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

21 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供临床 、预防 、基础 、口腔 、药学 、影像 、麻醉 、


护理 、医工 、公管等专业使用

心电图基础教程
主   编   韦建国   郭衍坤   贺新华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由咸宁学院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教师 ,根据多年的
教学和临床实践 ,在参考和借鉴专家学者专著和其他医药院校教学经验的
基础上 ,结合 21 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的要求 ,集体编写而成 。 其特点是 :
循序渐进 、通俗易懂 、注重基础 、简明实用 、便于自学 。 全书以枟诊断学枠本科
教学大纲为依据 ,共编写 12 章 ,较详实地介绍了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基本上
覆盖了常见心电图涉及的内容 。
本书适用于医药院校基础教材 ,也可供临床医师 、基层医务人员和心电
图爱好者参考 。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心电图基础教程/韦建国 ,郭衍坤 ,贺新华主编 .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2004 .8
  (21 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ISBN 7唱03唱013914唱3

  Ⅰ畅 心 …   Ⅱ畅 ① 韦 … ② 郭 … ③ 贺 …   Ⅲ畅 心电图 - 医药院
校 - 教材   Ⅳ畅R540畅4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4) 第 070063 号


责任编辑 :李国红 / 责任校对 :张怡君
责任印制 :刘士平 / 封面设计 :卢秋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 未经本社许可 ,数字图书馆不得使用

          出版
北 京 东 黄 城 根 北 街 16 号

邮 政 编 码 :100717

h t tp :// w w w .sciencep .co 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4 年 8 月 第   一   版     开 本 :787 × 1092 1/16
2004 年 8 月 第 一 次 印 刷 印 张 :9 1/2
印 数 :1 - 5 000 字 数 :210 000

定价 : 15畅00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 ,我社负责调换枙科印枛)
枟心 电 图 基 础 教 程枠编 写 人 员

主   编   韦建国   郭衍坤   贺新华


副 主 编   高   卉   彭少华   周天玖
编 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敬枝   王   伟   王玉霞

韦建国   卢葵花   包永芬


刘   艳   李德玲   李伟民
宋登元   陈   婷   陈海滨
周   云   周天玖   周   静
荣   辉   胡志国   赵辛元
贺新华   徐   魁   郭衍坤
郭   芬   高   卉   黄翠萍
梁   玲   彭少华   程芳洲
鲍翠玉   蔡光武   镇海涛
魏旻杰
前   言

枟心电图基础教程枠是为心电图初学者便于学习 、阅读和理解而编写的教
材 ,重在引导入门 。 目前 ,国内尚无专门供医药院校使用的心电图教科书 。 以
往 ,许多初学者对心电图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 ,除了心电图本身是个复杂的交
叉学科外 ,更多的还是书本身在导读和解释上 ,尚不能循序渐进 、通俗易懂 。
通过阅读本书 ,我们试图做到让每个初学者都能够看得懂且思路清晰 、概念准
确 、应用方便 。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注重基本原理 。 心电图涉及心脏解剖 、心脏生
理 、心脏电生理 、物理电学 、几何学等知识 。 通过详实的介绍心电产生 、心电图
描记等基本原理 ,使读者对心电图的形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② 注重释然 。
本书不仅仅介绍各种常见的心电图图形特征 ,而且对其形成的原因也尽可能
地详实描述 ,使读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 ③ 大胆探索 。 正确理解心电图还
需要借鉴心电向量学 ,然而 ,心电向量学比心电图更为复杂 、内容更为广泛 。
我们大胆的取用心电向量学基本原理 ,结合心电向量图的示意功能 ,对帮助读
者理解心电图变化大有裨益 。 ④ 图谱资料来自临床 。 本书选用的心电图均来
自临床 ,由于临床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一份心电图中可能存在几种异常现
象 。 另外 ,临床心电图检查时 ,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许多心电图存在
一定的缺陷 。 ⑤ 复习与巩固 。 本书的最后 ,还编写了有关心电图的问答题 、选
择题和阅图题 ,便于复习和巩固 。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 ,不可避免有偏颇甚或错误之处 ,恳请读者原谅并批评
指正 。
编者
2004 年 5 月

·i·
目   录
第一章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生理 、电生理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1)
  第一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三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一 、自律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二 、兴奋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三 、传导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四 、收缩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三节   心脏的电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一 、静息电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 、动作电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 、心肌细胞电流的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二 、心肌细胞产生的电流与图形描记 … … … … … … … … … … … … … … … … … … (8)
    三 、心脏的除极 、复极特点和心电图图形描记 … … … … … … … … … … … … … … (8)
    四 、探测电极位置 、电流方向与描记图形关系 … … … … … … … … … … … … … … (9)
    五 、心电向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11)
    一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三 、 QRS 波各种变化类型的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12)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一 、心电图的标准导联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二 、心电向量图和它的导联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16)
    三 、正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第三章   心电图机及其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一节   心电图机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二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iii ·
  · iv ·     心电图基础教程                                                            

    一 、单导联心电图机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二 、单导联心电图机操作使用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22)
  第三节   多道心电图记录仪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一 、多道心电图记录仪的共同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23)
    二 、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仪 … … … … … … … … … … … … … … … … … … … … (23)
    三 、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机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24)
    四 、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第四节   心电图机的维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第四章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一节   各波振幅和各波段时间的测量方法 … … … … … … … … … … … … … … … (27)
    一 、心电图描记纸规格和振幅 、时间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27)
    二 、各波振幅的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三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第二节   各波振幅和各波段时间的正常数据 … … … … … … … … … … … … … … … (28)
  第三节   心率的计算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第四节   平均心电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第五节   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一 、顺钟向转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二 、逆钟向转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第六节   心电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一 、心电位的判定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二 、心电位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第七节   儿童心电图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第五章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与报告书写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一节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一 、心电图阅读分析基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35)
    二 、心电图阅读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36)
  第二节   心电图的报告书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一 、心电图报告书写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二 、心电图报告书写内容和样式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六章   心房 、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39)
    一 、心房肥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二 、心室肥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第七章   心肌缺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第一节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44)
    一 、缺血型心电图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二 、损伤型心电图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第二节   损伤型 S T 段的测量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47)
                                                                     目 录   · v · 

