅行的风险。超光速旅行时,人体将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同,就如在上个世纪
的空中客机上的表现一样。因为人体细胞的等离子体的磁场组件中包含着主源物质结构的磁场,所以在宇
宙中以光速或千倍于光速旅行,人类不会感到太多的不同。这些环境具有着它们各自的声音的冲击波和速
度,甚至它们的嗅感和气味也与可见物质世界的不同。一旦人们训练出和发展出探测过渡物质和主源物质
的能力,人们就可以闻到主源物质,听到过渡物质互相作用的噪音。例如在可见物质宇宙中,嗅觉只是气
态的相同原子的菱形结构或者 SP3 结构;在主源物质环境中,主源物质也具有着不同状态——气态、液态
和固态。同样,主源物质正如人们在宇宙的可见物质环境中所观察到的一样,也有着分子、原子和等离子

40
体;因而,主源物质有着嗅感和气味,它们也有造型,它们也蒸腾,它们也制造云朵,出现所有的事物
(天堂也有人、树、鸟、宫殿、彩虹、河等)。在主源物质区域中的冷和热,与可见物质区域的相同,不同的
是,这种温度超出了人类能够理解的层次,因为这些环境中的磁场的强度水平不同。由于物质互相作用和
细胞创造的相同结构,有的生命生存于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的磁场强度环境里,这如同存在于可见物质
环境中一样。
在宇宙中,等离子体的结构、运行、表现形式、存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关系与不计其数的原子、分子、
太阳系、银河系并没有什么不同。

五、光和的引力关系
任何斥引力场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磁场对光的吸引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当光子进入到斥引力场
的附近时,或者当光子处于靠近或者进入斥引力场的捕获区域的空间中的位置时,这两个实体的磁场相
互作用。一个物体的斥引力场越强,它对光的拉力就越强。
可见物质、主源物质或过渡物质的更强斥引力场的会将它们的引力施加于相对场强较弱的光子。所以,
重物质、太阳、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所拥有的更强的磁场,能够将光磁场之类的较弱的磁场拉向它们。可见
光遇见类似恒星和主源物质区域的更强的斥引力时,二者之间会相互作用,可见光会被拉向它们,所以
此时可见光的速度会变慢。光在可见物质、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所形成的环境中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这
是因为它们磁场强度的不同,这与物质环境中光在液体中的运行速度比在空气中慢非常类似。
光在经过一个拥有引力的行星或恒星时的弯曲效应或引力透镜现象。以恒星为例,恒星附近的光子弯
曲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光的磁场与恒星的等离子斥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的某个位置,光子会受到恒星引力场的拉力作用而向内弯曲,同样,光子也会受到恒星磁
场的作用而向外反射。
在一个强力的引力场(比如黑洞)连光都被它们吸进去。这一吸引就是非常强的黑洞中心等离子体和
物质的斥引力场引力对很弱的光的磁场的吸引。

41
图 34 一个较弱的斥引力场系统向一个较强的斥引力场系统弯曲的路径

一个较弱的引力场 G1 会被另一个较强的引力场 G2 所吸引(图 34),G1 就会向 G2 的方向运动,在一


个特定的时间平面中,G1 的运动路径将会是弯曲的(图 37-W)。
宇宙中星体的物质仅仅通过它们(星体)内部磁场的相互吸引和相互作用,而别无其它,就能够产
生它们自身的大部分引力场。同时,两个拥有引力场的物体的(相互)运动,此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对
其它物体有影响的引力场。原来两个斥引力场被一个在它们之外且包含它们的更大的斥引力场串联了起来,
它们运行在其中。在两颗恒星寻找彼此位置的相互作用中,其中较弱的恒星引力场朝向较强的恒星引力场
螺旋运动,总体产生了弯曲运动效果。
当两个斥引力场彼此联系并保持交联,在某个时间点,这两个场可能会融合为一个整体,融合的时
间取决于斥引力场的强度。
等离子体、物质的引力之间也发生相同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它们彼此之间的弯曲和运动。
任何具有磁场和斥引力场的实体,在它存在的所有时间里,都会吸引它周围区域的另一个基本粒子
或斥引力场,或者被吸引而朝向一个点或另一个点弯曲运动。这些发生在太空中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
内。也就是说,在宇宙太空中没有任何一个区域是没有基本粒子或等离子磁场以及它们彼此的引力相互作
用和相互吸引存在的。在宇宙中存在这样或那样形式的不同强度的磁场,它们被吸引朝向这个或那个磁场
区域,这和它们与附近的基本粒子或等离子磁场之间的距离、各自磁场强度相关。
比如原本就是等离子体的光子,在某一时点,它会被另一个磁场或者其它的磁场集群所影响或吸引,
这些磁场彼此之间可以已经具有了引力作用。在太空中一个特定的空间点的光子将会与其它磁场接触,他
们将会彼此吸引,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就融合。光子与其它磁场的强度直接地影响两者之间吸引的程度。
光子不仅会被吸引朝向另一个斥引力场系统运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光子与这个斥引力场系统整
合而成为新的引力场中的一部分。

42
光子被一个引力场区域吸引并到达该实体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这个引力场的强度和光子磁场的强
度。较强的引力场将光子拉向它的速度比较弱的引力场快,时间少。

第八节 甘斯
一、定义
物质的甘斯态,就是物质的原子从气态变成它相同原子的固态,或“物质气体的纳米状态”,简称
“同一元素的甘斯”。比如,我们不这样称呼这些气体为“纳米的固态”或“纳米CO2”,而是称呼为
“CO2的甘斯(GANS)”。甘斯存在于并运行于可见物质、主源物质和过渡物质中。

二、状态转变
物质甘斯态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气态原子内部斥引力场强度,气体原子从气态变为一个紧
致的固体状态,原子从气体变成同样原子的固态后,在成为表现上也变得像固体了,它具有新的属性和
特征。物质的甘斯,具有可见、有形的、弹性的、灵活的、能进行柔性地而不是快速生硬地操纵的特征。气体
原子与一个纳米甘斯态原子的不同在于:一个气体原子可以呈现物质的(气、液、固)三种状态,而甘斯
态原子只有一种固态状态。这种状态的属性人们一直不知晓,人们只知道原子只处于其它三态(气态、液
态和固态)。科学界总是将甘斯态当作同一元素的分子来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另一种物质状态。我们首
次发现了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和甘斯等五种物质状态。活体物质就是一种甘斯(例如蛋白质、植物
叶子中氨基酸分子的甘斯)。蛋白质结构是可见物质磁场强度环境中的甘斯分子的状态之一。如果一个人
捏他自己的肉,他手指捏住的就是物质在甘斯态下的氧、氮、碳和氢的气体。否则,人体将已经是一个大气
球。

三、影响因素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是由于这些物质环境中的温度、压力等条件的不同。物质甘斯在所有时
间内,都处于动态固体状态,但它行为举止有时却像气体或液体,这取决于内部、外界的斥引力场的强度,
环境温度、压力等条件对这个固态物质内部斥引力场运动没有影响。一个原子的甘斯态、气态的不同就像质
量、重量不同一样:质量是由于原子内部磁场的相互作用,并非外部环境条件(比如环境温度、压力)的
影响作用;重量是由于环境的磁场对同一质量的物质外表面的影响。甘斯材料存在于适当的磁场强度环境
中。但是,当用大剂量辐射甘斯时,甘斯将持续改变它的内部结构。例如,人类甘斯态的DNA、蛋白质在放
射性环境或辐射爆发中,它们接收了高于可见物质磁场强度的辐射,它不得不容纳这外部辐射磁场,甘
斯提高了磁场强度,不得不找到一个新的定位,因此蛋白质链的配置稍微有了新变化。而宇宙中每个生命
实体的DNA结构有一致性。

四、产生方式
物质只有在它三维结构中才能获得并维持甘斯状态。物质甘斯倾向于并制造动态甘斯集群在它们自己
周围并成为动态实体。相同原子集群成相同的固态物质并处于不同的电子轨道层,而各轨道层拥有不同的
属性和表现。相同的光子变成氢原子的甘斯后,就改变它动态的同一氢原子的钻石水晶结构(SP3),因
此使得相同的氢原子出现了绝缘属性。
在特殊条件下,甘斯具有氢的钻石水晶结构。但稍微改变一下它的磁场强度,它就可以在短期或长期
内变成一个导电体,这样同一物质在它的电子轨道层和集群结构中具有导电和防震属性。碳元素当具有
Sp2纳米电子层时,成为最好的导电体(如铅笔中的石墨烯);同种碳元素当具有Sp3纳米电子层时,它具
有钻石水晶般绝缘结构,成为最好的绝缘体。所以,全部元素、分子或它们的组合,都能同时在同一环境
条件中具有两种Sp3或Sp2结构和属性,只要改变一下环境中的磁场强度条件就行了。

五、光子与生命中的甘斯
光子创造了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氢分子气体,当这个气体被人体吸收后,就变成同一氢原子的甘斯,
然后在人体内部进行集群积累,这个甘斯粒子根据它的斥引力场强度就成为人体的N-C-O-H链状的蛋白质

43
分子的甘斯。这就是为什么人体成为有形的实体的原因。因此,在宇宙的所有角落里,甘斯态氢首先启动
并创造了智慧生命。相同强度的光子在不同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这能导致甘斯分子的相同或相似或全部
不同组合。光子的这些不同表现取决于环境的磁场强度,也就是说,生命不是也不应该是这个行星、这个
太阳系独有的,因为宇宙不同地方的磁场强度是不同的。
在大多数宇宙中需要光子自己分裂成更低场强的物质,这能导致智能生命的创造。比如拥有肺和鱼鳃
的生命体中,光子变为氧分子。它们为了生存而吸入氧。氧原子和分子从来不会穿越肺结构的边界或被血
液吸收。事实上,氧原子把它自己的磁场、能量传送给血液中的氧原子,然后血细胞中蛋白质的氧磁场传
送给人体其它组织细胞蛋白质中的其它氧原子甘斯。补充给红细胞的能量是经过氧原子的磁场、能量的输
送,并不是氧实体穿越肺进入到血液的传递。肺部红细胞的增亮是类似可变的灯开关,当血红细胞接收氧
的磁场、能量时,血就变得较亮;当血细胞传递它的磁场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之后,血细胞的磁场强度、能
量减少而亮度较小,看上去颜色较深,当它返回到肺部又重新补充磁场、能量。

六、光子与宇宙中的甘斯
行星内核的相同元素的水晶结构的甘斯,产生了行星相同斥引力场。行星的斥引力场,能把光子转换
成纳米物质,经过在太阳系空间中、地球自身大气层上层中的集群积累过程,制造出甘斯态氢、甘斯态水
分子。
在太阳系、星系和宇宙的大尺寸中,诸元素甘斯的形成经过了相同的过程。斥引力场强度,在行星、
恒星、星系对象中呈指数增长。最初产生斥引力场,是通过所有天体中心的等离子体、甘斯材料的磁场相互
作用;因为甘斯态物质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在宇宙的最冷和最热的外层地带出现了相同元素的甘斯,在
这里光子直接变成甘斯态氢原子(不是气态氢原子)或通过中子衰变成甘斯态氢原子。甘斯态氢是宇宙边
缘产生的第一个和最弱的等离子体,也是创造更高场强斥引力场的种子。这些种子能吸引宇宙中的其他光
子,再转换为液态和固态物质,再与其它物质集群而成为流星体或小行星的一部分。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就
如此创造了星系、恒星和行星或流星体。
光子转变成甘斯态氢原子,并经过太阳系内部磁场集群积累,就演变到另一种磁性材料——甘斯态
氧。所有甘斯有不同的磁性属性,氧是太阳系中少数通用磁场之一。在某些太阳系星系中,甘斯态氧磁场
强度是通用的磁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在环境的磁场中所有物质都依靠这种氧物质而存在。甘斯态氧受太
阳系的斥引力场定位和平衡的影响,就吸引两个甘斯态氢原子,从而产生了奥尔特云带中的甘斯态水分
子,然后这些甘斯态水(冰粒子)被拉回进入太阳系的内层部分。太阳系中的水主要由太阳发出的光子产
生,而不是由其它资源所产生。这个光子转换成水的过程能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发生,因此水不是太阳系所
独有的。
上面一直所解释的,就是从物质到光子、从光子返回到物质的全部创造的循环、再循环过程。

