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光的吸收 色散 散射 2022 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7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6-1 概述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如下现象:
1. 光强减弱: 光被介质吸收、散射
2. 介质中光速与频率有关:不同颜色的光传播速
度不同有时会沿不同方向传播,即色散
这些现象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实质是
电磁场与介质中的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是不同
物质的光学性质的主要表现。
本课程只采用经典电磁理论来定性解释现象和宏
观规律。
§6-2 光的吸收

现象:介质吸收光能,使光强减弱。

定性的电磁理论解释:

光的电磁场使微观带电粒子获得一部分能量
作受迫振动,粒子间相互碰撞,振动能变为平动
动能,成为热运动能量,即光能转为内能。
一、光的线性吸收规律伯定律(Lambert)-----描述吸收引强
变化
建立坐标系,使原点o在介质前表面处,x轴沿传播
方向,介质的厚度为L,入射光强为I0,出射光强为Il,
L
I0 dx I1
o x
I I+dI

设x处光强为I,在 x+dx处光强为I+dI,

朗伯假设: dI=-αIdx

α >0,为吸收系数,它与介质性质有关
dI=-αIdx
α 是常数时,可得:Il=I0e-αL
布格定律(P. Bouguer,1729年)
L 或朗伯定律(J.H.Lamber,1760)
说明:
I0 I1
1. α = (-dI/I)/dx,是单位长度的吸收率,单位:1/m
dx
o x
I+dI
2. 当L=1/α 时,I =II 0⋅e -1=0.3679 I0
3. IL= I0e-αL,I2L= I0e-2αL = I0(e-αL )2
表明:厚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时,光强按等比级数减弱,
公差为L 时,公比为e-αL
4. α与介质有关,玻璃对可见光的α约为10-2 cm-1
压强为101325Pa的空气对可见光的α 约为10-5cm-1。
dI=-αIdx
α 是常数时,可得:Il=I0e-αL 布格定律(P. Bouguer,1729年)
朗伯定律(J.H.Lamber,1760)
吸收系数与光强无关,该式是光强I的线性微分方程,
故该定律是光的吸收的线性规律。
在激光技术出现以前,大量的实验证明,该定律是
相当精确的。然而激光的出现,光强比原来大了几个乃
至十几个数量级,光与物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显现出来,
成为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吸
收系数不再是常数,而是依赖于电、磁场或光强的系数,
布格定律不再成立。
例: 玻璃的吸收系数为10-2cm-1, 空气的吸收系数
为10-5cm-1,问1cm厚的玻璃所吸收的光相当
于多厚的空气层所吸收的光。(郭永康P.361)
解:根据朗伯定律, I1=I0 e-αL
要使玻璃和空气吸收的光强相同,应满足:
αL = α’L’
L’=(α/ α’)L =10(m)
1cm厚的玻璃所吸收的光相当于10m厚的空气
层所吸收的光。
针对均匀溶液的吸收定律:
比尔认为溶液的吸收系数与溶液浓度有关:
α =Ac
A为常数,c是溶液浓度。
于是朗伯定律可以写为:
Il= I0e-AcL 比尔(A.Beer)定律(1852)
比尔定律只在c 较小时成立;c较大时,α不正比
于c,比尔定律不成立,但朗伯定律成立。
在比尔定律成立的情况下,可以由光在溶液中被
吸收的程度来决定溶液的浓度。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
复折射率的物理意义:
沿x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E = E0e−i[ω (t − x / v )] = E0e−i[ω (t −nx / c )]
折射率n是实数,电磁波不随距离衰减
如果折射率n是复数,n = n(1 + iκ )
则电场强度可写为:
− i[ω ( t − nx
 / c )] − nκω x / c − i[ω ( t − nx / c )]
E = E0e = E0e e
衰减项
2 −2 nκω x / c −α x
光强为: I = E0 e = I 0e
代表一个随距离衰减的一个平面波
衰减系数:α = 2nκω / c = 4π nκ / λ
折射率的虚部代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二、光的吸收与波长的关系
1.一般吸收(普遍吸收)
特点:吸收少,在相当大的波长范围内,对
各色光作等量吸收,即吸收系数与波长无关。
因为等量吸收,所以出射光中含各色光的比
例与入射光相同,颜色不变。
因为吸收少,所以透过介质可以看到另一侧
发光的物体,称这种介质对这个波长范围的光是
透明的。
2. 选择吸收
特点:对某些波长吸收强烈。
吸收量随波长变化发生显著变化,对被吸收的波
长范围的光不透明。
实验表明:任何物体都存在两种吸收,表现为对
某些波长范围的光是透明的,而对另一些波长范围的
光是不透明的。
例如: 玻璃对可见光透明,对紫外光是不透明的;
石英对可见光透明,对红外光是不透明的
橡胶对可见光不透明,但对红外光透明。
三、吸收光谱
同一物质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有着相当严
格的对应关系。物质的发射光谱有多种:线光谱、
带光谱和连续光谱等。大致说来,
原子气体的光谱是线光谱,而分子气体、液体和
固体的光谱大多是带光谱。吸收光谱也如此。

