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恶魔猪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段围绕着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屿-新几内亚的传言开始盛行,称一种巨型四足动
物正生活在那里。在近 30 年后,一则目击报道描述了一支探险队在新几内亚遭遇了某种大型“分趾动
物”的经历,将这两段跨时代的记忆联系在一起,引出了本期的主题——恶魔猪。

恶魔猪(Devil-pig)是一种出没于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和伊里安·查亚(Irian Jaya)高地,特别是沃顿
山脉(Wharton)和欧文·斯坦利山脉(Owen Stanley)的隐匿动物。它们的体型要比其他生活在新几
内亚的的哺乳动物大得多。查尔斯·蒙克顿(Charles Monckton)称其长 5 英尺(约 1.5m),高 3 英尺
6 英寸(约 1m)。而阿道夫·伯恩哈德·迈耶(Adolf Bernhard Meyer)描述的一种“巨型猪”身高约 6
英尺(约 1.8m)。恶魔猪的皮肤被描述为深色或黑色,带有较浅的“花纹状斑纹”或“黑白条纹”,
这种动物有一个长鼻子,类似于“貘”。它的尾巴像马,脚是分趾的。绝大多数目击者都将其描述为
植食动物,会掀翻苔藓并发出“长而尖的声音”。

尽管长久以来一直有传言称新几内亚存在着一种体型庞大的四足动物,但直到 1906 年,查尔斯·蒙克


顿在前往阿尔伯特·爱德华山(Mount Albert Edward)的探险中遭遇了“恶魔猪”,才使这种生物声名
大噪。在此之前,曾有人认为新几内亚生活着一种未知犀牛,尽管这个观点从出现那刻起就备受怀疑。

1875 年 1 月 28 日,《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阿尔弗雷德·沃克(ALFRED O. WALKER )的一封信


件,其内容源自“巴吉里斯克号”(H.M.S.Basilisk)上已故的海军上尉——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的报告。根据信件上的说法,史密斯在霍恩湾(Huon Bay)和巴吉里斯克角(Cape Basilisk)
之间进行勘测时,“在森林中观察到不止一处有犀牛的粪便,附近的灌木丛也像被一只大型动物践踏
过一样”。并称“巴布亚岛(新几内亚岛旧称)有一种属于亚洲动物群的大型动物,这是一个重要事
实”。

然而,《自然》杂志的编辑对这一指称的事实表示怀疑,这使沃克在该杂志的下一期提交了一份详细
报告。其中称,史密斯一行首次看到的那堆排泄物是相当新鲜的,产生的时间甚至不超过半个多小时,
那些排泄物很大,这令史密斯先生很好奇,于是他叫莫尔斯比船长也来看,后来还发现了大量的干粪。
但他俩都不知道这些排泄物来自哪种动物。

约翰·莫尔斯比(John Moresby)在他的《新几内亚和当特尔卡斯托群岛的发现和调查》(Discoveries
and Surveys of New Guinea and the d'Entrecasteaux Islands )一书中加入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描述,称
“粪便似乎要比野猪的大得多”。不久后,在新加坡或其附近,莫尔斯比和史密斯拜访了柔佛
(Johore)国王。这个国王当时囚禁着一头犀牛,史密斯立刻注意到并向莫尔斯比指出,这种动物的
粪便与他们在巴布亚岛(新几内亚岛旧称)看到的粪便非常相似,而莫尔斯比也同意他的观点。

1875 年 2 月 4 日,德国博物学家阿道夫·伯恩哈德·迈耶(Adolf Bernhard Meyer)在写给《自然》杂志


的一封信中,对新几内亚存在犀牛的可能性同样表示怀疑,但同时也记录了一份关于另一种不明哺乳
动物的报告。迈耶称,生活在荷属新几内亚(即 伊里安查亚)吉尔温克湾(Geelvinks)南岸的巴布
亚人在和他一起打猎时,描述了一种特别的动物。 “……他们称之为一头非常大的猪,高度超过 6 英
尺(约 1.8m)的树干”。 迈耶除了了解到这种动物非常罕见外,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信息。他
许诺给能抓来这种动物的人一堆玻璃珍珠和刀子,但没人成功。

