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4卷 第7期 智 能 电 网 Vol. 4 No.

7
2016 年 7 月 Smart Grid Jul. 2016
DOI:10.14171/j.2095-5944.sg.2016.07.018 文章编号:2095-5944 (2016) 07-0734-05 中图分类号:TM 74 文献标志码:A

兰州新区智能微电网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琛琛 1,贾嵘 1,沈渭程 2,张弛 3
(1.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048;
2.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省 兰州市 730000;
3.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 南京市 21111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Micro-grid’s Experiment System in


Lanzhou New Area
LIU Chenchen1, JIA Rong1, SHEN Weicheng2, ZHANG Chi3
(1.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Shaanxi Province, China; 2.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anzhou 730000, Gansu Province, China; 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Nanjing 21111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renewable energy’s friendly access to the grids, improve the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and reduce investment cost, it need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imulation platform of intelligent
micro-grid. In this simulation platform,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a deep research about the steady-state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micro-grid can be made. A new operation mode for intelligent micro-grid considering the access features of
photovoltaic, which also gives a priority to photovoltaic is introduced. Then a concrete design plan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lan,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is achieved, and the in-depth study of micro-grid’s functions is made. At the same time, many functions are
also achieved, including the detection of key equipments, etc.

KEY WORDS: micro-grid; system desig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ontrol strategy

摘要:为更好地实现可再生能源友好接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小投资成本,需要全面系统地建立智能微电网试验
仿真平台,进行微电网相关稳态过程的仿真分析,并对微电网系统的控制进行研究。介绍一种以光伏为主并考虑其发电接入
特点的新型智能微网系统运行方式,提出具体设计规划方案。在该方案中,实现了并网运行,并对微电网的功能进行了进一
步研究,同时也实现了对关键性设备进行检测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微电网;系统设计;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0 引言 用率偏低且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的经验不足。因
此,构建一个既能够并网运行又可进行试验研究的
当前,由于能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且当出
智能微电网试验系统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独立联
现局部事故时,大电网极易蔓延从而导致大面积停
网供电,实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模式;另
电等问题[1],以光伏、风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
一方面,可以对智能微网的控制及能量管理等内
(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为主的微型电网以灵活、
容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一种以光伏为主并考虑其
清洁等独特的优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微电网优
发电接入特点的新型智能微网系统运行方式,提
点突出,但仍存在供电不可靠、电能质量不高、难
出具体设计规划方案,有助于对微电网功能的进
以控制等缺点[2],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甘肃省
一步了解。
拥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大力开发和使用太
阳能能源的首要战略区域[3],但整体来看太阳能利 1 项目概况
兰州新区的分布式智能电网试验研究工程是
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27221350B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一项联合了试验室研究、测试和新能源发电的多
of China (5227221350BR). 功能、多用途研究实验工程平台,一方面可用于
第4卷 第7期 智 能 电 网 735