七、特性、作用
1.甘斯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
在宇宙中,绝大多数和几乎全部元素的结构模型的转化(比如转化为另外一种高温、高压下的结构模
型),都是通过物质的甘斯态而实现的,而不是物质的原子态。因为物质的甘斯态能够变化成元素的所有
模型结构。
为了让气体原子过渡到甘斯形态,其环境需要低速和持续的磁场流动。此时,气体的磁圈变为甘斯态
的可见物质磁圈。当气体的引力场变得比气体的斥力场更强的时候,引力场使气体的等离子体更加收缩和
紧凑,因而气体从气态变为甘斯态,即变成所谓的“在大气条件下的(气体)物质的纳米层次的固态”。
因此磁场和物质处于甘斯态,该斥引力场的强度能够进一步增加,所有物质在主源物质场强水平时,都
处在物质的甘斯状态(因为主源物质能让可见物质收缩和紧凑)。
每个星系、每个宇宙子系统都有着自己古怪的初始特性,所有的元素的甘斯都有古怪的特性。这是由
于甘斯的诸种结构、呈甘斯态的实体磁场组合的强度和/或甘斯强度磁场自身。但并不是在宇宙所有角落里,
相同元素都具有相同的古怪特性。宇宙中的物质的传导和连接是通过它们自己的斥引力场来达到的,而不
是通过环境的热和压力。所以,智能生命存在于所有的宇宙角落;生命并不是除了水和氧气就不能存在,
只能如地球居民这样的实体和环境。

44
恒星中心、宇宙中的主源恒星区域的主源物质(强大引力)的存在,核聚变的进程会继续下去,快速
地生产出所有的重元素(如铀和更重的主源物质),任何元素的质子和电子等离子体,甚至可以是氢原
子来制造氦原子。在行星和恒星的中心,总是通过等离子体的互相作用,它们能够松开、展开和发射释放
全部的气态、甘斯态和主源物质等离子体,这导致了这种高强度磁场的快速减少强度,导致新原子的快速
制造。
大多数天体(如恒星、行星及主源恒星)的中心全部携带着大量的处于各种磁场强度和物质形态的纳
米原料。这些纳米物质有多种结构,有的单独存在,有的存在于特殊的地层里;有的存在于一种磁场或者
物质的结构里;有的存在于不同的磁场或者物质的结构里;有的存在于边界的分层里,有的存在于分层
的交界处。由于天体中心各层甘斯物质(或 SP3 晶格集合体)以及磁场结构的不同,天体各层就像最好的
绝缘体或导体。甘斯总是处于一个半导体状态;它们在任何环境中创造电流。
人眼能看到可见物质中的等离子体。物质当它斥引力场强度衰减后就变为较低场强的可见光和有形的
结构(如原子)。人体的(甘斯态)物理结构在通过从可见物质到过渡物质、或从过渡物质到主源物质的
场强环境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一旦这些可见物质的等离子体(比如说碳原子的质子和电子),跨越
了不同等离子体的壁垒(比如从光和可见物质的磁场强度到过渡物质场的强度乃至主源物质的强度),
当场强的每一点都跨入后,碳元素的质子等离子体转变后的物质,将在进入了的新的场强区域中运作和
互相作用。如此一来,人类的物理身体将会完好的存活下来,但处于不同的场强水平。这意味着,人还会
是活生生的,还会使用他的全部才能,但身体的等离子体将会在主源物质场强的环境里运作,而不是在
目前的物质世界里的可见物质场强里运作。如此,人类将不局限于只生活在可见物质的世界里,而是能够
生活在宇宙不同场强的所有维度里。人体的等离子体能够在任何场强中运作的原因,在于这样的事实,即
人体的每个细胞的原子在物质的甘斯形态下运作,而不是物质的固体形态。这使得人体的所有元素的等离
子体在跨越场强壁垒时,可以提升其自身物质的场强到环境的场强水平。相同的原子甘斯态会在主源物质
场强环境中以主源物质场强水平运作着。当人体有序地通过不同的场强环境时,将不会被毁灭或者被蒸发
在其中。但是,如果主源物质场强叠加于可见物质的场强环境,人体会被损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主源
物质的场强施加时,可见物质场强下人体的原子会被稀释成主源物质场强中的物质。

2.释放能量
甘斯材料内部主源物质解旋,出现高温、人类蛋白质发出强光,因此可检测到光子的磁谱。这些甘斯
材料具有引力去吸引光子,释放能量。例如在室温和压力下,从环境中捕捉的 CO2气体变成了甘斯态的
CO2有形实体,此过程会释放出能量用于实验室中点燃、发光和驱动发动机。经过接收光子、在甘斯水平的
原子纠缠,释放出剩余能量,并积累固态甘斯。在人体内,这些甘斯作为人体物质的有形结构,这剩余能
量作为人体热散发出来或用于人体内的通信。这个积累的过程在试验测试中,仅 1个电子磁场释放的能量
足以点亮发光子二极管数月。细胞内物质的甘斯态,就能使给定的磁场更容易快速传送信息。若用1个原子
来传送信息的话,就是用整个原子从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传到另一个原子或分子处。一旦恰当强度的磁场施
加于一个细胞,那么磁场在经过身体的空间时就会积累,那么一个新甘斯细胞就产生了。

3.未来空间旅行
为了未来的空间旅行,量子计算系统的二进制甘斯和双甘斯装置将是未来的快速思考单元,量子甘
斯将是精确地、高速地控制逻辑的并行系统,开始工作于以使用气体甘斯的物质结构的逻辑系统为基础的
“真实的大脑”,像人类一样思考,但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的速度,甚至能承载感情控制
和逻辑,将来人类用思维直接控制飞碟中的计算系统;还由于它们的动态能量和各个方向的旋转,与人
大脑和肌肉具备相同的多神经交叉链接(联动)和沟通频道的精确拷贝;生产分子甘斯单元是可能的,
这些单元能高速运行并具有感情和逻辑系统。这种气体甘斯是人类氨基酸的建筑砖块。我们将尽可能地第
一个建造出人类可操纵的大脑和身体来支配这些甘斯物质,就像人类直接用自己的大脑支配自己的肌肉
一样。

4.未来人造人
当我们已经解码了人类基因组DNA序列,已经揭开了RNA的内部通信和DNA内部系统控制而制造能
量和电流的机制,那么人们将根据人体结构原理来创造新存有(人类造出人体肉体),无需干细胞甚至

45
精子和卵子(这是在此行星上人类生存的记忆仓库)。在宇宙中这不是第一次,一个被创造的存有具有再
制造另一个同类的能力,但同时,甘斯的结构和属性的发现在可预期的时间将成为人类科学的显现。
现在用物质甘斯理论就能解释宇宙中生命的真相,这将开启一个在能量、新材料、人体结构中更多自
然元件的制造、新机械制造、新型食物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世界新纪元,这将淘汰目前以种植过程供养人口
的方式,因为能从光子的内容物或物质的甘斯状态中的光子磁场成分来制造蛋白质,这能导致像鲜肉和
日常奶等等固体物质的生产。在此,在深度空间中吸收、携带、积累光子的微弱的剩余磁场,去生产基本的
等离子体甘斯,然后生产基本原子的甘斯,然后经过积累原子的甘斯去生产蛋白质甘斯,这样人们就能
在大尺寸宇宙中直接利用光子的物质来生产任何食物。我们在2008年夏天的德黑兰,最初考虑这个利用环
境中的气体甘斯来生产蛋白质的概念,并经过简单过程,在室温下由自然空气制造并成功测试了首批少
量的蛋白质甘斯。

八、实验室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的甘斯
(一)作用
1.产生固态胶体物质、氧和能量。实验室采用新颖而简单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具有全新性质的材料。我们
已经能够控制气体、吸收气体,并将其转化为固体物质。在环境常温和常压下,从环境中直接吸收二氧化
碳CO2和甲烷CH4气体,并把它们转换成纳米固态胶体的CO2和CH4纳米沉淀、氧和能量。用我们的新技术,
我们制造能量而非消耗能量。提取CO2和CH4纳米固体物质并将它释放进水中,同时产生了能量。水中的-
CH3基可催化系统产生磁性和引力,导致在系统中同时产生两个基团(一个是-CH3,一个是氢原子)、氧
分子。这些释放的等离子体或能量称为光子,这些光子被系统中的电极所吸收,并用于点亮发光二极管
(灯),强度很久就没有减弱,事实上有时会更亮。这些灯从2009年12月11日直到本报告发表的2010年1
月5日一直点亮,期望这些灯将继续点亮数月。反应器根本无需动力,因为它们将自己提供电力。
使用我们简单的静态引力系统,从环境提取的CO2和CH4与它的水溶物、环境中的氮相结合,能导致
自身生产自然的糖、淀粉和蛋白质。这个简单系统不仅能用于清除环境中的CO2,而且同时将CO2与系统的
特殊物质结合以释放能量、氧,此外还产生-CH3和甲烷以及蚁酸(甲酸),并且利用氮生产蛋白质。经过
这个新技术,人类生存在未来空间器中,人们成为了二氧化碳的容器和供应者,因此人们也是他自身生
存的氧气提供者。
通过蒸发水分,固体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可以以粉末状的纳米材料形式存在,这些纳米材料可以用于
产品、新材料的制造,使之产生新的物理属性。
2.复制自然界光合作用。这个简单系统复制了如自然界植物那样完成的CO2转换成氧的过程。
3.产生电流、电阻。大量电流从它们的外层流出。
4.产生真空系统。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可以作为未来太空船的真空系统,这种技术无需使用任何吸空系
统或高真空压力泵。
5.反应器可大可小。直接从环境提取CO2和CH4的这种技术在或小或大的反应器中都能运用,例如大
型反应器能连接到重工业的排气系统,而小型的可放在家里造或汽车里。
6. 容易储存。CO2和CH4处于固态,使得储存变得容易。
7.过滤物质。这些新的甘斯物质可以用于诸如新型生物纳米过滤技术,它们的纯度和分子尺寸可以用
于筛选相应的物质,例如癌细胞、微生物或者其他物质。

(二)特性
1.sp2/sp3结构。纳米材料具备sp2/sp3特征。CO2保持像纳米材料那样的凝胶态,是由于它们的钻石水
晶结构或钻石水晶般的水晶格子结构(sp3)。钻石水晶结构的行为像石英材料,它们不能互相被焊接到
另一种材料。
2.与介质不反应。利用水斥引力场来吸收CO2和CH4这些原子。然后在室温下甘斯态的CO2释放在水中。
它们与水介质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因为CO2成为水晶结构后,它集群受到某种限制,不允许超过某些数量
的分子再附着在它上面。但水是作用容器和工具或催化剂以保持这吸收来的分子的特性或纳米态和SP3漂
浮条件。当CO2甘斯残留物持续地从容器中水里提取走,CO2甘斯附着在它的容器上不会很多,而水总量

46
也保持不变。
3.金属性。从环境中吸收的物质以甘斯态存在,并且十分纯净,处于纳米级。纳米级气体的性能类似
它们在太空的金属态和半导体金属态,它们的结构具有导体、超导体和超电阻体的性质。它们电子层PN空
穴位置成为了最好的电阻器。它们行为像一个超导体,这是由于它们的sp3纳米特性,并非它们的金属性
条件。
4.有机性。系统中的某些物质能够进行甲基产品的制造。这是系统中有机反应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利用气体转化成固体的方法,不用很久就可解决科学上的大量疑问,为基础学科开辟新的途。例如,可以
解决“无生源说”(关于地球生命如何从无机物诞生的研究)之谜,还可以回答如何在太空环境中通过
超导条件创造蛋白质的问题。这些甘斯物质性质的新发现解决并回答了大量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没
有解答的问题,如行星、恒星的运行原理,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等等。
6.颜色反应。实验产生的干燥的CO2呈奶白色色外观,CH4呈蓝绿色。
7.冰凉如凝胶。感觉CO2甘斯像汞如同凝胶,触摸它感觉凉凉的。
8.太空旅行。该技术最终用于太空船。通过我们技术上的完善,我们已经达到了太空船生命维持系统
的整体集成。我们已经展示过其他技术,如带有引力定位的动力系统,使用纳米材料在太空中制造、提供
乘员食物和居住所需的产品,甚至治疗疾病。在能量系统的展示中,不仅可以通过简单的自然过程产生能
量,还可以将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供人在太空旅行中呼吸。采用这个技术,未来太空船上的人
既是二氧化碳的储存者与提供者,又是自身所需的氧气的提供者。

