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2022/11/10

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究竟做了一个什么研究?
• 孪生素数的问题已经有约200年的历史。在190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希尔伯特将孪生素数猜想列入了他那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

• “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例如3和5,17和19等。孪生素数
猜想是说,存在无穷对孪生素数。

• 在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和德国数学家高斯等人的推动下,人们开始猜测素
数的分布律接近x/ln(x),即前x个整数中大约有x/ln(x)个素数。素数的
分布律说明,素数在自然数中越来越稀疏,同时素数之间的距离(平均
而言)会越来越远。

• 如果素数之间的距离真的越来越远,那么出现无穷对距离为2的素数就不
是那么显然的事了。这似乎说明素数的分布是相当“随机”的,而不是
近似均匀的扩散。素数的分布律与随机过程非常相似。然而,更为奇妙
的是,素数的位置是完全是确定的,其本质上毫无随机性。

张益唐的研究成果是世界数学界的一大进展,其结果影响力
甚至可能超过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所做的工作。
• 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UNH)任教的张益唐
( 2013年以来,张益唐接连获得美国“数学学会柯尔数论奖”和瑞典
2014年度罗夫•肖克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素数,其差小于7000万。

• 尽管7000万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如果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
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想想我们之前讲的,就会发现
,既然素数之间的平均距离越来越远,那么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
的素数对,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为2的素数对(孪生素数猜想)是一样神
奇的结论。值得一提,如果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那么,
通过取子序列的办法,我们可以得知至少存在一个数字C(小于7000万)
,使得无穷多组素数之间的间距恰巧为C。

• 无怪乎,美国数学家多利安·戈德菲尔( Dorian Goldfeld)评论说,从


7000万到2的距离(指猜想中尚未完成的工作)相比于从无穷到7000万的
距离(指张益唐的工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1
2022/11/10

Questions
• 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级数的研究对象(函数 f(x))的差别
是什么?

• 满足什么条件的函数可以有傅里叶积分(傅里叶积分的条
件,Dirichelelt条件)

• 三角函数满足上面的条件吗?

• 什么是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在级数展开中的意义和作用?

•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你能说出几个?

• δ函数的主要特征

• δ函数的筛选性

Fourier Transition
1 
f ( x)   F   e  d
i x

2  1/ 2 
• 狄里希利条件:
1 
F ( )   f x  e  dx
i x

2 1/ 2 
• (1) 函数在任意有限区
间内连续,或只有有限
• 若函数f(x)在区间(-∞, +∞)上 个第一类间断点(当t从
满足条件: 左或右趋于这个间断点
• (1)f(x)在任一有限区间满 时,函数有有限的左极
足狄里希利条件; 限和右极限)
• (2)f(x)在(-∞, +∞)上绝对
可积; • (2)在一个周期内,函
• 则f(x)可表示成傅里叶积分 数有有限个极大值或极
小值。

2
2022/11/10

第六章 Laplace Transformation

拉普拉斯变换理论是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首先是
英国工程师亥维赛德发明了运算法来解决电工计算问
题;之后法国数学家 P. S. Laplace 给出了严密的
数学定义,称为 Laplace(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学、光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拉
普拉斯变换比傅立叶变换的适用面要广。

§6.1 Laplace变换的定义

L[ f ( x)]   f ( x)e  px dx  F ( p)
0

• 其中的P=σ+iω为一复变量( σ > 0);

• 形式类似于Fourier变换,但条件要更宽松;

• L称为Laplace变换算符;

• F(p)称为函数f(x)的Laplace变换,记为L[f(x)]

• 相应的逆变换算符为:L-1

1   i
L1[ F ( p )]  
2i  i
F ( p )e px dp  f ( x)

3
2022/11/10

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比较

1 1  
 F ( )  e
ix
f ( x)  d
2 
f (t ) 
2 i  
f ( p)  e pt dp p    i

1 
F ( )   f ( x) e
ix
dx f ( p)   f (t )  e  pt dt
2 
0

f ( x)  g (t )  e t f (t )
• 拉普拉斯变换存在的条件比傅里叶变换存在的
条件要宽;
f (t )  0 (t  0) • 除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外,其它点导数连续;
• 存在常数M>0和σ>0,对于任意时间(t>0)
f (t )  f (t ) H (t ) 有:
f (t )  Me t

例题:
求单位斜坡函数 r (t )  t 及 f (t )  t 2的像函数


L[ f (t )]  f ( p )   f (t )  e pt dt
0

1  
2 i  
L1[ f (t )]  f (t )  f ( p)  e pt dp

n!
L[t n ] 
p n 1

4
2022/11/10

机电工程师与符号法
 d 
 L  R I  E
 dt 
 d 
 Lp  R  I  E p 
 dt 

E  R 1  R 1  
2
E E 1
I    1        ...
Lp  R Lp  R 1  LP  L p  L p  
1   
 L p

E  R  R   R  
2 3

I          .. 
R  Lp  Lp   Lp  

E  R 1 R2 1 R3 1 
I   2 2  3 3  ... 
R L p L p L p 

1
t
p

E   R   R  1  R  1 
2 3

I 
   t 
   t     t   ...
R   L   L  2!  L  3! 
E  
2 3
 R   R  1  R  1
 1     t     t   t  ...
R   L   L  2!  L  3! 

