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四川 西南 官话 语 音 研 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 节 四川地 区语 言 的发 展 与 变迁
四 川 地 区 在 占代 被 称 为 巴 蜀 地 区 , 位 于 中 国 的 西 南 部 , 地 处 长 江 上 游 , 其 优 良的 目然 环
境 , 使 得这 里 成为 了早期人类一 个重要 的生存繁 衍地 。据 考 古发现 , 大约 在 多万 年 以前 ,
巴蜀 地 区 就 有 了人 类 活 动 。 ①
从 秦 汉 至 明清 的两 千 多 年 间 , 由于 战 乱 、 移 民 等 原 因 , 巴 蜀 地
区 的人民儿番 更迭 , 语言也 随历史 的变 迁 , 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 。
一 巴蜀王 国 时期 的语 言
据 史家考证 , 巴蜀王 国基本 和先秦 是同一时 期 。由于其 自然地理 的封 钟陛 , 形 成 了比较
独 立 的行政 区域 。 虽然统 称 “巴蜀 ”, 但实 际上 , 巴国和蜀 国是两个 不同 的国家 , 分布地 域
有一 定 的差别 , 语 言也 不 同 。
古 蜀语
古 蜀 国主 要 分 布 在 今 大 的崛 江 上游 成 都 平 原 一 带 。 蜀 王 国先 后 经 历 了蚕 丛 氏 、 鱼 鬼 氏 、
杜 宇 氏 以及 开 明 氏 的统 治 。蚕 丛 氏是 蜀 王 国 最 初 的创 立 者 。《古 文苑 ·蜀 都 赋 》 章 樵 注 引 《先
蜀 记 》 记载 “蚕 丛 始 居 氓 山石 室 中 。” 即今 大 茂 县 北 境 叠 溪 。到 鱼 亮 氏 , 蜀 国 己经 从 崛 江 上
游 的茂汉盆地 迁徙到 了成 都平原 。随着 蜀王 朝 的发展壮 大 , 夕卜
来 的移 民源 源 不断地迁 入蜀 地 。
相传 杜宇 氏和 开明 氏都 是 由外迁入 , 杜 宇 氏来 口云南昭通一 带 , 开 明 氏来 自荆地 今 大 的湖
北 、 湖 南 、 川 东 和 贵州 部 分 地 区 。
关于古 蜀 国的语 言 , 文献 中并 无 明确 记载 。 《文选 ·蜀 都赋 》 刘违注 引 《蜀王 本纪 》 中
曾 提 到 “是 时 人 萌 椎 髻 左 言 , 不 晓 文 字 , 未 有 礼 乐 ”。 ②
这 里 的 “左 言 ” 在 另 一 处 《全 上 古 三
代 秦汉三 国六朝文 》 第一册 《全汉文 》 卷 《蜀王本纪 》 中却 记为 “椎 髻左枉 ”。 ⑥“左 枉 ”
是 指 我 国古 代 少 数 民族 的服 装 , 前 襟 向 左 , 不 同 于 中原 一 带 人 民 的 “右 枉 ”。无 论 哪 一 种 记
载 是正确 的 , 有 一点可 以肯 定 , 蜀人并 不属 于 中原汉 族 , 他 们 的语言 也与 当时 的华 夏汉语 不
同 。至 于 当 时 蜀 人 的族 属 , 钱 玉 趾 、 崔荣 昌 都认 为属于 氏羌系 民族 , 当时
他 们 的语 言是一种 与今 四川境 内羌 语 、 嘉 戎语 、 彝 语 、 纳 西语 等有着血 缘关 系的亲属语 言 。
古 巴语
古 巴国主 要分 布在 今大 的四川 东部地 区 。早在 甲骨文 中就有 关于商王武 」`多次派军 征伐
巴方 的记载 。传说 巴人源于 “凛君 种 ” , 出 自湖北西南部 。 到 了春 秋战 国之 际 , 由于 受到楚
国 的侵 逼 , 逐 渐 沿 长 江 西迁 入 重 庆 乃 至 川 东 腹 地 。巴人 入 川 之 前 , 川 东 尚未 立 国 。 巴人 入 川
后 , 在 川东地 区建立 了 巴王 国 , 《华 阳 国志 ·巴志 》 记载 , 其疆域 “东至鱼 腹 , 西至英 道 ,
北 接 汉 中 , 南 极 黔 、 涪 ”, 盛 极 一 时 。
古 巴人与蜀人 一样 , 在 当时都属于 少数 民族 。一些 学者往往把 巴 、 蜀相 提并 论 , 并 且把
他 们 的语 言都划归 为氏羌系亲属语 。事 实上 , 关于 巴人 的族属 问题 , 学界一直 存在 很多争 论 。
《华阳 国志 。巴志 》 说 , 巴国 “其 属有 蹼 、 黄 、 直 、 共 、 奴 、 攘 、 夷 、 蜒 之蛮 ”。据考 证 ,
虽 然 巴国包括 了八 族之多 , 但其 都属于 白淮一系 。淮 人 的历 史十 分悠久 , 因其分 布甚 广 , 群
落 众多 , 故称 百蹼 。其 中称为 “蹼 ” 的 , 是狭义 的江汉蹼人 。 由此可知 , 巴人 是 百蹼之 属 ,
其 语言虽然 也属于 少数 民族语 , 但 并不 是 氏羌一 系 , 而是与 百蹼有一定 的亲源 关系 。