(三)转化条件
人类第一次可以在室温、常压下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固化,只需通过创造微型、受限的斥引
力场环境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就如同宇宙所做的一样。用相同的方式从环境中吸收CH4比吸收CO2,所
需的斥引力场稍微不同,并能释放出更多能量和更强大电流。

第三章 宇宙 → 磁场
第一节 宇宙裂变、分裂
宇宙内部的主源物质在物质转化、维持稳定和向外运动的过程中,会损失它们的能量,降低它们的磁
场强度。当一个宇宙的生命周期达到这样一点时,即宇宙中的主源物质不能保持它占宇宙物质总量 80%这
一比值时,就会导致星体不平衡和更快的分裂,它们终将变为过渡物质甚至可见物质(如图 35)。宇宙的
分裂非常像中子分裂、创造质子和电子那样。

图 35 宇宙裂变成平行(姐妹)宇宙

在母宇宙中央的动态中心线的牵引作用下,原始的主源物质开始旋展(宇宙的中心线像机械钟表弹
簧发条那样放松)、膨胀,主源物质喷射出来(像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气体从气球中喷射出来那样),沿
主源中心线跨越这个宇宙的磁圈,注入到环境中一定区域里(图 36)。

47
图 36 母宇宙分裂为人类宇宙和姐妹宇宙的进程(A 到 G)

这种主源物质要以最大的速度和最小的磁场损失在宇宙环境中旅行,会由球形等离子体变成长圆柱
体。这种圆柱体等离子体通常称为光子。当光子通过宇宙的过渡物质区域时,光子的过渡物质会置于光子
的最外层,速度和场强都降低了。当光子适时地汇聚在宏大宇宙中两个不同的区域时(图 35)就变成了可
见物质。它们首先聚集在子宇宙圆盘的中央区域,由于中央的动态主源中心线的牵引作用,使子宇宙中心
的可见物质旋卷,从而逐步提高了这些可见物质的场强到过渡物质乃至主源物质的强度水平,从而变成
子宇宙中心的主源物质。
随着母宇宙越来越多的主源物质进行旋展、主源光的辐射,逐渐减弱了它们的强度,子宇宙中这些主
源物质的磁场发生互相作用,就逐步创造出它们自己的斥引力场和磁圈(图 36-H),这个子宇宙初生时
的胎质就形成了;磁圈越来越大,这两个子宇宙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这些区域的磁场的互动以及根据母
宇宙斥引力场而作出的斥引力场定位,确立了两个新宇宙实体的位置和布局。最后母宇宙主源物质全部注
入两个子宇宙中而消失,两个子宇宙(或叫平行宇宙、姐妹宇宙)最终形成了。
此后,这些子宇宙通过相同的原则,主源物质旋展,主源光辐射;并且通过相同的进程,创造新的
“孙宇宙”,“子宇宙”中心线一如既往地旋卷,使“孙宇宙”可见物质提高速度和场强而最终变成主
源物质。这样,子宇宙还可分裂而形成两个或更多个更小的“孙宇宙”(如图 35)。但这些较小的子、孙
宇宙彼此又可以融合成更大的宇宙。

48
每个子宇宙都同时保持它们各自的斥引力场总量,与母宇宙的斥引力场总量相等。宇宙这种分裂中,
子宇宙携带着它母宇宙的特性,不过子宇宙由于磁场重新组织,新宇宙会拥有新鲜的生命新周期,这显
示为子宇宙的年龄。
这就像生孩子,尽管新生的孩子携带着父母的一些相同的 DNA 信息,但孩子的年龄与母亲的年龄是
不相关的,新生命拥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它自己的时间计量。这个新宇宙拥有它母宇宙的全部特性和磁
场因子,但所有子宇宙所含的物质和磁场强度彼此之间、与母宇宙之间不是、也不可能是相同的。新宇宙内
部的结构、总质量,依赖于新宇宙的斥力场和引力场的互动。
在其他的宇宙,可能不存在某些物质如甘斯态氢元素,这些生命将处于主源物质磁场强度水平,而
不是如人类所处的可见物质场强水平。事实上,原始母宇宙的一部分物质创造了人类所在的这个宇宙,另
外较大的部分就是我们这个人类宇宙的“同生宇宙”(姐妹宇宙)。由于它内含更大的质量,比人类宇宙
体积更巨大;或者它有较小的质量,生命体型可能较小,他们的运作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于人类。

第二节 平行(姐妹)宇宙(灵肉)互相影响
一、平行宇宙
一个母宇宙分裂成两个子宇宙,这两个宇宙就是平行宇宙或叫姐妹宇宙(图 37)。其中较大宇宙有更
强引力场去影响、牵引着较小宇宙运动总线路发生扭曲。这两个宇宙类似,但它们的磁场和物质的位置、结
构和组合,不一定是一模一样的。

图 37 相对于人类宇宙的姐妹宇宙的位置

在物质世界(比如中子)总是分裂为平衡的模块,引力的总量定位着两个新的模块,以保证在相同
的物质世界里中子生命的存在和继续。这同样也适用于大尺寸的宇宙,即宇宙的整体会分裂,如同在中子
里较轻的模块不得不跟随着较重模块(旋转)运动,因此较小的宇宙会比较大的宇宙更加敏捷,同时较
小宇宙不得不根据自身物质磁场强度进行内部运动,而且,较小宇宙的总斥引力场必须找到它自己在庞
大宇宙中的位置,以适应于较大宇宙的总斥引力场、物质的总体动态运动。
较小宇宙出现在一个时空点上,若以人的生命时间来算,它过了一百万年,看起来它内部空间还是
静止的。但事实上,这个宇宙在以非常高的速度跟随着另外一个更大宇宙,在保持它的位置的同时,该宇
宙中心动态的引力保持它自身的磁场和物质不散。
目前人类所在的宇宙是大约 130 亿年前,从更大的宇宙的分裂而来的。新分裂的宇宙携带着它母宇宙
的特性;但由于新宇宙的磁场强度的重新组织,它将拥有崭新的时间,显示为新宇宙的年龄。这类似于生
孩子,一旦新的生命种子被创造和婴儿诞生,新生命拥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自己的时间计量,母亲的
年龄是无关紧要的。尽管新生儿携带着父母亲的一些相同的 DNA 信息。
所有的宇宙系统,如银河系和太阳系,全部都在运动之中,不仅内部如此,同时作为整体跟随它们
母宇宙始创的其他部分而运动。宇宙系统运动的总方向,在其更大的宇宙系统里,是可以容易地被检测和
认识的。宇宙系统的运动方向,显示在宇宙之诸模块的运动方向上,该方向是宇宙系统自身全部所含物正
常的运动方向。这意味着,如果宇宙系统的全部物质的运动设定出来了,人们将看到一个这样的根据系统
整体的运动方向而出现的自治、独立的区域,运动于 360 度的方向,同时,双生宇宙也是动态的,也有根
据它自己动态的斥引力场运动。
在宇宙中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主源恒星(黑洞),有一个与它相同的双缠恒星系统或双缠星系。双缠的
主源物质中心具有引力能拉扯、推离不同场强的磁场位移,同时它们可以释放出磁场能量,控制着其中磁

49
场的运动。一旦人类掌握了从一个主源物质中心跳跃到另一个主源物质中心的方法步骤,利用这些主源物
质的差别和相反的动态运动方向,就可以进行梦幻般的空间旅行。通过这些宇航器创造的速度和保护装置,
将给人类一个机会,在数分钟之内周游星系和更广阔的宇宙。但是人们必须清醒这些科技的毁灭性力量,
如果在这些磁场的水平上出错了,那将是除了这些宇航器的旅行生物体的磁场外(这些生物将全部变成
初始等离子体,即粉身碎骨),毫无所剩。
一旦分裂、宇宙被创造,剩下的原料和物质成分以及它们如何在该宇宙中组织自己,几乎都遵循着与
之前相同的原理。一旦磁场被释放到特定的斥引力场中,磁场的互动中就能够创造该斥引力场,那么在新
生的宇宙中、在该特定的斥引力场强度中,星系、恒星和行星、甚至生命的尺寸,都是由这个实体本身确定
的,而无需涉及它之前的部分。新的结构,依赖于新宇宙内部的磁场。新宇宙磁场的内部运动,取决于内
部的总质量。宇宙的斥力场和引力场的互动能够自己控制这个总质量。由于宇宙中的生命体内部结构的较
大或较小的斥引力场强度,这些生命体能够变得更小或更大,或者完全不同于这个宇宙生命体的运作。
他们全部由相同的模块建造而成。这些模块就是磁场不同层次、不同强度的磁场的互相作用,以及不
同层次环境中磁场的紧密程度。这决定着生命体有多高或多矮,是否有眼睛,是否能够使用磁场的互相作
用来与宇宙中的其他的生命交流,是否有物理形态。不断扮演创物主的宇宙和宇宙创造的生灵,都是通过
遵循相同的基本的自然法则的磁场而互相连接和作用的。现在或许能够明白了在这个宇宙中曾经有人说过
的话:“通过我自己的形象,我创造了人。”
若一个电子位于一块石头的一个原子中,那么这个电子不会觉知到它存在于更大规模层面的石头中。
假若这块石头是一块食盐,被动物吃了,食盐中的钠原子经过消化,被这个动物的细胞的蛋白质所吸收
它成为了蛋白质链中更大斥引力场和更大规模的一部分。在动物体内,钠和其它不同物质斥引力场累积和
互相作用就引起了情感和智能等活动,若单靠钠是不能实现这种活动的。钠与其它物质就像平行宇宙一样
会互相关联着。

二、人类平行世界——灵肉
平行世界存在于人类生命体内部结构和活动过程中,但人类需要智慧之眼在他们的环境中看到它,
认识它。
我们的宇宙存在着平行的宇宙,它们的磁场、强度和它们的位置,在它们特定的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
量度。在更加广阔的宇宙里,存在着相似的宇宙,就像我们这个宇宙一样。一个宇宙创造出两个平行的宇
宙,也创造出我们的灵魂和身体的磁场和物质运作,同时宇宙中所有的生灵都使用一种相同的宇宙交流
语言。
(一)灵魂的本质
灵魂是宇宙运作的一部分。每一个被造物只要它们拥有着灵魂;灵魂是共同的分母——人和其他的天
造之物的共同连结,对其余宇宙的运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都能够扩展它的磁场效应到其他的被造物,影
响着它们的位置和存在。
在物理的世界里,恒星和行星都拥有着磁圈,而人体也遵从相同的物理法则拥有着磁圈和自身的质
量,它被称为人体光晕。人体光晕的磁场是人的灵魂的一部分。该身体不得不在磁圈的掌控之下展示着其
组织和子组织的磁场的运作,也包含着思想的运作。身体内部所有磁场互相作用的全部效应,创造了身体
的斥力场和引力场,导致了它们与宇宙磁场的交互作用。人体各种磁场的全部输出,就是人的灵魂。人类
灵魂的意象,如同遥远时代的宇宙星光;物理星体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爆炸和毁灭了,在夜晚人们依
然能够观察到星体闪烁在黑夜之中,意即人类灵魂早就产生了,尽管所依附的肉体早死了,也轮回了不
知多少次,但它仍然永恒地存在着。
一个实体可以是石头、动物或者一个人,其中的灵魂就像宇宙中任何其他物质或磁场一样拥有相同的
存在和运作方式。宇宙中所有动态等离子体都拥有着一个灵魂。但人拥有着智能,能够让他们之间彼此交
往。因此,人应该遵循这条宇宙法则,对他全部的行为以及如何回应其他灵魂的态度负责。在更大的宇宙
范围里,他决定着这些场如何通过他的大脑物质的斥引力场,部分或全部地以何种方式来与其他灵魂交
往,并影响着他们的运作。
人的物理形体就像地球行星,它有着质量、斥引力场、扩张超出物理身体的磁圈。该斥引力场扩展的领
域超越了物理形体。同时,它全部斥引力场决定着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星体的关系;在更大的
范围内,太阳系的斥引力场决定着它的恒星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而银河系的斥引力场决定着它在宇宙中

50
的位置,如此类推,简言之,人的斥引力场决定着自己在宇宙的位置,也同时影响其它更大尺寸的天体
的位置。这就是“宇宙的蝴蝶效应”。
在宇宙中存在着这样的生命,即它们灵性结构源自主源物质的互相作用就像人类肉体结构源自可见
物质那样,它们能够运作、存在于无形层面,而不仅仅是人眼可见的物理有形层面。这不意味着这些生命
没有灵魂,或者它们比人类更具智能,然而唯一不同的是,它们运作于与人类不同强度的磁场。对于未来
旅行造访的人类来说,它们的生命可能是奇怪的;因为它们有能力在不同磁场强度物质中切换,并且能
够在人类的可见物质磁场强度光谱中变得可见或可测。

