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試前精讀筆記

1 唐詩三首
作法特點
• 《山居秋暝》
1 善用倒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的倒裝,突出「歸」
和「下」的動作,為初秋傍晚寧靜的山間平添了一份動感。

2 善用反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以明亮月色反襯山
夜幽暗,以流動的清泉、洗衣歸來的婦女等動態描寫反襯環境平靜,以喧鬧聲反襯山間幽
靜。

3 借景抒情:借描寫山中美景,抒發留戀山居生活的情懷。

4 反用典故:「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楚辭 • 招隱士》的典故。

5 動態描寫:
(1) 「清泉石上流」
: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動。(視覺)
(2) 「竹喧歸浣女」
:洗衣服的婦女回來,竹林裏傳來喧鬧聲。(視覺、聽覺)
(3) 「蓮動下漁舟」
:漁船順流而下,使水上的蓮葉搖動。(視覺)

6 修辭手法:
對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月下獨酌》
(其一)
1 呼應緊密
(1) 「花間一壺酒」與「行樂須及春」呼應,春天裏繁花盛放,應及時行樂。
(2) 「行樂須及春」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互相呼應,以歌、舞具體說明如何「行
樂」。
(3)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與「永結無情遊」互相呼應,月、影不解人意,所結的只
是「無情遊」。

2 善用反襯
(1) 作者想像自己、月和影子「三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的氛圍,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2) 作者身處「花間」,「明月」當空,正值良辰美景,但他卻孤獨一人,藉此反襯哀思,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3 修辭手法
(1) 對偶:「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2) 擬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3) 雙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4) 疊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登樓》
1 善用反襯:「花近高樓傷客心。」
「錦江春色來天地。」以春天繁花盛放的美景和鋪天蓋地
的錦江春色,反襯自己憂國憂民的傷感,加強抒情效果。

2 借景抒情:「玉壘浮雲變古今。」因為看到玉壘山的浮雲變幻,想到古往今來的世事變遷,
引起對時局的擔憂。

3 善用典故:「日暮聊為《梁甫吟》」引用了《三國志》的典故。

4 象徵寄託
(1) 「玉壘浮雲變古今。」以由古至今不斷變幻的浮雲,象徵世事變遷不定、政權興亡更替
無常,藉此寄託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2) 「日暮聊為《梁甫吟》。」以「日暮」象徵自己年華老去,自傷不能像諸葛亮般為國效力。

5 修辭手法
(1) 對偶:「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2) 借喻:「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賞析重點
• 《山居秋暝》
1 意境高遠,詩中有畫:王維藉描寫秋夜山中的景物,營造出空靈靜謐的境界,與他平靜
的心境契合。詩中以明月反襯山間晚上的幽暗;以流動的清泉、划過的漁舟和搖動的蓮
葉,反襯環境的平靜;以竹林裏浣女的喧鬧聲,反襯山間的幽靜。王維善於捕捉景物的
特點,從構圖、光暗、動靜等方面描繪出一幅空山秋夜圖。

2 反用典故,格調清新:王維反用「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把原本希望
王孫歸來,不要在山中久留的意思,反過來說山中比朝廷好,值得留下來,表達自己喜歡
山居生活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2 24/1/2020 上午10:23


唐詩三首

• 《月下獨酌》
(其一)
1 詩風浪漫,想像豐富:李白把明月和影子人格化,想像它們傾聽他高歌,與他共舞。他
以豐富超凡的想像,為自己孤獨的處境聊以開解,排遣心中的鬱悶。

2 感情真摰,不作矯飾:李白性情率真,「獨酌無相親」一句,直接道出他的孤單。「月既
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兩句可見他明白月和影不解人意,但想到應及時行樂,因此幻想以
月、影為伴,自我開解。

3 善用反襯,樂中見哀:李白明明感到孤單,心情低落,卻偏偏寫繁花盛放的春景,又故作
熱鬧,寫與月、影作伴,用反襯手法來突顯自己鬱悶的心情,以熱鬧寫孤獨,以樂景寫
哀,感情更鮮明。

• 《登樓》
1 憂國憂民,感情流露:此詩充分表現出杜甫悲天憫人的情懷。國家面對外敵連年侵侮,
朝廷卻上有昏庸君主,下有小人為禍,即使眼前有大好春色,杜甫卻只感到傷心,並且引
起他的感歎。

2 筆力雄奇,氣象壯闊:「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兩句寫登樓所見之景,前句
視野遼闊,後句穿梭古今,構成一幅立體的國家河山圖,氣象壯闊。

