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原早期文明的形成发展及重要影响

要】
中原早期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先后主要经历了由东向西的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文化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
段。在中国早期文明雏形初现的过程中,中原文明始终在生产工具、文化艺
术、社会制度等方面葆有领先优势,并通过或和平文化交流或诉诸武力开拓的
方式促进当时中国境内各文明的交汇激荡,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进程中具有其他
地区文明不可比拟的文化辐射与民族交融作用。

【关键词】中原文明;中原地区;中华文明;文化传承
【正文】
一、中原文化区的定义
一个文明的发源壮大离不开孕育它的地域,它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难免带
上所属地域的深刻烙印。因此,在研究中原早期文明之时,对其所属文化地域
即文化区进行明确的定义具有必要性。在吴必虎先生看来,文化区作为一种关
于文化的地理类型的概念,具有三个特征,分别为自然环境特征在一定范围的
空间内相对相同、所经历的历史历程相似、人口结构与传统习俗具有血缘相似
性。由于早期文化尚不具备鲜明的历史进程与传统习俗的特点,下面对中原文
化区的定义主要在第一个纬度上展开。
早在《诗经》中就已有“瞻彼中原”的说法,这表明中原文化区作为一个
广义的历史地理概念由来已久。早期的中原文化区包括了今天的河南省全省、
山东省西部的一小部分、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东部。
在自然环境上,中原文化区具有“一山四水”的特征。中原地区在南北方
位上由横跨的黄河、淮河两条“母亲河”形成了两条天然的界线;在东西方位
上,中原地区的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南、北、西三面有山,中、东部则有黄
淮海冲积大平原,间有盆地,这组成了中原文化区的基本自然环境。中原文化
区的特点是面积较大、位置居中。这种特点既可以使中原文化区的文化向四面
八方发展,又有利于其吸收周边文化的先进之处。

二、中原早期文化的起源
中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其先后经历了由东向西的磁山文
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文化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在
中国早期文明雏形初现的过程中,中原文化始终在生产工具、文化艺术、社会
制度等方面葆有领先优势(例如青铜器、礼乐制度、城邑等中国文明形成的重
要标志最早就是在中原地区的文明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并通过和平文化
交流或是暴力战争手段对当时中国境内各类文化的发展态势起到明显的主导作
用。
对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与形成过程,近年来学界的普遍认识随着考古学的
进展而不断更新,近年来逐渐转向“一元多体”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原地
区是中国古文明诞生的重要摇篮,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进程中具有其他
地区文化不可比拟的文化辐射与民族交融作用。

3.3.2 贫富分化与等级差异
早期文明生产水平的快速进步使得社会财富大量积累,这不可避免地带来
了贫富分化与社会等级差异。具体可以从社会居住遗址结构与墓葬礼仪的角度
分析。
在处于龙山文化的庙底沟遗址中发现了没有任何随葬品的 145 座单人仰身
直肢葬的墓葬,展现了当时普通居民墓葬的状况。而在妯娌遗址中发现了贫富
差距巨大、等级鲜明的墓葬,其中规模较大大的墓葬都配有棺椁。此外具有礼
仪性质的大石璧和成组的“铙形器”都表现出当时已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同时
按贵族等级身份使用礼器的制度也业已完善,这是全国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罕
有的。
与此同时,随着贫富分化的出现,中原地区的早期社会结构也率先开始发
生变化。一改仰韶文化早期以半地穴式建筑向心布局的聚落形态,龙山时期的
郑州大河村发现的多间套房等构造表明人人较为平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从中原到周围地区文明中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渐导致阶级的区分,阶级对立随
之而生。在长时间的阶级分化后,社会组织开始呈现较复杂的多层结构,父权
制家族彼此的财富积累与和社会地位的逐代积累使少数显贵家族控制了社会权
力,而大多数人则沦为平民和奴隶。同部族之中以及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财产
与土地,原始的战争的烈度与频率逐渐加码。这种巨大分化、剧烈动荡的状况
正是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鲜明特征。

五:总结
中原地区的早期文明不但有悠久的发展史,更在中国整个新石器时代文化
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原地区早期文明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
的起源与形成。当今对其的研究与考古发现还远没有结束,许多秘密还有待探
索与挖掘。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研究中原早期文明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并非要是
对“中原中心论”的“复辟”。应当指出的是,古代中国各地的史前文化都是
在适应各自的当地然条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彼此通过或直接或间
接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独特
的贡献。黄河中游的核心地位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新石器
时代后期才突现出来,并最终奠定了中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而这与它长期
处于各文化区的中心地带有很大关系。总之,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发展及其独一周
边文明和中华早期文明的作用的认识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多
元性、向心性、发展连续性的认识,又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华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文化区