(二)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某种实体具有两个独立的、独特的紧致磁场——肉体与灵魂:前者是生命体的物理形体,后者是磁场
和能量。人的灵魂是人体物理形体的平行世界,人体物理形体关联着灵魂等离子体。灵魂,它本身是身体
的物理形体的平衡者。
一个人拥有一个物理形体和一个灵魂,有时候这些物质和磁场互锁着,存在并运作于不同的方面;
但灵魂可以独立存在,身体是物理形体和灵魂的环境状态,而灵魂有时可以不要这样的状态。灵魂能觉知
到物理身体的存在,还能接收并感知身体物理方面斥引力场状态的变化。尽管这些有形实体能觉知它自己
的存在,但它没有觉知在自己内部还有一种与之关联、互锁的磁场存在。这如同一块石头中的一个电子等
离子体,并没觉知它是石头的一部分。
不是宇宙中所有的被创造的智能实体(如人类)都需要或被需要物理的行星结构才能栖居其中进行
生存和创造,也不一定需要物理实体、食物和土地才能跟宇宙一起生存、合作和运作。
一旦创造了灵魂并规定了它的运作规律,就不需要物理形体来维持它的存在,它会脱去所粘附的物
理部分,它就可以运作于不同的无形实体中。因此,自从脱壳之后,它的存在就不需要物理形体在有形或
无形世界中表达它自己了,只需场强和能量就能容易地在宇宙中自如地存在,随着物理互动离开它的物
理存在,物理形体可以死去,但灵魂会留下来不死,它现在拥有足够的独立来继续它自己的运作,在有
形或无形世界中表达它自己,调转方向并继续存在,会继续保持它自己特有强度的斥引力场,并继续像
它的物理部分所做的那样与其他更多的灵魂场互动,它还会结合、创造更多相同和不同的物理形体。这类
似于生孩子,尽管婴儿需要母亲来孕育和养大,直到离开母体,但两个实体互相独立生长,可无需对方
的存在。
投胎时,拥有了一个实体的有形物质,内含一个平行的累积的无形层面(即灵魂),这灵魂对自己
体内其它所有组成部分作出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磁场的互动,形成了一定的场强。灵魂是磁场,
它可以变成胎儿实体的一部分。在实体中,这之前复杂的互动已经释放了或以后将会释放出新的复杂磁场
(灵魂信息),这些磁场可以像肉体部分那样表现(它的效应和功能)和存在,

(三)灵魂交流
1.宇宙语言
这个宇宙是从其他宇宙的分裂而创造的,而这个宇宙在未来也会分裂和创造其他的宇宙。基本粒子、
统一场和宇宙基本场,都是宇宙的简单磁场,宇宙的全部运作都基于它们简单磁场的交互和运作。
在宇宙中,所有被创造的实体,都已经拥有一种共通的交流方式,即宇宙磁场的交流。所有的被造物
都能够影响它们的环境,并能够与其他的智能实体个别地或作为统一群体进行交互作用,即能够接受一
种宇宙交流的语言——所有的存有都能够接受的语言。共同的语言基于最初磁场,也就是最简单的磁场,
其实就是宇宙中“基本粒子”,而不是基于声音或物理的文字和形状。这种宇宙语言是宇宙生命通用的普
遍性的语言。这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中子普遍分裂、再聚集为原子(如氢原子)那样——中子、原子是基础的。
宇宙的语言是透明的、清楚的语言,运作于基本粒子“波”的强度(可细分为波速、波长、频率、波幅、
相位等)之上,有着标准的结构和可接受的强度,适应于不同环境创造出来的实体的交流之用。
人类在宇宙社区中被隔离开来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缺少对宇宙语言的理解。其他生命不需要词汇,在
基本粒子层面上就能够并且确实可以理解和交流。如此,人们的思想,也是基本粒子在人们的大脑里面运
作的表现;这些生命像看到可见光一样能够看到这些基本粒子。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看见和理解人类需求
的实际意图,而无需人们说出一个字。
这种宇宙语言是通用的。一旦地球人懂得这种现象,就能够完整地量度基本粒子斥引力场的磁场强度,
并用它来作基本的强度,然后人就能够理解这个宇宙的其他不同场强的灵魂拥有者,并与之交流。到那时,

51
才明白使用声波来寻找和试图联系宇宙中的其他生命是多么原始的方式,这才显示出人对造化世界是多
么地缺乏了解。
人们彼此之间是通过图像和声音进行联系,人们使用当今先进的科技通常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得
到回复。然而,宇宙中的其他的被创造的智能实体,它们现在已经、未来将会访问人类的家园(地球)。只
要当人们学会这些:不需要拥有比自己需要更多的东西,人们也不制造分裂、引发冲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人类与他们的宇宙语言将会建立起来,交流的途径将会打开。
(宇宙中其他的高级智能实体)将人类与宇宙社区隔离开,是(他们)被迫采取的让人类没有能力
找到宇宙中其他生命并与之交流,从而保护宇宙和平的一项措施。宇宙通常是一个和平的地方。但战争和
冲突一直是人类过去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因此,一旦人类学习到和平生存的先进性,那么人类就会
学习到宇宙语言,然后(宇宙中其他的高级智能实体)就会允许人类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加入到有生
命的宇宙社区,而不管这些生命对人眼的物理外观(肉体)或磁场外观(心灵状态)如何。

2.交流方式
在宇宙中,人的灵魂是内部整体互相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物理身体运作的外部连结。每一个
天造之体都拥有一个灵魂,灵魂磁场扩展并超越了物理的形体,能够扩展它全部的磁场效应到其他的天
造之体,影响着它们的位置和存在。因此,灵魂是宇宙运作的一部分。
灵魂磁场之间建立了相同的互动和交流方式,就像它们的物理部分的原子等离子体那样,那么灵魂
通过它们的磁场进行彼此互动,导致了更多平行的无形世界生命的动态交流。灵魂用于与其他部分相互交
流、互相关联但不连接在一起。这种交流发生在与其他基本粒子的“交流线”上。
宇宙中所有动态等离子体都拥有着一个灵魂。但人拥有着智能,能够让他们之间彼此交往。因而,通
过这条法则,在宇宙中,人应该对他全部的行为以及如何回应其他灵魂的态度负责。在他物理形体存在的
过程中,他决定着如何通过他的大脑物质的斥引力场来让这些灵魂磁场部分或全部地以何种方式来与其
他灵魂交往。
人类为了生存,在时间长河中应该且将会在自己与他人及周围存有之间,学习着不侵犯他人的界限,
并且学习着平衡相处和真正和平。
人们无需用眼睛去看,只需用智慧去理解宇宙的真实景象。理解宇宙的真实景象,也是宇宙中所有层
面、创造之美的观察者的真实意愿。
拥有一个灵魂并不需要智能。人的灵魂以及灵魂在所有存在维度里的创造和运动的方式来说,也是同
样的。到现在,明智的人可以理解空无、创造人灵魂的秘密了。
智慧的人将启迪富有的人:没有什么是需要拥有的,只要够用就足够了,明智地对待那些一直被传
诵的东西,打开心胸来接受,接受在你的生命旅途中不同层次的存有互相作用和互相吸引。
对于人来说,终极的领悟之点是,这在最近已经通过揭露真相透露给了人们:在宇宙中,在宇宙创
造的已达到的智能里,已经可以进入太空,并穿越宇宙的环境;在宇宙中,没有仇恨和战争,这条规则
也不应该被改变成战争和侵略行为,虽然这在他们的技术进步中和他们在这颗行星的短暂生命里,已经
成了地球行星旅客的习惯。宇宙普遍和平的原因,并不是在宇宙居民当中缺少技术,而是因为他们明白这
个真理:宇宙生命的智能是如此的先进,他们没有理由去战争,因为他们能够从宇宙中得到他们的全部
所求、实现他们全部的目标。如此,宇宙是被和平和正义统治的。那些有这种习惯的族类,如那些来自蓝色
行星(地球)的蓝色血统者(无伤译注:古代欧洲贵族自认为流着蓝色的血),将很快会吸取一个教训:
除非整体一致性地取代这颗行星上生灵的思想,然后去遵循宇宙的法则而不是虚弱人类的习惯,否则他
们将吸取一个教训:他们将会毁灭而失败。
宇宙永恒的居民已经获得了这样的知识,即他们能够清除宇宙中任何一种类型的生命(清除的是肉
体,而灵魂是不会被清除的)。如此,宇宙中的和平不是因为这些居民的虚弱,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看清
任何一种来自新加入宇宙社区的成员的微光,新成员不能、不应被允许继续携带旧的习惯(如战争、分裂、
不义、剥削宇宙的其他居民,就像在蓝色行星上习惯做的那样),甚至不能想也不应想。
宇宙的法则应该掌握在“狮子王国” 成员的手里,因为就如他们所承诺的那样,一直有着优雅、公正
的品质。宇宙的知识应该来自狮子王国和太阳王国。太阳的光辉将普照其他的人类,以平等一致的标准和
优雅公正的实力。这一直就是被创造的命令,应该被实现。

第三节 宇宙造物的普遍规律
52
一、宇宙循环演化
当宇宙的磁场平衡后减低至一种程度,宇宙必须重新组织自己,才能够保持磁场作用力在一块。此时,
整个宇宙如同中子等离子体那样将会衰变和分裂为一个较小的宇宙和一组较大的宇宙,不过,在两个宇
宙中,物质和磁场的总平衡将会接近等于目前这个宇宙,只有微量的磁场泄漏进宏大宇宙中。宇宙中较大
宇宙持续牵引着或者笼罩着较小的宇宙,较小的宇宙保持在它的轨道上自转并绕较大的旋转,如电子在
原子结构中对质子做的那样。同理,两个新宇宙的全部将会绕着更大的宇宙转动,而这个更大的宇宙本身
也在转动。这些宇宙仍会通过它们的原始斥引力场而彼此连接。这必须是所有造物维度统一的形式。
如果某人在较小的宇宙中,看看它的运动,它看起来,他们的宇宙好像是在膨胀之中;这是因为他
们总是看到,这个宇宙中的物质和场总是跑离他们,从而他们的宇宙看起来好像在膨胀一样。
宇宙从来都不存在大爆炸,也永远都不会有世界末日或大裂变。所有会发生的将是,这个宇宙将会步
入一次分裂。这是全宇宙的标准的造物秩序。
原始宇宙已经分裂了自己为较小的诸宇宙,我们的宇宙是其中的一个后代;对于这个宇宙和这个宇
宙的后代,相同的事情会重复不断发生下去。这个宇宙不是原始宇宙,而是更大图景中的一个碎片的碎片
的碎片的一部分。这个宇宙的结束将会像它的开始一样,或者说宇宙不存在结束,只是,而这些磁场和物
质也是由磁场自身所创造的。宇宙循环演化就是:宇宙磁场和物质不断重复着分裂和融合。
在宇宙中,曾经有人说过这话:“我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现在理解了,宇宙的所有实体和不
同运作的实况,都为人类的演进而设置,以让人类完全理解创造和控制的方法,并完全理解人类已经达
到了在这个适当的时机上出现在这颗行星上的方式。如果人明白了他的创造的目的,那么可以这样说:宇
宙在人的结构内存在和运作;人在宇宙的结构内存在和运作。

