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D1143-2007 (R2013) - 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6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ep Foundations Under
Static Axial Compressive Load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1

本标准以固定的标准号 D1143/D1143M;发布,紧跟着标准号的数字表示原先采用版本的年号,或者是
当有修订时的最新修订版的年号。括号里的数字表示此标准的最后重新批准时间。上标小字体(ε)显示从
最后修订可重新审批时的编辑变化。
本标准规范已被美国国防部批准采用。

1. 范围

1.1 本标准中所述的测试方法用来测量深基在承受静态轴向压力时垂直或倾斜深基的轴向

挠度。这些方式适用于所有深基础,文中称为桩,其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与沉入桩或灌注桩相

似,不考虑其安装方法,本方法可用于单桩或群桩的测试。本方法测试结果不代表深基础的

长期性能。

1.2 本标准对深基础在静态轴向压力测试提出了最低要求。设计图,规范和/或认证工程师制

定的规定可以提供补充信息和程序要求,以便来满足某些特殊测试程序的目的。对深基础设

计负责的工程师在文中称为工程师,对本标准中的要求的补充,删除和偏离应得到其批准。

本标准允许有如下测试程序:
程序 A 快速测试 8.1.2
程序 B 维护测试(可选择的) 8.1.3
程序 C 加载超过维护测试(可选择的) 8.1.4
程序 D 恒定时间间隔测试(可选择的) 8.1.5
程序 E 恒定速率贯入测试(可选择的) 8.1.6
程序 F 恒定位移增量测试(可选择的) 8.1.7
程序 G 周期性载荷测试(可选择的) 8.1.8

1.4 文中指定的仪器和程序为“可选择的”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测试结果,且仅被工程师认可后

才可使用。“shall”指为强制性规定,“should"为推荐或建议性规定。祈使句表示为强制性规

定。

1.5 合格的岩土工程师应能解释依靠本测试方法中的程序获得的测试结果,这样能预测建筑

基础中使用的桩的真实性能和适当性。对于影响测试结果解释的一些因素的评论参见附录

X1。

1
本导则受 ASTM D18 岩石和土壤委员会裁决,ASTM D18.11 外深基础分委会直接负责。
现行版本在 2013 年 6 月 15 日批准 2013 年 7 月发行。最初版本于 1950 年批准最近版本在为 D1143-07(2007)
在 2007 批准。DOI:10.1520/D1143_D1143M-07R13。

1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1.6 合格的工程师应设计和批准所有的加载仪器,受力构件,支撑框架以及测试程序。本标

准中的引用注释和脚注中的内容提供补充信息。这些注释和脚注(表和图中除外)不能做为

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包含的附图及附录仅用作说明或咨询用。

1.7 以 SI 单位或英制表示的数值均可视为标准值每个单位制下的数值可能不准确相等,因

此应单独使用每个单位制的数值组合使用两种单位制的数值可能会导致不符合标准的结果。

1.8 当处理英制单位时使用重力单位制。在该单位制中,磅(lbf)代表力的单位(重量),

质量单位为斯勒格。未给出有理化的斯勒格单位,除非涉及到动力学(F=ma)计算。

1.9 所有的观测和计算值应符合规程 D6026 中确定的有效数字和四舍五入导则。

1.10 本方法用来规定如何按照本标准收集,计算或记录数据,而不影响其数据的精度。这

些数据可用于设计或其它目的.如果应用使用本标准获得的数据超出本标准的要求。

1.11 本标准并不打算涉及与其使用相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本标准者在使用前有责任制订相

应的有关安全和健康防护的实施方法,并确定其方法局限性的应用范围。

2. 引用文件

2.1 ASTM 标准:2

D653 土壤、岩石和其储液的相关术语

D3740 从事工程设计和建造中用土壤和石材的试验和/或检验的机构的最低要求的标

准实施规程

D5882 深基础的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用标准试验

D6026 土工技术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使用规程

D6760 用超声波孔间试验测试混凝土深地基完整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2.2 美国国家标准:3

ASME B30.1 千斤顶

ASME B40.100 压力表和表附件

ASME B89.1.10.M 刻度盘指示器(用于线性测量)

3. 术语

2
如需参照 ASTM 标准,访问 ASTM 网站 www.astm.org, 或联系 ASTM 客户服务 service@astm.org.如需
要《ASTM 标准年鉴》的内容信息,浏览 ASTM 网站的标准索引页。
3
可从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获得(ASME), ASME 国际总部 ,Three Park 大街., New York, NY 10016-5990,
http:// www.asme.org。

2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3.1 定义——本标准中常用的术语定义,参见术语标准 D653。

3.2 针对本标准的术语定义:

3.2.1 灌注桩,n——水泥浆或混凝土制成的深基础单元,建造在其最终位置。例如钻孔桩,

填充桩,管柱桩,螺旋钻灌注桩,压力注入基脚等。

3.2.2 深基础,n——相对细小的结构元件,其将支撑的载荷全部或部分传递到地面以下的土

壤或岩石井中,例如钢管桩或混凝土钻孔桩井。

3.2.3 打入桩,n——使用预定形状和尺寸的材料制成的深基础单元,其一般通过撞击锤,振

动或推入方式来安装。

3.2.4 失效载荷,n——为了终结轴向压缩载荷测试,测试载荷快速持续加载,则位移发生渐

进式增加,或总的轴向位移超过桩直径或宽度的 15%时(或工程师规定值)的载荷。

3.2.5 指示杆,n——未变形的金属杆,从规定点贯穿测试桩,其作为测量承载桩的长度变化

的参考。

3.2.6 钢缆,n——在两支撑间用恒定拉伸力安装的钢丝,其用作读出测试桩刻度位移显示的

参考线。

4. 意义和应用

4.1 深基础上的轴向载荷与轴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在现场测试的比较可靠。测试结果同样为评