汞的吸收谱
太阳光谱就是典型的暗线光谱。
19世纪,科学家们先后观察到太阳的辐射谱中有许多
暗线,研究发现这些暗线是太阳周围的太阳大气中的
原子对太阳发射的连续光谱选择吸收的结果。

太阳光谱
可以用来确定太阳表面层中包含的元素分析
在化学的定量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业: 第六章, 2
§6-3 光的色散

牛顿在1672年发现,不同颜色的光经折射后沿不
同方向传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n=n(λ)
§6-3 光的色散

牛顿在1672年发现,不同颜色的光经折射后沿不
同方向传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n=n(λ)
n与λ的关系,可用色散曲线来表示:
对于不同的物质,其色散曲线形状相似,但数值和
位置不同,从曲线可以看到,有两类区域:

(1)正常色散区域
λ↑时,n↓ 即dn/dλ<0
折射率用Cauchy公式表示:
n=a+b/λ2
a、b为正常数.
色散关系为:dn/dλ =-2b/λ3

色散与吸收有关,正常色散区与一般吸收对应。
(2)反常色散区域
λ↑时,n↑ 即 dn/dλ >0
这个区域与选择吸收相对应,因为吸收强烈,
透射光很弱,难以测量,所以在色散曲线中画虚线。

作业:第六章 8
§6-4 光的散射

一、什么是光的散射

光的散射:光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媒质时,
部分光偏离原传播方向,散向侧面传播的现象。

如:夜间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是空气的光学
性质不均匀性产生的散射。

光的散射是光与物质作用后的一种光现象,按
光学性质不均匀的原因,散射可分成:
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均匀介质中的分子散射。
二、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
混浊介质: 均匀介质中含有其它物质的微粒,如:
含尘埃的空气,含水球的空气(雾)。

混浊介质对应的散射可按微粒大小分为:

瑞利散射:微粒直径<λ/10,散射光强与波长有关

米散射:微粒直径> λ/10,散射光强与波长无关

瑞利散射、米散射的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相同,为
弹性散射。

Light in Light out 𝜔


1、瑞利散射(Rayleigh)的规律

瑞利在1871年提出,如果混浊介质的悬浮微粒的
线度小于等于λ/10,散射光的光强与波长有关:

散射光强 ∝ 1/λ4 瑞利定律

按照瑞利定律,如果入射时 I红=I紫,则散射光中:

I紫/ I红=(λ红/ λ紫)4=(7200/4000)4=1.84≈ 10

即紫光散射强。
由瑞利定律可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
1) 白天天空是蓝色的
因为看到的是太阳光被大气层分子散射的散射光,
其中短波长的蓝色光散射强,所以看到蓝色的天空。
2) 日出、日落时,太阳是红的
因为这时光在大气层中经过的路径最长,蓝光都
被散射了,只剩红光。
3) 中午时太阳是白色的
因为阳光通过空气的路径最短,散射少。
4) 烟的颜色
点燃时的烟是蓝色的,烟是由碳粒形成,此
时时碳粒小,是瑞利散射,故看到烟的颜色是蓝
色的。

而吸入胸中再吐出的烟是白色的,碳粒周围
凝结水气后,颗粒变大,是米散射,它与波长无
关,故散射光是白色的。。而绿灯人眼最敏感。
2、瑞利散射光的偏振特性
实验表明,瑞利散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散射
光的偏振特性可以用光的横波性来解释:
自然光可看成是沿二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光振动,
如图所示,散射粒子中带电离子做这两个方向的受
迫振动,也辐射这两个振动方向的光。
散射粒子

