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第 11 章 營業資產-折舊與價值減損

◎折舊(Depreciation):對有形資產(固定資產)的分攤
◎折耗(Depletion):對自然資源的分攤
◎攤銷(Amortization):對無形資產的分攤

一、折舊
1.定義(APB #1)
折舊係應用系統而合理的方法,將有形資產之成本扣除殘值後,作為分攤
基礎,按其耐用年限加以分攤的一種會計方法。折舊係一種成本分攤的程序
而非資產評價的手段。對管理當局而言,折舊方法的選用不僅是反映出公司
如何使用此項資產,以便使收入與費用相加配合;另一方面亦會影響公司
Bottom-Line 的損益金額。

2.折舊的因素:
(1) 資產之成本或資本化之購入後成本(Capitalized post-
acquisition costs):達到可使用狀態之一切支出。
(2) 殘值(Residual Value):估計處置該資產之淨值。
(3) 耐用年限(Useful Life):受到
A.物質因素(Physical Factor)
a.使用而磨損
b.自然力之作用
B.功能因素(Functional Factor)或經濟因素(Economic Factor)
a. 能量不足(Inadequacy):由於公司對該資產之需求增加,
導致原本舊資產不足以應付,因而更換該機器設備。
b. 更新設備(Supersession):通常是為了將資產更換為更具
效率與經濟效益之新資產。例如:將大型主機換成個人電腦或將波
音 767 換成波音 777。
c.過時陳舊(Obsolescence):為 Inadequacy 與 Supersession 兩者以外因
素所造成,通常由於技術創新所導致的。

3.折舊的方法
(1)以服務量為基礎(Activity Method)
A.工作時間法(Input 面)
B.生產數量法(Output 面)
(2)以時間經過為基礎
A.固定折舊法-直線法(Straight-Line Method)
B.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Methods 、Decreasing
Charge Method)
a.年數合計法(Sum-Of-The-Years’-Digits)
b.定率遞減法(Fixed-Percentage-On-Declining-Base Method)
c.倍數餘額遞減法(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C.遞增折舊法,又稱利息法,並非一般公認的折舊法(僅用於少數公用
事業)
a.年金法
b.償債基金法
(3)特殊折舊方法
A.盤存法(Inventory Method)

1
B.報廢汰換法(Retirement Method)
C.重置法(Replacement Method)
D.集体折舊法(Group Method)
E.複合折舊法(Composite Method)
F.複利法(Component Interest Method)

4.範例

(1)以服務量為基礎之舉例

機器成本 $5,500
殘值 500
耐用年限 4年
可使用時數 10,000 小時
可生產數量 40,000 單位

A.工作時間法
假設今年使用 2,500 小時,其折舊計算如下:

B.生產數量法
假設本年度生產 12,000 件

(2)以時間經過為基礎之舉例
A.直線法

使用直線法之基本假設:
a.資產之經濟效益每年大致相同
b.維修成本每年大致相同
优點:計算簡單,容易了解
缺點:a.視折舊為時間之函數,而與使用無關。
b.若各年使用情形不同,無法達到成本與收入配合的原則。
c.採用直線法可能使投資報酬率的計算受到歪曲,新資產之投資報酬
率低而舊資產投資報酬率高。

B.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Method)或遞減折舊法


(Decreasing Charge Method)──適用於經濟效益逐年遞減的資產
a.年數合計法(SYD)
使用年數 剩餘年限 折舊率 ×折舊成本=折舊費用 期末帳面價值

2
1 4 4/10 $5,000 $2,000 $3,500
2 3 3/10 5,000 1,500 2,000
3 2 2/10 5,000 1,000 1,000
4 1 1/10 5,000 500 500
10 5,000

b.定率遞減法
按固定折舊率(r)乘以遞減之帳面餘額

r:折舊率  c:成本  s:估計殘值  n:估計耐用年限

定率遞減法折舊表

年數 帳面價值 ×折舊率=折舊費用 期末帳面價值


1 $5,500 45.09% $2,480 $3,020
2 3,020 45.09% 1,362 1,658
3 1,658 45.09% 747 911
4 911 45.09% 411 500
5,000

c.倍數餘額遞減法
按直線法折舊率之倍數乘以遞減之帳面價值。
注意:本法不考慮殘值

年數 期初帳面價值 ×折舊率=折舊費用 期末帳面價值


1 $5,500 50% $2,750 $2,750
2 2,750 50% 1,375 1,375
3 1,375 50% 688 687
4 687 50% 187 500
5,000
Ps.第四年期未帳面價值要設定為殘值$500,再反推當年度折舊費用$187