  第三节   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第一节   冠状动脉供血特点与心肌梗死的定位 … … … … … … … … … … … … … … (49)
    一 、冠状动脉供血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二 、心肌梗死的定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 … … … … … … … … … … … … … … … … … … (51)
    一 、早期(超急性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二 、急性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三 、近期(亚急性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四 、陈旧期(愈合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和梗死范围判断 … … … … … … … … … … … … … … (53)
  第五节   急性无 Q 波心肌梗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第六节   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第九章   心律失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第一节   概论及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一 、心律失常的基本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二 、心律失常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三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四 、其他技术和方法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 … … … … … … … … … … … … (61)
    五 、心律失常的治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一 、窦性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二 、窦性心动过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三 、窦性心律不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四 、窦性停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五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第三节   期前收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一 、房性期前收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二 、交界性期前收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三 、室性期前收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第四节   异位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二 、室性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三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四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第五节   扑动与颤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 vi ·     心电图基础教程                                                            

    一 、心房扑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二 、心房颤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三 、心室扑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四 、心室颤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一 、窦房阻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二 、房内阻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三 、房室传导阻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四 、室内阻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
  第七节   干扰与脱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一 、 WPW 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二 、 LGL 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三 、 Mahaim 型预激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四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84)
  第九节   逸搏和逸搏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4)
    一 、房性逸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二 、交界性逸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三 、室性逸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四 、交界性逸搏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五 、室性逸搏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六 、左房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七 、冠状窦心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八 、逸搏和逸搏心律的临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87)
第十章   其他常见心脏病心电图改变 … … … … … … … … … … … … … … … … … … … (88)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第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第三节   原发性心肌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第四节   Q — T 间期延长综合征 … … … … … … … … … … … … … … … … … … … … (89)
第十一章   电解质紊乱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 … … … … … … … (91)
  第一节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91)
    一 、高钾血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二 、低钾血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三 、高钙血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四 、低钙血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 … … … … … … … … … … … … … (93)
    一 、洋地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二 、奎尼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目   录     · vii ·  

    三 、普萘洛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
第十二章   心电图测验试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第一节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第二节   选择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
  第三节   选择题参考答案及题解 … … … … … … … … … … … … … … … … … … … … (115)
  第四节   阅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
  第五节   阅图题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附表   Ⅰ 、Ⅲ 导联 QRS 波测定心电轴表 … … … … … … … … … … … … … … … … … … (138)
第一章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生理 、
电生理基本知识
    心脏(heart)位于中纵隔内 ,外面被心包包裹 ,居于胸腔中部偏左 。 生理状态下 ,心脏
有节律的跳动 ,其形态 、大小 、位置随着个体的体形和呼吸状态而改变 ,瘦长型的人心脏多
为垂直位 ,于深吸气时明显 ,肥胖体型者心脏多为水平位 。 正常成人心脏一般稍大于本人
的拳头 ,其 2/3 居于正 中线 的左侧 ,1/3 位于 正中线的 右侧 。 心脏的前 方 是 胸 骨 体 和 第
2 ~ 6 肋软骨 ,后方是第 5 ~ 8 胸骨体的前方 ,下面是横膈 ,上面与大血管相连 ,左右两侧分
别与同侧的纵隔胸膜和肺相接 。

第一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舒缩功能的一般心肌细胞 ,构成心脏的心房肌和心室
肌 ;另一类是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由 P 细胞 、过渡细胞和 Purkinje 细胞等组成 ,它们聚集
成结和束 ,能自动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 在传导系统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带动下 ,心房和心
室的一般心肌细胞得以进行有节律的舒缩 ,故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可引起心律失常 。

一 、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如图 1唱1 所示 ,传导系统是指 :① 窦房结 (sinuatrial node) 。 ② 心房内的传导束 ,包括
结间束(连接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纤维束)和房间束(连接左 、右心房的纤维束 ,是前结间束
的分支) 。 ③ 房室交 界区 ,包括 房室 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 、结 间束的 进入 部和房 室 束
(atrioventricular bundle) 。 ④ 心室内的 传导束 ,包括 房室 束的一部 分 ,左束 支 (left bundle
branch) 、右束支(right bundle branch)及其分支和心内膜下的 Purkinje 纤维网 。 ⑤ 副传导
束 ,包括房室副束(又称 Kent 束 ,始于心房 ,越经左 、右房室间的纤维环 止于 心室肌的 纤
维) 、结室副束和束室副束(又称 Mahaim 纤维 ,分别起自房室结 、房室束和束支主干到室
间隔的传导纤维) 、旁路纤维(又称 Jame 旁路 ,从结间束连接到房室结下部或到达房室束
的纤维) 。

·1·
· 2 · 心电图基础教程

图 1唱1   心脏传导系统模式图

二 、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造
(一) 窦房结
    窦房结(sinuatrial node)是正常的起搏点 ,由它产生“窦性心律” 。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
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结约位于心外膜下 1mm 左右 ,一般长约 15mm ,厚 1 .5mm 左右 。 窦
房结的主要细胞有两种 :① 结细胞 :主要位于结的中央部 ,色苍白(pale) ,因具有起搏作用
(pacemarker) ,故又称为“P 细胞” 。 ② 过渡型细胞 :位于结细胞的外周 ,它连接于结细胞和
普通心肌细胞之间 ,是窦房结内的传导细胞 。