二 秦汉 时期 巴蜀地区 的语 言
早 在 巴蜀 王 国 时 期 , 就 已经 存 在 比较 频 繁 的 民族 迁 徙 , 也 产 生 了 一 足 的语 言 接 触 。但 是 ,

①谭 红 巴蜀移 民史 成 都 巴 蜀书 社 ,第 页
②六 臣注 文 选 北 京 中 华书 局 , ,第 页

转弓 自谭红 巴蜀移 民史 成都 巴蜀 书社 、 ,第 页
浙 江 大 学 博 士 学位 论文

受 地 形 和 当 时 自然 条 件 的 影 响 , 蜀 国 和 巴 国 与 华 夏 各 国 分 礼 而 制 , 其 语 言 仍 然 属 于 少 数 民 族
语 。
公元前 年 , 巴国 、 蜀 国先 后被秦 国所灭 。 自此 , 秦在 统治 巴蜀 的一 白一
多年 里 , 源 源
不断地 将 中原各 国的居 民 、 罪犯 和贵族迁 徙到 巴蜀地 区 。到 了汉代 , 因为 巴蜀 地 区相对 安 定
的环 境 , 汉 人迁 入者进一 步增 加 。而 原本生 活在这里 的 巴蜀人 民迫于 战乱 的压力 , 开始举 族
外 迁 。据 学 者 考 证 , 蜀 人 主 要 的迁 徙 方 向是 南 方 , 即 到 达 今 天 的 四 川西 南 部 、 云 南 、 贵 州 北
部等 地 , ①
更有 甚者到达 了今大 的越南境 内 。 ②
需要 指 出的是 , 与蜀地稍 有 区别 , 秦 灭 巴后 ,
仍 然 将 巴地 设 为 巴郡 , 其 主 要 居 民仍 是 巴人 。两 汉 时 期 , 因 为 楚 地 居 民 向 巴 地 的迁 徙 , 巴 人
才被 迫 外迁 , 迁 往五溪 。 《十 道志 》 记载 “楚子灭 巴 , 巴子兄 弟五人流 入黔 中 , 汉有天 卜,
名 曰 酉 、 反、 巫 、 武 、 抚等 五溪 , 各为 一溪 之长 , 号 为五溪蛮 。” ③
到 了东汉 , 据 《华 阳国志
巴 志 》 记 载 , “江 州 以东 , 滨 江 山 险 , 其 人 半 楚 ”。还
迁 出 的蜀人 、 巴人 在其 它地方或 多或少 地保 留传 统 的巴蜀风俗 习惯 和语 言 。但 是 巴蜀 地
区 剩 余 的 蜀 人 、 巴人 同新 迁 入 的 中 原 移 民开 始 了长 期 的接 触 , 除 了 在 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等 各
方 面 向 中原靠拢 , 语言上 也产生 了变化 。
《文选 ·蜀 都赋 》 刘 违注 引 《地理 志 》 载 “蜀守李 冰凿离 穿两江 为人开 田 , 白姓̀享 其
利 。是 时 , 蜀人始通 中国 , 言语 颇与华 同 。” 李 冰修建都 江堰水 利工程 , 是在秦 灭 巴蜀后 。
也 就是 从这 时起 , 蜀人 的语言 “颇与华 同 ”。联 系移 民历 史 , 我 们可 以推 测 , 在 秦汉 时期 的
巴 蜀 地 区 , 必然 出现 过 很 长 时 间 的 语 言 接 触 。随 着 中 原 移 民 的迁 入 , 不 同 民 族 杂 居 , 为 了 交
流 , 必 然在语言 上进行一定 的竞争 。而 中原汉族在 政治经济 文化上 的优 势 , 使得 当时 的中 原
语 言 战胜 了 “ 巴蜀语 ”。 巴蜀地 区 的语 言不再是独 立于汉 语之外 的少数 民族语 , 而成 为 了汉