3 用字準確,千錘百煉:杜甫作詩以煉字著稱,自言「語不驚人死不休」。詩中「北極朝廷
終不改」的「終」字,表達了他對唐朝國祚長存的祝願;而「西山寇盜莫相侵」的「莫」字,
有力地表達了對吐蕃的告誡,並流露憤慨。

4 寄託情思,委婉含蓄:「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兩句委婉地帶出詩歌的要
旨。前句以蜀漢後主劉禪斷送國家,死後仍有祠廟供奉,暗諷當時在位的代宗,表達對
國事的憂慮。後句用諸葛亮「好為《梁父吟》」的典故,寄託自己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以
及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中以「浮雲」象徵世事的變遷不定,寄託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心;
又以「日暮」象徵自己年華老去,自傷沒有機會像諸葛亮那樣為國效力。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3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2 宋詞三首
作法特點
• 《念奴嬌•赤壁懷古》
1 託物起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用江水滔滔東去,感慨時間流逝。

2 景物描寫
(1) 江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 石壁:「亂石穿空。」
(3) 浪濤:「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寫赤壁所見景色,營造雄奇的氣勢。

3 借景抒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借長江奔流的景色,抒發人生短暫的感慨。

4 人物描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滅。」運用了側面烘托、肖像描寫和行動描寫來描寫周瑜。

5 借事抒情:寫周瑜年青有為,曾大破曹軍,立下不朽功業,而自己卻「早生華髮」,抒發
自己年華老去,被貶黃州,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6 運用對比:以江水、明月永恆不變與人生短暫如夢對比。

7 修辭手法
(1) 誇飾:「亂石穿空。」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 明喻:「江山如畫。」
「人間如夢。」
(3) 借喻:「捲起千堆雪。」
(4) 借代:「檣櫓灰飛煙滅。」
(5) 對偶:「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6) 示 現:「遙 想 公 瑾 當 年,小 喬 初 嫁 了,雄 姿 英 發。羽 扇 綸 巾,談 笑 間、檣 櫓 灰 飛 煙
滅。」

• 《聲聲慢•秋情》
1 景物描寫
(1) 觸覺:1 氣温:「乍暖還寒時候。」
2 晚上風急,令人感覺到寒意:「晚來風急。」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4 24/1/2020 上午10:23


宋詞三首

(2) 視覺:1 天上:「雁過也。」


2 地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3) 聽覺:雨聲:「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通過描寫不同感官的感覺寫秋景,渲染秋意。

2 運用意象
(1) 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淡酒不敵秋風,意指喝酒無法消愁。
(2) 秋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秋雁南飛,表達思念北方故國與之意。
(3) 黃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掉落,有年華老去,孤苦凋零
之意。
(4) 梧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秋雨梧桐,有孤冷淒涼之意。

3 借景抒情
(1) 觸景生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抬頭看見南下飛雁,勾起作者對北方
家國的思念。
(2) 緣情寫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看見花枯萎凋謝,感慨自己年
華老去。

4 直接抒情:「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怎一箇愁字了得!」

5 修辭手法
(1) 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到黃昏、點點滴滴。」
(2) 反問:「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 《青玉案•元夕》
1 景物描寫
(1) 視覺:1 滿城花燈、漫天燈火。
2 路上經過的駿馬和名貴的馬車。
3 天上移動的月亮。
4 燈會上的燈舞(百戲)表演。
5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婦女
6 燈火稀疏零星的角落。
(2) 聽覺:簫(各種樂器)演奏的音樂,賞燈婦女的笑聲和交談聲。
(3) 嗅覺:馬車和婦女留下的香氣。
➔ 通過描寫不同感官的感覺,突顯元夕燈市的熱鬧繁華。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5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2 借事抒情:敍述自己尋找美人的經過,藉此暗示自己孤高不羣。

3 象徵意義:以不慕繁華、身處燈火稀疏冷落地方的美人,象徵志士、君子。

4 修辭手法
(1) 明喻:「星如雨」
(2) 借喻:「東風夜放花千樹。」
(3) 誇飾:「花千樹。」
「星如雨。」
「香滿路。」
(4) 借代:「蛾兒雪柳黃金縷。」
(5) 疊字:「笑語盈盈暗香去。」
(6) 襯托:1 以賞燈的婦女爭妍鬥麗,反襯「那人」自甘寂寞,不慕繁華。
2 以元夕燈市的熱鬧盛況,反襯「那人」置身燈火稀疏冷落的地方。
(7) 對偶:「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賞析重點
• 《念奴嬌•赤壁懷古》
1 詞 風 豪 放,工 於 選 材:蘇 軾 詞 風 豪 放,另 闢 蹊 徑,有 別 於 婉 約 一 途。此 詞 集 寫 景、懷
古、抒情、說理於一。古戰場雄奇險峻的景色、對千古風流人物的「遙想」、周瑜風度翩
翩的儒雅風範和「人間如夢」的體悟,都營造了作品豪放的風格。