新一代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通过在生产综合楼和 本项目光伏组件安装在楼顶,利用混凝土配重
计量楼屋顶安装 30 kW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实现该 作为光伏组件的基础,不破坏原来屋面的结构和防
项功能,其中 30 kW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用自发 水,光伏组件支架采用镀锌槽钢设计,在工厂加
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模式,且享受国家分布式 工,现场组装方便,可大幅度缩短工期,提高经
电站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分布式发电关键设备 济性。
检测与研究也可通过本研究工程平台得以实现, 2)光伏阵列最佳倾斜角设计。
本实验室由储能发电系统、可调节模拟负载、线 光伏阵列输出的电能来自于太阳,所以光伏阵
路阻抗仿真模拟器、光伏仿真模拟器、风电仿真 列的发电量可认为是由光伏阵列吸收的辐射量所
模拟器等一系列装置组成了实验研究系统,通过 决定的。光的直射散射分离原理可用来分析计算电
这些仿真模拟器可实现微电网仿真平台控制策略 池板水平面及倾斜面上吸收的太阳能辐射量,即直
研究、多种能源管理控制研究等多项内容。此外, 射与散射之和可视为总辐射量,其中反射辐射不存
通过对试验室分布式电网试验研究仿真平台开关 在于水平面上,倾斜面上则有来自于地面的反射辐
的逻辑控制,形成不同的检测平台,对分布式电 射。当假定地面反射和散射在各个方向性质相同
网核心关键设备进行检测。 时,可认为当天天气情况影响太阳能电池阵列上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中的光伏发电系统既 吸收的散射辐射,而地面情况影响吸收的反射辐
可独立于试验研究平台并网发电,实现自发自用、 射。当项目所在地确定时,倾斜面上的太阳能辐
余量上网,也可在实验研究平台上被用来进行有关 射值为光伏阵列安装倾角的函数,通过数学计算,
分布式电网技术的各项科学研究。 可计算出使辐射值最大时的倾角。为计算简单,
本文采用带入法,在兰州地区基于不同倾角下计
2 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算得到的相应太阳能辐射值如图 2 所示(基础数据
2.1 自然气象条件 来源于 RETSCREEN 软件)。由图 2 可见,当倾斜
本项目拟建场地处于永登县东南部,春天多风 角度选取为 30°时,倾斜面上吸收的太阳能辐射
干燥,夏天不燥热,秋天偏凉。年均气温值为 7.1 ℃, 值最大。
1 月份气温平均值为6.9 ℃,7 月份气温平均值
19.9 ℃;年均降水 300~350 mm,年日照时间为
1 744~2 659 h,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59.9%。通过查
询项目所在地过去 10 年相关气象数据,其 12 个月
平均气象数据如图 1 所示。

图2 拟建地的光伏阵列在不同倾角下吸收的
太阳能辐射值
Fig. 2 Solar radiation value absorbed by the PV array at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at the proposed field
3)光伏组件间距设计。
考虑到太阳能电池板之间会出现阴影遮挡,同
图 1 项目拟建地历史气候数据
Fig. 1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of the proposed field for 时为了避免占地面积过大,那么要保证光伏阵列在
the project 全年当地出现太阳时,也即 9:00—15:00 期间互不
2.2 设计原则 遮挡,只需保证在冬至日当地真太阳时,在
1)光伏组件支架基础设计。 9:00—15:00 期间不发生阴影遮挡即可[4]。因此,
736 刘琛琛等:兰州新区智能微电网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ol. 4 No. 7