估沿着状体的侧向剪切强度的分布提供了参考。基础设计者可评估本测试结果,以便用来确

定,是否在施加了合适的安全系数后,桩或群桩具有极限静态能力和在役载荷下的挠度可以

支撑具体的基础。当作为多桩测试程序的一部分进行测试时,设计者可以使用该结果来评估

不同桩型的可行性和测试场地的变化性。

4.2 如果可能,不超过桩或桩承台的安全结构负载下,施加的最大载荷应达到失效载荷,则

工程师可以测定桩的最终轴向静态抗压承载能力。达到失效载荷的测试可以帮助设计者通过

减少桩长度,数量或尺寸来改进深基的效能。

4.3 如果预计在倾斜桩上施加载荷不可行,工程师可以选择对其附近的垂直桩进行轴向测

试,并用其测试结果来评估倾斜桩的轴向承载能力。

注 1:按照本标准实施的测试结果的质量取决于实施试验的人员的能力以及使用的设备和设施的合适

性。满足规程 D3740 要求的机构一般认为具有和客观测试/取样/检测的能力。提醒本测试方法的用户遵守

规程 D3740 的机构但并不能保证其测试的可靠。R 可靠的测试取决于许多因素,规程 D3740 给出了评估

这些因素的方式。

3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5. 测试基准备

5.1 除非工程师另有认可,对测试桩或桩群周围地面进行挖土或填土直到其达到最终设计高

度。

5.2 必要时对测试桩进行切除或堆积,以便建造载荷施加仪器,布置必要的测试仪器设备及

观察设备。从桩顶上去除损坏或不牢靠的材料,并清理表面,这样其表面整齐垂直于桩轴线,

以便为测测试板提供好的支撑面。

5.3 对于单桩测试,垂直于测试桩轴线,安装一个至少 25mm(1in.)厚的固体钢测试板,

其能完全覆盖住桩顶区域。测试板应横跨测试桩上未加支撑的法兰。

5.4 对于群桩测试,使用钢筋混凝土或有预期负载的钢载荷框架盖住群桩。如工程师规定,

桩承台下面应空间畅通,这样能消除一些底层地面的支撑。对于桩承台上的每个加载点,为

了桩承台上安全施加载荷,要提供一个取向垂直于桩群的轴线,厚度最小 25mm[1in]的实心

钢测试板。将单个承重板中心和群桩重心对齐。将多个承重板沿着群桩重心对称放置。当指

定沿着其与桩顶接触面均匀承载时,箱和梁可直接承载在桩顶上。

5.5 为了降低由于桩顶面的轻微不规则造成的应力集中,将测试板承压在预制或现浇的混凝

土桩上,该桩为快速凝固抗缩水泥浆薄层,厚度小于 6mm[0.25in]且抗压强度大于测试时测

试桩的抗压强度。将指定的测试板,箱,和梁承压在混凝土桩承台上,该承台为快速凝固抗

缩水泥浆薄层,厚度小于 6mm[0.25in]且抗压强度大于测试时桩承台的抗压强度。对于钢制

桩的测试,或钢载荷框架,将测试板焊接在桩上或载荷框架上。对于单个木桩的测试,将测

试板直接放置在顶部干净切割的砖上或放置在如混凝土桩所述的水泥浆中。

注 2:深基础有时含有隐藏的缺陷,其在静态载荷测试前可能被忽略。D5882 中所述的低应变完整性

测试以及 D6760 中所述的,用超声波孔间试验测试混凝土深地基完整性,为深基础测试提供有用的预测试

评估。

6. 施加和测量载荷的仪器

6.1 总则:

6.1.1 对测试桩或群桩施加压缩载荷的仪器应符合 6.3-6.6 节所述的方法之一的要求。除非工

程师另外规定,本章节所述的施加和测量载荷的仪器应能安全的加载到 120%的预期最大测

试载荷。使用 6.3 节中描述的方法对垂直的或倾斜的桩或群桩施加轴向载荷。使用 6.4-6.6

节所述的方法来施加垂直载荷。

4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6.1.2 将测试加载仪器和桩或群桩的纵轴对齐以降低偏心加载。当需要时,为防止沿着非支

撑桩长度方向发生的侧向挠曲和纵向弯曲,应提供侧向拉条,该拉条不影响桩或桩承台的轴

向移动。

6.1.3 每个千斤顶应含有一个半球轴承或相似装置以便降低桩或群桩的侧向负载。半球形轴

承应配有安全操纵和安装的锁紧装置。将承重板,液压千斤顶顶,测力传感器以及测试梁上

的半球形轴承,测试桩或测试桩承台对中。

6.1.4 在测试法兰和反力梁之间,提供支承加劲筋。提供钢承重板用来将载荷从千斤顶或梁

或箱的承载面的四周分散,以便支承测试桩或桩承台表面。同样提供钢承压板,以便将千斤

顶间,测力传感器间以及半球形支承面间的载荷分散,并将负载传递到测试梁,测试桩或桩

承台上。承载板应将钢梁的整个法兰盘宽度和整个承台面或桩面上展开,或由工程师规定,

这样能保证完全承载和载荷的均匀分布。

6.1.5 除非另有规定,应提供钢承压板,其总厚度能够以最大与加载轴成 45°方向在加载表

面的四周之间传递承压载荷。为中心孔千斤顶和中心孔测力传感器,同样要提供钢承压板,

其厚度足够以最大于中心轴 45°方向或制造厂推荐的角度从其内径向中心轴传递载荷。承载

板应在测试梁整个宽度上或任意反作用构件上展开,这样能保证完全承载和载荷的均匀分

布。

6.1.6 合格的工程师应设计和批准所有的加载仪器,受力构件,支撑框架以及测试程序。测

试梁,加载平台及支撑框架应由足够的尺寸,强度和刚度,以防止过度挠曲和达到最大预期

载荷时发生不稳定。

注 3:加载时测试桩或桩承台可能会发生转动和侧向位移,特别对于延伸到土壤表面以上或通过软土

的桩。设计和建造支撑反力来抵抗这种不需要的转动或侧向位移。

6.2 液压千斤顶,量规,传感器以及测力传感器

6.2.1 液压千斤顶以及其操作应符合 ASME B30.1 千斤顶标准规定且其公称加载能力应超过

预期最大千斤顶载荷至少 20%。千斤顶,泵及任何增压用的软管,管,量规或传感器都应

调级至和千斤顶公称载荷对应的安全压力。

6.2.2 液压千斤顶的传力杆的行程应比桩的预期最大轴向位移量和测试梁的挠曲及任何锚固

系统的伸长量和位移量的总和还大,但是不能小于平均桩直径或宽度的 15%。如有可能使

用单个大量程的千斤顶。当使用多个千斤顶系统时,千斤顶为相同制造厂,相同模型和量程,

且通过普通多歧管提供千斤顶压力。将压力表安装在规多歧管和每个千斤顶上以便测量仪器

故障和压力的不平衡现象。

5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6.2.3 除非另有规定,液压千斤顶,压力计以及压力传感器应在每次测试和系列测试前至少