(3)遞增折舊法──非一般公認會計方法,從略
有興趣者可參考鄭丁旺七版
(4)特殊折舊方法
A.盤存法:適用於資產數量眾多、單位價值小、耐用年限長且容易破損或遺
失者,如:飯店之餐具、工廠之小工具等。

例:
期初 500×500= $250,000
期末盤存 400×450= 180,000 (重置成

3
本)
折舊費用 70,000

Dr.折舊費用 70,000
Cr.工具 70,000

B.報廢法(又稱汰換法,Retirement Method):平時不提列折舊,直到
資產報廢時,再將舊資產之成本與處分殘值之差額轉作折舊,新資產之成
本則列為該資產之新帳面價值。例如:電力公司之電線桿、鐵路局之鐵軌枕
木及旅館之家具設備等。

按報廢成本(舊資產)-(殘值收入)作為折舊費用
例:
線路成本 $1,000,000
報廢成本 150,000
重置成本 200,000
處置收入 50,000

Dr.現金 50,000
折舊費用 100,000
Cr.線路設備 150,000
Dr.線路設備 200,000
Cr.現金 200,000

C.重置法:同報廢法般平時不提列折舊,但將新資產之成本與舊資產處分
殘值之差額轉作折舊,舊資產之成本仍列在帳上。
按「重置成本減殘值」作為折舊費用

Dr.折舊費用  150,000
   Cr.現金    150,000

◎缺點:a.非系統而合理合攤
b.早期不提折舊
◎改用: 備抵法
D.集體折舊法(Group Depreciation) :將相同種類及相同耐用年限之多
項資產視為單一資產。在帳上僅記載同一資產及累計折舊科目,並採用平均
折舊率計算折舊?若有處分個別資產時,則將該資產之原始成本沖銷,成本
與處分殘值之差額,借記「累計折舊」,而不計算處分損益(因無個別資產
之累計折舊記錄),俟最後資產處分時,再認列損益;遇有新購同類資產時,
借記同一資產科目,依原折舊率計提折舊。
適用於 1.性質相同的資產(Homogeneous)
2.使用年限大致相同
方法:求出平均使用壽命

大榮貨運公司於 91 年 1 月 1 日購入運貨卡車十輛,每輛成本$500,000,估計可
用五年,殘值每輛$100,000,採集體折舊法及直線法計提折舊,該公司於 92 年
底出售三輛,得款$750,000,又於 93 年初新購一輛,成本$600,000,殘值估計
$120,000,最後於 93 年底以每輛$140,000 之價格將全部卡車出售,試作各年度

4
分錄。

解:91 年 1 月 1 日
運輸設備 5,000,000
現金 5,000,000
91 年 12 月 31 日
折舊 800,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800,000

92 年 12 月 31 日
折舊 800,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800,000

現金 750,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750,000
運輸設備 1,500,000

93 年 1 月 1 日
運輸設備 600,000
現金 600,000

93 年 12 月 31 日
折舊 656,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656,000

現金 1,120,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1,506,000
處分設備損失 1,474,000
運輸設備 4,100,000

E.複合折舊法(Composite Depreciation)
將不同種類、不同耐用年限,而有相關的資產合在一起,視為單一資產,
採用加權平均折舊率以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其帳務處理與集體折舊法
完全相同,但應將各資產之資料加權平均以計算折舊率;遇有新購資產
時,應即「重新計算」加權平均折舊率。
例:

甲公司於 91 年 1 月 1 日購入下列運輸設備:
種類 單位成本 數量 單位殘值 耐用年限
大卡車 600,000 2 120,000 6
發財車 300,000 2 50,000 5

5
摩托車 60,000 10 0 4
該公司採用複合折舊法及直線法提列折舊,試作下列分錄:
1. 91 年 12 月 31 日提列折舊。
2. 92 年 1 月 3 日處分一輛大卡車,售得現金$60,000。
3. 92 年 1 月 6 日以$830,000 購買新卡車一輛,估計殘值為$130,000,可用五年。
4. 92 年 12 月 31 日提列折舊。

解:
1. 91 年 12 月 31 日
折舊 409,992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409,992

2. 92 年 1 月 3 日
現金 60,000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540,000
運輸設備 600,000
3. 92 年 1 月 6 日
運輸設備 830,000
現金 830,000

4. 92 年 12 月 31 日
折舊 470,007
累計折舊-運輸設備 470,007

5.折舊方法的選擇
(1)系統而合理的分攤
(2)成本與收益的配合
(3)簡單
(4)配合稅法規定以降低簿記成本
(5)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分離以節省稅源
6.特殊折舊問題
(1)未滿一年折舊之計算
A.通常按月為計算折舊單位,每月 15 日以前買入者,按全月計算,16 日
以後買入者不計當月折舊。
B.以年為計算折舊單位者,6/30 以前購入者,全年計算。
C.當年度不論何時購買皆提半年折舊。