语 的一 支 。 需要注意 的是 , 两种语言 在 相互 竞争融合 后 , 获 胜一 方 的语 言 固然会 保 留 卜来 ,
失败一 方 的语言也并不 是会就此 完全消 亡 。相反 , 失败一 方 的语 言会 以底 层 的方 式或 多或 少
地 在 胜 利 语 中 占据 一 席 之 地 。这 一 点 我 们 可 以通 过 其 它 地 区 的例 子 来 证 明 。如 吴 方 言 中存 在
的先 喉塞音 ,学术界 较为一致地 认为 是侗 台语在 竞争 中失败后 ,在 胜利 的汉语 中残 留的底 层 ,
如 郑 张 尚芳 、 陈 忠敏 。⑥
因此 , 我们 可 以大胆地 推测 , 秦 汉时期 巴蜀地 区的语 言 是原 巴蜀语 和 当时 的中原汉语 相
融合 的产物 。它 己经成 为了汉语 的一个地域 分支 , 只 是在其底层 仍然 多少保 留着 原 巴蜀语 的
一 些特 征 。
汉 代扬 雄 的 《牺轩使 者绝代语释 别 国方 言 》 曾记录 当 时巴蜀地 区的方言 , 主要 用 “梁 益
之 间 ”、 “蜀汉 ” 等指称 。书 中共 条 涉及 , 其 中 , “梁益之 间 ” 单用 次 , “西南 蜀汉 ” 单
用 次 , “秦晋 ” 与 “梁益 ” 并 用 次 , “西 楚 ” 与 “梁益 ” 并用 次 。从 这些记 录我们可 以
看到 , 一方 面梁 益地 区和其他地 区一样 , 有 共 同的通语 , 可 以互 相交流 另一方 面梁 益地 区
又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方 言 色 彩 。而 且 , “秦 晋 ” 与 “梁 益 ” 在 某 些 用 语 上 相通 , 说 明 当 时 这 两 个
地 区存 在语 言上 的互相 交流影 响 。这些方言 记录 , 能够 比较好 的 印证我 们上面 关于秦 汉 巴蜀
语 言 情 况 的推狈 。

三 三 国两晋 南北朝 巴蜀地 区 的语言


东 汉 末 年 起 , 大 卜大 乱 , 四 分 五 裂 , 唯 有 巴蜀 地 区 相 对 安 定 , 成 为 了 中 原 士 民避 难 求 生
之地 。 三 国鼎立 , 刘备据蜀 而治 , 带来 了大 批 中原 的军事移 民 。但 是 , 随着蜀汉 的灭亡 , 司

①见谭 红 巴蜀 移 民 史 成都 巴蜀 书社 , 肠 , 第 页
②见葛 剑 雄 、 吴 松 弟 中 国移 民 史 福 州 福 建人 民出 版社 ,,第 页
③谭红 巴蜀移民史 成都 巴蜀书社 , 第 页
④崔荣 吕 四 川方言与巴蜀文化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 社, ,第 页
⑧参见 陈忠敏 《汉语 、 侗台语 、 东南亚相关语言先喉塞音 的比较研 究 》 《语言研究 》 , 一 ,
郑 张 尚芳 《浙南 和 上 海方 言 中 的紧 喉 浊塞 音 声母 、 初 探 》 《吴语 论 丛 》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马 氏出于政权巩固 的考虑 , 巴蜀居 民被 大规模迁 出 。到 了两晋 时期 , 随着 六郡流 民入 蜀 , 巴