在最大预期千斤顶载荷下校准一次。在进行测试前提供校准报告,该报告应包含环境温度及

为使多个传力杆冲程达到千斤顶最大冲程所实施的校准。

6.2.4 当可行时,应将每个完整的千斤顶及压力测量系统,包括液压泵一起作为一个单元进

行校准。液压千斤顶应在加载和卸载时整个传力杆移动的范围内进行校准。如果使用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千斤顶来提供测试载荷时,千斤顶应由相同制造厂制造,具有相同模型及尺寸,

且连接到普通多歧管和压力计,由单个液压泵操作。校准过的千斤顶加载系统的精度应为施

加最大载荷的 5%以内。当不能将千斤顶系统作为一个单元来校准,应分别校准千斤顶,压

力计及压力传感器,且每个组件的精度都应在施加载荷的 2%以内。

6.2.5 压力计的最小量程应小于等于最大施加载荷的 1%,且应符合 ASME B40.100 压力计和

量规附件中的 1A 精度等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为±1%跨度。压力传感器的最小分辨率为

小于等于最大施加载荷的 1%。其应符合 ASME B40.100 压力计和量规附件中的 1A 精度等

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为±1%跨度。当用作测试控制时,压力传感器应配有实时显示器。

6.2.6 如果最大测试载荷超过 900 kN [100 tons],在每个液压千斤顶相连放置一个合适的测

力传感器或相似的装置。除非另有规定,测力传感器应在每次测试和系列测试前,六个月以

内至少在最大预期千斤顶载荷下校准一次。校准测力传感器或相似装置精度应为施加载荷的

1%以内,包括在 25mm(1in.)偏心距离处的高达 1%的偏心载荷。校准后,测力传感器不

能承受冲击载荷。对于较小的载荷,推荐使用测力传感器而不是要求使用。如果使用测力传

感器不太实际,靠近千斤顶附近植入能确认施加载荷的应变计。

6.2.7 在测试期间不允许液压千斤顶泵自动运行。自动千斤顶加载系统中应包含清晰标记在

紧急情况下由机械式操作降低液压压力。

6.3 抗锚固反力框架的液压千斤顶载荷施加(见图 1 和图 2):

6.3.1 使用反作用于与在测试桩或群桩上方并对中的测试梁上的液压千斤顶来对桩或群桩施

加载荷。安装足够数量的锚桩或合适的锚固装置,以便提供足够的测试梁反力。离测试桩或

群桩的净距离至少为最大锚杆或测试桩的的最大直径的 5 倍,但不小于 2.5m[8ft]。工程师基

于诸如反力的类型和深度,土壤状况以及载荷大小等因素,可以增加和降低该最小净距离,

这样反力不会显著影响测试结果。

注 4:在非粘性土壤中安装锚桩期间发生的过多的振动会影响测试结果。锚桩贯入深度大于测试桩深

度也会影响测试结果、首先在测试桩附近安装锚桩将有助于降低安装的影响。

6.3.2 测试梁中的下翼缘和测试桩或群桩顶面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以便放置需要的承压板,

6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液压千斤顶,半球形支承以及测力传感器。对于高测试载荷,要求有多个锚杆,可能需要钢

框架以便将施加的载荷从测试梁上传递到锚杆上。

6.3.3 当测试单个倾斜桩,将千斤顶,测试梁以及锚桩和测试桩的倾斜纵轴对齐。

6.3.4 将测试梁和锚固装置连接在一起,其设计的连接应足够完全将施加的载荷传递到锚杆

上,从而防止在最大要求测试负载下在连接处发生滑移,破裂或过多伸长。

6.4 抗压重箱或台架的液压千斤顶载荷施(图 3):

6.4.1 使用反作用于与在测试桩或群桩上方并对中的测试梁上的液压千斤顶来对桩或群桩施

加载荷。将测试量上方箱或台架对中,箱或台架的边缘平行于测试梁,测试梁用垛式支架或

离测试桩或群桩尽可能远(净距离不能小于 1.5 m [5 ft])的桩支撑起来。如果使用垛式支架,

垛式支架在地面上的支撑面积应足够,以防止加重箱或台架的严重沉降。

图1 抗锚固反力框架的液压千斤顶载荷施加示意图

6.4.2 测试梁应有足够的尺寸和强度以防止在最大载荷下过多的挠曲,其应在测试量的下翼

缘和桩或群桩的顶面有足够的间隙,以便放置需要的承压板,液压千斤顶,半球形支承以及

测力传感器。用临时垛式支架或其它装置支撑起测试梁的两端。

6.4.3 使用合适的材料诸如土壤,岩石,混凝土,钢材或装水容器(其总重(含测量和箱及

台架重量)至少比最大预期载荷大 10%)对箱或台架装载。

7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图2 抗锚固反力框架的液压千斤顶群桩载荷施加示意图

图3 抗压重箱或台架的液压千斤顶载荷施加示意图

8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图4 直接使用已知重物对单桩施加载荷示意图

图5 直接使用已知重物对群桩施加载荷示意图

图6 对群桩直接施加载荷的示意图

9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6.5 直接使用已知重物施加载荷(图 4,5,6)

6.5.1 将已知重量的测试梁在测试桩或桩承台上对中,测试量有足够的尺寸和强度以避免端

部被临时垛式支架支撑时在加载时发生过度的挠曲。必要时要稳定住测试梁。另外,也可以

直接在测试桩或桩承台上放上已知重量或加载量的材料的方式来加载。

6.5.2 在测试梁上对中并平衡已知重量的台架,或直接在桩承台上放置。台架的悬挂边平行

于测试梁,测试梁被垛式支架或铺有原木梁的桩支撑,这样能保持支撑和测试桩或群桩之间

的净距离不小于 1.5 m [5 ft]。

6.5.3 在垛式支架或原木盖梁的顶面和台架底部之间放置足够数量的原木楔块,这样能在加

载和卸载期间稳定住台架。

6.5.4 使用已知重量对测试桩或群桩施加载荷。当对台架装载时,去除测试梁端头的任何临

时支撑,并沿着台架底部垫紧楔块,使台架稳定。使用诸如钢材或混凝土等材料装载台架,

这样增量载荷重量的精度可以达到 5%。

注 5:当直接施加载荷时,由于施加载荷的大小不同和轴向位移的原因,在失效载荷下及其附近时很

难控制台架的稳定性。当预期了失效载荷时,用户应考虑使用不同的装载方法。

注 6:6.5 节中所述的加载仪器中允许直接在桩头或桩承台中心的标杆水准读值,以便测量 7.2.4 节所

述的桩头移动值。为调节标杆,使用梁之间的空间足够的双测试梁,台架留有洞,并在测试重物之间留有

观察水准读值的视线空隙。

6.6 其它类型的加载仪器(可选择的)-工程师可以规定满足 6.3 或 6.4 节要求的其它类型的

加载仪器。

7. 位移测量装置

7.1 总则:

7.1.1 应将对比梁和钢缆单独于加载系统支撑起来,其支撑件应植入地面,且离测试桩的净

距离至少为测试桩直径的五倍,但不小于 2.5 m [8 ft]。且距离任意锚桩的净距离至少为锚桩

直径的五倍,但不小于 2.5 m [8 ft]。参考支撑布置应离任意垛式支架足够远,但不小于 2.5

m [8 ft]的净距离。

7.1.2 对比梁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有十字支撑以便支撑测试仪器和减小会降低桩移动

测量值的振动。由于梁的长度会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梁的一端不能发生侧向移动。对比梁

的支撑以钢缆应隔离流水和波动。应使用防水布或遮盖物来防止影响测量和对比系统的日光

直晒和降水现象。

10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7.1.3 刻度式和电子显示指示器应符合 ASME B89.1.10M 的要求,且一般量程为 100 mm [4

in.],但最小量程至少为 50 mm [2 in.]。其一般有较大量程,较长阀杆或足够的校准块用于

较大了量程。电子指示器应在测试期间能实时显示移动。垂直于阀杆移动方向的指示杆的支

承面应为光滑的。例如现场的粘接的小的,润滑的玻璃板。除了 7.4 节要求外,使用到的所

有指示器的最小量程应小于等于 0.25 mm [0.01 in.] ,且具有相似的精度。用来测量移动的

量规的长度不小于 150mm [6in.],最小量程为小于等于 0.5 mm [0.02in.] ,且所有量规具有相

似的精度,读值能精确到 0.1mm [0.005in.]。测量杆的最小刻度小于等于 1mm [0.01ft] 且具

有相似的精度读值能精确到 0.1mm[0.001ft]。

7.1.4 在刻度盘指示器和电子位移指示器应处于好的工作状态,且在每次测试或系列测试前

三年内全范文校准。实施测试前,提交校准报告,该报告包含校准期间的周围空气温度。

7.1.5 用对比号或字母将测试期间使用到的每个位移指示器,标尺或对比点进行清晰标示。

7.1.6 通过使用水准仪来读出测量杆上或标尺上的读值,该读值根据位于紧邻测试区域的外

侧的永久性水准点来获得。通过该读值来验证测试期间对比梁和钢缆的支撑未发生移动。除

非另有规定,验证对比梁和钢缆支撑在测试期间未发生移动。其通过水准仪在测量杆或标尺

上读取相对于中间测试区域的外侧的永久基准点的差别来获得。

7.2 桩顶轴向移动(见图 7)

7.2.1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轴向压缩载荷测试应包含测量测试桩顶或群桩中的桩或群桩承

台的轴向移动的仪器。该仪器应包含一个主要测量系统和至少一个备用测量系统,使用文中

描述的至少两个系统。

注 7:当可能使用位移指示器作为获得最精确测量值的主要系统时,使用备用系统来检查顶面移动数

据并在测量系统因为附加移动而中断或重置时能继续进行测量。

注 8:直接在测试桩上测量桩顶面的移动量比从测试板上进行的测量有更高的精度。但当在桩上使用

一灰浆薄层或在测试桩上焊接一个测试板时,测量值会有可以忽略的不同。然而,用户希望使用别的指示

器来验证测试板和桩顶之间未发生相对移动。(图 7)

7.2.2 位移显示器——至少将两个指示器安装在对比梁上,朝向桩顶,其处于测试桩或桩承

台的中心等距的轴对称点上。其杆平行于桩或,倾斜桩,群桩的纵轴,以便承载对比梁。确

定两个平行的对比梁,在测试桩或测试桩承台两侧各一个,其支撑的放置方向应尽可能远离

锚桩或垛式支架。将两个指示器安装在离测试桩或桩承台的中心等距的轴对称点上。其杆平

行于桩或群桩的纵轴,以便承载对比梁。

11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图7 测量轴向桩移动的仪器示意图

注 9:对于宽度或直径大于 0.75 m [2.5 ft]的桩,以及在顶部无好的侧向支撑的桩,使用 4 个位移指示

器来测量以便补偿由于桩顶的测向移动或旋转造成的影响。

注 10:对于倾斜桩的测试,要监视 7.3 节中所述的侧向桩移动,以便检测到由于测试期间的重力导致

的不稳定。

7.2.3 钢缆,镜子及标尺——确定两相互平行的钢缆,并垂直于并布置于测试桩或群桩轴的

两端等间距处。其支撑的放置方向应尽可能远离锚桩或垛式支架。钢缆应包含一个重物或弹

簧以维持钢丝上的恒定拉伸力,这样当拽或轻拍时钢缆将会返回到初始位置。使用直径小于

等于 0.25 mm [0.01 in.]的未涂层,清洁的钢丝。每个钢缆应穿过标尺剩余的不接触标尺,标

尺安装在测试桩或群桩上,并平行于桩或群桩的轴线。将标尺安装在附着在测试桩或桩承面

上的镜子上。使用钢缆作为对比线来读出刻度。通过将钢丝和其镜中的图像对准,使用镜子

来消除在标尺读值上的平行误差。钢丝和标尺面的对准误差不超过 13 mm [0.5 in.]