例:
7/1/91 購買設備成本 $10,000
     耐用年限 5年
      無殘值

年次(全 年數合計法(YSD) 倍數餘額遞減法


年) (DDB)

6
1 5/15× $10,000= $3,333 40%× $10,000= $4,000
2 4/15× 10,000= 2,667 40%× 6,000= 2,400
3 3/15× 10,000= 2,000 40%× 3,600= 1,440

91 年折舊(半年)
6/12× $3,333= $1,667 6/12× $4,000= $2,000

92 年折舊
上半年 6/12× $3,333= $1,667 6/12× $4,000= $2,000
下半年 6/12× 2,667= 1,333 6/12× 2,400= 1,200
$3,000 $3,200

93 年折舊
上半年 6/12× $2,667= $1,333 6/12× $2,400= $1,200
下半年 6/12× 2,000= 1,000 6/12× 1,440= 720
$2,333 $1,920

◎對管理當局而言,折舊方法之選用通常和其是否能節省相關稅賦而定,因此
較常見的方式是以「年數合計法」作為報稅時折舊之方法,利用年數合計法早
期折舊費用較高之特性提早節省稅賦。
◎對投資人而言,折舊方法之選用應越貼近實際收入產生模式越佳,例如:若
企業之使用該資產所產生之收入乃逐年遞減,則採用加速折舊法將是最佳之
選擇。但有人認為未來的收入並無法準確的預估,因此使用最簡單的直線法較
佳;也有人認為不管如何,報稅時的方法就應該是財報上的方法,避免維持
兩套帳增加帳務成本。但對公司而言,通常會在報稅時採用「年數合計法」以
降低稅賦,而財報上則採用「直線法」以增加盈餘。這方式不僅可避免掉公司
被惡意併購,另外也可從淨利之增加提升股東之財富。
7.折舊之變動與更正
(1)會計原則的變動:計算累積影響數,在損益表中列於「非常損益項目」之
下。
(2)估計的變動:不可以調整前期損益,應將未折舊之餘額,改按新估計的
耐用年限及殘值計提折舊。
(4) 會計錯誤:調整前期損益列於保留盈餘表中。

二、營業資產價值減損之處理
FASB 第 121 號公報規定,當有證據顯示固定資產帳面值未能(無法)全部回收,
即視為價值減損,應立即認列損失。
(一) 損失應否認列之判斷
當有下列事件或情況之改變發生時,可能導致資產價值之減損:
1. 資產市價大幅下跌。
2. 資產使用方式或程度有重大改變。
3. 該項資產在法律上或該公司所處之商業環境下之價值明顯改變。
4. 資產之累積成本已大幅超出原預計之取得或建造成本。
5. 預算數字顯示資產之使用將持續有損失。
當有任何跡象顯示資產之帳面價值可能無法回收時,即應進行「可回收
性測試」,以確定其價值是否減損。

7
●可回收性測試
1. 估計由資產之使用及最後之處分,未來可得之淨現金流量。
2. 若未來淨現金流量之未折現總數小於資產帳面價值,則資產價值之減損業已
發生,反之,則資產價值並無減損。

(二) 損失金額之計算
1.繼續使用之資產
對於企業欲於營業中繼續使用之資產而言,減損之金額可依下式計算:
價值減損損失=資產帳面價值-資產公平價值
該資產有公開交易之市場存在,則以市價為其公平價值。
該資產無公開交易之市場存在,依未來淨現金流量之現值決定其公平市價。

2.備供處分之資產
價值業已減損之資產,若經評估其繼續使用之利益小於成本(即可能為企業
帶來持續之損失),則企業可能決定不再於營業中使用該資產,而伺機予以
處分。此時,該資產應依淨變現價值(公平價值減預期處分成本)評價,而損
失則依下式計算:
價值減損損失=資產帳面價值-資產淨變現價值

(三) 損益認列之分錄
設備價值減損損失 XXX
累計折舊 XXX
資產價值減損損失於損益表上列於其他收入與費用(營業外損益)項下,
不視為非常損益項目

(四) 損失認列之後續處理
資產因價值減損而認列損失並降低帳面價值後,其後續之會計處理亦因資
產之繼續使用或欲直接處分而有不同。
1. 繼續使用之資產
繼續使用之資產於認列價值減損之損失後,以降低後之帳面價值為新
成本,以後每年依新成本基礎提列折舊,還有價值再次減損亦比照處
理,但若價值回升,則不能將已認列之損失及已降低之帳面價值回復。
其理由為:降低後之帳面價值既已成為新的成本基礎,則以後資產之
評價自不能高於該成本。