(二) 结间束
结间束由前 、中 、后结间束组成 。 ① 前结间束 :起自窦房结的上端 ,向左经过上腔静脉的前
方和右心房前壁 ,分成两束 ,一束延续为上房间束至左房前壁 ,又称之为 Bachmann 束 ,是房间
传导的主要纤维束 ;另一束弯向后 ,进入房间隔 ,在卵圆窝前下方进入房室结的上缘 。 ② 中结
间束 :由窦房结的后上缘发起 ,向右绕过上腔静脉的后方进入房间隔 ,往下与前结间束融合 ,下
行止于房室结的上端 。 ③ 后结间束 :发自窦房结后缘 ,向下经下腔静脉瓣 ,跨过冠状窦口的上
方到达房室结的后上端 ,该束沿途有分支散布于右心房壁 。

(三) 房间束
房间束由上房间束和下房间束组成 。 ① 上房间束 :即 Bachmann 束 ,它发自窦房结前
端 ,向左横行达左心房前壁和左心耳的心肌内 ,它是房间传导的主要纤维束 。 ② 下房间束
有三组结间束 ,在房室结的上方相互交织 ,并发出分支与房间隔左侧面的左心房心肌纤维
相连 。
第一章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生理 、电生理基本知识 · 3 ·

(四) 房室交界区
房室交界 区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region) 又 称 为 房 室 结 区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gion) ,它由房室结 、房结区和结束区组成 。 ① 房室结 :呈扁椭圆形 ,大小约 6mm × 3mm
× 1mm ,它由三层细胞组成 ,后上部由移行细胞交织成网 ,中部由上结细胞(固有细胞)组
织成致密结并形成致密束 ,前下部则由下结细胞层(和房室束相连的细胞层)构成一束纤
维 ,前连房室束 。 ② 房结区 :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由房室结的后上方散发出数条肌束 ,分
别到达冠状窦口和房间隔 。 前 、中 、后结间束的纤维在此区交织 ,一部分纤维进入房室结
后上部(来自前结间束和中结间束) ,另一部分纤维进入房室结的下部或房室束(来自后结
间束的纤维绕过房室结的主体) ,这一小部分纤维又称旁路纤维(Jame 纤维) 。 ③ 结束区 :
它从房室结的深面前端下延而来 ,在心内膜下向前下行 ,经过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 ,至室
间隔肌部的顶上 ,最后分叉为左 、右束支 。

(五) 房室束
房室束的室内部可分为归于结束区的未分叉部和分叉部 。 分叉部是左 、右束支的起
始部 。 ① 左束支 :左束支呈宽短扁带状 ,由房室束分出 ,经主动脉右 、后半月瓣交界处的下
方心内膜下 ,沿室间隔左心室侧心内膜下下行 ,于室间隔左侧面的中 、下 1/3 交界处分叉
散开 。 左束支在左心室内可划分为三组 ,即前组(左前分支) 、后组(左后分支)和间隔组
(间隔支) 。 左前分支分布于前乳头肌 、左心室前壁和侧壁 ;左后分支分布到后乳头肌和左
室后壁 ;间隔支主要分布于室间隔 。 ② 右束支 :右束支主干是一个单一的细长束 ,从房室
束分出后沿室间隔右心室侧的心内膜深面弯向前下方 ,最后分散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状
而分布于右心室壁内 。 它也可分为三组 :即前组 ,分布于右心室前游离壁 ;后组 ,是主干的
终末支 ,分布于室间隔后下部和右心室游离壁后部 ;间隔组 ,分布在室间隔右心室侧的下
部和前隔旁区肉柱 。 ③ Purkinje 纤维网 :左 、右束支在心室壁内膜下交织成 Purkinje 纤维
网 ,再深入到心室肌层形成心肌内网 ,由于 Purkinje 纤维网的传导速度很快 ,它可以使心
室肌同步激动而使心室同步舒缩 。

(六) 副传导束
心房和心室间兴奋的传导除了正常的房室束外 ,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变异的连接于心
房和心室间的旁路束 ,即副传导束 ,目前已发现的副传导束有 :房室副束(又称 Kent 束) 、
结室副束和束室副束(又称 Mahaim 纤维) 、房结旁路束和房希旁路束(又称 Jame 旁路) 。

三 、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心脏传导系统既有传导功能又有起搏功能 。 窦房结位于心的最高处 ,是心脏正常活
动的起搏点 。 由窦房结发出的起搏冲动 ,通过房内传导束较快地激动心房肌引起心房收
缩 ,同时经结间束(internodel tract)较快的传至房室结 。 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变慢而发生
一定时间的延搁 ,然后经房室束及左 、右束支迅速传到心室 ,使心室肌收缩 ,因此心脏的兴
· 4 · 心电图基础教程

奋与收缩是按一定频率和一定顺序进行的 ,即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才是心室兴奋和收
缩 。 副传导束是不正常的传导束 ,它与预激的发生有关 。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在心房
与心室之间的连接部分 ,是冲动由心房向心室传导的必经之路 ,也是心脏重要的次级起搏
点 。 除了房室结有起搏功能外 ,房间束 、结间束和 Purkinje 纤维也有起搏功能 ,这些起搏
点是心脏的潜在起搏点 。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心脏的活动由窦房结控制 ,房间束 、结间束 、
房室交界区和 Purkinje 纤维则是潜在的起搏点 ,当上一级起搏点(如窦房结)功能减退或
传出阻滞后 ,次级起搏点(如房室结)便取而代之 。 因此 ,心脏的潜在起搏点对心律和心率
的维持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
心脏就像一个泵 ,通过心肌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 。 心肌
这种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 ,是通过心脏传导系统自动发生冲动和传导冲动完成的 。