1875 年的《自然》杂志中,一则名为“新几内亚巨鸟”(Giant Bird in New Guinea)的文章称,史密


斯赫斯特(Smithurst)在巴克斯特河(Baxter)发现了一种未知大鸟,这种动物在当地人口中能将儒
艮、袋鼠或大海龟抓到空中,同时他还提到了河岸坚硬泥土上的大型动物脚印,史密斯赫斯特认为其
源自水牛或野牛,但他没有看到这些动物的踪影。这些新几内亚的神秘脚印有时也与恶魔猪相关联。

1878 年,探险家安德鲁·戈尔迪(Andrew Goldie)在对英属新几内亚内陆的探险中,发现了巨大、无


法辨认的足迹。在大小和形状上,它们类似于“带鞋的马蹄”,但有“四个脚趾的压痕”。附近还有
一个身体的压痕,显示了动物躺在沙滩上的位置。当地人描述这种动物居住在灌木丛中,而非河里。
戈尔迪在 2012 年才出版的回忆录中补充道,前一天晚上就听到了灌木丛中传出了一只大型动物的动静,
其中对野兽脚印的描述从“四个脚趾”变成了“三个圆形脚趾”,并补充道它们比马蹄更大更方(椭
圆)。
1897 年,威廉·麦格雷戈爵士(Sir William MacGregor)考察欧文·斯坦利山脉(Owen Stanley Range)
时,发现了一种长有长鼻子的动物。在他的官方报告中,他只简单地提及了这种生物。其中描述到,
在那里“动物是罕见的。野狗、偶尔出现的沙袋鼠、流浪树袋鼠和尚不清楚的长鼻动物构成了四足动
物的主体”。后来,麦格雷戈告诉查尔斯·蒙克顿,他在克努茨福德山(Mount Knutsford)9000 英尺
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大型动物的踪迹,他称自己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那种动物,并且动物的体型不小。安
东尼·马斯格雷夫(Anthony Musgrave)上尉告诉埃奇沃斯·戴维(Edgeworth David)教授,他同麦格
雷戈在海拔约 9000 英尺的沼泽边缘发现了一只大型植食动物的踪迹。马斯格雷夫测得这些痕迹约
10×11 厘米(4×4½ 英寸)。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痕迹是由恶魔猪(Devil-pig)或猪恶魔(Pig-devil)
造成的。这让马斯格雷夫想到了貘。麦格雷戈探险队的一些成员还告诉蒙克顿,一天晚上,一只巨大
的动物冲进了他们在维多利亚山(Mount Victoria)的营地。

最著名的恶魔猪事件发生在查尔斯·蒙克顿考察阿尔伯特·爱德华山(Mount Albert Edward)期间。在


他 1906 年的官方报告中,蒙克顿称自己亲眼看到了一些大型未知动物的踪迹、粪便及其他痕迹,他的
两个手下也遇到了这些动物。据蒙克顿在其著作《新几内亚的最后时光》(Last Days in New Guinea)
中的说法,他们发现了一只巨型“分趾动物”(cloven-footed)的足迹,其平均大小为 4 英寸乘 4 英
寸半,动物的粪便比马小,但在其他方面类似马(指粪便),并且那里的草有被啃食的现象。