在设计过程中,依据拟建地永登县的经纬度,将冬
至日真太阳时,光伏阵列在 9:00—15:00 不遮挡作
为计算设计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cosγ
D = Lcosβ + Lsinβ (1)
tanα
式中:α 为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β 为倾斜面倾角;
γ 为太阳方位角;L 为太阳能电池板倾斜面宽度。
根据式 (1) 得到光伏阵列前排后沿与后排前沿
的间距为 1.9 m,最终本次间距采用 2 m。
4)电气设备基础。 图 4 光伏电站运行后未来 25 a 预估发电量
Fig. 4 Estimated power generating capacity over the next
主要电气设备安装在试验室内,采用槽钢作 25 years of the PV power plant after being in operation
为 电 气设 备基 础 ,将 设备 基 础设 计到 高 于地 面
40 cm,这样可以在设备下方敷设电缆,不影响试
3 兰州新区智能微网实验仿真平台设计
验室的美观性。 3.1 总体要求
2.3 拟建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分析 在本仿真平台中,考虑到试验室使用与测试需
在该项目工程中,整个系统安装容量为 30 kW, 求,不能大规模采用真实的设备。因此,在试验室
光伏阵列采用 0˚方向角,排列方式为南北方向固定 内采用了各类模拟设备,例如线路阻抗模拟器、负
30° 倾斜角,以期获得最大发电量。本工程月及年 荷模拟器、电网模拟器等。分布式电网试验研究仿
峰值日照小时数是由每月最佳倾斜面上光照强度 真设计主要考虑系统平台的灵活性、开放性与稳定
性:灵活性表现在系统拓扑结构的灵活,可通过电
总辐射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到的。本文在 PVSYST 中
控系统自由切换设定好的拓扑结构,并在检测平台
构建模型,可获得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 ( 北纬
和功能性验证平台之间模式切换;开放性表现在平
36.7°,东经 103.3°)如图 3 所示。采用 RETSCREEEN
台的可扩展性,未来可根据不同需求兼容更多的设
模型进行太阳辐照强度的计算[5],同时由资料提供
备与控制策略,支持用户二次开发,用户可在此平
的信息进行理论电量计算,由此获得的计算结果,
台上完成自行设计的算法;稳定性表现在系统运行
如图 4 所示。可预估建成后的未来 25 a 年均发电量
安全可靠,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措施,防止系统在实
总和为 112.12 万 kW·h。
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多次同类型实验测试结果偏
差较大。
3.2 系统构成
本系统由 3 部分组成,分别是光、储直流微网
平台、风、光、储互补交流微网平台和交、直流混
合模拟平台。其中光、储直流微网平台提供了光伏
互补直流最小系统,包括 30 kW 光伏电池模拟装
置、30 kW 光伏模拟器,光伏 DC/DC 换流器、20 kW
锂电池组、10 kW 铅炭电池组、储能 DC/DC 换流
器和 50 kW 直流负载,在该系统模式下,可验证以
下功能:1)光伏系统直流–直流换流器的最大功率
追踪策略;2)光伏系统直流–直流换流器的功率控
制策略;3)储能系统直流–直流换流器的恒压控制
策略;4)储能系统直流–直流换流器的主从控制策
图 3 光伏电站拟建地永登县太阳高度角变化曲线
Fig. 3 Solar elevation angles of Yongdeng County: 略;5)光储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6 )电池
the proposed field for PV power station 管理系统的保护策略。上述控制方式在上位机软
第4卷 第7期 智 能 电 网 737

