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2

第2章 光的干涉

Interference of Light
内容提要: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和实验事实来揭示
光的波动本性。介绍几个典型的干涉装置和几个重
要概念。
2.1 波动的特性
讨论波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2.2—2.7 光的干涉 分波面 杨氏双缝干涉
相干光的获得 分振幅 等倾干涉、等厚干涉
分振动面 偏振光的干涉
几种重要的干涉实验

2.8—2.11 干涉仪和其他应用
迈克尔孙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牛顿环 1
E

§2.1 光的电磁理论 (P9) H

一、光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 类比法 v

电磁波 光波(已知)
实验事实 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 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
且满足反射、折射定律 且满足反射、折射定律
传播速度 真空中:C=3×105km/s 真空中: C=3×105km/s

波动种类 横波:E ┻ r H ┻ r E ┻ H 横波:E ┻ r H ┻ r E ┻ H

结论 光是电磁波
二、介质中的光波与电磁波
电磁波速度:v = c ……① 其中,εr为相对介电系数,μr为相对
ε r µr 磁导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
光波速度:v = c ……② n为介质折射率
n 2
比较①、②两式可得:n = ε r µr
说明:1、光学、电磁学两个不同领域中的物理量通过上式联系起来;
2、对光波来说, μr≈1,εr 随光波的频率而改变,所以,n随光波的频率而改变

三、光矢量:E

事实证明:在电磁波中能引起生理效应和感光作用的是电场强度 E

所以,E亦称为光矢。光波存在的空间称为光场。

四、可见光
1、定义:能够被人眼感受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2、频率范围:7.5×1014Hz~4.1×1014Hz
波长范围:390nm ~760nm
λ =c/ f
3、频率与颜色一一对应
4、可见光波谱:
波长:长 短
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紫外线
频率:低 高
3
知识窗:电磁超材料 (metamaterial)
负折射材料 1968年,苏联科学家V. G. Veselago 首次在理论
上提出了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数的介质(双负介质或
负折射率介质)
构造的超材料:金属和非闭合金属环周期排列构成。

应用:

完美透镜 (perfect lens) 隐身斗篷 (Cloak) 4


五、光强:I
光的传播总是伴随着光能量的传递。光的强度常用光传播时的平均
能流密度(也称为光照度)I 来描述

定义: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单位时间内
通过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 S I
光能量平均值,即单位面积的功率。

可以证明: I ∝A2, A为光波在空间某点的振幅。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空间点的相对强度,所以,在上式中取比例系数为1,
得:
2
I =A


光在空间某点的振幅平方称为该点的光强。

5
§2.2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P11)
一、波动的独立性和叠加性
1、波动的独立性
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相遇于同一区
域,只要满足振动不十分强烈,则它们将
各自保持自己的原有特性(频率、振幅和
振动方向),按原前进方向继续传播,彼
此不受影响。
2、波动的叠加性
叠加原理: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动如果在同
一区域相遇,则在该相遇区域内介质质点的
合位移是各波动分别单独传播时在该点所引
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说明:1、叠加性是以独立性为条件的;
2、叠加的数学意义:一般情况下,波动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
简谐波表达式是它的一个解;如果有两个独立的函数都能满足同一个给
定的微分方程,则这两个函数的和也必然是这个微分方程的解。 6
二、波动的相干性(即波动的干涉)
1、定义:
两列独立传播的波动,若在相遇区域内
叠加的结果是合振动在一些地方加强、
一些地方减弱,则这一强度按空间周期
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2、干涉的充要条件:
① 频率相等 ② 相位差恒定
③ 振动在一条直线上。
3、说明:
① 干涉的结果:产生振动强度的非均匀分布,
即出现干涉花样。
② 干涉是波动的一大特征:凡出现干涉花样的物理过程,一定是波动。
③ 波动能量的传递:以振动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物质本身并不随波移动。
④ 光具有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动。
7
七、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 (P12)
(一)、相干光源与非相干光源
若两光源所发出的两束光波叠加能产生干涉,则这两个光源称为相干
光源;否则,称为非相干光源。
1. 普通光源:自发辐射