二、宇宙造物的普遍规律
宇宙造物者运作的方式和创造的目的是完美一致的原理,遍布于所有的创造层面。在宇宙运作的更大
图景中,所有的参数都是一样的,所有的等离子体都在一个特定的进程和顺序中进行运作和反应。磁场在
宇宙所有层面、所有时间里都保持着和完全遵从着相同的秩序、法则和规律。所有磁场和物质的所有行为和
运作是相同的。困扰理论物理学家的关于质子的等离子体内到底含有什么东西的问题,可以在宇宙的运作
中找到答案。因为在质子,甚至同样在电子的等离子体中,人们一直期待的不同的物质、磁场和场强的存
在,与宇宙中的等离子体所看到的一样,反之亦然。要理解宇宙中磁场、物质和元素的创造进程,人们只
需观察较小规模的宇宙,它们的等离子体成分和结构类似于一个原子。中子的磁场在分裂进程中被释放到
环境中,从而导致了最简单的氢元素的原子系统的创造。宏大宇宙、诸小宇宙、诸原子和等离子体的创造,
不同量和强度的磁场在不同时间和位置上互动的过程,遍世界的创造都是如此。宇宙磁场联合创造了宇宙
自身,还创造了所有实体的引力磁圈和斥力磁圈。
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于这个宇宙的等离子体中,同样也存在于更大的宏大宇宙之中。人是多么脆弱的
被造物;事实上,人自身携带着创造界所有的奥妙。
永恒重复发生的进程,是宇宙的等离子体的磁场分裂(裂变)或融合(聚变)成另外一个磁场。根据
物理学上守恒的自然定律,宇宙永远不会损失它的物质或磁场的任何部分,只是物质或磁场从一种形态
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磁场和物质的这种守恒规律,是创造的本质,在更大宇宙的每一个层面都如此。其
他更大的宇宙,已经导致了这个宇宙的创造和生命循环;同样,这个宇宙适时地将导致较小的诸宇宙的
创造。
宇宙衰变与中子分裂为电子、质子不同,仅仅在于每个宇宙的等离子体场所含等离子体的尺寸和数量
不同。
宇宙永恒重复发生的进程是:
在宇宙自然中,只能由基本粒子直接组成较大的初始等离子体(即中子,包括三类物质),中子衰
变分裂成质子和电子,从而形成了初始原子(氢原子)。事实上,不是由基本粒子直接组成比中子较小的
质子等离子体和更小的电子等离子体,再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中子,然后由这三部分组成原子(即只由一
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的初始氢原子)。宇宙主源物质发出的主源光(光子等离子体)也可以在宇宙边沿
处直接转化成中子或初始氢原子。初始氢原子再经原子核聚变,更多的中子、质子以及电子聚集在一个原
子核内,形成较重乃至最重的原子(元素和同位素)。这些重原子经原子核衰变,形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
原子。这些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再混合成宇宙中的物质。物质分为三类:一类是人类肉眼能看到的可见物

53
质(如地球、人体),另一类是主源物质(如主源恒星——太阳,它发出的光子达到地球时人类能看见光
子,从而确认主源恒星的存在),还有一类是过渡物质。显然,这三类物质都仍含有等离子体的三种物质,
但不同强度的物质中,同一种等离子体物质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主源物质与可见物质中的等离子体
的过渡物质场强相差很大。较小的宇宙也可以融合成较大的宇宙;宇宙可以不断裂变成较小的宇宙,并释
放出一些游离自由的、独立单个的磁场(即基本粒子)。宇宙的分裂与融合的机会是相等的。
宇宙造物的重复循环过程又开始了:这些基本粒子又组成中子……宇宙不断重复着它造物的循环过
程,乃至无穷。
凯史太空科技可能用 6 个字概括:磁场强度定位;还可以再加 6 个字:磁场强度定位 宇宙分裂融合。

第四章 太空科技的运用与前景
第一节 等离子弱化技术
一、等离子弱化技术的定义
简单的、便携的多核心反应器(图38)核心能产生所需要的斥引力场,这可以使得斥引力场定位系统
产生运动。

图38 等离子弱化和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的Keshe模型

在这些引力定位系统中,中央核心所释放的单独的磁场(图38)与同一核心中的相容的、匹配的其它
磁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中央核心层的磁场集合又与反应器其它核心的磁场集合相互作用(图38),在
系统中不同核心中的相同强度的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联的同时,导致了该类型的反应器内部产生
斥引力场并包裹在这些系统的周围。
库伦势垒,是造物者的弱得不能再弱的磁场交互力。这个力是个磁性障碍,实际上是等离子体的斥引
力场。凯史不是用蛮力去强行穿过这个磁性磁圈障碍,他是这样做的:已经特别设计制造了一种多核心反
应器,将等离子体安全可靠地放置在反应器的核心装置之中,再在反应器核心创建一个与等离子体的物
质具有的库伦势垒的磁场强度相等的、同样微弱的等离子体“汤”磁场环境,这样这个磁性“库仑势垒”
就被软化了,消除了反应器核心内的不同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锁定的斥引力场(相互缠绕),等离子体
物质彼此松散开来、完全打开,就弱化成反应器中的等离子体“汤”中的成分,这些成分就在这个等离子
体“汤”中自由移动,然后可以从反应器中分离出等离子体的组件(比如主源组件)来获得动力和能量,
而不需要像燃烧燃料那样,就像宇宙间数十亿年来的运动和能量的产生一样。凯史将这种新方法称为“等
离子弱化理论”和“等离子弱化法技术”,这些能促成这个等离子体被弱化的反应器被称为等离子体弱
化反应器,把它们弱化的过程称为等离子体弱化原理。他突破库伦势垒就变得像孩童的游戏一样简单了。
在地球上,这还是第一次通过“弱化反应器技术”来调控其强度以克服其库伦壁垒,以低成本打开了等
离子体,制造出能量和位移,使人类梦想中的聚变成为现实。
当反应器内的等离子体弱化之后的等离子体成功打开后,可观测到反应器内部等离子体的分解产生
的效应,在外部观测到的效应则是升力和位移、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凯史基金会已经能够从一个多核心反应器内部提取出等离子体主源组件,从而产生了反应器核心的
周围和内部的强斥引力场,所产生的场强可以与那些具有中央热核心的物体(比如地球)的场强相当。这
项技术,已经确实证明凯史这些转换原理是正确的。凯史已经利用主源组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斥引力来使
反应器系统进行斥引力场定位、提升和移动大质量的物体。斥引力场定位是指反应器系统的斥引力场相对

54
于另一个目标物体(比如地球)的等离子斥引力场的定位。凯史基金会对此已经进行报告并为此申请了专
利。等离子体中的过渡组件的引力也能够通过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被应用到未来的太空科技中,能够使飞
行器进行无摩擦的高速运行,或者这些反应器可以用于从水或空气这些物质中提取分离毒素。
这项新技术运用在一个便携的安全的核反应器,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能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
以很快的速度很容易方式制造诸如“石墨烯”的纳米原子层材料(SP2)、钻石原子结构(SP3)以及纳米
氧化物材料。当达到期望的目标后,我们可以调整反应器的系统参数,使那些被分离的等离子体又能够回
到它们原来的模样即初始的结构状态和布局,就像原来的等离子体一样。当人们使用了这些被释放的主源
组件的磁场所产生的效应并满足了所需的目的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调整系统装载的斥引力场的配置和
参数改变反应器的活跃状态,然后逐步的卸载这个弱化场。然后,等离子体的物质又能恢复到它们作为等
离子体物质的最初状态,等离子体也恢复到和原来的原子结构中一样。
所有这些进程在进行过程中都不会释放任何的辐射,也不会产生新的辐射废料。
因为可控制的等离子体弱化技术反应器的产生,未来是光明的,未来是以磁场为基础的。

二、原子内部融合(弱化技术)过程
图 39 一步一步地展示了原子内部电子、质子融合成中子的过程。

图 39 氢原子内部电子、质子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始就使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将氢原子放置到这个反应器的核心内,然后使
氢原子在反应器的等离子体“汤”中(图 39-1),使得反应器磁场强度与质子等离子体的整体斥引力场
强度相匹配(使电子的场强提高到质子场强水平),弱化并突破原子绑定的“库仑势垒”,成为它的氢
原子的物质——电子和质子。此时,电子变得更自由,也可以轻松地进行斥引力场定位而融入到质子的等
离子体中,变成中子。
这一原子内部融合是在与原子磁场强度相似的磁场环境中完成的。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中,融合所
需的标准自然斥引力场是由反应器的两层核心的磁场之间的彼此相互作用的运作所提供的。如果科学家们
用这种斥引力的发生方法来替代在目前的托卡马克反应器中的固体线圈电磁环,他们将会在真正地在宇
宙条件中实现融合,只需使用目前成本的一小部分,而且能够实现更快地融合——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
就能够在所需的自然引力环境中实现融合,且能够适用于任何等离子体的融合。与迫使两个质子等离子体
相互融合的技术相比,这种让质子和电子融合的地技术变得更容易操控。
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技术同样可以用在等离子体物质之间、等离子体之间或者原子内部的融合(图
40)。这就是融合的自然方法的基本模式,没有必要使用巨大的斥力就使原子的电子、质子相互融合。这种
电子等离子体和质子等离子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称为原子内部融合原理。

55
图 40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原子弱化后都融合到一个由磁场组成的“汤”中

当这两个等离子体彼此靠近时,两者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几种情形,相互作用的效果能
够收集并用于不同能量水平的产品生产,或者用于新材料的生产以及其它非常多的用途。下面简短地介绍
两种情况:
可以控制反应器等离子体“汤”中的磁场从任意强度水平改变为库伦势垒强度水平,或者从库伦势
垒强度水平改变为任意强度水平。如果这些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的磁场强度设置成正好低于质子等离子体
的整体均衡的磁场强度(库伦势垒),两个等离子体就会彼此靠近时,初始阶段的融合过程开始了(如
图 42- 1 至 5),这一过程从一开始就会伴随着光和热的释放。这一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光或热可以利用,
比如可以直接用于当前最高科技的涡轮发电机组,就像现在的核裂变反应器所做的那样,但不会产生和
留下核废料。

(1)电子与质子相互摩擦产生光
调整操作反应器与质子的磁场强度差别越小,质子与电子间的摩擦力就越小,摩擦力耻就越小,它
们相互吸引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小。如果反应器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热量的话,没有必要让质
子和电子等离子体相互融合,而是使库伦势垒处于适当的强度,让两者相互靠近并产生适当的摩擦,让
反应器产生可控的热量输出或所需的任何其它的光线。
电子本身就是一个等离子体,也是三种等离子体物质的集合体。电子总是会与其它同样构造的电子接
近,或与所在原子中较大的的中子或质子接近。电子围绕质子的运动产生是由于它的内部等离子体构造的
原因。类似的,由于两个磁场间的作用过程会释放出处于可见光电磁场波谱范围内的强度较低的磁场或射
线等电磁场碎片。当原子中的电子被迫靠近另一个电子或其原子核中的等离子体物质或另一个原子的原子
核足够的距离时,电子与质子这两个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间相互作用导致了低量级磁场强度碎片的释放,
所释放出来的磁场强度处在可见光电磁波谱范围内。像电子与质子一样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大多数情况
下都会导致可见光的产生。
这两个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和碰撞并不是指两者的融合,而是指它们彼此相互靠得太近,它们相互
接触碰撞又反弹开,这是由于它们的动态性。因此,电子在与质子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碰撞之后会损失一
些磁场,此时它具有的斥引力场强度降低了,电子就必须进行一个相对于质子等离子体而言的新的斥引
力场定位。因为这两个等离子体间的相互作用,电子与其所在的系统的中央斥引力场中心点会接近或远离,
或者说是电子在释放了它的一些能量——光之后,找到了一个新的基础能量水平位置——这就是电子相
对于质子斥引力场强度作用力而言的新的斥引力场定位。在电子与质子或附近的其它等离子体的磁场碰撞
之后,这样一个在原子结构中的斥引力场定位是被全部等离子体所接受的。
在自然界中有这种可控热量的磁场相互作用的例子,就是在大气层中太阳光磁场与人体细胞的磁场
接触的情况。因为细胞的蛋白质的磁场总是保持恒定的,通过改变直射太阳光的磁场强度,从这两个磁场
相互作用释放的热量,让人体的磁场强度增加,感觉上就是温度的升高。太阳光磁场的强度更强,两个磁
场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热量更多,所以人们就会觉得更温暖。
生病期间的发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病毒的磁场与血液蛋白质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当一个血红细胞
与较强的病毒磁场相遇或可能的融合时,来自感染区域中的特别的磁场与血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表

56
现为发热或者体温的升高。发高烧的原因是人体细胞的磁场强度比较弱,因此感染区域与身体两者的斥引
力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更多的磁场碎片——光及能量即热量。当体温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人体蛋
白质的磁圈达到可以被弱化的温度点时,人体的细胞就会被破坏。