一 、自   律   性
心脏在不依赖外来刺激的情况下 ,就能够自动地 、有节律的发生冲动 。 心脏的这种生
理学特性称为自律性 。 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分均有自动产生冲动的特性 ,但其冲动的
强度和频率不同 。 正常情况下 ,窦房结的冲动频率是 60 ~ 100 次/分 ;房室交界区较低 ,约
40 ~ 60 次/分 ;房室束以下更低 ,约 20 ~ 40 次/分 。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起源于
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 当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传出阻滞后 ,房室交界区或其他有
自动发生冲动的组织便发放冲动 ,暂时或永久替代窦房结的起搏功能 ,这样所产生的心脏
节律称为异位心律 。 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明显比窦房结低 ,但仍较其他潜在起搏点高 ,因
此房室交界区称为第二级起搏点 ,心室内的潜在起搏点则是第三级起搏点 。
心脏的自律性可以受到心外因素的影响 。 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副交感神经兴奋
性降低 、血中儿茶酚胺增加 、低血钾 、高血钙 、缺氧 、酸中毒及拟交感神经药物等 ,可使心脏
的自律性增高 ,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血中儿茶酚胺减少 、高血
钾 、低血钙 、碱中毒及拟副交感神经药物等 ,可使心脏的自律性降低 。

二 、兴   奋   性
心肌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性能称为兴奋性 。 能够引起心脏发生兴奋的最低刺激为
阈刺激 。 阈刺激越高说明心肌兴奋性越低 ,阈刺激越低则表明心肌兴奋性越高 。 心肌的
兴奋性 ,随着心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依其反应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
相对不应期 。

(一) 反应期
反应期(response period)是指心肌对刺激呈现正常反应的时期 。 在此时期 ,任何阈值
第一章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脏生理 、电生理基本知识 · 5 ·

以上的刺激 ,都能使心肌产生反应 ,这种反应是全有或全无的反应 ,它与刺激强度无关 ,但


反应强度则是一样的 。

(二) 绝对不应期
在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心肌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发生反应 ,称为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 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 ,心肌对刺激仅发生局部反
应 ,这个时期与绝对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 。

(三)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心肌的反应性大部分得到了恢复 ,但仍较正常为低 ,
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在此时期 ,当强于阈值以上的刺激 ,心肌对刺
激虽产生反应 ,但反应强度明显低于正常 ,可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心肌收缩力减弱 。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合称不应期 。 不同的心肌组织不应期长短也不同 ,心房肌
最短 ,其次是心室肌 ,最长的是房室交界区和传导纤维 。

三 、传   导   性
所有心肌细胞和传导束都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但不同类的组织其传导速度和传导性
能有所不同 。 Purkinje 纤维传导性能最好 ,传导速度也最快 ,约 4000mm/s ,其传导速度比
心室肌快 10 倍以上 。 房室结的传导性能最弱 ,传导速度也最慢 ,而且只允许由心房至心
室的单向传导 ,逆向传导中断 。 由于激动在房室结的传导速度缓慢 ,心房的收缩总是在心
室之前 ,这样就保证了心房 、心室的顺序收缩 。

四 、收   缩   性
心脏通过心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的功能 。 在正常情况下 ,窦房结自动产
生的冲动传导到心房和心室后 ,通过兴奋唱收缩耦联 ,使心肌细胞内部由收缩蛋白组成的
肌丝相互滑行 ,形成心肌细胞的纵向缩短 ,在心脏总体表现为心肌纤维的收缩 ,心脏缩小 。
心脏每收缩与舒张一次形成一个心动周期 。 正常成人心室每个心动周期搏出的血液 约
60 ~ 80ml ,每分钟搏血约 5000 ~ 6000ml 。

第三节   心脏的电生理

一 、静 息 电 位
    在正常情况下 ,心肌细胞内液 K 浓度是细胞外液的 20 ~ 30 倍 ,而细胞外液 Na 浓度则又
+ +

是细胞内液的 10 ~ 20 倍 。 在静息状态下 ,细胞膜只对 K 有通透性 ,细胞内液 K 外移 ,留下蛋


+ +
· 6 · 心电图基础教程

白质负离子在细胞内 ,这样就在细胞膜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 静息状态下 ,细胞内外的电


位差 ,称为静息电位 。 心肌细胞内静息电位为 - 90mV ,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  

二 、动 作 电 位
(一) 除极
    [0]相 :细胞受到阈值以上的刺激后 ,先使膜电位下降到阈值水平的 - 75mV ,此时细
胞膜的钠通道开放 ,对 Na 的通透性忽然增大 500 倍 ,大量 Na 进入细胞内 ,膜内电位由
+ +

- 90mV 骤升到 + 30mV ,即细胞的除极化(depolarization) 。 如图 1唱2 所示 。

(二) 复极

[1]相 :心肌细胞除极完毕后开始复极化 。 此时细胞膜的钠通道关闭 ,Na 内流迅速
减少并停止 ,与此同时 ,Cl 内流 ,细胞内电位开始降低 。 这个时期是复极的早期 ,称为复