7.2.4 水准仪或激光束——使用水准仪或激光束来获得移动读值,其通过在测量杆或标尺上

测得。测量应根据位于紧邻测试区域的外侧的永久性水准点来获得。或者水准仪应安装在紧

12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邻测试区域的外侧的固定高度的物体(如打入桩)上来测量。用于获取位移读值的对比点或

标尺应安装在测试桩或桩承台的外侧,且布置在两端,除非对比点布置于桩承台顶部或从测

试桩顶部,测试板或桩承台的中心处的单个固定点来获取读值(见图 6)。

7.2.5 其他类型的测量系统(可选择的) ——工程师可以规定其它满足 7.2 节基本要求的测量

系统。

7.3 侧向移动 (可选择的) ——使用如下方法测量测试桩或群桩顶部的侧向移动,并精确到

2.5 mm [0.1 in.]:(a) 两个位移显示器相互垂直取向,将其阀杆垂直于测试桩的纵轴且支撑

在附着于测试桩或测试承台侧面的润滑玻璃板上。(b) 将横向安装在测试桩或桩承台两垂直

侧面的标尺的读值结果校准,该读值对比于固定的前视和后视。对于倾斜桩的测试,指示器

或标尺的取向应平行且垂直于倾斜桩的垂直面。垂直于测试桩的纵轴。

7.4 桩的压应力和应变测量(可选择的):

7.4.1 测量在工程师规定的地点加载期间,测试桩压应力或应变,以助于评估从桩转移到周

围土壤的载荷的分布情况。

7.4.2 使用位移指示器测量桩顶和未形变指示杆(其在桩内一个点受力)(见图 7-10)之间

的相对移动来测定桩的压缩量。除非布置于桩轴线上,在桩中安装成对的指示杆,每对中的

杆取向互相对称相反且平行于桩轴线等间距。将指示杆对终止在桩底部附近且要求在其它点

沿着桩。测量并记录桩顶部至指示杆终点的距离,精确到 10 mm [0.5 in.]。在外壳或套管内

安装指示杆,以保证测试期间无杆移动。杆的尖端应为圆角,并对附着在桩上的清洁钢板施

加压力或攻入附着在桩上的螺母内。在安装之前,清洁指示杆,安装期间或安装之后涂油,

并使用扶正器来限制侧向移动而不是在桩顶部的轴向移动。位移显示器的量程至少 5 mm

[0.2 in.] 且最小刻度小于等于 0.01 mm [0.0001 in.] ,且具有相似的精度。在指示杆上为指示

杆柄安装一个光滑的支承面,其垂直于指示杆柄移动方向。例如现场的粘接的小的,润滑的

玻璃板。

7.4.3 其它指示器(可选择的)——为了测量桩的压缩量,工程师可以规定其它类型的指示

器,其满足 7.4.2 节的基本要求。

7.4.4 使用沿着桩轴长度方向安装的应变量规来直接测量桩的应变。沿着桩轴线安装单个量

规,或成对量规,其取向互相对称相反且平行于桩轴线等间距。测量并记录桩顶部至量规的

距离,精确到 10 mm [0.5 in.]。量规的类型和安装应由工程师规定且应包含量规制造厂推荐

的温度补偿。可能的话,涉及应变量规的测试程序应包含整个装有仪器的测试桩的校准以及

在量规安装到桩里前,量规读值开始的完整历史。

13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注 11:为解释应变测量和预估桩的应力,工程师会要求一个沿深度分布图,其描述了桩成分及强度以

及横截面积,和刚度的变化。刚度性能可能会随着施加的应力而变化,特别对于灰浆或混凝土。从安装记

录和需要时测试的材料性能获得本信息。

8. 步骤

8.1 加载

8.1.1 总则:

8.1.1.1 对于每个测试方法按照以下所述的程序之一施加测试载荷,或按照工程师修改后的

程序施加载荷。如果可能,最大施加载荷应达到失效载荷,岂能反应桩的极限轴向静态抗压

载荷能力。不能超过桩或群桩或加载仪器的安全结构能力。无人时不能使桩加载。

8.1.1.2 为避免过度蠕变及现浇混凝土桩的可能的结构失效,在混凝土砌筑后延迟加载测试,

以便使新鲜的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用测试圆柱或桩核混凝土来测定恰当的等待

时间,并意识到测试圆柱将比成桩型的混凝土一般固化的更快。

8.1.1.3 桩安装以后,桩的静态轴向抗压能力一般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可能增加(调

整)也可能降低(松弛),其取决于土壤或岩石特性以及孔隙水压以及受安装影响的土壤结

构扰动。这种行为可能会对沉入桩和灌入桩造成影响。工程师可能会在桩安装和静态测试之

间,规定等待时间,这样能调查时间的影响。等待时间从 3 天到 30 天之间变化,或更长,

其选择基于测试(例如复打桩测试),或以前的经验。

8.1.1.4 当临时对安装在颗粒土壤桩的测试现场进行排水时,尽可能维持地下水位在工程标

高附近,并记录在测试期间地下水面的标高。当地下水位在测试期间比在役地下水标高的偏

离超过 1.5m[5ft],使用测试期间测量的地下水位标高来修正轴向桩抗压能力。

8.1.2 程序 A:快速测试——以 5%预期失效载荷增量施加测试载荷。在之前载荷增量下的

移动读值完成后,立即以连续的方式施加递增载荷。继续递增施加载荷直到达到失效载荷,

但不能超过桩,群桩或加载设备的安全结构承载能力。每次递增载荷期间,在该载荷下保持

恒定载荷的时间间隔不小于 4 分钟但也不能大于 15 分钟,在整个测试期间,所有载荷增量

下使用该相同的时间间隔。以 5 到 10 个相等递减量的方式去除载荷,保持加载恒定时间间

隔不小于 4 分钟但也不能大于 15 分钟,在整个测试期间,所有载荷递减量下使用该相同的

时间间隔。当为了评估失效载荷下发生的蠕变行为以及恢复到零载荷下评估回弹行为时可以

考虑增加时间间隔。

14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图8 H 型钢桩的指示杆可能安装方式

8.1.3 程序 B 维护测试(可选择的)

8.1.3.1 除非首先发生失效,对测试桩施加最大载荷为 200%的单桩预期设计载荷,或施加最

大载荷为 150%的群桩预期设计载荷。加载增量为 25%设计载荷。维持每个载荷增量直到轴

向移动速率不超过 0.25 mm [0.01 in.]/每小时,基于移动指示器读值能够用最少时间来验证该

移动速率。最多时间为 2 小时。施加最大载荷后及总体测试时间达到 12 小时以上时,当超

过 1 小时的时间内测量的轴向移动不超过 0.25 mm [0.01 in.]时,开始卸载。否则继续对桩或

群桩施加最大载荷并保持 24 小时。如果在加载期间发生失效,保持最大失效载荷或最大加

15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载载荷,直到总的轴向移动等于 15%的桩直径或宽度。完整最后加载增量以后,以 25%最