2 用詞精妙,寫景生動:詞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出赤壁景色雄奇險
峻。先寫石,寫出陡峭崢嶸的石壁直插雲天的險峻;後寫波濤,「拍岸」二字寫出了江中
波濤的動感和氣勢,展現它不可阻擋的威力;最後寫「驚濤拍岸」時浪花飛濺的景象。這
一番景色,正好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

3 運用襯托,塑造人物:蘇軾在眾多的三國豪傑中只選寫周瑜,着意塑造出周瑜少年英雄的
形象。周瑜娶小喬十年後,才指揮有名的赤壁之戰。作者故意在寫赤壁之戰前,提及「小
喬初嫁了」一事,以美人烘托英雄,突顯周瑜的少年得意,令人豔羨。寫他指揮出戰時羽
扇綸巾的裝束,談笑風生間已取勝,成功突出周瑜的風采和才能。

• 《聲聲慢•秋情》
1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李清照的作品感情真摯,此詞把她在喪偶後孤獨無伴、苦悶無聊,
以及對故國與故鄉的懷念,毫無掩飾地表露出來。詞中「悽悽慘慘戚戚」、「正傷心」、「憔
悴損」、「怎一箇愁字了得」等句子,皆直接道出作者的感情,字字有淚,感人至深。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6 24/1/2020 上午10:23


宋詞三首

2 感情真摰,不作矯飾:詞的開頭連用七組疊字,首句「尋尋覓覓」沒有說明尋找甚麼,也
許是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和慰藉,或是過去幸福生活的快樂回憶,又或是可與作者作伴的
人,運用疊字表現出作者在反覆尋找。但結果卻無所得,只有冷清的環境,「冷冷清清」
四字既寫當時深秋的季節,也寫詞人的心境狀態。第三句直抒愁腸,表示「悽悽慘慘戚
戚」
;這三組疊字的意思只有微小差別,「悽悽」言其悲涼,「慘慘」言其憂鬱,「戚戚」言
其憂懼,由此可見詞人心境愁苦不堪。

3 借景抒情,[含深意:此詞藉寫秋天景象抒發愁思:看見南下飛雁,勾起對家鄉和故國的
懷念,是觸景生情;寫黃花枯萎凋謝,也感慨自己年華老去,是緣情寫景。詞中的情與
景已難以區分,情景交融。

• 《青玉案•元夕》
1 用字精練,生動貼切
(1)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以「放」字寫滿城的花燈如花齊放,充滿情致;
以「更」字表示文意遞進,寫滿天煙火如繁星和降雨。
(2)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分別以「動」、「轉」、「舞」三個動詞寫簫聲、
月光、魚龍戲的動態,簡潔而形象具體。
(3) 「眾裏尋他千百度。」以「尋」字寫出覓求的殷切;以「千百度」三字寫出尋找次數之多。
(4)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驀然回首」四字寫出尋求時的神態,以及
忽然有所發現的喜悅。

2 刻畫人物,形象鮮明
(1) 以花枝招展的打扮「蛾兒雪柳黃金縷」和天真爛漫的表情神態「笑語盈盈」,刻畫出看
燈火的婦女豔麗的形象。
(2) 「燈火闌珊處」描寫一個女子身處在人羣之外、燈火稀疏的冷清之處,刻畫出遠離繁華
塵囂、獨自沉思的孤高人物形象。

3 借事抒情,寄託深遠:記述自己尋找美人的經過,結果發現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與眾
不同─孤高不羣、脫俗清高,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寄託自己的高潔品德:即使自己
在政治上屢遭挫折,但仍然關心國家、堅持理想,不願同流合污。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7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3 岳陽樓記
作法特點
1 結構嚴謹:文章首段寫作記的原因;第 2 段總寫洞庭湖的景色,涵蓋下文的各種景物;第
3、4 段分別寫登岳陽樓時連日下雨及風和日麗所見的景色,以及因而興起的感受;最後
引出嚮慕古代仁人的抱負。由記事到寫景,由寫景到抒情,最後提出論點,全文過渡流
暢自然,結構嚴謹。