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不同原子发的光
自发辐射 不相干! 互相独立
2.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E2
频率,位相,振动方向,传播
ν ν 方向完全一样! (相干)
ν =(E2-E1) /h
ν
E1
能产生干涉花样的叠加称为相干叠加;否则,称为非相干叠加。
=
两波相干叠加后合振动的强度 I A12 + A22 + 2 A1 A2 cos(ϕ 2 − ϕ1 )
8
P12: Eq. (1-7)
§2.3 单色光波叠加形成的干涉条纹 (P14)
频率单一且恒定的光波称为单色光。本节及以后的几节将运用叠加
原理和干涉条件,研究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双光束干涉现象。
首先,研究空间两单色点光源所发光波的干涉。

一、相位差、光程和光程差 P
r1
如右图示:从空间两定点S1、S2 s1 r r2 y

发出的两列单色简谐波(波动方 d Nθ θ Δθ P0
程可用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 S
s2
同时到达空间另一点P r0
D
设两点光源S1、S2的振动可表示为

=E01 A01cos (ω t + ϕ 01 )
=E02 A02cos (ω t + ϕ 02 )
9
r1 P
当它们同时到达P点时,其振动方程为: s1
r r2 y
θ
=
E1 ω
A1cos  ( t − r1 /v 1 ) + ϕ 01  d N θ Dq P0
s2 S
=
E2 ω ( t − r2 /v 2 ) + ϕ 02 
A2cos   r0
D
 r2 r1 
1、相位差:∆ϕ= ω  −  + (ϕ 02 − ϕ 01 ) 1 λ
v 2 v 1  =ν = , c
T T
=
将ω 2= =
πν 2π c/λ 和 c/v1 n=
1 , c/v 2 n2 代入上式有

2π 2π
∆ϕ = ( n2 r2 − n1r1 ) + (ϕ 02 − ϕ 01 ) = δ + (ϕ 02 − ϕ 01 )
λ λ

相位差 ∆ϕ 与 (ϕ 02 − ϕ 01 ) 有关。
10
2、光程Δ 、光程差δ
定义:介质折射率与光波在该介质中所通过路程的乘积,称为光程,
用Δ表示, ∆ = nr
=
光程差:δ n2 r2 − n1r1
讨论:① 当光在真空中传播时,n=n1=n2=1此时 ∆ = r ⇒ δ = r2 − r1
c r
② 在均匀介质中 =
∆ nr
= = r c= c t
v v
介质中光程等于相同时间内光在真空通过的路程(光程的物理意义)
因此,利用光程的概念,可以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光程折算成在
真空中传播的路程,从而加以比较。
const ,设 ϕ 02 = ϕ 01 ),
③ 若s1, s2为相干光源,(即ϕ 02 − ϕ 01 =
且处在真空中(n1=n2=1),则
2π 2π
∆ϕ= δ= ( r2 − r1=) k ( r2 − r1 )
λ λ 2π
∆ϕ 仅与几何路程有关。 波矢:k =
λ 11

二、干涉花样 ϕ
∆= ( r2 − r1 )
λ
1、干涉公式:
2 jπ 干涉相长,强度最大
∆ϕ =
( 2 j + 1) π 干涉相消,强度最小
对真空中的S1、S2发出的两列相干光波有:
λ
(2 j) 相干相长 I = ( A1 + A2 )
2

r2 − r1 = 2 max

λ ( 1
= − 2)
2
( 2 j + 1) 相干相消 I min A
( j = 0, ±1, ±2)
A
2
j 称为干涉级,∵ j 可取0, ∴第m个条纹对应的干涉级 j = m-1

2、干涉花样
形状:强度相同的空间点形成同一级条纹,
∴r2-r1=同一常量的点构成同一级条纹。
故:干涉花样是以S1S2为轴线、S1、S2为焦
点的双叶旋转双曲面——空间干涉花样;
双叶旋转双曲面
12
3、条纹间距Δy P17 Eq. (1-18)
P
r0 r1
∆y = y j + 1 − y j = λ r r2 y
d s1
与 j 无关 等间距,明暗条纹均适用 d Nθ θ Δθ P0
d s2 S
∆θ ∆θ 2 ∆θ ∆θ
由:sin ≈ tan = 且 sin ≈ r0
2 2 r 2 2
0
D
d
得:∆θ ≈ r ,代入间距公式有 ∆θ ⋅ ∆y =λ
0
1
对于一定的单色光波:∆y ∝
∆θ
波长λ表征光波的空间周期性,不
易观察,Δy表示光强分布的周期性, 红光入射的干涉条纹照片
因此,可以通过干涉的方法,将光
波的空间周期性转化、放大为条纹
间距而直接观测。