2. 備供處分之資產
價值減損後欲處分之資產,依損失認列後較低之淨變現價值評價。由於
隨時可能出售,故不再提列任何折舊,每期末依當時之淨變現價值與
價值減損前之帳面價值,二者之較低者重新評價,亦即,認列價值減
損之損失後,若淨變現價值回升,則在不超過原帳面價值之範圍內,
可認列價值回升利益。價值回升之利益於損益表中仍列於營業外損益項
下。
例:
下列為 A 公司 90/12/31 某項設備之相關資料。
成本 $600,000
累計折舊(截至 90/12/31) 200,000
預期未來每年現金淨收入 75,000

8
公平市價 200,000
假設 A 公司決定仍繼續使用該項設備,其剩餘耐用年數為四年,估計最後殘值
$20,000。
試作:
(1)90/12/31 有關價值永久性減損的會計處理。
(2)91 年提列折舊之分錄。
(3)若 91/12/31 該設備的公平市價為$250,000,應如何處理?
(1)可回收性測試:
未來淨現金流入總額=75,000*4+20,000=320,000<帳面值 400,000
所以價值已減損
損失=$400,000-200,000=200,000
90/12/31
設備價值減損損失 200,000
累計折舊-設備 200,000

(2) 91/12/31
折舊費用 45,000
累計折舊-設備 45,000
(200,000-20,000)/4=45,000
(3)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一旦市價下跌後,以降低後之帳面價值為新成本基礎,
以後市價若有回升不得承認市價之回升利得。

三、意外毀損與保險
1. 會計處理
(1)攤提期初至毀損日之折舊與保險費(若有投保)
(2)將毀損部分之資產帳面值轉至災害損失,保單若同時註銷,應將未耗保險費
亦一併轉入意外損失。
如保險公司賠償部分損失而降低保額,則應將應於已受賠償部分之保費轉入意
外損失,繼續有效部分之保額,其保費仍列為預付保險費。
(3)可獲得之保險賠償沖減災害損失。
2. 保險賠償額之計算
可自某家公司獲得之賠償,係下列二項較低者:
1. 向該家保險公司投保之保額
2. 該保險公司應分擔之損失
=

例:
A 公司 82/11/1 為機器及房屋投保火險,並即預付一年保費,有關資料如下
機器 房 屋
保險公司 甲 乙 丙
保額 $200,000 $250,000 $400,000
共保要求百分比 80% 70% 80%
一年保費 $4,800 $6,000 $9,000
83/7/1 發生火災,機器全毀,房屋毀損全部之 75%,當時機器及房屋之公平市
價為$300,000 及$900,000。

9
計算可獲得之保險賠償

機器 房 屋
甲 乙 丙 合計
(1)保額 $200,000 $250,000 $400,000 $650,000
(2)共保要求額* 240,000 630,000 720,000
(3)保險公司分擔損失** 250,000 259,615 375,000
(4)賠償額【(1)與(3)取較低者】 200,000 250,000 375,000

*甲=300,000×80% **甲=

乙=900,000×70% 乙=

丙=900,000×80% 丙=
二、折耗:自然資源成本之分攤
1.折耗成本
(1)取得成本:探勘成功後,轉入天然資源科目,若探勘失敗,則將成本沖
銷,並認列損失。
(2)探勘成本:大部份之情況下,探勘成本均認列為當期費用。但當探勘成
本重大且發現資源的風險不確定時,則予以資本化。
(3)開挖成本:可分為 a.有形-折舊;b.無形-折耗。
(4)復原成本

2.折耗之計算
例:M 煤礦公司

取得土地成本 $ 50,000
探勘成本 100,000
無形開挖成本 850,000
總成本 $1,000,000

(1)成本折耗法:估計可開採$1,000,000 噸煤
每桶折耗率= $1,000,000/1,000,000=$1
第一年開採 250,000 噸
Dr.折耗費用 250,000
Cr.累計折耗 250,000

(2)百分比折耗法:我國稅法規定煤礦折耗率 12.5%
例:
售 價 $3,000,000
費 用 2,000,000 (不包括折秏)
收 益 $1,000,000
× 50%
最高折耗額 $ 500,000

百分比折耗額
售價×12.5 %= $ 3,000,000 × 12.5% = $375,000<$500,000

10
Dr.折耗費用 375,000
Cr.累計折耗 375,000

◎和成本折耗法之差額$125,000 屬於暫時性差異,應做跨期間之所得
稅分攤。

四; 財務報表上的表達
(1)當期折舊的費用
(2)資產負債表日各主要折舊性資產之餘額
(3)資產負債表日各主要折舊性資產之累計折舊
(4)折舊方法
(5)有沒有提供作為貸款抵押或其他承諾事項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