蜀人 口稍有恢复 。但好景不 长 , 入蜀 的六郡流 民和 巴蜀 民众之间尖 锐 的矛盾 , 引发 了新一轮
的战乱 , 其结果造成 巴蜀地区人 口大幅 下降 , “城 邑皆空 ”、 “野无烟 火 ”。也东晋南北 朝时期 ,
北 方 人 口开 始 大 量 南 迁 , 有 部 分 迁 入 巴 蜀 , 并 在 此 设 置 了许 多 侨郡 县 。这 些 入 川 的北 方 流 民 ,
从 地 域 上 看 , 以 关 中 、 陇 右 为 多 , 也 有 一些 来 自河 南 、 江 南 、 荆湘 等 地 从 民族 上 看 , 以汉
族 为主 , 但 也有部 分氏 、 羌等 少数 民族 。
总 的来 说 , 这一时期 , 在巴蜀大 地上发生了较大的人 口流动 , 巴蜀人 民和 中原北方人 民
的交流 更加 频繁密 切 。据此推测 , 巴蜀地区的语言在前代 的基础上 , 更进一步地 融入 了汉语
的发展历史 中 , 成 为汉语方 言的一支 。周振鹤 、 游汝杰在 《方言与 中国文化 》 中 , 将 西晋时
代 的汉语方 言分为 区 河 北 、 东齐 、 关中 、 中原 、 巴蜀 、 吴 、 楚 。据此可 以印证我 们的推
测 。母
另 外 , 这 一 时 期 的 巴蜀 大地 , 还 发 生 了 一 件 重 要 的迁 徙 事 件 , 即 僚 人 入 蜀 — 原 居住在
准柯 今贵 州境 内 的儿十 万僚人北上入蜀 , 数年 司
、 遍布 巴蜀大部分 地区 。 ③
这些入 蜀的僚
人人 数 众 多 , 分 布 广泛 , 丰 富 了 当 时 巴蜀 地 区 的 民族 和 语 言 。在 与 汉 族 长 期 杂 居 的过 程 中 ,
僚 人逐渐被 汉族先 进的生产 、 生活方式 所影响 , 语言上也逐渐被汉族 同化 , 采 用汉语 , 但其
本来 的语 言仍然 以失败者 的身份沉淀在 巴蜀汉语 的底层 中 。例如 , 今大 四川仍然存在 “乡坝
佬 ” 的说法 , 据 学者考证 , 就是僚人语 言 的底层表现 。 ④

四 唐宋 时期 巴蜀地区 的语言
唐 宋时期 , 每逢 战乱 , 巴蜀 相对 安定的环境 , 总是会 吸引一批义 一批 的北 方移民 。从安
史之 乱 到 五 代 十 国 再 到两 宋 之 际 , 来 自北 方 包 括 陕西 、 河 北 、 河 南 、 山西 等 地 的 北 人 , 迁 入
蜀地 , 在这 里繁 衍 生 息 , 并 逐 渐 以成 都 平 原 为 中 心 , 向周 边 人 少 地 多 的 巴 蜀地 区 流动 。数 次
北人迁 蜀的结果 , 不仅带来 了文化 的交流 , 也一次又一 次地将北方汉语植 入 巴蜀方言 。
这 一时期的学者诗人在他们的诗文 中零星记录 了一些 当时的语言状况 , 我 们可以通过这
些零星 的方言材 料 , 去了解 当时 巴蜀地 区的方言 。崔荣 昌 通 过隋代陆法言 《切韵序 》
中对梁益地区声调 的记载 , 认为 巴蜀方言 在隋唐 时期己是北方话内部 的四个小 区之一 。同时 ,
又通过宋人范成大 、黄鉴和 陆游 诗文 中关于 巴蜀方言 的材料分析 , 指 出宋代 的蜀方言与 中原
雅音有 别 , 且当时 的蜀人多半是 中原移 民或先期移 民的后裔 , 其 乡音是 “京 、 洛 音 ”, 里面
还掺 杂 了蜀地语言 的某些成分 , 致使吴郡来蜀的诗人范成大发 出 “蜀人 乡音极难解 ”的感慨 。
琅日
晓南 通过对宋代 四川诗人用 韵进行 系联分析 , 认为 “宋 代 四川地方 的 日常通 行
的语 言却不是通语 , 而是颇具地方特 色的与通语音 系差别很大的方 言 ”。⑥同时 , 通过 对宋代
的 笔记 小 说 , 文 集 词 话 中 的 语 料 摘 抄 分 析 , 厘 清 了 以 四 川话 为代 表 的 宋代 西 部 方 言 的特 征 ,
以及 与 当时 的通语在归部 、 声纽 、 介音韵尾和声调方面 的不同 , 进一步 阐明了宋代巴蜀地 区
方言的独立性 。 了