极(repolarization)1 期(图 1唱2) 。


[2]相 : 复极 1 期之后 ,钙通道开放 ,Ca 缓慢内流与 Cl 内流达到动态平衡 ,形成平
2+ -

台期 。 这个时期是缓慢复极期 ,称为复极 2 期(图 1唱2) 。


[3]相 :复极 2 期后 ,离子内流通道关闭(包括 Cl 和 Ca
- 2+ +
) ,离子外流通道则开放 ,K
顺浓度差大量外流 ,使细胞内电位由正急剧变负 ,并达到静息电位水平 。 这个时期是快速
复极末期 ,称为复极 3 期(图 1唱2) 。
[4]相 :复极 3 期之后 ,钠 - 钾泵开始工作 ,使细胞内外的阴阳离子浓度重新恢复到除
极前的水平 。 这个时期是静息期 ,称为复极 4 期(图 1唱2) 。

图 1唱2   动作电位时相和离子活动示意图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1887 年 ,A畅D畅 沃勒证明了跳动的心脏能够产生电流 ,但他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的仪器 。


1903 年 ,Einthoven 制造了一个仪器 ,其敏感性足以测出电脉冲 。 这种仪器叫做“弦线电流计” ,
它有一根很细的镀银石英线 ,悬挂在电磁铁的两极之间 。 当心脏的电流通过这根电线时 ,它就
会发生摆动 ,摆动的轨迹被记录在运动的制图板上 。 ECG 是英文中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一
词的缩写 。 它记录了心脏的电流变化 ,由于它能够在临床被用于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 ,如心律
失常和心肌损害等 ,这门技术学科被长期应用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 、 心肌细胞电流的产生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 ,由于在心肌细胞两端出现了电位差而形成电流 。 如
图 2唱1 所示 ,在静息状态下 ,细胞膜外带正电荷 ,细胞膜内为负电荷 ,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图 2唱1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7·
· 8 · 心电图基础教程

是静息电位 ,此时细胞膜外均匀分布着正电荷 ,由于细胞两端没有电位差 ,因而没有电流


产生 。 当心肌细胞发生除极时 ,首先是心肌细胞一端受到刺激 ,尔后细胞膜 Na 通道开

放 ,大量 Na 进入细胞内 ,细胞内电位升高 ,细胞外电位降低 ,除极从细胞的一端向未除


极的一端发展 ,细胞已除极的部分电位低 ,而未除极的部分电位高 ,这样细胞两端就出现


了电位差而形成电流 。 除极进行完毕后 ,细胞膜外变成均匀的负电位 ,称为除极状态 。 心
肌细胞完成除极过程之后 ,立即进入复极过程 ,最先除极的细胞部分最先复极 。 此时 ,已
复极一端的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未复极一端的细胞膜外为负电荷 ,细胞膜外的两端又形成
了电位差而形成电流 。 从图 2唱1 中可以看出 ,细胞的除极方向和除极时产生的电流方向
一致 ,而复极方向与复极时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反 。

二 、 心肌细胞产生的电流与图形描记
由上述可知 ,在静息状态和除极状态 ,由于细胞膜外两端无电位差而无电流产生 ;细
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 ,由于细胞膜外两端出现电位差而产生电流 。 在描记心肌细胞产
生的电流图形时 ,遵循以下原则 :① 静息状态和除极状态无电流产生 ,描记图形是一段直
线(基线或等电位线) 。 ② 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只要电流方向指向探测电极 ,描
记图形向上(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 ③ 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流 ,只要电流方向背离
探测电极 ,描 记 图 形 向 下 (以 等 电 位 线 为 基 准) 。 ④ 由 于 复 极 过 程 进 行 缓 慢 (钠唱钾 泵 作
用) ,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描记图形是宽而圆钝的波 。 ⑤ 电位差越大电位强度也越大 ,
描记图形幅度也越大 。 如图 2唱2 所示 。

图 2唱2   心肌细胞产生的电流与图形描记

三 、 心脏的除极 、复极特点和心电图图形描记
心脏是由许多心肌细胞组成的 ,心脏的除极和复极与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 ,存
在许多不同的特点(图 2唱3) 。
静息状态下 ,心室壁的心肌无电位差 ,室壁外的探测电极描记一段等电位线 。 心室的
除极是由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的 ,在心室除极过程中室壁外的探测电极描记的图形是向
上的 。 除极完毕 ,心室处于除极状态 ,由于室壁无电位差 ,室壁外的探测电极描记的图形
是一段等电位线 。 心室的复极顺序与单个心肌的复极顺序不一样 ,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外
膜向心内膜进行的 ,这可能与心内膜面压力高和心内膜面血液流动易散热温度低有关 ,因
此改变了复极顺序 ,在室壁外的探测电极描记一向上的图形 ,这与单个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9 ·

正好相反 ,复极图形方向也相反 。

图 2唱3   心室壁的除极与复极

四 、 探测电极位置 、电流方向与描记图形关系
心脏除极和复极产生的电流 ,由于探测电极位置不同 ,所描记的图形也不一样 。 如图
2唱4 所示 ,A 、B 、C 、D 、E 各个位置的电极所描记的图形有很大的差异 ,但这些图形的描记
同样遵循图 2唱2 段落中的原则 。 由此可知 ,在体表上不同位置的探测电极 ,它们所描记的
心电图图形是不相同的 。

图 2唱4   探测电极位置 、电流方向与图形描记关系

五 、心 电 向 量
体表不同位置的探测电极所探测到的电位强度是不同的 ,它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与心
· 10 · 心电图基础教程

肌细胞的数量(或心肌厚度)成正比关系 。 ② 与探测电极和心脏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
③ 与探测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 、复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角度越小电位越强 ,反之
越小(图 2唱5) 。 这种既具有强度 ,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称为心电向量(vector) ,一般
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 ,线段长度表示电位强度 。 心脏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 ,由于心脏解剖