大测试载荷的递减量去除载荷。载荷递减的时间间隔为 1 小时。

图9 管桩用指示杆安装

8.1.3.2 使用 6.5 节所描述的直接加载方法,包括第一次加载增量,测试梁以及直接作用于桩

上的平台的重量。在施加或移除载荷增量前,绷紧沿着平台边缘的楔块,以稳定住平台。以

同样的方式加载或移除载荷增量,避免冲击和始终维持载荷平衡。每次载荷增加施加后,松

开楔块(不能移开)并保持松开状态,以便允许其移动时对桩实施全载荷施加力。

注 12:如果对桩加载以后未发生明显的轴向移动,应考虑使用更大的载荷重新对测试桩进行加载,或

使用 8.1.4 节中所述的程序进行测试。如果在保持加载过程中,测试桩发生接近失效,考虑减小最终载荷增

量以便获得更精确的失效载荷。

8.1.4 程序 C:加载超过维持测试(可选的)——在按照 8.1.3 节要求载荷施加和去除以后,

重新将测试桩或群桩以 50%的桩或群桩设计载荷的增量加载到最大维持载荷。允许载荷增

量间的时间间隔为 20 分钟。然后以 10%桩或群桩设计载荷的增量加载,直到达到最大要求

16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载荷或失效,允许载荷增量间的时间间隔为 20 分钟。如果失效发生了,继续用千斤顶顶住

桩直到沉降量等于 15%的桩直径或宽度。如果未发生失效,保持满载荷 2 小时,然后以 4

次等递减量载荷移除载荷,允许载荷增量间的时间间隔为 20 分钟。

图 10 木制桩用指示杆安装

8.1.5 程序 D 恒定时间间隔加载测试——按照 8.1.3 节中的程序,但是施加载荷的增量为 20%

的桩或群桩设计载荷,载荷增量间的时间间隔为 1 小时。然后以载荷递减间隔为 1 小时的方

式对桩进行卸载。

8.1.6 程序 E 恒定速率贯入测试(可选择的)

8.1.6.1 施加载荷的仪器应具有规定的能力,且应符合 6.3 节或 6.4 节的要求。使用装备有排

出阀,变速器或其它能提供平滑可变压力输送的装置的机械液压千斤顶系统。

8.1.6.2 如果需要改变加载载荷以维持桩的贯入速率,对于粘性土壤为 0.25 到 1.25mm[0.01

到 0.05 in.] 每分钟,对于颗粒土壤为 0.75 到 2.5 mm [0.03 到 0.10 in.]每分钟。或由工程师

进行规定。 继续对桩加载直到其达到以规定速率连续贯入。保持最大施加载荷,直到获得

总的桩贯入量为至少 15%平均桩直径或宽度,或直到桩停止了贯入。逐步释放到最终载荷

17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以便保护加载和测量系统。

8.1.6.3 通过检查连续小等量贯入所需的时间来控制贯入速率,然后相应的调整千斤顶。另

外,使用机械式或电子装置来监视和控制贯入速率,这样其能维持一个恒定值、

8.1.6.4 测量步骤见 7.2.5 节。当使用录像记录系统,在摄像机视场内找到所有量规以便于读

值,以及数字钟显示时间精确到秒。

8.1.7 程序 F:恒定位移增量测试(可选择的)

8.1.7.1 施加的增量载荷应能使桩顶的移动增量等于大约 1%平均桩直径或宽度。如果需要改

变施加载荷以便维持每个移动增量,不另外施加载荷,直到载荷变动速率能保持移动增量常

数小于 1%总施加载荷每小时。继续按上述增量对桩加载,直到总移动等于 15%平均桩直径

或宽度。

8.1.7.2 保持最后移动增量后,以 4 等递减量的方式移除最后测试载荷,直到载荷变动速率

小于 1%总时间载荷每小时。去除第一个载荷增量后,不移除其他递减量直到之前载荷递减

量下桩的回弹速率小于 0.3%平均桩直径或对角线尺寸每小时。

8.1.8 程序 G:周期加载测试(可选择的)——对于第一次施加测试载荷增量,施加的增量

应符合 8.1.3 节要求。在施加了等于 50%,1001%和 150%单桩测试时桩的设计载荷或 50%

和 100%群桩测试时群桩的设计载荷的载荷以后,维持在总测试载荷下 1 小时,然后以递减

量等于载荷增量的方式移除载荷,载荷递减的时间间隔为 20 分钟。去除每个最大施加载荷

后,重新以 50%设计载荷的增量施加载荷到之前的载荷水平。载荷增量的时间间隔为 20 分

钟。按照 8.1.3 节要求施加另外载荷。最大要求测试载荷施加过后,按照 8.1.3 节要求保持并

移除测试载荷。

8.2 记录测试读值:

8.2.1 总则:

8.2.1.1 对于如下描述的每个测试方法中所要求的时间间隔期间,记录时间,施加载荷以及

每个合适标示的量规,标尺或同时可行的选取的参考点的移动读值(位移,及测量的应变)。

工程师可以规定不同的读值间隔,以满足特殊测试桩程序的目标。按工程师规定获取另外的

测试读值或为了测试方便。例如,使用数据记录仪以一个恒定时间间隔来记录读值。当使用

6.5 节中所述的加载程序,在将测试梁和台架放在桩上之前获取零加载读值。清晰的记录和

解释任何现场对仪器或记录的数据的调整。

8.2.1.2 验证参考梁以及加载反力系统(包括反力桩)的稳定性,使用水准仪或经纬杆或标

杆或标尺来测定移动量。记录施加任何测试载荷前,预计设计载荷时,最大测试载荷时,以

18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及移除所有载荷后的读值。推荐采用每个载荷增量的中间读值,以便提供额外的质量保证和

