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立克次體科(Rickettsiaceae)

A. 簡介

a. 絕對好氧(obligate aerobic)

b. 革蘭氏陰性桿菌(gram-negative rods)

c. 絕對細胞內寄生(obligate intracellular bacteria):僅能在真核細胞內生

長,在細胞外會在短時間內死亡

d. 生長速度慢:世代時間(generation time)為 9~12 小時

e. 分類:

1. 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

(1) 斑疹熱群(spotted fever group)

 在細胞質或細胞核複製

 釋出方式:藉由控制宿主細胞的肌動蛋白(actin)逐漸從

宿主細胞內釋出

(2) 斑疹傷寒群(typhus group)

 在細胞質複製

 釋出方式:裂解宿主細胞,一次大量釋出

2. 東方體屬(Orientia)

f. 傳播方式

1. 節肢動物叮咬傳播

2. 經卵傳播(transovarian transmission):若母蟲受感染,蟲卵內也

會含有立克次體

3. 人類是意外宿主

4. 特例: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

(1) 經由人蝨傳播

(2) 人類為主要宿主

(3) 無法經卵傳播(蝨子感染 2~3 週後即死亡)


B. 立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rickettsia)

a. 致病性:外膜蛋白 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OmpA),與黏附相關

b. 流行病學

1. 硬壁蝨(hard tick)為主要的宿主和病媒

2. 在壁蝨咬到宿主的六小時後,細菌才會從壁蝨唾液腺釋出,進入宿

主血液

3. 盛行於每年四月到九月(與壁蝨活躍時間吻合)

c. 症狀與疾病

1. 造成落磯山斑疹熱(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2. 被硬壁蝨咬到後約一個星期出現症狀

3. 症狀多為類流感症狀(高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和腸胃道症狀

(腹痛、腹瀉)

4. 感染三天後,約 90%病患會出現斑疹(macular rash)

5. 在血管內皮細胞複製→造成血管炎、血管滲漏→血漿流入組織而減

少灌注到器官→器官衰竭

C. 小蛛立克次體(Rickettsia akari)

a. 流行病學

1. 由蟎傳播

2. 主要宿主為蟎及野鼠

b. 疾病:立克次痘疹(rickettsialpox)

1. 特徵:高燒、皮疹、焦痂(eschar)

2. 感染有兩個階段

(1) 皮膚叮咬後一週出現丘疹,並在叮咬處形成焦痂

(2) 出現全身性丘疹和水泡(papulovesicular rash),並伴隨高燒、

頭痛、畏光等症狀

3. 通常症狀輕微且無併發症,不治療也會在 2~3 週內痊癒

D. 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kii)
a. 流行病學

1. 以蝨子為媒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2. 蝨子感染後 2~3 週死亡,因此無法經卵傳播

3. 可能由松鼠身上跳蚤傳染給人,造成偶發性疾病

4. 人類為主要宿主

5. 多發生在人群擁擠及衛生環境不良的地方,如戰爭、飢荒等

b. 症狀與疾病

1. 造成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 typhus),又稱蝨子傳播型斑疹傷

寒(louse-borne typhus)

2. 接觸後平均 8 天出現臨床疾病

3. 經常出現類流感症狀(高燒、頭痛、肌肉痛、寒顫)和斑疹

(macular rash)。少部分患者會有肺炎、關節炎(arthralgia)和神

經方面問題

E. 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i)

a. 流行病學

1. 囓齒類(rodents)為主要宿主

2. 鼠蚤(rat flea)為主要媒介

3. 主要分布於溫暖、潮濕得地區

b. 症狀與疾病

1. 造成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 typhus),又稱鼠科斑疹傷寒

(murine typhus)

2. 會有類流感症狀,如發燒、頭痛、寒顫、肌肉痛、噁心等

3. 感染患者約半數會有疹子

F. 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診斷方法

a. 鏡檢(microscopy):革蘭氏染色效果不佳,通常使用特殊染色如 Giemsa

stain 或 Gimenez stain,也可以使用螢光染色

b. PCR
c. 細菌培養: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為絕對細胞內寄生,因此需使用組織

培養或胚胎蛋培養

d. Microimmunofluorescence test(MIF test):偵測微量檢體內的特殊抗原

G. 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治療與預防

a. 治療:Doxycycline

b. 預防:穿著保護衣物、使用驅蟲劑

H. 恙蟲病東方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

a. 流行病學

1. 主要媒介為恙蟎

2. 動物宿主以囓齒類(rodents)為主,也可能感染哺乳類、鳥類

3. 恙蟎會產卵在草叢裡,卵形成幼蟲後需要吸血,當人類經過草叢被

恙蟎幼蟲咬傷,就可能受到感染

4. 台灣感染高峰期為清明掃墓前後和 6~10 月野外踏青的季節

5. 在台灣,恙蟲病以離島地區、台東、花蓮、南投最為嚴重,蟲媒疾

病中每年感染病例僅次於登革熱

b. 症狀與疾病

1. 造成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又稱恙蟲病

2. 潛伏期為 6~18 天

3. 主要臨床症狀為焦痂(eschar)、出疹、淋巴結腫大、類流感症狀

4. 如未適當治療,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

c. 治療與預防

1. 治療:Doxycycline(與 Rickettsia 相同)