件中一键设置完成,防止人为设置错误,操作方 的日常操作、监控,具有以下优点:两个系统通过
便灵活。 内网互联,投资较小,施工简单;两地监控系统仅
在风、光、储互补交流微网平台中,交流母线 通过远程桌面互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两地监控系
侧接入设备包括光伏系统、储能系统、风电系统、 统的独立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整个系统无法实
负荷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光、储互补微网 现两地数据的共享;通过远程桌面进行操作可能存
系统。可以进行以下功能验证:1)智能微网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
内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策略;2)微电网能量 3.4 控制策略
调度、运行监控和故障保护措施;3)智能微网状 本平台中的储能变流器并 / 离网切换控制策略
态切换控制策略 (包括由并网到孤网、由孤网到并 为检测并网点合闸开关,通过检测系统的电压、电
网的投切控制 ) ; 4 )智能微网孤岛状态下功率抑 流量来判断系统的并/离网运行工况[6],有较好的普
制策略;5)智能微网多种电源联合发电协调策略; 适性。通过计划性孤岛检测,储能变流器检测到离网
6)智能微网抑制光伏波动的控制策略; 7)智能 时,从 PQ 控制转到 VF 控制,VF 的电压幅值期望
微网削峰填谷控制策略;8)智能微网负荷追踪控 为系统正常运行电压值。在暂态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短
制策略。 暂电压畸变,该过程短于 50 ms,如图 6 所示。原系
考虑到多点接入智能分布式电网结构的发展, 统的充放电状态对暂态特性影响不大。负载在并转离
本分布式电网试验研究平台可容许 2 套分布式电网 过程中普遍无电能质量影响。离网转并网后,功率在
的接入,使同一条配电线路可连接多个分布式微电 切换时刻转为并网前的功率,电流过渡平滑无过冲。
网,一路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路是带储能的能量
调节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模拟仿真多点接入的分 4 结论
布式电网拓扑结构。该平台可进行以下功能验证: 本工程设计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分布式光
1)两点接入分布式电网之间的能量管理与控制策 伏电站设计,另一部分为室内放置平台试验室建
略;2)两点接入分布式电网之间的市场策略;3) 设。试验室建设又分为微电网功能性研究与关键设
两点接入分布式电网之间的功率控制与平滑控制策 备检测平台。通过本工程项目,在国内领先建设了
略;4)两点接入分布式电网之间的系统保护策略等。 分布式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及关键设备检测平
另外,由于此工程研究平台为试验平台,储能 台,可开展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智能微电网关
系统、光伏系统(光伏模拟器)、风力模拟器、负载 键设备测试等相关技术的研究。
等为功率可设置,容量之间比例可以在进行研究试 分布式光伏建设,即可满足本地综合办公楼日
验之前进行设置。 常部分负荷用电,又能满足分布式电网试验研究。
3.3 远程控制
仿真实验平台的运行控制系统可用于新能源接入
远程控制方案如图 5 所示,兰州新区微电网监
和分布式电源电网技术的动态研究。实际运行中,
控系统与甘肃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后 8 楼微电网监控
试验室分布式电网平台接入大电网,可以研究分布
系统通过甘肃省电力系统内网相连,两地监控系统
式电网内部设备协调控制、控制策略研究、保护控
的上位机通过远程桌面实现对兰州新区微电网系
制以及与大电网互动性问题等。该平台也可接入其
统和甘肃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后 8 楼微电网监控系统
他平台,形成多级或多个分布式电网协调控制研究
平台,方便用户扩展。
本平台建设设计的优点是可控元素更多,网络
结构灵活,能更好地进行实验,且试验室自身能够
实现更多的实验内容;缺点是结构复杂,操作复杂,
分布式电网试验室的控制系统易出现问题。本平台
虽然并网点多,但是试验室系统相对独立,且分布
图 5 兰州新区智能电网远控方案
Fig. 5 Remote control scheme of smart grid in
式电网试验室结构更灵活,便于实验操作。因此,
Lanzhou New Area 本平台的建设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738 刘琛琛等:兰州新区智能微电网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ol. 4 No. 7

(a) 并网切换过程

(b) 离网切换过程
图 6 并/离网切换过程中电能质量水平软件界面图
Fig. 6 Software interface map of level of power quality during On/Off-grid handover process
[5] 王鸿运,王伟,梁勃,等.光伏并网系统设计中发电量计算研究
参考文献 [J].太阳能,2015,31(2):35-38.
WANG Hongyun,WANG Wei,LIANG Bo,et al.The generation
[1]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
calculation of the PV grid system[J].Solar Energy,2015,31(2):
化,2007,31(19):100-107.
35-38(in Chinese).
LU Zongxiang,WANG Caixia,MIN Yong,et al.Overview on
[6] 曹相芹,鞠平,蔡昌春.微电网仿真分析与等效化简[J].电力自
microgrid research[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 动化设备,2011,31(5):94-98.
31(19):100-107(in Chinese). CAO Xiangqin,JU Ping,CAI Changchun.Simulative analysis
[2] 苏玲,张建华,王利,等.微电网相关问题及技术研究[J].电力 andequivalent reduction for micro-grid[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9):235-239. Equipment,2011,31(5):94-98(in Chinese).
SU Ling,ZHANG Jianhua,WANG Li,et a1.Study on some key
problems and technique related to microgrid[J] . Power System 收稿日期:2016-02-20。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19):235-239(in Chinese). 作者简介:
[3] 朱飙,李春华,方锋.甘肃省太阳能资源评估[J].干旱气象,2010, 刘琛琛(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
28(2):217-221. 控制与保护,937863370@qq.com。
[4] GB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2012. (责任编辑 谷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