第二个时期是前仰韶文化时期,年代约公元前 7500 年~前 5000 年。这一


时期也可称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主要是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关中
地区的老官台文化和豫北冀南地区的磁山文化。
前仰韶文化中的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已发现同类遗址百余
处。年代约为公元前 5900 年~前 5500 年。经济生活以原始的旱地农业为主,
种植粟和黍,饲养家畜,兼有渔猎和采集。根据对墓地的分析,当时的社会发
展阶段应属于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母系大家庭是这一时期主要的家族形
态。裴李岗文化应是由贾湖遗址的前裴李岗文化发展而来,其发展去向一般认
为是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
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中南部,晋东南也有零星发现。已发现同类
遗址 10 余处。年代约公元前 6000 年~前 5700 年。这也是一种定居的原始农耕
文化。虽尚未发现明确的居址,但在磁山遗址的许多窖穴里都发现有农作物粟
的灰烬,同时人们还饲养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它的发现为当地的仰韶文
化找到了渊源。
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陕南和陇东地区。已发现同类遗址数十处。
年代约公元前 5900 年~前 5000 年。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都与裴
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相同。其文化成就之一是发明了早期彩陶,为中国新石器
时代彩陶本土起源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仰韶文化
第三个时期是仰韶文化时期,年代约公元前 5000 年~前 3000 年。这一时
期可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遗存,目前已发现有五
六千处遗址。考古发掘在半坡遗址首次大面积揭露出母系氏族社会的聚落遗址。
在濮阳西水坡墓地发现用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图案,在汝州洪山庙遗址发现的
彩陶瓮棺葬群,这些发现都加深了人们对仰韶文化地区性内涵、性质和社会发
展阶段等的认识。鉴于仰韶文化在不同地区和时期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最初把
它划分成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后来又分为三个主要地区各有几个类型。但
对分区和类型的划分一直都不统一,近年一般把仰韶文化分为早晚期或前后两
期。不管怎么划分,仰韶文化及其相关文化群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重要
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仰韶文化上承前仰韶诸文化,后经庙底沟二期文化而发展
为中原龙山时代文化,是一个经过长期发展的文化共同体。

2.3 龙山文化
第四个时期是龙山时代,年代约公元前 3000 年一前 2000 年。这一时期即
新石器时代末期,也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有学者称为铜石并
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时代文化、陶寺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龙山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年代约公元前 2900 年一前 2500 年。
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和关中地区。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发现有房址、陶窑、灰
坑和有 145 座墓葬的墓地,具有从仰韶文化向河南龙山时代文化过渡的性质,
一般认为是龙山时代早期遗存。这时的聚落除流行半地穴式单间房屋外,还出
现了半地穴式“吕”字形双间房屋和窑洞。新近在妯娌遗址发现的墓葬,等级
差别鲜明,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组织及发展阶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河南龙山时
代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已知遗址达六七百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600 年一
前 1900 年。发现大量房址、墓葬、灰坑、陶窑、石灰窑、水井和城址等重要遗
存,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发现是城址,目前已知 6 座。王
城岗城址内有殉人、殉兽的奠基坑。平粮台城内有建筑在夯土台上的土坯排房,
铺设有地下排水管道。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原地区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值
得注意的是还在一些遗址发现铜渣、坩锅和小铜器残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
为了把黄河中下游统称的龙山文化相区别,便各自冠以省名称之,河南这一类
遗存被称作“河南龙山文化”。陶寺文化主要分布在晋南临汾盆地,已发现同
类遗址 75 处。年代上限大约不超过公元前 2600 年,下限为公元前 2000 年稍晚。
陶寺遗址的发掘出土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如带天井的窑洞建筑,有木构设
施的水井,彩绘云雷纹陶壶和蟠龙纹陶盘,带朱书文字的陶壶,以及铜铃、彩
绘木器、石磬、鼍鼓、土鼓等。尤其在大型墓地发掘出 1300 多座墓葬,其中仅
10 座墓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或有棺椁葬具,与中小型墓相比,贫富悬殊,表现
出严格的等级差别,同时也表明已产生按贵族等级身份使用礼器的制度。陶寺
文化的发现和确立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例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