(2)电子与质子融合
当为了生产较重的原子而需要利用宇宙中的氢原子来生产中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图 42 中的 1 至
8 阶段的过程继续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反应器的磁场强度设置为更接近质子等离子体磁圈的库伦势垒水
平,这样就使质子和电子两个磁场能够相互匹配,从而使电子等离子体能够融合到质子等离子体中,产
生了新的中子型的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以及它们的磁场全都是来自同一个本源,所以就能够
通过这一融合过程产生出新的中子型的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这个融合过程就是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衰变的反
向过程。这同样可以用于同一本源的等离子体三种物质的融合(比如反应器的磁场强度设置为更接近主源
物质等离子体边界的库伦势垒水平,那么整个等离子体就融合成一个类似主源物质的实体了)。
当一个中子添加到一个较轻的原子内部而生产出一个较重的原子时,较轻原子的质子须重新进行斥
引力场定位,在原子核中腾出一个空间以容纳新增质子及伴随的电子。通过使用相同的融合方法,等离子
体弱化反应器中可以逐步积累质子和中子,就可以利用初始的氢原子来生产任何一种物质的原子。比如在
深度太空旅行中,可以通过碳、氢、氧、氮来生产蛋白质基这种基本营养物质。

三、反应器的特性、功能
1.保护
利用等离子体组件的性能来产生动力和能量的技术叫做“等离子体引力技术”。这种技术产生动力、
能量和提升,不需要破坏等离子体的特征。
该系统产生的全部运动,居然都是跟行星内核使用等离子体产生的运动一样,都依据同样的基本原
理和使用同样的物质。
未来的太空飞船也具有自然的磁性保护包围——磁圈,就像地球一样,数亿年来,地球的磁圈一直
在保护人类免受太空垃圾和宇宙辐射的伤害。当飞行器在运动、飞行、静止飘浮或防护状态的时候,系统的
等离子体斥引力场和磁圈必须覆盖飞行器的物理边界。系统的磁圈保护功能可以在深海中保护飞行器运行,
飞行器能够像现在的潜艇那样使用,区别在于这些系统的磁圈能够保护这些飞行器去到海洋的最深处而
不会有任何问题,也同样可以去到宇宙中那些液态行星的任何深度。由引力场定位系统所产生的磁圈将成
为飞行器周围的等离子体组件层次的磁性防护层,这使飞行器能够穿越任何物质,比如冰,不需要融化
它们的物质就可以穿越,只需要简单地将冰的等离子体弱化到与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相同的等离子体水
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飞行器会凭空地出现,并且不会在冰上留下任何的洞,也不会显示飞船从何处出现。
如果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观察,这些飞行器就像是一道亮光闪耀着跃出海洋表面覆盖的冰层。因为利用了等
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弱化斥引力场定位系统将是等离子性渗透(穿越)的唯一解决方案,当这些飞行
器经过并穿过宇宙尘埃区域时,只需通过飞行器保护磁圈的斥引力场来弱化宇宙尘埃的等离子体的斥引
力场物质,就能够暂时地将这些宇宙尘埃的原子和等离子体的斥引力场解体,然后飞行器就能穿越了这
些尘埃物质,就像这些尘埃都不存在一样。
这些飞行器在旅行中将不会遇到外壳过热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在某处被撞击的情况,比如在地球大
气层中被鸟撞击或者在太空中被太空碎片撞击。这其中的原因是这样的事实——这些飞行器的外壳从来不
会与其它的物质发生接触,除了它们自身内部所产生的等离子斥引力场。
飞行器动态斥引力场与行星等离子动态斥引力场之间的交界面可以扩张,通过对这些系统的反应器
核心中的物质进行设计和控制就可以做到,它们的交界面就可以延伸到飞行器物理结构之外足够远的距
离,这就能保证飞行器系统的物理外壳不会与其它物质和物质发生接触或出现交界面。系统边界外的这些
物质可以是过渡物质、空气、液体或其它。在太空中,这样的飞行器系统需要有这些斥引力场的保护,因为
这样在系统运动的路径上就不会被任何宇宙尘埃或小行星碰撞或破坏。
如果由该系统产生的磁场没有覆盖到或超出飞行器的外部物理边界,那么引力切割梯度作用力场效
应就会作用于飞行器结构的中间位置,而不是作用于飞行器的整个物理边界,这个只在飞行器结构的中
部覆盖了部分斥引力场的飞行器会因物理损坏而毁灭,或者使飞行器在系统与行星斥引力场的交界面的

57
位置上四分五裂或整体出现极端的状况。仅仅因为在飞行器结构中部的反应器系统磁圈边界上的两个斥引
力强度水平的一点点差异,这个切割区域有可能会发生。
同时,未来的飞行器的乘客们使用斥引力场定位系统,在旅行中,在飞行器的结构边界之内,将可
以保持类似地球的引力的条件。这些飞行器的乘客们在旅行时将不再需要当今尖端航空工业中所使用的气
压系统。无论这些飞行器是突然改变运动的方向,还是在高速的状态中,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内部的重
力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由于这些飞行器自然的磁场相互作用,它们将会一直保持旋转,就像所有具有斥引力场定位场的星
体对象一样。不过通过对飞行器的设计,能够实现把这一旋转效果的旋转运动传递和连接到飞行器的物理
边界之外,所以不会影响到该类型飞行器的内部结构和乘客的运行和工作。
这个在未来飞行器的旅行过程中利用等离子斥引力场进行防护的方法,被称为磁源生活及供养联合
体系统。飞行器的乘客被称为生活及供养来源区之人(也有人叫地球的银河骑士。这些新名词,使人类在
飞行器旅行方法和科技所用的名称方面统一起来了,它抹去了一些名词的民族特色,这些名词如 Cosmo-
(小宇宙的)或 Astro-(外太空的)以及其它来自独特的、个别的民族化的名词,以此彰显这颗行星上的
所有居民通过几千年的共同努力,在科学技术上一步步前进,才达到了目前科技发展的这一新起点所做
的共同努力和贡献。
引力定位系统不需要在机场附近降落。这些系统不知道国家或行星的界限,它将使国界除了具有税
收和地方法律的功效之外,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国家将不得不制定出新的管理办
法,来同这些地球的银河骑士打交道了,因为他们可以降落在任何地方,根本不需要特定的场地或跑道。
而且,实际上这些飞行器甚至完全不需要接触和停留在地面上。然而,当这些系统的整个反应器斥引力场
大小降低到一个行星的安全水平时,它们是能够达到地面的,也就是恰好在飞行器环境之内、反应器系统
边界之外形成一个特定的球状空腔区。

2、发光
该系统斥引力场与地球的等离子斥引力场相互作用,通常会使系统的周围产生亮光,系统磁圈可能
呈现为一个球形或卵形的发光体,这取决于反应器的运行速度和其所选择的保护方式。因此,使用斥引力
场原理反应器来飞行的系统无论在哪里,比如在地球的大气条件下,反应器系统的斥引力场与环境的等
离子斥引力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结果是:在这些飞行系统的周围产生并发出自然的光
(图 41 中发光的区域 1、2、3 和 4。图 55 中的 5、6、7 和 8 显示,云朵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取决于等离子斥
引力场场强的、系统所处的位置,并不取决于云朵的大小或体积。)。因此,同样的斥引力场定位系统可以
用来制造灯泡,能够发光好多年而不需要燃烧任何的燃料或不需要耗费任何电力。

图 41 四种不同场强的定位系统(1、2、3 和 4)与地球斥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一些文献资料中,那些把引力场定位系统作为动力的看起来像是天空中未知来源的发出亮光的物
体,被称为“不明飞行物”,也叫做“UFO”(图 41-1、2、3 和 4)。现在,这些天空中的亮光产生的方法
以及它们的运作过程被理解了、知晓了,这些飞行器就不再叫做“不明飞行物”了。

58
在现实中,我们感兴趣的是,要看谁是这些飞行器系统的使用者。无论这些斥引力场系统的使用者
是谁,都不意味着他们目前的科学技术进化水平在人类之上,这只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功收获(并利用)
了磁场的构成、原理,时间只在人类之前一点点。现在,隐藏在背后的等离子斥引力场定位领域的技术和
原理已经向人类开放了。不难预见,人类与这些亮光的使用者之间的交互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只会给人类
带来进步,帮助人类将对所在宇宙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8 年 8 月,在运行这些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的测试过程中,用雷达波和无线电频率来对反应器进
行的操纵和干预都被录影和记录了下来。这证实了这些系统的动力来源是以磁场为基础的,因为该系统的
磁场运作是用无线电波来干预的,而无线电波就是以磁场为基础的实体。
NASA 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 30 至 50 年时间,即使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但他们为了获得预算,
也可能会晚一些才会使用。费米实验室正在寻找 NASA 打算用作未来飞船计划推进系统的“燃料”的主源
物质。如果他们把注意力重新调整到他们现在已经获取的主源物质的属性和效应上,他们也能够获得同样
的结论,这结论与凯史基金会网站上公布的在斥引力场系统实验中看到的一样,也和凯史基金会已经申
请的专利一样。因为有了对宇宙运行的真正力量的理解,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能够轻易地领先他们(指
NASA)好多年。此时此刻,凯史基金会的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不仅仅像 NASA 的项目那样只是在迷你规模
上做了实验,也不仅仅只是假想,凯史基金会已经完成了各种不同尺寸的反应器,而且都能产生可控尺
寸的磁圈条件,就像这些简单系统的操作者看到的,反应器完全符合预期目标。

3.造光
一个小型反应器有一种可能的应用,即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使物质的电子或等离子体产生适当的
振动,从而产生光和能量。一些反应器原型已经制造出来了,并且可以进一步地改良。只需要在这些反应
器的核心中产生磁场,然后这些反应器所产生的磁场与反应器周围的物质相互作用,并在系统与地球大
气层的磁场的交界面位置形成一个磁圈,进而可以释放出任何颜色的可见光波谱中的磁场和光射线。这将
是未来发光设备的制造方式。同样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比如在一个飞行器中,反应器的运行可以产
生斥引力场,由于反应器周围的磁圈磁场强度与飞行器内部的空气粒子成分的动态磁场之间相互作用,
飞行器的内部总是被点亮的。这些动态等离子磁流强度可以被设置成能产生任何颜色的、任何磁场波长的
光子,可以是红色或橙色的光,也可以是 X 射线或者伽马射线。凯史基金会已经在实验室的实验中看到了
这些效应,而且凯史基金会还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未来有了采用磁场弱化技术的能源生产装置后,凯史
基金会将告别目前的发电和造光技术。由于引力定位系统能够产生任何频率的光射线,所以该系统可以这
样利用,例如用于对任何特定的环境和材料进行消毒,通过产生紫外线光可以对(传统)物质进行消毒,
通过产生极紫外线可以给空间中的等离子体进行消毒。

4.定位、提升和移动
通过斥引力场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物体运动,最后达到斥引力场平衡的位置。凯史称这一方法为“斥
引力场定位原理”。这里所说的定位是指,反应器系统与地球之间的斥引力场相互作用后,反应器系统会
找到一个新的可以使两者的斥引力场达到平衡的位置。
任何在斥引力场定位系统中的物质的运动并不是由它们的体积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质量决定,也
就是说宇宙中质量相对小的物体总是趋向质量相对大的物体的方向。当然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斥引
力场定位反应器系统,它的核心能够控制引力场的力量,该系统在使物体提升、运动以及提供磁场保护时
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未来的空间技术将会基于凯史基金会已经开发并测试过的简单、安全、轻便的斥引力场定位核反应器。
在系统启动后,使处于地球表面的系统的重量得到了减轻。一旦系统与地球两者的磁场之间达到了总
体的平衡或均衡后,就能够实现系统在一个特定的点和位置上相对于地球引力场的重量为零。在这个总体
均衡的时点上,反应器的斥引力场强度发生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导致和引发反应器系统相对于地球的自
由地提升和运动。
这种提升,是由于地球的磁场与系统的磁场是同极相对的。因此,两个相同极性的磁场相互排斥,然
后就造成了系统的向上或分离运动。在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中,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排斥或彼此相互分离
运动,与离开地球的表面的运动一样,完全是由于系统与地球的两个等离子斥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反之,
系统相对于地球的任何贴近或吸引都是由系统与地球二者彼此的引力场的磁场控制的。