2 呼應緊密
(1) 末段「處江湖之遠」,呼應第 1 段的「謫守」及第 2 段的「遷客騷人」。
(2) 第 2 段「前人之述備矣」,呼應第 1 段的「唐賢、今人詩賦」。

3 句子整齊:第 3、4 段中,除了連接詞「若夫」、「則有」、「至若」和虛詞「者矣」外,全部


都是四字句,句子整齊,讀起來富節奏感。

4 景物描寫
(1) 感官描寫:「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視覺)
;「陰風怒號。」
(聽覺)
(2) 動態描寫:「浮光躍金。」
(3) 靜態描寫:「靜影沉璧。」

5 借景抒情
(1) 覽物之悲:在連日大雨、濁浪滔天的日子登樓,景色淒涼冷落,使人內心充滿憂慮和
哀傷。
(2) 覽物之喜:在風和日麗的日子登樓,景色使人心曠神怡,內心充滿喜悅,忘記榮辱。

6 修辭手法
(1) 擬人:「銜遠山,吞長江。」
(2) 暗喻:「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 對偶:「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4) 借代:「檣傾楫摧。」
「錦鱗游泳。」
(5) 疊字:「浩浩湯湯。」
「郁郁青青。」
(6) 反襯:「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7) 反問:「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微斯人,吾誰與歸?」
(8) 設問:「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8 24/1/2020 上午10:23


岳陽樓記

賞析重點
1 立言得體,勉勵朋友:范仲淹受滕子京囑託而撰寫本文,文章下筆得體而處處為滕子京設
想。首先,「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兩句,概括地指出滕子京的政績而沒有誇功的意味,
既不會使人感到他暗示滕子京被貶是賞罰不公,又能含蓄地表明滕子京修建岳陽樓是先公
後私。其次,後文否定為美麗的景物而喜悅、為自己際遇而悲傷的「遷客騷人」,抒發自
己的抱負:學習在朝為官或退隱民間都憂國憂民的「古仁人」,也有與滕子京共勉之意。

2 議論新穎,融合情景:議論文一般都先提出論點,再羅列論據。但本文卻在結尾才提出
論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論點是通過否定「遷客騷人」的表現而
建立的。文章第 2 段總寫洞庭湖的景色,第 3、4 段分別寫「遷客騷人」在連日下雨及風和
日麗時登岳陽樓所見的景色,以及因而興起的感受,寫景生動而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以
「遷客騷人」局限於個人的「情」,反襯「古仁人之心」偉大崇高的情操。文章寫景和抒情
的內容,實際上是支持論點的論據。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9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4 師說
作法特點
1 論證方法
(1) 對比論證
不同時代的人:以「古代聖人」虛心從師,對比「今之眾人」恥學於師。
1
事情大小:以當時的士大夫為兒子擇師學習句讀,對比他們恥於從師學習道理。
2
社會不同階層:以「巫醫、樂師、百工」互相學習,對比士大夫譏笑他人從師。
3
➔ 運用對比論證能顯示事物或道理的對立點,揭示事物的差異,使是非一目了然。
(2) 舉例論證:以孔子的事迹為例,論證從師的必要和擇師的原則。
➔ 以具代表性的人的事迹為例,舉出事實,較易令人信服。
(3) 引用論證:引用孔子的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論證擇師的原則是對方是否領會
「道」。
➔ 引用名人名言,訴諸權威,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 修辭手法
(1) 反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2) 對偶:「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3) 頂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4) 示現:「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
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賞析重點
1 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文章各部分皆緊扣主旨,在立論「古之學者必有師」後,圍繞從師
學習的必要,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又提出「聖人無常師」的
觀點並舉例證明,論證全面,說理透闢。

2 感情充沛,溢於言表
(1) 運用感歎詞,嗟歎連連,流露出憤慨和不滿。例:「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2) 運用反問,加強語氣。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3) 運用肯定的語氣,表達對當時士大夫的鄙夷。例:「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3 善用排句,句式多樣:善用排句可加強文章的節奏感,營造氣勢,與散句夾雜運用,能令
文章句式多變。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
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排句)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散句)」