E  t
R
 d 
I  1  e L   L  R I  E
R   dt 

5
2022/11/10


L[ f (t )]  f ( p )   f (t )  e pt dt
0
例题: 1  
2 i  
L1[ f (t )]  f (t )  f ( p)  e pt dp

1. Do LT for sin t
eit  e  it
sin t 
2i
L[sin t ] 
1
2i

L eit   L e it  
1 1 1 
   
2i  p  i p  i 


p  2
2

拉普拉斯拉斯变换可用于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是研究线性系统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工具。

拉普拉斯拉斯变换是一种积分变换,它把时域中的常
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变换为复频域中的常系数线性代数方程。
因此,进行计算比较简单,这正是拉普拉斯拉斯变换(简
称:拉氏变换)法的优点所在。

应用拉普拉斯拉斯变换进行电路分析又称为电路的
复频域分析,有时也称为运算法

6
2022/11/10

例题:

1  5 
求L  的拉氏逆变换
 p  2

一些基本方程的Laplace变换

• (1) f(x)=1 for x>0

• (2) f(x)=xn (n为正整数)

• (3) f(x)=eax

• (4) f(x)=sinh(ax) (a为实数)

• (5) f(x)=xk (k>-1)

• (6) f(x)=sin(ax) (a为实数)

• (7) f(x)=cos(ax) (a为实数)

7
2022/11/10

RLC 电路

Resistance (电阻):

U R  IR

Capacitance (电容):
q
C
Uc
dq dU c
I (t )  C
dt dt
Inductance (电感):
dI (t )
UL  L
dt

1 dI (t )
U  IR 
C  I (t )dt  L
dt

dU c d 2U c
0  RC  U c  LC 2
dt dt

如何利用Laplace变换来求解电路的方程?

8
2022/11/10

§6.2 Laplace变换的性质

线性性质

[A1 f1(x)+ A2 f2(x)]=0 [ A1 f1 ( x)  A2 f 2 ( x)]e dx
 px
证: 

 
 A1  f1 ( x)e  px dx  A2  f 2 ( x)e  px dx  A1 F1 ( p )  A2 F2 ( p)
0 0

卷积定理
• 卷积的定义

9
2022/11/10

讨论
• 是否存在Laplace变换,取决于p的实部,通常情况下Re(P)
可取一足够大的正的实数,从而使得被积函数收敛.

性质:

• (1)线性: L[f1+f2]=L[f1]+L[f1]

• (2)相似性:L[f(x)]=F(p)
L[f(ax)]=1/a F(p/a)

• (3)卷积定理
L f1 (t ) * f 2 (t )  F1 ( p)  F2 ( p)

• (4) 位移定理: e  x f ( x )  F ( p   )

• (5) 延迟定理: f ( x  x0 )  e  px0 F ( p)

• (6) 导数定理: f ' ( x)  pF ( p )  f (0)

x 1
• (7) 积分定理:   ( )d  p L[ ( x)]
0

10
2022/11/10

导数定理证明:
df ( x)
函数f ( x)的像函数与其导数f ' ( x)  的像函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dx
若: [f (x)]=F (p)
则: [f’ (x)]=pF (p)-f(0-)

证:设e-px=u, f’(x)dx=dv,利用 udv  uv  vdu


 
 
 px 

则: f ' ( x)e  px dx  f ( x)e
0 0

0
f ( x)d (e  px )

  f (0  )  p  f ( x)e  px dx
0

只要p的实部足够大,当x →∞时,e-pxf(x) →0,所以F(p)存在,


微分性质得证。

延迟定理证明:

函数 f(t)的象函数与其延迟函数 f(t-t0)的象函数之间的关系为:
若: [f (x)]=F (p)
则: [ f ( x  x0 )]  e  px0 F ( p)

其中:当x﹤x0时,f(x-x0)=0

证:令ξ =x-x0
 
则:[ f ( x  x0 )]  
0
f ( x  x0 )e  px dx   f ( )e  p (  x0 ) d
0

 e  px0  f ( )e  p d
0

所以延迟性质得证。

11
2022/11/10

积分定理证明:
t
函数f (t )的象函数与其积分 f ( )d的象函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0

若: [f (x)]=F (p)
x F ( p)
则: [ 0
f ( )d ] 
p 1  px
 du  f ( x)dv,v  
证:令 u   f ( x)dx, dv = e-pxdx, e
p
利用 udv  uv   vdu

 x x e  px  e  px
 [( f ( )d )e dx]  (  f ( )d )   f ( x)(
 px
则: )dx
0 0 0 p 0
0 p
 px 
x e 1  1
 (  f ( )d )   f ( x)e  px dx  F ( p)
0 p 0
p 0 p
只要s的实部足够大,当x→∞及x=0-时,等式右边第一项均为
0,所以积分性质得证。