59
在系统的斥引力场与另一个斥引力场(比如地球斥引力场)相互作用而使系统达到预定的斥引力
场定位后,我们可以再次改变反应器系统的内部参数,创建出一个新的斥引力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应
器系统与星球之间的斥引力场需要一次新的斥引力场定位,这就使得反应器系统必须重新找到与星球斥
引力场之间的平衡,并最终完成了新的斥引力场定位过程,也能够定位到太阳系或银河系的任何位置。一
个新的斥引力场平衡定位过程,又引起了一个系统相对另一个系统的位移、运动。该系统的运动纯粹是由
于系统与其它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的斥引力场定位现象。这样,飞行器、汽车以及能源(电力)生产系
统就不需要燃烧任何的燃料就能驱动,也不必使用目前的推进技术来把相对较小的载重送入太空了。斥引
力场定位的原理其实就是引发宇宙中原子、行星、恒星等运动的原理。
这些反应器能够用来使任何一艘飞船内部一直保持地球 1G 的引力,外部的可以是零 G 到数十 G 的引
力场环境,无论飞船在宇宙中任何可能的地点,无论飞船处于什么样的运行速度,在任何星球的表面都
像在地球引力的环境下一样。或者是在飞船外部利用系统的斥引力场扩展形成一个圆顶状的居住空间,在
这圆顶状居住空间里散步。
系统与行星斥引力两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了系统的提升或下降即垂直的上下运动,而不是 360 度方
向的运动。凯史基金会利用了与垂直提升相同的原理,对系统的磁场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引力场场强增强
的增量与斥力场场强减弱的减量相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同样的斥引力场定位原理可
以用于太空的运动,可以朝向或者远离一个行星、恒星或星系的方向运动。
斥引力场定位技术一旦应用于飞行器中,通常这些飞行器就变得与重量无关了。也就是说,系统的负
重与这些反应器的引力定位作用力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负载的重量就显得无关紧要了。在地球的中
心,一个多么小的核心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磁场,而且它们的相互作用能够令这个物质负载那么沉重的
行星保持持续的运动,轻松地运行了数亿年。例如,仅仅使用很少克数的气体混合物甘斯就能够举起一个
重达几千克的反应器系统。所以,反应器系统负载能力比传统方式强得多,没有船员人数的限制,而且成
本低,在太空中也没有失重状态。

5.生产能源
凯史基金会能够在小小的反应器及其系统中,按照物质创造的普遍规律,复制物质和初始基础等离
子体已经变得简单而且实际可行了。
理解了这些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人们就可以利用和控制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中蕴藏的物质和能量,用
来进行新材料的生产、动力及能量的生产。
当今最尖端的能源制造设备(比如发电站的发电机,发电机中旋转运动的磁铁),都是让磁场作用
于铜线圈,使铜线中的电子产生持续的振动,从而产生电流。而采用引力定位技术来进行能源生产与宇宙
中能源的生产一样都基于相同的原理。比如恒星,按照它的能源生产的普遍秩序,这些恒星产生电流和能
源的原理与当今基于电子及其振动来产生电流和能源的的原理不同。事实上,在这些天体中的巨大规模的
电流和电压是由恒星内部的自然多层核心中的等离子体物质所产生的磁场。
通常所说的电流就是在类似铜线等物质中的磁场的流动。这种磁场流动的强度,决定了铜原子中的电
子的振动速度。在对原子的内部结构的新概念的理解中,要重点考虑两点:第一,电子是一个原子的两个
物质之中较小、较弱的一个;第二,质子与电子都是由磁场构成的,只是质子所拥有的磁场数量要比电子
多得多,质量也大得多。因此,与利用电子等离子体相比较,利用质子等离子体来生产相同水平的能量就
更加容易,而且只需使用非常少的原料。这就是说,新的弱化等离子体技术将带人类带入到使用质子等离
子体的磁性能源的阶段,而不再是只利用电子的振动了。从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中分离出质子等离子体,
这样就能够释放出动态的、大量的、质子磁场强度水平相同的磁场(能量)。这些质子磁场可以显著地移动
原子中的两种等离子体,而不是仅仅移动原子中的电子这一种等离子体。
这些由等离子反应器释放出来的磁场场强的新性能以及对其的控制,将给任何目的的能源生产带来
全新的方式。这个方式的美妙之处在于:未来的发电机不会因为反应器系统的材料和尺寸而限制它的发电
量,甚至塑料、纳米材料或者任何种类的材料的磁场都能用来生产电力和电流。这改变了目前能源的生产
能力,有可能按照具体需求来建造出任何构造的或任何能量水平(可以是纳安培级或是兆瓦级)的发电
机,只需要操作相同类型的反应器同时且独立地运行。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操作这些反应器系统来改变反
应器的磁场强度。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性能让凯史基金会对这些新的发电机的能源生产方式有了新的深刻理
解,这些新的发电机仍可以与目前的装置和工具共用。

60
新型发电机
从当前电站的发电机组(图 42)可以看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原子能这些被用作燃料来加热水产
生蒸汽,然后用蒸汽来驱动涡轮机,汽轮机再带动磁转子转动,这个转子上加装了磁通强度的固体磁铁,
以使得这些磁铁的磁场与铜线圈的物质发生切割,进而产生电流,并流入能源输送线路中。使用目前的发
电站的发电装置,其每一个转换步骤都会损失大量的能量,包括从固体或液体或气体转换成蒸汽,从蒸
汽到旋转,能量的损失有各种不同的渠道,比如摩擦阻力、热量的损失、输电线路中的损耗等。这些系统通
常需要数百公里以上的输电线路来输送所生产的电力,才能把电力输送到需要的大城市。同时,这种(传
统)类型的发电系统使用的是物质成分,这样一般都会产生废弃物,比如二氧化碳或核废料。

图 42 传统发电过程

未来的电力发电机,只需要控制、改变这些新型的等离子弱化反应器所释放的等离子磁流强度,或改
变包裹发电机线包(用线圈缠绕方式来产生能量)的反应器的磁圈磁场强度的大小,即可发电。若反应器
的磁圈磁场强度能够覆盖同一个铜线圈的更多部分,就能够产生更大数量的电流,或是让反应器的动态
等离子磁流场强增强或减弱,就能改变同一个铜线圈的电流输出水平。
引力定位发电机在数秒之内就能产生出从几千瓦到几兆瓦的电能,完成这一过程只需增强反应器的
动态等离子磁流强度,或者增大该斥引力场的磁圈磁场强度(覆盖范围)即可。凯史基金会已经把这种新
一代的发电机称为 Keshe 反应器发电机(图 43)。

图 43 Keshe 发电机,多年来一直在一个线圈结构之内旋转

理解了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球中两个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同步的、向外的动态斥引力场而引起
地球自转的原理,二是运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的新知识),我们可就以在这样的反应器核心内部产生
一个可控的、持续的、动态旋转的、可变磁场的斥引力场,那么,现在就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和生产出这种新
的、强大的、无需燃烧任何燃料而产生旋转磁场的发电机,人们只需使用引力定位核反应器就能获得比目
前(传统)的、基于物质的、摩擦力大的系统相等甚至更强大的能量,甚至可能同一台发电机中产生出各
种不同频率的电流。这就是所有的等离子体、原子、行星系统、恒星和星系自身产生运动和磁场的方式(图
43 及图 44)。

61
图 44 虚拟地球发电机,数亿年来它一直旋转并产生磁场(MF1、MF2)。
如果有一个铜线圈围绕它,它也可以发电

等离子体弱化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的应用,将宣告目前需要通过燃烧燃料驱动转子旋转来生产电力
的发电机的终结(图 45)。凯史基金会的新方法将终结燃烧燃料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的排
放,并且最终结束了人类习以为常的通过燃烧物质来产生动力和能量的方式。这也同样使目前的会产生危
险核废料的核电站走向终结。

图 45 生产电力的新方法

同样地,利用磁场反应器可以去除(现有的)发电机,就不再需要远距离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了,因
为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实际上等离子场可以在反应器系统的切点(铜线圈切割斥引力场的那些点)就可
以产生电流和电压,系统可以向发动机或引擎输送精确的能量。甚至可以用物质电子或等离子体在同一个
设备中产生它们自身需要的电流。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利用覆盖微芯片的硅或塑料壳的等离子体和原子,
来产生它们自身需要的能量。

6.造物
在这些反应器中,通过产生相匹配的磁场可以生产蛋白质,这一原理已经进行了实验并且已经证明
了是正确的。这些实验是在 2008 年进行的。利用这一技术,使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蛋白质,这已经被证
明是简单且可实现的。
在分解实验的条件下,水中的氢原子被用来给植物细胞和人体细胞传递适当的磁场,使细胞的磁场
能够获得营养补给,或者使它们的等离子场强恢复到最初的水平。这一技术曾被应用于各种实验项目中,
用于对那些有不同维生素缺乏或者细胞等离子缺陷的志愿者进行治疗,帮助他们从因缺陷造成的各种障
碍中康复,让人们在经受了多年的痛苦之后还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62
反应器的磁场可以调整到与植物的磁场相同的频率,从而产生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旦科学家们掌
握了使用这些反应器的方法,这些反应器所生产的单一的或多元的磁场资源能够也将会替代今天应用于
太空食物生产的化肥工业。在试验中,一批香草种子在用这些反应器处理过的水的浇灌下生长,而并行的
另一批香草种子则在正常雨水的浇灌下生长,后者在当年的 10 月初就死亡了。那批用反应器系统处理过
的水浇灌的香草一直保持着绿色,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这是因为水的分子被反应器系统改变了结构,
使其能扮演化肥的角色。相同的实验还在进行之中。
另外,这一技术还能够用于生产涂层的新材料或者新的涂层工序。通过简单的磁场反应器,可以改变
物质的晶格结构,使得其中的纳米级成分可以被重新排列,使其晶格改变形态。由一种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已经进行过实验,并且由独立机构证实了其正确性。在这些试验中,捕获到一种元
素的纳米级成分,然后它们的晶格信息因适当的磁场条件而被改变,使得同一种物质获得了新的性质。在
常温常压下的几次试验中,凯史基金会从碳、氢耦合结构的物质中分离出了原子级的碳元素。这些碳元素
就自己沉淀在铜的表层。这种沉淀位置取决于同一铜块不同点上的适当的磁场强度。然后,测试并证明了
铜表面的物质是一层极薄的 sp2 的纳米层外衣,而且在相同的表层中和相同的条件下,同样材料的晶格
结构还被改变成了钻石的晶格结构(即所谓的 sp3)。sp2 是二维的(墨烯晶格)纳米结构,而 sp3 则是三
维的钻石晶格纳米结构。
在未来,只要给出一个斥引力场强度的标准数据表,并主导等离子体、原子及分子的斥力、温度和压
力,人们就能在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生产并维持任何的原子和分子。
在将来的测试中,可以尝试将引力效应、能量制造、物质制造以及其它的用途集中在同一个反应
器中同时进行。这些反应器是真正的综合性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制造斥引力场、造物等等。凯史基金会已
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测试,但是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凯史基金会学习。
人类将能够持续他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将能够生活在一个平衡的环境中。凯史基金会所开发的反应
器,事实上是一个微型宇宙,能够提供人类的一切所需,诸如水、食物、医药、为了他们的生存和享受造物
之美。在这些反应器中的状况是柔软和温和的环境,且它们用来控制和创造人类所需的方法是基于宇宙结
构的运行原理,而不是用破坏的方法达到,而这已经成为人类过去的生存原则。例如,当斥引力场产生的
原理被用在造物的更低层次时,就像原子的锁定形成分子这种情况,这里关于为什么某种类型的等离子
体可以被吸引到反应器里以及为什么某种分子能够以某种方式和组合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产生,这都是可
以解释的。而在造物的甚至更低的层次上也可以应用同样的原理,那样一个人可以解释和创造某些磁场以
及它们的作用,而这些磁场能够在质子中心产生基本元素,进而产生等离子体到原子,最终产生人类自
己(肉体)。科学界必须理解这种情况,即初始磁场的作用导致了初始状态的产生,这可以使得等离子体
物质、物质、等离子体以及最终人类的产生。
或许这些知识和证明这些知识可用的乐趣将会使得人类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为了生存而破坏”的
思潮。一个人甚至可以期待改变自己为了生存而杀戮他人和神创造的其他动物的兽性。此外人类还可以改
变他们的习惯和想要更多的本能,因为通过理解这项技术,人们可以在他们唯物论的世界中拥有任何他
们想要的。
通过等离子体弱化和引力反应器系统的使用,一个人能够体验黑洞和行星极性倒转,这个正是凯史
基金会实验室中做到的,并且明白它们的乐趣和危险。
这些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较弱的磁场将在等离子体外边界被注意到和收集到,但是并不是在反应器
的等离子体的边缘。这是由于这些反应器的边缘是动态的,且是反应激烈的区域,因此并不适合作为温度
界面,但是可以允许为弱能级运行创造条件并显示出它们自己。这些区域对于产生电子等离子体是比较好
的,那里宽松的等离子体环境适合微调这些反应器的磁场。这是由于电子是由低能级磁场绑定和互相作用
产生的,且电子具有比质子更弱的绑定能量。