10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0 24/1/2020 上午10:23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5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作法特點
1 直接描寫
(1) 肖像描寫:「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2) 語言描寫:「(廉頗)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3) 行動描寫:「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4) 心理描寫:「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2 間接描寫
(1) 側 面 描 寫:以 繆 賢 憶 述 曾 得 藺 相 如 獻 策 而 獲 赦 罪 的 往 事,帶 出 藺 相 如 智 勇 兼 備 的
形象。
(2) 襯托手法
以趙國君臣面對秦國脅迫時束手無策,襯托藺相如勇敢果斷的形象。
1
以藺相如的門客不齒他對廉頗處處忍讓,以為他懦弱怕事,襯托藺相如為大局而
2
忍辱負重的過人胸襟。
以廉頗的心胸狹隘襯托藺相如的寬宏大量。
3

3 結構嚴謹
(1) 提綱挈領:繆賢對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謀」的評價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以藺相如
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的表現交代他智勇兼備的特點。
(2) 層次分明:本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件事組成,依照歷史發
展的順序,每件事首尾獨立,又能合為一個整體。
(3) 前呼後應:首段介紹廉頗、藺相如地位懸殊,為後來藺相如地位提升,導致廉頗忌
恨,埋下伏筆。

賞析重點
1 善於取材,展現衝突:作者擅長選取能反映人物性格的事件來刻畫人物形象。廉頗和藺
相 如 事 迹 甚 多,文 中 集 中 敍 寫 三 件 重 要 事 情,表 現 出 兩 位 傳 主 的 特 點。此 外,作 者 藉
秦、趙兩國和廉、藺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營造戲劇效果,情節緊湊,並藉此刻畫人物。

2 語言精練,生動自然:作者善於借人物的言詞來記事,例如以藺相如在秦廷上說的話,交
代了秦王的陰謀和藺相如的對策。文中以有限的文字表達豐富的內容,例如「相如因持璧
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描述了藺相如間不容髮的動作和憤慨激昂的神情。

3 刻畫人物,活靈活現:文中運用多樣的描寫手法,主要直接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等;又
輔以側面描寫和襯托手法,間接描寫人物,使人物躍然紙上。

11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1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6 始得西山宴遊記
作法特點
1 製造懸念:本文題為《始得西山宴遊記》,但文章開首卻寫作者遊覽永州其他地方的情況
和所得,為「始得西山」製造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2 間接描寫
(1) 通過記述登西山時要解決的重重困難,間接描寫作者登山的堅定意志和熱切的心情。
(2) 以在西山最高處所見的景物,間接描寫西山的高聳獨特。
(3) 以過往遊永州其他山水時沒有不捨,反襯遊覽西山時至黑夜降臨而作者仍不願離去的
心情,突出西山的可貴。
(4) 以過往遊山水的經驗,反襯西山之遊是真正遊覽的開始。

3 象徵寄託
(1) 以西山象徵人才:作者在永州遊山玩水,以為自己已遊遍所有奇山異水,忽然發現獨
特的西山,好不容易才登上西山飽覽美景,藉此寄寓自己不為時用,有待賞識。
(2) 以西山象徵品格高尚的人:西山山勢高聳獨特,寄寓作者品格高尚,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4 修辭手法
(1) 對偶:「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2) 排比:「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 明喻:「若垤若穴。」
(4) 借代:「縈青繚白。」
(5) 誇飾:「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尺寸千里。」

賞析重點
1 緊扣文題,結構嚴謹:本文以「始得」二字貫串全篇,緊扣文題。作者在文章開首敍述自
己被貶永州後到處尋幽探勝,以為已遊遍永州的山水,然後說「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點
出了「始得」之意,引出下文。作者接着寫發現西山的經過,「望西山,始指異之」,引發
西山之旅,點出了「始得」之題。遊覽西山後,作者感到自己與大自然相互融合,被貶後
不安的心情得到解脫,「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回應了「始得」之旨。

2 寄意深刻,委婉含蓄:作者被貶永州,未能一展抱負。他以西山象徵被埋沒的人才,引
以自況。作者本以為已遊遍永州所有奇山異水,但經過重重困難才登上西山飽覽美景,
藉此寄寓人才難得賞識,懷才不遇。他寫西山「不與培塿為類」,山勢高聳獨特,孤高不
羣,象徵品格高尚的人,藉此寄寓自己品格高尚,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12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2 24/1/2020 上午10:23


論仁、論孝、論君子

7 論仁、論孝、論君子
作法特點
1 語錄體:《論語》屬語錄體,以記言為主,是孔子回答學生和時人的問題,以及學生之間
互相討論的紀錄。文體特色如下:
(1) 形式:各章各自獨立,內容不相連貫。
(2) 語言:文句簡短,用字淺白易懂,含義深遠。