检测到加载反力系统的潜在失效。

8.2.1.3 当按 7.4 节使用植入式应变量规来获得增量应变测量时,仅在开始测试前记录应变读

值,至少也应在测试期间应变值。如论何时都应记录读值时间,载荷以及移动量。工程师也

可以要求获得桩安装前和后量规读值,以便获得完整的应变历史以及调查残余应力行为。

8.2.2 程序 A:快速测试——每次载荷增量施加完成后记录 0.5,1,2 和 4 分钟时的测试读值。

当更长载荷间隔允许时,读取 8 分钟和 15 分钟时的读值。快速测试-每次载荷递减施加完成

后记录 1 和 4 分钟时的测试读值。当更长卸载间隔允许时,读取 8 分钟和 15 分钟时的读值。

记录在所有载荷卸载后再 1,4,8,和 15 分钟时的读值。

注 13:给定载荷增量下读值间的测量移动量显示了蠕变行为。

8.2.3 程序 B:保持测试(同样程序 C,D 和 G)(可选择的)——记录每次载荷增量和递减

施加后和前的测试读值。在每个载荷间隔期间,测试桩或群桩未发生失效,记录每次载荷增

量施加后 5 分钟,10 分钟以及 20 分钟时的另外读值,如果需要其后每过 20 分钟记录一次。

施加总载荷后,测试桩或群桩未发生失效,记录 5 分钟,10 分钟和 20 分钟时的额外读值,

如果需要,记录每过 20 分钟记录一次直到 2 小时后,然后每小时一次直到 2 到 12 小时后,

然后每 2 小时记录一次直到 12 到 24 小时后。如果桩发生失效,去除第一次递减载荷前立即

记录读值。卸载期间,每隔 20 分钟记录一次读值。记录移除所有载荷 12 小时后的最终读值。

8.2.4 程序 E:恒定速率贯入(可选择的)——每隔 30 秒记录一次测试读值,或以足够的间

隔来测定真实的贯入速率。在每个测试期间,使任何自动监测和记录装置连续运行起来。当

桩已经达到其规定的贯入速率时,记录记录和读取载荷保持期间的读值。并测定施加的最大

载荷。卸载后立马读取并记录读值,且在移除所有载荷 1 小时候读取并记录读值。

8.2.5 程序 F 恒定移动增量(可选择的)——记录每次位移增量前和后的测试读值,并有足

够的中间读值,这样能测定载荷变化的速率以及维持每个沉降增量要求的真实载荷。在卸载

期间,记录每次载荷递减量前和后的即时测试读值,并有足够的中间读值,这样能测定桩回

弹的速率。在移除所有载荷 12 小时后记录最终读值。

9. 安全要求

9.1 所有有关桩载荷测试的操作都应以能减少,避免和消除对暴露人员的危害的方式进行。

除了通用的安全要求外,如下的安全规则适用于建造过程:

9.1.1 保持有的测试和相邻工作区域,人行道,平台等,无碎片,杂物,小工具和雪堆,冰,

19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泥,油,油或其它滑的物质。

9.1.2 使用质量好的木料,木块和垛式支架,且使其表面平滑无圆角。

9.1.3 液压千斤顶应配有球形支撑板或应完整和牢靠的和支撑面接触,且应对中好而避免偏

心加载。

9.1.4 负载不能吊起,被动或悬空在人员头顶且应使用抓斗稳定索进行控制。

9.1.5 测试梁,反力框,锚杆以及其它锚固件,测试箱及他们的连接件和支撑件都应由有资

格的工程师设计和认可,且能在充分安全系数下传递要求的载荷。

9.1.6 对于测试倾斜桩,所有的倾斜千斤顶,承压板或框架板应牢固的固定在一个位置或充

分的锁紧以防止在释放载荷时滑移。

9.1.7 所有的反力载荷应稳定且平衡,但是用 6.5 节中的加载方法,应一直放置安全楔块以

便防止台架倾翻。测试期间,反力载荷或系统的移动应时刻监视以便检测到即将到来的不稳

定状况。

9.1.8 所有的测试梁,反力框,台架和箱体都应充分支撑。

9.1.9 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在测试中间区域,且仅在需要时才监视测试设备。最后,将泵,

测力传感器读出器,数据记录器以及测试监视设备处于远离千斤顶,加载量,压重箱,固定

负载及其支撑件和连接件的安全距离处。

10. 报告

10.1 按工程师和桩类型,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的要求,加载测试的报告应包含如下信息:

10.1.1 总则:

10.1.1.1 项目名称和位置;

10.1.1.2 测试场地位置;

10.1.1.3 业主,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桩承包商,钻孔承包商;

10.1.1.4 最近的试钻或触探以及其相对于参考测试点的位置.;

10.1.1.5 就地和实验室土壤测试结果.;

10.1.1.6 水平和垂直控制基准。

10.1.2 测试桩安装设备:

10.1.2.1 锤的制造厂,模型,类型和尺寸;

10.1.2.2 活塞和锤的重量;

10.1.2.3 行程或冲压;

20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10.1.2.4 锤的额定能量;

10.1.2.5 锅炉或压缩机额定功率;

10.1.2.6 锤垫和桩垫的尺寸和类型;

10.1.2.7 管帽和从动杆的尺寸和重量;

10.1.2.8 超前钻或喷射设备的尺寸;

10.1.2.9 振动打桩机中的夹钳,从动杆,转接器和摆动器的重量;

10.1.2.10 心轴的重量,长度,尺寸和类型;

10.1.2.11 螺旋钻的长度,尺寸和类型;

10.1.2.12 灌浆泵的尺寸和类型;

10.1.2.13 击式套管的长度,壁厚,尺寸和类型;

10.1.2.14 钻孔设备和技术的细节描述;

10.1.2.15 套管安装或抽取方法,长度,类型,尺寸。

10.1.3 测试和锚杆细节:

10.1.3.1 测试杆和锚杆的位置和标示;

10.1.3.2 测试桩或群桩的设计载荷;

10.1.3.3 测试杆和锚杆的尺寸和类型;

10.1.3.4 包含基本规范的测试桩材料;

10.1.3.5 包含结头,裂口,约束以及震动和平直度在内的桩的质量,木制测试桩的防腐处理

和调湿处理,包括检测证明;

10.1.3.6 管测试桩的壁厚;

10.1.3.7 H 型测试桩每英尺的重量;

10.1.3.8 测试桩端加固或防护的描述;

10.1.3.9 捆扎木制装的描述;

10.1.3.10 使用的特殊涂层的描述;

10.1.3.11 打击用的测试桩(心轴)重量;