第二节 展望未来
通过使用以上章节中的知识,人们可以一窥未来,并且宣称过去的种种努力将会给人类创造未来的
美好果实。
通过理解任何结构内的磁场间的运作和关系,这“结构”可以是原子、分子甚至是星星。在宇宙的任
何地点、任何类型的生命能够以任何形态存在,如同物质形态的、使用氮基蛋白质链的人类那样,其它生
命虽然拥有不同的磁场,但是他们的运作原理和人类蛋白质链一样,这些生命由于平衡了他们的磁场的

63
规则,可以存在于广袤的宇宙中。实际上,他们的非氮基蛋白质链,比人类的更加高效,因为相对于人类
使用宇宙汤中的磁场,他们使用的是被动磁场。相对于人类的红色血液,这些生命可能会拥有不同颜色的
液体介质。但表象不重要,它们与人类血液的本质相同。
举例来说,如果上帝创造的这些生命的体液以“钾”或者“钾和氮”为基本元素,而不是以氮为基
本元素,那么在转化和利用宇宙汤中供应的等离子体和物质的能力上来说,此类体液要等于或者优于人
类的氮基蛋白质血液。甚至这些生命的“蛋白质基”细胞,在转化和利用宇宙中等离子体的被动磁场的能
力上也更加高效。这种高效导致的结果可以是(与人类相比)不同的领悟能力、智力、脑结构等等。而这些
生命与人类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体内的液体介质的颜色与我们人类不同而已。钾,当它的磁场与(比如
氢和氧的)磁场混合到一起,在地球大气层中、真空条件下,将创造出接触面为银绿色的等离子体磁圈。
那么与人类的蛋白质“混合”物相比,在光吸收光谱上,这些钾基蛋白质的生命当然是呈现不同的颜色
嘛。这些生命的体液在与地球大气磁场的相互作用下,肯定与人类的红色血液颜色不同。不论这些生命的
外表能不能够反映出他们血液的颜色。
事实上在银河系中不同的星球的创造初期,根据它们的等离子体磁引力强度(基础原料),不同星
球的生命的差异性就已经被决定了,而不是所谓的维持生命的体液中细胞运作的蛋白质是氮基还是钾基
这种表面现象来决定的。当人类的太空之旅到达这些星球或者区域时,人们将会遇到在智力、肤色、尺寸、
透明度、形状等方面与人类大不相同的生命。人类必须认识到,宇宙中这些生命的智力水平、肤色、血液颜
色和形状和地球母亲赐予人类的这些东西,(在本质上)无甚两样。
重要的一点:由于这些生命的蛋白质链磁场的平衡性,他们可能也会与生存在地球大气磁场中人类
的免疫病毒被动磁场的能力有所不同。
从上述几点来说,人类在太空旅行中,肤色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偏见将变得毫无意义。从上述几点来说,
血液颜色只是代表了出生地不同,没有更多的意义。
在短期的未来里人们可以想象:等离子体的理解、应用和转化,将会是人类在宇宙恶劣环境中生存的
法宝。如果这项技术被研究得更深入,那么人类就可以控制宇宙中的大多数力量来造福自身。等离子体过
渡组件的利用,在未来是很强大的科学工具,如果技术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和未来的大多数疾病都将得
以攻克。通过合理地使用这项技术,人类可以利用磁场强度来让自身从小病小疾中解脱——制造与自身蛋
白质结构相符的磁场强度,来重置身体内的细胞,使其达到正确的初始磁场强度的运作状态,而不用吃
药。
举个例子,人类可以从宇宙初始等离子体中制造出足够的食物,不用土壤,在宇宙中任何地点,在
需要的时间点,简单地转化初始等离子体至原子和分子,使其组合成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
是由不同的动态磁场强度转化而成的。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吸收转化太阳的磁场,将这些不同强度的磁
场转化成为维生素和蛋白质供给人类的生存消耗。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堆可以直接转化磁场强度等级,与动
植物做的有同样的效果,提供同样的磁场数量和强度,给人类身体中需要的细胞使用。与此同时,通过使
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人类在星球上和太空的旅行和殖民也就不再需要携带身体所需的全部氧气、水、
食物和材料。人类终将实现,使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的融合技术将等离子体转化成物质,在太空旅行中
的任何地点制造各种所需要的东西。
人类可以吸收太空中的初始等离子体制造任何材料,在需要的时间点制造等离子体和物质:一个氢
原子、氧气、水、蛋白质分子、黄金叶、钢板。未来的太空船不需要在太空中携带任何未加工的原材料来作为
建筑材料。使用等离子体弱化反应器和斥引力场定位系统,人类可以在太空中的任何地点、在任何星球环
境内,制造用来建造永久性居住区域的材料。
系统甚至可以产生过渡物质引力,系统可以制造与它周围的环境相平衡的磁场强度,使得系统成为
过渡能量的源头。
系统能够产生可被人类身体承受的内部斥引力场。而且,与此同时,同一个系统得制造一个与外部环
境相平衡的外部磁场才行,这些被系统制造的磁场得与外部环境相一致,这样才不至于与其它系统的等
离子体斥力相互影响(比如那些星球系统的斥力)。如此这般,那些环绕太空船周边区域的磁场就可以拥
有一个制造过渡物质和过渡能量的隐形系统。不过有一种情况,系统在指定的空间地点内已经可见,但通
过制造与周边环境相平衡的磁场,系统不移动一丝一毫,突然从环境中变暗或者变透明。在这样的系统中,
已经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磁场强度与星球系统的场也达成了一致,不用飞船移动,这样一来,就好像是飞
船已经飞走一样。

64
新系统可以在宇宙的任何地点,不论温度和压力,在需要的时间,能够立即制造出所需的能量。
拥有了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人类从地球引力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了!
理解了造物的方法和磁场的控制方式,通过使用等离子体弱化和斥引力场定位反应器,人类可以在
太空船内部和外部制造可控的斥引力场保护磁圈。这些磁圈场力的强度,将会同地球的磁场强度类似,也
可以与一个电子的磁圈类似。未来太空船用于飞行的等离子体可以从宇宙中的等离子磁性环境中收集。
斥引力场定位系统可以被用在等离子体中、在地球上、在太空中,也可以被用在深水环境中、银河系
中,而无需考虑太空船周围的压力和温度。
凯史基金会希望,这项技术不被允许用在毁灭、杀戮和破坏上,不论是用来破坏环境,还是杀戮上帝
创造的等离子体和生命上,也不论这些生命是否拥有智力(都不允许使用)。上帝帮助人类获得了知识,
那么人类就要找到内心的和外界的安宁。人性有其弱点——他的贪婪、他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但随后他就
会吸取教训——谁使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去伤害别人,谁就会万劫不复。当完全理解了这项技术并且明白了
它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可能当下的人们就将认识到构成自身的基础原料中存在平衡性,人类的行为始终
会受到自身平衡性的制约。人类的初始状态磁场结构的基本构架的力、能量,总是与组成构架的初始物质
的力、能量相同。不论是构成等离子体的初始基本物质,还是宇宙中的物质,都不能在满足需求后索取更
多;真正的需求,仅仅在于建造宇宙中的磁场,充分地平衡自己内部的磁场,并分享和传递磁场给其它
的需要者,即使这种给予是自己的遗赠。
每种创造物在本质上都有其创造者的影子。因此来说,在新知识已经存在的事实面前,或许人类可以
努力地去思考自己的本质是什么,宇宙的造物之主造出自己的目的又是什么。
总而言之,凯史这样说:“上帝已是造物之主,人类只是个转化者而已。”

附录一 现代科学定义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等离子体是由克
鲁 克 斯 在 1879 年 发 现 的 , 1928 年 美 国 科 学 家 欧 文 · 朗 缪 尔 和 汤 克 斯 ( Tonks ) 首 次 将 “ 等 离 子 体 ”
(plasma)一词引入物理学,用来描述气体放电管里的物质形态。等离子体的总带电量仍是中性,借由电
场或磁场的高动能将外层的电子击出,结果电子已不再被束缚于原子核,而成为高位能、高动能的自由电
子。
普通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粒子的热运动加剧,使粒子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大量原子或分子中的电
子被撞掉,当温度高达百万开到1亿开,所有气体原子全部电离,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量与正离子
总的正电量相等。这种高度电离的、宏观上呈中性的气体叫“等离子体”。

附录二 现代科学定义的“SP2/SP3”
一、轨道能量级
电子在轨道上围绕原子核旋转时,其轨道能量级是固定的,按能量级大小分别可以分为S、P、D、F四
个能级轨道。在各轨道中:
S轨道包含1个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当轨道电子为零空或满时处于稳定状态,
即类似氢离子和氦原子的状态;
P轨道包含3个轨道,最多可容纳6个电子,当三个轨道为全空、全満时为稳定状态,当三个轨道各只
有一个电子时,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时,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称为亚稳定状态;
D轨道有5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0个电子,稳定状态理由同上;
F轨道有7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稳定状态理由也同上。
第一层最多有2个电子,只有一个S轨道;
第二层最多有8个电子,包含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
第三层最多有18个电子,包含一个S、一个P、一个D轨道;
第四层最多有32个电子,包含SPDF轨道各一个。是目前已知的原子中电子的一种。
二、杂化

65
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它首先失去的是外层的电子,当电子由高层轨道向低层轨道转移时,称为“跃
迁”,此时多余的能量将被释放出,这就是化学反应中发光、发热的原因。同理,当电子吸收了外界能量,
使其轨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时,称为“激发”,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很不稳定,很快便会向低轨道(正
常轨道)“跃迁”,同时放出恒定的能量,如果它发光,那么它发出的就是单纯的色光,即“激光”。激光
就是利用一些物质(如红宝石)能够稳定的被激发、跃迁的原理进行的。
现在举一个例子,可能对你理解上述这些概念有好处。碳(C)是第6位元素,在其原子中含有6个电
子,其电子轨道是1S2 2S2 2P2,其中第2级轨道形成杂化轨道,在2S和2P轨道中四个电子呈自旋方向相同
状态,即形成类似2S1 2P3的状态,此时原子处于亚稳定状态。这就是碳为何稳定的原因。
至于成键能力,这只是有关于化合价的一些概念。明白了轨道杂化的概念,共价键等概念就太好理解
了。
不同能级的电子轨道进行重组,形成能级相同、数目与原来相等的新轨道,叫做“杂化”,可以理解
为“混杂”、“重新分配”或“吃大锅饭”的意思。
S轨道和P轨道能级是不一样的:S有1个轨道,P有3个轨道,电子云偏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当然它们
成键的时候所需要的能量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成键,S中的一个轨道和P中的1、2、3个轨
道能量糅合在一起,然后平均分配,形成2、3、4个电子轨道,然后去跟来的元素成键,更加稳定。
简单说,SP3就是碳以单键相连或连其他原子,SP2是碳以双键相连或连接其他原子,SP就是碳以三
键相连或连其他原子。
SP: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进行杂化,混合后重新分成2个完全等价的轨道,直线型。剩下的两个Pp轨
道与该直线垂直,可用于成派键。
SP2: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3个完全等价的轨道,处于平面正三角形。剩下的一个P轨
道与该平面垂直,可用于成派键。
SP3: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四个完全等价的轨道,在空间成正四面体结构。
等性指形成的杂化轨道分别与其它原子成键;不等性,指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的放了孤对电子,没
有和其它原子成键。
如CH4是SP3等性杂化,NH3、H2O是SP3不等性杂化。
如BF3是SP2等性杂化,SO2是SP2不等性杂化。
如BeCl2是SP等性杂化,CO是SP不等性杂化。
知道分子的价电子的对数,就可以判断杂化类型了,如:
CH4中C周围8个价电子,4对,所以是SP3;
C2H4中C周围6个价电子,3对,所以是SP2(因为双键和叁键都视为单键考虑);
C2H2中C周围4个价电子,2对,所以是SP;
SO2中S周围6个电子,氧认为不提供电子,所以有6个价电子SP2;
H2O中O有6个电子,2个氢提供2个电子,共8个价电子,所以SP3。
一般碳连有4个单键,则是SP3;只连有1个双键,是SP2;连有1个叁键或两个双键,是SP。
这种判断方法对主族元素基本上都适用。

(2013年7月10日~7月30日 完成)

乐意探讨凯史科技与佛学、道学、基督教义、养生修道学、远古文明、UFO等关系的同道:
请加入《凯史同飞吧》QQ群330338230
请看我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3595830_0_1.html

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