α :散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夹角。
垂直于纸面振动的散射光,符合横波要求,散射
光光强为:k(I0/2),k为散射系数,

在纸面内振动的散射光,只有垂直于散射光传播
方向的振动分量可以传播,其光强为:k(I0/2)cos2 α 。

散射总光强为: k(I0/2)+ k(I0 /2) cos2α

= kI0(1+cos2α)/2
散射总光强为: kI0(1+cos2α)/2

自然光沿水平方向传播时,散射
光的光强随散射角的变化
散射总光强为: kI0(1+cos2α)/2
散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偏振度:
P=(Imax-Imin)/( Imax+Imin)
垂直纸面方向光强最大:Imax= kI0/2
平行纸面方向光强最小:Imin=kI0/2cos2 α,
所以: P=sin2 α/(1+cos2 α )
P=sin2 α/(1+cos2 α )
α =0、π:
P=0 (自然光);
α=π/2:
P=1 (线偏振光);
0<α<π/2 或 π/2 <α< π :
部分偏振光。 散射光的偏振度
随散射角的变化
偏振情况以入射光方向旋转对称
3、米散射

1908年,米(Mie)氏提出了关于混浊介质中悬浮
微粒的线度可与入射光波长相比拟时的散射理论:

1)随着悬浮微粒的增大,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反比关
系逐渐减弱。(例:组成白云的水滴的线度接近可
见光波长)

2)随悬浮微粒的线度的增大,沿入射光方向的散射
光强将大于逆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强。
悬浮微粒的线度约为四分之一波长,米氏散射光
强的角分布为:

悬浮微粒的线度大于四分之一波长并逐渐增大时,
在传播方向上的散射光强明显增强,并会在某些方
向上产生极大:
三、均匀介质的分子散射
均匀媒质中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会引起密度起伏,
使各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光学性质不均匀性,如:
高层大气不含尘埃,却有密度起伏。
这种由分子热运动引起介质光学性质不均匀性
所产生的散射称为分子散射。
分子散射的规律与瑞利散射相同,这是因为均
匀媒质中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引起密度起伏的区域比
波长小得多。
当光被原子或分子散射时,还有一小部分散射光
是由分子转动、分子振动、晶格振动及各类激发元参
与产生的,这部分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
称为非弹性散射。
例如: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

Light in 𝜔 -𝜔 𝜔 𝜔 +𝜔
Light out
𝜔 𝜔 𝜔 𝜔
𝜔 𝜔
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 :
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发现,是指
一定频率的激光照射到样品时,激光与样
品介质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分子的振动使
散射光的频率比入射光较低或较高的现象。

拉曼散射光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一种
分子(或原子团)振动的方式是唯一的,因此可以产生特
定频率的散射光,其光谱就称为“指纹光谱”,是研
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武器。
1930年拉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拉曼散射会产生两种频率的散射光:
• Stokes Raman scattering. 介质吸收能量,辐射
出的光子能量低于入射光子的能量。(Stronger)
•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介质损失能量,
辐射出的光子能量高于入射光子的能量。

拉曼频移~10GHz 𝐸 +hν

𝐸 +hν

h(ν+Δν)
h(ν-Δν)

𝐸
V=1
𝐸
V=0
布里渊散射(Brillouin scattering):其本质是
入射光与介质中的光学声子相互作用产生的非弹性散
射,与拉曼散射不同的是,布里渊散射是研究能量更
小的元激发。
散射光谱中,在瑞利散射谱线的两侧各有一条频
移量相等的布里渊散射谱线。布里渊频移~GHz
总结:
均匀介质的分子散射:
弹性散射:瑞利散射
非弹性散射:拉曼散射(分子振动)
布里渊散射(光学声子)
思考问题:如何
总结: 测量布里渊散射
均匀介质的分子散射: 光谱?需要高精
度光谱仪
弹性散射:瑞利散射
非弹性散射:拉曼散射(分子振动)
布里渊散射(光学声子)
散射光的频谱、强度等与介质的成分、结构、
均匀性及物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光散射的研究,
可以探索物质的这些特性的变化。

作业: 第六章, 3,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