5 月 10 日,蒙克顿探险队中,一名叫奥吉(Ogi)的陆军士兵和一名叫奥伊纳(Oina)的乡村警察,
被派去勘察路线,但途中两人被分开。在这之后,奥吉身边的运送员指出了两头正在草地上吃草的
“巨型猪”。奥吉走到三十码以内,向其中一只射击,但因为恶劣的天气,他的手冻得发抖,以至于
拿不直步枪。枪声一响,两只动物中较小的那只就离开了,而大一点的那只却抬起头来,转身看着奥
吉,奥吉觉得这只动物有些不大寻常,而这时运送员喊道:“那些是恶魔,不是猪!” 在奥吉因寒冷
和恐惧而僵硬地摸索着第二颗子弹时,那只刚离开的动物开始向它的同伴叫喊,后者立刻快步离开了
此地……从大量的陈述中,对这只野兽的描述是,它长约 5 英尺(约 1.5m),高 3 英尺 6 英寸(约
1m),尾巴像马,脚是分趾的,具有黑色或深色的皮肤,有花纹状斑纹,长鼻子,吃草,会用鼻子翻
动苔藓,能发出长而尖的叫声” 。事后,奥伊纳找到了躺在地上 筋疲力尽的奥吉,并在两名运送员
的帮助下成功将他抬回了营地。途中,奥吉将自身经历告诉了奥伊纳,并称这种动物为“恶魔猪”。
而蒙克顿认为,这种动物的描述很像鹿豚(Sus Barbirusa),这些动物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岛屿上。
值得注意的是,奥吉本人从未在印刷品中描述过这次遭遇,这些经历都是由蒙克顿讲述的。后来蒙克
顿在一本名为《新几内亚回忆》(New Guinea Recollections)的书中称,他在英属新几内亚奥罗省
(Oro)的比南德雷人(Binandere)中发现了一个有关某种“恶猪”的土著民间传说。其他相关传说
存在于新爱尔兰和沃利岛的神话中,在那里它们分别被称为“伦加伦加”(lungalunga)和“布卢阿
加拉加拉”(bulooagalagala)。

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蒙克顿探险队遭遇恶魔猪的消息很快在新几内亚广为人知,那里的英国定居者
给这种动物起了一个绰号——蒙克顿的加泽卡(Gazeka)。“Gazeka”这个名字并非无中生有,它是由
乔治·格雷夫斯(George Graves)创造的一种怪物,并在 1905 年引入了舞台音乐剧《小米丘斯》
(The Little Michus)中。在这部音乐剧中,加泽卡是由一位嗜酒的探险家发现的,他在旅行中伴随着
一箱威士忌,半认为自己以前在梦中见过它。对于这个绰号,卡尔·舒克(Karl Shuker)指出,其实际
上是在暗示蒙克顿是个骗子或酒鬼,而蒙克顿本人对此也很抱怨。
【非常离谱的是,1910 年的一些报纸中,出现了一则叫“狩猎一只活的史前怪兽”(Hunting a live
prehistoric monster,“史前怪兽”指它与双门齿兽的联系)的文章,将蒙克顿一行遭遇的恶魔猪描绘
成了一种“比大象大得多”的“哺乳怪兽”。并夸大其词地说,蒙克顿遭遇怪物时,它正在摧毁俾格
米人的定居点。甚至将“蒙克顿的加泽卡”一名当做是对蒙克顿的纪念…报纸上的配图也非常强悍,
映入眼帘的是一头“猪虎兽”,手里抓着一个俾格米人,地面上的其他俾格米人被吓得四处逃窜,而
举枪的则是蒙克顿。下方的两张小图分别是双门齿兽的头骨和被说是最近发现的恶魔猪脚印的重建,
不得不说报社的想象力也是真的丰富。】
据称,在 1907 年或 1910 年,亨德里克斯·劳伦斯(Hendrikus Lawrence)在荷属新几内亚的一次探险
中,曾与魔鬼猪相遇。

据《旅行与探索》(Travel&Exploration)1909 年的一篇匿名报道称,两年前,荷兰探险家亨德里克
斯·阿尔伯图斯·洛伦兹(Hendrikus Albertus Lorentz)本人也曾见过这种动物,其被描述为“非常大,
有黑白条纹和像貘一般的长鼻”。
在 1910 年 6 月 4 日的《乡村生活报》(Country Life)上,奥吉尔维·格兰特(Ogilvie Grant)在《英国
鸟类学家联盟考察新几内亚雪山:第六部分》(The Expeditio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 to
the Snow Mountains of New Guinea: Part VI ,The Discovery of a Pigmy Race)中称,当洛伦兹第二次前
往苏迪曼山脉(Sudirman)探险时。他的一名手下报告说,在海拔约 7000 英尺的地方遇到了一只巨
大的动物。他形容那个动物有黑白条纹,鼻子像貘,脸像魔鬼。