根 据两位先生 的材料和分析 , 我 们可 以得到两点结论 首先 , 唐宋 时期 巴蜀地区 的方言
与通语不 同 , 有 比较大 的音 系差别 , 因此 “蜀人乡音极难解 ” 第二 , 这难解 的 “蜀人乡音 ”
是迁 入的北方移 民带来的北方话尤其是 “京 、 洛音 ” 融合 的结果 , 其 底层还夹杂 了原蜀地语
言 的某 些 成 分 。

《资 治通 鉴 》 卷 《晋纪 七 》 , 中华书 局 , ,第 页
见崔 荣 吕 巴蜀 语 言 的分化 、 融 合 与发 展 四川 师范 大学 学报 社科 版
见周蜀 蓉 析 “僚 人 入蜀 ” 的影 响 西南 师 范大 学学 报 人 文社 会科 学版
。 参见鲜 于 煌 《四 川方 言词 “乡 坝佬 ” 考释 》 《古 汉语研 究 》
洛 见崔 荣 吕 巴蜀语 言 的分化 、 融 合 与发展 四川 师范 大学 学报 社 科版
刘晓南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汉语历史方言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见刘晓南 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 四川大学学报 社科版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五 元 明清 时期 巴蜀地 区 的语 言
南宋末年 , 蒙古入侵 , 宋蒙在 四川进行 了长达五十余年 的激 战 。一方面蒙古军 队对 四 川
人 民进行 了大 肆的屠杀掠 夺 , 另一方面 四川人 民被迫大量外迁 , 这 两方面的原因都造成 了宋
末元初 的四川人 口降至秦 汉 以来 的最低 点 。许 多县志都有相 关记 载 , 如 《内江县志 》 “宋元
争蜀 , 资 、 内三得三 失 , 残 民儿尽 。川 , 民 国 《名 山县志 》 “元代名 山惨 遭杀戮 , 或徙或逃 ,
无 复 存 者 。” ②四川 人 口的 剧 减 , 为后 代 的移 民提 供 了较 大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的空 间 。元 初 , 入 川
的主要 是陕甘 一带的西北流 民 , 他们到达较早为 元军 占领 的川北 、 川西 和川西北地 区 。元 中
后期 , 荆襄 农 民迁入川东 , 开创 了从东 向西移 民潮 的先 河 。但 是 , 总的来说 , 元代 四川 的人
口恢复 和增长极为缓慢 , 处于 四川中沙
自地 带的 “资州 、 内江 、 安岳 、 隆昌 、 威远 州县并省 ,
终 元 代 九 十 年 未复 ”。 ③
元 末 明初 的战乱 , 使 四川人 口数量又一 次跌 入低谷 。明玉珍 入蜀 , 拉开 了明清 两代著名
的 “湖 广填四川 ”的移 民序幕 。明代经历 了包括 明初 以及 明中后期多 次较大规模 的移 民运 动 。
据族谱 方志记载 , 迁 入四川 的移 民主要来 自长江 中下游 , 特 别是湖广地 区最 多 。但 是 , 这一
时期的移 民并 不是一迁入就安 定下来繁衍生息 , 而 是一 直处在不断迁 入义不 断因战乱 、 大灾
而不 断死伤逃亡耗损 。尤其是 明末清初 的战乱浩劫 , 使 保存 卜来 的明代 移 民数量极为有 限 。
明 末 清 初 , 四川 经 历 了张 献 忠 “屠 蜀 ”、 李 自成 余 部 抗 清 、 “三 藩 ” 之 乱 等绵 延 儿 十 年 的
战争浩劫 , 又发生大旱 、 大疫 、 大饥荒 、 虎患等大灾 , 四川人 口遭到 巨大损失 。据 史料记载 ,
川北 、 成都平 原 、 川东地 区受 到空前浩劫 , 幸存者 只有十分之 一二 , 而川南地 区更 为严 重 ,
可 以说土著儿近 灭绝 。随着清政 府一系列移 民政策 的颁 布和经济措 施的实施 , 四川 的人 口迅
速 增加 。主要 从湖广来 的外省 移民 , 成为 了巴蜀地 区新 的主 人 。
明代 四川遂宁人李实所著 的断域方言词典 《蜀语 》, 较 为详尽地记录 了当时四 川方 言的
情 况 。杜 克华 、 陈静 、 黄 尚军 对 该 书 进 行 了研 究 , 并 从 中 窥 见 明 代 四 川 方
言语音 的特 点 , 总结起来 , 主要包括 以下儿点 第 一 , 古全浊 声母 已完全清化 第 二 , 鼻音
韵尾 已经完 全并入 第三 , 浊 上变 去 已经完成 , 入声韵尾 、 、 消失 , 但入声调 尚处
于 发 展 演 变 之 中 。同 时 , 通 过 对 《蜀语 》 记 录 的 词 汇 与 今 大 的 四 川 地 区 词汇 的 对 比研 究 , 证
实 了 “明代 四川方言 与现代 四川方言是基本一致 的 , 明代可 以看作 是现代四川方言 的形成时
期 ”。 ④
从 上述 史料和方言 学材 料 , 我们可 以看到 , 南宋末年 四川人 口的大锐减 , 使得 巴蜀大地
的原始 居 民儿近亡佚 殆尽 , 新 一轮 从外省迁入 的移 民填充 了巴蜀地 区 。后经元 末 、 明末 儿番
人 口的消长 , 逐渐确 定了 “湖广填 四川 ” 的人 口格 局 , 而湖广地 区 的官话方言也随之成 为 巴
蜀地 区的主要方言 , 也成为今大我们所 习用的 四川西 南官话 的源头 。