图 2唱5   测电极和电流方向形成的夹角与图形变化

结构和各个部位电活动相当复杂 ,心脏不能像单个心肌细胞或一整块规则的心肌那样 ,形

图 2唱6   综合向量形成示意图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1 ·

成单一的心电向量 ,而是错综复杂的向量纠结在一起 ,但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


合向量(resultant vector) :同轴的两个或多个心电向量 ,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 ,综合向量
方向不变 ;方向相反者则相减 ,综合向量方向与向量大的一致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电向
量方向构成一定角度 ,则可应用物理力学合力原理将它们两者分别按角度和幅度构成平
行四边形 ,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图 2唱6) 。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一 、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决定了心脏是按心房 、心室的顺序进行收缩与舒张的 。
由于房室交界区传导较慢的特点 ,心房的舒缩之后心室并不是立即舒缩 ,而是适度的延迟
(延迟时间取决于房室交界区传导时间) 。 因此 ,心房先除极和复极 ,适度延时后才是心室
的除极和复极 。 这样 ,在描记心电图的时候 ,每个心动周期首先描记的是心房的除极波和
复极波然后是心室的除极波和复极波 ,心室在除极波之前还有一段房室交界区传导时期
所描记到的波(图 2唱7) 。 由图 2唱2 可知 ,相对于心房和心室各自的除极波而言 ,复极波是
宽而圆钝的波 ,而心房的复极波由于电位幅度很小 ,普通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又不能够感应
到 ,因此心房的复极波常被描记成一段等电位线(图 2唱7) 。 由心脏的结构又可知 ,心室肌
的厚度远比心房肌厚 ,心室的除极向量自然比心房的要强很多 ,因此 ,心室的除极波幅度
要比心房的要大许多 。

图 2唱7   心电图各波段示意图
· 12 · 心电图基础教程

二 、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由于上述特点 ,心 电图 各波段 的 命 名 遵 循 以 下 原 则 (图 2唱7) :① 先 找 出 幅 度 最 大 的
波 ,此波是心室的除极波 ,反映心室的除极过程 ,命名为 QRS 波 。 ② QRS 波之后 ,较宽而
圆钝的波是 T 波 ,它是心室的快速复极期 。 QRS 波结束至 T 波的开始 ,是心室的缓慢复
极期 ,称为 S T 段 ,由于此时期心室的复极电位极小 ,常被描记成一段等电位线 ,Q RS 波结
束与 T 波的开始有一转折点 ,称为 J 点 。 S T 段和 T 波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 。 ③ QRS 波
之前小而圆钝的波是心房的除极波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 程 ,命名 为 P 波 。 ④ P 波结束 至
QRS 波开始 ,称为 P — R 段(实为 P — Q 段 ,传统称为 P — R 段 ,包含心房复极过程的 Pta
段) ,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Pta 段)和房室交界区传导的电活动 。 由于心房的复极过程和
房室交界区传导过程产生的电位很小 ,普通心电图机灵敏度又不够高 ,P — R 段常被描记
成一段等电位线 。 P 波和 P — R 段合计为 P — R 间期 ,始于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
极 。 ⑤ QRS 波开始至 T 波结束 ,称为 Q — T 间期 ,反映心室的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 ⑥ U
波 ,正常成人的 U 波可出现在 T 波后 0 .02 ~ 0 .04s ,波的方向与 T 波方向基本一致 ,波幅
一般较小 ,可能与部分心肌复极延迟有关 。

三 、 Q RS 波各种变化类型的命名
QRS 波是一组综合波 ,它由三种波组成 :Q 波 、R 波和 S 波 。 QRS 波有许多变化 类
型 ,对这些变化类型的 QRS 波命名遵循以下原则(图 2唱8) :① 波幅在 5mm 以上的波(等电
位线以上或 以 下 均 可)大 写 ,波 幅 在 5mm 以 下 的 波 (等 电 位 线 以 上 或 以 下 均 可 ) 小 写 。

图 2唱8   QRS 波各种变化类型和命名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3 ·

② 等电位线以上的波是 R(r)波 ,如果有两个 R(r)波 ,则第二个 R(r)波写成 R′(r′) ,以表


明此波在 R(r)波之后 。 ③ 第一个 R(r)波前向下的波(以等电位线为基准)是 Q(q)波 ,其
余向下的波(以等 电 位 线 为 基 准 ) 是 S (s) 波 ,如 果 有 两 个 S (s) 波 ,第 二 个 S (s) 波 写 成
S′(s′) ,依此类推 。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体系
临床心电图是心电图机通过体表探测电极采集电信号 ,又经电信号转换绘制成图形
而成的 。 将探测电极放置在体表的任意两点 ,就可以测出心脏的电位变化 ,这两点就可以
构成一个导联 ,两点的连线形成了一个导联轴 ,联轴具有方向性 。

一 、 心电图的标准导联体系
1905 年 ,Einthoven 创 立 了 国 际 通 用 的 导 联 体 系 ,称 为 “ 标 准 导 联 ” ,它 共 有 12 个
导联 。  

(一)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 Ⅰ 、Ⅱ 、Ⅲ 及加压肢体导联 aVR 、aV L 、aV F 。 其电极主要
安放在三个部位 :右上肢腕关节上方前侧(R) 、左上肢腕关节上方前侧( L) 、左下肢踝关节
上方内侧(F) 。 连接这三点就形成了所谓的 Einthoven 三角(图 2唱9) 。 各导联的正 、负极
连接方法如表 2唱1 所示 。

图 2唱9   导联轴示意图
A畅 双 极 肢 体 导 联 的 导 联 轴 示 意 图 ;B畅 加 压 肢 体 导 联 的 导 联 轴 示 意 图
· 14 · 心电图基础教程