白光入射的干涉条纹照片 13
r0
∆y = λ r1
P
d
综上所述,干涉条纹具有如下特征: s1 r r2 y
 各级亮条纹强度相等,相邻条纹(明或暗) d N θ θ Δθ P0
间距相等,且与干涉级 j 无关; s2 S
r0
• 当波长λ一定时,Δy∝r0,Δy∝1/d D
 当r0 、d 一定时,Δy∝λ。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光波波长就是通过测定Δy
来实现的;
 当用白光(复色光)作光源时,除j=0的中央条纹仍为白色外,其余各
级条纹均成 彩色且内紫外红 P13 Eq. (1-8)
 由I [ ]
4 A2cos 2 (ϕ 2 − ϕ1 ) / 2 知:干涉条纹实质上体现了参加叠加
的光波见相位差的空间分布,即干涉花样的强度也记录了相位差的信息;
 若ϕ 02 ≠ ϕ 01 ,但 ϕ 02 − ϕ 01 =
const,干涉花样仍然不变,不过相对于
S1S2有一个移动,其移动距离和方向由 (ϕ 02 − ϕ 01 ) 的大小和正负决定。
三、相干与不相干的本质
 相干与不相干在本质上都是波动叠加的结果;
 相干是绝对的,不相干是相对的。
14
§2.4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P18)
一、光源和机械波源的区别
 宏观振子的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独立的振子在观测时间
内一般不中断,所以,独立的机械波源是相干的,干涉通常容易实现;
 光波一般是由电偶极子的振动或原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由于原子辐
射是随机的且常常中断,因而两个独立的光源甚至同一发光体的不同部分
都是不相干的。 所以,光波的干涉较难实现。
二、相干光的获得
1、条件:在任何瞬时,到达观察点的必须是同一批原子发射的但
经过不同的光程的两列光波。
2、方法: P S* ·P
A、分波面 如杨氏双缝干涉 S*
薄膜
B、分振幅 如等倾干涉、等厚干涉
C、分振动面 如偏振光的干涉

15
三、典型的干涉实验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装置 2、原理图
D

S1 S1 r1 P
λ λ r2 y
S
P0 S d P0

S2 S2 D
r0
3、相干性分析
由当时已出现的惠更斯原理—子波假设,S1、S2来自于同一光源S,
采用分波面的方法得到,所以,(A) 具有相同的频率;(B) 具有确定的相
位关系;(c) 振动方向基本相同(在傍轴远场条件下)。 S1、S2以出的
是两束相干光。
16
r0 λ
4、干涉条纹 (2 j) 明纹
A、干涉公式: y= d 2
( j = 0, ±1, ±2)
r0 λ
( 2 j + 1) 暗纹
d 2
r0
条纹间距: ∆ y = λ ∆θ ⋅ ∆y = λ
d
ϕ 2 − ϕ1
B、光强分布: 由 I = 4 A cos
2 2
可知:
2
ϕ 2 − ϕ1 = ±2kπ 时 I = 4 A
2
最强,亮纹

± ( 2k + 1) π 时 I = 0
k=0,1,2,3…… 最弱,暗纹
ϕ 2 − ϕ=
1
I 4A12
强度分布曲线如右图示:
对应的条纹分布如右图示:
由于具有相同的y的点构成同一 ϕ 2 − ϕ1
级条纹,∴条纹为一组等间距、 -6π -4π -2π 0 2π 4π 6π
明暗相间的线状条纹,亮纹强度
相等且对称地分布在P0两边,中
央为亮条纹。如右下图示。
17
5、讨论 A、若用激光:
j=-3 -2 -1 0 1 2 3
B、若用复色光源,则除中央条纹仍为白色外,其余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j = −3 −2 −1 0 1 2 3
C、缝光源发出的是柱面波。 D、杨氏干涉是非定域干涉。
中央条纹
(二)、菲涅耳双棱(或面)镜实验
W
可看作是两虚光源S1、 光栏 θ
S2所形成的双光束干涉。S
1