六 巴蜀地区语 言发展史 小结
巴蜀地区 的语言发展历史可 以用 卜图表示
大致 时间 古 巴蜀王 国 秦汉 三 国南北朝 唐宋 元 明清
上 层影响 中原 汉 语 北 方汉语 北方 汉语 湖广 官话
丢 京洛音 杏 杏
语言 巴语 、 蜀语 一 汉语方 言 一 汉语方言 一 汉语方言 一 西南官话
非汉语 , 氏羌 、 百淮 非汉语底 层 僚 人语底 层
底 层影响 僚 人入蜀

①谭红 巴蜀 移 民 史 成都 巴蜀 书社 , ,第 页
②葛剑 雄 、 吴松 弟 中国移 民史 福 州 福 建人 民 出版社 , ,第 页,
谭红 巴蜀 移 民 史 成都 巴蜀 书社 , , 第 页
④向学 春 , 《蜀语 》 与四 川方 言词 汇 研究 四川 大学 硕士 论 文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 究

由图可 知 , 巴蜀地区 的语言发展 历史 , 并 不是单线 的先后承继 的过程 , 而是与其他各地


的方言 发展史一样 , 存在着来 自上层 和底层的各种影 响 , 在各 个不 同时期的音韵结构都可 能
积 压着 不同时间层次上的成分或要素 。所谓上层影 响 , 主要是 指在语 言接触融合过程 中占据
优 势地位 , 逐渐 成为主体 的成 分 而 所谓底层影 响 , 则是那些在语 言接触 中被 同化 , 但仍 以
失败者 的身份在 胜利语言 中 留 卜痕迹 的成分 。可 以说 , 任何一 个时期 的 巴蜀地 区语言 都不是
单纯的 , 都存在 着两个甚 至更多层次 的叠加 。