2. 預防:穿著保護衣物、使用驅蟲劑

I. 立克次體科(Rickettsiaceae)整理

抗原分類 致病源 疾病 蟲媒 動物宿主 感染症狀 焦痂

有無

斑疹熱群 立氏立克次體 落磯山斑疹 硬壁蝨 嚙齒類 發燒、頭 無


立克次體 R. rickettsii 熱 Hard d. 痛、肌肉

spotted Rocky tick 痛、噁心、

fever group mountain 嘔吐、腹


Rickettsia spotted fever 痛、出疹

小蛛立克次體 立克次痘疹 蟎 發燒、頭 有

R. akari Rickettsialpox mite 痛、肌肉

痛、寒顫、

畏光、100%

出疹

斑疹傷寒 普氏立克次體 流行性斑疹 蝨子 人、松鼠 發燒、頭 無

群立克次 R. prowazekii 傷寒 痛、寒顫、

體 Epidemic 肌肉痛、關

typhus typhus fever 節痛、出疹

group 傷寒立克次體 地方性斑疹 鼠蚤 嚙齒類 發燒、頭 無

Rickettsia R. typhi 傷寒 Rat 痛、寒顫、

Endemic flea 肌肉痛、出

typhus fever 疹

東方體 恙蟲病東方體 叢林斑疹傷 恙蟎 嚙齒類 發燒、頭 可能

Orientia O. tsutsugamushi 寒 痛、肌肉痛 有

Scrub typhus

無形體科(Anaplasmataceae)

A. 簡介

a. 細胞壁構造類似革蘭氏陰性菌,但細菌缺乏肽聚醣(peptidoglycan)或脂

多醣(LPS)
b. 絕對細胞內寄生(obligate intracellular bacteria)

c. 可在哺乳動物造血細胞(hematopoietic cells)的細胞質液泡(cytoplasmic

vacuoles)中存活

d. 細菌以兩種型態存在

1. 基體(elementary body)和網狀體(reticulate body)

2. 基體會在細胞內大量複製,並組裝成被膜包裹的團塊,成為桑椹胚

(morulae)

e. 分類

1. 艾利希體屬(Ehrlichia)

(1) 查菲艾利希體(Ehrlichia chaffeensis):造成人類單核細胞艾

利希體症(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2) 尤因艾利希體(Ehrlichia ewingii):造成人類顆粒細胞艾利希

體症(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

2. 無形體屬(Anaplasma)

(1) 嗜吞噬球無形體(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造成人類顆

粒細胞無形體症(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B. 流行病學

a. 傳染媒介為壁蝨(tick)

b. 無形體科在壁蝨體內無法經卵傳播(區別立克次體和東方體)

c. 人類是偶染宿主(accidental host)

C. 症狀與疾病

a. 人類單核細胞艾利希體症(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1. 致病菌為查菲艾利希體(Ehrlichia chaffeensis)

2. 有臨床症狀的宿主為人類和狗

3. 感染 1~3 週後會出現類流感症狀(flulike illness)

4. 患者可能出現遲發性皮疹(多為小孩)

5. 感染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因此多數患者會有白血球減少症
(leukopenia)、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及血清轉胺脢

(serum transaminases)升高的情形

b. 人/犬顆粒細胞艾利希體症(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

1. 致病菌為尤因艾利希體(Ehrlichia ewingii)

2. 主要引發狗的疾病,人類為偶發宿主

3. 臨床症狀與查菲艾利希體(Ehrlichia chaffeensis)相似

4. 感染宿主的嗜中性白血球

c. 人類顆粒細胞無形體症(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1. 致病菌為嗜吞噬球無形體(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2. 有臨床症狀的宿主包含狗、人類、反芻動物、馬

3. 患者出現類流感症狀

4. 感染宿主的顆粒細胞(granulocyte),包含嗜中性球

(neutrophil)、嗜酸性球(eosinophil)及嗜鹼性球(basophil)

D. 診斷與治療

a. Giemsa stain:可在細胞內看到桑椹胚(morulae)作為診斷依據

b. DNA 增幅法(PCR)

c. 血清學檢驗

d. 治療:Doxycyclin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