用几何光学可以证明: d S
S2
=d 2θ D(n − 1)
r=
0 D + D0 D
M
D0
仍是非定域干涉 r0 18
空气中、掠射
(三)、劳埃德镜实验 S P
y
可看作是光源S、S对平面镜所
成的像S’所形成的双光束干涉。
d M
P0
M’
说明:
1、条纹只出现在P0上方,但仍是 S ′ D
非定域干涉;
r0
2、当屏幕D移至M’处,从 S 和 S’ 到B点的光程差为零,理应出现亮纹,
但却观察到暗条纹。说明出现了意外—出现了额外光程差λ/2,称为半波
损失。这只可能发生在掠射光的反射过程中。
3、半波损失
洛埃镜实验证明,当光从光疏媒质掠射到光密媒质分界面反射时,反
射光将产生λ/2的光程损失,此时,两光路的光程差为
δ = S ′P − SP − λ /2
维纳驻波实验证明:当光从光疏媒质正射到光密媒质分界面反射时,
反射光也将产生λ/2的光程损失 19
例题2-1 (类似于书P25)
如图示:杨氏双缝中缝S2 缝上覆盖一
r0
厚度为 h 、折射率为 n的透明介质,设 S1
r1
P0
入射光的波长为λ (设装置处于空气中) y
S2 P0’
则:(1)原来的零极条纹将如何移动? r2
(2)若移至原来的第 j 级明条纹
处,其厚度 h 为多少? h
解:(1) 从S1和S2发出的相干光所对应的光程差 δ = (r2 − h + nh) − r1
对零级条纹而言,其光程差应为零:δ =∴
0 r2 − r1 =−(n − 1)h < 0
∴ 零级明条纹下移
d
(2) 原来 j 级明条纹位置满足: r2 − r1= y= jλ  (1)
r0
设有介质时零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第 j 级处,它必须同时满足:
r2 − r1 =−(n − 1)h  (2)
− jλ
比较两式可得: h = (零级下移 j<0 )
n −1 20
§2.5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P25)

一、定义 I max − I min 对比度


V=
I max + I min 或反衬度

强度最大值 同一幅花样中的强度最小值

I I1 = I 2 I I1 ≠ I 2 I
4I1 Imax
Imax= Imin
Imin

-4π -2π 0 2π 4π ∆ϕ -4π -2π 0 2π 4π ∆ϕ -4π -2π 0 2π 4π ∆ϕ

可见度好 (V = 1) 可见度差 (V < 1) 可见度最差 (V =0)

21
二、讨论
1、当Imin=0时(暗纹全黑),V=1,条纹反差最大,清晰可见;

2、当Imax=Imin时,V=0,条纹模糊不清,不可辨认;
3、V与两相干光的相对强度、光源的大小和光源的单色性有关;
4、V是相干叠加的判据:V大→条纹清晰→相干叠加;
V小→条纹模糊→非相干叠加。
= ( A1 + A2 )
2
I max
I max − I min 2 A1 A2 2 AA12
2 = = =
=
I min ( A1 − A2 ) V
I max + I min A12 + A22 2
 A1 
1+ 
5、对两相干光束,I=A12+A22+2A1A2cosΔφ P13: Eq. (1-7)  A2 
Δφ=2jπ时, cos Δφ=1 → I=Imax=(A1+A2)2
Δφ=(2j+1)π时, cos Δφ=-1 → I=Imin=(A1-A2)2
令:I0=A12+A22,则I=I0(1+Vcos Δφ)——用V表示的双光
束干涉光强分布
22
三、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P26)
通常使用的单色光源并非单一频率的理想光源,而是具有一定的波长
范围:λ~λ+Δλ (λ>>Δλ)其间,每一波长的光均形成自己的一组干涉
条纹,各组条纹除零级重合外均有一定的位置差,因而各组条纹在光屏上
非相干叠加的结果导致干涉条纹可见度下降。
1、理想的单色光
λ 、ν
2、准单色光
自然宽度(能级的宽度造成)
E2 · ∆E2 ∆E1 + ∆E2
∆ν =

ν I
E1 • ∆E1 I0
3、谱线宽度 I0
∆λ = λ 2 − λ 1 谱线宽度
2 ∆λ

0 λ0 λ 23
下面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其影响情况。
I
4、条纹特征:
合成光强

