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ster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 Semester September 2020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HBCL4403_V2

BACHELOR OF TEACHING (PRIMARY EDUCATION) WITH HONOURS

Cluster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

SEMESTER SEPTEMBER 2020

HBCL 4403_V2

KESUSASTERAAN BAHASA CINA V ( MODEN )

NO. MATRIKULASI : 861127495384001


NO. KAD PENGNEALAN : 861127495384
HBCL4403_V2

ARAHAN
 Jangan menyalin soalan dan arahan dalam jawapan anda.
 Letakkan no soalan mengikut Soalan peperiksaan yang dijawab
 Taipkan jawapan anda dengan menggunakan saiz huruf 12 Times New Roman dan
langkau baris 1.5.

甲组
试题一
A) 周作人对散文的主张
周作人主张美文及言志文学,风格平和淡,富幽默感,深具哲理,有点田园诗人悠闲
自得的情态,封建士大夫的风味,号称真正的隐士。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
淡,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
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

B) 写作特色
1、卓越的散文艺术
《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
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很自然地就把话头又拉回了正题,丝毫无牵强
之感。接下来由春天常吃荠菜想到另一种常吃的黄花麦果,再由它扫墓时作贡品想到
另一种扫墓时常吃的野菜紫云英,表面信口而谈,内里却是一条线。郁达夫在谈到周
作人的美文小品时曾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
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千字小文之内,起承转合,写得活而不僵,独具匠心的
结构艺术可见一斑。
2、浓郁的地方风味
周作人美文,尤其是一些描写故乡风物的言志小品,里面总有很多童谣和民谚,使他
的散文在冲淡平和的文风之外,充盈着一种“俗趣”,氤氲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这是
《故乡的野菜》的另一特点。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最爱之一。语言通俗可爱,含义浅
近直白,使文章生动不少。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的民谣,没有经过刻意的文饰
和加工,有一种天然的野趣,周作人称之为“ 民族的文学”。尤其是用儿童视角和语
言来表达的童谣,又添了一种稚趣在里面,就更是周作人所谓的“天籁”了。《故乡

1
HBCL4403_V2
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风俗趣味的,这种趣味,除了上述的民谣所带来的“ 俗趣”,
还体现在作者的渊博学识所带来的“雅趣”。
3、平民化的写作立场
周作人不但在理论上第一个提出了平民化的主张,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践行了这个
主张,《故乡的野菜》就是一个典型。文章所写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
均是极为常见的野生植物,甚至“ 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作者之所以对此兴致盎
然,最大原因就是它们都是“ 浙东人春天常吃的”东西。清末的农村,也就是在周作
人的童年时代,农民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作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收入
也仅能果腹而已。这种生活是普遍的事实,作者表达的是真挚的思想,平民化的写作
立场于此凸显。《故乡的野菜》虽是周作人美文创作的早期尝试,但卓越的美文艺术,
处处散发的地方风味与深隐的平民写作立场,使其成为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转折点和里
程碑,昭示并影响了周作人此后言志美文的创作路向和特点。

试题二
A)小说主题
自地理实证而言,李永平笔下的吉陵镇是乌有之乡,因为它不存在于任何实有的土地
上,即使原型亦是无迹可寻;但若从精神层面来说,吉陵对李永平的意义可谓大矣,
其意味着作家对自己的原乡——中国——的虚拟与构建,是漂流已久的浪子对文化母
体的眷恋,是离愁的外化。不过奇异的是,李永平的《吉陵春秋》于叙事形式一面,
建造其“纸上原乡”可谓完美,南洋文学中的热带风情踪影不见。叙事形式与叙事内
容形成的反差,折射出李永平构筑精神原乡的某种隐秘,其创作心理之微妙或许值得
探究的尝试。

B) 写作手法
I. 繁多的线索之间往往牵葛交藤,互为主客,并无明确的交代。
《吉陵春秋》这本书共分四卷十二篇作品,其间的关系忽隐忽现,若断若续,榫头
相接,令人狐疑之余,难以决定,这究竟是一部长篇小说呢还是十二个短篇。
II. 李永平在《吉陵春秋》里使用的叙述手法,不是直线的进行,而是反弹与折射。因
此每一篇新的故事对前面的几篇都有所补充或修正,或者跳接到更前面的一篇。而
在同一篇里,今昔的交替也相当频仍,在时间上不断反弹,颇能产生张力与立体感。
III. 营造气氛与悬宕上面,颇下功夫,每将一般小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悬而不决。
作者说得愈直,读者就想得愈少。作者愈暗示,读者愈苦追。最为论评家称道的是
“日头雨”中故布疑阵让小乐面对复仇者的一幕,剑拔弩张,眼看着就要像西部片
中双雄的对决。

2
HBCL4403_V2
IV. 是叙事含蓄,事件到了高潮反而笔精墨简,事先的悬宕和事后的回味往往倍于叙事
的本身。
这种艺术之所以取胜,不在《史记》那样的叙事生动,而在诗的情绪饱满。李永平
的作品自有其戏剧性,但其佳妙往往不在动作,性与暴力的高潮。何以李永平在处
理这些事上抒情多于叙事,而且着墨较淡。
V. 作者显然有意洗尽西化之病,创造一种清纯的文体,而成为风格独具的文体家。
李永平的句法已经摆脱了恶性西化常见的繁琐、生硬、冗长,尤其是那些泛滥成灾
的高帽句和前置词片语。他的语言成分里罕见方言、冷僻的文言、新文艺腔,却采
用了不少旧小说的词汇,使这本小说的世界自给自足地定位于中国传统的下层社会,
积极的一面,李永平描写景物富于感性。

乙组
试题一主题思想
整体上看,鲁迅与沈从文的文学作品风格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列。
一、小说创作背景。一深受家庭变故以及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影响,一深受淳朴自然
的乡土环境熏陶。
二、鲁迅与沈从文笔下的乡土中国差异。鲁迅与沈从文,对故乡也怀有一种特殊的情
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其作品叙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上。

三、评价
在鲁迅或沈从文的生命当中,故乡的一切,包括人和事,习俗与文化都早已印在他的
思想深处。其作品中所出现的与生活的乡土相关的一切。

试题二
朦胧诗的特色
A) 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
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
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
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B)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
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
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

3
HBCL4403_V2
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
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C) 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
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
手法。
D)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
用于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宣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
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
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

You might also like