表 2唱1   肢体导联电极位置与肢体导联六轴系统方向
导联 正极 负极 导联在六轴系统的方向

Ⅰ L R 0°

Ⅱ F R + 60°

Ⅲ F L + 120°

aV R R L+ F - 120°

aV L L R+ F - 30°

aV F F R+ L + 90°

为了便于表明肢体导联的方向关系 ,将 Ⅰ 、Ⅱ 、Ⅲ 的导联轴与 aV R 、aV L 、aV F 导联轴 ,


通过一个坐标图的轴心“0”点 ,构成一个“六 轴系统” 。 此 坐标系 统采 用 ± 180°的角度 标
志 。 左侧设为 0° ,顺钟向为正角度 ,逆钟向为负角度 。 这六轴依次相隔 30°(图 2唱10) ,这
对测定心脏的 额 平 面 心 电 轴 很 有 帮 助 ,对 分 析 各 肢 体 导 联 QRS 波 波 形 关 系 也 有 参 考
意义 。  

图 2唱10   肢体导联组成的六轴系统示意图

(二) 胸前导联
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 。 导联的正极安放在胸前的固定位置(图 2唱11) ,将另三个肢体
导联连接在一起 ,并分别各串 5000 Ω 以上的电阻 ,使其电位接近“0” ,并设为胸前导联共
同的负极 。 胸前导联的正极分别称为 V1 、V2 、V3 、V4 、V5 、V6 导联 ,其电极安放的具体位
置和作用见表 2唱2 。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5 ·

图 2唱11   胸导联检测电极位置和与心室壁部位关系
A畅 胸 导 联 检 测 电 极 位 置 ;B畅 胸 导 联 检 测 电 极 位 置 和 心 室 壁 部 位 关 系

表 2唱2   常规胸导联电极位置与作用
导联   正极位置       负极位置 导联作用    

V1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无干电极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无干电极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3 V2 与 V4 连线的中点 无干电极 反 映 左 、右 心 室 移 行 变 化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相交处 无干电极 反 映 左 、右 心 室 移 行 变 化
V5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无干电极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6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无干电极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三) 特殊导联
标准的 12 导联 ,基本能从心脏的前面 、左侧面 、下面 、左右高侧面描记心电图(图 2唱9
及图 2唱11) ,但是心脏的右侧面和心脏的后面等尚无电极描记 。 为了能更全面的描记心
电图 ,在需要的时候 ,通常还选用一些特殊的导联(表 2唱3) 。

表 2唱3   特殊导联的位置与作用
导联     正极位置     负极位置     导联作用    

V7 左腋后线 V4 水平处 无干电极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8 左肩胛下角线 V4 水平处 无干电极 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V9 左脊旁线 V4 水平处 无干电极 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V 3R ~ V 8R 由胸部与 V3 ~ V8 对称处 无干电极 诊断右心病变
VE 胸骨剑突处 无干电极 诊断下壁心肌梗死
S5 胸骨右缘第五肋间 无干电极 诊断下壁心肌梗死
A 剑突下 胸骨柄 重点显示 P 波
· 16 · 心电图基础教程

二 、 心电向量图和它的导联体系
心脏是一个形态极不规则的肌性器官 ,心室肌又分有几层 ,按不同的方向呈螺旋状环
绕 。 心脏在除极(复极)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均有一综合除极(复极)向量 ,各个瞬间综合
除极(复极)向量按照先后顺序在一个三维空间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称为心电向
量环 。 通常可以描记到 P 环(即心房除极向量环) 、QRS 环(即心室除极向量环)和 T 环
(即心室复极向量环) ,由于心房复极向量很小 ,心房复极向量环不能够描记得到 。 通常 ,
用 Frank 校正导联体系描记心电向量图(vectocardiogram ,VCG) 。 Frank 校正导联体系由
X 、Y 、Z 三个导联组成 。 X 导联由放置于第五肋间水平的左右两个电极构成 ,它构成了
一个横向的轴 ,称 X 轴 ;Y 导联由放置在左腿和头颈部的两个电极构成 ,它构成了一个上
下向的轴 ,称 Y 轴 ;Z 导联由放置在与 X 导联同水平的前胸和后背两个电极构成 ,它构
成了一个前后向的轴 ,称 Z 轴 。
相交的 X 轴 、Y 轴和 Z 轴 ,任意两个轴能确定和 构成一 个平面 (图 2 唱12) 。 ① H 面
(横面) = X 轴 + Z 轴 ;② S 面(侧面) = Y 轴 + Z 轴 ;③ F 面(额面) = X 轴 + Y 轴 。 由
于心脏产生的向量环是在一个三维空间里形成的 ,这些向量环在上述三个平面都有相应
的垂直投影(图 2 唱12) ,构成不同的平面向量图 。 通常 ,应用平面向量图原理 ,对理解和分
析正常心电图特点和异常心电图(如房室肥大 、室内传导阻滞等)特征有很大的帮助 。

图 2唱12   空间 QRS 向量环与横面 、侧面 、额面 QRS 向量环的投影


关系示意图( X 、Y 、Z 各轴与横面 、侧面 、额面关系)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7 ·

(一) P 环
正常的 P 环 ,根据心房激动由窦房结向房室结除极的特点 ,其向量向左下稍向前(以
受检者的胸腔空 间为参考) 。 环小 ,最大 向量 < 0畅2m V 因 基本 与额 面平行 ,故 额 面 最 清
楚 ,图形较恒定 ,逆钟向运行 ,多呈狭长或梨形 ,P 环总时间约 100ms 左右(图 2唱13) 。