同样参与英国鸟类学家联盟 新几内亚探险的沃尔特·古德费罗(Walter Goodfellow)从米米科河


(Mimiko River)附近的当地人那里得知了一种类似恶魔猪的野兽。

在 1911 年 5 月《地理杂志》(The Geographical Journal)发表的《新几内亚雪山探险:讨论》(An


Expedition to the Snow Mountains of New Guinea: Discussion )中,埃奇沃斯·戴维(Edgeworth
David)询问洛伦兹是否在“荷属新几内亚发现过这种大型食草动物的踪迹”时,洛伦兹的回答是否定
的。

除了恶魔猪之外,还有一种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湖泊和沼泽中的淡水隐匿动物也常常与貘联系起来,
其名称在当地特克语(Teke)中的意思是“水象”(ndgoko na maiji)。水象的著名目击源自法国博
物学家查尔斯·勒佩蒂(Charles Le Petit)的报告。根据他的描述,水象肩膀高 6-8 英尺(1.8-2.4 米),
具有许多大象般的特征,如弯曲的背部和象鼻。虽然它们的耳朵略小于大象,但形状相同。然而,其
也有一些特殊特征。水象的脖子被描述为比较长,大约是大象的两倍。它的头部呈卵圆形,有一个约
2 英尺(0.6 米)的短躯干,皮肤无毛且具有光泽,就像河马一样。最重要的是,任何一头水象都不具
备象牙。水象的足迹也不同于普通大象,它们更像河马的足迹,有四个独立的脚趾。但与河马不同的
是,水象的重量是由脚趾承担的。有一点与恶魔猪的情况不谋而合的地方在于,1911 年水象被著名报
道前,关于刚果存在一种似貘动物的传言就已存在了十多年。这倒是与“新几内亚犀牛”的经历很相
似。除此之外的其余地方可谓大不相同。

在恶魔猪的目击史中,许多目击者都将这种动物与貘进行比较,两者的相似度不言而谕。貘的外形可
谓相当奇怪,在我看来大型哺乳动物中能和貘相提并论的可能就只有某非洲活恐龙食粮了。乍一看仿
佛是大象和猪的中间物,但实际上,它和前两者并没什么关系,反倒与犀牛和马的关系最近。貘是现
存最原始的奇蹄动物,具备前肢四趾后肢三趾这样的原始特征。其所在的貘属现今有 5 个种,分别是
栖息于亚洲的马来貘(Malayan tapirs),栖息于南美洲的中美貘(Tapirus bairdii)、山貘(Tapirus
pinchaque)、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和卡波马尼貘(Tapirus kabomani)。其中体型最大的马来
貘具有较为特别的黑白配色,身长在 1.8 到 2.5 米之间,高 90 到 110 厘米。最小的卡波马尼貘则是
2013 年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发现的新物种,它们与南美貘相似,但体型要小得多。除了马来貘外,其他
4 种貘几乎全身都是“各种各样”的褐色,【当然也存在某些喜欢在特殊部位留白的奇怪角色】。相
较于成年貘单一的色调,幼貘棕色的皮肤上却有许多白色条纹,这有利于它们隐藏在森林斑驳的光线
中。而“条纹”这一特征同样出现在恶魔猪身上,任何一种成年貘都不存在这样的特征,况且已知的
5 种貘也没有一种栖息于新几内亚。如果恶魔猪是一种貘,那它必将是新物种,但就目击者提供的描
述来看,恶魔猪和貘还是具有很多本质性差异的。奥吉遭遇的恶魔猪具有“马一般的尾巴”,这可能
是指这种动物的尾巴上有长长的毛发,而现今的貘尾巴非常短,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描述。而且在蒙
克顿探险时期,发现的恶魔猪脚印也好,奥吉的目击也好,都使用了“分趾”(cloven-footed)一词,
这可能指向其是一种“偶蹄动物”。但这样的描述并非源自具备动物学知识的目击者,甚至可能被错
误使用。至于安德鲁·戈尔迪发现的可能是恶魔猪的脚印 从“四趾”变成“三趾”的描述,大概率是
受时间影响,显然不是想表达这种动物具有两种不同的脚印。