The Laplace Transformation

• Page 471:附录二

• 主要用途:线性微分方程(组)

含积分的方程

优点:非常简便

• 相关的物理问题:

交流RLC、RC、LC电路的求解等

dI 1 I E
dt C 
L  Idt  RI  E LpI   RI 
Cp p

12
2022/11/10

用LT求解RLC电路
1 dI (t )
I (t ) R 
C  I (t )dt  L
dt
U

 1 
I  p  R   pL   U  p 
 pC 

U ( p)  A1 A2 
I ( p)  1   

R 
1
 pL
  p  p1 p  p2 
 pC 
 

恒压条件:
U
U  p 
p
U  p UC  A A 
I  p  1   

 R 
1
 pL


 LCp  RCp  1  p  p1 p  p2 
2

 pC 

  R  R 2  4L / C
 p1 
 2L
p   R  R 2
 4L / C
 1
2L

U
A  LC 
R  4L / C
2

13
2022/11/10

I  t   A  e p1t  e p2t 

  R  R 2  4L / C
 p1 
2L

 p   R  R  4L / C
2

 1 2L

U
A  LC 
R2  4L / C

§6.3 拉普拉斯变换的反演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拉普拉斯反变换可以将频域响应返回至时域响应。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定义: F ( p )  f (t )  1
1   i

2 i 
F ( p )e pt dp
i 

式中,c为正的有限常数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较复杂,一般多采用部分分式展开的
方法间接求得。
设F(p)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有理分式,m 和n 为正整数,且 n ≥m 。
N ( p) a0 p m  a1 p m 1    am
F ( p)  
D( p) b0 p n  b1 p n 1    bn

14
2022/11/10

当n >m , F(s)为真分式,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展开为部分分式

1、D(p)=0 有n个单根,其中n个单根分别为:p1、 p2、… pn、


K1 K2 Kn
则:F ( s )    
p  p1 p  p2 p  pn
待定系数:K i  [( p  pi ) F ( p)] p  pi
N ( p)
或:K i  i =1、2、 … 、n
D '( p ) p  pi

2p
F ( p) 
p2  9

2、D(p)=0 具有共轭复根p1=+j ,p2 =-j


K1 K2
则:F ( p)  
p  p1 p  p2
N ( p)
待定系数:K1  [( p    j ) F ( p )] p   j 
D '( p ) p   j

N ( p)
K 2  [( p    j ) F ( p )] p   j 
D '( p ) s   j

设K1  K1 e j1,K 2  K1 e  j1,则有:

f (t )  K1e (  j )t  K 2 e (  j )t  K1 e j1 e (  j )t  K1 e  j1 e (  j )t

 K1 et [e j (t 1 )  e  j (t 1 ) ]  2 K1 et cos(t  1 )


p
F ( p) 
p 9
2

15
2022/11/10

3、D(p)=0 具有q阶重根p1 , 其余为单根p2、 p3、


K1q K1( q 1) K11 K2
则:F ( p)     (  )
p  p1 ( p  p1 ) 2
( p  p1 ) q
p  p2
其中:K11  [( p  p1 ) q F ( p )] p  p1
d
K12  [( p  p1 ) q F ( p )] p  p1
dp
1 d2
K13  2
[( p  p1 ) q F ( p ] p  p1
2 dp
……
1 d q 1
K1q  [( p  p1 ) q F ( p )] p  p1
(q  1)! dp q 1
N ( p)
K 2  [( p  p2 ) F ( p )] p  p2 
D '( p ) p  p2 p
F ( p) 
( p  3) 2


利用留数定理计算反演积分

定理一:若 p1,p2,..pn 是函数F(p)的所有孤立奇点(有限个),除这些点


外F(p)处处解析。适当选取c,使这些奇点全在Rep<b的范围内,
且当p→∞时,F(p)→0,则有

 
n
1 c  i
f (t ) 
2i c  i 
F ( p ) e pt
dp  
k 1
Re s F ( p )e pt (t  0)

定理二:若函数F(p)=A(p)/B(p)是有理函数,其中A(p)和B(p)是互质多项式,
A(p)的次数为n, B(p)的次数为m并且n<m。又假设B(p)的零点
为 p1, p2, …pk , 其阶数分别为 q1, q2, .. qk ,那么在f(t)的连续点
q 1
k
1 d j  q A( p ) pt 
f (t )   lim q j 1 ( p  p j ) j e (t  0)
j 1 ( q j  1)!
p  p j dp
 B ( p ) 

16
2022/11/10

拉普拉斯变换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 PWAnderson的局
域化文章
• Phys. Rev. 109,
1492 (1958)

作业
p
• 1. F ( p) 
( p   )( p   )

10( p  2)( p  5)
• 2. F ( p) 
p ( p  1)( p  3)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