2 修辭手法
(1) 疊字:「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 反問:「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3) 對比:「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對偶:「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5) 排比:「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賞析重點
1 語言精練,含義深遠:《論語》以簡潔精練的語言,通過人物的對話,表達深刻的思想,
內容充滿哲理。《論語》中運用靈活多變的修辭手法,例如對比、對偶、排比等,使說理
生動活潑,語句整齊,音調鏗鏘。此外,《論語》言簡意賅,篇中「非禮勿言」、「非禮勿
動」、「殺身成仁」、「成人之美」等均流傳至今,成為常用的成語。

2 通過對話,展現人物:《論語》記載了孔子的言論,以及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通過這
些對話,人物的個性形象躍然紙上。例如顏淵,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在不同場合
都稱讚過他。在《論仁》第 3 則中,顏淵聽了孔子有關「克己復禮為仁」的教導後,便追問
孔子具體的內容,當孔子解答了他的疑問後,他便說:「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這句話
反映他是一個誠懇好學、謙遜受教的學生。

13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3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8 逍遙遊(節錄)
作法特點
1 問答論辯:本篇節錄部分由惠施和莊子的兩段對話組成。惠施提出質疑,然後莊子加以
反駁,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的,並帶出自己的論點。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屢見機鋒,大
大增加議論的趣味。

2 寓言說理:莊子善於運用寓言說理,例如以「不龜手之藥」的寓言寄託了應擺脫固有的標
準來衡量事物是否有用的道理。

3 比喻說理
(1) 以狸狌為喻,說明以世俗的觀點去看,才智之士的才能十分「有用」,但結果反而招來
殺身之禍。
(2) 以斄牛為喻,說明以世俗的觀點去看,沒有才智的人「無用」,但反而因此得以保存性
命。

4 善用對比
(1) 在「不龜手之藥」的寓言中以宋人和「客」作對比,二人運用「不龜手之藥」的結果相
差甚遠,突出「客」能擺脫世俗的想法而善用此藥。
(2) 以狸狌和斄牛作對比,狸狌靈巧敏捷,能捕鼠,世俗看來「有用」,最後中機關而死;
斄牛體形龐大,不會捕鼠,世俗看來「無用」,卻可安享天年,說明不應拘執於常人心
目中的「有用」,主張擺脫世俗對事物的固有標準。

5 修辭手法
(1) 對偶:「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2) 反問:「子獨不見狸狌乎?」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3) 誇飾:「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4) 明喻:「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賞析重點
1 善用寓言,想像豐富:莊子的文章觀點獨到而精闢,善用寓言說理。本文「不龜手之藥」
的寓言故事,不僅具備背景、發展和結果,寫宋人商討是否出售藥方的一段文字,「聚族
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還展現了人物
的情態和語氣。運用寓言既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又可以使艱深的道理變得顯淺易明。
此外,文中「呺然大也」的大瓠、「大若垂天之雲」的斄牛,都極盡誇張之能事,充滿想像
力,展現了莊子天馬行空的風格,汪洋恣肆,機趣橫生。

14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4 24/1/2020 上午10:23


逍遙遊(節錄)

2 手法多變,語言精練:本文由問答形式的對話組成,行文活潑,手法多變。
(1) 善用比喻:惠施提出有關大瓠、大樗的討論,其實是以一般人認為無用的大瓠和大樗
比喻莊子「無用之用」的言論,「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和「今子之言,
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2) 針鋒相對:莊子對惠施的譏諷不甘示弱,以「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則夫子猶有蓬
之心也夫!」等感歎句回應,反過來說惠施不能擺脫固有的標準來衡量事物,不能通
達事理。
(3) 提出反問:莊子指出大樗的用途後,以反問回應惠施指大樗不能用以製作器具及建築
材料是「無用」的批評:「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強調惠施
所謂的「無用」,其實正正是大用,可以使大樗保存性命,不受傷害。
(4) 語言精練:莊子的語言豐富生動,概括力強,本文的「大而無用」、「廣莫之野」、「不
夭斤斧」等流傳至今,成為常用的成語。

15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5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9 勸學(節錄)
作法特點
1 比喻論證
(1) 以木材和刀劍為喻,論證人經過後天學習,可以成為正直之材,提高自己的能力。
(2) 以登高博見、登高招手、乘車船為喻,論證借助學習可以修養品德。