卡尔·舒克(Karl Shuker)将恶魔猪与貘进行比较后,不但发现两者存在着根本差异,还考虑到目击地
域属于澳大利亚生物群,而非亚洲。他和米歇尔·雷纳尔(Michel Raynal)强调了生物地理学在识别恶
魔猪方面的重要性。在新几内亚,除了啮齿动物外,大多数陆生哺乳动物都是有袋类和单孔目动物,
而不是有胎盘哺乳动物。以“生物地理学”为基础,奥吉尔维·格兰特(Ogilvie Grant)最早提出了一
种巨型有袋貘的理论,劳伦特·福吉(Laurent Forge)和伯纳德·赫维尔曼斯(Bernard Heuvelmans)提
出了双门齿兽(Diprotodon)的可能性,而克里斯丁·贾尼斯(Christine Janis)认为,恶魔猪最有可能
的身份是双门齿目的袋貘(Palorchestes)。袋貘是一种灭绝于更新世界晚期的巨型有袋动物。它们粗
壮的前肢上长有大爪子,舌头长而突出,像长颈鹿一样。贾尼斯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双门齿兽有长吻,
而袋貘,其初期被认为具有类似貘的鼻子,2020 年的一份研究则显示它实际拥有的可能是一张发达的
可卷唇,这些特征要比双门齿兽更贴近恶魔猪的描述。该观点后来也受到了伯纳德·赫维尔曼斯和卡尔·
舒克的支持。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袋貘(包括双门齿兽)曾居住在新几内亚,但考虑到该岛在更新世晚
期与澳大利亚相连,并且在新几内亚确实发现了许多晚更新世的双门齿目动物,因此袋貘迁移到新几
内亚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有趣的是,从 1962 年起,在新几内亚恩加省的安本谷(Ambun Valley)收集的一系列石雕(最多不超


过几千年)中,描绘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哺乳动物。它的身体基本上是球形的,前肢和后肢紧抱着腹部,
颈部连接着一个狭窄的头,上面长有一对大耳朵和大眼睛,头部前端逐渐变细,形成一个向下弯曲的
长鼻子,顶端有一对张开的鼻孔。传统上,这种“长鼻兽”被认为是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
它们是最大的单孔目成员。然而,在 1987 年,哺乳动物学家詹姆斯·孟席斯(James l.Menzies)提出
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替代身份,石雕描绘的可能是一只袋貘。他指出,安本兽(即石雕)的头部形
状,有着短如貘的躯干、突出的外耳和大眼睛,与长吻针鼹相比,更接近袋貘的头部重建。而长吻针
鼹只有非常小的眼睛、耳朵和鼻孔、几乎不存在的颈部、球状头部和特别长的管状鼻子。这与安本兽
有明显差异。但也不可直接否认长吻针鼹的可能性,因为石雕是会被时代局限性的,它与当时人们的
观察能力、工具和文化息息相关。

假设目击者对脚印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偶蹄动物”的脚印也绝不可能源自袋獏。对于在新几内亚各
地观察到的大量痕迹和排泄物,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关于史密斯和莫尔斯比所看到的粪便,目前的
主流观点认为它们来自一种食腐动物。探险家路易吉·德阿尔蒂斯(Luigi d’Albertis)认为,这些类似犀
牛的大型足迹实际上是野猪和食腐动物的足迹,印在松软的土壤中,并随着地面的干燥而扩大。