0 0 1 1 2 2 3 3 4 45 5 6 λ + (∆λ/2)

λ - (∆λ/2)
① 零级亮条纹完全重合;
x
② 不同波长的同一级亮条纹对应着不同位置,每级条纹具有一定的宽度Δy:
r0
亮纹宽度: ∆y= yλ + ∆λ − yλ= j ∆λ
d
③ 随着 j 的增大,同级亮条纹宽度增加,可见度V下降;
④ 当(λ+Δλ)的第 j 级与λ的第( j+1)级条纹重合时,条纹将无法区分,
可见度V=0。
24
I
5、相干长度 合成光强

当( λ+Δλ)的第 j
级与λ的第( j+1)级 0 0 1 1 2 2 3 3 4 45 5 6 λ + (∆λ/2)
条纹刚好重合时,V=0。
λ - (∆λ/2)
x
此时 δ
= (=
j + 1) λ j ( λ + ∆λ )
λ
重合级次 j =
∆λ
与此干涉级 j 对应的光程差是实现相干叠加的最大光程差:
λ2
δ max = j ( λ + ∆λ ) = , ( λ >> ∆λ )
∆λ
定义:由光的单色性所决定的能产生干涉条纹的最大光程差称为相干长度
注:以上讨论,对复色光同样适用。
25
一些光源的相干长度

平均波长 线宽Δλ 相干长度Lc


光源
(nm) (nm) (m)
He-Ne激光 633 10-3~10-4 >102
高压汞灯 546 1 <10-4
白光 550 300 <10-6

26
四、时间相干性

a1
S1 b 1 ·
c1 a2 P
S
c2 b2
S
2
能干涉
a1
·P
b1 至少等于
S1 a2
波列长度 相干长度= λ 2
c1 L δ=
∆λ
b2 max
S
c2 S2 相干条件:
δ max
不能干涉 相干时间 — ∆τ 0 =
c

27
五、光源的线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I
S1 +1L

L•
d /2 0N 相
M• 0M 干
• 叠
N 0L
光源宽 加
S2 −1N

r0′ r0
I I 合成光强
合成光强
d′ ↑

y y
d ′ ↑,条纹可见度下降
r0′
光源的极限宽度 d 0′ 2=
= d′ λ
d 28
六、 空间相干性
G H
I
S1 +1L 非
L• 0N 相
d /2
M• 0M 干
• 叠
N 0L
光源宽度 加
S2 −1N
为 d0/ 2
r0′ r0

r0′
d max = λ S1
d 0′
d 0′θ = λ d’ θ d
S2
r0 ’

29
七、空间相干性应用举例

 利用干涉条纹消失测星体角直径
设星体为相干光源,利用
星体
λ 空间相干性测遥远的猎户
ϕ d
d’ 座 α 星体的角直径ϕ
b
r0′ ϕ=
r
设观察双缝距离为d,使 d=dmax,则条纹消失
r λ
=
由 =
d max 1.22 λ 1.22
b ϕ
λ
有:ϕ = 1.22
d max
30
 测星干涉仪
M1 反射镜 利用干涉条纹消失测星体角直径
l 遥远星体相应的 dmax 为几米~十几米
S1
M2
迈克尔孙巧妙地用四块反射镜增大了双
缝的缝间距。
M3 S2
屏上条纹消失时 M1M4 之间的距离就
是 dmax
l M4
屏幕
猎户座 a 星 l=570 nm (橙色)
迈克尔孙测星干涉仪

1920年12月测得: d max ≈ 3.07 m


λ
570 × 10-9
=ϕ 1.22
= ≈ 2 × 10-3 rad ≈ 0.047′′
d max 3.07
31
小结
§2.1 光的电磁理论
§2.2 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2.3 单色光波叠加形成的干涉条纹
=
光程差:δ n2 r2 − n1r1 相位差: ∆ϕ= 2πδ / λ

§2.4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

§2.5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I max − I min


可见度 V =
I max + I min
下次课内容:
§2.6 菲涅耳公式
§2.7 分振幅薄膜干涉: 等倾干涉
§2.8 分振幅薄膜干涉: 等厚干涉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