图 2唱13   正常 P 环在横面 、侧面和额面的投影示意图


P 1 代 表 右 房 的 向 量 ,P 2 代 表 右 房 和 左 房 的 向 量 总 合 ,P 3 代 表 左 房 的 向 量

(二) QRS 环
QRS 环见图 2唱14 ,正常的 QRS 环 ,其向量向左向下稍偏前或偏后 。 环大 ,最大向量
平均 1 ~ 2畅1mV 。 横面上的 QRS 环通常呈逆钟向运行 ,其起始向量多指向右前 ,向量的
主体部分指 向 左 侧 ,图 形 呈 向 左 横 置 的 椭 圆 形 或 蒲 扇 形 ,最 大 向 量 多 在 0°左 右 。 侧 面
(右)上 QRS 环 ,几乎呈顺钟向运行 ,图形多呈椭圆形 ,其最大向量在 + 90°左右 。 额面上
QRS 环常为狭窄长形 ,多呈顺钟向运行 ,环体由右上指向左下 。

图 2唱14   QRS 环的起始(Q) 、主体(R)和终末(S)部分在横面 、侧面和额面的投影示意图


· 18 · 心电图基础教程

(三) T 环
如图 2唱15 所示 ,T 环包括 S T 向量和 T 向量 。 QRS 环一般闭合回到原点 ,如不闭合
则形成 S T 向量 ,相当于心电图中 S T 段移位 ,环的起点与环的终末点的距离是 S T 向量的
大小 ,环的起点与环的终末点的方向是 S T 向量的方向 。 因心室复极较心室除极时间慢
数倍且电压很低 ,故 T 环运行缓慢狭小 ,其长与宽之比 > 2畅6 ,总时间为 210ms ± 32ms 。

图 2唱15   正常 T 环形成示意图(额面)

三 、 正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
正常心电图图形特点见图 2唱16 。

(一) P 波
由于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 、前 、下的(图 2唱13) ,所以 P 波方向在 Ⅰ 、Ⅱ 、aVF 、
V4 ~ V6 导联中均向上(向量或电流方向指向上述导联的正极 ,所以描记出向上的波 ,余类
同) ,而 aVR 则向下 ,其余导联呈双向 、倒置或低平 。

(二) P — R 段
由于心房复极向量及房室交界区传导向量很小 ,P — R 段常描记成直线(等电位线) 。

(三) QRS 波
由于心室的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 、下 、前(或后)的 ,所以 QRS 波主波方向在 Ⅰ 、
Ⅱ 、Ⅲ 、aV F 、V4 ~ V6 导联中均向上 ,而 aVR 则向下(图 2唱17 、图 2唱18) 。 胸前导联中 ,QRS
波呈规律性的变化 ,即从 V1 到 V6 ,R 波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减小 ,V3 的 Q RS 波则呈中间
过渡型的 RS 波型(图 2唱18) 。
第二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 19 ·

图 2唱16   正常心电图

图 2唱17   QRS 波在肢体导联中图形特征示意图


· 20 · 心电图基础教程

图 2唱18   QRS 波在胸导联中的图形特征(横面)

(四) ST 段
由于这是心室的缓慢复极期 ,向量较小 ,常被描记成一段直线(等电位线) 。

(五) T 波
T 波方向大多与 QRS 波主波方向一致(图 2唱16) 。
第三章   心电图机及其应用

第一节   心电图机的发展
    心电图机是用以记录心脏激动过程所产生电流的仪器 ,它能够将微弱的心脏电流加
以放大和记录 ,供临床分析和研究 。 其主要组件是电流计 、放大器 、记录装置及所需的一
些附件如导联线 、吸球 、吸盘 、四肢夹 、心电图纸等 。
1903 年 ,荷兰病理学家 Einthoven 以他研制的那种最初的心电图机记录下了第一张
病人的心电图 。 前后经过 20 年的不懈努力 ,1924 年终于使心电图机 (单导联弦线型)成
功地用于临床诊断 。 当时心电图只有 Ⅰ 、Ⅱ 、Ⅲ 这三个标准导联 。 1934 年 ,Wilson 建立起
了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 L 、aV F 和胸壁 V1 、V2 、V3 、V4 、V5 、V6 导联 ,至此 12 导联心
电图学正式提出 。 1942 年 ,Goldberger 改进并完善了心电图的 12 个导联体系 ,即特殊情
况下加做 V3 R 、V4 R 、V5 R 、V6 R 、V7 、V8 、V9 导联等 ,以弥补 12 导联之不足 。 右位心患者加
做左 、右手电极反接后的六个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和 V2 、V1 、V3 R 、V4 R 、V5 R 、V6 R 导联心
电图 。 1957 年 ,美国学者 Holter 发明了动态心电图 ,它具有记录时间长 ,获取信息量大 ,
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 ,且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无创性心血管检测
技术之一 。
目前在心电图机的设计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新的科技成果 ,使心电图机的性能
日趋完善 ,使用操作更加方便可靠 。 新型心电图机向着小型化 、多功能化 、自动化 、智能化
方面迅速发展 ,如 12 导同步动态心电图仪 、遥控心电仪 、晚电位分析仪 、心电频谱分析仪 、
电脑 12 导同步心电图机及立体心电图机等 。 这些新仪器 、新技术可对人体心脏进行时 、
空 、频域全方位的检查分析 ,从而大大提高了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第二节   单导联心电图机

一 、 单导联心电图机类型
(一) 弦式心电图机
    弦式心电图机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一种机型 。 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 ,灵敏度比较
高 ,且能描计出很好的心电图 。 缺点是它必须要有一对强有力的磁铁 ,而且 弦线必须 纤
细 ,机型既笨重又容易损伤 ,同时受皮肤阻力和杂电流影响较大 ,记录程序也比较繁琐复
杂 ,现在临床上早已废弃不用 。

· 2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