新几内亚除了可能存在袋貘外,许多报道也将其描绘为各种“活恐龙”及“似翼龙生物”的家园。据
称在西新几内亚存在着一种名叫“罗”(Row)的生物,它们的名字源自其叫声。罗的外观就像剑龙、
角龙和蜥脚类恐龙的融合,长约 12 米,具有一个类似龟的头部,长有锋利的喙,头上装饰着“褶边”。
庞大的身体呈浅棕黄色,身上覆盖着不均匀的鳞甲。比前腿更长的后腿这使得它们可以用后肢站立。
罗的背面长有一排三角状突起,长长的尾巴末端有一根锥状角刺,角刺的一侧常因其长时间在地面上
拖拉而磨损。但关于这只生物,目击者并没有写进他的相关出版物中,也不存在除了描述外的一丝相
关证据,极度缺乏真实性的报道很难令人相信这样的生物存在。

“魔鬼飞行者”(Ropen)是一系列出没于新几内亚的似翼龙生物中最知名的。“Ropen”这个名字来自
乌博伊岛(Umboi),介于在新几内亚存在多种语言,因此不同地区对这种生物的称呼也各不相同。
它们拥有两个像蝙蝠一样的翅膀,极长的尾部末端呈菱形。在当地人口中,“魔鬼飞行者”是一种夜
间飞行生物,还具有发光的能力,但每次只发光五六秒。它们会被腐烂的肉体吸引,袭击葬礼集会和
渔船。

西新不列颠 安邦吉岛(Ambungi)曾报道过一种酷似镰刀龙的生物。这种生物长 10-15 米,外形像一


只“非常大的沙袋鼠”,头部像乌龟,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它用两条腿缓慢地走着,脚与鸭子相似,
皮肤光滑发亮。据目击者罗伯特估计,这只动物有房子般高大,腹部的高度与一个成年人相当。当罗
伯特发现它时,它正在吃植物,并在进食完后潜入水下。根据其出没地得知,它同样善于攀爬。这种
生物在有关隐匿动物的网站上常被称做“凯艾穆努”(Kaiaimunu),至于该名称的来源暂时不得而知,
据说是由调查者取的,而这些报道都由一个名叫布莱恩·欧文(Brian Irwin)的神创论者收集。他曾发
布过两篇有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疑似活恐龙的生物目击。其中每篇文章都有“《圣经》中大约 6000 年
前上帝才创造了恐龙”(天地和其中的一切都在大约 6000 年前的六天时间里创造出来)这类的说辞。
一个神创论者提供的活恐龙说辞更容易令人怀疑其真实性,甚至凯艾穆努的目击全都由一人收集公开。
但不可否认的是,活恐龙确实很容易引起神创论者的关注与调查,对非洲活恐龙颇有研究的比尔·吉本
斯(Bill Gibbons)自身也是一位神创论者。至于“凯艾穆努”(Kaiaimunu)这个名称,倒不太可能是
完全捏造的,其很可能来自普拉瑞三角洲(Purari Delta)地区神话中的恶魔——凯阿穆努
(Kaiamunu)。保罗·维兹(Paul Wirz)在《巴布亚三角洲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凯阿穆努 不啦不啦》
(The Kaiamunu-ebiha-gi-cult In The Delta-region and Western Division of Papua )中写道,普拉瑞土著
人的语言中,“kai”是大地,“kaia”是云,也可以是雷。根据当地人的说法,雷霆实际上不过是凯阿
穆努的叫声。普拉瑞地区将凯阿穆努描绘成一种柳条制品,形状像一个有四条腿的篮子。这种怪物被
认为有 9 到 12 英尺长(约 2.7m-3.7m),脖子长,嘴巴大。在男子成年时,凯阿穆努将扮演赋予权力
的角色,而在部落的食人传统中,凯阿穆努将扮演进食前的吞噬者形象,总的来说,这种怪物在普拉
瑞地区的迷信习俗中占极大地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