10.1.3.12 预制测试桩制造日期;

10.1.3.13 混凝土/或灰浆搅拌设计细节;

10.1.3.14 混凝土/或灰浆砌筑技术和记录;

10.1.3.15 混凝土/或灰浆样品强度和强度测试日期;

10.1.3.16 测试桩中使用的内部钢筋的描述(尺寸,长度,纵向钢筋数,布置,盘卷或捆扎);

21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10.1.3.17 包含破碎面积,裂纹,顶面和桩平直度在内的预制桩状况;

10.1.3.18 有效预应力;

10.1.3.19 每个桩倾斜程度;

10.1.3.20 打入期间测试桩的长度;

10.1.3.21 最后桩顶和底部高度,以及相对于基准面的地面高度;

10.1.3.22 植入长度测试杆和锚固杆;

10.1.3.23 测试桩的测试长度;以及

10.1.3.24 相对于固定基准面的测试桩最后高度。

10.1.4 测试和锚杆安装:

10.1.4.1 安装日期;

10.1.4.2 灌入桩中的混凝土或灰浆的体积;

10.1.4.3 使用的注浆压力;

10.1.4.4 预开挖或喷射描述(深度,尺寸,持续时间);

10.1.4.5 双动和差异类型的锤的操作压力;

10.1.4.6 节流阀调整柴油机打桩机(最后打入使用);

10.1.4.7 燃油型-柴油机打桩机;

10.1.4.8 最后桩 3 m [10 ft]贯入期间,使用马力提供和振动频率打桩机;

10.1.4.9 使用特殊安装程序的描述,如下套管打桩;

10.1.4.10 桩拼接位置和类型;

10.1.4.11 钻孔或钻孔记录;

10.1.4.12 最后贯入抗力(每厘米撞击【每英寸撞击】);

10.1.4.13 最后 3 m [10 ft] s/ft 桩贯入速率,振动沉桩;

10.1.4.14 当锤垫替换了(在日志中显示);

10.1.4.15 当桩垫替换了(在日志中显示);

10.1.4.16 桩安装的中断原因和持续时间;

10.1.4.17 测试期间任何非正常发生的注释。

10.1.5 桩测试:

10.1.5.1 测试类型和日期;

10.1.5.2 测试期间的温度和天气状况;

10.1.5.3 群桩测试中桩的数量;

22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10.1.5.4 加载仪器的简短描述,包括千斤顶量程;

10.1.5.5 用来测量桩移动的仪器的描述,包括指示器放置位置以及对应于桩顶的其它参考

点;

10.1.5.6 特殊仪器的描述,诸如应变杆或应变量规,包括和桩顶对比的位置;

10.1.5.7 使用的特殊测试程序;

10.1.5.8 将所有时间,载荷及移动读值做成表格;

10.1.5.9 所有量规,刻度尺及参考点布置及标示;

10.1.5.10 仪器或现场数据的调整的解释和描述;

10.1.5.11 测试期间任何非正常发生的注释;

10.1.5.12 测试千斤顶和其他要求校准报告;

10.1.5.13 地下水位;

10.1.5.14 显示测试仪器和组装的合适照片。

11. 精密度和偏差

11.1 精密度——由于按照本测试方法的特性,有关精密度的测试数据未形成。

11.1.1 由于本次有十个或更多的实验室参与的给定地点的现场测试,既不可行也成本较高。

11.1.2 D18.11 分委会一直在寻找来自于使用本方法的用户的数据,该数据可能会形成有关精

密度的有限申明。

11.2 偏差——对于本测试方法无可接受的参考值,因此无法测得偏差值。

12. 关键词

12.1 轴向静态桩承载能力;现场测试;千斤顶;载荷传感器;加载程序;参考梁。

23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附录
(非强制性信息)

X1. 影响测试结果解释的一些因素

X1.1 桩中的潜在残余载荷会影响桩顶端和沿着桩轴的载荷解释分布。

X1.2 来至测试桩向上摩擦从锚杆转移到土壤中的摩擦载荷的可能相互作用。锚杆在高于测

试桩顶水平上时从土壤中的支撑处获得的全部或部分摩擦力。

X1.3 桩打入时,建造回填时以及由于诸如粘土和淤泥相对不渗水的摩擦支撑其他会影响测

试结果的建造操作,土壤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X1.4 测试时和最终建造时诸如坡度或地下水位改变造成的不同。

X1.5 测试桩土壤的可能损失,诸如挖掘和冲刷。

X1.6 一组中的单个桩或单个分散桩的群桩在性能上的可能差异。

X1.7 对长期桩性能影响的因素,如蠕变,对桩材料的环境影响,非之前认为的负摩擦载荷,

及强度损失

X1.8 需要支撑的结构的类型,包括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以及活载荷和死载荷之间的关系。

X1.9 特殊测试程序,其可能在某些验收准则或解释方法中要求。

X1.10 有关非测试桩和测试桩基本上相同的条件的要求。包括,但不局限于,近表面状况,

桩类型,长度,尺寸和刚度以及桩安装方法和设备,这样对这些其他桩的测试结果的推断或

应用是有效的。

24
ASTM D1143/D1143M-2007(R2013) 深基轴向静态压缩载荷测试的标准方法

ASTM 国际组织采取的立场是,尊重任何与在本标准中提到的项目有关的专利权利的主张。本标准用

户必须明确,任何该专利的有效性,侵犯这种专利的风险,完全由他们自己负责任。

本标准任何时候都由责任技术委员会进行修改,并且每五年评价一次,如果无需修订,则不必重新

批准或撤回。您的评论在本标准或其附加标准中都未被采纳的话,请与 ASTM 总部讨论。您的评论将会得

到责任技术委员会的仔细考虑。如果您觉得您的评论没有得到承认,你可以按下面注明的地址,向 ASTM

委员会发表您的见解。

本标准的版权归属于 ASTM 国际组织,地址:100 Barr Harbor Drive, PO Box C700, West Conshohocken,

PA 19428-2959,United States。需要本标准的个别重印版(单本或多本),可与 ASTM 组织的上述地址联系,

或 610-832-9585 (电话),610-832-9555 (传真),service@astm.org (e-mail);或者通过美国 ASTM 网站

(www.astm.org)联系获得。拷贝本标准的权利也可从 ASTM 网站(www.astm.org/COPYRIGHT/)获得。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