2 類比論證:從堆積土石成了高山,就會生出風雨,以及匯積水流成為深淵,就有蛟龍生
長,推論出一個人多行好事,養成崇高的品德,自然心智澄明,具備聖人的思想境界,從
而論證為學必須累積。

3 對比論證
(1) 以「騏 驥」和「駑 馬」、「朽 木」和「金 石」兩 組 性 質 相 反 的 事 物,並 用「舍」和「不 舍」
兩種相反的態度和所得的效果作對比,從中論證「不舍」而堅持到底的重要。
(2) 用蚯蚓、螃蟹兩種形體強弱懸殊,挖土能力卻相反的動物作對比,論證用心專一的
重要。

4 修辭手法
(1) 對偶:「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2) 排比:「積土成山,風雨與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
備焉。」

賞析重點
1 論證透闢,說服力強:文章題為「勸學」,就是勉勵學習的意思。為達到「勸學」的目的,
荀 子 先 提 出 中 心 論 點:「學 不 可 以 已」,然 後 運 用 比 喻、類 比、對 比 等 論 證 方 法 反 覆 論
證,形象生動,論證透闢,不僅使讀者容易掌握,更令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2 緊扣主題,層次分明:本文以學習為主題,分別說明學習的意義、方法和態度,緊扣主
題。本文條理清晰,論及為學的三個態度,層次之間步步遞進:想要累積成果,必先堅
持不捨,而要不放棄,就必須用心專一。

3 語言生動,富於氣勢:荀子善用比喻,深入淺出、具體生動地說明複雜的道理。除了多
用排比和對偶,又有對偶錯落的,以不整齊的句式,而為整齊的對偶,例如:「青,取之
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也有似對非對的,例如:「螾無爪牙之利,筋
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
心躁也」意思成對,而文字不兩兩相對。文章鋪錦列繡,氣勢磅礡,雄渾奔放。全篇文章
以四字句居多,間以雜句,文氣錯落有致,富於變化,用字典雅凝煉,流麗自然。

16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6 24/1/2020 上午10:23


魚我所欲也

10 魚我所欲也
作法特點
1 比喻論證:生與義之間的取捨是抽象的道理,且非一般人會經歷得到,作者以魚與熊掌的
取捨來作比喻,把道理說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2 正反論證
(1) 正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那就是義,「故不為苟得」。
(2) 反面:「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那就是不義,「故患有所不辟」。
➔ 可見人人都有捨生取義的心,「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3 對比論證
(1) 「一簞食,一豆羹」,對於「行道之人」和「乞人」來說是性命攸關的,但為了堅守禮義
原則,他們甘願捨棄生命。反觀有些人為了獲得萬鍾的俸祿而「不辯禮義」,以求得
到「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等物質享受和虛榮。前者的捨生取
義跟後者的見利忘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2) 文中論證一些人「失其本心」時,寫他們「鄉為」、
「今為」的分別,營造了強烈的反差。

4 修辭手法
(1) 對偶:「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2) 反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 排比:「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
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者得我而為之。」

賞析重點
1 說理透闢,邏輯性強:本文立論清晰,說理透闢。孟子為論證人人皆有捨生取義之心,
一方面反覆論證義比生更為重要,人不惜捨生而取義;另一方面論證人之所以失去捨生取
義之心,乃後天外在因素例如名利物欲等使然,並非出於其本性。

2 善用排偶,富於氣勢:孟子善用排比及反問,加強說話的氣勢。本文批評那些為了萬鍾
而違背禮義的人時,連用三個「鄉為身死而不受」的排比句式,突出他們為高官厚祿而埋
沒本性的醜態,又以反問句「是亦不可以已乎」作結,既富有氣勢,又諷刺辛辣。

3 善譬巧喻,說明道理:孟子擅長以淺白的譬喻來說明道理,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易懂。
本文以捨魚而取熊掌來喻捨生取義,又以簞食豆羹說明人皆有禮義之心,最後以萬鍾一事
闡釋「失其本心」的原因,言簡意賅,言近旨遠。

17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7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11 出師表
作法特點
1 結構嚴謹:先分析蜀漢形勢,勸勉後主虛懷納諫;接着提出賞罰分明、選用賢能和親賢遠
佞的建議;然後自述身世,表明心志;最後重申君臣職責。全文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2 正反對比
(1)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
諫之路也。」
➔ 用「宜」與「不宜」作對比,勸勉後主要虛懷納諫,不要阻塞言路。
(2)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 把「親賢臣,遠小人」的好處和「親小人,遠賢臣」的惡果對比,突出親小人的害處。