第 二节 研 究综述

一 四川西南官话 的研究现状及趋 势
历史上关于 四川方言 的著 作
从西汉扬雄编集 的 《方言 》 对 “梁益语 ”、 “蜀语 ” 的记载算起 , 针 对 四川地域 内方言 的
研究 , 己经有两千年 的历史 。而近 现代运用现代语 言科学 的知 识技术 和方法来调 查研 究汉语
方言包括 四川方言 , 也有八十 多年 的历史 。
古代汉语文献中 , 有 相当一 部分 巴蜀方言 的材料 。历 史上第一 部方言学著 作 《牺轩使者
绝代语 释别 国方言 》 的作者扬雄 就是蜀人 , 所 以书中有许多关于古 代西南 蜀语 的记录 。据粗
略统计 , 《方言 》 中有 条涉及到 当时四川地域 的方言 , 其 表述方式 是 “秦晋梁 益之 间 ”、
“梁益之 间 ”、 “蜀汉 ”, 这不是专指 巴蜀 , 而是 与其他地方 尤其是 与陕西汉 中并举 的 。比如
“ 目关而西秦晋梁益之间凡物长谓之寻 。” ③
晋 郭璞注 《尔雅 》。成书于南朝梁 代的 《玉篇 》 ,
唐代僧人玄应和慧琳 分别编撰 的 《一切经音义 》, 宋代 的 《广 韵 》 、 《集 韵 》 等书 中 , 对 四川
方言语词都有零星记载 。例如 郭璞注 “树 小似桅子 。冬 生叶 , 可 煮作羹饮 。 今呼早采 者
为茶 , 晚取者 为茗 。 蜀人名之苦茶 。” “ 《玉篇 ·土 部 》 “坝 , 蜀人谓平 川曰坝 。” 健这些记录
尽管分量不 多 , 但对 于我们探 寻四川方言 的历史还是很有裨益 的 。唐 以后 的文 人笔记 、 诗文
自注 中 , 也有大量而零碎 的四川方 言资料 。
四川方言 的专著开始 出现 于明代 李实的 《蜀语 》。该书收 四川方言词语 多条 , 一 般
先说 明词义 再注字音 。如 “皮裂曰效 , 效音村 ”, “露牙曰韵 , 鲍音报 ” 等 。清代张慎仪著 《蜀
方言 》 , 收录见于记载而 当时仍然行用 的四川方言语词 条 。傅崇矩著 《成都通 览 》, 收录
了大量 的成都方言 资料 。 唐枢 著 《蜀籁 》, 是 四川方言 熟语 集 。这些 著作 , 都有助 于探讨 四
川方 言 的 历 史和 现 状 。
世 纪初英 国传 教士 钟秀 芝 编写记录 十九世 纪后期成都语音 的专 著
《西蜀方言 》 后来甄 尚灵先生据此书列 出近 代的 《西蜀方 言音系 》 。 《西蜀方言 》 专收 口语
中常用词语 , 共收字 头 个 包 含异体字 个 , 无字词 个 , 用例 纽条 包含
成语 条 。该书对我们研究十九世 纪后期 的成都语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近现代关于 四川方言 的研究记 录


四少方言的普查
从上个世纪二十 年代 开始 , 兴起 了现代汉语方言调查 的热潮 。在儿位语言 学前辈如赵 元
任 、罗常培 、王力等 的大力倡导 卜, 从二十年代到 四十年代 , 曾作过 儿次综合性 的大型调查 ,
也 出版 了一些重要 的方言专著 。
上世纪 四十和 五十年代 , 学者们 对 四川方言开展 了两次 比较全 面的规模 空前 的普 查 。第
一次普查 由中央研 究院历 史语 言研 究所牵头 , 于 年秋和 年春夏实地 开展 , 共调 查

处 周祖 说 方 言校笺 中 华书局 第 页
健 清 ·阮 元校刻 十一
三经 注 疏 中华书 局 ,第 页
。 宋本 玉 篇 北京 中 国书 店 ,第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