3 引用史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舉先漢興隆、後漢衰敗和
桓、靈二帝親小人而招致亡國的史事,警惕後主不要親近小人。

4 修辭手法
(1) 借喻:「庶竭駑鈍。」
(2) 對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3) 借代:「臣本布衣。」

賞析重點
1 情理兼備,說服力強
(1) 說之以理:諸葛亮先向後主分析蜀漢形勢,警醒後主;然後逐一分析君主的職責,並
舉出先漢、後漢的史例,以顯示親賢遠佞的重要,說理透闢。
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 動之以情:諸葛亮向後主表明自己盡忠先帝、效命後主的心志,情詞懇切。
例 「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猥 自 枉 屈,三 顧 臣 於 草 廬 之 中,諮 臣 以 當 世 之 事;由 是 感
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2 語氣得體,不卑不亢
(1) 作為臣子:諸葛亮謹守君臣之禮,自稱為「臣」
;向後主提意見時,又說「愚以為宮中
之事」、「願陛下親之信之」,措詞婉轉,態度謙恭。
(2) 作為父執:諸葛亮對後主循循善誘,以「誠宜開張聖聽」、「不宜妄自菲薄」、亦宜自
謀」的口吻諄諄告誡,使後主易於接受。行文表現得進退有度,不卑不亢。

18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8 24/1/2020 上午10:23


六國論

12 六國論
作法特點
1 下筆立論:作者在文章一開首,即以開門見山的手法,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直
截了當,讓讀者易於掌握;然後在下文反覆論證,增強說服力。

2 正反論證:作者從正面論證六國破亡「弊在賂秦」,並從反面論證不賂秦便有望對抗秦國。

3 論證方法
(1) 對比論證:「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
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以秦國因受賄而得的土地比戰
勝的多出百倍;韓、魏、楚因賂秦而失的土地比戰敗的多出百倍,論證賂秦的禍害。
(2) 舉例論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3) 引用論證:「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4) 駁論:反駁六國破滅是由於「兵不利、戰不善」的觀點:舉出燕國和趙國不賂秦,以
軍事力量對抗秦國,因此較後滅亡,並進一步提出聯合六國的力量足以抗衡秦國。

4 修辭手法
(1) 明喻:「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2) 對偶:「暴霜露,斬荊棘。」
「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3) 誇飾:「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誇
大賂秦的頻繁、失去土地之多和所得安寧時日之短,突出賂秦的不智。
(4) 設問:「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賞析重點
1 借古諷今,含蓄委婉:作者運用絕大部分篇幅分析六國滅亡的原因,並在末段暗示本文的
主旨是借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朝廷改變長期對外族輸幣求和的政策,有借古諷
今之意。作者沒有明言所指的是北宋朝廷,只以「為國者」、「以天下之大」來暗示,委婉
含蓄。文中設想六國合力抗秦之策,也可視作對北宋統治者委婉的進諫,建議以武力抵
抗外族。

2 結構緊密,議論透闢:蘇洵深受《孟子》、
《戰國策》的影響,長於議論,從《六國論》可見。
(1) 引論:作者首先提出「六國互喪,弊在賂秦」的觀點,但想到可能會有人質疑,為甚
麼沒有賂秦的國家也滅亡了,於是提出「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的問難,並以「不賂
者以賂者喪」作為反駁,指出賂秦直接或間接導致六國滅亡,令論點無懈可擊。

19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19 24/1/2020 上午10:23


試前精讀筆記

(2) 本論:呼應文首提出的論點,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六國破滅的原因。
正面論證:反覆論證韓、魏、楚三國直接因為以土地賂秦而導致國力虧損,終於
1
滅亡。
反面論證:假使韓、魏、楚三國都珍惜他們的土地,齊國不親附秦國,燕國不派
2
遣刺客行刺秦王,趙國不殺良將李牧,各諸侯國聯合對抗秦國,便有機會取勝。
流露感慨:指出六國如能把握有利形勢,齊心協力,或有可能扭轉乾坤,慨歎六
3
國因賂秦而亡,希望治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不要被別人積累的威勢所脅迫。
(3) 結論:重申六國有不賂秦而勝的優勢,暗示文章的主旨:諷諫北宋朝廷切勿再向外族
輸幣求和,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20

DCL 2E 2020 CC Passages SB.indd 20 24/1/2020 上午10: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